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概况:
1、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2、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
3、明朝的统治政策:(1)明初的统治政策: ①政治方面: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作用: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②经济方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作用: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③对外关系方面:郑和下西洋(作用: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中后期的统治政策: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作用: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末农民起义:
(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②自然因素:1627年,陕西北部连续发生旱灾。(2)爆发时间:1627年;
(3)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4)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36-1912): 1、17世纪初(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
(三)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明修长城,清修庙”,体现了明朝的“防御的民族政策”(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清朝“怀柔的民族政策”(在避暑山庄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少数民族联络感情。)
注:“四书”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
第二课第二课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基础重点记忆单)
(一)进步思潮
1、进步思潮兴起的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文化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3、主要思想:(1)追求个性解放
(2)主张平等民主(3)批判专制皇权
(4)反对以农为本,主张工商皆本。
(二)世俗文化
(1)明清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 ①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②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2)晴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3)文学艺术(小说、戏曲)①中国“四大名著”
②京剧是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剧种。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时, 过氧化氢分子分解, 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故为化学变化)
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分子裂变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 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 (质子数) 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 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 最多的有7层。
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 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层序数, 第一层n=1, 第二层n=2) 。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
4.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5. 元素的种类:
(1)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 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2)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 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3)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He为2个) , 为相对稳定结构。
6.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 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 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 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7.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 (氢是0)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8.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 (数字在前, 符号在后) , 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 1可以不写。如Na+ (钠离子) 、Ca2+ (钙离子) 、H+ (氢离子) 、Cl- (氯离子) 、O2- (氧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 没有宏观含义。
9. 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
1 0.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1) 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2)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失、得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相反电荷引力结合形成氯化钠。
(3) 非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结合成分子。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 1.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元素就是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 (质量分数) 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 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4.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 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5.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 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 微观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6.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 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 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 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 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 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H2O) ,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 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 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术, 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 污水处理之后, 循环利用。
d) “一水多用”, 如使用“中水” (生活污水处理后, 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 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课题二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 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 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 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 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 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 (Cl2) 、二氧化氯 (Cl O2) 等。
5.自来水厂净水时, 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 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 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过滤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保证过滤效率) 。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 使滤液浑浊) 。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 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 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 再过滤上层清液时, 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 影响过滤速度。
2.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 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硬水的软化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 滴加等量的肥皂水, 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 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
4. 硬水的危害: (1) 用硬水洗涤衣物, 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 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 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 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 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3)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注意:
(1)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 (或碎瓷片) 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2) 加热前连接好装置, 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3)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4)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收集到10m L左右蒸馏水时, 停止加热。
课题三水的组成
一、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并有水珠产生。
在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 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 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 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 (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 , 以免发生爆炸。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 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时,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二、水的组成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 Pa时, 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4℃时密度最大, 为1g/l。
二、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
(1) 通电后,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 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 体积比约为1:2, 质量比约为8:1。
(2)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 气体能够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 发生了分解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
(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反应前后, 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3) 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1) 通电时, 必须使用直流电。
(2)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 (如H2O) 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意义)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宏观意义) ———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式的写法: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 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1) 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二、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写在前, 数字写在后。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 金属元素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氢元素通常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1、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贸易繁荣,手工工场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文主义。因此,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文物及作品
①但丁(意大利)《神曲》—地狱、炼狱、天堂 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② 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④哥白尼(波兰)、布鲁诺(意大利)、伽利略(意大利)、开普勒(德)——“太阳中心学说”
3、新航路的开辟: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一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3、重大事件:①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② 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③ 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④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⑤ 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⑥.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4、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5、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起源早,延续不断的历程;②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博大精深的见证:
①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②中国科学技术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注重实际运用和整体性的特点);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6、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二、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理解含义:
团结统一:认同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反对分裂;
爱好和平: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和强权,反对战争
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创业追求
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
①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②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尺度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用以抵制霸权主义和外来腐朽思想
(2)怎么做?
