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追踪制度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不良事件追踪制度(精选11篇)

护理不良事件追踪制度 篇1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 护理不良事件; 上报; 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意识的提升, 医疗及护理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卫生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 (版) 》中明确指出: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按要求向上级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且实施非惩罚上报制度, 以期提高临床不良事件上报率, 进而预防与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但结合本院以前实际情况来看不良事件上报率依然呈现不高现象。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效果, 并给予总结, 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西峡县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 预申请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 (版) 》的目标要求[2], 自年1月起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实施个案追踪法管理与上报制度。本研究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作为改进前组,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作为改进后组, 其中20共收治各类疾病患者103472例, 2016年共收治各类疾病患者112463例。

1.2 方法

改进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采用逐级上报制度, 具体由护士长收集并整理科室已定性的护理不良事件报表, 每个事件报表均由事件描述、原因分析及事件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整理完善逐级进行上报。改进后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均采用个案追踪法进行管理与上报, 具体如下:

(1) 护理部设专人负责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 每天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在院内网不良事件上报专栏进行查看;不良事件上报后, 护理部专干人员于8h内进行现场查看, 主要访谈不良事件责任护士、在班护士、病人及家属、护士长等相关医务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还原事件经过并给予现场反馈意见[3]。

(2) 相关护理单元由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不良事件的分析, 制定整改措施, 护理部全程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价[4]。

(3) 护理部每月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隐去当事人姓名及科室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并制订整改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全院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分析大会, 进行警示教育,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 严格实施, 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年底对于改进医院工作流程有重大贡献的不良事件上报者给予奖励, 使“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1.3 统计学方法

所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数据以%表示, 行χ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自2016年1月实施个案追踪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 统计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304例 (0.26%) , 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96例 (0.09%) , 2016年改进后较2015年改进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明显增加, P<0.05, 见表1。

表1 20XX年与20XX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追踪法是现代医学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其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的追踪评价方法;追踪法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系统追踪法与个案追踪法。患者在临床诊疗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不仅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同时还给患者增加了治疗痛苦导致产生不良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众多研究均认为, 个案追踪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个案追踪法可提高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通过个案追踪法科室具体访谈后发现护士对不良事件的定义、报告的种类、分级、目的、责任、报告流程还未完全掌握[5], 且对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存在认知不足;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不良事件个案追踪研讨会, 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行为;同时, 还能从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 提升专业技能[6]。

(2) 个案追踪法提高了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的`安全意识;通过个案追踪法访谈护士及护士长发现, 护士长对于护理不良事件有意或无意的忽略, 瞒报漏报及其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均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低上报率的重要原因[7]。在个案追踪中因为要访谈护士及护士长, 无形中也督促了大家对不良事件的高度关注, 护理部同科室一起从环境、人员、物品、流程、制度、系统查找真因, 制定改进措施, 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3) 个案追踪法有助于构建护理安全文化通过个案追踪, 我们详细了解了每一例不良事件背后的故事, 并每月在护理长例会上反馈, 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不良事件交流大会。从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 修正安全管理系统, 分享经验教训, 使医护人员理解了不良事件导致的危害以及解决后的影响, 可提高患者安全照护的意识及不良事件上报的行为, 在工作场所创造了一种安全文化氛围[8]。同时,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应用个案追踪法进行管理与建立上报制度后发现, 2016年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0.27%) 明显高于2015年的 (0.09%) , P<0.05;提示个案追踪法对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切实有效, 为完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护理不良事件追踪制度 篇2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护理管理,非处罚

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病人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为了确保病人安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我院自2009年开始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时对事件进行干预,将事件的损伤降到最低,并对其他护理人员起到警示作用,使其从中吸取教训,有效地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2]。通过2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建立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3]。在原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及重大过失行登记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设置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界定,规定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压疮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 h~48 h内报告,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相关部门。

2 鼓励上报不良事件

在未实施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前,每年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很少,每年不超过5例,且均未造成较大影响,隐瞒不住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报。实施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增加,2009年—2010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如下。

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3.1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所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占总数的40.0%,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多为工作1年~2年内的年轻护士,主要与专业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流程不熟练,科室督导不到位有关。另外,还有个别为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凭借自己的经验工作,查对不严格出现错误。

3.2 违反操作规程,血标本采集错误

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12.5%,主要为年轻护士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所致,如在输液肢体采集血标本;将几例病人配血标本采集同时进行,造成标准号与病人交叉错误。

