穷人听课记录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穷人听课记录(通用8篇)

穷人听课记录 篇1

授课教师:金东明

一、谈话激趣,为学文作铺垫

师:淮河小学六一班的学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谁来读我的名字。生:金明东老师。师:就叫我的名字。生:金明东。

师:课堂上可以叫我——金老师。师:课前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敢举手。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 生:因为我有充足的勇气。师:好。看题。师:板书5+2= 生:7 师:我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刚刚没举手):我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题目。

生:说明我们不够自信,很多简单的问题也不敢回答。人生中有很多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可能都这样错过了。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有缘相见——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勇敢、智慧而且有准备的人的。

第二5+2指的是——

生:课文中的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意思。师:这道题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语文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听课思考:名师的课堂往往一开始就特别吸引人,别出心裁,给人想听的冲动,又让人回味无穷。】

二、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师:桑娜收养了西门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生: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师:请一位学生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边划划,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生1:他会说什么呢? 生2:这是闹着玩的吗?

生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生4: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生5: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师: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4、他会说什么呢? 5 这是闹着玩的吗?

师: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生: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师: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师: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师:再读9——1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 生1:桑娜脸色苍白…… 生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生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又读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师: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自己先练——个别)其他人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

生(读)

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生1:省略号。师:为什么?

生: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生2:还有她的幻想。门嘎吱一声…… 师: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 生3: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师: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

师:我想和你们合作一下,想读的站起来。我读旁白。(师生合作)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

(男生女生合作)

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

【听课思考:从词到句子到段落,抓住字眼,使得复杂变简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导”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中,思考和朗读都有了一个层次上的提高。从理解词,到指导朗读,课堂流畅如同流水般优美!】

三、解读桑娜心里想法

师:“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师:(和学生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回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师:“受”的意思是?

生:够他忙的了。够他苦的了。够他干的了。够他熬的了。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生:生活更加艰难了。

生:虽然穷困,他们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孤儿。

生: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是的,这是妻子对丈夫对特别的爱。

师:既然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宁可(),也要()。

师: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生: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师: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生: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生: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生: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生: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生: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生: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生: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师: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生:出自善良。

生: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

生: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师:这是一种母爱。师: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听课思考:三个句子训练,使得文本的处理变得简单。妙!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是学考集合的体现。为学而教,为考而教,简单有效就成高效。】

三、解度丈夫心理想法

师:抱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是怎么说的呢?把它划出来。(一个学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让人听了掉眼泪,哪个词? 生:熬

师:能给“熬”换个词吗? 生:挺——坚持——挨——撑 师: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 生:善良和伟大。

生:渔夫坚强的性格,宁可自己苦点,也要抱过来。师:将来将更苦,他想到了吗? 生:想到了。

师: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虑。生2:他搔搔后脑勺。

生3: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师:其实,渔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赶快动手把他写下来吧。(学生写渔夫心理想法)

生1:自己虽然有五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生2:

生3:孤儿一定要收养,但桑娜和我会更苦了,我苦没关系,但要苦了桑娜…… 生4:如果不把他们抱过来,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生5:不把他们抱过来,违背良心,如果抱过来,我们的生活会雪上加霜,咳,我们穷人的生活好苦啊,将来还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师:这就是渔夫的心理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师:这个结局是微笑中带着泪光,泪光中透着微笑。

【听课思考:读写结合,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充分的训练,语言实践的运用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四、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师: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 生:等于更艰苦的生活。生:等于美好的心灵。生:等于沙俄王国的残暴制度。生: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谊。生: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生: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生:等于同情心。生:是母爱的伟大。生:是爱护每一条小生命。生:是坚强。

师: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起告诉我—— 生:穷人。

师:而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 出示: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生: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生: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可爱的,美丽的。

生: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师:穷人不穷,改个课题。生:富人。生:好人。

师: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

【听课思考:首尾呼应,点题提升,课堂在美好的德育教育中得到升华。穷人不穷,不仅是真理,还是勉励!真正地做到润物细无声。】

此课可借鉴之处:

1、充满智慧的课前谈话。有趣,有味,更有理!

