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精选10篇)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篇1

乡居民用上放心的食品。我局对的食品安全认真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产品安全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加大对农资打假力度,市场上违法经营农资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制。《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给打击非法经营农资及农产品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局农残留检测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检测每项品种,共检测953个样品,合格率为100%,同时对水产品进行了认真检查没有发现禁用药物。

二、农残留食品重要来源

显然我县工商、食安委、质检等部门加大了农资及农产品的打假力度,但个别个体户由于利益的驱使,不顾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据买卖违禁农资及农产品。今年从个体户经商户和流动摊主手中查获没收违禁农药:莠去津(75瓶、75kg)、克无踪(99瓶、19.8kg)、杀百草(271包、10.8kg)、氯氟氰菊脂(26瓶、2.6kg),目前检测农药残留蔬菜和水果都来自于下关等地。

三、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农产品市场经营次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县食品安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农产品生产及经营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1、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学法、懂法守法。

2、加强宣传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基地知识和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大对违禁农资经销商(户)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

4、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环境污染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

5、检测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农产品的检测、纪录等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安全保障。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篇2

阜蒙县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将发展现状、生产布局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建议对策等情况报告如下:

一、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阜蒙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始于2005 年, 大规模发展是从2008 年开始, 形成了以福兴地、阜新镇、于寺、王府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种植区遍布35 个乡镇。 2014年通过“沈阜200 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 更加推进全县设施农业的建设。

二、阜蒙县设施农业生产布局情况

1.种植格局基地化

全县保护地种植格局呈现明显的规模化、 区域化, 初步形成了以福兴地镇、于寺镇、蜘蛛山镇为代表的尖椒生产基地;以阜新镇、沙拉镇为代表的甜瓜生产基地;以王府镇、紫都台乡、伊吗图镇为代表的番茄生产基地;以大巴镇、国华乡为代表的冷棚葡萄生产基地等等。

2.品种结构优质化

目前, 全县设施农业主栽作物有辣椒、 甜瓜、番茄、茄子、葡萄、草莓等20 余个。 种植的品种达30 多个。 辣椒品种有:37~76、37~79、37~74 等; 甜瓜品种有:超甜翠宝、领航3、永甜11 等;番茄品种有:卓娜、欧粉一号、金蜜佳等;茄子品种有:布利塔、安吉拉等;葡萄品种有巨峰、郁金香、白鸡心、夏黑等;草莓品种有丹东九九、幸香等。

3.生产经营规模化

全县蔬菜生产已打破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的传统生产格局, 涌现了一批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

4.生产技术科技化

根据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 我们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模式, 搞好三个服务。 先后引进新品种20 余个, 推广应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嫁接技术、帘被双覆盖技术、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以辣椒、茄子为主的长季节越冬栽培和以香瓜、番茄为主的一年两茬的种植方式成为全县设施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栽培模式。

5.冷暖结合多样化

结合“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阜蒙县拟定23 个乡镇重点发展冷棚计划, 打造阜新冷棚蔬菜品牌。 并与现在暖棚种植作物的茬口相结合, 形成周年供应多样新鲜蔬果的优越市场体系, 形成冷暖结合, 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

三、阜蒙县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影响了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1.新、特、优品种结构单一

阜蒙县对作物品种布局结构虽然有所调整, 但传统蔬菜品种偏多, 优质高效蔬菜品种偏少。 据今年全县种植品种情况看, 一些新、特、优品种的果蔬种植面积小、少、无。

2.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特别是缺乏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全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 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不高。

3.技术力量薄弱

农户自身学习科学技术的觉悟不高, 而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有限, 技术指导任务繁忙, 我们提供的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四、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和对策

1.实行区域化布局, 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实践证明, 要适应蔬菜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掌握市场变化的主动权, 就必须彻底打破分散性、小规模的经营方式, 从根本上改变一家一户“提篮小卖”的状况, 实行组织创新, 扩大经营规模, 通过规模经营, 使蔬菜产品进入流通和加工领域,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

2.积极发展带动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

蔬菜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是市场, 蔬菜生产除了满足市场的鲜活品需求外, 要以蔬菜加工企业和运销组织为龙头, 以订单的形式发展几个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原料基地、鲜活菜配送基地等, 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之路。

3.加强蔬菜技术人员的培训, 健全科技推广网络

在技术培训上下功夫, 提高农合的积极性, 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4.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网络, 为政府决策、市场开发、先进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等提供有效服务

充分发挥现有政府公务网的作用, 扩大网络覆盖面, 加强与全国各大城市、主要农产品市场及全区各地市场的网络联系。建立及时、便利、可靠的农产品信息发送和反馈系统, 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安排生产等提供信息。

5. 加快名、 优、 新、 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打造蔬菜品牌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新常态;砀山GPD;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3-0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无论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还是增长速度、增长动力,包括内外环境和发展方式等等,都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化。处于安徽最北端的农业大县砀山县,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县上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变以农为大的经济格局,决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1 GDP运行主要特点

1.1 增速总体低开稳走 2014年全县GDP达到14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63.89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36.33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5:44.4:25.1调整为29.7:44:8:25.5。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4%,上半年GDP增长8.5%。从总体看,全县经济运行“新常态”特征明显,经济增速呈个位数增长。

横向比较看,2014年GDP总量居全市5县区末位,增速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同排名全市第一的埇桥区比,三次产业增幅分别低于埇桥区0.3、0.3和2.8个百分点。

纵向比较看,2014年GDP增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一产提升1.3个百分点,二产回落3.9个百分点,三产回落1.4个百分点。

1.2 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全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3%,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5%,贡献率居各行业之首,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仍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3 服务业发展平稳,增速略有下降 第三产业增长9%,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住宿餐饮业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7.4%,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金融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5.3%,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运行平稳,实现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4.3%,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是三产中下降比较大的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99亿元,增长5%,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是三产中下降最明显的行业。

