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制造基础(精选8篇)
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称为变值性系统误差,例如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
正确 错误
2:修配装配法不足之处在于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正确 错误
3:
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正确 错误
4:
一台机器则是在基准件上,装上基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为此而 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总装。
正确 错误
5: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 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正确 错误
6:圆柱齿轮齿面加工常用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和磨齿等。
正确 错误
7:
装配基准是指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正确 错误
8:
安装刀具时,如刀尖高于工件中心,会引起刀具工作前角减小,工作后角增大。
正确 错误
9:
钻孔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的第一道工序,钻孔直径一般小于床、钻床和镗床上钻孔;
正确 错误
。可以在车
10:与磨孔和镗孔相比,铰孔生产率高,容易保证孔的精度;铰孔可以校正孔轴线的位置误差。
正确 错误
11:
提高生产率可以通过采用高速切削、强力切削和多刀加工方法实现。
正确 错误
12:
光整加工主要是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但一般没 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
正确 错误
13:
在设计机器零件时,应尽量选用工艺基准作为设计基准。
正确 错误
14:刀具寿命是指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削时间。
正确 错误
15:
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 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正确 错误
16: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统计报表、运输等过程。
正确 错误
17: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械装备、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正确 错误
18:在选择加工方法时,一般先选定该表面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该表面各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
正确 错误
19: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一般都是先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粗基准,然后选择精 基准。
正确 错误
20: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影响很大,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耐磨。
正确 错误
21:过定位是指工件在定位过程中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多于工件加工所需限制的所有自由度数的现象。
正确 错误
22:
装卸工件、开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测量加工尺寸、引进或退回刀具等动作 所花费的时间是布置工作地时间。
正确 错误
23:可变费用与零件的年产量有关,它包括材料费(或毛坯费)、机床工人工资、通用机床和通用工艺装备维护折旧费。
正确 错误
24: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能和相对位置关系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
正确 错误
25:
拉刀、麻花钻等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采用高速钢。
正确 错误
26:工序基准是指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正确 错误
27:
后角
正确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一般为正值。
错误
28:
已加工表面为加工时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
正确 错误
29:高速钢比硬质合金强度高、硬度大、韧性好,加工工艺性好。
正确 错误
30:刀具磨损的形态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三种。
正确 错误
1:
CA6140型卧式普通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1mm时,将会引起加工工件半径上的加工误差为()。
1.0.1mm 2.0.00025mm 3.0.01mm 4.0.2mm
2:利用一个固定的窄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1.1自由度 2.2自由度 3.3自由度 4.4自由度
3:
某汽车年产量为990辆,其上中型零件,每台汽车需1个,备品率2%,废品率0.5%,请根据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判断其生产类型为()。
表1 加工零件的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类型 2.小批生产类型 3.中批生产类型 4.大批生产类型
4:
铣床夹具与钻床夹具组成部分不相同的是铣床夹具有()。
1.夹具体 2.定位元件 3.对刀块 4.夹紧装置
5:
为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1.退火、正火 2.表面淬火 3.调质处理 4.时效处理
6: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是()。
1.基面 2.切削平面 3.正交平面 4.前刀面
7: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称为()。
1.基面 2.切削平面 3.正交平面 4.前刀面
8:在实体零件上加工孔时应采用的方法为()。
1.扩孔 2.钻孔 3.铰孔 4.镗孔
9: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1.在同一尺寸方向上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10:
在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 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1.工序 2.工步 3.工位 4.安装 11:
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为()。
1.前角 2.主偏角 3.副偏角 4.后角
12:加工箱体零件上孔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为()。
1.扩孔 2.钻孔 3.铰孔 4.镗孔
13:在特种加工中,利用电、热进行切割加工的方法为()。
1.电火花线切割 2.激光加工 3.电解加工 4.超声波振动加工
14:
利用一个小锥度心轴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 目为()。
1.4个 2.5个 3.6个 4.3个
15:
精基准选择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应 采用的原则称为()。
1.基准统一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16:
外圆表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为()。
1.圆锥销 2.V形块 3.圆柱销 4.支承板
17:
切削速度对以下现象影响最小的为()。
1.刀具磨损 2.切削热 3.切削温度 4.切削力
18:
可调支承多用于支承工件的粗基准面,支承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
整,调整到位后用螺母锁紧。一个可调支承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1.1个 2.2个 3.3个 4.4个
19:
在设计机器零件时,应尽量选用装配基准作为()。
1.设计基准 2.工序基准 3.装配基准 4.测量基准
20: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中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控制()。
1.改变主轴转速 2.车螺纹
3.主轴正、反转和制动 4.刀架快进快退
21: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工件上定位孔尺寸,最小配合间隙为)水平放置在工件内孔中定位,加工外圆表面键槽时,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1.2.3.4.22:
某工件以外圆
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
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基准不重合误差大小为()。
1.2.3.4.23:
在非导体材料上加工微小孔时通常采用()
1.电火花加工 2.超声波振动加工
3.电解加工 4.激光加工
24:
在特种加工中,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加工的方法为()。
1.电火花加工 2.激光加工 3.电解加工
4.超声波振动加工
25:
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常采用的装配方法为()。
1.完全互换装配法 2.统计互换装配法 3.分组装配法 4.调整装配法
26:
为消除铸件内应力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1.退火、正火、调质处理 2.表面淬火 3.渗碳淬火 4.时效处理
27:
利用3点自位支承定位,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数()。
1.1个 2.2个 3.3个 4.4个
28: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的作用为()。
1.为主轴提供正、反转各级转速
2.实现刀架的纵向进给运动 3.实现刀架的横向进给运动 4.实现刀架的纵、横向快速进给运动
29:
对于某些表面主要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
状精度,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作用的加工阶段,称为()。
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 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
30:CA6140型卧式车床溜板箱中安全离合器的作用为()。
1.带动刀架沿导轨纵向移动 2.车削螺纹
3.提供各种不同的进给量 4.过载保护
31:
某工件以外圆
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
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1.2.3.4.32:
加工45钢时应该选择的刀具材料为()。
1.YT15 2.YG8 3.陶瓷 4.金刚石
33:
利用一个固定的长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1.1自由度 2.2自由度 3.3自由度 4.4自由度
34:
平面加工效率最高的铣削方式常用的刀具为()。
1.圆柱铣刀 2.面铣刀 3.立铣刀
4.三面刃铣刀
35:
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1.基准统一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的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36:
在卧式镗床上镗削一批工件的内孔,孔径尺寸要求为 孔径尺寸按正态分布,=30.05mm,性误差为()。
1.0.05mm 2.0.0252mm 3.0.15mm 4.0.1mm
已知
=0.025mm,该批工件的随机
37:
在某车床上车削一批小轴的外圆,经测量实际尺寸大于要求的尺寸从而必需返修的的小轴数为24.2%,小于要求的尺寸从而不能返修的的小轴数为2.28%,若小轴的直径公差为 =0.16mm,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该工序的均方根偏差1.0.05 2.0.059
为()。3.0.038 4.0.085 38: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称为()。
1.前角 2.后角 3.主偏角 4.副偏角
39:
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50000N/mm,=30000N/mm, =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主轴处的刚度为()。
1.18750 N/mm 2.17143 N/mm 3.21429 N/mm 4.22429N/mm
40:
装夹误差包括夹紧误差和()。
1.定位误差 2.原理误差 3.测量误差 4.机床几何误差
窗体顶端
1:修配装配法不足之处在于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正确 错误
2:欠定位是指工件加工所需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6个定位现象。
正确 错误
3: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 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正确 错误
4:
切削变形程度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为①变形系数②相对滑移角
正确 错误
③剪切
5: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为品种很多,数量少,广泛采用木模手工造型、自由锻造,广泛采用通用夹具、量具和刀具。
正确 错误
6:工位是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正确 错误
7:
加工中心的主轴和刀库必须具有准停功能。
正确 错误
8:
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正确 错误
9: 大量生产的工艺特征为品种较少,数量很大,互换性差,主要在通用机床上加工。
正确 错误
10:
已加工表面为加工时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
正确 错误