3.3 分级护理执行不到位

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17.5%,护士值班不能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或虽巡视但流于形式,不能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局部肿胀、烫伤、压疮的先兆,导致出现不良后果。

3.4 意外情况及其他事件

占30.0%,在护患交流沟通方面存在缺陷,不能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不能掌握病人心理状态等,相关科室配合不力等等,导致意外情况发生。

4 护理不良事件处理

对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采取不公开、非处罚的处理原则。但对不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现按医院相关处罚措施给予科室及个人严肃处理。科室及个人发现不良事件后立即按不良事件上报程序上报到护理部,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部接到上报表立即对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处理措施,力争将事件的损害降到最低。

护理部不记科室、不记姓名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防范措施发布到医院内网上,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在自己身上再次发生。

5 讨论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很多护理差错都是采取强制性报告,传统的处理原则是以分析个人原因,查找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通过批评、通报和惩罚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这就使得个人和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担心受罚、 受责而采取隐瞒或包庇态度, 这不仅无法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 而且还可能会为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4]。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护理人员在一个非惩罚性的环境中工作, 医院的各级护理人员能公开地对待缺陷和问题[5],同时对待问题的态度也着眼于改进系统改善流程,而不是惩罚个人, 减轻了护士心理压力, 个人主观能动性就更能充分发挥。

6 小结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十分重要。因此,护理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让护理人员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防范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志弘,舒妍,Karen Haller.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医院患者安全管理的策略及其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1):1-2.

[2]Karen H Timmons.国际病人安全解决方案的前景及WHO患者安全解决方案合作中心的行动[J].中国医院,2007,11(11):6-8.

[3]陈月清,潘继红,李金柳,等.182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6):2028-2031.

[4]章快芳,傅佩芳.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96-597.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篇3

【关键词】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7-0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藥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医院的命脉和根本。加强护理风险和患者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科2012年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2年1-12月发生在我科的11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4岁-76岁,平均73岁。11名患者均意识清楚,2名患者有肢体偏瘫。

1.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跌倒8例,烫伤1例,导管脱落1例,坠床1例。

2 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对比分析,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2.1 护患比例失调,护理人员忙于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需要。

2.2 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和沟通不良。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非安全因素未及时干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在1-3年资护士9例,3-9年资护士2例,她们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缺少临床经验,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未及时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对病人的入院宣教及康复训练指导不具体,不全面,不反复强调。

2.3 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差,对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巡视不及时,交班流于形式。

2.4 监管不到位,护士长忙于日常事物工作,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环节质量检查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缺少事前控制,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个别病床无护栏,大部分病房无座便器。病区内加床太多,病人太拥挤,行走不方便;加之病人下床活动时,过道上无扶手,也未提供拐杖。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尤其对新业务、新技术,人人参与,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及观察要点。对低年资护士应重点培训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护理风险案例分析。

3.2 进行护理的规范化整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沟通技巧的培训,配制更多的护士、定期考核。

3.3 加强护理安全监控机制,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安全进行检查。

3.4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安全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发生的诱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告知书一式二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名,一份交患者,一份入病历。

3.5 对危重、年龄≥70岁、有跌倒史及躁动等病人,入院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床旁挂警示标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且重点交接班。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对高危病人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3.6 将病房内没有护栏的病床安装护栏,规范病人开水瓶放置的位置,为每个病房提供座便器;告知病人下床活动时,不要穿拖鞋,一定要有人陪同。

3.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加强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提供护理质量。

4 结 论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初见成效,护理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处于良好、有序的运行中。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篇4

1、各科室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I级警告事件、II级不良后果事件应立即(2小时)电话上报相关职能部门;III级未造成后果事件、IV级隐患事件要求在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3、护士长及时评估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的程度,积极组织治疗护理。

4、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科室人员对I级警告事件、II级不良后果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整改。

5、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实行非惩罚性报告。

6、利用多种途径:电话、短信、书面、网络等便于护理人员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第三章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篇5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管理制度、(一)按照医院要求,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促进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

(二)一般情况下,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特殊情况上报见各个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科室需要填写相应的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分科室存档。

(四)科室设立“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文件夹,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五)每月登记本“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件数,便于统计。

(六)需要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 1.护理差错(事故)报告表。2.护理投诉记录表。

3.医疗护理风险防范(堵漏)报告表。4.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5.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6.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7.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8.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表。

患者皮肤压疮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发现患者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科室均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电话报告,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时间顺延。

