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自查报告(推荐10篇)
袁庄乡靳沟小学 2013年11月
靳沟小学阳光体育1小时大课间活动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校领导、教师依据上级指示精神,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受到良好的效果。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朱明辉为组长、姚文新、桑海献、桑万松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并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总结、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为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保证措施
1、学校制定保证学生大课间1小时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把大课间活动情况纳入班级期末量化,同时作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为了进一步提高活动高效,同时接受家长的支持与监督,我校决定每周四作为体育活动开放日,让家长也感受一下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及时提出宝贵建议。
3、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定期进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及监督检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体育教师
学校在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情况下,学校安排兼职体育教师2名,以保障阳光体育计划的实施。教师各教学计划齐全,备课认真,教案规范,并制定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和措施,制度健全,确保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体育课程
学校按照体育课程要求开设体育课、组织课程教学。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
五、大课间活动
我校大课间活动,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进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配备体育运动用品。活动时间为早上大课间(9:45—10:05),下午大课间:(3:35—4:25)活动项目为眼保健操、广播操;跑步、掷沙包、踢毽子、跳绳、游戏等活动;同时学校对大课间各班活动内容又做一明确的要求,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六、场地设施
学校的体育器材按二类配备,达标率达80以上。因学校位于靳沟村路边凹地,受地理位置所限,体育场地较小,再加上西边教学楼去年暑假才投入使用,东边教学楼马上动工,有些器材无法正常投入使用;不过学校十分重视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每学期都有体育活动专项经费投入,另外,学校也正积极努力请求上级支持,争取把各种设施进一步完善,确保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
总之,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学校施工、场地等方面),有些体育活动受到影响,不过,我们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把学校体育活动做得更好,更扎实!
1.1、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以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 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 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 形成校园足球文化,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为构建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
1.2、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的不足
活动形式内容缺少内涵与层次, 活动内容杂, 缺乏技能训练指导, 运动技能得不到提高, 也形成不了学校特色。部分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虽然已有一定活动模式, 但由于缺乏特色, 主题性不够明确, 过程都是流于形式的表现。许多学校出于场地、器材、安全、师资、课时紧张和学业成绩压力等种种的原因, 活动时间断断续续, 即使参与活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有效性低下, 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2、构建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原则
2.1、构建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基本思路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分段要求, 循序渐进, 以点带面, 普及提高。从组织各类足球普及活动到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 再到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普及, 以足球为突破点, 以足球大课间为平台, 以球健身, 以球会友, 以球发展, 创建小学校园足球特色文化。
2.2、构建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2007年《关于加 强青少年 体育增强 青少年体 质的意见 》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在2010年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代表教育部对今后加强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部署, 指出要把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之中, 为开展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 通过培养和熏陶, 可以增强小学生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团队意识, 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 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 健康快乐的心志;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有利于增强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 改善神经活动, 增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 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3、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的目标
3.1、总体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着眼于从根本上丰富和形成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创建出具有足球特色和足球足球文化的大课间活动,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位学生通过足球大课间获得锻炼和提高。
3.2、具体目标
(1) 培育足球文化。
足球运动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 又需要队员们遵守一定的足球规则, 还需要队员们既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又能勇敢地面对挫折,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养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良好品质, 让学生在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 形成足球特色的校园文化。
(2) 培养足球学生。
球场上的奔跑, 运球盘带, 各种动作技巧等都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积累, 足球游戏、足球团体操、足球竞赛等都能活跃身心, 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且足球大课间的目标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足球技能和本领, 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足球技术、身心素质的综合提高, 通过学生足球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具有足球特色的足球学生。
(3) 创编校本课程。
