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效生本课堂工作计划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2025高效生本课堂工作计划(精选8篇)

2024-2025高效生本课堂工作计划 篇1

“生本高效课堂” 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鲜明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计划从本学期开始开展系列“生本课堂”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打造“生本课堂”,突出“学的课堂”,通过优效预学、高效学习、实效训练、有效拓展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在场度,小学教学要从关注教师怎样“教”过渡到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学”,“高效教学”要要走向“学的课堂”。各学校要以“学的课堂”为纲,积极探索富有实效的“高效课堂”模型,提高教学质效。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以及学习效果。其衡量的根本标准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形态为-――“三突出”、“三环节”。“三突出”即――

突出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学定教。改变教师单纯讲学生听的局面;

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思维及能力的训练等; 突出成效:教学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多少学生达成目标? “三环节”即――

第一步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第二步教学实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 第三步教学效果检测,形式自定。

二、组织结构

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科组具体实践。

教务处主任为总负责人,七个科组长为具体实践负责人

三、活动构想

本次教研活动分几个阶段进行,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实践和反思,因时制宜,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难题。第一阶段:教研主题――如何提高课堂上学生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间: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四、第一阶段主题教研活动安排

2月下旬为筹备阶段;

3月上旬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召开科组长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3月中下旬,各科组结合具体情况,拟定学科组教研活动方案与实施细则,组织理论学习,为下阶段的课堂实践奠定基础;

4-6月中旬,科组内有序组织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6月下旬,各科组、教务处分别做好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拟定下阶段教研活动主题。

四、教研流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科组长以各种形式组织本科组教师认真学习与教研主题有关文章、案例,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每人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体会,科组推荐优秀心得体会参加学校的评比。教师努力把生本教育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初步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能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理念的教学案例,科组交流,使教研主题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第三阶段:课堂探索

指定上研讨课,撰写评课意见或观课感,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集体反思,寻找改进方法。

1、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谈自己的课前设计(如何运用?为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失败原因、今后行动的方向)。

2、听课老师评课。要求说出至少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指出至少一点值得商榷之处,并结合前一阶段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

1、科组成员录制常态课,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教学反思。

2、科组开展“我的生本课堂”教学论坛活动,总结反思,初步拟定下一步科研活动内容。

五、活动要求

1、此次教研活动的重点首先是着眼于“课堂上学生活动是否有针对性?”在目标明确后进一步研讨“如何提高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本次教研活动中第二、三步是灵魂,操作是否得当是决定教研活动成败的关键,要求边实践边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寻找有效地解决途径,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3、各科组要高度重视此次主题教研活动,根据本科组课堂实际问题,集体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科研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并落实到位。

4、本次活动要求科组教师人人参与,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促生发展”的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效率。

5、各科组要充分发挥本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同时,通过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新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加强科组建设。

推荐书目:

《解密高效课堂》

《在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优质教学的11条准则》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

《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

“生本 幸福”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篇2

学校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应该从五年前就开始了,那时通过实践分专题研究“有效教学”。一直到这次改革,我们又充分学习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矛盾和困惑,于是我们又进行了调整和反思。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当基于学情的把握,基于学理的研究,基于课标的解读,基于教材的分析。于是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在教与学的矛盾上,要强调学生本位;在教学预设与学习活动的矛盾上,要强调生成本位;在知识体系和能力养成的矛盾上,要强调生命本位。由此,我们着手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生本 幸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师生幸福的课堂。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反馈”三个基本阶段,具体课细化为“课前自学→导课明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释疑→达标反馈”六个教学环节。但是,根据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的课型,各阶段环节也不相同。第一步:课前自学

教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完成上面的练习,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经教师批阅后于课前下发。任课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教室内的小组评价表上。第二步:导课明标

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应明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课上重点讨论。而后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学习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着目标来学习。

第三步:合作探究

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或学生的疑惑是这一环节研究的重点,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解答的基础上,小组内学生对于自主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合作探究,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组长反馈给老师。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深入各个小组,主要是点拨、答疑、发现亮点以及评价。第四步:展示交流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小组间、师生间进行质疑、答疑,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通过朗读、讲解、板书、表演等形式进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质疑、辩论。教师的任务是激励、引导(深度、方向、节奏)、评价、适时点拨和讲解。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适时予以小组或个体评价。第五步:点拨释疑

