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精选8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现象的不断出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也应运而生。虽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还存在覆盖范围狭窄、社会化程度低、保障标准低、资金来源不尽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及其有关法律等的相应措施,以使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养老保险
退休年龄
养老基金
基金管理
正文
养老保险制度是人类理性的面对衰老、死亡而建立的保障制度。一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思想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劳动者达到法定法定退休年龄并从事某种劳动达到法定退休年限,由国家和社会依法给予帮助,以维持其老年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针对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这一风险而建立的社会保险项目,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65岁以上的老人的数量大量增加,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现在家庭独生子女的现象凸显,出生率下降,年轻的工作人口不断减少,工作人口负担的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国老年抚养指数超出了同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老年抚养指数的国际水平,这就意味着中国所承受的老年抚养指数超出了国际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其它国家,或者说,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压力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工业化国家早在老年人开始消耗大量国家资源之前就实现了繁荣,而中国在没有实现经济的繁荣之前就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即“未富先衰”现象就比较严重,养老问题是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退出劳动生涯,他们的健康、经济等问题也会不断增加,需要社会提供帮助获得社会保障。
一、中国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缓和各利益群体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减轻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加强社会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而且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东西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人口众多,公民户籍、工作单位所有制与职业身份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养老保险体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是65岁,女性为62岁,其中丹麦男性为67岁,女性为62岁。在我国男干部和工人的退休年龄均为60岁,女干部和工人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5岁、50岁,而对于特殊工种的职工,如从事高空、高压等重体力或对身体有害工作的工人,累计工龄在8至10年的可以提前五年退休,我国人口众多,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设施的加强,人口的寿命不断延长,不仅造成代际之间负担的不平等,同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威胁。
第二,养老基金问题。“空账”问题不断加剧。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本来属于劳动者必要劳动应计入职工工资的养老保险费用,却以高税收的形式上缴国库,并未形成养老保险基金,而是集中在国有资产中,因此,政府应承担对老年人的养老义务,即形成了养老保险中的“历史欠债”。伴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一批职工提前退休。一方面造成养老基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养老基金的指出不断增加,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我国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以人民个人为主,集体次之,国家为补充,这使得国家和集体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造成资金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增加保障工作进行的难度。
第三,养老基金管理不完善。养老基金管理的好坏,不仅和职工退休时经济保障是否能够实现有这密切的关系,而且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人们吸引力的大小。但目前我国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自然中断缴费人数不断增多,没形成健全的法律制度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在养老金的使用中没形成严格的监管制度,养老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养老金的挪用、贪污等现象存在,全国近12年以来,仅基本养老保险金被挤占挪用的就达100亿元。违规挪用资金的单位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政府直接动用或批准动用的资金占违纪金额总数30%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削弱了人们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
第四,实施范围狭窄,覆盖面小。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城市和农村为界限划分为明显的两个板块。据统计,占我国人口7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左右,而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却享有将近90%的社会保障支出。到1996年年底,全国仅有14%的县、市进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34%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26.5%的村建立了社会保障基金会。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仅占适龄投保人数的14.5%。这些数字表明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小。并且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有强烈的户籍、职业身份烙印。城镇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待遇方面与事业单位,尤其是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有较大的差距。
第五,干部和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在我国公职人员在社会保障方面享有比普通人更为优厚的政策。虽然《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贴”①。但是,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是不平等的享受社会集体补助的。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就算补给群众的也是补给干部的金额多,补给群众的金额少。群众一年仅补助3至5元,而干部可达数百元甚至是上千元。这样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心理。
二、应对的措施
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是维持社会稳定,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减轻青年人的负担,缓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展开。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更加公平、完善、和谐。
第一,适时调整职工退休年龄:现行退休年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当时平均人口寿命是42岁。目前,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2岁,退休年龄应根据预期平均年龄增长而提高,国际上已普遍呈现提高退休年龄的趋势。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突出,短期内无法提高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但可以先从男女同龄退休开始,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渡,最终达到整体提高退休年龄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逐年增长的,退休越晚社会养老金给付水平越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入也会随着绝对值和投资期限增加而提高。因此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对于增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交费,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增退休金收入,减轻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付压力都有中要意义
