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精选7篇)
学习知识产权的意义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知识产权内容
第一章、知识产权导论
1.1知识产权概述
1.1.1知识产权的概念
1.1.1知识产权的概念
1.1.1知识产权的缘起及演进
缘起及演进
1.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的概念
企业经管人员(创新角度):
认为是通过确认并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将人力资本转化成价值的一种管理工具。知识产权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法定保护形式。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定义
1.1.2知识产权的客体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化
1.2知识产权的特性
1.2.1私权性
与客体为有体物的财产权区别
1.2.3独占性
1.2.4时空上的有限性
1.2.4时空上的有限性
1.2.5法定性
1.2.6财产权与人格权的统一性
1.2.7非稳定性
1.3知识产权法概述
1.3.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2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1.3.2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1.3.2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1.4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
1.4.1专利制度的功能
1.4.2著作权制度的功能
1.4.3商标制度的功能
要点归纳
一、名词的分类
名词分类可简单列表如下:
二、名词的数
(一)可数名词复数的构成
1.规律变化
可数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律如下:
2.不规则变化的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形式
英语里有一些名词的复数形式是不规则的,需要记忆。但可分类归纳如下:
注:巧记“某国人”的单复数变化:中日不变,英法变,其余后面把s添。即:Chinese,Japanese的单复数相同,Englishman,Frenchwoman等要把a改为e。如: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其他各国人的复数直接加s即可,如:a German→two Germans,anAmerican→four Americans。
3.合成名词的复数形式
合成名词构成复数时通常只将里面所包含的主体名词变为复数。例如,apple tree-apple trees苹果树。由woman作为第一部分的复合名词,将两部分皆变成为复数形式。如:man writer-menwriters男作家,woman singer-womem singers女歌手。
(二)不可数名词数量的表示
不可数名词无法直接用数目计算,因此不可数名词不能像可数名词那样用a,an,many,few,one。two等词修饰,但可用some,much,little等词修饰。不可数名词通常采用“数词(当数词是one时可用a或an)+piece,cup,bottle等计量单位名词+of+不可数名词”形式表达数量。要特别注意一点:当数词大于1时,计量单位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如:Give me a glass of juice and two pieces of bread,please.
不可数名词一般只有单数形式,没有复数形式,其量的概念通常用一单位词来表示,或用some,lit-tle,much等来修饰,如:a piece 0f paper(bread…)一张纸(一块面包…);a bottle of wine(juiee…)-瓶酒(一瓶果汁……)。
(三)名词作主语和谓语的呼应
1.句子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相一致:单数可数名词或没有计量单位的名词修饰的不可数名词充当句子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复数名词用作句子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如:Beef is delicious,but don't eat too much of it.牛肉是美味,但别吃太多。Everyone except Bill and Tom was there whenthe meeting began.会议开始时,除了比尔和汤姆,每个人都在这。-Can I help you?我能帮你吗?-Yes,I'd like five potatoes and some peas.是的,我想要五个土豆和一些豌豆。
2.有计量单位名词修饰的不可数名词充当句子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还是用复数形式,由计量单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决定。如:-What's on the ta-ble?桌子上是什么?-There is a glass of milk.是一杯牛奶。How many bottles of juice are there in thebox?盒子里有多少瓶果汁?
3.有些名词只有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用复数形式。常见的这些词有:trousers,glasses,clothes,shoes,goods(商品)等。如:Where are my glasses?我的眼镜在哪里?Your shoes are nice and beautiful.你的鞋很好看。
4.有些词以复数形式表示单数意义,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常见的这些词有news,physics等。相反,有些词却以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常见的这些词police,people等。如:Physics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The police are running after a robber now.警察们正在追强盗。
5.有些数词和名词的复数形式合在一起用来表示一个整体(例如一段时间),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如:Two weeks isn't enough for me to finish the work.I need a third week.对我而言,要完成这个工作,两周不够。我需要三周。
三、名词所有格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列表如下:
典型考题例析
1.(2007天津市)They got much_____on the Intemet.
A.photoB.ideas
C.messageD.information
点拨:从题意看这里应选“信息”,而much是修饰不可数名词的,因此不能选择C。答案为:D。
2.(2007孝感市)There are three_____assistants
in that_____shop.
A.women;shoeB.woman;shoe
C.woman;shoesD.women;shoes
点拨:woman作为第一部分的复合名词的复数,两部分都须变成复数。由主谓一致的原则可知,不能选择B和C。答案为:A。
3.(2007河北省)_____room is big and
bright.They like it very much.