2 对GDP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看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全国GDP增长7.3%,低于同期0.4个百分点;全省GDP增长9.2%,低于同期1.2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长9.7%,低于同期0.8个百分点。砀山县与全国及省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符合“新常态”下中低速增长的特征。

2.2 从相关经济指标支撑因素看 2014年22项GDP核算基础指标支撑作用不强劲,22项基础指标只有农业和住宿业增速同比是增长的,其它指标增速同比均有所下降,二产中对砀山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工业,规上工业增速为12.9%,下降4.7个百分点,工业拉动GDP5.2个点,下降1.6个百分点。三产中占比较大的几个行业拉动GDP作用均呈下滑势头,交通运输业客货运周转量增速13%,下降4.5个百分点,拉动GDP0.3个点下降0.1个点;批发和零售业由于销售额增速的下降对GDP拉动也下降了0.1个点;非营利行业在非营利单位营业税、人员、工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速均下降的共同作用下对GDP的拉动下降了近0.2个点,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砀山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个位数增长也在情理之中。

2.3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 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为砀山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仍是砀山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7%,为砀山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3 砀山县GDP总量滞后原因分析

3.1 工业基础及区位方面的弱势 砀山县历来都是农业大县、水果大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砀山县处于安徽省的边缘地带,皖、苏、鲁、豫4省交界,远离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同时也远离本省经济中心。省级边界行政区域由于经济和行政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阻碍了相邻各地的社会联系和经济联系,人为地为边界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发展制造了许多障碍。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主要通过自身的原始积累来完成,而受益于发达地区的辐射却相对较少。

3.2 政策性、体制性制约因素 如在财税体制改革中,部门权力强化,财力向上级集中,县级政权受条块分割体制制约,缺乏集中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再如在国家宏观调控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导向的双重作用下,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中城市、大中企业集中。在具体的土地、户籍、金融等政策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县域干部任期短、换届快,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短期行为时有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县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受发展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全县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发展硬环境的建设上,由于意识不强、财力不足、工作不力,出入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在发展软环境上,本位主义严重,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收费项目多,审批程序复杂,“四乱”行为屡禁不止,企业负担严重。同时信用环境、发展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也存在诸多问题,知名度、美誉度不高。

3.4 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虽然经过逾30a的改革开放,各级领导也经常强调解放思想,但大多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工作上的很少。人们习惯于中央给政策,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较多依靠国家支持阶段;小生产意识和产品经济意识残留过多,产品经济运行模式的惯性过大;领导“无过即是功”的思维习惯使他们不愿冒政治风险,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胆略。

3.5 发展战略不够清晰 砀山县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对县情缺乏准确的把握,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缺乏应有的预见,结果在贯彻上级政策时,往往是只“唯书”,只“唯上”,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制定的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左右摇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全县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具有自主特色、完全适合本县发展的路子。

4 对策建议

4.1 充分发挥工业的支撑作用 从现有经济结构看,工业仍是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撑。在2014年工业经济总体下行的宏观形势下,全县规模工业虽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增速较上年仍有所下滑,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推进制造业做强做大、抓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监控。加强大企业运行态势监测监控,做好预测、预警、预报,提出有效对策,协调解决好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发挥工业的支撑作用。

4.2 继续保持服务业的增长势头 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要抢抓机遇,积极发挥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同时,重视行业管理,积极改善消费环境,营造秩续良好、诚信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平台和放心的消费环境,有效的刺激消费。另外,加大对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政府规划指导功能,正确引导,帮助扩大宣传,提升整体效益及市场辐射力。

县林业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篇4

现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布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市林业局文件精神,我局制定并印发了《县林业系统开展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严格事故查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在全县范围对林业系统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治。重点领域是林产品生产经营加工、林木采伐、营造林生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木经营、林业机械、森林防火、狩猎、森林旅游。

(一)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加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加工行为。

(二)重点依法查处打击以下行为:

1、无证、证照不全或证照过期从事生产经营加工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从事生产经营加工的;

3、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的;

4、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5、迟报、瞒报、谎报、瞒报事故的;

6、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7、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8、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

9、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重点对以下行为进行严格治理:

1、继续加大林产品加工、木材采伐、营造林生产、林木种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强化生产作业现场、林业机械、易燃易爆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2、加强单位安全消防和森林防火预防。严厉整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除火灾隐患,杜绝重叠作业、交叉作业和“三违”现象。要增强森林防火防范意识,提前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切实加强机动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严禁“三超”和酒后、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

4、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5、加强暴雨、雷电等灾害天气影响特殊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适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检查,建立完善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避免由气象、地质灾害以及认为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认真开展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严格事故查处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我县林业系统开展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严格事故查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我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按照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分工成立了督查组,自6月上旬开始到挂点责任区和单位进行督查,要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全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特别是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问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对自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抓紧整改。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专项整治,我们感到还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仍相对淡薄。“时时讲安全,处处提安全”的意识尚未广泛深入人心,安全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缺乏导致违章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甚至一些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安全知识技能,容易成为各类事故的肇事者,同时又是受害者。

二是不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不少中小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上,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安全生产工作,重效益、轻安全,重制度、轻管理,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三是一些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扎实。一些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思想,安排部署不够具体,排查整治不够深入,安全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将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林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

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全县林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二是将结合国家、省、市、县文件精神,对新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特别是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要严格按照“三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限)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周全的防范措施。对整治难度大和危险程度高的隐患,要专题研究,重点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合力整改,确保每一个查出的事故隐患都能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切实加强重要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和事故专报制度,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确保全县林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四是将结合国家、省、市、县文件精神,对新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特别是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要严格按照“三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限)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周全的防范措施。对整治难度大和危险程度高的隐患,要专题研究,重点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合力整改,确保每一个查出的事故隐患都能得到有效治理。