在开设足球大课间活动中, 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要结合本校足球水平的实际情况, 要遵循足球教学的基本规律, 合理编订适合于不同水平段的足球校本课程内容;通过开展足球大课间活动实践, 总结和创编出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的足球活动内容, 开发足球校本课程资源。
4、构建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的措施
4.1、加强管理
(1) 健全制度。
成立足球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 分工合作, 校长任组长, 统筹规划学校足球教育发展思路, 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制度, 统筹安排经费投入, 并对学校足球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成立以营造氛围、环境布置为主要任务的足球校园文化建设组; 成立以抓普及、抓基础为主要任务的足球教学工作组;成立以结合各种足球技术动作创建集体球操、放松操为主要任务的足球大课间活动方案创编组;成立以及时添置维修器材、消除安全隐患的场地为主要任务的后勤保障工作组。
(2) 营造氛围。
建设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学校通过广播站、主题班队会、宣传画廊、图书阅览室、黑板报等途经进行宣传, 设置“足球专栏”宣传窗, 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定期播放有关足球的节目;利用体育节开展足球知识竞赛、足球手抄报评比、“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足球主题队会、班级足球联赛等系列活动, 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发动和足球知识的普及工作, 让每个学生更多地了解足球运动。
(3) 加大投入。
加大足球设施硬件的投入, 为更好的开展足球运动奠定基础, 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加强足球场地和器材的维修, 确保学生安全的活动;加强开展大课间活动所需的音响设备的完善,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 进一步推动足球特色大课间的创建, 提升学校足球大课间的水平。
4.2、抓好常规
(1) 抓课堂。
通过体育课堂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足球文化和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 以及足球运动的规则;根据足球的技术动作要求编写足球运动的口诀、儿歌、顺口溜等,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乐趣,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学习, 掌握一些基本的足球技术, 并使学生热爱足球运动, 感受足球活动带来的快乐。
(2) 抓普及。
把大课间、体育节和课余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等进行足球基础练习活动, 让学生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天人人参与足球活动的时间, 有规定的活动内容、活动器材, 让学生能在课外巩固体育课上学得的本领, 从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思想品质, 形成特色学校营造浓烈的足球氛围。
4.3、举办活动
可以在校运会上增设足球比赛项目, 如颠球、运球、传球等单项比赛;可以每学期确立一个星期为足球节, 开展一系列的足球活动。如学生足球才艺展示、足球游戏大PK、班级足球联赛、足球知识讲座、评选各类先进等等, 形成学校的足球氛围,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同时可以促进学校足球足球大课间的良性发展。
4.4、组建梯队
通过挑选才能与技能较好的学生组建学校足球梯队, 搞好学校足球队的梯队建设。对足球队日常训练确立专人负责, 建立足球训练的计划内容, 组织专门的足球教学训练, 在训练中重视足球训练的质量, 加强技术、心理和能力的培养, 注意经验习得, 以便对症下药, 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 与其他学校进行足球交流, 在实战中锤炼足球技术, 提高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 促进学校足球梯队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开展实践研究, 分析了构建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的背景和原则, 阐述了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的目标, 提出了构建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的措施, 以期对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N].体群字 (2009) 54号.
关键词:小学 体育 大课间 开展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17-01
1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与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室外广播体操,室外广播体操在当前我国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是较为普遍的开展形式之一,其对体育器材及场地的要求不高,易于组织并实施,且通过完成课间操的一系列动作,可有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释放学习压力的效果,但若简单的将广播体操做为大课间活动的唯一开展形式,其弊端也会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广播体操对动作规范度要求较高,且都有着固定的套路,趣味性相对较低,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另外,广播体操受季节以及天气的影响较大。(2)室内徒手操,室内徒手操是通过基层体育教师的不断钻研,使之近几年来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内徒手操一般简单易学,且因其在室内就可进行,因此,室内操也逐渐成为极端天气条件下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3)当然,学校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调节,如在较为寒冷的冬季,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通过对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的控制达到改善学生体质的预期效果。而炎热的夏季,学校则会组织学生进行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避免对学生造成中暑等身体伤害。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2.1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随之青少年学生也将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用于玩各种电子及网络游戏,或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等导致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也随之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当前大部分学生均来自典型的“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往往承载了来自父母双方所有长辈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将他们认为的有营养的东西全部给了孩子,但却因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而最终导致孩子体重超出正常范围,这样一来,这些所谓的关爱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身体负担,得不偿失。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多为每天半个小时,且时间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學生的基础运动时间,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2.2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做为其教学主旨。学生是否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对其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与项目选择灵活性较强,以上两点均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日常的大课间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3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的机会,且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同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其相较日常教学活动来说氛围更加轻松,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4 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巩固体育课堂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课时的安排一般为一周三到四节体育课,若想通过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完成体育教学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很显然是难度颇高的,此时,体育教师可通过对开展时间段及时长都相对固定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调整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3 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的策略
