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评查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件评查(共8篇)

案件评查 篇1

审判管理办公室依据《案件评查办法》,积极组织开展案件评查通报活动,对案件逐个进行分析、研究,仔细剖析了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法律适用、程序合法性等,对部分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案件质量评查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优秀、不合格四个等级,评查结果每月通报一次,并督促整改。根据评查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典型案例讲评活动。

案件评查 篇2

为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服务水平,依法加强对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及律师事务所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情况的监督管理。近日,滨海新区司法局对塘沽、汉沽、大港法律援助中心2016年以来的已结案件质量进行实地评查,并依照《法律援助条例》对律师办案行为进行检查。

本次评查主要针对法律援助案卷材料是否齐全、装订是否规范;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从事有偿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是否有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行为;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是否有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案件的行为和收取财物的行为等问题进行。共检查法律援助案卷85卷,其中刑事43件,民事37件,行政1件,仲裁1件,公证3件。

经检查,3个法律援助中心均无违法违纪行为,对发现的个别案卷缺少材料、装订不规范等问题逐一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及时整改,同时要求各法律援助中心对已办结成卷的指派案件及时上报票据,按时足额对社会律师发放法律援助案件补贴。

“网上案件评查”机制探讨 篇3

关键词:“网上案件评查”;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63-01

一、传统案件评查方式的弊端

一是评查标准的随意性,二是评查过程的主观性,三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四是评查结果缺乏监督。

二、“网上案件评查”的考评重点内容

一是案件办理过程中案卡填写是否完整、正确;二是根据流程监控模块确定案件是否超期,凡超期案件均为直接扣分点;三是根据考评标准对系统内文书、环节进行评查。检查重点:文书卷宗区,审查相关审批表是否齐备,领导签字是否完整,签批是否为U-KEY签批;是否将文书扫描入卷,无文书扫描入卷的为扣分点;根据执法状况考评的要求对系统内案件文书进行评查,发现错误登记在案,在评查中发现案件质量瑕疵,确有必要调阅实物案卷的,可调取实物案卷进行审查;四是对于部分特殊案件或者案件的特殊环节重点检查。特殊案件考评,如:未成年人案件,异地羁押案件,扣押款物案件,不捕、不诉、撤案案件;特殊环节考评,如:风险评估环节、律师接待和听取意见环节。

三、“网上案件评查”对比现行考评机制的优点

一是评价标准的详细性。根据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流程步骤对案件进行评查,我们可以将评价标准划分为实体部分、程序部分和其他问题三个大项,并细化为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实体处理、文书完整、装订规范等九个子项,子项又对共计40余项的具体问题扣分标准加以说明,尽可能保证评价标准的详细性和完整性,减少评查的主观因素。

二是评查过程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卷宗的可共享性,打破传统案件质量评查模式对时间、空间及案卷唯一性的限制。一是可以实现跨时段评查,将七天到十天时间设为一个评查时段,在此时段中,评查人可在任意时间登录系统进行评查,随时保存评查进度和结果;二是可以实现跨部门评查,不受集中评查地点限制,既可实现本院自查,也可实现上下级院互查;三是可以实现多人查一案、一人查多案,多人查一案,进一步增强了评查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评查人员的可监督性。克服传统案件评查模式中评查人员缺乏监督的弊端,对评查结果增加上层监督,并对各个院、各个评查人评查出的问题数进行公示,减少“人情关系评查”、“老好人评查”的现象发生。

四是评查结果的可参考性。以往的评查活动相互独立,前期评查结果难以与后来的评查结果作比较。可以实现不同时间段评查结果的对比查询,以此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核算一定的分值比例纳入年终考核范围之中。

四、应用“网上案件评查”需要达到的目的

一是提高了内部监督水平。一方面,评查的电子卷宗一旦上传就无法更改,客观的存在于系统中,有什么问题一目了然,那个评委能评查出问题,那个评委不能,最后总结的时候网上都能看到,所以评委都很认真,评查过程都比较严格。另一方面,系统内为院领导设置了审核人角色,通过专用账号和权限登陆,就能查看所有评查过的电子卷宗,及时了解评查过程,对于评查过程敷衍了事,不认真评查的可以退回重评,评查过程透明、公正。

二是提高了案件质量。依托系统开展“案案评查”,对“案案评查”结果进行反馈,评查结果作为案件质量高低的原始记录,经审核无误后,存入个人电子执法档案,长久保存。执法档案情况与绩效考核结果、评先树优、晋级晋职挂钩。所以承办人对于案件的质量非常重视,案件的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大大减少,案件质量大幅提高。

五、完善“网上案件评查”建议和意见

一是建议着力完善奖惩评价机制,激起办案人员办案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同时,每年定期举行案件办理质量评优活动,评出本院的办案质量能手、办案快手等,激发办案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在评查中发现违法、违纪线索的,及时移交本院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案件评查工作报告 篇4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市法院十项活动确立的目标,按照年初刑二庭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掌握全地区刑事审判工作质量,查找改进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刑二庭于十月中旬进行了为

期五天的刑事案卷评查活动。

本件案件评查活动,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承办人员的案件质量意识、提高各类案件质量。评查的根本目的是要求承办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依法办案,把案件办好。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途径是案件评查人员通过评查案件,查找案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暴露出共性或个性问题,防止今后此类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办案质量。二是有利于院领导从宏观上掌握和了解全院各类案件质量状况,科学合理地决策。通过案件评查工作的进行,可以总结案件审理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院领导汇报。这为院领导从宏观上掌握和了解全地区法院各类案件质量状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院领导在实践中提出解

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参考。

一、案卷评查结果汇总

本次案件评查,是针对基层人民法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的全部卷宗进行的,共526件案件、1052册卷宗。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

