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为有效解决县内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春节前后,县“两办”、宣传部、经信委、人社局等部门的同志,还有相关镇区和企业的同志,放弃与亲友团聚和休闲娱乐的时间,通过媒体密集宣传、进乡入户交流、集中设台招聘等多种活动形式,成功选聘了一批企业工人。从刚才通报的情况来看,总体我觉得此轮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活动的频度高。宣传部门牵头每天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报道;其他单位和部门也在车站、街巷等人流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条幅和发放宣传资料;人社局和有关镇区也抓紧短暂的春节假期,联合企业分别组织了十多场次的集中招聘活动,基本上是天天有活动,处处有行动。二是活动的措施实。节前,经信委、人社局就在各镇区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摸底排查,既掌握了企业缺工情况,也摸清了县内劳动力家底;新年伊始,有关人员就迅速行动,到交通节点和村组农户中去发放宣传资

料,先后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十多万份;无论是劳动大厅还是其他招聘场所,都热情主动服务,为求职人员和用工企业搭建优质的交流平台。三是活动的方式新。通过问卷填表、座谈交流等方式,建立了企业缺工、剩余劳动力和在外务工人员三本台帐;在宣传上,注重介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重点企业发展趋势等方面信息,起到了很好的鼓励和引导作用;在活动安排上,既有全县面上的活动,也有镇村点上的安排,最大程度的增加对接交流机会。此次活动,还被市电视台、****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肯定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总体成绩。可以说,此次春节招工系列活动工作扎实、措施有力、形式灵活、成效显著,整个条线的同志们也体现出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县委、县政府对你们也是充分认可、充分肯定的。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全县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部分行业和企业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首季“开门红”乃至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为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企业用工工作,进一步突破劳动力供应的要素瓶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强化“四个结合”:

第一、要将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企业作为用

工主体,必须正确处理近期劳务支出与远期效益回报的关系。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因为有一支忠诚、稳固的职工队伍,在市场回暖之时,迅速恢复产能,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做到屹立不倒乃至逆市攀升。同样也有一批企业,因为没有稳定的职工队伍,没能把握机遇,从而失去市场乃至最终被淘汰。稳定、忠诚的职工队伍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树立“今天的工资就是明天的效益、今天的定位就是明天的地位”的发展理念。要舍得拿出资金提高职工薪酬待遇,主动为员工办理有关保险,缴纳有关费用;要舍得投放财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积极解决生产车间“冬寒夏闷”的问题,有条件的要建设、建好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要舍得投放精力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人文关怀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要素中去,全面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第二、要将点上推进与面上协同相结合。有媒体报道,重庆等很多中西部地区在春节期间,政企联手“截留”民工在本地就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区域之间比拼争夺的重要要素之一,争抢态势丝毫不逊色于招商引资。要想在区域发展中快人一步、胜人一筹,我们必须迅速构建综合立体的企业用工招聘体系,以县为整

体、以镇为单位、以村为基础,全面发动、过细梳理、联结各方、协同推进。宣传部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工制宜的开展各级各类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职工的良好氛围;经信委要以月为单位,建立企业缺工情况的统计台账,细化到具体企业和工种,及时更新发布;人社局要牵头继续完善三本台账,同时增加一本外地在射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并都以月为单位进行调查更新,在此基础上形成覆盖全县的企业用工动态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各镇(办事处)和村居要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开展信息统计、拜访联系等活动,同时也要强化主体意识,在各自范围内开展各类务实有效的用工对接活动。

第三、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去年,我们在安徽灵璧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用工对接活动,有效拓宽了招工渠道、强化了用工保障,这样的活动要继续组织并向纵深推进。不光要招得进,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要摸清外来务工人员情况、建立档案体系,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在子女入学、权益保障、购房落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成立在**务工人员联谊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将目光更多的转向与我们地缘相同、人缘相亲的在外务工**人,大张旗鼓的鼓励欢迎他们回乡就业、创业。要拿出

切实可行的“凤还巢”帮扶政策,从保险转移、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支持引导。要像组织招商推介会一样来组织用工推介会,到**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推介交流,与他们一起看身边人、听身边事、算经济账,把我们的用工理念变为他们的就业追求。

第四、要将用工招聘与提升产业相结合。当前的用工紧缺,既有人力资源的地域性流动表象,更有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实质。经过近几年的产业培植和结构调整,我们所缺少的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从事者,而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符合相关岗位需求的技术工人。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必须有所侧重、重点重抓,要把精力主要投放到那些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安排,而又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一批企业身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全县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规划,到相关产业工人富集的地区,在吸引项目转移落户的同时,也要吸引产业工人转移就业,实现新特产业的“整体搬迁”、整体提升、整体跨越。同时,我们要加大科技和管理创新力度,着眼长远逐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用工依赖。

