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精选8篇)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篇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田径运动: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2、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走跑类项目的总称。

3、田赛:用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跳投类项目的总称。

4、语言法: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进行练习的方法。

5、直观法: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借助感觉器官来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方法,包括动作示范,教具、模型、电影、电视等的演示。

6、完整练习法: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以完整的技术形式进行练习。

7、分解练习法:把完整的运动技术分解为几个部分,使动作简化易于掌握,通过逐步掌握技术的多个部分将它连贯起来,掌握完整技术。

8、力量: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9、最大力量:它也成绝对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客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10、相对力量:人体每千克体重所具备的最大力量。

11、速度力量:也叫爆发力,是指肌肉在运动时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

12、力量耐力:运动是肌肉长时间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

13、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应答的能力。

14、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15、动作频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同动作的次数。

16、耐力素质: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

17、一般耐力:是人体在长时间中小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

18、专项耐力:指运动员有机体在一定时间持续进行大强度专项运动的能力。

19、柔韧素质: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

20、自我暗示学习:是指学生在田径课内学习或课外练习中,通过由针对性的词语等刺激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即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调节大脑兴奋水平和动作。

21、相互指导练习:是指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技术练习时,互教互学,即可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达到保证技术练习的正确性和质量的目的。

22、自学自练: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师上课的提示和指导,进行自学自练的方法。

23、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二、填空(每题1分)

1、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田径运动定义为: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走)和(跑)类项目统称为径赛。(跳)和(投)类的项目统称为田赛。

2、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按照竞赛计算成绩的方法多数将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全能)三大类,进一步以动作放入特征细分为(竞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大类。

3、田径运动具有(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和(观赏)价值。

4、田径运动具有(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比赛竞争的激烈性)、(技术要求的严格性)和(素质培养的全面性)的特点。

5、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6、(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在(希腊)创立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7、(1912)年7月17日,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8、1968年,美国人(福斯贝里)革命性的创造了跳高的全新姿势“背越式”。9、1996年(王军霞)获得了第26届奥运会5000米的金牌和10000米的银牌。10、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夺得了20公里竞走的金牌。

11、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课程教学进度)、(田径理论课讲稿)和技术科教案。12、1930年,(电子)计时成绩被承认为世界纪录。13、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竞走运动员(陈跃玲)获得10公里竞走金牌。

14、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分为(学习)阶段、(掌握)阶段和(提高)阶段。

15、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特点有(整体性)、(规范性)和一致性。

16、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和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7、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学习方法有(课前预习与练习)、(相互指导练习)、(自学自练)、(自我暗示学习)、学会查阅、积累和分析文献资料。

18、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有(自我伤害)、(互相误伤)、教学组织和教法不当。

19、田径运动训练内容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和理论学习。

20、力量训练按照运动时肌肉克服阻力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21、单周期训练计划可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三个时期。

22、田径运动健身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适宜负荷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23、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课程教学进度)、田径理论课讲稿和技术课教案。

24、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技术技能)、(发展体能)和(综合练习)三类。

25、田径运动具有(竞技)与(健身)双重属性。

三、判断题(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

1、用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成为径赛。(√)

2、在运用完整法进行教学时,要多做专门辅助性练习。(×)

3、运动训练的内容,通常指的是身体训练。(×)

4、发展爆发力,可多采用一些大重量,次数多的力量练习方法。(×)

5、一般耐力是人体长时间大强度地完成专项运动的能力。(×)

6、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竞赛项目。(√)

7、用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田赛。(×)

8、田径运动的优异成绩,是通过系统的、不间断的多年训练获得的。(√)

9、田径运动训练是在田径运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训练中仍有教学因素。(√)

10、田径比赛是奥运会奖牌最多的项目。(√)

11、在中学田径教学中“循环练习”法是一种可以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手段。(√)

12、游戏比赛教学法,虽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但不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13、田径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功能。(√)

14、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人们从事田径运动的理论依据。(√)

15、中学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快乐,“三基”不是太重要。(×)

四、选择题

1、田径运动的分类是_______。A A、竞走、跑、跳、投及全能项目。B、跑、跳、投、全能项目。C、竞走、跑、跳、投。

2、技术教学时,对因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C A、鼓励启发、提高信心。B、加强练习,提高身体素质。C、通过示范,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

3、对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是_______。B A、加大运动量。B、减小运动量提高强度。C、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4、发展速度主要是指_______。C A、动作速度B、反应速度C、位移速度

5、奥运会(夏季)每隔_______年举行一次。B A、三年B、四年C、五年

6、跑、跳、投教材在中学各类体育教材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A A、最大B、最小C、一般

7、通过走跑的交替练习、定时跑、越野跑等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_______。A A、一般耐力B、专项耐心C、速度耐力

8、语言法是教师运用 _______ 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进行练习的方法。C A、丰富 B、精练C、生动形象

9、技术课教学中开始部分主要是_______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等。A A、课堂常规 B、准备活动C、游戏

10、直观法指田径教学中、借助_______来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方法。C A、语言B、想象C、感觉器官 11、1924年第_______届全运会田径赛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办。C A、1 B、2 C、3 D、4

12、从1983年开始国际田联设立了_______年一届的世界田径锦标赛。D A、1 B、2 C、3 D、4

13、_______是人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运动,能使有氧系统酶的活性增加,提高人体最大氧量。A A、短距离跑 B、长距离跑 C、竞走 D、跳远 14、1957年, _______以1.77米的成绩,创造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了世界田坛。A A、郑凤荣 B、金玲 C、倪志钦 D、朱建华 15、1993年我国第7届全运会上_______的成绩打破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记录。B A、曲云霞 B、王军霞 C、黄志红 D、李梅素

16、在直观教学方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形式是_______。A A、示范法 B、语言法 C、分解法 D、完整法

17、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生理特点表现为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较弱,多种反射的暂进性联系不稳定是处于哪种田径运动技术教学阶段?______ A A、学习阶段 B、掌握阶段 C、提高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8.教师进行田径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__。A A、田径运动教学大纲 B、田径教学总进度 C、田径理论与技术课的教学进度 D、田径理论课将高于技术课教案

五、简答题

1、简述田径运动的特点有哪些?(4分)答:

(一)群众参与的广泛性(1分);

(二)比赛竞争的激烈性(1分);

(三)技术要求的严格性(1分);

(四)素质培养的全面性(1分)。

2、简述田径运动的价值?(4)答:

(一)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1分);

(二)田径运动健身价值(1分);

(三)田径运动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各1分)

3、简述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5分)

答:

(一)田径项目竞赛越来越受到关注,竞争将更加激烈(1分);

(二)运动竞技成绩的提高更加依赖科学化训练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分);

(三)女子田径运动成绩的突破速度将要快于男子(1分);

