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a注册审核员(共6篇)
2015-03-19 来源:国家注册审核员网 3
【字体:大 中 小】
文件编号:CCAA-101 发布日期:2015 年3 月6 日实施日期:2015 年3 月20 日 ©版权2015-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类别
本准则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认证人员注册规范类文件。
本准则规定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遵循的原则。
本准则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备案,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批准发布实施。
批准
编制:CCAA 日期:2015 年1 月15 日
批准:CCAA 日期:2015 年3 月6 日
实施:CCAA 日期:2015 年3 月20 日
信息
所有 CCAA 认证人员注册规范类文件都用中文发布。标有最近发布日期的中文版CCAA 文件是有效的版本。CCAA 将在网站公布所有相关注册准则的最新版本。
关于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的更多信息,请与CCAA 人员注册部联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10 号中认大厦
邮编:100020 Email:pcc@ccaa.org.cn 版权
©版权2015-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前言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依法从事认证人员认证(注册)的机构,开展管理体系审核员、产品认证检查员、服务认证审查员和认证咨询师等的认证(注册)工作。CCAA 是国际人员认证协会(IPC)的全权成员。
本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61 号)制定,遵循了GB/T 27024-2014《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ISO/IEC 17021:20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和GB/T19011-2013《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有关要求。
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仅表明注册人员具备了从事相应认证领域管理体系审核的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审核员是否具有相应认证领域专业范围特定专业能力,由聘用其执业的认证机构做出评定,以保证满足实施相应认证领域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需要。CCAA 保证注册制度和评价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认证机构负有认证人员选择、聘用、监督的主体责任。
第一章总则
1.1 引言
1.1.1 本准则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制定,以此建立管理体系审核员国家注册制度,目的是确认管理体系审核员具备相应的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保证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质量。
1.1.2 本准则采用了GB/T27024-2014《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规定的以能力为基础的人员评价考核方法,引用了GB/T19011-2013《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关于审核员能力的概念和水平提示,并结合ISO 17021-2/3 等标准的专业要求,规定了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要求。
1.1.3 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可证明注册人员:---通过了符合 GB/T27024 要求的能力考核和评价;
---达到了 GB/T19011 和ISO 17021-2/3 等标准规定的审核员应具备的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有能力完成相应认证领域管理体系审核或审核管理工作;---获得了统一的认证人员资格注册证书。
1.1.4 所有注册人员和申请人员除符合本准则要求外,还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1.2 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范围见表 1《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注册项目》,未列入此范围的其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项目按相应的注册准则实施。
表1 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注册项目 1.3 引用文件
GB/T27024-2014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GB/T19011-2013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IEC17021:20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
ISO/IEC TS17021-2:2012《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第2 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ISO/IEC TS17021-3:2013《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第3 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的能力要求》
1.4 术语与定义
本准则使用下列术语和定义,如果本准则中的术语和定义与相关标准中的有所不同,以本准则为准。
1.4.1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1:本准则中的审核仅指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组织进行。
注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领域的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结合审核”。注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组织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称为“联合审核”。
1.4.2 审核准则
用于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1.4.3 审核员
经证实具有实施审核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人员。
1.4.4 审核组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需要时,由技术专家提供支持。注1: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被指定作为审核组长。注2:审核组可包括实习审核员。
1.4.5 能力
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1.4.6 高等教育经历
国家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及组织部门承认的高等教育学习经历。
1.4.7 完整体系审核
包含GB/T19011 标准6.3 至6.6 条款所描述的所有步骤,以及相应管理体系审核依据标准所有条款要求的审核。
1.4.8 CCAA 考核人员
具有相关技术资格和人员资格,有能力实施CCAA 规定的能力考核活动的CCAA 工作人员。
1.4.9 CCAA 注册管理人员
具有相关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和资格,熟悉CCAA 注册准则和工作程序,负责注册过程控制与管理、认证人员注册资格审查及做出注册决定的CCAA 工作人员。
1.4.10 注册担保人
具有良好的个人声誉和CCAA 认证人员注册资格(不含实习注册资格),了解申请人专业状况、主要工作经历和基本个人素质的人员。
1.5 注册级别
1.5.1 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分为实习审核员、审核员和主任审核员三个级别。审核员
根据本人申请,聘用机构推荐,经CCAA 考核评价,确认符合本准则相应注册要求,具备审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施审核活动方面有一定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审核的申请人,授予审核员资格。-主任审核员
根据本人申请,聘用机构推荐,经CCAA 考核评价,确认符合本准则相应注册要求,具备管理体系审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认证领域管理基础理论,熟练应用管理工具,在认证认可行业具有突出贡献和成就的申请人,授予主任审核员资格。
1.5.2 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原则上遵循逐级晋升原则;主任审核员为自愿性申请项目。
1.5.3 具有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申请人,通过“基础知识”和“审核知识与技能”考试,或综合面谈评价考核合格,可直接授予相应领域管理体系审核员资格。---在相应领域从事专业工作15 年以上;
---在相应领域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突出成就(应具有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颁发的证明文件或推荐意见等)。
第二章注册要求
2.1 总则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申请人应满足本章规定的通用要求,以及相应认证领域审核员注册特定要求,详见附录A。
2.2 申请要求
2.2.1 申请人应认真阅读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了解各项注册要求。2.2.2 申请人应提供真实、完整的注册信息、资料。
2.2.3 申请人应通过CCAA 网站 “人员注册专区”登录注册系统,按要求填写、上传注册申请信息、资料,缴纳注册费用,完成网上注册申请。
2.2.4 申请人应签署声明,表明同意遵守CCAA 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审核员行为规范的要求。2.2.5 申请人提交完整的注册申请信息、资料和注册费用后,CCAA 开始受理申请。2.2.6 申请人如果对注册过程或注册信息发布方式、内容等有特殊要求,应在申请时书面说明。
2.3 申请人资格经历要求 2.3.1 高等教育经历
申请人应符合下列高等教育经历要求:
a)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大专学历及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b)高等教育专业学科要求详见附录A(适用时)。
2.3.2 工作经历
2.3.2.1 申请人应符合下列工作经历要求: a)实习审核员申请人无工作经历要求;
b)本科以上学历审核员申请人应具有至少 4 年工作经历,大专学历申请人应具有至少20 年工作经历;
c)主任审核员申请人应具有至少 20 年工作经历。
2.3.2.2 满足CCAA 注册要求的工作经历应在取得相应学历后,在负有判定责任的技术、专业或管理岗位获得。研究生学习经历可按50%计算工作经历。
2.3.3 专业工作经历
2.3.3.1 申请人应符合下列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a)实习审核员申请人无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b)本科以上学历审核员申请人应具有至少 2 年专业工作经历,大专学历申请人应具有至少15 年专业工作经历,该专业工作经历能够使申请人获得有效地进行相应领域管理体系审核所需的专业知识;
c)主任审核员申请人应具有至少 15 年从事认证认可或相应领域专业工作的经历。注:申请人应提交专业工作经历证明,相应领域专业工作经历要求见附录A。
2.3.3.2 专业工作经历可与工作经历同时产生。
2.3.4 审核经历
2.3.4.1 实习审核员、主任审核员注册申请人无审核经历要求 2.3.4.2 审核员注册申请人审核经历要求
以实习审核员的身份,作为审核组成员在审核员以上注册资格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至少4 次相应领域完整体系审核,现场审核经历不少于15 天。现场审核应覆盖相应领域认证标准所有条款。
2.3.4.3 当申请人具有CCAA 某一认证领域审核员或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员以上注册资格时,可减少1 次完整体系审核和5 天现场审核经历。2.3.4.4 所有审核经历应当在申请前3 年内获得,并取得覆盖GB/T19011 标准 7.2.3.2 a)条款的满意的现场见证评价结论。推荐机构应指派本机构审核员以上级别人员,对申请人实施现场审核见证并对申请人个人素质、审核技能和个人基本信息出具见证和担保意见。
2.3.4.5 可接受的审核经历
a)第三方审核经历,应从 CNCA 批准的认证机构获得;境外的第三方审核经历,应从与我国有互认协议关系的认证机构获得;
b)第二方审核经历,应从 CCAA 承认的二方审核机构获得。
2.3.5 主任审核员注册申请人资格经历要求 a)取得相应领域审核员注册资格6 年以上;
b)全面掌握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
c)取得一定数量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技术成果,至少应包括:
1)作为主要起草者,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 项以上或行业标准4 项以上;
2)作为负责人完成1 项以上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2 项以上国家、省部级或全国性认证认可行业组织的科研课题或项目;
3)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2 篇以上,或在行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 篇以上; 4)其他可以证明具备个人能力要求的文件和材料(必要时)。
注:标准参与者前5 名为主要起草者,课题研究参与者前3 名为主要参与者。
2.4 个人素质和审核原则要求
2.4.1 各级别审核员应具备下列个人素质----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信和谨慎;----思想开明,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善于交往,即灵活地与人交往;
----善于观察,即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有感知力,即能了解和理解环境;----适应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处境;----坚定不移,即对实现目标坚持不懈;
----明断,即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自立,即能够在同其他人有效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
----坚忍不拔,即能够采取负责任的及合理的行动,即使这些行动可能是非常规的和有时可能导致分歧和冲突;