2、从理解词语——回到句子——回到段落,指导朗读,品读体会。

3、学考结合,训练到位

4、读写结合,语言运用实践得以提高。

作业教案听课记录教研记录要求 篇2

作业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周次数不少于周正课时数80%。每次作业数量适宜,逐题批改,批阅评价恰切,要写清日期。典型错题有指正学生错题在下次作业前有更正,(并写清“更正”字样)批改完毕当天发到学生手中,以便“日清”。提倡用批语和学生交流。..作文每大周不少于一次,作文评语应有对文章的评价与指导(命题、立意构思、取材、手法、章法、文法等)还应有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生活指导等(评语宜多从正面引导,委婉指明缺点,忌尖刻批评讽刺)。批语应段批、眉批、总批结合,文中修改部分应用规范的符号或文字,错字词病句要求学生有更正修改。如有学生自评互评的批改,要同时伴有教师的批改。提倡学生在教师评语后写修改方案或感想等与老师进一步交流。..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作业次数每周2次要有批改,要有点评或指导。提倡教师自己设计作业。..美术作业,每课一次,体育、音乐作业适时适量,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需要。

所有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批改要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切忌用作业的形式变相体罚学生。

教案:

一、课题:

每节课有明确的课题,并标明章节。(居行中,字稍大)二:教材分析:

①有三维目标分析,且三维分类准确。②有重、难、要点分析,要具体并且在后面教学过程中有明确体现。③有教学内容地位及与其他知识链接的分析,并能以此指导温故、导语、拓展、作业等教学环节。

三:教法设想和学法指导

教法设想突出教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同时一定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要点。学法指导要结合学情分析,符合课堂实际。教法、学法在师生互动环节要有明确体现。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结合实际,能借助的教辅仪器和手段应尽量使用,提倡自制教具,不用则已,用则一定要写于教案。五:教学过程

详见“上课环节及要求”和“两先两后”教学模式说明。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有课题和教学内容要点组成。以简明扼要、清晰有序、美观实用为贵。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让学生一下记住当堂教学的知识系统,久久难忘。

七:课后记(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后记)

课后记应简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收获或不足。收获可分为预期的和不期的,对两者都应总结出经验或规律,以明确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发扬光大。对不足,重要的是分析原因并设计出补救办法和改进措施,多次出现的问题应作为“专题”拿到教研会上研讨解决。

八:几个注意

1、章节教学教案节数与实际课时要尽量相符。

2、环节齐全,格式规范、明了。

3、详略得当。(互动环节,学生回答不应写,除非课后补写)

4、书面整洁、美观。

5、作文要有教案并有下水文。

6、提倡储备课。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要完整,清楚(特别是课型和时间)

2:课堂活动记录完整,详略得当,要点突出,能反映课堂活动过程。板书内容和板书设计也要记录

3:评价意见应中肯,一分为二指出优、缺点,最好能提出合理化建议。4:书写工整、认真 教研记录

1、教研专题(课题)明确。

2、要点记录完整,主讲人、发言人讲话重点记录完备。

3、讨论结果记录准确、详细,个人见解要具体深刻或独到。

4、最好能围绕研讨专题,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写出案例或论文、心得等。周清

1、提前准备周清试卷。

2、本组统一安排周清时间。(大周初)

3、认真监考、及时评卷。

4、组织学生纠错记入纠错本。

5、评讲。

听课记录 篇3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

二、引入主题。

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

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

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

三、讲述故事。

①边讲述边提问。

②提问:故事内容。

③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

四、出示盒子,让小朋友猜猜。① 出示字卡,② “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②学习字词。△以动作加深印象。△教师做动作,幼儿猜。

△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五、小结:教育幼儿懂的爱护动物。优点:①教师教态较好。

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

缺点:①没有更好地掌握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礼貌 对话,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动物尾巴的区别)

建议:①故事第一遍,教师要完整地讲述。

②加强故事中的礼物对话,教育幼儿平时向别人借东西 时要有礼貌。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风儿来了、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②让幼儿听“风”声。

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宝”

三、引出课题“风儿”。①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

②教师逐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③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④请个别幼儿朗读。

五、出示字词:树、花、草、风、头发、弯腰、点头。

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幼儿回答。

③个别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把这首儿歌送给爸 爸、妈妈

优点:①教师教态活泼、自然。

②利用“风”的声音较好。

缺点:

①教学活动内容有些多,对于大班的幼儿很难全部掌握。②注重侧重点,不能全部兼顾。

③教师个别发音发音不准。

④教学活动环节不够紧凑。

建议:①分清侧重点,加强学习。

②在朗读儿歌时,设置情境教学,如有些背景音乐。

③ 语言课重在法杖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为 主体,引导幼儿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小白兔找太阳

