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

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1

随着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从源头治理腐败等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 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水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水利财务工作者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一、水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进行,逐步向前推进的。199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颁布实施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绝大多数单位在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但在会计实务中,也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与执法力度不够有关,实务中往往是发现问题后只是要求进行调账或给予轻微的罚款,甚至有的还不了了之,没有给予肇事者重击。因此,监管部门应认真执行《会计法》,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负责人、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环境,保证财务会计制度落到实处。统一的会计标准、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要实现会计改革的目标,关键是要认真贯彻实施。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庞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理解和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时往往会出现偏差,一些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与制度要求不一致,甚至有的会计人员为了某种目的而滥用会计法规赋予的各种会计标准,这都不符合会计改革的要求,对提高会计质量极为不利。

二、水利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既有公益性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为主的单位,而大量的是二者兼有的事业单位。由于水利财务管理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具体而言:第一是基础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的公益性使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水利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未明确,经济关系不清;水利财务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大部分经费只限于人员开支,严重影响水利单位的健康发展。第二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水利财务部门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办法内容过于单一,往往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第三是预算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各单位发展要求,财务部门只是单一地对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和单位发展的需要。同时,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预算的约束力不强,挤占挪用的问题普遍存在。第四是费用征收体制不顺。近年来,水利收费工作虽有进步,但由于征收机构摧收、劝收工作的能力较差,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措施,对拒交、滞交行为没有有效的制约办法,造成各项规费的收取率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和水利工程

定额管理费因没有强制性的执行措施,征收效果很差。

三、新形势下水利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一)转变工作职能,紧跟改革步伐

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各类经济资源,在宏观指导、监督管理方面下工夫、做文章、找位置,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思想观念要从“小财务”向“大财务”转变,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树立以调整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理财观念;工作重点要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改变过去忙于日常繁琐事务的做法,调整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在贯彻落实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好内外关系,争取水利资金和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监督检查;管理体制要从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向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转变,改变原来多头管理,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体制,建立起集中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运用新规则、新机制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财会基础工作薄弱不无关系。基本建设财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种类多,遵循制度复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会工作机构和各项内控制度,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约束监督机制,全面把握好其管理的各个环节。

1、是严格基建资金拨付程序,把好源头事前控制关。在拨付资金时坚持按基建程序、投资计划及工程批复、基建支出预算、工程进度办理拨款,不符合拨款条件的坚决不予拨付。但对一些汛前急需资金的工程,在投资计划已下达、资金尚未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可经有关部门同意,提前调剂拨付,以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2、是加强基建资金使用管理,把好事中控制关。基本建设资金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制度,符合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结算手续。否则,财务部门可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拒绝支付资金。在建设项目价款结算上,财务部门要对资金支付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手续的完备性及数量、单价、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不合法、不合理、不符合条件的事项不予支付资金。对于费用性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将各项费用开支控制在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内。在工程价款预付及结算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监理合同制,加强建设资金的核算与监督。施工期间,在预付施工单位工程款时,按工程形象进度,报经施工、质检等部门审核把关后,方可办理拨款手续。财会人员要进行跟踪检查监督,保证工程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发挥其效益。

3、是严格竣工决算审查,把好工程竣工决算关。竣工决算是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考核基本建设工程预算实施的基本措施。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基本建设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及水利部有关基本建设管理等制度、办法,按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实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制度,所有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在工程竣工之前必须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未经审计的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亦不得办理财产移交手续。我公司为2007年开始新建的公司,2009年3月开始生产,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请中介机构进行了财

务竣工决算审计,确定投资总额。

4、是要严格区分不同类型基建项目相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明确不同基本项目各项支出的定额。基建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部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到工程的招标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都要切实履行起监督职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基本建设资金管好用好。

(三)用足用活既有政策,努力增加水利投入

1、抓住主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预算管理模式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心。基于政府收支的改革,结合长江委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收支改革具体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完善经济目标责任制。预算管理是中心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细化、量化的具体表现,是财务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为此要制定《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客观全面、量入为出”的预算编制原则,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对已经批准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未纳入预算的费用不得列支,实现预算的硬约束。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预算编制的预测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同时建立以预算控制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公司年底按照当年生产经营情况,制定下一的预算,并在年中根据生产情况对预算进行年中调整,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目标有考核。

2、加大各项规费的征收力度

有政策不会用,有制度不敢用,拿着“金碗”找饭吃,这是目前水利财务部门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水利财务部门应转变观念,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加大水利各项规费征收力度,抓好水资源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收费的征收工作,强化经营性收费管理,切实把水费、电费收缴到位。

3、采取多种形式筹措水利资金

充分利用水利单位的水、土资源及设备、技术优势,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筹集水利资金。对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水电项目,可积极利用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只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水利发展实际,有利于增加水利投入,就应进行改革尝试。

4、切实落实配套资金

项目实施前,由地方财政部门出具匹配资金承诺书或保证书。地方财政(政府)出具了正式匹配资金承诺函后,主管部门再批复工程计划,下达工程建设资金,从而保证中央与省级的重点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

5、支持民蕾水利发展,吸引民间资金

要认真研究有关经济政策,积极扶持民办民营水利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在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支持,待遇上与国办水利一视同仁,为民办水利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水利投入。

(四)绩效管理模式

为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单位的全面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绩效管理将发挥积极作用。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实行分类考核,绩效管理的原则应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相

结合;考核与奖惩挂钩。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对财务部门建立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经管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目标。预算管理方面,严格按预算法中本部门职责于每年第二季度前提出下完成工作任务的预算建议,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预算的编制上报工作。

