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提纲(精选15篇)
(提纲)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简单地说,课题就是需要研究或讨论的问题。
课题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和研究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
是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科研组织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管理、监控和验收之下。有其合理、高效的一面。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科研部门一般采取公平竞争、择优支持(资助)的原则,确立科研课题。一般遵循必要的程序,在实施中既有规定性也有一定自由度,一般不事先指定承担者(可竞争),改变以单位为核心的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形式。如:指令性课题(上级下达);招标性课题;委托性课题(横向合作);自主选择的课题,等等。
共性:都要针对某一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开展研究。这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去寻找、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或研究结论。
二、课题类型与课题的选择
1.课题的类型:
从课题性质:委托、招标、自选、指令
从课题委托立项单位: 不同的机构(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教育部、各大学、科研院所)、部门(各厅局根据自身需要,交由下属部门完成的课题)、企业、团体委托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课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问题指向角度来分,课题可分为基础理论课题和应用对策课题。
基础理论课题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即对于某一理论或实践问题的规律性探讨(对象的内涵、外延、基本特征、一般规律等等);
应用对策课题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操作问题,实证问题。
基础理论课题一般可以不涉及应用对策问题,对策类课题却往往要从理论研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题成果一般两大类:研究论文或著作(一般为基础研究);研究报告(一般为对策研究)] 2.如何选题?
(1)要有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意识。
缺少问题意识,万事习以为常,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课题研究无从谈起。
(2)从问题意识上升到课题研究。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问题经过概括、提炼为一个研究对象的过程。
确定课题,意味着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对象,对问题的探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行为和工作。
3.研究课题的确立(选择课题或接受课题)至少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认真选择课题。课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或理论深度,从而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
第二,选择尽量具体的课题(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第三,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凭空进行,研究者原有的经验和基础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
第四,课题要与自己的工作任务相关联,才有研究的条件;课题研究要是能与个人的兴趣点相结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研究课题的确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课题研究对研究资料、人员素质、时间投入、研究环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要量力而行。
三、怎样进行课题策划?
1.明确研究意义,界定研究目的和内容,理清研究思路。(“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1)明确选题的意义(为什么研究):
自选课题:选题的价值在哪里?靠申报书来说服对方给你资助。
定向课题:充分认识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竞标课题:要让评审者看到你对这个课题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指令性课题:要自己弄清楚命课的意义,在课题组内部统一认识。](2)准确界定研究范围(研究什么)是课题实施前策划的前提和关键。
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
要知道,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3)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的设计(怎样研究)
研究课题意义、范围、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
首先,根据课题的性质确定基本的研究方法。
比如:是侧重调查,还是侧重理论探讨,还是两者相结合;又如:是侧重定性分析还是侧重定量分析;是否要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
其次,提出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组成员的有效分工,调研方案的确定。带着分工进行分头思考,带着分工进行调研,各有侧重。
调研方案力求详细(调研提纲、抽样调查的指标确定、问卷的题目设计)。第三,也最重要的,要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由于研究尚未开始,这个研究思路是基于对于课题结论的假设。[基本的判断和思路] 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假设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臆断,它以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以原有研究为借鉴,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
四、怎样实施课题
1.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别人已经说了什么)任何研究都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从头说”(前人没有研究过、没有关注过)“重新说”(别人研究过,但他们错了,我要从新研究。)“接着说”(别人研究过,但他们没有穷尽问题,我们还要继续研究。)“重复说”(重复别人的研究)——不需要讨论
严格来说,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
牛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因此,我们一般只能“重新说”和“接着说”。为了“重新说”或“接着说”,而不至于以为自己是“从头说”,更不至要“重复说”,首先,研究者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疏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发现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
其次,要始终有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不至于人云亦云。
2.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调整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方案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围绕研究思路进行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这种研究的开展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因此,研究过程始终在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研究过程绝不是按图索骥、按部就班,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研究者在行动时,不应拘泥于原有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方案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
在研究过程中有时甚至会对原有思路进行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
总值,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复式循环结构。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研究者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3.具体实施中的工作要点:
分工明晰,相互协作,及时总结,反复论证。4.加强针对性调研。调研一定要避免走过场,要真正带着疑问来调研,才有收获。同时,科学的调查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
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在某些课题研究中,建议与有关社会科研力量、社会调查机构合作。5.课题成果的形成
对已经调研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
在上述准备的基础上,开始课题成果的写作: 应用对策研究要求:
内容上:要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要有新思考,新内容; 形式上:长短不拘、形式多样、行文注意叙述技巧。
叙述要灵活,有新意和冲击力,否则很难引起注意。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尽量避免“大而全”——标题大,内容全。
最常见的是两种成果形式:
问题披露性报告、对策建议性报告。
两者往往不可分。问题披露性报告可以只写问题,不写建议,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较为直接地报告问题。
但一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都回涉及到一些思路措施建议等。而建议性报告一般都要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成果的转化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往往不是直接的,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往往是渐渐体现出来的。
公开出版及发表(被引用、转载);
面向媒体发布成果(重大研究成果发布会、学者专访、新闻吹风会,等); 通过各类论坛、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在一定范围内发布;
内部报送形式,其转化形式:被领导批示采纳,成为决策参考,下发各有关单位参阅;直接进入政府决策层面。)
交委托方,在实际中得以实施。
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气氛
罗杰斯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潜能,教师只需要为他们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知道如何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真理和智慧,他们就能学到所需要的一切。《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创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及表现与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异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和谐的研究氛围,尽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心理上的安全和动力保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探究的同路人,是他们科学探究的支持者和鼓励者。在学习与成长中是他们的引路人和朋友。师生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共同发展。
二、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设计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境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一定要设计一个有效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那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我通过学习得到启发:一个有效的情境要有障碍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富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具有开放性,能引起学生灵活的思路;具有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回答;具有实践性,能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当然,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要作简单的答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提问。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起学生主动的研究。我将所学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火柴厂,新设计了一款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火柴盒,每10盒包装成一打,怎样包装呢?学生在计算中会发现好多种方法,那哪种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呢?继而引起学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这个教学案例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给思维以动力。
三、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重视研究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研究的必要条件。所以,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我作为教师自然而然的成了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就更应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中,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研究的学习活动中。而且,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让研究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些。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后,进行了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教学片段:
师:一张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纸,四个角各剪去四个小正方形,可以折成一个长方体。)师边讲边演示。面对这个一个长方体,你有大胆地想法或者问题吗?