(四)田径运动中有些竞技项目对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一些项目会通过动作形式、器械规格及竞赛的变化和改革获得更大发展(1分);

(五)田径运动相关市场开发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分)。

4、简述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5分)

答:

(一)了解和掌握田径课程的基本技术和教学方法(1分);

(二)了解和掌握田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方法(1分);

(三)提高田径专项技术水平,掌握训练的一般规律和方法(1分);

(四)提高全面适应社会体育工作的需要(1分);

(五)为全面掌握各项运动项目打好基础(1分)。

5、简答田径运动教学的目标与方法?(3分)答:

(一)师德教育和培养(1分);

(二)学习田径运动基本理论、技术和技能(1分);

(三)了解中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教学任务和内容(1分)。

6、简述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特点?(3分)

答:(1)整体性(1分);(2)规范性(1分);(3)一致性。(1分)

7、简述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5分)

答:(1)语言法(1分);(2)直观法(1分);(3)完整教学法(1分);(4)分解教学法(1分);(5)预防与纠错的方法(1分)。

8、简述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学习方法?(5分)

答:(1)课前预习与练习(1分);(2)相互指导练习(1分);(3)自学自练(1分);(4)自我暗示练习(1分);(5)学会查阅、积累和分析文献资料(1分)。

9、简述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3分)

答:(1)自我伤害(1分);(2)互相伤害(1分);(3)教学组织和教法不当(1分)。

10、简述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与内容?(6分)

答: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1分);

(2)学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1分);(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1分)。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1)基本技术类(1分);(2)发展体能类(1分);(3)综合练习类(1分)。

11、简述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6 分,每一点1分)答: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身体训练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理论学习。

12、简述进行技术训练时应注意那些方面?(4分)答:(1)发展身体素质是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1分);(2)技术训练要抓住关键,反复训练(1分);

(3)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1分);(4)技术训练要贯穿与训练工作的始终(1分)。

13、简述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7分)

答:(1)放松训练(1分);(2)表象训练(1分);(3)集中注意力训练(1分);(4)应激控制训练(1分);(5)生物反馈训练(1分);(6)模拟训练(1分);(7)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1分)。

14、简述学校体育中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3分)答:(1)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运动训练具有业余性(1分);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篇2

1 . 1 田径运动训练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理论指导

田径运动囊括的项目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三大类,田赛、径赛和全能,进一步以动作的特征细分,分为走、跑、跳、投和全能五类。虽然说,体育运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但是不可否认,在实践的基础上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但是就目前各中学田径运动训练的情况而言,首先是田径队训练的理论性还不强,归结原因是在进行田径运动的训练时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理论指导。一方面,是由于中学学校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没有合适的系统化的教材参考,所以也就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学学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完全是处于“摸石头过河”这样盲目性的根据自我经验的“盲训”,所以导致中学田径训练的质量较差,训练方式不科学,训练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即使在训练中有相关的教材,但是不可否认,教材的质量也是存在问题的,教材存在着与实际训练不符或者是训练方式太过陈旧等问题,导致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总之,教材问题是影响田径运动训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材问题关系着理论的科学性,教材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1 . 2 田径运动训练的类别和形式具有局限性

田径运动的项目和类型都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田径运动在训练中要有相对的差异性的训练方式。在目前中学田径运动的项目中,在不同的训练项目下训练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样较为单一的训练方式使得中学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制约。实际上,在田径运动不同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要有区别地进行训练,不能将速度项目、耐力项目等混为一谈。但是就目前中学田径运动的现状看来,田径运动训练中这种一概而论的训练方式会很大程度上限制田径运动的发展。

1 . 3 田径运动训练的力度和效果具有局限性

田径运动的项目多样性也就要求田径运动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具体的训练手段。田径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因素以及运动项目自身的要求。在进行中学田径项目训练时,应该根据中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项目的不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但目前田径运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强度,还有不同田径项目的训练方式和强度都有着统一性和一致性,并没有进行区别的训练,这使得不同的田径项目的发展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强度太大会使得中学生的身体出现受伤的状况,若强度太小又会出现中学生得不到有效训练效果的现象。中学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力度和效果已经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1 . 4 师资力量的短缺和训练经费的短缺

田径运动已经成为各中校体育课堂必开设的科目之一,但是,就师资力量而言,中学田径运动训练还缺乏相应的专业的训练指导教师,大部分中学的训练指导教师是别的专业或者是别的技能的教师,导致了中学田径运动训练的不专业性和不科学性。同时,不可否认,田径运动项目比赛虽然不需要道具,但是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还是需要一定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器材的,就目前状况而言,各中学虽然开设了田径运动项目,但是,学校对于田径的投入还是较少的,田径运动缺乏必要的训练器材和训练的专业设备。师资力量的短缺和训练资费的缺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田径运动的进一步的发展。

2 田径运动训练的理论

在中学田径运动中,田径训练的基本训练和基础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恢复训练和心理训练。身体训练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个人的身体机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能够在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等多方面为中学生田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技术训练,是针对不同田径运动项目而开展的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为的是能够让运动能够掌握自身练习项目的技术和技巧。战术训练是为了能够让中学生或者业余运动员在比赛运用相应的技巧战术来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发挥到最佳水平,运动员根据不同的田径项目来掌握不同的战术技巧。恢复训练是为了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结束或者是运动训练结束后能够迅速使得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消除疲劳的训练方式,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必修训练项目。心理训练是为了能够使得运动员在比赛时心理适应比赛氛围做到适当紧张的训练,对运动员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较为有效的训练。以上五个基础的训练项目在田径的各个项目中都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训练。

3 田径运动训练的方法

3 . 1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系统化的教材

田径运动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艺术,但是不可否认,在任何实践中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只有在实践中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够使得实践更加完善和出色。中学和业余田径运动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够让田径运动更加出色和广泛地推广。这就要求中学在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有配备相应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必须要根据中学田径项目训练的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还要注意教材的通俗性,要让学生能够看懂教材理解教材。同时,教材的学则也要根据田径项目训练的不同项目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选择统一的教材进行不同项目的指导,只要选对教材,找到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够使得田径项目进一步快速发展。例如,在进行田径运动项目长跑的训练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员的需求进行教材的选择,初、高中可以使用教材《青少年中长跑科学化训练》,大学可以选择《长跑运动全攻略》。

3 . 2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进行具体项目的具体训练

田径项目包括多种的长跑、短跑、竞走等多个小的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对运动训练的要求都有不同,在进行中学运动训练的时候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制定具体的运动训练,比如长跑要注重运动员耐力的侧重训练,短跑则要注重运动员的速度训练等,虽然田径运动都要有耐力速度的支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训练耐力速度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侧重点不同的训练。速度的训练可以通过下坡跑、牵引跑、做快速跑步动作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在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的时候可以跨栏跑、持续跑、承重跑等有效途径进行训练。

