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平台(精选11篇)
摘 要:本文就如何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平台:“四课一体化”,即备好课、上好课、说好课、评好课,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看法。备好课即教者要端正态度,精心备课,写好教案;上好课即教者以教案为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学机智上好课;被评者从理论―实践―理论过程说好课;评课者者本着评教相长的态度评好课。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平台 四课一体化
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平台:“四课一体化”。备好课、上好课、说好课、评好课是每个学校应该搭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平台。备好课是前提,“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堂高效优质的课,不做必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负责任的。那么,如何构建“四课一体化”技术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被评者必须端正态度,精心备课,写好教案。
1.备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弄清教材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指向。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健康状况,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安排教学。(要能预测上课时可能发生的一般情况,想好预案;设置问题,教学方法的选用要考虑学情。)
3.备教法学法。根据学生、教材、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学生、教学条件的特点,以启发、直观教法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4.备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挂图、模型、图表、实物教具等,提高教学效率,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具体事物生动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备思想品德教育。如根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备课必须做到既备智育又备德育。要把德育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体现把课堂作为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6.备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作为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检查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注意安排分量适中、难易恰当的作业,以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二,被评者以教案为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学机智上好课。
课备好了,是否就一定能上好课呢?不一定,这只能是说具备了上好课的前提。关键还是在于运用教学策略与学生一起把教案变成多彩的课堂活动。这就不能不谈谈课堂组织教学。因为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于持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二是要考虑内容,注意信息量。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要注意教学的形象性,语文教学的形象性除了运用直观教具,主要还是运用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形象性。绘声绘色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易表达的时候,体态语言则有它独特的魅力。
第三,被评者从理论――实践――理论过程说课。
1.说目标。完整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说出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符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切合学生的认知及能力水平,注重既教书又育人,新课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2.说教材。准确说出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准确说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对三点的分析;准确分析例句、例题、案例及习题的作用,提出合理的课时安排。
3.说学情。简明地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及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和学习困难。
4.说教法学法。清楚地说明自己选择的教法与学法及选择的理由;说明所使用的教学辅助设备;怎样使用及理由。
5.说教程。可以说教学思路,也可以说一课时的教学程序。包括如何导入新课,新课如何展开,练习如何设计,小结如何进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以及安排的依据等。
6.说效果又称教学反思。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分析设计合理,结论客观中肯。
第四,评课者应具备的心理、知识素养。
1.端正态度,虚心向被评者学习。评课者应牢记,虚心使人进步。评课是向被评者学习,当面讨教的过程,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夸大别人的缺点;而应该实事求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提出疑问,抱着共同进步的态度对待争议,不是原则问题,应当求同存异。
2.把握尺度,评课是为促进他人和自己进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评课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作为评课者要善于从被评者的教学中发现优点,总结长处,也要以真诚的态度指出不足,并能听取被评者的的申辩和解释,共同求得发扬优点、长处,改进不足的方案,使评者与被评者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共同进步的火花。
3.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评课者要求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科学地进行评课。
4.讲究科学的方法。以上课者说的为经,以听课者的评课为纬,以学生的课堂反映为节点,构建立体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平台。
一、抓住兴趣,细心引导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求知的起点,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信息技术不同于语文、数学,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模式会读、会写、会算,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对电脑这一新兴事物都很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就充当了这一角色。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教学中,将不会出现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学生接二连三地听,但收获甚微的现象。在兴趣的指引下,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抓准“机会”,有的放矢地细心引导,循序渐进地教学内容。
二、理论联系实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公共课程,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同时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时不能理论脱离实际孤立地进行,而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由实践得出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辩证思想。
