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精选8篇)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篇1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学习总结

从之前我参加的别的方面培训,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等组织的相关培训,给我一个越来越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国家的法治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但是在专业领域,这个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也要越来越按照法律行事。当然,按照法律行事有两个层次的要求,其一,那是必须要守法,其二,就是如果企业想要取得很好的经营业绩,除了在主体业务上要有好的表现之外,在法律层面,也一定要能运用适时的法律法规策略技能,来取得相应的成绩,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连基本的守法都很难做到。这次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内审员的培训也是如此,授课的老师既有熟悉业务的政府官员,也有主持修订国标的专家学者,也有认证机构的老总,他们的授课都是基于法律标准,官员从政府的立场出发,专家们从专业领域入手,这样的培训可真不仅仅是为了发一个资格证而已,授课的内容的确对企业的发展有切实帮助,尤其像我这个内审门外汉,更是受益良多。此外这次参加培训的100多家企业中,有1/3的企业都是老总带队,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之前我也了解过我们单位以往的贯标体系,但是由于我们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体系的贯标都是别的部门主导完成的,体系运行也很正常,这次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也就自然归口于我们部门负责,但是我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内审员方面的培训,因此,此次参加培训,不但要能理解掌握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的内容,帮助企业建立起规范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要学习掌握内审员的职责技能等,这样的学习显然不算轻松,但是能学到如此多的技能与知识,还是得感谢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让所学尽所用。

从专家的授课所知,我们国家去年推出的这个国标GB/T29490-2013,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全球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趋势,尤其是中国企业在涉外贸易方面所遭受的大量损失,而且这也是中国入世的法治要求。参与制定国标的韩老师就举了大量的案例,让我们有切实体会,当然也有正面的例子,比如海鸥表,就在参加德国一个大型的会展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法律准备,等到瑞士的厂商带着警察过来查抄侵权的时候,能很顺利的应付过去,避免了以往经常上演的“人物双扣留”的局面,而且及时开新闻发布会,做成了很好的正面营销。但是这样的例子还是少之又少,很多企业连自己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不了解掌握,更不要说掌握欧美等法治健全国家的法律了,而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贯标行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普法行为,当然,更有意义的是,得让企业能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产权的技巧来取得相应的绩效,比如像IBM,他们会把核心技术注册专利,然后再在中间区域,设立专利池保护,然则把最外围的研发技术做及时发布,这样别的公司也不能因此申请专利了,这样既能节约自己的成本,还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当然在全球能做到这样极致的企业也大多是在法律健全的欧美国家。

在老师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之后,就逐步展开标准的学习,标准还是围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几大方面展开的。首先是要确立一个领导班子,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层不重视,那么往往会事倍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因此标准里就规定了企业最高管理、管理者代表、内审员等等的相应职责。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篇2

一、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在加入WTO的今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差异化的社会环境, 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日益关切和重视。在这种形势下, 企业应尽快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树立知识产权兴企的战略, 借鉴外国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 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 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转变观念, 确立知识产权兴企战略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国外一些先进的企业无一不将知识产权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武器。如IBM公司的基本战略是确保其活动的最大自由, 即在研究开发、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销售等活动中没有阻力。依据这一战略思想, IBM每年花费其总收入的一成以上用于技术研发活动, 年申请专利约六七百件。自1950年至今, IBM每月自行出版技术公报, 现公开未申请的发明专利达8000件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其申请专利采取的是有选择的慎重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巧施文献公开, 达到阻止他人申请该专利的战略目的。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 (信息) 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 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 企业的财富中心是厂房和设备;而新经济则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 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在新经济条件下, 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长远的知识产权兴企的战略。

2.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整个管理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据国外企业的经验, 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直属总公司的经理管辖, 是企业中技术与经营两个部门的支撑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经营管理部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 与生产部、财务部一道组成企业最高层组织管理机构。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企业在设置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方面也是相当滞后的, 因而应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种:以IBM公司为代表的集中管理制、以东芝公司为代表的分散管理制和以佳能公司为代表的行列管理制。采用集中管理制的企业, 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 研究开发的费用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 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 这种体制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分散管理制给予了各个研究所和委员会充分的授权, 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限制专利申请件数, 决定知识产权的预算。知识产权取得后, 对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对外谈判、提出异议等则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行列管理制则是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重复开发技术。我国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 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尽管企业可能设置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或组织架构, 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都应包括知识产权的情报研究工作、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等。

3. 加强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

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运营, 企业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技术资产, 防止或减少侵权损失, 而且可以开辟新的财源, 谋取丰厚利润, 从而促进各项资产的良性循环。基于这一策略, 近年来一些西方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有机地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申请专利不仅着眼于知识财产的保护, 而且将知识产权与其对外扩展、产品出口紧密结合起来, 使知识产权运营成为商务新策略的核心部分, 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每年公布的企业专利注册排行榜上, IBM公司已连续8年荣登榜首, 1999年仅从全球许可权输出中就获利10亿美元;在2000年公司81亿美元的总利润中, 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 占总利润的20%以上。英国电信申请的专利有13000多项, 只有四分之一应用到了自己的产品中, 而通过出售专利在6个月内就创造了1400万美元的收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在世界专利与许可证贸易收入额中, 我国所占的份额不到1%。1998年, 我国的这项收入是0.63亿美元, 而韩国是2.6亿美元, 爱尔兰是1.77亿美元, 巴西是1.42亿美元, 墨西哥是1.39亿美元。德国中小企业近3年向海外输出知识产权的收入增长28%, 其中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增长45%;美国在2000年的知识产权出口额更高达370亿美元。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不足。因此,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 在企业商务战略中赋予知识产权以应有的地位, 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使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4. 积极参与制定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游戏规则

竞争的最高形式是制定竞争的游戏规则。最有价值的企业设计类型, 就是那些在事实上成为某种行业标准的企业设计。微软创建了行业标准, 将其采用的基础产业模型过渡到行业标准模型, 这是微软成功的一大秘诀。Oracle公司通过建立关系数据库领域的行业标准, 也产生了类似的良好效果。美国航空公司的SARRE系统是航班订票的行业标准。同样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回报。但现在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我国企业要想通过知识产权获得高收益就必须在积极参与和深入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去。

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简称WIPO) 总干事阿帕德·鲍格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总部大楼大厅的题词中说:“人类的聪明才智是一切艺术成果和发明成果的源泉。这些成果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保证。国家的职责就是要保证坚持不懈地保护艺术和发明。”由此可见, 在我们拟构建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 政府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主要是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政府的这一作用主要体现为制定以及推动相应法律制度的完善, 加强执法监督。

现阶段,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及执法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是符合TRIPS协议的规定要求的。但也存在着某些知识产权实权及程序法律规定不完善, 涉及世贸组织条约规定的法律适用原则不清, 执法标准和强度以及对程序公正的保障都不够到位的问题。如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还存在一些与TRIPS协议不相协调的问题, 对知识产权权利的限制过多过宽, 不合理地损害了权利人的正当权益;对知识产权执法的措施, 当事人的请求权、证据运用、民事责任形式及适用, 对诉权滥用控制等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 执法中的一些难题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鉴于以上问题, 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 以解决与TRIPS协议规定不相协调的突出问题, 从而使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对交流与合作中能够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 2001年4月我国已发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强调对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商标权的撤销以及专利权和商标权无效的行政决定均已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 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对知识产权的限制相对宽松, 更合理地保护权利人的正当权益, 同时, 人民法院应通过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等手段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继续保证行政执法的威力和民事的救济功能等。

