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精选9篇)
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缺陷产品进行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或出公司。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缺陷产品的判断、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等要求,适应于采购、生产过程及交付后发现不合格品的控制。2名词解释
2.1不合格品: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
2.2缺陷品:未满足预期或规定用途要求的产品。2.3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2.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通过修理或再加工等措施,虽然不符合原规定要求,但能使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2.5回用品:对虽不符合原则规定要求,但能满足使用要求,经返修后利用或直接利用的不合格品。3职责
3.1质检部门负责不合格品归口管理,公司和车间两级专检人员(班长)负责不合格品的判断、标识、记录、报告,并参与评审。
3.2不合格品发生部门或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初步评审,按最终评审结果处置,制订并实施相应纠正预防措施。
3.3技术部门负责缺陷品、回用品(包括返修品,下同)的最终评审,必要时报工程师审批。
3.4质检部门负责抽查和收集不合格品信息,监督纠正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奖惩和处理。4程序 4.1判断与标识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操作者、专检人员、技术人员发现不符合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图纸、工艺文件等)或虽然符合产品标准但无法使用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由专检人员(操作者、技术人员发现的通知专检人员)确认,按以下规定清点数量并加以标识:
a)不合格品(含缺陷品)属本单位责任的,由本单位负责,及时清理滞留在本单位的及已流入下道工序单位的不合格品数量;对于提供给顾客的不合格品,需以书面(电子邮件)形式报质检部门。b)属上道工序单位责任的:
1)由发现工序单位清理本单位所存的不合格品数量;
2)由上道工序单位清理其所存(含已入库存栈)不合格品数量。C)查清不合格品数量后,由专检人员(班长)按《检验标识程序》规定进行标识,并在指定区域隔离存放。4.2记录
4.2.1专检人员(班长)对确认的不合格品应做好检验记录。
4.2.2对加工、传递过程及成品试验发生、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在2小时内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
4.2.3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能够返修利用的,应及时通知操作者返工,对能返工合格的可予以记录,按月汇报质检部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技术部门解决。
4.2.4对无专职检验人员的单位发现不合格品时,通知质检部门确认并开具不合格单。
4.3评审及不合格单的发放
4.3.1由所在的单位主管、班组长、检验人员进行初步评审,确定质量问题的性质,并做出处理(返工、回用、返修、废品)判定:
a)返工品、返修品和回用品。属发现单位责任的,开两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质检组一份;属上道工序责任的,开三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责任单位一份,质检组一份;
b)废品。属发现单位责任的,开二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质检部门一份;不属于发现单位责任的,开三份不合格单,发现单位一份,责任单位一份,质检部门一份。
4.3.2成品检验不合格者,在2小时内开具不合格单一式两份,发成品车间一份,质检组一份。其中,属新产品不合格时按《开发设计程序》填写新产品试制问题通报,一式三份,送技术部门,技术部门在4小时内填写处理意见,经工程师批准后,发试验单位、质检部门一份,自存一份。
4.3.3废品。由公司检查员在不合格单上盖上“废品”章,除铸造毛坯外,不合格品价值超过200元的,由质检部门审批,不合格品价值超过500元以上的,由经理审批。
4.3.4不合格单由开具单位负责按规定时间、份数开具,自留一份后交质检组,质检组按规定发放。4.4跨单位不合格责任划分
4.4.1下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造成的不合格时,由专检员(班长)确认,并上报责任单位主管,责任单位应于20分钟内到现场确认(正常上班时间);若有异议时,由质检组划分责任。
4.4.2若质检组一时难以划分责任单位,而生产又急需补料时,由上道工序申请领料,然后在2日内划分责任者,责任单位应无条件接收不合格单。
4.4.3若接受单位仍有异议时,应在2日内或在保存实物原始状态的时间内,提出申诉报告报质检部门组织仲裁。经仲裁变更责任单位时,由质检部门在申诉报告上明确仲裁结果,复印给原责任单位和责任单位。
4.4.4若属间接上道工序责任造成的不合格品,而在上道工序能够或应该发现而未发现时,其不合格品造成者,同时为间接和直接上道工序。
4.4.5若责任或发现单位分析认为属技术(质量)改进、攻关、工艺工装验证等认知范围无法把握造成的废品,需在2日内经技术部门签字认可,并纳入质量改进费。4.5处置
4.5.1返工品。有责任单位确定返工方法,并组织实施,返工后专检重新检验、记录;若责任单位为上道工序单位时,其返工时间应服从下道工序的要求,返工后必须交下道工序专检验收合格后,方为完成返工任务。4.5.2返修后回用或直接回用品
a)已有明确修理工艺的,由单位按修理工艺修理; b)无明确修理工艺的:
1)属技术部门责任的,由技术部门直接下发技术通知单明确处理方案; 2)属上道工序单位负责的,由上道工序制定实施方案或办理回用手续,其完成时间以满足下道工序生产任务为原则,必要时由发生单位报生产处协调。其它问题由发生单位制定实施修理方案或办理回用手续;
3)回用手续的办理。按要求填写回用(返修)申请单,附上不合格单(若需配尺寸必须在申请上注明尺寸值)。经技术部门审批后(必要时到现场确认实物),由申请单位发质检组一份,下道工序一份和自留一份。
若合同规定使用回用品需经顾客或其代表同意时,其回用单经技术部门同意后,由供应单位报送用户或其代表文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c)对经初步评审确定为返工品或返修、回用品,若生产需要或受所在工序加工条件限制: 1)需流入单位内下道工序处理时,由单位内部作出标识,明确要处理的工序后可以传递到处理工序;
2)需流入到下一个单位处理时,由发生或发现单位作出标识,可进入下道工序加工,但在24小时内或在下道工序完工前必须得到相应的修理方法、质量要求(可在回用单中注明,也可由技术部门出修理方案)或回用手续。
d)返工、返修后专检人员按照对原不合格、缺陷内容所确定的修理方案及标准进行重新检验、记录。
4.5.3废品。由发生单位放置在废品区,主要物资实行以旧(废)换新,其它物资由废品回收部门回收处理。需要补料时,由发生单位提出申请,工程师审批方可办理。
4.5.4原本符合设计、工艺规定的已加工工件或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由于设计、工艺的更改,致使其成为缺陷品:
a)技术部门在下发技术资料通知时,应明确对缺陷品的处理意见(返工、返修、回用、代用、报废);
b)各有关单位在接到设计工艺更改通知后,按通知单执行,对报废的清查数量开具不合格单(责任单位为技术部门)。
4.5.5对于给顾客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门分析原因,应书面通知顾客,对无法通知顾客的,应报工程师商议处理。4.6不合格信息传递及纠正预防措施
4.6.1各生产班组应建立不合格品登记台帐,内容包括不合格单编号、产品名称、数量、问题(简述)、评审结果(返工、返修、回用、报废)、责任者、返工返修后复查结果等。
4.6.2各有关单位应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措施,每月30日前报质检部门。4.6.3质检部门每月在生产例会上公布不合格品统计资料和处理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5运行记录