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错误,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纠偏,答疑解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第六步:达标反馈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予以反馈矫正。保障措施

1、科学设计导学提纲,重视导学提纲的反馈和评价功能,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无缝对接。

通过调查以及与老师们的座谈了解发现我校导学提纲(预习案)的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走形式、目的性不强的现象。不但不能发挥预习案的导学作用,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课前学生预习效果差,课上老师讲预习案的现状。这不是对原有课堂的改进,也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更谈不上高效课堂。因此,教学中老师们要加强对以课程标准的修订为重点的课程内容的研究,把握准学生自学的结点和教师教学的起点,简化导学提纲(预习案)的内容和环节,科学设计导学提纲(预习案),同时重视导学提纲(预习案)的反馈和评价功能,实现学生自学与老师教学的无缝对接。学生的自学(预习)情况如果不了解,教师何以把握准教学的起点,课堂上讲导学提纲(预习案)是否重复,是否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自学情况,才能合理设计教学。另外,对于学生的自学情况如果不评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学生是否会认真对待课前预习、自学。

导学提纲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能这种能力的形成可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这对学生的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科学构建合作小组,恰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小组合作长效运行。

我校各班级都划分了小组,且在教学中开始尝试使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过于频繁,有的干脆不用,有流于形式的嫌疑。班级内小组的构建要科学规划,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恰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要在保证好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既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激励、促进小组合作的健康发展。目前我校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评价的缺失,没有评价就不能激励小组合作长效发展,各班老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手段,建议以评价小组为主,兼顾个体的方式进行评价。

预习课: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

(2)展示课: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3)反馈课: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学群学——总结反思。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编辑本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编辑本段

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编辑本段

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编辑本段

生本课堂发展历程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程]是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课题。[生本课程]的“生本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早在2003年,[生本课程]科研小组就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在近10年时间里,科研组在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30多座城市开展了教学实验,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生本课堂”的学习和训练,近千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或进行了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本课程]专家和一线科研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生本课程]的“7·3黄金法则、6大系统板块和5大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本课程]导学理论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2011年3月,项目正式立项国家“十二五”课题。课题开题后,总课题开始有计划的在全国各地发展实验校区,目前北京总部导学馆已经为推进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做出革命性贡献。

田家炳中学的质量理念“立足当下,惠及长远”强调关注“当下”,明天的事要想好,但今天的事必须做好。把理想落实于现实,把对学校未来的展望落实在“当下”的行动上,把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落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认真把握好教育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做好当下的事情,教育质量才有保障,教育理想才会实现。“当下”的事情除了踏踏实实地做以外,更要考虑做得对,要结合历史和未来思想其正确性,要系统,全面考虑其科学性,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要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惠及长远。

课堂中的幸福是师生之间完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幸福的课堂中,教师的幸福感体现在课堂的细节当中,体现在教师的心态,体现在教师的投入,体现在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和为人师表的幸福感上;幸福的课堂中,学生的幸福感体现在学生感官的愉悦,探究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和人际交往的享受。教育者以最纯朴、最敏锐、最强烈、最温柔、最真诚的情怀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学生是幸福的;学生能够敞开封闭的心扉,以美的语言诗意地言说自己的疑问、好奇、不解、焦虑,表现自己的欢喜、快乐、兴奋、欣慰时,师生双方融合在同悲共欢的精神境界时,他们是幸福的。要让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真正把课堂当作生命成长的乐园,教师就要学会打造幸福的课堂。使教学工作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民主合作、其乐融融。

学校坚持“关注学生,立足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关注学生就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清楚学生的现状及需求,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上课时趴在课桌上的学生要招呼,禁止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关心没有“入课”的学生,或暗示、或提醒、或提问等,不让学生游离在教师的教学之外。

学校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切实可行的指标分解到班,落实到人。并根据每次检测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措施,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学校以教学“六认真”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教学常规、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检查落实,坚持干部分组听课、推门听课,坚持学生评教。