3 . 3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做到运动员的“因地制宜”

要想在中学业余田径运动的训练中收到较为可观的训练效果,不仅仅是要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不同的针对性训练就可以,更重要的是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来进行具体的训练。一方面要在不伤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状况下进行运动员极限的开发,另一方面,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适当的强度方面的调整,或者是训练项目运动项目的调整。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既不可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的强度可能会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受到损伤,过弱的强度可能使得运动员的潜质得不到充分的挖掘,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可以让运动员自身结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确定每日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密度等。

3 . 4 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要进行师、资的投入

田径运动项目训练需要必要的设备和必要的专业器材,只有在田径运动中配备了专业的训练器材,才能够让田径运动项目得到长足的发展。专业的训练设备能够很好地使得中学业余田径运动员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辅助,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效合理地使用器材能够让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在进行田径体育项目的训练时还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所以中学不仅要投入资金来购买相关的器材还要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够促进田径事业的发展。例如,在初高中的田径教学中要引入标枪、哑铃、杠铃等器材,辅助田径项目的训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一项在各项重大比赛中都有重要位置的体育项目,是体育项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参与范围较广项目较多的一种运动。为了使得我国的田径事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我们必须找出田径运动训练的不足和问题所在,用先进的理念和积极科学的方法指导田径训练才够使得田径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出现的问题和介绍了科学合理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够借此文章引得体育界对于田径训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探讨。

摘要:人类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身体生理极限也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一项起源较早且相对较为广泛的典型的体育竞技项目,不仅参与人群较为广泛而且包揽项目也较为广泛。田径这项体育项目在各类体育竞赛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位置。该文结合了个人的实践经验对中学业余田径运动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对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田径训练的探讨和研究。

谈论大学田径训练的特点与方法 篇3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田径 训练特点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25-02

一、大学田径的训练特点

1.文化特点

现在,全国的各大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甚至多次的运动会,其中田径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田径训练就非常重要。田径的训练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娱乐体育生活,同时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响应国家强化体质的号召。因为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相对较高,对于田径训练的方法、技巧什么的理解的相对较好,同时,大学生还可以根据所学的田径知识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学校特点进行创新和合理的改造。相对于中学生或者小学生来说,大学生的田径运动具有很强的文化特点。

2.心理特点

大学生经历过高等教育,并且日渐成熟长大成人。那么大学生运动员就会具备稳定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毅力耐力也会比较持久,更容易坚持下来,走向成功。同时,大学生对于学业、生活、训练的事情能够合理分配,包括时间所占的比例,训练的强度等等事情。这样,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断粮并保护身体,另一方面,能够调节懒惰、消极和紧张的情绪,使得身心愉快,大学生活愉快充实。

3.时间特点

因为既要训练田径运动,同时又不能因为训练而耽误了学习,所以,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会选择利用课余的时间来进行体育田径训练。尽管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因为田径运动队各队员的专业不同,在时间安排上也会受到限制。一般规定高校的田径运动员每周运动时间为9小时左右,这个数字是比较客观的,相对运动负荷量比较少,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天气情况、放假情况、个人特殊情况等,可以自行调整。有的人体质好一点,可接受的训练强度高一点就可以多安排一些训练课时,突破自己的训练成果。有的人体质差一点,训练进度慢一点,这也可以调整,循序渐进,慢慢跟上来就好了。

4.选才特点

大学生田径运动的选才尤为重要,选才的结果直接决定了田径运动的训练成果。因此,选才是很总要的一关,选拔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训练考核程序,将大学生群体中适合田径项目训练,体质较好,并且喜欢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挑选出来,进行系统的专业性的田径项目训练,来测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从而选定田径运动的训练人才。目前,各大高校的选才区域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好多适合田径体育训练的学生,受到文化分数的约束,没能进入高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中田径运动员的整体质量。

二、大学田径的训练方法

1.运动素质的训练方法

根据以上所论述的大学生田径运动的特点来分析,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田径各项目的专业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体育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与目标,来训练学生的速度、动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协调性,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比如耐力、毅力等。

合理的训练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许多方面,如学生的自身条件,学校的基础设施,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相关理论的研究规定等,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定,同时也要灵活适度的来把握和调整,实行长期训练和穿插训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调整,避免学生自田径项目的训练中出现疲惫期,进而排斥训练的结果,要不断保证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训练结果稳步提高。

因为大学生田径运动比赛主要属于体能类的竞赛,所以训练属于高强度、连续性的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参赛赛制来制定训练计划,或分期或长期的训练,尤其是在分期田径训练中,要以本次参赛的要求和规定为准,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要注重田径运动队员的体能恢复训练,这对运动员训练的整体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

2.激励机制的训练方法

要有动机的来激发运动员学生的潜能。合理的动机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动力,使其更有力量去坚持训练,更能激发体内的无限潜能,在比赛中出现爆发力。但是,在田径这项训练中,要结合学校的情况还有大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训练。

例如:在田径运动的专项训练中,有的部分学员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练习,矫正田径动作,并且训练态度积极热情。但是,可能大家训练就缺少一定的目的性,动机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动机性的鼓励就尤为重要,在大家各方面的情绪都很高的情况下,给大家灌输一下训练动机,会给学生指出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使训练进度和训练效果都可以明显提升。同时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以后,就可以接受一定的奖励,我想大家一定都会坚持下来的。

3.对比与鼓励方法

日常的训练中,教练也可以采用适当的鼓励方法,来有效提高田径队员的训练成效。鼓励学员在日常训练生活中总结和分析田径运动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尤其是教练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跟所有教师都一样,应该注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并且讲解要深刻动人,加深学员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运用对比方法,教练可以根据理论的讲解和实践技术的对比,来为田径学员讲解运动方法,提醒大家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各种比赛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来给学员们进行讲解,来根据实际对比,发现问题并总结问题,使学员从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平时理论学习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进而提高学员的训练热情。

三、结束语

田径运动会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篇4

一. 运动员的选材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中长跑一直被广大学生视为较困难的运动项目。正确的选择运动员是训练的基础。

1.应该考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在选择时应选身材相对较高的、身体匀称、腿长体轻、骨盆小、胸围小、膝、踝关节围度小、跟踺明显、足弓较大的运动员。

2.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生理机能。要尽可能的选择身体发育良好、身体健康的学生。要有一定的有氧代谢功能和较强的负氧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进行身体检查。特别要注意选择心肺功能发育好、心容量大、脉搏有力、脉搏频率较低、肺活量大的学生。

3.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中长跑运动训练时比较单

一、枯燥和乏味。要求大脑皮层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反复单一的衡刺激。因此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性格活泼又沉着冷静,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运动员。