同志们,企业“用工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紧盯不放、常抓不懈,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在确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1 深刻认识“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与时代背景

“走出去”战略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 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对外开放思想时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经验教训, 把对外开放提高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规律的高度, 明确指出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国策, 并科学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内涵, 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发展格局。因此, “走出去”是贯彻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具体实践。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对“走出去”战略做出了明确的阐述与贯穿, 其中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等多种论述。

如今,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必须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 主动地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进行产业链延伸与实施比较优势的资源配置, 增加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改变在国际市场中的被动角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特别是中国的建筑材料工业中绝大多数传统产品占世界总量50%以上, 如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 引导产能过剩的建材企业实施资本“走出去”, 到有市场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兴办实体, 探索并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资源配置, 以更领先的技术、更先进的管理, 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中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中国建材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的跨越阶段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建材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 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 产品质量与功能的不断提升, 对外合作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在出口产品、技术装备和承包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中材国际在全球五六十个国家与地区承建了各种规模不同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也在多个国家承建了浮法玻璃生产线。

总体上来说, 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由以产品为主开始向资本阶段跨越。

早期是产品“走出去”, 即产品出口。由早期以国外贴牌生产、来料或委托加工贸易, 坐等客户上门为主的被动式加工产品出口, 发展到出口权完全放开, 企业主动寻找国外买家为主的产品出口, 再发展到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 直接订货或成为外商稳定的代理商。产品“走出去”初期阶段是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居多。

中期阶段形成了网点式“走出去”。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公司或办事处, 既服务当地代理商和客户, 也寻求机会出口销售自身的产品。进入这一时期, 企业已经具备了拓展海外市场渠道的意识和具有了国际化的意识, 虽然仍属于产品“走出去”的范畴, 但已经萌发了企业真正“走出去”的思想基础和奠定了“走出去”的未来通道。

后期是成套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走出去”。我国建材工业经历了技术装备从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生产, 再到成套技术装备整体走出国门的巨大改变和进步。当前, 我国不仅主要建材产品产能均已占到世界50%以上, 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大国, 而且水泥、玻璃、玻纤、陶瓷、石材加工以及墙材等产业的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达到, 有的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材集团、中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广东柯达集团、双鸭山东方墙材集团等, 已能够为国外客户提供成套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成套技术装备与工程总承包的“走出去”为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 资本“走出去”时机已经成熟, 并将成为主旋律。即真正到国外投资经营企业。以水泥行业为例, 由于整条生产线建设带动了技术、装备和劳动力出口, 许多国家都已肯定了我国的技术水平, 只要我们迈开双脚, 国际市场就在眼前。如冀东集团联手中非发展基金在南非建设水泥生产线;同力水泥在莫桑比克建设水泥生产线;华新水泥控股子公司———华新中亚投资 (武汉) 与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水泥生产线;海螺水泥正在印度尼西亚独资建设日产3 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配套的水泥粉磨站;中材集团收购了印度的一家水泥企业等, 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玻璃、玻纤、墙材等领域也有一批项目进入了国际市场, 如巨石集团今年5月18日在埃及建成投产的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就是代表性的项目。总之, 技术装备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国外市场需求, 加之国内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因素, 说明了“走出去”时机已经成熟。

3 建材企业加快资本“走出去”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虽然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启动并迈开了步子,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走出去”, 尤其是资本“走出去”还必须加快步伐。单靠产品、网点式、成套技术装备“走出去”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建材工业国际化的需要, 我们必须以投资或并购作为未来主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切入点。使“走出去”真正迈开双腿, 使国际市场的占有名副其实。

“走出去”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 国际间的市场更加开放,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的进一步加大, 在国际市场和资源配置中能否取得主动与增加份额有赖于国际化程度。只依赖于产品输出、原料输出的“走出去”既不持久又不经济, 必须改变, 由输出到“走出去”占有资源, 配置利用资源。

“走出去”是我国建材行业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建材行业在经历了“跟随”和“追赶”阶段后, 已进入了“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阶段。建材行业, 特别是一些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泥、平板玻璃两个二代已着手研发, 瞄准超越。我国的工程技术力量在世界上最雄厚, 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 在“走出去”条件已经具备的同时, 作为主要产品产量占全球50%以上的生产大国, 既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 又肩负为世界建材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由此, “走出去”是我们当代建材人的历史责任。

“走出去”是我国建材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积极举措。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绝大多数产能过剩。2012年底, 我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3.7%和73.1%, 已经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近两年来, 随着产能新增, 产能利用率一年比一年低, 行业总体利润趋向下滑。但受过分乐观的市场预期以及一些地方政绩观等因素影响, 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 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求, 缺乏各种建筑材料, 缺乏发展建材工业的人才和技术。因而“走出去”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减少国内的资源浪费, 又能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技术资源短缺、产品紧缺的现状, 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的发展分割的局面, 使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