----与时俱进,即愿意学习,并力争获得更好的审核结果;----文化敏感,即善于观察和尊重受审核方的文化;----协同力,即有效地与其他人互动,包括审核组成员和受审核方人员;----健康,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4.2 各级别审核员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工作----诚实正直: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应是最基本的。----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应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意见。----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审核员应珍视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审核委托方和其它相关方对自己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保密性:信息安全
审核员应审慎使用和保护在审核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审核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并且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审核发现和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
----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审核证据应是可证实的。由于审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审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的信息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2.5 知识和技能要求
各级别审核员知识和技能要求见附录 A。
2.6 考核要求
2.6.1 实习审核员申请人考试
实习审核员申请人应在申请注册前3 年内通过CCAA 统一组织的“基础知识”考试,以证实其满足本准则相应注册要求。2.6.2 审核员申请人考试
审核员申请人应在申请注册前3 年内通过CCAA 统一组织的“审核知识与技能”考试,以证实其满足本准则相应注册要求。2.6.3 主任审核员申请人考试
主任审核员申请人应在申请注册前3 年内通过CCAA 统一组织的“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考试,以证实其满足本准则相应注册要求。
2.6.4 各级别审核员考试内容、范围和方式,详见相应考试大纲。2.7 审核员行为规范要求 各级别审核员均应遵守 CCAA 审核员行为规范。所有申请人均应签署声明,承诺遵守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帮助所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和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 及其人员注册过程的声誉,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不向受审核方提供相关咨询。
2.8 确认要求
2.8.1 实习审核员和主任审核员无确认要求,但在CCAA 有指定的专业发展活动时,应按要求完成。
2.8.2 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内,审核员应在每个注册提交一次完成下列活动的证明,表明其持续符合准则的相关要求:
a)至少完成1 次相应认证领域管理体系审核;
b)完成至少20 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应至少包括10 学时经CCAA 确认的继续教育课程(1 学时等于45 分钟课程时间); c)持续遵守行为规范要求;
d)已妥善解决任何针对其审核表现的投诉;
e)当CCAA 有指定的专业发展活动时,已按要求完成。
2.8.3 审核员应保留完成确认的有关记录和证明,在CCAA 有要求时提交CCAA。2.8.4 确认从注册次年开始实施,在注册日期的对应月份申报。注册当年无需确认。
2.9 再注册要求
2.9.1 各级别审核员应每3 年进行一次再注册,以确保持续符合本准则相应注册级别的各项要求。
2.9.2 实习审核员再注册要求
a)注册证书到期前 3 个月内,向CCAA 提出再注册申请; b)注册证书有效期内持续遵守审核员行为规范; c)已妥善解决任何针对其审核表现的投诉; d)完成 CCAA 指定的专业发展活动(适用时)。
2.9.3 审核员再注册要求
a)注册证书到期前 3 个月内,向CCAA 提出再注册申请; b)注册证书有效期内持续遵守审核员行为规范; c)已妥善解决任何针对其审核表现的投诉; d)完成 CCAA 指定专业发展活动(适用时); e)完成历年的确认;
f)注册证书有效期内,完成至少 4 次相应认证领域完整体系审核或等效的部分体系审核; g)当不能满足再注册的审核经历要求时,申请人应通过 2.6.2 规定的考试。
注:3 次部分体系审核可视为1 次完整体系审核。本注释仅适用于再注册时审核经历的计算
2.9.4 主任审核员再注册要求
a)注册证书到期前 3 个月内,向CCAA 提出再注册申请; b)注册证书有效期内持续遵守审核员行为规范; c)已妥善解决任何针对其审核表现的投诉; d)完成CCAA 指定专业发展活动(适用时)。
2.10 担保要求
2.10.1 实习审核员和主任审核员申请人无担保要求。
2.10.2 审核员申请人应由一名担保人员对其专业状况、主要工作经历和基本个人素质作出担保。2.11 机构推荐
2.11.1 实习审核员申请人无机构推荐要求。
2.11.2 审核员和主任审核员申请人应由所在认证机构推荐,推荐机构应对申请人资格经历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对申请人个人素质、知识与技能是否适合从事审核活动提出推荐意见。
第三章注册决定与申诉、投诉处理
3.1 注册决定
CCAA 考核人员根据评价考核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形成评价考核结论,给出申请人是否适宜注册的意见。
CCAA 注册管理人员对考核结论、注册意见进行审定,做出是否予以注册的决定。注册管理人员应未参与过对申请人的评价考核与培训。
CCAA 秘书长审核注册意见和注册决定,批准注册决定。
3.2 注册公告及注册证书 3.2.1 对批准注册/再注册的申请人,CCAA 将予以公告并颁发/换发注册证书,证书有效期3 年。对不予注册的申请人,CCAA 将通知推荐机构或本人。3.2.2 CCAA 秘书长负责批准注册公告和签发注册证书。3.2.3 注册公告包含下列信息:----注册人员姓名;----注册领域;
----注册级别和注册证书编号;----注册(批准)日期或有效期;----推荐机构名称。
3.2.4 注册证书包含下列信息:----CCAA 的名称、标识;----注册准则信息;
----注册人员姓名和身份识别信息;----注册领域;
----注册级别和注册证书编号;----注册(批准)日期和有效期。
3.2.5 注册人员使用注册证书,应遵守CCAA《证书及标识使用规则》,在取得注册证书之前应签署《认证人员注册证书、标识使用承诺》。
3.2.6 CCAA 拥有颁发的各类注册证书的所有权。注册人员资格被暂停期间和撤销后,不得使用相应证书。3.3 注册时限
对于符合要求的注册申请,CCAA 将在30 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批准。因申报信息和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造成注册过程延迟的时间,不计入注册时限。
3.4 注册收费
CCAA 依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注册费用,注册申请人和已注册人员应遵照规则缴纳相应费用。评价和注册过程一经开始,不论注册结果如何,注册费用将不予退还。注:《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见CCAA 网站。
3.5 申诉
3.5.1 CCAA 依据《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程序规则》,处理注册人员的申诉,包括:----注册申请人或注册人员对CCAA 做出的不予注册、资格处置等决定提出的申诉;----投诉人因不同意CCAA 的投诉处理决定提出的申诉。
3.5.2 申诉应在相关决定做出后30 天内,以书面形式向CCAA 提交。3.5.3 申诉人可从CCAA 网站下载《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程序规则》,CCAA 也可应申诉人的请求提供该规则。
3.6 投诉
3.6.1 针对注册人员的投诉
CCAA 依据《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程序规则》,处理针对注册人员违反注册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行为的投诉。
3.6.2 针对CCAA 的投诉
CCAA 依据《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程序规则》,处理针对CCAA 工作人员在注册活动中违反工作程序和工作守则的行为的投诉,以及对CCAA 的争议处理决定提出的投诉。3.6.3 投诉人可从CCAA 网站下载《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程序规则》,CCAA 也可应申请人的请求提供该规则。
第四章监督与资格处置
4.1 推荐机构认证人员管理要求
4.1.1 推荐机构应建立相应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4.1.2 推荐机构应将认证人员管理制度文件提交CCAA 备案。其管理制度文件内容至少应包括:认证人员能力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实施;认证人员现场见证活动的要求和实施;指定的见证评价人员和申请信息、资料核实人员的评价、选择、培训与能力保持;认证人员培训的管理与实施等。
4.1.3 推荐机构应对申请人资格经历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对申请人个人素质、知识与技能是否适合从事审核活动进行评价,提出推荐意见。4.2 监督
4.2.1 CCAA 将通过处理投诉、接受聘用机构和受审核方反馈及确认等方式收集信息,对各级别审核员持续保持其能力和个人素质以及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
4.2.2 CCAA 将根据推荐机构申报资料情况、申投诉等外部信息,制定对推荐机构的监督计划;CCAA 将根据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推荐机构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4.2.3 CCAA 将采用资料审查与现场评价(必要时)相结合的方式,对认证机构人员管理能力和状况、过去和当前的业绩等进行监督。监督的方式:
----通过国家认监委、认可机构及协会的联合检查了解机构的认证人员管理状况;----通过索要和调阅资料的方式查证认证机构人员状况、人员管理能力(包括人员管理数据库的使用)等;
----必要时,采取认证机构现场监督的方式,现场监督包括与推荐机构管理人员的沟通、人员管理实施情况的核查等;
----通过推荐机构对推荐申请人的认证活动及能力进行监督(如:认证档案的调阅、必要时的面谈等)。
4.2.4 CCAA 对注册审核员进行信用管理,认证机构应按协会要求对审核员进行信用管理。
4.3 资格处置
4.3.1 推荐机构应对申请人申报的有关资格经历的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若推荐机构隐瞒申请人的虚假信息或提供误导性信息,推荐出现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CCAA 将按照《注册人员资格处置规则》,对推荐机构的推荐资格进行处置。
4.3.2 担保人员应认真负责,尽到核实、审查的责任。如担保意见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CCAA 将按照《注册人员资格处置规则》相关规定对担保人员进行处置。
4.3.3 对违反行为规范、不满足注册准则要求的各级别审核员,经调查核实,CCAA 将按照《注册人员资格处置规则》给予警告、暂停注册资格、降低注册级别,直至撤销注册资格的处置。
4.3.4 注册人员因个人原因决定不再保持注册资格,可自愿申请注销注册资格,申请应以书面形式向CCAA提出。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A.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1 高等教育专业学科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无专业学科要求。2 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适宜的质量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技术、检测、质量管理、教学、科研及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经历。知识与技能要求
3.1 实习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标准第3、4 章及第6 章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目的、意图及第9 章的部分内容。
3.1.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ISO9000 族标准发展概况;
b)掌握GB/T19000 标准的部分术语,理解质量、产品、过程等重要概念; c)理解12 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部分内容; d)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核心思想; e)掌握过程方法的原理并理解其思想; f)理解GB/T19001 标准的要求;
g)了解GB/T19004 标准的结构、适用范围及与GB/T19000、GB/T19001 标准的关系; h)了解ISO9000 族标准的部分规范性文件和指南,如:----ISO10012《质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4《质量管理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的指南》;----ISO/TR 10017《GB/T19001-2000 的统计技术指南》。
3.1.3 质量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了解质量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a)常用统计技术方法;
b)测量和监视技术、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 c)根本原因分析;
d)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投诉处理、行为规范、争议解决; e)标准化基本知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 f)质量计划; g)风险管理方法;
h)质量管理评价(审核、管理评审和自我评价); i)过程和产品(包括服务)的特性; j)持续改进、创新和学习。
3.1.4 法律法规
a)掌握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3.2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19011 标准第3、4、6 章及第5 章5.4.2,5.4.4 的要求,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b)掌握GB/T19011 标准附录B 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c)理解客户产品、过程和组织类型、规模、治理、结构及外包活动方面的知识; d)掌握ISO/IEC17021 第9 章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e)经营管理实务
1)基本的经营管理的概念、实务,以及方针、目标与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管理过程和相关术语。