A.Tom and SamB.Tom's and Sam
C.Tom and Sam'sD.Tom's and Sam's
点拨:A and B's型名词所有格表示A、B两者共同拥有某物。因为room是单数,因此确定该房间两者共有。答案为:C。
4.(2007沈阳市)A human_____can do some
things better than a computer,for example,crea-
ring new ideas.
A.headB.body
C.brainD.arm
点拨:从题意看这里应选“大脑”,而不是“头”,因此,不能选择A。答案为:C。
5.(2006哈尔滨市)My school isn't far from here.
It's onlv_____walk.
A.fifteen minutesB.fifteen minutes'
C.fifteen minute's
点拨:无生命名词所有格用来表示时间、距离、重量等。答案为:B。
误区警示
1·了解文件的概念,了解公文的特点,能正确界定公文与非公文。2·了解公文分类的基本情况,明确各类公文的内涵。
3·了解公文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明确认识公文的有效作用领域。
4·了解公文的效用等级与效用范围,掌握公文生效的主要条件。
5·了解公文处理的性质与地位。
学时分配:4小时
教学环节:讲授写小论文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文
一、文件的概念
文件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为处理事务的需要,而直接形成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二、公文的特点
公文是国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公文的特点是: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现行执行效用;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格式;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
第二节公文的分类
通用公文、专用公文、对外公开的公文、限国内公开的公文、内部使用的公文、秘密公文、机密公文、绝密公文、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平件、急件、特急件、收文、发文。
第三节公文的功能与效用
一、公文的功能
公文的功能在于,能够逾越时空的限制,有效地传递公务活动所需的信息。公文可用于传达贯彻方针政策和有关指令;沟通上下级机关;发布法规和规章;沟通机关之间的横向联系;教育干部和群众;印证有关事实。
二、公文的效用
公文的效用就是指公文的实际效力和功用。公文有两个方面的效用,第一是现行执行效用,也就是公文对受文者以及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有关行为的强制影响;第二是历史效用,是指公文在记录和印证历史事实方面的权威性作用和影响。
公文的效用范围、效用等级。
第四节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创制公文,即由从事公务活动的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统称为机关),对有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加工、整理,创造出适用的信息,然后将其记录下来撰拟成文稿,经完善并确认其正式效用之后,再经印制等工作环节最终形成正式公文。
(二)传递公文,即将创制完毕的公文,根据一定的规则以多种通信方式递送给收受机关。
(三)办理公文,即根据法定的职责权利,收受来自各有关方面的文件,经过分办、批办、拟办、承办、传阅等工作环节,对文件进行阅读、加工,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了解有关事物的面貌,解决公文所针对的工作问题(包括以创制新公文的方式)。
(四)处置办毕公文,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分别对已办理完毕的不同公文的归宿作出安排:立卷归档、清退、销毁、暂存。
(五)管理公文,即为使上述四项任务能有效完成,而对公文所实施的科学、系统的保管料理措施:公文的收发、传送、登记、清理分类、用印、签注,建立检索体系,提供查阅;对公文运转过程的组织与监控,以及对公文机密与安全的维护等。
第五节公文处理工作的性质
公文处理的基本性质是机要性、分布性、技术性。
机要性是指公文处理涉及事关国家、民族和团体根本利害得失的机密、要务,从而须注重保密与安全的特点和要求;分布性是指公文处理由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分散承担任务的特点;技术性是指公文处理已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应用性的知识、程序、方法和技巧,有关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因而需要遵循特定技术规律的特点和要求。
第六节公文处理工作的地位
将公文处理活动分别放在机关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去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在机关内部,公文处理是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在社会文化事业中,公文处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
思考题:
1·公文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界定公文与非公文?