田家炳中学要求学生保持“切问近思、砺志笃行”的学风。学生提问做到切切实实的问,具体的问,明确的问;思考问题做到由近及远地想,由易及难、由浅及深、由小及大、由已知及未知地想,要多想当前的事情,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世情,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想;要求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感受幸福,更要学会坚定不够地去追求幸福、创造幸福。要有坚韧的性格,坚定的志向,面对挫折要愈挫勇;对学问、对理想的追求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教师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考试,抛开负担,轻装上阵,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应对的心理,向他们心中的理想目标冲刺,迈好这人生重要的一步。

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篇3

第一次参加网络教研,是在暑假。全新的教研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参加工作也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回想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前面的十三年竟然茫茫然一片空白的感觉。只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说法还清晰可见。我不禁感慨:教学十几年原来只是在重复教书匠的工作,并没有自己的思考。也难怪没有多少可以反思的地方。病休的时间,自己仿佛一切归零。这几年教育教学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文化倾向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是瞬间风起云涌,变化莫测。这次一出山,就参加了如此规模的网络研修,着实让我充实了一把。

从暑假到现在我们的大型培训已经两次。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耳熟能详。看着专家的学术介绍,观看一节又一节的观摩课,后来又参加的磨课活动,都让我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向进行思考。我也给自己重新定位:我天资愚钝,对专家的讲解和分析只能做到浅尝辄止,对于名师的理解和感悟只能做到学习和膜拜。但是谦虚的去学习和勇敢的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却是我能够做的。虽然研修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次研修总结中,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浅悟,包括在实践中做的尝试,不管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归纳一番。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最终是为了造福学生。

一“生本高效”理念的理解:

理念的引领在各行各业都是起到启明灯的作用。因为教学纷繁复杂,时间长了往往走进误区或者迷魂阵。从最早的应试教育到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整个改革的过程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阵势,不免有走进误区的环节。这次课改的基本理念“生本高效”就是那颗闪耀的启明灯。

看了好多专家的讲解,难免感觉理论高度让人望尘靡及。我请教了身边的优秀同事,我们一起教研的时候,理解这个生本高效,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个人,人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学生的什么为本?我听了耿老师的课,期中她在讲古文《伯牙绝弦》的时候,就很好的贯彻了以生为本。古文距离孩子的现实生活较远,她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伯牙是什么样的人,古人对这篇文章的后续记录。充分以学生的学情为本。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文需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鼓励声中长大。自信背后却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他们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重视。耿老师对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一种肯定,同时为他们学习方面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以生为本之二的表现:以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为本。诸如:你回答声音非常响亮,感情投入会更好!你真是老师的知音,能够用心思考很难得!这样的评价背后是一种至真至美的尊重和期望。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灵活掌握为本。以往的语文学习,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有一种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感觉。但是现在的生本高效,摒除了学用分离的尴尬局面。现在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的环节非常多,孩子们最后的小练笔都是这种学以致用体现。这就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容量非常大,这种大并不是内容多么纷繁,而是需要孩子们听说读写的内容都压缩在一堂课里。还是拿耿老师的古文《伯牙绝弦》来参悟。耿老师上课伊始直入重点:预习课文后回答: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怎么认识的?课题是什么意思?几个重点问题直接带领孩子们进入课文。层层递进是为了快读把握重点,继而朗读课文,学习古文的用词精妙和语言运用。后面的环节更加紧凑,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古文的方法:借助拼音和注释。对于没有注释的重点词语,耿老师设计了“联系上下文,对比理解,朗读体会”的方法。孩子们层层深入的理解古文,朗读的时候更加投入和积极了。整个课堂特别紧凑,围绕这篇不足一百字的短文,耿老师完美的体现了高效。因为高效就是举一反三,今后再遇到古文,就用这种方法,反复朗读理解,查阅资料理解,把握重点词语理解等方式方法体会文章的精华内涵。

高效课堂就是举一反三的课堂,就是方法和技巧的层层递进的课堂。孩子们不是学课本,而是用课本学。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透过课文这个文章的精华版,仿佛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华语言文字魅力,人文情怀的窗户,其中的绚烂只有通过生本高效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实现。二生本高效的几点尝试

