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系统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1、负责地面PIS系统/产品需求分析、地面PIS系统/产品总体方案设计、编写地面PIS系统/产品技术规格书
2、参与客户组织的设计联络会议,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编制设计联络所需系统资料
3、组织和协调公司内系统/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等的阶段性评审
4、编制系统现场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培训手册
5、分析和改进系统/产品设计
6、配合市场售前技术交流,帮助、指导、协助其他工程师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7、协助客户解决项目现场问题
任职资格:
1、本科学历,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类专业及理工科相关专业 ;
2、2年以上信息发布系统或轨道交通地面PIS系统类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经验;
3、熟练使用AutoCAD、office(ppt/word/viso/project/ ecxel)等软件,会photoshop/coredraw等软件优先 ;
4、熟悉交换机网络通信、网络安全防护、RS485/232/422通信等技术知识;
5、熟悉服务器产品技术知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过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教练员和排球界的部分专家学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中外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科研成果及相关文件, 并对资料进行了归纳处理, 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向被调查者发放教练员问卷200份, 回收18 0份, 其中有效问卷175份, 有效回收率为9 7.2%;专家问卷20份, 回收18份, 有效问卷18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问卷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岗位培训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目标是以提高教练员能力为核心的新理念, 建立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培养就有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必须, 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 获取信息能力的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教练员[1]。通过走访排球界的专家, 8 5%的专家认为目前岗位培训教学目标属于宏观目标, 未能根据不同教练员的实际需求去设置培训目标, 造成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不够紧密, 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2.2 岗位培训教学原则
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岗位培训施教对象为在职教练员, 但是年龄、文化水平、资历却有着很大差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及天津体院制定和落实“三结合、三突出”的教学原则[1], 即突出针对性, 让系统性与其相结合;突出实践, 理论与其相结合;突出应用, 基础与其相结合, 这是符合岗位培训原则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执行该原则, 才能加深对岗位培训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保证培训正确的方向性。据调查发现, 9 8%的教练员对采用“三结合、三突出”的教学原则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2%的学员认为一般。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采用“三结合, 三突出”原则, 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一致欢迎, 值得进一步推广。
2.3 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岗位培训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 是向教练员们传授知识, 进行技能培训, 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和依据, 也是衡量岗位培训是否规范化的一个标志[2]。
通过教练员调查问卷得知, 教练员对教材非常满意的占43.5%, 比较满意的占56.5%, 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教练员对教材比较满意, 普遍认为教材编写较为合理, 初、中、高层次清晰, 内容全面, 具体而系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材内容势必会落后, 因此, 教材内容要定期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 进行更新, 以满足不同时期, 不同层次教练员对新知识的需求。
2.4 岗位培训课程设置
从调查中发现, 7~10期全国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课程主要设置排球战术理论、排球训练计划、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排球运动员损伤处理及伤后恢复训练、排球运动生物力学、外语、教练员对新开训练与艺术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课程等课程。
但我们从这4期培训发现, 排球战术理论、排球训练计划、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和排球运动员损伤处理及伤后恢复训练等课程, 不仅学时较多且是每期岗位培训的必修课。原因分析, 主要是这些课程都是教练员提高执教水平的必备专项知识和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尤其随着专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纯的高强度训练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化训练的需求, 教练员急需更新知识, 完善运动训练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 提高执教水平。而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正是给教练员提供更新知识的平台, 是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形式。