11:粗加工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精加工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正确 错误
12:可变费用与零件的年产量有关,它包括材料费(或毛坯费)、机床工人工资、通用机床和通用工艺装备维护折旧费。
正确 错误
13: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械装备、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正确 错误
14: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 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正确 错误
15:圆柱齿轮齿面加工常用的方法有滚齿、插齿、剃齿和磨齿等。
正确 错误
16:
对于孔径较大、尺寸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和孔系,镗孔几乎是唯一的加工 方法。
正确 错误 17:工艺系统刚度是指平行于基面并与机床主轴中心线相垂直的径向切削分力Fy对工艺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变形y的比值。
正确 错误
18:
光整加工主要是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但一般没 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
正确 错误
19:在选择加工方法时,一般先选定该表面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该表面各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
正确 错误
20:
为改善工件材料机械性能的热处理工序,例如淬火、渗碳淬火等,一般都安排 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进行。
正确 错误
21:
分组法装配具有零件的制造精度不很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 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的优点。
正确 错误
22:
主偏角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间的夹角。
正确 错误
23:
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正确 错误
24:
夹具的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占有正确的位置,夹具的几何误差对工 件的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小。正确 错误
25:大批生产的工艺特征为品种较多,数量较多,毛坯精度中等,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正确 错误
26:夹紧是指工件在定位之后,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总能保持其正确位置,把工件压紧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7:
提高生产率可以通过采用高速切削、强力切削和多刀加工方法实现。
正确 错误
28:
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称为变值性系统误差,例如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
正确 错误
29:刀具磨损的形态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三种。
正确 错误
30:
若工件表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又没有冷却液进入,表层金属便产生 退火组织,硬度急剧下降,称之为回火烧伤。
正确 错误
窗体顶端
1:点辅助支承通常限制工件()。
1.个自由度 2.0个自由度 3.3个自由度 4.2个自由度 2:
外圆表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为()。
1.圆锥销 2.V形块 3.圆柱销 4.支承板
3:
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1.工件的装夹次数少
2.有利于采用高效率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 3.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 4.工序数少,设备数少,可相应减少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
4:
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工件上定位孔尺寸隙为,最小配合间)在垂直放置时,其定位副制造部准确引起的加工误差为()。
1.2.3.4.5:
某工件以外圆
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
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其定位误差大小为()。
1.2.3.4.6: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六个基本结构要素构造而成,规定与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是()。
1.前刀面 2.主后刀面 3.副后刀面 4.主切削刃
7:
加工中心和普通数控机床的主要区别是加工中心()。
1.具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 2.机床较大 3.费用较高 4.精度高
8:
在特种加工中,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加工的方法为()。
1.电火花加工 2.激光加工 3.电解加工 4.超声波振动加工
9:
利用一个长圆柱销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1.2个 2.3个 3.4个 4.5个
10:
圆孔拉刀的材料为()。
1.硬质合金 2.立方氮化硼 3.高速钢 4.金刚石
11:
利用一个圆锥销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1.1个 2.2个
3.3个 4.4个
12: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是()。
1.基面 2.切削平面 3.正交平面 4.前刀面
13:
某汽车年产量为2430辆,其上轻型零件,每台汽车需要2个,备品率2%,废品率0.5%,请根据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判断其生产类型为()。
表1 加工零件的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类型 2.小批生产类型 3.中批生产类型 4.大批生产类型
14:
在特种加工中,利用光、热方法进行的加工方法为()。
1.电火花加工 2.激光加工 3.电解加工 4.超声波振动加工
15:
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50000N/mm, =30000N/mm, =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尾座处的刚度为()。
1.18750 N/mm 2.17143 N/mm 3.21429 N/mm 4.22429N/mm
16:
某工件以外圆
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
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基准不重合误差大小为()。
1.2.3.4.17:
表面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不包括()。
1.表面层的冷作硬化 2.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3.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4.表面粗糙度
18:利用一个固定的窄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1.1自由度 2.2自由度 3.3自由度 4.4自由度
19: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此项原则称为()。
1.基准统一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20:
某工件以外圆
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1.2.3.4.21:
属于变值性系统误差的是()。
1.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2.调整误差
3.内应力引起的误差 4.夹紧变形
22:
超精密车削有色金属零件时通常选择的刀具材料为()。
1.高速钢 2.立方氮化硼 3.陶瓷 4.硬质合金
23:加工箱体零件上孔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为()。
1.扩孔 2.钻孔 3.铰孔 4.镗孔
24:
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50000N/mm, =30000N/mm, =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工件中间部位处的刚度为()。
1.18750 N/mm 2.17143 N/mm 3.21429 N/mm 4.22429N/mm
25:
在车床上加工一短而粗的轴类零件,已知工艺系统刚度 =15000N/mm,毛坯偏心=2mm,最小背吃刀量=1mm,常数C=1500N/mm.,问2次走刀后工件的残余误差为()。
1.0.1 mm 2.0.2 mm 3.0.01 mm 4.0.02 mm
26:
对于有些表面需要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尺寸精度或形状精
度,但一般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此加工阶段为()。
1.粗加工 2.半精加工 3.精加工 4.光整加工
27:
某汽车年产量为480辆,其上某重型零件,每台汽车需要2个,备品率2%,废品率0.5%,请根据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判断其生产类型为()。
表1 加工零件的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类型 2.小批生产类型 3.中批生产类型 4.大批生产类型
28:
普通车床导轨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是()。
1.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 2.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 3.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 4.导轨的材料
29:在实体零件上加工孔时应采用的方法为()。
1.扩孔 2.钻孔 3.铰孔 4.镗孔
30:
为消除铸件内应力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1.退火、正火、调质处理 2.表面淬火 3.渗碳淬火 4.时效处理
31:
利用一个短圆柱销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1.1个 2.2个 3.3个 4.4个
32:生产零件品种较多,数量较少的生产方式属于()。
1.大量生产类型 2.小批生产类型 3.中批生产类型 4.单件生产类型
33:平面加工中既适用于大批大量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加工方法是()。
1.铣削 2.刨削 3.车削 4.拉削
34:下列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不属于随机性误差的是()。
1.夹紧误差
2.受力变形引起误差 3.刀具均匀磨损误差 4.材料硬度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35:已知卧式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300000N/mm, =56600N/mm, =30000N/mm,径向切削分力=4000N,设刀具、工
件和夹具的刚度都很大,试计算加工一长为l的光轴由于工艺系统刚度的变化引起的圆柱度误差为()。
1.0.06mm 2.0.03mm 3.0.12mm 4.0 mm 36:
在单件小批生产某零件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为()。
1.试切法 2.调整法 3.定尺寸刀具 4.自动控制法
37:
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为()。
1.前角 2.主偏角 3.副偏角 4.后角
38:
利用一个小锥度心轴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1.4个 2.5个 3.6个 4.3个
39:
不影响传动链误差的主要因素为()。
1.传动件的运动速度 2.末端件的传动比 3.传动链的总传动比 4.传动件的长短
40:
平面加工效率最高的铣削方式常用的刀具为()。
1.圆柱铣刀 2.面铣刀 3.立铣刀 4.三面刃铣刀
1:CA6140型卧式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1mm时,将会引起加工工件半径上的加工误差为()。
1.0.1mm 2.0.00025mm 3.0.01mm 4.0.2mm 2:下列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不属于随机性误差的是()。
1.夹紧误差
2.受力变形引起误差 3.刀具均匀磨损误差 4.材料硬度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3: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中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控制()。
1.改变主轴转速 2.车螺纹
3.主轴正、反转和制动 4.刀架快进快退
4:
背吃刀量影响最大是()。
1.切削力 2.切削热 3.切削温度 4.刀具磨损
5: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称为()。
1.基面 2.切削平面 3.正交平面 4.前刀面
6:
某工件以外圆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上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1.2.3.4.7:
利用一个小锥度心轴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1.4个 2.5个 3.6个 4.3个
8:
精基准选择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应采用的原则称为()。
1.基准统一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9:
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厂采用的装配方法为()。
1.完全互换装配法 2.修配装配法 3.分组装配法 4.调整装配法
10: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此项原则称为()。