(二)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注意事项:

1.按照表中所列项目逐项填写,如表中未有列出的可补充说明。

2.在“压疮来源”一栏中,科外发生的要填写发生科室,科内发生的要填写发生日期。

(三)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早期恢复,并准确记录。

(四)经评估患者属于压疮危险人群,应按照要求填写“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患者已经发生压疮,但为了预防其他部位继续发生压疮,出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外,仍需填写“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

(五)患者转科时“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交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七)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三、患者跌倒(坠床)报告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填写“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

(二)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及时制度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四)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情况适当安排家属陪护。

(五)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1.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救助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科室按照规定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在“报告表”上填写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六)患者转科时“防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七)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四、患者管路滑脱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管路滑脱主要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

(二)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三)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四)护理人员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

(五)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情况做好家属陪护。

(六)如果发生管路滑脱,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1、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科室按照规定填写“患者管路滑脱报告表”,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七)发生患者管路滑脱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五、患者意外伤害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患者意外伤害主要包括自杀、走失、烫伤及意外受伤等。

(二)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意外伤害的危险。

(三)对精神异常、抑郁、烦躁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并要求家属24小时陪伴,提醒患者可能存在自杀隐患。

(四)对存在意外伤害危险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加强医护沟通,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相关记录。

(五)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重点交接班。

(六)如果发生意外伤害,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1.立即通知医生,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并保护现场。

2.值班护士要立即报告护士长,必要时向保卫科或者总值班报告。护士长及时了解情况、发生经过、患者情况及后果,填写“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发生意外事件要及时电话报告护理部,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七)发生患者意外事件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反馈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六 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一)凡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而发生的护理工作缺陷,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至护理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

(二)护理部设专人进行护理投诉,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并耐心安抚投诉者,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引发新的冲突,同时填写“护理投诉记录表”。

(三)护理部接到护理投诉后,及时向有关科室反馈,并调查核实,科内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四)投诉经核实后,护理部可根据事件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处理: 1.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

2.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在护理部备案。3.向投诉患者诚意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4.按照护理投诉和扣分标准扣科室月质控成绩。

(五)护理部定期组织投诉分析会分析、总结和预警,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处理程序

1.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或事故后,护理人员应在积极参与抢救和护理的同时,及时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

2.科室应与患者加强沟通,积极协调解决纠纷,无效情况下应向院内医疗安全管理科或医务科、护理部汇报(如情节严重及时向院领导汇报)

3.如发生医疗护理事故,应立即向医务科和护理部汇报。

八 纠纷病历的管理

发生纠纷的病历,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有关规定及病历保存办法,以免增加纠纷的解决难度。

(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有关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印病历资料的相关申请。受理申请时,申请人应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1.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有效身份证明。

2.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代理人的有关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3.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的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4.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的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死亡患者的近亲属的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5/。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紧急封存病历程序:

1.患者家属提出申请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汇报医务科。若发生在节假日或夜间,直接通知总值班。

2.在各种证件齐全的情况下,有意愿专职管理人员(病案室人员)、患者家属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可封存复印件)

3.特殊情况时须有医务人员将原始病历送至病案室。护理人员不可直接将病历交致患者或家属。

(三)封存病历前护士应完善的工作:

1.完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要求记录表述相关内容与医疗记录一致,如患者病情变化及死亡时间等。

2.体温单、医嘱单是否完整,包括医生的口头医嘱是否及时记录等。3.病历封存后,有医务科指定专职人员保管。

(四)可复印病历资料:

门诊病历、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

九、护理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一)各类护理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护理安全相关内容的教育及培训,从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1.新护士及进修护士入院教育内容必须包含护理安全教育。

2.其他人员每年接受1~2次院内或科室组织的相关内容的教育或者培训。

(二)护士长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对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必须遵守相关的准入制度,并在科内护理人员中进行广泛培训后方可实施。

(三)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清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对违反护理工作要求、操作常规的现象及行为,要及时进行教育及纠正,清洁严重者从重处理。

(四)护理管理部门要及时将科室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反馈,督促整改,并追踪改进效果。定期进行护理缺陷分析,通过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篇6

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原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坚持非处罚性和分开性的特性。

三、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危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类:

根据医院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

1、病人误判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具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造成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流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跌打事件:固定外跌倒、摔伤。

8、管漏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9、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0、医疗沟通事件:在治疗活动中因医疗信息沟通、告之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断错误。

