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通用10篇)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1

1、上下“联络”。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上达社区、办事处,下联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任务,在遇到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2、采集“信息”。网格长要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波动人口、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等信息的基本概况。经常新、及时地将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报社区工作站信息元,确保数据信息库基本信息真实、准确。

3、便民“服务”。网格长在接到电话后,要将各项服务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居民,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所需的计生服务、低保申请、困难救助、廉租房申请、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社会保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任务。

4、安全“监管”。网格长要将所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做好督促整改工作。要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秩序的维护工作,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社区和派出所的同时,做好劝告、引导教育工作。

5、卫生“监督”。网格长要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好督导,经常性的督促辖区内单位和商业店铺,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同时要对网格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及时督促清理。

6、维稳“接待”。网格长要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社情民

意,几号民情日记,做好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及时向社区、办事处反馈区域内的重大社情民意。

7、文明“传播”。网格长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积极落实计划生意工作目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栋、五好家庭活动作为自觉行动。

8、政策“宣传”。网格长要及时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宣传到所辖居民群众中,引导居民把上级的决策、方针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架起政府、办事处、社区联系居民的连心桥。

巴彦南路社区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2

1921年协和医院通过基金会聘任美国预防医学专家兰安生 (John B.Crant) 为公共卫生系主任[1], 根据他的构想, 在当时的北平 (今北京) 按“井字型”街面胡同圈出一片居住地作为“卫生示范区”, 从群体而不是个体的角度来解决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兰安生首创的这套社区控制技术[1], 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入了网格化管理社区卫生的雏形。

作为现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 在管理辖区内, 以3~4个居委会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 建立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市、区行政部门和卫生专业指导站 (所)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在城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 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从实际出发, 运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为价值取向, 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作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具体行动。

2 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措施和布局形式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为单位, 以自然街区为网络, 划定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网格, 组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网格化服务团队, 确定服务人群范围和设定服务路线图, 由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作支撑, 在网格化区域范围之内把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网格化服务团队投入区域的服务项目中, 再根据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各自的职责, 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护理为一体的便捷服务系统。这样就将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布局成为一个现代时空下的空间棋盘。

布局形式上一是网格化管理的平面布局。通过条块联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强化监督,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三化”建设, 即:以社区为基础,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格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 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以条线为依托,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便民、利民的再造流程化。从而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监督等四个环节, 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 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

二是网格化管理的空间布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通过蓝牙无线通信网传输给手机、掌上电脑或小型笔记本电脑, 再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 各种数据汇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库。这些设备不仅可使家庭健康档案随时得到更新, 还可使病人在家里就能得到网上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咨询、诊断疾病和治疗。

3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流程再造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布局形成后, 将涉及适应网格化服务的流程再造。流程再造首先是一种改进的哲理和思想[2]。流程再造中管理流程起着重要作用。管理流程是管理工作信息之间的传递或转移的动态过程。管理流程支撑业务流程, 主要面向内部管理, 体现以效率、效益为中心的服务过程。管理流程是一种软件建设[2]。网格化管理流程再造涉及网格化信息管理地图、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网格化信息管理地图。建立相应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地图。在网格化的电子地图上, 划分若干个网格, 每个网格包括以3~4个居委会为单位, 居住建筑物为标志。将各类公共设施部件, 设立各自的身份代码, 并按其地理位置标定在电子网格地图上。

二是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 设立指挥中心。辖区内居民遇到医疗预防保健要求, 都将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 社区居民只需拨打一个电话, 或发送电子邮件即可通过指挥中心, 核实后再发往相应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限时予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到达现场后通过无线通信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库的信息为居民服务。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平时是服务平台, 是接受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接待中心, 也是社会公众的投诉热线;紧急状况时可成为疾病预防应急指挥中心, 调度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服务团队及时到达指定网格区域, 执行疾病预防现场处理的指令。

三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 将各类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成果评价管理、公众举报监督管理等系统进行整合, 改变以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 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管理效能, 降低管理成本。

4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是通过网格化管理, 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体, 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问题分析、工作评价的数字化,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率。

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范围、标准、流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市的规范化、透明化、人性化, 从而克服长期以来“坐堂式”门诊医疗行为, 建立起深入社区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是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运行, 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在作业 (服务) 、管理、信息交流、监督等各环节, 既分工明确, 又互相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形成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链。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应相应制定管理考评的规范和办法, 同时,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公众监督员为主体的三级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念群, 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11-114.

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 篇3

摘 要:网格化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各个网格主体责任,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常态管理方式。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化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网格化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各个网格主体责任,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常态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高科技现代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联系,使各个网格单元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最终实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传递。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创造性探索,旨在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及时化、快捷化。

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城市行政区域划分为各个区,有效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

一、网格化建设研究背景

2009年,社会服务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成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国内外网格化研究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地将计算机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虽然没有具体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但在社会管理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美国911、311系统就是典型的应用。

美国911紧急求助系统,以“计算机辅助调度和网格地图子系统”为关键技术,这一子系统对城市所有地区每座建筑物都按网格精确划分,报警信息都能精确标注于该地图上,实现管理对象的网格化划分和定位。作为911应急系统的补充,美国电话公司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开发了311市民求助系统,主要提供市民非紧急服务请求,该系统使用网格地图和信息库来实现使用者与服务的精确定位。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公安巡逻、劳动保障、工商监管、城区管理等领域进行了网格化管理试点。

