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为勤工俭学论文(共11篇)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很好的基础。而作为创收育人的勤工俭学则为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尤其在我国教育尚欠发达的情况下。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是其它教育活动所不可替代的。我认为,我们今后勤工俭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勤工俭学从以创收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向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算找准了勤工俭学的位置,才算找到了校办产业今后的立身之本。
一、更新观念,走出误区,摆正勤工俭学的工作位置
1、转变观念,摆正勤工俭学的位置。
以往,学校发展勤工俭学,总是“重创收,轻育人”的陈旧观念存在,目前,学校更新了创办勤工俭学的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深入社会参加劳动实践,了解知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学会如何面对挑战,适应激烈竞争,因为勤工俭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走出误区,坚定发展勤工俭学的信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普九工作,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校的债务较多,特别是学校收费有限,上级财政拨款有限,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艰难时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内挖潜,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增强自身活力,倡导创收和育人同步,我校重新认识勤工俭学的意义,坚定了发展勤工俭学的必胜信心。
二、勤工俭学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
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三、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勤工俭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勤工俭学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不足矛盾将长期存在。现实告诉我们,单独依赖政府,依靠有限的地方财政拨款,路只能越走越窄。我们教育部门的同志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能总是两眼向上,一味“等、靠、要”,或是两眼向下,搞点“乱收费”。要确定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除国家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外,还要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增强教育自我造血功能,求得教育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目前,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快,一方面经费缺口增大,另一方面存量资源闲置,要注意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努力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勤工俭学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加强学校可经营性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动力。
总之,育人是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是勤工俭学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使勤工俭学与其他经济活动有了质的
一、做好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胡锦涛同志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搞好勤工俭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有些学生好高骛远,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缺失科学探究精神,这与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的要求背道而驰。可见,勤工俭学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有利于遵循实践育人规律,推动高校实践育人科学发展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勤工俭学把实践育人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既能改变以前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又能不断增强大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历史担当精神、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有力提高广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效缩短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不断推进高校实践育人科学发展。
(三)有利于回应现实严峻挑战,促进学生满意就业充分就业
高校自扩招以来,每年的毕业生都在快速递增,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勤工俭学工作能及时催生大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在读期间或毕业以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不但能有效缓解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从而有效有力的促进大学生满意就业充分就业。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勤工俭学工作原则
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教育由学校提供资金、设施、场地等支持并在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办实体,搭建平台,学生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而欲从事专业实习、创业实践的学生亦可兼职创业活动。当下,这种模式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发展势头,有以下特点。
(一)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它把勤工俭学与学生的创新教育、创业锻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服务师生等方面相结合,因材施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既能消除学生经济贫困又能消除学生精神贫困,实现其济困育人功能,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而革新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立德树人,铸就学生优秀品质
