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媒体写作(共8篇)

新媒体写作 篇1

我的观点是,新媒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文体,而是在传统媒体写作的基础上(理论、结构、技巧、形式等等),为了更适应读者需要、适应新的传播媒介,在写作上做出的一种适应和改变。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简单认识一下新媒体。

一、认识新媒体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出现的称呼,也被称为‚第五媒体‛。简单地说,新媒体就是建立在微博、微信、客户端、贴吧……等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平台上,向受众提供内容产品的一种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特征

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还有可能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不同于传统媒体,除文字外,还可以同时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符号等手段,归纳起来有三个特征:数字性、互动性、超文本性。

数字性。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来处理文本内容,通过数据压缩来存储和传输,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

互动性。传统媒体采用的是“你传我收”的模式,受众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媒体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读者与读者之间实现个性化交流,传播者和接受者是平等的交流主体。

超文本性。新媒体采用超链接技术(指超文本内由一文件连接至另一文件的链接,作用与论文中的参考或注释类似,以方便读者随时参考某一词汇),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体,实现了资源共享,读者可以快捷简便的获取各种需要的信息和文本资料。比如对相关专业词语设臵超链接。点开后可以看到具体介绍。通过文本后的‚相关新闻‛超链接来介绍新闻背景,扩展阅读。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区别

从前面所说就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比如传播媒介不同、传播方式不同、阅读方式不同(前者更随意更方便)、受众不同(前者阅读群体更年青化)、形式不同(新媒体多是文字、图片、视频为主,有时还有表格图)、创作方式(新媒体更便捷更 有时效性)等等,内容上更是有很大区别。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内容上的不同。为了更有说服力有权威性,下面以人民日报报纸和‚两微一端‛报道‚两会‛为例进行分析比较。

(一)写作风格不同

1、表达方式。传统媒体语言相对来说严肃刻板。新媒体写作则更加活泼生动,大量运用网络语言,表达则偏向口语化,是‚看了啥,说了啥‛,使读者容易理解。总的来讲,新媒体平台改变了传统新闻过去以单向传递信息,灌输观点为主的话语方式,构建起媒体与读者协商式对话。实际上,现在传统媒体已经受到新媒体影响,在表达方式上向新媒体靠拢,更年轻化、一些网络语言也常有出现。

9.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厦门举行,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 金砖不行了,成色不足? 三大事实怼回去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有啥看点,一图带你了解

2、句式。新媒体写作上立场更鲜明,情感更充沛。如在行文中大量使用祈使句。如‚当谨记‛‚注意了‛‚提醒‛更敢于亮出观点,获得关注和共鸣。

3、碎片化、浅阅读。新媒体文字更短小精悍。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文字以短小精悍为主,更多时候是作为图片或视频说明出现。

可见,新媒体写作不是把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直接复制,而应该顺应新媒体阅读需要来写作。

(二)写作要求不同

1、结构。传统媒体比较严格、中规中矩,是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而新媒体写作基本上没有这些要素,没有规定第一段是导语,是不是倒金字塔结构,只要求把事情说清楚,写得有意思、写得大家爱看。

2、标题。传统新闻标题以简洁为标准,流传着‚不超过13字为宜‛的说法,更有学者认为标题应该控制在10字以内。新媒体写作则往往并不推崇短标题,而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标题则以中长标题为主,大多数标题为14-28字之间,其中尤以19字、22字标题最为常见。新媒体想要得到受众的关注,标题常富有耸动性,甚至有‚标题党‛的情形出现。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常用的‚刚刚‛体、‚提醒‛体。标题可说的东西很多,后面再细说。

三、新媒体写作技巧 传统媒体写得好,新媒体可能写不好。但是,传统媒体写得不好,新媒体绝对写不好。

了解一下不少新媒体大咖的背景就知道,比如咪蒙是文学硕士,曾在南方都市报下属杂志担任首席编辑,‚六神磊磊‛曾任新华社重庆分社资深时政记者,获得过媒体大奖。做知识服务的罗辑思维罗振宇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很多高流量号的主笔本身就是资深媒体人。所以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做新媒体的基础。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追求的目标都是:阅读量。有研究发现,人们在网上阅读新闻的时候通常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想在15秒钟时间内得到信息要点。如果标题不能吸引读者,读者根本都懒得打开。打开以后往下拉两次没看到有兴趣的,就会返回。

(一)选题要紧跟热点。

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一篇紧跟热点的文章,可能会获得比平时高许多倍的阅读量。但我们做新媒体宣传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指定的宣传内容,另一种是自己找选题,策划的内容。可能后一种情况比较容易去追热点,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跟热点。

互动1首先要找到热点:百度热搜指数、近期各大媒体宣传热点、微博指数、时间节点如曹处转发的北京、上海、山东监狱制作的七夕专题……前段时间女子监狱紧跟热点‚我们是谁‛漫画。马上要来的教师节,监狱民警是特殊园丁,当然可以写;国庆节,监狱民警要值班保安全,绝对可以写;