(学生陷入沉思,有的用纸片在试,有的在小组里轻声讨论,不一会儿,开始发言。)
生1:怎么剪能使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最大?
生2: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
生3:折成的长方体中的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也就最小?
…………
(教师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师: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在边长为整厘米数时,有6种剪法。有的同学猜测这个的体积最大,有的说那个体积大,那到底谁说的对呢?怎么办?
生:算算。
师:对了,我们需要亲手验证一下。好,小组合作自己研究研究。
…………
师:我们刚刚剪掉边长是整厘米数的小正方形,得到了两个“并列第一”的体积。面对这个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剪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在2和3之间可能还有更大的体积。
生:边长也可以是小数,一定有一个新的长方体,体积比252还大。
师:这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
生:非常值得。
学生再次小组合作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找到了新的结果,最大的体积是260立方厘米。就在大伙异常兴奋,这时又有同学对260立方厘米这个体积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有没有比260立方厘米更大的体积 呢?如果剪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和研究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研究。虽然下课时,学生还没能找出体积最大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到底是多少,但学生自己能从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再从获得的结果中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研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正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积极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目标,促进所有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在我校全面展开,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并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者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科、许多老师在合作探究环节还很茫然,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不懂得什么时候探究、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探究的意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问题或者价值不大的问题,或者现阶段学生根本无法探究甚至解决的问题,或者本来就是科学家或相关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却设计、引领学生进行讨论、探究。结果不是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就是严重冲击了所学的重点。尽管过程上说个别问题确实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形成,甚至提高了其思维能力,但是,就整体而言还是偏、难、怪,严重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能力。因此,精心研究如何进行高效合作、科学探究,是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小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践研究和行为研究,具体研究步骤,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4月份—— 听课、反思、梳理、归纳。我们在积极认真听取高一年级所有课的同时还广泛听取了其他学科的改革课,认真观察课堂上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老师的具体指导。与此同时,我们将听课得来的一些经验方法与我们自己的做法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同班型认真反思,在反思的同时认真梳理,在反思后认真归纳,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合我们年级学情特点的一系列操作方法。
5—6月底,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反复实践、验证那些操作方法,同时不断优化。作为以实践研究为主的小课题,我们本阶段用时两个月,着重解决了4个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探究,探究什么问题,怎样把握探究的分寸,怎样加强合作探究的具体指导。实践研究、行为研究,都必须重视具体的实践性,即一切假设都需靠实践来检验、证实,一切结论都必须从实践中得出。我们在这两个月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学习者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困惑,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话、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周测成绩等有效途径精心分析各种假设与操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尽管两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来讲确实是仓促一些,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或者说是做法,对于我们今后把握、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讲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个人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小课题,历时3个半月,我们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4项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是预期的。
1.适时相机探究。张小燕老师所负责的研究角度“什么时候进行探究”,通过大量听课、反复调查、反复实践,发现很多老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有的老师就认为所谓探究就是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一切放手交给学生去操作等,而并未真正理解“合作探究”的精髓,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种事先就在导学案中设计好的所谓合作探究大多是大而空的,从学习者认知水平与能力角度审视,要么过难,要么根本就不具备探究价值,要么即使探究了学生也不会有所收获,仅仅是浪费时间。再有就是,很多老师按照导学案所设计的环节与步骤进行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完全落实就急于进行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结果导致在探究的过程收获甚微或者根本就没有收获。还有就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探究,我们老师就主观地阻止,从而使探究的深刻性、广泛性大打了折扣,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此外,还有的老师不是如上所述,而是随机地安排一些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因为缺乏周密的思考与精心设计,这类探究往往半途而废,或者限于偏、难、怪的误区。
适时相机探究包括5层意义: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尝试了自行探究却未能解决问题时进行探究;因为好奇心理,学习者渴望更多地了解时组织探究;学科内综合性知识与能力要求较强而学习者个人难于解决时进行探究;需要有效激发学习者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时进行探究。
2.探究能够开启思维、启迪心智、提升能力的问题。杨继红老师所负责的研究角度“什么问题应该探究”,通过认真比较、反复实践,总结出如下问题应该是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最值得探究的:
①基于文本又高出文本的问题,应该探究。这类问题往往是各类考试命题的关注点,因为它既是所学又是对所学的升华,尤其侧重对所学的灵活运用。
②能够开启学习者思维的问题,应该探究。所谓开启思维,就是通过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灵感,能够真正激活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而进行深入学习。
③有利于真正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问题,应该探究。能够提升学习能力的问题,不是简单知识的重现,也不是简单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学科内主干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探究这类问题既能真正夯实学科内的重要知识,又能有效地运用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④能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探究。这里的生成不是教师强行加给学习者的,而是通过真正的合作探究学习者自行生成的,而且它能够利于所学的深化和细化。
赵老师:您好?