我国投资结构调整和建材工业面临已经出现的“进出口”之间逆差, 决定了“走出去”的紧迫性。建材工业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关联性很大, 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增速减缓到19.6%, 2014年以来,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持续放缓, 上半年为17.3%, 比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尤其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增长12.7%, 这对于下半年及明后年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对于受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较大的建材工业来说, 影响将会更大一些。虽然中西部铁路、城市管网、棚户区改造、水利、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等民生工程的继续开展, 以及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实施, 仍会对建材工业增长提供支撑, 但从根本上来说固定资产投资不会更多地投向产能过剩的行业, 这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从根子上提出了必须迅速转到境外去发展。

另一方面, 建材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建材企业制造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正在减弱, 从税率来说, 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几下降到百分之几甚至是零, 优惠不再;从汇率上来说,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走强;从利率上来说, 目前制造业多为高负债企业, 且中国的银行利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此外, 国内原材料资源愈发紧缺, 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不断上升。受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国外针对中国建材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浪潮愈演愈烈, 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生存空间。例如水泥出口由2006年的3 613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1 200万吨。由此, 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出口额高于进口额的状况, 于今年7月份首次出现了进口建材及非金属矿197.8亿美元、出口190.3亿美元的逆差。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 “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4 中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有着客观的市场需求, 具有可操作性

海螺、重庆复合材料等领军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证明, 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建材企业的资本“走出去”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一是因为全球经济动荡和调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对外投资机遇。当前, 世界经济的多极与多元化, 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尤其是十八大后, 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更加注重经贸合作, 提出更高层次的开放策略, 与许多国家达成一系列经贸合作协定。政府鼓励我国具备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必将出台与逐步完善一系列的“走出去”的鼓励政策, 这必然会为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 资本流动性明显放缓。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资金紧张, 很多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大对其投资力度。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 海外投资成本也不同程度地降低, 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加快海外投资与并购的重大机遇。三是我国建材产业本身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建材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的技术装备、人才队伍、资金实力, 以及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打通了一些国外市场渠道, 为资本“走出去”已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四是世界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巨大。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 发达国家市场出现萎缩, 但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中东等世界新兴经济体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当前, 这些新兴国家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期,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的用量大, 他们的建材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阶段, 为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提供了时间与市场空间。

以水泥行业为例, 世界水泥产量 (不包括中国) 保持稳定甚至呈负增长态势, 但水泥市场用量增加迅速, 2010年非洲市场增长11.4%, 中东增长11.1%, 拉美增长8.3%, 2011、2012年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和亚洲 (不包括中国) 地区的水泥消费增速亦维持在5%左右。印尼、沙特、孟加拉、泰国、巴西、尼日利亚等国表现尤为突出。以海螺水泥直接投资建厂的印尼市场为例, 印尼近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 预计2014年印尼经济将增长6.3%。近年来印尼稳定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逐渐升温的房地产投资将带动国内水泥销量不断增长。印尼2011年水泥销售量达到4 800万吨, 而2012年水泥销量约5 500万吨, 同比增长14.58%。目前印尼人均水泥消费量约为230公斤, 仍处在较低水平。当地水泥价格从2010年的110美元/吨上涨至2012年的130美元/吨。中东地区的水泥工业亦迅猛发展, 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 因其各项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之需, 水泥年消费量快速增长, 正在扩建或新建一批大型的现代化水泥厂。2013年沙特基建项目超过800亿美元, 较2011年增长36%, 2013年沙特水泥总需求量约5 500万吨, 缺口1 000万吨, 毛利空间远高于国内。总之, “走出去”有客观市场需求。

5 必须正视和努力解决中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来, 我国建材企业在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是国内因素, 如有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实践, 政府引导和扶持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于企业“走出去”的需求;“走出去”门槛高, 审批手续多, 境外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设立也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象, 使“走出去”显得环节多、困难多、制约多等。另一方面是境外投资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 既有非经营性风险又有经营性风险, 非经营性风险主要指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威胁经济的风险, 经营性风险则包括建设期间的合同协议执行存在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税收等商业风险和企业用工等管控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等, 使企业常处在各种风险浪口上。常常是各种风险并存, 如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损失;东道国法律、政策也会随着政局变化, 对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损失等。

又如建材投资项目很多属资源类开发项目, 存在一定的资源综合利用风险和建设条件风险。包括项目资源储量、质量和采矿权属的风险;能源保障、交通运输、建设原材料供应等支撑条件的风险和建设过程中的用工风险等。

