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作文600字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季羡林作文600字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1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2

前些年,社会上对季老炒得特别热!一会有人说他是国学大师,一会有人说是国宝。后来季老自己出来将四顶帽子一起都摘掉了。说心里话,我由此特别特别地敬佩!在现在人们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时他却视名利如粪土!如此说的人特别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几个?当时人们如此地关注这位老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奔着他的大名声来的。说来,这不得不令人觉得世间很多事很可笑也很无奈!

我很早就有一本季老的《谈人生》这本书,但是我翻了翻,最终还是没有看。当时我觉得文字特别平实,平实得一如身先街坊的老大爷在对你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我觉得文字太老,语言也不是我平时所喜欢的那种特别有激情的那种,我想,大概是因为老人的文章都是如此。平淡、朴实,没有华丽的装饰点缀。而且观点也很老人,像是将世间一切都看穿、看透了似的。我就不想看了,认为年轻人还得看一些冲劲足的文字!

但是,最近季老辞世,同期辞世的还有任继愈,我和朋友一起缅怀季老和任老时,生出了不少感慨!季老一生是平实的知识分子形象,从来就不张扬,晚年竟如此地受社会关注,是社会上真的认识到他的非凡和成就了吗?还有任老,他走了,很多人才知道中国还有一位任继愈!作为学者,耐得住寂寞是学者的优秀品质,而社会如此功利,又是社会的悲哀呀!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3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定胜天”。

说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环境问题。这两年坊间一直流传着2012地球灭亡的玛雅预言:神奇的玛雅人预见到地球和人类会在2012年彻底被毁灭。虽说这已经被无数的科学家证实只是一个谣言,但却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我们砍伐森林,我们围海造田,我们能飞上天空,潜入海底,一时间人们真的以为人定胜天,人类无所不能。我们按着自己的意愿改造着这世界,乐此不疲。可你有没有停下脚步看看,这世界天空还那么蓝吗,绿色还那么多吗?我们对大自然的改造就像是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也回报在我们的身上。全球变暖,冰川恶化,厄尔尼诺等异常现象的增多,这都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示。大自然已经告诉我们,与它相处,我们要学会彼此适应,互相合作,那种只顾着自己的发展享乐,而丝毫不考虑它的赔本买卖,大自然是不会答应的。若是一意孤行,我们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同等回报。

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关于“也让别人活下去”。

这里要拽出两个人,一说名字——张明宝与高晓松,大家就会发现这两人的共同特征。这两个酒驾的罪犯,因为漠视生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锒铛入狱。季先生在书中列举了数多个“傻瓜”,虽然这两人已远不能仅用“傻瓜”二字来形容,但是,他们在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上,确是“傻瓜”之最——既损了人,又不利己。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给他人造成了重大伤害的同时,自己也损失重大,悔恨终身,是实打实的大“傻瓜”。所以,季先生在书中还提到要处理好抑制本性和放纵本性的关系。为什么要抑制本性?无非是既让自己活,又让别人活。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比方大马路上的红绿灯,你着急赶路,想加大马力,别人也如此这般,每个人都不加以限制,想往哪走就往哪走,想跑多快就跑多快,那这样的马路上一定是交通事故不断,人们都吓得不敢出门。所以,我们这个社会愈发展,各种规章、制度、法律就应当愈完善,这是让所有人都能跑得更快的有力保障。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4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着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wg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读罢全文,我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另外,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

无意中,看电视里一闪而过的新闻,得知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于是,立刻到网上搜索最新的消息,确定季老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确实已经安然地走了。联系到这几日阴霾、多雨的天气,仿佛早已预示着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将要随着潮湿的空气一起飘飞。只是,惊闻季老离去的消息,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悄悄地感伤着、缅怀着。