2005年,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格单元为基础,建立了指挥、监督两大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推动问题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和有效解决,实现了市、区、专业部门和监督员的四级联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并实现城市管理的定量、精准、主动和实时,确保城市管理高效、监管有效和服务到位。2014年,唐山市滦南县在加强市容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依托数字化城市管平台,全面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

三、网格化建设目标及技术性路线

网格化管理即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直接表现为管理网格单元的细化,其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实施及落实。其建设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2)全面协同、提升效能的原则;(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4)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5)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自2004年10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社会管理事务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层级混乱、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等老大难问题。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基于SOA体系架构、采用JAVA EE平台、使用流行的SSH框技术、基于Web Service数据共享、基于XML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系统具有数据量大、访问量高的特点,实现了PC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数据交互,解决了GIS、MIS、OA融合的问题。

四、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城市的平台,将城市架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区域。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主要优势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漏洞,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划分的网格单元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最后形成一种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其管理模式有以下9点特征:(1)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2)具有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3)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4)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5)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6)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7)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8)变“小城管”为“大城管”;(9)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

根据网格化社会公共管理的运行模式,以满足区域居民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系统建设目标,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具备如下运行方式:(1)多渠道提交,统一受理;(2)一网协同,信息共享;(3)资源整合,服务全面;(4)监管分离,高效运作;(5)分类处置,闭环流程。

五、网格化管理方法的启示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一是网格化管理使群众工作的信息传输机制得到有效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传输机制,容易滋长官僚作风,影响对基层群众的服务质量。网格化管理突出强调“面对面”,分区域承包管理服务,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下移工作重心,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去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落到实处。二是网格化管理使基层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有效升华。下沉到网格内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经常深入群众走访联系,了解民情、采集信息,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为决策部署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三是网格化管理使传统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结合,做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双向考核,有效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的开放性。从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看,党的执政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工作的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工作的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从基层工作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及时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化、及时性。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是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最根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

[2]王喜,杨华,范况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9,(7).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我镇依照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工作的具体落实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取,各个网格工作正有序推进。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____镇下瞎12个社区,3个行政村、一个渔业社,总面积25.2平方米,总人口数21.09万人。依照“居住散布,方便管理,界定清楚”的要求,将全镇分化网格154个,网格管理员24个,网格服务员154个,目前网格信息已覆盖整个辖区。

一、网格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形成镇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力求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管理宗旨,重大事项上报相关部门分类解决。更好的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二) 我镇各村(社区)全面开展辖区内信息录入工作,建立人口信息册、房屋信息册、人口定位图,最终实现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三项详实信息入库工作。在事件处理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掌握不稳定因数,有效预防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 对全镇12个社区,3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的5万多户住户,每家每户、每个商铺、每个单位的建筑物进行详实、准确、全面登记,登记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登记表、影像资料、监管责任人等事项。截至目前,全镇12个社区的建筑物固化档案已经全部整理到位。人口信息录入11万多条,房屋信息5万多条,处理事件3千多条。有效的分出了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及危险群体。着实为更好的管理城市提供了帮助。

(二) 以“五民”活动服务为中心,镇政府专门订做了200本民情日记薄,民情日记调查表50000余份, 有效收集民情达95%以上。及时做到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三、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由于__镇人口多,地理位置特殊,流动人口、暂(寄)住人口多,造成网格工作存在盲区和死角,再加之个别网格员业务不熟,不爱学习,也造成网格工作滞后。部分群众对网格工作认识不到位,还需加大宣传力度。

四、今后努力方向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制度 篇5

一、网格划分和队伍建设

根据社区网格、单元网格“二级网格”的划分要求,社区网格按现行行政区域划分,即每一个社区为一级网格。单元网格按照“界定清晰、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无缝覆盖、管理方便、责任明确”的原则,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合理设置单元网格,原则上每个单元网格以200-500户为宜。

网格管理服务队伍按照一个网格一支服务管理工作团队的原则,进行组建。社区网格服务管理队伍由网格督导员(由挂社区乡镇领导担任)、网格管理者(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网格管理五大员(管理员、信息员、警务员、宣传员、服务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担任)构成。单元网格服务管理队伍按“3+X”模式组建,“3”即网格长(也是网格管理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协管员(由居民小组长担任)、网格督导员(由镇挂居干部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协管员实行“一格一员”,网格督导员实行“一员多格”;“X”指的是警员、调解员、治安员、党小组长、中心户长、楼长、志愿者等。

二、网格服务管理队伍职责

(一)网格督导员职责:1.全面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网格服务管理工作;2.受理网格内的疑难问题,并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协调解决,对于超出职权范围且无力解决的,提交上级部门解决,并积极协助参与;3.督促做好网格内各类数据、台帐的汇总、上报和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4.制定考 核奖惩办法,对网格内各项工作进行巡查、督查和考核、奖惩。