县农业局行政执法评议自查报告 篇5

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告一段落、全县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之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我局进行行政执法评议,我们认为:这对推动我局深化和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作风、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加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常委会对我们农业局的关心和厚爱,体现了对我县“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县委、县人大作出对农业局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的决定后,我局高度重视,将评议活动作为推进我局行政执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难得机遇,本着主动、认真、负责、虚心的态度,积极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评议“迎评”活动。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开展“两项评议”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自7月初起,我们就着手进行了“迎评”的宣传发动、方案制订等组织准备工作。从7月中旬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了执法自查自纠活动。对2003年以来农业局依法履行职责、强化行政管理、农业(农机、渔业)执法监督、勤政廉政、加强法制建设和队伍自身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全面细致地自我分析检查和回顾总结,认真排查存在问题,并切实加以整改。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下,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现将农业局两年多来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作一汇报,请予以审议。

一.行政执法评议活动基本情况

县农业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农业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农业(渔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由各级农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种子、蚕种、食用菌种、种畜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初级农产品、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业机械、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工作。

县农业局主要履行《种子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6部与农业(渔业)有关的法律、100余部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等的贯彻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

今年7月以来,局党委将评议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始终坚持正确的执法评议指导思想,剖析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严格按照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的评议工作步骤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执法评议的各项工作。制订下发了淳农[2005]81号《关于组织开展“两项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迎评”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项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迎评”工作的实施。7月11日,召开了由局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农业局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执法评议的意义,端正态度、精心组织,主动扎实地做好“迎评”各项工作。在评议过程中,局党委多次听取和研究执法评议工作动态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局属各科室站层层发动、全面动员,科室领导负责本单位的执法评议工作。这次执法评议工作,我们做到了教育动员从上到下不漏一人,执法自查由点到面不留死角。为搞好农业(渔业)行政执法自查自纠,我们一是坚持以自我为主,立足本职、立足自身,突出重点执法环节的对照检查,对一年来的行政执法和队伍建设情况,全面进行了“回头看”,特别是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二是坚持开门纳谏,查改结合。评议活动以来,我局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通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上门听取意见等方式虚心征求各方对我局行政执法和队伍建设的批评意见、建议,对代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坚持有错即改,认真对待,努力解决。三是把这次执法评议同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百名农技干部联基地联大户送服务”等活动听取人民群众对农业(渔业)行政执法的意见。日前,农业局全体执法人员的宣传发动、思想教育基本到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本查找清楚,加强改进执法和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基本明确。

二.农业(渔业)行政执法主要工作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篇6

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2008年,农业局党委在县委、政府和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县纪委全会精神和有关规定,结合治理商业贿赂、纠风工作、“云

岭先锋”工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农业部门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力度,狠抓反腐败三项任务的落实,一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自检自查自评分为99分,扣1分。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评情况

(一)组织领导工作

1、局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单位各负其责,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是局党委与局属二级单位分别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二是明确书记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三是3月21日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县纪委全会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部门实际安排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内专题研究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3次。一是3月份结合传达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二是5月份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第二次会议;三是9月份结合加强自身建设和纠风建设,对一年来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自评分4分)。

2、按照《**县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解》的分工和要求,我局设计主办二项工作,参与协办七项工作,都制定具体的抓落实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第一项是纠正和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每半年对乡镇进行一次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上半年通过检查,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较好,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558.9万元,种粮补贴320.3万元,农机购机补贴25万元,农村劳动力培训15万元资金正在实施过程中;第二项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突出问题监管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中的各中违法违纪行为,坚持会同有关协办单位经常性的抽查、检查,坚决打击损害农民土地利益的突出问题;参与协办的七项工作,主要是经常与主办单位联系,认真履行好协办职责。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检查指导二级单位业务工作的同时,检查指导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评分4分)。

3、局党委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委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局纪委开展纪律检查,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工作,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经费,实行实报实销(自评分3分)。

4、根据县考核组在2007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指出的存在问题,2008年2月25日下发的反馈意见,对此,局党委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于(龙农委字〔2008〕10号)文件上报下发。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分解,并督促检查抓落实,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拟定了学习计划,坚持每半年组织二级单位和科室领导认真学习党纪条规及从政行为规范等方面知识,每年要对系统内财会人员进行一次财经纪律及有关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自评分3分)。

5、局党委班子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材料和报表,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局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查报告和班子成员个人述廉报告(自评分3分)。

6、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一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好村级财务,进一步清理和整顿村级财务不规范和债权债务问题;二是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三是以抽调科技人员进驻村、企业指导农业生产和联系农业科技示范户为契机,在搞好农民科技培训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一岗多责,明确责任,切实指导好局属二级单位、基层农业中心和挂钩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四是指导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确保顺利完成(自评分3分)。

(二)廉洁自律工作

7、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一是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工作中事实求是,不推委扯皮;二是狠杀“五股歪风”,严格执行党政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新居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和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玩乐等规定,逐项加以落实,一年来,大操大办

借机敛财和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坚决防止和纠正违法集资建房、以考察为名誉公款旅游,一年来,农业系统没有集资建房和以考察为名誉公款旅游等活动。系统内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得到根本好转(自评分5分)。

8、严格执行县委办、县政府办(党办发〔2005〕61号)文件规定。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并下发《农业局机关和局直二级

单位小汽车管理使用制度》的通知(龙农发〔2006〕38号)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驾驶公车使用和更换公车的行为,由局纪委对局机关和二级单位执行规定的情况进行督查,杜绝了党政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使用公车,对需要更换公车的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程序上报办理(自评分4分)。

9、按要求开好一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局党委于2008年10月13日在县政府分管领导、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领导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召开了2008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做到会前准备充分;会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了思想,达到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和统一,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后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民主生活会情况和整改措施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自评分6分)。