学以致用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一开始我也不自信,不敢尝试。通过反复听课,和同事们研修,我逐渐开始尝试在生本高效中感悟到的教学理念。虽然很生涩,但是我相信不管尝试的是成功还是失败,总归是我自己的体验。

一)生本高效的备课是一种生活

记得很多年以前听过窦桂梅特级校长的一堂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一篇课文我只需要十分钟准备,但是备这节课我需要一辈子。真正的以生为本的备课,就是让老师能够把备课真的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是个变化的个体,他们每天在接触什么,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老师做成人的时间太长了,已经忘记了我们曾经童年的需要。备课是需要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生活再次走进文本,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生本,教学也就自然能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实现高效。

在备课中,我尝试着走进生活。才发现孩子们最丰富的是什么,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候会启而不发,为什么有时候他们会高高举手之后,又很失望的放下?以我现在从教的一篇课文《清澈的湖水》为例。这篇课文看似是在写风景,其实是在渲染主人公小洁看到那么美的风景后,能够自觉爱护环境的一篇教育性文章。这篇课文在语文的知识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色,进行景色的描写。在写人物的时候,需要掌握动词描写,能够把人物写活。而在人文教育即思想方面,需要体会小洁那种思想纠结的过程,体会那种人景合一的美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在一堂课里融会贯通,层层深入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和课堂上先做渲染,并且了解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提前做些准备。

于是,我给孩子们搜集了好多风景的图画,并且在学习其他课文的时候注意搜索描写风景的好词语好句子。同时,我跟踪着值日生干值日干了一个星期。在他们干值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注意自己都做了哪些动作,同时体会:当你看到污秽的地面逐渐干净是什么感觉?你看到扔废纸破坏环境的同学的行为,你是什么心理想法?孩子们都纷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上课的时候,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引导这样的问题:优美的环境是大自然神奇的创造,更是人们用心的爱护,文中的主人公小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很唐突,但是当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体会的时候,他们仿佛就是小洁,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自然而然能够说出真实的境况。这就是备课既生活,生活就是备课的一点体会。

以生为本,首先能够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才有可能还原本来的需求,本来的能力,继而激发更高的能力。二)生本高效的教学是一种领悟

那天,我连着上了两节语文课,孩子们学的非常认真,我也很投入。下课铃一打,我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回到办公室我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生本高效的课堂真累啊。我们可爱的同事说:“生本高效不是老师累,是学生累吧。”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说出了我们在实践摸索中的真实感受。高效,意味着高度集中的精力,高度集中的效率,高度集中的智慧。课堂是个看似平静,实则是知识风起云涌的地方。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更要用智慧去驾驭和引领。四十分钟的时间,实在是一项繁重的劳动。

我们二年级的作文教学已经开始,虽然是小练笔的方式,但是两极分化永远是规律。悟性很高的学生已经开始写比较成型的小作文了。这样教师必须在引导写作文的时候,两头兼顾。既要拉扯还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又要引领写的比较成型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理念,在二年级的学生中要实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不放松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都在渗透写作的基本理念:用心观察,积极积累,勇敢思考。有一次,我走在校园的走廊发现一片很完整的落叶,我忍不住捡起来,心想:很多孩子都从落叶上走过,也不知道扫了多少落叶,但是真正能够用心去观察落叶,通过落叶思考的很少很少。老师要做一个很好的引导,首先就要当一个有心人。于是,我拿着落叶思考了许久。课堂上,我跟同学们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落叶随处可见,我们却忽视了它们。今天我们一起跟落叶对话,看看它都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于是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动脑筋,通过观察落叶的形状,落叶的颜色体会季节的变化。同时,我引导:落叶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封信。它需要有心的小朋友去读懂它。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孩子们说:秋姑娘告诉我们,要多穿衣服。还有的说:秋姑娘很舍不得离开我们,因为它很短暂。这样天真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多么珍贵啊。这是孩子们的思考,这也是一种用心的领悟。三)生本高效的作业是一种艺术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写话。但是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掌握的字运用不熟练,很多错字别字,同时他们积累的词语也不够多,更别说生活体验了。针对这个学情,作业布置必须人文,高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总是问自己: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想来想去,无非三点:一常规性的知识方面的作业: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二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检验自己的语文能力的运用。三培养思考的习惯,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二年级的实际情况是尽量不布置书面写的硬性作业。但是孩子们的生字不写是很容易混记的。好在家长们都大力帮忙,在家里想了各种措施。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侧重于把语文知识运用方面。