兴隆台区法院:故意伤害罪:73件;盗窃罪:50件;交通肇事罪:5件;诈骗罪:20件;抢劫罪:14件;职务犯罪:4件;其他:35件; 合计:201件。大洼县法院: 故意伤害罪:23件;盗窃罪:35件;交通肇事罪:25件;诈骗罪:12件;抢劫罪:6件;职务犯罪:10件; 其他:19件;合计:130件。

双台子区法院:故意伤害罪:17件;盗窃罪:21件;交通肇事罪:4件;诈骗罪:5件;抢劫罪:12件;职务犯罪:6件;其他:37件;合计:102件。

盘山县法院:故意伤害罪:24件;盗窃罪:13件;交通肇事罪:28件;诈骗罪:0件;抢劫罪:6件;职务犯罪:1件;其他:21件; 合计:93件。

四个县区法院合计:故意伤害罪:137件; 盗窃罪:119件; 交通肇事罪:62件;诈骗:37件;抢劫:38件;职务犯罪:21件;其他:112件;总计:526件。

四个县区法院案有所占比例:故意伤害罪:26.05%;盗窃罪:22.62%;交通肇事罪:11.79%;诈骗罪:7.03%;抢劫罪:7.23%;职务犯罪:3.99%;其他犯罪:21.29%.表二:

兴隆台区法院刑罚:十年以上:4人;三年至十年:15人; 三年以下:58人;管制:0人;拘役:43人;单处罚金:3人;免于刑事处罚:4人;缓刑:85人;合计212人。

大洼县法院刑罚:十年以上:9人;三年至十年:28人;三年以下:27人;管制0人;拘役:6人;单处罚金:17人;免于刑事处罚:14人;缓刑92人:合计193人。

双台子区法院刑罚:十年以上:6人;三年至十年:43人;三年以下:73人;管制6人;拘役14人;单处罚金27人;免于刑事处罚1人;缓刑:17人;合计:187人。盘山县法院刑罚:十年以上:4人;三年至十年:13人;三年以下:17人;管制:0人;拘役:0人;单处罚金:5人;免于刑事处罚:2人,缓刑:84人;合计:125人。

四个县区法院刑罚合计:十年以上:23人;三年至十年:99人;三年以下:175人;管制:6人;拘役63人;单处罚金:52人;免于刑事处罚:21人;缓刑:278人;总计:717人。

四个县区法院刑罚所占比例:十年以上:3.21%;三年至十年:13.81%;三年以下:24.41%;管制:0.83%;拘役:8.79%;单处罚金:7.25%;免于刑事处罚:2.93%;缓刑:35.2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四个基层法院的案件分布情况。四个地区的故意伤害和盗窃案件都比较突出,共236件,占评查案件总数的44.87%;而对于交通肇事案件则较集中地出现在大洼县和盘山县这两个地区,分别为25件和28件,占其本地区刑事案件总数的19.23%和27.45%。在量刑方面,缓刑的适用比较多,其中大洼92人,占被告人总数的47.67%;兴隆台区85人,占被告人总数的40.09%;盘山县84人,占被告人总数的67.2%;双台子

区17人,占被告人总数的9.09%。

二、评查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进行刑事案卷评查的目的在于以评查促提高,学习其他法院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起到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案卷评查结果可以看出,审判员无论在驾驭庭审、还是法律文书制作及案卷装订等方面均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本次评查及审判工作中仍然发现以下几点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裁判文书及卷宗装订方面

1、裁判文书制作格式不统一、不规范;

2、裁判文书制作不够严谨,有别字、漏字现象,错列被告现象,裁判文书中缺少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甚至有的裁判文书出现说理表述与证据发生矛盾的现象;

3、裁判文书中查明事实部分详略不当;

4、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主、从犯的划分未论述清楚;

5、卷宗内的材料信息填写不全,如合议庭笔录缺少合议庭成员签字,宣判笔录缺少主审人和书记员签字,卷皮信息填写不完整等;

6、卷宗装订顺序不规范;

7、错引、漏引法律条文;

8、对被告人审判的判决书没有宣判机关印章;

9、判决书中事实部分对犯罪数额、犯罪次数认定错误。

(二)审判程序方面

1、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不需制作准备庭笔录;

2、个别案件不应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了简易程序;

3、个别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没有法定代理人到庭;

4、公诉机关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改变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没有决定书;

5、没有将取保候审决定书送交执行机关执行;

6、没有指定管辖决定书先行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

(三)定罪量刑方面

1、认定累犯的依据不足,没有将释放证明作为主要证据使用,只将前次判决作为认定依

据不符合法律规定;

2、缓刑的适用条件把握不严,如被告人有多次前科的被判处缓刑;

3、主、从犯划分依据不充分。如:轮奸案件中未遂犯没有认定从犯而认定为强奸未遂;

4、种类不同的主刑不能累加合并执行。如:在有的判决中将拘役与有期徒刑做简单合并。

三、整改措施

针对评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在案卷评查结束后,集中召开了案卷评查总结会,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司法内功,并提出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司法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律知识就是审判人员的工具,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前提,我们应对法律知识具有广泛涉猎和理解,熟悉法律原则、法律条文和立法精神,这样才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游刃有余。

二是加强办案的责任心,切实改进审判工作作风。纵观这几年的发回、改判案件,有一定比例的案件是由于案件承办人员粗心大意、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譬如遗漏当事人、赔偿数额计算错误、漏写没收作案工具等,从这一点来说,案件承办人员工作责任心强与否,对案件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向被告人送达的裁判文没有法院印章,那么这份判决书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是否视为对被告人进行了宣判?被告人以此向二审法院提出质疑。这是一位副庭长作为主审人审理的案件,在工作出现如此重大纰漏,也是责任心的问题。所以说,加强对审判人员的管理,增强其工作责任意识、敬业意识,避免承办案件中出现的低级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发