3.2.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a)认证过程中使用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及其应用; b)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相关文件中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 质量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熟悉并掌握质量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a)常用统计技术方法;
b)测量和监视技术、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c)根本原因分析; d)统计技术;
e)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投诉处理、行为规范、争议解决; f)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其运用(如预防成本、精益生产等); g)标准化基本知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 h)质量计划; i)风险管理方法; j)卓越绩效评价模式;
k)质量管理评价(审核、评审和自我评价); l)过程和产品(包括服务)的特性; m)持续改进、创新和学习。
3.3 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3.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3.2 质量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a)精通和掌握相关质量管理工具、方法、技术,如:改进工具(精益生产、六西格玛、持续改善[kaizen]);概率统计、可靠性、质量改进、根本原因分析;风险管理方法;问题解决技术;过程的测量;(参见CNAS-CC131:201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b)精通和掌握质量管理五大工具:APQP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PPAP 生产件批准程序;FMEA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SPC 统计过程控制;MSA 测量系统分析; c)掌握现代质量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
A.2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高等教育专业学科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无专业学科要求 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适宜的环境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
生产过程环境管理、污染预防及治理技术、环境工程、环境监测、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察、环境管理、教学、科研及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经历。3 知识与技能要求
3.1.实习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标准第3、4 章及第6 章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 章的部分内容。
3.1.2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ISO14000 系列标准发展概况; b)理解GB/T24001 标准的术语与定义; c)理解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d)理解GB/T24001 标准的要求;
e)理解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
f)了解GB/T24004 标准的结构、适用范围及与GB/T24000、GB/T24001 标准的关系; g)了解ISO14000 系列标准的部分规范性文件和指南,如:----ISO14030---14039 环境表现评价EPE 的基本内容;----ISO14040---14049 生命周期评价LCA 的基本内容。
3.1.3 环境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理解环境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征收排污费制度; d)限期治理制度; e)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f)许可证制度;
g)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1.4 法律法规
a)掌握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3.2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19011 标准第3、4、6 章及第5 章5.4.2,5.4.4 的要求,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b)掌握GB/T19011 标准附录B 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c)理解客户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d)了解客户污染物减排技术; e)了解节能理念、节能产品;
f)掌握ISO/IEC17021 第9 章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g)经营管理实务,如:
1)基本的环境管理的理念、实务,以及方针、目标与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管理过程和相关术语;
3)环境管理理念与质量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其他相关的管理理念的关系与区别。
3.2.2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a)认证过程中使用的有关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及其应用; b)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相关文件中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 环境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a)熟悉并掌握环境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征收排污费制度;
d)限期治理制度;
e)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f)许可证制度;
g)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b)了解以下环境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清洁生产理念;
3)客户所属行业正在发展、推广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4)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3.3.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3.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3.2 环境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a)熟悉和掌握以下环境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清洁生产及审核理念;
3)客户所属行业正在使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4)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b)掌握现代环境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
A.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高等教育专业学科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无专业学科要求 2 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适宜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
安全生产管理、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工程技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教学、科研及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经历。知识与技能要求
3.1 实习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标准第3、4 章及第6 章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 章的部分内容。
3.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概况;
b)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原理、术语和定义;
c)理解GB/T28001 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d)了解GB/T28002 标准对GB/T28001 实施的指南性信息;
3.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a)了解风险管理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b)理解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原理和相关知识;
c)掌握基础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
注:基础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技术是指借助法律法规、标准、实践经验等,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的方法。
d)掌握基础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
注:基础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例如:机械、电气、消防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等。
e)理解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f)理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g)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h)理解事件调查的原理和方法。
3.1.4 法律法规
a)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b)掌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基础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主体内容;
c)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3.2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19011 标准第3、4、6 章第5 章及5.4.2,5.4.4 的要求,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b)掌握GB/T19011 标准附录B 的内容,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c)掌握ISO/IEC17021 第9 章的内容,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d)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性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技术、认可准则等相关知识,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的综合应用技能。
3.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原理; b)掌握GB/T28001 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c)理解GB/T28002 标准对GB/T28001 实施的指南性信息;
3.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a)理解风险管理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b)掌握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原理和相关知识; c)掌握特定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
注:特定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技术是指可用于特定生产运行和活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例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等。d)掌握特定专业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
注:特定专业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是指具有生产行业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例如:矿山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等。e)掌握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f)掌握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g)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h)掌握事件调查的原理和方法。
3.2.4 法律法规 a)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b)掌握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要求; c)掌握我国基础性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主要内容。
注:基础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例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
3.3.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3.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3.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a)掌握风险管理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b)精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原理和相关知识; c)精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