二.进行合理的耐力训练

在对运动员进行中长跑训练中,耐力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田径场地进行耐力训练

在中学田径运动会中任何一个中长跑比赛都是在田径场上完成的。在场地训练时以本校的实际田径场地为主。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弯道跑的训练。因为中长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是跑的。根据弯道跑时要有一定的向心力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双手的摆臂。在田径场地上训练时应该在正确的跑步技术上对运动员进行定时和定距离的训练为主。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要注意晨练和晚练的合理搭配。晨练在空腹的情况下以一组定时(一般为4—6分钟)和一组定距离(1200米—1800米)为主。在晚练以一组定时和二组定距离训练为主。作为教练员应注意的是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登记和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对每个运动员的时间和距离进行及时的调理。

2.公路跑耐力训练

公路跑训练要选择一条地面相对平整、车辆较少的公路。一般以5—8公理为主。要注意的是一直要求匀速跑。公路跑是训练运动员呼吸方法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为主在跑至3公理左右时应找一个相对合理的场地给运动员进行3—5分钟的关节、韧带活动。这几分钟是运动员调节呼吸和身体状态的关键时间,教练员不应勿视。在运动员呼吸相对平稳后应该立刻进行返回的公路跑。要特别注意不能给运动员太多的休息时间。这是避免“极点”过早出现的重要方法。在返回田径场地后,呼吸相对平稳后一般为5分钟左右要对运动员进行一次800米或1500米的测试。以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的70%上下为宜。

三.有效的终点跑训练

终点跑是中长跑跑程结束前的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跑。它是运动员处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水平。从而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讲一般以最后的150—200米为主。

1.要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00米左右的全速全程跑训练。以短跑运动员的陪同跑为主。要注意速度的合理搭配,以短跑运动的速度来刺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以每天2—3组为宜。2.最后150米的陪同跑训练。在中长跑运动员的场地训练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中长跑运动员跑至最后的150米左右时,体能消耗较大,这时教练员或教练员指定其他运动员应该陪中长跑运动员并肩并排跑直到终点。在并肩并排跑时要不断提醒运动员注意呼吸和节奏以及摆臂。这样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3.80—100米的上坡全速跑训练。上坡全速跑是中长跑运动员终点跑训练的关键。教练员要给运动员选择一个坡度在15度以上,距离为80米以上的地面平整的上坡。进行一周一次以上的上坡冲刺跑训练。一般应分为二个阶级。每一个阶级冲刺5—6组。在冲刺时要特别强调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前移。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运动员的后程速度。在相对激烈的田径运动会上取的最佳的成绩。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篇5

1.商业用房市场调研中的竞争分析相当复杂,它包括( )等几个层次。

A.商业用房的投资者之间为争夺租户的竞争

B.对商业用房本身的竞争

C.商业用房周边环境分析

D.商业用房周边交通流量分析

E.经营商品和劳务的经营者之间的竞争

2.下列不属于商业用房市场特性的有( )。

A.受交通状况影响较大

B.与人口聚集密度密切相关

C.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D.与商业用房内外部品质密切相关

E.与购买者的购买决策及融资机制有关

3.办公楼市场调研的`产品分析既是办公楼市场分析的起点,又是研究的终点,其主要环节包括( )。

A.建筑成新度

B.楼层及层高

C.租户定位

D.硬件设施和设备

E.物业管理水平

4.一般来讲,在一次中等规模的房地产需求调研结束后,通常运用( )等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A.统计分频

B.分布性统计

C.描述性统计

D.记录性统计

E.统计推断

5.在房地产市场定性研究中,小组访谈法的过程包括下列( )等几方面。

A.选择主持人

B.布置访谈环境

C.准备访谈指南

D.筛选被访者

E.撰写访谈纪要

6.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市场调研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A.研究内容计划

B.研究时间安排

C.研究范围

D.研究方法

E.研究人员预算

7.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境变量和决策变量有( )。

A.项目分区规划设计

B.各细分市场需求特征和规模

C.各细分市场竞争关系的变动趋势

D.政府相关经济政策及直接和间接影响

E.各细分市场价格和租金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8.定性研究是在房地产市场调研中收集有关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基本特性、倾向性、感觉、动机和态度等资料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观察法

B.投射法

C.小组访谈法

D.个别访谈法

E.深度访谈法

9.一般来讲,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

A.指导性

B.经济性

C.灵活性

D.有效性

E.可操作性

10.询问法就是向被访者提出一些问题,由被访者回答,研究者根据这些回答进行归类统计分析而获得相关的数据,通常根据询问的对象及使用工具的差异,可以将询问法分为( )等类型。 .

A.经理询问法

B.电话询问法

C.客户询问法

D.路上拦截法

E.因特网询问法

1.ABE 2.DE 3.ABDE 4.CE 5.ABCD 6.BCDE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篇6

摘 要 田径是比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及个人运动能力的运动,对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要求甚高。对短跑、跳跃及投掷类项目而言,负重力量练习在平时训练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构成力量练习的两大主要因素。如何选择负荷重量,根据重量确定完成次数和完成速度是负重力量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尤其是在运动训练领域,是关键问题,因此,吃透运动负荷的基本原理,掌握安排、调节运动负荷的基本方法,是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和参加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负重训练 运动负荷 生理机能反应 生理负荷强度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中,多数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训练都不正常,有课时较多而顾及不到的、有训练费用不能保证的、有不想多花时间在下午两节课的业余训练中,认为训练付出的精力远比上课多(主要为提高成绩)等等原因。所以一旦有比赛任务,大多都是临时组队。学生运动基础差、成绩也较差。面对训练时间短,又要提高学生成绩这一问题,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使其技术、技能、战术、心理及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如何在训练中合理安排好力量性负重训练和运动负荷的问题。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中学生在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中存在的力量性负重训练和运动负荷的问题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据统计法 2.2.3 观察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田径运动的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的实质 3.1.1 负重训练

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的关系在负重力量练习过程中。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成负相关关系。换言之,就是当负荷重量增加时,练习的速度必然会降低;反之,当练习的负荷重量减少时,练习的速度就会随之提高。完成练习次数和负荷重量也称负相关关系。采用相同的动作结构,负荷重量轻时一次性完成动作的次数会较多,而负荷重量增加时完成次数就会减少。3.1.2 运动负荷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个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在实际运用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彼此互为存在的条件,即没有一定强度的量和没有一定量的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

同时,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大强度和大量的练习(如用很快的速度跑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有机体承受不了,而小强度和小量的练习(如用慢速跑一段很短的距离)又难以获得起码的练习效果。在运动实践中,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是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的。

3.2力量性负重训练与运动负荷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3.2.1怎样掌握力量练习中的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