2·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公文的功能效用?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D
2、D
3、C
4、D
5、A
6、D
三、复合选择题(每题2分)
1、B
2、A
3、B
4、C
5、D
6、A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 由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2、直接融资:资金短缺单位通过向资金盈余单位出售行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而直接获得所需资金;资金盈余单位通过购买并持有这些索取权凭证而获得未来的本息收入(债券)或股息分红(股票)。
3、间接融资: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并不发生直接的融资关系,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发生间接的融资关系。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自己的次级证券(包括存单、支票、储蓄帐户、保险单等)从资金盈余者那里获得资金,再通过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初级证券(贷款合同、债券、股票等)向其提供资金。
4、金融资产: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通常以凭证、收据、或其它法律文件表示,由货币的贷放而产生。发行或出售金融资产可使发行人或转让者获得资金,购买并持有金融资产可能给购买者和持有人带来未来收益,金融资产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工具,所以金融资产又是金融工具。
5、金融制度:有关金融活动、组织安排、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和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相关的各种规则的总和。
6、金融创新:就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
五、简答题(每题5分)
1、简述“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答: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1983年提出。金融约束主要有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前者导致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金融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对于后者,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必要的偿债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金融企业采取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从而逼迫其不断创新。
2、简述“规避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答:美国经济学家凯恩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或制度而采取的创新交易。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为管制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管制—创新—新的管制—新的创新,从而推动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3、简述“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答:由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该假说认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货币需求(层次与种类)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货币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加快产生新的交换媒介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推动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4、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分)
答:构成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作为金融中介和交易主体的金融机构、作为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和作为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的金融体制和制度。
六、论述题(每题10分)
1、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作用有哪些?(10分)答:(1)积极作用:(5分)
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金融创新加强了利率杠杆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再次,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需要选用,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
最后,金融创新有利地推进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2)消极作用:(5分)
首先,表现在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上。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递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中央银行难于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其次,使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尽管金融创新提供的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转移和降低个体的风险,但却不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将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作用,更为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巨大的放大效应。
2、直接融资有哪些优、缺点?(10分)答:优点:可以节约交易成本。(2分)
缺点: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数量、期限难以匹配;融资的门槛比较高等。(8分)
3、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10分)
答: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储蓄和金融投资功能:(2分)(2)融资功能:(1分)(3)提供流动性功能:(1分)(4)配置金融资源功能:(1分)(5)提供信息功能:(1分)
(6)管理风险功能: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1分)
(7)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银行清算体系提供的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清算和支付结算服务,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2分)(8)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金融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传递来实现的:(1分)
4、试述金融创新的种类:(10分)
答:(1)金融工具的创新具体包括:时间衍生、功能衍生、种类衍生、复合衍生。(2分)(2)金融机构的创新:从业务创新方面看,大体沿着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几种形式创新。具体种类包括住宅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各种保险机构、养老与退休基金组织、共同基金、金融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从经营主体方面看,一般趋势为国有商业金融、国有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等主体形式。(4分)
(3)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包括市场种类的创新、市场组织形式和市场制度的创新。(2分)
(4)金融制度创新: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利率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2分)
