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图书策划新思路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辅图书策划新思路(共8篇)

教辅图书策划新思路 篇1

一、教辅策划人与主编应分开设置

教辅图书主编一般由一线教师担任,虽然他们会写各种体例,但一般不懂市场,对出版也不甚了解。因此,如果要求他们设计写作体例,有些勉为其难,且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教师更关注教学本身。而策划人一般不是一线老师,但对图书市场相当熟悉,且思维敏捷,善于捕捉新点、热点、卖点等,能提出完整体例,并有创新思想。如果两者紧密结合,就能优势互补、完善产品,最终打造出品牌读物。

二、提倡设职业教辅策划人

一线教师不适宜担任教辅策划人,社里的学科编辑也不适宜担任策划人。其理由有三:一是编辑足不出户,信息不畅,容易脱离实际市场;二是编辑即使做市场调研,但有时难以精确把握信息;三是编辑没有全方位经营全套教辅丛书的经历与经验,选题设计上难免顾此失彼。因此,教辅图书策划应提倡设职业教辅策划人,其理由也有三:一是职业经理人长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熟悉市场;二是这批人多数天性敏感,善于捕捉市场,爱动脑筋,喜欢思考,能找准“点”;三是他们精通业务,对全套出版流程“编印发”了如指掌,能从宏观上控制。

个人意见:职业策划人的定位非常难把握,要求很高,既要懂市场,又要懂一线教学情况,还要了解各门学科特点,也要了解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目前这样的人才在教辅图书公司中很少,其实这应该是个人智慧加上信息掌握,集思广益,由一个团队来完成,而不必要所谓的职业策划人。

三、教辅分类及突破口

教辅图书一般为“教、学、练、考”四大类,即“教案、同步讲解、作业本、测试卷”。该类图书还可根据各自学科特点细分为专题类,如英语科可设听力、口语、写作、词汇、语法、阅读等,语文科可设阅读、作文、写字等单行本。目前,“同步讲解”类图书市面上已有很多强势品牌,如龙门的“三点一测”、任志鸿的“优化设计”等,而“教案”、“作业本”、“测试卷”类品种虽然也多,但相对来说,强势品牌并不多,故可在此三类出版上进行突破。

个人意见:“教案”、“作业本”、“测试卷”之所以缺少强势品牌,是因为这类书系统征订的影子比较浓重,很多这类书的销售都是靠老师推荐,全班购买,那么营销的深入情况决定了这类书的品牌效果,许多二线的书商都把所在地的市场占据了很大分额,所以不可能有一套这类书在全国形成强势品牌,要看这类书的强势品牌,要区域化。

四、量身定做,各个击破

教材已是一纲多本,高考(中考)也是自主命题,故教辅图书应真正实现区域化,在大的体例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地区针对性,如选用当地的一线老师及命题人员作为把关作者,紧扣当地考卷特点。

个人意见:区域化的设想就目前来说只适合大型的公司,有完善的直销网络个区域的销售的网络,否则很难完成,用一个规模不大的老总的话说:“这样做太累了!”

五、打破常规,加大营销投入

出版社以往都不太重视教辅图书的营销。一是出版社观念保守,看不到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就觉得不值;二是出版社死抠成本,认为可投可不投的尽量减免。事实证明,营销作用已不容忽视,教辅图书投资巨大,如果能拿出部分专款来搞营销,肯定能减小风险,提升成功概率。

个人意见:营销是必要的,其实每个公司都在搞营销,但是要看什么书,如果纯粹走市场的,那么打广告增加知名度等手段还是必要的,如果走系统征订,那么这样做是不是很有效果,还不得而知。

六、起响书名,提升销量

一个好书名既可以抓住读者眼球,又可以让读者形成共鸣,产生购买冲动,如“高考密码”、“高考指挥棒”等。但是,该类书名切忌跟风炒作,而应积极向上,并传播出鲜明的编辑思想,使之上升到文化内涵、品牌形成、编写体念等高度。

个人意见:好的书名确实能提升销量,但是要根据各地情况,比如在江苏地区,“课课通”就很好,但是到了浙江等地区,这个书名就一点优势都没有啦!

七、年年修订,引导潮流

一套优秀的教辅是改出来的,初版因出版时间紧、编校工作量大、做题时间少等原因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如通过试用后将其全方位修订,经过完善的产品会使销量稳中有升。许多出版社因顾忌上年存货及再投资修订不划算,往往继续大面积卖存货,存货不足的图书也不加以修订而直接使用初版重印,导致一些硬伤得不到及时更正,一些新材料、新题目也得不到补充,在不进则退的情形下,其竞争力必然有所削弱。相反,如果出版社年年都对教辅图书进行修订,不断加入新内容,坚持2~3年,就能产生品牌读物。

个人意见:年年修订需要钱啊,而且库存怎么消化,难道都卖废纸?如果作为老总,你舍得这么做,那完全可以。如果一套书一上来就销的很惨,那你就要想想是不是有必要再修订了,这套书是不是能够打开销路,如果死抠一套死书,再修订,再花精力,也可能无功而返啊!