我喜欢读书并做读书笔记,面对较长的文章,怎么才能准确的写出段落提纲?特向你请教。
您的学生:梦飞 梦飞同学:你好?
知道你喜欢看书,老师很高兴。面对你提出的问题,听老师慢慢道来。首先说提纲,“纲”原指鱼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用在语文上提纲就是把整本书或一段书的内容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逐条记录下来。
编写段落提纲,老师认为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反复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准确划分段落。你们所接触的文章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编写段落提纲也必须注意。记叙文一般是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部分成文,议论文则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块。
(二)、段落提纲要精练.(1)一般的是自己概括,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的段落提纲:险些北大荒秋天到来,再写秋天景色美丽,再写物产丰富,最后深情赞美。(2)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例如《莫高窟》中,第二自然段写的是莫高窟保存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3)用找重点词的方法概括段意,如《莫高窟》如第二自然段重点是写彩塑的,第三自然段是写壁画的,第四自然段是写藏经洞的,那么就可以这样归纳第二大段的意思: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老师的回复,仅供参考。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思考练习】
(1)制定作文提纲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制定作文提纲要注意哪些问题?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
作文《我的未来不是梦》
寻找着,寻找着……
小时候,总是喜欢站在窗口边,仰望着缀满繁星的夜空。夜,是那么的深邃,幽静,恬美,给人一种浩瀚无边的感觉。常常,看着这美丽的景象会出了神,因为我知道,我要寻找的梦想,就在这一望无垠的世界中,就在这神秘莫测的海洋里,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寻找着,寻找着……
为了寻找我的未来,我的梦想,我的脚步从未停留过,从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头小孩,到现在成为一个不断追寻的学生,我都一直在为我的梦想奋斗着,而现在的我,尽管是在不断求学,但我知道,我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都在为我的理想打下一根扎实的钢筋,砌上一块坚实的砖块,为有朝一日更上层楼而打下夯实基础。所以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寻找着,寻找着……
朴实纯净的田园生活,就是陶渊明所寻找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对于美学孜孜不倦的钻研,就是朱光潜所寻找的艺术高峰;对于X射线原理的探究,就是伦琴不惜生命所寻找的科学……历史中,国度间,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在不停寻找自己所向往的梦,是的,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而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的人,终将攀上心中的峰顶,所以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寻找着,寻找着……
我的梦,我知道你就在前面,对你的渴望、憧憬和向往,引领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向你,也许,路会有些曲折、坎坷,但这无法阻挡那颗寻找你的赤诚之心,我会全力以赴冲向你,谁让你是我的梦想呢?
【点评】:本文紧扣话题,思路缜密,题目中虽未出现“寻找”二字,但一见之下就能使人了解到文章的中心及其积极向上的格调。文中语句朴实,回环往复,作者的梦想和追求目标的
我的翅膀
主要内容:在新的学校,老师帮我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中心思想:老师给了我自信的翅膀,让我飞翔。
结构安排:
一,有一位老师,她是我的翅膀。(点题,略写)
二,在新的班级里,我重新树立信心。(祥写)
1,刚转入时的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
2,在老师的鼓励下竞选班长
3,参加校园艺术节 4,考班级第一名
5,议论:对老师的敬仰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叫灌丛鸦的鸟类知道怎样行骗,猴子在做出错误的判断之后竟然会对自己进行处罚。对于动物的聪明行为,人们一直没有加以注意,然而十多年来所从事的各种研究证实,在动物身上,的确具备了原来一直以为仅仅人类才特有的能力。
以灌丛鸦为例,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克莱登博士早在几年前就得出结论:这种鸟智商极高,不但对自己藏了什么食物、放在什么地方和藏了多久时间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还能够记住现场有没有别的鸟类在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克莱登说:“如果灌丛鸦当时发现有其他的鸟类把隐藏食物的过程都看到了,那么它们就会停下来耐心地等待,直至对方离开,然后重新取出食物,将其藏匿到另一个地方。”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十分有趣,并非所有的灌丛鸦都掌握了这种保护食物的方法,只有那些當过“盗贼”的灌丛鸦才有这种本事。“只有做贼才能了解贼。”克莱登不无幽默地说。大概灌丛鸦有了偷盗别的鸟储存的食物的经历之后,便懂得了防贼的招数。
杜克大学麦克·普拉特博士领导的针对猴子的一项研究发现,猴子会对自己做出的错事后悔不已,竟然用不吃食物的方式加以自罚。通过扫描猴子大脑后,可以确定它们的思维十分发达,对“本可以如何,本将如何,本应该如何”的概念区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含糊。“我知道猴子聪明。”普拉特博士感叹道,“但我没想到它们竟然聪明到这种程度。”
内容来源:泰踪企业文化编辑部
1.请说说你们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
2.第一次见面,您对他是什么印象?这种印象随着交往的深入加强了还是减淡了?