①郭士征 著《社会保障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149页
第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在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养老保险的水平高低,而我国经济又不发达,这就要求我国全力加强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资金。养老保险的财政资金虽然主要来源于单位和个人的缴费,但国家财政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养老保险的法定地位,政府有义务对养老保险基金提供财政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隐性的财务问题,如: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过程中的售股变现收入,中小企业拍卖、租赁所得收入,国有房产的销售、租赁所得收入,新增税收以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结余部分,政府发放特种债权等的收入等等。这些有利于解决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资金问题。
第三,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任何制度都是通过各级政府领导人民群众贯彻执行的,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的关键。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较大的工作,光靠一个部门是无法行得通的,只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组织、引导、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当做政府行为才能保证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从全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增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急迫感和责任感,把建设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加快建设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措施。
第四,开辟社会保障基金增值渠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得以实现的重要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基金投入运营并获得收益,是增加基金支撑能力的重要措施,可用于弥补日前缴费和未来支付增长所需资金之间的差距。因此,要抓紧开辟基金投资增值的新渠道:一是可以购买在证劵交易所上市的基金间接入市,使社会保障基金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二是委托实力雄厚的、规模大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增值,由金融机构承担风险;三是根据基金收支情况,将暂时不用的基金通过资本市场拆借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享受优惠利率;四是选择前景良好、收益高,且比较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能源、交通等行业进行投资,以保证较高的投资回报。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职工的“活命钱”,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保值增值。建立劳动保障、财政、银行、审计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即对基金投资运营实施监督,也对未投入运营的基金存量实施监督,确保整个基金的安全运行和增值。结束语
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制度,它的目标是实现劳动力老有所养,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国家依法给劳动力老年退休后一定的物质帮助,使其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得到社会的尊重,依然可以体面的生活安度晚年。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使我国的劳动力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刘钧 著《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赵曼 著《社会保障》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关键词:空账,补充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公平,养老保险会计核算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发展, 中国长期出生率逐步下降, 死亡率逐步降低, 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延长,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通常, 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 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达到了7.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因而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养老金的核算日趋严峻, 如何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会计体系从而使养老保险政策更加行之有效就成了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8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形成了目前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第一层为政府通过征税或缴费方式筹集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国家通过立法鼓励或强制执行;第三层为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个人自愿参加, 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支柱, 职工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中大部分来自于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管理采取统帐结合的方式, 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一) 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中的空账问题
中国养老制度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这样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人既要为个人存钱, 也要为他人养老。理论上, 根据现行政策企业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左右, 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月基础养老金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0%,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但事实上, 现在每年收上来的钱, 全部支付现有老人养老金都不够, 全国来讲, 政府每年要贴1000多个亿。个人账户中事实上是没有钱的, 这就是所谓的空账问题。据相关专家了解, 截至2008年底, 个人账户空帐运行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4万亿。这个数字近年来飞速增长, 就在2004年底还只有7400亿元, 这四年间增加了一倍。
(二) 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第一层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层为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目前第一层发展较好, 但是第二层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不均衡。2000年, 在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 (国发[2000]42号) 中, 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目前, 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地区不同、经济发展不同, 各地的年金发展差别较大, 国有大中型企业年金发展较好而中小型企业较慢。