3.1 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
前面讲到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主要有:广播体操、室内操、武术、田径运动等较为常见的形式,这几种开展形式相结合虽然也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并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水平的效果,但若长期使用,则难免会使学生感觉单调、无趣,从而影响大课间活动收效,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爱好,拓宽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范围,可考虑将体育游戏、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重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关联性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体育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设计时可考虑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渗透进来,使之充分发挥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如近期在进行田径教学,那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田径小游戏,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加以应用,这样一来,不仅增添了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巩固。
3.3 积极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借助大课间活动的机会,离开讲台的束缚,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利用宽松的活动环境,参与学生活动的选择、改进与活动,与生同乐,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收效,因此,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大课间活动更好的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3.4 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上节提到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诸多正面作用与意义,而确保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则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组织与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可适当拓宽学生在活动内容方面的选择面,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同时,教师可一改大课间活动自由活动的常见形式,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之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
[2] 吴永念.让阳光洒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记我校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J]. 内蒙古教育,2011(12).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学校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大课间活动正常进行,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和技能性;注重参与性和竞技性的统一。特制定专项工作规章制度。
1、体育组教师必须按时做好出操前的准备工作,按时到岗,保证大课间操的质量,有病有事向教导处请假。
2、学校保证每日大课间的正常进行,如遇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不出操),在没有接到通知情况下,大课间活动要照常进行。
3、在眼睛保健操结束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站队,到操场集合地点,由教师带队到整队。
4、每个老师都要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开发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5、大课间期间一律服从学校安排,每位教师不能私自做主,无顾不参加大课间活动,如遇急事请说明情况,需有教导处主任允许方可不参加大课间活动。
6、各班要保证学生的个人出勤,不得私自在班内、办公室内留学生,班主任教师要亲临大课间现场,下课不得拖堂,不占用大课间时间接待家长或做其他事宜,全力负责组织纪律进行大课间活动。
7、班主任教师上操前可站在队前管理秩序,上操时要站在本班队后,在上操期间各教师不能互相扎堆讲话,不做与大课间无关的事情。
8、大课间活动时间班主任和配班老师必须管理到位,活动前和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9、学校针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严格巡视检查,每周进行总结。
年
月
—
END
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为了搞好大课间活动,我校开展了大课间课题研究,学校领导由陈校长牵头,梁主任负责专题研究小组,组织了多次教师会议,重点研究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行政领导、全体教师每天都要到操场巡视做操情况,各班正、副班主任每天带队进行大课间活动。同时,我们还经常通过比赛和研讨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请教研专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了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教导处、综合科组组织我们教师认真学习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领会了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及有关教育理论和相关课题的教改经验;定期举办教研活动,综合科组教师经常召开研讨会,共同研究、切磋“大课间活动”动作要领,反复研究学生练习的兴趣点。本学期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改编了高年段《芭啦芭啦》舞、徒手操;根据学生喜欢的多样性特点选择了进退场音乐改革。同时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教研总结、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等,其中论文《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趋势》获区二等奖。
三、收集材料,制定方案,主动实施。
广泛收集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化的音乐,经常相互咨询、打听、了解音乐的节奏特点、音质特点,与吴小斌老师一起实践录音、剪辑、刻录。本学期我将学生每天出操的音乐进行改录,让学生一听到不同的音乐就知道今天是要做升旗仪式、广播操、模仿操或者是大课间活动。如星期一升旗仪式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进场、《红旗山上》退场,意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星期二是《小红帽》进场做广播操;星期三是《阿童木》进场做大课间活动;星期四是《春天在哪里》进场做模仿操等。
根据学校楼层和各班分布特点,认真设计好进退场路线和班级定位,并且反复实践,寻找最佳方案;根据学校场地特点和大课间活动比赛要求,设计了“XX”与奥运会“五环”标志,根据各班自编操表演变换,设计了各种“圆”、“棱”、“双环”、“交叉线”等,让学生有各种队列、造型变换。
根据学生对原有自编操兴趣不高的问题,创编了新的自编操。如根据学生是农村的特点,设计了播种动作;根据学校有射击队的事例,设计了射击动作;根据低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小猫洗脸动作等。