本章学习要点及目标:
①掌握税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②理解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③熟悉税务会计的工作内容
④掌握税务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科目设置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税务会计的工作程序,熟练掌握各种税务登记表的填制;掌握税务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掌握税款交纳的方法。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税务会计的主体与对象
第三节 税务会计的职能、任务与目标
第四节 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
第五节 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会计科目设置
第六节 税务会计的工作程序
第一节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
二、税务会计的特点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税务会计的特点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税收法规的制约性
(二)会计主体的特定性
(三)核算目的的双重性
(四)会计差异的可调性
第二节 税务会计的主体与对象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主体
二、税务会计的对象
一、税务会计的主体
纳税主体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二、税务会计的对象
税务会计的对象是指税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税务会计并不核算和监督企业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具体地讲,税务会计的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经营收入
(二)生产、经营成本(费用)
(三)收益分配
(四)税款的缴纳或减免
第三节 税务会计的职能、任务与目标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职能
二、税务会计的任务
三、税务会计的目标
一、税务会计的职能
税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首先具有一般会计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职能。但由于税务会计与税法的密切联系,使其还具有纳税筹划的特有职能。
二、税务会计的任务
税务会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核算和监督企业对国家税收法令、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认真履行纳税义务,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2)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正确计算企业在纳税期内的应缴税款,并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3)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金,充分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正确编制、及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材料,认真执行税务机关的审查意见。
(5)正确进行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的财务分析,不断提高企业执法的自觉性和税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企业的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
(6)理顺和筹划好企业的税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优化企业的税收负担,节约纳税成本,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在保证及时足额完成税收上缴任务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
三、税务会计的目标
税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一)依法纳税,履行纳税人义务;
(二)正确进行税务会计处理,协调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三)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
第四节 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二、税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一、税务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一)纳税主体
纳税主体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正确界定纳税主体,就是要求每个纳税主体应与其他纳税主体分开,保持单独的会计记录并报告其纳税状况。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意味着该纳税人个体将继续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它现在的承诺。这是所得税款递延、亏损前溯或后转以及暂时性差异能够存在并且能够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摊配的理论依据。
(三)资金时间价值
货币在其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一基本前提已成为税收立法、税收征管的基点。
(四)纳税会计期间
持续经营假设下,纳税会计主体是一个长期经营单位,其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将纳税会计主体的经营期人为地划分为一段段首尾相接、等间距的较短期间,便是纳税会计分期。
二、税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税务会计属于企业会计的范畴,首先应遵循一般会计原则。但税务会计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税务会计的特殊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法优先原则
(二)较少运用谨慎性原则
(三)积极筹划的原则
(四)接受审查的原则
第五节 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会计科目设置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二、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
一、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可从不同时间阶段来划分如下。
1.月初的工作内容
首先进行网上申报,按不同税种分别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行国税和地税的网上申报,并打印出报表;
接着,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贷方余额划转税款,进入纳税科目;
第三,到税务机构进行税款缴纳,取回完税凭证,报送相关报表;
第四,根据完税凭证编制税款缴纳的记账凭证,完成上月的税务处理工作。
2.月中的工作内容
(1)每天根据所发生的涉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在“应交税费”明细账上登记。
(2)做好发票的购买、领用、开具、验收、保管工作。
(3)做好退税和减免税办理工作。
(4)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征管员做好对本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主动做好情况介绍、资料提供、纳税情况汇报等工作。
(5)做好相关新税收政策的学习。
(6)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7)做好税法的宣传、解释工作。
(8)做好其他特殊工作。如税务变更登记、税务大检查等等。
3.月末的工作内容
(1)做好“应交税费”科目的总分类账登记工作,并与明细账进行核对,进行月度结转,将各相关科目结出余额。
(2)将开出的各种发票进行汇总,编制发票使用汇总表。
(3)将收到的各种发票重新进行检查,编制发票取得汇总表,并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确认。
(4)编制发票领用存月报表,检查空白发票的库存数。
(5)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办理预缴税款的业务。
(6)对检查出来需要调整的账项,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4.年末应处理的工作内容
(1)汇算清缴。对全年的涉税业务进行汇算清缴。需要调整的账项按税法进行调整。该补交的税款补交。