1. 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学学生的感性认知强烈,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将呆板的知识激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兴趣盎然中接受知识。如在教材第3课《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这一课时,就可采用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讲,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课堂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电脑,它们在进行着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学生们答道:“在超市里看见过电脑,它们在帮助营业员收钱。”如再接着问“那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很快联想到有运算功能,这时教师再加以概括总结“信息技术有高速的运算特点,可以用它来进行科学计算,因此卫星运动轨迹和导弹飞行弹道等方面的计算都必须由信息技术来完成的。”学生又答“家里的信息技术可以和我下棋。”教师按学生的思路讲这是信息技术的逻辑判断能力,人们可以用它来进行信息处理。比如医院用它来帮助诊断疾病;人们可以用银行的信用卡在全国不同的城市存款或取款;在任何一个火车售票处都能够买到全国各种运行区间的火车票等等。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信息技术应用的联结点,并归纳出信息技术的特点,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无所不能,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此使学生打开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实现教学目的。课堂上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操作知识的学习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学好它关键在于“动”。这里的“动”就是要求学生要勤于动手、动脑。信息技术课讲的是“WINDOWS2000”操作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交互式界面。在学习过程中,教者不仅要面面俱到,而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在操作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不断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论和实践教学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作为教者不希望看到当学生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密切注意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现代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穿插于教学之中。
4. 理论与实践教学应当实施理实一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这还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中学阶段,理论的讲解应结合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的认识,再通过系统的讲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去实际操作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软、硬件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目录、路径等这些雾里看花的抽象概念,学生往往生嚼硬咽。这时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使劲地赶进度,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讲软件,可以让学生接触多种如画图、写字板、纸牌一样的应用软件,让学生懂得软件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它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讲硬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机器,让他们知道硬件是信息技术的各个组成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主动性强、劲头足。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特长
在教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能对每个学生千遍一律,“十个手指各有长短”,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让后进生消化得了的同时,也要使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这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再结合各自的特点因人而异去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另外,在学会普通基础知识这一前提下,还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的特长。
【关键词】互动 高效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40-01
通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学习和培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下面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全身心地探索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解决课本内容与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差异问题。一般的教材,只是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未必适合不同学生需要和适应所有的学习过程的需要,对于死搬课本,也就是说教师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一遍结束,然后学生自由练习;以及软件说明书似的方法,力求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过程过于呆板,学生普遍感到厌倦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即使学生记住了,可过几天上课时又忘记了,这就要求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削枝强杆,突出重点,不再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换汤不换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材,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之中,使提高课堂效益这种理念真正发挥其功效。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钻研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首先要确保课堂的“主战场”地位,真正体现出“师”与“生”的互动,“教”与“学”的相互合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与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又应该如何重新组织大量知识,才能使之吸引学生,帮助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一个关键的的设计策略就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构建课程,而不是教给他们课本中现有的“专家”答案。如果不让学生提出并探究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那么他们只能接触一些相互脱节的活动,导致对重要概念的肤浅认识。如果我们不围绕此类问题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活动便成为表面的、盲目的行为。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采用一定的模式,也不是定式,总结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的合作学习模式转变,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关键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只有师生间的交往,师生的互动,对学生而言,同学之间由于年龄、阅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大致在同一水平上,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存在像师生交往那样的代沟。相對来讲是平等的、自然的、随意的,更易于接近、交流和沟通。所以,首先要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的交往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在生生互动中亲历过程,学到知识和方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自我意识。
