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活动型课程设计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课活动型课程设计(精选8篇)

政治课活动型课程设计 篇1

摘 要: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思想政治课在近几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尤其高考3+3模式试点以来,思想政治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评价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说教”一直是这门课的标签,学生参与度不够、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等弊端制约着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识不够,死记硬背成为常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走出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在基于对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之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标,将学科知识和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活动型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利用议题式教学,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参与到课堂中来,把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课程,促进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各级学校纷纷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设,效果也异常显著。经过实践证明,活动型课堂的确更能带动学生参与进来,重新吸引了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也不再跟以往一样那么“爱说教”了,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除知识以外的东西,通过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将知识活动化,还能将活动融入知识,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尽管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同样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过于注重活动形式,课堂效率不高

活动型课程的初衷是想打破思想政治课传统枯燥的灌输模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更好的理解知识,相信知识,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课堂上过于注重活动,从导入开始,导入活动的情景设置太长,不仅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也容易使学生沉浸在活动当中,热衷于参加活动,忘记了活动与课堂知识点的联系,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没有及时进行知识的点拨和引导,没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导致课堂看似热闹,但徒有热闹,达不到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开展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学活动资源的选择,不仅要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且在选择活动资源时还要贴近学生生活,旨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体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与知识的融合也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备好课,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设,将每一环节的设置都提前准备好。不仅如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的将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融合,例如在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时,可以截选我国传统的诗文选段,让学生感情充沛的朗读出来,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在讲授生活与哲学模块时,可以试着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知识,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时,举水烧开变成水蒸气的例子。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无疑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活动型课程受评价模式的制约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它直接影响者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实际评价中,有些教师看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真态度和努力程度,还有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可见,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方面都能掌握活动型课程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与活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相吻合,但是仍然发现不少问题。

(一)评价过于关注活动结果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压力,丝毫不敢放松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重要标准,甚至常常是唯一?俗肌;疃?型学科课程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主张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显然与活动型课程注重活动过程,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背道而驰。

(二)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采取活动后进行相关的知识性测验来验证学习的效果,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参与活动型课程的质量,仍然没有摆脱学科课程评价的阴影,且评价的主体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学生的参与。评价的方法亦缺乏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难在书面考试中充分的展现出来,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考核对学生的是片面的、不公平的。

四、基于活动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条解决路径

(一)活动导入要注意科学性。

情境导入时内容要简单明确,活动资源不能占用太多课上时间,例如视频剪辑不能过长,要有针对性;ppt展示字数不能太多,太多会使幻灯片字体变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活动情境的设计主要为课堂服务,达到知识点的导出和生成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备好课,预计好活动占用的时间,保证活动导入的科学性,真正使活动导入为课堂添彩。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堂课。

首先,教师应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反思,将指导学生活动的课程意识优质地体现于活动实践中。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正确把握活动型课程的本质,促进其发展。例如,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正确的价值观要意识的进行表扬和赞赏,同时对于错误的思想观念及时指出。

其次,教师应自觉培养组织活动的能力。有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诚然,书本知识与现实思维能力相结合是不可短时间建立的,书本知识与活动的融合也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涉猎,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多学科的视角,培养自己的文学、艺术、思维等修养,自觉积累广博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贮备。另外,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不仅与本学科的教师互补,还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激发集体智慧,综合活动资源,设计出更好的活动型课程。

(三)课程评价多元化

1.评价方式多元化

课程评价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显然与单一的评价方式不适应。多元化评价改变原有的量化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没有标准答案的框架,但是却有共同标准,允许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基于个体经验、采取不同方法、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不同问题,如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辩论赛中学生唇枪舌剑,精准把握对方漏洞,驳斥对方观点,自然会赢得同学的赞扬和肯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朱明光在《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相对于以“趋同”为取向的“标准化评价”,测试“素养”的评价更可能是以“求异”为取向的“差别化评价”。“被标准”的答案,往往导致“被框架”的思维。而我们的追求应该是给学生一个“会思维”的框架,帮他们走出“被框架”的思维。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评价占主要部分,学生只是一位表演者,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评价。活动型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也不例外。在评价环节中,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教师评价和家长参评的方式,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作为新一轮?n程改革的产物,自然被寄予厚望。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很难发挥,教学内容过于书面化,学生死记硬背之后很难运用到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少了一点生活的味道,而活动型课程建设给教学的生活化带来了可能。通过议题等方式,开展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而学生在课本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参与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必需品。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更好的生活才是思想政治课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政治课活动型课程设计 篇2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活动,设计,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们对新课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只要走进课堂, 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 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上还不到位, 导致种种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活动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少教师误认为活动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兴趣, 因而把活动简单等同于游戏、娱乐, 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是好活动;还有的教师误认为活动越多越好, 活动量大思维含量也大。一时间课堂异常活跃, 活动充斥整个课堂, 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 但有些活动无明确目的、无积极体验与思维反思, 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这种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因此, 活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必须认真分析与研究: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对教学有效的活动?究竟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真正具有教育价值?本文就《经济生活》中的《股票、债券和保险》这节课的课堂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活动的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 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小品、欣赏影音片段………而《股票、债券和保险》这节课, 笔者采用“投资咨询会”的形式开展活动, 课堂活动实录如下:

师:经济生活中的投资方式很多, 面对各种投资方式, 我们如何做出选择, 有必要请教一下理财咨询师。理财咨询师就是为顾客提供理财咨询服务, 帮助大家赚钱的一种新兴职业, 专家预计, 中国内地理财咨询师的缺口为20万人。未来5到10年, 理财咨询师将成为内地最具有吸引力的职业。 (活动探究) 现在, 我们现场模拟一个投资咨询会。我们先请8个同学当理财咨询师。谁愿意来?谁家里炒股的?谁家里买了债券的?谁家里有人做保险的?谁经常去银行的?谁比较能说会道的?先自荐, 大家推荐一下, 我们班谁比较有经济头脑的, 谁比较能说会道的, 谁比较关注投资的。我们请8位理财咨询师坐到前面来。 (8位同学调换了位置,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设计好的专业牌子) 现在,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两位是为大家提供股票咨询服务的股票分析师, 这两位是为大家提供债券咨询服务的债券分析师, 这两位是为大家提供保险咨询服务的保险理财规划师, 这两位是为大家提供储蓄咨询服务的理财咨询师。他们是2个一组的, 我是他们的后盾, 是总咨询师。