(2)编制并上报各种税务年报,并进行网上申报。
(3)协助税务机关做好税务年检工作。
二、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
在税务会计制度尚未独立之前,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主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企业税务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交税费”科目为负债类科目,用来反映企业应交、未交和已交税金的情况。
应交税费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应交税费”科目可按应交的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应交增值税,(2)未交增值税;
(3)应交消费税;
(4)应交营业税;
(5)应交资源税;
(6)应交所得税;
(7)应交土地增值税;
(8)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9)应交房产税;
(10)应交土地使用税;
(11)应交车船使用税;
(12)应交个人所得税;
(13)应交教育费附加;
(14)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六节 税务会计的工作程序
本节主要内容:
一、税务登记
二、账证设置和管理
三、纳税申报
四、税款缴纳
五、减免税
六、税务检查
一、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分为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其他税务登记。
(一)开业登记
开业登记是指纳税人在新成立时或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时,应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纳税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主动依法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登记。程序如下。
1.纳税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下列证件、资料:
①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
②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证明(产权证、租赁协议)原件及其复印件,出租人为自然人的还须提供产权证明的复印件;如生产、经营地址与注册地址不一致,请分别提供相应证明;
③公司章程复印件;
④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
⑤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其复印件;
⑥书面申请书;
⑦有权机关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原件及其复印件;
⑧纳税人跨县(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办理税务登记时,还须提供总机构的税务登记证(国、地税)副本复印件;
⑨改组改制企业还须提供有关批文原件及其复印件;
⑩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2.填报税务登记表。纳税人领取并填写《税务登记表》,如表1-1所示。(教材P12)
纳税人应按规定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中的项目。
纳税人填写完相关内容后,在相关位置盖上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然后将《税务登记表》及其他相关材料送交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审核、发证。纳税人报送的税务登记表和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领取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并按规定缴付工本管理费。
(二)变更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原税务登记表上的内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办理的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办理变更登记的程序如下:
1.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资料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在发生变更后三十日内,持营业执照或其它核准执业的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同时依照以下不同情形提交附送资料(查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因工商登记发生变更而需变更税务登记内容的,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①营业执照、工商变更登记表及复印件;
②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决议及有关证明文件;
③《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原件。
非工商登记变更因素而变更税务登记内容的,需要提供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决议有关证明文件。
2.填写《税务变更登记表》
纳税人领取并填写《税务登记变更表》,如表1-2所示。(教材P17)
3.税务机关审核、发证
纳税人按照《税务文书领取通知单》注明的日期到主管税务机关的税务登记窗口领取变更结果,涉及登记证内容变更的,登记窗口要收缴原《税务登记证》(正、副本),纳税人缴纳变更登记工本费后,领取新的《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和《税务登记变更表》。
(三)注销登记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依法终止纳税义务情形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办理注销登记的程序如下:
1.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资料
纳税人在办理工商登记注销前和营业执照被吊销或终止日起十五日内或迁出日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同时向税务登记窗口提供如下资料:
①主管部门或董事会(职代会)的决议以及其它有关证明文件;
②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吊销决定;
③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及《税务登记表》等);
④分支机构的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涉外企业提供);
⑤发票、发票购领证;
⑥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和资料。
如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需提供以下资料及设施:
a.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
b.企业用金税卡、IC卡(指已纳入防伪税控的纳税人)。
2.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
纳税人领取并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如表1-3所示。(教材P20)
纳税人应按实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中的项目:
纳税人填写完相关内容后,在相关位置盖上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经办人章,然后将《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交至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核准
纳税人正常注销的,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收缴证件、清缴发票、结清税款、有关资格注销等步骤,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领取《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
(四)停业、复业登记
办理停业、复业登记的程序:
1.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纳税人在营业执照核准经营期限内停业15天以上时(或停业后复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的税务登记窗口提出停业(或复业)登记申请报告,连同如下资料交税务登记窗口:
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停业的,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停业文件;