(二)社区书记(主任)职责:1.负责指导、督促社区全面工作的开展,对网格内的工作承担领导责任;2.建立规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3.组织召开网格周例会,研究分析本社区各网格的各类信息、社情、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4.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上情下达,协调县、镇单位处理网格上报需处理的问题,跟踪落实处理情况;6.每半年组织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开展一次群众满意测评,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网格长工作职责:1.每日至少1次到网格内开展巡查走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现场不能处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社区;2.对网格其他人员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到现场进行核实,并及时处理,社区不能处理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问题处置工作;3.与群众保持经常性联系,熟悉本网格内居民的基本情况;4.重点关注本网格内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外来人员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帮助解决;5.对上报的问题进行跟踪落实,已处置到位的问题要及时复核确认,建立好台帐;6.将网格内的巡查走访情况建立网格化管理台帐,记入《社区社情民意调查记录簿》,同时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四)五大员工作职责:1.网格平台管理员工作职责:负责对采集、排查的各类信息进行审定并上报信息平台;做好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承办网 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上传下达的业务工作;通过工作例会等形式通报网格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2.网格警务员工作职责: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社情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全面准确地登记辖区实有人口,了解、掌握基本情况;熟悉掌握列管重点人群的现实表现,开展对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和有轻微违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和帮教工作;重点掌握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动态情况;指导治保会、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督促辖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协助办理辖区各类治安行政案件,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线索。3.网格宣传员工作职责:及时把上级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到群众中,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上级的决策、决定变为居民自觉行动,驾起政府联系居民的连心桥,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当好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4.网格信息员工作职责:负责信息收集整理报送、台帐的建立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信息处理及时,台帐明晰规范,确保客观真实反映本社区各网格动态管理情况。5.网格服务员工作职责:对居民提出的要求服务的项目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及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计生办证、申请低保、困难救助、申请经济适用房、申请廉租房、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下岗失业、就业服务、年检办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环境整治、卫生防疫、户籍等服务项目提供工作流程及所需材料等信息。

三、工作制度

(一)定期例会制度

1.周例会制度。例会由社区书记或主任负责组织,参会 人员为网格管理者、网格长、网格五大员。会议主要内容:(1)网格长对责任区内各方面社情信息进行通报,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或意见;(2)网格管理者对上周巡查中发现问题和解决的情况进行通报,对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在下周继续做好协调、解决等工作;(3)对上周周例会中提出的困难、问题解决情况进行二次通报,对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由挂社区领导亲自督办,并在下一周通报解决情况,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月例会制度。由乡镇领导召集,参会人员为各社区网格指导员、网格管理者、网格长,乡镇社区办、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计生、社会保障、城管、民政、信访等负责人。会议主要内容:(1)听取辖区内各社区网格本月工作情况汇报及下月工作安排;(2)通报辖区内网格服务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办法,安排部署近期工作任务;(3)研究处理排查出的重大疑难问题,随时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

(二)网格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1.学习培训内容。(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居民遵纪守法,履行法定义务;(2)学习社会管理创新知识,熟悉网格管理基本原理、各类基础信息采集与事件排查处置的方式方法、网格管理的工作技巧与信息平台操作技能;(3)各业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4)网格工作人员文明规范管理服务的基本要求。

2.学习培训方式。(1)采取自学或以会代训方式开展网格服务管理培训;(2)采用灵活多样方式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如讲课、召开座谈会、外出参观学习等。

3.学习培训要求。(1)以会代训方式由乡镇网格化服务 管理中心(社区办)或各社区组织;(2)参加培训的网格工作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者,需事先向召集培训的领导请假;(3)培训考勤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网格巡查制度

1.巡查内容。(1)入户登记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姻、孕产、节育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2)出租屋内居住的人员信息情况;(3)网格内消防安全情况;(4)矛盾纠纷隐患及各类不稳定因素排查;(5)社区环境卫生情况:巡查辖区内小区路面及楼道、屋顶和街巷的卫生保洁状况,及时制止纠正随意倾倒垃圾行为,发现上报并参与清理卫生死角、楼层杂物;整治清理二级路段、街巷、小区中的“乱张贴、乱悬挂、乱堆放”等现象;及时发现、制止并上报在辖区内违法违章建设行为;⑹其他需要了解的信息及上级交办的排查事项。

2.巡查方式。(1)巡查分为日常巡查与专项巡查,社区网格管理者、网格督导员每周至少到网格巡查1次,单元网格长、协管员每日至少到网格巡查1次,信息员、治安员、中心户长(楼栋长)每天进行走访巡查,全面掌握网格内的情况,并记录在案。专项巡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2)网格巡查工作可由本网格单独完成,也可由相邻几个网格联合完成,具体安排由网格长自行协调;(3)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收集到的信息,及时通过手持终端上传至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记录备案,作为绩效考评依据。

3.调查注意事项。入户调查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方式方法,对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要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填写《社区社情民意调查记录簿》。

(四)网格信息平台管理制度

1.每个社区网格要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配备平台管理员,做好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实现网格化数字管理。

2.信息平台实行分类管理,及时更新、储存各类数据,使网格内各类数据信息科学、直观。

3.网格管理者、平台管理员要围绕信息平台设置的项目收集信息,录入平台。

4.网格长每天必须配带手机终端,并始终保持开机状态,巡查中发现问题要即时用手机上传,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社情信息。

5.各网格管理者要切实做好信息台账的管理,及时充实更新网格内的各种信息,使信息平台随着工作的进展而变化,并做好保密工作。

四、工作流程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掌握居民的需求,及时发现、解决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中的问题。⑴居民反映的问题,或网格长、协管员、信息员走访收集到的问题,自己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由网格长通过手持终端上传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由社区居委会协调解决。⑵社区网格平台管理员,对各单元网格上报的问题应及时归类,上报社区书记或主任,能在社区管理范围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安排相应人员处置,对超出社区管辖范围或居委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办),由镇政府协调解决。⑶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对各社区上报的问题要及时提交镇相关领导,在本镇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指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 理,对超出乡镇管辖范围或需要县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上报县级服务管理平台,由县级服务管理中心立项派单,分流处置。⑷办结的事项、处理好的问题及时告知当事人。县级服务管理平台全程监督处理过程,访问相应人员对问题处理意见,反馈结果并结案归档。形成“信息采集—受理立项—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的闭环流程。