不合格品控制是民机研制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飞机构型控制的重要内容, 更是确保飞机符合预期指标的重要方面。
在飞机的设计、制造、试验试飞、交付运营过程中, 不合格品的产生除了飞机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外, 更多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的失控而导致飞机零部件不能满足预期的要求。不合格品一旦被装机, 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交付飞机的质量, 甚至会影响到飞行试验和终端客户使用中人、机的安全, 因此我们要重视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 也要把它作为质量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抓好, 以确保民机研制的成功,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民用客机以取得项目的商业成功。
1 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
不合格指不满足规定的要求, 意为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偏离了规定的要求或缺少上述特性或要求。可以这么说, 任何具有一项或多项品质不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等要求的产品、器材、零部件都叫不合格品, 涉及到设计图纸的缺陷或不完善, 不符合要求的航材、外购件、外包件、在制品、零部件及大部件等。
在AS9100标准中对不合格的控制提出了要求:“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 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 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标准中还指出对不合格品要进行识别、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 并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 包括让步批准的记录等。
对于标准的理解, 不合格品的评审首先对要不合格品的状态予以鉴别、分类, 确认不合格品的缺陷类别以及产生的原因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而鉴别不合格的依据是设计图纸、规定技术类文件、制造工艺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 除了现场捕获到的不合格品单个样本外, 必要时还要追溯到原材料、库房件及其他已装机的产品等, 经过鉴定后就应迅速对不合格品发生的范围加以控制, 并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在制品严格隔离, 做好标识, 防止其预期的使用和不合格的再次扩大, 以待不合格品做出处理。
2 如何做好民机研制的不合格品控制
2.1 民机不合格品管理和控制现状
XX型号民机项目的研制采用的是多国协作、国内异地参研的模式, 其中包括多家国际一流企业构成的系统供应链和数家国内主参研单位, 多地管理、多方协作和紧张的研制进度给不合格品的控制带来了诸多的难点和不便之处。如各参研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同、工艺水平不同、生产能力不同、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不同等因素, 出现了部分参研单位对偏差描述含糊不清、原因分析不准确、纠正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导致纠正措施不能起到持续改进的功效, 也没有从体系全方位的角度查找薄弱环节, 追根溯源, 治标而不治本, 导致同样的不合格重复发生, 形成了到处“救火”的局面, 培养出了一个个强救火的消防员, 却出现了一个执行弱的不合格品控制体系。如何才能做好该型号的不合格品控制呢?需要从管理方面入手, 不断完善不合格品控制体系才是关键。
2.2 建立不合格品控制体系
在型号的立项之初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不合格品控制管理体系, 发布《不合格品控制管理规定》以保证项目研制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包括了不合格品审理系统涉及到的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 (MRB) 和纠正措施委员 (CAB) , 以确保不合格品标识隔离、不合格记录、审理处置, 特别是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有效运行。因此, 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全的不合格品审理体系下, 才能很好的规避不合格品装机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潜在隐患。同时, 为了提高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效率, 该型号由前期的不合格品纸质流程进化到了电子化平台的开发, 而这仅仅是不合格品流转方式的改变, 电子平台仅仅是工具而已, 关键还是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良好的工作运行。
2.3 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
在规范的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只是不合格品控制好的前提, 关键还是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良好的工作运行, 要让制度落地。只有在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的重要基础上, 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执行, 在处理不合格品上体现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归零要求。同时, 质量人员要融合到设计和生产技术团队中, 让质量要素下沉, 发挥全员作用, 持续改进, 不断提升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素质。
2.4 质量统计技术的运用
现代质量管理活动中, 需要应用各种数理统计技术方法, 不合格品的控制当然也不能例外, 统计技术成为不合格品控制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因素。在AS9100标准中也规定了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 以证实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管理也应通过各种数理统计技术方法分析过程和产品特性趋势的相关数据。
抽取该型号飞机在研制连续的3000份不合格品控制表单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90%的处理结论是原样使用和返修, 超差基本都集中在零部件的尺寸超差、孔超差以及装配过程的超差, 主要原因以操作者操作失误、工艺技术、工装错误、设计缺陷等, 而这些数据的分析为提升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人员培训等提供了很好的改善信息, 以不断完善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过程。
2.5 MRB的评审和处置
在该型号飞机不合格品控制过程中, 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的重点是不合格品的可用性和处理方案的可实施性, 即根据不合格带来的影响程度来判定后续的产品的加工和使用要求, 最终给出原样使用、返修、返工或是报废的处理结论。对于可能影响飞机的适航性、安全性、性能、重量 (对于重量因素较重要的零组件) 、使用寿命、可维护性或可互换性产生不利影响的不合格, 以及对接口、符合性验证试验、试飞有影响的不合格处理应特别慎重, 我们把这类不合格定义为较大偏离, 应由具有权威的授权MRB和有关方面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后才能决定。