(三) 养老保险公平缺失问题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已经呈现巨大的公平缺失问题。同样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 被分为三个层次, 站在金字塔最高层的是机关事业人员, 中间是企业职工, 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 则是广大农民。同样退休前月收入5000元的, 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达100%,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达80%-90%, 而私人企业现在最高养老替代率才50%,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工资如果是5000元的话, 如果是公务员, 退休后能拿到养老金5000元, 事业单位退休后能拿到养老金最高达4500元, 而辛苦的企业员工只能拿到2500左右, 那农民的待遇更是微乎其微。由于身份的不同, 在为国家做了一辈子贡献后的待遇落差是当今社会矛盾焦点所在。在现实中, 公务员在养老制度中那种高高在上、不可撼动的形象, 已经构成对于公众的深深伤害。虽然2008年3月, 国务院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方案的推出和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质疑, 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08方案”原本是要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的差距, 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 但实施效果却加大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差距, 导致新的社会不公。该方案带来新的问题-公务员改革, 该方案公务员没有参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员该不该参加、该如何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相关问题, 就成为难以回避的一个焦点议题。
(四) 养老保险会计核算问题
养老保险会计核算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统一采取既定缴费计划的会计核算方法缺乏一定科学性。
目前养老金计划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既定缴费计划和既定受益计划。既定缴费计划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之下, 企业依照一个公式在每段时期支付给养老基金托管人一定数额的资金, 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取决于企业累积缴纳的养老基金及其投资运营所获取的收益。好处是:既定缴费计划只需根据某种方法计算出在每一会计期间企业应该向养老基金缴纳的金额, 企业仅在于按此计划提存养老基金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各期应确认的养老金成本通常就等于当期应提存的养老基金, 会计处理只需借记养老金成本, 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果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应提存的数额与实际提存金额不一致, 则确认为一项负债或资产。坏处是:既定缴费计划的特点在于企业并不承诺未来养老金支付的具体金额, 雇员承担了至其领取到养老金为止的所有风险。既定受益计划 (Defined Benefit Plan) 之下, 企业承诺在雇员退休后一次或分次向其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好处是:雇员退休后可获得的福利是确定的, 企业除了保证其对养老基金的缴纳可以实现养老金支付承诺以外, 还要承担物价变动和投资收益不确定等等风险。坏处是:养老金是企业对雇员承诺的“递延工资”, 所以养老金成本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雇员在某一会计期间提供劳务所能得到的递延工资。由于企业承担了养老金支付的风险, 养老基金提存的目的是保证企业将来有能力支付已经对雇员作出的养老金承诺, 因而每一会计期间具体提存的金额并不受硬性的约束, 也不能作为该期的养老金成本。递延工资转换成养老金成本除了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外, 还涉及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损益、精算假设改变等诸多因素, 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专业精算师的协助。这些原因导致了养老金成本构成内容的复杂。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能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我国企业的养老金计划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视为既定缴费计划 (即企业不用对未来支付水平做出承诺) 而不是既定受益计划。
二、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中的空账的对策
1、国有资产存量补偿养老金负债。要想真正实现养老保障体制健全发展, 必须对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作出专门处理, 即由政府统一偿还旧体制形成的对中老年职工的养老金负债。政府对改革前老职工的养老负债应该由政府想办法进行解决, 而不是挪用年青人的账户积累来支付现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通过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可能更为有效, 国有资产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隐性债务形成的, 以此偿还隐性债务是完全合理的。加紧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 其间自然要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从而补偿养老金负债。
2、聘请高端人才有效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 使其迅速保值增值。可以通过社保资金入市、购买国债、购买企业债券、委托银行等专业机构增值、进入资本市场和对金融机构拆借、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入银行、海外投资等方式完成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延长退休年龄由于中国老龄化速度太快, 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中国养老的压力, 但是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如加大就业压力等。所以如何延长、怎样延长还在讨论当中。
4、加大对于企业拖欠养老金的处罚力度。
(二) 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不均衡的对策
1、设计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年金计划, 既能保证保证中小企业的职工权益又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2、改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态度和认识, 给中小企业给予优惠的管理费率, 从而换得更大的中小企业年金管理市场。
(三) 养老保险公平缺失对策
应该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体制和同时注意三个联动。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 公务员应该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而且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带头改革。如果公务员不参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将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阻力。各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有两种:一是公务员单独实行一套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进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再辅以补充养老保险。近二十年来, 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对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相继进行了改革, 普遍将其纳入了统一的国家基本制度范围。因此, 笔者主张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包括机关、事业和企业。为了体现社会公平, 应该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体制。同时注意三个联动:一是养老保险改革与建立职业年金“联动”, 一次性完整设计出来, 给大家一个定心丸, 消除降低待遇水平的疑虑。二是事业单位三个类型“联动”, 一起改革, 不要分先后。三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联动”。
(四) 养老保险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为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那么企业参与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就相当于对职工承诺在其退休后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养老金计划可能同时具有既定缴费和既定受益两种类型计划的某些特征, 但究竟属于何种类型要由经济实质来界定——企业是否对未来支付水平做出承诺进行判断。所以, 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应当属于既定受益的养老金计划。当然, 现阶段广泛地要求我国企业以既定受益计划的会计核算方法来处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是不现实的, 因为养老金会计的核算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存在企业养老金构成模糊、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有限。但是, 在一些大型的, 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采用既定受益制养老金会计。因此, 应该让企业自由选择某种养老金计划而不是强行统一为既定缴费计划。
参考文献
[1]、凤凰网-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topic/news/laolinghua/
