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输液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共10篇)

输液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篇1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学习内容:

一、发热反应: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及发热,轻症病人体温在38℃左右,可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严重病人寒战后,体温可高达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不适症状。

2、原因: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已经过期、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的标签、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 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2)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

3)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律不齐,心律快。

2、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1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

处理。3)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4)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入,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5)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6)必要时进行四肢输液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给四肢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动脉血流保持通畅),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要求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当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解除止血带。

7)做好心理护理,支持安慰病人,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反应;也可因为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3、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4)超短波理疗。

5)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染 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原因:由于输液前管内空气未排尽,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隙;连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添加药液或添加后未及时排尽空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专人在旁看守,均可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以及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发现药液输完及时拔针;当加压输液、输血时,应安排专人看守,并严密观察,不得擅自离开病人。

2)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入口,并随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过敏反应的一般处理:

一、对于刚刚发现的各科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暂缓滴速,继续观察;若患者病情好转,可继续使用;若患者症状加重,应立即使用滴入,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道(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入,及时通知首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二、对于突然出现症状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滴入,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道(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入,同时通知首诊医生,测量血压、呼吸和脉搏,呼吸急促者给予吸氧(1—2L/min),发冷、寒颤者给予保暧,做好抢救准备。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青霉素过敏反应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过程中或注射青霉素后,一般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呈闪电式发生,也有的在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肺水肿,病人感觉胸闷,出现气急、发绀、喉头堵塞伴濒危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出现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等:病人出现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病人有发热、皮肤

4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瘙痒、荨麻疹、腹痛、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诊)、皮炎、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诱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主要症状是腹痛和便血。

上述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常最早出现的是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故必须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首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驰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立即给予氧氧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药,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 配合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

① 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 5%或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此药为抗过敏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

② 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如多巴胺、间羟胺等。③ 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类药。

5、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时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人。

6、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做好病情动态的详细护

5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理记录,注意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输液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篇2

讨论

包虫囊壁破裂, 囊液吸收入血而产生过敏性休克属于全身过敏性反应。过敏原进入机体后, 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与靶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 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 与IgE抗体结合, 就会引发细胞膜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启动2个平行发生的过程:脱颗粒与合成新的介质。 (1) 肥大细胞与嗜碱粒细胞产生脱颗粒变化, 从颗粒中释放出许多活性介质, 如组胺、蛋白水解酶、肝素、趋化因子等; (2) 同时细胞膜磷脂降解, 释放出花生四烯酸。它以2条途径代谢, 分别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素A2和白细胞三烯 (LTs)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各种介质随血流散布至全身, 作用于皮肤、黏膜、呼吸道等效应器官, 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 可引起皮肤黏膜过敏症 (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喉头水肿) , 消化道过敏症 (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 全身过敏症 (过敏性休克) 。此型多见于包虫囊壁破裂, 囊液吸收入血而产生过敏性休克属于全身过敏性反应。肝包虫病麻醉的选择以气管内插管全麻为宜, 全身麻醉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敏感性降低, 但不能减低IgE抗体致敏状态[1] , 因此, 更要提高警惕, 及时发现、迅速处理, 使并发症防患于未然。不仅可避免自主呼吸对手术的影响, 同时, 因过敏性休克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等[2], 便于监护及增加抢救的成功率。文献报道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高达4.6%, 是肝包虫囊肿最严重的并发症[3]。传统认为肝包虫囊肿穿刺时过敏性休克是术中麻醉观察的重点。笔者认为从麻醉开始就应时刻严密观察, 典型的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容易诊断, 但全麻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待典型休克出现时, 容易延误抢救时机。通过观察, 全麻下过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心率增快、气道压力明显增高、局部皮肤潮红、球结膜充血, 而血压的下降往往出现于上述表现之后, 且术中多为间断监测, 往往发现较晚。因此, 笔者认为麻醉中应时刻观察心率及气道压力的变化, 以及皮肤的改变及囊肿穿刺、摘除时尤应注意。

参考文献

[1]王惠恺.包虫手术所致过敏性休克[J].中华麻醉杂志, 1988, 8 (3) :187-189.