财务管理方面,按时完成财务决算的汇总、分析、上报。按时汇总上报财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积极开展本单位经费自查,完成本级自查报告及上报;加强资金管理和重大财务问题研究,开展本单位资金管理情况检查。财务收支管理方面,严格按收支分类科目的用途,根据预算控制数(含项目经费)和事业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严格执行借还款制度,及时清理、清算往来款项;有项目经费的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和项目实施进度在经费限额内使用;加强对财务的指导与服务。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按规定程序申购、建档、保管、处置固定资产,对本单位资产配置及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登记,完善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建立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将对单位财务改革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运用这一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求,为促进水利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强化水利财会基础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要恪守会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理财,依德理财,以智理财。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拓宽财务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促进知识更新,实现财务人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资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由“文凭型”向“水平型”转变,进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法规、新制度进行宣传、培训,尤其是结合水利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针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本单位财务人员每年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再教育培训,并派出财务人员参加外地学习和税务部门的学习,不断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素质。

(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

财务管理实施网络化办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成为财务信息化的目标。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和长江委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建设以综管中心财务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局部分散的管理向远程集中管理模式的转变,实时动态监控财务信息。

房县钻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吴娜

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2

关键词: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思路,建设原则,技术措施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提高乡镇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地方缺乏健全完善的规划, 制约工程质量的提升, 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需要采取措施来改进和完善。

1 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

1.1 小型灌溉水源工程

经过对乡镇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 建设过程中应保证规划范围内的小型灌溉水源工程实现安全运行, 引水设施齐全、运行可靠, 达到设计引水标准。

1.2 小型塘坝工程

对具有独立引水能力的小塘进行坝堤加固, 迎水面全面进行防渗处理, 保证蓄水能力达到设计库容。

1.3 田间灌溉工程

水利设施建设中, 斗农渠等末级渠系渠道衬砌率达到90%以上, 完好率达到95%, 渠系建筑物完好率达到95%[1]。新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现集中连片、整村推进, 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促进节水效率的提升。

1.4 灌溉机电井改造工程

对农用灌溉机井进行改造, 不断提升机电设备完好率, 提高机泵装置效率, 单井年出水量达到设计出水量。同时, 在实践中重视雨水资源利用技术、覆盖技术、化学保水剂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 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原则

对于每个特定区域, 在乡镇农田水利设施中, 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水利基础工程建设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情况等多个方面。总的来说, 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发展节水灌溉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原则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注重节水, 在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条件下采取合理的灌溉模式。在农田水利综合治理中, 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使治理措施发挥最大效益。在气候干旱区,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另外, 采用合理的农田排水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有利于解决灌溉问题。比如, 农业生产中采用地膜覆盖,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使用抗旱保水剂等, 不仅能够拓展灌溉水源, 提高水源利用率, 而且能够减少地表蒸发, 降低灌溉用水量, 对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2.2 因地制宜原则

尽管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 从整体上看, 一些乡镇农业生产仍然比较薄弱, 发展不平衡。因此,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来确定, 既考虑当地现有水利设施, 又考虑农作物的增产潜力。此外,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要有利于工程管理。由于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分布规模较小, 因而管理难度较大。在技术选型上, 要考虑工程管理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从而保证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效果最佳。

2.3 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各项措施中, 仅仅采用某一种措施是不全面的, 需要综合采用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比如, 发展雨水积蓄技术、土壤涵养技术, 推广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调整种植业结构等, 以达到综合节水的目的, 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益[2]。

3 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措施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有渠灌、管灌、微灌、喷灌等, 结合自然地理条件, 具体分析节水灌溉模式的适宜性。

3.1 渠灌技术

渠灌技术是比较成熟的灌溉模式之一, 渠灌技术突出特点是乡镇田间各级固定渠道 (斗、农) 均采用砼“U”型槽衬砌, 田间采用0.02~0.03 hm2的小畦灌溉。砼“U”型槽衬砌, 输水损失小, 适应冻胀变形, 所以防渗、抗冻效果较理想。同时, 施工和运行均不受气候、地形等条件影响, 简单易行, 管理方便。特别是在已配套的灌区, 斗渠已衬砌, 再将农渠衬砌即可, 易被群众接受和欢迎。此外, 还有与渠灌相配套的膜上灌、沟灌、渗灌、涌波灌等都是适宜的灌溉模式[3]。

3.2 管灌技术

管灌技术发展较快, 在井灌区是一种乡镇群众乐于接受的灌溉技术。其优点是比渠灌输水效率更高, 既省水又省地, 也便于管理。多年运行实践表明, 管灌不但节水效果明显, 管理方便, 而且是群众最乐意接受的灌溉技术之一。

3.3 微灌技术

微灌主要包括微灌和微喷。微灌技术发展比较快, 主要用于乡镇蔬菜、瓜果、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区。优点是能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灌溉, 产出高, 节水量大。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 技术要求高, 尤其对水质要求高。

3.4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在风速大于3级 (3.4~5.4 m/s) 时, 喷洒均匀度较差, 飘移损失大, 灌溉不均匀, 大大影响灌溉效果, 节水效果也大受影响。如果降雨量少, 蒸发量大, 相对湿度小, 这就要求较高的灌溉定额。喷灌是灌水定额较小的浅层灌溉, 轮期缩短, 灌水次数增多, 这样运行管理难度加大, 同时喷灌要求动力加压, 灌溉成本较大, 对水质要求较高, 投入成本较大[4]。

4 结语

新时期, 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能满足灌溉需要,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另外, 还要加强乡镇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 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3) :14425-14426.