一、问好,音乐律动(合拢放开)

二、出示头饰,“小白兔” ①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②引入课题“小白兔找太阳”。

三、教师讲故事,边讲述边出示教具。

①提问。

②学习字宝宝“兔”“子”。

四、游戏:丢手绢。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 身上暖洋洋。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

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

③头饰太大。

建议:①在引入课题时,应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太阳 是怎样?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

④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

《猴子学样》 导入: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一位神秘客人,闭上眼睛,数三声,1,2,3,当孩子们睁开眼睛时,老师已经戴上草帽,贴上白色胡须,扮演起了老爷爷的角色。

二、进入主题:1观看绘本阅读的图片,强调幼儿仔细观看。

请幼儿回答你看到的现象,其中猴子表情奇特,请幼儿前来表演。2继续播放下一幅图片,再次强调幼儿仔细观看,之后老师会进行提问。

请幼儿讨论并举手回答故事可能的发展情节。

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加以引导图中人物如何。

3图片播放结束,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整个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加上肢体动作。

4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

如:谁抢走了老爷爷的草帽?

老爷爷生气时的动作?

老爷爷是如何要回草帽的 1老师以老爷爷身份出场,切合主题,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观看图片之前,强调幼儿仔细观看,提高幼儿的 注意度。

3、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生动形象,富 有表现力,大胆夸张。

《寻找空气》

一、导入:

1先向来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老师好”

二、进入:

1、教师拿出一个空瓶子,问:“孩子们瓶子当中有什么呀?”

2、教师在孩子脸前捏捏瓶子,感受气体的流动。

3、把一张废纸放进瓶子里,把瓶子竖直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盒中,问“瓶子中的纸湿了没有?”

幼儿大都回答“纸已经湿了”。

4、教师拿出瓶子发现纸并没有湿,幼儿对此感到很惊讶

教师问: “如果瓶子不再竖直又会怎么样呢?”

5、教师转动瓶子,让瓶子不再竖直,发现水盒中有气泡冒出,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幼儿在得知空气存在时,继续讨论空气的性质,教师分发方便袋,请幼儿收集空气,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

三、结束:外面的空气很新鲜,我们出去寻找空气、开始请幼儿与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提问问题不明确,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英语听课记录 篇4

1.An activity named “Are you smarter than a pupil of Grade Three?”

(本堂课对英语课堂现状的一种颠覆,课堂中,让学生看老师“出丑”,考倒老师,让老师说:I am not smarter than a pupil of Grade Three.确实吸引了听课老师的注意力,但是是不是值得推广,还是值得思考的。)

Step 2 pre-task preparation

A.Select one of the listed items and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B.Organize a contest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Step 3 While-teaching procedures

A.Elicit the masco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B.Help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Fuwa.C.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desire of cherish the animals.(接下来,通过看一段福娃的录像,让学生学习五个单词 panda swallow, fish, Tibetan antelope 来教学I like animals.T: Do you like…..?

S: I like

(让学生集体问,全体教师回答,以此方式来进行操练,同样在其他的公开课上及其少见的。虽然利用听课教师的这一资源,但是学生之间的操练非常少。)

Step 3 Assignment

Make a chant and chant it together.(然后将这些串成一个说唱,在说唱的结束再加上了中文。也是少见的chant.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互动一起了。充分利用做到了教学资料的整合。)

<听课后记>

听完x老师与众不同的英语课,感想颇多,该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有目共睹的,他对英语课堂的大胆颠覆的勇气是值得大家钦佩的。虽然这不是一节完美的课,但是x老师在教学中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是先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听完课,他让在场的老师真正感受到了“教无定法”。该教师打破常规,选择了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的话题。在进行课题引入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创设了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接下来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交流。利用最好的环境(在场的英语老师)来进行教学。让英语老师们把自己很靓丽的部分展示出来。这样自然的引入就非常的合时宜。该教师能准确把握三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该教师选择了奥运,选择了福娃。

虽然该教师教学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但是正如一位资深的英语教研员所所的,语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该教师达成的是教育的大目标,这就是是塑造人,培养人,熏陶人。而这些,x老师都做到了。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 篇5

一、律动放松心情。

出示课件录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师生一起随录像做动作。

二、设置情境导入。

师带上早准备好的“小咕咚”头饰。“小朋友们,你认识我吗?”