d)精通特定专业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 e)精通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f)精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原理和方法;
g)精通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h)精通事件调查的原理和方法。
3.3.3 掌握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
A.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1 高等教育专业学科要求
适宜的高等教育经历专业学科包括:
食品科学与技术、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制糖工程、粮油加工、生物科学、发酵工程、农学与植保、畜牧与兽医、水产养殖、渔业科学与技术、医学与营养学、化学工程与制药等。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2.1 适宜的食品安全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
----食品生产、加工的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历;----食品卫生管理、食品检验工作经历;----食品安全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经历;
----食品安全、卫生执法领域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经历;----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经历。
2.2 非专业学科本科学历的申请人,应具有15 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历及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 知识与技能要求
3.1 实习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标准第3、4 章及第6 章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 章的部分内容。
3.1.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概况;
c)理解 GB/T22000 标准每项条款的内容和要求; d)理解 GB/T22000 标准中的术语; e)理解食品安全管理原理及其运用;
f)了解用于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授权、安全、发放、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技术;
g)了解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具及其运用(如危害分析、判断树、风险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等)。
3.1.3 食品安全领域专业知识
a)理解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1)食品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术语;
2)HACCP 原理、食品安全危害识别及评价技术; 3)包括前提方案(PRPs)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4)相关行业类别的前提方案(PRPs); 5)特定种类的产品、过程和操作;
6)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措施及影响控制措施评价的因素; 7)控制措施在食品组织中的应用。
b)理解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 1)食品科学和技术术语; 2)食品分类知识; 3)食品工艺及其特性; 4)食品卫生控制程序;
5)食品工厂设计、布局原则,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 6)食品安全危害(分类及其在不同产品、过程中的存在); 7)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常用检验方法和设备; 8)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3.1.4 法律法规
a)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与管理体系和审核活动有关的要求; b)理解食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c)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d)了解国际条约和公约、合同和协议等; e)了解组织遵守的其他要求。
3.2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19011 标准第3、4、6 章及第5 章5.4.2,5.4.4 的要求,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b)掌握GB/T19011 标准附录B 的内容,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c)了解国家认证认可制度,掌握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和程序及相关标准; d)掌握ISO/IEC17021 第9 章的内容,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3.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掌握食品安全管理原理及其运用;
b)掌握ISO22000 标准要求,并应用于审核实践; c)理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不同组织中的应用;
d)掌握 CNAS-CC18:201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的内容; e)全面了解ISO22003 标准的内容;
f)了解GB/T22004-200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6 的应用指南》的内容。
3.2.3 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a)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知识食品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术语;
1)HACCP 原理、食品安全危害识别及评价技术;
2)包括前提方案(PRPs)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3)相关行业类别的前提方案(PRPs);
4)特定种类的产品、过程和操作;
5)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措施及影响控制措施评价的因素;
6)控制措施在食品组织中的应用;
7)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具及其运用(如危害分析、判断树、风险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等)。
b)掌握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
1)食品科学和技术术语;
2)食品分类知识;
3)食品工艺及其特性;
4)食品卫生控制程序;
5)食品工厂设计、布局原则,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
6)食品安全危害(分类及其在不同产品、过程中的存在);
7)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常用检验方法和设备;
8)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c)食品安全管理专业技能 1)具备实施危害分析的能力;
2)掌握确定、实施和管理控制措施[前提方案(PRPs)、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PRPs)、关键控制点(CCPs)的方法,评价所选择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掌握评估与食品供应链相关联的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4)掌握评价所采用前提方案(PRPs)的适宜性,包括对特定行业类别的前提方案(PRPs)建立或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或指南;
5)掌握对审核范围内食品合理预期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 6)掌握对组织食品安全危害风险的评估;
7)掌握对组织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方法有效性的评估; 8)掌握对组织为实现食品安全目标的管理体系的评价; 9)掌握确定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2.4 法律法规
a)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3.3 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3.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3.2 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a)精通实施危害分析的能力;
b)精通确定、实施和管理控制措施[前提方案(PRPs)、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PRPs)、关键控制点(CCPs)的方法,评价所选择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c)精通评估与食品供应链相关联的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d)精通评价所采用前提方案(PRPs)的适宜性,包括对特定行业类别的前提方案(PRPs)建立或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或指南;
e)精通对审核范围内食品合理预期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 f)精通对组织食品安全危害风险的评估;
g)精通对组织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方法有效性的评估; h)精通对组织为实现食品安全目标的管理体系的评价; i)精通确定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3.3 掌握现代食品安全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
A.5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1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要求
适宜的高等教育经历专业学科包括:
食品科学与技术、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制糖工程、粮油加工、生物科学、发酵工程、农学与植保、畜牧与兽医、水产养殖、渔业科学与技术、医学与营养学、化学工程与制药等。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2.1 适宜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的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历;----食品卫生管理、食品检验工作经历;----食品安全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经历;
----食品安全、卫生执法领域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经历;----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经历。
2.2 非专业学科本科学历的申请人,应具有15 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历及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 知识与技能要求
3.1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19011 标准第3、4、6 章及第5 章5.4.2,5.4.4 的要求,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b)掌握GB/T19011 标准附录B 的内容,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c)了解国家认证认可制度,掌握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和程序及相关标准; d)掌握ISO/IEC17021:2011 第9 章的内容,并能在审核实践中应用。
3.1.2 HACCP 体系
a)理解GB/T27341 和GB14881 标准每项条款的内容和要求; b)理解GB/T27341 标准中的术语; c)掌握HACCP 原理及其运用;
d)理解HACCP 体系在不同组织中的应用;
e)掌握《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3.1.3 HACCP 专业知识 a)理解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1)食品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术语;
2)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的前提计划;
3)HACCP 原理、危害识别及评估;
4)应急预案和食品防护计划;
5)HACCP 计划的建立和实施特定种类的产品、过程和操作;
6)显著危害控制措施及影响控制措施评价的因素;
7)控制措施在食品组织中的应用。b)掌握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
1)食品科学和技术术语;
2)食品分类知识;
3)食品工艺及其特性;
4)食品卫生控制程序;
5)食品工厂设计、布局原则,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
6)食品安全危害(分类及其在不同产品、过程中的存在);
7)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常用检验方法和设备;
8)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3.1.4 审核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a)具备实施危害分析的能力;
b)掌握确定、实施和管理前提计划和HACCP 计划的方法,评价有效性;
c)掌握评估与食品供应链相关联的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d)掌握评价所采用前提计划的适宜性;
e)掌握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
f)掌握对组织显著危害风险的评估;
g)掌握对组织显著危害控制方法有效性的评估;
h)掌握对组织为实现食品安全目标的管理体系的评价;
i)掌握确定组织HACCP 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1.5 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要求
a)掌握食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