生本高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孩子们必须把学习的观念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观念的转化有赖于这个语文实际运用的帮助。当他们觉得语文就是一种生活,学习就是一种必要的活动时,学习的心态变成我要学,效率也就自然上去了。

我布置过一类作业,投入的唱歌给家长听。那一节语文课简直就跟音乐课差不多。那是今年的第一场雪,我精心搜索了一首歌曲《雪人》:好冷,雪已经积得那么深„„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拼出你我的友情,我的爱因你而生,你出现让我有话要说„„我们在课堂上朗读了歌词,体会了优美词句。当背景音乐播放的时候,孩子们的心瞬间被吸引住了。他们在歌声中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能够投入到文章中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反复唱着,放佛来到雪的世界,跟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创设的美景,语文的文本之美犹如涓涓细流,流进每个人的心扉,啊,太美好了!课后的作业我是这样布置的:投入的唱给把爸爸妈妈听。把你的感受写到书上。这个作业孩子们非常喜欢。

第二天当孩子们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主动思考的习惯从此开始了。还有一次,我布置给孩子们一项作业:要把学过的内容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以致用。给孩子们布置这项作业是因为学习了一篇课文,我们刚接触到一个描写人物内心的方法:感觉描写。对于感觉,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但是当你不留心和自己的感觉对话的时候,很多感觉就这样转瞬即逝。我们俗话叫做灵光乍现,灵感。其实灵感也是可以被训练的。虽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但是有这样的训练必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形成不可小瞧的良性趋势。孩子们一开始对于这样作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也难怪,第一次接受的新鲜事物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在课余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感觉。有一天,我去水房倒水,无意中听到干值日的一群同学在议论纷纷,仔细一听他们在讨论拖把。其中一个男同学说:“这个拖把太细了,拖起地来跟木棍一样。”循着他的声音我找过去,原来是他在拿着一把掉布掉的很厉害的拖把在卖力的拖地。那几根布条在地上来回摆动,可不像拿着跟棍子捅地的嘛?我笑了。跟那个男同学说:“太棒了,你用到了感觉在表达自己的生活。”他愣住了。我跟他解释说:“你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写进小练笔就是感觉描写!”“今天,我干值日。拖把的布都掉的差不多了,我感觉自己拿着一根棍子在拖地。”多好的感觉描写啊,又真实又生动。说完这些,我跟孩子们说了一句我经常在课堂上说的话:“生活处处皆语文!”

高效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当阳小学 陈祖伟

“ 133”生本教育是邝尔安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通过读书,我的浅显的认识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认真学习郭教授的这种教育理念,适合当前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学习上要依靠孩子,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观点、和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教少学多的思想啊!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 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邝教授在《卓越课堂实践模式》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2024-2025高效生本课堂工作计划 篇5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缺乏小组合作有效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明确师生定位,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小组长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

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2024-2025高效生本课堂工作计划 篇6

七月份有幸到青岛观摩了“全国第四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教学模式博览会”。这是教育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所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模式齐聚一堂,每天都有三百多节公开课,在这里同台展示。规模之大,足够让人感叹!

本次活动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主办,研究会理事长王敏勤等知名教育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13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本次会议主题为“如何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模式”,旨在推动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三级建模”的经验,展示各种教学模式的风采,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规律。活动共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经验分享与专家讲座。部分课改名校校长就所在学校的先进教学模式作精彩解读;之后王敏勤教授通过“一个设想、两个支点、三个途径、四个问题、五个环节”谈了提高课堂教学的五大方略。专家的高端引领,先进教学模式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第二模块为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课堂模式展示及校本课程展演,为参会人员展现了育才初中课堂教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第三模块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分赛场进行“我的模式我的课”展示,每位老师通过40分钟的讲课和十分钟的说课展示自己的课堂和自己的教学模式,1300余名与会代表通过定点或走听方式进行学习观摩。通过代表们的发言和公开课的观摩使我对高效课堂模式和“三级建模”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下面我对王敏勤教授的三级建模思想和我校的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解读。

