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共14篇)
急通知
公司各部门:
新年伊始,短短的几天,国内连发佛山爆炸、上海踩踏、哈尔滨大火三起重大事故,59个鲜活生命离开,悲痛万分!根据局安防处、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有关文件精神,为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极端状况,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冬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对各部门加强冬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如下:
一、树立防范意识,做好防范工作。各部门干部职工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防火、防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严格执行各项安保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各部门应展开正确用电、用气的安全教育,增强防火意识,防止因不正当用电、用气所引起的火灾事故,从根本上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的因素。
三、先发制灾,加强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各部门应加强对机房、办公区域、施工项目区、职工宿舍区、仓库区等重点区域的火灾隐患排查及整改。冬季气候干燥,用电量增大,是诱发各类电器火灾的高发期。各部门、各施工项目部应检查各自区域的用电、用火情况,严禁在办公室等公共区域和职工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严查乱拉乱接电线和随意更改、加装、拆卸供电设备的行为,确保用电安全。仓库区应杜绝使用大功率电器及各种燃气具。
四、预防为主,确保各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各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各个重点防范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设备的认真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确保消防器材的正常使用,确保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的正常运作,对缺损及过期的消防器材、指示标志及时增补更换。
五、防消结合,人人有责。预防火灾事故,人人有责,望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时刻以事故为警钟,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性,各工作人员严禁在办公场所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禁使用大功率烤火炉取暖,下班后关好门窗,切断办公设施的各种电源,防止因电路事故引起的火灾。
一、加强活禽市场和流通监管。
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强化与公安、交通和工商部门的协作, 加强活禽市场及流通环节的监管。对省外进入我省的活禽, 尤其是广东、浙江、上海等省 (市) 进入我省的家禽要求做到批批有记录并采样检测。密切关注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和农业部疫情通报, 加强对来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省份和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地区活禽及家禽产品的监管, 必要时可采取限制销售、押送回产地或就地强制扑杀等措施;对从已关闭活禽市场的地区调入活禽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二、加大宣传告知力度。
各地要采取召开贩运户座谈会、发放宣传单、上户走访检查等形式, 广泛向当地活禽交易市场的经销户、贩运商宣传禽流感防控知识, 及时通报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监测病毒阳性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信息, 告知国家防控政策, 禁止贪图便宜从上述地区调入活禽或家禽产品。
三、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各地要密切关注活禽交易市场的价格、交易量、家禽来源等信息,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报告。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调入的家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传播风险评估, 及时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信息。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向当地政府提出对策和措施的建议, 按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
四、加强应急值守, 正确引导舆论。
要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实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禽类疫情, 要迅速报告, 规范处置, 防止疫情扩散。要加强舆情监测, 归口信息发布, 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积极主动地引导媒体, 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地下建筑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城市的容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正是这种大量的人口聚集,一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一、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及管理现状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结构,密闭空间结构往往给消防救灾工作带来致命的阻碍。
(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等的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有异于传统建筑和地下停车场这类地下建筑,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空间密闭和人员密度大。这都将直接导致火灾发生时很难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一方面,密闭空间会给火灾现场人员造成心理恐惧,很难冷静下来遵照指挥有序撤离;另一方面,地下建筑很难实现自然采光,当火灾发生时,一旦照明系统失灵,昏暗的现场将对人员疏散工作造成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空间密闭,排烟效果差,消防力量很难直接对着火地进行扑救。地下建筑相对密闭的空间将造成火灾现场的烟雾不能及时排出,火灾现场能见度低,不仅造成人员撤离的难度加大,也增加了消防官兵进入现场扑救的难度。另外,密闭空间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型消防设备难以入场对着火点进行直接的压制和控制。
(三)管理混乱,隐患频发。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真正令人担心的不只是建筑结构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便,更在于混乱的管理现状为重大火灾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消防公安机构监管力度的不够,地下场所管理运营者的不重视,出入地下公共聚集场所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共同造成了目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的局面。隐患主要表现为消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缺少日常维护,消防通道存在私自改建现象,消防应急指示灯、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失灵等诸多方面。
二、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病和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做到消防工作常规化,落实消防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实现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要采取群防群治、联合治理、标本兼治等措施,减少地下建筑的安全隐患,将此纳入社会化消防的建设。
(一)完善工作流程和章程,強化安全培训。现在的消防设施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其日常维护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充分发挥出消防设施的功用,应雇佣专业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更要重视对消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许多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火灾猛于虎”的意识常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具体报备、消除隐患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权责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切实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二)加强对地下建筑的结构要求。地下公众聚集场所预防和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应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发挥其在火灾自救和救援中的作用。1、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的适用范围、层教、离度。对于商用地下建筑要严格进行用途审查、结构审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和改造责令整改,并将相关结构图上报相关部门,以便火灾发生时消防工作的开展。2、进行防烟分隔、设里排烟系统。地下建筑的排烟情况对于火灾的现场扑救影响很大,为此必须在结构上尽量保证排烟效果的最佳。可以在建筑中大量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将烟气包围在一个区域进行排烟。并适量配备排烟机,在火灾发生后进行机械排烟。