对于不合格品的最终处理结论是原样使用或是返修的, MRB在处理时需要从严掌握, 需写明原样使用的理由和返修需要的步骤, 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以降低零部件的技术要求为前提的, 这很有可能会造成飞机在运营过程中的质量损失。民用飞机作为航空产品的主导产品之一, 这种处理结论还必须得到CAAC的批准, 才允许被执行, 决不能草草了事乱下定论。
更需要提醒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的不合格品都可以让步使用或放行。当产品的某些特性不合格将导致人、机的不安全时, 是绝对不允许让步使用或放行的。民用客机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装机使用直接影响到飞机运营中人、机产的双重安全问题, 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4 结束语
XX型号飞机的研制, 不论从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管理创新, 甚至全球采购商业技术合作的模式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考验。这对不合格品控制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 阻挠不合格品控制的几大难题解决方法基本落地, 不合格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管理。
A:通过你的介绍可以判断,这个病毒至少包括Auto病毒和感染性病毒的双重特性,但是并不能证明这就是一个老病毒。要想对付这类病毒,可以通过PE的方式进入到系统。接着通过Dr.web Cureit等病毒扫描器进行扫描,看通过它能否对破坏的EXE文件进行修复。最后实在别无它法的情况下,可以试试先将重要的文件进行备份,然后格式化整个磁盘并重装系统。
◆ Windows 10应用商店打不开
Q:Windows 10预览版已经先后发布了几个版本,但是我发现应用商店闪退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是一两次也就算了,可是经常这样真是忍无可忍。请问这一问题是否可以解决?
A:既然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那么我们就试一试民间的偏方。当你打开系统的应用商店后,立即点击系统的“开始”按钮。这时候应用商店就不会挂掉了,当应用商店加载完成后再关闭“开始”菜单即可。
◆ 如何将应用安装到其他分区
Q:Windows 8时代,微软限制应用商店中的应用只能安装在系统的C盘中,这样难免就会造成C盘空间的紧张。请问在Windows 10中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A:在全新的Windows 10系统里面,微软的确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并且自身就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首先点击“开始”菜单中的“设置”,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点击“系统”命令。接着点击左侧中的“存储”选项,在右侧窗口即可看到“保存位置”项目,在“新的应用将保存到”列表中选择将应用安装到相应的分区即可。
◆ 如何减少电脑主机风扇的噪声
Q: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电脑主机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电脑主机在待机的时候,主机的风扇反而转个不停,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却没有声音。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为了减少对系统资源的过度占用,系统以及很多软件都会在待机的时候,自动运行一些设定的命令,所以风扇的旋转就会增加。为了减少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关闭一些程序,比如对磁盘进行优化:在磁盘的属性窗口中选择“工具”标签并点击“优化”按钮,再在弹出的窗口点击“更改设置”按钮,去掉“按计划运行”项的勾选即可。
◆ 能否双击Update安装64位Windows 8.1
Q:我目前使用的是Windows XP系统,最近下载了一个64位的Windows 8.1安装文件。请问可以通过解压到任意文件夹后双击Update来进行升级安装吗?
1.目的和范围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记、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理的控制,防止不合格交付出厂。
本程序适用于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以及交付或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2.职责
2.1纯水检验室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隔离、记录及不合格品的审理的管理工作;
2.2纯水制作部和客户服务部分别负责对交付前后不合格品采取措施和处理工作。
3.工作程序
3.1不合格品的分类
3.1.1不合格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及交付或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3.1.2不合格品按严重程度分为A和B两类:
A类:个别或少量的外观或标签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一般不合格;
B类:经检验判定内在质量(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不合格。
3.2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
3.2.1不合格品的标识可以用标牌、标签、批次号或其它适用方法标识。
3.2.2无论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还是生产、转运、仓储、测量等哪一个过程
发现不合格,均应由检验人员标识后,责任部门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予以隔离,等候处理。
3.2.3检验室应规定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办法。
3.3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
3.3.1评审时机:经检验识别为不合格时,即应组织不合格评审。
3.3.2评审不合格品及其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分级管理。
A)未交付前不合格处理
a)对于车间检验员能判定立即返工的A类不合格,可要求车间人员立即返工,并将检验情况记录在《成品验证记录》中。返工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由检验室将记录发至生产车间和仓库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影响感官指标或无法返工(桶破损)的A类不合格,由副总经理批准报废。
b)对于B类不合格产品,由检验室填写《不合格品登记表》交副总经理作出报废决定。
B)交付后的不合格处理:
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公司检验室确认后,根据不合格品给用户造成的影响赔礼道歉并给予经济赔偿,如换水赔偿。
3.4不合格品的纠正、预防措施
3.4.1A类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产生A类不合格品时,应责成生产车间立即返工,不能返工的不合格品(如
桶破损)应报副总经理批准报废。生产车间应认真分析原因,相关责任人应写出书面检查,并予以经济处罚。
3.4.2B类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B类不合格品可分为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理化指标不合格。
3.4.2.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
a)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是由于设备没有定期消毒或相关人员的失职
或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b)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后,首先与事故责任者和部门负责人共同分析事故