一、课改进入深水区,改到深处是模式

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理念,需要有稳定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校的教学经验相对固化下来。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基本框架,是课改理念的基本载体,任何新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来落实。一所学校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大致统一的教学思想,使全体教师有所遵循,又能体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做到既规范又灵活;既对广大教师有基本的要求,又不抹杀学科之间的差别,更不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可以通过三级建模的方式逐步做到: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

(一)、解读王敏勤的“三级建模”思想

1、校级建模:一校一模

所谓“一校一模”是指:每个学校都应该通过多年的改革实验逐步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许多课改名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已经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本次博览会中青岛开发区育才初中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枣庄市第四十一中的“三学一练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区松山三中的“生本教育236教学模式”、松山五中的“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等。

其实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都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来构建的,各科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每个环节背后的教育理念,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才能知道“怎么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变通。所以学校一级的教学模式是对全校师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学校总体的教学思想。

2、学科建模:一科多模

所谓“一科多模”是指,各门学科都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依据学科的特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有写作课的模式、阅读课的模式、写字课的模式;数学有新授课的模式、复习课的模式;物理有理论课的模式、实验课的模式等等。越是具体到学科,越具有可操作性。各个学科组要在学校基本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如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和北辰区普育学校,在和谐教学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科不同课型的和谐教学模式,如:

(一)语文分析课文的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2.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3.品赏语言 学习写法4.归纳概括 深化主题 5.巩固练习拓展提高6.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二)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2.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3.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4.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5.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

(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导入复习明确目标2.单元回顾 知识梳理 3.摸底测试 发现问题4.教师点拨 解决问题 5.链接会考 拓展练习

(四)英语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谈话导入 明确目标2.学习词汇 及时巩固 3.学习句型 听力练习4.朗读课文 口语训练 5.达标测试 课堂小结

(五)英语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

1.立体导入 知识梳理2.复习测试 发现问题 3.疑难点拨 考点攻略4.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六)美术新授课教学模式

1.创境激趣 提出问题2.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3.动手操作 组内交流4.大组汇报 师生点评 5.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七)物理新授课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2.提出问题 引导自学 3.互查互助 教师点拨4.达标测试 及时反馈 5.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 各科都总结了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3、个人建模:一模多法

所谓“一模多法”是指在学校基本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如同样是导入新课,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的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有的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像语文新授课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高效三活课堂”教学模式、有6+1教学模式等。数学的情境兴趣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快乐参与式“三环八步”教学模式、BLSP个性化教学模式等。政治的“主题穿线”教学模式、三段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地理的“以图说理”教学模式、“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教学模式等。

二、我校的教学模式简介

教导处根据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实际和局里的要求,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定义为“四环六步生本高效”教学模式。是指在“学、研、展、拓”的总体四环节下按照各学科的特点学生具体分课前三分钟、前置学习、合作研讨、分享展示、应用拓展、师生思得六步完成教学任务和以生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课堂教与学高效共赢的教学模式。

三、本学期的具体工作

1、学科建模即“一科多模(2014年9月-11月)”

为了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三级建模”工作,真正做到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特制订我校三级建模行动计划如下:

在学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要求各教研组各学科有计划、分步骤地构建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即一科多模。10月中旬或下旬,我校搞一次“我的模式我的课”的学科建模的比赛活动。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品、音乐、美术十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科学、音乐、美术七科各上一节新授课的教学模式,课后作10分钟的演讲,演讲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评价表根据王敏勤教授设计的“高效课堂的评价表”)。具体要求如下:

(1).活动前一周各教研组要把以上学科新授课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材料发送学校公共邮箱,字数3000字,内容包括:模式的名称、定义,如何体现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根据,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试验的效果。

(2).上课和说课都要制作PPT课件。

(3).评委会根据上交的文字材料、上课得分和说课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2、个人建模即一模多法(2014年12月-2015年1月)各教研组要求老师在运用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评选出特色鲜明、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教育局在2015年的上半年根据各学校的推荐,组织一次特色教师的展示活动,并把这些优秀教师的材料汇编成册。具体通知和要求另发。

