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快乐玩游戏(精选12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2、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呼啦圈、《快乐的小公主》故事磁带、教学挂图《快乐的小公主》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课题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玩过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开不开心、快不快乐?想不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的好伙伴呢?
2、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不开心会对身体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会担心,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并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身边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并提出以下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公主住在哪里?她为什么不开心?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啊?
(2)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她是怎么找到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呢?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借以加深幼儿的记忆。
3、教师出示挂图《快乐的小公主》,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内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呢?如果自己的小伙伴和家人不开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教学反思
本课以动人的情绪感染幼儿,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为小公主的境遇而悲伤,为小公主拥有朋友、拥有快乐而高兴。情感的共鸣与交流贯穿于整个活动中,使孩子们在动脑想办法的过程中,也深深理解了有了朋友才有快乐,好朋友在一起应该这样做才能快乐的道理,只是在表述时,仍有表达不完整的幼儿,需要加强练习。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127-02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小班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而角色游戏既是幼儿期常见的游戏形式,又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不仅是幼儿的交际工具,还是游戏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角色游戏“娃娃家”为例,探寻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的策略。
一、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
(一)角色游戏中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地回应。”事实上,在幼儿园小班,有的幼儿受其性格和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不想说、不敢说的现象。可是,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他们最熟悉和最喜爱的爸爸、妈妈,对此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会有话想说。比如,在“娃娃家”中,当扮演“妈妈”的幼儿为布娃娃准备午餐时,幼儿会很自然地把在家里出现的生活情境迁移到游戏中,“妈妈”会询问布娃娃想吃什么菜,然后“妈妈”下厨,在切菜、炒菜过程中边做边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无需在意自己的决定是否合理,只要用语言自由地表达想法就可以了。这种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而这正是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要素。
(二)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言自语可以促进其内部语言的发展
内部语言是外部语言的过渡,小班幼儿的内部语言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外部语言的发展。一方面,幼儿在游戏中的自言自语是幼儿与玩具之间的“对话”(内部语言),这种对话能力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外部语言),从而提高幼儿的外部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在游戏中边说边玩,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的思维越清晰,外部语言能力提高得越快,说话也就越有条理。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在给布娃娃喂饭时,会边喂边说:“娃娃吃,饭菜可香了,妈妈喂给娃娃吃。”当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游戏材料进行独白时,幼儿不仅获得了运用和发展内部语言的机会,而且促进了外部语言的发展。可见,角色游戏提供了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和日常语言活动无法提供的独白语言情境,这种情境使幼儿的内部语言得到高度发展。
(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互相合作可发展其外部语言
角色游戏需要幼儿之间的互相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发展幼儿的外部语言。具体而言,开展角色游戏时需要幼儿进行角色分配、协商游戏规则、提出游戏建议等,这个过程不是由某一个幼儿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参与游戏的幼儿共同讨论、共同协商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产生冲突和矛盾,如在“娃娃家”游戏中,2名幼儿都想扮演“爸爸”这个角色,此时幼儿需要共同协商解决角色分配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幼儿需要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与同伴进行沟通,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往往能够得到迅速提高。