[2]、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0/59941/9346878.html
[3]、肖红霞耿成轩《完善企业养老金会计模式的建议》财会通讯·综合 (上)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年第2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06年
[5]、赵宏《浅析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科技信息, 2007年, 第18期
[6]、王敏从《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看养老金会计,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总第l00期)
养老保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重大社会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显现,已给社会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要扩大资金渠道,健全管理,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之真正成为“惠及子孙,关乎国运”的民心工程。本文将就养老保险工作中遇到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社会统筹资金来支付老职工的养老金,偿还养老金债务。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抚养比率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导致为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费用不断攀升,致使养老保险基金开支大幅度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统筹资金不足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特别是在一些老年人口赡养率很高的老工业城市,企业缴纳社会统筹的负担很重。
2.征缴扩面步履难度大
在基层养老基金实际扩面中,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灵活就业行业的管理者与用工人员利益分配的局限性,加上用工个人对养老保险参保政策理解不透,投资经营者只顾眼前生产发展和原始资本的积累考虑,对政府养老金扩面工作采取避而不谈或搪塞应付等“软对抗”办法,使得扩面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养老保险政策制度难以贯彻到位。
3.缴费基数偏低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工作不到位。一些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有意瞒报、少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加之社保基金征缴部门对企业上报数据缺乏足够的分析,使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无法真正按职工工资来征收社会保险费,往往造成实际基金征缴数小于政府统计口径工资总额数,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流失,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4.养老基金的管理存在漏洞
养老保险金管理还没有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在养老基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大漏洞,造成基金被贪污挪用。各级政府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基金监督管理机构,但是,由于管理监督的依据不足,依法监督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二、解决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对策
1.针对人口老龄化,应采取多种措施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首先,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根据行业或岗位实行阶梯式退休年龄,将退休年龄适当延长。其次,建议建立领取养老保险金时间的弹性机制。国家应该在规定最小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基础上,出台政策鼓励参保人员根据身体、经济状况自主选择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确保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员能够获得更高的保障水平。
2.做好养老保险征缴环节的稽核
对养老保险征缴环节的稽核,是对参保单位、参保人员是否应保尽保,缴费基数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构成、养老保险费是否应收尽收的稽核,是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内涵式增长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重要保证。在养老保险的征缴过程中,严格掌握企业职工人数的变动和工资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进行全年工资总额的结算,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入库,强化政策的严肃性。
3.努力做好养老保险宣传工作
做好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城镇个体私营业主、灵活就业人员的宣传工作。从当前就业格局来看,灵活就业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养老保险的缴纳份额却不足。一些城镇个体私营业主、灵活就业人员普遍存在参加养老保险没必要、不合算、不可靠的认识误区。对此,要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参保的自觉性。同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合协调,各级劳动部门要同工商管理部门联手制约,逐步将生产经营较稳定,效益较好的个体私营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4.努力做好斷保人员的续保工作
为确保职工未来老有所养,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抓紧抓好再就业人员的续保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续保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使断保人员及时续保。
5.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
首先,应特别重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全面强化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职能,防止基金被贪污挪用;其次,建立专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机构,制定适宜的投资管理政策,培育高效率的基金经营机构对养老基金进行高效的投资运用,进行较为广泛的投资;最后,及时向缴费企业和职工公布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效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总结
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养老保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保证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确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
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针对当前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外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必须加强我区稽核队伍建设,规范稽核工作程序,强化稽核工作职能,解决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堵塞漏洞,维护职工权益,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目的`.
作 者:闫浩 YAN Hao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呼和浩特,010010刊 名:内蒙古煤炭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COAL 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F8关键词:养老保险 稽核工作
摘要: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制度,在当前中国老龄化现象突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此,选取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在分析了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衔接;基本社会制度;老龄化现象;养老问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5-018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5.089
民间借贷现状
1.1 民间借贷速度增长过快