(三)监管消防设施。1、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地下建筑,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对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造成不便,因此消防工作相对于其他建筑形式更依赖自动喷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同时,安装必要的火灾报警系统有利于在火灾初期就及时发现并控制灾情,这一点对于公众聚集场所十分必要。2、确保事故照明灯的正常工作。地下建筑由于自然采光不好,加上烟雾浓度大,因此能见度低将对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应该更重视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检查,保证事故照明和照明标准高标准,一般不能低于SLX。3、专业维保。消防设备作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消防保障,采购时要保证质量过关,布置时要做到合理,日常不使用时,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可以选择雇佣专业的消防人员负责,也可以交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并签订维保协议,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负责,专业的机构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消防设施存在问题,及时与使用方取得联系,避免消防设施摆“空架子”。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地下建筑由于结构特殊,给人员疏散和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都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更加要重视仅有的消防通道的正常使用。除了消防通道建筑标准(通道的安全出口数量、通道大小)要符合规定外,还应保证通道上不存在违规的改造现象,同时不得对方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保证通道畅通无阻,使消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5、完善日常巡查制度。针对地下公众聚聚场所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的排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许多安全隐患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检查进行消除的,同时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也十分依赖于巡查工作。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巡查记录制度,对日常巡查工作发现的安全隐患、设备损毁、隐患消除等内容进行记录、建档保管,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现全面监督。社会化消防的重要是全民消防的实现,针对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特殊性,应将群众纳入到监管队伍中来,实现监督举报公开透明化,在地下公众聚集场所设立醒目额举报电话和举报服务台,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举报,针对发现隐患具有重大作用的人员,经核查属实的立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结语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针对地下场所的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应常抓不懈,制定有效的预防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以预防为主,真正实现防火防灾常规化,努力构建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消防工作的紧急通知
(文物政发[2008]9号)
2008年2月10日晚,被列为韩国国宝第一号的崇礼门发生大火,导致木门楼被焚毁,部分建筑砖体倒塌,这一事故引起广泛关注,也对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去年以来,我局接到各地上报的火灾事故共7起,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起,过火面积1586平方米。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干燥少雪,存在火灾隐患,文物消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各文博单位要从上述火灾事故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常备不懈,严防死守,确保文物安全,现就有关具体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精心组织,集中治理,切实消除火灾隐患,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各文博单位要健全消防供水设施,配备灭火器具,建立火灾报警设施。对非文物部门使用管理的,或者对外有出租场地的文博单位,要与其签订安全责任书,依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监管,定期检查电器、电路等设备的安全性,消除火灾隐患。
二、落实责任,夯实消防工作基础。各文博单位要完善防火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消防工作要落实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不能互相推诿。加强日常巡查制度,及时督促整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并坚决依法追究责任。
三、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全体职工对消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化各文博单位基层群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加强用火、用电、易燃、剧毒物品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提高群众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自防自救能力,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火灾一旦发生后,确保能迅速有效地扑救,使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立即开展一次以防火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检查工作。各文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防火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尤其是文物古建筑的防火情况,保证消防水源及消防水带和报警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确保各部位常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具,工作人员都能做到熟练使用,我局将于近期组成督查组赴各地开展专项检查。
文物消防工作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列入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议程,长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各文博单位尤其是各开放单位,要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众聚集场所,要及时停业整改,请各文博单位立即按通知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将情况于3月14日前汇总上报我局,我局将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
二○○八年二月十四日
-----在全市校车安全管理专题会议上的发言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幼儿园校车的安全事故,特别是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的特大交通事故。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警示我们,校车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乘车,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事关祖国的未来,这要求我们各校的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落实学校师生安全教育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学校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把校车管理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地摆在重要位臵,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引发的学校校车或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并下发文件,对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多次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环境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又多次召开学校消防、交通安全等专项会议,对加强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部署,特别是黄市长、李常委、杜副市长和蔡副市长经常关心过问学校安全工作,并亲自召开学校安全专题会议,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和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公安、交通、安监、教育、卫生、交警、消防等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道)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深入学校排查安全隐患,开展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共同营造校园安全的良好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落实学校安全措施,每月组织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对校舍建筑、接送学生车辆、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火灾隐患、建筑工地等十个方面,对学校食堂、师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对校外活动、防火、交通、和游泳等重点内容,以及寒暑假、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 1
单位、重点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为加强校车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局先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1‟6号)、《全省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闽教安„2011‟12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与市交通运输局、市交警大队联合下发了《石狮市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相关会议,对校车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4月29日至5月5日,按照闽教安[2011]6号文件的要求,集中开展了校车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对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车进行拉网式的排查摸底,对107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进行检查。自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已有68部运载学生的车辆申请非专用校车的登记申报备案,有3部已到公安交警部门办理报批认定手续,有35辆非专用校车与中国移动公司签订了车辆GPS监控系统安装协议。
今年来,各学校在校车管理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校车安全管理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严重隐患:如使用不合格的车辆运载学生;校车的安全设施、外观标识不规范;超载、超速现象时有发生;校车驾驶人员管理不到位;车辆日常安全维护制度不建全;车辆安全管理目标不明确等。为此,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和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是要持续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坚决杜绝校车超员超载超速行为。各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各校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各镇(街道)、中心校要在近期内集中力量组织对辖区内运载学生的车辆进行逐校、逐车、逐个驾驶员检查,尤其要