“对了,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朋友,还是咕咚农场的主人,我的农场里有好多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耍吗?看小象来了,伸出你的长鼻子和小象一起跳舞吧!”

播放音像课件:《两只小象》 师生一起边唱边跳。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我的大母鸡了吗?帮我找找吧!我想起来了,大母鸡可能是去下蛋了。母鸡下蛋是怎样叫的?

生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三、感受歌曲《母鸡叫咯咯》。

1、听录音范唱。

带着问题:找出哪一句歌词是母鸡下蛋后的叫声。生答:叫咯咯。

2、理解歌词。

师:母鸡下蛋后是怎样告诉人们“我下蛋了”!“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

3、指名表演“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同时指导学生理解“两翼”的意思。

4、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用动作表现“向人报喜添快乐”。

5、师拍节奏,生随节奏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1、师弹琴,生唱。

2、分辨和表示声音的强弱。

(1)出示实物铃鼓,师敲击,生分辨强还是弱。

(2)师:你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也来拍击表示声音的强、弱? 生:拍手跺脚;拍手拍腿;拍手拍肩。

3、板书:mfmp 师讲解这两个符号表示中强、中弱。

4、重点学唱“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这一句。

五、学习表演。

1、师:小朋友们,大母鸡把鸡蛋下在什么地方? 生用动作表现母鸡下蛋。嘴里发出“扑”的声音。

2、师:母鸡下蛋以后心情怎样?用动作表现母鸡的高兴心情吧。

3、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动作。

4、指名到黑板前表演。

教师指一名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自由挑选小伙伴一起表演。

六、打击乐伴奏。

1、师:小朋友们,老师在你们的桌洞里藏了一件小礼物,拿出来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怎样演奏呢? 师演示响板,生学习。放在左手心里,右手拍击。

2、师:想一想,那两个字最能体现母鸡高兴的心情?(叫咯咯。)演唱时在哪里加响板伴奏比较合适呢?

生:在母鸡叫的地方加响板伴奏比较合适。

3、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自由练习。

4、指名板前表演。

七、拓展创编。

师:大母鸡高兴地心情感染了咕咚农场的其他小朋友,他们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

课件展示小青蛙、小猫、小鸭图片。

1、选择小猫编歌词。

师:小猫怎样叫?(叫喵喵)小猫捉住老鼠怎样表现高兴的心情?(绒毛抖抖,尾巴摇摇。)

师生一边创编,一边用课件展示。

2、小鸭怎样叫?(叫嘎嘎)小鸭捉住小鱼后怎样表现高兴的心情?(翅膀扇扇,屁股摇摇。)

八、律动结束。

师:红果果、绿泡泡还有好朋友托托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课件播放音像手指操。师生一起随音乐学做手指操。师生一起唱再见歌。课后评议

身为一个音乐老师,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听了《母鸡叫咯咯》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

一、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师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教师巧妙的利用了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智慧树》的开头和结尾,中间则用其中的人物串联,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融入了故事情节之间,衔接自如,课堂教学流利顺畅,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三、语言符合孩子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易于被孩子接受。孙老师自始至终都有优美的肢体语言和具有童趣的儿童语言教学,和孩子们融为一个整体。例如:老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咕咚,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朋友,还是咕咚农场的主人,我的农场里有好多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耍吗?看小象来了,伸出你的长鼻子和小象一起跳舞吧!”“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我的大母鸡了吗?帮我找找吧!我想起来了,大母鸡可能是去下蛋了。”这些语言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舞蹈和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教学情境,圆满为难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篇6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写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后来,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起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现在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和毛泽东同志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听课点评记录 篇7

育英小学

王琼

听了张老师的课后,让我感受颇深,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通过听课,让我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1.备课要充足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学的理解,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白的数学问题,让老师越讲越糊涂,而本节课张老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措施,使学生身临其境,认知理解就容易了一些。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张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里 特征进行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处处体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3.教学过程精彩

从张老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练,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张老师讲的是《秒的认识》,板书中的精华是不变的,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时间单位“秒”。

4.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张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张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误时的安慰和鼓励,学生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期氛围中。

听课记录 文档 篇8

×××

时间:2009-4-22 听课学校及班级:××小学 二(4)班 课题:18鸟岛 执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18鸟岛”