民间借贷的增长速度过快是现阶段国家经济的表现形式,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民间借贷数额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调查,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15%,同时,民间借贷的利率在2013年年初,已经达到15%~65%,并且两者增长率逐年上升。相对的,大量的金额交易却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无法准确地寻找到每一笔账目的记录,给监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
1.2 民间借贷呈现高利率、高风险特点
如今的民间借贷呈现高利率、高风险的特点,可以帮助需要的公司在短时间获得大量资金,成功完成项目,而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导致借贷无法偿还,就会成为拖垮自身企业的根源所在。房地产企业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多年内成功获得大量利润,而过去数年由于政策的改变,房地产的销售量大幅度的降低,致使许多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导致企业破产。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多行业的互补与融资渡过难关,而中小企业却由于其高风险的存在,难以获得资金,最终遭受到最大的损失。
1.3 民间借贷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现阶段,银行信贷业务在不断收紧的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根据银监会的调查显示,银行的信贷业务出现许多坏账,并且伴随检查的深入,坏账数量在不断增加中。上述问题会致使各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增长,整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如今已经出现多家公司准备或已经建立专门的金融公司用于融资与金融的相关业务,而许多中小企业已经不再依赖于银行等机构的金融信贷,而是选择更加便捷、门槛更低的民间借贷,更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稳定产生影响。2012年之前,超过20%的家庭或个人,接近60%的企业参与到民间借贷行业之中,市场规模临近12000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000亿元,2013年超过52000亿元,年利率达到36%,国内中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来源超过三分之一是通过借贷来得到的。民间借贷的形成原因
2.1 整体客观环境
2.1.1 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自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以来,国际经济发生巨大波动,整体经济下滑。随后欧洲又发生了债务危机,更加剧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同时,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出现回缩现象,传统的廉价劳动力、材料等成本价格出现大幅度提升,人民币汇率的改变,出口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中小企业的利润不断减少,致使各制造行业的数量快速下降,转向房地产业、服务业或资源开发等。但如今的房地产业与资源开发行业已经处于困境之中,导致许多企业转型失败,面临破产。部分企业会再度进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民间贷款,保障自身企业可以渡过难关。
2.1.2 国内货币政策环境紧缩。我国在数年内多次出台政策与计划,用于刺激内需,包括4万亿内需刺激计划,调整存款的利率与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多次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出现信贷量减少的情况,对于不稳定的市场环境,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民间贷款获取资金。同时,利率与准备金率的调整使得银行可用资金不断减少,对金融、信贷等部门的支持能力快速下降,资金大量流向个人与企业,最终致使民间借贷的出现。
2.1.3 小微型企业经营困境。小微型企业经营困境体现于三点:第一,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银行在进行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时,出于风险的考虑,很难通过审核。所以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方式往往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信贷额度十分低廉;第二,小微型企业缺乏知识储备量,不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其防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第三,从小微型企业的各项数据上看,总体收入并不算高,整体经营规模较小,自身劳动力低廉,生产出的产品并不具备明显的特色、高新技术与品牌效应。以上三点的存在对于小微型企业的影响十分严重,最终导致经营上出现困难,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与融资来解决当前困境。
2.2 金融体系的结构缺陷
2.2.1 银行信贷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缓慢。银行信贷更偏向于制造业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行业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则很难通过,前者风险较小,且具有抵押物,后者风险相对较高,缺乏资产与信贷物。因此,银行信贷项目一直存在着“重大轻小”的结构矛盾,致使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如今,这种矛盾更是越演越烈,银行对房地产行业与各地政府参与的项目的信贷比例不断增加,两者贷款比例已经超过总额的34%,并且在不断提升中。同时,银行理财在2014年上半年就达到8.5亿元,收益率超过5%,信托产品利率达到20%,增长率超过60%,更导致银行将目光与资金投入转向其他部门。
2.2.2 缺乏针对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机构。我国在2010年社会融资行业达到2000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68%。小微型企业大多属于新兴企业,缺少融资方面的经验,同时由于其自身产业问题,银行很难通过其信贷的审核,导致发展出现困境。主要原因在于缺少针对性的融资机构,缺乏有效的询问途径,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大力开展与扶持愿意支持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机构,帮助其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2.3 民间融资规范性较差
民间融资借贷的问题相对集中,以程序不具有规范性为主,而引起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与管理。民间借贷机构的大小不尽相同,小型借贷机构由于其资金与能力的限制,并不会出现违反法律的部分,而大型借贷机构则相反,众多的资金来源与去向,并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管理,最终导致问题的出现。其作为民间融资手段之一,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当前民间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比例仅占35%左右,而光房地产一项,就超过20%,并且不包括大量未上报的贷款,缺少整体规范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都有涉及,但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同时,针对民间借贷与融资的监管工作也并不具备明确的法律约束,虽然国家在2003年左右将监管责任交由银监会专门负责,但仍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违法融资与借贷工作的规范问题。
解决民间借贷的对策
3.1 逐步放宽金融管制
现阶段,金融市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利率管制所造成的结果,其引起资金价格发生不正常的变动,导致金融信贷发生两极分化,银行只能优先进行风险较低的企业信贷工作,剩余中小企业由于具有较高的风险,导致无法进行金融信贷,这就是民间借贷的形成根源。在这种大环境下,单纯的提升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放宽金融管制,改变利率管制的现状,将金融市场的两极分化重新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率政策所导致的市场运行问题与资金配置困难的局面。加快金融市场的变革,由市场资金供求率的变化随时改变利率管制的利率变化,只有完成上述变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金融转型的困境。对于民营金融借贷机构担忧主要源于其高风险问题,但是现阶段,大量民间金融借贷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已经逐渐达到世界金融市场的水平,与此同时,普遍担忧的欺诈问题也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与增强监管进行防御。对此,我国政府应针对现状重新制定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允许民营机构合法化、正规化,以政策鼓励民营机构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从而构建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借贷利率也会逐渐改变,发展成更适应当前情况的标准利率。市场的需求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项目,金融市场也会随之改变,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延伸,保持活力与动力。
3.2 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