八、走精品之路

目前,教辅市场竞争呈白热化状态,这导致了众多不正当竞争现象。正规出版社应立志走精品之路,走品牌之路。因为教辅市场中喜欢蝇头小利、不讲图书质量、一味追求利润的书商及教师毕竟不会很多,出版社没有必要与这些出版商展开竞争,助长歪风,而应规范操作,请职业策划人设计体例、制定运作方案,请一线名师亲自操刀写稿,保质保量,对读者负责。

个人意见:如果要做大做强,走品牌之路是肯定的,这点我十分赞同。

九、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创新体例

教辅读物同质化现象严重,浪费了国家纸张资源及版号资源。有良知的教辅策划人应具备相关的职业道德,深入市场、深入学校广泛调查研究,摸清老师学生心理,摸透市场规律,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出新体例,引导教学朝正确的轨迹发展。

个人意见:体例的创新确实很值得去做,但是有时候出现了创新过头的情况,这个度的把握,应该就是破除思维定势,从实际出发,其实实用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十、适度开发新品种,形成良性出版循环

教辅图书策划新思路 篇2

教辅图书做为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占有率最大的一类图书品种也逐渐开始涉及MOOK形式的图书的出版, 这既是教辅图书走向多元化的象征, 也是MOOK在中国大陆已经被众多读者接受的预示。所以, 如何将教辅图书和MOOK更好的结合起来, 使教辅图书品类更加丰富, 使MOOK这种出版形式在广大消费者群中更受欢迎, 这是如今很多以出版教辅图书为主的出版机构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MOOK引领图书出版新形势

MOOK, 又称为“杂志书”, 顾名思义, 是“Book”和“Magazine”的合成词, 它是一种兼有杂志和图书两种特征的新的出版形式。现代MOOK是从日本传入台湾, 在90年代再由台湾传入中国大陆的。MOOK在日本已经成为可以与图书、杂志鼎足而立的第三大出版物, 鉴于在日本的成功经验, 充分地说明了MOOK这种出版形式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所以开发MOOK市场是当今图书市场的当务之急, 也是许多出版机构的出路和前景。

二、教辅MOOK发展现状

虽然MOOK仍然是出版行业的新名词, 教辅类图书也开始逐渐涉及杂志书的出版。一直以来, 教辅类图书都是中国大陆市场利润最丰厚的一块。据统计, 当前阅读量最大的人群是学生, 教辅图书几乎可以占到整个图书市场的70%—80%。现在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辅类杂志书是郑州天星教育图书策划有限公司的《金考卷》和《试题调研》, 还有西藏人民出版社的《高考研究》等等, MOOK形式的教辅图书出版一般每年分为8~12期, 主要是根据国内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形势和学生复习进度而定制的, 每期的内容都会紧贴当时学生复习阶段的主要内容, 还会把最近的相关高考形式和新的学习观念加入其中。另外, 这类图书出版有一定的周期性, 并且印张少、定价便宜。但是, 这类图书的出版仅仅是冠以MOOK的形式, 其内容和整体运作形式都是采用原有教辅图书的做法, 并没有突出MOOK在教辅图书市场中的优势。

三、教辅MOOK的特点分析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 繁杂的教辅图书市场让人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的内容也让人厌倦, 读者需要新鲜的阅读体验和先进的学习理念, 这也为教辅MOOK提供了发展的市场环境。

市场定位明确, 这是教辅MOOK的一大特征, 其实也是所有教辅图书的特点之一, 只是教辅MOOK的市场定位要更加细化, 它们紧跟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进度, 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当的试题和复习思路, 也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普通的教辅图书无法做到更新如此迅速, 而一些教辅类报纸也不能把最新的考试形势总结全面教辅MOOK很好地弥补了这两种出版物所不能及的部分。

通畅的信息传送和及时的配送服务是教辅MOOK的第二大特点, 教辅MOOOK能够及时地整合最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法为老师和同学提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前沿。MOOK本身就是有的以杂志形态出版的, 有的以图书形态出版, 读者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获得产品, 所以拓宽了读者购买的渠道, 使得营销更加顺畅, 方便读者。

品牌整合策略是教辅MOOK的第三大特点。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来讲, 塑造品牌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决定了它长远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这种相对小众化的MOOK来讲, 品牌的建立, 是产品长线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深入人心的品牌, 消费者才会产生习惯性购买的动机, 进而影响更多的读者, 拓展销路, 增大销量。

个性化定制是教辅MOOK的第四大特点, 教辅MOOK为特定消费群体量身定制, 针对不同年级或者不同需求设定内容, 真正做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图书整体风格设计上, 也突破以往的设计理念, 追求年轻化、个性化, 以特别的形式吸引年轻的学生群体, 从内容到外观都让读者对MOOK有新鲜的感觉, 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教辅MOOK前景展望

据统计, 全国90%的图书出版机构都涉足了教辅图书的出版, 如此庞杂的制作团队, 也导致教辅图书市场出现了品种多、精品少, 门类全、特色少、选题雷同、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同时这些现象也导致了教辅市场产品饱和, 供过于求, 折扣战升级扩大, 图书单品种利润大幅下挫。所以开发教辅图书新的出版形式是解决这些困境的当务之急, 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是开发教辅MOOK的核心目标。