五、绩效考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考核工作主要针对每个网格工作完成情况,坚持绩效目标量化、客观科学、公平公开、实事求是和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对象 社区网格工作者。

(三)考核内容

1.落实社区居委会布置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2.网格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信息是否做到准确掌握、及时登记。

3.网格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信息排查是否做到及时、全面、准确。

4.网格内(含周边)社区基础设施情况、社区环境卫生、乱贴广告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及督促整改情况。

5.社区党建及文体等工作开展情况。

6.按照部门职能准入社区制度,积极做好社区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工作。

(四)督查考核形式

采取听、评、看、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听。主要听取各网格长的工作汇报。2.评。主要评价网格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3.看。一看工作态度,是否爱岗敬业,职责是否明确,每天是否坚持下网格履职尽责。二看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对一般性工作、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突发性工作、需要审批的工作操作程序是否清楚。三看工作业绩,检查岗位职责的落实和取得的实效。主要看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⑴是否能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感情融洽,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信息采集是否及时、准确、真实、全面,是否达到全覆盖。⑵事务受理、处置是否快捷、规范;是否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做到及时登记上报;台账是否清楚、整洁、规范。四看社区居民满意率。

4.议。召开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网格长、协管员的综合评价。

(五)考核奖惩办法

1.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者考核结果与年度奖金直接挂钩,考核采取百分制的形式进行,主要应有以下几项:

⑴网格工作考核,包含网格基本信息、信息采集、矛盾排查调处、应急问题处置、社区环境卫生、职能部门事务处理、邻里中心和其他工作。

⑵民意满意率考核,组织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测评。

⑶评价考核,由县、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对各网格工作进行评价打分。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6

**桥片区推广“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 服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桥片区党工委书记 王育新 **桥片区面积 1.85平方公里,总户数 8446 户,总人口 24737 人,其中常住人口 5923 户 16393 人,流动人口 2523 户 8344 人,少数民族比例占总人口的 72% ;辖区有单位 47 个,宗教场所 16 个,商业网点 3628 个,年客流量达 4 千万人次。所管辖 8 个社区:宽北巷社区、新市路南社区、双庆巷社区、**桥社区、福寿巷社区、**巷社区、药王庙社区、跃进街社区。片区特点为老城区,改造区域多,难点、乱点集中、流动人口集中、低保等弱势群体较多和人员流动性密集。**桥片区党工委高度重视推广“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服务管理工作,将此作为维稳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实。成立了以片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障了片区“三化”工作有力开展。相关情况如下:

一、组织学习经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桥片区党工委根据 《 天山区推广赛马场东社区“ 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 ”服务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实施方案 》(区党办 〔 2011 〕 86 号)文件要求,组织分管领导、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人员前往赛马场东社区现场观摩学习“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7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还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方针和政策, 如何推进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是我国当今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明确消防安全网格化的特点, 发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才能不断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的系统, 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在城镇的全面覆盖。

一、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网格”一词来源于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 它不仅能有效地将计算机、数据源以及互联网三种技术组合, 还能及时整合信息, 利用资源。通过网格化对网格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是网格概念的核心思想。所谓的社会网格化管理, 就是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运用网格化的方式, 在不变动街道和社区的大格局上, 将基层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 对行政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强化工作职能, 提高服务水平。网格化管理在我国最初只是运用于治安巡逻, 但现在拓展已经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本着“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以乡镇和街道为单元建立大网格, 以行政村和社区为单元建立中网格, 以行政村和社区小组为单元建立小网格, 确保网格的横向和纵向都延伸到端点, 对每一个网格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这种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的社会化消防安全防控体系, 高效地调配网格属地的行政管理资源, 能大大提升了消防工作的综合效能。

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各镇街成立了以主要行政负责人为组长, 安监、综治、工商、文化、教育、公安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依托安监站建立了消防安全工作室, 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得到了初步的完善, 但大部分镇街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仅停留在纸面, 工作人员参与消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落实消防巡查的主动性不强, 仅仅热衷于突击应付检查, 大多数是在上级机关检查时才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这种被动的应付的行为, 使得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 相关单位管理权责划分不明晰

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 虽然对网格区域划分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但由于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单位范围的界定不明确, 导致在属地行政部门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具体管辖范围划分管理单位时管辖不清, 权限不明的现象屡屡发生。由于涉及到责任问题, 对一些消防安全情况较好的场所, 各单位经常是重复检查, 而对一些火灾隐患突出,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场所, 各单位反而相互推诿, 鲜有问津。权责划分不明的问题不仅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盲区, 也导致社会行政资源力量的浪费。

3. 工作人员消防业务水平有欠缺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虽然都经过相关的消防业务理论和技能培训, 但由于经验上的欠缺及思想上的不重视, 部分人员对消防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掌握比较粗糙, 在平时开展工作中, 时常出现火灾隐患排查不到位和消防知识宣传闹笑话的现象, 这不仅容易对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产生误导, 也会给消防部门的社会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的管理工作