[2]曾瑞军.加强水利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探讨[J].甘肃农业, 2014 (11) :83-84.

[3]姜春云.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关于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5-10.

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档案规章制度

0引言

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不仅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而且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电子化阶段,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根据我校档案工作的现状谈谈个人对新时期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涵盖了高校人事、文件、教学、科研、基建、财务、校产设备、学生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它的发展变化,是随着高校的发展一路走来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1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并赋予其4项主要职责。办法还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这些规定的推出有助于高校领导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了解本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统筹全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加以重视,应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做到“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学校的计划和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1.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建立系统有序的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始乱终废。要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凭规矩办事。第一,高校档案机构要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综合规划全校档案工作,拟订和落实本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如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等,这就在细节上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第二,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保障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第三,强化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依法治档,依法护档,依法用档。

2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搞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档案包括“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突破了高校档案原来所涵盖的以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实物等传统档案载体的藩篱,突出了电子或数字载体在新时代档案物理载体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的一项重要的档案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许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理,文件管理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多采用大量的电子文件。高校电子信息档案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把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好、开发好和利用好,并得到长期保存,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是所有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2.1适应文件载体的变化,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以纸质为载体的文件是在文件形成以后,先由文书部门立卷,再交档案部门归档,一般文档一年归档一次,基建等特殊档案完工年归档。经过长期实践,它已形成一整套严格的归档制度,它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的案卷质量要求,归档手续,为高质量档案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我校采用的方法是: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参照本校制定的各单位纸质文件归档范围,并应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为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档案工作者提前参与各单位的电子文件形成过程,在电子文件系统的设计之初,档案工作者必须对电子文件生成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结构及归档、维护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使电子文件能有效地进行归档。电子文件归档主要采取物理归档方式,并可根据电子文件内容与性质的不同选择网络传输归档方式或介质传递归档方式。各单位在每年文书归档的同时进行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归档,并按照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中要求的电子文件格式、大小,通过校园局域网将电子文件全文传输到“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专职档案员再进行全校档案系统整理,编目上架以及开发利用工作。

2.2适应文件载体的变化,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纸质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只要在档案库房内做到排列整齐,按规定借阅,杜绝丢失,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光、防尘、防高温,修表加固和字迹恢复等,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14度~24度,湿度控制在45%~60%既可。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而电子档案的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病毒入侵等都会影响电子档案的安全。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抓好电子信息存储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的安全防护。定期拷贝,对长久保存的电子信息应该拷贝到耐久性好的可写光盘载体上。光盘应放在盒中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远离强磁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一般室温控制在14℃~24℃,湿度控制在45%~60%。对于经常产生新数据的电子档案系统,可选用性能较稳定、费用较低的磁带介质作为数据载体。二是做好数据备份工作,采用软件备份与人工保护相结合,保证信息安全。三是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安全,实行内部网与一切外网的物理隔离,设置登录限制和使用文件权限的限制,这样,就可以既保证数据共享,又保证数据的安全。四是预防病毒,防止网络系统遭受

侵害。在计算机系统安装高可靠性的防火墙,经常更新杀毒软件,预防病毒入侵。

2.3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档案是一种信息产品,又是人才信息资源库,合理利用这种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及获得最佳效益,这是档案管理的宗旨。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利用工作是检验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试金石。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有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现代的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以馆内阅览为主体的接待利用,又有档案展览、档案公布、二次文献出版、网上查阅等利用方式。网络档案管理使档案利用率大大提高,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所具有的检索速度快、传播速度高、信息量大等特点,给高校档案的利用工作带来新的飞跃,利用率提高,范围也以校风为主逐步向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转变。高校档案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主要功能是:文件上传、网上查询、网上阅览,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建立了必要的专门数据库,如: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部门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馆藏基本目录数据库”、“学生成绩档案数据库”、“学生档案数据库”、“人才数据库”、“重大科研成果数据库”等,为利用者提供了直观、快捷、开放的档案信息服务,也符合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应该面向学生开展服务的重要体现。

3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档案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要有档案知识、历史知识、情报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复印等技术方面的知识。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突出了国家人才兴档、科学管档的决心。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如果仅仅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上,就不可能满足现代档案工作的要求。只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资源建设上,才能使档案工作越来越科学高效。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做到:

3.1加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是为高校的全面建设事业服务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它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及正确的行为规范。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既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又有耐得住寂寞、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既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又有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行动;既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又能全面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将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熟练运用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档案工作工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一切服从、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思想,克服重管轻用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档案的服务水平。服务过程中要做到态度热诚,细心周到,百问不烦,用满腔热情做好自己的工作。

3.2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强,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要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关键是要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作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是既懂得档案管理,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高素质“通才”。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应该着重在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纳、整合能力上下功夫。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并适当设置档案专业的课时,传授有关档案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档案界的研究动态、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对新时期公安纪检督察工作的思考 篇4

长期以来,在公安纪检督察职能的行使上,仍有意无意地存在着重处罚的现象,防范、保护、规范、激励、督促、制衡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公安纪检督察的运行上,存在着部门局限性,还未建立大纪检督察格局;在个案的查处上,仍存在着暗箱操作的问题,还未建立起公开、规范的查处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关于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关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既为公安纪检督察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又为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用战略的眼光前移工作关口,努力打造公安纪检督察的新优势