从内容上, 教辅MOOK要做到跟紧教育教学前沿, 为老师和同学提供最前沿的学习理论和方法, 发挥MOOK本身的优势, 不能将内容局限于试题, 要把学生需要的内容科学地、合理地编辑成册, 让学生在学到东西的同时, 也可以从中获取想要知道的资讯。学习的动机在于对世界的疑惑, 而“解惑”自然就成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MOOK介绍的资讯和理论就是要将这种观念更好的贯彻给学生, 从而让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情, 而是对世界的探索, 增加同学们学习兴趣。

从形式上, 教辅MOOK更是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教辅MOOK与普通的教辅图书不同, 它不受内容的限制, 不用追求严肃、条理清晰的版面设计以配合枯燥的试题和相关讲解, 所以追求个性化就成了教辅MOOK的设计重点。

总而言之, 教辅MOOK要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 在内容和形式上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进而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 建立自己的读者群体, 这才是教辅MOOK未来将要走向的道路。

摘要:教辅市场无疑是我国图书市场中占有份额最大的一块, 而品种繁杂的教辅图书让读者也产生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审美疲劳, 此时教辅MOOK应运而生了。然而教辅MOOK是一个什么样的出版物, 它的未来又将走向哪里, 本文据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并希望能够为广大出版教辅图书的商家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教辅图书,MOOK,出版形式

参考文献

[1].钱元元, 教辅图书出版现状及其战略调整, 出版参考, 2006 (02) 1.钱元元, 教辅图书出版现状及其战略调整, 出版参考, 2006 (02)

[2].王礼祥, 小众教辅图书的网络营销, 出版参考, 2011 (12) 2.王礼祥, 小众教辅图书的网络营销, 出版参考, 2011 (12)

[3].楼文高、石兰, MOOK对个性化出版的推动作用研究, 现代商业, 20003.楼文高、石兰, MOOK对个性化出版的推动作用研究, 现代商业, 2000

[4].丁明刚, MOOK现象及其管理, 图书馆杂志, 2007 (10) 4.丁明刚, MOOK现象及其管理, 图书馆杂志, 2007 (10)

教辅图书策划新思路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图书策划 编辑 地图

1 地理新课标理念的几大特点

1.1内容上作了较大的改动,突出了地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增加和删除了一些内容,原则上是突出了地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事实上,地理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所用,其实用性表现在广泛地被运用于资源勘探和利用、区域规划和发展、导航技术等领域。同时,地理学对人地关系和谐共处的研究、对世界热点问题的追踪、对地理事象成因和发展的探索,这些都折射出了地理学的趣味性。地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要求教师设计更多的教学情景,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讨论,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2 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师的“权威”

在新课标在整体设计上更多地强化以学生为本,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上,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而在填鸭式的教学下,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在应试的压力下,地理学科在学生眼里多沦为“记地名、记图册”这样无聊乏味的事情。

新课标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则是主体,学生必须主动寻找途径去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教师的责任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3突出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地理事物的区域性表现在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资源特点和不同的地形地貌。综合性体现在所有地理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地理现象和问题,从而形成综合而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充分利用地圖

地理新课程教材只有较少的理论教学内容, 而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来创设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以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表给学生展示出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用图形、文字、符号、数字将复杂的地理事物概括而准确地表现在平面图上,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思维,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地图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

2 教辅编辑在策划和编辑地理图书中的侧重点

2.1 充分调研市场,寻找市场中的空白点

长期以来,地理学都属于小科目,当然地理教辅的销售也不如其他学科,一直都处于低谷状态。目前市场上的地图册、填图册、地理教辅也是品种繁多,但与主科相比在品种和数量上明显少很多。一些一线教师也反映,由于地理学科在整个初中教育系统中的滞后,地理学科急需要一些具有特色、适应新课标要求、满足教学需要的教辅。应该说,地理教辅市场有挑战,但也存在机遇,这就需要我们教辅编辑作充分的市场调研,寻找市场的空白点,为选题确立依据。

2.2在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上呈现趣味性和区域特色

结合地理学来源于生活,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的特点,地理教辅在封面设计上可以摈弃教辅类图书严谨、刻板的形象,利用丰富的色彩和画面结合地方的区域特色,以此也可增强学生的关注度和情趣。另外图的设计力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在整体版式设计上在对称整齐的前提下,讲求局部的变化,多留空间。

2.3在编制图书过程中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提高图书质量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获得效益的基础。在地理教辅的编校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地图的利用和地图质量的控制。目前初中地理考试基本已形成了“考图”的考试特点。从考试的结果看来,大部分学生在读图、识图和绘图题上丢分较多,可以说学生运用地理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图书编辑在编制地理教辅时,尤其要侧重于提高地图的质量,地图上的图例要标注准确,要知道地图绘制的准确与否甚至涉及国家主权等敏感问题,所以在编辑地图时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多查阅资料,多求证。最后,地图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地图绘制的清楚与否,也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清楚、准确、全面的地图可以传达出很多地理信息,优质的地图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读图、识图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反之,品质低劣的地图则会传达错误的信息,误导使用者。