b)理解包括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章、技术规范与技术审核及适用的我国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应用,以及其他与管理体系和审核活动有关的要求的应用。
3.2 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HACCP 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2.2 HACCP 体系专业知识与技能 a)精通实施危害分析的能力;
b)精通确定、实施和管理前提计划和 HACCP 计划的方法,评价有效性; c)精通评估与食品供应链相关联的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d)精通评价所采用前提计划的适宜性; e)精通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 f)精通对组织显著危害风险的评估;
g)精通对组织显著危害控制方法有效性的评估; h)精通对组织为实现食品安全目标的管理体系的评价; i)精通确定组织 HACCP 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3.2.3 掌握现代HACCP 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A.6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要求
适宜的高等教育经历专业学科包括:
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通信、电气等相关的专业。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2.1 适宜的信息安全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历;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开发及服务工作经历;----信息安全相关测评认证工作经历;----信息安全教学工作经历;
----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经历。
2.2 非专业学科本科学历的申请人,应具有15 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历及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 知识与技能要求
3.1 实习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28450 标准第3、4 章及第6 章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27006:2011CNAS-CC17:201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 章的部分内容。
3.1.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ISO/IEC27000 族发展概况; b)理解GB/T22080 标准的部分术语; c)理解GB/T22080 标准的要求;
d)了解GB/T22081 标准的结构、适用范围及与IS027000、GB/T22080 标准的关系; e)理解ISO/IEC27000 族标准的部分规范性文件和指南,如:----ISO/IEC2700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实用规则》;----ISO/IEC27004《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测量》;----ISO/IEC27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3.1.3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 a)熟悉并掌握相关管理专业知识
1)常用统计技术方法;
2)测量和监视技术;
3)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投诉处理、行为规范、争议解决;
4)风险管理方法;
5)持续改进、创新和学习。
b)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3.1.4 法律法规
a)掌握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3.2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28450 标准第3、4、6 章及第5 章5.4.2,5.4.4 的要求,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b)掌握 GB/T28450 标准附录B 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c)掌握 CNAS-CC17:2012 第9 章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审核实践中;
d)掌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法律法规、认可准则要求;信息安全应用工具、方法、技术及其在审核过程中的综合运用。
3.2.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理解 GB/T22080 标准中的术语; b)理解 12 项管理体系基础的内容; c)理解 GB/T22081 标准的内容;
d)掌握 ISO/IEC27000 族标准的部分规范性文件和指南的内容; e)掌握信息安全有关标准的要求。
3.2.3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理解网络与通信基础、数据安全、载体安全、环境安全、边界安全、应用安全等相关技术。
3.3 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3.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3.2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掌握网络与通信基础、数据安全、载体安全、环境安全、边界安全、应用安全等相关技术。3.3.3 掌握现代信息安全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
A.7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审核员特定要求 1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要求
适宜的高等教育经历专业学科包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通信、电气等相关的专业。专业工作经历要求
2.1 适宜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包括:----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经历;
----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及服务工作经历;----信息技术服务认证工作经历;----信息系统测评工作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经历;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经历。
2.2 非专业学科本科学历的申请人,应具有15 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历及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 知识与技能要求
3.1 实习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1.1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标准第3、4 章及第6 章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 章的部分内容。
3.1.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ISO20000 标准发展的概况; b)理解GB/T24405.1 标准的部分术语; c)理解12 项管理体系基础部分内容; d)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和过程方法模式; e)理解GB/T24405.1 标准的条款要求;
f)了解GB/T24405.2 标准的结构、适用范围及与GB/T24405.1 标准的关系;
g)了解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文件及引用文件的层次关系及引用文件在不同的审核情况下的运用。
3.1.3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a)理解信息技术服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服务流程中基本技术、工具和方法; b)理解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过程和相关技术知识;
3.1.4 法律法规
a)掌握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和国家认证认可体系。
3.2 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2.1 管理体系审核
a)掌握 GB/T19011 标准第3、4、6 章及第5 章5.4.2,5.4.4 的要求; b)掌握GB/T19011 标准附录B 的内容; c)掌握ISO/IEC17021 第9 章的内容;
d)掌握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要求;法律法规、认可准则要求;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工具、方法、技术及其在审核过程中的综合运用。
3.2.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a)认证过程中使用的有关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及其应用; b)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相关文件中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a)熟悉并掌握相关管理专业知识
1)常用统计技术方法;
2)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投诉处理、行为规范、争议解决; 3)风险管理方法;
4)过程和产品(包括服务)的特性;
5)持续改进、创新和学习。
b)理解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
网络与通讯、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运维、支持性基础设施、机房环境、信息安全、云基础、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楼宇、各行业典型信息系统等知识。
3.3 主任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3.3.1 管理体系审核
精通并熟练掌握和准确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审核原则及相关技术,并在审核实践中具有综合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3.2 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专业知识
掌握网络与通讯、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运维、支持性基础设施、机房环境、信息安全、云基础、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楼宇、各行业典型信息系统等知识。
3.3.3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前沿技术和动态。
附件2
废止的原相应领域审核员注册准则目录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CCAA-108)《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CCAA-10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CCAA-11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CCAA-117)《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审核员注册准
则》(CCAA-140)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对证券发行实施监督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是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证券发行人利用证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有关申报资料进行审查的制度, 国家通过审核对上市公司进行遴选, 从而达到维护证券市场高效运行、防止不良证券进入市场交易以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目的。根据证券市场发达程度不同, 各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制定及监管力度也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较为发达的证券市场对证券发行的审核比较宽松, 而反之则比较严苛。
一、“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二元对立
我国目前教科书中通行一致的将世界各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划分为注册制与核准制两种类型, 学者们认为所谓注册制, 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 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主管机关仅做形式审查, 申报文件提交后, 经过法定期间, 主管机关若无异议, 申请即自动生效。而核准制则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 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 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 主管机关要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进行实质审核。
形式审核 (注册制) 与实质审核 (核准制) 的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做出判断, 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划分标准。也正是由于形式审核与实质审核的差别将注册制与核准制之间进行了二元对立, 学者普遍认为美国是证券发行审核“注册制”的典型代表,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只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齐全, 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而不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更不管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 他们坚持市场经济中的贸易自由原则, 认为政府无权禁止一种证券的发行, 不管它的质量有多糟糕。这与我国所确立的证券发行审核“核准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且对立并不兼容。
二、美国法上的证券发行制度