回、改判案件的发生。

三是不断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加强写作能力。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通过对刑事案件的全面审理,依照法律对指控的案件事实进行分析、确认,对被告人行为的性质或者所犯罪行进行归纳、论证、评价,并确定是否给以刑事处罚以及给以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文书。这要求法官在制作文书时要确保所撰写的裁判文书与事实相符、说理清晰、适用法律准确、裁判恰当,不出现书写错误,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能充分反映当事人整个的诉辩过程、质证和法庭认证过程。实践中,我们可以突出学习研究最高法院编写的《刑事审判参考》一书。书中选入的判决书都是最高法院从各地法院精选出来的,不论在案件的典型性方面,还是在判决书制作的质量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四是注重经验积累。审判经验,是法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提炼、概括。审判经验的积累是缩短一个初等法官到资深法官距离的重要条件。法官适用法律,实际上就是将法律的普遍性规定与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案结合起来。这就涉及到法官的社会阅历、综合素质、法学理论素养和经验的积累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法院大门的法官很难具有这种因素,所以,需要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还需要传授经验。

五是加强领导的管理。在刑事审判工作中,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出正确的司法决策,而且要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只有增强司法管理能力,我们才能带出一支精良的队伍,才能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多年来,我们的领导注重把握案件的定罪和量刑,但对裁判文书的把关、审核、签发较为忽视,管理的不严,这也是我们裁判文书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之一。

六是加强二审对下指导力度,增强两级法院的相互沟通。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刑事审判人员学习法学理论和刑事审判实务,并就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疑难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基层法院刑事审判人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办案技能。定期召开庭长例会,研究、解决审判中的疑难复杂问题,从过去的个案指导转变为对一类案件的指导,这样有利于统一执法思想。

司法局案件评查总结 篇5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案件评查”活动的开展,在2011年案件评查的基础上,严格按中央、省、市政法委和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工作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机制,把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化、科学化、实效化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力求抓出成效,不断深化司法行政系统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司法行政执法执业领域的办案水平。2012年度在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援中心上报评查案卷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评查后,抽取5件上报政法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评查案件数量类型等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局在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援中心上报评查案卷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评查后,上报案件5件,其中2个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案件、1个是律师事务所代理的案件、2个是公证处办理的案件。我们案件评查力度,通过案件评查,以评促查,评查结合,以此巩固活动成效,提法律服务水平,提高办案质量,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此次5件待评查案件基本上是涉及民事方面的。

二、案件评查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案件质量。案件质量评查是司法行政机关多年来为确保案件质量,保证廉洁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提高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我局成立了案件评查领导小组,负责案件评查的组织领导,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从事评查工作。

2、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办案程序。为使办案质量有保证,评查组将对案件主要事实、证据、手续、卷宗装订、卷宗填写等项目进行严格评查,对办案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手续是否完备、法律文书格式是否正确、文书制作是否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对案件质量不合格的,评查人员及时向承办部门提出,同时书面报告评查领导小组,督促承办部门及时整改,使办案全程制度化、规范化。

3、注重评查实效,落实责任追究。将评查结果作为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对评查中出现的“问题案”依法纠正到位,对查出的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到位,对办案不规范的现象限期整改到位,对办案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弥补到位,对执法办案过程中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造成案件处理或程序错误的,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有力提高了司法行政系统办案质量和公信力,维护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评查案件质量情况

从所评查的5宗案件看,基本上能够严格依法审理,办理质量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事程序合法。各个办案部门都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办案,做到了程序合法,没有发现办案程序违法的情况,同时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

2、适用法律正确。各个办案部门都基本能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实体处理并无明显不当。

3、案卷归档及时、装订规范。案卷文书是案件办理结果最直接的体现,其质量直接影响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和司法能力的评判。因此,从评查的案件看,各个办案都非常重视案卷的整理归档,在案件办结后,都能及时归档,而且档案装订仔细,材料齐全,没有发现遗漏证据材料的情况,材料规范齐全,用语准确精炼。

但是也有极少数案件存在一些案卷材料不全,未编号、编页码,缺收费凭证以及案卷装订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将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案件承办单位或承办人,要求他们正是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做到边评查边整改。

案件评查 篇6

第一条 为了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制工作的要求,结合塔城公路总段路政执法工作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案卷,是指塔城公路总段行政执法岗位已经办结的一般程序路政处罚案件、路政许可、路政赔(补)偿案件案件等行政执法活动形成的依法需要归档或者应当提供当事人查阅的案卷。

第三条 塔城公路总段法制工作机构承办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工作。

第四条 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每年不少于两次。案卷评查以随机抽查方式进行,一般抽查数量不少于10件。实际案卷少于10件的按实际数量检查。

第五条 处罚案卷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查:

(一)处罚主体是否合法;

(二)事实认定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证据与事实是否有因果关系;

(三)是否正确适用法律法规;

(四)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五)是否存在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

(六)案卷内容、装订质量是否合格。第六条 许可案卷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查:

(一)行政许可主体是否合法;

(二)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是否准确;

(三)行政许可的材料是否真实、合法、齐全;

(四)许可收费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五)办理程序、时限是否合法;

(六)是否对被许可人进行监督检查;

(七)案卷内容、装订质量是否合格。第七条 路政赔偿案卷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查:

(一)收费主体是否合法;

(二)收费的法律依据是否准确;

(三)收费依据的原始材料是否真实、合法、齐全;

(四)办理程序、时限是否合法;

(五)案卷内容、装订质量是否合格。第八条 案卷评查应当一案一评。

第九条 结合案卷评查情况,总段路政科及时对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每年年终检查时根据检查情况提出案卷评查报告。

第十条 在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要求其限期改正。案卷评查工作机构应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予以通报。