3.在没有遇见之前,您期望中的人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身高、背景等方面的硬性标准?他符合您的期望值吗? 4.您认为什么样的爱情是幸福的?您对爱情作何理解?如果需要给爱情下一个定义,您会怎么诠释这两个字? 5.他的出现,肯定让你的生活发生了某些变化,简单说说这些变化? 6.他为你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哪件?有些事情他一直会坚持为你做吗? 7.简要说说双方的优缺点。
8.你们有爱情誓言吗?如果有,是什么? 9.你们如何规划未来的?
10.你平时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对方? 11.你们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
12.如果这是生命的最后两分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3.每次出现摩擦的时候,谁会主动讲和?最长的冷战延续了多久?一般都会在什么问题上出现摩擦? 14.你们的家人都看好你们在一起吗? 15.你的闺蜜对他有不同看法吗?
16.请举4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他对你做过的让你感动地事情。(要把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说清楚,最让你感动的某一个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细节,都要有所体现。)
17.每次出现摩擦以后,他为你道歉时都会经常说那些话?你安慰他的时候,又会说那些话? 18.当时表白的场景是怎样的?也或者通过那个具体的事件,你们自然而然在一起了?
19.你们相互送过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送给对方的?到现在还保存着吗?你会不会随身携带他的照片或者经常翻看你们的合照?
20.请回忆初吻、初次牵手的场景和感受。21.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具体是如何度过的?
22.你在什么时候会想他?烙印在你心里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你经常能想起的某一个画面是什么? 23.你经常会为他做那些事情?你是从什么时候发现,你对他产生了依赖的? 24.当别人问起你的感情和家庭,你一般都怎么应答?
25.他会经常给你买衣服吗?有了好东西会第一时间跟你分享吗?你给他买过衣服或者比较私密的东西吗? 26.在你出现感情之外的危机时,他会不会挺身而出为你排忧解难?请举例说明。27.如果有下一次,你会选择让这样的爱情重新来过吗? 28.你想补充的其他问题。
试卷分析是对教师的命制试卷水平、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综合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试卷分析不仅要上传更要下达,它既是每一个教师向学校汇报自己教学工作得失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教师为学生做试卷讲评的理论依据,要为师生共同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指明方向。全面的试卷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介绍考试性质
试卷分析要说明本次考试是什么性质、什么范围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试题由什么人命题的。
二、介绍试卷的特点
1.内容结构分析:试卷分析要介绍试卷考查的范围、知识点及分值、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分值)、命题特点等。
2.目标水平结构分析:按照考试大纲所列水平(通常分为知道、理解、应用、综合运用等)种类,分析它们的组成比例并且作内容——水平双向交叉分析。
3.题型结构分析:各类题型的比例分析。
4.分数结构分析:内容——分数和水平——分数的双向交叉分析。
5.难度结构分析:对难度测验作难度分布描述。
6.试卷特点及横向、纵向比较:就试卷是否符合考试(教学)大纲规定、是否反映学科特点和内在联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其他特点作出描述和判断。横向比较可以在班级—班级或学校—学校间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在不同学年间进行。
三、统计数据
试卷分析要统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全体考生、也可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尽可能大一些。有关数据很多,如: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方差、标准差、变差数等,这里主要介绍难度和区分度:
1.各题统计数据(难度、区分度)
(1)难度(一般用P表示):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客观题的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与参加测验的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主观题的难度一般用参加测试考生在这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的分值的比值。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具体步骤为:
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
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
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
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语文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
PH=20/27=0.74PL=5/27=0.19
P=(0.74+0.19)/2=0.47
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由此可知,难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是一个相对概念,难度的高低与被试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难度的取值范围为 0-1之间,当P=0时,试题的实际困难程度最大,当P=1时,试题的实际难度最小。在一般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一份试卷的平均难度应在0.4-0.6之间,只有适中的难度,才能使试题产生区分不同程度考生的最大效果。
(2)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
①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PH-PL(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PH、PL的计算方法同上。
例2一次语文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区分度为:
D=PH-PL=0.74-0.19=0.5
5②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XH-XL)/N(H-L)
(XH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XL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N表示接受测验的学生总数,H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
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区分度 评价
0.40以上 非常良好
0.30--0.39 良好、如能改进更好
0.20--0.29 尚可、用时需作改进
0.19以下 劣、必须淘汰或改进
题目难度跟题目区分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使区分度变小;只有难度适中时,才可能有较高的区分度。
2.试卷统计数据(平均分、标准差、难度比例、区分度比例);
①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②分数段~~~~~~~~~等等
如何利用excel软件计算有关数据?