②主管税务机关原发放的《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③《发票购领证》及未使用的发票。
2.领取并填写《停业登记表》(或《复业单证领取表》)
纳税人领取并填写《停业登记表》(或《复业单证领取表》),如表1-4所示。(教材p23)
纳税人应按税务机关要求如实填写《停业登记表》(或《复业单证领取表》)后,交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纳税人按期或提前复业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持《复业单证领取表》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复业手续,领回或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和《发票领购证》等,纳入正常营业纳税人管理。
(五)税务登记验证、换证
《税务登记证》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一般每年验证一次,三年更换一次。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的程序如下:
1.申请并提供资料
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验证、换证或联合年检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①《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②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③全部银行账号证明及复印件;
④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复印件。
2.领取并填写《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表》
纳税人领取《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表》,并按规定填写齐全后,盖章确认,交税务机关税务登记窗口。
3.税务机关审核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通知的时间领回有关证件及资料。对不需重新发证的,在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件上贴上验证贴花标识;对换证的,重新制发税务登记证件。
(六)遗失税务登记证补办
纳税人在遗失税务登记证后,应及时在新闻媒体发出原证作废的公开声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提供有关证据,申请补发。
二、账证设置和管理
(一)涉税账簿设置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同时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二)编制涉税业务会计凭证
在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税务会计人员首先要分类审核相关的涉税业务的原始凭证,确保原始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始凭证取得的时效性和合法性,然后,根据企业涉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
(三)登记涉税业务账簿
在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后,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相关账簿的登记。税务人员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真实、逐笔记账,确保账簿登记的正确、及时、完整。
(四)编制税务报表
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在凭证、账簿的基础上编制税务报表及各种附属报表,并报送相关部门。
(五)涉税资料的保管
最后,企业税务会计人员还必须做好各类凭证、账簿、报表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确保纳税资料的完整。
三、纳税申报
(一)纳税申报的概念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税务机关规定的内容和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以书面报表的形式申报有关纳税事项及应纳税款所履行的法定手续,它是纳税程序的中心环节。
(二)纳税申报的对象
纳税申报的对象是指谁应当办理纳税申报,主要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纳税人
在正常情况下,纳税人必须在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填报纳税申报表。
2.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必须在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申报手续,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三)纳税申报的内容
纳税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纳税申报表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二是与纳税申报有关的资料或证件。
(四)纳税申报的期限
在发生纳税义务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或税务机关依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1.各税种的申报期限
因各税种情况不同及各税务机关的工作安排不同,各税种的申报期限也有所不同。
2.申报期限的顺延
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公休、节假日的,可以顺延。
3.延期办理纳税申报
按照《征管法》的规定,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人,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纳税结算。
纳税人填写《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连同税款预缴入库税单提交主管税务机关。
(五)纳税申报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申报(上门申报):由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法定税款征收期内自行到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
2.邮寄申报:是指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使用统一规定的纳税申报特快专递专用信封,通过邮政部门办理交寄手续,并向邮政部门索取收据作为申报凭证的方式。
3.数据电文申报(电子申报):是指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通过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形式办理的纳税申报。
4.简易申报:是指实行定期定额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通过以缴纳税款凭证代替申报或简并征期的一种申报方式。
5.其他方式: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直接办理、邮寄办理、数据电文以外的方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报告表。
(六)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的处罚
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两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税款缴纳
(一)税款缴纳的方式
(1)转账缴税:是指纳税人根据税务机关填制的缴款书通过开户银行转账缴纳税款的方式。
(2)自核自缴:是指纳税人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填写缴款书,自行到银行缴纳税款的方式。
(3)预储科目缴税:是指纳税人在指定银行开设税款预储科目,按期提前储入当期应纳税款,同时在法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申报事项,税务机关收到纳税申报资料后,通过税银联网实时查询纳税人预储税款,并通知银行及时划解税款。
(4)现金缴税:是指纳税人用现金缴纳税款的一种方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无固定场所的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税款和门征税收。
(5)支票缴税:是指纳税人用支票缴纳税款的方式。
(6)信用卡缴税:是指纳税人用信用卡缴纳税款的方式。
(7)委托代征:以税务机关名义向纳税人征收零散税款的方式。