但从11~13期中我们发现, 岗位培训班根据《全国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排球教练员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课程, 由国内专家、院校教授担任主讲教师。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旨在更有针对性的为教练员岗位设置专题, 让教练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实效。在第11期培训中, 设置了排球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伤后恢复, 培训旨在提高教练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水平, 减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损的发生率, 指导教练员学会自主学习, 拓宽知识领域, 更新知识结构, 使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有所提高。在第12期培训中, 从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教练员执教理念、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授课。在第13期培训中, 点围绕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教练员训练方法创新等安排授课专题。中国女排领队兼教练胡进、北京体育大学科学研究中心体能专家王卫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主任王安利、国少队教练郑宗源、美国排球协会国家级技术官员唐德伟、天津体育学院排球国际级裁判孙敬等专家分别从体能训练、运动损伤、二传技术、当前我国球类项目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排球规则、训练监控等方面做了专题讲授。可以看到,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为尽快提高排球教练员业务水平, 想尽办法, 根据教练员的实际需求去设置专题, 以期解决教练员执教过程实际问题, 提高执教水平。
2.5 岗位培训教学手段与方法
目前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教学手段主要有讲座、课堂讲授、讨论式和启发式等, 授课采用面授、讲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 采用“启发式”教学, 多运用心理学授课, 可以鼓励教练员独立思考, 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员从被动地位转化到主动地位。讨论式教学方法, 主要围绕排球教练员最关心的问题或当今排球领域的热点问题设置问题, 重点准备, 在理论上讲授、精心策划的基础上, 专门抽出时间集中进行讨论, 发挥教练员的主体作用。但从教练员的调查中得知, 仅有25%的教练员对目前的教学手段感到满意, 仍有一大部分教练员认为目前的教学手段方法不够丰富,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6 岗位培训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考核采用作业、专题研讨和闭卷考试等方式。结业考试采取闭卷综合考试的形式, 平时考察主要以作业形式为主。由于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是该项目最高级别的培训, 对该级别的教练员有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员所学习到论知识, 侧重考察教练员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对教练员调查所知, 对目前的考核方法比较满意的教练员仅占35.8%, 可见教练员对目前考核方法不够满意。
2.7 岗位培训师资力量
近几期岗位培训, 结合教练员的工作实际, 培训班精心设置课程, 聘请具有丰富的科研、训练经验的国内外专家担任授课教师。但是师资队伍中的高校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专项理论知识和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但相对缺乏训练实践。而教练员型师资, 他们大多为国家队教练员, 具有丰富的训练实践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 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 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但从从对教练员调查中得知, 对教练员型师资的讲授比较满意占8 0%, 对高校教师的讲授比较满意的占8 7%, 这说明我国排球教练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 基本可以满足教练员对前沿知识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教练员对岗位培训教学原则和教材评价较高。岗位培训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考核方式过于单调, 对教练员实际能力考核力度不够。
(2) 岗位培训师资整体水平较高, 但对师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师资队伍的选拔、培训和考核上岗机制还未形成。
3.2 建议
(1) 应根据教练员的实际需求去设置岗位培训课程,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建立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考核方式应采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现场知指导训练, 指挥比赛, 管理队伍”为目标的考核方式比重。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试图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全国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管理办法[J].2004.
[2]张晓英.中国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 2006 (7) :61~63.
1. 确保项目组负责的项目的实施;
2. 根据项目的要求,为研发组提供研发目标和要求;
3. 系统组的工作协调和人员培养;
4. 组织系统组人员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分解;
5. 确保项目组负责的项目按时保质保量交付;
6. 确保项目组负责的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分解;
7. 确保项目组负责的项目的功能交接和检查;
8. 确保项目组负责的项目文档编写;
9. 确保项目组负责的项目集成和交付。
岗位要求:
1. 具有系统集成或系统测试3年以上工作经验;
2. 掌握系统测试设备使用方法;
3. 掌握系统测试方法;
4. 掌握系统测试设备基本开发技术;
5. 对测试系统和方法有系统的见解;
1、负责Windows、Linux服务器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