1. 建立落实长效奖惩机制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确保人民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并建立落实长效的奖惩机制。在建立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的过程中, 应将消防工作纳入各部门的评比内容, 与本职业务工作一同考评、一同奖惩, 如此一来, 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的重视程度, 还有助于职员长久有效地明确自身职责。同时, 明确的奖惩机制也是激励消防工作人员严格监督, 实时性检查考评的动力之一。

2. 构筑完善火灾防控网络

要想构筑全覆盖且无盲区的火灾防控网络, 不仅需要严密的部署, 高强度的推进, 还需上层制度的补充完善, 才能使各级各部门之间明确责任。在消防安全网格户管理工作中, 各行政村、社区和公安消防机构, 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 要各自发挥力量, 做到公安消防机构以及派出所抓“点”, 行业系统抓“线”, 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则抓“面”,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 才能实现对火灾隐患进行高密度的排查与整治。

3.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在对基层领导以及村居委会负责人等网格化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消防专业的培训的基础上, 消防部门可以通过“手把手”、“点对点”的结对模式, 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对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 丰富其工作实践经验, 提高消防安全网格化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设置公益岗位招募大学生消防志愿者等途径, 全面扩展消防宣传工作人员的渠道, 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知识水平高, 参与活动积极的优势, 提升社会化消防宣传成效。

四、总结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8

[摘 要]

近年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富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网格化功能定位狭隘、组织结构复杂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网格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对服务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展,其背后蕴含的理念值得探讨。

[关键词]

网格化;社会化服务;北蔡镇;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34-03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条块联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行政区域切割,行政资源下沉,现代通信应用,线上线下联动。生动的说,“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监督和处置分离的形式、主动发现的机制、高效率的闭环系统。这些特点使得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一、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三个探索阶段

网格化又名Grid,发端于水电行业领域,兴起于社会管理领域,且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理解。自2004年北京东城区将网格管理移植到城市社会管理以来,这一探索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1]这期间,既有基层点上的探索,也有中央部委统一的安排。现在不少城市甚至农村都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城市管理阶段。网格化管理的地方管理探索,最初是在城市管理范围内开展的,主要属于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主动探索。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部门集合十几项信息技术、地理编码及网格地图技术,创设了一套名为“万米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大致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城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由专职城管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区域进行监控,发现问题随时上报,拉开了城市网格管理探索的序幕。[2]当时“万米单元网格”仅仅是城市管理工具,通过细化区域、细分责任,使发生在各个网格中的纠纷得到及时的发现及处置,主要用于处理居民对各类市政问题的投诉,包括城管对辖区内小摊小贩的管理,对黑车、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可以说,管理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墙外事”,虽名义上将所有街道划入管理网络系统,实际并未将蕴含大量治理诉求的村居社区纳入其中。

(二)城市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网格化管理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管理区域发生较大变化,逐渐从街道向社区覆盖,从城市向农村扩散,内涵也由简单的城市管理向深层的社会管理拓展,广大涉及民生及百姓身边事的诉求被纳入体系之内,一些地区的网格化探索还在原来城管的基础上生长出服务等社会化功能的萌芽。中央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开始结合第一阶段的探索进行有规划的试点和布点,呈现全国试点和地方探索并存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上海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浙江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地方经验。[3]这一阶段的探索富有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网格化功能定位狭隘、组织结构复杂、信息系统割离、治理主体单一、考核制度不足、行政成本增高、闭合系统不利外界监督等问题,这些都给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探索提出考验。

(三)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一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二是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网格,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使网格服务管理人员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上述要求给网格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网格化管理如何与“治理”“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未来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如何搭建、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如何从当下的基层实践中找寻符合发展趋势、历史潮流的地方做法,不但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还能为理论的探讨提供实践样本。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在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方面的实践,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的探索,但其间的一些做法及其背后蕴含的服务理念,为网格化从管理到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提供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

二、北蔡镇以服务为中心的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探索

北蔡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总面积23.71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委会和57个居委会。它在社会治理中面临几大难题:其一,人口倒挂严重。据统计,北蔡镇常住人口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22万人,另有一些流动人口。其二,快速城市化进程。北蔡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开发力度大,仅2001-2010十年间就有7个行政村、83个生产队被批准撤制。其三是村居较为分散,无镇管社区等中间管理层级,管理难度大。

针对这些难题,自2007年开始,北蔡镇在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管理网格中心,经过九年探索,逐步形成“1+2+X”社会共治平台等工作机制。所谓“1+2+X”社会共治是北蔡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综合服务为导向,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共治新平台。具体是指1根热线(北蔡市民热线)、2张网络(综合治理网、便民服务网)、X个功能平台(健康、文化、敬老、爱幼、家政、心理服务等)。可以说,从1.0版的北蔡市民热线到2.0版的联勤联动综合治理,再到3.0版的创新突破服务平台,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探索逐步深入,功能不断叠加,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服务。相较于其他地区网格化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做法,北蔡镇在服务的精细化和系统性、服务的理念、服务的主体、服务的能级方面有自己的亮点。