第十一条 案卷评查结果作为本单位依法行政考核计分依据。

案件评查 篇7

的确, 当我们被问及某种事物或情形是否可能时, 我们总是试图去想象它, 如果能够想象则认为是可能的, 反之则不可能。但这一直觉显然并不像“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那样令人信服, 因为可想象性是一个认知概念, 而可能性属于模态概念, 前提 (2) 存在着从认知领域到模态领域的跨越。可想象性的门槛越低, 接受前提 (1) 就越容易, 而接受前提 (2) 就越难。因此, 对可想象性论证的“常规诘难” (standard objection) 就是反驳CP论题[2]15-23。

对CP论题最具影响力的批评来自克里普克和普特南, 他们在意义理论方面的工作直接切断了可想象性和可能性之间的联系。克里普克反对物理主义者将“水/H2O”的同一性和心身关系进行类比, 并且严格区分了认知领域和模态领域, 切断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可想象性是一个认知概念, 事物或情形对于某主体是否可想象取决于他知道什么相信什么, 或者是他使用了什么样的概念或表征方式。按照这种认知的理解, 可想象性并不直接蕴含可能性, 因为这时候可想象性取决于我们所能提供的概念和背景信息, 一个命题即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我们也可以想象它。换言之, 认知想象中可能的未必形而上学可能。比如, 我们说哥德巴赫猜想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可想象的, 但这两种情况只有一种是可能的。普特南也指出, 虽然就某种特殊的意义而言, “水不是H2O”是可想象的, 但是不可能的, 可想象性并不是可能性的依据[3]55-57。

显然, 如果CP论题不成立, 那么可想象论证就立刻失去了支撑。支持可想象性论证必须面对这一严重的困难。查尔莫斯发现卡普兰、斯道纳克、埃文斯等人主张的二维分析方法对解决这一问题非常有帮助。他们认为索引词甚至名称和句子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有不同的指称, 并且不同程度地和认知意义联系在一起, 这就意味着通过二维方法重建认知领域和模态领域之间的联系似乎是可行的。但是查尔莫斯认为他们大多把可能世界理解为说出表达式的语境, 而这种基于语境的分析非常有局限性, 因为像“我在思维”、“语言存在”这样的表达式在任何语境中都为真, 基于语境的解释并不能对这些句子的认知状态给予完全的说明, 也不能在表达式和认知意义之间建立一种普遍的联系[4]71-75。因此查尔莫斯主张一种认知的理解, 提出了认知二维语义学解决方案。

二 认知二维语义学解决方案

一般认为, 与一个表达式相关的首先是其外延。在二维语义学中, 表达式的外延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依赖于外在世界可能的性质或状态:其一, 表达式的实际外延依赖于说出该表达式时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特征, 即现实世界呈现的方式;其二, 当现实世界的特征已经确定, 表达式的外延还依赖于评价该表达式时所处世界的反事实特征。表达式与外延之间的这种联系是由表达式的内涵实现的, 可以说, 内涵就是从世界到外延的函项。

对应于这两种依赖方式, 就有两种内涵和对可能性的两种不同理解:一是认知可能性, 即把可能性理解为现实世界呈现的方式, 或者说, 是一种被视为现实的可能世界, 这实际上是我们对现实世界可能发生的事实的认知可能假设, 查尔莫斯把这些不能够先天排除的具体假设称为“情形” (scenario) 。从情形到外延的函项就是第一内涵, 又称为认知内涵;二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形而上学可能性, 即当现实世界已经固定的时候, 我们把可能性理解为反事实的。从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项即第二内涵, 又称为反事实内涵。

基于这样一种二维语义, 查尔莫斯对克里普克的后天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克里普克认为“水”这样的名称是固定指示词, 如果水指称H2O的世界成为现实的, 那么, 水在所有可能世界指称H2O。因此“水不是H2O”是形而上学不可能的。然而, 尽管水不是H2O形而上学不可能, 但认知上是可能的, 因为我们不能先天排除一些认知上可能的情形, 如孪生地球, 在这个情形中, 江河湖海中的液体物质是XYZ。如果这个情形果真实现, 那么, 我们就必须承认“水不是H2O”是真的, 因此可以说, “水不是H2O”的第一内涵在这个情形为真。这里关键在于区分形而上学模态和认知模态, 或者说, 区分一般的反事实赋值和对句子的认知赋值。第二内涵基于前者, 第一内涵基于后者。所以, “水是H2O”是后天必然的, 其第二内涵在所有可能世界为真 (包括孪生地球) , 第一内涵在某些情形 (如孪生地球) 中为假。

可见, 如果句子S是先天的, 则S的第一内涵在所有情形为真。如果句子S不是先天的, 则~S在认知上是可能的。或者说, S的第一内涵在某情形中真值为假。因此, S的第一内涵在所有情形为真, 当且仅当S是先天的, 反之亦然。可以看到, 在这里, 第一内涵完全是以认知术语来描述的, 查尔莫斯用这种方式对一般模态概念进行了定义:

(1) 句子S是形而上学必然的, 当且仅当S的第二内涵在所有世界为真。

(2) 句子S是后天必然的, 当且仅当S的第二内涵在所有世界为真而第一内涵在有些情形为假。

(3) 句子S是先天偶然的, 当且仅当S的第一内涵在所有情形为真, 第二内涵在有些世界为假。

(4) 句子S是先天的 (认知上必然的) , 当且仅当S的第一内涵在所有情形为真。

(5) “A≡B”是形而上学必然的, 当且仅当A和B的第二内涵相同。

(6) “A≡B”是先天的 (认知上必然的) , 当且仅当A和B的第一内涵相同。

(1) 和 (4) 定义了两种不同的必然性, 其中 (1) 描述的实际上就是克里普克的观点, 即, 如果S在所有可能世界为真, 则S是形而上学必然的。这是对形而上学必然性的传统理解。 (4) 则是 (1) 在认知领域的反映, 它是查尔莫斯认知二维语义的核心观点, 因为在其他二维框架中, 先天性和第一内涵 (即认知内涵, 在其他的二维框架中可能有不同的名称, 比如, 杰克逊称之为“A内涵”) 之间的联系是受约束的, 而查尔莫斯使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在查尔莫斯看来, 二维语义的核心立场就在于, 如果涉及专名和自然种类词的后天同一, 其第一内涵必定在某些情形中为假。