2、负责系统硬件架构(服务器以及附属设备)的实施部署工作;
3、负责机房内精密空调系统、UPS不间断电源、机房监控、强电、弱电、机房布线、机房项目建设、气体消防、防雷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抢修等;
4、对数据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坏件定期检查、检修、替换和报修;对出现的告警和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并跟踪记录处理情况;
5、房设备资产管理,建立并维护机房设备档案。
任职资格:
1、大专及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电子或相关专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非常熟悉系统硬件架构,有一定的实操部署经验;
2、熟悉ELK工具集或类似日志分析工具;
3、熟悉zabbix/smokeping/grafana等监控软件的配置与使用;
4、具备有MCSE、Redhat等认证优先考虑;
1、负责集团客户应用系统底层环境的搭建和运维(包括线下系统及云平台环境);
2、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维护和优化;
3、参与客户系统平台升级,负责相关系统环境的搭建和测试;
4、负责客户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及监控,跟踪处理系统异常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或相关专业),五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精通windows,Linux系统管理和维护;
3、熟悉Vmware vSphere和ESXi host的配置和管理;
4、熟悉Oracle DB,具备OCP认证者优先;
5、能独立完成oracle/sql server的备份恢复,了解相关的性能调整和故障诊断;
传统的水果分级系统根据尺寸、重量和颜色来区分水果的等级, 不能检测到水果的水分、硬度、酸甜度和内部损伤。该项目设计和研发的系统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能够检测水果内部的质量, 配合先进的图像分析系统, 使自动化分级系统能够检测出水果分级标准中的各个指标。
中国现有的水果分级系统不能检测水果内部指标和内部损伤, 使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中不能有一致性的产品质量, 这也是中国的水果销售价格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的水果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水果的产量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60%。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水果的质量, 使我们中国水果质量的开箱合格率提高一定的比率, 将会帮助我们水果行业提高它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国外同等水平的水果分级系统价格昂贵, 不适用于在中国大规模推广, 该系统利用和改进中国现有的水果分级系统, 加入先进的近红外和图像分析系统, 制造出高性能和中等价格的系统。
1、协助管理內部服务器,维护及管理内部相关系统
2、管理公司内部服务器架构平台,运维管理各系统的安全性和IT策略优化及执行
3、编写处理dns/mail/ldap以及系統监控的脚本
4、协助新系统的测试和环境搭建
5、虚拟机以及相关设置管理
任职资格:
1、3年以上服务器管理,配置经验
2、熟悉Linux&Windows系统,掌握Linux平台常用服务器配置
3、对oracle9i/mysql/mssqlserver数据库有安装配置和管理经验
4、熟悉DNS、FTP、Apache、PHP等,熟练掌握并使用脚本完成日常系统运维工作
5、对系统备份、容灾、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性能测试等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管理经验
1、负责Oracle数据库的维护,完成环境搭建、调优,日常巡检、故障处理解决、性能优化、数据库升级或迁移,备份恢复等工作;
2、负责Linux系统的运维工作,完成系统补丁、调优、日常巡检、故障处理解决、性能优化等工作;
3、负责应用的部署运维工作,完成应用的发布、日常巡检、监控;
4、负责各中间件的运维工作,完成nginx、tomcat、jboss、rabbitmq、memcached、redis等中间件的维护、监控;
任职要求:
1、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专业,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熟练掌握oracle管理及维护以及ORACLE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3、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管理、备份与恢复、性能调优;
4、熟悉LINUX中至少一种操作系统;
5、熟悉常用的中间件的管理以及维护;
6、有金融相关行业的运维工作经验者优先;
随着配电网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 配电网网络架构变化日新月异, 尤其是近些年来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接入配电网, 对配电网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指标。主动配电网应运而生, 在原有的安全、可靠和经济的基础指标上, 主动、灵活、消纳、低碳等概念被纳入。传统的离线潮流计算和人工运行经验显然无法应对这一局面。
近年来配网、农网改造升级,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 配电网“三遥”水平逐年提升, 客观上为配电网高级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合适的平台, 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推进配电网高级应用的建设和完善步伐。本文就配电网高级应用与GIS系统的交互应用研究进行阐述。
1 电网GIS信息服务
电力GIS基础服务Base Service, 包括其它服务需要使用到的基础操作, 包括与电网GIS系统建立连接、断开连接、获取图层信息、获取设备台帐信息、运行数据等。同时, 作为企业级的信息服务平台, 电网GIS对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进行保存, 从而实现用户对服务的定制和个性化展现。电网GIS提供一套默认的配置方案, 并在基础服务里提供一系列的操作给用户配置个性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作为服务的上下文以用户名或用户标识为关键词保存在服务器端, 用户只需配置一次, 后续的访问的操作都会按配置过的参数来返回, 并且当用户重新登录时此配置信息不会丢失。可使用重置服务上下文操作对服务上下文进行重置, 恢复成服务器默认的配置。
2 GIS集成流程设计
为满足各业务系统不同业务应用场景的需求, 电网GIS提供系统级和用户级两种不同的集成方式, 两种方式的主要差异在于服务令牌的获取方式上, 其他服务的调用并无差别。配电网高级应用一般凑采用系统级的集成方式。服务操作如下表所示:
首先通过业务系统的账号登陆业务系统界面, 用户名与密码认证由业务系统完成, 此时并没有调用GIS, 业务系统发送以下报文来调用GIS服务。
服务操作包括:a、建立连接:建立和电网GIS之间的连接, 返回用于访问的安全令牌;b、校验令牌有效性:对指定的Token有效性进行校验;c、获取信息:返回定制的电网信息 (坐标、台帐等) 。
报文中的Identifi er值为业务系统的用户标识, 当然也可以是用户ID或其他能唯一标识用户的数据。Identifi er是不可以随意传值的, 会造成调用其它服务时无法得到预期结果。业务系统在集成初期, 需要将所有的Identifi er导入GIS, GIS会在建立连接时验证Identifi er的合法性。
集成步骤如下:业务系统提出集成申请——GIS实施向业务系统提供GIS平台图层和服务清单——业务系统选择自己需要使用的图层和服务, 告知需要创建的用户密码, 并提供使用GIS平台服务的用户标识清单——GIS实施对业务系统提供的内容进行审核, 不可申请过大的权限——GIS实施通过平台管理界面创建业务系统、导入用户标识、创建集成用户、分配图层和服务权限——业务系统调用服务测试。
3 应用案例
配电网高级应用城区配电网风险预控及事故恢复辅助功能 (下称风控恢复高级应用) , 采用了多数据源采集、清洗和融合方案, 其中有与电网GIS的集成应用。
按照前文设计方案, 风控恢复高级应用实现与笔者所在单位上级公司统一推广的GIS平台集成应用, 通过获取配网设备地理位置信息、连接关系、台帐信息, 实现自动解析和自动建模功能 (包括自动绘图、自动拓扑、自动录参数) , 针对地理位置信息不全、拓扑关系错误、台帐信息缺失等问题, 自动生成序列病提示纠错, 辅助项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快速完成前期大量、烦杂和冗余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
实践证明, 风控恢复高级应用能够可靠、准确地与电网GIS进行集成并完成交互应用, 将以往需要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 在1-2周内就能够妥善完成, 周期中包括了信息、数据的纠错和处理环节,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充分保护资源, 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十分显著。
4 小结
配电网高级应用越来越重要, 为达到实用化且符合国内实情的要求, 必须考虑与现有已建系统的交互。本文针对高级应用与GIS系统的交互应用展开初步探讨, 并开展设计与实践, 为更多应用包括如网络重构、经济运行、状态检修、故障定位、合环分析等提供思路。不足之处, 欢迎指导交流。
参考文献
1、设计覆盖全面的测试用例,并能高效执行;
2、对被测产品的技术架构有很好的理解,能够有效、深入开展测试;
3、确保系统稳定性,敢于对产品质量负责;
职位要求 :
1、本科,计算机或理工科相关专业,3年以上测试开发经验,有后台开发,后台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经验优先;
2、掌握Java开发,掌握白盒测试基本方法;能够进行一些代码审查和单元测试工作;
3、测试思维严谨,熟练掌握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掌握测试流程,确保产品交付质量;
4、掌握主流数据库,能够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熟练使用linux系统,能够独立编写测试脚本;
5、了解敏捷开发,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等基础概念,具备测试驱动开发的思维和能力;
6、掌握接口测试基本方法;能够开展前期接口测试工作;
7、良好的英文水平,能够熟练阅读英文帮助及技术文档
1、负责提供完整的功能自动化测试方案(UI/接口),搭建自动化测试框架,并能根据需求持续扩展;
2、根据需求,持续把稳定功能的测试案例,转化为自动化测试案例;
3、负责自动化测试的计划,自动化测试设计,自动化测试执行,自动化测试总结和调优;
4、持续的自动化框架,自动化脚本的维护和扩展,不断提高自动化测试的覆盖率;
5、指导功能测试工程师开展功能自动化测试;
6、研究前瞻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推广。
任职要求:
1、统招本科学历,3年及以上测试工作经验,有2年以上自动化测试实施经验;
2、精通Selenium、Appium、SoapUI主流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至少一种;
3、掌握自动化测试的概念,方法和整体流程,能熟练运用数据驱动和关键字驱动方法在自动化测试中;
4、熟悉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至少一种;
为了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确立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般来说,理论界通常把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人员称为学术型人才,而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并转化为产品的工作人员称为应用型人才[1]。显然,就经济发展和就业而言,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通信设备和数字家庭等颇具规模的产业链。然而,该行业自主开发、自有品牌、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品比重较小。2008年的金融风暴期间,成千上万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倒闭的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培养这个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级应用层人才的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根据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运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创新程度、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开发型、技术运用型和技能操作型[1]。其中,工程开发型人才需要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科学原理、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图纸的能力。在本文中,将工程开发型人才称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该类型人才需要系统地掌握一个(甚至几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运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该类人才一般仅需要涉及到一个专业课程群。技能操作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制作中的特定工艺或流程,如焊接、贴片、编程等。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首先得把学生培养成某一特定课程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例如熟练掌握运用DSP系统的开发技巧将一些信号处理算法转化IP核的人才。至于技能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子信息工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之一。作为本科教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把它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区别。学术型人才可以从知识到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理论为目的。技能型人才可以从技术到技术,要求熟练掌握特定技术和本专业基本知识。而高级应用型人才则需要有效地将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并实现由理论到技术的转换。为此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应该从三个要点来进行培养[2]:知识、素质和能力。见图1。