10、按照上级布置和要求,局领导班子及成员认真执行《**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暂行规定》,按时上报个人收入,涉及到个人重大事项都如实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上报,填报了《**县乡科级领导干部直系亲属从业情况申请登记表》《**县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登记表》《**县干部住房清理申报登记表》《**县公务人员出(国)境清理申报表》《**县公务人员“小灵通”捆绑办公电话清理申报表》(自评分5分)。

(三)案件查处工作

11、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一是到组织人事科反映有关政策和工资待遇问题,都逐一的进行了办理和解释;二是办理土地纠纷信访案件4起,案件办结率达100%。不折不扣地执行党政纪处分决定,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如实报告执行结果(自评分5分)。

12、局党委全力支持纪委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保证经费开支。为加强办案工作的领导,局党委成立了由纪委书记任组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财务科、法规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办案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办案工作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自评分5分)。

13、加强对办案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为防止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局党委加强对办案程序和时限的规定,下发了《办案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和《立案审批制度》等各种制度。同时加强了对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办案质量。严格执行“一案两报告”(案件调查报告和案件调查总结报告)和“一案双查”(查违纪者的违纪事实和查相关领导责任)制度,不折扣地执行处分决定,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如实报告执行结果。一年来,没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自评分5分)。

(四)纠风执法监察工作

14、认真落实农业系统的纠风工作,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局党委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抓好系统内的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经常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性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深入开展纪风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执点、难点问题。通过宣传教育,专项整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改善,收到了良好效果,如今年教育捐资在5天内全部自觉的交到财务室(自评分3分)。

15、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认真开展清查预算单位“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龙办发〔2008〕5号)。认真开展自查自纪,并按规定上报自查自纪工作情况;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一年来,没有私设“小金库”的行为的发生(自评分4分)

16、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及时组织“四项制度”学习、培训和考试;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公开服务事项,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发生;制定问责办法,对违反行政问责的事项及时进行问责;按时上报各种材料。(自评分5分)

17、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工作。建立健全了行风评议工作机构,认真开展评议。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结合农业系统的实际,重点对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农用物资经营等领域督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自评分3分)。

(五)源头治理工作

18、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龙纪办发〔2008〕4号、龙纪办发〔2008〕3号)文件精神及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主题教育的安排。制定了2008反腐腐败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六进”为抓手,坚持运用好警示教育和正面典型教育“两种教材”,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认真开展好党风廉政教育特定的主题教育。一是今年元月份组织财会人员对财会业务知识、财经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教育,打牢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二是今年3月份对科室领导、二级单位负责人专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当前领导干部腐败的五种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刻的论述,通过学习,筑牢了二级单位负责人党纪政纪道德防线,增强了廉洁从政意识,树立了抓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认真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正反两方面的警示教育片;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专题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下发到各二级单位,五是重视反腐倡宣传报道,全面完成县纪委下达的信息上报任务,及时上报党风廉政建设信息简报和调研材料(自评分5分),由于上报的信息简报质量不高,未被上级部门采用,扣1分。

19、自觉接受党政纪教育。班子成员自觉学习《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自觉参加学习活动,规范读书笔记,认真学习领会《党章》,帮助全局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领导班子撰写了心得体会。(自评分3分)。

20、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结合农业系统实际,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细化工作目标,一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二是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三是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各项工作目标落实落实较好(自评分4分)。

21、深化各项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严禁设立账外账;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津补贴政策,严禁巧立名目乱发津补贴。把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纳入日常工作,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取消调整行政项目的决定;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决策后的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评分3分)。

22、局党委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局党委讨论决定提拔任用二级单位领导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书面征求局纪委的意见制度,增强用人的透明度,加强选人用人的监督机制,做到关口前移。(自评分3分)。

23、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全面开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部门(系统)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评分3分)。

24、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认真做好述职述廉工作,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凡涉及局党委人事工作、项目资金的管理、服务及收费项目都全面进行了公开。认真编制好政务公开目录,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各项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自评分5分)。

(六)工作创新

25、不断创新工作,在认真做好上级安排布置的规定工作外,结合农业系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纪委书记与全系统财务人员签订了《**县农业系统财务人员履职责任书》,有效的杜绝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自评分3分)。

附:**县农业局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自评分表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篇7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评价

水是介水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介质,农村饮水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介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水量一样重要。为掌握宁洱县“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预防控制水致疾病和应对饮水事件提供可靠数据,并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十二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宁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中抽62件工程,在枯水期、丰水期进行采水样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宁洱县辖区“十一五”期间,即2005—2010年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云南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已建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抽62个工程为监测点,2008—2011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水样进行监测分析。

1.2 项目

色度、浑浊度、嗅和味、pH值、肉眼可见物、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砷、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1]。

1.3 方法及试剂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 5750-2006)[2]。所用试剂等级符合检测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1.4 评价标准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3]中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进行评价,监测结果使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枯丰水期水质监测合格情况

4年共监测62个工程,枯丰水期分别检测水样248个,枯水期合格124个,合格率50.00%;丰水期合格 83个,合格率33.47%。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94,P<0.01)。见表1。

注:枯丰水期总合格率比较,χ2=13.94, P<0.01。

2.2 不同项目检测结果

2.2.1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枯水期合格 220个,合格率 88.71%;丰水期合格 219 个,合格率 88.31 %。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枯水期合格各124个,合格率均为50.00 %,丰水期合格各83个,合格率均为33.47 %。枯丰水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94,P<0.01),见表2。

2.2.2 感官性状指标

浑浊度枯水期合格 239个,合格率 96.37%;丰水期合格 182个,合格率 73.39 %;枯丰水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04,P<0.01)。色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指标枯丰水期均合格248个,合格率 100 %。见表2。

2.2.3 一般理化指标和毒理指标

铁、锰枯丰水期合格244个,合格率 98.39 %;pH值、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砷、氟化物枯丰水期均合格248个,合格率100 %。见表2。