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警惕„„)
④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1、五十年代
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七十年代
⑤中美关系正常化
A.背景
敌对(孤立,封锁,包围)
B.原因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国际形势变化
c.改善中美关系
C.经过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国建交《中美建交公报》
D.意义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⑦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后
⑧中国承办亚太经和组织会议
⑨“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
4、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5、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生字词相关练习
班级:
姓名:
座号:
11、《敬畏自然》
1、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zhǐ()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3、谁能断言那些liáng jí bān bān()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ù()。
5、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jīng qiǎo jué lún()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
6、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nà hǎn()吗?
7、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yáo()。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8、罗布泊,一望无际的gē bì tān(),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9、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xiāo sâ()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10、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ã xù()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11、320公里的河道gān hã(),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罗布泊gān hã()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12、“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疯狂地吞sh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13、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luǒ lù()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14、看到cāng hǎi sāng tián()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13、《旅鼠之谜》
15、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pì()美。
16、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xìn()性。
17、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shǔ mù cùn guāng(),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14、《大雁归来》
18、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默。
19、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shòu()猎点和小洲。
20、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diāo líng()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21、11月份南飞的鸟群,mù kōng yí qiâ()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22、它们......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huá xiáng()下来。
15、《喂——出来》
23、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mî zhōng yí shì()。
24、他装着镇定自若、xiōng yǒu chéng zhú()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bù rïng zhì yí()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25、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yí shì tïng rén(),照收不误。
26、这个洞rân láo rân yuàn()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
27、人们探着头向里面瞧了瞧,洞里hēi gu lōng dōng()的什么也看不见。
28、一些胆小怕事的老年人chàn chàn wēi wēi()地摆着双手,想要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
29、是否可以从中mïu qǔ()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30、然而,在zhîng mù kuí kuí()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shěn xiào()。
31、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xiōng yǒu chãng zhú()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bù rïng zhì yí()的口气吩咐道:“快把它填掉!”
3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A、蓬蒿(gāo)咫(chǐ)尺 美味佳肴(yáo)萧瑟(xiāosâ).....B、和煦(hãxù)干涸(hã)吞噬(chì)裸露(luǒlù)......C、媲(bì)美 挑衅(xìn)相形见绌(chù)咂(zá)摸 ....D、门楣(mãi)苋(xiàn)菜 囊(náng)萤映雪 执拗(niù)....
3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缄(jiān)默 窥探(kuī)凋(diāo)零 哂(xī)笑 ....B、香蒲(pú)啮(niâ)齿类 狩(shîu)猎 牟(mïu)取 ....C、蹲(dūn)踞(jù)酬和(hâ)即物起兴(xìng)譬(pì)喻 .....D、熹(xī)微 淳(chún)朴 龙吟凤哕(suì)呈贡(gîng)....
3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间隔 间断 间隙 间或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
3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解 jiě 解决 押解 解释 解数 B、宿 sù 宿舍 宿营 宿命 归宿 ........C、恶 wù 厌恶 恶心 恶习恶劣 D、差chā 差错 误差 出差 差距 ........