二、在角色游戏中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游戏中要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由于3岁幼儿的发音机制并未完全成熟,发音正确率不高,因此,教师需要遵循流畅先于正确的原则,只要幼儿的语言不影响游戏的开展,可以适当地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说错话,保护幼儿说话的积极性。比如,在笔者所在城市的一些幼儿园,有的小班幼儿在发音上常常出现平舌卷舌相混淆的情况,在“娃娃家”游戏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爸爸”一边做炒菜的动作一边说“cǎo cài”,而不是说“chǎo cài”,此时如果教师急于直接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那么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幼儿有话想说的欲望也会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游戏结束后的点评环节以隐性示范的方法示范正确的发音,教师可以说:“刚才有的小朋友在‘娃娃家认真地炒菜。”只要教师将“炒菜”这个词读得重一些,幼儿就会辨别出自己与老师在说“炒菜”这个词时的差异,意识到自己发错音了。此外,假如幼儿常常发错该语音,教师可以通过专门的语言游戏帮助幼儿纠正发音,如开展“炒小菜”游戏活动。教师要相信,只有保护好幼儿玩游戏的积极性,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幼儿才会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才会越说越好。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当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提供丰富而真实的游戏材料,促进小班幼儿内部语言的发展。材料是幼儿玩游戏的凭借物。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喜欢模仿。在玩游戏过程中,幼儿更多地是依赖玩具开展游戏活动,游戏的主要内容多是重复操作和摆弄玩具。而当小班幼儿在玩游戏时发现缺少了某一种材料时,往往不会寻找其他的物品代替该材料并继续游戏。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妈妈”准备给布娃娃喂饭时,发现没有勺子,此时幼儿往往不会寻找替代物,而是中止该游戏环节,此时幼儿运用语言的机会也会减少。因此,教师应当为小班幼儿提供大量丰富而真实的游戏材料,如床、碗、勺子、桌子、书、电话等。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运用材料进行游戏的内容才会变得丰富,幼儿在游戏中边操作材料边运用语言的机会才会越多,才能更好地发展内部语言。
2.提供共用的游戏材料,促进小班幼儿外部交往语言的发展。从语言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小班幼儿内部语言发展良好,外部语言发展水平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小班创设2个“娃娃家”,在游戏材料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共用的游戏材料,如酱油、扫把等。在游戏过程中,当幼儿发现扫把不够时,需要到隔壁“娃娃家”借扫把。在借扫把时,幼儿需要经历“敲门—询问—运用语言协商借扫把—表达感谢—归还扫把”过程。在上述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并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而提高运用外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3.采用隐性语言示范,帮助幼儿丰富语言。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游戏情节长时间过于单一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以游戏者的角色介入其中,根据游戏情境以平行指导或共同游戏的方式,采取隐性语言示范的方法,帮助幼儿丰富语言,丰富游戏情节。比如,当幼儿长时间在“娃娃家”进行“烧饭”并感到无趣时,教师可以就“客人”的身份介入其中,指导幼儿继续游戏。“客人”可以问幼儿:“‘妈妈给娃娃烧了什么菜?谁帮‘妈妈洗菜?”在“客人”的询问下,幼儿就会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此外,若以平行游戏的方式指导幼儿玩游戏,教师可以采用隐性语言示范的方法帮助幼儿丰富语言。比如,教师可以在另一个“娃娃家”扮演“妈妈”给娃娃做饭,边做边说:“今天给娃娃煮一条鱼,先在锅里放点油,把鱼煎一煎,再放点盐,就可以起锅了,真香呀。”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隐性语言示范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4.提供适当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有话尽情地说。角色游戏需要幼儿寻找游戏伙伴、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因此,角色游戏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幼儿开展游戏。小班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幼儿园要保证每次开展角色游戏的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有话尽情地说。
总之,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既能够让幼儿快乐地扮演角色,又能够让幼儿沉浸在角色中发展语言,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这种游戏形式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水果挂饰(香蕉、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2、儿歌录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小客人到我们小(2)班来做客,现在老师把他们请出来和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见见面。
出示四个有颜色的水果宝宝,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那再请你看一下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教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认出了这几位小客人,那接下来老师就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看了水果的颜色来学习一首《水果歌》
二、学习儿歌《水果歌》
那请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看用小耳朵仔细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听录音(配合课件)
(引导幼儿完整说出苹果苹果红红的、香蕉香蕉黄黄的……)
刚才我们听了儿歌,还看了图片,接下来老师就请我们小朋友看着图片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对念)
你们回答的真棒,我们再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儿歌。
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认识了水果宝宝还学念了《水果歌》。
三、游戏:水果歌
老师看到果园里的许多水果都熟了,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摘水果呀,让我们一起去摘水果吧。(请小朋友摘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戴起来回到小椅子上)
活动名称: 开汽车
(一)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你、我”。
2、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他们在游戏中把握语言信息的倾听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习惯,以及在集体中大胆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方向盘8-10个,幼儿坐成半圆形。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景。
提问引导幼儿,并让幼儿来学一学小司机。
“老师来考考你们,小汽车在开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啊?开汽车的那个人我们叫他什么?那我们也来做一做小司机开一开汽车好不好?”