当前,许多公安纪检督察人员认为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主要在于违法违纪人员的主观因素,或许惟有施以重罚,才是解决问题惟一有效的途径。其实,任何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施以有效的外部监督,是完全可以避免量变的累积和质变的发生。把“惩罚”这种纪检督察的工作手段作为工作的目的使用,把身边的同志不负责任地推出去,既不符合现代人本管理的主旨,又不利于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虽然有许多主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是纪检督察不力的突出表现,把工作的关口前移,在防范、保护、激励、规范、督促、制衡、整改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才是纪检督察工作的全部要义。

一是要坚持民警自律与纪检督察的有机结合。任何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内外部因素。坚持做好民警的自律,使其胸怀磊落、讲究操守、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是预防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主要方面。同时,在强化执法权分解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纪检督察工作,使民警不敢、也不能犯错误。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公安机关广泛实施的“五条禁令”,已为公安纪检督察开辟了有力的工作渠道和有效的工作途径,不失为一项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标本兼治之举。今后,公安纪检督察部门要在把“五条禁令”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肯定下来的基础上,重点做“禁令”的内化工作,使“五条禁令”成为民警终其一生的职业要求。

二是坚持警示教育与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强纪检督察工作,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二者必须同步加强,不可偏废。要充分发挥公安思想教育的优势和公安优良传统,利用典型案例建立警示教育基地或教育点,通过警钟长鸣,使民警自觉抵制私欲的膨胀、摒弃利欲的攀比、战胜物欲的诱惑。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包括问责制、案件倒查、执法权与行政权分解与制衡、执法过程同步监督、监督过程同步整改、警务公开、检查考核、社会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警示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引导与制度规范的有机结合。

二、用创新的思维拓展工作空间,努力建立大纪检督察格局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和成本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现代管理,人们普遍重视投入与有效产出的比率。公安纪检督察有必要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整合现有纪检督察资源,建立大纪检督察格局。

一是做大做强纪检督察队伍。实际工作中,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往往既要涉及到法制部门职责的法律适用和程序问题,又要涉及到信访部门职责的上访问题,纪检督察、法制、信访三部门业务常常混杂在一起,案件单独交由哪一个部门处理,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从目前公安一线实战部门的现状看,三部门都存在着有效警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三部门合一,已成为合理使用警力资源、强化专门工作的必然选择。同时,从长远看,把拥有队伍教育、管理职能的政工部门与纪检督察部门合署办公,建立包含政工、纪检督察、法制、信访职能的队伍管理办公室,既有利于实施有针对性的队伍教育、管理,又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队伍的违法违纪;亦或是把公安纪检督察部门单独从普通警务机构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警察监督部门,二者都不失为今后做大做强纪检督察的发展方向。

二是明确处室所队政委和政治教导员的第一纪检督察责任。纪检督察是处室所队政委和政治教导员的第一责任和主业之一,与业务工作不是主次有别,而是平分秋色、平起平坐,决不可以用牺牲队伍建设为代价换取暂时的表面政绩。处室所队政委和政治教导员应直接隶属于队伍管理办公室或独立警察监督部门,是其直接派出人员,工作上直接对办公室或独立监督部门负责。这样即可大大增强纪检督察力度,又有利于过程管理。

三、用科学的机制规范查处行为,努力推动公安纪检督察的良性运行

一是把个案的查处过程纳入案件质量考评。违法违纪个案查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还没有科学的考评制约机制来规范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过程。在现行的公安执法质量考评机制中,只是把违法违纪个案的查处结果纳入考评,却没有把个案的查处过程纳入考评,而且,质量考评仅适用于处罚对象是非公安的客体,忽略公安客体,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有失公允。同时,执法质量考评的实践已充分证明,质量考评能有效遏制案件查处不及时、程序不完备、证据不充分、处罚不适当以及暗箱操作等执法顽症。因此,把违法违纪个案的查处过程纳入案件质量考评,是解决个案查处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建立纪检督察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关于民警违法违纪的小道消息之所以成为小道消息,是因为它的不公开性和不透明性。而且,小道消息常常以讹传讹,混淆视听,严重影响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对队伍的管理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只有能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于队伍的违法违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捂捂盖盖。以制度的形式,把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和民警发布,既可以让小道消息变成正道消息,又可以警示民警,也能够逐渐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对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思考 篇5

陈光军

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党的思想建设搞得好,什么时候党就能领导、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和办好事。反之,就会使党的各项举措难以达到应有的实效。新时期随着世情、国情、社情和党情所出现的种种新矛盾、新变化,党的思想建设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繁杂局面,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党的思想建设太虚,在市场经济形态下,思想建设不管用,唯有制度是保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和短视的,因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动力之源。它一旦将人们的各种认识和行为统一后就能凝聚起无比强大的动力,推动党的各项事业胜利前进。为达此目的,新时期要做的就是要以务实的态度正视党的思想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乃是新时期之所必须。