重点抓好农村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的校车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隐患要及时纠正、彻底整改、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学校不能自行整改的,需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协助处理的,学校应及时上报市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
二是要严格校车安全管理,严禁不合格校车运载学生。再次重申,凡是学校自购和包租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校车登记和检验,严禁用违规改装或拼装车辆运载学生,落实校车登记制度,确保登记率达100%。坚决禁止不合格校车上路,所有校车都要在年底前安装GPS监控系统,以便对校车安全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所有校车务必严格实行“六定” 管理,即定人(固定驾驶员、随车管理教师或人员)、定车(固定班次)、定座位(固定学生座位)、定检(定时对校车进行检测维护)、定线路(固定接送线路)、定时间(固定接送时间)。各中小学、幼儿园务必落实校车日常管理“三个严禁”,即严禁无证(校车许可证、驾驶证、行驶证)的车辆运送学生,严禁超载超速、严禁违规运营。各学校务必要严格校车驾驶人员资质审验,确保校车驾驶员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没有累计记满12分的记录,未发生过致人死亡且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驾驶证依法经公安部门审验合格,不存在身心不健康、言行不文明、嗜酒等不良习好和传染性疾病、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以及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各中小学、幼儿园务必落实校车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人制度,跟车教师在学生上下车时要清点人数并记录,车辆驾驶员每次在锁车前要检查车内学生是否已全部下车。
三是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做好学生安全乘车劝导工作。各校要以这起事故为案例,全面开展一次乘车安全教育,要坚持每周至少上一次安全教育课,开展警示教育、安全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并利用多媒体、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
高师生安全意识。要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反复告诫家长、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坐超员超载车辆,不坐“摩的”、货车、拖拉机等非法营运车辆,自觉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发动学生及家长对校车违法违章和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举报监督,及时报告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四、各校要严格按照《石狮市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会同公安、交警、交通部门扎实开展辖区内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臵;有效整治校门口机动车辆乱停放、乱调头、超速行驶、乱鸣喇叭、人行横道不让行人、摊点占道经营等交通秩序混乱现象;合理规划学校周边停车泊位、科学实施停车管理;对路段复杂、拥堵的学校校门口及周边路口,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确保有值勤护导的教师做好学生进校、离校时的护导工作,还要主动配合交警、交通部门做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维持工作。
各支部、乡直各单位:
今年上半年全乡多处发生火灾,特别是供销社商业房重大火灾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在秋冬季安全防火工作已经来临,安全防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全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现就加强秋冬季防火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强化领导机制。
要全面落实安全防火工作领导负责制。各村和各乡直单位要对本村、本单位安全防火工作全面负责,村书记、村主任和乡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干部为主要责任人。乡政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全乡的指导和巡查,各村各单位要形成精干高效、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安全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安全防火工作指挥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职、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不得推诿扯皮。对因工作疏漏,管理不严,造成火灾多、损失大的,或因领导没有及时到位或扑救组织不严密,造成重大火灾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或免职。
二、加大宣传力度。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适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方式,加大安全防火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宣传力度,加大火源管理、安全用火、防火扑火、安全避险等知识的普及力度,并将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到包片、包村领导,包片、包村领导要深入基层一线,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关口前移。加强对关键部位和重点人群的宣传,特别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危险大的企业、边远村庄及外来人员较多的重点部位 1
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宣传,确保宣传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三、加强火源管理。
在高火险时段,要及时发布戒严令,坚决停止一切野外用火,对野外违章用火的,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罚,坚决杜绝有令不行的现象。严格落实野外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度,对确需野外用火并经过审批的,特别是加强对捡地人员的巡视、巡察,在确保无火源,无偷盗的情况下才可进入以收获地捡地。严令禁止捡地人员在以收获地放火捡地,一经发现有可疑行径,立即处理,不听劝阻的要及时上报乡派出所和公安部门依法、依律严肃处理。
四、落实应急预案。
各村、乡直单位主要负责领导在秋季安全防火工作期间无特殊情况下停止休假外出,坚守岗位,要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乡、村至少要有一名领导带班),要经常抽查下级防火值班情况,严禁出现脱岗、漏岗。要密切监视火情,一旦发生火灾,值班人员必须按照火情处置程序及时、快速、准确、妥善地予以处置。全乡以片为单位,成立由各村治保主任为主的巡防队,配备摩托车对重点地方严防死守,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救援并及时上报。
五、确保安全扑救。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组织安排有扑火经验的人员进行扑火,禁止群众无组织上山扑火,严禁组织妇、幼、老、弱、病、残直接参加一线火场扑救,确保不发生扑火人员伤亡事故。一旦发生火灾,要按照属地指挥的原则,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现场指挥员,并配备熟悉扑火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指挥。扑火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参与扑火人员必须听从现场指挥领导的统一安排,要落实余火清理和火场看守责任制度,认真组织清理余火,严防死灰复燃。
六、加大督查和处罚力度
乡要组织人员加大督查力度,重点检查各村和各乡直单位领导干部工作部署、防火责任制、防范措施、扑救准备、值班调度等是否落实到位。
近期是秋收主要季节,各村发现一处火点扣除村支部书记、村长工资各1000元,村会计700元,村治保主任300元,小屯负责人600元。对发生放荒烧庄稼或村内发生重大火灾造成影响的,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小屯负责人停止工作,对房屋财产和人员造成伤亡的,对村支部书记和小屯负责人免职,此款由乡纪委统一从村干部工资中扣除上交乡财政。
各村支部书记、村长是安全防火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村治保主任是责任人,在做好宣传工作基础上,对安全防火车、灭火泵和人员进行检查和集训,发生火情及时扑救,各村支部书记、村长亲临一线,组织得力,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村领导,视情节加罚1000元,是党员干部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中共永安乡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严格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
(一) 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
各省 (区、市) 要认真执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对新建和改 (扩) 建乳制品工业项目严格进行核准, 突出对起始规模、配套奶源基地、布局合理性和出资人必备条件的审核, 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不符合条件的项目, 不得予以核准。对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 要于2010年年底前组织完成重新审核清理工作, 届时达不到有关行业核准条件的, 由质检部门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
(二) 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
要按照从严管理的原则, 进一步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条件, 禁止以承包、转包或租赁乳制品生产企业等方式逃避监管, 禁止将乳粉再还原生产乳粉, 依法严格限制乳粉分装生产行为。质检总局要于2010年10月底前修订完成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新建乳制品生产企业, 省级质检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 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对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要于2011年2月底前按照修订后的生产许可审查条件进行重新审核, 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 依法撤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告名单;对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当地政府要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收回税务发票、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 防止企业非法开工生产。