力量性负重训练原则认为:人们可以用克服相对较重阻力的练习来发展绝对力量潜力;也可以用克服相对较轻重量的练习来发展速度力量。阻力是发展力量的关键,不管你完成多少组和重复多少次,只有在阻力足够大时,才可能有效地获得肌肉力量。想用较轻重量,靠增加重复次数和组数来获得有效的力量增长,效果不是很好。在力量训练的实践中,负荷重量的选择决定了完成动作的速度及次数。根据力量训练原则和训练目的,人们通常用下面方法安排负重训练的内容。

第一,发展肌肉绝对力量潜力,即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间协调性:采用较重的负荷重量,完成次数少的重复练习。一般用个人极限负荷重量的75%-95%,重复6-8次,完成4-6组。如用95%以上的重量,可能太大了,对于力量训练水平不是很高者来说,很难应付下来。故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也有人称之为最大力量训练法。成年短跑、跳跃、投掷运动员较多采用。尤其是投掷运动员,把这种方法作为有效提高绝对肌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对于高校业余田径运动员来讲,要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宜采用单一的手段来重点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在一些中学或业余体校,教练员为了让运动员早出成绩,往往过早地发展力量素质。相对而言,采用负重大力量训练法获得的力量增长效果而带来的运动成绩,较提高全面身体素质后取得的成绩,来的更快更显著一些。但中学业余田径运动员不同于专业运动员,靠提高绝对力量素质来出成绩,是急功近利的作法,会限制和影响高校业余运动员以后向更高方向发展。所以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中,不提倡,也不宜采用这种大负重力量训练法。

第二,发展速度力量,提高肌肉内协调性:采用较轻重量,增加次数提高速度。一般认为用个人极限重量的75%以下,重复12次左右,快速完成6—8组。它是为有效改善肌肉间协调用力效果和提高动作速度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人们也称之为快速力量训练法。由于这种练习对肌肉的刺激强度不够大,更多地增加协作肌的疲劳程度,所以想用这种方法长期广泛地获得肌肉力量是不太可能的。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对运动员极限负荷重量增长情况,不能建立起客观真实的档案资料,对具体训练中负荷重量的选择提供不了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它只有和大负荷重量训练法结合起来,在发展绝对力量和提高动作速度的训练中,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发展肌肉绝对力量潜力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大负荷重量的大强度力量训练+较小重量的快速力量训练+一般的专门性练习。这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不太适应,对于较高层次的运动员来说,是经常采用的手段。例如,投掷运动员,在获得力量练习的综合效益后,为了将一般力量及时地转化到投掷技术动作中去,还采用力量练习与技术练习相结合的手段。

3.2.2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依据

3.2.2.1超量恢复的原理:学生的有机体在承担一定的负荷后产生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要使机体所产生的疲劳症状得到恢复甚至超量恢复,就得让有机体在承受一定的负荷后得以休息,使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在保证机体充分恢复的前提下,负荷越大,机体刺激越深刻,产生的超量恢复水平也越高。生理机能反应阶段是评价运动员的心肺机能状况和体能素质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一个完整的单项训练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动员阶段、稳定阶段、疲劳阶段、恢复阶段。

(1)动员阶段:动员阶段的时程越短,生理反应越小,说明运动员的内脏机能动员快,灵活性高。

(2)稳定阶段:稳定阶段的时程长短和负荷积分值,是评价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体能素质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3)疲劳阶段:疲劳阶段的时程和积分指标数据,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是用以评价运动员耐疲劳能力的敏感指标,同时在运动心理学上也是评价运动员毅力品质的新指标。

(4)恢复阶段:又称恢复期,从本次单项练习的运动终点到下一个单项练习的始点(转折点),指运动停止后,人体处于相对休息状态下的恢复。恢复期由半恢复期和续恢复期组成。

(4.1)半恢复期:指在运动停止时刻的生理负荷反应强度完全恢复到安静状态水平的过程中,当其恢复了全程的二分之一时所用的时间,该段生理机能的恢复速度很快,斜率值较大,所用时间占整个恢复期的比例较小。

(4.2)续恢复期:生理负荷反应强度从半恢复期完全恢复到安静状态水平,该段生理机能的恢复速度较慢,斜率值较小,所用时间占整个恢复期的比例较大。

一般中学田径在组队后短期训练,时间都安排在每天下午第六节课后进行,这意味着机体所要恢复的时间基本确定,这就必须对每天训练中的负荷做一个科学合理安排。

训练的适应过程:学生的有机体在训练中承受运动负荷后会产生适应过程,在机体对负荷适应后,会出现“节省化”现象。若每天的训练负荷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不变,学生机体适应后,则机体的机能就不能进一步提高,只有有节奏地安排运动负荷,逐步提高刺激强度,使机体产生新的适应,才能提高机能水平,获得良好的训练效应。但要注意,若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增加掌握不好,提得过快、过猛而使学生在下一次的训练中还处于疲劳的状态,很容易造成疲劳积累,不但不能产生新的适应,成绩不能提高,反而对学生和训练带来不利的影响。3.2.2.2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提出来的。

“生理负荷强度是训练中(外部)运动强度作用于人体而引起机体的(内部)反映。

(1)生理负荷反应强度:简称负荷强度。一般指负荷强度点的数值大小。

(2)强度变化幅度:指在各阶段的持续运动时间内,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该指标为分析各阶段的反应平稳程度及体能训练强度的选择等提供参考数据。

(3)强度水平:根据与运动员自身能达到的最大生理负荷反应强度的百分比,强度水平的划分主要协助教练员制定和分析训练中各强度的匹配、分布,为合理安排运动量,达到预期训练目的提供帮助。(4)平均反应强度:指训练中所有心率样本的平均值。教练员有时用该指标反映整个训练中的负荷强度。”(引自参考文献4)

所以要认识到训练中加大运动负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一个手段,不能为大而大,越大越好。况且,运动负荷的大小都不是绝对的。“最大限度”、“极限负荷”没有一个是固定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而是根据不同训练水平的人采取不同的负荷。只有准确掌握好自己每个训练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实施最合理的运动负荷,逐步提高运动成绩。

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学生在训练中承受一定负荷后,机体会产生疲劳,因此要使学生有相应的休息时间,其机能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一般中学田径队集训短、时间紧,学生训练时间仅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进行,所以下午的训练课的运动负荷最好安排在学生机体的机能能力第二天下午得到恢复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每天训练课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运动负荷安排过小,后一次训练课是在学生机体产生“超量恢复”之后进行,那么机能能力仍只保持在原有水平上;若运动负荷安排过大,后一次训练课是在学生机体尚未恢复时进行的,其机能能力就会下降;若运动负荷合适,后一次训练正好在学生机体产生“超量恢复”时进行,其机能能力将逐步提高。