一、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这艘经济航母也带来了各种西方意识形态的精神鸦片。发展经济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我国更是将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伴随全球化的汹涌之势,如何既能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能对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党的思想建设所造成的各种侵蚀进行有效的抵制和防范,是经济全球化带给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极大挑战。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手段从来都没有放松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进行的各种瓦解,只不过手法更为隐蔽罢了。曾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的艾伦.杜勒斯在《战后国际关系原则》中提出:“我们一定能在俄罗斯本国找到志同道合者以及对手和盟友;让文学戏剧和电影都来表现和颂扬人的最卑劣的情感,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支持和鼓励那些往人的意识里灌输崇拜暴力、色情和叛卖行为的思想,简言之,灌输崇拜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思想的所谓艺术家。”[1]美国新闻署直属的“美国之音”与西方一些国家共同制定了宣传纲领:宣传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没有人权的“极权主义”的社会,动摇人们对共产党的信任;点燃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情绪和宗教狂热;宣讲改良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推销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都给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尤其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因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它对于非主导地位的种种价值观念中的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成分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因而也是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所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思想建设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最后,经济全球化助长了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和渗透。不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 “福利国家”的政策主张,还是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这种渗透在表面上以淡化政治,甚至以经济生活的参照性来实现,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种“非政治化”隐性渗透比过去直接进行的军事打击,政治经济的封锁更加危险,因为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不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更易使人丧失警惕性,再加之西方世界不断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所谓的“过时论”、“学派论”、“枯竭论”、“失败论”等否定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言论,致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二)部分党员思想上出现的信仰危机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信仰的政党,信仰是政党的灵魂,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得出的结论。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党内出现了信仰淡化,边缘化乃至信仰危机的状况,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对共产主义的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和动摇,一些党员沉溺于金钱、声色的享乐中,把追求和实现个人的经济利益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也有一些党员不能正确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状态下所形成的地位、利益上的落差,盲目地陷入相信命运、封建迷信和宗教的境地中。甚至还有一些党员完全抛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好,资本主义生活好,社会主义理论好,资本主义现实好,社会主义未来好,资本主义现在好。还有些党员则对改革失去信心,悲观地说什么现在是社会主义没方向,共产主义太渺茫,党的领导无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没对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太抽象。[3]据东部某省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党团员中肯定共产主义理想号召力,只有61.4%;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最有保障的机关干部中,竟有44%的人怀疑共产主义理想或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46%的人对改革没有自信;一项连续进行的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同意“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不同意”的高达46%。[4]这是一个严重警告!毫无疑问,当下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强化对党员的理想信仰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传统的思想建设的实效性较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员队伍的构成较为简单,党员间的交往范围也较为狭小,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和环境相对封闭,使得党员思想的独立性较小,差异性不大,检验思想建设成效的标准,主要看理论学习的成绩是否优秀,在实践中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应该说在当时党组织具有强有力的约束下,党的思想建设还是发挥出了很强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党员的社会构成、生活方式、经济利益、工作和就业方式、所属的社会组织,党员的思想诉求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员的交往范围在逐步扩大,思想活动也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和选择性。在这种情况下,不尊重党员独立思考的权利而仍使用说教灌输的方式很易使党员对思想教育活动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还是采用文山会海式的,轮番轰炸式的,广告效应式的,屁股指挥脑袋式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不是结合党员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同岗位党员不同的思想状况,不从党员的现实诉求出发而一味地强调“为人民服务”,久之它只能成为“广告词”。很明显,传统的思想建设方式在党情的新变化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传统的思想建设内容和检验其实效的标准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难题就是怎样用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的思维,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建设活动。

(四)新时期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变化

首先,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而且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及第三产业劳动者、专业技术工作者、科教工作者和劳动管理者。其次,新社会阶层大量涌现,其中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海归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等。这些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在法律允许,政策认同的情况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而不是异己力量。能不能吸收这一部分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一直是个很大的困惑,经过长时间的理论酝酿,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

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5]

最后,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可以影响和带动这些阶层中的其他人员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和工作覆盖面;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而从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和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及新时期阶级状况来看这种做法更是必要的。因为,在新时期,我们同样不能犯关门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把其它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拒之门外,如若那样,我们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将会受到严重削弱。

二、做好党的思想建设的思考

(一)建设高素质的思政队伍,为党培养有坚定信仰的储备干部

首先,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整顿,在组织程序上,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标准和考核标准,把那些思想不牢靠,工作不积极,群众不欢迎的干部撤换下来,把那些有坚定信仰、有政治远见、有思想、有激情、有方法、有文化、有能力、且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提拔上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的部分疲软现状。

其次,要加强思政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既可以办班培训,进行探讨交流,也可走出去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更新知识结构,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党务工作的需要。

最后,要给予思政工作者充分的人文关爱。以便于他们能将上级党组织给予他们的温暖在传递辐射给他人,为此,上级党组织就必须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关心、爱护他们,释解他们思想上的疙瘩,给予政治上的肯定,协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放开手脚,活学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客观上也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干部储备。

(二)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思想建设的交互动态化

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建设,抢占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己刻不容缓。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说:“互联网己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6]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实现思想建设手段的现代化。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战胜西方国家利用其网络优势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进行的渗透和西化的图谋活动。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建设,传统的手段相比,它具有时效性快,实效性真和覆盖面广等优点。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党的机关报刊和权威刊物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网上各种猜测、流言甚至诽谤已铺天盖地,泥沙俱下,极易混淆和模糊人们的思想。等到党的主流媒介进行澄清是非的时候,实际上由于先入为主的作用很多人已经相信了网上的信息,反倒是觉得党中央的言论是粉饰、是欺骗。所以,党的理论和党务工作者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声音,充分利用网络其时效性快的优点,对于一些社会事件,不是亡羊补牢去补救,而要未雨绸缪,准确而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进行理论引导。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它将自己最真实的思想表达出来,人们可以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上畅所欲言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而无所顾忌。所以党建工作者要积极的利用网络平台去了解党员和群众的真实的想法,及时的去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障碍,由于沟通的双方是平等和真诚的,而不是现实中上下级之间的、文山会海似的空洞说教,也不是变了味的、走了形的、有所顾忌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排解了思想上的困惑和障碍,接受了党的教育。可见,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建设更能贴近党员和群众真实的内心世界,实现交流的交互动态,避免了传统手段的许多弊端,也更加的真实有效。而且还能把思想建设的覆盖面拓展到各个网民党员和群众的身上,并能通过他们的积极影响去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从而进一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加强基层党校的扶持力度,确保党员思想教育的系统性