11、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2、输血事件:医嘱开具,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3、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设施,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4、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5、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

16、其它医疗不良事件。

五、行政职能科室职责

1、对于发生在门诊科室的医疗事件,归属门诊部处理。

2、对于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出具的医疗不良事件归属医务科处理;

3、护理方面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输液、护理操作、坠床、压疮归 属护理部处理;

4、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归属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剂科处置;

5、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不良事件归属设备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处理。

6、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摔伤,医院建筑设施,停电引起的不良事件等,由总务科处理。

六、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详细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单》,据实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病人情况、采取的措施、可能的预后、家属反应等内容。

2、一般医疗不良事件要求24小时内上报,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电话上报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并立即开始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3、休息日、节假日上报总值班,总值班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篇7

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1.1 病情观察不到位

因有的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觉, 而且还存在误导护理工作人员正确判断的情况, 不能把自己身体不适及病情变化信息正确反馈给医护人员, 而且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信息都是由家属代为反馈, 这样就导致护理人员只能按照家属反馈信息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没有做到亲自观察检查, 这样就导致患者的病情不能被护士完全的观察到, 可能因为问题不能及时的被发现和解决, 最后使患者的救治机会被延误, 最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2 护士对医疗器械的操作水平不高

由于有一部分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操作新的医疗器械, 致使抢救的最佳时机被操作不当而耽误;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因没有高水平的静脉穿刺技术, 不能快速完成穿刺而延误救治, 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1.3 护士的上进心缺乏

护士的工作由于是长期面对患者, 对于患者家属的责骂和眼泪、患者的死亡都已经有些麻木, 时间久了也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冷漠、压抑、思维狭窄等心理。这些负面心理表现在工作中为上心进缺乏, 对工作缺少热情和积极性, 工作态度很不严谨, 这些行为都会让患者家属排斥护理人员, 进而缺乏沟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隐患。

1.4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病患的护理过程当中, 仍然有部分护士人员因缺乏工作责任心, 不能对“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 包括: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姓名、床号、药品剂量、浓度、用药时间及方法。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规定却很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尤其是在工作繁忙时, 更是经常出现错用药物的情况。还有一些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医嘱操作, 仅凭自己的经验来估计输液滴数, 从而操作, 导致输液过快或是过慢的情形时有发, 这些都是因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1.5 医护患沟通不足

在护理人员工作期间, 由于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 对于患者使用的一些特殊药物的重要性没能让家属和患者明白, 导致出现部分家属为了减少患者痛苦而私下开活塞等事故隐患, 这些都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护理中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查对制度

为了能更好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 应该对护理人员实行医嘱严格查对制度, 并在护理安排中尽量安排职称高、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来担任医嘱工作, 并在繁忙时期多配备几名护士来分解责任护士的工作, 以此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加强护士管理工作力度

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护士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应禁止实习护士单独进行护理, 尽量安排临床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进行患者护理, 同时, 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对护士实施奖惩制度。要规范护士的文书报告, 并加强医疗设施的日常管理, 以此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

2.3 加强医护患沟通

护士人员为缩短护患双方距离, 提高护患双方情感交流, 应该增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的时间与次数。应该对病房加强巡视, 严格执行医嘱, 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病患的信息, 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进行告。在护理和治疗患者前, 应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以便能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 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和流程的不断改进, 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2.4 有效提高护士的积极性

为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护理人员医院应该采用一定的倾斜政策, 如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行适当改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进行合理改革;使护理人员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和培养工作, 进而提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劳动价值;从这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中, 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也能起到有效遏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5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为了更好的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必须要求护士人员着装规范, 行为举止合理, 树立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家属心中的光辉形象和信用度。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 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基础理论知识, 加强对观察能力的训练, 最大限度的培养护理人员的各种良好习惯, 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科里还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到更高级的医院去进行学习和培训, 使他们能够有得到更多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 也使护理科的专业职能得到更好的推广。该科目前已经有90%的专业护理人员为专科学历, 有部分护士被患者评为“某一针”的荣誉头衔。为进一步强化掌握操作技术, 还应不定期考核。为让药械处于随时能用的完备状态, 要对急救药械责任人明确, 随时补差。对急救技术必须先培训后考核, 人人过关, 一步到位, 对护士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等进行规范培训, 以督促护士逐步完善自我,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3 讨论

病患护理工作因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问题较多, 现从护士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事故等几个方面分析病患护理中易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论述可知, 多方面因素与病患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 通过不断的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来应对出现的问题,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统计, 该院2008年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07年同期下降50%, 使护理质量提高了, 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并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病患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7, 4 (2) :189-190.