处理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在整个训练中,量和强度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两者有机搭配才能保证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成绩。强度虽然比量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它必须在量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加大。强度加大了,量就要有所控制,若量和强度一直持续增加,不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上去,还易产生训练过度。所以训练中,量和强度的安排应波浪形安排。二者要有机配合,使学生机体适应不断增加的运动负荷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3.2.2.3合理运动负荷监督

训练中安排适宜运动负荷是为了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能否提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对运动负荷承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还得通过多途径、多指标进行监督,通过分析,找出符合学生个体的运动负荷。这里可用两种常用的简易方法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

生理指标评定法。运动负荷后晨脉不超出平时晨脉3-4次/分,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水银柱以内,体重不少于0.5公斤。机体承受负荷后,休息10分钟即恢复到运动前安静脉博为小负荷;比运动前安静脉博快12-30次/分为中等负荷;比运动前安静脉博快36-54次/分为大负荷。

主观感觉及教师观察。运动负荷不大,学生主观感觉食欲、睡眠都会正常;当出现困倦思睡时若再加大运动负荷就会造成疲劳积累导致食欲不振、乏力、对运动场地、器材、练习等产生厌倦感等,这就是不合理的运动负荷而引起的过度疲劳症状。在训练中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训练行为,若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变形、成绩下降,说明运动负荷过大,要恰到好处地及时调整。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运动员在力量性负重练习中必须根据运动本身的规律进行训练。一味的盲目苦练只会使运动员自身受创,而运动成绩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4.1.2 运动负荷伴随运动训练中,对运动训练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科学的运动负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2建议

4.2.1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要充分掌握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体育基础、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采用科学严谨的负重力量练习方法,使运动员快速有效的提高机体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4.2.2教练员应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运动员本身也要及时发觉自身的机体反应,并主动寻求与教练员或指导教师汇报沟通,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使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做到在训练中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 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参考资料

1.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青少年田径训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4.邓伟明.孙学川.范晓燕.简坤林.基于Polar表数据的体能训练生理负荷强度分析系统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广州.1997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篇7

我国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和运动员训练水平日益提高的现实,迫切需要能有效指导运动训练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一线训练指导理论。训练实践证明运动训练理论必须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 运动训练理论必须能有效地指导训练实践。某些传统的训练理论日益落后于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速度,表现出宏观训练理论研究滞后和专项训练理论发展缓慢的现实状况。因此,研究发展、完善创新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完善和创建专项训练的一线指导理论,完善和创建专项训练学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般训练学理论和项群训练学理论是运动训练的基础性理论,因其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所以其特点必然是宏观性的哲理性的,仅指出训练的原则与道理,而不是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因此, 教练员在了解一般训练学理论和项群训练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深入研究专项训练学理论,深入研究影响专项成绩的相关因素以及诸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专项速度理论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核心,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研究的起始与归宿。它是各竞技运动项目一线训练的基础性指导理论,是各竞技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的直接指导与应用理论。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基本上还是遵循一般训练学的理论构建和实施的。对专项速度理论研究的力度及取得的成果远远不能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高水平竞技运动的需求。另外,在我国权威的《运动训练学》教材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亦未涉及对专项速度理论与方法的阐述与分析。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之所以长盛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乒乓球运动的专项速度理论与实践应用问题,即乒乓球运动的专项训练学理论与实际运用问题。因此,深刻认识、研究与推广专项速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迄今为止,专项速度理论及训练尚未有一个统一、成熟的看法,也很少有学者对之进行专门、 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不仅仅是田径运动,各竞技运动项目对专项速度理论的研究都非常薄弱。所以,深刻认识专项速度理论的重要性,尽快研究并明确各竞技运动项目专项速度的构成与应用理论, 促使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 尤其是田径运动面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对传统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思考

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借鉴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创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填补了中国竞技体育理论体系的空白,成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实践的指导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揭示运动训练的本质和规律,努力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所以,运动训练学是以运动训练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和“规律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竞技能力为核心和框架进行阐述,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竞技能力理论、项群理论、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等内容。

随着世界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面对中国竞技体育成功的实践,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某些理论、认识与观点被不断冲击,一些原有的逻辑体系显得不再完整。但是至今为止,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框架和核心理论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发展变化和突破完善。例如,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训练原则”就属于陈旧重复、缺乏时代信息的论述内容。三十余年来,在我国出版的运动训练学专著和教材中,均有训练原则方面的章节与内容(见表1)。然而,对于运动训练实践急需的专项训练学理论则普遍缺乏具体论述和研究,甚至空白。另外,我国专项训练学理论的研究构建与创立完善目前仍缺乏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分工合作。这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应列入议事日程、落实做好的重要工作。 对专项训练学的发展现状、规律特质的认识仍停留在对各运动单项感性层面的经验总结上。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的不足必然影响到一般运动训练理论对各专项共性规律与方法的提炼,进而影响训练实践指导的效益与质量,没有引导推动专项竞技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是以一般训练学理论为基础,以竞技能力理论为核心构建和组成的, 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必然导致了其理论指导的原则性、宏观性、哲理性和理念性,必然导致了其训练理论指导缺乏本来应有的针对性、直接性、有效性和操作性。所以,构建和创新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尽快地构建和创新专项训练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专项速度理论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核心。所以,深刻认识、研究与推广专项速度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应该认识到,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发展急需加强专项训练学理论的创建与完善,推动专项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应反作用于实践。理论应指导实践发展,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修正、发展完善。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三.专项速度的概念

专项速度是体育学和物理学的交叉产物。它既有物理学的速度特征,又具有训练学的速度内涵。 它既有物理学的度量性和检查性,又具有训练学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专项速度是运动员完成特定专项运动时的竞技运动速度,并按照专项运动系统的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规律合成而成,是专项运动各运动阶段运动速度合成的综合结果。所以,专项速度是运动员在遵循竞技运动项目特定竞赛规则要求下、运用专项运动技术创造最高或理想专项运动成绩时的整体综合速度,它是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和专项意志在专项运动中的综合产物,是其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反应与结果,是训练效应的直接反映和表现形式。

专项技术与专项素质的品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专项速度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二者共同构成了专项速度的物质基础。由于各运动专项的专项运动特点不同,专项速度的构建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按照运动训练学关于速度素质的构成理论,也可以说专项速度是由专项反应速度、专项动作速度、专项位移速度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只是各专项运动依据各自的特点三者在专项速度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四、专项速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运动训练理论对运动训练实践指导的具体性、 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衡量运动训练理论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实用性和科学性不仅是训练实践提出的要求,也是运动训练理论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运动训练理论的内容只有更加贴近训练实践,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解决那些与提高运动成绩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运动训练理论才会大有发展,才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运动训练理论必须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必须指导和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专项训练学理论来源于训练实践,生存于训练实践,与训练实践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的紧密联系,是指导和推动运动训练实践创新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专项训练学理论的研究能促使和引导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向紧密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发展,促使其由抽象的纯理论研究转为与训练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性研究。竞技运动项目尽管门类众多、五花八门,但其共同点是“专项速度是竞技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是训练效应检查与评定的根本指标”。所以,竞技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应以专项速度理论为核心构建和完善。专项速度理论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组成部分,是专项训练学理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论。