(二)纳税期限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期限一般定为一个月,自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金融业(保险业除外)营业税纳税人的纳税期限定为一个季度,自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预缴所得税,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除特殊情况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应在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税款缴纳期限的最后一天如遇公休日可以顺延。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三)延期缴纳税款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应在缴纳税款期限到期前三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领取并填写《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受理并上报省级税局批准,纳税人领取已核准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后,才能享有延期缴纳税款的权利,但延期缴纳税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并且同一纳税人应纳的同一税种的税款,在一个纳税内只能申请延期缴纳一次,需再次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必须逐级报省一级税务机关批准。
(四)税款补缴与退还
由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内的,自税款所属日期起3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自税款所属日期起在5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
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自税款所属日期起3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但不缴滞纳金。
纳税人享受出口退税及其他退税优惠政策的,应当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
五、减免税
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
报批类减免税是指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一)审批类
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企业依据有关税法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向主管国税机关或地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如表1-5所示。(教材P32)
申请审批表应当按照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不同税种分别填写,各项内容如实填报,一式二份,加盖公章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同时,附送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报表资料。
(二)备案类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
六、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以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管制度为依据,对纳税人是否履行纳税义务情况及其偷逃税行为的审核和查处行为的总称。
从秦始皇派徐福去东海求取长生药,到后来的各种炼丹术士不停地鼓捣各种丹丸:从儒家的修心养性,到道家的吐气纳息……长生不死一直都是世人心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导: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动物——一只活了510多年的蛤蜊。也有人认为,陆生龟有500多年的寿命……自以为是的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对生命乃至对寿命的认识,甚至还不如那些没有智慧的蛤蜊……
这是一部全新的理论,这部理论将论述一个人类始终梦想却从未涉足的领域……
这个一个神奇的领域,这里将描绘出一条通往不病不老、长生不死的神秘路径……
这本书借用了其它书籍中的一些词汇,但这是一部全新的理论,其中的所有词汇都有了全新意义。因此本书的阅读者请不要纠结于《易经》上不是这么认为的、《黄帝内经》上也不是这么说的……
而本人将阐述一种全新的养生理论.而这部理论将有别于以往的任何养生理论,别的理论只养生不治病,而这部理论既养生又治病更能医老:别的养生理论以长寿为目标,而这部理论将以长生为目标……真正领悟其中奥义的人,将百无禁忌、不病不老……
一、疾病论:
1、人为什么会得病呢?
科学发展到了今天,世上医书无数,这个问题似乎变得很好回答:绝大多数人(也包括医生)认为是外界环境中的寒冷、高温、潮湿、辐射、病菌、饮食(病从口入呀)……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且人们也找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流行感冒是流感病毒造成的,注射几针抗生素,把病菌杀完了,病也就好了。但多次使用抗生素后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会发现人的体质变差,抗药性增强……以致于变得更容易感冒,感冒后抗生素也越用越多……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一开始就是存在偏差的。
2、产生疾病的真正原因
外在环境中的物理(如冷、热、辐射、机械外为……)、化学(化学药剂、化学毒素、腐蚀性物质……)、生物(细菌、病毒……)等因素作用于人体时,确实能影响生命运动的正常进行,也确实能让人产生疾病。但这些并不是致病的唯一原因。
人的疾病并不完全是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比如说,在流感爆发的季节,处在同样环境中的两个人,一个患了流感,而另一个却并没有患流感。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并非外在环境,而是人体自身的内在因素。
有人把这中内在因素叫做体质。但我们会发现,“体质”这种东西是会变化的。一个人在青壮年时期往往冻几天也没事,而老了以后,吹点冷风就病倒了。“体质”的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在因素,“体质”这一简单粗陋的词汇并不足以揭示人的内在生命力的本质。有人认为这是免疫力,但谁能改变老年人的免疫力?免疫力的说法也不足以揭示这种可变化的生命力的本质。
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可变化的生命力的本质,并不断地强化自身,就能成为地球上最能抗病、抗老的人,哪怕地球上的人,病、老死光了,我们也将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倒下的人。
当外在的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比如说流感病毒侵染人体时,紫外线照射人体时),人体并不会马上表现出病态来(不会马上患流感乃至癌症……如果真有能即刻就能致人于死地的因素,那是完全可以回避的),而是会启动生命的防御机制(如用白细胞去消灭病菌,用黑色素去抵御辐射)、自我修复、自我痊愈机制(人的修复、痊愈能力虽弱,但如果十几、二十年地修持,抵抗疾病和衰老还是措措有余的)……用自身的生命力,力保生命恢复正常(这一过程无法用外力代替,否则即便把病灶消除了,也会烙下病根)。只有当人体自身的生命力不及外来侵略时,人才能产生疾病。
因此,人的身体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患上疾病: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衰老……都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就算是艾滋病、癌症也有着近十年的潜伏期,而在这一时期内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完全能防止这些病的发生)。真正高明的医术并不是起死回生,而是明辨这种致病的机制,防患于未然。
绝大多数人看不到人体自身的生命力,只能用外力(比如抗生素、超声波、γ射线……)代替人的生命力,直接消除病灶(但会留下病根)。因而人的生命力得不到锻炼反而加速退化。当生命力退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任何医药也挽救不了人的生命。因此,用人体自身的生命力去战胜疾病、去战胜绝症,才是王道。世上本不该有绝症,绝的是那些只能依靠外力的人。
二、平衡与长生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当人的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时,就难以避免的存在着大量的有害物质在人体中堆积(就算饮食控制得再好,也难以避免),从而必将使人自行产生疾病(比如说,老年人新陈代谢过慢,因而什么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都出来了)。
而当人的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新生细胞总数少于死亡细胞总数时,人将整体衰老萎缩。
因此。减少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堆积(比如说经常运动的人,代谢较快,因而不易生病),永保代谢的平衡稳定,人就能不病不老,长生不死了,那么怎么才能永保这种平衡呢(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三、长生的可能性