(三) 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许可管理, 严格审核相关资质和条件, 禁止向经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许可证;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建设。对已被责令关停的生鲜乳收购站, 要采取封存、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 防止其暗自收购, 并将关停信息及时通报同级质检部门及辖区内的奶牛养殖户和乳制品生产企业。
(四) 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
工商部门要细化和完善乳制品流通许可制度, 进一步明确对乳制品经营单位的资质要求;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核定类别单独审核, 严格按照许可项目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发现销售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 一律依法吊销流通许可证。对未取得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 要依法进行处罚。
(五) 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尽快会同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用户登记制度、承诺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 并在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 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二、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
(一) 加强对生鲜乳、原料乳粉和奶畜饲料的检验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以非企业自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为重点, 加大对生鲜乳的抽检频次和范围, 对饲料加工厂、奶畜养殖场的奶畜饲料加强监督抽检。食品加工企业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购入的生鲜乳、原料乳粉加强监督抽检, 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
(二) 加强乳制品出厂和流通环节的检验
乳制品企业必须对每批出厂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等检验。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出厂产品每周进行抽检。各地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乳制品、含乳食品质量安全的抽检范围和频次。
(三) 切实做好风险监测和评估
卫生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测手段, 合理布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 重点加大对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频次;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卫生部通报抽检、监测信息, 卫生部要及时汇总分析相关疾病信息和抽检、监测信息, 一旦在乳品中发现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要立即组织风险评估, 科学发布预警;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 尽早消除隐患, 防止演变为系统风险。
(四) 切实提高检验效率
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 统一调配检验资源, 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集中力量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检验。各类抽检要随机进行, 不得事先告知企业, 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力度。农业、质检部门要建立健全本系统乳品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要不断健全相关标准, 完善检测方法, 加快推广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 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乳品追溯制度
(一) 建立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
质检、工商、商务部门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数据库, 详细收录包括银行开户名和账号在内的相关信息, 从2011年6月开始向有关乳制品进货单位提供验证验票查询服务。相关检验机构要在检验报告上注明查询方式, 并向有关进货单位提供查询服务。
(二) 完善进货查验制度
农业、商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对乳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的具体要求, 并做好各环节的衔接, 增强记录的可追溯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购入乳制品时, 应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 不得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 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需要质检、工商部门和有关检验机构协助确认供货者资质以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协助提供所需信息。发现虚假票证的,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发现乳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记录、造成产品无法准确溯源的, 或未验证产品真伪即购进的, 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 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为试点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确保对产品在任何环节都能快速辨别真伪。2011年年底前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和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 并逐步在乳品行业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四、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
(一) 加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审核力度
质检部门要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 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审核, 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 立即责令停业、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
(二) 严格落实驻厂监督制度
各市、县级政府要指定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派员驻厂监督, 监督、指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特别要监督企业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 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 确保驻厂监督制度落实到位。
(三) 强化流通环节监管
各地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企业、大中型超市为重点对象, 明确监管责任人, 实行每周抽检;对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商等经常抽检。质检部门要将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录上网公布并及时更新;工商部门要督促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公布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名录进货, 对不在名录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要立即检查、发出消费警示, 并追查来源、依法打击。
五、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
(一) 全面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
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 各市、县要明确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 统筹协调有关部门, 全面彻底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非法制售三聚氰胺及其调和物“黑窝点”以及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黑窝点”;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城镇临时建筑、出租库房等重点区域进行经常性排查, 及时发现、取缔各类“黑窝点”。辖区内出现“黑窝点”且未被及时清剿的, 或发现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未被清缴且重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 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 加大案件侦办力度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乳品或含乳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 要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 监管部门要及时查清来源;检出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的, 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通报。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 对涉嫌犯罪的要迅速立案侦查;对跨省份的案件, 公安部要挂牌督办。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 由政府负责人统筹协调案件查处工作, 确保部门工作衔接顺畅, 案件查处及时有力。
(三) 加大惩处力度
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加大对乳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关规定, 对违法生产经营乳品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进行行政处罚。
(四)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 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特别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和提供线索;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协防员、信息员队伍, 构建食品安全投诉网络。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 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处理新闻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同时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报道, 防止不实炒作。