注:枯丰水期比较,浑浊度χ2= 51.04,P<0.01;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χ2=13.94,P<0.01。

3 讨论

结果可见,宁洱县“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农村饮水项目工程水质合格率低,枯水期合格率50.00%、丰水期合格率仅为33.47%;超标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这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检测结果一致[4],其次是浑浊度,砷、氟化物等毒理指标合格率100%。说明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 水质尚未受工业三废污染。

调查发现监测的62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管理滞后, 许多工程未对水源、供水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有部分工程储水池是敞开的,没有加盖,没有专人管理,饮水也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直接供给居民饮用,特别是雨季这一影响更为明显,任凭雨水冲刷着泥土和禽畜粪便到水池里,导致浑浊度丰水期合格率仅为73.39%;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指标严重超标,合格率仅为33.47%,是影响水质合格率低的直接因素。枯水期合格率显著高于丰水期。

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工程开工时充分考虑建立给水净化和消毒处理设施,加强水源周边环境的保护,储水池加盖加锁,专人管理,同时卫生,水务、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农村供水、改水、饮水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饮水卫生知识水平,使农村饮水工程不仅仅是解决水量的问题,能真正达到卫生学意义上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云爱卫发[2009]06号.云南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已建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Z].2009-10-6.

[2]GB/T5750-2006.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3]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分析报告 篇8

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人参产业已发展成为长白县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全县人参产量占全省人参总产量的24%左右,质量达到无农残水平,人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居行业领先地位,通过了人参GAP认证和欧盟有机认证,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长白山绿色人参标准化示范区。现在马鹿沟镇太阳村67户农民种植人参,全村拥有参地面积10万平方米,年产水参50余万公斤,产值超50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万多元。

长白县人参产业 强势发展

从2011年开始,金华乡整合利用新菜田开发利用基金、棚膜蔬菜发展专项资金,以金华村为主大规模搞起了棚膜经济,发展以果蔬为主的特色农业,1500多人的小村已经建起了100多栋大棚,几年下来,金华成了远近闻名的果蔬之乡,是长白县城名副其实的“菜园子”。目前,全县各类大棚已发展到858栋、共806.1亩。长白县棚膜种植业以其良好的品质、地道的口感逐渐向域外扩展,销售量逐年增加,长白县生产的食用菌、香瓜、草莓远销到上海、白山、延边等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如今,发展棚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开拓的又一条致富路。

长白县大棚种植 农民增收

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5.88万平方米,种植规模达到268万棒(段),辐射带动农户140户,涌现出森经局林丰菌业、十二道沟镇林宝菌业、马鹿沟镇江棒红菌业、八道沟镇宏基菌业、新房子百合菌业等10多个合作社,基本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永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船卧子村和两江村建设两处食用菌生产基地,解决几十人的就业。2015年,合作社成员工资性收入达到了50余万元。

基地建设掀起发展高潮。特色种植、养殖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使长白县农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去年,長白县特产业产值实现6.96亿元。

长白县菌类产业 规模发展

按照“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发展原则,长白县全力培植“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八道沟、新房子、十二道沟为主的有机杂粮种植基地,以宝泉山镇、十四道沟及金华乡等为主的北五味子种植基地,以十二道沟镇和八道沟镇为主的葡萄种植基地,桑黄、灵芝等药用菌基地规模达到15.5万段,建设林下天麻、仿野生灵芝基地500亩,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及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户、共5237亩。

林蛙、獭兔、野猪等特色牧业崭露头角,已成为特色鲜明、效益可观、后劲十足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封沟养蛙发展到45条,其中规范化养蛙基地26个,从业户数达到60户。梅花鹿存栏780只、獭兔存栏3万只、山鸡存栏1500只、野猪存栏650头;细鳞、花羔红点鲑等名贵珍惜冷水鱼年产商品鱼达20万公斤,主要集中在新房子镇的大湖。

县林业局践诺述职报告 篇9

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大力度推进林业重点工程,注重科技兴林,生态效益突显。

今年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空前的投入和力度,打造以“一城两线三园四点”为亮点的十五项林业重点工程,总任务生态建设4.61万亩。“一城”即县城绿化。主要由园林局负责实施。“两道”即207国道和319省道绿化。绿化里程42公里,栽植8公分杨树38万株。“三园”指芸山、祝融、帝君三个城郊森林公园。抚育管护3500亩。“四点”指左权和顺交界处鹿鸣景点,平王、寒王交叉口景点,县城西出口七里店景点,左权榆社交界处管头景点。规划面积838亩,栽植各类树木7.6万株。同时,完成环城绿化2751亩,沿线公路目及荒山改造415亩,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25万亩,太行山绿化工程0.7万亩,扩大内需项目造林1.3万亩,经济林工程1万亩,碳汇造林0.14万亩。以上工程已按规划设计全面完成任务,实现了造林绿化理念大转变,标准大提升,质量大突破,(二)高标准发展干果经济林,坚持造管并重,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新建核桃园1万亩,高标准完成栽植任务。二是加强技术培训。聘请郭连成、王贵、冯月生等核桃管理专家教授在桐峪、拐儿等乡镇核桃主产区开展了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三是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实行“院县联合”,发挥职院技术优势,提升我县核桃产业水平。四是积极开展核桃腐烂病防治。面对春季核桃大面积发生的腐烂病,我们迅速与上级林业部门联系,请专家进行会诊,并调回充足的药剂供农户使用。在拐儿、麻田组织了专门的培训,印发千余份宣传资料,并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解决燃眉之急,以减轻农户损失。五是核桃产量效益稳步提高。今年核桃产量达到6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80余元。