原因,并向副总经理报告,并由部门负责人与事故责任者采取补救措施,直至生产出合格产品。
c)如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事故涉及相关人员的失职或失误,应由部门负
责人进行调查,责成事故人采取补救措施并上报书面事故报告。
d)对于故意造成产品质量事故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3.4.2.2理化指标不合格
a)理化指标不合格是由于设备没有定期检修或相关人员失职而造成的错误。
1.目的:为对原料和产品的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文件。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各类原料和产品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管理。3.职责
3.1 质量部为公司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及组织评审、监督处理,负责记录发生的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质量信息,形成质量报告。3.2 生产部、各部门负责对本单位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管理,在质量部QA的监督下处理。4.程序 4.1定义:本程序中的不合格品是指经质量部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原辅料、超标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过效期的产品,也包括溢漏或洒落的物料/产品、退货产品、召回的产品、产品发生意外导致的报废品(如投毒、被外物污染等);过期产品是指已过产品有效期的产品。
4.2不合格原料、包装材料的管理:
处理原则:一是追究责任者,承担损失或退货;二是退货处理。4.2.1 记录、标识、隔离
4.2.1.1 原料、包装材料到货后,质量部QA现场取样,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传递到仓库人员,仓库保管员记录检验报告结论。
4.2.1.2 不合格品的原料、包装材料经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接收/入库,不准使用。4.2.2不合格品的评审:质量部QA填写“不合格处理单”,并负责组织使用单位、生产部、销售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根据不合格项目的性质和程度,做出结论,经质量部QA负责人批准后销售部执行并监督执行以上程序,并填写在 “不合格处理单”上,一式两份,质量部和销售部各留存一份。4.2.3不合格品的处置
原则:不合格的原料/包材一律按退货处置,不合格的印刷品一律销毁。
4.2.3.1 退货:质量部将评审意见通知采购员,采购员负责在一周内将不合格品处理完毕并记录它们被退回供方的信息。退货处理在销售员现场监督下实施,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双方清点数量准确以后,由采购员办理退货手续。如发现数量不准,要立即查封现场,尽快查明原因,在原因未查明前,不得进行退货。
4.2.3.2 不合格印刷品的处理:对不合格的印有公司标志的印刷品的处理,由采购员押车至指定地点销毁,质量部QA专人监督执行,并填写“销毁记录”,注明名称、销毁时间、销毁地点、销毁数量、销毁方式、销毁人签名和监督人签名等。
4.3 生产过程中出现偏移参数的中间产品,不得交下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纠正措施,检验合格方能进入下一工序生产。4.4不合格产品管理
4.4.1标识隔离:生产车间接到质量部发出的不合格报告后,生产车间岗位人员立即将不合格成品放置于不合格品区,货位前置红色标识牌隔离存放。4.4.2 处置: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1)作废弃垃圾处理;(2)重新加工(即返工);
(3)让步接受(必须得到客户的书面同意)或降级(满足其它标准规格的)。(4)销毁或报废。
4.4.2.1作废弃垃圾处理:生产车间岗位人员立即将不合格品收集于专门的容器中或放置在专区, 并置“废弃”标识牌隔离存放,作废弃垃圾处理,质量部QA专人负责监督处理过程并填写处理记录。
4.4.2.2重新加工(即返工)(1)不合格品的返工,生产车间制定返工方案/文件,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原因、分类(质量、外观、杂质、工艺等)、返工退回的环节、返工的批号和数量、可接受的标准、返工产品的存储条件、可能影响批次的信息等,并在生产记录中可明确追踪。
(2)返工按返工文件或方案执行,返工情况填写在生产记录中,返工后的产品须经质量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3)质量部QA、生产部应对返工环节及返工影响到或随后有关的批次进行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4.4.3让步接受(必须得到客户的书面同意)或降级(满足其它品规格的)。
(1)不合格品如让步接受,必须得到客户的书面同意,由采购部将客户同意的书面资料一示3份,交质量部、销售部、生产部,并经各部门负责人确认,报直管副总批准后,各部门以此作为不合格品让步接受的依据。
(2)不合格品如降级销售,其指标必须满足质量标准的低限要求,由质量部根据标准做出判定和确认,方可做降级处理。(3)未满足客户规格要求的产品,必须在客户被书面通知后并得到客户书面接收的确认时,销售部才能发货。
4.4.4过效期或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由于产品过效期、品质拒绝、退货产品、召回的产品、溢漏或洒落的产品进行重新加工(即返工)的必须经生产部和质量部确认批准后方可执行;未被确认和批准的做废弃物处理。4.4.5销毁或报废
产品发生意外导致的报废品(如投毒、油污染、气味污染等的交叉污染),工艺控制不能消除的,一律销毁和(或)按废物处理。经质量部判定后,交生产部统一处理,质量部、生产部负责监督处理过程并填写“不合格品销毁记录”,注明名称、销毁时间、销毁地点、销毁数量、销毁方式、销毁人签名和监督人签名等。4.4 废料控制
4.4.1生产过程中、搬运或传送过程中洒落或溢漏的产品,经统一收集后,放置在容器并设置标识牌,按废弃物(即生活垃圾)处理。
程序不合法裁员当无效
【案情概要】2007年3月,因生产所涉水源断绝,东台某公司停产歇业,职工待岗。鉴于当时情况,公司经研究决定与包括杜某、袁某在内的29名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于2007年11月7日在《东台日报》上以公告的形式向职工发出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12月6日,公司分别向杜某、袁某等职工发出《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杜某、袁某等认为公司与其终止劳动关系不合法,遂向东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对申诉人的申诉请求不予支持。杜某、袁某等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为,公司的裁员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故判决撤销公司对杜某、袁某等作出的《终止劳动关系证明》。
【律师寄语】用人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说生产经营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经营发生困难或者出现资不抵债等情况,此时用人单位往往需要调整生产结构、裁减人员,才有可能获得一线生机。但是,《劳动合同法》在赋予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权利的同时,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亦对用人单位提出了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的要求。本案告诉我们,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法定程序,即使用人单位的现状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裁员条件,也会因为程序不合法,而使其裁员行为无效。
1 我县医药费用现状