在以竟争性和法制化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技创新的法律环境对知识与科技的创新成效影响极大。科技创新呼唤相应的法制建设予以保障。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高国际竟争力的重要手段, 从世贸组织的创立到世贸组织规则的重新设定, 知识产权已成为WTO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因此, 面以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扩张战略, 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和国际竟争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重研究、轻保护”、“重投入、轻产出”的思维模式, 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

三、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

现阶段虽然许多企业有一些甚至是比较多的技术创新, 但由于缺乏一种知识产权的意识, 并没有申请专利的需求;有一些企业意识到采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的发明创造, 但却因为不了解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程序、必要条件或者因为缺乏申请专利的资金而延迟了知识产权的申请, 致使已存在的技术创新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要做好这些工作,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 还要取得全社会的支持。社会对知识产权支持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气, 并建立各种高效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平台。

1. 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应集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相关内容于一体, 其建立的目标应包括: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缜密组织、有序推进的原则, 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搭建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使企业和社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运用、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便捷、准确、规范、优质的服务, 使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人才流动更便捷、更高效, 加快知识产权产出、转化、应用和扩散, 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 突出产学研联合, 塑造创新主体

政府各部门应把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放在主要位置, 着力于解决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特别关注技术的集成, 并以此带动重要产品的开发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 增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和都市产业的竞争力。为此, 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和探索, 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产学研联盟模式的研究, 组建一批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技术推广机构, 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系统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科研攻关项目向企业的倾斜, 加快新的技术标准 (特别是对重要高技术产业、重要进出口产品) 的研究, 占领标准高地。在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征集中, 更多地要以企业牵头或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共同参与, 集中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关键共性工艺技术的改进进行择优扶持。政府要继续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设立创新资金予以扶持;三是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要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 整合资源推进产学研联合,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因此要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有机结合。在企业自身的管理中, 要把知识产权的管理同企业其他流程管理协调起来。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认识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不仅要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活动流程, 而且还要重点分析知识产权管理与其他流程管理的协调机制。此外, 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社会支持部门的联系, 以详细地了解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以及有效地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 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摘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 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挖掘企业知识产权中蕴含巨大商业价值成为企业竞争中的法宝, 本文从企业内部、外部着手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来构成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唐善新:知识产权经济新引擎正在轰鸣[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2]薄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J].科学与管理, 200 (36) .

[3]汪克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略[J].中外管理导报, 2002 (2)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篇3

摘要:文章基于价值理念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将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理念引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从理论上对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管理理念、战略定位、流程环节、组织架构进行分析与认知,构建以知识产权价值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体系,以达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创造及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价值理念;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管理体系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产权直接影响企业的参与权、话语权及竞争优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价值最根本与最重要的来源途径。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经营与管理,企业从“无知识无产权”、“有知识无产权”。逐步进步到“有知识有产权”。但是,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中出现了“有产权无价值”及“有价值无利用”的现象,知识产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将价值理念引入知识产权管理中,构建一个以知识产权价值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二、知识产权管理中价值理念

1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的价值理念。在知识产权管理中,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为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研究的趋势表明,如何让知识产权带来最大价值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最大化知识产权价值成为继衡量、保护知识产权之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普华永道2007年关于“在复杂的世界里开发知识产权”调查中,对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涉及问题的重要性排序,“最大化已有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以50%的比重成为继“发展新的知识产权资产”之后的第二位。而“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以40%的比重占据第三位。

2007年2月,由麻省理工学院企业论坛主持了一个“资本循环中的知识产权价值与风险”为主题的研讨,若干专家就在资本周转的每一个阶段如何使得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从法律、金融、企业、投资者角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实用建议,包括如何加强和有效的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以吸引发展需要的资金,知识产权价值怎样影响公司的参股价格或出售价格,公司处于困境或破产时怎样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资产,进行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诉讼和应诉活动的影响是什么等。

美国知识资产管理杂志已经在2006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以《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价值》为名出版了相关的研讨论文集。在《知识产权价值2006: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价值》里主要研讨了怎样从制度上、法律上及诉讼上提升与增强知识产权价值,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详尽介绍了各国的做法。在《知识产权价值2009: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价值》里研讨的重点集中在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及市场实现。

2价值理念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运用。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理念从三方面可以得到具体运用:一是从管理思想上对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视,即树立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思想;二是将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来指导与安排知识产权的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三是将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考核标准,构建绩效知识产权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考核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结果与业绩。

三、基于价值理念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内容

1管理理念。由于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是以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因此,在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中,需要树立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来安排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通过对知识产权进行科学化的运营和管理。与其他资源有效整合,获取更多的知识产权价值。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理念在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该管理理念指导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保持长远的发展眼光。从长期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经营中的高收益和高风险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企业以取得利润为目标的短期经营行为。

2战略定位。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是明确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所做的与知识产权管理不同的事情。向客户与市场传递与众不同的知识产权价值理念。由于进行战略定位的依据是企业的相关资源和核心能力,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就是识别、评估企业具有的能够满足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实施需要的资源与能力。以此决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重点领域。

企业与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有关的资源与核心能力又是由相关的知识、技术、市场与客户来决定的,所以,针对企业具有的知识与技术能力、市场状况、客户需求,以及结合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作为战略型管理及财务型管理的要求。可将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划分为两种模式:

(1)定位于知识产权创新。知识产权的价值首先来源于知识产权中的技术含量。技术上创新性强,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广泛的知识产权,其价值就越大。因此,当企业还处于缺乏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时,就需要首先将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着重点定位于知识产权创新上面。该定位适合于有较强科研开发能力,致力于满足对最新的、现代的产品感兴趣的客户与市场的企业。需要企业专注于研发等能够产生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活动。

(2)定位于知识产权运营。在市场上。技术不创新的产品必定难逃被淘汰的厄运,但是技术上领先的产品也未必成为市场上的英雄。因此,拥有知识产权不一定就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定位于知识产权运营是要求企业在相关市场上考虑高效率的进行知识产权运营以实现价值。当企业已经拥有具备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时。就需要将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重点领域放在知识产权的运营方面。该定位适合于能够对知识产权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企业,需要企业着重于开展知识产权的多种运营活动。

由于企业的知识、技术、客户与市场都在不断发展与变化,新的知识与技术的出现、新的市场及市场进入者都会创造出新的价值定位来打破某些旧的范式或规则,所以,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因此,企业需要以前瞻的意识对知识产权的战略形势发展作出理性的预测和判断,不断地改进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模式,以满足实施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要求。