六、严格落实乳品质量安全各方责任
(一) 企业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乳品及含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记录、检验检测、停开业报告、产品召回和质量安全自查自纠制度, 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 进一步提高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激励惩戒措施, 积极推动乳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有关监管部门要抓紧建立所有乳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 及时向社会公告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黑名单”, 同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 对其投资、用地、融资、信贷等予以严格限制。
(二) 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
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明确政府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要将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 切实加大人力、财力投入, 依法落实各项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省级财政要切实做好质监、工商等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相关经费保障工作。市、县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乳制品企业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定点包厂质量安全负责制, 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和诚信记录, 确定本地区重点乳品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明确有关部门对其实施重点监管。要将定点包厂负责人、“黑窝点”清剿负责人、驻厂监督员等责任人名单和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保障办法、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办法等报上级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 严肃追究责任。
(三) 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密切协调配合。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规划, 加快基层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快速检测能力建设。中央财政要在保证本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同时, 继续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监察机关要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 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分公司、省黄页分公司、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完善离退休工作体系,规范离退休工作行为,促进离退休工作发展,根据省公司党组解放思想、创新务实的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电信离退休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达到四项要求
1、领导高度重视。各单位党政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关于离退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把老同志的待遇落到实处。要切实把离退休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定期研究离退休工作。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责任,建立在职领导联系同级离退休老同志、向老同志通报企业发展和重要工作的制度。要关心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的落实,关心离退休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要不定期地检查各单位的离退休工作,查阅工作记录,进行询问调查,并将检查情况向省公司领导汇报。
2、组织基本统一。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全省电信各单位离退休管理部门不够规范,给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考虑到离退休工作的实际,为了更好地执行离退休政策,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决定在全省电信各单位(除单设专职工作机构的单位外)由人力资源部作为离退休工作部门,统一管理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在宏观上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指导。
3、人员相对专业。离退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服务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同志高龄、高发病期已经到来,服务任务极为艰巨。截至2005年7月,全省电信(含实业)共有离退休人员和内退员工8607人,其中:离休干部105人;退休干部1208人;退休工人5065人;内退员工2229人。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离退休(含内退,下同)人员群体,经研究,除南昌分公司继续保留专职机构外,在赣州、九江、宜春、吉安、上饶、抚州市分公司专设1名专职工作人员,其它设区市级分公司、省公司直属单位和县(市)分公司配备1名以离退休工作为主的兼职工作人员。专、兼职工作人员应热爱离退休工作,对老同志有感情,服务主动,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热情诚恳,年富力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能力,基本熟悉和掌握党的离退休工作政策和内退规定,善于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确地反映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之间搭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在各单位完成配备人员的任务后,及时报省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部,省公司将举办培训班进行工作和业务培训。
4、经费确保落实。要确保离休干部每人每年500元、退休局级每人每年800元的管理活动经费,和省公司(江西电信离退[2002]197号)文件确定的退休人员管理活动经费的落实(标准为:退休处级每人每年400元、退休科以下干部每人每年300元、退休工人每人每年200元,内退员工以内退前身份按以上标准执行)。在以上经费的基础上,设区市级分公司(含所辖县、市)离退休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单位按20000元、500人至999人的单位按15000元、499人以下的单位按10000元制定经费预算,用于离退休党支部、老科协、关工委和老年体协等老年组织的活动。经费由离退休管理部门统筹安排,控制使用,不得发给个人。
二、坚持从优原则,创新工作思路
5、各单位要把做好离退休工作同建设和谐平安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活化老同志的具体工作,保持老同志队伍的稳定,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关心离退休党组织和其它老年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老年群体中的重要作用。要与时俱进地搞好老同志活动室的建设,就地、就近、小型、多样地组织和开展好有益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
6、对于明确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各单位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在有不同标准的政策时,要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于文件未规定、但也未禁止的待遇,有条件的要从宽掌握执行;对于老同志有要求,而文件明文规定不能做、或现有条件不够成熟的,要做好老同志的解释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7、各单位要加强与老同志的情感交流,密切与老同志的联系。在涉及老同志利益、活动场所等问题做出变动前,应听取和尊重老同志的意见,并做好解释工作。要相信和依靠老同志,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离退休工作氛围。
三、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求真务实
8、要明确服务的范围。省公司要重新拟订离退休工作条例,各单位要制订工作细则,对老同志实行标准化服务。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计划,妥善制订活动的时间安排,使老同志包括刚退休的同志能够明白享受的待遇,每年活动的安排以及离退休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等事项。
9、要服务好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老领导看文件、听报告,经常组织走访慰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老领导的活动要精心组织、妥善安排、确保安全。在本人申请、身体许可(75周岁以下,体检未发现心、脑血管、肢体等影响外出的疾病)、家属同意、组织批准的情况下,原则上,省公司老领导每年组织一次、设区市分公司老领导每3年组织一次、县(市)分公司老领导每5年组织一次出省参观考察。考察费用列入年度预算。
10、要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了解老同志思想、生活、家庭等变化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同志多办实事。各单位对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已故老同志的遗属,要采取特殊的方法给予帮扶。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和照顾好为江西电信辛勤工作几十年的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是全省电信各单位的共同责任。省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常怀尊老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善谋利老之策,多办助老之事,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江西省电信有限公司
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含民办):
近期,安全工作形势严峻,根据省市县会议精神及上级领导批示要求,各单位要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尽职尽责,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和学生安全工作。
一、切实抓好学生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此项工作不力的,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1、抓好时间节点,于6月23日前,完成防溺水安全教育平台学习工作。