打开“excel”/选择存放位置/点击“ ”/点击“统计”/选择“类别”/点击“确定”/选择数据/点击“确定”。
类别一:“平均分”点击统计中的“AVERAGE”(参数算术平均数)
类别二:“最高分”点击统计中的“MAX”(一组数值中最大值)
类别三:“最低分”点击统计中的“MIN”(一组数值中最小值)
类别四:“标准差”点击统计中的“STDEVP”(给定样本总体标准偏差)
类别五:“分数段”点击统计中的“COUNTTF”(数字参数和合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也可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点击“=”/输入公式来计算。
3.相关图表
分数段分布图、各题难度分布图、各题区分度分布图、难度比例统计图、区分度比例统计图,可利用excel软件统计画图,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学生答题情况统计
各题的好的解答、错误的解答及原因分析。
五、教学分析和改进方向
从得分、失分情况以及某些部分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教师、学生以及命题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在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使试卷分析全面、可靠和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试卷分析工作应实行教师分析和学生自我分析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简明、扼要、有重点地写出试卷分析报告。
(附)试卷分析报告的原则是:
第一:要看对象,有针对性。不说那种千篇一律形式主义的套话。不同对象如:对学校汇报,这是一种。面向本学科的任课老师,这又是一种。对学生,又是一种。这三种试卷分析,对象不同,内容和各方面的要求就有所不同。
第二: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三:是要有科学的统计,定性与定量结合。光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没有定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当然,我们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道题做分析,可以对试卷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分析。
第四: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不就事论事,不列流水帐,不上习题课。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题。观点和见解是来自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考试和试卷演变的轨迹,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规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断。另外,结合对工作过程的回顾,对工作经验的回顾,对于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试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认识。
怎么办?这需要学习构思。
能不能用最简单的几句话,先把故事讲给自己听?千万不要讲得太复杂,即使是很长的故事,也应该能用几句话讲述清楚,比如《红花草原》:石羊生活的红花草原被黑羊占据,危难时刻,石羊变成了石头的羊,英子婆婆和方果子为代表的人类拯救了石羊和红花草原。
以上只是故事的内容梗概,有了梗概,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样的故事了,才可以开始想怎么写好这个故事。这说明,构思前首先要想好主要内容,其次才可以开始构思。
怎么构思呢?故事从何讲起,又如何结尾,中间又要怎样才能继续吸引读者的眼球?用怎样的情节链条串起故事?《红花草原》的故事带领你学习构思。
举例学妙招
例1:文章开头:石羊妈妈多娜就在多利石羊的身边,她刚刚吃到一个狗屎台蘑菇,嘴巴里涩涩的,大而宽的嘴唇不停地动着,……云的影子投射在草地上,草地上开着红色的花,星星点点,这里是红花草原。
文章结尾:再后来,蒲爷爷和草婆婆找到一种蘑菇,味道就像红花草的根。
黑羊们太喜欢这种蘑菇了,这蘑菇的名字就叫狗屎台。
呵呵,原来,红花草根的味道就是狗屎台的味道啊,……云飘过半山腰的时候,把影子投射在红花草地上,草地上散落地开着红色的花,这里是新的红花草原。
前后呼应,文章开始是从草原景物写起的,结尾也是在草原景物结尾的,只不过,开头写的是红花草原,结尾写的是新的红花草原。
文章开头写了石羊吃到狗屎台蘑菇,嘴巴里涩涩的,似乎是一处闲笔,而文章结尾却重重地落在了狗屎台蘑菇上,写黑羊最爱吃狗屎台蘑菇,造成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例2:英子婆婆继续抚摸着石羊多利,她的手指头已经伸进了多利柔暖的毛里,感受到多利身上的温度了。
突然,她的手停了下来。
她触摸到一个硬硬的颗粒。就藏在多利的羊毛里。
种子?凭着英子婆婆研究草的经验,她一下就感觉到,这是一颗种子,黏在多利身上的种子。……
她轻声地附在石羊耳边说:“好了,孩子,我想,石羊的家园应该可以恢复,你们可以回家,你立功了,孩子,是大棉袄爸爸的遗传基因让你拥有了藏得住种子的羊毛,真好啊。”
在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发现:
因为英子婆婆想要用温暖的手唤醒石羊,所以会抚摸石羊多利,才可能找到种子;
因为石羊的父亲是长毛的白羊,小石羊多利才成为唯一耳朵边有长毛的石羊;
因为小石羊多利的耳朵边有了长长的毛,所以才能藏住红花草的种子;
因为有了这唯一的一颗种子,所以,红花草原才可能重新复活。
因为……所以……是故事发展的情节链条。构思情节,要讲究前后链接,合理发展,不能凭空而来。
例3:黑羊们不再犹豫,他们紧跟着大弯角一哄而上,大弯角的羊角几乎挑着了石羊首领的咽喉。石羊首领毫不退缩,他已经到了红花草地的边缘,身后,是深深的峡谷。
黑羊停住了。
石羊首领的眼睛里流出浑浊的眼泪,然后,他跃下了峡谷,他的身影像一只灰色的鹰。
峡谷深深,石羊们知道,他们的首领去了另一个世界。
黑羊的出现是故事的转折。黑羊来了,吃光了红花草原的草根,这会毁掉石羊的世界的。石羊首领尽管年迈,尽管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但为了表示抵抗的决心,他跃下峡谷,去了另一个世界。在整个故事中,黑羊就是矛盾的制造者,他们的出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紧张和曲折。让人们为石羊们的命运而担忧,对故事有了新的期待。
故事的情节展开不能太平稳,要曲折一些。
妙招总结:
1.开头和结尾可以一起考虑。写到结尾时,再读一读开头,获得灵感。还可以写了结尾,补一些开头内容形成前后呼应的效果。
2.设置一个反面角色,矛盾冲突有了,情节也有了转折。
3.文章的中间部分,有时候可以“先……再……却……然后……最后……”来设计。有主线,层层深入。
跟着作家学,试一试
生活在小河边的蛤蟆,他会去哪儿呢?根据下图的提示,使用“先……再……却……然后……最后……”来设计一个故事。试着写写故事内容梗概,不超过一百字。
习作精彩片段摘录
流浪猫的梦
四年级 卢泽一
开头:阴沉的天,风呼呼地吹着。树叶一片一片落下,大树们露出了它们最苍老的样子,矗立在阴沉的天地之间。
街头出现了一只流浪猫,天开始下雪了,雪花落在了流浪猫黑色的毛发上,像一朵朵小白花。大街上没有什么人,空旷的大街,只有一只小小的流浪猫。