近3年来, 我县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均在以40%以上的幅度增长, 2005年全县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为1 549.6万元, 报账补偿307.15万元, 而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上升到1.13亿元, 报账补偿达4 895.5万元, 分别上涨了7.4倍和15.9倍。2009年住院医药费用较2008年上涨了50.49%, 报账补偿较2008年上涨了75.7%。这其中有政策调整刺激农民健康需求的因素, 也有补偿政策逐年提高的因素。但近两年医疗机构因不合理用药、过度服务、放宽住院指征等因素导致的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也十分突出。2009年全县49.03万人参合, 共筹集新农合基金4 903万元, 但仅住院报账支出就达4 895.5万元, 其它如门诊统筹、慢性病等支出等达1 300多万元, 基金总支出超当年基金近1 300万元, 新农合基金风险已迅速凸显。由于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150元以后, 将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在这个水平, 如果医药费用如此持续增长下去, 新农合基金将迅速透支, 这样对新农合制度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2]。医药费用快速增长与有限的基金已经成为较突出的矛盾。
2 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成因
2.1 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不到位
现行财政体制下, 县本级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一般医疗机构除预算2~3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资外, 其余均为自收自支, 财政对医疗机构几乎再没有什么投入了。但医疗机构人员工资津贴、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房屋维修、人才培训、“三金一险”等都是靠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来实现, 无形之中医疗机构就会以创收作为工作的重心, 势必会助推医药费用的快速上涨。
2.2 药品、卫生材料定价机制不合理
药品卫生材料定价机制不合理。一方面药品、卫生材料生产成本、出厂价与最高零售价之间差距太大, 确定幅度不合理, 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太大, 价格虚高;另一方面中间商用部分利润去贿赂医院、医生, 造成医生对利润高的新特药品材料“情有独钟”。
特别是近年来特殊骨科材料价格暴涨, 钢板等高质耗材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些医疗机构没有把大型特殊材料纳入医院统一询价采购, 助长了医药费用虚高。
2.3 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
目前, 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内部收入分配体制均是将医护人员、科室的经济指标与个人收入挂钩。药品返利、开单提成的现象在医疗机构还十分普遍, 为了“多劳多得”, 在强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医务人员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就有源动力, 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 个别医生不惜冒着违规违纪的风险“创造收入”。过度经济利益驱动, 导致经济杠杆失衡。
2.4 医疗机构违规操作
医疗机构违规操作是导致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上下工夫, 却想方设法来分吃新农合这块“蛋糕”, 擅自提高医疗收费标准, 分解收费, 开大处方, 过度服务, 滥用新特药品, 盲目做各种不必要的检查, 误导患者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费较快增长, 使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最终造成患者得不到实惠, 合作医疗基金流失, 打击农民参合积极性。
2.4.1 不合理用药日益突出
近年来各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较为突出, 是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农合补偿比例逐步提高, 农民住院医药费用自费金额减少, 因此医院医生为了追逐利益, 存在过度用药、过度检查治疗, 诱导患者过度消费, 滥用抗生素 (个别软组织损伤或骨质增生患者使用三联抗生素) , 不合理用药。乡镇卫生院不合理用药十分突出, 许多医院用药走入了三大怪圈:每张处方不离抗生素或激素、每位患者天天都输液、每个患者均使用参麦黄芪针;县级医疗单位过度依耐新特药和疗效并不确切的中成药, 增加了医药费用和基金的支出。部份乡镇卫生院药品费用占医药费用比例超过了50%, 导致医药费用结构不合理。
2.4.2 随意放宽住院指征, 住院率上升过快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将门诊串换成住院或将大量无住院指征的患者收治住院, 纳入新农合报账, 使住院率上升过快, 全县2009年仅参合农民住院人次达38 994人次, 较2008增加13 620人次, 增长了53.7%, 住院率达到了7.9%。
2.4.3 乱收费、高收费现象突出
主要表现在自立项目乱收费 (如收取处置费、治疗费、手术材料费等) 、未经审批高收费 (如床位费、手术费) 、重复收费、多计收费项目次数 (如一个内科病人一天静脉注射计了30多次) 、不按实际服务项目多计收费项目 (如正常分娩普遍收取人工破膜、难产接生、会阴侧切、脐带环纳等手术项目;硬膜外麻醉病人普遍收取基础麻醉费、椎管内麻醉、椎管内置管费;剖宫产病人收取了剖宫产手术费, 又收取接生费;住院病人普遍按一级护理计费, 但病历记录和服务并未按一级护理规定进行等) 。
2.4.4 违反药品材料加成规定, 大型卫生材料成本虚高
一些医院违反药品加成规定, 部分品种销售价格达到进购价的四五倍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新材料不断涌现, 昂贵的骨科材料层出不穷, 许多骨科材料高达数万元, 但一些医院在骨科材料进购中把关不严, 未纳入医院集中招标采购, 形成材料价格虚高, 助长了医药费用的快速增长。
3 医药费用控制对策及建议
3.1 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利用国家医改这个大政策, 努力争取国家财政对卫生的投入, 特别是要在医院建设改造、设备投入、人才培训以及公共卫生服务上把国家所给的政策投入全部争取到位, 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要争取到人头工资的财政补助,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医疗机构经济压力, 彻底从以前以医疗创收为主转变到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上来, 回归其公益性。
3.2 改革药品、材料定价机制
要彻底改变看病贵、药价虚高的现状, 只有改革现行的药品材料定价机制和药品流通运行体制才能实现。一是积极推进“医改”, 实行国家基本药品制度和药品零利润制度,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二是建议国家统一制定药品制剂制作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 统一核定同一品种药品的生产成本, 统一制订药品的出厂成本价格, 不论哪个厂家生产该药品都不允许超过该出厂成本价。然后由药品流通企业统一将药品直接配送到医疗机构, 消除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药品流通中不再加成, 由医疗机构按出厂价实行零利润销售。药品流通企业由国家招标物流公司承担, 药品的流转成本由国家财政补助。这样直接消除了药品流通环节层层加价, 到医疗机构就变成了价格虚高。三是在医院内部药品管理上, 全面实行招标采购, 防止药品经销商与医生勾结, 切断利益链。
3.3 改革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分配体制