科学家发现人体细胞在不断的分裂中会造成细胞端粒缩短的现象。当细胞端粒短无可短时,就无法再行分裂了。于是乎,端粒的缩短似乎成了衰老的元凶。人们衰老死亡的历程也似乎无法逆转。
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癌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不管哪种类型的癌细胞在分裂时,都不会造成端粒的缩短,不管哪种类型的癌细胞,都拥有着无限的分裂能力。地球上的单细胞生物传承了几十亿年,如果细胞分裂会影响其寿命,哪么这些生物早就亡族灭种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细胞原本都应该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即正常的不能分裂的体细胞在适合的条件下,也是能无限分裂的),是人的寿命的缩短造成了端粒的缩短,而不能反过来认为端粒在影响寿命。
nlc202309051303
哪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细胞的端粒呢?或者说什么因素才是影响寿命的真正元凶呢?
自然界的细胞分裂方式,有好几种种,但从其分裂的结果来看,无非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完美分裂,另一种是受限分裂。
1、完美分裂:
比如说自然界的单细胞生物(或者植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只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完全不受母体生命的约束。因而其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不存在端粒缩短的现象,拥有着完美的,无限的分裂能力。
2、受限分裂:
人体细胞的分裂则与上述情况则完全不同。人体细胞的分裂受到人体自身的高度约束。
人体细胞只有在等待人体自身分裂信号(激素)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分裂(也因此才能分裂出一些有特异性能的细胞,比如像红细胞这种连细胞核都没有的细胞)。当有激素时,就开始分裂,当没有激素时就停止分裂,激素多时分裂加快,激素少时就分裂减慢……
正因为人体细胞的分裂不是以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人体内环境)条件为准绳的,因此,当人体内环境条件不满足时,在激素的作用下,依然会强行分裂。比如说,明明只满足分1000个细胞所需的营养,却要强行分裂出10000个细胞,因此,人体细胞在分裂后就难免出现“干细胞减少”、“端粒缩短”……等分裂缺陷。
而当人体的某些细胞癌变后,不再受到人体的约束,因此能根据人体内环境条件进行完美分裂,也因而获得了无限的分裂能力。
写到这里,又有人会疑惑,如果只有摆脱人体约束才能获得无限分裂能力,那么,我们总不能把全身的细胞都变成那些无政府主义的癌细胞吧?那样岂不是死得更快?……
而事实却非如此,如果我们把人体比喻成一个社会,人的精神状况(这是非意识态的)比喻成这个社会的政府,社会的存亡取决于政府,人的生死取决于人的精神状况。如果一个政府能够维护这个社会所有个体的幸福,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永恒的。这也同样意味着,如果人的精神能完够完美地协调人体自身(关于人体内部调节系统的关系,后面再论述),如果能够永保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稳定,给细胞提供一个接近完美分裂所需的内环境条件。人体细胞就能拥有着近乎无限的分裂能力(而所谓的“细胞干细胞减少”、“端粒缩短”就相当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质量下降”这样的课题。我们不必怀疑人的生育能力,也不必怀疑人本来的遗传素质,而应该去看看人体这个社有没有给细胞提供足够幸福的生存空间),而人们也能拥有着近乎永恒的生命(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永恒的社会,也没有见过永恒的生命。但我们有办法去成百上千年地延长一个社会的寿命,同样地我们也有办法去成百上千地延长一个人的寿命,而后面将阐述寿命的本质,以及如何大幅度地去延长人的寿命)。
名人名言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爱默森
应用层:处理应用程序,一般TCP/IP提供的通用的应用程序有Telnet(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运输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运输层主要有两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网际协议),ICMP协议(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协议(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链路层: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OS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仪器处理与电缆的物理接口细节
应用层一般是一个用户进程,下三层一般在OS内核中执行。
应用层处理用户的应用程序,链路层处理与通信有关的媒体细节,
应用层和传输层使用端到端的协议,网络层提供的是逐跳协议
下面附一下有关端到端和点到点的解释(www.2cto.com/net/201305/209580.html)
点到点是物理拓扑,如光纤,就必须是点到点连接,DDN专线也是,即两头各一个机器中间不能有机器。点到点是网络层的,你传输层只认为我的数据是从a直接到e的,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传输层好象领导,他发布命令:要干什么什么事,但真正干的不是他,真正干的是员工,也许领导认为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干好的事,在员工眼里却是难于登天,手续极其烦琐,所以传输层是发布命令的领导,他说的是命令,也就是最终的目的,所以他只看到最初的地址和最终的地址,既一个任务的两个端点,网络层就相当于员工,领导的任务我要一步一步的作完,先从a到b,在从b到c...,所以他看到的只是整个任务的一个阶段,a到b,b到c...这就是点到点。端到端是网络连接。网络要通信,必须建立连接,不管有多远,中间有多少机器,都必须在两头(源和目的)间建立连接,一旦连接建立起来,就说已经是端到端连接了,即端到端是逻辑链路,这条路可能经过了很复杂的物理路线,但两端主机不管,只认为是有两端的连接,而且一旦通信完成,这个连接就释放了,物理线路可能又被别的应用用来建立连接了,
TCP就是用来建立这种端到端连接的一个具体协议,SPX也是。端到端是传输层的,你比如你要将数据从A传送到E,中间可能经过A->B->C->D->E,对于传输层来说他并不知道b,c,d的存在,他只认为我的报文数据是从a直接到e的,这就叫做端到端。总之,一句话概括就是端到端是由无数的点到点实现和组成的。
网络层IP提供的服务不可靠,但是TCP通过超时重发,发射和接收端到端的确认分组机制提供了一个可靠地传输层。
网桥在链路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连,路由器在网络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连。TCP/IP倾向于使用路由器
互联网的32bitIP地址:
A类:0+7bit网络号+24bit主机号,范围:0.0.0.0-127.255.255.255
B类:10+14bit网络号+16bit主机号,范围:128.0.0.0-191.255.255.255
C类:110+21bit网络号+8bit主机号,范围:192.0.0.0-223.255.255.255
D类:1110+28bit多播组号,范围:224.0.0.0-239.255.255.255
E类:11110+27bit(保留),范围:240.0.0.0-247.255.255.255
分装:
TCP和UDP都用一个16bit的端口号来表示不同的应用程序。TCP和UDP把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分别存入报文首部中。
每层协议盒都要去检查报文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确定接收数据的上层协议,这个过程称为分用。
客户-服务器模型:
针对服务器进行分类:重复型和并发型。
一般TCP服务器是并发的,UDP服务器是重复的。
服务器通过知名端口号来识别程序(telnet使用端口23,ftp是21,tftp是69)。知名端口号介于1~255之间 256~1023由unix系统占用。
DNS为主机名和IP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端口号用来标识互相通信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使用知名端口号,客户端使用临时端口号
【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推荐阅读:
第一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概述09-30
证券基础知识第一章10-20
第一章报关基础知识01-17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05-23
九上第一章知识点归纳06-10
初一生物第一章知识点09-10
《知识经济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第一次作业10-24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06-16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09-25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