结尾:远处的房子亮起了灯,但这些跟流浪猫没有关系,它抖了抖身上的雪,便默默地离去了,走向街的深处,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
企业欲想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对其营销策略做出科学的抉择,营销策略一般分为三种:无差异营销;差异营销;集中营销。企业要对上述三种营销策略择其优者而用之,且用得恰到好处,使其收到预期的成效,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资源能力。
当企业资源能力有限无法占领比较大的市场时,唯一比较切实可行的选择就是采用集中营销策略,即针对一部分特定消费者群的需求,进行专业化生产,将力量集中一个或少数几个目标市场,以在小市场中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2.产品的同质性。
即购买者对产品特征的感觉相似的程度。若企业投放市场的是同质的或相似的产品,如汽油、食盐等,那就采取无差异营销策略,以通过大批量生产定单、大量营销来迎合市场上最大多数人的需求,从中赢得利润。
3.市场的同质性。
即各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消费习惯、购买行为及各种特征相似的程度。若市场同质性较高,各市场购买的数量相同或相似,对营销刺激的反应也大致相同,则最好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
4.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就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起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它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饱和期、衰退期几个阶段。当企业推出的一种新产品处于导入期时,广告宣传应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一无所知的状况,大造声势,偏重于介绍其产品的基本性能、用途、特点等,以逐步消除消费者对产品的陌生感,并不断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印象,故宜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或者全力以赴投入某目标市场,采用集中营销策略。当产品进入成长期时,广告宣传的重点就要转移到诱导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偏好上来,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进而变为购买行动。而当产品进入成熟期,鉴于产品已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加之市场上已有不少同类产品参与竞争,因此,为使消费者不“喜新厌旧”,对其产品仍有一种“怀念感”,企业应在广告宣传中突出宣传该产品的独到之处,即与同类产品相比有的“差别性优势”,运用差异营销策略,使消费者通过比较,对该产品仍有信赖感,以激发其购买欲,使其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5.竞争者的营销策略。
当竞争者使用差异营销时,本企业仍以无差异营销策略则势必败北;若竞争者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时,如果某些其他因素对自己有利,则可采用差异营销策略与之竞争。
6.竞争者的数目。
若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寥寥无几或企业推出的产品不愁销路,就不可不必采用成本较高的差异营销策略。反之,当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众多时,企业为突出其产品与同类产品所存在的差异性,强化购买者对该产品的印象,使不同的消费者群都对本企业产品“一见钟情”,以扩大其市场覆盖面,自然以差异营销为上策。
总之,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时,必须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通盘考虑,充分考虑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扼杀企业的营销误区
1. 经理仅靠个人判断做出重要的营销决策,或者墨守成规。
2.公司把对竞争形势的分析作为抓住机遇的指南。
3.最高管理层追求短期营销成果,注重行事快捷,却不管其路子对错与否,
4.整个公司结构存在缺陷,使经理们推出的营销计划根本不是满足顾客实际需求、解决其实际问题的真正方案。
5.公司选拔营销经理时,往往看重那些喜欢“别出新裁”、“富有创意”、“令人激动”或“具有性别魅力”的人,而不太重视精明和见识。因此,最终只能接受他们推出的那些品牌和营销计划。
6.营销计划严重地或完全地依赖于那些自杀性的市场调查,包括世界上最靠不住、最无效的调研方法,如重点顾客群、市场分区电话调研以及评估顾客满意度的冗长信函调查等。
7.在制定营销决策及相应的营销调研过程中只考虑五个、甚至更少的决策项:五个以内的营销目标、定位、广告策划、定价标准、传媒开销、产品/包装规格等。
8.对于营销决策项要么没有进行认真分析,要么在分析时片面强调消费者的所想所需、或口头承诺要买的东西,而很少或根本没有分析赢利性。
9.对整体营销计划及其组成部分,如广告等,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将来用以评估目标实现情况的衡量体系。
10.营销总监不了解、也无意了解生产成本和职权范围外的其它成本,因而对营销计划的投资回报率心中无数。
一个公司的营销计划如果常犯一两条上述错误,尚有可能存活。但若有五条以上这些症状,就差不多无药可医了。这种营销简直是自寻死路。除此之外不要相信以下营销误区:
(1).观察对手的所做所为是捕捉营销机会的捷径。
了解对手的举措及其成效如何,的确是一种很重要的营销技巧,但千万不要只看一个方面。
(2).市场份额决定盈利。企业须永远争做市场领先者。
其实,市场份额既非国王,亦非王后,从好的方面来说,它大致反映出了投资回报率;而从坏的角度来看,则是误导企业走向衰落。至关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它与具有真正价值的因素,即投资回报率,混淆起来。
(3).品牌忠诚的时代结束了。
品牌不仅意味着商品的名称,还记载着商品简史,即商品的成功、绩效和卓越品质时,人们才会趋之若鹜。由此看来,品牌忠诚生机依旧。
(4).必须提供品质卓绝的产品 这个观点蕴含的推论是:质量越好,营销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在使品质尽善尽美上投资,不见得是上策。企业应该在两方面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一边是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另一边是公司现有的资源、生产能力及维持品质标准所需的成本。
(5).拓展产品系列是风险最小的推介新产品的方法
品牌延伸战略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一个强大的品牌,往往能够使延伸产品迅速得到市场认同,因而节省广告和促销开支。这也是在核心品牌渐趋成熟后用来巩固品牌或市场、维持销售量和利润水平的传统方法。但品牌延伸也有风险,原因如下:首先,某产品的失败会打击品牌,损害核心品牌的声誉;其次,即使新产品表现不俗,核心品牌也不一定适合它,反之亦然;再则,用得过滥会使核心品牌丧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定位,仅仅留下一堆看似同类却联系松散的品牌。
