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磨课反思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磨课反思(推荐12篇)

化学磨课反思 篇1

赵夕刚

一、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什么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而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有的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在适合于学生独自探索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逐渐造成学生丧失独立思考,感到厌倦,失去小组合作的兴趣。由于时机不当,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收效甚微。

2、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许多教师一提出某探究活动时,就说“好,下面就由各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而不在管学生。结果,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干嘛;有的小组成员在探究讨论时,偏离了内容,乱无目的。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时,虽说学生在学习氧气的制备时已经了解了气体的制备方法,但很多同学并不能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回忆氧气的制备,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并结合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指引学生设计实验,很多学生只能无所适从,白白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3、教师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常常在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

这时,有的小组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也是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甚至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能够充分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1、针对知识的生长点、设计启发性问题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找到答案。

2、针对知识的重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要大而空,也不要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化学磨课反思 篇2

●精心设计, 步步深入

1. 第一份教学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落实双基

本次活动是一次以小学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题目是上课前一天通知的。接到通知后, 我马上积极准备起来。撰写教案, 我有一个习惯, 第一份教案一定是独立备课, 细细地分析教材,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品读第一份教学设计, 我认为基本落实了教材的双基目标, 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因特网, 认识浏览器的界面。技能目标:学会启动、关闭浏览器, 学会通过超级链接、“前进”、“后退”按钮来浏览信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浏览器查看网页信息。难点:网上信息的归纳整理。

(3) 教学过程如下。

2.第二份教学设计:创设学习情境, 任务驱动

我反复阅读着自己撰写的教案, 教学目标达成了, 重点突出了, 难点也被突破, 但总觉得缺点儿什么。缺点儿什么呢?让我学习一下网上众位高手的教学设计吧!我赶紧百度一下……唉呀, 原创教案不多!不过, 细细品读, 却也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 “良犬家园”网站的版主在上课时变身为一位网络旅游的导游:“我们旅游公司地址是http://travel.163.com。怎么样才能进我们的旅游公司瞧瞧呢?小朋友有没有妙招?”“谢谢这位团友, 他真棒, 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呀, 虞导第一次带团, 出错了, 现在想带大家回到八达岭, 怎么办?别急, 虞导有法宝……”对照自己的教案, 光记着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就是缺少一点趣味——如果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他们是不是会融于教学,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下面是我修改后的教案, 主要针对一、二两个环节进行了修改。

3.第三份教学设计:体现思想方法, 一课一得

时间过得好快, 从下午3点接到课, 经历教学设计的初稿、再稿, 时间转瞬即逝, 出了机房, 恍若隔世, 明晃晃的太阳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地躲藏, 天边只有零落的几颗星星俏皮地对我眨着眼。带着几份忐忑, 含着几丝满意, 把教案及课件发给师傅, 期待得到名师的指点, 也希翼得到师傅的几分肯定。

“……过程比较清楚。上一般的公开课也就这样, 不过要上得出彩, 恐怕要打一个问号?”——真实的回答、残酷的评价。

“对于城区三年级的孩子, 上网应该不是难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可以基于教学内容, 但又不局限于此, 而在学习的方法上动动脑筋?”——一语道破、醍醐灌顶。

“比如, 认识浏览器界面的时候, 如果和以前学过的画图软件或记事本进行比较, 学生通过迁移可以更快地明了界面的组成, 还可以知道软件的操作有相通的地方。又如, 文字、图片有无超级链接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己再挖掘挖掘……”——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特级教师就是“特”, 看问题的眼光就是不同凡人, 现在让名师的徒弟也开动马力吧。教材中包含比较思想的地方还有吗?访问超级链接前后文字的颜色可是不一样的, 单击超级链接后窗口弹出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夜已经很深了, 但是新的理念一洗我白天的疲劳, 新的想法在心中萌动着!没来由地, 我的脑子里钻出一个很可爱的形象——我班学生设计的吉祥物翔翔。让翔翔这个懂礼貌、爱学习、会发现的小可爱带领孩子学习, 再加上师徒俩对教材的挖掘, 相信明天的课堂——精彩!