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教育在同社会情景近似的环境与氛围中投身创新创业,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熏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去解决和完成工作任务,体验创业的艰辛,体会创新的不易,懂得备加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备加尊重他人,懂得备加自觉提高服务他人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以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状态追求学业进步,寻找自身位置,发掘自我价值,塑造自身形象,进而坦然面对困难与逆境,充分彰显学以励志、学以明责、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逐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三)勤奋学习,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创业是艰苦奋斗的过程,是勇于冒险的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教育不仅设有事务性岗位,更是积极创设智力型岗位、开拓型岗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心一意想创新、谋创新,增强贯彻落实创新目标的能力。学生创业的资本源于自身的智力和知识,这在智力服务领域的创业中尤为凸显,广大学生如鱼得水。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级各类创业计划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国家级、省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通过展示自身所拥有的高科技知识和技术、专利等脱颖而出,吸引风险投资的关注,创建新的实体创造勤工俭学岗位,岗位创造凸显知识含量、技术含量,凸显学生智力因素、开拓创新精神,这让学生积极感受和体验到创业的艰难性、风险性、利益性和创新性,勤奋学习,加紧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迎接市场挑战。
(四)以习育人,降低家庭教育成本
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教育始终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扎扎实实地培育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助,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始终感觉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处,进而调动学生自觉自发成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效降低家庭教育成本。
(五)以生为本,创办学生满意实体
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教育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点燃学生自主管理火花,让学生成为运行的主体,从创业实体前期的项目设计、市场调研、市场论证,中期的创业计划书撰写、场地规划、人员招聘、筹备开业、原料采购到后期的日常经营与管理等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运营,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这些实体面向全体师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学校只需把握方向和给予适当指导。通过这些,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自治自管、共同学习、共同创业,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彰显。
(六)以心治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实体由学校勤工俭学基金前期投入,建成后实行实体化、企业化和基地化运营,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学校负责监管并承担相应的财务和社会风险。建成后依照“实体化、企业化、基地化”企业运营模式,选拔合适的学生负责经营与管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实行独立核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地方高校勤工俭学组织工作的实践探索
胡锦涛同志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1]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大学生创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
吉首大学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正确的就业观和创新观、创业观为导向,着力加大对现有工作项目的整合力度,构建“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就在砂子坳校区创办了名为“创业起点坊”的勤工俭学商店,学校提供经费、场地、设施等,首次安排10余名贫困生勤工俭学,商店由贫困生自我管理与经营,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目前,学校已拥有“创业起点坊”、爱心超市、创英教育培训中心、天门广告工作室等数十个赋有创新创业内蕴的勤工俭学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成为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学校荣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价值观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辨别正误,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关键是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努力建立创新导向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使创新创业思想深入人心,有效诱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除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外,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加寒暑假特训环节,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内在品质,团队协作、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及团队执行力等素质。
(二)以搭建平台激励