1.基准统一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11:
圆孔拉刀的材料为()。
1.硬质合金 2.立方氮化硼 3.高速钢 4.金刚石
12:
当加工材料塑性很小、抗拉强度较低,刀具切入后,切削层金属在刀具前刀面的作用下,未经明显的塑性变形就在拉应力作用下脆断,形成形状不规则()。
1.带状切屑 2.节状切屑 3.粒状切屑 4.崩碎切屑
13:
在特种加工中,利用光、热方法进行的加工方法为()。
1.电火花加工 2.激光加工 3.电解加工 4.超声波振动加工
14:CA6140型卧式车床溜板箱中安全离合器的作用为()。
1.带动刀架沿导轨纵向移动 2.车削螺纹
3.提供各种不同的进给量 4.过载保护
15:钻床夹具在钻孔时,起实现导向作用的原件为()。
1.夹具体 2.定位元件 3.钻模板和钻模套
4.夹紧装置
16: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而未超过相变临界温度,这时工件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由原来的马氏体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这种烧伤称为()。
1.回火烧伤 2.淬火烧伤 3.退火烧伤 4.轻度烧伤
17: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六个基本结构要素构造而成,规定与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是()。
1.前刀面 2.主后刀面 3.副后刀面 4.主切削刃
18:
为消除铸件内应力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1.退火、正火、调质处理 2.表面淬火 3.渗碳淬火 4.时效处理
19:
某工件以外圆
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
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下母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1.2.3.4.20: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1.前角 2.后角 3.主偏角 4.刃倾角
21:
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 间隙为
工件上定位孔尺寸,最小配合)在水平放置在某外圆表面加工键槽时,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1.2.3.4.22:平面加工中既适用于大批大量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加工方法是()。
1.铣削 2.刨削 3.车削 4.拉削
23:
单件小批生产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为()。
1.完全互换装配法 2.修配装配法 3.分组装配法 4.调整装配法
24:
在切削用量选择中,进给量选择较小最有利于减小()。
1.尺寸精度 2.形状精度 3.位置精度 4.表面粗糙度
25:
复杂刀具通常选择()刀具材料。
1.硬质合金 2.高速钢 3.陶瓷
4.金刚石
26:
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常采用的装配方法为()。
1.完全互换装配法 2.统计互换装配法 3.分组装配法 4.调整装配法
27:适合于大批大量加工齿轮毛坯已有零件孔的加工方法为()。
1.扩孔 2.钻孔 3.铰孔 4.拉孔
28:属于外圆表面的精整、光整加工方法是()。
1.车削 2.超精加工 3.无心磨削 4.磨削
29:
零件的加工精度不包括()。
1.尺寸精度 2.形状精度
3.位置精度 4.表面粗糙度
30: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所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此项原则符合()。
1.基准统一原则 2.基准重合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31:
某工件以外圆
在平面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工键槽,当其
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其定位误差大小为()。
1.2.3.4.32:
已知某车床的部件刚度分别为: =50000N/mm, =30000N/mm, =40000N/mm,假定刀具和工件的刚度都很大,工艺系统在主轴处的刚度为()。
1.18750 N/mm 2.17143 N/mm 3.21429 N/mm
4.22429N/mm
33:
加工中心和普通数控机床的主要区别是加工中心()。
1.具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 2.机床较大 3.费用较高 4.精度高
34:
在车床上加工一短而粗的轴类零件,已知工艺系统刚度
=15000N/mm,毛坯偏心 =2mm,常数C=1500 N/mm.,若想使加工表面的偏心误差控制在0.01mm以内,最少的走刀次数为()。
1.1 2.2 3.3 4.4 35:
某工件以外圆
在V形块(夹角为α)上定位并在该外圆上加
工键槽,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中心线时,其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正确的为()。
1.2.3.4.36:
在特种加工中,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加工的方法为()。
1.电火花加工 2.激光加工 3.电解加工 4.超声波振动加工
37:
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 合间隙为
工件上定位孔尺寸,最小配)在水平在工件内孔中定位,加工外圆表面键槽时,当其工序基准为工件上母线时,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为()。
1.2.3.4.38:
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为()。
1.前角 2.主偏角 3.副偏角
4.后角
39:
在非导体材料上加工微小孔时通常采用()
1.电火花加工 2.超声波振动加工 3.电解加工 4.激光加工
40:
利用一个固定的长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1.1自由度 2.2自由度 3.3自由度 4.4自由度
1:在选择加工方法时,一般先选定该表面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该表面各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
正确 错误
2:工艺系统刚度是指平行于基面并与机床主轴中心线相垂直的径向切削分力Fy对工艺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变形y的比值。
正确 错误
3:
已加工表面为加工时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
正确 错误
4:
在加工及测量工作时,应尽量选用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正确 错误
5:刀具磨损的形态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三种。
正确 错误
6:
切削钢件时通常采用YG类硬质合金。
正确 错误
7:
主后刀面是指与工件上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副后刀面是指与工件上待 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正确 错误
8:珩磨不适用于加工塑性较大的有色金属工件上的孔,也不能加工带键槽的孔、花键孔。
正确 错误
9:
前角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和基面间的夹角。前刀面在基面之下时前角 为正值,前刀面在基面之上时前角为负值。
正确 错误
10: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 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正确 错误
11: 加工中心的主轴和刀库必须具有准停功能。
正确 错误
12:
对于孔径较大、尺寸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和孔系,镗孔几乎是唯一的加工 方法。
正确 错误
13:
主偏角 的夹角。
正确 错误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间
14: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
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正确 错误
15:修配装配法不足之处在于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正确 错误
16:
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为,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 量最小。
正确 错误
17:
夹具的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占有正确的位置,夹具的几何误差对工 件的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小。
正确 错误
18:
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一般不得重复使用。
正确 错误
19:
为改善工件材料机械性能的热处理工序,例如淬火、渗碳淬火等,一般都安排 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进行。
正确 错误
20:
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 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正确 错误
21: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为品种很多,数量少,广泛采用木模手工造型、自由锻造,广泛采用通用夹具、量具和刀具。
正确 错误
22:定位的任务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占有某一正确的位置,夹紧的任务则是保持工件的定位位置不变。
正确 错误
23:
加工余量不均匀、材料硬度不均匀等原因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测量误差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等均属随机性误差。
正确 错误
24:上工序与本工序基本尺寸的差值为本工序的工序余量Zi。
正确 错误
25:过定位是指工件在定位过程中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多于工件加工所需限制的所有自由度数的现象。
正确 错误
26:
完全互换装配具有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易于实现 自动装配等优点。正确 错误
27: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 数的接近程度,实际值愈接近理想值,加工精度就愈高。
正确 错误
28:
待加工表面上有什么样的误差,加工表面上必然也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这就 是切削加工中的误差复映现象,只有尺寸误差存在复映现象。
正确 错误
29:拉刀是定尺寸刀具,形状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加工大孔。
正确 错误
30:
光整加工主要是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但一般没 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
正确 错误
1:
广泛采用通用机床、重要零件采用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进行的生产方式属于()。
1.大量生产类型 2.单件生产类型 3.中批生产类型 4.大批生产类型
2:加工箱体零件上孔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为()。
1.扩孔
2.钻孔 3.铰孔 4.镗孔
3:
某汽车年产量为990辆,其上中型零件,每台汽车需1个,备品率2%,废品率0.5%,请根据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判断其生产类型为()。
表1 加工零件的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类型 2.小批生产类型 3.中批生产类型 4.大批生产类型
4:
一、处理、整合教材, 以实用为目的, 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不能盲目照搬教材, 本着“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 我们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与精简。将内容陈旧, 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缺乏实用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强调课程与生产一线实际应用技术的紧密联系, 重新确定重点并增加了必要的新知识。将教材中介绍很简略, 同时对与生产第一线联系很紧密的一些工程知识内容进行补充, 从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采用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录像、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 通过生动的画面, 动态地展示机床的机构、原理、零件加工过程等, 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 直观易懂, 给学生以亲临现场的感受。还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的特点。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直观、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大大提高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直观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基础知识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 有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选择与加工、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机械制造工艺常用数据的查阅、工艺参数的选择等等。这些内容比较松散, 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 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讲授机床结构与刀具时, 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现场, 在各类机床前分别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在讲授毛坯选择与加工时, 利用铸造车间、锻造车间的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在铸造现场, 让学生观察哪些零件适合选择铸件毛坯。在锻造车间分别采用铸铁、低碳钢材料演示给学生观看。当锻造铸铁材料出现问题时, 现场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说明铸铁材料不能采用锻造方法加工。采用锻造方法加工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材料毛坯的好处及原因, 都可在现场介绍。这样学生容易掌握, 记忆深刻。采用现场教学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础知识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很好地解决了课时内容和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带学生到实习厂、生产车间参观, 进行现场教学, 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 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教学效果提高。