专项速度理论改革了落后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指导思想,打破了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鸡犬相闻、 不相往来的“各自独立”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促使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使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成为专项速度飞跃的两个紧密相关的轮子和两侧有机联系的翅膀。应该认识到,运动训练中专项技术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必须统一于专项速度的提高和发展过程中。然而多年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一直存在着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深刻认识到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应紧密结合“合二为一”。运动素质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专项技术提高的需要,专项技术的改进要为充分发挥运动素质的作用而努力,二者必须融合和服务于专项速度的提高和发展过程中。在训练实践中,练习方法与练习手段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那种将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融为一体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只有那种既能发展专项素质,又能改进专项技术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才是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和最科学的练习方法与手段。这类训练理念、这类练习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将会有力地推动专项速度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以及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将会有力地推动运动训练水平稳定持续地提高和发展。

众所周知,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效果取决于练习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如何评价练习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直接评价指标是什么?却并不是每个教练员都十分明确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专项速度是评价练习方法与手段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所以,练习方法与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专项速度的提高与发展。

五、尽快构建以专项速度为核心的田径运动训练指导与操作理论

(一)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和决定因素

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与耐力等运动素质水平,完善专项技术,通过专项技术创造最高的专项运动速度,才能达到最高、 最远和最快的目的,创造理想的田径运动成绩。显然,田径运动是挑战极限的运动,是挑战人的专项运动速度的极限。田径运动成绩的高低最终直接取决于专项运动速度的大小。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然而,这一点无论在传统的田径运动理论体系中,还是在广大教练员的理论认识与训练实践中都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与研究。众所周知,跑的项目有“速度障碍”的问题,影响跑的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实际上在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中,成绩不提高的终结原因也是“速度障碍” 在作怪。例如,投掷项目的出手速度,跳跃项目的起跳速度等。因为长期的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的训练没有促使专项速度的提高,而是形成了专项“速度障碍”。所以,深刻认识、研究和构建田径运动各项目专项速度的形成理论和关键影响因素(关键技术、关键素质、关键身体环节功能)是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当前应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专项速度是影响和决定“最快”、“最高”、 “最远”的直接决定因素。田径运动中的“快”、 “高”、“远”是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在本质是运动技术与专项动作速度的完美结合—专项速度。“快”、“高”、“远”的程度(田径运动成绩)取决于这种结合的有效性,即专项速度的大小。显而易见,田径运动的比赛实际上是比专项速度——跳跃项目是比人体的腾起初速度,投掷项目是比器械的出手初速度,径赛项目是比人体的位移速度。一句话,田径运动是速度的较量,是专项速度的较量。

(二)专项速度在田径项目的表现形式

为了便于说明专项速度在运动项目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统计了跨栏、跳高和标枪三个项目的专项速度指标水平:

表2是世界顶级男子110米跨栏运动员(成绩为13秒以内)的专项最大速度段的时间,除特拉梅尔外,3~7栏的时间都在4秒大关之内,平均3.95秒,专项成绩平均高达12.93秒。而特拉梅尔虽然这个段落稍弱于其他运动员,但他在起跑—3栏却表现出超强的专项速度能力,因此才有可能表现出与其他运动员不相上下的成绩水平。这些都充分表明,如果不具备极为出色的专项速度能力,亦不可能成为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

表3是三名跳高运动员助跑结束后最后一步落地时的水平速度达到7.07±0.26米/秒,而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落地时的水平速度仅为6.60 ±0.51米/秒,但从跳高的专项速度来看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垂直速度平均值为3.73±0.14米/秒,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4.03±0.12米 /秒。由以上数据可知,专项速度的提高对田径跳跃项目成绩的提高十分明显。

表4是标枪的出手速度是指标枪的专项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手速度每增加1米/秒, 标枪的飞行远度就会相应的增加4.5~5.5米。表4是我国部分女子标枪运动员出手速度与世界女子运动员相对比,吕会会、杜晓玮、昌春风三人的出手初速度分别是23.36米/秒、22.82米/秒、22.50米/秒比我国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均值21.36米/秒大2.0米 /秒、1.46米/秒、1.14米/秒,但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却分别相差了1.44米/秒、1.98米/秒、2.30米 /秒,出手速度较低是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成绩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专项速度对投掷项目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速度与力量是紧密联系的。但是, 应清醒地认识到力量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提高动作速度服务的,提高专项速度是所有训练手段的终极目的。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力量是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素质,最终是为了提高专项速度。那种在训练中一味追求最大力量、忽视力量向动作速度的转化,忽视力量向专项运动速度的转化,忽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的倾向是非常错误的。无疑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力量是手段,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专项动作速度才是目的,它是运动成绩的直接和决定因素。专项速度是检查和评定训练效果的直接指标,它比传统的竞技能力、专项能力概念直接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具有鲜明的度量性、可比性和检查性。专项速度是训练方法与手段选择和创新的依据与归宿。

(三)建立以专项速度为纲的新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运动训练学理论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智慧源泉,是推动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主导理论,进而促使健康锻炼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整体发展。运动训练学的竞技能力理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指导理论。但对专项运动训练而言,专项速度理论比竞技能力理论有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所以,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实践迫切需要以专项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指导理论与方法。

目前,田径运动成绩的生产方式基本上仍停留在经验阶段,师傅传徒弟的训练模式和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思创新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专项运动训练理论建设令人堪忧。各运动项目运动训练理论大都是以脱离实践的教材方式呈现,其结构和内容基本上都是套用一般运动训练理论模式,对专项运动训练规律、专项运动的理论与方法基本上仍停留在泛泛的一般训练学理论层面,对教学训练实践没有实际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所以,我国体育学院培养毕业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到运动训练实践中无所适从,体育“学院派”在训练实践中必须再学习才能成才。这一点体育院校应向艺术院校学习,应认真反思为什么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大都是“学院派”?