2、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每位学生都落实到位,每封信的回执都要归档,坚决杜绝回执家长签字处有代签现象。如查实学校有代签行为存在,将对校长、分管校长及直接责任人严肃问责
3、针对5月31日《关于对学校周边、上下学路边和学生居住地等重点部位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对重点部位水域安全隐患的排查,请再次检查是否对重点部位水域进行了有效防范或设立了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实行了包保责任制,有专人进行包保。
二、切实加强本单位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夏季是火灾易发期,近期,外县市区有火灾发生,6月9日上午,全市消防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各单位迅速全力投入到消防火灾隐患排查工作中去,确保本单位无消防安全隐患;全力投入资金,确保本单位消防设施按照消防规范配齐,保证正常运转。在会上,尤其提到消防栓配备问题,各单位要确保消防栓能够正常保证满足消防使用。
三、切实加强校车属地管理,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各单位要紧密联系属地相关部门,全面加强接送学生车辆排查整治和路面管控工作,加大对辖区学校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车辆核载人数、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基本情况的清查力度。检查校车运行中,是否按规定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是否按规定指派随车照管人员,有没有按限速要求行驶,有没有存在随意替换驾驶员和随车照管人员的现象。要完善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应急机制,确保学生安全。
近日,县教体局将派出专人,对各单位安全工作进行暗查暗访,对工作不力的单位或个人,将进行严肃问责。
关于加强高温天气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
知
各总监办、设代处、监理试验室、项目经理部:
目前,我省也已经进入汛期和高温季节,为切实加强强降雨及高温等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高温天气,是指市气象台发布高温天气预告最高气温达35℃以上(含35℃)的天气。
(二)在高温天气期间,各项目部应根据下列要求,合理安排工人作息时间,确保工人劳逸结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必须紧急处理或抢险的情况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时,当日应停止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时,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工人连续作业时间,并不得安排加班;12时—15时应停止露天作业(注:在没有降温设施的塔吊、挖掘机等的驾驶室内作业视同露天作业);因特殊情况不能停止作业的,12时—15时工人露天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施工现场应视高温情况向作业人员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现场应设置休息场所,内设有座椅、风扇等设施。
(四)改善集体宿舍的内外环境,宿舍内有必要的通风降温设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充分休息,减少因高温天气造成的疲劳。
(五)加强对高温天气作业人员的防暑和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在高温天气露天作业的人员,应调离露天作业岗位。
(七)施工现场应配备常用的防暑药品,有相应的兼职中暑急救员,一旦中暑人员病情严重应立刻送医院治疗。
(八)高温天气,电线易老化,且作业人员裸露部位多,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要严格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三级保护,电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绕钢管走线,要架空或埋地敷设。要加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管理,严禁电工以外人员进行各类电工操作。
(九)夏季时有暴雨,要重点预防深基坑积水、支护结构、滑坡、隧道进出口、弃土场、临时工棚、堆放料、炸药库等区域,加强安全
管理,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十)雷雨天气,要做好防雷击工作。安装可靠的防雷装置,外脚手架和塔吊、井架、人货电梯等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按规定做好避雷接地,施工机械和照明装置应做好保护接零。雷雨天气严禁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严禁人员靠近电器设备,严禁人员停留在空旷地带、电线杆和高压线下,避免雷击伤人事故发生。
(十一)各项目经理部要加强防尘工作,对现场要及时洒水保湿。总监办、项目经理部要高度重视,应对工程项目是否有防范恶劣天气季节保障生产安全的专项方案开展一次重点检查,全面落实预防事故的各项措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对发生安全事故,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妥善处置,严禁迟报、漏报和瞒报。
特此通知。
二0一一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公路建设管理通知
抄送:各代表处。
(2007年9月20日)
2007年5月,湖北麻城“5·28”幼儿校车交通事故和安徽省肥东县“5·29”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事故发生后,我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连续发生两起幼儿伤亡事故的紧急通报》(教基厅〔2007〕7号),要求各地立即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集中清理整顿,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近期,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又先后发生三起幼儿因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的恶性事故,给幼儿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三起严重事故均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暴露出当前部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存在非法办园、审批不严、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广大学前儿童安全,使孩子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现就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民办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幼儿)基本情况,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况,认真清理整顿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对符合或接近当地基本办园(所)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
二、严格审批程序,明确监管责任。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凡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教育部门的归口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凡由于审批把关不严,向不合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放办学许可证,造成重大幼兒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审批责任。
三、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避免因管理疏漏和其他不当人为因素引发幼儿伤亡事故。
四、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各地要定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专项排查行动,严格检查校车车况和驾驶员资质,严禁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幼儿,严禁聘用不合格驾驶人,严禁校车超载。使用校车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跟车教师负责在幼儿上下校车时清点核对人数,校车驾驶员负责在收车锁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严防将幼儿遗漏在车内。托儿所幼儿应由家长接送,并提请家长负责孩子道路交通安全。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是幼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用非常的细心、非常的呵护,确保学前儿童的生命安全。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覆盖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教育督导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导检查工作。
特急国质检特函〔2008〕576号
关于加强陆岸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反映并经总局实地调研证实,去年以来,个别陆岸使用的特种设备存在到期不检、违规使用等违法行为,造成事故隐患。为严格落实质检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实现平安奥运目标,现就加强陆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真履行依法监管的职责。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海上设施使用的特种设备不属于该条例的调整范围,陆岸使用的特种设备未排除在外。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三定”规定,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依法行政,加强监管,严格把关,确保陆岸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平安奥运的工作目标。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奥运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陆岸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重要内容。当前尤其要按照《国务
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迎奥运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08〕9号)要求,在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立即开展一次陆岸特种设备隐患大检查,及时消除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在服务中监督”的工作理念。各地在开展陆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大型企业的生产特点,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检验周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发现事故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限期整改,督促企业落实整改责任;重大隐患要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以上要求,请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执行。如遇其他问题,请及时报告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二〇〇八年八月七日