2.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更新

近年来,初中地理考试在题型设计上侧重于关注时事、热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很好地切合了新课标强化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辅编辑必须要与时俱进,关注热点,不断更新和修订图书。另外,一本好教辅一定是学生的好助手,帮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有效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从繁重的应试中解脱出来,轻松应对考试。因此,教辅编辑必须要及时跟进终端使用者——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并结合新的考试形式,及时更新内容,以此保持图书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家辉,南月省.试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调整和完善.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

教辅图书的品牌规划与营销策略 篇4

一、教辅图书的市场现状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应试教育市场,也拥有着最大的教辅图书市场。

2005年1月8日举行的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报考人数达到600万人。自1987年9月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1月开始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以来,到2004年6月,考生累计已近4560万人次。

教材教辅类图书的销售码洋已经占到中国图书销售总码洋的一半以上。

许多曾经成功运做过大书和做畅销书的人,现在转向教辅图书市场。许多大学出版社、培训机构、上市公司、境外资本都看好中国教辅图书这块大市场,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现在,过度的无序竞争,大量的退货、大量的库存积压,大量的应收款难收已经成为教辅图书领域的最大隐患。

教辅图书产品的生命力受市场机会、品牌价值、营销策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教辅图书市场,充满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二、教辅图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教辅图书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一学科、同一年级,同一题材的图书,在市场上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个版本。几乎所有的教辅书都在封面或宣传单中自称为“名校名师”执笔、都自称自己的书是“紧扣教材”、“根据新课标”设计、策划,但从内容到形式,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也不可能有大的区别。

2、教辅图书的质量千差万别,令人担忧。

有些领导品牌的确是名校名师的精心之作,像但更多的可能是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学历的人“编写”的。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的学生,也伤害了真正高质量的名牌教辅,最终伤害了我们的教辅图书市场。

3、知名品牌的优势不断强化,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

“外研社”、“志鸿优化”、“星火英语”等教辅图书已经在业内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这些品牌的图书已经从产品研发、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品牌拓展等各个方面领先于同类其他图书,而且这种优势在不断地扩大。

4、成熟的销售渠道为后来者筑起了壁垒

虽然单本图书的进入成本很低,但教辅要形成影响,必须是成系列、成规模地推出。名牌教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与各地的经销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销商和零售书店为了能持续稳定地获得这些名优教辅的经营权,也会在铺货、结款、信息反馈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而对新进入的其他品牌的教辅图书,则采取放任自流甚至拒绝合作的态度。所以,新的进入者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才有可能与领先者竞争。

5、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提供了新的市场进入机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觊觎教辅图书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但盲目的进入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传统的概念炒做、粗放经营已经失灵了。如何在产品内容方面进行深度的研发,在渠道的选择和建立时更加理性地分析,在市场营销策略和宣传推广阶段有效运用现代科学营销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自己的产品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是新一代教辅投资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当前教辅投资的特点

通过对中国教辅图书市场的现状和困境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个市场的几个特点:

1、进入的门槛增高,投资数额加大

质量的要求更高,新产品必须在内容质量上狠下功夫。

2、教辅产品必须形成系列和规模。

渠道的建立和整合将成为新一轮教辅图书竞争的关键因素。

3、营销理论在教辅图书领域将得到重视和运用。

四、教辅品牌的规划原则

1、强化品牌意识。

没有品牌的教辅书是无源之水,能销售一时,但绝不会长久,而且重复成本很高。

2、品牌的名称要正面

负面的品牌能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可以有知名度,但美誉度不够,不能支持真正的销售。

3、品牌的定位要准确

教辅图书的读者群和购买决策者非常明确和细分。定位于中学的品牌,就不适合大学的读者,定位于高端的品牌就会影响对低端的销售。

4、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联系与区分

公司品牌可以和产品品牌一致,优点在于品牌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市场的拓展,能节省营销推广的费用;缺点主要表现在品牌的拓展局限和连带风险。

5、品牌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

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良好的视觉形象;

标准的图文组合;

规范的应用体系。

6、以人名做品牌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形象,有亲和力;

易于推广,如签名、讲座、培训等

劣势:品牌扩张受制约;作者队伍受制约;

连带风险较大,时过境迁后很难逆转。

五、教辅品牌的营销策略

品牌形象要与产品的内容、风格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品牌的产品导入:在产品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融入品牌的精髓和特色

品牌的视觉导入:在平面设计、办公场所等领域的应用,遵守VI设计和应用规范

品牌的市场导入:通过平面、网络广告、产品销售对渠道和零售终端、读者群体进行品牌宣传。品牌的渗透: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营销活动、广告等渗透。

数字出版对教辅图书编辑的影响 篇5

1 数字出版对教辅编辑的影响

1.1 选题工作变得更严谨

出版业是国家文化类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为教育行业提供所需的教学辅助性书籍,旨在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点的需求[1]。数字出版的出现,编辑人员必须谨慎待之,及时了解教辅类图书的作用、用途与方向,提倡教辅类书籍的全媒体式出版,能增强教辅书籍数字出版的影响力,仅仅依靠单一的媒体形式是不够的,编辑在对教辅书籍设计时,应强化对多种媒体元素的融入,以提高教辅数字化读物的应用价值,对于教育行业也是一项进步。