四、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理论又会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得心应手地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 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可以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 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 组织学生参观, 参观前可以布置预习,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动系统、刀具、夹具等, 并边操作边讲解, 提高感性认识, 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 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将已学的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 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这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 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 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式
高职教育应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考评方法, 重视实践和能力考核。我们改变单凭一张考卷考核的方式, 实施了多元模块综合考核模式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期末总评综合了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试三大部分,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20%、70%。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思考讨论和课外作业,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实验考核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经过实践,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总之,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材的特点, 采用合适的教学、考核考评方法,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 2006.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课程原有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改革和创新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现状;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高校机械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机械专业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以及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性能和改进方法等,使学生具备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机械设计和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制造工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入,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和先进化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比如仿生学和MEMS微电子机械加工等前沿技术打破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械加工制造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对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能够转变思维,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精细化人才培养手段,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编写混乱、条理不明确,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
我国目前该课程的教材体系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划分和归纳,主要由之前的几门课程合并而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变化,教材也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而目前系统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教材编写中还存在一些逻辑混乱的现象。另外一点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创新和想法,这样无形中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下降,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1.2 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同时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单纯的笔试,不能提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另外一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存在很强的实践性,而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法很好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
1.3 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
具有高素质的机械加工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目前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明显存在实践性不强,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践比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相结合才能使学习不被局限在理论知识当中。
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 精选课程内容,抓住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教材内容复杂,编排逻辑混乱,针对性不强等特点,适当的对教材进行改排和删减,使教材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重点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突出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并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的方式将教材中零碎的知识进行对比讲解,或者在教学中插入该课程的一些其他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充实了课堂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中应该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并且演示实践过程,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听、看、练,达到全面掌握和理解知识的目的,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也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教学设备
3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内容和标准
首先,考核系统必须完善。《机械制造基础》必须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其次,应做到考核层次分明,应该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核,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检测学生学习状况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另外一点,对考核时间和考核方式进行灵活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对考核时间进行安排以实现跟踪学生的学习。第四,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知识可分为理解和掌握两部分,理解的部分可通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掌握部分可放在期末进行笔试考核。最后,评定形式多样化,除了实践考核等专业性较强的考核方式外,其他部分的考核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考核,或者自我考核的方式进行。
4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去常规的教学方法,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加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采用已开发好的微课内容,引入到教学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新的技术要点。将小组讨论,现场演示等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思考,老师加以指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对新型机械制造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根据机械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性人才的结构要求进行,而《机械制造基础》作为培养机械制造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要根据现代机械制造的要求来设置课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认知状况来调整教学方法;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去实施教学,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朝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才会真正成为符合工程机械制造标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侯英岢,赵大旭,曹欢玲,许小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68-69.
[2]张晓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技术与市场,2011,07:529-530,532.
[3]邱芳,刘延霞,马广勇.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91-92.
[4]方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2011,07:144-145.
[5]郭新军.浅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1,37:16.
作者简介
郝静(1977-),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学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方向。
作者单位
9-1.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什么区别?对传动有何影响?影响打滑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打滑?
解:由于紧边和松边的力不一样导致带在两边的弹性变形不同而引起的带在带轮上的滑动,称为带的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打滑是由于超载所引起的带在带轮上的全面滑动,是可以避免的。
由于弹性滑动的存在,使得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使得传动效率降低。影响打滑的因素有:预紧力大小、小轮包角、当量摩擦因素。
避免打滑:及时调整预紧力,尽量使用摩擦因素大的、伸缩率小的皮带,对皮带打蜡。9-3.试分析参数
1、D1、i12的大小对带传动的工作能力有何影响? 解:D1越小,带的弯曲应力就越大。
1 的大小影响带与带轮的摩擦力的大小,包角太小容易打滑(一般取1≥1200)
i12越大,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的增量就越大。
9-4.带和带轮的摩擦因数、包角与有效拉力有何关系?