3组织架构。

(1)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现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尚无统一的固定模式。一般地,依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与工作重要性,有直属于最高管理者、隶属于研发部门、隶属于法律部门或同时隶属于研发部门及法务部门4种模式。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最好的选择是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接受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最高管理层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工作。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涉及企业战略层面中关于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及规划问题,已经属于企业决策层的权力范畴;另一方面,根据商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若由于疏忽管理使知识产权丧失或知识产权资产损失,导致企业价值损失,企业高层管理需对此承担审慎管理责任,因

此,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不再只是技术主管或法律顾问的责任,已成为企业管理高层CEO、CFO的责任。

(2)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在获得最高管理层授权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能直接掌握企业的知识产权决策,较易推动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有关资讯较易直接传给决策层。但是,由于与研发部门、法务部门、资产经营部门等分割开来,不利于及时掌握研发资讯、法律动态与经营状况,不利于开展与研发、法务、资产经营相关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工作。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与研发部门、法务部门、资产经营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多方协调。为了协调的有效性,对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的级别设置最好是高出研发部门、法务部门及资产经营部门半个级别,便于将与研发、法律及资产经营相关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工作结合到相关的职能部门中去,

(3)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模式。常规来看,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式、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事业部式、弹性组织式几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难度、运作效率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不仅要对知识产权本身的形态及权属关系进行管理,还要对与知识产权价值有关的研发、法务、财务、经营等活动进行管理。基于开展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工作的需要,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可以选择以直线职能式或矩阵式结构为基本模式,并在直线职能式或矩阵式的基础上增加弹性模式的相应特征来补充其基本模式的局限。这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结构弹性化的趋势,是适应知识产权管理由法权式管理向战略型管理及运营型管理转化的需要,代表着未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创新的趋势和方向。该模式需要有知识产权专家智囊团和知识产权管理辅助人员两支队伍合作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并且对协调人员有良好的授权。在较大规模的企业里采取较好。

4流程梳理。

(1)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是对知识产权价值获取活动实施的管理,目的是促进企业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价值获取是伴随着知识产权的获取而取得的。知识产权获取是知识产权从无到有的取得过程。由于当今企业都着眼于创新和利用知识产权能力的竞争,因此,更快地获取知识产权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必须关注识别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需求,怎样取得知识产权权利。通过何种方式取得更为有效等问题。

(2)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模块。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是对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活动实施的管理,目的是使包含在知识产权中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通过知识产权运用得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要面对开放的知识产权市场,需要以知识产权的实施、知识产权的交易和转让为条件,并始终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因而,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知识产权的运用方式、知识产权资源的内外优化整合、知识产权经营增值及利润最大等,以此来实现权利人的最大利益。

(3)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模块。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维护活动实施的管理,目的是维系知识产权价值不遭到侵权与毁损。对企业而言,需要从两个方面维系知识产权价值:一是不侵犯他人产权,二是维系产权价值不流失。因此,知识产权价值维护需要一方面利用外部的法律制度,通过明确产权的方式来保护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并对已经获得的权利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权利受到侵害。另一方面。从内部管理人手,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体系。

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体系如图1所示。

从上述体系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体系是一个以管理理念为先导、战略定位为基础、组织架构为保障、流程梳理为手段的动态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理念的树立在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体系中处于管理体系的最高端,即首先对管理理念进行具体的阐释与明确,从最高层、管理层到操作层都树立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理念,来指导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管理理念明确的前提下,确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战略定位模式,明确阶段性的战略目标,用以指导管理层与操作层的具体工作开展;在战略定位明确的情况下,明确管理权力,划分职能与权责,架构相应的管理组织;最后,对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以明确实施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PricewaterhouseCoopers, Technology ExecutiveConnections,2007,(4).

2IO moor, IP Value 2006:Building and en-forc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e .An in-ternational guide for the boardroom,publishedby london:globle white page Ltd, 2005.

3张涛,杨展,基于EVA理念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2006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1):435-437。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篇4

1.1 为了加强对本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员工发明创造和工艺、生产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促进公司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技术进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适用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XXXXX有限公司。

2.2 本办法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

a)专利权和技术秘密、标准等。主要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计、新配方、新品种、外观设计等专利权和技术秘密、标准;

b)商标权和商业秘密。主要是指本单位的注册商标、商号等,以及所拥有的未公开的技术、工程、设计、市场、经营、服务、财务、管理等信息;

c)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及其邻接权。主要指本单位的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及文档资料、摄影、录像、教材、辞书、标准规范汇编等;

d)依照国家法律规定、或依法由合同约定的由公司享有或持有的的其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归属

3.1 公司依法对以下标识享有专用权:

a)以公司名义申请注册的商标。

b)公司名称及公司标识。

c)公司的其他服务性标记。

3.2 本公司员工完成公司工作任务、利用公司名义、利用公司物质条件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属于职务智力劳动成果,其持有(所有)权属本公司。

a)完成本公司工作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是指: ①履行本岗位职责所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②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属本公司分配的任务;

③辞职或调离的员工在离开本公司二年内完成的与其在原工作岗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任务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

b)利用本公司的名义、物质条件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是指: ①利用本公司的名誉、名称或社会地位进行的各种行为;

②利用本公司的人力、技术设施及未公开的技术情报资料等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c)一切职务智力劳动成果的持有(所有)权归本公司,任何其他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销售、使用或侵吞本公司持有(所有)的职务智力劳动成果。

3.3 公司派出人员(包括技术人员、进修人员、公派人员等派往国内、外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应遵守本管理规定,未经公司审批不得擅自将公司的知识产权及其它智力劳动成果权让予对方单位享有、享用或双方共有、共用。与其他单位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人员完成的发明创造及其他智力成果,除本公司与其他单位另有协议外、归公司所有或共有。

3.4 来公司学习、进修、访问或者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人员,在公司学习和工作期间参与公司研究项目或者承担公司安排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及其他智力成果,除另有协议外、归公司所有或持有。

3.5 职务智力劳动成果的完成人享有在有关成果文件上署名和取得相应荣誉、奖励及获得报酬的权利。

3.6 公司所属的下属单位改变、终止后,其知识产权归属公司享有。知识产权管理职责

4.1 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工协作、规范有序的原则。

4.2 公司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出任组长,技术研发中心主管出任副组长,及各关联部门主管副总经理组成。

4.3 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是公司知识产权领导机构,负责对公司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a)制定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及规定

b)审查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有关办法、工作规划、计划。

c)指导、检查、监督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的工作执行情况。

4.4 在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具体业务工作。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各项专业管理工作。

4.5 知识产权管理部的主要职责:

a)接受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领导,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办法和计划,并向其汇报工作;

b)制定知识产权各类管理规定,协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划分各岗位的管理范围与职责,指导、监督、检查其他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c)审核业务部门的申请,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d)代表本单位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等对外工作;

e)代表本单位负责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诉讼等对外工作;

f)参与签订或审核涉及本专业知识产权内容的各类合同、协议,建立知识产权合同档案;

j)负责协助以公司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工作;

h)接受公司员工有关知识产权法律和专利事务方面的咨询和帮助;

i)制定和组织宣传和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并交流经验。

4.2 在知识产权管理部成立前,由行政部代行其职责。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5.1 研发项目负责人向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提请是否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申请——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评估研发成果是否申请知识产权——总经理审批——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进行知识产权申报——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知识产权的保护、合作等法律事务。管理标准