●师生共鸣, 锦上添花

第二天, 听课的教师好多, 学生稍显紧张。但是随着翔翔的出现,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师生的距离由此拉近了好多。

1. 学习铺垫

上课还未开始, 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你看, 翔翔的三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引导学生们要学会比较, 像翔翔一样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本环节让学生先热身, 为课堂学习中比较学习做铺垫。

2. 导入环节

本环节设计时间五分钟, 我告诉大家:翔翔刚学会打字、画画, 希望同学们能担任小导师, 教会他学习上网。三年级的孩子, 一听做教师, 学习的劲头一下子被激发。“我来, 我来!”由此顺手推舟, 出示翔翔的学习任务。

3. 任务驱动

本环节设计时间为25分钟。整个学习活动以翔翔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共分三个环节: (1) 认识浏览器; (2) 访问网易旅游; (3) 我们的旅行团出发啦!在访问网易旅游时, 我安排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入门级 (输入网址http://travel.163.com) 和高手级 (翔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你们有吗?试着浏览网页, 你发现了什么?)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们通过浏览、比较从而发现:把鼠标指针移到有超级链接的文字和图片上, 指针会变成小手;访问链接前后的文字的颜色常会发生变化;单击超级链接, 窗口增多 (有些页面会在新窗口中打开, 为了方便浏览, 可以有选择地关闭一些窗口) ;单击有的超级链接, 导航栏 (前进、后退按钮) 发生变化。分组旅游环节, 通过确定旅游地点—按计划浏览—分组汇报, 培养学生有选择地利用网上信息, 解决自己的问题。

4. 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时间五分钟, 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学会了什么?上网有什么收获?你还懂得了什么学习方法?不但再一次点明了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 还使学生知道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从课本、他人, 还可以从网络来寻求帮助。学生知道了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比较。通过比较, 我们知道了计算机联网, 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比较, 我们从画图界面认识了浏览器, 触类旁通。

●反思、成长

这次优质课展示已过去了一些时间, 但磨课的过程却仍经常让我深思。静心思考这次展示活动, 在一次次修改教学设计中, 自己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1.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 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然而, 在具体实践中, 我们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含糊其词, 难以评价。教学目标越模糊, 说明教师对此理解得越少;而越细致, 则说明理解得越深刻。在第一份教学设计中, 我注意到了这一点。看网上的教案, 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笼统地定为:学会用浏览器查看网页信息。这样就不够具化, 对教学的有效设计缺乏引领作用, 所以我进一步进行了细化:知识目标:了解因特网, 认识浏览器的界面, 知道什么是超级链接;技能目标:学会启动、关闭浏览器, 能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学会通过超级链接、“前进”、“后退”按钮来浏览信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比较在软件学习中的重要性。我想, 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目标的梳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化的表述上升到信息技术的高度, 让学生弄清楚:这是什么?能够叫出它的名字, 有必要的时候写一写。这样, 当技能实践课需要理论测试时, 就可以避免那种学生能懂不会做、能做不能说、能说不会写的尴尬。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领学生快速、深入、高效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本课利用吉祥物翔翔创设了一个网络旅游的情境:课前活动环节, 通过对翔翔三幅照片的比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步体验比较的重要性;导入及任务驱动环节, 通过与翔翔一起探究, 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情境不仅成了课堂内容的载体, 有时又成了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总之, 如果把枯燥的计算机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 情境的创设也不仅仅是为了“激趣”,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 更要以此为契机, 进行“维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 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

3.学会学习, 远重于知识的传授

磨课反思 篇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课”这个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开课教师和每一位参加活动的教师“在磨课中感悟,在开课中成长,在评课中收获”。通过这次活动,促使我们每一位参加活动的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风格,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教学设计全面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实现了课前有预设,课中有生成,课下有检验,每次上课后充分反思总结,不断改进充实提升。在整堂课中,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董老师注重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交流资料和讨论交流中探究新知。

在磨课过程中,我根据研修课例,深入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通过3次备课我们组的课例有了很大的改进。我组老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互相交换心得体会,创造了浓浓的研修氛围。如:在第一次备课时教学环节虽然全面,但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研究的问题体现也不够明显。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在第二次备课时,修改了这一缺陷。第二次备课后,全体成员再次讨论交流,发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预设不到位,并发现可以把课堂更好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在第三次备课时,教师们对学生出现问题的预设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更加充实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步骤更加完整,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完成。

本节课有三大亮点:

(一)通过多媒体设计的情境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充分优化了教学。

(二)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互助合作及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探究交流,学生在课前搜集资,课堂上交流资料。教师及时通过多种形式补充资料,不仅注重知识探究也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中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整堂课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气预报员预报天气的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生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特色:

两个多月的磨课,感受颇多。磨课是痛苦的,当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修改却还不能顺理成章时,那种感觉真的很难用言语表达。可磨课也是幸福的,因为这是在为自己的成长铺路、架桥。自磨课活动以来,每一节课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每一次讲课后,我们大家都会凑在一起,进行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给这节课提出合理的建议,让我们大家受益匪浅。

磨课阶段是一个研修组共同进步的见证,它是一个集体智慧于一身的活动。本次磨课我们整个研修小组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商讨确立研讨课题,制定详实的磨课计划、认真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尽最大努力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团队精神。

这次磨课活动我们全组成员,分工无遗漏,都参与观课、评课、总结活动。大家相互交换心得和体会,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为今后开展教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磨课的确磨出了意志,磨出了情谊,磨出了进步!

磨课总结反思 篇4

本次研修中,专家、名师的磨课让我大开眼界。亲自参与到磨课中才真正感觉到磨课真的可以锤炼一个人的意志,可以看出个人和集体的的智慧和能量的爆发,积极参与刀磨课中收获很多。

在磨课中,我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积极动脑,上网查阅资料等积极为课例打磨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针对了第一次备课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及时总结发布到网上有效促进了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三次备课,两次反思,两次试讲,大家积极参与,其认真程度不亚于一个小学生,经过大家的积极参与,从制定磨课计划,参与备课,集体教研到观课评课,大家的心是一致的,都把这个事情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来做,集思广益,团队成员积极合作、群献群力,我们都明白磨课绝不是仅仅可以为上好一节好课,特别注重了选题的实效性,并做了精密的计划,人人参与磨课研究,精心设计好观课量表,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并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分析,在观课时大家分头协作,认真做好记录,生怕露出任何一处疑点,注重实效性教学研究,好课是磨出来的,在课例研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仔细推敲,用心研究,为了一个问题甚至一个细节、甚至是一句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也要不断推敲。大家都会开展激烈的讨论,再三筛选,大家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千研万磨,我们用心打磨出了一节务实、高效的课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复习课终于诞生了,在实际的观课中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大家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之中相互切磋,最后终于打造出一节我们大家心中最理想的课,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了,学生收获了,教师们感觉舒服了,该处理的处理了,该注意的也都注意了,无可再挑剔,我们的选题比较好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最令人棘手的计算复习课,对于这类课的研究我觉得比较有现实意义,计算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在哪里,难点怎么突破等等,都是大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感受最深的是:以往我不知怎么观课、评课,通过专家名师的指点和亲自参与其中,我对磨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丰富了自身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人文素养质的同时,内心也仿佛经历了一次最高层次的洗礼。

磨课反思总结 篇5

进入2013年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王老师执教《搭石》。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王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想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颇多。

一、研修组成员对磨课流程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按照“打磨”的要求,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最后教师完成总结反思。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

二、对王老师执教的《搭石》的认识。

这节课围绕中心句、重点词展开多元的读,充分渗透新课标新思想和新课改理念。具体表现在:

1、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突破重难点。

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教师不作秀,不作假,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无论是导入新课,环节之间的过渡,句段的联系都兼顾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统一。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课中,王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人影绰绰”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2、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这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把学生的思维拉得更远,让家乡的美再次闪现。

化学磨课反思 篇6

今年五月, 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佳佳协作组的片级展示活动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要执教数活动, 所以我对适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成熟的数学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网罗。在领导们的肯定下, 最终选择了卢世轶老师的“学号小人”。

“学号小人”作为一则成熟的数学活动, 在环节方面已经不需要做过多的改动, 重要的是能较好地理解学与教之间的关系, 演绎好这个活动。

二、初尝试———关注教

在决定演绎“学号小人”这个活动时, 内心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第一次试教的过程中, 看似流畅的课堂教学流程却暴露出许多教师教学行为上的弊端: 孩子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明显不足, 尤其是在处理重难点时, 老师教得多、抓得牢, 幼儿发现少、学得死。分析原因: (1) 忽视了幼儿自主学习过程, 追求完美答案, 扼杀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发现、猜测、推理、判断; (2) 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片面, 只是一味地模仿卢老师的教学过程, 而缺少思考教师教学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 所以当幼儿出现不在教师预设范围中的学习行为时, 要么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回应, 要么就是出现简单告知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现象; (3)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当某一幼儿的答案和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相似时, 我就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 误以为幼儿都懂了。