美国本土公司在美国境内上市并发行证券, 除有豁免注册的情况外, 一般必须在联邦与有所涉及的州两个层面同时注册, 即所谓的双重注册制, 联邦证券发行监管以信息披露的要求为主, 而各州的证券发行监管则普遍实行实质审核, 这与上述中国教材中的普遍认识有所出入, 以上对“注册制”的描述某些方面更适用于联邦层面的监管制度。
(一) SEC对证券发行审核的积极介入
在美国联邦层面, 证券发行审核是以形式审核为主, 证券发行审核的监管视角关注点着重在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上。SEC的审核通过并非是证券发行的先决条件, 而相反的, 只要SEC并未对注册申请发出“拒绝令” (Refusal Orders) 或“中止令” (Stop Order) , 则证券发行注册就可得以通过, 但这样的程序并不意味者申请者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审核, 为了决定是否签发“拒绝令”或是“中止令”, SEC有权进行检查, 一个由律师、会计师、分析师以及所在行业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会对公司的文件与报表进行调查, 发行人在与SEC的合作中的消极或是抵制行为都有可能导致SEC签发中止令。
(二) 美国各州对证券发行的实质审核
当美国公司在其境内发行证券时既不符合联邦优先的管辖范围, 又不符合相关州的注册豁免, 该公司的证券发行就必须向州证券监管机关注册, 当前美国证券市场上, 大部分联邦豁免的证券交易仍然需要接受州的注册要求, 因而考察美国的证券发行监管不得不考虑各州的发行审核制度。
州证券法一般为证券发行提供三种注册方式, 即为通知注册、协调注册与资质注册。通知注册只适用于有五年成熟经营史的发行人及其前身, 只要求提交简单的表格材料即可注册;协调注册是指已经在联邦注册的公司证券只需要向州监管部门提供招股说明书及州监管部门所要求提供的其他信息;资质注册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审核注册方式, 它要求公司不仅要进行完全的信息披露, 而且要进行相关的实质审核, 州证券监管机关有权阻止其认为不合格的发行进入本州。
(三) 联邦证券法与蓝天法
从美国证券立法的历史来看, 早在1911年Kansas州就制定了美国第一部州证券法, 而随后的各州均制定了他们自己的证券法, 后来这些证券法有了一个统一的名称——“蓝天法”, 意欲打击通过欺骗的方式销售证券资金, 而蓝天法的选择即为实质审核的路径。其后, 为了防止对蓝天法的规避, 美国联邦1933年《证券法》应运而生, 其实质是对蓝天法的补充, 虽未采取蓝天法的实质审核路径, 但也并未对此进行革新式的否定。
三、结语:还“注册制”以本来面貌
从本世纪初以来,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着将我国国内IPO监管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美国式的注册制这样的呼声, 得到了相关学者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但美国的注册制审核体系究竟是什么摸样, 当前学者的认识还停留在“披露即合规”这一标准上, 但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处处体现着实质审核的精神和制度安排, 应当如何评判、如何借鉴, 值得我们去思考, 但首先一点, 还原美国“注册制”的本来面貌是评判与借鉴的基本前提, 本文的分析亦旨在于此。
参考文献
[1]周正庆.证券知识读本[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版
[2]叶林.证券法 (第三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朱锦清.证券法学 (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Thomas Lee Hazen.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Sixth Edition[M].West Publishing Co., 2008
摘要:商标注册审核效能与迅速增长的商标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放管服”三管齐下可望破解这一难题。在简政放权方面,要下放商标审核权限,成立商标注册分中心,实行商标注册分级办理;在加强管理方面,要优化商标申请制度,加强代理机构监管,压减无效商标申请;在优化服务方面,要开辟快速通道,搭建“互联网+商标”服务平台,提高商标注册服务便利化水平。
关键词:商标 注册 审核 简政放权
我国商标申请量20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增速接近20%。2014年商标申请量首次突破200万件大关,2015年便达到287.6万件,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年商标申请量占世界年商标申请总量的1/3[1]。2014年我国商标申请量是第二名美国(47万件)的4.7倍,是第三名欧盟(33.3万件)的6.6倍[2]。如此巨量且仍在迅猛增加的商标申请给商标审查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我国商标审查人员人均年审查量达3000多件,是英国的5倍、美国的3倍、日本的2倍[3][4],工作强度远超世界同行。面对这种形势,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采取升级商标审查系统、招募审查辅助人员、优化商标申办流程等措施,确保商标注册申请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新《商标法》规定的9个月时限。然而,商标注册的审核效能与经济发展的商标需求之间依然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可从“放、管、服”三方面协同推进,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增强商标审核效能,进一步提高商标注册服务便利化水平。
一、“放”:简政放权,下放商标审核权限
自我国恢复商标制度以来,全国商标审核权力集中于国家工商总局,由其下属商标局具体执行,后又成立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招募合同制工作人员辅助开展商标审查工作。全国的商标注册审核都在此统一办理,实现了商标审查集中管理,确保了商标审查标准一致,但也形成了“商标申请、独此一家”的局面,在办事便利、审查效率和监督激励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可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欧盟,商标申请人可选择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注册,也可去欧盟成员国的中央产权机构注册,还可向比荷卢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美国实行两级商标注册制度,商标使用人既可去联邦专利商标局注册,也可在商标使用地所属州申请注册,各州拥有独立的商标立法权和注册权。从欧美经验来看,商标审查权力适度分散,商标注册部门适当多元,有利于形成分权管理和内部竞争,提高商标申办效率。
专利申请审核模式也可资参考,因为商标权和专利权同属工业产权的两大基本类型,二者的申请审核模式有许多共通之处。1985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陆续在各省区市知识产权局设立了32个代办处。代办处作为专利局的派出机构,承担专利局授权或委托的专利业务及相关服务工作,主要业务包括专利申请文件的受理、费用减缓请求的审批、专利费用的收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理专利登记簿副本及相关业务咨询服务等。代办处受理了全国2/3以上的专利申请工作,分流了大部分专利业务量,减轻了国家专利局工作压力,也便利了专利申请办理,提高了专利审核效率。
借鉴欧美相同领域和国内相似领域的经验,笔者建议在商标注册领域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提高放权“含金量”,将商标审核权下放地方,成立省级商标注册分中心和地市级商标注册受理处,实行商标注册分级办理。这样不仅能方便商标申请人在属地就近办理商标事宜,也能协助商标局共同处理持续快速增长的商标申请,还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创新审核举措,提高各地商标管理服务水平。令人欣喜的是,7月5日、6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委托雅安市和台州市工商局设立了商标受理处,主要负责接收辖区内商标注册申请文件并作形式审查。这是商标注册简政放权迈出的新步伐,其试点进展应予关注,改革效果值得期许。
二、“管”:加强管理,压减无效商标申请
2014年,我国商标国内申请214万件,国内核准注册124万件,国内申请注册率仅58%,而国际申请和马德里申请注册率分别为92%和88%,总体商标申请注册率为60%[5]。截至2016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商标申请量为1913.7万件,累计商标注册量为1272.42万件,累计商标有效注册量1074.55万件[1],累计商标申请注册率仅66%,商标有效注册量才占商标注册申请量的56%。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商标申请中存在大量的无效申请,尤以国内商标申请更为突出。不仅如此,在注册商标中还有不少垃圾商标、泡沫商标和僵尸商标。我国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0年,近年来商标续展率仅维持在30%—40%,也就是说10年前注册的商标约有60%—70%已经死亡[6]。无效申请和垃圾商标挤占了宝贵的商标审查资源,也损害了正常的商标发展生态。对此,建议优化商标申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降除商标申请虚火,提高商标注册有效率。
强化商标查询功能。在美国,商标申请人可登陆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就准备申请注册的商标进行查册,检索在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的某一类别内是否有已注册或正申请的相同或近似的在先商标权利。在日本注册商标,一般也需进行申请前调查。就我国商标注册而言,需要改进中国商标网搜索引擎技术,优化商标查询功能,动态同步商标数据,鼓励申请人在正式申请前先行查询,以压缩盲目申请数量,节约商标申请人时间成本,减轻商标主管部门受理负担。
完善商标确权原则。商标确权原则主要有使用在先和申请在先两种。从世界范围来看,商标确权原则基本是从使用在先向申请在先原则转化,但这种转化并不绝对,很多国家以不同法律形式对在先使用权利加以保护。而美国主要以使用在先原则来确定商标权利归属,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商标实际使用证据;对未实际使用的,注册申请时须提交真诚(Bona Fide)使用声明,且仅颁发准许通知书(Notice of Allowance),只有在6个月内(最长还可延期2年6个月)由申请人举证证明已被实际使用,才可正式注册并颁发注册证,否则将视为放弃。如此规定,抑止了盲目注册商标行为,降低了圈占商标的可能性,保证了注册商标的实用性。我国商标法主要采用申请在先原则确定商标权属,这当然有利于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注册商标、增强商标专用权保护意识,但也是造成商标抢注泛滥的立法缺陷。可在《商标法》中完善在先使用权利保护的条文规定,澄清注册商标的立法本意,还原商标注册的真实需求,纠正“重注册、轻使用,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意识,遏制没有真实使用意图、缺乏正当性基础的注册行为。
加强代理机构监管。商标代理机构为商标事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但也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在利益驱使下,出现了恶意抢注、恶意异议等行为,制造了不少垃圾商标、空壳商标,扰乱了商标代理市场秩序,也给商标注册审核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应严厉查处商标代理违法行为,着力查办非法占有他人未注册商标、大量或多次抢注他人商标、攀附他人已注册商标商誉等扰乱商标注册管理秩序的案件,将行政处罚情况记入商标代理机构信用档案,打击恶意侵占商标公共资源行为。
三、“服”:优化服务,拓宽商标申请渠道
按照现行规定,商标申请人办理商标注册有自行办理和委托办理两种途径,前者指申请人自行到商标局商标注册大厅服务窗口现场办理,后者指申请人委托经商标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代理机构有现场递交、邮寄递交和网上提交三种申请方式。这种规定显然不利于申请人自行办理,申请人没有邮寄递交和网上提交申请的渠道,必须到现场才能办理商标注册事宜,这就给北京以外的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申请人造成了不便,不得不花钱委托商标代理机构代为办理。对此,建议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扩大网络申请惠及面,并探索商标注册审核快速通道。
开放邮寄递交渠道和网络申请权限。在继续服务好现场申请人的同时,将邮寄递交和网络提交这两种非当面申请渠道,由仅向代理机构开放扩大为向所有商标申请人开放,为所有申请人搭建“当面+邮寄+网络”三位一体的商标申请办理体系,提供公平、可及的商标注册服务。
开发“互联网+商标”服务平台。优化商标注册管理自动化系统,提高系统便捷性、友好性和稳定性。完善网上注册流程,及时更新申请指南,方便申请人自行办理。探索商标注册审核全流程电子化工作模式,力争实现申请、审核和领取商标注册证“零见面”。
开辟商标审核快速通道。在比荷卢经济联盟区,申请人向比荷卢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商标平均约需3个月,若申请快速通道则最短在24小时内便可注册成功。美国商标注册分为主簿(Principal Register)和副簿(Supplemental Resister)两类,两者在申请条件和申请手续上的规定大体相同,但在要求宽严程度和审核程序上有所区别,例如副簿注册没有设置异议程序,申请人可更快获得注册商标。我国商标注册审核也可参考国际经验,对一些常见的或简单的申请设置快速通道,适用简易程序,通过繁简分类管理来提高审核效率。
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既在“供给侧”改革,下放商标审核权限,拓宽商标申请渠道,又在“需求侧”发力,压减无效申请和垃圾商标数量,确保注册需求真实有效,有助于破解商标注册审核低效困境、提高商标注册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推动商标注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也可以为支撑商事制度改革、服务创业创新大局提供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EB/OL].www.xinhuanet.com/live/20
160419x/index.htm,2016—04—19
[2]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 IP Facts and Figures 2015[R].Geneva: WIPO Publication No.943E/15,2016
[3]欧盟商标和外观设计注册局,内部商场协调局.欧盟商标审查制度:如何解决新商标申请与在先权利的冲突[R/OL].www.registerbrandeurope.cn/images/rg_book.pdf,(2013):64
[4]邓宏光.商标注册周期过长的困境及其出路[J].电子知识产权,2009(7):34—37
[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5:119
1、试述“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之间的关系。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
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审核结论与审核发现的关系是,审核发现是输入,审核结论是输出。
2、审核员在质管部查最近一次的管理评审材料,发现管理评审报告中针对评审情况,共提出了四项 改进决策,审核员只看见其中一项由办公室完成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的验证记录。你作为审核员应如何继续审核?