6.1 技术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及时向研究项目下达的主管部门报告,按公司的规定提交全部科技档案文件,并提出申请专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可申请专利的项目及时办理申请事项,不宜申请专利的技术秘密,应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6.2 完成科技项目合同约定或计划任务书的规定任务后,研究人员须将全部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图纸、声像、手稿等原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交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归档并填写鉴定申请书,要按照国家和本公司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鉴定。

6.3 严格执行公司知识产权档案的相关制度规定,包括档案密级规定、借阅程序等,对涉及本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档案应采取限制阅读措施。

6.4 公司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的知识产权由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制定密级,根据研发成本、市场收益分为1级、2级、3级。

6.5 属于保密范围的知识产权档案,除与该成果的研发直接相关的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审批不得查阅;其中,技术档案除与该项成果的研发直接相关的技术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审批不得查阅。

6.6 与研发工作无关的人员如需查阅相关保密档案,须经公司领导审批。其中,属于1级秘密的档案由总经理审批,属于2级秘密的档案由分管研发工作的副总经理审批,属于3级秘密的档案由经总经理、分管研发的副总经理授权的部门负责人审批。

6.7 需接触本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公司的有关规定,签定保密协议。

6.8 在与其他单位进行委托研究、委托开发或合作研究、合作开发时,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中必须有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

6.9 订立知识产权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使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商标权转让、商标许可使用等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公司关于技术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约定科技成果有关权益的分配等。任何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技术合同。

6.11 公司技术人员在申请科研立项或签订技术合同时必须进行查新,对专利进行详细的检索,在避免重复研究和开发、避免产生专利纠纷的同时了解行业的技术动态。

6.12 项目完成后需要申请项目专利权、商标权的,应向知识产权管理部提出申请,递交申请项目专利权或商标权的分析报告及所需的有关资料,知识产权管理部收到申请报告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提出申请专利权、商标权的处理意见,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同意后,及时办理有关申请专利手续。

6.13 拟申请项目专利的研究成果在申请专利前不得发表可能导致有关技术内容公开的论文或进行成果鉴定;对不宜申请专利,但有商业价值的智力劳动成果(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必须采取签订保密协议等必要的保护措施。

6.14 经知识产权管理部按规定认定具备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条件的研发成果,其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应积极配合,及时向知识产权管理部提交申请项目知识产权保护所需的有关书面资料,及时办理知识产权申请手续,使公司知识产权及时取得国家法律保护。奖励

7.1 对于在知识产权形成、保护、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或有效制止侵权、维护公司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人员,将依据国家和本公司的具体规定,给予包括发放奖酬金、提职、提级、职称评定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7.2 公司根据知识产权实施的收益情况给予技术成果的发明人、设计人、品牌策划人3000元——10000元的奖金。

7.3 公司每年从实施发明专利、品牌策划每年所获税后利润中提取5%作为技术发明人、品牌策划人的报酬,公司每年从实施实用新型专利每年所获税后利润中提取1%作为实用新型设计人的报酬。上述成果如未获专利权、商标权保护,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7.4 公司对知识产权成果转让、许可实施,从该项成果的转让费、许可使用费的税后利润中提取10%作为技术发明人、设计人、品牌策划人的报酬。

7.5 本办法所规定的奖励措施不限于与公司成立劳动关系的人员。8 法律责任

8.1 违反本办法,剽窃、窃取、篡改、非法占有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本公司知识产权的,或造成单位知识产权被侵犯的,由公司依据规定追究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

8.2 侵害人为本公司员工的,应责令其改正,根据情节轻重、造成损失大小处以直接责任者记过、记大过、开除的处分。部门主要负责人有过失的,处以记过处分,并根据造成损失的大小扣减个人当年绩效工资10分/1次——20分/1次。

8.3 违反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规定,造成公司知识产权秘密泄露的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扣减个人当年绩效工资5分/1次——10分/1次。

8.4 侵害人为非本公司员工的,应要求其停止侵害,承担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必要时提请政府机关处理或遵循法律途径解决。触犯刑法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9.1 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9.2 本制度由技术研发中心负责解释。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总结 篇5

-10-2015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汇报

2015年4月1日起,公司全面贯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确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目标

企业知识产权方针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宗旨和方向。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以此为基,我们确定的知识产权方针是:坚持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制订了知识产权管理的中长期(3~5年)目标和目标,作为知识产权绩效可量化考核的指标,在各个职能部门确定了分解目标,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总结。通过目标的达成和不断提升,实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

1、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为组长,结合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知识产权管理联络人。企业的组织机构,在原七个部门的基础上,增设了知识产权管理部,由副总卢敏龙兼任知管部部长,牵头协调企业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并配合知管部做好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工作。

2、编制并颁布了《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实施记录表单。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作为公司知识产权的纲领性文件,严格按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编制,涉及标准的全部条款内容,没有删减和变更。按照10处标准条款要形成程序的要求,我们共编制了19篇程序文件和17篇管理制度,并设置了78个记录表单。

3、资金上给予保障。我公司2013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为2.75万元;2014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为1.58万元;2015年知识产权经费预计将达破3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知识产权的申报、维护;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与维护;人员培训;专利奖励;风险备用金等。

4、设立了技术保密制度及竞业协议制度。规定对我公司的商业秘密的划分密级等级及使用权限,并与接触重要机密的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

5、设立知识产权奖罚制度。公司设立“创新成果奖”、“技术发明奖”、“成果转化奖”、“技术改进奖”等八个奖项,每年评定并颁奖一次。同时,对违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XXXX液压有限公司

-10-2015

6、设立了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及软件著作权管理制度。从知识产权管理、查新检索、申请、许可使用、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

7、设立了知识产权应急方案。方案从公司发现专利侵权,遇到专利侵权指控,发现商标侵权,遇到商标侵权指控,发现公司商业秘密受到侵害等多方面,进行了应急方案制定。

8、公司对员工的研究内容享有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的权利;对参与者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成果产权的具体享有比例由参与各方另行约定。

三、培训教育

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责任部门是行政部,负责组织公司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行政部每年制定一次培训计划,列入公司培训计划中。培训主要分内训、外训二方面进行。外训主要是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各项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和聘请有关专家到公司进行有关知识产权专项讲座。内训主要以技术业务培训为主。自4月份至今,公司共组织和外派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10多场次,公司内部培训x多课时。企业管理层及研发人员的培训率需达到x%,员工的培训率达到x% 以上。

四、检查审核

1、公司有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并将其列入各部门及其领导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是指对知识产权特性和功能的运用状况,包括专利拥有量、实施率、收益率,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工作经费落实,专利奖惩执行等指标。2、2015年7月17日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了首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审核,分二个组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了内部审核,共发现二个一般不符合项,其中行政部1项、采购部1项。不符合项由相关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了纠正与整改,经跟踪验证通过。3、2015年7月31日由总经理组织进行首次知识产权管理评审,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并确定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主,以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参加人员有副总、管代、知识产权部部长、各部门经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五、工作成果与经验教训