基层党校作为党组织的重要战斗堡垒,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和锻炼党性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校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党员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培养更多的技术、理论骨干教师,从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加快软硬件方面的建设。进而更利于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利于党员从容应对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新节奏。同时,要确保党员思想教育的系统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拓宽教育内容,把握好教育重点,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聚焦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依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及时的调整、扩充党员教育的内容。一是坚持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教育,这是党员教育的永恒主题。二是培养党员拥有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视野开阔的好干部。三是对党员进行必要的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党员驾驭新的科学技术的本领,以自己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带领其他的党员和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将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向结合,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实践示范相结合,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政治素养强,理论水平高,科技能力精的先进分子。

最后,要确保党员思想教育的系统性,基层党校还应该明细职责,使工作做到有前瞻,有预案,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有改进。把基层党校建成党员之家,党员教育的培训基地。并成为能为各个岗位,各条战线培养中坚分子,业务骨干的孵化器。

(四)务必重视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实效性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一针见血的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实地调查,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实际诉求,才能克服形式主义的错误,才能改进实际工作中屁股指挥脑袋的官僚主义的作风,才能明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活动往往表现出趋利性特点,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自身的利益诉求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这一点无疑也会投射到党员身上。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市场经济注重利益,那么思想教育就不能回避利益,不能崇尚不切实际的空谈,不能搞两张皮。要使群众明理中得利、得利中明理。”[7]在调查研究的内容上要切实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既要搞清楚党员当下的思想实际,还要深入调查党员的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状况。党的理论和党务工作者必须把工作的触角向广度和深度方面延展,透过种种影响和困扰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纷繁现象,深入摸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解决好党员群众最关心、与其切身利益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把团结、动员、教育党员与帮助、服务党员结合起来,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每一次工作的细节中。

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党的思想建取得理想的实效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先进方法,都离不开俯下身子,眼睛向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唯如此,才能触摸到事情的真相,掌握党员群众工作、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时也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甄别、反思和总结,打破孤立封闭和主观主义,要学会运用动态开放的方法来开展调查研究。马克思指出,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8]

(五)坚决整治腐败,优化党的思想建设的环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

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9]腐败现象是造成党失信于民,脱离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并将最终会造成党的执政危机的巨大毒瘤,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从党的思想建设的角度看,腐败现象极大地阻扰了思想建设的进程,恶化了思想建设的环境。

首先,腐败现象容易导致党员之间的心理失衡,弱化思想建设的实效。腐败分子同那些廉洁奉公,真正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党员干部相比,前者不仅在生活上有着奢华的享受,在政治上也往往能通过各种不正常的手段得到提升,其家人,亲朋也跟着沾光,而后者,不仅在生活上与前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家人和亲朋不仅无光可沾,还可能为其工作付出很大的牺牲。政治上,尽管做出了普惠一方百姓的巨大实绩,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拥戴,但在现实中却很少得到升迁,这种强烈的反差会强烈的刺激、动摇党员干部的意志和信念,会使他们的思想发生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再怎么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也很难抵过腐败分子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所带来的诱惑,腐败猛于虎,在腐败面前,思想建设的说服力往往就像可怜的小羊。

其次,腐败分子还会广罗关系网,培植党羽,党阀异己。对那些优秀的无法被他们威逼利诱的党政干部,进行造谣中伤,排挤孤立,有些党员在此重压下,背离了党的宗旨,加入了腐败分子的行列,占到了人们的对立面。所以说,腐败现象就如同一股暗流在侵蚀、在吞噬着党的健康肌体,熏污着党的思想建设的环境,尽管的反腐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收效,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对于腐败就像党的十七大要求的那样,要采取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的手段,预防是关键,对于腐败这个肿瘤,在成本上比惩治会更低,在效果上比惩治会更好。同时在反腐中也要大力加强倡廉的建设,在当下实际上更需要党员干部的优秀分子带给人们对党及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以旺盛的信心,让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我们的党员干部主流是健康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做到权为人民所用,利为人民所谋,情为人民所系的中华民族中的优秀分子。

参考文献:

[1][4]何建东 张克敏:《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纲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93-94页。

[2] 吴潜涛:《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与坚持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

[3] 舒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党的建设》,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第104页。[5]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6]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13页。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4页。

[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对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新的时期,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我认为要立足四个着力点。即:一是敢于做群众工作;二是乐于做群众工作;三是勤于做群众工作;四是善于做群众工作。

(一)敢于做群众工作。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

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乐于做群众工作。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现在,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其次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充满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勤于做群众工作。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脚步要勤,沉下身去,准确掌握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帮

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准确的信息。回顾过去,我们的确做群众工作是不够勤,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对此,我经常思考这样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其中归根结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共产党是怎么执政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领导干部是干什么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不是官老爷。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第四,基层组织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基层组织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做群众工作,包括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把上级的任务落实到群众中去。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白了我们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就明白了我们应该分出多少精力来做群众工作。