[2]程爱萍.病患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 (11) :1910-1911.

[3]高翠林, 何敏.护理不良事件隐患及防范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 (3) :232-233.

[4]张春梅, 吴育萍, 郭建青.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12, 20 (10B) :2637.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30-02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渐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院治疗中的患者安全问题以及治疗中的护理服务问题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医疗卫生焦点。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通畅具有发病危急、病情变化快、临床并发症等特点,常表现为精神意识模糊、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1]等。一旦疏忽护理环节,或护理不到位,就十分容易引起临床护理的不良事件,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和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41.35±3.68)岁;其中头部外伤患者14例,脑出血患者24例,颅内骨折患者6例,脑挫裂伤患者8例。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护理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一般式的管理方式干预管理,观察组患者针对疾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干预。总结有效解决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临场管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见表1。

入选本组研究的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4例管路滑脱、10例基础护理不利、2例坠床。其中观察组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管路滑脱、4例基础护理不利、1例坠床;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5例管路滑脱、6例基础护理不利、1例坠床。

3 讨 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3.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不良反应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格、不严格遵从医嘱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主要有压疮、用药错误、一起使用不当、粗心大意等。

3.1.2 患者因素 神经外科患者进场会存在狂躁、抑郁等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较差,输液中常见管路滑脱、坠床等事件,患者的资质能力较差,消极情绪严重,抵触治疗[2]的现象十分明显,对护理干预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3.1.3 压疮 神经外科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无自主活动,喂食流质导致营养不良而全身抵抗力低下,大小便异常浸渍皮肤,以及应用约束过久或手术时间过长形成。

3.1.4 坠床、跌倒、碰伤 神经外科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如脑外伤狂躁,术后患者意识未清,肢体功能障碍者翻身时肢体运动不协调等都可导致坠床发生;脑肿瘤患者癫痫突然发作易碰伤,患者肢体功能未恢复而急于下床活动,走路时穿硬底鞋等原因都可导致患者跌倒、碰伤。

3.1.5 烫伤 由于患者肢体循环功能欠佳,且肢体感觉迟钝,常有亲属擅自用热水袋为患者保暖发生烫伤,尤其是偏瘫患者感觉缺失,不能感知温度且无法移开肢体更易发生烫伤;红外线治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也容易造成烫伤。

3.1.6 管理因素 经研究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的正常班次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阶段,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正常班次的工作量大、临时医嘱多、护理工作时间长等。

3.2 护理不良事件的解决对策

3.2.1 护理人员方面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在院内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提高其警惕性。加强对护士的集体教育和培训,新型设备的使用培训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锻炼。提高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神经外科大部分患者处于昏迷、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等状况,基础护理工作繁重,专科护理技术性强,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造成患者经济和身体上的负担,增加医患纠纷。因此,工作中应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每天做好晨、午、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舒适。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协助擦浴、更衣、翻身、锻炼、搬运、翻身,活动时无拖、拉、拽等动作,危重患者尽量做到五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肛门)、三短(头发、胡须、指耻甲)、三无(无坠床、无压疮、无烫伤)。

3.2.2 患者方面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陪护方式,帮助监管患者。做好约束带的使用,松紧适宜,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稳定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3.2.3 管理方面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正常班次的工作流程[3],加强护理人员的安排,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和督促。

3.3 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问题,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和技能管理对于防止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或患者的自身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视力影响的不良事件,十分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和有效恢复,医院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沟通,及时反映患者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且在日常的护理管理中加强特殊时段药物使用的管理[4],严格的遵照医院的各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好贵重应急设备的管理档案和使用维修手册等。

参考文献

[1] 宋艳丽.神经外科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探讨[D].吉林大学,2012,15(22):129-130.

[2] 付华秀,古秀容,王娅丽,苏娜,刘春蓉.70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初探[J].当代医学,2010,23(25):236-237.