1.2 编辑形式更为复杂

在教辅书籍编辑工作上,传统的出版方式以纸质为主,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纸质书籍保存与查找起来难度大,而数字出版的产生,使得教辅类书籍形式得到创新,也对编辑工作构成威胁,使得编辑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化,以适应多媒体的数字出版形式。教辅书籍的数字化版本,其中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静态与静态元素,是数字出版的重要特点[2]。数字出版的产生,要求教辅编辑不仅要对文字开展基本的加工,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图片编辑能力、音频文件与视频文件编辑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教辅类信息更为繁杂

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信息繁多、冗杂,从中筛选出真实、有效的信息与数据较为困难,是对教辅编辑人员的专业性考验。编辑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当前教育的发展状态,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等,从海量的教辅类信息中识别出有应用价值的信息,提升对教育知识点的敏感性,从中选取合适的教育类信息进行编制,决定着读者的满意度。编辑人员必须从冗杂的信息环境中辨识出有效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多元化的处理,以文本、图片、音频与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3],可大大提高信息的应用质量与效果。数字出版条件下编辑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编辑载体的多元化,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教育学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信息操作能力、吴文编辑、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等技巧,可见,数字出版的产生,对教辅编辑形成了新的挑战。

2 数字出版条件下教辅编辑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行业经过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已经由传统的纸质出版转变为数字出版,出版方式发生了严重的转变,整个出版行业步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在具备基本出版技巧的同时,还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为各大出版商最为关注的话题。现阶段,我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辅图书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了能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教辅编辑人员绞尽脑汁,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丰富学科知识点,除了基本的文本外,还会附赠光盘,其中都是一些重要的教学视频、教学方法,能为教师提供更为详细的教学借鉴,主要以教学教案、试题讲解、配套练习、视频与音频教学等为主要内容。数字出版的产生,可将一些纸质的信息转化为Word或PDF格式的电子文本,方便教师教学,也利于学生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是一项重大的进步。

3 数字出版条件下教辅编辑工作的开展策略

3.1 培养编辑综合素质,以提高书籍的质量

在数字出版条件下,教辅编辑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点,掌握教育学知识,还要熟练操作与掌握计算机技术,对编辑人员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筛选编辑人才时,必须对编辑人员的教育学修养、教育理论知识点等进行全面考核,让编辑阐述自身对教育的一些观点,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大致方向,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人才资源,是教辅类书籍编制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外,编辑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掌握基本的文字编辑技能[4],能熟练使用图片编制与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AD等。同时,编辑人员还要具备足够的视频剪辑与处理功能,能对视频的清晰度、分辨率等进行合理化处理,制作成高质量的教辅材料,能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对编辑人员能力的充分考验。数字出版的出现,编辑人员具备足够的数字化处理技术是必然要求,是保证数字出版专业化的人才支撑。

3.2 提倡个性化服务,搭设咨询平台

数字出版象征着我国的出版行业得到了全面的革新,教辅材料的呈现形式由纸质化转变为电子版本,实现了图书形式的创新,对于受众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新时期,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发展趋势,编辑人员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源,搭设咨询平台,借助网络载体为受众答疑解惑,根据受众对教辅书籍的要求与建设,再结合当前教育学的发展现状来设定教辅书籍的主题与编程方向,能及时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数字出版刊物的应用价值。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根据受众所关注教育点的方向进行设计,利于教辅质量的不断提高。个性化定制的出现,能为受众提供专属的教辅材料,可将其设定为增值业务,是数字出版行业经济发展创新的重要体现。

3.3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做好数字出版预算

在数字出版发展的大势下,为了提高教辅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必须对教辅书籍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及时了解教育市场的发展动向,根据调查结果,对数字进行完善、编辑、排版与校对,将一些陈旧的教育观点予以摒弃。与此同时,编辑也要控制数字出版的经济账,通过市场调研对数字出版进行全面预算,对首印册数、书稿字数、纸张价格、定价区间、销售周期、产出比等进行全面控制[5]。为了便于受众选择,可将书籍设定为精装版与简装版两种,为受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电子版本的教辅类书籍的应用价值变得更高,应用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对于出版业与教育行业都是一项进步。数字出版的产生,对教辅编辑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编辑人员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纸质出版的观念,实现对多媒体平台的有效应用,使得教学方案的设计更具创意性与信息化,将静态的文字图书转化为动态的电子材料,能方便教学的开展,是编辑人员创新能力发挥的重要表现。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出版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版模式在不断革新,数字出版成为现代出版行业、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产物,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教辅类图书是现代出版行业出版的类型之一,若想提高图书的应用价值,必须发挥教辅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辅类图书的设计水平,将传统的教辅类书籍进行转变与创新,提倡书籍出版的数字化。为此,本文就数字出版对教辅编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数字出版,教辅编辑,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建朝.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J].编辑学报,2014(6):525-528.

[2]谢竞远.数字出版背景下的策划编辑效能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3):62-64.

[3]刘清海.全媒体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278-281.

[4]李仲先,梁雁.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及编辑意识的影响[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8-140.