ef1Fe,最大有效拉力Fec与张紧力F0、包角和摩擦系数f有关,增大解:Fec=2F0fe1F0、和f均能增大最大有效拉力Fec。
9-9.设计一由电动机驱动的普通V带减速传动,已知电动机功率P=7KW,转速n1=1440r/min,传动比i123,传动比允许偏差为±5%,双班工作,载荷平稳。
解:
1.计算功率Pca
查表得,KA=1.2,则Pca=KAP=1.278.4kW 2.选择带的截型
根据P9-9选定A型带。ca8.4kW和n11440r/min查图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1和D2
参考图9-9和表9-3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1=100mm,大带轮的基准直径D2i12D1(1)3100(10.01)297mm。
查表取标准值D2315mm。
i123.15满足条件。
4.验算带的速度v vD1n16010001001440601000m/s7.54m/s
带速介于5~25m/s之间,合适。5.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
初定中心距为a0800mm.则带的基准长度Ld为
2(DD)1Ld2a(D1D2)224a 2(315100)[2800(100315)]mm2266.33mm24800按表9-2选取Ld=2240mm,则V带传动实际中心距为
aa0LdLd22402266.33(800)mm786.84mm 226.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1
118007.带的根数z D2D131510057.30180057.30164.3401200(合适)a786.84根据表9-4a、b,当D1100mm,n11440r/min时,P时,P0=0.17kW.查表01.32kW,当i1239-5得K0.96;查表9-2得KL=1.06.则带的根数为
z取z=6
Pca8.45.54
(P0P0)KKL(1.320.17)0.961.068.确定带的张紧力F0 根据表9-1查得q=0.10kg/m F0500Pca2.55008.42.5(1)qv2[(1)0.107.542]N154.6N zvk67.540.969.计算压轴力FQ
164.340FQ2zF0sin26154.6sinN1837.9N
221
第十章
10-1.为避免槽轮在开始和终止转动时产生刚性冲击,设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0-2.何谓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为什么k必须大于零而小于1?k有何几何意义?
10-3.如图所示为自行车后轮轴上的棘轮机构,试分析当脚蹬踏板前进和不蹬踏板自由滑行时棘轮机构的工作过程。
第十一章
11-1.常用的连接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哪些优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解:常用的连接有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铆钉连接、焊接、胶接、过盈配合连接以及型面连接等。
螺纹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连接可靠、互换性强等特点。
键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在机械的轴类连接中应用。销连接主要用于确定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并可传递不大的载荷,也可用于轴和轮毂或其他零件的连接。
铆接具有工艺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比较容易控制,质量稳定,铆接结构抗振、耐冲击,连接牢固可靠,对被连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不良影响等特点。在承受严重冲击或剧烈振动载荷的金属结构连接中应用。
焊接是具有结构成本低、质量轻,节约金属材料,施工方便,生产效率高,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主要应用在五拆卸要求的对受力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胶接具有连接后重量轻,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在全部胶接面上应力集中小,抗疲劳性能好,密封性和绝缘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应力要求不高,对密封性要求较高的场合。11-6.在螺纹连接中,为什么要采用防松装置? 解:
11-8.平键的截面尺寸b×h和键的长度L如何确定?平键连接的失效形式是什么?如何进行强度校核?
解:b×h根据轴径d有表中查标准得。键长L按轮毂的长度确定,一般略短于轮毂长度,并符合标准中规定的长度系列。平键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侧面工作面的压溃。按bsF4Tbs进行强度校核。kldhl11-14.图示刚性联轴器用螺栓连接,螺栓性能等级为8.8,联轴器材料为铸铁(HT250),若传递载荷T=1500T·N。
1)采用4个M16的铰制孔用螺栓,螺栓光杆处的直径ds17mm,受压的最小轴向长度14mm,试校核其连接强度。
2)若采用M16的普通螺栓连接,当接合面摩擦因素f=0.15,安装时不控制预紧力,试确定所需螺栓数目(取偶数)。
解:1)FT150019354.8N D15510322bsb2.2250Mpa113.64Mpa 2.2sS640Mpa160Mpa 44F419354.8Mpa21.32Mpa 22zids4117F19354.820.33Mpabs zds41714bs其连接强度满足条件。2)由sS640Mpa213.33Mpa 31.3Fpd124得,Fpd213.8352213.3341.341.324669.3N
由FpKFKSF1.319354.8得,zS6.8 zifFpif11390.510.15故取z=8 11-15.一钢制液压油缸,缸内油压p=4Mpa,油缸内径D=160mm(参看图11-12),沿凸缘圆周均布8个螺栓,装配时控制预紧力。试确定螺栓直径。解:1.确定单个螺栓的工作载荷F pD241602F10053.1N
4z482.确定螺栓的总拉伸载荷FQ
考虑到压力容器的密封性要求,取残余预紧力Fp1.6F,则
FQFFp2.6F26138.1N
3.求螺栓直径
选取螺栓性能等级为8.8,则s640Mpa.由式ss确定许用应力时需查找安全系数S,当不控制预紧力时,S与螺栓直径d有关,故需用试算法。由表暂取S=3(假定d=20mm),则螺栓许用应力为
螺栓小径为d1ss640Mpa256Mpa 2.541.3FQ41.326138.1mm13.00mm
256由表查得d=20mm时,d117.294mm13.00mm,能满足强度要求,且与原假设相符,故取M20合适。
第十二章
12-2.刚性联轴器与挠性联轴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
刚性联轴器各零件及连接件都是刚性的,它们之间不能作相对运动,不具有补偿两轴相对位移的能力,用于刚性支承的场合。若两轴有偏移,将产生附加载荷,影响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挠性联轴器分两种,一种是由可作相对移动的刚性件组成,用连接元件间的相对可动性来补偿被连接两轴之间的相对移动,用于弹性支承且载荷大的场合;另一种是连接件都是弹性的,通过连接件的弹性变形来补偿被连接两轴之间的相对移动,用于弹性支承需要缓冲和减振的场合。
12-5.试分析自行车“飞轮”中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解:自行车后轮有个内棘轮机构,起到了离合器的作用,称为超越离合器,。工作原理是当链条带动棘轮的链齿外圈时,中心转轴上的棘爪通过弹簧与棘轮保持接触,棘爪将力矩传递给中心转轴,后轮就转动前进。当棘轮的转速低于中心转轴的转速,或骑车者停止脚踏时,棘爪能够在棘轮上滑动,超越外圈棘轮转速,此时就会听见发出的“嗒嗒”声响。
因为棘轮只能单向传递转矩,不能双向传递转矩,使得自行车具有正常行驶功能,不能后退行驶。因此也称为单向超越离合器.第十三章
13-5.说明下列滚动轴承代号的意义:N208/P5,7321C,6101,30310,5207.解:
N208/P5表示圆柱滚子轴承,宽度系列为0系列,直径系列为2系列,内径为40mm,5级公差等级;
7321C表示角接触球轴承,宽度系列为0系,直径系列为3系列,内径为105mm,公称接触角15,0级公差等级;
6101表示深沟球轴承,宽度系列为0系,直径系列为1系列,内径为12mm,0级公差等级; 30310表示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系列为0系,直径系列为3系列,内径为50mm,0级公差等级;
5207表示推力球轴承,宽度系列为0系,直径系列为2系列,内径为35mm,0级公差等级;
13-8.试设计一提升机用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已知每个轴承的径向载荷为210N,轴颈直径为100mm,转速为1200r/min.解:
1.选择轴承类型和轴瓦材料
因轴承承受径向载荷,并考虑使用条件,选用剖分式径向轴承。此轴承载荷大,转速高,根据表13-1选择轴瓦材料为ZPbSb16Sn16Cu2,其[p]=15Mpa,[v]=12m/s,[pv]=10Mpa·m/s 2.选取轴承宽径比
选取轴承宽径比B/d=1.0,则轴承宽度B=d=100mm.3.验算轴承工作能力 轴承的p,pv,v分别为:
4F10000Mpa1MpaBd100100Fn100001200pvMPam/s6.28MPam/s
19100B19100100dn1001200vm/s6.283m/s601000601000p计算表明,p<[p],pv<[pv],v<[v],工作能力满足要求。由表13-2,考虑到转速较高,选取配合为H7/e8。
13-10.根据设计要求,在某一轴上安装一对7000C轴承(如图所示),已知两个轴承的径向载荷分别为:Fr12000N,Fr21000N,外加轴向载荷FA880N,轴径d40mm,转速n5000r/min,常温下运转,有中等冲击,预期寿命Lh5000h,试选择轴承型号。
解:
1.初选轴承型号
根据轴径d40mm,选择轴承型号7208C,查机械设计手册得其基本额定动载荷C36.8KN,基本额定静载荷C025.8KN。
2.计算轴承1、2的轴向载荷F
1、F2 7000C的接触角15,试取e0.4052 由表13-8查得轴承的派生轴向力为 0Fs1eFr10.40522000N810.4NFs2eFr20.40521000N405.2N
FAFs2880405.2N1285.2NFs1
可知轴承1为压紧端,两轴承的载荷分别为
Fa1FAFs2(880405.2)N1285.2NFa2Fs2405.2N3.计算轴承1、2的当量动载荷
Fa11285.20.6426eFr12000Fa2405.20.4052eFr21000
由表13-7查得X10.44,由线性插值得 Y11.3018;X21,Y20.故当量动载荷为
P1X1Fr1Y1Fa10.4420001.30181285.22553.1NP2X2Fr2Y2Fa2110000405.21000N
4.计算所需的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
因轴的结构要求两端选同样尺寸的轴承,而P1P2,故应以轴承1的当量动载荷P1为计算依据。因工作温度正常查表13-5得ft1;按中等冲击载荷,查表13-6取fP1.25。所以
1fPP260nLh11.252553.16050005000C1()3()3N36532.1N36.8KN 66ft10110故选择7208C轴承合适。
第十四章
14-4.指出图示中轴的结构有哪些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并画出改进后的结构图。
14-5.图示为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z122,z277,z321,z478),由高速Ⅰ输入的功率P=40kW,转速n1590r/min,轴的材料为45钢。试按扭转强度计算三根轴的最小直径(不考虑摩擦损失)。
解:轴的材料为45钢查表14-1得=30~40MPa
n2n3z122n1590r/min168.6r/minz277z321n2168.6r/min45.4r/minz478
9.55106P39.5510640d13mm43.26mm0.2n10.2405909.55106P39.5510640d23mm65.67mm 0.2n20.240168.69.55106P39.5510640d33mm101.7mm0.2n30.24045.4取d1=45mm,d265mm,d3105mm14-6.试校核图示直齿圆柱齿轮轴的强度。已知传递功率P=10kw,转速n=200r/min,齿轮分度圆直径d=356mm,单向转动。轴的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齿轮相对轴对称布置,轴的输出端装联轴器。