再如在新兴发展国家, 一般采用销售代理制, 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运送给代理商, 通过代理商逐级代理, 最终到达用户手里, 销售链条长, 资金回收速度慢, 形成销售货款回收风险、财务风险 (包括负债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汇兑汇回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等) 和金融风险 (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方面) 。还包括民族风俗习惯, 语言障碍, 对当地法律法规理解产生误差等。

6 建材联合会将为企业资本“走出去”创造条件并竭力做好服务

为了加快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 我们将建议国家政府有关部门, 对化解过剩产能, 实施新一轮“走出去”形成政策扶持。强化“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扩大中央财政现有专项资金规模, 加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 对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低成本融资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非经营型风险国家保障体系和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建设。对于经营性的风险, 仍然由企业自身来承担, 但对非经营性的风险, 政府应当给予保障, 从社会政治层面对企业合法权益在国际范围内予以保障, 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加大对目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部分建材企业, 他们正在逐步实现“工厂在海外、回报在国内, 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国内”的总部经济模式, 逐步将国内总部变成一个研发、销售、财务中心, 制造基地遍布全球各地的经营布局, 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来说, 也是新一轮发展模式。过去, 政府对“招商引资”有极大热情, 也有许多优惠政策和其他服务内容, 希望政府部门对“总部经济”理念有同等力度的支持;建议政府部门努力健全关于境外投资的政策、法规, 从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税收、外汇使用以及投资后的监管、跟踪、统计和分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针对建材行业民营企业居多的特点, 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解决民企缺乏融资渠道, 缺乏海外市场的信息, 缺乏对海外法制及权利保护的了解, 缺乏通晓海外业务的人才等问题。我们也希望参会企业能够借此次会议的机会, 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互动, 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

我们也希望有意愿“走出去”的建材企业, 要有明确的国际投资战略。一定要认真研究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经济、风俗等具体情况, 做好整体风险防控预案。

作为中国建材联合会, 在建材企业“走出去”方面, 也要充分体现出“引领、协调、服务”的作用。要从多角度、多层次, 深入分析在世界贸易新格局下, 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明确提出联合会指导建材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投资导向和经营模式, 要引导企业拓宽视野, 树立长远的全球经营战略和提升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从具体工作层面来讲, 我们一是要在深入了解政府政策、企业诉求以及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政策与经济环境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一系列战略设想和工作措施, 同时在争取政府出台“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方面要做最大的努力, 在为企业牵线搭桥方面做最好的红娘。比如, 针对东盟市场, 联合会今年牵头携手我国相关建材企业, 与东盟各国相关同业组织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建材行业合作委员会, 旨在通过这一机制, 互通信息, 组织中国与东盟建材行业进行对接与合作。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4

(2009年4月)

各位企业领导,同志们:

今天邀请驻镇各企业负责人参加这次企业座谈会,主要是向各位通报一下我镇一季度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与各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华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代表全镇六万人民,向多年来为华山经济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刘镇长就今年一季度的工作做了简要通报,各位企业负责人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今后改进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各位企业家谈的意见都非常好,我受益匪浅。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讲几句,表达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表示感谢。一方面我们今天在座的企业领导都是华山各界的杰出代表,是华山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华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没有在座的企业负责人唱大戏、演主角,华山就不会有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多年来你们对华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表示深深的谢意。另一方面今天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环境,推动华山更好更快发展,在此,我再次表达谢意。

第二层意思是表示歉意。刚才大家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

1议,都是我们政府应该做好的工作,但由于政府工作没有做好,有关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致使我们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另外,由于近两年我镇承担的重点工程众多,多条道路施工建设,对我镇的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阻碍了各企业的物流运输和对外交流,对我镇的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破坏。在此我深表歉意,也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层意思是表明态度。今天召开这次企业座谈会,就是为了加强与大家的交流,同谋发展,实现共赢。今天镇党政成员都在座,下面结合今年重点工作,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我对政府下步工作提几点要求,表明我们的态度:外部环境既包括硬环境,又包括软环境,要围绕让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软这个方向来改进和加强政府工作。

一是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打造平台。今年我镇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小清河综合整治,二环东路“高架”改造,绕城北线景观整治,南水北调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协调服务工作,借全运机遇,全面提升我镇基础设施水平。同时,我镇也将积极策划二环东路沿线和小清河沿线地区的片区开发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并计划对荷花路西段、洪家园西路进行改造升级,对荷花路东段、浮桥路实施高标准绿化,为华山经济社会发展和驻镇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是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零点立交周边、历山北路、工业北路、荷花路、华山东路、华山北路等主干道进行重点整治,配足保洁员,实施全面保洁。对还乡店中心街和电建路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两侧建设水平。全面规范实行“环卫进农村”工程,科学运作,无缝隙覆盖,实现城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改善华山面貌,为驻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是强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尊重企业、支持企业就是尊重社会财富,创造社会财富。下一步全镇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在规范执法,依法行政的同时,自觉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软环境建设,更加关心企业发展,更加关心、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为各驻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为使企业安心发展。进一步加强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通过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驻镇企业能安心发展,发展地更好。