根据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三(3)班因为参加录像课比赛,掌握了篮球运球基本技术,就在大课间活动中练习他们自己创编的花样运球、运球游戏、运球比赛等。
大课间活动不仅是体育教学与锻炼,也是德育与组织纪律教育的大舞台,我们制定《黄村小学“三操”比赛方案》、《黄村小学“三操”评比表》,通过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培养了学生班级荣誉感,提高了班级的组织纪律性,使大课间活动更富有生机。
我们班玩的体育器材是4人木屐。我们一共拿了四双,所以也排了4排。我们女孩子先排好了就先玩了。我那排和第4排的女同学开始比赛了。我跟她们说:”你们说一就是左脚,二就是右脚,先说一,准备,开始!“我那排很大声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我这排回来的时候,那一排还在去的半路。这一次,我这排先回去了。第二次开始了,我也在其中。我跟后面的同学说:”我说一就抬起左脚啊。“我们一二一,一二一地数着,很快就玩完了这一次。
我玩累了,就在一旁休息,一边休息一边看她们玩。我看到第三排的男孩子玩的时候,走得非常快,就像一个人在玩似地,很整齐。
部分学生的看法是:多数学生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能减轻学习疲劳,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还是无法真正轻松;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关键是要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成绩才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部分教师的看法是:不少教师在认同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经常组织考试,学生成绩一旦下降,学校和家长都会有意见,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为此而降低标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接受分数的考验。有的教师还认为学校给学生安排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之后,一些学生彻底放松了自己,以为学校提供了时间就是要好好玩,而忘记了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还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各界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减负的方式之一,但学生也要承受合理负担,减负不是没有负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握好给学生放松的尺度。
部分中小学领导的看法是:中国家庭过分学校化,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休息、娱乐和自主活动的时间。学校功能只好随之进行调整,要为学生提供休息、娱乐和自主活动的时间。因为家庭学校化,所以学校要家庭化,用学校家庭化来应对家庭学校化。但有的学校领导则认为目前开展“大课间”活动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教师(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不强、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难以使学生满意、活动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等。有些农村小学领导还认为,他们学校学生的家庭都比较不富裕,所以学校没有吃点心的惯例,担心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因空腹而发生意外……
部分家长的看法是: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看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累了,比以前活泼了,体质也增强了,可又担心孩子闲暇时间太多会影响成绩……
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人士的看法是:给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而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可以说是强制性地给中小学生减负。现在的问题是学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减轻负担,家长却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报各种学习辅导班。一句话,学校好管,家长难管!如今的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少,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上不同名目的辅导班,锻炼时间减少直接导致体质下降。
部分教育专家的看法是:仅凭借体育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远远不够,应适量增加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发展多样化体育项目,这就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目的之一。
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1.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中小学操场的场地普遍较小,全校所有班级在同一时间全部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其活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 有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经费问题而无力添置大量的体育器材,导致学校因器材严重匮乏而有些很好的活动项目不能开展,这就影响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3. 现在的中小学生不缺乏活动的兴趣,但是缺乏活动的方式,所以有的中小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呆呆地站立在操场上“无所事事”,另一些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出现这种现象与班主任组织不力有一定的关系。怎样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让学生彻底放松玩得痛快,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前班主任常抱怨“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少”,现在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了,班主任反而不知所措了。
4.有一些中小学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活动的开展应以他们的意愿为主,应以趣味性为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尽情地玩耍,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而不是我们教师安排学生去做什么不做什么。统一的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存在的差异,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如果不能让学生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那么“大课间”活动与上体育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的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项目单一,而学生在一周的活动中对同一个项目会产生厌倦感,就会对此活动产生疲劳意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5.随着季节的变换,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开展“大课间”活动后,学生全身汗水淋淋,这就有可能影响上下一堂课的效率。另外,科学常识也告诉我们,大脑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松弛一下,转换兴奋中心,有利于脑功能的发挥。可是,我们必须懂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却是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是很低的,其年龄越小则转移的能力就越低,他们一旦兴奋起来,大脑的兴奋点总是长时间指向于原有的刺激上,而对其他刺激产生抑制性反应。所以,要解决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适度问题,进而使“大课间”活动不是阻碍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6.多数中小学的班主任没有体育或艺术特长,中小学的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是按照未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定编的,因而人数比较少,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的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凭其已有的专项技能设计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势必要增加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各中小学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就有可能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对策