答:1)了解另外三项改进措施的完成时期限和所涉及到相关部门
2)到相关部门查证是否针对三项改进决策策划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相关资料是否已经下发,相关人员是否知道要求?
3)到相关部门查证改进措施的实施现状及其效果, 应该完成验证的改进措施是否已经验证了,如果没有完成,确定未完成的原因。
3、监督审核与复评审核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监督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
复评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认证注册、换发证书。
4、认证范围和审核范围的区别?
1)目的和作用不同:
审核范围是界定一次具体审核的内容的界限,用于指导一次具体审核活动的实施。
认证范围是界定受审核方的认证范围,用于认证注册的目的,表明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具备提供满足要求产品的能力范围。
2)内容不同:
审核范围的内容是一次具体审核所包括的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及所覆盖的时期的详细表述。认证范围的内容是认证所依据的管理体系标准和所覆盖的产品、过程、活动、场所的概述。
3)使用者不同:
审核范围的使用者是审核组。
而认证范围的使用者是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
5、以下为一次审核活动中的场景描述:
1)、销售科长说:“2007年1月至今处理39份顾客抱怨,顾客总体比较满意。”2)、审核员查阅了39份顾客抱怨处理记录,经核对企业的《顾客抱怨处理要求》,认为顾客抱怨确实按要求执行。
3)、审核员与上层领导沟通时,说顾客抱怨处理管理得不错,处理了39份顾客抱怨,但数据分析显示的趋势不明显,还可以改进。
三句话各有审核证据、发现和准则的哪一项或几项?
答:第一场景描述:审核证据:2007年1月至今处理39份顾客抱怨,顾客总体比较满意
第二场景描述:审核证据:39份顾客抱怨处理记录
审核发现:认为顾客抱怨确实按要求执行
审核准则:《顾客抱怨处理要求》
第三场景描述:审核发现:顾客抱怨处理管理得不错,处理了39份顾客抱怨,但数据分析显示的趋势不明显,还可以改进。
6、一般来说,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是相似的。请针对一个上千人的大型生产型企业,说出一般设有哪些关键的中层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职责(至少说出六个)。职责请用GB/T19001-2008标准中的条款编号表示(例如,部门:销售部;职责:7.2)
技术部7.1 7.3
生产部 7.5.1 7.5.2 7.5.5
质量部 8.2.4 8.5
采购部 7.4
人力资源部6.2
设备部 6.37、请简要叙述认证过程主要活动,并说明认证过程与审核过程的关系。
认证过程的主要活动包括申请、受理、签订认证合同;启动审核;文件评审;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与实施;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完成审核;技委会评定审核,认证机构批准注册、颁发认证证书;后续的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
认证是从组织申请认证到获证的全过程,审核活动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8、组织在对供应商进行初次评价时,应对那些方面加以考虑?
供方的资质、生产(服务)能力、产品(服务)质量、供货距离、价格、售后质量保证、历史业绩及信誉等。
9、北京长江发展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办公和生产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2008号,拥有1200名员工,现有一条日产2000吨XXX号水泥熟料的现代化的窑外分解生产线,全套引进了先进的瑞士ABB公司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公司按照建材行业标准生产水泥熟料,并向周边多个水泥企业供应,同时为水泥企业提供本公司所研发的水泥研磨用研磨剂。
以上为长江公司在申请审核时提交的文件信息,请依据这些信息描述审核范围。
北京长江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2008号的XXX号水泥熟料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水泥研磨用研磨剂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
10、简述与审核员有关的审核原则。
a)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基本的b)公正表达:真实、准确的报告的业务。
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真实、准确的反映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问题。
c)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审核员珍惜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及审核委托方和其他相关方对自己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1、工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车间返工后的不合格品要由检验科进行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或交付。但审核员在检验科没发现近三个月的重新检验的记录。你会如何继续审核?
1)查最近三个月产品检验中发生的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是否有不合格品进行返工;
2)查返工后的不合格品是否交由检验科进行了重新检验。
3)若有重新检验,查不合格品记录是否保存在车间现场或检验科
12、审核员的行为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1)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
2)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3)帮助所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
4)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5)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永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管理;
6)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或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7)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他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8)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9)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过程的声誉,与针对本原则的行为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不向受审核方提供咨询
13、结合GB/T19001_2008标准7.4条款的要求,简要说明企业对供应商选择过程通常分为哪些基本步骤?
1)供应商业绩调查,手机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顾客对其产品的反馈信息等。
2)送检样品,组织各部门对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供应商列入试用供方名录,小批量试用样品。
3)根据样品试用结果,满足要求的,经相关部门评审,正式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4)定期对供方监督,发现问题要求整改。
5)定期对供方的业绩进行评估,对供方进行动态管理,存优去劣。
14、简要说明审核计划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1)审核目的2)审核准则和文件
3)审核范围
4)现场审核的日期和地点
5)日程安排
6)审核组成员和陪审员的作用和职责
7)为审核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15、请简述现场审核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召开首次会议
2)现场审核,收集和验证信息,获得审核证据
3)形成审核发现
4)审核过程中的沟通
5)召开末次会议
16、请简述审核计划与审核方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审核计划是由审核组长编制,是一次具体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文件;
2)审核方案由审核方案的管理人员建立,是特定时间内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审核(包括策划、组织和实施审核所必要的所有活动)。审核方案包括对审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管理,还包括为实施一次具体审核提供资源所必要的所有活动和安排)
17、有人说现场审核时只需要按审核计划安排就行了,不需要编制审核检查表,你认为对吗?为什么?5分
答:
1、不对;
因为编制审核检查表,1)保持审核目的的清晰和明确。
2)保持审核内容的周密和完整。
3)保持审核路线的清晰和有逻辑性。
4)保持审核时间和节奏的合理性。
5)保持审核方法的合理性、减少审核员的偏见和随意性。
18、简述与审核有关的审核原则?
a)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b),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和可重视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19、简述ISO9001标准8.2.3条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范围和目的,请举例说明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标准8.2.3条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范围是组织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有的过程;过程监测和测量的目的是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发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实施改进。
常见的过程监测和测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内审、管理评审、例行的工作检查、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等方式获得质量运行的信息,对过程能力进行评审,确定过程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时,可借助统计技术,如SPC图、趋势图、过程能力分析等进行。
20、审核员在某阀门厂检验科审核,检验科负责人提供了阀门检验标准,审核员看到标准上规定:阀门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1.2兆帕(Mpa),保压120秒。作为审核员你应该如何进行审核,说出你的审核思路。
①查问检验标准,包括标准的内容,标准实施的相关情况等。②现场审核,观察并了解现场操作与标准的符合性,人员情况等。③查看记录,核实检验记录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等。
21、2007年2月,上级集团公司对天利金属制品公司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天利公司随即对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调整。职能部门由9个减少到了5个,部门职能和岗位设置也进行了较大调整。按照GB/T 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审核员在审核时应关注什么?