其他同学分为四大组, 而且前后左右4个人一小组, 每一小组都是一个家庭, 现在假设每个家庭都有10万块钱。本次投资咨询会的要求是:

(1) 咨询师要熟悉专业知识, 不要读书, 要把书本知识通俗化, 要用自己的话来讲, 并设计一句口号吸引大家到你这里投资咨询。千方百计吸引大家的资金。

(2) 各家庭讨论咨询, 咨询后规划自己的投资。每个家庭都要投资, 你家里要投资什么, 投多少资金, 把投资的资金写在黑板上。

(3) 咨询师可以获得吸引的投资资金的5%的奖金收入, 奖金收入最高的咨询师就是今天的最佳咨询师。

(4) 注意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说“无可奉告”, 可说:“我们分析研究之后会给你答复”。

师:准备工作, 各位咨询师熟悉一下专业知识, 并准备好一句口号。各家庭也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并讨论一下手头10万块钱的投资意向。

生 (股票组) :在刺激中赚钱。

生 (债券组) :买债券, 实在赚。

生 (储蓄组) :赚钱安全又方便, 来储蓄吧。

生 (保险组) :买份保险, 远离意外。

师:这些口号都很精彩, 各咨询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欢迎大家来咨询。Come on。

(接着, 各小组展开咨询, 咨询师解答各种问题。)

生:我想降低投资的风险, 请问我们家应该选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咨询师: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要想降低风险, 最好选择多种投资。师:这个家庭很有风险意识。

生:我想买股票, 怎么选择?咨询师:要看公司的营业状况, 还要结合你家里的实际情况, 用多余的钱买股票。

生:怎么炒股?咨询师:你对股市不是很了解, 最好先学习股票方面的知识。

生:我想把钱存在银行里, 怎么划算?咨询师:存定期比较划算, 现在国家宏观调控, 屡屡加息, 利息会比较多。

……

(各个家庭咨询后, 规划自己的投资方向。)

师:各个家庭怎么选择投资方式?当家的来决定一下 (各家庭决定投资方向, 并把投资的资金写在黑板上。)

师:规划后, 请咨询师把自己的奖金收入算出来。结果出来了, 谁是今天的最佳咨询师, 我们一起来说。 (喊:股票咨询师。全班同学鼓掌, 老师与最佳咨询师握手:你们是今天最佳咨询师, 恭喜你们啊!) 我们请最佳咨询师给我们说两句, 谈一下赚钱感言。

生 (最佳咨询师) :谢谢大家选择股票投资。股票风险最大, 收益也最多, 赚钱容易, 亏钱更容易。希望大家投资股市要谨慎。

二、对课堂活动的思考

1. 活动主体积极参与。

有效的活动必须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积极参与是指心理上、情感上对参与的体验, 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自觉自愿的, 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地参与。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 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 不是少部分人参与, 而是人人都卷入其中, 全员参与。

有效参与则与认知的深度、思维的品质相关。那种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活动的, 只能称作浅层次或低效的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 离开学生的思维的有效参与, 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活动设计, 从活动主体的参与度来看还是比较广的。因为, 股票、债券和保险、储蓄等投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 而且, 全班同学除了8个咨询师, 每4个人分为一个小组, 每个小组是一个家庭, 每个人都是家庭成员, 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姐姐等成员, 通过家庭讨论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咨询活动, 并规划自己家里的投资意向, 还要根据对咨询师解答的满意度评选出最佳咨询师。这种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 活动条件有效创建。

有效的活动必须有良好而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和谐、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感。来自同伴和老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知识上的启迪,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活动也就更有成效。相反, 师生之间若处于对抗性关系, 学生则态度消极, 不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不举手、不回答老师的提问, 甚至还会公开扰乱课堂秩序, 表现出对立性和破坏性, 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课堂管理和纪律的维持, 活动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

《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活动设计, 使课堂的活动氛围比较融洽、和谐, 如:生:我想降低投资的风险, 请问我们家应该选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咨询师:略。师:这个家庭很有风险意识。而当最后评选出最佳咨询师后, 全班同学都鼓掌了, 老师与最佳咨询师握手:你们是今天最佳咨询师, 恭喜你们啊!这种生生、师生相互尊重的课堂环境, 使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3. 活动方式灵活新颖。

有效的活动是能帮助学生经历多元体验、积累多元经验的活动。从心理和年龄特点来看, 学生一般喜欢参与包含大量新异刺激内容的活动, 也就是喜欢不断转换各种活动, 从倾听到谈论, 再到动手操作, 等等。这种调动多种感觉通道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能全身心地投入。从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活动对象、活动类型、活动性质和活动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主体的发展状况。因此, 有效的活动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动用多种认知手段参与到学习中。

《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活动设计, 其中有讨论各家庭的投资意向、动手写出各家庭的投资规划等设计, 从形式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采用投资咨询会的方式, 比较新颖, 与经济生活相关,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4. 活动品质把握不够。

有效的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任何外在于学生的问题, 如果不试图建立起对学生本身的意义、不能与学生的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对学生而言, 就完全成为一种与己无关的问题, 不能引起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兴趣。课堂活动应该尽可能模拟和贴近学生的真实世界, 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学习任务, 给学生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活动。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 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由于问题的真实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同时, 活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经历与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 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索精神的培养成为可能。

《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活动设计中, 虽然有的学生对股票、债券和保险等投资方式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其专业性的内容无从知晓, 更有一些学生对这些投资方式一点也不了解, 在咨询活动中, 学生不知道咨询什么, 即使有学生提出咨询, 如有学生问“哪只股票最赚钱”, 作为咨询师的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解答。所以, 就出现了学生从书上找问题, 咨询师们直接读书, 但对其中的内容并不理解, 也无从思考。正是由于股票、债券和保险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咨询活动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 学生活动了之后, 仍不知道学了什么, 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创设有效课堂活动的注意点

1. 明确活动的目的性。

课堂活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 这是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 活动的成败也应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加以评估。当前本课程教学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 这是教师在活动设计、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课堂活动形式五花八门, 各种活动形式轮番上阵, 追求表面的热闹, 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究其原因, 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重要因素。为此, 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 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 落脚点以及活动价值在哪里。只有教师准备充分, 教学目标明确, 才不至于使活动成为违背或脱离教学目标的活动。

2. 注重活动的生活性。

新课标强调, 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堂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 教师必须注重个体生活和生命, 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发展的特殊价值。通过课堂活动教学,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走出书本世界, 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 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 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 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空洞说教。

3. 提高活动的思维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一堂好课是有问题的课, 应该有研究和生成的空间, 应该让学生有思考与发挥的余地。教学过程中经常经历的活动通常以外显的动作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形式呈现, 但真正有价值的活动其外在动作的参与, 离不开高水平的思维参与, 实践操作目的在于支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动脑思考。因此, 活动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 能够使外部实践活动完成向思维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 提升活动内在的思维品质。

此外, 有效的课堂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还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有丰富的活动资源与材料作为支持条件。

总之, 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必须综合起来考虑, 政治教师应透视本学科新的课程课标价值导向, 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性、生活性和思维性, 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增强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作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概念的初步构建与分析[J].文教资料, 2009, (5) .