26、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
的报国志,也有
的故乡情;有
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编写:周文明
校对:安静
2018/3/4
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4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一、“一五”计划的背景
(一)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二)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远远相当落后。
二、“一五”计划的制定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主要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核心内容:“一化三改造”,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三、“一五”计划的起止:1953—1957年。
四、“一五”计划借鉴苏联经验,也得到苏联支持。中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一)汽车制造业与飞机制造业等一些现代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等。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如: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等等。
六、“一五”计划的作用: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国家的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第5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一、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内容: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任务与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方式:
1、农业与手工业:实行自愿原则,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引导个体农民与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逐步实行公私合营,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这是不同于苏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五、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一)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二)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泗阳县实验初中岳麓新版八年级历史知识提纲
编写:周文明
校对:安静
2018/3/4
第6课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基本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
2、主要内容: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享有全国的最高立法权、决策权、决定权、监督权(制定与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讨论决策国家重大事项,监督人民政府的工作)。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2)选举国家机构组成人员: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国家主席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一)人民政协性质职能的转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但政协组织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仍然存在。从此,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发挥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职能。
【补充了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爱国统一战线】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二)新型政党关系的建立
1、合作方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中共明确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特点:(1)多党合作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2)多党合作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3)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与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与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3、作用:
这一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也有泗阳县实验初中岳麓新版八年级历史知识提纲
编写:周文明
校对:安静
2018/3/4
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与国内外联系广泛的优势。【补充了解:人大与政协的区别】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和基础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范畴。现阶段,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
2、法律地位: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政协没有被赋予与人大相同或相似的国家权力,故不存在“一府两院”对政协负责。
3、职能与法律效力不同:人大有决策权,并在决策后监督“一府两院”的执行情况,体现了国家权力意志。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其意见与建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4、产生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界别推荐产生。
5、工作形式不同:人大工作形式主要有修订宪法法律、审查批准有关议案、执法检查、评议、任兔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质询或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政协的工作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民主协商会、座谈会会等,通过议案、提案和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建议等进行民主监督。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政策: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为民族大家庭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三)目的: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共同纲领》与宪法所确认。
3、我国民族自治机关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4、民族自治区:省级行政机构,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五)民族区域制度制度的意义:
1、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维护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还巩固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这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泗阳县实验初中岳麓新版八年级历史知识提纲