知识的通识性: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偏重于"专识",高级应用型人才则应偏重于"通识"。为此,许多高校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原则进行课程设置。素质的全面性:除了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之外,心理素质也应该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没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还应该适当增设人文和心理等课程。能力的综合性: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活动实际,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显然,能力是衡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据。而知识和素质是塑造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知识的积累和良好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培养出来的。
基于上述原则,国内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归结为[3]:依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原则,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电子系统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基础、获得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运用电子电路应用技术、信息处理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能力,培养成为适应本世纪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以看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内容有电子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领域,电子电路应用技术、信息处理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三大技术。这三大技术在具体应用时不能独立,它们相互融合,在电子信息领域则出现了DSP、ARM和FPGA/CPLD三大电子系统开发设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
本文暂不分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的人文素质课程,主要分析专业课程设置。为了实现"通过理论学习,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时围绕"两条线、三种技术"。两条线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5]。
理论教学主要传授电子和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以通用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覆盖面广而不是全,以"够用"为界;深度精而不是专,以"可用"为界。整个专业课程分成4个课程群。见图2。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和高频电子线路向学生讲授的是电子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网络讲授的则是信息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这些课程都是当今经济社会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讲授的基础理论。另外,数字电视则是电子、信息和通信理论的一种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应用。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是EDA技术。EDA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利用程序设计语言(FPGA/CPLD采用硬件描述语言,DSP和ARM采用C语言)在EDA工具平台上设计电子线路和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电子电路CAD和FPGA/CPLD系统设计、DSP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ARM系统设计分别是将所属课程群的基本理论转化为电子产品和系统的,并代表当今电子设计方向的三大主流技术。在一定意义上,DSP、FPGA/CPLD和ARM可以称为片上系统(So C)或嵌入式系统。除了那些无法集成的外部电路或机械部分外,整个应用的电子系统和信息系统全部集成(嵌入)在一个芯片中。
单片机(MCU)是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而形成的芯片级计算机。目前,许多高校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取代微机原理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一方面由于ARM微处理器和DSP微处理器可以说是位数较多的复杂的MCU,先修8位的结构简单的MCU,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目前工业应用等领域仍有相当多的项目只需要使用8位MCU就能完全满足要求。