[2]韩久建.中学政治课堂活动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 2006, (8) .

调查型科技活动课程的开展 篇3

学生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大多获得成功的快感,对学习的态度,对待老师和自己的看法,都有所改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调查容易被学生接受

刚开始接触科技活动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艰难和不熟悉,容易望而却步。而调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电话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对这种方法不陌生。对此,笔者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当问及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区别时,学生是这样说的:“实践能力比较强,比较贴近生活。”“我觉得本课与生活的联系很大,对生活帮助很大。”由此可见,科技活动从调查入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的距离感,而且贴近生活,学生更乐于接受。

2. 调查操作性强,有利于建立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心

调查流程简单,参加活动课程的学生最后基本都写出“像模像样”的小论文,给同学、家长看了以后得到肯定,增强了参与科技活动的信心,体会到撰写论文的快乐。

3. 调查开放性强,综合性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少“希望生”在活动中展现了高度的热情,其成果不亚于 “优等生”,而且经过一年的活动,他们学习愿望更浓厚了,学习成绩提高了。为什么呢?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具有8种智力,学科课程倾向于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导致部分智力倾向在其他范围的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发挥,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调查型科技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不一样,调查型科技活动课程开放性、综合性高等特点,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发展其他能力的舞台,重拾学习的乐趣,从而扩展到学科课程的学习。

那么,怎么开展调查型科技活动课程呢?

1.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科技活动课程中,想主题、动手操作以及撰写论文都是学生完成的,可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袖手旁观,毕竟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经验不足,智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完全放手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通过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两者紧密结合。

因此,教师对整个课程设计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规划。如:笔者开展课程时,按照“设计主题——设计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的流程进行,其中“撰写论文”专题又分为“前言——调查方法——数据分析——结论——摘要——参考文献——修改”几个小专题,这样一步一步引导,课程开展起来就比较轻松。

2. 注重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持久动力,也是灵感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要花心思。如:进行“设计主题”这一专题时,运用“头脑风暴”,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十个题目,然后再通过讲授选题技巧,最后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分小组讨论、分析筛选刚才想的题目,这样一来,让学生的思维充分“热身”,兴趣自然就上来了。此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也是兴趣的关键。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尽量举例或提示,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参与性也就更高了。

其次,课程的生成性也对兴趣的维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前言”等几个专题最后可安排一节作业展示课,将优秀学生的作业汇总,让学生们通过对比去分析每个作业的优点与不足,激发学习兴趣。

3. 搭建课后沟通的桥梁

该课程是一门将课堂学习和课后开展活动相结合的课程,然而学生来自不同的班别,平时学业任务重,再加上一星期才一节课,搭建课后沟通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用类似班级管理的方法,选一个人缘好、做事情负责、到位的学生当“班长”,然后每班的学生自己选一个负责人,教师有什么信息就让班长转达给各个负责人。

此外,经学生建议,还利用网络组建Q群,作业显示在Q群公告里;范文以及学生作品放在共享空间相互参考,还可以作为学生交作业的途径之一;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群聊天来完成。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篇4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6课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说课稿 作者:10思政赵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详稿

------------10思政赵旗

经过前个阶段《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结束了第一、二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讲了文化的概念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二单元讲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发展创新应以文化继承为前提;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文化继承具体指的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

师:一说到中华文化,同学们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们的中华文化呢? 生:„„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第一框体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一、导入与讲授:

(一)情景导入: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场展现中华文化的盛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许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

整个开幕式(除序幕外,上下两篇共8幕:上篇是灿烂文明,下篇是辉煌时代<板书>)

生:„„

序幕(击缶、倒计时、烟火、“足迹”、五环)

师:等我们欣赏过视频后,老师想问几位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并给大家解说一下中华文化。

——视频播放 图片1:击缶而歌

解说: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的演奏。击缶而歌,欢迎所有远道而来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图片2:欢迎烟火

解说:60时秒倒计时后,盛大的欢迎烟火„„其中制造烟火的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图片3:历史足迹和梦幻五环

解说:29个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鸟巢上空,最后化成点点星光,散落汇聚成奥运五环,冉冉升起„„

上篇

灿烂文明(画卷、汉字印刷、戏曲、丝路)

图片5:在体育场中央,徐徐辅展开的是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长轴画卷

解说:从画轴中我们可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图片6、7、8、9: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解说:完整的巨幅画卷中间,出现的立体的活字印刷板。方块汉字凹凸起伏不断地变化,充满动感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

图片 10:孔门儒生三千弟子

解说: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意。

图片11、12、13:第三幕 舞蹈戏曲

解说:舞蹈戏曲艺术家们在上面表演舞蹈、昆曲和弹奏千年古琴 以及京剧。这些都是国粹和民族文化遗产。

图片14:第四幕是丝绸之路(用时8分钟)

解说:,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华灿烂文明(包括四大发明)通过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输出,意味着中华古老的文化走向一个辉煌的时代。

——之后再师生互动:先让学生说,老师再加以补充解说,最后老师归纳„„ 老师小结:

在那场精美绝伦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可以观赏到 殷周时期的礼乐,春秋战国的思想,汉朝的丝绸之路,还有隋唐时期的诗歌舞蹈,宋元明时期的戏曲国画和科技发明,以及还有昆曲京剧。

(二)讲授新课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正如开幕式上篇《灿烂文明》所展现的一幕幕,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过渡,打开第二张幻灯片,呈现“第一目标题——古代辉煌的历程”。师:哪一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中华古代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呈现“中华文化历史长河”

生:发源(殷周)——雏形(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促进(秦汉:统一文化、正统思想)——全盛(隋唐:气度恢弘)——延续(宋元明:文艺科技、宋明理学)——冲击(清末: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边呈现边小结:

——呈现第三张幻灯片“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综观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打开卷轴)真可谓是“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师:“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这说明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点击呈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由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

师: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 生:源远流长 ——点击呈现 ——过渡„„

师:要使别人相信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我们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那这个证据就是„„?