教辅图书如何做出品牌 篇6

聆听市场“风声”,抓住最佳商机

“听”出市场,即编辑要善于从互联网、电视、报刊,乃至生活中获取市场信息,找到读者关注的热点和需求。编辑首先是一个信息聆听者,能够用耳朵“听”市场,能够了解读者关注点,这是发现畅销选题的第一步。鲜活的生活永远是选题策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源。这些看似“芜杂”的只言片语,却是来自市场一线最鲜活的声音,在一瞬间能启发图书策划的创意和灵感。收集市场信息,关注读者的需求,是图书策划之前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本身就是营销意识最直接的体现。

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出版社借助当当网、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教辅图书的销售。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天猫商城有自主经营的官方旗舰店,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及系统化教辅图书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自有网络平台——人教商城正价出售。出版社除借助电商平台代理销售之外,也青睐于在C2C平台上建立自己的销售平台。前者拥有所借助平台的大投入和大宣传规模,而后者在图书选择和销售方面更具有主动权,两者结合起来会使网络渠道变得更为完整。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有部分包括新华书店系统和私营店家在内的授权区域代理网络销售商家,并卓有成效。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陆续建立与全国新华书店网上书店的合作,目前已实现与博库网的对接。随着网络销售渠道的日益完善和几大平台的互相带动,出版社教材教辅类图书的网络销售规模也越来越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教辅网络动销品种超过400种,年销售码洋超过500万元。复旦大学出版社教材教辅的网销规模也达到1000万。

借助现代营销手段,实现营销最大化

如果说“听”出市场信息,是在选题立意阶段,利用自觉的营销意识,关注读者需求的话。那么“跑”出资源,则是在编辑出版过程主动整合图书营销元素,借助营销资源,搭建营销平台,让营销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也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如果在发现一个好的选题时能第一时间精准“定位”最合适的作者,体现着一个编辑掌控作者资源的能力。那么能在编辑制作书稿的同时,整合营销资源,借助营销手段实现对目标读者的影响,则充分体现一个现代编辑的营销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多种媒体交互融合的时代,为编辑在选题信息获取,与作者沟通交流,整合宣传推广资源、图书营销方式等方面带来极大便捷。“跑”出资源不仅是出去约见作者、找资源,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手段,落实选题,整合营销资源。一个编辑只有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利用现代传播手段,融入营销元素,有意识地整合与图书相关的营销资源和营销手段,进行重组和优化,才能适应当下阅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需要。编辑的营销意识介入得越早,营销策略制定得越精准,越能尽早搭建营销平台,打开营销渠道,让潜在的读者群体“浮出”水面。

跨媒介教辅系统的销售和使用是如今教辅营销惯常采用的一种营销形式。跨媒介教辅系统的销售渠道分为两部分:图书销售通过传统图书销售渠道,个性化学习方案销售通过网络渠道。每学期开学前,读者可以到零售书店购买跨媒介教辅系统的图书部分和学习水平分析及个性化学习方案网络通行证,通过阅读图书的导引系统帮助学习,学完相应内容后做测试题,然后使用网络通行证登陆出版社学习网站,将自己的测试结果传输给网站的学习水平分析中心。分析中心对读者的测试结果做出评价,并分析学习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个性化学习方案。最后,读者根据出版社提供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及互动、自主学习。当然,读者也可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团购图书及相应的学习水平分析和个性化学习方案软件,由任课教师结合教学组织测试,然后进行分析评价。除此之外,学习水平分析及个性化学习方案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销售来实现。

让营销意识贯穿编辑始终

在整体图书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编辑和发行作为出版社两个核心业务部门,成为出版社寻求突破和创新的重点所在。出版社加大对出版环节“下游”发行渠道的开拓,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努力提高图书销售的同时,对“上游”编辑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阅读群体的细化和分流,增强营销意识是传统编辑向现代出版人转型的一堂必修课。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市场敏锐感知、准确判断选题的编辑,才能做出品牌。

创立教辅品牌首先要考虑定位问题。编辑要明确图书的品种定位,找准图书的读者定位,凸显图书的特色定位。因此,大量细致的前期调研极为重要。像座谈会、走访、调查问卷、书店随机采访等都是简便可行的好形式,可以分别了解学生、家长、老师、图书批发商与零售商等各个链条对教辅图书在内容、形式和题量上的期望。同时在出版社内,编辑部门要与发行部门、出版部门共同探讨教辅图书的选题定位,最终制订从体例内容、封面版式到宣传营销的一系列品牌教辅可行方案。好的教辅品牌图书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力求神形兼优。

第一,在外观设计上,应引入活泼时尚的元素,舒缓读者学习中的紧张情绪。从封面、内封、目录到内文版式、插图都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外观形式,给学生更轻松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状态下巩固、扩展知识,积极地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贴近。在栏目设计上应更具亲切感,打破一般教辅“学、练、测”的单调沉闷面孔。以开放和发散为原则,通过不同的栏目设计让学生能够清晰掌握书中的要点分布,快速把握章节内容,从而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确定使用本书的最佳方案。同时在印刷、用纸的选料方面要注重环保健康,确保用纸优良,油墨环保,给读者提供最健康、最放心的“精神食粮”。

第二,内在提升品质。编辑通过深入扎实的调研论证,科学确定品牌教辅图书的栏目设置、难度梯度、题型题量、讲练比例、版本配置等各层面的设计方案,力求做到增加实用栏目,科学客观地控制题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使用教辅图书。同时,力求营造人书之间的亲和力和亲近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普法类图书营销新思路 篇7