教师干预多、控制多, 儿童被动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 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儿童主动学习的理念成为一句空话。

第一次试教过后, 我体会到:虽然我对教案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并没有做到完全内化, 在提问和表达方面有所欠缺, 无法调动起幼儿对整个活动的积极性,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此时, 我的领导老师们给予了我鼓励和指导, 帮助我分析不足之处, 指导我如何处理和演绎整个活动。

带着领导老师们给予的经验和帮助, 我开始了第二次试教, 并在公开活动前, 特意关注了本班幼儿对于学号的多方经验, 通过谈话、讨论、询问等方式, 了解了幼儿对学号的兴趣, 也通过平时的练习和潜移默化的反复训练, 训练幼儿对学号的记忆, 在平时的点名活动中也运用点学号的方式来完成。

但是在第二次试教时, 还是出现了问题。在执教的过程中, 对于幼儿出现的新行为, 我表现得不够淡定。在交流此问题时, 钟老师告诉我:在执教数活动的过程中, 不要怕有问题。越是出现问题, 碰撞的火花才更绚烂。我要做的是想办法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去解决问题, 把问题抛给孩子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三、再尝试——关注学与教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 翻版成熟的数活动, 首先要吃透原教师的设计意图, 理解活动目标, 熟悉活动的基本环节。另外, 在演绎成熟教案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作为数学活动我们在执教过程中更要注意。

在一次次的试教及在数学语言的改变上, 我认识到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语言是纽带, 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述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2) 教具准备, 活动中卢老师用了一个简单的教具, 却非常有效, 那就是自制的“带箭头的直线”。教具极其简单, 却在上面创造性地演绎了丰富的数学教育元素。这样简洁而不失智慧的教学设计, 是非常值得欣赏的。

(3) 组织教学, 虽然活动前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活动前还是免不了要担心, 孩子们会对活动感兴趣吗?孩子们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活动结束后, 观摩此次活动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认为我在处理活动的重点方面过于急躁, 把控太紧。

这些问题都是我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避免的错误, 必须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 使整个活动更有价值地展开。

数学活动要让幼儿有探究的机会。幼儿学习数学,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幼儿学会思维的方法, 所以, 在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探究的机会, 因为只有幼儿亲自探究, 他才能学会思考、辩证, 最终获得有益的经验。

经历过这次的公开活动, 我收获良多, 真切地感受到:从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 发现原来在观摩名师开展活动时, 觉得如此流畅与成功, 但真正自己在尝试时才明白这样一句话“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啊!然而, 不管自己成功与否, 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 明确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摘要: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 这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 一般的做法是让教师自主设计一种教法, 进行反复的试教。教师要对本轮磨课进行反思, 而听课者进行讨论, 并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最终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如此在不断的磨练中, 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 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关键词:反复磨课,学号小人,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磨课教学反思 篇7

在课堂教学中胡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学生预习提纲,自主学习落实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再通过对学和群学解决在自学遇到的各种困惑。对于组内存在的疑点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交流,解决困惑,教师适当点拨知道,提升学生的认识。在解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和情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权利,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典型的事例,归纳出结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他们在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升华。学生通过先探究再预习学习,能够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问题,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本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脉络。整个教学环节紧张有序,环环相扣,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参与性异常高涨,发言踊跃。在进行漫画分析时,教师强调漫画题的答题步骤,如何读懂漫画,使学生认识到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我们要必须履行。通过漫画材料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课堂上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本节课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基础知识处理过快,部分同学跟不上,需要加强督促。

2、国家、家庭教育经费的投入的材料内容太长,不利于学生找准关键词,可以适当删减材料内容。

3、材料分析题形式单一,学生容易分心溜号,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磨课反思 篇8

磨课之前,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作好准备。

每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经过磨课,我们感触颇多:

一、磨课收获:

1、感悟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其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在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3、相同的内容,每个教师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精心创设活动情境,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听课、评课、上课、评课、上课,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有所收获。评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巩固练习,练习拓展及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素质每一个环节都商量、斟酌最后在课堂中实践。我们几个教师交流交换着自己对课的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边深对教材分析、课堂预设,课堂生成的理解与把握,每一个环节我都是参与者和研究者和学习者。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学到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让我不断的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二、需要努力的地方。