[2]刘国礼.现代微创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浅析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篇3

【关键词】 麻醉 过敏 休克 治疗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80-01

河南省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以及保健、教学等于一身的一所现代化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我省濮阳市的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雅,是患者修养的一个好场所。该院建于95年,占地面积为60亩,现在已经通过了省卫生厅专家的评审,成为了河南省濮阳市的二级甲等的综合医院。连年被评为濮阳市卫生工作的先进单位,并且在濮阳市的行風建设综合评比中获得十分优异的名次,现在已经建成为一所现代化的综合医院,主要开展的有:首先,外科。主要包括: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微创外科等很多种类的大中型手术。其次,内科。当然,在这些大型的手术当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上述所讲的,在麻醉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所以,该院对于麻醉过程中的过敏性休克有很大的投入,也得到了很多成效,继而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

1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原理及表现

所谓过敏性休克,是一种I型的超敏反应,也被称作为速发型超敏反应。是一种变应原再次的进入到患者体内以及肥大的细胞和嗜酸性的细胞还有粒细胞表面存在的IgE抗体这几者之间互相结合,最终引起IgE之间产生桥联,最终导致了这些细胞会自动的释放出介质,从而导致的全身性的一系列表现。这些表现主要包括:呼吸道、心血管系统、皮肤以及消化道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在这种全身性的反应当中,一开始的时候,只有很少量的变应原以及细胞结合型的IgE之间会互相发生作用,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可以导致很多介质出现释放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变应原—IgE抗体互相反应的生物学的放大效应。

在过敏性休克,也就是速发型的超敏反应当中,嗜酸性的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和粒细胞之间所释放出来的组胺以及血小板的活化因子、白三烯以及前列腺素D2、各种趋化因子等等很多的严刑介质。组胺释放的话,可以引起支气管出现收缩的现象,肠道平滑的肌收缩,血管的通透性会有所增加,肺血管出现收缩,从而会诱发瘙痒,皮肤血管的扩张以及心脏的应激性也会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因子做为一种脂质类型的介质,可引起人类的血小板出现聚集的现象,也可以引起肺以及肠的平滑肌收缩,并且可以收缩血管从而引起肺动脉出现高压的现象,肺水肿以及肺的顺应性都会有所降低。前列腺素D2(PGD2)是人们的肥大细胞环氧化酶的一种主要的代谢产物,该物质可以导致血管收缩,肠以及肺的平滑肌收缩。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很强并且范围很广,可以导致气道粘液的分泌逐渐的增加,支气管的收缩,尤其是对周围的气道上述所产生的作用更强。

2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措施分析

对于麻醉过程中所出现的过敏性休克的现象的治疗,要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药物的性能进行不断的研究,制定出一套抢救的方案,将其制作成为一个程序化的流程,这样就可以在以后手术的过程中出现此类现象可以及时的去抢救治疗,不会因为时间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现象。

2.1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肾上腺是一种首选的药物,但是,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心肺复苏的剂量,比如说1mg的静脉注射,来对麻醉过程中的过敏性休克进行抢救。这主要是因为心肺复苏是心律的突然停止,而过敏性的反应是有灌注心律的。在92年、00年以及05年的心肺复苏指南当中就对其有十分明确的叙述,这二者的剂量是不同的,而且不能够混淆的进行使用。对于那些平时经常服用β-阻滞剂的患者来说,肾上腺素是没有效果的。本院就要求每一位医生都要掌握住对于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时的急救措施,如果有必要转诊患者的话,就要求由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护送,在转治的途中,要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2.2 抢救方案分析

首先就是要先除去过敏原,比如说采取静脉用药,将输液器和管道换掉,不可以拔针,要接上生理盐水,使其快速滴入,让患者平卧,保证给氧。在进行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的过程中,规定严格按照上述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抢救。