民间借贷具有多种优势,包括提高创业资金、增加就业岗位、防止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等,也可提升金融机构与银行的竞争意识,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多方面改善现有问题,包括服务意识与水平、信贷要求、融资难度等。以上各项优势皆是建立在通畅的民间借贷运行下,一旦运行过程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民间借贷与融资发展。对此,就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检查体系,避免民间借贷出现高利贷与保障借贷正常运行。现阶段,不断有政府机构开始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其职能包括投资公司、寄售行、股权投资公司等监管工作。过去,上述机构缺少有效监管,难以保证其合法的运行,在如今加入监管机构后,可使其在严格的监督下,完成各项相关工作。同时,民间融资系统应加入确实的记录程序与查询系统,使放贷人可以随时查看借款人的各项信用信息,避免诈骗与纠纷的出现。
3.3 发展新型民间借贷形式
传统的民间贷款形式都是以自身的资金储备进行贷款工作,导致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时常发生。这就需要民间贷款机构增加全新的经营模式,以适应现阶段贷款的数量与金额大幅度提升的现状。全新的经营模式应当以合作的形式展开,吸收多方面资金来源,最终形成贷款平台,将单一化的民间借贷发展成大型金融市场。资金的来源可以包括金融机构、国家入股、海外上市等方式进行合作与融资,保障资金的充足,为接下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种模式具有风险低、资金利用高效化等优势。同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传播,加强企业与个人的贷款法律知识,防止出现诈骗与纠纷等问题的出现,使其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贷款市场的有序发展。
3.4 提高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近日,温州曾经出现民间借贷危机,导致当地大量中小企业出现经营问题,中小企业是民间金融借贷中的主要贷款人,其自身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多,导致民间借贷危机的出现。多家企业老板因无力偿还债务,选择逃跑。中小企业一旦出现融资困难、资金周转紧张等问题,借贷方的银行只会因其高风险,加快贷款的回收,也不会进行金融信贷,致使中小企业不断发生倒闭的状况。针对上述难题,就需在保证中小企业可以得到金融贷款的同时,改变授信额度。只有通过上述方案,才能将民间借贷正规化、规范化,加快改变我国各地的金融变革,逐步减少行业垄断,提升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手段与力度。除此之外,各地政府应针对当地实情,推出相关政策,促使中小企业实现自身产业转型,使其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下不断发展。结语
民间借贷各项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我国实行由政府进行掌控的金融体制,这也是致使民间借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就要从问题源头上解决我国民间金融借贷,需构建完善的借贷规制机制,也需对现有的金融体制进行变革,以符合当下情况。目前,经过数年的改变,金融体制已经出现完整的针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与监督监管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民间借贷问题一定会得到真正的解决,中小企业也会真正在良好的环境下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亚粉,鲍江燕.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经营管理者,2014,(30).[2] 黄雪娇,刘新,胡函.关于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历
程、现状及其法律对策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8).[3] 杨梅兰,周岑茗,张景怡.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规制难点与法律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6).[4] 唐蔚红,杨伟锋.民间借贷风险的成因、表现及防范
措施[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3).[5] 胡武艳.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相关立法问题浅探
[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作者简介:王浩(1992-),男,黑龙江富锦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2级学生。
工作准备情况汇报
为切实做好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现把近期临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准备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保中心经办机构建设情况。现在农保中心办公面积已达到300平方米,硬件设施配备已基本到位,农保中心现有在编5人,实有12人,准备增加至15人,人员编制问题已向县编委写出书面报告。
(二)乡镇、园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情况。各乡镇、县工业园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镇确定2-3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级配备1名协办员专门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此项工作已在4月10日完成。
(三)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信息业务专网已经落实,正在着手准备把网络辐射到乡镇,此项工作于近日内完成。
(四)经费保障情况。县政府拨付用于保障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专项启动经费已到位。
(五)3月31日,县政府召开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工作会议,会议上学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政策,布置了近期各乡镇工作要点,把参保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及
园区;会议第二阶段对全县乡镇分管负责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所全体工作进行业务培训,为临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六)全县31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人口220.17万人,其中16-59周岁适龄参保人员138.8万人、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26.56万人。按照《临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要点》要求,5月20日全县60周岁人员已上报23.16万人,录入登记率89.3%,现各乡镇正在查漏补缺;16—59周岁目前全县完成参保登记任务数的60%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一是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着一部分农民工在外打工参加外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如何妥善解决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参加外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险种之间转移衔接的问题,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部分人员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后失去就业单位,无力承担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转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引起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接续问题。
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衔接以及外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如何转入办法。
二是待遇标准偏低。试点启动实施时,一些农村居民因
家庭联动政策要求而参保,但这部分人参保积极性不高,总体缴费档次较低,且续保缴费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政策吸引力不够,长期下去,将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建议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强政策吸引力。
三是户籍人口存在数字偏大。我县系人口输出大县,一部分人员常年在外打工不归,有的甚至举家外迁,联系这一部分人员相当困难,存在参保人员流失现象。另外,各乡镇普遍存在着死亡未销户、出嫁离婚未迁户口、整户外流无法联系等问题,造成公安登记数与实际人数不符。
建议60周岁以上人员应据实上报,防止为完成任务弄虚作假。
四是上级重视不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到广大城乡居民朋友的切实利益,需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不应止于下发文件。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对上级、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对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建议主要领导必须亲自研究,加强督促指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深入一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首先将抓好年终外流人口回乡的时机,进行新一轮的政策宣传。第二将进一步核实人口基数,尽快建立整户外流人口联系档案,积极争取使其参保。第三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资金缺口,违规提前退休