评析:教师从主题直接切入,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意跟随幼儿的回答及时地改变,并用各种语态激发幼儿的热情。
2、交代游戏规则。
幼儿看老师和保育员的情境表演。幼儿倾听对话及理解角色。“阿姨演得是谁啊?你们看出来了吗?他说了什么话?老师演得是谁?说了什么话?”
全体来学一学“司机”“乘客”的话。评析: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把问题简洁,明了化,让幼儿在观看时提出倾听的要求,了解直接的对话方式,能及时对教师的问题给予回应。也能让幼儿直接进入状态。同时给予多的机会让幼儿来说说对话。掌握好了对话后为后面的游戏奠定基础。
3、教师引导游戏。
教师扮演司机与幼儿游戏。同时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替代游戏。请几个“司机”“乘客”表演。
评析:教师在示范游戏和请幼儿游戏过程中,不用生硬地讲规则就可以让幼儿知道游戏该如何进行。同时对幼儿提出倾听的要求,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逐一对幼儿的游戏提出改进要求,让其他幼儿在无意识中模仿改进。
4、幼儿自主游戏。
“还有很多的小司机也要来做开汽车的游戏呢!请能干的小司机也来开一开小汽车。”
评价:教师从主导地位隐退,但不是完全的放任幼儿游戏,有部分的幼儿还不是很理解游戏的规则,需要老师从旁协助指导。老师也可以扮演司机,同时让幼儿观察学习,更好地游戏。
5、教师小结、评价。
“小司机下班回小椅子上休息了。”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语言活动,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学习儿歌《拉大锯》,发准“j”和“x”的音。
3、能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表达出儿歌内容,并进行简单表演。
活动准备:
1、事先与配班教师排练两人合作的“拉大锯”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你们去姥姥家看戏,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出发吧!一边开火车一边说“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
2、教师表演,引导幼儿整体感知儿歌。
(1)两位教师边手拉手表演“拉大锯”,边随着节奏朗诵儿歌2-3遍,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发生的事情。
教师:老师刚玩了什么游戏?好玩吗?他们在姥姥家门前干什么呀?
(2)鼓励幼儿边拍手边自然的模仿老师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通过自然模仿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学读儿歌,注意“锯”和“戏”的.发音。
(2)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动作,边玩“拉大锯”的游戏边念儿歌。第一句和第二句前后晃动身体,第三句用手指着对方,第四句拍手。
教师:小朋友们儿歌有趣吗?老师在读儿歌时还做了什么动作呀?我们一起来学习动作?
(3)请幼儿与自己身边的同伴手拉手坐在椅子上边玩“拉大锯”的游戏边念儿歌。(两人一组)
(4)请学会的幼儿上台和老师组合表演。
4、引导幼儿尝试以换词的方式仿编儿歌。
(1)引导幼儿将儿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爱的“爷爷或奶奶”等词,再次边念儿歌边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去谁家看大戏呀?