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对鸟岛的初步认识、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鸟岛在什么地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导理解“陆续”并说一句话 师:这些鸟是来干什么?(生答)(课件出示)片段,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悟出“鸟多”(板)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片段)全班齐读,学生分句,逐句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请几个学生到台上演示)悟出“窝多”“蛋多”(板)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再范读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来到小岛上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糟糕的事?)课堂回顾:

一、导入环节

教师说一则谜语让学生们猜:“小伞兵,真神勇,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生根茎。”学生齐答:“蒲公英”。

(激趣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蒲公英》

教师就板书的课题进一步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由题目自然地过度到文章的内容,衔接紧凑,自然)学生回答:蒲公英的花是金黄色的。等等„„

教师提问:本课的题目就是金色的蒲公英,它又是在讲怎样一件事情呢?(引导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探究课程内容。)

二、初读课文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同时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将学习的主动性让位于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小黑板

1、检查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没有?

叙述 严肃 虽然 鼓励 戏剧 玫瑰 明媚 练台词 打卷 不厌其烦 找一个同学试读词语,再找其他同学判断他读的是否准确。

(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正音,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分读、齐读。(加深印象,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

2、找出多音字

教师让学生提供自己所找到的多音字:

角 散 冲 背 看 没 给(完全是学生自己找出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3、教师提问:这节课的生字,哪些是容易写错的?找学生自己指出来。肃 铃 练 振 虽 励

学生自己指出,并说出容易写错的原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学习的真谛)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找出:不厌其烦 意味深长 漫不经心

教师找学生试着理解回答词语含义,最后再提供正确的解释。(充分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精神)

四、细读课文1、15个自然段落,找15个同学一人一段,分段朗读。教师总评朗读情况,对读不准的词语正音。(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再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回答

(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述能力)

教师结语:总结本课学习目标。预留问题:对于女儿遇到的问题,妈妈是如何开导她的?

(回到教学目标上,出色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留下问题,为下节课的深入探讨课文做好铺垫)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课文写„„

2)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

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 “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读得怎么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上大下小)

(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

“返”的第4笔

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听课记录9教学 2010-04-26 10:48:31 阅读6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授课人 刘老师 听课人 邓小玲

第三

周星期 一 第二节 科目 数学

教学内容 不退位减法

班级

二年级一班 2011年 9 月

19日

听课记录

随感

一.利用多媒体放映奥运会票数从而引入课题

1.教师放映图片(介绍奥运会场景),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象)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我看到了北京的票数为56票

学生2:我看到了多伦多的票数是22票„„(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老师:那么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举手回答。

学生1.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学生2.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多少票。”

2.点明主题

小朋友们提了很多很多问题,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数比个数少多少的不退位减法该怎么计算.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老师: 我们前面知道北京比多伦多多票数那该怎么列数式呢,全班答: 56-22=?

老师:我们知道50-20=30;6-2=4;对不对那么56-24=?

学生: 等于

利用图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回答的问 题,这加深学生 对不退位减法 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 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 设计由浅入

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十位

个位6

老师:由上式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① 相同数位对齐

② 从个位减起

老师:

下面做一下 课后题目

第一题

总结: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等等.回顾本节课内

容,加深学生记忆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李淑妮)授课教师:郭水娥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

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

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三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一、引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一位乡村的孩子,邀请你们去他家玩,有话托我:拼音学得可好了,想和你们比一比

——出示课题:比一比

太能干了

小耳朵真灵

我最喜欢仔细听的小朋友

二、墙上有四幅画,你能拼出来吗?

1、咱们学得很不错么,我们一起展示一下 ——齐读

2、为什么这样排?你能说说他们共同的名字吗?

三、进院子,玩一玩吧。

1、是谁在叫呢?(黄牛)齐叫,拼读

小鸟/花猫/鸭子

2、你们认识了吗?请你来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名字? ——指名——开火车读

3、学冬冬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他家的动物。

我家有——、——、——和——。

4、你能用量词来说说我家的动物呢?

区别:一头/只

为什么说一群鸭子呢?(很多,挤很紧的时候)你能说说一群什么吗?

声音真响亮,我真喜欢

你的勇气可大了

词语连起来读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

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

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课前游戏:做表情

眉开眼笑、委屈、勃然大怒、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喜上眉梢、捧腹大笑

一、揭题导入

1.师:咱们语文书的第三单元都是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深得大家的喜欢。今天还要学习一个童话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写了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哪几件事?

2.生自由读课文

3.反馈:课文写了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哪几件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其中一件。

生: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小木偶把小红狐抓住了。可熊警察看小红狐满脸愤怒,而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就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能用一两话概括地再来说这件事吗?