生:„„汉字和史书典籍 ——用时6分钟

——呈现第三张幻灯片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①载体:汉字(用时4分钟)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数千年来,中国人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汉字。师:汉字的正式文字使用的是从什么字体开始的? 生:甲骨文

对,在商朝的首都“殷”,发掘出大量的甲骨文,所以我们把中华文化的源头就定在了殷周时期。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按照汉字的演变,除了甲骨文,还有哪些主要字体? 生: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以“和”为例

——板书:“和”字的五种写法。

——电击“甲骨文”图案链接,展示图片:“和”的三种演变

相对于其他的三大文明而言,他们的文字,比如两河流域文明所用的文字——楔形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这不利于保存,更重要的是它自身没有演变,能为大多数人使用,因此,他们的文字变成死的文字。

而我们的汉字经历了不断的演变简化,成为的活的文字,直至今天,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可以说,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汉字的传载,还需要大量史书典籍的传存 ②见证:史书典籍(用时4分钟)——点击呈现标题史书典籍 ——点击“书架”图案链接

师:我想考考同学们文化常识。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

由此可见,中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用时8分钟)——过渡

文字和史书典籍是文化的载体和文明的见证。但有了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不是一定能确保每个文明都能够源远流长?或许我们思考四大文明古国的过去和现在能得一些启发。

——点击呈现“人类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 探究活动:P62页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因波斯人入侵而湮灭;

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古埃及的文化,先后被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点击呈现

疑问:以上三大文明古国,也有文字和史书典籍,都曾创造过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它们的文化最后因外族入侵而被同化或异化。

思考:而中华民族同样也受过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何中华文化没有湮灭或被同化、异化,为什么惟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强调: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过渡

外在的因素可能相同的,但自身的态度及应对可以是不同的,由此各自命运也就不同。或许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道,中华文化的长寿秘诀。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结合史实,了解中华民族对待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态度是怎样的,以及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这个问题,先从《西游记》说起吧„„ ——点击呈现《西游记》的图片

师: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西天(古印度)取经。

师:取什么经?

生:佛经。

师:佛经就是佛教的经典。那佛教属不属于中华民族本来就有的宗教文化?

生:不属于。它是外来文化。——点击呈现“佛教东来”

解说: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交汇共存、和睦相处,形成儒、道、佛三大文化脉络,共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小结: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我们的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称之为“求同存异”。(用时2分钟)

——过渡

中华文化除了有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优点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还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说:丝绸之路。

——点击呈现“丝绸之路”

讲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两条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它古代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华灿烂文明(包括丝绸、茶叶、瓷器、养蚕技术、四大发明)通过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输出;同时,我们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骏马、佛教、医药、音乐舞蹈、金银器制作技术等等)。

——过渡

除了“丝绸之路”外,还有一个向西方学习很好的例子:“西学东渐”。——点击呈现图片“西学东渐”。

 讲解:明末清初,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大批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

小结:这表明了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中的积极成分。这就叫“兼收并蓄”。(用时共5分钟)

——点击呈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结论: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用时1分钟)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用时8分钟)——过渡 ——点击呈现: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包容性,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是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点击“衰微”,链接“中华历史发展长河”。

但是,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却落后了,我们的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师:对。三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在近代中国,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过渡

如果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我们是被动地打开国门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是我们主动地打开国门,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文明冲突,中华文化是正走向衰微还是复兴腾飞?

——点击呈现辩题(留1分钟同学讨论一下)

生:充分辩论。反方观点(如:国人汉语水平下降、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漠、文化遗产缺少保护与开发„„)正方观点(如:国外汉语热、孔子学院盛兴、春节在海外盛行、国内国学读经热、文化交流年„„)

师:归纳总结。反方同学就文化发展的形式和内容的蜕变,得出“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结论。正方同学从中华文化地位的提升方面,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复兴腾飞”。其实,反方同学的文化忧患意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警示的作用;而正方同学,更加地肯定了中华文化的成就。总而言之,不可否认的是„„

——点击呈现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接下来,就一起来欣赏“奥运会开幕式 下篇 辉煌的时代” ——播放FLASH

(三)小结(用时1分钟)——过渡

——点击呈现“知识梳理”

最后,我给大家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么的历程?(三段历程)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三大原因)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指导和领导)

(四)练习(用时4分钟)——过渡

课堂小结完,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下课堂练习,以巩固我们今天的学习。——点击呈现 练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教工政治学习活动设计五年级组 篇5

——五年级组

1、学习活动主题:新时期教师的形象

2、学习活动形式:主题讲座

3、学习活动的目的或预期效果:通过讲座,让老师知道新时期教师的形象,并能寻找自身的优缺点,谈谈对新时期教师形象的想法。

4、学习活动主讲人:1人

5、活动所需时间:30分钟

6、学习活动内容:

一、以前的教师形象

过去,人们将教师比作园丁、蜡烛和春蚕,这三种比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教师职业的辛劳、无私和奉献,是教师形象最贴切的写照。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这三种形象已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园丁的本职除了浇灌、施肥、照料之外,就是进行简单的“修剪”,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蜡烛”虽然可以照亮学生,但也燃尽了自己,又不可再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春蚕”则更要不得,因为容易作茧自缚,固步自封,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课改需要。

二、一般的教师形象

21世纪社会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不仅仅表现在教师的衣着、打扮和外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内在素质。