申请注册CNAT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要求
1. 培训经历
(1)申请人应成功地完成经批准的CNAT-IATCA QMS审核员培训课程并且通过经批准的考试,报考国家注册审核员的条件是什么。
(2)初次申请注册为审核员级别时,培训应是在申请注册前3年内获得的。
(3)如果申请人能够证明其在审核员培训至提交申请期间,一直从事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或实施工作,同时完成了满足注册保持要求的相应水平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则对申请人3年内获得培训的期限可延长一年。
2.教育经历
(1)申请人应具备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CNAT承认的等效学历;
(2)申请人应接受过足以获得作为审核员所需的知识的教育。申请人还应向CNAT提供其在他们所选择的工作领域中持续改进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教育,培训课程或其他适当的专业发展)的证明。
注1:国家承认的学历是指我国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承认的学历,参见有关规定和相关部门网站。等效学历是指与中国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大专以上学历相当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经历,该经历应经公证。
注2:在任何情况下,申请人都应提供所声明的教育经历的书面证明,工作报告《报考国家注册审核员的条件是什么》。
3. 工作经历
(1)具有大学本科(含)以上的申请人应至少有4年全日制(或累计相当于4年全日制的兼职)工作经历;学历为大专的申请人至少应有5年全日制(或累计相当于5年全日制的兼职)工作经历。该工作经历应在负有判定责任、解决问题和与其他管理者或专业人员、同行及顾客进行沟通的技术、专业或管理岗位上获得。
(2)申请人应提交工作经历的书面证明。证明中应提供申请人从事的工作职责、岗位、级别和报告的级别。
注1:可接受的工作经历应当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后获得。
注2:原则上,组织中各种管理、技术、职能部门的人员(如:行政、质管、检验、计量、工艺、技术、培训、标准化等部门的人员),以及与产品实现活动相关的实施部门的负责人(如:检验、检测机构的负责人、车间负责人、项目经理等),其经历被视为审核员注册时可接受的工作经历。实施部门具体岗位的操作人员(如:销售人员、医疗护理人员、财务出纳、设备操作人员、服务行业从事具体服务的人员等),其经历不能作为审核员注册时可接受的工作经历。
4. 质量经历
(1)申请人在全部工作经历中应具有至少2年与质量有关领域的经历。
(2)适宜的质量经历包括质量管理体系(QMS)的实施、运作和/或审核。这些经历应提供申请人有效地审核此类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实际知识,而且这些经历必须是在初次申请审核员注册前5年内获得的。
注1:“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经历”是指组织中业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如:计量、标准、检验、技术、计划等部门)和组织中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部门的负责人(如:采购、销售、生产、售后服务等部门)具体实施体系的经历。
注2:“运作质量管理体系的经历”是指在组织的最高管理层、质量主管部门中从事策划、运作质量管理体系的经历。
注3:“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相关经历”可参见CNAT〈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第二版)中“用于注册的合格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审核知识部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电镀厂的审核准则包括:()
A.ISO14001标准
B.组织的运行控制程序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以上全是
2.判定不合格的审核准则是:()
A.A ISO14001标准
B.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C.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A+B+C
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范围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A.组织的管理权限和产品范围
B.组织的活动范围和现场区域
C.组织自己确定的区域
D.A+B
4.“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A.审核证据
B.审核发现
C.审核结论
D.观察结果
5.首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为审核制定计划
B.介绍审核组成员以及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C.确定实施审核所需的资源和审核人数
D.以上全部都是
6.审核的委托方可以是:()
A.受审核方自己
B.受审核方的上级公司
C.认证机构
D.A+B+C
7.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范围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E.组织的管理权限和产品范围
F.组织的活动范围和现场区域
G.组织自己确定的区域
H.A+B
8.审核的目的由谁来确定:()
A.审核委托方
B.审核组长
C.受审核方
D.审核组
9.审核中不能独立进行审核工作的审核组成员为:()
A.审核组长
B.专业审核员
C.实习审核员
D.级别审核员)1
10.可以以合理的理由申请更换审核组具体成员的组织包括:()
A.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
B.审核组长
C.A和B都可以
D.A和B都不可以
11.在现场审核活动前应当评审受审核方的文件,其主要目的是:()
A.评审文件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
B.评价是否可以进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
C.评价申请资料是否完整
D.评价申请资料是否有效
12.一次审核结束的标志是:()
A.末次会议
B.审核组长向审核委托方提交审核报告并被批准
C.认证机构批准注册
D.认证机构向受审核方颁发认证证书
13.审核报告的所有权归谁所有:()
A.审核委托方
B.审核组长
C.受审核方
D.受审核方的上级主管机构
14.末次会议应当由谁主持:()
A.审核委托方负责人
B.审核组长
C.受审核方负责人
D.双方协商确定或共同主持
15.审核员的能力通常包括:()
A.个人素质
B.有关环境的特定知识
C.有关环境的特定的技能
D.上述全部
二、多项选择题
1.审核准则可以包括:()
A.ISO14001标准
B.组织的运行控制程序
C.组织的环境方针
D.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2.审核证据可以包括:()
A.环保局关于组织超标排放的罚款通知书。
B.组织污水排放口的监测数据
C.周围居民的投诉和抱怨
D.企业周围有部分农田麦苗死亡但责任尚未确定的事实。
3.审核准则可以包括:()
A.ISO14001标准
B.组织的运行控制程序
C.组织的环境方针
D.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4.审核范围通常包括:()
A.组织的实际位置
B.组织单元
C.组织的活动和过程
D.所覆盖的时期
E.组织的供方和合同方
5.审核中收集做为审核证据信息的方法包括:()
A.面谈
B.对活动的观察
C.文件评审
D.携带仪器现场监测
三、判断题
1.审核证据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2.GB/T19011-2003是等同采用ISO19011-2003,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
3.受审核方为审核组指派的向导不得为审核员收集的不符合信息做出澄清。
4.当地环境监测中心站依法对受审核方所做的污水环境监测报告不能作为审核证据。
5.审核计划一经批准就不得再修改,否则会影响审核正常进行。
6.由审核组长在末次会议上宣布认证结论。
7.GB/T19011-2003标准只适用于第三方审核,不适用于组织内审。
8.受审核方对审核员的提问所做的口头回答均可以作为审核证据。
9.实习审核员不是审核组正式成员。
10.审核组必须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正式成员组成。
四、简答题
1.确定审核范围应考虑哪些因素
2.决定审核组的规模和组成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3.向导的职责是什么?
五、阐述题
1.审核员的个人素质有哪些要求?
2.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
1.审核员张工在热处理车间进行审核时观察到,该车间金属件的热处理装置是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的,张工追踪至在车间外的液化气站房,发现消防器材配备合理,通风装置运行正常。张工索要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证书时,车间负责人说:可燃气体报警器没有检定,因为是新购置的,买来时有出厂合格证,所以买来就安装上了,肯定没有问题。
2.审核员张工在企业向导的陪同下去装配车间审核,在车间的厂房外面发现露天存放大量建筑垃圾,随地都是,残土没有任何覆盖物,被风吹起引起扬尘。陪同人员介绍说:是厂房上个月进行了改建,建筑垃圾是招标来的建筑公司丢弃的,他们没来得及清运走。张工让基建办的负责人把施工合同拿来查阅,发现甲方并未规定由建筑公司负责建筑垃圾的清运。
3.审核员张工又来到机加车间进行审核,发现车间过道边上放有两只金属垃圾桶,上面分别标注危险废弃物和可回收废弃物。现场还贴有作业文件Q/EMS-26“废弃物管理方法”,但张工打开可回收废弃物垃圾桶时,发现里面除金属废屑外还有很多含油抹布。但按“废弃物管理方法”规定,含油抹布应放入危险废物桶内,以便统一处置。
4.审核员来到锅炉房进行审核,在锅炉房外观察烟囱时发现常有黑烟冒出,便问锅炉房负责人锅炉烟尘是否监测过,锅炉房负责人说:我们每季度都请当地环保监测中心来工厂监测,上个星期刚监测完并出具了委托监测报告。审核员发现其中黑度超标。锅炉房负责人说:每次报告送来都放办公室文件柜中,还真没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