例如:在讲任何一项操作时,都要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这时就用到了操作观察法,而在操作观察之中,针对不同问题,还需要同学小组内进行讨论,就要用到小组讨论法,有的操作还需要每个同学都在试验中寻找答案……所以每一个学习操作过程都是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穿插进行的,以到达学习的最终目标。
2.注重课堂成果展示。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成果展示,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需要,还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可以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评价,通过学习成果、探究结果的展示,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描述评价和发展评价,评价既是一种评估,也应是一种激励。通过评价,应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得出结论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把结论以任何方式硬塞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学生在经历了探究过程以后,即使没有得出结论,也是正常的现象,不要以结论作为评价学生探究过程的唯一标准。
三、刷新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上,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的 “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是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获取信息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进行着传递知识与掌握知识及训练智力的认知活动,而且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师充满激情地教,学生充满情感地学,双方时时进行着各种情感的交流。追求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体现。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应尽其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说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只有靠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成健.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年06期
随着驾驶员培训步入市场化新机制运作以及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汽车驾驶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如何提高驾校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每一位教练员思考。
机动车驾驶教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员在有限时间内掌握驾驶技能。教练员作为公民驾驶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对于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驾驶防御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驾驶教学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有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知难奋进,刻苦努力,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驾驶教学中要认真组织,精心施教,刻苦训练,严格要求,并根据教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学员树立安全意识和驾驶道德意识,提高在实际驾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独立规范的驾驶能力,承担起安全驾驶、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是每个机动车驾驶培训从业者当前所应明确的方向。1.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员安全意识汽车驾驶教学涉及人、车、路及道路交通,教学环境复杂,安全问题突出,安全教育是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安全第一的原则要贯穿整个驾驶技能教学过程中。在组织驾驶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学员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把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始终放在首位。任何贪图侥幸和轻视行为,必然招祸于身,影响家庭,危害他人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用一些典型的案例教育与触动他,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二是教练员要必须严格遵照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在每项操作之前,教练员须按标准动作进行示范,必要时将整套动作分解.力求操作动作的标准化.使驾驶教学科学化与系统化.三是要经常组织召开教学人员学习研究会,以提高教学人员思想素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动态。表彰先进,促进后进,使教学人员树立正确的荣耻观。热爱本职工作,对待学员应有耐心,诚心和细心。树立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四是教练员要学习技术知识,对先进的车型的探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汽车专业进步的发展。改进专业知识的老化与退化。
提高驾驶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多方面综合因素,要注意对教练员的在职教育,定期组织学习交通法规,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有条件要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思想和技术素质。
关于提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
西安公惠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学研究室
——罗成材
提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质量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问题,牵扯方面很多,我们现在就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探讨。
一、以实际道路驾驶为目标进行训练,努力克服当前应试教学的弊病。
当前机动车驾驶员考核还是沿续多年的考核方法,模式单一少变,这就造成驾驶培训方式形成严重的应试教育。驾校把培训科目重点甚至全部投入在应付考试上。而对实际驾驶中道路或场地复杂多变的动态组合,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遇到一些常见的简单路况束手无措,甚至惊慌失措。不少驾驶员经考试合格取证后,不敢上路。又如:应对考核有些教练员在场地穿桩移库中,简单的告诉学员操作为“右二把,左回三把·„”这种固定模式的操作对某一固定教练车固定场地十分顺利有效。但换一个车后,由于各车的转向角度不同,方向盘自由转动量··„地面条件的改变就无法适应。有些在车上,考场上作人为固定标一记。到实用场合没有这些标一记就无从下手。一些新驾驶员在停车场上停不到正确车位,往往形成擦、挂或碰撞。如此情况繁多不胜枚举。它体现出现单纯的应试教育的不足与缺陷。