1.公司自2015年4月贯标以来,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认知有了较大提高,花费一定时间参加了各项学习与培训,了解知识产权管理内涵、理解知识产权管理方法、运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程序开展工作,促使相关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对人力资源、技术情报、生产控制和采购销售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控制,改变了过去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不了解、不重视和不作为的现象。

XXXX液压有限公司

-10-2015

2.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公司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投入ERP和PDM系统,服务器加密系统,仓库的物资分类管理,管理人员外部专项业务技能和管理培训,知识产权管理内审员培训等,促进了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规范化管理的展开。

3.行政部对人力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对引进的重要和涉密人员进行了背景调查和沟通,对技术、质量人员签订了《保密及不竞争协议》,对涉密离职人员进行了知识产权恳谈,形成《员工离职面谈记录》,有效地控制了技术经济情报泄露的可能。

4.公司采购部和销售部,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后,对相关合同增设了知识产权限制性条款,合同经知识产权部审核后再兑付,对供应商实施了权属管理和不侵权承诺管理,并对顾客和供应商重要产品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和监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观。

5.技术部对新产品立项前严格审查审批和检索,并经评估后再立项、进入研发;研发过程中对知识产权进行跟踪监控,在新项目信息发布前进行审批,严把知识产权关。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做好保密和受控工作。

6.各过程中如有不符合知识产权要求的,知识产权部将监控及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保证体系持续提升。

7.公司近年来已累计申请专利47件(其中2015已申请专利11件),共授权37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专利产品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3.7%,利润总额的15%左右。公司于2008年申请注册商标1件(第7类),目前该商标还没有真正用到产品上(配套的客户不要求用)。

六、分析与改进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际不足和运行问题也肯定不少;产品类的发明专利较少、专利的数量和少档次较低、注册商标也没有实际应用到产品上、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为此,我们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继续努力:

1.继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要加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提高公司员工的平均文化基础档次和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各职人员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层次。

2.继续强化和倾斜对新产品、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抓好专利的开发、申报与管理,强化新项目的检索和知识产权的查新,确保开发立项的项目不重复、不侵权,通过

XXXX液压有限公司

-10-2015

检索确定产品技术上的开发价值和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做好“中期规避”,规避竞争对手专利,打破技术垄断,争取更多市场;对开发的创新成果加强监控与管理,保证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被侵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专业展会是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贸易平台,是衔接上下游产业链和国内外供应链的纽带,同时也是展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展会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促进优秀知识产权项目实现转化运用。

4、公司要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加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企业间的转移,促进本公司研发水平的提高。

5、公司目前只有2名知识产权内审员,还没有知识产权工程师,缺少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下阶段,公司应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训,力争在3年内,知识产权工程师人数达到2人以上。

公司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行、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的精神,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环境,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知识产权部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模版] 篇6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激励员工发明创造,加强研究开发成果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遵守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二)科学管理知识产权;

(三)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一)专利权、商标权;(二)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三)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四)企业商号和各种服务标记;

(五)企业依法享有或持有的其他知识产权。

第二章 目的、任务和职责

第四条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体系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管理环节。企业采取如下措施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各项工作落实:

(一)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本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企业状况确定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并采取相应策略;

(二)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本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适时调整知识产权工作策略。

(三)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计划,并与企业其他专项管理计划有效衔接,及时作出知识产权总结和专项报告;

(四)由 具体负责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

第五条 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制定企业中长期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二)积极促进企业科技成果开发、转化、转让及规范化管理;

(三)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注重转化实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四)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六条 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履行以下的职责:(一)负责本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

(三)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培训教育;

(四)组织开展本企业知识产权的鉴定、申请、登记、注册、评估等工作;

(五)协调解决本企业内部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

(六)代表本企业参与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

(七)组织开展本企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八)其他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第三章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内容

第六条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一)在研发过程中,管理者和研发人员之间应以一定方式明确知识产权的相应关系,应明确管理责任、知识产权信息及查新系统的利用、知识产权的归属、知识产权的保密等重要事项;

(二)对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技术或产生的相关知识产权文献应做好收集和分析工作,在论证技术方案、制定项目研究与开发计划时,提交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析报告;

(三)分析在审查研究开发活动中及其成果产出时是否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本单位技术成果权益被他人所侵犯的情况,并采取相应对策;

(四)建立知识产权专项材料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五)在研究与开发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项目重要技术资料,及时归档,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一条 在合作开发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应做到:

(一)严格依照我国现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二)在合作过程中,应在技术合同中明确成果权的归属,既包括作为开发目的技术的技术成果,也包括非目的性的技术成果,如相关技术成果、中间技术成果、部分技术成果以及合作中止后一方继续进行技术开发所形成的后续技术成果;

(三)当技术成果为双方共有时,必须在技术合同明确共有方式,并对共有技术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或合作方式进行约定;

(四)在本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时,应当由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涉及本企业重大知识产权成果的义务性条款进行分析、审查和决定。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

第十三条 在本企业职务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由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应做好分析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然后提交企业领导集体决定。

第十四条 在专利权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应做到:

(一)依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本企业的专利工计划和专利战略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会同科研与开发主管部门对研发成果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论证;

(三)根据公司专利战略,确定成果是否申请专利并具体实施;(四)严格保管专利证书及相关文献资料;(五)及时按规定缴纳专利相关费用;

(六)负责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确定专利权的维持或放弃;发生专利纠纷时上报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

第十五条 在商标权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应做到:

(一)依照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本单位的商标工作计划和商标战略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会同市场营销主管部门对企业产品与服务进行商标注册事宜的论证;

(三)负责商标注册及其续展事宜;(四)负责保管商标注册证书及相关文件;(五)负责商标权相关费用缴纳事宜;

(六)负责商标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发现商标纠纷及时上报并建议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六条 在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应做到:

(一)依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的工作计划及其战略方案,并明确其具体实施步骤;

(二)会同科研开发主管部门和市场营销主管部门对本企业的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进行认定与论证;

(三)负责编制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管理的密级标准和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四)负责保管与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五)负责审查本单位对发布信息、发表论文、参加展览会、研讨会时可能公开的信息、资料,并建立对外业务谈判和接待外来参观人员及合作研究开发过程中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保护制度;

(六)负责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发现本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权益遭到损害时,应及时建议法人代表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七条法的解释。

第十八条

第五章 附 则

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研究 篇7

一、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战略性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以战略为核心的某一具体领域的全部管理内容的集合, 这些管理内容以某一具体战略为基础, 通过与战略的互动和学习来保持其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及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致性, 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有效追踪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实现全面、系统、有效管理的目的[3]。

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就是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领域, 是以金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全部管理内容的集合, 这些管理内容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基础, 通过与金融知识产权战略的互动和学习来保持其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致性, 从而帮助金融企业管理人员有效追踪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实现金融知识产权全面、系统、有效管理的目的。它具有四个重要特点:

1. 基于以金融知识产权价值为基础的战略管理

本文提出的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以知识产权自身价值为导向, 强调金融企业内部组织间的互动和知识、信息的沟通, 在互动中发掘金融企业潜在的和长远的知识产权需求, 从而达到金融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2. 以金融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建设和组织学习