解:
1.求解径向力及各支点力,并画出弯矩图
T9.55106P109.55106Nmm477500Nmmn2002T2477500 FtN2682.58Nd356FrFttan2682.58tan20976.38NFnFr976.382854.7N sinsin20
1Fn1427.35N21FCnFn1427.35N 21MFn801427.3580Nmm114188Nmm2FAn22MeM2T11418820.6477500308417.17Nmm
2.强度校核
轴在B截面处的弯矩和扭矩最大为轴的危险截面,轴单下转动,扭矩可认为脉动循环变化,取折合系数a=0.6。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表得60MPa
M2TW22MB2T0.1d3211418820.64775000.160232MPa14.3Mpa
MeM2T11418820.6477500308417.17Nmm所以轴的强度满足要求。3.剪切强度校核
轴的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查表14-1得=40~52MPa
T9.55106P/n9.5510610/20026.2Mpa 33WT0.2d0.245故满足强度条件。
第十六章
16-2.为了提高动平衡效果,两平衡基面的位置及平衡质量的位置应如何选择?
解:
16-4.何谓速度不均匀系数?速度不均匀系数是否越小越好? 解:速度不均匀系数是角速度的最大波动幅度与平均角速度之比值。速度不均匀系数并非越小越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速度不均匀系数应尽量取大些,这样可减小飞轮的转动惯量,不致使飞轮过于笨重。
16-6.图示为一等候均质圆盘,因工作需要其上开有三个圆孔,圆孔直径及偏心距分别为。为使此回转体达d112mm,e150mm;d216mm,e240mm;d320mm,e355mm到平衡,须再制一工艺圆孔,若其回转半径取为eb60mm,试求该圆孔的直径db及方位角b。
解:
2.[单选题] 一般来说钢的热处理不改变热处理工件的 C A强度 B塑性 C形状
D冲击韧性
3.[单选题] 削适用于加工平面、尺寸较大的沟槽和加工窄长的平面。B A车 B刨 C铣 D磨
4.[单选题] 金属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断裂前所能承受什么能力称为塑性。C A最小塑性变形 B平均塑性变形 C最大塑性变形 5.[单选题] 焊条的直径和长度是以的直径和长度来表示的 C A涂料层 B药皮 C焊芯
D作用工件
6.[多选题] 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以下哪几个阶段组成 ABC A加热 B保温 C冷却 D氮化
7.[多选题] 在铁碳合金中,莱氏体是由什么所构成的机械混合物。CD A珠光体B铁素体C奥氏体D渗碳体 8.[多选题] 加工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哪几个个阶段。BCD A半粗加工阶段 B粗加工阶段 C半精加工阶段 D精加工阶段 9.[多选题]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些? ABC A计算法B目测法C经验估计法D查表修正法 10.[多选题] 切削用量是下列哪些的总称。ABD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切削层数D背吃刀量 11.[判断题] 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错误 12.[判断题] φ30£5、φ307、φ30£8 的上偏差是相同的。正确 13.[判断题] 公差值可以是正的或是负的。错误 14.[判断题] 抗拉强度是表示金属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正确 15.[判断题]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其他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错误 16.[判断题] 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正确 17.[判断题]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错误 18.[判断题] 合金钢就是在碳钢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正确 19.[判断题] 纯铝的强度很低,但塑性很高。正确 20.[判断题] 焊接属于永久性连接金属的工艺方法。正确 1.[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采用的 B A不定位 B过定位 C欠定位
2.[单选题] 下列属于合金结构钢的是 A合金渗碳钢 B合金调质钢 C合金弹簧钢 3.[单选题] 基本尺寸小于500mm,国家标准对标准公差规定了多少级 B A16 B18 C20 D22 4.[单选题] 标准麻花钻头一般由什么制成的。B A铸铁 B高速钢 C碳钢
D重有色金属 5.[单选题] 卧式车床的主要组成部件不包括C A主轴箱进给箱 B溜板箱刀架部件 C冲洗器挡板 D床身尾座
6.[多选题] 按照工艺范围机床可分为 BCD A常用化机床B通用机床C通用机床D专用机床 7.[多选题] 工艺基准可以分为哪几种? ABCD A装配基准B测量基准C工序基准D定位基准 8.[多选题] 在一个工序内,工件可能的安装次数?BD A必须一次B可能一次C必须多次D可能多次 9.[多选题]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什么位置的基准,称设计基准 ABC A点B线C面D体
10.[多选题]ABCD 良好的切削加工性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A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刀具有较高的耐用度,能够采用较高的切削速 B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切削力或切削功率小,切削温度低 C容易驳得良好的表面加工质量 D容易控制切屑的形状或容易断屑 11.[判断题] 用交流电焊接时,元正接与反接的区别。正确 12.[判断题] 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不影响零件的耐磨性。错误 13.[判断题] 进给量指工件或刀具每转一转时,两者沿进给方向的绝对位移。错误 14.[判断题] 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囚种作用。正确 15.[判断题] 欠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正确 16.[判断题]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设计基准。正确 17.[判断题] 夹紧力应尽可能靠近加工表面。正确 18.[判断题]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高低是以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评价的。正确 19.[判断题] 实际尺寸较大的孔与实际尺寸较小的轴相装配,就形成间隙配合。20.[判断题] 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1.[单选题] 正火主要应用不包括B A 普通结构零件,当机械性能要求不太高时,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B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稳定工件的尺寸。C作为预备热处理,改善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D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改善钢的性能,并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好准备。2.[单选题] 按照焊接过程的本质可以分为三大类,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三大类的一个。C A熔化焊 B压力焊 C激光焊 D钎焊
3.[单选题] 下列代号分别表示车床、钻床、磨床、铣床的是 D A Z C T M B T M Z C C M T C Z D C Z M T 4.[单选题] 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下列属于不变形工序的是D A弯曲 B拉延
C翻边和成形 D落料与冲孔 5.[单选题] 密度为8.96g/cm3熔点为1083摄氏度的铜成为 A A纯铜B黄铜C青铜 6.[多选题] 切屑的类型分为 ABD A带状切屑 B节状切屑 C单元切屑 D崩碎切屑
7.[多选题] 工程材料通常分为B D A塑料 B金属 C非金属 D复合材料 8.[多选题] 合金工具钢按用途一般分为ABC A合金刃具钢 B合金模具钢 C合金量具钢 D合金弹簧钢 9.[多选题] 常见的焊接接头形式分为AC A对接 B角接 C搭接 D丁字接
10.[多选题]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一般可分 A试切法 B调整法
C定尺寸刀具法 D自动控制法 11.[判断题] 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大,硬度值也越高。对 12.[判断题]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错 13.[判断题] 灰铸铁在工业上应用于制造承受压力、要求耐磨和减振的零件。对 14.[判断题] 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的效果不大。对 15.[判断题] 用交流电焊接时,无正接与反接的区别。对 16.[判断题] 通常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选材的主要指标。对 17.[判断题] 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不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错 18.[判断题] 切削速度指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对 19.[判断题] 切削速度是通过切削温度来影响刀具耐用度的。错 20.[判断题] 用分布于镜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镜削称为周镜。对 1.[单选题] 工件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几个自由度
B A4 B6 C8 D10 2.[单选题] 工件定位时,同一个自由度被几个支撑点重复限制的情况称为 D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欠定位D过定位 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C A金属基体材料 B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C玻璃钢 D金属陶瓷
4.[单选题] 定位基准是指C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5.[单选题] 工序基准定义为B 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
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 6.[多选题]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A B C D A减少误差法 B误差补偿法 C误差转移法 D误差均分法 7.[多选题]
钢的回火目的为 A B C D A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
B消除铸件、焊接件、热轧件等的残余应力 C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 D稳定供给的尺寸 8.[多选题]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A B C D A比较法 B光切法 C针触法 D干扰法
9.[多选题] 机床夹具是指使用同一种工件,进行什么的工艺装备 A C D A定位 B处理 C加紧 D加工