如何与热点发生联系:电影《战狼2》开学季 共享经济 统编教材

注意:

1、到底要不要和热点发生关系? 如果不符合我们自己的调性,实在难以结合,宁可追冷也不追热。2.要愉快的和热点发生关系:要借着热点让自己的内容和读者发生关系;一定要软性结合,不要生搬硬套,你要在热点里另辟蹊径。发出“一个新的观点”。如果不能抢占先机,观点不能另辟蹊径,内容不能软性植入,不能令人愉快的和热点发生关系,就不要追了。只会让读者倒胃口。

最关键的是抢占先机,有研究认为最多72小时以内!想做好新媒体宣传就必须与时间比赛,新媒体小编真的很累啊。

(二)独到的切入点(见示例)。就是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着眼点。同样的热点话题,同样的新闻事件,有很多人在写,所以如果没有新颖独到的切入点,文章是很难得到读者的特别青睐的。这其实和传统新闻写作一样。国内媒体 :‚靠读者近些‛。突出新闻个性特征、体现事实本质、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巧妙。

西方媒体 :切中要害、最能引起读者兴趣、读者最易接受、读者最关心、距读者最近、最有人情味。比如华尔街日报经常用到的‚华尔街体‛,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这种写法更有人情味,和读者更接近。共同点:应有服务观念,假设自己是一名读者。

具体方法:以旧见新(常规活动会议)、以小见大(大型活动事件)、虚中觅实(会议报道)、逆向思维(近年来报考公务员人数下降说明人们对职业有更多选择、快餐面销售额下降,说明外卖更方便)、发散思维(春节报道有罪犯开展活动的、有民警坚守岗位的、有家属来会见的,都可以体现监狱的管理)、统摄思维(综合性报道,找到最佳聚焦点)。见举例:冰点周刊 法制湖北

互动:联合帮教解拆迁心结 局机关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 关爱未来教育活动 寻找新的切入点

(三)能表达情感共鸣。努力让读者产生共鸣,获得认可读者就会转发,成为我们文章的‚自来水军‛。第一是你的文章跟‚我‛有关,找到所写文章内容与大众的关联点,站到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第二是你的文章对‚我‛有用,写技术流的东西。在某个领域的深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对某种现象深刻的研究都是微信文章写作的经典主题。

互动:监狱工作中有哪些是和普通读者有关、对普通读者有用的?哪些和民警有关、对民警有用。监狱工作有特殊性,但人和人的情感是共通的,都有家庭、有工作、有子女,会思考责任、理想、未来、成长这些共同的问题。

(四)精彩的摘要(导语)能加分。(见导语举例)

一个简短有力概括性很强,同时又能勾起阅读欲望的摘要很重要。这个和传统新闻里的导语很像。作用是解释或补充标题的内容,报告新闻事件最新的动态。

1、文字要简练,注意突出关键词以吸引用户。

人民日报 2016年6月5日文章,标题为‚有领导换届前有点‘蔫’怕干得太猛丢选票‛导语:

中国日报网有一篇‚工信部紧急提醒!这 29 个 APP 尽快删除!‛的导语: 前一篇文字形象生动,对比强烈;后一篇里的‚提醒、恶意、APP、尽快、删除‛是文章的标签。这两条导语一看,读者就有看下去的欲望。

2、逻辑严密和表达高效让导语快速进入主题

因此导语不要绕,不要拖沓,不要让读者去找重点,要减少铺陈,要快速进入主题。作者自己先要想清楚文章的核心是什么,再来清楚表述。

如一篇‚为了达到给母亲捐骨髓的最佳体重,14岁女孩增肥救母‛的故事,如果以母亲生病作开头写,就会拖沓而散漫。作者后来把导语改成:‚别的女孩都在争先恐后变瘦,而 14 岁的李佳却在想方设法增肥。‛一句话点出核心要素,设臵了一个能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

3、将最重要的价值要素臵于最前端。

这是写作的一般要求,也是新媒体时代写作的特殊要求,无论是整篇还是一个段落,都应遵从‚重要价值优先‛的原则。

2016年6月初,在中加两国外长记者会上,面对加拿大女记者阴阳怪气的诘难,王毅外长以6连问回应,赢得国人力挺,引发外媒热议。

北京日报评论部客户端‚公道‛2016年6月4日推出文章‚王毅外长6连问,谁没风度?‛导语就事件和话题中的6问点出来,直接而吸引人:

导语就是要把最有价值的要素点出来给人看,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用最简练最明快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价值要素表述出来,力求简明扼要有特点,冗长的导语只会‚吓‛跑读者。

4、趣味?哲理?感动?价值?让你的导语‚有特点‛

受欢迎的导语都是那些有特点的导语。有特点,才能别具一格,才能吸引人。比如,业界经常谈论的‚华尔街日报体‛,导语就很有特点,它常常会设臵一个焦点,这个焦点通常是描写一个情节、人物、场景、趣闻逸事或是一个悬念。焦点应该确保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兴趣。