(一)以民生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将解决群众关注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在原有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拓展。最大的特色在于将网格化管理中生长出来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理念延伸,构建出依托网格化机制的社会综合治理网和基于“北蔡易生活”理念的便民服务网,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系统性和包容性。实际上,“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易家政”网上预约服务,正是建立在前期社会网格化平台提供的“家政便民服务”咨询基础上的,是网格化平台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深化。目前,这一服务理念已经大大拓展,仅便民服务网上就包含有健康e北蔡等6大服务平台。同时,由于北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快速城市化等特点,使得村、居都在其网格化服务覆盖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推动了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以便捷为特征的服务手段。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服务是便捷的、双向的。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网格员、志愿者、基层群众可以通过热线举报、现场拍照上报、网上举报、视频监控等方式,将现场信息较为便捷地传输给网格中心,网格中心以较快速度进行立案派遣,交给职能部门处理,限期反馈解决意见。另一方面,北蔡网格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打造惠民微信等网上服务平台,通过“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把服务群众的工作通过手机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上,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微信参与等形式实现与群众的互动。公众微信号上细致入微、分门别类的便民举措,为百姓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北蔡市民只需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登陆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相关服务,不仅快捷、便利,且可靠、有保障。

(三)以多元为特征的服务主体。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服务主体内涵丰富,包括党委、政府、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党组织方面,既包括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也包括党代表入驻网格的做法。政府方面,主要是联勤联动执法队伍,有效整合政府内各部门间的力量,在执法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自治组织方面,为应对多元群体的利益需求,北蔡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局面,通过“网格化管理+自治共治”共同构成综合管理服务主体。一方面明确责任,“一般问题村居自治处理、难点重点问题网格协调处理、违法违章问题执法部门联动整治”,另一方面借助群众参与的力量,导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力量,有效解决“法律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的难题。社会组织方面,或购买社会服务,或引导志愿者团队等自组织,或与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服务群众。如浦东新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便与北蔡市民热线携手,推出“家政便民服务”项目。

(四)以民意为导向的服务评价体系。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做的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由群众来评议。一方面,北蔡镇网格化管理在初期“北蔡热线”阶段评估事件处理效果时,就将回访举报者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量化、立体化的网格化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在这一考核机制中,具体分领导小组、网格单元和市民巡访团的督查评议,比重分别为25%、50%、25%。

三、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探索实践的启示

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实践,在很多方面都有探索,也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从整个中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发展背景来看,北蔡镇实践探索背后体现的服务理念构成其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只有网格化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才更具长远意义。从更高层面上来讲,网格化管理只是一种服务的手段、载体、平台,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基层群众在被服务方面有切实的获得感。[4]信息化手段的丰富和“互联网+”思维,为服务群众的手段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微信等互联网沟通方式,基层群众具备了随时随地接受服务的通讯载体。网格化管理的精髓不仅在其形,更在于其服务本质的延展,服务理念的外溢和服务精神的升华。

(二)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服务理念是多层次的,包括服务理念的提升、服务手段的更新、服务内容的丰富、服务主体的多元等方面。它不仅局限于单向度的“为你服务”,更重要的是整合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基层群众相互服务,实现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村居自治、党代表工作等既有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在北蔡镇的实践探索中,党委、政府既通过党代表、政府部门直接服务群众,又通过统筹策划建构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各类社会主体相互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服务不仅包括直接服务,还包括购买专业服务,更包括发动社会主体相互服务,营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服务氛围。我们不仅仅需要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也需要服务型社会。[5]

(三)服务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在北蔡镇的探索中,“网格化管理+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格化管理+基层自治”反映的都是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共治、群众自治工作,里面流淌的都是柔性的服务力量。可以说,服务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服务的内涵中本就有公开透明、相互促进的诉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网格化管理探索中行政色彩浓厚、功能定位狭隘、治理主体单一、闭合系统不利外界监督等缺点,有效推动社会从管理向治理迈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北蔡镇的探索既是基层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发起的改革,更呼应了中央当下的顶层设计,其在探索过程中流露出的服务理念,是超越基层探索本身的、更深层面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3]徐敏宁,陈安国,刘东杰.地方治理制度创新:从网格化管理到治理现代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4(11):67-68.68.

[2]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的探索[J].领导决策信息,2005(9):16-17.

[4]娄金洋,鲍宗豪.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制构建的实践及问题——以上海市北蔡镇为例[J].城市问题,2009(12):63-64.

[5]孙希有.服务型社会的来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作者范矿生系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党建研究中心博士,王凡平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人力资源部干部处主任科员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9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年初以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共为群众办理事项XX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XX起,消除安全隐患XX处,协助公安机关破案XX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结合县情实际,调整充实了以县委常委、政法书记为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和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全县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合理划分网格。

在不改变基层现有组织领导体系、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和管理格局的前提下,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职责明确”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划分网格,并将区域内所有街巷、小区、单位、企业、住户、商户等全部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目前,全县共有网格XX个,每个网格都建立了微信群,并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从XX个村(社区)中抽调XX名干部兼任各网格服务管理员。整合党建、综治、城管、民政、消防等各类网格,培养线索收集员、信息报送员、矛盾调处员、民生代办员、政策宣传员“五员”网格化工作骨干,以党建为统领,实行人对人、面对面管理服务,真正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三)整合基层资源。

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利用基层现有力量和资源,切实把组织、政法、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信访、维稳、公安、司法、应急、消防、市场、劳动保障及群防群治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延伸至网格,同时积极倡导群防群治队伍等社会化力量进入网格,参与网格管理。对网格员发现上报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置,不能处理的难点问题及时上报指挥平台,分析研判后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形成对群众救助、投诉的联动受理和处理反馈机制。

(四)强化信息支撑。

推广应用“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和“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用有机结合,对各类矛盾纠纷、案件、事件、事故、灾情、疫情、险情、隐患等,由网格管理员收集上报、系统传输储存、中心研判交办、部门联动处置,形成了“联通共享、功能实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支撑体系。