第四层意思是提点希望。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叙友情。借此机会,我也对今天与会的、包括没有与会的驻镇的企业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你们的心愿,也是政府的心愿。围绕企业的发展,围绕企业能够做大做强,政府将给予全力支持,企业大发展大支持,小发展小支持,不发展不支

持。推而广之,所有企业谁能做大就支持谁,做得越大就支持越大。如何做大做强,各位企业家都是专家,都是内行,我不多讲,政府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搞好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5

XXX

(2018年3月5日)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通报一下过去一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听听当前企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步发展打算,以及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听了刚才大家的发言,结合去年的工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感动。2017年,大家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都能够想方设法主动应对、积极有为化解挑战,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实现了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这种逆境拼搏、逆风上扬的拼劲令人感动。二是鼓劲。各位企业家对企业下步发展都谈了很好的打算和想法,有思路、有目标、有措施,很具体也很可行。这说明大家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说明大家对NC的发展也充满信心。听了之后,我们也是很受鼓舞。三是感谢。在2017全市综合考核评价中,我县获得综合先进县(区)二等奖、现代农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区)一等奖、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县(区)二等奖、工业发展优秀县(区)二等奖、开放型经济工作优秀县(区)二等奖、脱贫攻坚优秀县(区)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各位企业家的贡献功不可没,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大家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请刘凯副县长牵头梳理、汇总一下,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落实、解决。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想法,与各位企业家朋友共勉。

一是坚定信心,再创新事业。

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但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发展的引擎,信心贵如黄金。我们对NC的未来、对大家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这份信心一方面来源于对国家和省市宏观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2017年,全国GDP总量突破80万亿元达82万亿;同比增长达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为我国自2010年以来首次增速提高,经济即将从L型走向U型。全省GDP总量也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20818.5亿元,同比增长达8.9%,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21亿元,增长8.7%,绿色GDP指数显著提高。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8个月增长,可以这么说,宏观经济正在从转型阵痛期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来源于各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党的十九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振兴实体经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性举措,NC

也先后出台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支持机械电子产业发展意见》《工业和非工国有企业奖励办法》《工业企业纳税上台阶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校具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等一系列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政策。可以说,出台的政策都是干货,都是真金白银。2017工业企业奖励总额为570.36万元,其中重点企业纳税上台阶这一项就奖励了240.19万元,较往年均有大幅提高。还有联益电子,通过我们产业基金的帮扶当年扭亏为盈,实现了涅槃重生。这些政策都是各位享受到的,变化也是亲眼见证的。我们相信,只要广大企业家抢抓机遇不放松,立足主业不懈怠,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创造企业发展新的辉煌。

二是加快转型,再攀新高峰。

无论是应对危机、走出困境,还是抢抓新机遇、重塑竞争力,转型升级始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是向科技要竞争力。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就是核心竞争力。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就能逆流而上做大做强;缺技术、缺品牌的企业,就会江河日下面临淘汰。去年,我们有的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迈出了较大步伐,比如赣亮医药和博君集团被评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发展较快,博君生产的蜜桔果醋,凭借核心技术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产品市场占有率连年提升。所以,希望各位企业家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大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力争在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和突破。对于申报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或者建立博士工作站甚至院士工作站的企业县里也将给予奖励。二是向资本要综合力。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融资难问题是大多数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除了传统的银行融资,民间融资等方式,在我看来当前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融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企业上市,另一种就是战略重组。第一种不用我多说在座的大多数企业家已经在向这个目标迈进,在这个方面博君和育佳集团做的很好,博君已经在澳洲主板上市,实现了我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也填补了全市没有一家海外上市公司的空白。育佳集团也已经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加快运作进程,争取早日上市。第二种战略重组,这也是我今天想和各位企业家重点交流的方面。相信大家在资本重组都有一定的了解,也看到过、听说过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当前我们有些企业家总是担心别人来参股、控股,影响了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其实,别人把你的蛋糕切走了一块,但留给你手里的那块蛋糕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你失去的是一份股权,得到的却是更高的技术、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利润、更强的企业。所以希望大家要转变观念,树立“舍得”理念,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谋求对外合作的机会,舍得拿出优质资产,主动跟踪行业龙头企业,争取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和裂变式发展。三是向管理要软实力。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要义,以往的“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生产已经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要大发展,改革、完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因此,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尽快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着力在质量、品牌、安全、财务等管理方面迈上新台阶。