正是由于国内法律出版的上述特点,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普法类图书市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竞争格局:

其一,法律专业出版社外延与内涵式发展并举。法律专业出版社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普法类图书市场上始终处于“领跑”地位,在选题上追求全面、细化,在热点、焦点和新法上做足文章,尤其是近几年新《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备受大众关注,针对每一部新出台的热点法律,各出版社都在第一时间推出一套或多套普法丛书。从内涵式发展的思路来说,编辑策划主要在两条线上发力:一是在图书形式上追求“通俗化”,使只有生活逻辑没有法律逻辑的普通读者也能读懂法律书;二是在内容上追求“实用化”,以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为出版主旨,为普通读者提供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操作思路和方法。

其二,非法律出版社加大渗透力度。由于普法类图书出版门槛与专业出版不能同日而语,且读者群广泛、发行前景看好,因此,非法律出版社纷纷大举进军普法类图书市场,以期分一杯羹。

其三,普法类图书向大众畅销图书积极靠拢。由于普法类图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大众畅销图书有一定的契合点,因此,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出版社借鉴畅销图书的装帧、内容设计模式,推出单品种畅销普法书,并在营销造势上下功夫。有的还在社科类丛书中加入了法律类品种,如《每天学点法律常识》一书就与《每天学点历史学》《每天学点经济学》这些“非同门兄弟们”一起登上了畅销书书架。

普法类图书必须通过市场化的选题策划与运作获取赢利,已成为业内的共识。因此,针对普法类图书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思路是法律出版人的当务之急。

借鉴大众出版特点,提高选题吸引力

编辑在策划普法类选题时,可以尝试跳出以往简单地将专业知识普及化的思维模式,在进行市场调研时注意研究分析社科大众图书的策划思路和出版特点,寻找其与普法类选题的共同点,拿来为我所用,甚至可以考虑把普法内容和有用的社科知识、有效的社会经验、有趣的娱乐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娱乐为体,法律为用”的创新出版模式。在作者的遴选上,过去多局限于法律专业人士,导致书稿的通俗性、趣味性、时代感薄弱,可以考虑吸收草根写手或者是一些80后、90后,参与到书稿的撰写、修改、润色过程中,增强选题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抓住契机,扩大图书批销量

近几年来,普法类图书市场不断出现各种利好,如送书下乡、送书进社区、农家书屋等活动和系统工程,给波澜不惊的普法类图书市场带来了新的批销机遇。掌握这些活动和项目信息,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早着手,集中优势资源开发选题,推介优秀品种,既能有效地扩大批销量,又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出版社的社会知名度。

拓展营销手段,向服务要效益

普法类图书走市场化之路,必须让读者易于发现它,让人们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充分发掘新华书店系统发行潜力,铺货到乡镇新华书店;把城市居民需要的普法类图书放在社区书店做展示销售;深入开发图书馆发行空间,将图书配送到各图书馆、社区图书室、村图书室等。

我们还可以尝试更多突破传统的创新营销手段,比如,以义务普法活动带动图书零售,大力开展网站建设,通过短信平台、读者俱乐部等互动服务促进信息沟通,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货到付款,最大程度地提高交易便捷度。

教辅图书策划新思路 篇8

一、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存在的问题

(一) 教辅编写者素质良莠不齐

教辅图书利润空间较大, 而作者来源不一, 良莠不齐。很多作者为了赶进度, 并没有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就草草写稿, 从而出现错误。编写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教辅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如果不提高编写人员的素质, 不在编写的质量标准上把好关, 教辅图书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没有办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 只有进行艰苦深入严肃的教学实践探索, 才有可能真正编写出好的东西, 奉献给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 那种急功近利、草草了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二) 编校管理存在问题

每个出版社的校对情况都不一样, 有的出版社专门设立校对科, 有的出版社每个编辑部配备专职的校对人员, 有的出版社采用“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 还有的出版单位则是“校对外包”, 让社会人员来完成校对工作。由于出版社在校对人员组织上的不严格和工作方式的随意性, 校对质量自然就不会很高。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对各个编辑的利润指标考核, 编辑和校对社会化趋势明显, 大家都忙于跑选题、做项目, 专职校对严重缺乏。书稿的校对很大一部分靠外校人员完成, 而外校人员流动性较大, 整体素质偏低, 并一味地追求数量, 很难担当得起“校是非”的重任。

(三) 出版数量盲目求大

近年来, 随着出版竞争的加剧, 出版的时效性越来越强。一些出版社盲目地提高编辑人员发稿量的要求, 有部分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年度发稿量都达到数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某些出版管理者甚至提出了相当的规模才能求得更大的效益的不正确的出版观点。就教辅图书而言, 由于图表多、公式多、符号多, 内容类型繁多, 排版复杂, 其差错更为隐蔽、模糊和广泛, 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 面对过多的数量时, 错误率更是会大大增加。

二、提高教辅图书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 相关部门严格管理, 强化出版规范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图书市场的管理力度, 严格规范出版行为, 严格控制买卖书号, 建立健全行业联动诚信预警系统, 并长期动静结合地服务和监控整个行业。新闻出版总署 (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已正式启动书号实名申领系统, 强化书号运行的刚性约束制度, 从源头上规范出版环境。这不但可以坚决打击一号多书, 而且可以有效制止上报书名与所出版图书不符的违规现象发生。