2024-2025高效生本课堂工作计划 篇7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高效课堂这个话题已是众所周知,可是我们怎样来看待、认识和理解高效课堂。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结合各校的学情和师情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注重以下几下方面的导向。

一、以师为主,打造精彩课堂

课堂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过程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教学环节,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率。而教师是精彩课堂的主导者,我们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研究。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求全体教师要经常性做到“五个研究”(研究学情、研究课程标准或中考说明、研究重点和考点、研究县教研室或省上近几年的考试题、研究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2、设计教法。准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中学生也是如此,只有使其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感兴趣,他们才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才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这出发点正需要教师的“导”。比如说教师的“导语”,如果能根

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再比如“引导”,我们在解决学生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时,教师的引导很是关键,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引导”首先要有“方”,其次要有“度”,方法不当就会偏离主题,弄巧成拙,最后甚至走进“死胡同”的现象;引导的尺度要适中,过度引导教师就会有代劳的现象,失去自主探究的目的。在这方面的探究,我校在每学期的优质课活动中体现最为突出,评一节时首先看教师的导课,再看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教师的“导功”。

3、制定学法,做到每节课学有目标。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避免盲目性,并真正得以落实,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初始要指导学生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章可循。其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产生疑问,再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问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主动探究解疑。质疑可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可从课题质疑,从一个具体的问题质疑,从含义深刻的语句质疑,从文章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上质疑等等。教师要导在点子上,所设疑点应为学生探究中的最大障碍,通过主动探究,逐步打通学习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这样教与学的过程方显水到渠成的效果。

4、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活力。同样的学情不同的教师课堂氛围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要过于追求一节课的内容是否能上完,不要为了赶内容而把课堂搞成了“一言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课堂驾驭和组织魅力、肢体语言魅力以及自己的才艺魅力等特点,让课堂首先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脑动、口动、手动”的习惯,这样的课堂就会高潮起伏,学生的思维就像一个开足马力的发动机,我们也就不愁课堂不会高效了。

二、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拥有了学生就拥有了质量”的理念,我们每位教师都明白。可怎样才算拥有了学生?目前,我们教师常有如下情形:一是教师管不住学生,你在台上大声讲,累个半死,而学生在下面小声说话,无所事事,或是睡大觉;二是师生关系紧张激化,导致学生对你的课厌学;三是教师的课讲得干巴巴的,无激情无趣味,令学生生厌;四是教师教法单一,还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地步,不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或技术。大家想一想,上述情形能拥有学生吗?我们不能拥有学生又从何谈起“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明白一点:我们的质量是通过学生考出来的,不管大家对此如何有异议,起码目前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实。我们要想方设法拥有学生,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质量就有了最起码的保障。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学生说的教师决不能说,学生做的教师决不能代劳,学生不能说的教师要想法让他说,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给教师提的,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掌控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路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走。

三、以研促教,推进高效课堂稳步提高

教研活动必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而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又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客观地说,对于高效课堂我校实属起步阶段,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是不够觉醒的,行动也是被动的,收效可以说是甚微的。因此我校在本学期从师生的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有效作业、反思跟进四个方面着手,依据“抓小做实”的教研思路,稳步推进高效课堂。

首先教导处协同教研组,从三大学科开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理科组以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为切入点,把每一次练习和作业当做考试来做、来重视,避免教师的布置与批改和学生学习行为中的无用功现象,狠刹学生抄袭风,端正学生作业的行为习惯。语文组以晨读任务的布置与落实为出发点,如何做好课前的预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英语组以晨读如何记忆单词为抓手,逐步培养学生对单词记忆的方

其次加强观摩交流与课堂监督。我校绝大多数教师都听过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基本了解。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使高效课堂建设少走弯路,我校分别安排教师到湖北口中学、关坪中学和法。经过第一阶段的教研反馈,各个学科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着一定的收益。

西口中学多次进行观摩交流,开拓了教师的眼界,使教师直观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为了使高效课堂建设在我校能扎实开展,稳步实施,特别是防止在“达标课”结束后课堂出现反弹现象,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督导小组,通过推门听课的方式,我们发现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听评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班子成员已经商定:每位班子成员要保证每周听评课不少于3节;每位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教师每周听评课不少于2节,其他教师的随机听课不少于1节。通过这样听评课常规机制,会有效防止课堂“倒退”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尴尬境地,进而推动和促进高效课堂的稳步提高。