医疗机构现行的以单纯经济指标为考核依据按劳分配制度已暴露出很多的弊病, 造成单位内部收入差距过大,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刺激医务人员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问题。因此要抓住新医改的良好机遇, 积极探索职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推行绩效工资, 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注重实绩的原则, 取消经济收入指标考核, 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 这样使医务人员从原来只在经济指标上下功夫转变为在工作质量上下功夫, 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注重工作实绩。
3.4 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切实降低医药费用
3.4.1 集中招标采购, 统一加成比例, 控制药品材料价格
全县医疗机构药品、卫生材料由卫生局在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统一药品价格, 各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只能加成15% (卫生材料加成按规定执行) ;并在2011年全面推行医改,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 医疗机构由此减少的收入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这样就从根本上控制医药费用的上涨, 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关于药品零售价加成 (西药15%, 中草药15%~30%) 的规定, 药品零售价不得高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指导价格和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一律按《四川省物价局关于公布部分增补医耗材临时零售价格的通知》 (川价函[2007]92号) 实行差别差率管理, 最高加成不超过250元。
医疗机构的药品材料采购要按相关规定实行集中招标采购。配合国家医改, 2011年乡镇卫生院将全部实行药品零利润销售, 从源头上控制药价虚高。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药品可以由乡镇卫生院招标代购, 但乡镇卫生院不得从中加成得利。
3.4.2 规范诊疗行为, 做到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住院
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 积极推行“临床路径”, 严格遵循用药规定, 在保证患者救治需要的前提下, 临床用药应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和一线药物, 坚持“四个不” (能用国产药就不用进口药、能用低价药就不用高价药、能用普通设备检查就不用高档设备检查、能明确诊断的就不重复检查)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住院、合理手术、合理转诊。要合理使用营养药物, 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 规范特殊用药审批。乡镇 (中心) 卫生院应全部配备和使用《新农合用药目录》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对医生特别喜欢使用而疗效又不确切的新特药, 医疗机构要给予警示, 并查明其中的利益链, 对确有吃“回扣”的医务人员要严肃处理。
3.4.3 严格目录外自费药品使用, 提高参合患者新农合实际补偿比
今年起, 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新农合用药目录》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 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新农合自费药品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必须控制在10%和5%以内, 住院患者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县级医疗机构要在50%以上, 乡镇卫生院要在63%以上, 切实保障参合农民真正受益。
严格控制、规范使用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 2 000元以上的大型材料和5 000元以上的大额医药费用要先报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批后方能使用和报账。未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的自费费用或超比例范围所发生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对特殊用药、特殊检查和大额费用要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对特殊用药的审批必须坚持“特殊疾病治疗必须、急救挽救生命、疗效确切”的原则, 严格控制审批数量。目录外抗生素使用申报必须要有药敏试验;原则上非治疗特殊疾病必须的中成药及新特药不得纳入申报范围。
3.4.4 日平均费用及人均总费用指标控制
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采取硬性措施严格控制参合患者门诊、住院费用的增长幅度。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标准, 严禁巧立名目乱收费、高收费、分解收费。 严格执行单病种限价政策和《临床路径》。2010年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日平均费用和人均费用要在2009年基础上下降8%以上, 凡住院报账医药费用超过控制标准的, 县新农合服务中心将在结算审核时按比例予以扣除。
3.5 积极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遏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目前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成功经验, 它作为今后医疗费用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县要在以前实施单病种限价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进一步完善方案, 以实施《临床路径》为依托, 扩大单病种限价的病种, 逐步过渡到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上来。积极探索按床日付费和总额预付的管理办法。同时要逐步在乡村两级开展门诊总额预付制, 采取门诊统筹基金总额控制, 按人头或者门诊人次定额包干, 预付给定点医疗机构, 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要求为参合人口提供医疗服务。把医疗机构被动接受外部监管转化为主动开展内部监管上来, 把被动控制费用转变为医疗机构主动控制费用, 切实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3.6 加强费用控制监督, 落实奖惩措施
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对本院的医疗收费、医疗质量、新农合政策执行情况开展自查和整改, 切实纠正乱收费、高收费、不合理用药、门诊串换住院等违规行为。卫生局将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物价等部门对各乡镇、各医疗机构基金管理、新农合报账情况和医疗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和清理整顿,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追责, 决不姑息。
3.6.1 实行医疗费用通报和警示制度