为改善这一状况,应当以实际道路驾驶为目标加强道路驾驶的实际操练,以提高学员实际操作的应用水平。虽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各个训练项目,但实际驾校为考试取证,而使道路驾驶的其他训练科目严重缩水。培训一记录上地填写的记录名实不符,起不到有效监督和考察作用。
对这上情况,是否可以邀请有关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就一些常见的道路状况设置一些现场模拟试题,以加强学员对实际现场的应变和操作能力,值得考虑。
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思想及专业素质
党和国家对各级培训机构明确要求必须培养出德才兼备,体魄健全,专业技术合格的人才。但在这方面各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体现在:
<一>一些管理员、领导往往以眼前经济利益为核心,忽视对社会、人民群众的利益的责任。他们往往以外行自居,自行其事,一言堂的霸主自居。甚至法制观念淡薄,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对于专业管理科学与培训质量放纵自流。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能凑合且凑合,隐患丛生,完好率低下,凡此种种,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驾驶人才。
<二>教学人员是教学过程的具体执行人。他们的思想作风、专业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但目前部分教学人员确有差距。表现在:
(1)有些教学人员在思想作风上仍延续过去以师带徒,师道独尊。对待学员往往以个人兴趣,收益多少,区别对待,形成教学过程中不平等对待,有亲有疏,驾车时间随意增减,造成部分学员丧失信心,甚至厌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
(2)更有少数教学人员对学员的明拿暗要,多方暗示自己的“所谓关系能量”以得学员的顺请与回报。特别表现在吃喝方面,要求学员轮流请吃喝。还美其名日:“在一起吃喝可以增进相互情感”。在吃喝水准上,由于学员的经济状况慷慨程度差异,直接形成对待学员的情感不同。为此,造成同学的矛盾,师徒关系紧张,气氛紧张。与欢快、团结、互助氛围背道而驰。互不相信,针尖对麦芒,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极少数教学人员、语言不文明,动作粗鲁起不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也有少数教学人员为显示自己的能耐,在场地操作示范中加油高速进退。在道路驾驶时违章操作,高速穿行于队列之中。使同学如坠雾中不得要领。以上种种皆不利于驾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建议如下:
1,驾驶教学必须严格遵照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在每项操作之前,教练员须按标准动作进行示范,必要时将整套动作分解.力求操作动作的标准化.使驾驶教学科学化与系统化.2、经常组织召开教学人员学习研究会,以提高教学人员思想素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动态。表彰先进,促进后进,使教学人员树立正确的荣耻观。热爱本职工作,对待学员应有耐心,诚心和细心。树立教学工作的责任感。
3、注意检查车辆,及时消除隐患,并根据气候,训练场地,路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对学员教育养成爱车,爱护公物及环境保护意识。
4、鼓励教学人员学习技术知识,对先进的车型的探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汽车专业进步的发展。改进专业知识的老化与退化。
5、组织各层面的座谈,特别是学员的座谈,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
6、教学人员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各种报表,建立可靠的原始资料,以便分析,研究教学动态,存的问题和主管机关对各驾校教学状况的考核。主管部门应认真及时检查,去伪存真。不能使它流于形式,成为繁索无效的摆设。
三、努力提高驾校的硬、软件配置数量和质量与使用率。
目前驾校硬件设置,多偏重于车辆的保有量,不少老旧、报废车辆早已不能投入教学,但仍滥竿充数。有些技术性能较好的车辆不投入教学,而是做服务二线使用。场地状况,面积差异很大,尤其是一些教具、挂图等不但简陋,缺乏,而且这些仅有的少量教具、挂图也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起不到教学过程辅助实效。仅仅是装饰面门和应付检查的饰物。
根据以上情况建议如下:
(一)落实交通部颁发的行业标准文件中关于驾校的专业配备的软硬件要求。
(二)促进现有驾校的强强联合,优胜劣汰,取缔不具规模的驾校及挂靠行为。集中资金、管理、人才、场地、教学设备的优势,创名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减少不良竞争。
(三)建立设备更新与淘汰标准,及时补充与淘汰。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教学的软件系统。使之科学化与现代化。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端正学员对学习目的认识,提高认真学习的自学性。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单方面努力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学员的思想方面也应当给予相应的重视。有少数学员入学的目的就是领取驾驶证。不重视,不认真对驾驶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学科学习。他们认为交规没有必要。有的学员甚至说“学那么多交通法规没有用处,记不下,你违章罚款一次就记得很清楚”··„反正自己有车,拿上执照自己再创再练。因此,在学习时经常找种种借口不来或迟到,早退,很不认真。对于这种学员除制度上予以约束,从思想也要加强教育,驾驶是关于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大事,必须树立对自身和社会的责任感。任何贪图侥幸和轻视行为,必然招祸于身,影响家庭,危害他人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用一些典型的案例教育与触动他,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五、稳定教学人员队伍
稳定教学人员的队伍也是提高的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没有比较稳定的教学队伍,教学质量难一言提高。稳定教学队伍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重视对教学人员的考核培养。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优胜劣汰。要注意对教学人员的在职教育,定期组织学习交通法规,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有条件要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思想和技术素质。
同时要尊重教学人员的社会地位。驾校在思想、生活、专业上给予更多的关怀、体贴、帮忧、解围。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在薪金、待遇方面应当适当提高和保障,目前教学人员待遇偏低。甚至有的驾校长期工资拖欠,造成不少教学人员思想不稳定,有些把它当做过渡的桥梁,不安心于现在教学工作,混日子思想,非常不利于驾驶教学质量保障的提高。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十几年来的教学生活,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如果现在我们不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不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不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将落后于时代。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不努力学习,我们的一桶水就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教师还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二、多管齐下,上好每一节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40分钟落到实处。上好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课型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找切入点,过程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板书设计创新,教学语言风格创新等。