2.3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治疗的具体措施分析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去使所有的麻醉药以及可能会导致患者过敏的药物停止使用。不管是静脉麻醉药物还是只要吸入麻醉药物都有可能会对患者对过敏时的循环衰竭的代偿反应产生抑制的效果。如果患者是局部的神经阻滞或者是椎管内的麻醉病人要立刻的控制气道。给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使气道保持通畅,并且使纯氧被吸入。在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患者的喉头出现水肿或者是气道痉挛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所采用的气管的插管的管径要保证比平常的低一号或者二号。因为气管的痉挛而导致的高气道阻力,要判断导管有没有正确的插入到气道,不可以凭着手控呼吸时的感觉。对于呼吸末二氧化碳3 结束语

虽然,在麻醉的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几率很低,但是,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不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的话,就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样导致的患者死亡率达到了3%-10%。但是,由于在麻醉的过程中,对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是很难及时的去诊断并治疗的,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就要高度的去警惕过敏反应是否发生,把过敏性的事件处理的措施作为日常培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对其的研究,也就具有很大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袁杰.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J];医学发展,2011

[2]杜建设.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J];医药卫生,2010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篇4

演练时间: 2017-12-23 演练地点:病房

参加人员:解说人员(严媛)、护士(A闫玉玲、B李翔)、医生(黄燕飞)、患者(汪明)

背景设置:患者汪明,男性,87岁、肺部感染收入院,遵医嘱给予应用0.9%NS100ml+头孢他啶2g静滴。用药前询问患者无过敏史,给予头孢他啶皮试阴性,于19:30给予头孢他啶输液治疗,19:35护士A巡视病房发现病情变化,请看现场演练。

护士A:爷爷、爷爷,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患者:我感觉全身皮肤瘙痒、感觉气短的厉害,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护士查看患者呼吸困难,全身皮肤黏膜有散在红色斑丘疹,观察输入药物为头孢他啶,已输入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

1.护士A:立即关闭输液器调节器,电话呼叫二楼值班护士B:“一楼1001床汪静脉明输入头孢他啶5分钟后发生过敏反应,通知医生,准备抢救,请帮忙准备抢救用物”。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安慰患者:你不要紧张,医生马上就来。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保留静脉通路、更换液体(复方氯化钠500ml)及输液器。

2.护士B:黄医生,一楼1001床汪明输入头孢他啶5分钟后发生过敏反应,请您马上过去。护士B电话通知3楼值班护士:我是2楼,1楼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我和值班医生需要下楼协助抢救,你做好3层楼的病房巡视,有事及时电话沟通。随即推抢救车至患者床旁,准备抢 救。(车上备监护仪、抢救记录单,另备电插板、负压吸引器)。3.黄医生到患者床旁 查体:呼叫患者汪明,无应答,神志淡漠,口唇紫绀,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及压眶反射存在,听诊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脉搏细速,四肢皮肤湿冷,考虑过敏性休克。同时护士A给予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并汇报测量数值:P110次/分,R28次/分、BP:80/50mmHg。护士B给予患者中凹卧位,记录病情及测量数值。

4.医生查体后,医嘱:将氧流量调至4升/min。5.护士A复述医嘱:氧流量4升/min;护士B记录医嘱。6.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7.护士B复述医嘱: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与护士A核对后准备药物,护士A给予静脉注射,护士B记录医嘱。

8.医生查体,护士A测量并汇报生命体征:P 65次/分,R 22次/分,BP 80/60mmhg,Sp02 65% 9.医生下达口头医嘱: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给予面罩吸氧。10.护士B复述医嘱: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与护士A核对,准备药物。护士A给予静脉注射。护士B给予面罩氧气吸入。11.护士B记录医嘱,护士A再次测量生命体征。

12.护士A汇报生命体征:P 80次/分,R 21次/分,BP 70/40mmhg,Sp02 78%,护士B记录生命体征。

13.医生再次查体,下达口头医嘱: 0.9%NS 32ml加盐酸多巴胺180mg静脉泵入6ml/h.14.护士B复述医嘱::0.9%NS 32ml加盐酸多巴胺 180mg静脉泵入6ml/h,与护士A核对,准备药物,护士A准备并调节静推泵。药物 准备结束,由护士A静脉给药,护士B记录医嘱、写输液贴。15.医生再次查体:患者四肢冰冷,脉搏细速,下达口头医嘱: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ml静脉滴注。