通过评价识别员工的潜能并进行激活和能力转化;识别增强组织资本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金融企业对知识产权资源进行连续重组,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方法。

3. 战略目标与能力、环境、组织满意三个系统的协同

在以金融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中, 能力、环境、组织满意三个系统之间是互动的, 它们之间的协同并与战略目标相匹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功能。

4. 突出“金融知识产权战略观”的重要地位

在管理体系中具体突出了立足于金融企业战略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远景化;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战略实施的团队化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反馈和学习。

二、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1. 金融知识产权战略

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是管理人员为了使知识产权管理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的规划, 是对未来的总体把握, 战略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这一宗旨和首要目标。由于战略本身的长远性, 各层管理者以及组织中的员工对战略的理解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与之不一致的行为, 最终形成影响达到战略目标的障碍。而战略性管理体系充分考虑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及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致性, 有助于解决各层管理者及员工在战略概念上的争执和不明确。

2. 金融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

金融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两个方面, 它是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制度以及知识产权发明激励制度和违规操作惩罚制度等, 它是金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依据。组织制度要明确界定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所辖关系、职权范围等, 要任用高层次、高素质、知识结构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通过高质量的组织建设来保障金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开展[4]。

3. 金融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文环境

金融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及其员工对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相关规定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产权知识的了解程度。知识产权的管理离不开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企业必须定期在本企业内部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产权的相关宣传和培训工作, 使企业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了解本企业的金融知识产权战略, 使其对战略的理解保持一致。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人文环境是金融企业有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保障。

4. 金融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

金融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就是金融企业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用来保持或者修正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形式的一系列正式方法和程序的集合, 这些方法和程序是以特定的知识产权信息为基础建立的。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来帮助管理人员适时追踪和修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金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 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客观地评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状况, 提高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改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效能。

5. 金融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

金融企业要进行知识产权管理, 就必须重视专利文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开发与利用, 必须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该信息平台,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知识产权数据库。在企业内部, 一方面通过局域网,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更为有效地同上级主管部门、研发部门、市场部门等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针对金融领域建立知识产权专用数据库, 以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为数据源, 对知识产权信息尤其是专利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三、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要素的逻辑关系

战略性管理体系区别于一般管理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紧紧围绕着管理的战略目标, 使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及其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保持对战略理解的一致性, 从而保证其行为的一致性。在构成要素中, 知识产权战略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其他要素要以其为中心而不断地反馈学习, 以达到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致性, 更重要的是达到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文环境和组织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和基础, 因此, 可以将其称为管理体系的输入要素。在此基础上, 金融企业可以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评价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 并通过评价以及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反馈指导实际的管理工作, 因此, 可以将其称为管理体系的输出要素。通过以战略为核心的输入输出的反馈学习, 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始终处于协调统一的动态管理过程, 从而保证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四、实施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设立独立的金融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金融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涉及知识产权的设计、投资、产生、使用、转让、形成收益等, 每个环节都关系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因素[5], 而战略性管理体系要求将知识产权的战略规划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因此, 管理工作的强度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管理。金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所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引进、投资和应用进行控制;围绕知识产权对经营组织的客观要求来协调内部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维护知识产权的安全与完整;考核知识产权管理的投入产出情况与经济效益。

2. 强化金融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对金融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战略性管理, 不但要强化每位员工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更要加强其对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使其认识到金融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性地位, 这一点对于金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培训或讲座的形式, 定期进行金融知识产权相关信息的宣传, 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员在年度内必须达到金融知识产权培训的相关标准等, 从而有计划、有重点地在金融企业内部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为实现金融知识产权的战略性管理奠定基础。

3. 从战略的高度实现对金融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

金融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的基点是知识产权战略, 因此, 全面而完善的金融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有效实施战略性管理体系的根本。在战略的制定上, 要充分考虑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 把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有效利用和管理知识产权, 特别是金融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作为整体战略考虑[6]。金融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要同金融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 并且随着金融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的不断推进贯穿于整个管理体系中, 使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对战略的理解和认识保持一致, 从而实现对金融知识产权的全面有效管理[7]。

参考文献

[1]张妙.中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困境[J].华南金融电脑, 2010, (3) :10-11.

[2]柯涛, 林蔡, 等.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05-210.

[3]马璐.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51-70.

[4]张玉明, 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J].理论学刊, 2004, (9) :47-49.

[5]Alejandro Zentner.Demand and Supply Responses of Digital Goods Protect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o Advances in DigitalTechnologies.Doctor of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5:82-101.

[6]包海波.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J].科技与经济, 2004, (2) :41-45.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89-05

知识产权运营是在当代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随着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资源重要性的提升而提出并适用的企业经营的新课题。知识产权运营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础和保障,知识产权运营则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最终目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也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推进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不断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加强已有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转让工作,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要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规则,把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着重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企业知识产权转让,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资入股、证券化、信托等为表现形式的资本运营等进行深入探讨。①

一、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反映了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资产与实现企业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潜藏价值”概念,论证了企业可以从知识产权资产中获取价值以及知识产权资产与企业增值的关系。不过,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实现却离不开有效的运营。“现代企业运营已由原先的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外延到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管理范畴,囊括从运营战略制定、运营系统设计、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企业运营对象也由传统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物质要素向知识、服务等非物质要素转变,使得知识及知识产权资源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的战略方针是“激励创新、有效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保护”。其中,依法保护是手段,科学管理是基础,激励创新是源泉,而有效运用则是最重要的归属和目的。正如知识产权法专家陶鑫良教授指出:上述方针的灵魂是有效运用,激励创新应落实到有效运用,依法保护也要落实到有效运用,科学管理更应在有效运用,国家与企业知识产权之战略与策略,有效运用是目标,运用有效是关键。[2]知识产权法专家郑成思教授在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解读时也道出了知识产权战略中知识产权战略运营的意旨。他在《关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思考》文章中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包含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将该成果“产业化(即进入市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将其结合起来可以看成是我们的知识产权战略。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涉及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其中运用是创造与保护的延续,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根本所在。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本身属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层面上即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的核心是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和特点谋求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的重点和创造战略、保护战略以及管理战略不同之处在于,它侧重于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的资产,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及时有效地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产品,利用知识產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主要表现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利用、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知识产权投资和预防与控制知识产权流失等内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运作知识产权资产而获取经济效益,最终目的则服从于企业战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显然,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需要牢固地立足于日常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事务上。

我国目前即使是知识产权实施情况较好的企业,也基本上是以自行实施为主,实施方式比较单一。2010年2月1日至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中指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产业化仍然是当前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薄弱环节。这说明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水平,促进技术创新,需要大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属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范畴。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则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概念,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来说,包括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保护能力、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等;从动态能力的角度看,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属于企业动态能力的范畴。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目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当然企业确立自主创新目标也对其知识产权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是企业培育知识产权能力的重要动力。无论如何,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关键。