要有所创新,课堂教学教师要上得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脑筋,多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让学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效率会不断提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三、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二是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每一篇文本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筛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也是对学生实施能力锻炼与思想教育的典范,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好这些文本。我一般采用课堂上交流、背诵、默写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课外阅读方面,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二篇课外的文章或者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二是每周选一节语文课进行读书交流会,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读书心得;三是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写在卡片上在班上张贴,大家共同学习。在作文指导方面,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每周至少写一篇小日记,以记身边的事物为主;上完一单元后,在老师的提示学生的讨论后,限时在课堂上完成一篇大作文。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
白塔中心小学
刘芝香 记得每次学校例会领导讲话的重点都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狠抓教学质量,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因为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身为毕业班的老师,我简单分析一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学校管理的“规范”
每所学校在开学初分课时,都会把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安排给素质高的有经验的老师,且对他们的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面对新课程穿新鞋走老路。经常是语文、学习、英语三门课连班倒,临近毕业术科突击死背!这种现象是由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造成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是单纯的奖惩性评价,是与奖金、晋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对策:扎实教研
常规管理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老师。学校要注重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培训,让每一位老师可以适应任何年级的教学工作,每周定期搞教研活动,要搞得扎实有效,不能只停留于表面,不能是为了整理材料而组织教研,要是每次都能按照教研室组织观摩的教研活动那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每天督课,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实行过程性管理。
二、教师业务的“专一”
目前为了抓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我们的老师常常是加班加点,不注重备课。整天挤学生的时间,搞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结果是自己身心疲惫,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即使偶尔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也被教死了,在毕业班教师的眼里“质量=高分数”这一观念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弊大于利。
对策:主动探索
潜心钻研
毕业班的老师要发挥团队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精心备课提高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平时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沉下来备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严格按照市教育局规定的“三案六环节”进行备课,彻底改变传统的“备课=写教案”这一观念。课下多交流,及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六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是小学的最高年级,但也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呀。孩子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看着他们无神的眼睛,麻木的脸蛋,真让人的心会猛揪一下:何日是尽头呀!走进了校园就像走进了“地狱”,所以孩子们传唱:“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点燃了炸药包,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会给孩子们带来这样大的压抑感,这难道不是人为导致的吗?提高教师的素质很重要,大部分教师停留在驾驭分析教材这一层面上,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停滞不前,机械照搬,让人摇头感叹。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下心思,上好每一节课,力争上出自己的风格,上出自己的特色。平时的点滴发现、积累都很重要。例如:建造厂房实际投资120万元,比计划节约20%,比计划节约多少万元?这题让学生乍一看以为这样列式:
120×20%=24(万元)其实正确列式是:
120÷(1-20%)-120=30(万元)如果用对应份数去解答就简单多啦。“实际比计划节约20%”中的20%可以看做1/5,则计划钱数看做5份、节约钱数是1份、实际钱数是4份。列式为:
120÷4×1=30(万元)
这样的方法教师要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去寻找捷径很重要、很关键。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
农村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他们中的大多学习生不会主动预习,更不会自觉的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所谓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他们来说无丝毫作用。回到家书包一扔,电视一开忘记一切。多年来,学生身陷作业的“苦海”不能脱身。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学生作业太多,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以外,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练习册,大量的练习让他们苦不堪言。而是必须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强制性的措施使学生遇到不会的内容要么瞎凑结论,要么去抄别人的作业也得完成交作业的假象。这样的无效作业使学生疲惫不堪,收效却微乎甚微。
对策:精心设计,使学生脱离“题海”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指以实验室为场所, 以仪器、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材等为媒体,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 以学生操作仪器、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为主的教学活动。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延续学习本科阶段的基本理论, 加深其印象,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并学会撰写和分析实验报告。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 实践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 我国国内各高校传统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研究生理论学习过程中, 或理论学习结束之后, 学生直接进入导师指定的研究课题, 在课题研究的同时, 学习各种实验技术, 掌握各种实验手段,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提高的方式, 虽然带着问题学习, 能够在短期内记住学习内容。