在我国, 养老保险制度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设立, 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切实保障了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 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有效地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文将对此进行详尽的阐释。
一、我国养老保险和劳动保险的划分问题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养老保险制度和过去曾经采用的劳动保险具有着相同的本质, 他们都是政府行为, 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利益, 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参保要求是刚性的, 即必须参保;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有着不同的保险对象, 过去采用的劳动保险只涉及了职工本人及职工家属, 但是养老保险的覆盖却是全社会范围的, 涉及范围非常广。还有就是劳动保险的费用是由国家或企业来承担的, 但是养老保险的相关基金是由社会统筹的, 即由个人的工资和单位共同按比例来缴纳, 政府则负责兜底。
明确养老保险和劳动保险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够更加准确地处理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 也就是在过去的劳动保险中, 国家是费用的支出一方, 因此债务应该由国家相关的财政部门来承担。应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以不再过度地依赖国家的扶持。
二、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 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
据资料统计, 我国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 缺口资金总额可达1000亿人民币。据相关人士透露, 养老保险账户空账已经达到了2000亿人民币, 金额巨大, 但是不管怎样这一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
1、造成资金缺口的原因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巨大的资金缺口, 主要原因在于有很多企业不能及时缴纳保险费用, 以及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基金征缴率太低。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 劳动保险主要由国家负担, 这就导致在那段时期里欠下了太多的债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更加加剧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债务负担。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将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 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扩大我国养老保险的辐射范围, 这一覆盖面越广越有助于解决问题。只有社会中众多的企业和职工都积极地参与到养老基金的缴纳中去, 将会有效地降低劳动风险。根据相关资料, 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还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国有企业的参保率是最高的, 其它私有企业的参保率就相对比较低了, 特别是外企的参保率就更低了, 不足20%, 员工参保也很低, 仅有30%左右。所以要加强宣传力度, 促进我国企业和职工参与到保险基金的缴纳工作中来。
第二, 在处理挪用、违规的社会保险基金问题上, 应采取相应的追回政策, 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处理效率, 提高清理回收率。主要采用的办法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以实物抵偿挪用的基金, 杜绝出现要钱没有的恶劣事件。同时, 可以对回收的资产进行合法投入经营, 也可将这些实物折现。
第三, 要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再运营和增值的处理。养老保险基金数目巨大, 相关的财政部门要妥善处理好这些基金的运营问题和再增值问题。要在合理运作基金的同时, 广泛地探索更高效的运行方式和渠道, 争取取得最好的收益。与此同时, 设立相关的运行准入机制, 即对基金的运行项目要进行相关的考核和审查, 只有确定这些项目是可靠的、有收益的稳定运营方式, 才能准许运行。
第四, 通过将部分国家资产折现来帮助解决养老基金不足的问题。这一解决办法是在我党的十五大会议中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之所以可行, 是因为在国内有很多的国有企业已经出现了停产和半停产的现象, 有的还会拖欠职工的工资, 但是这些国有企业还有很多的厂房和相关的设备都是闲置状态, 据相关资料显示, 这样的国有资产已经占总资产的20%左右了。因此, 将这些闲置的国有资产变现处理, 既能解决我国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 也能有效地利用这些闲置的国有资产,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第五, 建立正常合理的财政提留投入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的各级承担部门需建立合理的基金提留积累制度, 确保基金能够有效积累。具体的提留方式可以从各种利息和特种税务中提留出部分基金, 还可以从我国的资产转让和土地转让中进行提留, 从而有效地充实积累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 想要弥补巨额的资金缺口, 就必须通过社会保障公债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仅仅依靠国家财政部门是不够的。
第七, 养老保险工作需要提高统筹的层次, 出于整体利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 我国的养老保险应该由国家来进行统筹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第八, 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进行调整。我国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有着明确的规定, 即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 需已经缴纳了15年的养老保险基金, 这样才能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我们可以从这点进行相关的调整, 即增加缴纳保险基金的年限, 合理地进行调整, 既能帮助解决我国养老基金的缺口问题, 也能够让我们的人民群众能够负担得起, 这方面的调整还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要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之后, 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才能做出相关的调整。笔者这里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建议可以将缴纳基金的时间增至20-25年, 不过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出相关的研究工作之后才能确定。
最后一项, 实现我国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其它企业单位的职工缴费制度一致化,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统一规划和调整, 而且, 也有利于人员流动问题的解决。
(二) 违规提前退休
在我国, 违规提前退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出具相关方面的假证明, 证明其已经满足退休的条件。这些证明不外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和提前出生证明等内容。据透露, 一个国企单位有大概50多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而退休的员工, 其中真正满足要求的就只有5个人, 其他的都存在不符之处。第二种方式就是降低从事特殊工种职工能够提前退休的条件。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钻国家相关规定和法规的空子, 特殊岗位职工的实际工作时间根本不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虽然换个角度来看, 这种退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 而且, 在我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这方面的例子。在1978年, 我国为了解决知识青年返乡的就业问题就果断地决定让部分国企职工提前退休, 这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就业难题。
但是, 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毕竟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问题不是通过这种途径解决的, 这样的解决方式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可是采用这种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的压力, 加大了基金的支出, 却减少了基金的收入, 这样社会保险的负担将会更重。