[3]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毛惠娜,赵晓琳.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9(03):36-37.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免责制度 篇9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

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上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性质

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是强制性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原则

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交流性的特征。

1、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

床、医技、护理、行政后勤等。

2、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上报信息。

4、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其他违章者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依据,不涉及工作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等。

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篇10

常见不良事件:

1、坠床: 一侧有床挡,患者翻身时从另一侧坠床。

2、烫伤:患者喝水、理疗时被烫伤。

3、跌倒:下肢术后患者扶拐摔倒,造成肋骨骨折。

4、自杀: 医生给患者拆线时,患者用医用刀片自杀,制止后,患者趁医务人员离开病房后又跳窗户自杀。

5、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

6、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化疗药十倍剂量)、镇静药服药到口(避免药品囤积)。

7、使用过期药物。

8、管路识别错误导致液体输入错误(胃肠营养液)。

9、设备问题常常发生在急症抢救时:包括急救时不会操作医疗设备、错误操作、设备找不到或者维护不良等。

10、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11、侵袭性操作时违反规定程序和步骤。

12、损失或丢失重要标本。

13、护患交流障碍,知情告知不足(检查前后告知)。

14、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与医疗记录不一致)。

15、泄漏患者隐私。

16、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药品剂量错误。

17、医嘱临时续液,未挂治疗单,输液毕拔针返回,发现还有后续治疗。

18、药品,需要加入四支,结果掰开了八支药。

19、执行错误医嘱如(医嘱开胃复安入壶等)。20、配液后无签名、日期、时间。

21、治疗单3组液体,签字只有2组液体后拔针。

22、头孢类药品无皮试阴性或“继用”字样。

23、输液治疗单无滴数。

24、无上级医师签字。

25、外带,NS250ml,头孢唑釫Bid,继用(无剂量)。

26、交接班清点物品,只签字,不清点。如:插线板(有登记,无实物)。

27、治疗单开vitB6入壶,输液袋上vitB6入液。

28、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29、患者站立输液。

31、女病人导尿误入阴道。

32、膀胱冲洗夹闭引流袋,冲洗完毕离开时未打开。

33、医嘱开腺苷钴铵1ml肌肉注射(实际1mg),连续注射。

34、开据医嘱入壶,执行时入液。

35、静脉留置针输液前未盐水冲管。

36、字迹不清,造成治疗单位置放错。

38、配液时将配液时间写错,与实际时间不符。

39、治疗单涂改含糊不清,剂量有误。40、静脉液体外渗外漏。

护理不良事件追踪制度 篇11

【关键词】ICU;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发生于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与疾病无关的伤害,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护理行为[ 1 ]。护理不良事件可致不良结局,以美国为例,每年便约有44000~98000人因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死亡,超过因交通意外死亡例;护理不良事件还可能给护理人员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护理效用[2]。ICU是医院收治危重症的病房单位,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对我院ICU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89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ICU病区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涉及主要责任人38人。

1.2方法

1.2.1 不良事件登记制度 我院于2012年起开始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循证责任制,并首先在ICU重症病房监护室实施,为详细查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行无责上报制度,将全年内收集所得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归档。

登记制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可于医院网络平台下载或护理部领取护理不良事件等登记表,并遵照指示填写完成,发送至医院专用邮箱中或交由护士长。若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一经查实,按律严惩,督促责任人自觉、及时完成报告登记。

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①不良事件详细内容、性质;②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次要责任人;③不良事件处理方法、过程、结局;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剖析,自我检讨、合理建议[3]。登记表经护士长、科室负责人逐级调查与审核,反复确认内容详实、完整、准确,填写规范后纳入至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录中。护理部于每季度末护理质量改进会议前,将该季度收集获得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汇总,形成一篇统计报告,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性质、分布特点等,并将此作为今后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工作的重点。

1.2.2 研究方法 收集护理部2012年至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与文献综合分析法,对所获报告进行循证分析,对护理不良事件潜在原因、不良事件类型进行探讨。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包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年医嘱交代遗漏例、给药失误例、非计划拔管例、器械操作致伤例、合计例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器械操作致伤、给药失误、误吸与药物渗漏;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药物渗漏与给药失误;2012年与2013年合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构成从高至低分别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器械操作致伤、给药失误、药物渗漏与误吸(见表1)。

3 討论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低于2012年,医嘱交代遗漏、给药失误、非计划拔管/脱管、器械操作致伤发生例低于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说明行护理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医嘱交代遗漏、给药失误、非计划拔管/脱管、器械操作致伤是护理不良事件最常见的类型。

本次研究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无责任上报制度并非适用于所有医院,医院应酌情开展,并在无责上报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瞒报惩罚措施,以促进护士自觉上报。

参考文献

[1]袁晓丽,江智霞,酒井顺子等.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6-728.

[2]罗丹,周立,明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A):27-28.

上一篇:语文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下一篇: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