(6).产品越诱人就越有可能成功
每个人都免不了要推销自己,在社会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推销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那么,我们是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的呢?
“以人为镜”是人们获得自我评价的主要途径,人们总是以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为依据,参照父母、教师、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估价自己。美国心理学家库利认为,周围人们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是什么,怎么样。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评价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也不是每个人对我们的评价都同等重要。我们总是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自我评价,那些经常出现的评价、那些我们比较重视的评价就成为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然而,绝对平面的“镜面”是不存在的,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都难免受他们自己的个性、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与我们的关系亲疏的影响,
苏东坡感慨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免不了渗入感情成分,那些比较顺耳的表扬之词往往更容易为我们接受,而那些逆耳的批评则往往为我们所排斥。 俗话说:“人贵自知。”生活的面貌是由我们自己塑造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不否定自己的优势,也不讳言自己的缺陷。正确的评价自己,才能为自己找准人生的坐标,为自己准确的定位,从而获得成功和幸福。
四川赵有成
赵有成读者: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造成体内尿酸增多所致的代谢性疾病。虽然现在还没有根据证实运动本身能降低尿酸,但运动确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消耗脂肪,降低血糖、血脂、血压,有助于减轻体重,从而可以间接降低尿酸浓度,对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有一定作用。
但痛风病人运动前应接受专科医生指导,对体质做出恰当评估,然后根据健康状况决定能否运动,可以从事哪些项目,运动量如何掌握,运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避免运动,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若发现关节有痛风结石,只要皮肤表面不破溃,无心血管并发症,肾功能良好,关节功能正常,仍然可以进行运动。
痛风病人不宜选择快跑、足球、篮球、溜冰、登山等剧烈运动项目,否则不仅易损伤关节,而且会大量出汗带走水分,使尿量减少,影响尿酸排出,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而应选择快步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关节操、游泳、跳健身舞等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对技巧要求不高的耐力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增加人体吸入、输送与使用氧气能力。
运动应选择室外宽敞平坦、树木繁茂、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之处,时间以上午太阳升起后八九点钟或下午四五点钟为宜。不论进行哪项运动,均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损伤。运动应循序渐进,开始先从小运动量开始,经锻炼有成效后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切忌运动过度,导致体内乳酸大量堆积,抑制肾脏排泄尿酸,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南昌县八一中学 刘宗平
通过近阶段的国培学习,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更明确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多次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将学习的点滴思考作一小结。
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只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了一套老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既便老师讲得再精彩,也只能说授课教师讲得好,不能说学生学得好。
2、讲练结合的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有时讲得过多,练得较少;有时认为课堂上训练得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这样的设计就是成功的。现在想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听课、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剥夺了。
3、从过去的教学计对语文课标研究不够,对学情分析不够,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过程与方法,对教学反思不够。
二、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1、作好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因为,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2、完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突出语文课的特征,灵活恰当选择教学方式,重视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3、做好教学设计及反思。努力实现“从经验性到规律性的跨越”。课前反思:学生的学情?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反应不积极,师生之间争议等,预想不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重新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为什么,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课堂变得有序且高效。课后反思:我的教学高效吗?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也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成长。
怎样进行复韵母教学?