16.护士B复述医嘱: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与护士A核对后由护士A准备液体、消毒瓶口、插输液器、静脉给药。护士B写瓶签并记录。

17.旁白:多巴胺用药10分钟后。

18.医生再次评估,呼唤患者:汪爷爷,怎么样啊?好些了吗? 患者:稍微好点了,还有点胸闷、心慌。

医生:患者意识恢复,呼吸、心率减慢,双肺底罗音减少,脉搏有力,口唇紫绀好转,末梢皮温转暖,再次测量血压。

19.护士A汇报监测结果:BP 100/60mmHg ,P 90次/分,R 20次/分,Sp02 94%,护士B记录。

20.医生再次评估:休克基本纠正、多巴胺减至3ml/h继续泵入。余液继续静滴,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的变化。操作后洗手。21.护士A调节静推泵速度。

22.护士A整理好床单元。健康宣教。“爷爷,刚才您输注头孢他啶过敏了,我们已经给您用过药了,您好好休息,我们会密切观察的,有什么不舒服请及时告诉我们”。护士B在病历、床头卡、医嘱单及体温单上做药物过敏标记。

旁白:抢救结束后双人核对抢救记录及空安瓿,督促医生及时补下医嘱。整理抢救车及抢救用物,垃圾带回治疗室分类处理,洗手。按规定封存剩余药液及输液器,电话通知患者家属,据实补记抢救记录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演练结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篇5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10.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列述如下。

(一)皮肤粘膜表现 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 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三)循环衰竭表现 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塞。

(四)意识方面的改变 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五笔型抽搐、肢体强直等。

(五)其他症状 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六)若是因为食过敏食物(鱼,虾子,螃蟹)或者被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过敏有时后会伴随短时间的失明状态。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mg/支——5-10mg加入5%葡萄糖水250ml静滴或者直接静注,继之以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0mg/支——200-400mg静滴。

5.休克伴气管痉挛时,立即静脉缓注氨茶碱0.25、地塞米松10mg、50%GS20ml,继而静滴10%GS500ml、氨茶碱0.5、地塞米松10mg。

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等。注意头高脚低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和维护呼吸。

经以上处理后,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升时,需及时建立输液通道1~2处,以补充血容量,并及时静脉给予抢救药物。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血液常有浓缩,使血容量减少,可于30~60分内快速静脉滴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继而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250ml静滴。如血压仍不回升,可考虑应用升压强心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应用多巴胺治疗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在滴注前必须稀释。先按5ug/㎏/分滴注,然后以5-10ug/㎏/分递增至20-50ug/ ㎏/分,以达到满意效应。或该品2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时按75-100ug/分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ug。

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C)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首剂0.4~0.6mg(1~1.5支),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2~0.4mg(0.5~1支),总量1~1.6mg(2.5~4支)。

急救知识学习之一: 过敏性休克 篇6

过敏性休克

【概述】 1.定 义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物质作用于已至敏的机体后,通过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受累的症后群。2.病因

以药物最常见,尤其在注射用药时;其他如食物,昆虫叮咬。3.分类

速发型:见于药物注射,发生于接触后的半小时。

缓发型:见于服药,食物接触物过敏,发生于接触后的半小时至24小时 【诊断要点】 1.病史

重点询问有无诱发性休克的病因及发病经过,明确具体的致病诱因。2.临床表现

常有血压急剧下降意识障碍,并有过敏相关的伴发症状。(1)生命体征:脉搏、呼吸、血压、体温、心率(2)与过敏相关的伴发症状

①皮肤黏膜:皮肤黏膜潮红、瘙痒、口唇四肢麻木。

②呼吸系统:呼吸道痒、干咳、连续打喷嚏、声音嘶哑、呼吸困难。③循环系统: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弱、发绀、血压下降、甚至无脉、心率失常、心跳停止。