(四)善于做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掌握法规,另一方面是掌握方法。

第一,掌握法规,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掌握法

规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当前,一些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浅薄,视法律法规为“点缀”,在群众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大于法的思想,决策不民主、不依法,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公开,严重偏离法治化的轨道。结果从表面上看,工作做了,事情办了,却留下了许多后患,有的甚至还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工作的损失。依法行政不仅体现着领导者的水平,更是领导者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干部既做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又做法律法规的遵守者,更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者,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公道正派,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第二,掌握方法,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掌握方法,做到外圆内方。

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7

众所周知, 过去医院的考核分配制度并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特别是知识和技术的劳务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很多医院存在平均分配的倾向, 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与完成工作量、个人实际贡献未能挂钩。文章从人们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误区着手, 分析了新医改下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方法。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 医院的各项成本要精细化核算, 管理层终将意识到职工薪酬在整个医院运行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是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医院从主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医疗市场中分离出来, 在向着公益化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项核心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过去所形成的分配机制, 在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方面没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相反, 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以追求高新尖技术项目、“以药补医”来谋求更多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的行为。逐渐取消药品加成后, 医院的费用补偿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务人员对劳动报酬的合理要求, 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对影响医院管理者的目标决策、促进医院发展以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二、在建立和履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误区一:绩效考核就是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的事。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虽说与薪酬管理密切相关, 但不仅需要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直接监管, 要医务、护理、医技、客服等多部门参与管理, 更是需要院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机制。医院要进行绩效管理的变革, 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 如果仅靠人事等绩效考核部门推动, 就可能事倍功半。医院推行绩效管理, 其关键力量不在人力资源部门, 真正要为绩效结果负责任的, 应该是产生绩效的直接上级。

辽宁省某市医院建立了“院长绩效考评方案”, 由该市卫生局副局长成立考评小组, 从社会满意度、管理成效、资产运营、发展持续、职工满意等5个方面对院长及科主任进行考评。这说明绩效考核不仅仅适用于医院的普通工作者, 还可以用于对更高层领导者的考核, 它的作用意义深远, 不单是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掌控的。

此外, 在医院第一次考核分配中, 考核的对象是以部门或者科室作为考核整体。为了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必须对工作效率工资进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的考核是以员工本人作为考核对象的。在医院管理实践中, 最了解各部门、科室或每个岗位员工的工作绩效的人, 往往不是人力资源部, 而是其直接的上级领导。班组长、科主任等最清楚所属每个员工的工作效果和完成任务的执行能力。所以, 对医院不同级别的员工实施绩效评价的责任, 应该由他的直接上级管理人员承担, 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评价的偏差。

2.误区二:绩效考核是为了计算奖金而制定的方法, “KPI”中的“K”就是扣分的意思。从理论上讲, 绩效管理是实现医院对管理过程的高效控制, 实现医院整体绩效的持续改善与提升, 然后才是将绩效考核结果用于员工晋升、奖惩和利益分配。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是医院的上下级多方面共同协商, 根据医院总的发展方向设立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 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 并把这些目标作为医院绩效考核和部门绩效考核及个人绩效考核的标准。也就是说, 绩效考核其实是目标考核, 而实现目标结果的差异才决定了分配的办法, 绝不是为了分配而考核, 那是本末倒置的。

理想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由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 (延伸出KPI指标) 和非系统绩效管理体系 (如员工奖惩条例) 组成的。“KPI”是关键业绩指标, 将每名员工的工作与科室乃至医院的目标连接起来, 使员工的个人绩效与科室和医院的整体效益直接挂钩。在绩效考核中, 基础绩效指标是要求必须达到的, 达不到要扣分, 如质量指标、安全指标、服务指标。而主要绩效指标可以具有挑战性, 达到的给予满分, 降低了扣分, 提高给予加分奖励, 如经济指标。所以单纯地理解“K”就是扣分, 那是不恰当的。

3.误区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后, 创造效益多的科室就应该分配的多, 效益差的科室就要少拿钱。为解决不同专业医生间报酬不平等的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肖庆伦博士早在1992年提出了“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 (the resource based relative value, RBRVS) , 根据诊疗时间、诊疗前和诊疗后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医生培训费用等资源投入要素确定医生酬金。台湾保诚等公司就是基于以上原理制作了绩效考核软件。除此之外, 绩效考核还要根据平衡计分卡理念确立“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客户”等多个维度, 将考核与医院的总体战略目标相结合。

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强化公益性, 要降低病人费用,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技术水平, 倡导医德医风, 以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医疗需求。所以医院的绩效考核方向将是淡化效益指标, 增效减支, 绝不能单纯从效益的角度去引导分配。只有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医院职工的创造力,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圆满地实现医院总体目标。

4.误区四:考核指标是由医院上层制定的, 具有权威性和固定性, 职工个人只能被动接受。

三、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能够成功推行要具备的三大因素

(一) 让科室干部参与到指标的制定中来

让科室干部熟悉医院战略, 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 将个人和医院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医院把科主任都召集在一起, 让他们考虑战略、考虑财务、考虑客户、考虑流程、考虑学习与成长, 把管理医院的很多方面都考虑进去, 加强了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提升了医院的凝聚力, 提高了干部主动参与管理的热情。

(二) 形成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

沟通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而且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 是给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创造了一个相互正式沟通的机会。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与医院的战略目标挂钩, 还要满足科室管理的需要。当科室干部参与进来后, 指标的制定就必然和每个员工相关联, 要达成共识, 要明确相互的责任和义务。充分沟通会起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绩效管理才能顺利地推行下去。