10.[多选题] 加紧装置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BC A加紧元件 B传力机构 C力源装置 D切削刀具
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
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
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二、单项选择
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2)传动 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
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
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2)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
8.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1)进行 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9.工序余量公差等于(1)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10.一个部件可以有(1)基准零件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
11.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1)
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
1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3)①工步②安装③工序④工位
13.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
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14.工序尺寸只有在(1)的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
①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②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 ③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④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15.工艺能力系数是(1)①T/6σ②6σ/T③T/3σ④2T/3σ
16.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3)
①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6个②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③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④工件是不完全定位
17.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
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18.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1)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 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
19.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2)
①通用夹具②专用夹具③成组夹具④组合夹具
20.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1)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②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④切削力的大小
21.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2)①带状切屑②单元切屑③崩碎切屑
22.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2)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
23.自激振动的频率(4)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等于或接近于
24.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1)基准作为精基准 ①设计②工序③测量④装配
25.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1)①粗镗—半精镗—精镗②粗镗—半精镗—铰
③粗镗—半精镗—粗磨④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三、判断题
1.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
2.传统上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刀具一定耐用度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采用最大的切削深度ap,其次考虑采用大的进给量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的要求选定(计算或查表)合理的切削速度v。√ 3.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4.精加工时通常采用负的刃倾角。×
5.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磨损越小。× 6.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7.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宜采用磨削方法进行精加工。× 8.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9.工艺尺寸链组成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10.在工艺成本中可变费用是与年产量无关的费用。×
11.提高工艺系统薄弱环节的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12.金刚石刀具硬度很高,可用于加工淬火钢。×
13.给定刀具磨钝标准VB值,则刀具的使用寿命T也就确定了。× 14.砂轮的硬度越高,磨粒的硬度不一定也越高。√
15.使用可调支承时,调整后起定位作用,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16.切削变形系数大于1。√
17.粗基准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 18.镗床没有误差敏感方向。×
19.通常机床传动链的末端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20.误差复映系数与毛坯误差成正比。×
21.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大于按实体估计的刚度。× 22.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背吃刀量。× 23.镗床没有误差敏感方向。×
24.误差复映系数与毛坯误差成正比。×
25.采用试切法直接保证零件尺寸时,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26.单件小批生产通常采用“工序集中”原则。√ 27.强迫振动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
28.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 29.划线找正装夹多用于铸件的精加工工序。×
30.定位误差是由于夹具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31.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
32.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33.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 34.直线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和减环。× 35.过盈连接属于不可拆卸连接。√ 36.直线装配尺寸链只有一个封闭环。√
7.问答题
1.YT30、YG8、YT5、YG3、WI8Gr4V是什么刀具材料?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各适合于加工哪类工件材料?在怎样的加工要求下选用?
答:YT30是硬质合金、含TiC30%、适合加工钢、粗加工
YG8是硬质合金、含Co8%、其余成分为WC、适合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粗加工 YT5是硬质合金、含TiC5%、适合加工钢、精加工
W18Gr4V是高速钢刀具材料,表示含W18%、含Gr4%,含V1%。高速钢刀具材料适合加工钢,易做成复杂刀具使用
2.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强迫震动与自激震动的区别有哪些?产生自激震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强迫振动是外界周期性的干扰力作用引起的不衰减振动;强迫振动的频率总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相同;强迫振动振幅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ω/ωo;强迫振动振幅的大小除了与ω/ωo有关外,还与干扰力、系统刚度及阻尼系数有关;自激振动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该加工系统本身引起的交变切削力反过来加强和维持系统自身振动的现象;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及振幅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系统在每一个周期内获得和小号的能量对比情况。
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系统从电机吸收的能量大于系统对外界作功消耗的能量,则系统产生自激振动。3.叙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加工顺序安排原则。
答: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保证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便于装夹的原则;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基准、自为基准的原则。
4.试述夹紧力的确定原则。
答:夹紧力的方向:应使定位基面与定位元件接触良好,保证零件定位准确可靠;应与工件刚度最大的方向一致;尽量与切削力重力方向一致。夹紧力的作用点: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面内。应位于工件刚度较好的部位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
5.何谓逆铣?试述其特点。
答:工件进给方向与铣刀的旋转方向相反成为逆铣
其特点:刀齿磨损快,加工表面质量较差;刀齿对工件的垂直作用方向上,容易使工件的装夹松动;工件承受的水平铣削力与进给速度的方向相反,铣床工作合丝杆始终与螺母接触。
6.简要说明机械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系统从电机吸收的能量大于系统对外界作功消耗的能量,则系统产生自激振动。
7.什么是回火烧伤?为什么磨削加工容易产生烧伤?