主题词:特种设备监察通知
抄送: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
本局:办公厅、特种设备局,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2008年8月7日印发— 3 —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2012年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部门、机关单位:
现将《关于加强2012年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关于加强2012年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部门、机关单位:
2012年市人大、政协两会即将召开,春节也即将到来,为加强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各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当前的突出位置来抓。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重点部位要制定有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两会和春节期间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根据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准确把握重点时段安全生产规律,突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水利、电力、特种设备、旅游景区、学校和幼儿园等行业和领域,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不能保证安全的,要采取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等果断措施,以确保
安全。
三、严厉打击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大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各部门要巩固去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执法监察行动的成果,对打击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始终保持高压状态,层层落实“打非治违”工作力度,重点打击客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和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经许可从事建筑施工和无证无照无质建筑施工行为;从重处罚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大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四、严格督查安全生产检查情况,确保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各部门要成立督查组,制定督查检查方案,对两会及春节期间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的督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检查。检查要认真细致,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能当场整改的当场整改,当场整改不了的,发出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并安排部门、专人跟踪落实;对隐患严重的,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厅(局)、交通厅(局):
近来,一些地区接连发生道路运输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特别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没有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监管措施不落实,监管手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多发势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现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托运单位(以下简称托运人)、运输单位(以下简称承运人)、生产、储存、经营单位以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和重申规定如下:
一、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托运人应当遵守的规定
(一)托运人必须委托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
(二)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必须办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或剧毒化学品准购证;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须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三)托运人必须检查托运的产品外包装上是否加贴或拴挂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对未加贴或拴挂标签的,不得予以托运。
(四)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必须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并告知承运人。
(五)托运人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也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
(六)托运人必须向承运人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品名、危险特性、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以及托运单位名称和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材料;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还要提供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承运人应当遵守的规定
(一)承运人必须取得交通部门认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
(二)承运人必须定期将运输车辆、运输工具、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机构进行检测检验,取得检测检验合格证明;为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运输车辆必须安装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3-2005)要求的标志灯、标志牌;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还要安装载明品名、种类、施救方法等内容的安全标示牌。
(三)承运人必须为运输车辆配备押运人员。驾驶人和押运人员应经交通部门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并随身携带上岗证件。
(四)承运人应查收托运人提交的承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品名、危险特性、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材料。不提交的,不得承运。
(五)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承运人必须向托运人索取公安部门核发的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六)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和押运人员必须在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规定的有效期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和速度行驶。
(七)驾驶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并随车携带本单位的营业执照、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运输车辆(包括运输工具、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定期检验合格证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和本单位负责人姓名、托运单位名称和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材料。
(八)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押运人员应当随车携带有效的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九)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剧毒化学品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押运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向本单位负责人、托运人报告,并及时采取一切可能的应急处置和警示措施。
(十)运输车辆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无法正常行驶时,驾驶人、押运人员必须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应当遵守的规定
作为托运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除应当遵守对托运人的要求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三)所在地设立专用停车场或停车位,并设置警示标志,注明当地报警电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厅(局)、交通厅(局):
近来,一些地区接连发生道路运输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特别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没有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监管措施不落实,监管手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多发势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现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托运单位(以下简称托运人)、运输单位(以下简称承运人)、生产、储存、经营单位以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和重申规定如下:
一、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托运人应当遵守的规定
(一)托运人必须委托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
(二)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必须办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或剧毒化学品准购证;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须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三)托运人必须检查托运的产品外包装上是否加贴或拴挂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对未加贴或拴挂标签的,不得予以托运。