DSP处理器是一种专门为实时、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而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在数字电视、通信(多媒体通信)、消费电子和电机控制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ARM处理器在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和工业控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DSP系统设计和ARM系统设计的工具基础课程。随着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智能化程度和复杂度的提高,仅靠硬件已不能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的需要。除了需要硬件电路设计外,现代电子产品还需要软件设计,将复杂的算法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这种由软件实现的功能模块称为软IP(知识产权)核,然后再将软IP核嵌入到特定的芯片。除了FPGA/CPLD系统设计由VHDL设计软核外,DSP系统设计和ARM系统设计目前主要采用C语言。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平台。实践教学分三个层次: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创新性设计。
课内实验顾名思义是为巩固学生对某门课程理论理解而设置的实验,其项目以验证性为主,涉及到的理论仅限于本门课的理论。为了给课程设计和综合创新性设计奠定一定基础,应该安排适当时间进行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技能操作实习。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课程群,培训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课程群的理论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涉及到的内容更广,设计品的功能更强,项目面向生产实际选择综合性和设计性项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为此课程设计一般分配时间为1~2周。如图2所示,DSP课程设计、FPGA/CPLD课程设计和ARM课程设计以所属课程群中的实验箱为开发平台,运用课程群相关理论进行二次开发。例如DSP课程设计,可以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在DSP实验箱上开发出JPEG网络摄像机、视频网络服务器等。为了巩固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一定的焊接等工艺技能的能力,在学习完这些课程后,专门开设一门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建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产品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以分立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或集成度低的芯片(555集成定时器等)为主。为在万能板上通过简单焊接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条件许可时可以在PCB设计后进行电路板的制作。
如果仅仅掌握了某一课程群的理论和技术,不能算是工程开发型人才,还仅仅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开发型人才即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所有课程群的理论和技术,并经过相应课程设计的锻炼后,还必须经过综合创新型设计实践环节。创新型设计一般为毕业设计,课时安排一般为半年。有些高校在大学二年级,就有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项目。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国内很多高校综合创新性设计不仅仅限于毕业设计,专门设置了一些本科生创新性研究项目。由导师指导,几个学生构成一个研究团队组织申请,并进行工程开发研究。
5 课程群的管理
为了让理论和技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群的建设由课程群研究团队负责。课程群研究团队由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当,其成员由该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实验人员构成,最好有具备工程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课程群研究团队的任务是:
(1)确定并更新课程群中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精简教授内容,减少冗余知识的讲解。确立课程群内部课程之间以及与其它课程群的关系;
(2)负责选定、制定和编写教材,构建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
(3)负责实验室管理,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的选定、实验器材的购买和制做;
(4)组织科学研究,并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6 总结
目前,针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国内高校的探索热点,探讨出了许多新型工程培养模式,其中,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设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已经获得国内许多高校的响应。然而,本文作者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之上,融入工程概念,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程群来构成专业课程。然后,依靠课程群研究团队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应用型人才。把学生培养成几个课程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后,该学生已经具备高级应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由于高校主要是为了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高校本身师资力量各具特色及实验条件的差异,所以,本文提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应做出相应调整。另外还需要增加一些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58.
[2]陈仲庚.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1):100-104.
[3]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枝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和华侨大学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R].
[4]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
[5]王付军.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设想[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77-78.