2014 年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特别奖的网络评论作品‚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制约权力寻租‛一文导语就很有特点:

比如,人民日报曾刊发的‚反劫持谈判专家这样诞生‛一文,就选取了一段紧张刺激的现场对话作为导语,把受众立即带到谈判专家的工作现场,增加了悬念和表述的速度感、现场感和画面感:

用生动鲜活的画面,用富含哲理的句式,用价值冲突强的引语,用矛盾尖锐的对话,用感动人心的情节,用耐人寻味的结局……总之要别出心裁,以求有特点。

互动:按照四条标准来写今天的新闻宣传交流?

(五)好的标题能抓人眼球。标题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好的标题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是读者点击量的关键。

1.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最核心的信息

好的新媒体新闻要力争一下子抓住用户,进而引导用户点击。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简单直接地告诉用户,这个新闻是什么,即尽量包含新闻要素。

①国务院派出8个督导组(督导什么?)

②专项督查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情况(哪级组织来督查、督查哪里)

③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太长了)

④国务院4月起专项督查16地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 2.包含具体的数字、情节或细节

特殊的数字、情节或细节会吸引用户,增加阅读率。比如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有数字有细节,是不是很吸引人。

3.表述内容要准确

标题表述的信息要准确,即使是细节也要精准无误。内容的准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准确,即标题中所陈述的新闻要素要完全符合新闻事实;二是对新闻事件的陈述和评论要概括事件全貌。

有些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标题说的是一件事,主体说的却是另一件事,读者有被欺骗的感觉;这样虽然赢得了一时的点击率,却丧失了诚信

4.运用全媒体手段

比如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采用标题集锦的形式,围绕一个主标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若干条新闻的标题,同时可以添加与主标题新闻相关的关键词、图片集、视频、微博、互动等超链接,形成组合标题。在强调突出某一条新闻时可以采用‚图片+标题+摘要‛的形式,这种标题传达视觉信息、核心信息、基本信息更加全面。

题好一半文,因为标题太重要,我们过会专门来聊下制作标题。

(六)正文应语言简洁,内容平实

在互联网上流行着这样的写作准绳:“一段文字不可超过 6 行”“一篇文章最好不要超过 3 屏”。新媒体时代,读者已没有过多的耐心。有专家指出,800字足以讲完任何一个故事。写作者应当时刻谨记庞大的文本块会让读者阅读困难,善于拆分就是提升阅读欲的法宝之一。

比如多用小标题和着重号,把文本和意思分开,甚至将信息提炼汇集到图表、表格、项目符号列表。就算是一个简单的方框,带有定义或者总结的,也有助于拆分文本,以一个便于阅读的格局传递信息。

1.简洁。新媒体新闻文本每句话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多分段,段落简短。2.语言平实。文本用最简单、准确的文字告知信息即可,不需要大段大段的抒情议论,避免花哨难懂的词汇。记住新媒体用户浏览新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追求文学性。

3.一段表达一个意思。用户在阅读新媒体新闻文本时大多是跳跃式阅读,因此,文本最好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便于用户搜寻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

4.多用小标题。过长的新媒体新闻文本要善于用小标题将文本分成几块,便于用户搜索和选择信息阅读。

5.重要信息优先原则。文本要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臵于最前面,无论是整个文本写作还是文本中的某一个段落写作,都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新媒体用户希望在开头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要求的‚倒金字塔结构‛完全一致。

6、结构倾向于选用总分、并列、递进等结构。一般开头以一两段简单活泼的文字告知下文信息,引导受众阅读,从而实现消息的导入。当然,依据新闻的不同类别,微信新闻写作结构也有所不同。

在对通知、公告、会议、文件类公文进行传播时,一般会采用截取新闻关键点的方式进行报道,并以换色、加粗或变大字体等方式突出部分内容,有时也将信息浓缩整合制作成图,方便受众理解,也方便其找寻有用信息。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传播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时,将纯文字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整合起来,截取公报中的重要部分制成九图,在微信平台以“九张图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的方式进行传播。一张图带你看懂金砖会议。在对人物通讯、大型活动等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时,一般会通过取小标题的方式将长文内容分割成块,通过板块化的方式减轻受众阅读疲劳,同时也易于受众搜索和选择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

标题太重要:司法行政单位和其他新闻媒体、自媒体不同,我们的新媒体承担着政务公开、舆论引导、正面宣传等职能。我们的标题不能仅仅重视吸引关注和流量,还要兼顾自己的身份定位。一个好标题的基础是了解读者的心理,清楚哪些内容是读者感兴趣的,并且清晰表达出来才是好的标题。