(2)幼儿学念创编的儿歌。
(3)共同念儿歌玩游戏。
延伸活动:
此次集体教学活动在选材上选用了小班幼儿所喜欢的小蛇故事来展开,而且图画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培养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
评价分析:小班的孩子都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选择《小蛇漫步》这个故事,是想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活动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一些角色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故事内容。
目标设计:
1、会仔细观察小蛇的不同表情,说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蛇高兴帮助别人的情感。
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3、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
4、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二、课堂实录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幼:是小蛇来了。
2、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开心)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幼:小蛇要出去玩了、小蛇喜欢太阳公公。。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放大观察眼睛怎么了?嘴巴怎么样了?我们来学一学)
幼:小蛇的眼睛张的大大地、小蛇在想怎么爬过去。。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幼:小蛇不知道要怎么爬过去了、小蛇觉得自己爬不过去。。
3、教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搭小桥、划船、游泳、用绳子爬)
幼:叫别人来帮忙、游泳过去。。
4、师: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用小手往前一伸)。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观察小蛇的表情——眼睛笑眯眯、嘴巴弯弯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幼:小蛇对小蚂蚁笑了。。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幼:小蛇说可以的。。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幼:小蛇对小动物们都笑了。。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1、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幼:小白兔。
2、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幼:小蛇愿意帮助小白兔的、小蛇帮助了很多小动物。。
3、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表情:舌头伸出来了,眼睛往上看,学一学)
幼:小蛇很累、舌头都吐出来了。。
4、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幼:它觉得帮助小白兔很开心。。
5、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6、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幼:因为小蛇喜欢帮助别人。。
7、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资源设计:故事ppt、音乐。
附故事:小蛇散步
下了好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小蛇也出来散步了。小蛇往前爬着爬着,看见一个大水坑,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就可以过去了。正在这时,它听见一个声音:“等一等,等一等”原来是小蚂蚁啊,小蚂蚁说:“小蛇,小蛇,我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说:“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开心”。
这时又有许多小动物来了,他们也问小蛇:“小蛇,小蛇,我们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回答:“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高兴”。
后来大灰狼小白兔、大狮子都踩着小蛇的身体到了对岸,虽然把小蛇累趴下了,但它还是很高兴,因为它帮助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
三、专家点评:
教学活动的目标分别是“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和“感受小蛇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在目标的制定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借助小蛇开心的表情让孩子来理解帮助别人是件开心的事情始终贯穿与活动中。并且层层推进的环节让教学活动清晰、明了,环节中时刻会让幼儿仔细看、学一学小蛇的不同表情,让孩子的兴趣很高,可以说是动静结合。因此环节和目标的配合度很高。
活动中的提问都言简意赅,使小班孩子便于理解和回答,而且提问中始终要孩子“你要仔细看哦”又或者是“让我们来学一学吧”,就很好的体现了目标一中的“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而且不断的提问幼儿“小蚂蚁怎么对小蛇说的?”、“小蛇又是怎么回答的?”就为孩子提供了学说角色对话的机会。
四、自我反思:
一、活动意图:
圣诞节就要来临了,幼儿已经从电视、商店里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氛,相互间也偶尔送送小礼物。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圣诞节的乐趣,我设计了《圣诞节》这一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正确运用常见的量词。
3、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大胆发言。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丰富幼儿对圣诞节的认识。
2、圣诞老人一个,小盒子六个(内装许多小图片),圣诞树一棵(上面挂满各种礼物),《圣诞节》小书人手一本。
四、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特别的客人要来我们小(3)班做客,猜猜看他是谁?
师:(出示圣诞老人):谁来了?
师:圣诞老人来干什么呢?
2、幼儿自己阅读小书。
师:圣诞老人把礼物藏在小书里,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书里有哪些礼物?(提要求)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轻轻地翻,一页一页地翻。
3、师生一起阅读图书,并学习相应的`数量词。
师(指着封面):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圣诞节)
师:轻轻的打开书,翻到第一页,图上有什么?
幼:布娃娃。
师:一个布娃娃。(幼儿跟读。)
师:图上有什么?
幼:小火车。
师:布娃娃用一个来说,小火车怎么说呢?
幼:一个小火车。
师:火车很长很长,我们应该说“一列小火车”。
师:一列小火车。(幼儿跟读。)师:谁开着小火车来了?