三是回馈社会,再树新形象。

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它就不仅仅具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也会随之增强。希望大家在抓好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一要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就是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从全省看,江西省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我省今后的发展主线就是绿色经济。从全市看,抚州市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正全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因此,我们县里也明确走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道路。去年,我们县里发生几起企业偷排事件,群众反映强烈,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置。这就要求我们做保护生态的使者,不做破坏环境的罪人。希望各位企业家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算好产业转型“绿色账”,打好企业效益“绿色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动淘汰压减落后产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二要做社会民生的关怀者。我们NC

很多企业家都具有责任意识和大爱情怀。比如,江西酒厂邹总就带领员工加入了我们NC

爱心协会,经常性参加公益活动;百神昌诺集团、广明集团等企业在中药材种植扶贫这块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些企业不仅在创造“有形”的价值利润,同时也在创造“无形”的道义利润。希望大家既做企业发展的领军人,又做社会民生的关怀者。在企业内部,要充分尊重、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特别是要利用当前正在举办招聘会的机会,对中高级技工高看一眼、厚爱一份,适当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将技术性人才留在本地。在企业外部,要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积极参与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扶危济困、捐资助学,为民生改善贡献更大力量、赢得更多尊重。三要做诚实守信的经营者。越是在企业经营困难时,越要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自觉维护市场秩序,认真担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树立负责任、有担当、受人尊敬的企业形象,以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环保责任事故、拖欠职工工资、非法社会融资、恶意逃废债务、恶意逃废工程款等问题的企业,一律不享受纳税奖励政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不要忘记职工的安危,不要忘记群众的健康,不要忘记所担负的责任。

四是主动服务,再添新动力。

近年来,虽然县委、县政府在帮扶企业发展,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照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将持续营造为实干者点赞、为创业者加油、为暂时受挫者暖心的浓厚氛围。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当好“贴心人”。今年继续推行企业、项目领导干部挂点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科级干部挂钩到每个企业和项目,切实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满意指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清理、压缩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和审批环节,力争把NC

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洼地。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保护企业财产不受侵犯,切实保障企业合法经营不受干扰,旗帜鲜明地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二是落实帮扶举措,当好“助推者”。发改委、科技局、国税、地税等相关单位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的政策动态,帮助企业找准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重点抓好省市县降成本优环境优惠政策、工业企业上台阶奖、电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的落实,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土地、资金、用工、市场销售以及审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充分发挥县金创集团、工创投等融资平台作用,积极搭建好银政、银企合作桥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杜绝不合理收费,强化各类产业引导基金的设置,切实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守牢交往底线,当好“清白人”。前段时间,县里出台了《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意见》,总的来说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将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处理好政商关系,以“亲”为血液、“清”为风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做到相处“亲密”而不失“分寸”。具体来讲就是部门单位既要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又要坚守底线、把握尺度,坚持以道德为规则、以公正为标尺、以守法为底线,进一步守住廉洁底线,在与企业交往过程中做到有交集、没交换,有交往、没交易,始终做到干净廉洁。

各位企业家朋友,NC

发展的美好前景令人鼓舞,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希望各位企业家继续保持创业干劲、发挥创新才智、勇立时代潮头,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赢得更好的社会赞誉,为加快建设抚州副中心城市、决胜全面小康新NC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衷心祝愿各位企业家朋友事业兴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在调研国有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6

今天上午,我们专门组织国资、工信、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深入神火集团等国有企业实地调研。下午,我们又召开座谈会,主要是在当前稳增长、保态势的大背景下,我市国有企业在经营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定困难,把大家召集过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希望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破解制约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做出更大贡献。