1.提高对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识。我们绝不能认为“大课间”是简单的游戏、体育锻炼、艺术表演,而应该将它置于整个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来思考、来实践,并丰富它“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专家对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识有独到之处:不只是强调追求身体的强健,更强调心灵的愉悦和人格的健全;不只是强调活动情境的创设,更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不只是强调磨练学生的意志,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培植;不只是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强调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塑造。“大课间”活动其性质是一节全校性的活动类体育课,是体育课所学技术技能的延续与应用,但它的现代思想性、教育性、管理和组织形式等与体育课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也有利于促使这两类体育课程整合改革的实施,是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
2.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营建良好的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氛围。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不少中小学并没有把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各中小学还应结合学校现有的运动资源和根据自身的体育传统,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育特色,培育自己学校的体育精神,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3.全体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可敬的英雄,因而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并且在教师面前会表现和展示自己。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产生一种锻炼身体的欲望,并使自己认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从而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一定的基础。全体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不但是带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辅导者,能够促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限度。
4. 各地的教育研究部门要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各地的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以及班主任相关业务的培训,以便发挥“大课间”活动最大的效益;各中小学之间要加强“大课间”活动经验的交流、体育器材的交换使用与共享……从而使“大课间”活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其内容丰富多彩,组织与活动形式各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适合于各式各样的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体育 大课间活动 实践经验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根据《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精神,我校策划了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把“我锻炼,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作为口号。那么如何才能把大课间活动开展好呢?结合实践,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和创新,是巩固和提高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我们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原有的课间操形式相比,其特点表现在活动时间长,内容和形式多样,师生参与面广。启动之初,曾在部分教师和家长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的认为是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成绩。通过组织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召开体育教师、班主任、学校行政参加的座谈会,使大家提高认识,了解了实施大课间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在教师会、家长会、学生晨会上做宣传,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缓解学习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争取胜利的信心与勇气,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全体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习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精心设计、科学实施
我们本着“健康第一”和“快乐教学”的原则,去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我们活动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以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高昂的热情去开创美好的明天。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当响起《小树,未来的栋梁》音乐时,各班同学按规定的楼道有秩序地下楼梯,进入指定划分好的场地。首先进行集体出队,然后做广播操,再分组分项目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传统项目,也有时尚运动,既有民间传统项目,也有现代体育项目,还有各种游戏活动。其中活动项目包括长跑、短跑、障碍跑、接力跑、足球、乒乓球、韵律操、队列演练、跳兔子舞、呼拉圈、跳绳、毛毽、 跳橡皮筋等。这些活动全校师生参与热情高涨,人人玩得热火朝天,成为我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三、制定好班“套餐”
班“套餐”是指各班整个学期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学校大课间计划要落实到班计划才能使计划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由体育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制定,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活动的锻炼价值、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场地优势、器材的添置和管理。
1.活动的锻炼价值直接影响大课间的质量,因为不同项目不同的要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原则上我们要求一个学期的活动内容组合包括跑、跳、投的内容以均衡发展身体各部分,不断提升难度以保证运动负荷,鼓励特色项目以发展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表现为集体项目以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
2.小学高中低年级的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持续性差意志力不强,容易疲劳但较快恢复。所以活动宜丰富多彩,富于變化难度较低密度不高强度中下,重点发展灵敏素质、体育兴趣和团队精神。中年级到高年级接受能力增强注意力、意志力提升,是速度发展的敏感期,所以增加速度要求和技术含量,团队协作水平以重点开始发展学生的体能和速度素质、技能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初定的项目要能体现学生兴趣,才能更好发挥活动项目的锻炼功能。所以开始项目活动前要调试,活动中要有变化或提升难度和要求协助学生确定阶梯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运动乐趣。
四、充分利用可动用资源
动用更多可利用资源会使大课间更为成功和高效,我们只有对可利用资源不断加深认识才实现更多的效益。