在 (5) 和 (6) 中, A和B是任意同类型的表达式, “A≡B”是真的当且仅当A和B有同一指称:如果A和B是个体词, 则A≡B就是一个同一陈述;如果A和B是句子, 则A≡B相当于“A当且仅当B”。 (6) 很容易让人想起弗雷格的观点:“A=B”不具有认知意义, 当且仅当A和B涵义相同。显然, 与弗雷格一样, 查尔莫斯也主张, 在意义和认知领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根据这两种必然性, 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可能性:如果S的第一内涵在情形W为真, 则我们说W确证S, 即S在认知上可能, 这种可能性被称为第一可能性;如果S的第二内涵在世界W为真, 或者说世界W被视为反事实的, 从而令S为真, 则我们说W满足S, 即S形而上学可能, 查尔莫斯把这种可能性称为第二可能性。

如果查尔莫斯的定义方式是可行的, 那就在认知领域和模态领域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我们就可以说S是可想象的, 它在认知上是可能的, 反之亦然。因为S并没有被先天排除, 虽然还不能直接得出可想象的就是可能的, 但查尔莫斯认为在可想象性和可能性之间仍然存在某种关联, 通过对可想象性概念和可能性的分析, 我们能够从有关可想象性的前提得出形而上学可能世界的结论。

三 二维语义方法中的CP论题

首先, 查尔莫斯对CP论题的反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把反例分为两类:概念上混淆的和模态上混淆的。对于前者, 很显然, 并非所有可想象的都是可能的并不意味着所有可想象的都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 可想象性和可能性并非完全没有联系, 这需要对可想象性这一概念进行分析。

一方面, 查尔莫斯区分了当下的可想象性 (prima facie conceivability) 和概念的可想象性 (ideal conceivability) , 前者受到当下主体认知能力的限制, 而后者依赖于概念上的理性反思。比如, 复杂的数学真理的错误概念上不可想象, 而当下可想象 (如果主体对相关知识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 查尔莫斯又区分了否定的可想象性 (negative conceivability) 和肯定的可想象性 (positive conceivability) 。当S不能通过先天推理来排除时, 我们就说S在否定意义上是可想象的。如果主体能够毫无矛盾地设想S如此这般的条件, 我们就说S在肯定意义上是可想象的。

在查尔莫斯看来, 相比当下的可想象性, 概念的可想象性更适合用来与可能性建立联系, 因为前者显得过于宽泛。比如, 当我们说哥德巴赫猜想和这一猜想的反面都是可想象的, 这其中的可想象性就是指当下否定的可想象性, 两种情形不可能同时都是概念上可想象的, 也没有理由认为概念的可想象性蕴含可能性存在反例。

其次, 查尔莫斯用二维语义方法澄清模态上的混淆。以“水不是H2O”为例, 根据二维语义, 当我们想象水不是H2O时, 我们想象了这样一个条件, 即, 是XYZ而不是H2O充满海洋湖泊的孪生地球, 没有理由怀疑这样一个XYZ世界 (孪生地球) 是形而上学可能的, 而如果XYZ世界成为现实的, 我们就必须承认水是XYZ。因此, 尽管XYZ世界并未满足“水不是H2O” (因为XYZ世界不是现实的) , 但XYZ世界确证了“水不是H2O” (因为XYZ世界是形而上学可能的) 。也就说, “水不是H2O”虽然不具有第二可能性 (因为其第二内涵在所有世界为假) , 但在某些情形中是可能的, 因而具有第一可能性。

就“可想象性”的某种意义来说, 查尔莫斯认为, 水不是H2O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水在现实世界毫无疑问地就是H2O, 在这种意义上, 任何水不是H2O的可想象性条件 (如孪生地球) 更应被描述为水仍是H2O的可想象性条件, 只是其中的水状物质不是H2O。因此“水不是H2O”看似可想象, 其实并非真的可想象, 查尔莫斯把这种可想象性称为第二可想象性。第二可想象性往往是后天的, 因为“水是H2O”这一点我们只是通过后天经验才知道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涉及先天领域的第一可想象性。S是否具有第一可想象性取决于先天推理, 否定的可想象性也是一种第一可想象性, 因为它的定义方式是看什么东西能够被先天地排除, 而“水是H2O”并不是先天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正确地说“水不是H2O”是可想象的。

因此, 当我们说“水不是H2O”这类句子可想象但不可能的时候, 我们是在第一可想象性的意义上使用“可想象”, 而在第二可能性的意义上使用“可能”, 第一可想象性当然不蕴含第二可能性。但我们可以说“水不是H2O”具有第一可想象性和第一可能性, 这是否意味着第一可想象性蕴含第一可能性?查尔莫斯并没有直接给出这种蕴含关系成立的依据, 而只是指出我们找不到这种蕴含关系的反例[5]171:

(CP+) 概念上肯定的第一可想象性蕴含第一可能性。

(CP-) 概念上否定的第一可想象性蕴含第一可能性。

由于否定的可想象性蕴含肯定的可想象性, 因此CP-蕴含CP+, 但反过来是否成立似乎就很难确定了, 因此CP-或许比CP+更强。但这种区别对可想象论证并没有太大影响, 因为在查尔莫斯看来, 怪人具有概念上的第一可想象性 (无论是否定的还是肯定的) 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修正的CP论题, 怪人也就具备第一可能性。不过这时候怪人仍然不具有形而上学的第二可能性, 但解决这一点并不困难, 因为, 根据二维语义, 如果表达式S的第一内涵和第二内涵相同, 则一个世界确证S当且仅当它满足S, 也就是说, 只要S具备第一可能性, 它同时也就具备了第二可能性。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查尔莫斯对传统的可想象性论证进行了修正。