编写:周文明
校对:安静
2018/3/4
第7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一、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二)建国初美国与苏联的对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持敌视态度: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企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政府在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新中国的三条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重新建立独立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处理,再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坚定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新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
3、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在两极格局中,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提出:1954年,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并分别同这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二)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三)意义:
1、已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步入国际舞台
(一)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周恩来率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亮相世界外交舞台,并对会议作出积极贡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二)参加万隆会议 1、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重大贡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4.对中国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文 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文体知识整合教案
【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识别“记”这种文体。
【课内探究】
文体知识导入: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不一样的“记”!
活动一:识“记”。
1.“记”的含义: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2、“记”内容与写法: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3、“记”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如《五人墓碑记》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如《游黄山记》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如《石钟山记》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如《张衡传》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如《梦溪笔谈》
活动二:品“记”。
导入: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三篇文章,是哪类“记”呢?
1.根据标题,概括内容:请你根据标题来概括文章内容。
例如:《桃花源记》中,讲述了“渔人”发现桃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2.根据内容,了解文体。你认为这三篇文章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 》写了 ,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以 为主。
例如:《桃花源记》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故事,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以记叙为主。
活动三:辨“记”。
导入:“夫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情感的发动就会用语言来表达,理智的发挥就会用文字来表现。
这三篇文章,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例如:《桃花源记》作者借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作者:潘继云
一、易写错的字。
轻、愉、乌、愁、眠、献
二、易读错的字。
停泊(bó)位置(zhì)似(shì)的 滂(pāng)沱 单元二
一、容易写错的字。荒、燃烧、初、窗
二、容易读错的字。轻拂(fú)一幅(fú)掠(lǜe)过围绕(rào)单元三
一、容易写错的字。竞相开放、麦、食、拜、抚摸、火焰、滔天巨浪、迫不及待
二、容易读错的字。
单元四
一、容易写错的字。磨、抵、努、管、沿
二、容易读错的字。
结(jiã)网几(jī)乎磨(mò)坊(fáng)奴(nú)仆(pú)后患(huàn)骄阳似(sì)火 挑(tiǎo)促织 嚷(rǎng)起来
三、解词。
1、意味深长:含有深长的意义。
2、骄阳似火:强烈的阳
光像着火一样,形容非常炎热。
3、惊涛拍岸:滚滚的波
涛撞在岸边的岩石上,声音很响。
4、坐:因为; 泊:停船
靠岸; 红于:比„„红; 白云生处:白云缭绕的地方;石径:石头小路。
四、课文重点。
1、《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作者是(乔羽)。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实践)。我们不仅要(从书中学语文),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语文)。题目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写出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的张继),写出了诗人(忧愁)的心情。作者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了(乌啼和钟声。)
5、《做一片美的叶子》的作者是(金波),大树指的是(社会、国家),叶子指的是(个人)。
6、和树木有关的成语是:(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7、《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朝的叶绍翁)。
依山而(ãr)建湛(zhàn)蓝曲(qū)径通幽
三、解词。
1、一碧如洗:天空像被水洗过一样碧蓝。
2、热闹非凡:形容非常热闹。
3、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四、造句。(参考)犹如、像、仿佛、宛如 碧绿的垂柳——姑娘的长发
弯弯的月亮——一只小船 圆圆的月亮——玉盘 美丽的学校——花园
五、课文重点。
1、《北大荒的秋天》全文使用了(分总结构),总结句是(“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第四节使用了(总分结构),总起句是(“原野热闹非凡”),分别叙述了大豆、高粱、榛树。
2、杭州美称(“人间天堂”)。
3、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在藏语中,拉萨的意思是(“圣地”)。拉萨的天空特点是(湛蓝透亮)。
4、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富翁(wēng)湖泊(pō)数(shǔ)不尽
兴(xīng)奋 捕(bǔ)鱼麦囤(dùn)哪吒(zhā)嗷嗷(áo)叫兴(xīng)风作浪
三、解词。
1、嘱咐:告诉对方应该
怎样,不应该怎样。
2、竞相开放:形容花儿
争着开放。
3、随即:立刻。
4、胡作非为:不顾法纪
任意行动。
5、兴风作浪:比喻挑起
事端或进行破坏行动。
四、造句(参考)亲切:老师对我们很亲切。妈妈亲切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