1.人力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课间的运作离不开几个主导力量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级长统筹安排级部的比赛和活动场地,班主任在实施时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当这些力量充分发挥时大课间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这些动力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组只有和学校这些力量整合成合力才能保证大课间的高效进行。
2.物力资源:各学期学校会根据各班要求添置器材,并要求各班做好保存和管理,同时鼓励各班自制和自带器材进行活动。另外各班要充分利用好场地优势如舞台、体操器械场等开展活动。
3.时间资源:优化学生进出场、队伍调动的线路,以增加学生活动时间。我们教会学生简单的手指操和课桌操以保证雨天室内的锻炼时间。
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我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深知“与时俱进”的道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在继续发现、研究和解决一个个新的问题。例如:1.创设学校大课间的整体特色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之间有何关系的问题;2.如何更有效的实现以人为本、主动发展,使学生能在大课间中将体格与人格,生理与心理磨练有机融合的问题;3.关于开展大课间活动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研究等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小学大课间活动反思由第一公文网整理,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组织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总结汇报。
小学大课间活动反思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在将近半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根据我校的特殊条件制订出了适合我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我校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拥有师生近两千人的大校,但学生活动空间却很小,只有前后两栋教学楼之间的一块空水泥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同时进行大课间活动,势必只有站的份儿,所以我校把大课间活动分为室内文体活动和室外体育活动两部分。除周一,安排一、二两个年级,周二至周五,每天安排一个年级到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并根据校整体场地的分布特点,科学合理地划出适合各个活动项目的学生活动场地,每个场地上标上一个与项目对应的号码,制作好各个年级大课间活动项目、场地、时间安排表,以使大课间活动能有效地实施,有序地进行;使得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人人有自主选择自己喜爱活动的权利。
活动内容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参与的兴趣。所以我校在开展伊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活动水平,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如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运动水平和运动理论知识有限,自主运动能力差,所以我们多安排一些集体游戏。并由我们体育老师分区域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尽量让学生得到科学的锻炼,杜绝/fanwen/1562/事故的发生。中、高年级段学生除安排各类跳绳(长、短绳)、踢毽子、沙包和纸球、羽毛球和乒乓球、跳橡皮筋等常见项目外,我们还把在体育课堂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内容,阳光体育运动会上将要比赛的一些传统游戏项目适时地穿插到大课间活动中来。通过反复地演练与展示,不光使大课间活动变得丰富而精彩,更加锻炼了我们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合作意识,真正使学生品尝到了运动的跨了和幸福。
“欢声笑语乐翻天,传统游戏入校园”。现在,当你走进华一小的大门,一种别样的精彩就会展现在你的眼:跳大绳、踢彩毽、抛纸球、打羽毛球,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有各的所爱,各有各的高招,再也看不到以前课间里孩子们打打闹闹,无所事事的情景了,同学间相互碰撞、打架、受伤等事件也鲜有发生,不禁使人感叹:开展大课间活动真好!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临朐县寺头镇石家河小学
为进一步落实县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转发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结合我学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把这作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重要途径之一。为使该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落实“阳光体育”工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快乐大课间活动”,体现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领导机构
(一)成立学校“快乐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胜安
副组长:刘建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成立学校领导小组
“快乐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是一项涉及到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体育教师、艺术教师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政教处、教务处、体育教研组、艺术教研组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快乐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日常管理。
三、活动方案
(一)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二)形式、时间
1、活动形式
快乐大课间活动要讲求实效。根据季节的变化灵活安排活动内容,变换活动形式;根据学校实际每天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活动分为综合性活动和广播体操两大类。
2、活动时间
学校每天上午安排30—40分钟(包括课间操、眼睛保健操时间),下午安排30分钟(包括课间操、眼睛保健操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
(三)拓展空间
1、创建快乐体育园地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少花钱或不花钱建设多种多样体育器材,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2、舞蹈室内健身操与室内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同时可消除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达到既扩充空间又保证活动时间的效果。
(四)丰富活动内容
1、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我校大课间的内容可分为六个大类别:(1)体操类:在教育部统编广播操的基础上,各班还可安排自编操、武术操、球操、健美操及队列队形练习等。
(2)舞蹈类:如韵律舞蹈、形体练习、舞蹈动作组合、集体舞、民族舞等。
(3)身体素质练习类:分为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具体的如纵跳、原地高抬腿跑、俯卧撑、蛙跳、韧带拉伸、12分钟耐力跑等有氧耐力性活动。
(4)趣味游戏:如看谁反应快(推手、打手等)、角力、轻物掷远、跳方格及乡土民间小游戏等。
(5)特色活动项目:如跳绳、踢毽、跳皮筋、滚铁环、掷沙包、放风筝等。
(6)新颖有趣的快乐体育园地的内容,如竹杆舞、同舟共济(板鞋)、多向角力等项目,学生有新奇感且参与性较强。
这六大类项目,学校按照自己的场地、器材的情况,根据不同季节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自主统筹安排。要求强调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关注活动的形式,更要注重健身的实效性;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特色。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有配合活动内容的伴奏音乐,使艺体相辅相成。
2、在体育教学中重视选项教学与运动处方教学相结合。通过选项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运动鉴赏与参与的能力,使学生更乐于参加体育运动。针对学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促使学生科学的锻炼与提高。