真正开始认识季老是2006年的《感动中国》节目,清晰地记得颁奖典礼的时候,厚重的奖杯是记者特意送到季老病房的。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是在清华大学念的西洋文学系,之后去德国留学,归来后常年在北大任教。在语言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季老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季老笔耕不辍,虽已耄耋之年,但是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做学问之外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去年的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是个失意的夏天,偶然在图书馆读到了季老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个下午都沉浸在这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之中。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这恰恰也是季老文字的精髓所在。记得钟敬文先生有过如此评价:“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而我在此刻却无法对季老的文字做出任何评价,因为,我的年纪、我的阅历即使运用再华美的语言,在季老的文字面前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季羡林作文300字 篇2

苏辙借楚襄王问风这一典故提出的“士生于世”要“不以物伤性”让我联想到了同为北宋词人的范仲淹的名句“不以物喜”,似乎对古人而言,真正达到超凡脱俗境界的少之又少:皇子的威严,封建教条的条条框框,对功名的渴望,他们没办法丝毫不顾及外物给予自己的束缚,在这种时候,苏辙能提出“不以物伤性”实属难得,而他的一生,也谨记于此并安然做到。即使最后一抔黄土,也要将这一生过的不愧自身平日所学。

而现代人的社会中多出了几分自由,也多出了几分冰冷:科技的冰冷,人情的凉薄,像季老这样能付出一颗真心来体会周身事物的同样难得,与其说他感性至极,不如说他是从他人他物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而流泪。体物入微,大概说的就是季老这种人吧

这两种人,深究到底都没有错,不过是社会转型的同时也需要人们的转变。古代人可能关注的更多的总是身边的人,而现代人们有了一定的空间之后能够越来越多关注周围的事物,小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3

之后,开始寻找老先生的书,最近看了《季羡林谈人生》,体会还是颇深的。

篇章分为不圆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写我,长寿之道。以自己经历的人生来漫谈人生,不圆满才是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便是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然而所对的现实,便是一寸光阴不可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有多少人悟到了却做不到无悔?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逊和认真,无论是处世还是治学,都让我敬佩万分。博学多才,精通各国著作,却谦逊看待自己的功成名就,只是人世间一颗沙子。特别是对学术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老先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知足,这对于长寿功不可没!

现在的我,对人生还不敢轻易下定义,渐渐经历了,阅历丰富了,定会有自我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圆满的人生,可能都会那么点缺憾,这也是一种美?知足常乐,这是生活的窍门。现在的我,做好时下的工作,争取每个自己想要的小小成就,很重要。

这个座右铭,印象深刻。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4

秋节作文600字

为你精心推荐:

中秋节作文 |中秋节日记 |中秋节周记 |中秋节资料 |中秋节手抄报

篇一:我家的中秋节

我喜欢的中秋节又要来到我的身边了。在我的家乡中秋节有互相串门拜访的习俗。然而我们家的亲戚居住得都比较分散,他们都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而且距离得比较远,所以我们家的中秋节情况比较特殊,经常是需要两头奔波。

中秋节的前两天,我和妈妈急匆匆搭车去澧县外婆家提前送中秋礼。乘车的时候,我看见很多人都提着月饼礼盒,我也不例外。我想,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一定都蕴涵着深刻的含义。中秋节的含义是就是中秋团圆,团团圆圆。中秋节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人一起吃月饼,寓意是一家人从此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从外婆家送完中秋礼回来以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到乡下奶奶家去,于是就派爷爷做代表,将我们每一个人的祝福送到。

中秋节早上,吃过早饭,妈妈准备为过中秋节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妈妈一进菜市场就直奔卖鸡鸭的地方,我也跟着凑过去。我跑过去一看,觉得十分奇怪,平常买鸡买鸭都是现场杀,可是今天鸭子已经杀了二十多只,随时准备卖出去,而鸡却没有杀好。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这是常德人过中秋的特殊习俗,就是吃鸭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晚上,我将坐垫和桌子摆在阳台的地板上,桌上摆着一个圆盘,圆盘上有四个杯子,里面都装满了水,代表团团圆圆,桌上还有我最爱吃的毛豆。我们

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坐垫上,一边吃毛豆,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真是其乐融融。其间,我们还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叫成语接龙。规则是如果超过一分钟接不上就算失败,失败的人罚喝一杯白开水。刚开始,我们都接得很迅速,到后来,我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为此,中秋节的晚上我可没少喝水,害我一晚上上了很多趟卫生间。

每年的中秋节都各不相同,今年的中秋节又别有一番风味。

篇二:猜灯谜咯

一排排火红的灯笼挂起来了,一盏盏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也亮起来了。这是什么盛大的节日呢?那就是每年都会吃月饼的中秋节了!