刚才,市政府国资委主任冯华亭同志汇报了我市关于深化国资监管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情况和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打算,神火、路桥、商电铝业、商运、市水务、市发投等6家市属国有企业负责同志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听后,很有感触,很受启发。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方面,国有企业困难重重,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但同时也具有一定优势,还有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大家都在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倾尽智慧和心血,从这点来讲,我非常理解、也非常感谢大家对市属企业的深厚感情,对市属企业发展、市属资产保值增值所做的贡献。大家的意见建议对我们下一步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会后,市政府国资委要逐条梳理研究,并在文件修改和今后工作推进中予以充分吸纳。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让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和表率作用,事关整体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命运。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发展工作。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第一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拉开我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与全国、全省一样,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着眼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市现有国有企业12家,资产500多亿元,在全省位居第三,其中神火集团是上市公司、全国500强,路桥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地市级具有公路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作为国有企业监管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克难攻坚,按照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评价标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努力在稳增长、保态势中发挥更大作用。下面,我就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抓好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要抓转型。当前,市属国有企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其路径是转型升级,核心是增强竞争力。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商丘调研时一再强调,要增创成本、模式、技术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要认真研究,围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比如,神火集团前几年向新疆转移电解铝产能,就体现了前瞻性,才保证了目前的运行态势。要看到经济进入新常态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属各企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理清发展方向,对现有经营业务进行梳理清理,收缩业务链条,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退出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的经营业务,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条件,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打造各自有竞争力的主业,延伸拓展主营业务产业链条,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市政府国资委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国有经济布局研究,对现有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优势领域集中,向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抢占产业制高点,逐步调整优化我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二要抓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市属各企业要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技术垄断优势,进而取得垄断利润。要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企业在核心业务方面实现技术进步。要加快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机制,大胆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在变局中赢得发展优势。要改进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办法,建立企业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倡导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风气,培育创新企业文化,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三要抓改革。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去社会化,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努力走出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商丘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要大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市属国有企业逐步发展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要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企业法人和各类投资者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着力提升国有资本利用效率。要积极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推动管资产从“管具体资产”向“管资本运营”转变,推动管人从“管人头”向“管出资人代表”转变,推动管事从“管企业的事”向“管资本保值增值的事”转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主动承接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修改完善我市改革举措,以便我市出台的文件更适合商丘实际、更便于具体操作。

四要抓安全。国有企业之所以为国有企业,就在于其不但承担着实现经济效益的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高于一般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市国企经营面临一些风险和困难,个别企业正在进行破产程序,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国有企业要以正在开展的“三查三保三看”活动为契机,真正把省里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化解风险挑战的应对能力。要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惯性下滑或大起大落,持续商丘好的发展局面。要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牢固树立“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做好各类安全事故应对处置的准备工作,确保少发生乃至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化解行业风险,防止煤电铝等行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破产,进而由经济风险演变为社会风险。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企业改制重组和破产清算中妥善安置职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要抓党建。国有企业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和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市属各国有企业要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做到勤俭节约办企业、务实进取干事业。市属各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和现代经营方式,增强法治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使自身能力始终跟上企业发展和时代步伐。这里,特别强调两个问题。一是精神状态问题。当前,国有企业面临很多困难,我们的企业负责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把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抓好;更不能把宝压在政府身上,在新常态下,在各种规章制度趋紧的形势下,关键还要靠企业自身开拓市场,推动企业发展。二是廉洁自律问题。希望大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看好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健全“三重一大”制约机制,扎紧扎好制度笼子,坚决防止腐败案件发生和国有资产流失。市政府国资委党委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证党组织在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市属企业领导班子,注重把懂管理、善经营、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企业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市属各企业领导班子中。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7

《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意义重大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海岛保护法》“明确了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规范了海岛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了海岛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监督检查制度,对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海岛保护法》的重大意义。

第一,《海岛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对海岛的生态保护。与陆地相比,海岛的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容易遭受破坏,而且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是海岛保护的重点内容。同时,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看,海岛生态系统是抵御海洋灾害的天然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系统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强化海岛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强化海岛生态保护。

第二,《海岛保护法》进一步促进了海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海岛是资源的宝库,海岛自然资源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对各种开发利用海岛的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防止耗竭性开发,确保海岛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针对海岛特别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立法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对保护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海岛保护法》切实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海岛既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又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通过立法保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早在1958年就作出了关于领海的声明,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这些都是保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法律和制度。在此基础上,《海岛保护法》通过明确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加强对海岛特别是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防用途海岛等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和领土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全面理解《海岛保护法》的重大意义,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海岛保护法》的贯彻实施。

全面落实《海岛保护法》确立的各项重要制度

《海岛保护法》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其中,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海岛生态保护制度、无居民海岛权属及有偿使用制度、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等五项重要制度是《海岛保护法》所确立的海岛保护基本制度。

贯彻实施《海岛保护法》,就要按照法律的要求,依法全面落实这些重要制度。一是要高度重视海岛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好各类海岛保护规划;二是要认真执行法律中对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所做出的规定,切实加强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三是要依法落实无居民海岛权属及有偿使用制度,保障无居民海岛国家所有权权益的实现;四是要把《海岛保护法》中建立的多项特殊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五是要加强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情况、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海岛保护法》规定的行为。

切实做好《海岛保护法》实施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海岛保护法》即将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沿海地方人民政府要抓紧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使海岛保护各项法律制度得到切实落实。