新媒体写作 篇2

第一, 人人都是传播者。传统媒体时代, 人们单纯作为新闻受众接收信息。当以手机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之后, 每个人既是新闻受众, 也是新闻传播者。例如, 2016年5月7日, 《今夜注定无眠, 广东省人民医院被砍医生去世了!陈主任请一路走好!》一文在公众号“智慧医疗”上发表, 报道的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主任被一名患者砍成重伤, 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事件。这篇文章一经发表, 就被很多网友转载, 事件呈发射性极速扩散, 很多网友把微信头像换成黑丝带表示对亡者的悼念。可见,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 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 渗透力增强。

第二, 交互沟通渠道畅通。受众已经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 更加注重互动和反馈, 而反馈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当《今夜注定无眠, 广东省人民医院被砍医生去世了!陈主任请一路走好!》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时, 有超出10万的阅读量, 更重要的是将近1.4万的点赞和4.8万的评论留言。新媒体时代, 作者和受众可以进行有效的交互沟通, 而这种沟通方式也是开放性的, 双方可以畅所欲言, 讨论中出真知, 沟通中生共鸣。

第三, 时空限制被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已经被打破, 新闻传播时空更加广博。“智慧医疗”公众号的这篇文章, 不止在广东省、医疗界被广泛传播, 在国内各省市甚至国外的华人同学也会传播转载。同样, 在美国的一个早晨出了一件奇闻, 可能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就有人会在夜幕来临的时候给这件奇闻点个赞, 作一番评论。

可见, 以QQ、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 媒体工作者如何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作为媒体工作者首先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初心, 就像《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中表示“努力说真话、写实情, 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更具亲和力感染力, 更有可读性可视性, 实实在在服务读者”。在新闻写作方面, 要有的放矢, 扎实新闻写作基本功的同时, 注重创新, 多学习多交流, 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

第一, 真实性。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源泉。没有真实性的新闻就是谣言, 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也终究会走向末路。无论传统媒体如何势微, 媒体工作者也不能为博眼球, 随意杜撰捏造事实, 舍弃新闻的生命之根。

第二, 简洁性。新闻写作中, 倡导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不需要太多细腻的笔法。但是, 简洁性并不代表空洞无物。“繁冗删尽留清瘦, 写到生时是熟时”, 中国画家郑板桥这首诗就道明了新闻写作简洁性的真谛。不要拖泥带水, 不要有太多修饰成分, 但是要言之有物, 追求在事实主干上的丰满有力。尤其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公众没有时间和耐心接受你的长篇大论。

第三, 平民化。贴近受众, 尊重受众。公众已经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了, 而是应该主动寻求所需要的、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阅读。并且, 对话和沟通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 不考虑受众感受的新闻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 媒体工作者在选题和采访时要从亲和受众的角度来考虑, 新闻写作中多用大众能理解的通俗的语言, 杜绝官话、套话, 讲新闻故事要多点人情味和故事性。

第四, 现场感。每一次的新闻报道都是对新闻事件的场景再现。在新闻写作中, 写出现场感, 让受众有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感觉, 才是成功的。例如, 收录在《中国石油新闻奖作品选集 (2010~2012) 》中的一篇通讯《海上大营救》就给了我们特别强的现场感。“阵风风力最高达到9级的狂风, 掀起4.5米高的骇浪, 不断冲击着正在浅海海域作业的三号作业平台。……然后, 还没说两分钟, 电话中突然传来‘不行了, 不行了, 平台滑桩’”由此, 受众可以如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场的紧张、危急氛围, 也会吸引受众继续读下去。这篇通讯由此获得了2010年中国石油新闻奖。

第五, 个性化。新媒体时代, 图片新闻、“标题党”、博得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新闻写作再靠套路——用一个模板生产出相同形式、相同风格的作品, 只能被湮没。有个性的新闻作品才能在万千信息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 公众号“风中高原来”中有一篇作品, 叫《不认识我?我可是有身份证的狗狗》, 是关于青海油田“百日整治”活动中规范宠物管理的报道。文章用第一人称拟人化, 从狗的角度阐述如何规范宠物管理。诙谐幽默的语言再配上萌呆的狗狗美图, 将一篇活动报道精彩地呈现出来。这种方式就是作者的巧妙加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 新闻写作有很多的技巧, 以上五点只是笔者认为相对重要的五个方面。而且重点不在有几种写作方法, 而是在媒体工作者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只要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运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将各种方法自由糅合。

参考文献

[1]廖佳.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消息写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75+107.