1 、负责产品的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压力测试;
2、负责各种前沿技术的测试环境搭建,技术调研;
3、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协助研发定位问题;
4、编写相应的测试文档,比如测试方案、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等
5、带领相应的测试组员, 作好测试的规范;
注:薪资根据人才综合能力面议
任职要求:
1、具有较强的业务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文档编写能力;
3、具有4年以上电商测试工作经验;
4、能独立完成整个软件测试的流程操作,包括制定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提交测试报告;
1.负责服务器日常维护工作,作为L2处理故障诊断及处理。
2.负责Linux 服务器的eda组件安装,会linux负载均衡。
3.协助业务团队部署应用, 协助研发团队进行故障排查。
4.负责VMwaer 虚拟化平台,对虚拟化所涉及的存储/备份有操作经验。
5.熟悉linux操作系统,会搭建 nfs nis vpn svn vnc 以及邮箱的搭建 ,懂得eda软件的优先。
任职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
2.熟悉Linux体系运维。
3.熟悉shell或者python。
4.热衷于在业余时间对新技术的学习,极强的学习能力,乐于分享。
AOS同步与信道编码子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为AOS传输帧在空间链路的传输提供差错控制编码、交织与解交织、传输帧定界与同步和伪随机化的功能。CCSDS将RS (255, 223) 码作为AOS的纠错编码, RS (255, 223) 码最多可以纠正16字节的错误, 且具备很强的检错能力。由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信道受到干扰, 导致数据发生连续的错误, 而这些错误可能超出RS (255, 223) 码可以纠正的16字节。所以, CCSDS建议RS (255, 223) 码使用1到5级的交织与解交织技术来提高纠错能力。
1 交织与解交织的基本原理
交织与解交织实质上是一种编码过程。交织是把纠错码数据按一定规律打乱, 解交织是把交织打乱的纠错码数据重新排列, 恢复成原来的码字。数字通信中常用的交织器按交织方法分为随机交织器和分组交织器。随机交织是采用已定的随机地址交织映射, 由这个已定交织映射输入序列。分组交织又可分为矩阵交织和卷积交织。
矩阵交织是将数据按行的顺序写入M×N矩阵, 再按列的顺序读出。解交织过程是将交织后的数据序列按列的顺序写入, 再按行顺序读出。
CCSDS建议RS (255, 223) 码的交织使用交织深度I为1~5矩阵交织实现。该文采用交织深度为5的矩阵交织, 接收端RS (255, 223) 译码器译码之前的数据长度为255, 矩阵交织可以表示为255×5的二维数据。
2 解交织器的设计方案
解交织器的实现关键是RAM读写地址的产生和控制。根据解交织的的原理, 输入数据的顺序和输出数据的顺序存在一定得函数关系。由于RAM存储单元是按顺序地址排列的, 则将RAM的写操作看做数据按照顺序地址写入, RAM读操作是按照交织地址读出。所以将矩阵交织的过程看作按顺序地址写入数据, 按交织地址输出数据;矩阵解交织是按交织地址写入数据, 按顺序地址输出数据。根据上面分析, 将解交织器分为数据存储器模块、顺序地址产生器模块、交织地址产生器模块、读写控制模块四个部分。解交织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数据存储器模块用来存放需要交织的数据;顺序地址模块用来产生交织器的写地址和解交织器的读地址;交织地址模块是用来输出交织器的读地址和解交织器的写地址。读写控制模块用来控制何时对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解交织器的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2.1 数据存储器模块
由于设计所选用的FPGA芯片是Altera公司CycloneII系列EP2C35F484C8芯片, 内部带有105个4Kbit RAM逻辑块, 所以不需要外接存储器, 直接使用FPGA内部的RAM存储交织数据。该文采用5级交织技术, 每一个RS码长度为255字节, 一组交织数据长度为1275 (255×5=1275) 字节, 故解交织器至少会用到2K (1024<1275<2048) 的存储容量, 对于一般的FPGA来说, 都能满足这个存储容量要求。
根据解交织器的交织写入、顺序读出特性, 需要将数据全部写入RAM后, 才可以对RAM的进行读出。在对RAM进行读操作时, RAM写操作就会停止, 这样就使输入连续的数据通过解交织器时存在一个延时, 后面的数据进入解交织器就必须有更多的存储空间来存放后面的数据。所以采用两块RAM, 轮流读写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两个解交织矩阵替换存储数据, 实现接收端连续数据的解交织功能。
RAM有单端口RAM和双端口RAM之分。单口RAM是存储器上只有一套数据线、地址线、读写控制线;双口RAM是在一个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双口RAM和单口RAM比较起来, 省去了对地址选择器的设计, 减少了逻辑单元的占用, 又提高了数据吞吐量双口RAM可用于提高RAM的吞吐率, 适用于实时的数据缓存。所以本课题采用双口RAM来做数据存储器, 如图3所示。