④神经系统:意识障碍、抽搐、幻觉、大小便失禁。⑤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泻,大便失禁。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过敏性休克闪电样发病,一般不做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但任然可检测血常规,动脉血氧分压给予检测病情。【抢救措施】

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就地抢救;转危为安。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病员采取休克卧位,给以氧气吸入并保温。在病员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病员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2.给予抗过敏药物:

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

②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

③ 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内注射。3.抗休克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点。

②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200ml,内加入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吧胺20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

③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的剂量加糖液内静滴。

④针刺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4.呼吸受抑制时:

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苯甲酸钠卡啡因等呼吸兴奋剂肌肉注射,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或借助人工呼吸机被动呼吸。

5.心脏骤停时

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术;心腔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1ml;必要时可行胸腔内心脏挤压术。6.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

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0ml。但哮喘时禁用。

【思考题】

一、选择题

1.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C)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盐酸肾上腺素 D.盐酸异丙嗪 2.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停药几天以上,需重新做过敏试验(D)

A.2天 B.4天 C.5天 D.3天 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首先采取的措施是(C)

A.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B.静脉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l C.立即平卧,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 D.立即吸氧,胸外心脏按压 4.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D)

A.口服 B.皮下 C.吸入 D.静脉 5.进行TAT脱敏注射,不正确的是(B)

A.从0.1ml,开始逐量增加 B.有气促、紫绀 待症状减轻后继续注射 C.每20分钟注射一次 D.随时观察反应,及时处理 6.失血性休克早期,功能最易受损的器官是(D)A.心 B.脾 C.肝 D.肾 7.休克时,安全补液的最佳检测指标是(C)

A.血压 B.脉压 C.尿量 D.中心静脉压 8 诊断休克时发生急性肾衰的最主要依据是(D)

A.少尿 B.多尿 C.肾性高血压 D.氮质血症 9.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C)

A.感染性休克 B.低血容量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10.休克时用于血管活性药物的主要目的(D)

A.提高心脏前负荷 B.降低组织代谢 C.增加心肌收缩量 D.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流量

二、简述题

1.简述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答(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病员采取休克卧位,给以氧气吸入并保温。(1分)(2)给予抗过敏药物:

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1分)

②地塞米松5-10mg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1分)

③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1分)

(3)抗休克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点。(0.5分)

②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200ml,内加入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吧胺20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0.5分)

③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的剂量加糖液内静滴。(0.5分)

④针刺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0.5分)

(4)呼吸受抑制时: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肌肉注射,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或借助人工呼吸机被动呼吸。(1分)

(5)心脏骤停时: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术;心腔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1ml;必要时可行胸腔内心脏挤压术。(0.5分)

输液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3例均为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急诊救治的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 男9例, 女4例, 年龄24~54岁, 平均 (36.3±3.7) 岁。患者均为药物过敏, 其中头孢类过敏7例, 中药过敏3例, 青霉素类过敏4例。

1.2 临床表现

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会有心悸、皮肤发冷、胸闷、意识模糊、脸色发白、头晕、心烦意乱、呼吸不畅等症状, 部分患者在短时间中会伴随有意识模糊、晕厥的症状。他们的血压全部低于80/50 mm Hg, 还有4例患者的血压不能够准确测定。CVP也就是心静脉压全部维持在2~7 (196.2~683.5) Pa, 而平均值是 (418.7±115.9) Pa, 每分钟心率的频率全部高于120次。所有患者的意识都有不同层次的模糊, 还有5例患者已经失去意识。