四 修正的可想象性论证

通过对可想象性和可能性的二维语义分析, 查尔莫斯解决了CP论题的合理性, 进而对传统的可想象论证进行了改进, 论证过程如下[6]115-119:

(1) 怪人具有概念上肯定的第一可想象性;

(2) 概念上肯定的第一可想象性蕴含第一可能性;

(3) 怪人具有第一可能性 (由 (1) 和 (2) 得出) ;

(4) 物理术语的第一内涵和第二内涵要么一致要么不一致;

(5) 现象术语的第一内涵和第二内涵是一致的;

(6) 如果物理术语的第一内涵和第二内涵一致, 则怪人具有第二可能性 (由 (3) 和 (5) 得出)

(7) 如果物理术语的第一内涵和第二内涵不一致, 则怪人不具有第二可能性, 因而现象事实被更深层的实在所蕴含。

(8) 要么怪人形而上学可能, 要么现象事实被更深层的实在蕴含 (由 (4) 、 (6) 和 (7) 得出)

(9) 如果怪人形而上学可能, 则物理主义错误。

(10) 如果现象事实被更深层的实在蕴含, 则物理主义错误。

结论是物理主义错误 (由 (8) 、 (9) 、 (10) 得出)

这个论证的前提 (2) 即修正的CP论题, 前提 (4) 是一个分析命题, 至于前提 (5) , 涉及克里普克对有关感受性的概念的理解。克里普克认为像“疼痛”等感受性是我们意识中最简单最直接的, 我们无法区分疼痛本身和对疼痛的感觉, 而对于物理概念我们能够区分其属性与实在。查尔莫斯采纳了这一观点, 认为现象术语的第一内涵和第二内涵是一致的, 这一点并不会引起什么疑义[5]179。但是, 既然怪人只具有第一可能性, 那就意味着“P&~Q”的第一内涵在某情形为真, 而第二内涵在所有世界为假。也就是说, 必定有某世界W确证P且确证~Q, 而没有世界满足P且满足~Q。这样的话, 世界W与我们的世界显然就是同构的 (理论角色或者说微观物理层次上的结构相同) , 区别在于世界W中的“理论角色”由不同的内在属性来担任。这样问题就来了, 我们的世界蕴含Q, 而物理上与我们的世界同构的世界W却不蕴含Q, 那么Q就不是由结构特征决定的, 只能由不同的东西 (即内在的属性) 来蕴含, 也就是说, 意识或感受性萌生于内在的本质属性, 这些属性的本质并不是通过科学揭示给我们, 而又与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们本身可能就是感受性或元感受性 (即通过一定方式的连接构成感受性) 。查尔莫斯称这种观点为泛元心论 (panprotopsychism) [7]510-514。而查尔莫斯辩护说, 原来的论证有效并不代表怪人哲学家的论证也有效, 原先的论证前提中的Q指的是某人具有意识现象, 但怪人哲学家的论证中的Q相应的也是指“某人具有意识现象”吗?而如果怪人世界的两位哲学家就意识现象或感受性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发生争论, 哪一种观点应该得到支持呢?正如普特南所指出的:“可能世界中的人们虽然能够想和‘说’和我们所能想、所能说的任何话语, 但……他们不能指称我们所指称的东西。”[8]9原来论证中正确的前提在怪人哲学家的论证中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查尔莫斯的辩护是有道理的。巴罗格的反对意见颇有诡辩的意味却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怪人世界作为一种认知“情形”在某种意义上 (先天无法排除) 是可想象的, 或者说它具有概念的否定的可想象性, 但是否也具有概念的肯定的可想象性呢?毕竟后者要求我们必须在概念上毫无矛盾地构想使怪人世界如此这般的条件, 也就是说, 我们还必须为条件填充细节。这其中就有两个问题:首先, 我们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填充这样的细节?丹尼特认为, 那些接受怪人可能性的人并没有充分地设想它们:“当哲学家们宣称怪人可想象时, 他们总是低估了概念 (或想象) 的艰巨性, 所想象的东西最终与他们原先的规定相违背。”[9]322而当我们充分地设想怪人的时候, 立刻就会出现第二个问题——这种概念上的无矛盾的构想是否果真是完全无矛盾的?先天性并不等于概念上的一致性, 比如, “猫是动物”在概念上是协调一致的, 但却并非先天的, “一个特定的类别是不是动物的一个种这样的问题, 是一个要求经验研究的问题”[10]101。概念分析不可能完全摆脱经验知识的背景, 当我们运用部分概念构想怪人以及怪人世界的时候, 这些概念之间或许是协调的, 但在更广泛的概念背景中, 这些概念能否获得其一致性就很值得怀疑。因此, 概念上的一致性并不能保证怪人在肯定的意义上是可想象的。当然, 诚如克里普克所指出的, 当我们谈论可能世界时, 我们“只能部分地描述可能世界”, 完整地描述可能世界的全部细节既不必要也不可能, 这一点即使在现实世界也不可能做到。但是不能完整地描述可能世界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充分设想它们, 提出一种假设比让我们相信它可能为真容易得多。巴罗格的反对意见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怪人的无知, 事实上, 我们无法想象当一个物理层次上与我们一模一样但没有意识经验的孪生人站在我们面前时将是何等的情形, 我们也无法预知这位孪生人的任何行为、动作、表情等等。可以说, 怪人的可想象性源于我们的直觉, 但最终与我们的直觉相悖。