因此, 我们应该制止这种违规退休的现象。这种制止应当从源头开始, 即杜绝出现假的医院证明等, 规范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 避免再出现出具虚假证明的现象。还有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特殊岗位的管理方式, 杜绝出现不符合规定的职工提前退休的现象。
三、结语
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本文中提到的问题主要是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和违规提前退休的现象, 并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可能文中的内容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希望业界人士能够多多批评指正, 以此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从而切实保障退休职工的利益, 确保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何耀伟.养老保险改革有利社会保障体制完善[J].创造, 2009, (02)
[2]蒋宗凤, 童春林.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完善[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01)
[3]马玉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今日科苑, 2009, (13)
[4]钟文霞.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 2009, (08)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基金投资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4—0060—02
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面对试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这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承载农民的保障功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农民没有能力考虑自身的养老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农村老年人口与城市退休人员一样实现了老有所养。便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提供了必要支撑。
(二)有利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使他们逐步进入小康行列,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广大的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农村传统的生育观念,实现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养老保障人手,这是治本之策。
二、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原因有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也有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制度本身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二)保障水平过低,保障制度不稳定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月按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参保缴费。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这样低的缴费额,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这对农民养老几乎起不到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O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此外,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规定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不具有稳定性。
(三)保费投资形式单一,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按现行政策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县(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在指定的专业银行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账专管,专款专用。保费只能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直接用于投资。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已经出现参保的人数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大打折扣。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当前以县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形式不仅增加了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而且由于投资形式单一。没有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也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使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增值反而“缩水”,削弱了未来的保障能力。
(四)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
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取。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再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缺口很大。
三、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路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
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没有城镇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部分,即在城镇社会保险中,如果个人交纳保险费越多,集体补助也越多,个人账户积累资金也越多,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而现阶段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实际执行中,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所以,今后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大国民收人再分配向农民和农村的倾斜力度,从制度设计上使农村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上的基金收益明显高于储蓄收益,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由于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缺乏法律效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只有通过立法,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才能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
(三)创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是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通常是依据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不能购买股票和进行其他投资。这使养老金不能实行资本化,养老保险基金也不能进行资本运营。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国家应该逐步放松投资管制,建立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所必须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基础设施,创新更多的投资渠道,向养老基金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其他有价证券市场等。
(四)取消提取经办机构管理费规定,对经办机构经费实行财政拨款
【养老保险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07-18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10-19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09-17
基本养老保险热的问题06-10
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5-25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探讨05-26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0-12
普通养老保险10-25
保险资金养老地产10-26
个人养老保险退休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