幼:圣诞老人。
师:对,圣诞老人开着小火车来了。
师:圣诞节到了,你想对大家说句什么话?
幼:圣诞快乐。
(在看图书中,幼儿兴趣很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对数量词的运用不够恰当,喜欢用“个”来描述不同的东西。)
4、看一看,说一说。
师(出示圣诞树):圣诞老人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棵美丽的圣诞树,我们来看看,树上有什么礼物?
(请部分幼儿到树前寻找自己喜欢的礼物,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幼儿拿到围巾,则说“一条围巾”。)
师: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
幼:围巾。
师:围巾可以怎么说?
幼:一条围巾。
(一幼儿拿了一把牙刷)师: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
幼:一条牙刷。
师:一把牙刷。
5、游戏:送礼物师:圣诞老人还把礼物藏在一个奇妙的盒子里,请小朋友从盒子里抽出一张图片送给你旁边的朋友或老师,别忘了告诉他你送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
(幼儿分为六组参加游戏,教师逐桌进行指导,帮助幼儿继续学习数量词。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活动气氛再次调动了起来,小孩子们纷纷高兴的把图片抽出,并能清晰说出图片的内容,大部分小孩子能使用恰当的数量词。)
五、活动延伸:
1、在区角中投放卡片,让幼儿玩抽卡片的游戏,继续学习数量词。
5月19日,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为主题的第六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园进行,来自全县37所幼儿园的园长及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观摩了我园的游戏。
在姜园长的引领下,县督导室闫天贵主任、教育局吕乐春副局长、局教研室张学民主任以及马琴老师等领导,带领各园园长和教师观摩了我园的区域游戏及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小班的`《娃娃家》、《音乐舞台》、中大班的《戏曲大舞台》、《科学探索区》、《乐器演奏》等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吸引了诸位观摩教师的目光。孩子们认真的“工作”表现更是给观摩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后,我园仍将在一日生活游戏化方面不断创新,使集体教学的游戏性、区域的游戏性、户外体育的游戏性都更加明显,更加适应孩子们的需要。让游戏点亮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让幼儿在游戏中强健体魄、张扬个性、快乐成长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宣传活动总结工作总结。
科研论文:浅谈快乐游戏与小班美术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活动就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对于本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美术方面发展特点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有的幼儿的绘画作品不理想、作画常规混乱等现象。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在关心何种教学模式是适合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本文明确提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参与是整节活动的核心。美术活动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本人结合自己的幼教实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运用多种作画工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多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投入地参与美术活动;运用趣味形象的游戏性语言指导幼儿绘画,我逐一做了论证性的阐释。
关键词:优化,生活,工具、形式,语言
幼儿教育工作者大多赞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张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但是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在这学期,我将游戏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结合的尝试,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我在选择美术活动教材时就从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入手。比如孩子们喜欢小动物,我就设计了“鸡妈妈和鸡宝宝”、“公鸡吹泡泡”、“小鱼游泳”等绘画内容。让他们用短竖线添画小草、用五颜六色的圆圈画泡泡、用蓝色的波浪线画水纹;另外,我还选择了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的绘画内容,如“我来绕毛线”、“快乐的节日”、“冷饮店”等等。记得在进行“冷饮店”的活动中,调皮大王蔡秀峰认真地捏出了一个一个圆,串成冰棒的样子,我看到他口水都流下来,一副好想吃的表情,他还会教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起假装吃。教材的选择具有游戏性,体现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整个作品过程,孩子们会感到非常轻松和自在,从而引发他们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了。
二.运用多种作画工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在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作画,那么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失去的将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工具,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印章、油画棒、吸管、喷壶等,丰富的作画工具也往往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作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这些材料会使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幼儿就愿意去参与。例如我为幼儿提供弹子,用弹子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我还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吹泡泡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放烟火”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喷画,有的孩子还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绘画形式让孩子们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是件快乐的事情。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活动的有趣性,使孩子的注意和兴趣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