关于CP论题是否成立问题, 我们发现查尔莫斯对第一可想象性和第二可想象性的区分其实很取巧, 它们分别与第一可能性与第二可能性密切相关, 查尔莫斯强调关于可想象性的讨论只能在陈述的层面进行。因此, 一个陈述或命题的可想象性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相关可能世界的可想象性;二是陈述或命题在该世界中的真值。当查尔莫斯说陈述S具有第一可想象性, 实际上是说, S在想象的情形W中为真, 而情形W本身是形而上学可能的, 或者说可想象世界与可能世界至少是共外延的, 于是从可想象性推出可能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 第一可想象性和第二可想象性的区分一开始就和两种可能性的区分联系在一起, 它们的定义方式甚至是一样的, 我们说S具有第一可想象性, 如果它在某情形中得到确证, 也就是说S的第一内涵在该情形中为真, 按照第一可能性的定义S当然也具有第一可能性。显然, 第一可想象性蕴含第一可能性是预先规定好的, 而不是通过证明给出的。事实上, 查尔莫斯对这一关键问题也从来没有给出正面的论证, 而只是反复强调反对这一蕴含将导致一种无法辩护的强必然性。其次, 查尔莫斯在这里有一个巧妙的转换, 陈述S的可想象性变成了可能世界本身的可想象性, 而后者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根本, 因而, 查尔莫斯说, 即使克里普克也不否认“水不是H2O”在认知上是可想象的。但普特南认为, 我们对《命名与必然性》存在一种误读, 克里普克实际上并不赞成说“水不是H2O”是可想象的, 而只是说可以想象“水不是H2O”是可想象的。如果用“◇”表示模态算子“可想象的”, 则“◇◇p→◇p”是不能接受的[3]55, 虽然它没有违反模态逻辑通常的规则。这里普特南强调的是, 即使我们能够想象水不是H2O的孪生地球, 但这不等于说水不是H2O直接就是可想象的, 更不能说水不是H2O是可能的。

这里更进一步的分歧实际上涉及克里普克和查尔莫斯对可能世界的不同理解。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坚持认为可能世界是“由我们赋予的描述条件给出的”[10]23, 并不具有本体论的实在性。按照这一观点, 像查尔莫斯所说“当某情形或可能世界成为现实的 (或被视为现实) ”是不恰当的, 是对可能世界的误解, 这样, 克里普克的语义学考察本质上只能是一维的。很难说对于可能世界的理解哪一种更正确, 但是取消现实世界的特殊地位更便于一般的讨论表达式在任意可能世界中的意义, 因此查尔莫斯的二维方法对于解决语义学中长期以来的一些争论会很有帮助, 并且在二维框架中我们确实很难拒绝修正的CP论题。

查尔莫斯可想象性论证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它预设了感受性的存在及其与物理属性的根本区别, 而且感受性不能概念地还原为物理属性或功能属性, 因而这个论证攻击的是二者之间的必然蕴含关系。然而, 我们关于感受性的信念除了诉诸直觉和内省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说明, 因此感受性及其相关概念本身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查尔莫斯这一坚定立场最终通向一种他所谓的“自然主义的二元论”, 也就是元泛心论, 它与后天物理主义的观点有着实质的区别, 但似乎也还没有完全跳出还原主义的窠臼, 有学者将查尔莫斯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一种“功能的还原主义”[11]99-100, 这显然并不恰当, 因为感受性不是由微观物理世界的结构属性决定, 而取决于填充这些结构的内在属性, 这是一种本质还原, 甚至是还原为一种更深层次的实在。显然, 这种较强二元论倾向的观点并不容易被接受。

六 结束语

通过可想象性论证彻底驳倒物理主义并不容易, 意识问题能否摆脱形而上学而获得完全科学上的解释仍处在激烈的争论之中, 但有一点很清楚, 即使科学的解释取得成功, 我们也不必担心现象术语会被取代, 正如我们即使知道了水的分子式仍然称那种液体为水而不是H2O。虽然查尔莫斯的可想象性论证存在缺陷, 但他的认知二维语义分析却颇为新颖, 引起了极大关注。在二维语义的框架内, 查尔莫斯恢复了先天性与必然性、认知领域和模态领域之间的联系, 强调意义与认知的普遍关系, 为传统的描述理论进行了辩护, 同时又不排斥因果指称理论, 这样一种尝试确实非常吸引人[12], 而通过语义分析为反物理主义论证提供支持, 也体现了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摘要:可想象性论证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可想象论证集中于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 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查尔莫斯运用二维语义学对传统的可想象性论证进行了修正, 重建了可想象性与可能性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查尔莫斯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论证仍然有缺陷, 并不能真正驳倒物理主义。

关键词:查尔莫斯,可想象性论证,CP论题,二维语义学

参考文献

[1]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Brueckner A.Chalmes’s Conceivability Argument for Dual-ism[J].Analysis, 2001, 61:187-193;Worley S.Conceiva-bility, Possibility and Physicalism[J].Analysis, 2003, 63:15-23.

[3]Putnam H.Is Water Necessarily H2O?[C]//Realism Witha Human Face.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4]Chalmers D J.The Foundations of Two-Dimensional Se-mantics[C]//Garcia-Carpintero M, Macia J, Two-Di-mensional Semantics: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6.

[5]Chalmers D J.Does Conceivability Entail Possibility?[C]//Gendler T, Hawthorne J, Conceivability and Possibil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6]Chalmers D J.Consciousness and its Place in Nature[C]//Stich S, Warfield F, Blackwell.Guide to Philosophy ofMind.Blackwell, 2003.

[7]Balog K.Conceivability, Possibility, and the Mind-BodyProblem Philosophical Review[M].1999, 108.

[8]普特南.理性、真理和历史[M].童世骏, 李光程,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9]Dennett D C.The Unimagined Preposterousness of Zombies[J].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995 (2) .