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般形象首先应是具有教学能力,也就是会教书,而且是教得好书。应该能胜任所教的学科,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这门学科,并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它代表了师生双方“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和处理能力、讲课的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评价与反思能力等等。尤其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其次,教师的一般形象还表现在教师的亲和力上。体现在对孩子有亲和力、对家长有亲和力和对同事有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而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就是平等待人。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回报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敬意。虽然学生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却是平等的。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用心灵赢得心灵,这样才能是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和力。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也应把家长放在教育者的地位,而不是被老师教育的地位。所以老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避免训导、诉状和相互排斥,应以教育学生为共同目的,表现出开放、民主和研讨的心态,使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而对同事有亲和力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它被认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学生在学校里获得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有赖于教师集体共同的工作。因此,每位教师从职业要求来讲,就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教师之间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关怀、支持、尊重。从教育的原则来讲,教师间的协作一致,是教好学生的条件之一。所以让自己在同事中保持亲和力,我们应做到(1)知悉同事的成就,表示赞赏(2)除非学校管理者为学校利益提出要求,避免对同事的方法或工作做出不利的批评(3)避免责备以前的教师未能为学生作好准备(4)避免同事间无事生非(5)对非本学科及其它领域的工作存有一份尊敬态度(6)避免介入其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事情,除非被邀请提供意见或帮助(7)避免在学生或其他同事前批评另一位同事。一般教师的形象除了会教书和有亲和力之外,还应像一名学者,爱读书,至少要爱读自己这门学科的书,教师还是应有点儿书卷气,而不是让人看上去有俗气。还要爱学习、会学习并善于学习。我们常说21世纪的经济是知识的经济,这必然导致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教育基点在迈向21世纪时发生了转移,将每个人的终身学习作为21世纪教育的定位。早在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就提交了一份《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该报告将学会四种基本学习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从根本上更新了学习的内涵,将学会学习置于21世纪教育的核心。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强加于公民的义务,而是应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三、理想的教师形象

人们一直也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对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好教师的表现,人们也用理想的方式对教师的形象作出了种种描

述和说明: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最好的教师知道在学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尊重他人的感情;一个好教师要教育学生负责任、诚实,使学生成为好公民; 一个好教师看中的并不是酬劳而是内心的愉快等等。

四、恒丰的教师形象

政治课活动型课程设计 篇6

一 课程设计题目(与实习目的)

(1)题目:多路彩灯控制器(2)实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数字电路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熟悉几种常用集成数字芯片,并掌握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学会使用其进行电路设计。

3.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作为课程实验与毕业设计的过度,课程设计为两者提供了一个桥梁。二 任务和要求

实现彩灯控制的方法很多,如EPROM编程、RAM编程、单板机、单片机等,都可以组成大型彩灯控制系统。因为本次实习要求设计的彩灯路数较少,且花型变换较为简单,故采用移位寄存器型彩灯控制电路。(1)彩灯控制器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8路移存型彩灯控制器,要求: 1.彩灯实现快慢两种节拍的变换;

2.8路彩灯能演示三种花型(花型自拟); 3.彩灯用发光二极管LED模拟;

4.选做:用EPROM实现8路彩灯控制器,要求同上面的三点。(2)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

1.设计电路实现题目要求;

2.电路在功能相当的情况下设计越简单越好;

3.注意布线,要直角连接,选最短路径,不要相互交叉;

4.注意用电安全,所加电压不能太高,以免烧坏芯片和面包板。

三 总体方案的选择

(1)总体方案的设计

针对题目设计要求,经过分析与思考,拟定以下二种方案:

方案一:总体电路共分三大块。第一块实现花型的演示;第二块实现花型的控制及节拍控制;第三块实现时钟信号的产生。主体框图如下: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将整体电路分为四块。第一块实现花型的演示;第二块实现花型的控制;第三块实现节拍控制;第四块实现时钟信号的产生。并在部分电路的设计上与方案一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如花型的控制。主体框图如下:

(2)总体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与方案二最大的不同就在,前者将花型控制与节拍控制两种功能融合在一起,是考虑到只要计数器就可以实现其全部功能的原因,且原理相对简单。这样设计,其优点在于:设计思想比较简单。元件种类使用少,且都较熟悉易于组装电路。缺点则是:中间单元电路连线过于繁多,容易出错。且可能出现线与关系。要避免这些,则势必造成门电路使用过多。导致电路不稳定,抗干扰能力下降。而后者则将以上两种功能分开设计,各单元电路只实现一种功能。其优点在于:电路设计模块化,易于检查电路,对后面的电路组装及电路调试带来方便。缺点则是:节拍控制电路采用可编辑逻辑电路,原理相对复杂,不易理解。花型控制电路简单,花型也比较简单。基于以上原因,加上为了确保短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我选择了连线少,易于组装和调试的方案二。

四 单元电路的设计

1.设计所使用的元件及工具:

74LS161(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2个; 74LS194(移位寄存器)------------------------------2个; 74LS15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1个; 74LS74(双D 触发器)---1个; 74LS20(双四输入与非门)----------------------------3个; 74LS04(六非门)-----2个; 发光二极管--------------8个; 555----------------1个;

电容: 4.7μf---------------1个;

0.01μf--------------1个;

电阻: 150kΩ

-----------------------------1个;

100Ω---------------1个; 4.7kΩ----------1个;

实验板一个; 万用表一个; 钳子一个; 导线若干。2.各个单元电路(1)花型演示电路

由二片移位寄存器194级联实现。其八个输出信号端连接八个发光二极管,用其输出信号控制发光二级管的亮灭实现花型演示。三种花型变换样式

花型1:8路灯分两半。从左至右渐亮,全亮后,再分两半从左至右渐灭。循环两次;

花型2:从中间到两边对称地逐次渐亮,全亮后仍由中间到两边逐次渐灭。循环两次;

花型3:从左至右顺次渐亮。全亮后逆序渐灭。循环两次。

移存器输出状态编码表

我的设计是每种花型完整显示两遍,所以三种花型完全显示一遍需要的总结拍数为64,即1~16显示第一个花型,17~32显示第二个花型,33~64显示第三个花型。

要用194实现三个花型的连续显示必须对两片194的S1、S0和SL、SR一句节拍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现将两片194分为低位片1和高位片2,再将其输出端从低位到高位记为L1~L8。列出各花型和其对应的194的S1、S0、SL、SR的输入信号及节拍控制信号列表如下:(用^Li表示Li的取非)

经过分析可以得到控制194高低位片的左移右移变化的控制量。用QA~QH表示161从低位到高位的个输出端。控制结果表达式如下:

电路图如下:

(2)花型控制信号电路

由二片161级联的模128(三种花型节拍每种显示两遍,再总体重复一遍的总节拍数)计数器。

161的级联用的是同步,并用^QH清零。

当三种花型全新显示一遍后(总共64拍)161的输出变为00000100所以将161高位片的Q2(即QG)信号输给节拍控制电路的151的A来通过节拍控制电路改变第二遍花型显示的频率。161的CP脉冲来自节拍控制电路中74的输出端Y。

电路图如下:

(3)节拍控制电路

由一片151和一片74级联实现。整体上实现脉冲频率的变换,即交替产生快慢节拍。

令74的Vcc,CLR,PR都接高电平,将^Q的输出接到D端,Q端的输出接到151的D1端。令151的D0,D2,D3,D4,D5,D6,D7,B,C,G’,GND接低电平,Vcc接高电平,D0接时钟信号的CP脉冲,A端接由花型控制电路的QG输出。

所以Y端的输出就为:Y=CP·^A+Q·A

(Q是74D触发器的输出端)由D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记录上一个状态,所以在每一个CP脉冲的上升沿,Q输出为上一次的记录(即一个脉冲)。也就比时钟信号电路的CP脉冲慢了一拍。

所以通过A为0或1选择Y端输出的脉冲的频率。A端接的是161的高位片的QG即当到达第64拍时QG为1接下来的65~128拍为变慢后的脉冲输出。电路图如下:

(4)时钟信号电路

由一片555加上适当电容及电阻实现。电容取:4.7μf

0.01μf 电阻取:150 kΩ

4.7 kΩ

电路图如下:

五 总体电路图(见附页)六 电路组装完成后,实际测量的各个单元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

1.基本CP脉冲产生电路波形图与分频电路波形图

2.测试波形:(列依次为CP脉冲,低位片194A,B,C,D,高位片194A,B,C,D)花型一:

花型二:

花型三:

七 电路组装、调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我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总共用了4天完成的,这4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都有所进步。起初想预习但不知道都该看些什么也不知道从何看起,因为对自己要设计的东西一点思路都没有。所以第一天去了只知道要用到CP脉冲产生电路,因为书上有完好的电路图直接照着连就OK。可是问题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因为我一开始操作就不知道怎样布线才合理,常出现看着电路图不知道这条线该走哪儿连过去,看过老师的示范后,对老师的布线法真是无限敬佩,聪明呀。所以当然要学习了,于是自己也那样连了。连完时钟电路后,满以为会很成功,因为我的电路连得很简洁。结果是加电后LED二极管居然常亮,检查电路没什么问题,我开始不知所措,于是去咨询其他同学,发现好多同学都有和我一样的问题,有同学说那可能是线的而问题,也可能是板子的问题,也可能是电容的正负极插反了„不管是什么问题,一个个排除吧。最终其实也没很确切的知道问题的所在,因为不同的方法都在试具体是哪个也不确定了。我觉得最可能是电容的正负极和LED的插稳与否的问题。

第二天去我拿了个数码管来测试,结果连好了的电路加电测试结果却完全是错误的显示,我检测了电路测试了电位,都正确。老师过来看时让我加电他看看,结果居然是我给的电压太高了,我在加电是不小心把电压调的很高,自己还没在意,幸好没把芯片很板子烧坏。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看了一些参考书籍,大概有了自己的思路,于是开始一一试验,我用了<<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指南>>(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高书莉编)所提供的三种花型,所以刚开始的几天就一直在想怎样将三种花型衔接起来,前两天是一直都没相处具体的解决方法。后来我就不停地分析花型的变化与161加法器数值的增加两者之间的规律。我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太急于求成首先就把问题带到了最不容易解决的地方,于是我改变了思路开始不复杂的先简单化,三个花型的演示先不管,一个花型弄好再说。说行动立马行动,先连好了时钟信号电路再连了161的级联电路,先用清零端制1同步CP脉冲,还连了194的级联电路直接给低位片和高位片都加右移信号。先测试了161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正常后又测试了194 的移位寄存功能,都正常。说明芯片和板子都很正常。将下来的一天我又通过分析找到了前两种花型通过节拍控制其变化的方式,于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连了电路图,测试过电压后,加电测试。结果完全正确,那一刻真挺欣慰,觉得这也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第三种花型也加进去。因为我选的第三种花型稍有点复杂,因为两个194是同步级联的但在花型显示中看到是似乎是第一个先工作等到前4个灯都亮后高位片的194才开始工作,所以考虑将它怎样加入费了我好长时间。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如何用最少的门电路将其加入。最后的设计我用了12个芯片,应该是很多了,可是依据我设计的花型,也只能得到这样的设计,到目前为止我也只找到这样的最简连接方案。

其实在电路组装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芯片分布不够合理,无法很好的布线。于是在分析了我的设计后计算了要用芯片的个数和个芯片之间的关系,按照各个控制电路的走向较合理的插好了芯片。其次就是布线,因为要求不准交叉,且横平竖直,所以在保证连通的情况下,在布线上也下了不少工夫,虽然布线的成绩不高只得到B+,但我想我是用心考虑过的,而且尽力做到我认为很合理的布线,也就是用线的颜色有点混乱,因为用了很多从之前面包板上拆下来的旧线,所以整个板子看起来有点杂乱。也因为我的设计中要用3个74L00和2个74L04,12个与非门电路的连接却是非了我好大的功夫。于是连线也就不十分合理了。

调试过程中,第一轮用万用表欧姆档测试,就遇了实验板上有插孔不通的情况,导致芯片不能正常工作。相对于别的办法,我选择了导线显示连通,因为其更明晰,更易实现。对于高阻导线则只能换掉。第二轮接电后,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试单元电路的状态。如:时钟信号电路的信号是否正常产生,控制信号电路中的计数器能否正常计数,D触发器能否每2拍翻转一次„„最后在整体上测试一遍。

在整个调试完成后,却遇到的新问题:彩灯演示时有时正常有时混乱。在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况下,我仔细检查各端子的连接情况,发现清“0”端在清“0”后悬空了。将其插到电源正极后,发现问题解决了。八 分析和总结。

本次课程实习我虽然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全部做完,但整个过程我都认真的完成了,而且从中收获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1,对数字电路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离不开对数字电路课程知识的再学习。我在最开始,就先将实习用到的知识通过翻阅数电书回顾了一遍(这也是对这门课的复习,给以后的复习备考减少了很多负担),这样的回顾让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后来的快速设计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设计,通过选择的题目,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将其付诸实践来完成。这并不是在课堂上的单纯听懂,或者课后看书过程中的深入理解,这需要的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理论知识往往都是在一些理想状态下的假设论,而实际的动手操作则完全不同,需要考虑实际中的很多问题。有些知识在理论上可能完全没错但到了实际中则不然。比如在动笔做题时我们是不用考虑导线的电阻的,但在实际中,导线电阻有时是会带来时延造成花型变化的错乱,所以我们应尽量在连接电路时选择最短路径。

3,学会了如何运用电路板、芯片、导线等组装各种功能的电路;