1、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我的磨课总结反思 篇9

一、制定计划阶段:

专题七、八开始了,我们真正进入了“磨课”阶段,对于首次参加“磨课”的我来说,真是一头雾水,还好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在我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讨论下,达成共识。先确定了打磨的课例名称《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然后制定出了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作为组长的我,不敢有一丝的怠慢。为了我们研修的成功,我们精心的学习,精心的安排,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三次备课、两次打磨阶段:

在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过程中,执教教师从教学环节处理到课堂语言组织,都把握得非常到位,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我们在感叹之余也多了几分思考:一堂好课的诞生除了上课教师的付出之外,离不开诸多老师共同的努力。在课例打磨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三方面的收获: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文本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

2、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教学目标,让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3、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活动,让老师们能举一反三,为每堂课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打下基础。总之,实现了我们的根

三、总结反思阶段:

光是单纯的上课或与同伴研讨,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总结,进行反思,其他教师更是上心,把自己的感想、总结反思写在我们的磨课文章里,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反思磨课的每一项任务,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亮点:

一、《小稻秧脱险记》教学亮点

(一)、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

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本课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总之,本课的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我们磨课的目的和任务。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二、磨课亮点:

1、磨课鼓动了老师们的热情:

一开始老师们认为,磨课只是流于形式,只要敷衍过去就行了;但是我们的磨课开始后,老师们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不足,真正认识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差距,对磨课过程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开始喜欢了起来。在磨课中如饥似渴的学习,共同评论,共同研讨,分享着不同的经验,忙不迭地收集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不足。

2、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本地方及学生的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有新意和创意,使得学生学到知识、听课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经过磨课后教师们在备课时拼命地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评课、议课时,教师的点评都有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是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

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3、磨课活动的开展后,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向课堂要质量的教研之风日渐浓厚,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足: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不足

《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的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只有一点不足就是在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磨课中的不足:

1、研修人员太分散,每集中一次,需要劳师动众。

2、个别老师怀有无所谓的心态,上级领导们精心组织的远程研修,大费周折,如果我们只是以无所谓的心态去对待,理义何在。

小学英语磨课反思 篇10

时光匆匆,本次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次研修中,我收获了很多。回首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教学设计的过程,一次次的反思,一遍遍的实践,在磨课的过程中群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在交流中学习,在研讨中成长,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磨课,我看到了集体的力量,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在这次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直言不讳自己的想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这个团队变得更好!

磨课研修只是个开始,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有将学到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实践于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做到从小处入手,将英语教学落到实处,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就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效率课堂的光芒。

英语听课磨课和教研反思 篇11

英语听课、磨课和教研反思

我们英语组的全体老师参加了2014年教师教研平台初中英语教研活动。在磨课活动中,听了李桂平老师的课,收益颇丰。我觉得,这种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现在的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集体教研,集思广益,互相批评指正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该博采众长,不断地磨课。同样地,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追求教学成绩的上进心,应该有立志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应该有艺术家的创新意识。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同位之间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运用。

过去我觉得孩子因为年纪较小,缺乏评判能力,所以同位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可能没法进行得很顺利。合作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效还是要看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否是学生能够处理和评判的了的,而且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懂得包庇,所以得出的结果应该也是较为客观公正的。现在我会让同位之间检查单词的记忆,同位之间检查听写等,从近期来看,效果还不错。

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李桂平老师的听说课是我们刚刚讲过的,我觉得她的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参与到教与学当中。我想更深层次上的意义就是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李老师的种方式正是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三、一堂好的公开课包含些许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乐意向这些不确定性开放。每一个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都知道,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今后应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的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化“教学设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丝不苟地完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课后反馈或自我点评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工作,为公开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每一节公开课都能贯穿着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让课堂乐意向着不确定性开发,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那么英语公开课一定会在新一轮的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发挥大功率动力引擎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课后的及时评价,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教师个人研课磨课总结反思 篇12

石华学校

贾军

今年的国培强调基于校本问题进行,于是我们设计了用磨课进行国培的方式。简而言之,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下面有几篇磨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上一篇:市场调研的必要性研究下一篇:机构教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