新媒体写作 篇3

关键词 新媒体;英文写作;微博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28-02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来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新媒体视野,英语写作教学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把微博教学引入英语写作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1 微博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是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 微博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发展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面对当今的新媒体,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英文写作教学中开展微博教学,是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所谓的微博教学,就是利用互联网上微博这个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的智能手机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微博更新的信息,微博成为具有便捷性和时代性的交流平台,也是大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学校可以利用微博这个便捷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微博教学中来。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由于写作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微博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把微博当成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把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微博上,学生看到之后,就会对其进行相应的评论,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需求。教師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微博教学可以辅助写作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导方式,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发展,还是不能改变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有规定的课时,每一个课时都制订了相应的课堂教学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即使有沟通,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主动性。在写作教学中利用微博教学,可以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疑问,其他学生和教师看到以后,也会和该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困惑。

2 在写作教学中微博教学应用性分析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与翻译的教学缺乏有效的方法,课外训练少,课内写作与翻译的教学少,训练更是十分匮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体性,不利于开展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及互助协作,更无法提供可视化的训练记录,因而,急需探索一种形式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具有互动反馈机制的写作翻译课外训练模式。微博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利用微博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在微博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把写作翻译的资源共享到微博中,通过写微博、评价以及转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教师在写微博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优秀作品的链接发到微博上,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分析,学生在看了资料以后,可以发表个人微博,然后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评微博的形式交流,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写作训练中来。参与评论的人越多,学生之间得到的知识也就会越多。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微博教学中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如个人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学生小组的讨论。其中,微博群也是学生间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学生和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一的交流。学生通过此类交流,不断反思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写作内容发布到微博上,和教师、其他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对微博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分析 在写作微博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指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宽写作思路。教师在微博教学中,在小组探讨问题或者师生之间交流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微博会议室这个工具,详细记录师生之间探讨和交流的内容;还可以在线邀请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相关人士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或者师生之间的讨论中来,使得讨论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得到充分交流的机会。在微博会议结束以后,学生对于会议中探讨的比较充分的话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交流中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使认识更加全面。

注重交互式的微博教学 在微博教学中开展交互式教学,就是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交互式教学要注意,一是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需要开展,以学生转发教师的微博和评论教师的微博为主。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学生转发教师微博的行为,就是对教师观点的认可,学生通过对教师微博的评价,就是知识的传播和反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博群的方式,采取一对多的教学,把微博群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共享资源、传播知识,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来。

3 总结

英文写作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熏陶、不断积累的语言能力。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新媒体视野下,实施微博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吴洁.基于过程考核的《新闻写作》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96-99.

[2]陈明辉,杨蕾达.微博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1(1).

[3]贾国栋.基于网络的折衷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6).

[4]于兰.基于QQ平台的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5]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

新媒体写作 篇4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与交互性、多媒体化、个性与细分化开放与共享化等优势,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阅读习惯的碎片化和书写方式的多元化,让传统媒体的写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文化形态的发展,新媒体写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行个性化、优质化的言语表达,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新媒体写作是在新媒体媒介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

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会写的人很多,但能写好的人却很少。新媒体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在新的时代潮流下的必备技能之一。本书理论与案例相辅相成,系统地介绍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的各种知识。本书共分为8章,以新媒体行业应用为导向,从新媒体广告文案写作到社会化媒体平台文案写作,从新闻消息写作到新媒体微文学写作,从新媒体图文、图片和视频编辑到新媒体内容传播,囊括了新媒体写作领域的诸多精彩案例,采用图解教学的体例形式,以图析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让读者更直观、更清晰的方式掌握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新媒体写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新媒体写作是建立在深入分析受众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内容的持续挖掘,而且能够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快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形成持续的阅读粘性。因此,从本质上说,虽然新媒体写作还是写作,但它延伸了写作的概念,是传统媒体写作的延误和升级。

在新媒体写作中,除了会写各种类型的文案外,还要具备受众分析细分市场写作目标、读者互动、蹭热点、自传播属性、风格化、多媒体应用等过去传统写作中很少会涉及的多种理念。新媒体创作者需要提高五大核心能力:寻找话题的能力,提炼主题的能力,提升受众体验感的能力,提升文章价值感的能力,收集受众意见与优化写作的能力。

当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新媒体作品的有效传播也非常关键。对于新媒体创作者来说,掌握新媒体写作的传播要领、增强作品的传播力尤为重要。此外,还要注重传播渠道的选择,因为它是连接受众心智的关键环节。单一的传播渠道早已成为过去式,新媒体创作者要想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就要多元化地有效利用各种传播渠道。传播渠道选择得当,传播核心就得以建立,就会大大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

虽然每个人的文风及写作能力都会有差别,但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新媒体写作的趋势特点,熟知新媒体写作的传播方式及受众,那么制造10W+的爆文也是可以努力达到的目标!

自媒体写作学习心得 篇5

文/种花家兔子先生

我最近在写拆书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完一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非常自豪,反复读了几遍,也看不到问题所在,甚至觉得“拆书不过如此”。

但昨天听完一节直播课,我才意识到自己简直是在坐井观天!在一个小时的直播课里,老师用于举例的书就超过十五本!并且能将这些素材联系起来,拓宽听众的认知。

反观自己,除了写一些狐狸和兔子的小故事、举一些房价上涨的旧例子,我找不到其他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找不到其他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文章,这就是差距!