3、改革运动会与体育节,增添趣味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如同舟共济、花毽掷准等,扩大运动会的参与面。开展“集体竞赛项目”的实验与研究,举行示范性比赛,通过竞赛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培养健身观念
1、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快乐体育园地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
2、通过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3、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工作,张贴、悬挂健身格言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举行健身讲座,组织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感受到锻炼带来得益处的同时,从理论层次上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四、活动管理
“快乐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是从管理者入手,进行正确分工,其日常管理是关键,根据相关经验,提出实施管理的“五落实、六到位”与“人员负责制”,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调整与侧重。
(一)“五落实、六到位”即每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值班领导落实,带班教师落实;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二)“人员负责制”
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活动要建立校长责任制、校长挂帅,学校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负责制:为提高大课间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因为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而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所决定。因此班主任此时的责任是: 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
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的教育。③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摸清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定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愿携带活动器材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
3、体育教师负责制:
①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用音乐来控制学生在三十分钟内的一切活动。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
②负责组织课间操的全过程,指挥得当,仪表大方,带操动作规范,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的大课间活动。③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
五、注意事项
学校的组织管理,应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一)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活动内容的选择:第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第三,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二)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实效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搞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不是看谁搞的多么热闹,而是要把体育活动与健身寓于快乐之中,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要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满足感,逐步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求形,更是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三)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
一年有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活动的编排也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如果常年活动一套内容,学生不仅会厌烦,也会失去兴趣,其锻炼价值也会降低,所以,只有不断地翻新,不断地发展,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四)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创新性,要因地制宜,形成学校特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各班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活动来。对于活动中的一些选择项目,如:游戏、舞蹈、自编操、健美操、球类项目、武术等,可以班、组、个人为单位,在规定音乐旋律中,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们去创新,要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实践证明:在活动中突出创新,不仅增强了少年儿童的求知欲,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活动的开展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是增强活动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所以在活动中要重视音乐的作用,要把握好活动的节奏,要把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要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或名曲,用音乐来调整和指挥队伍,让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身体锻炼。活动中也要使学生学会创造美、欣赏美,要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六)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渗透性,要使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
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智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活动融合进行,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在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以体辅德(思想品德)、以体激智(智力水平)、以体促美(创造美、欣赏美)、以体益心(成功后的快乐和胜利后的喜悦)的目的,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
(七)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群体性,要关注群体的共性与个体的差异性。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好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的价值。
(八)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安全性,对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全面的、扎实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指导好,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
【小学大课间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大课间评分细则01-21
2024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06-07
中心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11-11
有趣的课间活动小学作文07-16
小学课间操评比细则09-11
小学课间操评分表06-16
南城小学自查报告09-23
小学年度自查报告10-05
小学图书自查报告10-16
东关小学小学体卫艺工作自查报告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