学校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提倡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形式和平台,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创业的动力。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商学院“职业经理人素质养成计划”,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服务外包学院的“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的“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的“力学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分别成为了所在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和载体,推动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利用成功创业者和就业指导者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学生勇于创业、学会创业;通过社团活动、校友讲坛、勤工助学岗位模拟、“职业能力训练营”等各种途径,开展“实战型”创业实践活动,营造争相创新的校园文化。
(三)以丰富载体支撑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伟大。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拿出300万元资金积极推进“湘西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园”项目,国家发改委予以国债资金300万元支持;与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合作,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在全省高校率先建立SI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SIYB创业项目培训,开设创业课程,加强创业指导。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岗位设置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专业实践,这些实体每年能为学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经济类、管理类、艺术类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岗位数百个。如“天门广告工作室”,下设市场部、设计部、财务部等部门,第一负责人为实体经理,全面负责人事、财务等日常运营和管理,内设职位全由学生担任;同时,在勤工俭学岗位上大力推行自主管理、自助服务和专业实践。营业收入中的一部分以工资、奖金、绩效酬金的形式发放给勤工俭学的学生,部分作为实体勤工助学基金,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型发展。
(四)以严格管理保障
创新创业视角的勤工俭学实体积极学习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和完善自身管理与经营,大胆走向市场,积极参与竞争,服务广大师生,实现稳健发展。校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或相关学院的老师指导实体经营,校财务处指导严格管理财务收支,实体的党团建设、审计监察则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指导。实体还注重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管理,在“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经营项目品质、市场推广、卫生监督、财物安全”等方面严格把关,实行“实体化、企业化、基地化”的运行模式,促进实体经营科学有序发展,勇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五)以团队精神促进
作为困难家庭学生,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取学习和生活补助,该是勤工俭学的应有之义。学校对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不但要提倡鼓励,还要监管引导,这是正常教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若将有偿删帖当成勤工俭学,就明显触及了法律底线,理应受到相关惩罚。显然,涉案在校大学生谭某的误入歧途行径,有其自身原因,同时,学校也难辞其咎。
近几年来,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高校实行并轨制后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高校的贫困生、特困生大比例增加,许多学校从奖学金、贷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杂费减免、特困生补助和勤工俭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最广泛的途径还是勤工俭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勤工俭学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能为将来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
安国市关汉卿学校 张学刚
时下,孩子们由于生活环境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善,奢侈浪费现象也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学校食堂随处可见的丢弃的馒头等食物,楼梯上常见到咬了两口的冰糕;每天放学后值日时满地的废纸,没用完便扔掉的本子以及仅仅因为不喜欢了便丢弃的圆珠笔„„我曾见过一个学生,身上所穿无非名牌,在学校吃饭从不上食堂,甚至没喝过白水,都是三元以上的饮料。这位学生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与孩子相处很少,但零花钱从不吝啬。
种种令人焦虑的现象充分暴露了对孩子们勤俭教育的严重缺失。孩子还不知道创业的艰难,却已经学会了暴殄天物,学会了攀比和骄纵。这样的一代人成长起来,其后果将是多么可怕!那真是我们民族的大不幸啊!所以,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长期的、随时随地的勤俭教育。长期以来,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我把它们归结为以下几条:
一、思想上发动。
转变行为的前提是转变思想。学生对过去困难年代的认识是模糊的。常常听到一些人谈论,说给孩子讲过去的艰难,孩子或是不信,或者只是好奇,甚至觉得过去“挺好玩的”。还有一部分家长,如果拿过去的岁月来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他们往往会烦,会反驳说,时代不同了,以前那些都是老黄历了。所以,怎样使学生产生对勤俭节约的价值观的认同,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关键。我觉得孩子们在初中这个年龄,逆反心理开始出现,只有他们自己说出来的道理,他们才会愿意接受,才会坚信。从众心理使他们更愿意相信同龄人的观念。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先发现学生中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学生,悄悄地把他们树为榜样。比如每次在班会上请一个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自己的认识。让他们由自发变为自觉的行动。一段时间后,你会慢慢发现在这方面,班里已经有了中坚力量。而班主任随时随地的发现并表扬学生在这方面的细节和微小进步,也使能够注意勤俭节约的学生渐渐多起来。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开辩论会利用日记、作文等形式写心得体会等。特别是辩论会的形式,它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材料,以期驳倒对手;在辩论中,他们的思想或者发生碰撞,或者发生共鸣,“真理愈辩愈明”,经过辩论,正确的思想才会真正地在他们心里扎下根。
二、情感上激励。