正如: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我真是“自信”过头了。

我将直播课程里几个不错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那些想写或者已经在写自媒体的朋友。

01 底层逻辑

有时我们看到一本书觉得很不错,那它究竟“不错”在哪里呢?有时我们看到一本名著,那它是如何成为“名著”的呢?

是因为书的底层逻辑!老师引用了很多作品来解释这些问题。

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底层逻辑是人性本善;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底层逻辑是欲望的恐怖;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底层逻辑是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徘徊。正是这些经久不衰的底层逻辑在一直吸引着读者,也让作品成为经典。

我们只有找到素材的底层逻辑,才能将素材吃透,才能灵活运用。

02 素材池

为什么我们感觉没什么东西可以写?为什么有时找到灵感,开始码字时又不知道写些什么?

因为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素材都没有,再好的灵感也不能变成一篇文章。

因此老师在直播课中提出了建立素材池的观点。通过大量阅读来建立自己的素材池,在写作时能及时、准确的找到内容来写,这也是为什么拆书前要先多读书。老师也提出了由小组建立素材池,大家共享一个素材池的想法,这样抱团学习能提高效率。

03 对标

除了建立庞大的素材池,还得打通素材的内在联系。想起一个就能想起一串。

一个素材只有一种用法吗?其实不然。

老师引用了《红楼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中的一些故事情节,通过找出这些作品里面的“同”与“异”来进行比较,让听众看到更多被忽视的地方。

素材不仅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可以用相同的素材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也可以用不同的素材对比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让文章内容更精彩!

一个小时的直播课很快就结束了,我被老师精彩的讲解所折服,我也因此购买了老师的写作素材运用课,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更好的运用素材。

想写书评、拆书、听书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我是被直播课圈粉了~)

语文多媒体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6

我校语文“四结合”课题研究在“运用电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通过认真研究语文“四结合”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进一步提出了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构想,在高一年级12个班开展实验。到14周止,90%以上的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网上阅读和写作,80%以上的学生能借助电子邮局、留言簿、聊天室等开展网上评价、讨论活动。一、为什么选择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研究课题?概括地说,是网上阅读与写作的物化条件以及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的完美结合,使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成为可能。

1、本校两个电脑教学室120台电脑全部与因特网连接,中文网页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取之无穷。

2、网上阅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一、新颖性。方尺荧屏,现天地本相;鼠标一点,驱中外古今。网上信息,与时代同步,共生活呼吸,可以激发学习者对天下事的热情,引起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学习如何立身处世,学会如何竞争求存。由于新颖,也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第二、广博性。网络资源广博;即使是为学习者能有效地阅读而提出一些范围方面的要求,可供阅读的材料仍然是十分广博的。正因为如此,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素材,作文时才言之有物。第三、沟通性。纸质印刷品读物,其不足之一是时空的阻隔造成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隔膜。而用电脑进行网上阅读,学习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作各种沟通,研讨论辨,置疑释疑,交流心得,从而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发展。第四、创造性。每一个网上阅读者,面对林林总总万象皆备的信息,必须拿出个人的主见,对于每一个材料的取舍判断都得由自己作出,而不能依靠教师或者教学参考书。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与创新性。学习者必须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教材阅读时的被动局面,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进行创造性阅读,从阅读中发现并摄取“于我有用”的信息。第五、便捷性。利用粘贴等技术,学习者可以非常便捷地存储和利用信息,凡是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在无需繁复抄录的情况下,存储到个人的信息库里去(或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具备这种能力,就能适应当今社会信息迅猛增长的趋势。以往那种“半部《论语》治天下”、“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低效率的学习法是越来越落后于时代了。二、教师在网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全面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在网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依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高效率地开展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活动。三、教师怎样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工作的强度也会加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得作周密的调查研究。第一、备课。首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语文能力建构的阶段性特点,确定各次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能力培养目标。就某一次教学活动而言,网上阅读与写作虽然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但教者应该有所侧重,不应该眉毛胡须一把抓。其次,教师必须了解网页上相关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在上课时能指导学生迅捷地找到信息源。否则,学生在得不到教师的指点时,一上网,就如同初次出海的渔夫到了汪洋大海之上,不知道到哪儿撒网才可以捕上自己要捕的鱼。又其次,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计算机诸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声音、图像等媒介,创造生动活泼的可以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再次,教师必须对整个训练程序作出预测,诸如时间的灵活分配,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可能出现的障碍,媒体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故障等等,都得有缜密的考虑,预备应急措施。比如网上“塞车”现象的消除,我们常常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尽量考虑信息源的广泛性,如果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有可供阅读的材料,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塞车”现象。二是购买相关的光盘。三是将某些网页可以下载的信息移置到校园网上。第二、课堂。教师得充分利用监控平台,有效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或者进行评价与总结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训练能力目标,指示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即指明相关网址,利于学生快速上网。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教师应随时调阅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比如在网上阅读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不太健康的图文。学生在网上写作时,教师更应频频调阅学生习作,了解整个的写作情况及个别典型,以便写作后的评价。进入评价阶段,先可以由学生互评,教师得讲清互评的要求,如果要进行网上讨论,教师得课前帮助学生开辟讨论园地,如建立聊天室,电子邮箱,留言簿等。这一阶段,教师要快速进入每个聊天室了解讨论的情况,把握成功讨论的群体的情况,禁止利用网上讨论而搞下三流的行为。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都得发挥监控平台的作用。第三、课后。教师利用办公室上网的电脑和家中上网的电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然后在网上作出评价分析。然后,构思下一轮训练。四、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一般模式