县新农合服务中心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平均医疗费用通报和警示制度[4], 每月对所有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公布所有定点医院的新农合补偿比、住院人次、日平均住院费用, 次均住院费用、自付药品比等情况, 同时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状况、审核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发布信息通报, 对连续3月存在费用超标的给予黄牌警告, 对连续2次受到黄牌警告的医疗机构将暂停新农合报账并限期整改, 同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整改不合格的将取消定点医疗资格。
3.6.2 实行超标医药费用及不合理用药费用审核扣款制
我县充分利用资金拨付的经济杠杆制约机制, 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超人均住院总费用、单病种限价等规定控制指标的, 县新农合服务中心将对超标费用按该级别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报账比例进行扣款 (即超标费用乘以报销比例) ;自费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 按超标费用的30%扣款;无指征用药的按药品费用50%扣款;违反药品、材料加成规定高收费的, 将对高收费用按新农合报销比例扣款。挂床住院、门诊串换住院、无指征住院的, 经查实, 县新农合中心将不予结算。
3.6.3 实行违规处罚责任追究制
卫生局纪委、县新农合服务中心加强日常监督与检查, 对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违纪行为及医药费用超标的除按规定扣款外, 并对医疗机构负责人追究相应的责任, 特别是对乱收费、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不合理住院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确保各项费用控制措施落到实处[5]。对医药费用控制好的定点医疗机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2010年, 调查处理了5起新农合住院、门诊报账中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 收回违规资金2万多元。1—7月, 县新农合中心在审核中扣回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收费、不合理费用52 278元, 有效控制了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宁, 王俊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视野下的乡镇卫生院[J].江苏卫生保健, 2007, 9 (2) :26-27.
[2]汤敏, 尹爱田, 范学玲, 等.从费用控制角度谈新农合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1) :20-23.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管理的若干意见 (卫办农卫发[2005]243号) [Z].北京:卫生部, 2005.
[4]陈玉江, 冫工强.南江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与费用控制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9) :671-673.
文件编号
XXX-QP4.2.3-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文件控制程序
页
数
1目的为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岗位所使用的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防止因误用失效文件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各类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更改、作废等各环节。
3权责
3.1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审核;
3.3各部门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程序文件。
3.4质量部负责文件的发放、回收、处置管理,以及外来文件的收集保管。
程序要求
4.1文件管理工作流程。
文件发放
文件执行
文件发布
文件批准
文件审核
文件编写
文件审核
文件更改
外来文件
文件评审
文件作废
文件销毁
文件借阅
4.2文件分类与保管
4.2.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外来文件,质量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均由质量部控制,各相关部门保管下发的本部门使用的文件及已填报的相关记录。
4.2.2
文件分类按4.2文件要求控制。
4.2.3
公司外来文件,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由质量部按本程序相关条款执行。
4.3文件的编号
4.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
4.3.1.1质量手册编号说明
Ryzur-QM-XXXX
编制年份
文件层次,代表质量手册
公司名称简称
4.3.1.2
程序文件编号说明
Ryzur-QP
XX-XXXX
编制年份
程序文件标准章节号(4.2.3、4.2.4…..)
文件层次,代表程序文件
公司名称简称
4.3.1.3
规范类文件编码说明
Ryzur-WI-
HR
XX-XXXX
编制年份
文件序列号(01、02…..)
部门英文缩写,代表人力资源部
文件层次,代表工作指导文件
公司名称简称
4.3.1.4
质量记录编号说明
Ryzur-QR-
QP/HR
XX
–XX
序列号(01、02…)
程序文件序号/工作指导文件序号(01、02…)
程序文件或部门英文缩写
文件层次,代表工作指导文件
公司名称简称
部门代码:行政部AD、人力资源部
HR、质量部QM、市场部MD、销售部SD、售后服务部AS、商务部MC、采购部PD、仓库WD。
4.3.2
外来文件不做编号,以文件名称或标准号作为原始编号,登记时记录接收和分发日期以区分新旧版本,为识别有效版本。
4.4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4.4.1方针目标由总经理发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审,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质量管理部负责按规定分发、收回作废等控制。
4.4.2
各章节层次文件包括质量记录表样由部门组织编审,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按职责控制。
4.4.3
文件的发放、回收作废必须填写《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能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4.5文件的受控状态一、二、三级文件分为“受控文件”,需加盖表明其受控状态的印章,并注明分发号,各责任部门按规定管理。
分发号见下表:部门
总经理
行政部
人力资源部
质量部
采购部
医疗设备事业部
医疗服务事业部
分发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4.6文件的评审与更改
4.6.1由于文件在实施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如组织机构、过程、服务或法律法规等)的变化,由管代定期组织对相关部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以确定文件的适宜性。各部门应积极配合评审,有修改意见时,应及时向质量管理部提出,质量管理部组织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改,(如要更改,按以上4.4执行。)
4.6.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
a)由质量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由经管理者代表组织更改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质量部组织各部门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新文件发放。原文件进行收回、销毁,需要留用的加盖作废留用章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