现行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与一般训练学的理论体系没有本质区别,尤其是将原本应紧密联系、“合二为一”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却人为地被分成两个“各自独立”的训练系统,使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成为两股道上的车,各行其道,没有应答,没有产生“化学”反应,所以训练效果事倍功半,没能有效地促进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稳定提高。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应融为一体,应该努力做到,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化,专项技术训练身体功能化(整体力量的肌肉协同工作能力与神经支配能力,人体专项运动链的生物力学整体效应)。

以发展速度为核心的竞技田径运动呼唤新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呼唤田径运动专项速度理论, 呼唤田径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田径运动训练应建立以发展专项速度为目标的新的训练理论体系,将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纳入专项速度训练的目标体系中,将专项速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共同的起始与归宿。田径运动训练应在以专项速度为纲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以专项速度为纲创新和构建田径专项训练学理论。

要深刻认识到不同专项速度水平对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要求。不同专项速度水平相对应的不同的身体训练水平和技术训练水平,即不同专项速度水平相对应的身体训练指标和技术训练指标,以及指标体系间的相互关系。要深刻认识到田径运动训练是以专项速度为核心改进和完善专项技术,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三者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田径运动训练就是不断建立其平衡、不断打破其平衡、不断建立其新的平衡推动专项速度(专项成绩)不断提高的过程。

不同的专项速度,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肌肉力量、肌肉速度、肌肉耐力与专项技术。田径运动的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必须以专项速度为中心, 必须产生应答性训练效果。也就是说,无论是身体素质训练,还是专项技术训练都必须为专项速度的提高服务。否则,训练是盲目的、低效的,投入的多收获的少。

应该深入研究,不同水平的专项速度相对应的身体素质水平(力量、速度、耐力与灵敏协调)与专项技术(关键技术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关键身体环节的功能)的要求是什么。因此,研究、总结、 掌握和宣传田径各运动项目专项速度构成的指标体系及其训练方法与手段是提高田径运动成绩新的理论与实践途径,是田径科研人员和教练员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四)重视田径运动专项速度训练

当前,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大多集中在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和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等方面,忽视专项速度理论和专项速度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田径运动的训练实践大多集中在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上,集中在运动素质的发展上,忽视专项技术对专项能力的关键作用,忽视运动员专项速度体系的研究与针对性训练。所以说,无论从理论指导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都没有研究和重视田径运动专项速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无论是跑、跳还是投的成功,都是以专项速度为核心改进和完善专项技术,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都是以专项速度为中心指导和安排训练,将运动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利用成熟完美的专项技术充分在专项运动中发挥已经获得的运动素质,努力创造最高专项速度,努力创造最优专项成绩。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成功可以说都是成功运用专项速度理论进行训练的结果。田径运动中各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各自对速度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只有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了解其专项速度的构成,进行相应的专项速度训练,才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运动成绩稳定持续地提高。

(五)田径项目专项速度的分类

田径运动47个项目的专项速度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快速力量性主导项群专项速度(跳跃、投掷项目),主要表现为专项助跑速度、动作速度和专项运动系统速度;第二,速度性主导项群专项速度(短距离跑与跨栏项目),主要表现为专项反应速度、加速跑速度、最高速度与专项位移速度;第三,速度耐力性主导项群专项速度(中长距离跑、竞走、马拉松), 往往人们称这类运动项目为耐力性运动项目,这是不正确的,应清楚所有竞技田径运动的径赛项目都是在固定距离的条件下比速度。因此,这类运动项目应称其为速度耐力性主导运动项目,专项速度特征主要表现为专项段落速度、最高速度、加速跑速度和平均速度,其运动成绩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专项段落速度、加速跑速度和平均速度(见图)。

教练员应该清楚以上三类专项速度所对应的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和专项运动心理的具体要求与构成指标,以及该指标的检查评定标准。应该清楚不同专项成绩所对应的专项速度水平,不同专项速度水平所对应的专项素质指标和专项技术要求,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六、结束语

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 篇8

关键词: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59-1

近年来,社会主义发展训练,需要更多的高学历的人才,因此国家开始进行高校的扩招。然后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依然摆脱不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模式,因此更多的艺体考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动。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是我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试项目的设置对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体育同样可以上到好的大学,这对于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特别是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没有一个项目是朝夕之间可以练成的,特别是体育考生,是面临体育和文化的双重压力,每天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后晚上还要承受繁重的文化学习。如果训练的体育教师可以短时高效地安排训练计划,那运动员可以轻松很多。因此本文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对如何提高高考中部分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提提自己的意见。

一、合理选择体育高考的考生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擅长的一面,通过之前文献资料得知,苏北某地区有的学校甚至是安排整个年级文化成绩最好的几个班的学生,整班进行体育高考。这与高考及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高考是选择优秀的人才,而苏北模式培养的是文化成绩很出色,但是体育技能一般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即使以后大学毕业也很难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所以科学的选材非常的重要,每个学校可以在高一时就关注自己田径队的运动员,对一些跑跳能力出色或者有比赛经验的运动员进行招收,这就为其高二高三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高一的训练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不要耽误孩子太长的时间,尽量用体锻课和自习课的时间进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文化和体育是并存的,是缺一不可的。在高二的时候,我们就要进行体育高考组建的动员大会,老师要找这类有天赋的运动员谈话,当然在谈话中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教师的想法仅仅是参考,也要让孩子知道仅仅体育好想上大学是不行的,还要运动技能,训练方法同高一。高三时候在训练过程中给学生们要布置目标,并且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对他们进行测试,使他们体验到通过训练时自身身体素质提高的成就感,在这样不断的训练下达到不断提高他们身体素质的目标,为体育高考备战打下基础。另外记得给高三的孩子加强营养,保证后勤工作。

二、优化课余训练方法

科学有效的制定学期学年训练计划,因材训练,才能让学生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高一是基础,是改进跑步的速度和技术动作的时期。在跑的过程中,技术练习有小步跑、高抬腿、车轮跑等。体能有行进间跑,应急跑,迎风跑和上下坡跑来发展绝对速度,另外一定不要忘记需要发展力量杠铃的快速挺举,抓举,下蹲;立定跳远和多级跳远练习即是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发展腿部力量很好的训练项目。同时不要忘记协调和柔韧练习训练后记得做好技巧练习。主要通过暗示法、舞蹈、放松操、慢跑、听音乐以及肢体放松按摩等来进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拍摄学生的技术动作,让学生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动作,有何提高的部分。高二年级是关键,训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心肺功能对于高中生来说处于生长发育期,在训练中需要很好的控制量和强度,将高一的训练形成一个质的飞跃。如采用记时跑、重复跑、间歇跑、加速跑等发展学生的供氧能力。对于力量训练不能单纯的和高一一样轻力量,这个时候需要借用杠铃等克服重力进行练习。高三是冲刺,这个时候要经常进行专项的测试练习,调整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多安排队内的小型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紧张的心理!不要忽视女孩子的生理期,尽量通过调整避开高考时出现生理期,如果真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调整心态。

三、不可忽视临场经验

上一篇:吉县职业中学安全工作检查总结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三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