[10]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M].梅文,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11]曹向阳.当代意识科学导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检察机关如何开展好案件评查工作 篇8

关键词:案件评查;检察机关;内部监督

案件评查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已审结移送至法院案件卷宗进行评查,查找分析案件质量存在的问题,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确保司法公正。案件评查是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保证案件质量,提高办案公信力的措施。其任務是保证及时、公正地审查每一案件,保障检察机关司法改革顺利进行,杜绝冤、假、错案发生,杜绝一切违反法定程序、超审限的行为和对检察工作不负责任等现象,保证“公正与效率”在审查案件中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司法的社会公正。下面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好基层检察机关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进行论述,以供交流。

一、案件评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

要做好案件评查工作首先要理解案件评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案件评查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合法性与合理性:一是权力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检察权必然要受到监督和制约。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功能,此种功能具有外向性,如何针对检察机关对外法律监督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呢?案件评查则是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形式。二是现代司法理念批判性的特征决定了司法活动要在批判和反思中发展。现代司法理念的批判特征不仅要求检察官对案件审理的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作出独立的判断,而且意味着对司法活动自身也要进行经常性地批判和反思。案件评查正是检察机关自身对检察权行使的自我批判,其目的不是否定,而是通过自我评判和反思使得司法活动维持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发展。三是司法程序化的内在特征决定案件监督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司法程序化是司法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核心在于司法权的行使必须依赖严格的程序设置和制度构架,案件评查制度正是以程序化的评查作为监督依据,符合现代司法理念要求。案件评查制度的现实依据司法公正是相对的,绝对的公正永远无法实现,不能把刑事案件审查与司法公正相对立、相割裂,案件评查制度正是尝试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制度,保证有一个公正的起点。

二、当前案件评查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评查人员的临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评查的质量

由于每一次案件评查时的评查人员均是从各业务部门临时抽调。使个别评查人员在案件评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案件评查标准,存在临时观点,怕得罪人,评查敷衍了事,对评查的案件确实存在问题,也不敢提出来,或该问题应扣较多的分,即少扣分,影响了案件的评查质量。

(二)案件的评查表设置不科学

评查表的设置过于笼统,部分评查项目偏大,不利于准确地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一是评查表单一,没有体现不同程序的特点。如:刑、民、自侦案件的区别,起诉程序、不起诉程序与简易程序的不同特点的区别。二是评查表的评查项目偏大,没有细化,使评查出的问题过于笼统。

(三)评查结果未建立个人案件评查档案,没有与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

由于每次评查的案件中都能够发现部分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发现问题后办案人员并没有对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不能从案件评查中根本纠正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问题每次评查都存在,再者从人事管理的角度看,没有办案件评查与个人评先评优挂钩,不利于对办案人员的量化管理与考核。

(四)未能设立评查人评查不当的制约机制

评查案件的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促使办案人员依法及时公正地办理案件。因此,要求案件的评查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对案件进行评查。但由于未能设立评查人评查不当的制约机制,对故意隐瞒错案不报的评查人追究评查不当的责任,导致有的评查人员对案件评查责任心不强,案件评查应付了事,不能有效地保证案件评查的质量。

三、如何做好案件评查工作

(一)建立健全专门的案件评查机构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办公室设置以来,由于检察系统工作人员的紧缺,导致案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挂靠于其他科室,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工作开展的常态化、规范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使案件评查工作真正发挥实效,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工作机构,并至少配备二至三名品行良好、业务精通的资深检察官专门对案件管理和评查工作负责。对本院所办理的案件从实体、程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评判,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规范化、长期化的评查工作流程和机制。同时,要对评查人员提供必要学习培训机会,确保他们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业务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为评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设置合理的案件评查标准和方法

一是突出质量评查的灵活性。案件管理部门对案件质量负有监督职责,但不宜过度介入办案过程,干扰办案人独立行使检察权,因此一般是对已审结的案件进行检查和评议,是一种事后监督。为便于监督管理,突出质量评查的灵活性,除固定的大规模全案评查外,可以灵活、随时抽查社会影响较为重大的已审结案件,也可以只针对单一诉讼环节已审结的案件开展质量评查,例如已审结的审查逮捕案件,而非得等法院判决之后再进行。

二是细化评查细则和标准。制定的案件评查标准不但要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全面周密、包括检察执法的全过程;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有可操作性;既包含实体,又要兼顾程序。只有细化各项评查内容和项目,才能使评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全面。应将评查分为程序操作、实体处理、文书卷宗三个部分,每部分下分为若干项,并逐项评分。

三是构建“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评查”为一体的质量评查机制。即受理案件时对移送法律文书、卷宗严格审查,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办案期限、羁押期限等程序性问题进行监督,案件办结后对全案进行质量评查。将案件办理的整个流程均纳入监督范围,规范执法办案程序,全方位、立体式对案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提高案件办理质量,促进检察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三)建立的“案件评查征询外部意见机制”

检察机关可以主动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及群众代表,通过召开意见听取会、公开示证、发放调查表、走访等方式,征询他们对案件办理的意见,对各方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执法是否规范、廉洁同步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给承办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四)建立科学的案件评查奖惩机制

一是明确质量问题,区分差错责任。对于案件在程序、实体、法律文书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按照差错程度的不同进行责任划分,并根据《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由案件承办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承担与其差错相适应的责任。比如,程序性或法律文书等方面的差错责任,除执行检委会或者领导意见导致的之外,应由案件承办人承担;法律文书在校对、排版等方面的差错,打印人员承担主要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申辩制度,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对评查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办案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以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案件承办人员需进行自查并提交书面报告,对被判无罪、涉检上访或被投诉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案件质量是否有差错及责任归属提出申辩意见。之后,评查人员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和综合分析,及时纠正错误,并不断总结经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三是从惩罚性案件质量评查向激励性案件质量评查转变。惩戒虽然也是督促案件承办人提高办案质量的一种方式,但需知案件质量评查不同于错案追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案件质量,而不是为了追究错案责任。因此,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应注重评选优秀案件,对优秀案件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激励检察干警的办案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翟洪江.对检察机关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4(31).

上一篇:抛物线标准方程教案下一篇: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