1.3 治疗方法

①吸氧要在监护下进行, 避免气道阻塞。倘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全部处于休眠状态, 那么要马上予以心肺复苏 (CPR) 、机械通气治疗。②马上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1.0 mg, 同时要打通外围的静脉通道, 以顺利建成中心静脉通道, 静脉的选择以颈内处或锁骨下优先。 ③进行输液扩容, 治疗在进行的1 h内要向患者体内输入1000~2000 ml的液体。晶体液优先, 然后是胶体液, 两者同时输入也是允许的。若患者的血压不能被准确界定, 那么要在中心静脉处输入液体, 胶体液和晶体液兼可。④激素使用完毕后, 也就是注射地塞米松10~20 mg时, 为了保证患者的体力, 可选择注射琥珀酸氢可的松200~300 mg, 或者是基强的松龙40~120 mg。⑤富有血管活化作用的药物有多巴胺, 这种药物不管是泵入还是滴入效果都是一致的, 但是它的速度一般每分钟要多于10 μg, 假设在使用药物后患者的血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那么要引入去甲肾上腺素药物。⑥抗组胺药一般都被用在治疗抗过敏方面, 具体包括苯海拉明、非那根等。⑦假设患者体内已不再进行循环, 那么要马上进行抗凝治疗。⑧运用中药治疗, 例如:参脉、参附, 都有回阳转逆、升压的作用。

2结果

全部患者均救治成功, 2 h内患者的血压均高出90/60 mm Hg康复迹象明显, 患者的意识也有模糊转为清晰。

3讨论

过敏性休克是分布性休克的一个部分, 这种休克是Ⅰ型的超敏反应, 它和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种病症在病发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有极为恶劣的变态反应, 全部毛细血管都呈扩张趋势同时其通透性增强, 心的排血量严重减少, 周围的循环随之衰竭, 病发速度快, 往往还未得到救治就已恶化,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不仅要扩容还要补液, 以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 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升压治疗, 这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稳定, 防止因血压不足引起休克而加重病情[1]。倘若患者已经进入深度休克状态 (微循环衰竭) , 那么容易出现酸中毒, 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损害也会呈逐渐恶化趋势, 此时已属于不能治疗时期, 病情恶化速度加快, 所有器官的功能逐渐变弱直至消失。

在治疗休克的药物中, 效果最佳的是肾上腺素, 它的使用能够增加细胞内的CAMP成分, 以达到避免介质流出、防止在循环时激活嗜碱性细胞和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的目的。其β受体在功效上可以达到升高血压、增强血管收缩、增大心肌收缩、促进气管扩张的效果。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若血压不能被准确测定, 如有意识障碍就说明没有充足的血液循环, 这时脑部的功能也逐渐减小, 出现不同层次的障碍, 此时治疗的最好方法就是输液扩容[2]。顺利建成中心静脉通路, 就能够在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及时补液, 还能够监测CVP, 使补液效果更好。本组实验的胶体液注射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完成的, 不仅在CVH的增长速度上高于外周静脉补液, 在血压的升高上也远远超过外周静脉补液。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过敏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急诊救治的13例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救治成功, 2 h内患者的血压均高出90/60mmHg康复迹象明显, 患者的意识也有模糊转为清晰;结论 遇到休克症状时要马上采取措施, 根据病情用药, 在补液的同时还要扩容,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重症过敏导致休克的患者脱离危险。

关键词: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春盛, 龚平.我国心肺复苏的近10年研究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 (1) :5-7.

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60

病历资料

患者,男,32岁,因发热,咽痛3天,于2009年2月20日来院就诊。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查体:T38.0℃,P86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急性病容,神志清,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左侧有黄色脓点,双下颌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HR86次/分,心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四肢、神经系统无异常。血常规:WBC13×109/L,N87%,L17%。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阿奇霉素0.5g静滴,患者静滴30分钟时,突然感胸闷、心慌、气短,且全身瘙痒。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口唇轻度紫绀,神志模糊,胸部及四肢皮肤见散在红色斑片皮疹、大小不一、压之褪色。P112次/分,R30次/分,BP80/40mmHg,双肺内闻及哮呜音,心音低钝,心律齐,心率112次/分,无杂音,肢端湿冷,脉博细速。诊断为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迅速停用阿奇霉素、吸氧,0.1%肾上腺素0.5ml,5%葡萄糖250ml加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3.0g静滴。10分钟后患者BP110/60mmHg,神志转清,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改用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静滴3天,病情未再反复,痊愈出院。