(三)严格程序,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左权县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今年林改的任务是完成90%村的主体改革任务。目前,全县130个村已完成外业勘界工作,104个自然村已完成确权认证,完成75%。预计年底,可以完成主体改革的90%。

(四)加大力度,推进禁牧,确实保障林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县委林业工作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去年封山禁牧工作的成效,在3月份中下旬大约20天的时间内集中开展了一次禁牧大行动。一是禁牧大队坚持做好难缠户、钉子户的思想工作,耐心宣传禁牧政策。给养羊户下发入户通知书,督查卡,共发放资料约千余份。二是县主要领导多次召集各乡镇负责人专门召开禁牧工作会议。禁牧大队每天到各乡镇巡逻和督查。三是县电视台每日对各乡镇的禁牧情况进行通报并进行排名。四是对养羊户采取交押金的方式要求其限期出售羊群。目前全县已基本实现全面封禁。

(五)严防死守,落实“六个加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我们坚持“六个加强”确保森林防火特险期的平稳过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和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巡山护林员包山头和地块的“四包”责任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防范。对重点地段、重点人群、重点林区进行重点盯防,重点监控,专人负责。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县直机关单位抽调280名工作人员驻村防火。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各村相互联动,协同作战。四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县防火应急分队强化训练,严阵以待,全力备战。各乡镇也以村为单位组建专门的应急队伍。提高了应急分队人员待遇,由原来的每月800元增至1000元。五是加强培训。结合我县铺开的几大重点工程项目,我们召集高速、电厂等工程相关负责人进行森林防火培训,并与各施工队签署了森林防火责任书。六是加强应急保障。配齐备足扑火器材、物资,为各乡镇配备专门森林防火车、备足灭火弹等,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森林火灾零报告制。

二、强化监督,推动工作公开透明

我们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精简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并设立了监督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3次,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听证对话会在我县召开,进一步促进了我局政风行风建设;向社会各界人士印发了《左权县林业局民主评议征求意见卡》100余份,根据反馈的信息,制定了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对局各项重大事情和财务开支一律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公示1个月,从而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抓好林业窗口建设,精简办事程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林

农。在工作中,我局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重点工程任务公开、投资标准公开、投资政策公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将林业各项收费标准公开;通过下发文件将木材采伐指标公开、各项林业技术服务目标任务公开、核桃产业开发任务补助标准公开,做到了七公开。

三、强化执法,为林业生产保驾护航

一方面,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素质。组织执法

人员学习林业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其执法水平。另一方面,严明工作纪律,规定工作日一律不准喝酒,不准参加与执法有关的宴请和收受礼金。完善了林政执法人员首办负责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一年来,共查处林政案件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元,使滥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加强作风建设,造就一流干部职工队伍

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全力开展创先争优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和党风党纪宣讲教育,并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廉政准则征文活动,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变,工作效率有了极大提高。

县农业开发办工作总结报告 篇10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九年六月

一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国家、省、市开发办 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安排,紧紧扭住农业综合开发这个中心工作不动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过有关部门的协同作战和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08,批复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有六个,其中两个国立项目,四个省立项目。国立项目为:一是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名称为:龙泉镇1.4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二是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名称为:蔬菜批发市场1000吨蔬菜保鲜库扩建项目;省立项目为:一是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项目名称为:1140亩优质高产马铃薯示范推广项目;二是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三是省立产业化项目,项目名称为: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四是省立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名称为:北徐屯乡0.1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一年来,我县力争打造精品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计划批复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项目计划任务和资金安排情况

我县2008年项目计划总投资1911.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5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451.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58.5万元,自筹资金841.56万元。

1、国立项目

(1)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我县2008年国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龙泉镇的太师庄、旧孙仁堡、新孙仁堡、燕家堡、谢家屯和虎头山六个村庄,涉及农业人口1500户5870人,项目治理总面积1.43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8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45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9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3万元,当地群众自筹资金225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135万元)。

(2)产业化项目

我县2008年国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为一般产业化项目,项目名称为蔬菜批发市场1000吨蔬菜保鲜库扩建项目。项目承建单位为大同市我县金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我县龙泉镇东关村。项目计划总投资503.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49.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项目单位自筹338.92万元。

2、省立项目(1)科技推广项目

我县2008年省立科技推广项目为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地点为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龙泉镇燕家堡村。项目涉及农户340户1380人。项目计划推广示范同薯20号和23号马铃薯114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76.5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5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6.53万元。

(2)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

我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计划在二00 3

八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施,涉及龙泉镇的太师庄、旧孙仁堡、新孙仁堡、燕家堡、谢家屯和虎头山六个村庄,计划培训工作人员和农民1250人(次),项目计划总投资10万元,全部由省财政投资。

(3)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我县2008年省立产业化项目为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项目承建单位为大同市金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我县友宰镇东册田村。公司计划在目前年繁育羔羊7150只的基础上扩建到年繁育羔羊14300只。项目计划总投资361.11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241.11万元。

(4)北徐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我县2008年省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北徐屯乡马家庄等三个村庄,77户258人。项目治理总面积0.11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7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50万元,当地群众自筹资金20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12万元)。

(二)项目工程任务和效益完成情况

1、国立项目

(1)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完成中低产田改造总面积1.43万亩,完成计划1.43万亩的100%。主要治理措施完成有:新打井配套18眼,完成计划18眼的100%;修复配套旧井23眼,完成计划23眼的100%;输变电线路配套7公里,完成计划7公里的100%;埋设管道42公里,完成计划42公里的100%;渠系建筑物5座,完成计 4

划5座的100%;改良土壤0.2万亩,完成计划0.2万亩的100%;机耕路13公里,完成计划13公里的100%;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完成计划300亩的100%;完成技术培训3150人次,完成计划3000人(次)的105%;完成示范推广0.072万亩,完成计划0.072万亩的100%。