采用两块RAM存储数据, 交替进行读写操作, 为了防止两块RAM发生交叉输出, 在数据输出端设计一个选择器。如图3所示, 用计数器的进位sel做为选择器的控制信号。当第一次1275计数器满时, 选择器a端的数据输出, 既输出数据是RAM1输出数据;当第二次1275计数器满时, 选择器b端的数据输出, 既将RAM2的数据输出。
由于两块RAM读写操作相反, 需要一个开关对两块RAM进行读写切换, 所以, 设计一个读写控制模块控制两块RAM进行切换操作。如图3, 读写控制器设定wr和rd初始值为1和0, 表示RAM1写, RAM2读。当第一次计数器满时, 进位信号使wr, rd状态反转, 既wr=0, rd=1。当第二次计数器满时, 进位信号又使wr=1, rd=0。这样循环下去, 实现对两块RAM进行切换的控制。
2.2 顺序地址模块
顺序地址模块主要作用是向RAM提供顺序地址。根据顺序地址的特点顺序地址模块可用计数器来产生顺序地址。构造一个1275的计数器, 计数器每计数一次, 就将数字送到RAM的读地址, 当计数器满时, 计数器发信号发控制信号, 开始按交织地址向RAM写入数据。
2.3 交织地址模块
交织地址的产生是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核心。交织地址的产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查表法, 将交织地址映射到ROM中, 通过查表输出交织地址;另一种是计数器级联法, 根据矩阵交织是将数据写入M×N矩阵的特点, 利用两个计数器实现顺序地址和交织地址的映射函数关系。查表法简单易懂, 容易实现, 但是当处理大量数据时, 工作量加大, 灵活性降低。计数器级联法实现复杂, 但是对于处理大量数据的解交织器, 工作量小, 适用不同的解交织器。考虑到本解交织器要处理的数据较多, 用ROM存储交织地址工作量大, 灵活性较差等原因, 采用计数器级联法来产生交织地址。
根据交织地址和顺序地址的映射关系, 构造两个计数器C1, C2。C1的计数范围是0~4, C2的计数范围是0~254。如图4的两级计数器及联构造法结构框图所示, 当时钟脉冲产生上升沿时, 计数器C1加1, 当C1计数器计满时, 产生进位, 进位作为C2计数器的时钟, 保证计数器C1满时, C2则加1。C1的值乘以255, 再与C2的值相加, 则就产生数值, 再将其转换为RAM的地址形式。
这种方法稍微复杂点, 是实现数字通信中的交、解交织器的一种比较通用的方案。
3 结束语
该文提出了在AOS同步与信道编码子层接收端添加解交织技术, 来提高系统的整体纠错能力。着重介绍了RS (255, 223) 码交织深度为的解交织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同步与信道编码子层用以实现对AOS传输帧的差错控制编译码、编译码交织与解交织、帧定界与同步等处理, 保证数据在空间通信链路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对AOS同步与信道编码子层提供的差错控制编码、帧同步和伪随机化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着重研究了交织与解交织的原理, 及RS (255, 223) 码解交织器的设计方案。对解交织器的数据存储模块、顺序地址模块、交织地址模块、选择器模块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对交织地址的两种实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高级在轨系统,RS码,解交织,矩阵交织
参考文献
[1]CCSDS 130.1-g-1:TM Synchronizationand and Channel Coding-Summary of Conceptand Rationale[S].Green Book, 2006.
[2]CCSDS 131-b-1:TM Synchronization And Channel Codeing[S].Blue Book, 2003.
[3]王笃文.高级在轨系统RS (255, 223) 译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8.
[4]宋波.交织器与解交织器的研究及其硬件实现[D].上海:同济大学, 2003.
[5]宋文妙, 范寒柏, 鄂秀焕.用FPGA实现交织和解交织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 2001 (3) .
[6]钱唯欢, 葛万成, 龚国强.交织RS码的仿真研究与实现[J].通信技术, 2008 (11) :17-19.
[7]薛铭, 肖红, 张静.基于FPGA实现的交织编码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8, 9 (3) .
[8]张赟隆.交织与解交织的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9]周小虎, 黄佩伟.矩阵交织器的通用CPLD实现方法[J].信息技术, 2005 (4) :58-60.
【高级系统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高级运维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职责11-09
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职责07-03
Linux系统工程师的工作职责11-15
高级工程师的资格获取06-18
高级工程师评定06-07
高级工程师申报09-19
高级工程师职称查询06-16
高级工程师竞聘报告06-27
高级工程师破格推荐07-04
高级工程师论文评语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