三.运用情境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技能的兴趣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对于孩子来说,美术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游戏。只有当孩子愉快的或宣泄的在画纸上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再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说:“老师很喜欢可爱的大白乌龟,我想来画画它。”“——草地上有两个蛋宝宝(乌龟的身体和头),它们俩分得很远感觉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给大蛋宝宝打电话:“喂喂喂!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乌龟的脖子和尾巴)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绿绿的帽子,张开圆圆的嘴巴吧嗒吧嗒唱起了歌。——你们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乌龟)”“——草地上又来了两个蛋宝宝,它们俩的位置和刚才一样吗?(离得近了)它们又打起了电话(注意变换嘴巴和帽子的位置,表现出不同姿态的白乌龟造型)”
短短的一个教学情境,可是却折射出了它在这个活动中无穷的价值。而且我始终把这样一个情境贯穿与整个活动,幼儿沉浸在情境中作画,好象是在“游戏”是在“玩”,此时,幼儿得到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非理性的思考,更有利于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美术,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乌龟》活动中老师对情境的巧妙构思与设计让整个活动生机勃勃。虽然小班幼儿年龄教小,但仍然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因此我就设置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我让孩子说着:“变变变,我把小纸条变剪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把“小雪花”放在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又如:在《宝贝厨房》这个简单的角色游戏中,我引导孩子们利用皱纹纸去撕“面条”,用塑料袋剪“海带”,用糖纸包“糖果”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技能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运用趣味形象的游戏性语言指导幼儿绘画。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房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房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并引起了他们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出要为小兔“盖新房”的念头。这时,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告诉孩子们,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这样的语言环境对幼儿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在活动中更加投入。如在我班的美工区,我们引导幼儿收集形状各异的房子,请幼儿用毛线、布、干果壳、羽毛、橡皮泥、彩色纸等来装饰房子,孩子们反应异常热烈,有的说:“房子可以装饰成瓜子屋”,有的说:“房子可以变成小动物的家”,还有的说:“房子可以做成彩色,美丽极了”……。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他们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我就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宰天鑫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宝贝,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他听了赶紧座上位,一根接着一根,画得可认真啦!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表演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附游戏儿歌
捉蜻蜓
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初步认识自己所扮演的游戏角色(爸爸、妈妈等)的主要职责;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与其他(她)小朋友在游戏中交流互动,培养初步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内容:娃娃家
游戏人数:依据场地或空间大小以及班级实际人数灵活把握,一般人均2.5平方米比较适宜。
游戏准备:
1、游戏室,布置娃娃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如娃娃家标志牌、娃娃(玩具)、桌椅、小床、碗筷、做饭用的炊具、电视机等;
2、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父母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游戏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平常在家里大人们都做些什么呢?大家想不想当一回大人(如爸爸或妈妈)呀?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娃娃家,娃娃家都有哪些人呢?他(她)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最想扮演什么人?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
2、教师带领孩子们布置好娃娃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者与讲解示范者的作用,同时调动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帮助孩子们分配好游戏角色,然后带着孩子们玩;
4、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游戏,给予帮助,尽量让幼儿之间互动;
5、引导孩子们愉快地结束游戏,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放材料;
6、对孩子们的游戏做出评价,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事项:
1、娃娃家游戏区所用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当地的废旧材料,不过要安全卫生;
2、刚开始玩角色游戏,小班幼儿之间互动较少,需要老师的耐心帮助、示范和指导,游戏中注意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小班语言快乐玩游戏】推荐阅读:
小班语言游戏教案《躲起来》07-28
小班语言游戏说课稿10-27
小班语言教案:快乐的小雨点11-08
小班语言《祝你新年快乐》教学设计10-12
小班语言教案略案:优质课快乐的小雨点10-14
小班语言区目标07-07
小班语言教案反思09-11
小班语言《悯农》教案11-13
小班语言:许多许多刺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