(五)健全技防体系。

全面加强中心城区网格化智能技防体系建设,建成视频监控点位XX处,依托中心城区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平房区、楼房区、重点区域区三大区域,依托结构化摄像机、AR全景指挥平台、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形成三级智能封控圈,建立集智能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为一体,具有图片寻人、人员布控、倍速解析等功能的视频云研判平台,对中心城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高清化、智能化技防封控,实现中心城区网格化智能技防管理全覆盖。同时,健全完善走访巡查、信息报送、分析研判、督办追责、考核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网格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基层网格在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一是网格划分标准差异大。国家《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提出了“城乡社区每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单位划分网格”的标准。目前,我县总网格数XX个,各乡镇网格划分标准差异较大,从10—400户不等划分网格,农村网格大多以原村民小组或自然屯为单位划分。二是网格组织体系不健全。很多县直单位都在使用网格,但无人牵头统筹,多头管理、各自为战,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不强,在网格规范化建设管理上没有形成合力。三是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我县“吹哨报到”机制在政务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2345平台、社会治理平台在受理群众需求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作为社会治理基础力量的网格却没有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网格职能界限不清,上级指派任务网格照单全收,网格员任务繁重;网格员队伍流动性大,年龄偏大、文化不高,中青年网格员极少,队伍管理松弛;数据采集上报、事件处置流转、事项报结反馈等环节不规范、不系统、不通畅。四是网格作用发挥不够好。网格化指挥平台权威性不够,在监督、指导、推动全县网格化治理工作中还没能做到统筹安排、统一指挥;各乡镇、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对于社会治理顽症处置存在推诿现象;网格化治理在职能整合、条块联动、信息沟通、问题处置上还没有形成合力。五是网格智能化刚刚起步。我县虽然依托“城市管理”平台和自主研发的“社会治理”平台支持网格智能化服务,但城乡居民对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以及网格员的职责作用还不清楚,群众知晓率、使用率不高,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平台应用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在信息获取、处置、共享上无法实现,网格内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六是网格队伍保障机制缺失。各社区普遍反映人手不足,工作应接不暇,无法抽出精力抓网格工作。我县现有网格员均为兼职,多由退休人员、热心群众等兼任,属于义务参与社区服务,职业认同感不强。补贴只有财政部门发放的每月100—200元的误餐通讯补助,农村地区网格员普遍无补贴,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网格作用发挥。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由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县委平安办(县委政法委)具体负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成员单位职责,组织推动落实。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加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牌子,实现“两中心”一体化运行,健全以县级中心为中枢、乡镇中心为主体,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具体实施的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化服务管理具体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工作事项包括党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居(村)民自治、信访维稳、劳动就业服务、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8个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增加网格服务事项,纳入清单统一管理。

(二)科学合理规范网格设置。

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在全县划分“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目前,已接到市委平安办关于建立“专属网格”的意见,在今年年底前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院、公园景区、宗教活动场所等区域建立专属网格。要合理设置专兼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可以从专职社工、各类协理人员、公益岗位人员中选任,定岗定责;兼职网格员可以结合原有网格基础,组织楼栋(门)长、党员中心户、热心群众、机关在职党员、居民党员中心户、“两新”组织人员、退休人员、各类志愿者等群体组建成兼职网格员队伍,编入网格。同时,充分发动民政、人社、城管、应急、消防、信访、住建、卫健、市场监督、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将执法、服务力量下沉网格,作为网格指导员,进一步推动网格资源汇聚。

(三)建立健全网格服务管理制度。

进入网格的行政管理事项和信息采集事项,须向县综治中心递交申请,由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并明确纳入标准和程序。业务纳入网格的职能部门,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确保权责对等、事财匹配。完善网格员选任、培训、考核等制度,并打通网格长晋升通道,把考核优秀的网格长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建立完善联系服务、公示公开、工作例会、巡查走访、报告反馈、分级处置等基本工作制度,确保网格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

(四)探索创新高效运行机制。

在划分的县乡村(社区)三级网格基础上,设立第四级网格,缩小基层网格长管理范围,明确村(社区)干部网格范围,严格实行分片包干,有事就找网格长。村(社区)转变以往行政化的工作思路,回归自治本位,逐步实现从“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到“以块为主、条块融合”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结合村(社区)“坐班制”改“值班制”,解放干部坐班时间,建立约束管理机制,让干部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入组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中,倾听诉求、排忧解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与群众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

(五)大力提升网格综合智能水平。

加快推进全县各级各类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全面整合公安、综治、交通、城管、环保、电力、市政和社区物业等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视频系统全域覆盖、全时监控、全程留痕、全程追溯、全面共享、全面开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联动平台、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政务权责事项服务平台、城管综合执法平台等多网融合,逐步建成覆盖城乡、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实现全县社会管理一体化运行。加快提升信息系统功能,尽快实现县级网格化信息系统与各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对接,做到横向互联、纵向互通、职责明晰、相互衔接。

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10

工作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人口96万多。为深化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舟山市在2007年底普陀区桃花镇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8月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要求,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工作新格局,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舟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基层组织的工作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1、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实效。近年来,舟山市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提高党员素质能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作为关键环节,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2003年,我们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其核心是如何带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问题,是解决基层党组织骨干的能力问题。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以“党群联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的作用,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但是随着联系和服务工作的深化,个体服务能力有限与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也愈显突出。为此,我们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综合性的联系和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需要我们及时准确掌控基层情况,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逐步分化,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并且日益复杂化,部分群众对党员干部不够信任、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支持,甚至引发大规模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重大项目推进。但是,我们的许多社会管理服务还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以条为主、各自为战的方式方法,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手段的改进,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少了,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不灵通、不对称,久而久之,党委政府对群众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掌握得不全面、不准确,而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和意图,群众又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吸收各种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建立完善群众工作的分片责任承包制,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服务的效能。