但是, 这种方法由于在单一学科基础上学习, 因此学习并不系统、学生不能更好的将实践内容连贯起来。另一种情况是, 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实验室, 根据研究生所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 制定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实验教学计划。和本科生一样, 研究生要按照教学计划, 完成相应的学分, 达到相应的实验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满足了研究生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但这种方法同样具有局限性, 因为研究生实验室相对独立, 其受投资渠道、投资力度, 以及研究生扩招的影响, 经费不足、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造成实验室培养能力的弱化, 降低了研究生实验室的功能, 使研究生实验室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要求。在这两种传统方法均有欠缺的情况下, 有必要寻找一种提高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方法。因此, 本文就此提出了一种建设思路———建立学科公共实验平台, 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建设思路。
二、学科公共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法
学科公共实验平台是指将几个相近学科共同构建实验室, 将实验室设备进行共同管理而形成的实验平台。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 可以到学科公共实验平台进行实践学习, 能够掌握平台中所具有的各种实验仪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把研究生实验教学建立在学科平台上, 可以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科技前沿, 了解科技前沿发展动态, 增加科技发现的敏锐性。此外, 将人才培养建立在学科平台上, 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路, 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现个性化培养。
首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一般教研室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自己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以学科公共实验平台为基础, 通过突出学科平台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围绕学科平台公共性、开放性等特点, 各教研室可与学科平台相互无障碍沟通, 建设系统而无冗余的课程体系。同时, 各教研室通过在学科平台获得的学科前沿理论, 进一步优化其课程体系, 从而凸出教学特色。
其次在实验室的设备配备上, 仪器设备往往属于各教研室、课题组所有, 通过建设学科公共实验平台, 统一调度资源, 将重要设备给学科平台交与统一使用, 课题组需要使用设备时, 向实验平台进行申请使用, 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并且使以往没有设备的其他课题组也能够使用重要设备, 提高了科研效率。
第三建立研究生约课机制, 学生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掌握不足, 可以在学科平台进行约课学习, 实验平台中心在设备空余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日常培训, 补足上课时的不足,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设备性能,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三、学科公共实验平台优点分析
学科公共实验平台共涉及到四个方面, 分别是学校、实验室、教师、研究生, 学科平台的建设将为这四个方面带来一些机遇。下面简要的分析这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 学校层面
学科公共实验平台可以由学校和院系共同建设投资, 这样使学科平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费支撑, 增强学科平台的生命活力。同时, 由于是共同建设, 还可以在有限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避免重复购置, 节约有限财力, 将有限财力用于提高实验仪器和实验手段的先进性上, 推动学科平台向更高、更强、更精的方向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学科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为其他学科建立相关平台提供经验, 为其它学科的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由于学科平台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学校可以优化教学计划, 打破学院或系的束缚,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设跨学科的课程, 以适应科技发展综合化的趋势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 实验室层面
由于各专业分属于院系下属的教研室,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很少通盘考虑实验课程的合理性, 都是站在各专业的角度安排其教学计划, 实验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不通畅, 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情况, 某些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相互重复, 学生在某一课程做过该实验以后发现在其他课程中又出现同一实验。建立学科平台将避免这一尴尬情况, 平台会统一安排实验教学计划, 对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 整合其不合理的地方, 对教研室和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与实验室相互沟通、反馈、调整, 直至能合理安排整个研究生实验教学。
(三) 教师层面
由于研究生的大量扩招, 师资有时跟不上, 部分任课教师会在不具备所在学科专业的理论基础及本学科交叉的广博知识, 未能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就仓促上马进行施教, 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建设学科平台后, 教师的教学能力必然伴随学科的发展而共同发展。教师能够利用学科平台的机遇和机会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建设情况, 特别是由于学科平台的公共性, 开放性等特点, 使教师能够在平台上相互之间进行直接交流, 避免了以往在实验室内部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在有力的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能使教师队伍的素质进行质的提升。
(四) 研究生层面
我国的本科教学专业一般按照大类的专业来招生, 而研究生的招生以小类来招生, 现行各个专业的覆盖面比较宽, 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 知识的更新加快, 而学生在本科阶段一般接触实验比较少, 大多数实验都是点到为止, 每个课程的实验单元都是分离的。对于学科公共平台的建设有利于研究生保持与本科阶段课程的连续性, 打通了本科生与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人为阻隔, 使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能力培养的无缝衔接, 有利于构建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使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具系统性和连续性, 从而为研究生下一阶段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对于学生来说, 突出其在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的作用非常有必要。通过建立公共的学科平台有助于学校节省经费, 有助于实验室统筹安排课程、避免冗余,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有助于研究生与本科阶段进行无缝衔接, 学科公共学科平台的建设为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提供一个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兰洁.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19:273-274.