另外,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看,传统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侧重于知识产权保护,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知识经济的凸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逐步“从作为法律资产的桎梏中释放出作为商业资产的获利,进而发展到策略资产的境界”,[3]确立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理念。国外一个知识资产管理组织(ICMG)提出的企业专利管理的五个阶段,也体现了运营知识产权资产的重要性。这五个阶段是:一是发展知识产权的数量;二是以有限的资源获得量多质优的知识产权;三是许可使用并实现经济价值;四是利用知识产权协助企业发展策略定位;五是创造专利领导技术发展,协助企业调整并创造市场空间的战略影响。[4]

二、企业知识产权许可

企业知识产权许可有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交叉许可、分许可等多种形式。其中交叉许可是实践中运用较多的形式。通过交叉许可,企业可以实现知识产权的等价交换,并可以节省研究开发经费、避免市场风险。知识产权交叉许可具有互利互惠性,因此企业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知识产权才能实施。发达国家企业高度重视交叉许可的利用,特别是专利技术交叉许可。以美国思科公司为例,其与微软、因特尔、通信国际、IBM、罗克韦尔等公司进行了双边交叉许可,相互许可实施对方的专利技术。如在2004年,思科公司与罗克韦尔公司签订VOIP技术创新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根据思科公司专利部门主管罗伯特? 巴尔的介绍,公司持有大量专利的目的之一就是实行交叉许可,提高谈判的筹码。公司通常以双方或者多方技术联盟的形式实现交叉许可,这样可以保持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控制着新型市场的发展。由此可见,交叉许可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产权许可形式,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交叉许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共同对技术与相关市场的垄断。以LED产业为例,2011年4月欧司朗与克里签署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后,标志着全球五大LED产业完成了新一轮专利交叉许可,垄断了该产业上游关键技术,包括该产业链的衬底、外延、芯片等。当然,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许可亦具有各自独到的特点,如在专利许可中,就存在主动对外许可的进攻型模式、以交叉许可为代表的防御型模式、以技术扩散和市场拓展为目的的开放性模式以及以为促进产业而在标准战略适应的合作共享模式等,其中进攻型模式最为普遍,也是通常意义上的专利许可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上它有时通过专利组合模式的运作加以实现;开放式许可形式是知识产权人将自己的知識产权无偿许可他人使用的形式,如开源联盟OMP就是一种开放式许可联盟的方式。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许可管理,从以上论述可知,不应将企业知识产权许可行为视为纯粹的一种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而应从许可战略的高度加以把握。在有些情况下,知识产权许可面临树立和培养了强劲的竞争对手,自身失去市场的风险。美国彩色电视机市场被日本企业占领就是一例:当初美国在彩色电视机专利技术开发上占先,但由于美国本土企业缺乏开拓全球市场的战略构想,而是向日本企业发放专利许可,结果反而使美国企业失去了彩色电视机市场。为了增加知识产权许可的科学性,企业无论是作为许可方还是被许可方,都要进行仔细的论证,以便使许可行为成为增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行为,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一般地说,作为许可方的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许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能否扩大本企业在相关产业中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是该许可对本企业自身是否具有不利的竞争形势;三是该许可能否给本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四是该许可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如本企业只是共有知识产权人之一,在许可时需要遵循共有知识产权许可的法律规范。从企业有关实践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许可确实能够为企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以河南宇通公司为例,公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重视输出技术和品牌。例如,公司在2005年进入古巴市场时,技术和品牌许可同时进行,要求古巴厂商进口的运通客车使用宇通商标,并支付技术和知识产权费用,既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也通过技术和品牌许可时实现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竞争实力。

三、企业知识产权转让

知识产权转让是知识产权人以出让其知识产权为代价获取转让价金的法律行为。②知识产权转让对知识产权人和受让人而言均具有独特的价值:就转让人而言,可以从转让行为中获得一次性收益,收回知识产权开发的投资,并获取预期利润。就受让人而言则可以在不付出开发知识产权的投资和承担开发风险的情况下直接获取他人的知识产权,并且可以利用受让的知识产权占领市场。例如,美国贝尔公司发明半导体技术后,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最早在报纸上获得了这一信息。当时美国人认为半导体的工业化应用为时尚早。盛田昭夫则认为该项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遂购买该专利。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公司率先推出了晶体管收音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益。不过,知识产权转让对双方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转让人的风险在于可能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丢掉了可以垄断的市场。受让人的风险则在于通过受让获得的技术存在法律瑕疵或者失去应用价值。因此,无论就知识产权人还是受让人而言,知识产权转让活动均需进行从战略角度进行通盘考虑,综合评估转让的方式、对象、价值、风险等问题。事实上,知识产权转让已成为当前跨国公司的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形式。跨国公司通常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先锋,在技术和产品的产生和发展初期自己生产产品,以获取技术成长阶段的垄断利润。待该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被其他很多企业掌握后,即实施专利转让战略,向他人转让其专利技术,而在转让行为本身中,跨国公司也高度重视转让的策略性,如将技术分成不同类型,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绝不转让,以保持技术

领先。

与企业知识产权许可一样,知识产权转让也需要对拟受让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考察。以企业受让某项专利权为例,首先应对该专利权涉及的技术和市场价值进行评判,防止花费巨资购买落后技术,过去我国很多企业这方面存在不少教训;其次,应对该专利权的法律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进行相关专利分析(必要时涉及同族专利)的基础上,明确该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和地域范围、权属、剩余有效期限、发放许可证的情况,以防止其在法律上的任何瑕疵;最后是进行防范专利侵权的调查分析,防止行使购买的专利权而侵害他人的专利权,为此需要明确该专利权的性质,如是否为从属专利、共有专利。

在企业知识产权转让中,海外收购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海外知识产权收购也成为知识产权转让的重要形式,甚至在公司收购业务中,知识产权成为最重要的目标。例如,我国联想集团在2005年收购IBM PC就是中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并购战略的体现。又如,2003年路明集团收购美国晶体技术公司技术水平处于美国第二、世界第四的光电事业部,收购的资产包括全部生产设备,芯片制造、外延片生长的成熟工艺与关键技术方面的专利数十项,并吸纳了其数十名研究开发人员,为实现技术创新创造了条件。还如,加拿大3M公司董事艾伦?马格拉斯指出,公司认为知识产权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增强核心能力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公司收购其他公司不限于扩大公司规模,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产权。[5]

通常,企业海外收购知识产权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专利技术、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二是并购国外企业,该企业的知识产权自然落入并购企业手中。并购企业则通常也有两种形式:一是资产并购;二是股权并购。后者如2012年1月我国三一重工收购德国著名工程机械公司普茨迈斯特90%的股权。从国际化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很多是通过并购而发展壮大的。例如,国际大型跨国食品公司法国达能公司非常典型。该公司的并购业务早先以并购单个企业为主,后来发展为并购目标国家或地区相关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试图以品牌收购等形式实现对整个行业的控制。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曾总结该公司的并购策略之一即是广泛收购世界不同市场上的优秀品牌,形成多品牌格局。该公司在并购国外品牌时,还非常注重资本运营战略,实行品牌吞噬和资本输出相结合战略,逼迫目标企业就范。[6]