1、设置情境,教师谈话;&nbs

p;

2、学生讨论,确定目标;

3、网上阅读,摄取信息;

4、信息重组,网上表达;

新媒体写作 篇7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采访,写作,素养,新闻资讯

一、引言

一般来说, 新媒体是以新的技术为基础, 通过硬软件的配备和完善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互联网、户外电视、移动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就传统媒体来说, 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 因此, 新媒体又叫做“第四媒体”“第五媒体”。不同学科的专家从他们的研究背景出发对新媒体进行了研究, 目前我国研究新媒体比较有名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匡文波。2013年6月25日,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3) 》这一传媒新的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它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一起发布的, 蓝皮书在互联网的推动下, 新媒体迅猛发展, 网民数量激增, 再加上新媒体更新换代的周期逐渐的缩短, 功能日益齐全, 新媒体产业已具备雏形, 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往往由新媒体引发和传播。

二、记者新闻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记者的素质包括“坚持不懈;公正;知识面广;进取心;勇敢;富有同情心”。随后, 他又解释道:“记者生活于一个混乱无序、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然而, 他们努力地通过进取心、机智、精力和智慧接近事实的真相, 把他们的认识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记者会犯错误, 但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而不要泄气。虽然错误会让人尴尬和丢脸, 但是它们是不可避免的。不要为犯错误而提心吊胆, 那会限制你的发挥空间。”《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有四种人做不得新闻:一是有私心、好忌妒, 遇事不肯说人之好;二是少理性, 缺思路, 选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爱偷懒, 不吃苦, 不深入采访, 不认真剪裁, 抓不到最本质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卖弄, 喜粉饰, 为文总要喧宾夺主。”由此可知, 对于记者来说, 新闻资讯和内容的采访、写作尤为重要, 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是否表达了被采访人的真实心意?是否能够给社会带来正能量?是否有利于社会文化与道德的建设?都直接与新闻记者的笔端有关。所以作为记者, 只有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丰富自身采访、写作能力, 才能为社会带来有质量的新闻资讯与报道, 才能彰显新闻行业存在的价值。

三、探析新媒体下新闻记者的采访与写作

(一) 新媒体有利于记者发现新闻事件

新媒体的产生对于传统媒体中的新闻记者来说意义重大。随着各种新媒介平台的产生, 让更多的新闻事件和来源都变得便捷。例如, 天津突发的危险品爆炸事件, 第一手的新闻来源就是源于新浪微博的小视频, 让大家了解到了事件的真实情况, 同时也为新闻记者的采访带来机遇, 全国各地的记者都蜂拥而至到事发地进行跟踪报道。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美拍、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平台, 第一时间通过视频、图像了解全国各地发生的事件。

(二) 新媒体有利于记者丰富新闻采访和写作视野

新媒体的产生让新闻资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介平台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事件。对于记者来说,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于自身新闻素养和视野的丰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新闻采访、写作、制作过程中, 可以进行新闻事件的对比和引用, 能够把新闻的采访和写作做得更完美。比如在某地发生的安全事件, 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就事件与全国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做一个比较, 让被采访人谈谈此类安全事件的根源在哪里?探讨如何有效的根除这类安全隐患, 提高社会安全生产认知和保障。在新闻资讯的写作中也可以充分地引入相关事件, 通过对比凸显新闻内容的价值, 起到警示作用。新媒体的运用, 让新闻记者拓宽了新闻采编的渠道, 丰富了自身的新闻写作视野,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

(三) 新媒体有利于记者提高写作水平

新闻写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的脑力活动, 是新闻记者立足新闻本身、强调新闻真实、表达新闻背后含义的心理和思维的综合。新闻记者从新闻的采访和新闻的写作, 再到新闻写作完成, 都需要新闻记者运用恰当的手法进行创作, 并且每个阶段记者都是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新闻写作是否把握了新闻事件本身、能否传达出有价值的信息, 都取决于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新媒体与传统新闻记者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给新闻记者的写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和全面的对照, 通过剖析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和资源, 培养新闻记者独特的新闻视角, 让他们从新媒体的资讯中了解现在的社会舆论导向和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内容需求。

四、结语

新时代下, 随着信息资讯传播越来越快, 社会大众对新闻资讯的深度和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背景下, 多种多样的媒介形式和新闻资讯充斥于大众的耳端, 目不暇接的新闻采访与制作也让人眼花缭乱。作为新闻记者, 要立足新闻资讯和内容的真实意义, 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和内涵, 优化新闻采访、制作过程, 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内容, 助推“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孙鹏飞, 王瑾昭.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09) :17-18.