[2]冷旭峰.云环境下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企业导报, 2016, 11:117-118.
[3]罗勇, 李高杰.基于NFS的嵌入式系统ARM实验教学平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10:89-91+107.
[4]张学义, 夏兴有, 潘信吉, 芦颉.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 06:116-118.
[5]蔡军锋, 宣兆龙, 武洪文.构建装备环境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11:198-2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方向。但是,受当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都不容乐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很低,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面对的问题,笔者就浅谈一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一直强调的是“师道尊严”“严守师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扮演的只是一台机械地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想改变这种课堂现状,首先,教师要改变师生不平等的关系,要优化师生关系,从而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受教师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其次,教师要放下“师尊”的架子,要和蔼友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要和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变自己课堂主体的角色为学生的引路人,进而让学生变“教师家长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再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要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这样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采用趣味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学习时心理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愿意学,并主动地学。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不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展开。因此,教师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种实践,不断向学生灌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亲自量一下自家电视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或是让学生动手去测量学校沙坑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巧施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开展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竞赛模式下的学习效率要比正常模式下的学习效率高很多。在竞赛的过程中,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第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种好胜心理会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比一比谁算得快”“比一比谁记得多”“比一比哪位学生的解题方法最快最省事”等,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教师要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在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并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重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加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欠缺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代忠.发挥师生两个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09(13).
2.王常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新教育,2008(11).
3.吴咏梅.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法探析[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6).
4.邢曼.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J].新教育,2009(12).
——平南县 彭惠连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不高;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习作水平不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春风的吹来,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了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现就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一些教师,对当前作文教改的形势不十分清楚,方向不够明确,教改信息闭塞。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作文指导课没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从学生来说,农村学生的语言训练与城市相比也有一定距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更由于受一些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语病较多,训练起来难度更大。加之一些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思维发展。
二、提高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抓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乡村老师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乡村小学生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一是注重引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充满快乐和自信。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少批评。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激励他们取得成功。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添一把火。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有进步的,进行表扬。二是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平时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农村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特别的生活场景:星期天可以与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鱼儿等;放学后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养鸡喂鸭、种菜锄草、洗衣煮饭、帮助左邻右舍带孩子等。这些生活小事都是《一件事》这类作文的好素材。三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生活只是为作文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则是构成作文的重要元素。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 交谈,语言表达规范化。(2)积累优美语言。凡是课本上的优美语言,我都要求学生熟读。(3)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这些故事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是从书上看到的和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开展讲故事比赛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二)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是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是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 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开展丰富多彩与习作有关的活动。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
还可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四)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要认真,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 应该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改”包括增、删、调、换等,如学生文章中的错字,教师除勾出错字外,还应在右框处画出符号(“”),让学生将正确的字词书写在里面,如学生正确书写了,教师下次批改再将下面的横线画上。有的为增强实效,也可面批面改,和学生一起研究该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文评讲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出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指点迷津。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教师:张银花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培养习惯。”人们也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与学习成绩好坏几乎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抓紧抓实。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①养成早读的习惯,学生早晨到校后,要求学生自觉拿出课本,读当天要学习的课文。
②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要把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把老师板书的重点内容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④养成预习的习惯,语文课学生不预习,就没办法顺利进行,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必须预习,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后多读几遍,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问题。
⑤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行款美观。