讨论

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等。而所致的过敏休克临床表现较少见,使医务人员在用药中容易忽视。本例患者既往健康,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此次因急性扁桃体炎静滴阿奇霉素20分钟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有效抢救病情迅速缓解。因此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在应用阿奇霉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临床观察。如出现皮疹、胸闷、憋气等症状时应警惕过敏性休克发生,果断撤换药液,采取合理准确的措施,抢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2例报告 篇9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65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头痛1天入院。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平素体健,无心脏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脱水降压,当输入完后患者即感寒战、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纯发绀,血压由入院时24/13kPa下降至12/8kPa,心率110次/分钟,律齐。经吸氧、肌注非那根、静滴地塞米松、多巴胺等药物抢救,2小时后恢复如常,血压回升至23.5/12.5kPa。使用速尿后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例2:患者,女,5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3天入院。有高血压史8年。无药物过敏及心脏病史。体查:血压22.6/13.3kPa,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脑梗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60°)。当首次输入20%甘露醇125ml时,患者出现寒战、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至13.3/9.3kPa,心率110次/分,立即停止甘露醇输入,约20分钟后自行缓解如常。次日再次输入甘露醇100ml时,又出现上述反应,查体血压9.3/5.3kPa,四肢厥冷,心率120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约3分钟后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呼吸浅慢,心跳骤停,无抽搐、尖叫;立即停输甘露醇,吸氧、胸外心脏按压,静推洛贝林、克拉明。0.01%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静滴多巴胺等抢救,30秒后心跳恢复,5分钟后神志转清醒,血压回升至17.29/9.3kPa,心率90次/分钟,呼吸20次/分,30分钟后恢复如常;改用速尿脱水后,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讨论

输液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篇10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以“过敏性休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2008~2009)年发表的261篇文献中,病例报告年份从2006年~2009年,因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个案病例报告,选取其中的202例作为样本,对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名称及愈后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202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中,男性107例,女性95例;男性最小年龄为一个月,最大年龄82岁;女性最小年龄五个月,最大年龄89岁。具体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2.2 给药途径分布

202例病例中,静脉给药出现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和肌肉注射,在其他用法中有局部喷麻一例,瘤内注射一例及腔内注射一例。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2.3 药物种类及分布

本文所选病例涉及19大类共120种药品,抗生素类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数最多共占到总数的39.63%,其次为中药占总数的14.85%。在抗生素类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属头孢菌素类占总数的14.85%,其次为喹诺酮类8.91%、大环内酯类4.95%、林可霉素类3.47%。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2.4 愈后情况

202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中,经治疗后好转的有193例占95.54%;死亡9例,死亡率4.46%。死亡病例中男性5例占55.56%,年龄从1个月到34岁;女性4例占44.44%,年龄从六个月到56岁。死亡病例涉及的药品包括抗生素类四种,占到44.44%,其中头孢哌酮钠一例、头孢哌酮舒巴坦一例、阿奇霉素一例及克林霉素一例,另外还包括造影剂碘普胺一例,安痛定一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一例,乙肝疫苗一例以及口服乙胺丁醇一例。

2.5 发生反应的时间

由于病例中对于出现反应时间的记录不统一,有的记录反应的时间,有的记录反应时患者已接受的药量,故难以通过表格进行统计,但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最快输入几滴即发生反应,均属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他为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包含多次用药后发生反应,还有两例为多次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饮酒引发双硫仑反应。

3 讨论

3.1 性别与年龄

202例病例中,男性占52.97%,女性占47.03%,性别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人数分布较平均,基本与自然人分布一致,年龄最小至一个月,最大至89岁,涵盖各个年龄段。由此可见,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任何人均可发生。

在死亡病例中,男性占55.56%,女性占44.44%,性别差异不大;然而9份病例中有4例为(0~10)岁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这与老年人和儿童的代谢特征有关[2]。因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用药应尤为谨慎。

3.2 给药途径

在本文统计的病例中,各种给药途径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静脉给药占的比例最高,高达78.22%,在9例死亡病例中也有4例为静脉给药,这可能与目前滥用静脉药有关。静脉给药时,某些作为抗原的大分子物质能完整的进入体内与免疫系统接触,抗原抗体的结合倾向性及程度比其它给药途径要严重,所以更易发生[3]。这也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给药方式,能不静脉给药就不选择静脉给,把危险降到最低,如必须输液,开始要尽量慢滴,并严密观察。