四、以评为导,推行高效课堂有力保障

11-12生本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篇8

过去一学年,在全县四年级和八年级进行了 “生本教育”课堂模式改革。我校积极投入到其中,认真探索依托“导学练案”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更好地使用好“导学练案”,推动生本教育实验的进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导向,依托“导学练案”,构建和谐高效的生本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激扬学生生命为本,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实施目标

1、教师和学生理解并认同“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掌握实施“生本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3、课堂教学中形成“导学练案”的基本模式(导入学习目标----自主前置探究----合作探究与多维展示----高效点评与答疑总结----当堂自测与反馈); 4、4-6年级全面使用“导学练案”进行教学,1-3年级要渗透导学理念。使实全体学生能够适应并积极参与到生本课堂教学中,初步掌握生本课堂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并形成学习主体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积极参与,会学乐学,潜能开发,主体发展。

三、实施措施:

1、成立组织。

成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加强对生本课堂研究的领导和指导。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保障顺利开展生本课堂研究。指导小组由教务主任任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生本课堂相关理论,并解决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困惑及问题。

2、学习讨论。

(1)教师层面。教师是做好生本教育的关键,学校也要全面依靠教师“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一本能,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论,学习讨论“实施方案”,继续组织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专辑,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营造积极的舆论宣传氛围。通过观看生本教育课堂实录,参加上级组

织的培训,开展生本教育教师座谈会,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①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学习生本教育。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建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完成、小组如何有效合作、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当堂训练题的设计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持续地推开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②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充分体现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抓住生本教育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生本教育的操作原则----积极使用导学练案,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生本教育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尝试改革,寻求改变。

③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勤总结,促反思。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实践,反复总结、研究讨论,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成熟。

(2)学生层面。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国旗下讲话呼吁,校园环境熏陶,班级主题班会讨论,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使“生本教育”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①通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班级)、说理引导,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使“生本教育”为学生所接受,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②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生命提升和发展。

3、开展活动

(1)开展教师研讨活动。推进改革,校长、教师是关键。举办教学研讨会,明确实验方向,围绕“生本课堂”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2)开展专项督察活动,每月一次“专项视导”,召开课改年级教师专题会议,帮助学校总结推进“生本课堂”的有效做法,查、摆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不断增强学校改革的内驱力。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改革执行力。导学练案的每一个模块,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召开相应的专题研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

(4)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高效的课堂源于科学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源于有效的集体备课。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创新性地运用到集体备课中来,实施“互动式”集体备课。校级集体备课分五个环节:个

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根据实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5)开展专家引领活动,走出去或请进来,争取专家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6)扎实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来锤炼教师的基本功,推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4、全面依靠学生,搞好课内课外学习。

(1)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在郭思乐教授看来“小组合作”是最适合生本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要在本学年对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合作机制,合理搭配等很多方面进一步修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合作方式。

(2)做好前置性预习工作。充分的依靠学生,相信学生,首先体现在学生的预习工作上,学生课前预习充分,有利于教师更好解决基础知识,从而夯实基础,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能力。

要依据学生实际,注重落实前置性学习,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结合小组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主学习的机会。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本”的课堂实质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课堂,这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知识面广,才会有东西说,生本的课堂才会精彩,才能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4)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采用星级评价制,注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完全由教师和考试评价学生的方式,尽量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5、大力鼓励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组织。

(1)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实施生本教育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评优表模、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让教师大胆实施生本教育。

(2)进一步修改教学常规评价细则,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实施导学练案作为检查重心,看教师教案二次生成、看教师课堂教学模式。

四、活动安排:

9月份:制订实施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参加“导学练案”使用培训 3-6年级完善小组建设 开展第一轮听评课活动

10月份:组织校内第二轮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11月份:参加镇内“岗位比教学”活动

12月份:撰写导学练案使用总结

XX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毕业感言佳句简短下一篇:造价工程师经验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预算计价法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