同时, 行业协会还要积极协助和配合政府职能部门, 规范市场, 监管市场, 服务市场, 并积极维护市场正当和公平的基本原则, 以稳定市场。另外, 要加强教辅图书著作权的保护, 不给不法书商可乘之机。一些书商以极低的成本拼凑图书内容, 并以低折扣进入市场销售, 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一些原创教材出版社因无法从与自己原创教材配套的教辅中图书获取利润, 也开始了非原创教辅图书的编写, 这都造成了教辅图书市场恶性循环的局面。因此, 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管理, 进一步用刚性的制度强化出版规范, 让低质量的教辅图书尽快退出市场, 使教辅图书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二) 要有高度的责任和质量意识

教辅出版的责任意识表现在对出版和教育事业负责。这种责任意识, 最终落实在产品的质量意识上。教辅图书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 已成为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把教辅的研发、编辑出版作为一项长远的事业来对待, 重质量、重品质, 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质量:一是要成立专门的教辅研发机构, 并配备各学科的专业编辑。二是要建立专业的教辅研发团队。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只有质量好了, 才有抢占市场的过硬条件, 否则, 即使有了市场也会因质量不好而丧失市场。而专业化的研发、出版团队, 正是质量的可靠保证。三是要坚持调研制度。出版社应本着教辅图书必须有助于教学、为教育加分这一强烈的责任意识, 关注教育诉求, 同步教学需求, 跟踪教育发展。坚持走进教育, 走进学校, 定期深入学校回访调研, 仔细听取师生、家长的意见。坚持每学期修订, 改进体例, 更新内容, 不断创新。

(三) 坚持质量优先, 建立保障机制

作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出版社, 必须坚持质量优先, 并在努力提高教辅图书质量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是牢固树立教辅图书质量意识。强烈的图书质量意识, 是编辑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对于出版社而言,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 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无视产品质量对于一个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毫无益处。因此, 每一个出版工作者都要时刻记得紧绷图书质量这个“弦”。二是出版管理部门应将“把关”与“荐优”相结合, 加强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力度。出版管理部门每年要进行图书质量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与职称评定和奖金福利挂钩, 形成出优质图书光荣、出不合格图书可耻的社会风气, 从而增强广大责任编辑的危机意识。

(四) 建立品牌战略, 着眼创新发展

好品牌是出版企业的生命线, 畅销的教辅书基本上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出版社要结合当前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组织专家精心编写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优质教辅图书, 杜绝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只有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带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才可能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 打造出真正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优秀教辅图书。

(五) 尊重出版规律, 落实“三审三校”

首先要明确“三审”的职责和质量要求。职责和要求明确, 才能便于考评和执行。其次要严格“三审”的制约措施, 对编审质量进行考评。复审对初审质量评级、终审也对复审质量评级, 按审稿质量不同, 分别记优质、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作为年终对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对书稿内容把握不准时也可请外审, 由有关专家从内容质量上把关。

(六) 培养作者队伍, 提高策划和编辑水平。

(1) 出版社要善于借“外脑”的作用, 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作者队伍为我所用, 而不只是会关起门来拍拍脑门想点子的编辑。俗话说“栽下梧桐树, 自有凤凰来”, 出版社要为作者创造出一个值得信赖、能让作者很好地发挥自己才华的环境, 以创新思维培养组建作者队伍。

(2) 作者水平要高, 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物色的作者应当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在教学第一线的高级教师, 学有专长且写作水平高, 责任心强。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书稿的质量, 没有合适的作者, 这个选题就不能理想。

(3) 选题策划到位。作为责任编辑, 要在选题策划阶段对书稿做出总体构想, 要准确定位市场和读者对象, 对教辅图书的结构体系、内容深度提出具体要求。

三、总结与思考

一直以来出版社始终坚守着图书的“双重性”原则, 努力坚守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质量意识”始终贯穿于出版工作的全部过程之中。对于出版社来说, 图书质量就是它的生命和根本, 是它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教辅书这种直接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图书品种, 出版社对它的质量要求就应该更加严格。提高教辅书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选题、组稿、审读、编校等编辑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步调一致, 齐心协力。

在重视图书质量的同时, 出版社也要严格规范企业化管理, 在图书策划时就要精益求精, 优化出版过程和出版工艺, 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 讲求实际效益, 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各种业务事先规划, 各种支出事前控制, 全面精细量化管理, 严格控制图书成本。此外, 出版社要注意上市销售的实际, 抓住市场机会, 在营销上重视走进终端学校销售和宣传, 积极探索先进的营销模式和方法, 完善售后服务。

总之, 教辅图书不但需要出版社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出版精品, 摆脱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 而且还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加强渠道建设, 积极引导和控制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同时, 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强化出版规范, 以及学校师生的积极配合, 采购和使用优秀教辅图书。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辅图书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摘要:教辅图书对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 教辅图书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读者的使用, 切实提高教辅图书的质量已刻不容缓。如何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 使教辅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为当下出版行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教辅图书质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探讨提高教辅图书质量的切实有效对策。

上一篇:维修钳工考试题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