在形态上,复韵母由两个单韵母组合而成,在读音上,读复韵母要由第一个单韵母的音滑向第二个单韵母的音,所以,学好单韵母是学好复韵母的基础。单韵母发音的特点是口形始终保持不变,教学单韵母时,编好顺口溜,发音方法更加形象直观,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单韵母的顺口溜可以这样编: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口吹笛子üüü。单韵母教学中,编好顺口溜,不仅使单韵母的发音要点更加明确,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复韵母打下一个基础。复韵母的教学,光靠老师讲发音方法,学生是难以掌握的,老师加强示范,学生能在模仿中正确发音,不过复韵母一多,学生难以将发音和韵母一一对应,难以准确记忆。而如果在学好单韵母的基础上巧变顺口溜,揭示复韵母读音变化内在规律。正确发音、准确记忆就都化难为易了。例如,教学ɑi,ei,ui一课,课前先复习单韵母发音方法:嘴巴张大ɑɑɑ;嘴巴扁扁eee;嘴巴突出uuu;牙齿对齐iii。在教学ɑi的发音时,先讲发音方法:先发第一个字母的音:ɑ,然后向第二个字母的音i快速滑动,把ɑ读得重一点,响一点,把i读得轻一点,短一点,模糊一点,两个字母的音连起来,要一气呵成。老师边讲边示范,在学生基本了解复韵母发音是先发第一个字母的音,然后向第二个字母的音快速滑动时,老师教给学生这样的顺口溜:因为ɑ在前,嘴巴先张大,因为i在后,牙齿再对齐。接着,师生就可以这样对顺口溜:师:因为ɑ在前,生:嘴巴先张大;师:因为i在后,生:牙齿再对齐;师:ɑ在前,i在后,生:ɑi ɑi ɑi。同样,教学ei,师生可以这样对顺口溜:师:因为e在前,生:嘴巴扁扁的;师:因为i在后,生:牙齿再对齐;师:e在前,i在后,生:ei ei ei。教学ui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就能说出这样的顺口溜:因为u在前——嘴巴先突出;因为i在后——牙齿再对齐;u在前,i在后——ui ui ui。再如,ie的顺口溜:因为i在前——牙齿先对齐,因为e在后——嘴巴再变扁;i在前,e在后——ie ie ie。iu的顺口溜:因为i在前——牙齿先对齐,因为u在后——嘴巴再突出; i在前,u在后——iu iu iu。由于这些顺口溜是在单韵母的基础上改编的,单韵母的发音顺口溜学生早就熟记在心,所以,这些复韵母的顺口溜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又由于这样的顺口溜把复韵母的发音与其结构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出来,学生在读顺口溜时,很容易明白发复韵母口形之所以要变,和其之所以这样变的原因,顺口溜还清楚简洁地揭示了发复韵母口形变化的方法 学生看到复韵母,想起顺口溜,也就比较容易准确读出复韵母了。这样教学过程更加容易,对于每一课而言,学生都比较轻松地当堂掌握了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很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教学这个“主”,或者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看出,读写结合的重要性由来已久,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结果。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做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强就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1模仿练笔,尝试运用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的表达,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讲完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布封写的《松鼠》一课后,学生的兴致很高涨,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仿照这一课作者抓住松鼠的性情、饮食习惯、外形特点、栖息地、活动情况的写作方法,说说自己家的小宠物长得什么样?怎么可爱?当学生说到“妈妈拖地时,小狗用嘴叼住拖把,妈妈怎么甩小狗也不松开嘴,那顽皮的样子真可爱。”我和同学们一起大笑起来。在进行本单元作文:我喜爱的(动物)时,学生们得心应手,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情境练笔,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引导孩子”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时刻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意识”并且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入境”,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情境,使学生不但能很好的理解课文,还能积累词句,培养习作能力。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可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练笔:有一天,苏轼和几位朋友一起泛舟游西湖。忽然,一阵乌云飘过,竟下起雨来,无数雨点打破了这一池碧水,远处的景色笼罩在雨雾中,如同着了淡妆的少女般含蓄羞怯;不多时,乌云散去,雨势见小,斜阳夕照,天空挂起一道彩虹。经过一番雨水的洗礼,阳光下的西湖就像施了浓妆般妩媚妖娆。在饱览了雨天、晴天的西湖美景后,大家产生了一番争论,到底是晴天的西湖好,还是雨天的西湖奇呢?请把他们当时争论的情境写下来,有的说:“------”。有的说:“------”。苏轼见状立刻站出来,大笔一挥,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教师依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练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句描绘的美景,深入理解了西湖的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提纲】推荐阅读:
怎样进行作文的修改09-10
解析作文怎样进行细节描写07-09
怎样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建设11-15
怎样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12-15
怎样与意向客户进行有效沟通12-17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09-10
古诗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10-25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案例和论文》读后感06-04
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论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