生: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看小木偶笑嘻嘻的,就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对,就用这样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概括。你们看(大屏幕出示: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还被熊警察扔得老远。)这是一件事,还有吗?

随后学生均能用比较简单的话来概括事情,师随机大屏幕上出现另三件事:

小木偶少了笑,老木匠给它加了个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背包被小红狐抢走了,还被熊警察扔得老远。

小木偶脑袋疼,又被小兔子和老婆婆误会。

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送给了小木偶。

4.根据这四件事,给课文用//分成四部分:1——9

10——21

22——29

30——39

5.师:根据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6.看着大屏幕把四件事连起来说一说。能把段落大意连起来说课文内容也是一种语文能力。

7.师:课文中有很多表情的词语,默读课文,圈一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词语)

笑嘻嘻

伤心

开怀大笑

眉开眼笑

痛苦

可怜巴巴

放声大哭

愤怒

生气

兴冲冲

着急

关心

同情

温柔

龇牙咧嘴

嘟嘟囔囔

发现课文中关于笑的词语特少,能补充几个吗?

8.看着黑板,读读这些词,再记记这些词。拿起笔,写下三个你最想积累的词语。

三、品读环节

1.小木偶刚做好的时候,不会笑,而老木匠认为-----(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笑是很重要的,可小木偶只会笑,给它带来快乐了吗?相反还带来了不少麻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应的句子。

2.反馈句子

穿警服的熊看着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嘻嘻。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3.师:请你做做小侦探,从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猜测他的内心,填进括号里去,自己先说说。

穿警服的熊看着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熊警察想:()。于是,他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嘻嘻。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小木偶心想:()。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小木偶又想:()。

4.就因为这个笑脸,让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怪不得课文里说-----(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四、续编故事

1.师:幸亏小女巫给了他所有的表情。如果你是小木偶,你会去哪里?

2.生:我会去向熊警察讨个公道。

生:我会去跟老婆婆和小兔子解释清楚。

„„

3.师:要是我是小木偶,我要去周游世界,去之前我先得把红背包要回来。那咱们一起续编一下小木偶要回红背包的故事吧。

4.大屏幕出示:

小木偶一把抓住红背包,()地大叫:“这背包是我的!”„„

“背包确实是我的。”小木偶()对熊警察说。„„

熊警察拎起小木偶,又要把他扔出去。小木偶()喊:“你不能冤枉好人,你看,这背包的带子上还有我的名字呢!”„„

师:用上黑板上这些表情的词,来说说这些句子。

5.反馈:每句指名2——3人说

6.师:老师又给她加了个有趣的开头,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哈,这下我可以去闯世界了。小木偶想:不过,我得先向小红狐要回背包。于是,他迈开长长的、灵活的长腿,快速往回走。„„

有了故事的开头,大概的内容,现在还有一个任务,将省略号变成你自己的语言,将这故事说一说。

7.自由说——指名说

五、课后拓展

1.小木偶要回了背包,他又会去哪里呢?让我们继续来续编故事。

2.(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老师帮大家编了一本书,封面就是《小木偶奇遇记》。目录中已经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我们的课文《小木偶的故事》,作者是吕丽娜;第2个是《要回红背包》,是我们402班同学的集体创作。下面的故事靠大家来编。听课内容:飞向月球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603)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数学

《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听课体会

上课人:项庆珂

上课班级:四(2)班 听课人:徐开山

间:2011年9月7日

今天,我听了四(2)班项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收获颇丰。这是一节常态课,上的很实在,虽没有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但也很精彩。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教者首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出示情境图教学例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列出算式420÷30,并让小组交流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通过交流后再列竖式解答,解答后再小组交流。说明教者注重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在“试一试”中,学生尝试解答完第1题和第2题后,教者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看看他们的商的位置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教者走入学生中倾听,参与小组讨论。充分证明教者非常注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但也发现学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后,课堂上学生的正确率不太高。如:

1、个别学生做题目时,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2、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出错厉害,有的确定十位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除,学生找不到商。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遗漏。

建议:

1、做好批改记录,针对个别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2、通过教材中的题组对比让学生明确商的位置取决于被除数的大小。

3、汇集学生错误,全班会诊“找错”。通过反例让学生寻找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形成计算策略。

上一篇:答案在风中下一篇:在师徒结对仪式上导师代表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