这天晚上,广场上有猜灯谜的活动,于是我和妈妈一同前往。广场上到处都挂着红灯笼,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很快,我们就找到了猜灯谜的地方。只见那里围满了人,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兑奖台交答案,还有的因为得到

奖品而分外欣喜,真是热闹!我像一条光溜溜的小泥鳅,从每个大人的间隔钻过去,不一会儿,我就到了中间。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小灯谜——中秋节放假,明天上班(打一成语)。我连忙撕下来,想都没想,就说:“肯定是十五十六了!”于是,我又像一只地鼠一样使用“遁地术”钻到了兑奖台。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了兑奖阿姨,可是阿姨却说不对。我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顿时觉得很沮丧。

这时,妈妈也走过来了。她看看我,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猜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别骄傲!”我听了以后,重新鼓起了勇气。妈妈说:“这谜语可以分为两个数字,再猜后面的意思。”我说:“放假是不做工,上班是不休假,那合起来就是一不做二不休!”妈妈竖起了大拇指。我再次走到兑奖台,说出答案。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阿姨皱起眉,看着我,我的心怦怦直跳。忽然,阿姨笑了,说:“你答对了小朋友!”

我兴奋极了!

这天,我学会了不能骄傲这个道理!

我爱猜灯谜,更爱中秋节!

篇三:中秋的大石榴

中秋节又到了,姥姥一大早就起床了,说是要摘石榴。

我跑到姥姥的院子里,看见石榴们摇晃着红红的脑袋,咧开嘴笑着,好像在说:“我已经成熟了,快点把我摘下来吧!”年幼的我实在禁不起这火红的大石榴的诱惑,于是跑过去使出全身的力气,摘了一个又红又大还裂开了的石榴。

圆圆的石榴像个颜色火红的皮球,十分耀眼。石榴的外皮最好看了,不用洗就是光滑的、洁净的,还红得像调皮孩子的小脸似的,又像穿着红色蓬蓬裙的可爱小姑娘在跳舞。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石榴的顶端还开着可爱的小花儿呢,花儿比较小,但是花瓣却有七瓣,花瓣中间夹杂着星星点点的花蕊,堆在石榴皮顶端的小花儿里,就像一只小蝴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5

油炸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可香了。浇上调料,还别有一番风味,最主要的特征是:外焦、内嫩、香辣。刚出锅的油炸臭豆腐,金灿灿、油亮亮、鼓蓬蓬、热腾腾,香浓的味道肆意地在空气中挥洒、萦回。油炸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像一个个小煤球,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红艳艳的辣椒酱,黄黄红红,煞是好看。青翠欲滴的芫荽和黄灿灿的榨菜散落其间,好似一朵朵鲜花迎风怒放。看着都令人垂涎三尺。

臭豆腐不仅看相好,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呢。来了客人,就放几块臭豆腐入油锅。臭豆腐一入锅,就“咝咝”直响。没多久,臭豆腐就披上了一件肥大的金丝外衣,漂在油面上。这时,臭豆腐就可以出锅了。把油炸好的臭豆腐放入一个杯子中,将臭豆腐剪碎,裹上香香的花生酱,撒上切好的芫荽叶和榨菜。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刷上一层火红火红的辣椒酱,不喜欢辣的朋友们可以刷上一层甜酱。这样,一盘美味可口的油炸臭豆腐就做成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带来了一杯臭臭的东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小口,又酥又脆,特别爽口。细细咀嚼,香味也就慢慢弥漫开来了。原来臭豆腐虽“臭”,吃起来却是香得很呢。吃完了豆腐,我喜欢先用牙签戳起一块榨菜,沾上甜酱,一个一个地慢慢吃。芫荽呢,我喜欢用筷子夹起几片叶子,沾上一点点甜甜的酱,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说起臭豆腐,还有一段传说呢。