(三) 绩效考核方案要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在制定考核指标时, 各科室的考核指标基本上一致, 保持公平性;同时根据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需扶持的学科等实际情况的不同, 略微做一些指标修正, 协调好科室的个体要求与医院的整体要求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全院科室的考核体系后, 针对一些科室的特殊情况, 还要对某些不完全符合科室特点的主指标进行修正, 制定若干修正指标, 以取得更客观的结果。

所以绩效考核的制定及其长效管理是与医院的每一位员工挂钩的, 绝不仅仅是上层或中层领导上传下达的结果,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是医院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离不开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和理解, 事关公立医院全局的发展, 又与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很多医院都正在努力摸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模式, 而这些模式将成为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发展中的亮点。

摘要:过去医院的考核分配制度并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特别是知识和技术的劳务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很多医院存在平均分配的倾向, 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与完成工作量、个人实际贡献未能挂钩。文章从人们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误区着手, 分析了新医改下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科室干部,员工

参考文献

[1]王环增.医院人力成本管理[J].医院管理学, 2003, (7) .

对新时期依法治校的思考 篇8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诠释

依法治校的核心是“法”,“依法”是依照法律条文、以法律为依据,“治”是管理的意思。从法律上讲,学校教育的法律关系总和是依法治校,其过程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来实现。所以说,把握依法治校的内涵要从法理学的角度认识其本质含义。

(一)关于依法治校主体

学校是具体教育机构,是直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平台。从管理关系上看,学校既要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又要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从事内部管理。因此,教育法律关系就界定了依法治校的两个主体:其一是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具体任务是对学校的依法管理;其二是学校管理者以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和开展工作。

(二)关于依法治校内涵

依法治校,是把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依照法律对学校进行管理。广义的依法治校,包括教育行业的法律,如《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还包括其它法律规章中有关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法规、规范性的文件。狭义的依法治校是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治校的法律依据应当从广义角度来理解,将国家法律体系中与教育相关的规定都作为治校依据。

(三)走出依法治校的误区

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总纲,依法治校是依据法律管理学校。需要我们清楚的是,依法治校并不是“以法治校”,不要把法律作为工具和手段来治理学校,这是对依法治校的消极理解和运用。正确的依法治校是把法律作为管理学校的最高权威和依据。体现在学校管理中要依法管人、依法育人和依法管理,并能将“依法治校”与“以德立校”有机地在实践中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法律强调的是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科学管理的需要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必然促进教育多元化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教育开放性的特点。现代环境下要求学校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法制管理体制。以往的管理方式往往是以主要管理者为标准,管理过程和方法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看,依法治校更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学校管理者能够依法自主办学、依法科学管理,学校管理方式就会向着法治化轨道发展,管理模式也会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方式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方式转化。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也有利于师生健康发展,达到规范办学的目的。依法治校水平如何,集中反映在学校是否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这既是对违规教师的处理,也是对遵纪教师的鼓励。

进入“十二五”期间,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未来五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法治校意义重大。从教育发展情况看,我国的继续教育还达不到人民群众需求的水平,学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最基本的教育都要在学校完成。学校教育肩负着民族振兴和国家的兴旺,责任重大。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依法治校的全面实施将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意义深远。

三、找准依法治校的着力点

依法治校目标的实现,首要问题是选准着力点,把依法治校分解成若干个点,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成完成任务。

(一)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

学校管理主要是教育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和校园校舍管理等方面。管理任务靠内部各机构和部门来完成,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实施依法治校就要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分明。具体应该是在校长的宏观管理下,形成宏观的管理体系,根据需要具体分为若干个分支体系。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按《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执行,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新课程标要求。后勤管理方面,主要是按照《会计法》、《劳动合同法》、《招投标法》、《食品卫生法》、《经济合同法》等一系列财务和金融法规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对学校资产、资金和物品实施管理。校园校舍管理方面,主要是依据《校园建设标准》、《消防法》等,对校园校舍实施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绿化管理等内容。

明确了管理职责,管理就有了体系,各部门就明确了自己的管理目标,形成科学主效的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是很重要的。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学校管理过程中,触犯法律的案例几率很低,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制度。学校管理的过程也是对规章制度执行的过程。由此看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依据是符合教育法律法规要求的办学章程。制度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方方面面的行为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要注重制订保障教职员工民主权利方面的制度。要教育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制度,因为制度一旦确立就有约束力。我们以学校决策为例,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校长个人可以拥有决策权。现在建立了民主决策制度,作出决策需要走民主程序,听取校内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自觉遵守制度要从校长做起,如果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的特殊群体,这种制度就不会有任何意义,相反只是摆设。

(三)完善专兼结合的监督体系

依法治校重在监督,建立适应学校特点的监督体系是保障依法治校的核心。学校内部事务主要是指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要建立全方位的体系,重点是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形成有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专兼职监督队伍,可以充分发挥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的监督职能。

四、推进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

推进依法治校的措施很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学校各级管理者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明确实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自律地做依法治校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学校管理者的脑海里都应该把依法治校思想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认识、来重视。不能想象缺少法制意识的管理能够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有关学校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逐渐走向了成熟,为依法治校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管理者要大力组织开展学习和辅导,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宣传法律知识,宣传遵纪守法的典型事例。同时,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带头用法,形成学习学校相关法律法规的热潮,为依法治校,教师依法从教的目标奠定基础。

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措施,实施依法治校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全面推进法治化校园建设,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关于电视剧蜗居观后感下一篇:购物中心店庆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