二、落实教学“五认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次备课时我都要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的特长确定教学方法,仔细确立教学方案,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搜集适量的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我还二次备课,即课前10至15分钟对上课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教学预设做最后思考,再进课堂。既做到了教学的实效性,又能提升教学能力。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首先在上课时师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但老师要认真备课,还得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备,除预习课文外,学生还要做好上课前的学习用具的准备。其次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得当。在上课时,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上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生要学习掌握到何种程度给学生做个简单交待,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还要善于选择方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中会出现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甚至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学生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顿,或者自己被气得七窍生烟乱了方寸,此时我们要及时调整方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第三要努力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是课堂内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让学生养成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布置的作业要有代表性,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教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尽量达到面批(我们是小班化教学),并且让学生及时纠正错题,做到错题不过夜。批改作业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作业中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是适应个别差异、贯彻应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认真辅导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辅导要有针对性,切实落实培优补差和分层教学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提高。教师可充分发挥出小班优势。就拿“培辅”来说,我班有15名学生,经考察成绩较好的学生有7人,中等成绩有5人,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有3人,教学中,教师把“培辅”重点放在了后面8名学生上。课堂上优先提问发言的是他们;优先面批面改作业的也是他们;得到更多鼓励和同伴互助的还是他们。在这种环境中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和感染,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一定能有所进步。
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检测和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检测,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教学的效果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学生能从自己学习结果的反馈中,及时获得矫正的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来帮助教育学生。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工作,更好地发挥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三、抓好复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复习可分为经常性的复习、阶段性的复习和期末复习。复习时要向学生提出复习的任务,明确复习的目的,分清主次,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复习时间还要符合记忆规律,最初复习时的时间间隔短些,以后各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再逐渐拉长。例如学习“日积月累”中的知识,在当天学习后让学生背会、写会后,第二天早读时再让学生背一背,再过一周再布置学生背一背、写一写,学生就不会对知识出现“返生”现象了。
复习时要夯实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先检查背诵,古诗词、“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要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复习要在笔头上,生字词、多音字、形近词组词人人要过关。学生容易错的字和词语更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
复习时要强化题型练习,要练中有导,导中有练。修改病句、关联词语造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改写等题型复习时要多练,让学生能够熟能生巧。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复习时更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复习时要选取经典课文的片断、配套练习中的短文设计阅读训题让学生练习。但要注意的是,要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再精讲多练,“练中有导,导中有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注重习作方面的复习。首先要提前规划。要把握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要求和本班学生习作能力的现状,制定计划。习作复习见效慢、周期长,宜提前做好复习规划,将习作复习内容化整为零,且学且练。其次要注重技巧。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表达能力未定型,在习作复习中,要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大脑,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话语把自己的认识、感受、情感表达出来。老师们要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和审题立意写作技巧上。还要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途径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句古话“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任课的教师有关。如果任课老师让学生佩服,则其就会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就会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要关心和鼓励英语学习较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大胆学习。教师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让学生逐渐由喜欢老师到爱上英语这门课。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教师应利用此特点来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能自由用英语进行对话的气氛和环境,让学生解除说英语的惧怕心理。师生之间在课外也可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会话。例如。“Good morning!”见面时的常用语,和分手时的“Good bye!”教师通过英语交流可以关心和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in your family?”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与宽松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英国的一位教学法专家曾经说过“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让学生们不仅想学英语,而且会学英语,完成以学习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为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觉倾向性就是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提高英语学习的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包括课前预习、自学、听课认真、熟读课文、牢记单词、复习总结、课外阅读、使用改错本等习惯。
2明确教与学的主导、主体地位
在教学原则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应以学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对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即明确指出当堂课的学习需求、内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去听讲,教师则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运用、操练。使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在课堂上得以体现。
三、合理安排时间、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当前,“容量大,课时紧”是初中英语这个学科的特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地处理。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尽量压缩或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中时间紧缺这一问题。同时要合理、正确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有效地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力争以最少的教学精力和时间,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及时练习,精讲多练
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技巧。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测的一个主要途径。第一,课堂练习一定要及时,即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通过联系来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每教一个新知识就应该适当的穿插一些练习,边学边连。及时反馈。查漏补缺。第二。课堂练习一定要精讲多练。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争取做到每讲一个知识点。就应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它。只有精讲多练,让学生多联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英语老师还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五、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多媒体具有的特点——图、文、声、像、影合一,它不但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而且还更形象。有关科学研究调查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显著的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合理、正确地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情景和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得到优化。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拓展,发掘学生无穷的创造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教师也往往把自己的创造力融在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对其学习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论
【浅谈如何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平台】推荐阅读:
浅谈大学生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05-24
如何构建乐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6-14
浅谈如何提高税务协查质量07-13
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07-07
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05-30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0-14
浅谈如何提高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10-09
浅议如何构建有效的廉洁文化体系07-08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09-20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