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9万公斤,蔬菜212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40.65万元,项目区6个村庄的1500户农民5870口人收入增加总额220万元。同时使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提高0.56个百分点,可降低风速25%左右,使改良后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

(2)产业化项目

国立产业化经营项目——蔬菜批发市场1000吨蔬菜保鲜库扩建项目共完成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其中冷库主体1450平方米、川堂、站台、机房等辅助设施620平方米;完成循环水池60立方米。购置安装保鲜库各类设备179台(套),其中制冷系统设备140台(套),冲霜水系统设备22台(套),电气系统设备16套,库体保温设备1套。完成给排水、供电供汽等其它工程。

项目完成达产后,年可新增储藏保鲜农产品生产能力38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211.77万元,增加值160.35万元,利税148.95万元(其中利润91.9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457.64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4人。有助于壮大蔬菜这一农业主导产业,5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现代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可辐射带动龙泉镇及周边四乡镇8000户28000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新增蔬菜总产量6万吨,增加收入0.36亿元。

2、省立项目

(1)省立科技推广项目

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共完成示范推广总面积1140亩,其中同薯20号500亩,同薯23号640亩,完成计划的100%。亩均可增产优质马铃薯647-731公斤左右,1140亩示范田共增产79万公斤,新增产值110.79万元。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大大促进优种马铃薯的栽培和标准化生产,在全县起到示范和样本作用。

(2)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

该项目共完成培训工作人员和农民125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及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水平,对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该项目共完成新建标准化圈舍3000平方米,饲草棚100平方米,新建化验室、青贮池、药剂池等辅助生产设施510平方米;完成购置饲草架、粉碎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203台(套);购置种公羊20只,种母羊2000只。

该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新增出栏羔羊7150只,年新增存栏4394只,年新增总产值452.66万元,新增增加值257 6

万元,新增利润99万元,新增固定资产128.9万元。年直接带动受益农户89户,受益人口348人,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56万元,新增就业人数50人。

(4)北徐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该项目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面积0.11万亩,完成计划的100%。完成新打机井2眼,输变电线路配套1公里,埋设管道5公里,整修机耕路3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0.005万亩,均完成计划的100%。项目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3万亩。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万公斤,蔬菜1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0.8万元,项目区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为16万元。

(三)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2008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到位各类农发资金1913.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56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到位451.5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60万元,自筹资金到位841.56万元。

共使用完成总资金1913.06万元,完成计划1911.56万元的100.08%,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560万元,完成计划560万元的100%;完成省财政配套资金451.5万元,完成计划451.5万元的100%;完成市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完成计划58.5万元的102.56%;完成自筹资金841.56万元,完成计划841.56万元的100%。

1、国立项目

(1)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我县龙泉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共到位各类农发资金8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45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到位19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24万元,自筹资金到位225万元。共完成使用总资金891万元,完成计划890万元的100.11%,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完成计划450万元的100%;完成省财政配套资金192万元,完成计划192万元的100%;完成市财政配套资金24万元,完成计划23万元的104.35%;完成自筹资金225万元,完成计划225万元的100%。

(2)产业化经营项目

我县国立产业化项目共到位各类农发资金504.4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11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到位49.5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6万元,自筹资金到位338.92万元。共完成使用总投资504.42万元,完成计划503.92万元的100.1%,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110万元,完成计划110万元的100%;完成省财政配套资金49.5万元,完成计划49.5万元的100%;完成市财政配套资金6万元,完成计划5.5万元的109.09%;完成自筹资金338.92万元,完成计划338.92万元的100%。

2、省立项目

(1)省立科技推广项目

2008年我县省立科技项目共到位资金76.53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到位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到位16.53万元。共完成总投资76.53万元,完成计 8

划投资76.53万元的100%,其中完成省财政资金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自筹资金16.53万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00%。

(2)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培训费项目

该项目实际到位和使用资金10万元,全部为省财政资金,完成计划的100%。

(3)万只羔羊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该省立产业化经营项目共到位各类资金361.11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到位1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20万元,企业自筹到位241.11万元。共完成总投资361.11万元,完成计划361.11万元的100%。其中,完成省财政资金1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241.11万元,均完成计划的100%。

(4)北徐屯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该省立土地治理项目共到位总投资7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万元。共完成总投资70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完成省财政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万元,均完成计划的100%。

㈣到期有偿资金归还情况

2008年,我县到期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为136.2万元,其中本金124万元,占用费12.2万元,实际归还40万元,2005-2006年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未返还款抵顶93.94万元,共计偿还133.94万元,占到期应归还任务的98.34%。

㈤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情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从制度入手,按照既定程序,全面实行了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招投标制以及项目监理制,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程质量。在资金管理上,我们认真抓了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加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从源头上堵住了资金使用上的漏洞。

㈥监理工作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所有工程的监理工作由大同市新星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项目监理的内容包括:田间道路拓宽硬化,桥涵、机井房建造,新打机电井,输电线路建设,输水管道安装及农田防护林等工程。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工程监理人员每天坚守在工地,按照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严把五关:即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工程进度关和质量验收关。每项工程施工工序都必须经监理人员认可方能实施,凡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同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项,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监理,公正监理,没有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现象发生。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办围绕全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流项目,打造精品工程”的目 10

标,针对项目种类多,工程任务大、时间紧、困难多、群众关注的实际,重点抓了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㈠引入竞争,全方位推行招投标制