话说朱元璋出身贫寒,年少时当过乞丐和和沿。有一回因饿得无法忍受,拾起人家丢掉的过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进嘴里,那种鲜美味道刻骨铭心。后来他当了军事统帅,军队一路顺利地打到安徽,高兴之余,命令全军共吃臭豆腐庆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终于广为流传。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6

在百种花草中,有许多美丽而漂亮的花草,比如是:亭亭玉立的红玫瑰,代表英雄烈士的英雄花——木棉花,呼唤春天的桃花,勇于攀登高峰永不低头常常居高临下的爬山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能在冬天里寒风袭袭和大雪纷纷的环境条件下仍然顽强地开花的梅花。

我为什么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美吗?是的,它的确很美: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千白丛中一点红”。开得刺眼,开得高傲;是因为它美的别具一格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美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美,比起娇艳的牡丹、绚丽的月季、清秀的荷花来说,别有一番风味。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不如桃花艳丽,但它的确很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盛开在风雨里。开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于是当人们饱赏百花之俏丽,走出门外,看到这株傲于风雪之中的红梅,谁能不为它倾倒?谁能不被它征服?谁能不被它别具一格的美丽所吸引呢?

我爱梅花,爱的是梅花傲雪斗霜的性格,爱的是梅花谦逊的精神。爱的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爱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爱它甘愿在幕后无私奉献的心。爱的是梅花有灵魂、有骨气、有品格的精神。梅花之所以能排在“四君子”之首,正是因为这种傲雪斗霜、谦虚乐观的精神! 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7

刚刚的这个暑假啊,我从小学升到了初中,我经历了第一次学习的转折,第二次离别,与小学的同学们分开了。以后在上课时,我的书掉了,还会不会有朋友迅速的给我捡起来。下课会不会有同学陪我在校园里散步一起聆听树叶“飒飒”的响声。我好难过,甚至躲在墙角偷偷的哭了,就要再见了,说不定以后也见不到了。同学之间忙着写同学录,有很多项,大家都说,要好好填,保证是真的。将来我们还要开同学会哩。在写赠言时,大家都会写一写打趣的话,为自己的悲伤加点糖,快乐一点。但我的同学录还未填满,许多同学都没有住进去。

毕业后有很多的同学分到二十七中,甚至同班,好羡慕,只有我孤零零的在一个学校,每每想到这思念的仙草就在心中摇晃了起来。

秋天,离别的季节,如三年前的第一次:

那天,开学之际,我做完暑假作业,正准备几天后去学校报到。那天,妈妈把我拉到面前,庄重地说:“爸爸妈妈工作调动,即将离开你生活了8年多地方,到安徽芜湖市去,你也将去那里接着上小学。’’那时我有些发懵,但我还小,只有8岁半,不懂离别的悲伤,乖乖地跟爸爸妈妈去办了退学手续,在学校我碰见了一个班里的同学,她说:再见,去那里别忘了我们。”我、我在那里就看不见你们了吗?那一刻我才明白离别的味道是酸的、苦的。接下的几天,我忙着跟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们尽情的嬉戏告别,也忘了悲伤!

离别的季节,只有回忆。

泪水悄悄滴进了心潭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8

“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

”一提到这副对联,大家就会联想到春节,没错,春节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的前几天,家人们都很开心,尤其是我,都快要乐疯了。

家里早就提前挂好了灯笼,贴好了对联和福字,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好像要提前过年了一样。

年前我和家人去超市购买年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超市里人山人海,还有好多打折降价的东西,人们疯抢这些打折的`商品,好像不要钱一样。

只要一听见哪里有打折商品,人群就呼啦一下涌到那里,还有好多人随大流跟着跑来跑去。

我心里暗想:天呐,你们这些人就这么“团结”吗?