答:磨削区的温度超过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层金属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种烧伤称为回火烧伤。
磨削加工速度高,功率高、大于切削加工,大部分转变成热,传给工件表面温度升高,引起烧伤。
8.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文件规定,双语教学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教学(外语课除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既然采用双语教学,就需在教学中逐步使英语成为教与学的载体,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逐步听懂英语授课,掌握专用术语的英文表述,能用英语就该课程的问题进行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但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术语多,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如下对策。
教学模式的探索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既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也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介绍专业知识仍是它的出发点,同时又需要兼顾中英文的使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大学双语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利用多媒体演示英文讲授内容,重难点部分提供中文对照注释。课堂讲授以中文为主,穿插简单英文表述;第二层次:讲授内容基本采用英文演示,关键词用中文注解。课堂讲授以英文为主,尝试由学生用英文回答简单问题;第三层次:在学生接受能力许可的基础上,授课内容全部采用英文演示,课堂讲授以英文为主,英文作业与练习占一定比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目前我们采用的是中英文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推荐英文教材,使用中文教材,自制英文多媒体课件,布置中英文双语作业,课堂讲授以中文为主,穿插简单英文表述。
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用对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起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具体教材的选择应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既能紧密结合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原版教材,但目前国内引进的适合于本课程的国外原版教材还很匮乏。经过调查和比较,我们选用的教材是P.N.Rao编著的《Manufacturing Technology-Foundry,Forming and Welding》和《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Metal Cutting&Machine Tools》两本原版教材。
原版双语教材的优点在于学生不仅能学到用规范的英语语言表述专业内容,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有别于国内教材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和新文化。但由于国内培养计划与国外的差别,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与现行的教学计划也难以完全吻合。所以,我们为学生推荐两三本传统的中文参考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文英编写的《金属工艺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宁生科编写的《机械制造基础》等教材,以保证学生不致因语言因素影响对课程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机械制造基础”只安排了48学时,由于内容涉及面广,在时间的安排上十分紧凑,若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则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实行双语教学时,制作教学课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组织教师,编制了本课程全部内容的多媒体双语课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课件在内容上注重循序渐进,从中英文双语对照,逐步加大为全英文。通过课件,可以传播更多的教学信息,高效、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
双语教学启动阶段,在相同的授课学时内,要达到与母语教学相应的教学效果,英语的使用要适量而止,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顾此失彼,难以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随着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可逐渐加强英语的使用程度。另外,由于学生对英语专业词汇普遍比较陌生,因此教学前的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通过灵活地运用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新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很难单纯依靠听教师讲解来理解内容。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丰富的视频资源,通过适当的剪辑来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尝试改革作业与考试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双语教学布置的作业鼓励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作业的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课堂获得的知识,还要求阅读查询其他中外文献资料。通过完成作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等的能力。
考试方面,我们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试卷内容进行了改革,加入了部分英语试题,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
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初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着很大的兴趣,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英语专业词汇能够很快掌握,与英文相关的作业能够比较认真地完成。通过各种方式的阅读查询文献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双语教学提供了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但数次课下来后,一部分学生因基础较差,不能适应;另外多数学生的专业词汇贫乏,技术翻译不够准确,理解起来有困难,英语的运用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适当地降低进度,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看懂教学材料,理解教学内容;作业总体上多数学生能够独立、较好地完成。
授课结束时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学生评教。参加本次授课的3位教师均为二等,总体评教情况良好。
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的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目前在各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队伍问题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和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讲授本学科的知识。而现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这样的教师极其缺乏。
(2)学生语言能力问题
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较低,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体现在考试上,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很低,表现在听力、会话和英文专业文章的阅读上能力较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容易形成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
(3)课程教材问题
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是课程教材的改革。英语原版教材的引进和使用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此外,按中文教学计划实行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不足。双语教学包含了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内容,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课时不足,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适当调整双语教学课时是非常必要的。
面对目前还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决不是一项短期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所有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以一个正常的心态去对待,通过深入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及时纠正和弥补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将双语教学工作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
摘要:从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与实践,为促进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小庆,史仪凯.电工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
[2]周华.新升本科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相应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3]崔红保等.凝固技术及控制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讨[J].科技信息,2010,19.
[4]余其俊,庄梓豪,韦江雄.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机械类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而职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如果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则学生会感到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和不易理解,从而也不会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此外,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两部分,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不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脱节现象,上理论课缺乏实践的验证,上实习课又缺乏理论的支撑,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那么,怎样在机械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本人在这里谈谈几点体会。
一、启发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学、乐学,学有所得。机械专业的课程既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可以利用洗衣机讲解带传动的应用,为什么脱水的衣服会贴在滚筒壁,那是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带传动的带速不能过高,否则离心力会降低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从而导致带传动传动能力的降低。又比如可利用自行车讲解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骑自行车的体会讲解内啮合棘轮的超越。再比如可以利用饮水机讲解凸轮机构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中充分联系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勤动手勤思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专业通常的课程结构是: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分开教学,习惯于先理论学习,再安排技能训练。在理论学习时,由于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只能对枯燥的书本知识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论教学也由此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到了实习课时,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也有了学习的兴趣,可是之前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多都忘了。甚至有的在上实践课时,还没有学过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时,缺少理论的支撑,也只能是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学生实践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模式提倡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完理论,学生能够及时实践,这样,学生既能及时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动脑,锻炼综合技能。如学习齿轮变速机构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车工实习时为什么车床主轴可以输出多种转速,还有为什么手动档汽车挂不同的档位可以输出不同转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学习到车床和汽车的变速机构之所以能够变速是因为改变了齿轮的啮合方式。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制作教具,在制作四杆机构的过程中,体会杆长和取不同的杆作为机架对四杆机构运动形式的影响。自行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通过学生骑车的感受可以体会内啮合棘轮的超越作用,还可以看到链传动的原理,还可以通过拆装链条,看到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机械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少一些抽象,多一点直观,感觉到学习并不是那么难的事。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多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除了上述的鼓励学生自制教具以及拆装设备之外,在讲解轴和轴承的结构和种类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实物讲解。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多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辅助教学,一些机构的运动,如四杆机构、棘轮机构以及凸轮等机构的运动通过动态演示都可以清晰直观的表达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有了艺术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教学可以不拘泥于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参观齿轮的加工,可以使学生了解切削法加工齿轮的过程,参观牛头刨床、插床等往复工作的机械,学生可以看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急回特性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结束语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作为教师,让我们在教学中多以实践验证理论,帮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从而热爱学习,找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程益良.机械加工实习.机械工业车版社,1990.
[2]唐梓荣,陆翠英,张常有.机械加工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④数据查询修改。
【同济大学机械制造基础】推荐阅读:
钢结构基础课程教案--同济大学12-27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认知实习报告12-22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10-14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07-20
同济大学c答案10-15
同济大学体育部11-23
同济大学招生简章11-27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01-02
同济大学825复试经验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