实行项目和工程招投标,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时足量完成的重要前提。根据上级的要求,我办今年继续对土地治理项目全方位推行了两种招投标制。一是项目招投标制。即在项目申报前,由具有农业综合开发意向的乡镇投标竞争立项,按照具体的要求和一定的条件,通过一系列规定程序,择优选择立地条件好,自筹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班子团结的乡(镇)村为项目实施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招投标根据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实行邀请招投标,在国立土地治理项目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王官屯镇、马家皂乡、龙泉镇三个乡镇参加竞标,结果龙泉镇的项目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两个乡镇成为中标乡镇。二是工程招投标。即在项目计划批复后,对财政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如打井、管道安装、机耕路、农田防护林、各种建筑物的物资设备采购及工程施工实行招投标,让能够保证质量、投标报价低且合理的有资质的专业队或公司施工,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加快了工程进度,工程招投标同样实行邀请招投标,我县在具体实施中,物质设备采购由县采购中心负责招投标,工程施工由开发办负责招投标,所有投标单位必须具有丙级以上资质。

㈡科学规划,认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行业的系 11

统工程,项目坚持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综合配套来实施。因此,只有科学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实施计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才能保证农业开发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根据中标单位龙泉镇的项目建议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规划,着重研究确定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技术措施等具体的治理措施。用科学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项目工程。如确定打井的数量、深度和位置,合理布置管道,根据土壤类型确定土壤改良方法等。经认真细致的分析论证,最后制定出比较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

㈢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监督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质量不达标,势必劳民伤财。在今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中,我县开发办紧紧围绕“建设一流项目,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咬住质量不放松,依托项目建设单位,精心组织施工。要求中标单位对每项工程精心制作周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对于单项工程的施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监理人员长期蹲守在工地,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数量和进度,开发办主要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也经常下去对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从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杜绝了许多不该发生的质量问题。

㈣建章立制,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管理 12

护等环节,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办法,促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是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项目实施前各级部门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单项工程也都通过了招投标签订了承包合同。从行政和法律上保证了工程顺利完成。同时,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管理也严格程序化、制度化,按照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化,如打井工程,从开钻、洗井、抽水到结算,都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好资金是工程按质保量按时完成的重要保证。在资金管理上,我们继续实行“三专”制度,即“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开发资金的支出,实行县级报帐制,继续完善审计制度,严格财务监督检查,严格资金报帐程序,报帐资金拨付实行转帐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施工单位申请用款时,必须根据承包合同提出用款申请,经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注意见后,报农发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批予以拨付。对于多经项目的无偿资金的支出,由用款单位凭相关事实,有效的凭证据实报帐,经县级农发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及时拨付资金。对于群众自筹资金不论现金、投工,还是实物折款都逐项进行了登记,并对集资者出具收据,资金的使用都编制了正式凭证,建立了帐簿,填制了收支报表。对在项目建设中形成了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有形农业基础设施和设备,竣工验收后转入“项目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管理机构购置的财产设备,凡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也进行了登记注 13

册,列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三是加强工程管护。确保工程长久运行。为了防止“重建轻管”、“先建后损”和效益不能长期发挥的现象发生,我们采取了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机电井设施完好、林草无损,道路平整,从而确保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⑴制定了管护制度。县开发办制定下发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有关乡村也据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具体的管护制度。为了使管护制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对破坏工程案件的大力查处,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也教育了广大群众,使管护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⑵建立了管护队伍。项目乡镇以水管站为依托,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理站,统一管理项目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区受益村也都成立了工程管护队,对本村工程进行维修和管护,管理单位对每项工程都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建立了档案,以便管理。同时,乡镇政府和乡镇管理站、村委会和村管护队伍都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了责、权、利关系。村委会对专管员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兑现奖罚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工程管护员的积极性。

此外,为了稳定管护队伍,解决管护工程难以持久的状况,我县开发办专门建立起了农业综合开发管护基金。基金筹集办法是开发办从招投标剩余资金留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管护基金筹集起来后,统一由县开发办掌握,用其支付管护员的工资待遇。

㈤应用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综合开发只有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开发效益,保证其持续健康地发展,比如根据我们每年的实践经验,在盐碱下湿严重的地方,因冬春季冻融破坏严重,建砼防渗渠往往是劳民伤财,所以今年在设计输水工程时,都采用了低压管道。在选定井位时,我们通过电测来测定,没有把握和依据不随便定井位。所以我们的水井成井率高,出水量大,效益好。此外,我县今年毫不例外地在前一段时间,利用农闲季节对农民对乡村干部进行了农业科技培训,从而增强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本领,同时,我们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来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如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新农机具和新农药等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农业的发展。

㈥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筹资的积极性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自筹资金占很大的比例,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使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真正实现“要我开发”转到“我要开发”上来,就必须让农民的意愿得到充分有效地表达,保证农民在项目立项、建设、验收和运行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要坚持“农民要办”为前提,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另外,我县在农民自筹资金落实方面制定了一项大胆的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办法是:对于新打机井,谁在项目区规划的位置上自己打井,所花费用上农发自筹专帐并经验收合格后,农发办为其配套线路、机泵、井房和管灌。由于机井运行效益好,农民自筹打井积极性很高,解决了一部分自筹资金。

㈦把握政策,明确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方向

要想把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搞好,必须掌握好政策,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针对阳高实际,我们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提出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副产品的价值。

㈧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我县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围绕蔬菜、畜禽、杏树、玉米等优势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对一些资源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及相关产业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综合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农业开发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一系列优惠和宽松政策,如减免税收政策、对建设用地实行优惠等,对农业开发龙头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我们始终坚持把强化科技投入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全过程。注重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帮助项目企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同时,还帮助项目企业与山西大学、山西农大等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之,一年以来,我们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开发办的要求和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土地治理项目科技含量不高,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缓慢,特色农业不强,订单农业不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建议省市开发办多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和举办工程技术、工程施工、财务管理等专门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严格的项目管理要求和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需要。二是农业开发项目还存在着亩投资标准偏低、农民自筹资金偏大的问题,建议适当提高亩投资标准和进一步降低农民自筹资金的额度,同时希望力度大一点,步伐快一点。三是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龙头作用不是十分突出,在壮大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现代农业水平,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上一篇:世纪星高中部学生请假制度下一篇:育儿心得:与散养的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