在通过并购的形式获取目标企业知识产权时,应确保被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安全,避免法律风险。现实中就出现过不少并购失误的案例。例如,TCL收购汤姆逊这一国际并购中就存在严重失误,公司截止2006年9月在欧洲的业务已亏损20亿元,受到专利困扰而难以脱身。为此,企业应对目标知识产权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应重视以下问题:

①目标知识产权的权属和法律状况,弄清楚拟并购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以及该知识产权是否存在共有或被质押的情况,弄清楚该知识产权剩余保护期限、保护地域和范围,特别是需要明确目标知识产权是否存在权属争议、其真正的所有者是谁、其现行的许可使用情况等,并在并购协议中予以确认,以便万一发生知识产权权属纠纷时能处于有利地位。这一点主要是保障被并购的知识产权没有法律瑕疵,防止和避免法律风险。为此,企业在并购知识产权时,应对目标知识产权的真实性、无争议性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并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以专利技术为例,通常需要考虑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专利保护地域和剩余保护期限、是否存在权属争议等专利权属状况、是否存在专利纠纷等。另外,目标专利是否正在自己实施或者许可他人使用的情况也需要在并购时处理。如果在并购目标专利技术时,专利技术转让方自己仍然在实施或者已许可他人实施,则应明确转让方能否再予以实施的权利,以及被许可方与并购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原则上说,如果没有约定,则在并购完毕后,转让方即不得再实施该专利,转让方与被许可人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转移到并购方与被许可人。

②目标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这涉及收购知识产权时的价金问题。收购企业应从技术发展阶段、市场供求关系、替代技术的可能性、同类知识产权价格水平等多方面加以考虑,还应当考慮目标知识产权与本企业的结合度,如拟收购的专利技术和本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关联性、拟收购的商标企业形象及其品牌价值与本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吻合度、拟收购的商业秘密对本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作用等。

③被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有些国家对重要技术采取了严格的技术管制措施,在收购这类知识产权时就可能遇到被收购企业的政策法律障碍。

④ 收购时机。不同的收购时机被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价值不同,如在被收购企业处于经营发展困难时机,需要通过变卖知识产权资产等走出困境,此时收购对自身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资产所支付的价金可能较小。如路明公司收购美国晶体技术公司光电事业部,就是利用其遭受意外重大打击出现运营困境之际,收购价格只有约1,000万美元。

⑤ 目标知识产权与收购企业知识产权的匹配性。在现实中,企业知识产权的实施很多采取组合策略。被收购的知识产权和企业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形成一定的匹配效果,有利于实现企业无形资产增量价值,因此在并购时考虑被并购的知识产权能否与已有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组合,形成集群效应,是很有益的。认识这一点,还可以从“战略并购理论”得到理解。根据该理论,企业实施并购战略时应考虑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侧重于相关的业务和能力发展。波特教授曾对财富500强企业的并购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与核心业务有关的企业并购能较好地进行整合,而被并购的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企业在5年后大多数又被重新剥离。与企业知识产权并购一样,越是具有相关性的知识产权,并购后产生的协同效应越好。具体地说,企业在选择并购目标时,应注意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协同关系,保障被收购的知识产权能与本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实现良好的组合,如目标企业的专利技术与本企业的核心技术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就是较好的模式。国外跨国公司实施并购战略时也很重视上述匹配性。例如,前面提到的达能公司以并购实现品牌扩张,其收购本土品牌后,高度重视自有品牌与被并购品牌的契合,通过自有品牌的影响力与本土品牌的整合,强化品牌形象和文化的融合,提高品牌竞争力。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也会涉及知识产权转让问题,需要审慎对待。为了加强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这一行为的规范,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我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该审查制度对安全审查的范围、内容、审查程序和工作机制等内容都作了相应规定,反映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时对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关注。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有:一是重大、基础性技术并购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对外转移应当通过安全审查;二是保密专利在申请、转让、许可等环节上应遵循专利法的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安全审查;三是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当对此进行申报;③ 四是在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防止商业秘密泄密。这些规定有利于在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时中方知识产权的流失,在知识产权方面防范国家和国防安全问题。

此外,由于知识产权并购与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并购业务时,应从知识产权战略高度,将其纳入知识产权战略的范畴。例如,有时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对抗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此时知识产权并购的战略意味就很突出。

四、企业知识产权资本运营

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是发挥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变现的重要形式。就政府而言,需要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企业知识产权的资本运营活动,如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加大对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资金保障,对创新型企业加大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充分显示知识产权的价值,培育和完善知识产权资本市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或在境内外上市积极给予支持。政府在知识产权资本运营中,尤其需要加强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建立金融机制支持知识产权金融的服务机制,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资本市场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与资本的融合以及知识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合作、联营、独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身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资本运营,以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资本运营体制和机制,使知识产权的产品化、商品化与资本化、产业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即指出:要“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这一规定为我国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实际上,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颁行了不少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政策性规定,而这些规定最终还需要在企业层面予以落实。

企业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方的客体即是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关于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国外学者有较深的研究,如雷夫·艾德维纳斯和米谢尔·马龙认为知识产权是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公司形象等具有相似的特点的资本,属于结构资本的范畴。安妮·布鲁金明确将知识产权资本纳入知识资本的范畴,并主张知识产权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创新活动转化为知识资产后, 为了防止被模仿而获得法律保护的知识资产, 如技能、商业秘密、版权、专利和各种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资本与人力资本、商业资本及结构资本协同作用就是从组织知识资本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管理。[7]这些观点揭示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本的基本内涵,有助于领会企业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重要意义。

在知识经济凸显的当代,知识产权构成了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本形式,也是企业关键性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也属于知识资本的范畴,而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资本的拥有和运营能力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核心,因此知识产权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也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竞争价值,通过知识产权资本运营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弥补知识创造成本。正因为知识产权作为资本经营具有合理性和重要作用,企业需要有效地开发知识产权资本,实施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战略,实现企业的价值。

[注 释]

①至于企业特许经营管理,其涉及企业利用其知名商标、企业名称、专利、技术秘密等无形资源和经营模式授权其他经营者从事统一的经营活动,也可以纳入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范畴。不过,由于其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知識产权运营管理存在较大差别,本文不作专门探讨。

②就转移所有权而言,知识产权拍卖也属于知识产权转让的范畴。不过,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转让仍然存在区别,如它是通过公开竞价的形式将被拍卖的知识产权转移给出价最高的竞拍者。

③由商务部2003年颁布、2009年修订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对此也作了相应规定。

[参考文献]

[1]朱国军,杨 晨.企业专利运营能力的]化轨迹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

[2]陶鑫良.有效运用应对“三剑齐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09-14.

[3]袁真富.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模式——从保护到经营之知识产权观念的改造[J].知识产权,2006(4).

[4]于雪霞.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要素与结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5).

[5]李 平,潇延高,等.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关于深圳实践的深层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6]包晓闻,刘昆山,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欧盟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14-218.

[7]张 涛.企业知识产权资本价值及其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Corporates

Feng Xiaoq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tangible Assets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 The enterpris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is the basic form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achieve the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volves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e,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fer, us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pledge financing, investment shares, securitizatio n, trust operations.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ts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上一篇:背影初二作文300字下一篇:窗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