(四)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必须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并告知承运人。
(五)托运人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也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
(六)托运人必须向承运人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品名、危险特性、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以及托运单位名称和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材料;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还要提供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承运人应当遵守的规定
(一)承运人必须取得交通部门认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
(二)承运人必须定期将运输车辆、运输工具、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机构进行检测检验,取得检测检验合格证明;为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运输车辆必须安装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3-2005)要求的标志灯、标志牌;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还要安装载明品名、种类、施救方法等内容的安全标示牌。
(三)承运人必须为运输车辆配备押运人员。驾驶人和押运人员应经交通部门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并随身携带上岗证件。
(四)承运人应查收托运人提交的承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品名、危险特性、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材料。不提交的,不得承运。
(五)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承运人必须向托运人索取公安部门核发的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六)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和押运人员必须在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规定的有效期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和速度行驶。
(七)驾驶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并随车携带本单位的营业执照、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运输车辆(包括运输工具、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定期检验合格证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和本单位负责人姓名、托运单位名称和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材料。
(八)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押运人员应当随车携带有效的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九)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剧毒化学品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押运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向本单位负责人、托运人报告,并及时采取一切可能的应急处置和警示措施。
(十)运输车辆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无法正常行驶时,驾驶人、押运人员必须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应当遵守的规定
作为托运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除应当遵守对托运人的要求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三)所在地设立专用停车场或停车位,并设置警示标志,注明当地报警电话。
(四)要建立和执行发货和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制度,严禁超装、混装。在开具提货单据前,要查验车辆资质证件、驾驶人和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查验车辆及罐体与行驶证照片是否一致,查验危险化学品警示灯具和标志是否齐全、有效。查验后,要详细登记。严格按照提货单据载明的品种、数量和对应的车辆实施装载,并对车辆的资质证件、装载数量、行驶证核定载质量等情况进行登记。
(五)剧毒化学品生产、仓储、经营企业还要查验、登记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是否齐全有效,查验运输车辆是否安装安全标示牌。查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开具提货单、装车发货。
(六)从2006年11月1日开始,查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是否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悬挂相应的警示标志,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开具提货单据。
(七)向驾驶人和押运人员说明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等,并出具危险化学品信息联系卡。
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
(一)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安全监管部门要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经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公安部门要加强道路通行监管,严格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无证运输剧毒化学品、擅闯禁行区域、不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交通部门要严格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的资质管理,督
促其认真履行承运人的义务和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驾驶人、押运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遵章守纪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把好行政审批关口。安全监管、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严格审核、发放有关许可证件和资格证书。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企业取得行政许可后,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增强遵章守纪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完善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执法检查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建立地区间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协查制度,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要及时向本地区或有关地区的相关部门通报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接到协查通报后,相关部门要明确人员督办,开展相关事项调查工作,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整改或改正。
(四)建立道路运输卸载基地。各地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主要公路沿线的大中型化工企业进行调查,选择有条件的单位作为易燃易爆、剧毒溶剂等重点品种危险化学品的卸载基地。一经查获超载、超装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除要依法处罚外,要立即将违法车辆押运至就近的危险化学品卸载基地,进行卸载处理。
(五)提高对运输车辆监控能力。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车辆安装的GPS要符合《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车载终端》(AQ3004-2005)要求,对已安装的不符合要求的GPS,要加快改造进程,达到联网监控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履行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AQ3003-2005)要求,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共享监控资源,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统筹规划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保证监控覆盖范围,减少监管盲点,增强监控能力。
(六)完善并演练应急预案。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接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化学品登记中心(电话:0532-83889090)或有关专家了解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盲目施救,防止引发次生事故和环境污染。
(七)坚决打击非法运输活动。对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厉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建立和公布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的黑名单,凡列入黑名单的运输单位和个人申请有关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的,一律不予批准;已经取得资质的,予以撤销。
(八)严肃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违法、违章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罚。对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整改不合格的,要吊销相关证件。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存在违法、违章问题的异地托运人、承运人,要将违法、违章事实通报其所在地的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切实加强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06-04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09-07
关于加强施工电梯操作人员管理的紧急通知09-26
关于加强春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2-06
关于加强冬季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09-30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11-05
关于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1-22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