到了大年三十,年货都买齐了,这一天就是我们家大小厨齐上阵的时候了。

“大厨”是我妈妈,“小厨”是我奶奶,在她们的努力下,一道道香喷喷的饭菜被迅速地端了上来。

我喜欢的宫保鸡丁里有一块很大的肉,鲜嫩多汁,仿佛在向我招手;小睛炖蘑菇里有一块好大的蘑菇,看着它,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它嫩滑的口感……满桌的菜肴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我的感官似乎都被调动起来了,口水都快流成河了。

等可口的饭菜都做好了之后,大姑一家也来了。

“开饭喽!”妈妈喊道。

我的双眼以最快的速度寻找爱吃的菜,一下子就找到了我最喜欢的墨鱼丸。

可是就在这时,我的小裤姐也找到了它,我心里的“阴暗面”打开了,心想:不能让小裤姐吃到。

食物激发了我无限的潜能,我使用了“东北无影筷”,刷刷刷,一个墨鱼丸进了我的嘴。

小裤姐有点生气,把盘子里的墨鱼丸全都往上一抛,想用手接住。

食物又激发了我的潜能,我来了一个“百筷连环叉”,几个墨鱼丸被我叉成了一个“糖葫芦”。

这时,还剩下一个墨鱼丸,我马上又来了个“弹筷神功”,把筷子射在丸子上,小裤姐被我一连串连贯的操作惊得目瞪口呆……哈哈,这就是食物赋予我的能量。

季羡林作文600字 篇9

从小到大,与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的情景,我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

比起美食,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亲人之间的嘘寒问暖,闲话家常,但近年来,我发现同样是在餐桌前,谈话却越来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团年饭来说吧。

一开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互相寒暄。

爸爸关切地问爷爷奶奶:“爸,妈,您们最近身体好吗?”“挺好的,不用担心。

”然后爷爷奶奶就询问爸爸工作上的情况、我的学习等等。

接着外公又嘱咐我说初三学习固然很紧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

总之,无非叙些家长里短不久,外婆和妈妈陆陆续续端来几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连连称赞。

本来,我以为难得过节能这样一家人齐聚一堂,应该彼此有很多话想说,但谁知菜一上齐,大家就渐渐沉默了。

有的开始只顾着看电视上的春晚,有的开始一心看手机新闻,最过分的是,连“吃”这一基本环节都被影响了,姑妈说:“各位稍等,请先别起筷,待我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她非但要将整桌子的菜摆成好看的形状,拍个“全家福”。

还要给每一道菜都拍个特写。

别人还可,两个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饿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议道:“这样光拍照,不吃,有什么意思呢?”惹得大家都乐了。

终于大家起筷,餐桌周围陷入了与春节的热闹气氛好不相衬的沉默之中。

除了电视的声音,和手机的`按键声,没有什么声音,偶尔有人在手机上看到有意思的新闻,说出来分享一下,也不过大家略议论几句就又安静下来了。

别人没话说,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

他们不停的呼唤,餐桌旁的每一个人都喊了个遍,可是没有得到丝毫关注。

最后,表弟无奈地说:“他们怎么都不理我们呢?不如我们两个一块儿玩算了。

”于是两个小朋友就闷闷不乐地离开餐桌,一起到客厅玩玩具去了。

餐桌前的谈话,不仅仅只是亲人之间的闲谈,更是寄托着亲人之间的爱与关怀。

现在,交通条件比从前发得多,团圆已经并非难事。

可是人们普遍变得更加浮躁,整天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该身心放松,与家人谈笑的聚餐时光,都只顾着看电视、玩手机等等,餐桌前的谈话就越来越少了。

团圆的意味渐渐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齐吃饭,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谈话。

上一篇: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论文下一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