3.3 药品种类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繁多,但以抗生素类药所占比例为首位,这与目前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不无关系。随着几代头孢菌素的相继问世,及其在抗菌谱方面的优势,使得头孢类的药物使用日益广泛,因此在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抗生素类药物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首位。抗感染类药物β-内酰胺环打开后羧基与蛋白质的赖氨酸或组氨酸的氨基结合后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进入体内的青霉素约有95%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蛋白质结合[4]。而头孢菌素类药有相同的β-内酰胺环或有相同的亚甲基侧链也是交叉过敏反应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用药前一定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于要求皮试的药品一定要做皮试,并且尽量用原药皮试,即使皮试合格,输注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仅次于头孢菌素类,该类药物输注时要避光缓慢静滴。在202例病例中,中药所占比例排在第二位,中药多为大分子且有效成分复杂,提纯过程中易残留的植物蛋白,蛋白质苷类和糖类都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多数研究者认为中药静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纯度不够杂质较多引起[5]。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更应谨慎,目前许多中药注射剂使用已经不多甚至被叫停。

生物制剂取自动物或人体的血液或组织中本身就具有抗原性质,因此在本文统计的病例中该类药物也占有不小的份额,如破伤风抗毒素等,即使皮试阴性,使用时也应注意。

造影剂中的碘制剂具有高渗性及化学毒性,其引发的反应也时有发生,为预防过敏反应发生,可以在注射前先给予适当的抗过敏药物。

3.4 休克的发生

过敏性体质者易发生过敏性休克,机体的应激状态也会影响抗原的形成,疾病本身或患者的紧张、焦虑都可能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更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另外药物若与体内蛋白质形成全抗原也会引发反应,此外药物中含有的杂质、添加剂或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都可能产生引发反应的物质。

目前多数过敏性休克属速发型变态反应,即首次用药后迅速发生,这可能是由于机体以前接触过化学结构类似的物质,体内已产生了可与之特异结合的抗体。在迟发型变态反应中,连续用药后发生反应的则是因为药物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形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当再次用药后机体便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如输注完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引发双硫仑反应,口服氯雷他定后喝可乐等等,这些由于成分复杂加重药物作用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事件完全是可以通过自身如不饮酒等而避免的。因此对于患者用药后的提示也很重要。

3.5 过敏性休克的诊治

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呼吸系统如胸闷、气短、咳嗽、咽痒有紧缩感等,严重者可致呼吸停止;②循环系统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体温不升等,严重者呼吸停止;③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二便失禁;④神经系统如头痛、头昏烦躁、抽搐、神志不清,重者昏迷;⑤皮肤粘膜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出现药疹或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这些表现有时单独发生有时联合发生,一般在开始时表现轻微,容易被忽视,一旦发展起来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因此在临床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倾听患者主诉,以便在反应初期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身边应备好抢救药品,目前肾上腺素仍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另外还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补充血容量、吸氧等,必要时还可进行气管插管、选用呼吸机等。抢救时要争分夺秒,这就需要我们的医务人员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在平时要积累工作经验,练就娴熟的抢救技能。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在开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尽量选择安全的给药方式,对于一些易致敏药物要根据需要做皮试,给药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发生反应时果断采取措施,对于当时未发生反应的患者应安排留观片刻,并对用药后做一下医嘱。如果我们在各个环节都提高警惕,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将其对患者的的损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王心喻,王燕华,王忍.药物过敏性休克及其防治[J].中国药业,2000;9(2) :58

[2] 裘雪友,孙定人,喻维新药师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98

[3] 刘艳辉,高卫真.药物过敏性休克致死亡56例文献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报,2007;13(1) :26

[4] 刘桦,张佳丽.药物过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4(6) :294

上一篇:创造力有没有标准答案下一篇:水浒传杨志卖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