虽然这不是第一次用电路板,因为之前的课内实验也用过,但当时的运用也只是插些导线和电阻电容之类的,用了电路板的很小部分。这次的实习中应用了整块板子,实习后对电路板的组成完全了解了,并能熟练运用。实习中通过对电路的连接也懂得了如何通过设计的分析对所连电路的整体布局,如何更好的放置芯片在最合适的位置。在导线的连接上,如何选择导线走向是关键,我们应该尽量保证所连电路的简捷,宁短勿长,合理布线。一个完美的作品不仅要能很好的完成要求实现功能,还要在感官上给人美的享受。所以站在美的角度对自己的电路进行改良是很必要的。

4,和同学的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可能暂时无法想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是很好的做法,节省时间也会从别人上上学到更多。在设计时和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有差异,我们可以从交流中获得不同的idea,其他人的设计一定有比你出色的地方,很好的借鉴,并在大家的商讨中选择最优方案最终一定会得到最好的设计方法。

5,其他

课程实习设计是开端,连接是关键,测试是必须。所以实现过程中不仅要求对知识的掌握要足够准确与精通,更要有绝对的耐心与细心。连接电路时一定按照自己的设计图仔细连接这会对后面的测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后面查错时就不用花费精力在查线上,可以给减少很多后续工作。我在这次的实习中其实也有连错线的时候,但我很快检查出来调整了那根线的连接,结果测试电路后花型显示完全正确。没有费太多的功夫在检查电路上。

九 参考文献。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毓银编 <<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高书莉编

十 过程考核表和成绩鉴定表

(这个具体内容老师会给你的,每个学校都有点不同在这我就不发了。)

创业型大学课程设计的应然走向 篇7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集成的大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其发展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创业型大学是融入了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型大学, 是大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 伯顿·克拉克被誉为“创业型大学之父”, 20世纪八十年代, 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和《大学持续的转变:案例研究及概念的延续》著作中对建立创业型大学思想已有阐述。他认为, 创业型“是指许多社会系统的一个特征, 即全部大学及其内部系科、科研中心、学部和学院的一个特征。这个概念还带有‘事业’的含义。”

二创业型高校课程设计的实然状态

自20世纪末期以来, 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学者对创业型大学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创业型大学的走向慢慢脱离了办学的初衷, 尤其是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课程的设置游离在人才培养目标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创业型高校的课程逐渐形成了以社会本位为主的课程价值观。在课程的设计中, 这种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课程价值观, 忽视了个人的发展, 课程目标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利益, 造成目标单一, 人才培养的规格僵化,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师生的创新意识淡薄, 缺乏创造的激情。

创业型高校的最主要特征是强调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因此, 创业型高校的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相融合, 既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要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这些理念可以有效地丰富当下创业型大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同时对创业型高校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创业型高校课程设计的应然走向

1. 树立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效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树立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是现代创业型高校课程应然的价值取向。正如上文所述, 在创业型高校中如何将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有效融合, 实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 进而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乃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是, 在诸多价值选择中, 创业型高校中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很难权衡轻重而择善从之, 因此, 在创业型高校课程理念的选择上, 让主流价值观之间彼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并走向融合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2)

2. 坚守主体教育价值观: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效平衡

创业型高校课程对人类的生活世界和人类的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 这乃是现代创业型高校教育课程应然具备的又一价值取向。创业型高校虽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独立创业者为最终目的, 但创业型高校的课程设计必须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 这是科学世界的必然要求。创业型高校的课程设计亦是如此, 最终是文化的选择。在课程的发展中真正有意义的是文化, 文化是课程的“母体”, 课程是文化的“浓缩版”。 (3) 创业型高校的课程既要反映文化量的不断增加, 同时要及时反映文化新的发展趋势、新增的元素。

3.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构建人的和谐发展

现代创业型高校的课程设计要围绕“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这样才会更有助于学生完满人格的塑造。现代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享受, 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忧虑的负面效果, 物质文明逐渐主导人的整个生活, 个体个性的发展受到阻碍。现代的创业型高校要想有所发展, 就必须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人良好个性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重点, 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传统的创业型高校课程设计太过注重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元素, 使其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颇, 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现代创业型高校的课程设计应努力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统一, 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完满人格的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创业型高校的教育同样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因此, 人的和谐发展才是创业型高校的真正目标。创业型高校的课程价值只有朝着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迈进, 才有可能回归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中去。 (4) 人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个性和完满人格的人, 一个不但可以创业谋生, 还能享受生活, 充分展现自我的人是创业型高校的应然追求。

摘要:本文根据创业型大学的本质特征和人才培养特点, 按照其课程设置的特点与目标, 并结合国内外关于创业课程的最新研究理论成果,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创业型高校在课程设计上的实然状态和应然走向。

关键词:创业型高校,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①陈统奎.复旦:又一次华丽转身[EB/OL].http//www.news365.com.cn/wxzt/wx_kejiao/fdbn/t20050927-664779.htm

②刘红、母小勇.现代高等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③刘旭东.文化视野中的课程价值取向[J].教育评论, 1997 (6)

平面设计中实战型课程教学初探 篇8

【摘要】 从当前平面设计行业面临的形势出发,探讨了实战教学在平面设计中的紧迫性、必要性、适时性,对如何完成大学生向实战型设计师的转型,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平面设计;实战;教学

一、市场环境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加工业、制造业大国,服务业占的比重很小,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很大。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从外贸拉动转向拉动内需来刺激增长,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制造企业的核心机能从生产能力向商品开发转移,市场营销和设计的重要性得到凸现。企业由单纯的营业模式转向了更为准确地把握市场,设计出符合市场的产品,以最经济的方式制造产品,确保最大限度的收益。在全球化的市场里,生产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造产业。

起步20多年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高等设计教育教育人才的产出与中国市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严重错位。包括中央党校教授在内的部分经济学家向中央献策:以教育产业拉动内需。因为教育收费是刺激国民消费的好办法,中国人向来省吃俭用,但孩子上学的钱断然不会省的,引发教育产业化起,出现中国教育改革的“经济主义路线”,造成了教育价值失衡、教育行为失范、教育品质恶化。把学生当成专门人才来培养,在数量、规模上成为设计教育人才的超级大国,但是盲目扩招带来的设计教育过度膨胀,使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方面都出现严重的问题。