b)文件修改时修订号由“A/0”变更为“A/1”,依此类推;若大幅度更改或更改次数达5次时,直接换版,由“A/0”变为“B/0”
依此类推。
c)对于需要作废的文件,至少保留1份原作废文件,以供查阅。
4.6.3
第三级文件包括质量内容的表样的更改由提出修改意见的部门或个人经原编审部门主管审批后,更改报管理者代表批准,更改后质量部按原发放范围发放,旧文件回收,作废销毁。
4.7外来文件的管理
4.7.1
与产品有关的文件由质量部进行识别,受控分发。
4.7.2
相关的法律法规或适用于公司产品管理的文件由质量部进行收集登记,识别,受控分发。
4.7.3质量部负责收集国际、国家、行业有关管理标准的最新版本,登记控制,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收回旧标准。
4.7.4
质量部编制《外来文件清单》,对外来文件进行识别,以确保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4.8
文件的保存
a)
质量体系文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b)
分发到各部门的文件及填报的质量记录由本部门文件管理人员保管;
c)
任何人不准私自外借受控文件,不得在文件上乱涂乱改,以确保文件的清晰,使文件易于识别和检索
4.9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各部门及时从所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b)质量部保留作废质量体系文件1份。与产品有关的作废技术文件,保留期限至少在产品寿命期后2年。应对作废保留文件加盖“作废留存”字样,以与有效文件区别;
4.10文件的借阅、复制
相关人员借阅、复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填写《文件借阅、复制申请》,由质量部实施文件借阅或复制。复制文件加盖受控章,做好发放记录。
4.11
质量管理部每年组织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审,各部门结合运行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价,必要时予以修改,执行4.6条款规定。
4.12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的控制,由质量管理部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整理更新。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6相关记录
6.1《受控文件清单》
Ryzur-QR-QP4.2.3-01
6.2《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
Ryzur-QR-QP4.2.3-02
6.3《外来文件清单》
Ryzur-QR-QP4.2.3-03
6.4《文件更改申请单》
Ryzur-QR-QP4.2.3-04
6.5《文件借阅、复制、销毁申请》
1.0目的 Purpose 确保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基础安环、技术和财力资源。
明确作用、分配职责和责任、授予权力以提供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2.0范围 Scope 适用于XXXX有限公司与EHS管理体系有关的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的确定与更改。3.0名词定义 Definitions 3.1组织结构:为达成经营目的而编成的系统性的组织运作架构。3.2业务分担:业务委托后部门中所管理的业务范围。
3.3职位:委托受权的一定程度的职责和权限、将其定位于组织上的地位。3.4职责与权限:为行使部门工作的责任项目而授权的权限。4.0职责 Responsibility 4.1总经理策划决定本公司的组织结构。
4.2EHS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对本程序的执行、适用进行监督及报告。4.3相关部门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建立及维护本部门内的相应组织。5.0程序 Procedure 5.1 组织结构及职责权限 5.1.1 组织结构
5.1.1.1 总经理策划决定本公司的组织结构,原则上组织结构根据工作的区分而构成。组织结构的单位以部门命名或可根据工作需要组建所需要的单位。公司的组织结构在《EHS管理体系手册》里规定。5.1.1.2 总经理任命公司最高管理者之一为EHS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5.1.1.3 EHS管理者代表依据公司的组织结构组建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 明确职责权限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权限, 在《EHS管理体系手册》里规定。并根据公司业务性质设置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5.1.1.4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部门内部的EHS组织,明确职责。
5.1.2人员设置。原则上公司各级组织应分配适当人员处理相应EHS业务,但长时间无任职或不需安排专门人员担当者,由上一或下一或同级别人员兼职处理。
5.1.3命令或指示传达。根据已形成的或系统性的业务流程将命令或指示的渠道进行明确(原则上是按级传达),在运作中根据命令或指示统一提高处理工作责任及效率。
5.1.4EHS职责分配的原则。依据部门职责里规定的相关部门执行的业务范围,分配相应的EHS职责,相关部门EHS职责在相互关系上不能存在重复或漏洞,应充分协调有效实施。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程序
5.2职位和职责权限
5.2.1公司组织框架中设置以下层次的职位
A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最高管理责任者,决定公司的一切事务及人事的权力。建立公司的管理组织框架。
B管理者代表:职责权限参考手册之《职责权限规定》。
C部门经理/总监: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正确理解公司EHS方针,在部门里做为最高管理者总括部门业务及下达相关活动指示,提高部门人员的道德素质及工作业绩为基本的任务。
D主管: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辅助部门经理/总监的工作,在部门日常工作里建立实施活动计划并通过相关活动及培训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彻底实施和提高本部门人员的首要素质的培训及工作业绩的基本任务。
E:班组长: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辅助主管的工作。根据所承担的计划进行业务管理,安排作业员的日常工作及监督管理,带领班组成员将相关工作的业绩提高为基本任务。利用工作上得到的知识,经验,培训部下及监督过程,提高班级的EHS业绩。5.3 行使职责与权限的原则
5.3.1所有的职位根据其行使职务的需要赋予必要的权限,并对其权限的行使及不行使引起的结果承担责任。5.3.2权限的应用不应存在损坏公司利益,名誉或公司混用的现象。
5.3.3在行使权限过程中不清楚时,应请示上司后执行,同时把握好其判断基准。
5.3.4代理权限。原职位人员出差、请假或其他的理由不能行使其权限而并没有特别规定时根据《职位代理人一览表》或其直接上司代理执行。
5.3.5权限的委托。相关职位者,可以将自己职务的一部分及连同必要的职责权限适当的委托给下属人员。5.3.6报告。进行实施职责权限时,其过程内容及结果必须向直接上司报告。6.0附录表格Forms/Records 无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推荐阅读: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方案10-19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程序10-31
不合格品管理07-14
产品不合格品分析07-22
不合格品处理方案11-10
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1-09
不合逻辑——句子的语病11-24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解析01-04
采购质量控制程序文件09-18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