第一,要认真做好法律的学习宣传工作,强化依法保护海岛的意识。一是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和广大海岛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岛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海岛监管的执法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二是要向海岛使用者大力宣传《海岛保护法》,增强守法意识和自律行为,严格按照海岛保护规划用岛;三是要在全体人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海岛保护法》,提高全社会对海岛价值和海岛保护的认识,形成关注海岛发展、自觉遵守《海岛保护法》的良好氛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人大及人民政府要站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树立起依法保护海岛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法律的学习宣传工作。

第二,要抓紧做好配套法规规章等制度建设。一部法律的实施,需要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各层次法律制度的配套,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衔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海岛保护法》的规定和要求,抓紧健全和完善落实各项配套法规规章。一是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海岛保护法》的明确规定,抓紧制定、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和规章;二是沿海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应当从海岛保护与利用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落实《海岛保护法》的各项规定;三是要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及时梳理已有的法规规章,修改和废止不符合《海岛保护法》要求的各项规定,保证海岛法律制度的统一性。

第三,要全面加强海岛保护能力建设。贯彻实施好《海岛保护法》,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一是要严格执法。重视加强海岛保护管理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增强执法力量,不断提高海岛保护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二是要加强指导。鉴于海岛保护工作刚刚起步,有些地方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方海岛保护立法和管理工作的指导,依法稳步推进海岛保护工作;三是各方要密切配合。海岛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将海岛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企业用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8

关键词:《讲话》、政治标准、艺术标准、政治、内容、形式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两次讲话。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上将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题公开发表。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份文艺纲领,《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文艺思想,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话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对文艺批评标准的讨论上。在《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应该“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由此,相当一部人认为毛泽东在文艺批评标准这一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就是以政治标准压倒艺术标准,从而将他在这一问题上的阐释理解为庸俗社会学观点。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在全面深入理解其含义的前提下给予其客观公正的审视。

“政治”一词在《讲话》中被多次提及,然而其在不同的语句中所表达的含义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在讨论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这一问题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在这里,“政治”一词是指纯粹意义上的政治,它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的是一种敌我对立的意识形态。而在讨论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时毛泽东则指出:“按照政治标准来说,一切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进进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动群众离心离德的,反对进步、拉着人们倒退的东西,便都是坏的。”在这里,“政治”一词涉及到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包含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在其中,而另一层较为隐蔽的含义则包含了对敌我对立的意识形态的削弱,相对应的,又加入了与艺术相关的柔性因素在其中。因此,虽然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了“政治”一词,但是这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出现时会有细微的差别在其中。总体上来讲,《讲话》中提到的“政治”有的是专门用来强调意识形态的,而有的则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包含了意识形态在内但又不限于此,而是包含了较为广泛内容在内的词语。而文学批评标准问题中的“政治标准第一”的“政治”一词应该作第二种解释,即,它是一个含有意识形态在内但又不限于此,而是包含内容较为广泛的词语。

对《讲话》中关于文学批评标准这个问题的不准确理解,除了包括指涉“政治”一词时,对其在含义上产生的模糊理解外,更为常见的就是对“政治标准第一”和“艺术标准第二”的误解。值得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这里的“政治标准”实际上对应的是“内容”,“艺术标准”对应的是“形式”。事实上,在《讲话》中,对于文学,毛泽东提出的是:“我们的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在这里,毛泽东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要政治(内容),同时也要艺术(形式),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整体。而在许多错误认识中,都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理解为:与政治相比,艺术不值一提,或是认为政治高于一切。事实上,“政治标准第一”这句论断确也表明了毛泽东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而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将其理解为: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时应该坚持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应首先确定文学艺术符合政治标准,在这基础上又要保证其符合艺术标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二者的区别是在先后顺序上,而并不是在重要与否上。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讲话》在文艺标准这一问题上,虽然兼顾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然而又特意突出强调了政治标准。这种表述看似矛盾又复杂,但是事实上,毛泽东选用这种表述方式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在其中的:其一,与毛泽东身份有关。毛泽东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一个新政权的领导人,其次才是一个诗人、文学家。在抗战的大环境下,政治是处于绝对地位的,虽然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两者不可偏废其一,但是作为第一身份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来讲,在指明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结合的同时,又强调政治标准在先,兼顾艺术标准,采用这种提法是符合其政治家的身份的。其二,与中国国内形势有关。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改变其对内对外政策,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共产党。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提升政治觉悟、强化政治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应对策略。其三,与日本侵略战争有关。面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其予以军事还击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讲话》在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问题上的表述是合理、准确的,相反地,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它的误解才导致了对其在这一问题上的指责。事实上,《讲话》无论在对“政治”这个词的内涵灵活使用上还是在对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阐述上,都秉持了一种兼顾政治与艺术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正确、公正的。

参考文献: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乔以钢《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张帅奇(1988年7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贵州茅台产品题下一篇:社会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