随着“金融风暴”、“次贷危机”、“世界经济危机”等冲击现有市场,全球市场需要迅速调整,市场格局出现了重新洗牌的局面,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正站在十字路口上,机遇和挑战并存。社会与产业对高等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而目前在现行教育体制的牵制下,高校设计教育与产业发展基本脱节,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又不允许外部力量参与竞争。中国设计人才匮乏,不是源于人数不足,而是设计专业学生水平普遍低下,许多人无法胜任设计工作,而只得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与经济生产实践的要求差距逐步拉大,学校教育的水准在急剧滑坡。

二、当前高校平面设计教育现状

(一)教育理念的保守与落后

经济发展市场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的教育体制到现在基本属于计划经济模式,从大学的名称、学制、办学层次到专业的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育部门各项指标的“评估”等都是由国家教育部在进行统筹管理。中国的教育体制为应试教育,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沿用1970年代或者更加陈旧的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盲目扩招,专业学科建设滞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喜欢走形式或者上级硬性分划。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沿袭或照搬,过分强调理论教学,没有考虑到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自身的特色、条件和社会的需求来定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变革。

职业教育、短期培训是应对培训则针对商业性,也就是技术方面培养多些,社会性及其项目或设计课题只是一对一的经验,套路和模式。人才基本处于原始淘汰模式,没有形成有效资源功用的系统,真正起到学术带头作用和社会推动力的行业尖端人才凤毛麟角。近年来风行的培训市场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市场什么职业最热,相关的培训班便会闻风而动。

(二)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学实践中,基本停留研究性的理论学习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多于行动,构思多于制作,过分强调艺术与设计的精神而非物质方面,过于简单化或程序化,剥夺了制作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感,也剥夺了艺术所营造的技能和热情,可能会使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众多院校的学校师资大多数是学院派、近亲繁殖的本院留校生、或从别的专业转过来的,有业界工作和实务经验的很少,而业界一流的领军精英更少,授课内容多是纸上谈兵,从理论到理论,或是单一的设计小范围,在经营方面没有系统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基本停留在基本上围绕色彩、图片、文字、版式的单纯的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广告设计、CORELDRAWPHOTOSHOP软件等在各类平面广告上的运用和表现上。授课形式多是老师讲述,布置些公益广告、POP或DM等作业,再欣赏些佳作就算完成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单一,肤浅、视野狭窄、没有清晰的概念、技术层面薄弱、操作流程混乱。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和设计公司后,只注重商家,忽视了公众的审美启蒙和设计素养的教育,用“好设计,价格会说话”等理念来迎合消费者口味,在“设计”的追求上迷失了方向,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逐步脱离,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实验室的教育无法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

(三)课程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平面设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设计规律,以通过各门课课程完成后计算成绩或单向考试,脱离实践的纯理论设计或虚拟式设计,偏向应试教育,强调知道怎么做,忽视如何做,为什么这么做,是否适合企业的需求。这种狭窄、单一、僵化、被动的教学形式远远落后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这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平面设计实战型教学不等同没有明确个人位置和方向,可以不计较结果的实践教学,而大多数实践流于形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和专业性的指导。不少的院校受观念、资金、师资、场地所限,采用基础课(绘画造型基础)+设计课, “重艺轻技”,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的传统平面设计教学方式。学生、老师缺少互动,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滥用装饰、滥用昂贵材料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平面设计中实战型课程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更新

传统观念认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掌握平面设计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了解设计师职业道德。事实上,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环境、设计环境的变化,企业实际市场运转、互联网络的信息资源、计算机作为设计的重要执行手段对传统设计带来很大的冲击,它要求当前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必须正视外界环境变化给平面设计人员带来的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朝专业化、精英化设计人才转变。使单一的传授知识上升为一种理念、观念的传授与交流,引导学生从自身从最根本、最原始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敏感去认识事物、发现社会、发现生活的变化。切合现实的社会形式,掌握流行趋势避免浮躁、表面、形式、虚无的设计,培养长远的、前瞻性、专业性、具有国际化视野远见和卓识的精英设计师。

(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市场设计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对高校平面设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原有基础之上,分阶段进行理论与实战教学切合市场进行调整,增设平面设计与市场接轨的实际相关典型案例、项目设计,教授给学生最直接、最实用的技能,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现实市场设计问题的能力,以缩短企业单方面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利润、速度的追求。针对社会生存压力、零支出、减少培训等现实中对人才录用的限制,要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联系。目前国内出版的平面设计类教材多是纯理论性的“一本通”的克窿型教材,偏重形式与理论,没有典型和鲜活的实际案例,引进国外教材在知识面和实际案例上虽然研究有深度和广度,但背景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接受程度较低,有东施效颦之嫌。

(三)教学方式的更新

教学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将平面设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采用整合社会资源的取向,重点考虑多元化、交叉学科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深化等。可借鉴“包豪斯”教学体系大师(教授)+工作室(作坊工厂)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西方国家的设计院校,多采用大量兼职、少数全职的方法,从设计第一线请专家来上课,把最新的观念、技术带到课堂,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战操作的机会。老师和学生不能闭门造车,要多接触参与企业的运作与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互动与实践,从而将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案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作为教师应该能看到现实的变化,对学生就是应该高瞻远瞩,为未来做好积极的准备,作为社会产业应该跟院校有一个更积极的、更密切的合作,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预见问题。现行高校教师大致是直接毕业生任教,缺实操经验;学校专业建设扩大非专业人应急任教;扩招学生,老师课程增加教学压力过大;教师层次的拔高,如硕士、博士基本没有本专业,大多数是外语过关;进入学校,养尊处优与社会隔绝,失去实践机会;没有一线社会实战型设计师参与教学;大师或社会尖端学术带头人很少或无法真正进入学堂等情况。

教师要从实践性的、社会的变化、行业的变化来加强自身知识的完善,从师资构成、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直到教学考核方式等,都重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学术共同体。设计教育从“图案与装饰”到“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争”,发展到今天,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隙,脱离当下的设计实务与设计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传播环境与研究技术与过去的时代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沿着前人所开辟的道路修修补补,而是一种新的学术研究范式,突破制约当下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的瓶颈。

总之,高校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实战教学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校可依照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从适应于自己面对的就业市场入手,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行实训基地共建模式,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形成一个联合互动的新的教育体系。老师和学生要加强社会的资讯、文化背景、生活体验、社会责任感、社会职业道德,专业化和职业化训练。企业、教师、设计师、学生一起修炼“内功”,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中国设计教育批判

上一篇:苦恼作文350字下一篇:分层次培训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