3、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需要我们整合面向基层的各项资源,以统筹的理念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随着经济领域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经营体制的实施,群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逐步融合直至一体的趋向比较明显,群众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复杂化。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一方面,要创设集社会管理服务与基层党建工作于一体的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充实党的工作力量,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作用,调动基层各类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打破条块分割局面,整合面向基层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市、县(区)部门工作力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做法与经过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着眼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所作的探索,就是在乡镇(街道)、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基本单位,在现有的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于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以“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为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家庭为一个网格,城区则适当放大,在全市范围内划分了2464个网格。同时,将组织关系在同一网格内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普通群众,目前舟山市43个乡镇(街道)1.69万名党员,共联系19.1万户、52万名普通群众,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真空”的出现。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网格党小组组长、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一般由6-8人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充分考虑个人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使每支网格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目前舟山市网格团队管理服务人员共有1.3万余人,在网格的管理服务上,形成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

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网格党小组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名党员每月进行3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网格团队成员主要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五个员”的作用,一般每年集中安排4次普遍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在市、县(区)、乡镇(街道)设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从而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五级组织管理体系。为落实责任,我们还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表彰。

4、建立平台,强化功能,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建立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县(区)、乡镇(街道)和每一个社区(村)。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均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该信息平台具有数据查询及统计、短信互动、工作交流、网上办事等功能,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服务人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鼓励和督促服务团队成员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撰写电子民情日记,记录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悟,并作为考核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发挥职能作用等方面表现的重要依据。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既能让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加强群众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又能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5、定期研判,上下联动,发挥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网格民情研判制度,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社区(村)党组织一般每月进行一次,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社区(村)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解决。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定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经分析梳理交相关部门办理。定期分析研判大多采取类似民主恳谈的方式,使研判的过程既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和加强对基层工作领导的过程,使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能够从面上得到解决。

三、成效与反响

舟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和综治维稳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综治平安组、团队管理组、城区工作组、渔农村工作组、技术保障组等五个专项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这项工作推进迅速、进展顺利、深入人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反映在:

1、构建了为民服务之网,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统筹市县(区)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方力量,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强化条块协同来改变条条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上下联动来解决一个部门、一个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港街道葫芦岛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悬水小岛,90%以上是老人,且均无社保和退休费,急需一个托老所提供养老服务。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年得不到解决。网格团队了解情况后,逐级反映情况,上级网格办公室积极整合区、街道,以及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资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给老人修建了一所全市设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村级托老所。党支部书记说:“如果没有网格服务团队和上级的帮助,这件事根本办不了。”

2、构建了平安建设之网,强化了社会管理,城乡基层更加和谐稳定了。网格团队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在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即使某些问题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解决,通过网格团队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换位思考的言行举止,也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南岙社区里山自然点网格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调剂农保地,致使140余户村民长期以来建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群众要求迁移建房呼声强烈,并准备组织上访。网格团队立即向上级发出信访预警,积极与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衔接,经多方努力,积极稳妥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去年8月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征集群众意见13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30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

3、构建了感情沟通之网,改进了干部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网格团队成员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群众从当初怀疑、观望,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现在已有许多群众开始真正把网格团队和基层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困难愿意向他们反映,甚至家中有事也愿意找党员干部商量了。网格团队被老百姓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曙光社区原是勾山街道群众意见最多、办公益事业最难的社区之一,以前召开座谈会,安排半天时间群众还提不完意见,而今年初街道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意见征询会,与群众座谈不到1个小时,就没有群众提意见了。一位叫袁久锋的老同志感慨地说:“现在干部与群众接触多了,该提的意见平时都提了,该解决的问题平时都及时解决了,自然开会就没什么意见可以提了。”正是通过一件件细小事情的解决,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

4、构建了干部成长之网,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基层的执政能力提升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基层干部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业务”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形成了推动干部学习的倒逼机制。现在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的多了,闲暇无事的少了;彼此交流走访情况的多了、扎堆聊天的少了。许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说:“以前由于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少,碰到群众找上门来要求解决问题,不仅没有办法,而且还感到有点紧张,说白了就是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不了解,做工作底气不足,缺乏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这项工作开展后,逼着党员干部多学知识多学业务,争当通才,现在面对群众心里有底了,也愿意跟群众打交道了”。

四、探讨与评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创新亮点:

1、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舟山市许多基层群众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2、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在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生产由国家和集体单位统一组织开展,在基层工作中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层群众成为生产生活主体,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不仅是工作重点的调整,更是解决执政为民这一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关键。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3、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长期以来,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况。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都是自治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乡镇(街道)的工作资源也相对贫乏。执政的很多资源,具体掌握在县(区)以上的工作部门中,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使基层的问题从依靠基层力量、基层资源解决,变成了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统筹解决。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来看,实现了从一对多到多对

一、多对多的转变;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来看,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从基层工作的力量来看,实现了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4、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从业的多样化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要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常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网格团队和党小组又是贯彻落实决策的基础和骨干力量,通过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更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的贯彻落实。

上一篇:机器人考试作文下一篇:创业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