[2]王雪芹.《电视舞台艺术》模块化教学法探索——兼论应用型高校广电编导专业培养策略[J].文教资料, 2016 (04) :79-80+124.

[3]刘颖.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以安阳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知识窗 (教师版) , 2014 (10) :16-17.

让多媒体和写作牵手 篇8

邓小平先生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笔者认为在作文的教学中这一点应该要得到更好地实行,首先,从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通过声情并茂的形式,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便捷的去接触生活。从内容上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与现在、与未来、与世界有关系的活生生的生活内容,供学生去分析评价,使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作文里的精神生活有效的交融在一起,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实生活为作文所用,打开学生写作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多媒体阅读对学生的写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多媒体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新鲜的、真实的写作内容

有人说,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其实也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活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阅读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发现生活和感受生活的契机,使学生的作文由“逝者”趋向改向“活者”靠拢,把现实生活世界当作自己的写作对象。当学生的作文回归到现实生活时,那么他们就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着不歇。”当我们通过多媒体阅读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有效的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也就把学生的写作与生活引向了一条光明之路。

例如国家奥运会,很多学生留下的记忆可能就是办盛会,还有就是中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他的东西早已烟消云散。为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思维的大门,我们播放了《一周立波秀》里关于亚运的评价专题给学生看。整堂课学生看的非常认真,课后学生认真写了很多关于奥运的内容,在赛事方面,学生也不再是简单的谈论胜不骄,败不馁之类的话题,他们已经开始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得的金牌第一,他们已经在思考金牌的数量是否真的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全民身体素质呢?最后得出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一个结论,告诫国民在胜利的面前全民必修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期电视节目,为学生寻找到了思维的契机,提供了新鲜的、真实的写作内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二、多媒体阅读能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地收集与研究相关写作资料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一个很明显的弊病,不在于学生无话可写,而是写得缺乏思想的深度,他们对什么都是蜻蜓点水试的浅尝辄止,所以要保证文章思想的深刻,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写作领域,引导学生从“小我”的世界走向大千世界,从“小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地收集与研究相关写作资料的动手能力,让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纷繁复杂的人生在作文中再现。

例如中秋节,所以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学生通过多媒体阅读了大量的资料。谈到了中秋节和月饼的由来,谈到了 DIY美味月饼的趣味;还有中秋节变成了国家的法定假日,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高校为未能回家的学生发放月饼,味道一般,人情可贵;月饼价格的矛盾,有人没月饼吃,有月饼没人吃的怪相;倡导绿色环保意识,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有礼回馈回收月饼盒;关注未销售完的月饼循环利用的去路等等

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多媒体阅读的契机,学生就能够很好的联系现实生活独立自主地收集与研究相关写作资料,随时厚积等待薄发。

三、多媒体阅读能培养学生多元解读的写作思维,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作文的天空里自由地驰骋

从思维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的需要,通常尊奉的都是同一性原则,非此即彼。然而,生活本身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世界,学生的情感世界本身也是多彩多姿的,当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多媒体阅读时,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形成自己对具体事件的特有的分析和判断,此时,我们要尊重学生解读差异的存在。然后组织他们在群体中交流碰撞,分辨不同理解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参与中知事,在辩论中知理,在写作中有据。

例如针对频频发生的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事件,以及卫生部发表的“扶摔倒老人指南”一事,要求学生进行多媒体阅读,然后整合休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很快就搜索到以往的一些相关的案件,例如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得出一个好心总被无情伤的结论,认为以后遇到老人跌倒的时候应该要避而远之,不要惹祸上身。也有学生搜到深圳的两位学生因掺扶跌倒老人去医院而获得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颁发的每人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认为好人还是会有好报的,建议通过一些公益机构的行动可以唤醒人们即将沉睡的爱心。最值得肯定的观点是不管结果是知恩图报还是以德报怨,遇到紧急情况我们都应该去帮助,因为生命不能从来,我们家里都有老人,我们也都会老,所以爱老、敬老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面对同一个事件,学生通过多媒体阅读,众说纷纭,获得了多元的人生感悟,为今后写作思想的深刻,思维的灵动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多媒体阅读,既能让我们的学生作文从“死人”堆中突围,更多思考“活着的人”的生存现状,使文章的内容更加鲜活、真实,又能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地收集与研究相关写作资料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多元解读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作文的天空里自由地驰骋。一言以蔽之,多媒体阅读让学生的写作终生受益。

上一篇:签订幼儿园安全责任书下一篇:新闻英语与翻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