五、课文重点。
1、《蒲公英》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三袋麦子》告诉我们要(目光远大,不要目光短浅)。
3、哪吒是个(为民着想,勇敢机智)的人。
4、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是:(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5、当出现意外时,我们应该(沉着镇定),学会(自救和求救)。
会(kuài)稽 舂(chōng)米 夫(fū)差(chāi)划(huá)木头跷跷(qiāo)板
三、解词。
1、卧薪尝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发奋图强。
2、后患:将来的祸患。
四、造句。(参考)
1、如果„„就„„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春游了。
2、果然:我觉得爷爷回来接我,放学后爷爷果然来了。医生说这种药效果好,奶奶吃了,果然很有效。
3、建议:他提了一个好建议。他建议去云龙湖秋游。
五、课文重点。
1、布鲁斯是个(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2、勾践是个(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发奋图强才能获得成功)。
3、发明听诊器的是法国医生(雷奈克)。雷奈克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4、形容勾践的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卧薪尝胆。)
5、背诵《古今贤文》5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学会写留言条。P77
单元5
一、易写错的字。
舒 商 精彩 奏 降临 甚
二、易写错的字
结(jiã)伴嬉(xī)水跳跃(yuâ)大厦(shà)草秆(gǎn)相称(chân)数(shǔ)不尽
剥(bāo)开
红白相间(jiàn)鳞次栉(zhì)比
三、解词
1、沐浴: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2、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排列,形容房屋等密集。
3、琳琅满目:比喻各种好的东西很多。
4、人流如潮:人群像潮水一样,形容人很多。
5、举世闻名:全世界有名。
6、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7、装点:装饰点缀。
8、驰名中外:名声在中外传播很远。
四、造句。(参考)
1、倾听:(1)音乐会上,听众们倾听着美妙的音乐。(2)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2、闪耀:(1)夜晚的大街上灯光闪耀,美丽极了。
(2)美丽的宝石闪耀着光芒,真美。
3、越来越„„越来越„„(1)我读书越来越多,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2)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个子越来越高。
五、背诵课文。《“东方之珠”》《小露珠》
六、课文重点。
1、《“东方之珠”》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其中2、3、5节是(总分结构)。
2、小露珠像钻石一样(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他把植物装点得生机勃勃,所以植物和动物都喜欢小露珠。
3、《石榴》主要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和(拟人),找句子读一读。P86-874、别称、昆明(春城)广州(羊成)济南(泉城)哈尔滨(冰城)潍坊(鸢都)重庆(山城)南京(石头城)拉萨(日光城)上海(申城)徐州(彭城)
5、背默古今贤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成语积累:形容城市繁华(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单元6
一、易写错的字。杂 印 壳 袋
二、易读错的字。好(hào)奇不禁(jīn)足迹(jì)地壳(qiào)坚劲(jìng)发人深省(xǐng)丢三落(là)四 亲密无间(jiàn)参(cēn)差(cī)不齐 称(chēn)霸兴(xīng)风作浪
三、解词。
1、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2、气势汹汹—形容非常生气。
3、蛮不讲理—粗野,不讲理。
4、不由分说—由不得分辩。
5、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
6、无影无踪—一点儿影子都看不见了。
四、造句
1、纷纷:(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2)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2、激烈:(1)比赛在激烈地进行着。(2)老年人运动不要太激烈。课文重点。
1、航天飞机外形(庞大、奇异),飞得(又高又快)。本领也很大:能(绕着地球转圈圈),能(释放人造地球卫星),(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2、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矿物),画指的是(树叶、贝壳、小鱼等的化石)。
3、《竹石》的作者是(清代画家郑板桥)。
4、带有风雨的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
单元7
一、易写错的字。
承 苍 述 购
二、易读错的字。
骤(zhòu)然结束(shù)崭(zhǎn)新不禁(jīn)
三、解词
1、骤然—突然。
2、经久不息—很长时间不停止。
3、若有所悟—感觉好像明白了什么。
4、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得到。
四、背诵课文《掌声》最后一节。
五、课文重点。
1、军神指(刘伯承),他(伤势很重却从容走进诊所,坚决不打麻醉药,在做手术时一直在数刀数),所以被称为(“军神”)。
2、刘伯承是个(坚忍不拔、意志坚强)的人。
3、《掌声》告诉我们要(主动关爱有困难的人),也要(欣赏别人,欣赏自己)。
4、《金子》告诉我们(只有勤劳和智慧,才能获得成功)。
5、彼得是个(勤劳智慧)的人。文中的金子(指鲜花和财富,又指勤劳和智慧)。
6、京剧中,红脸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脸代表(正直),如(包公);白脸代表(奸诈),如(秦桧);花脸如(孙悟空)。
7、古今贤文。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8、成语积累:赞扬刘伯承的成语(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好谋善断)
单元8
一、易错的字。
采 念 异 逢 插 萸 罪 既 统
二、易读错的字。无辜(gū)铸佞(nìng)臣 沧海一粟(sù)为(wâi)有暗香来
三、解词。
1、扶老携幼——扶着老人,带着小孩。
2、兴高采烈——兴致很高,情绪热烈。
3、思绪万千——想了很多。
4、异乡——异:别的,其他的。他乡。
5、独——独自。
6、逢——遇到。
7、倍——加倍。
8、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亲人。
9、陋习——不文明不合理的习俗。
三、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课文重点。
1、《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是(唐朝王维),表达了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2、孙中山从小就(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反抗)。
3、成语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成语有(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梅花》作者是(宋代王安石)。
【八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八下政治复习提纲最新06-19
(八下)思品期中复习提纲05-29
2024年春八下语文第二单元单元考试题10-10
八下地理期末复习06-20
八下政治复习重点01-19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01-10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09-10
八下古诗词复习训练09-06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题12-24
九年级化学上单元复习提纲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