价值观的形成,离开了情感体验,那是一句空话。而且,只有经过情感的发酵,思想意识才会真正焕发出支配行动的动力。在这方面,老师必须经常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学生敞开心扉交流,让美好的思想如春风化雨一般,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我常和学生回忆自己的过去,或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过去、现在的名人这方面的一些故事。学生自己也讲。这里,你必须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脱离现实。不要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也不仅仅讲正面的故事,我还会抓住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暴露奢侈浪费的可耻。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急于了解社会的时期。他们头脑中的“社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给他们展示社会的高尚与丑恶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象,全面了解社会面貌,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只有好的一面,那等他们走上社会,碰到社会的阴暗面,辛辛苦苦建立的信仰大厦便会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根源也在于信服、喜欢等情感的参与。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创业的故事、听一些成功者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比如我常给学生说起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的故事,给他们念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还有当代成功人士俞敏洪等人对孩子的教育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不但给学生贯注了一个勤俭的思想,也使他们形成了靠自己奋斗创业的观念。我还与部分家长沟通,请他们对孩子在勤俭方面的进步给以及时的鼓励,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这种观念。此外,居安思危,讲社会上发生的因种种原因使一个家庭陷入困境的真实故事,使学生产生一点危机意识,对他们正确思想的形成也是有好处的。
三、细节上提醒。
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支配正确的行动,反过来,行动也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形成习惯,可以使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成为长久支配他们自觉行动的内在动力。在学校里,教育学生勤工俭学的地方其实很多。首先,学生在每周内自我总结,比以前少花了多少钱,给父母减轻了多少经济负担,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勤工俭学,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勤工俭学。第二,教给学生充分使用学习工具的办法,如本子用完了反面可以用来作演算纸,做过的试卷读过的报纸用处不大了,但又舍不得扔掉,占用很大空间不说,也给自己找东西带来麻烦,可以再看一遍,把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剪下来,其他的再扔掉;用完的圆珠笔只更换笔芯,不更换外皮等等。我让学生拿来尼龙袋子,轮流每天放学前收集废纸和饮料瓶等,这样,也减轻了值日生的劳动。教室外,见了扔掉的饮料瓶等可以回收的东西也拿到教室收集起来,将来换了钱作班费,买一些集体文体用品或订一些报刊杂志等,特别是在遇到国家某地发生灾难时,把这些钱捐出去,作为全班同学的心意,增强了全体同学的自豪感。因为这一份心意是自己创造的价值,意义非同一般。平时,我并不主张学生满大街去找废品,我只要学生做到自己喝过的饮料瓶不乱扔,路上遇到的废品随手捡起来就行。学生一开始觉得丢人,教室外的东西不愿意捡,我就特意记录捡回废品的同学,等到用班费买来东西或有所捐献时,我就大张旗鼓地额外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此外,我还通过写议论文,让他们自己在文章里对比、论证,自我认识到通过自己的举手之劳创造的价值比从父母那儿要钱更有价值,也更光荣。只有当学生品尝到这些做法产生的效果时,他们才会真正地乐于去做。通过长期地提醒、教育,通过长期一点一滴地坚持,到初三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习惯。
四、成果上强化
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做努力的成果,让他们回忆做这样小事的过程中的感受,强化他们的自豪感,强化他们的价值观。日记是一个能起到这种作用的良好形式。我长期督促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让他们在日记里自我盘点,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肯定。日记中有一些长期坚持的板块,勤工俭学是其中的一项。每当一个学期结束,我让学生们翻看自己在这一学期中的日记,并写出他们看后的感受。学生这时特别兴奋,也特别激动。他们发现积少成多,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增强了自信心、自豪感,也增强了责任感。家长会上,我会热情地向家长介绍这些成绩,也请家长谈孩子在家中的变化。这些事也教育了家长,重新审视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
德宏州教育局关于表彰勤工俭学
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
各县(市)区教育局: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州农村中小学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养猪种菜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降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本,改善了学生生活,学生进得来,吃得好,留得住,学得好,为“两基”的巩固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工作中涌现了一批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勤工俭学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各县(市)根据《德宏州教育局关于推荐勤工俭学工作先进单位的通
知》(德教发[2013]256号)文件要求进行了认真推荐,经州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45个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先进单位名单如下:
1、陇川县12个:陇川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陇川县民族小学、陇川县第二小学、章风镇中心小校、陇川县城子镇中心小学、陇川县城子镇姐乌小学、陇川县城子镇巴达小学、陇川县城子镇曼冒小学、陇川县陇把镇龙安小学、陇川县户撒乡明社小学、陇川县清平乡中心小学、陇川县景罕镇罕等小学
2、瑞丽市7个;瑞丽市民族小学、瑞丽市户育乡斑岭小学、瑞丽市勐秀乡勐典小学、瑞丽市姐勒中心小学、瑞丽市弄岛镇等嘎小学、瑞丽市勐秀中学、瑞丽市第二民族中学。
3、芒市8个:芒市镇下东小学、芒市中山乡小街小学、芒市遮放镇新民小学、芒市江东乡大水井小学、芒市芒牛坝建行希望学校、芒市风平镇大香树小学、芒市轩岗中学、芒市五岔路乡弯丹明德小学。
4、盈江县7个:盈江县太平镇芒允希望小学、盈江县卡场镇草坝小学、盈江县平原镇城关思浪小学、盈江县芒章乡芒牙小学、盈江县第三小学、盈江县第四初级中学、盈江县弄璋镇边府小学。
5、梁河县10个:梁河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梁河县遮岛水箐村完小、梁河县芒东镇
翁冷村完小、梁河县芒东镇帮别村完小、梁河县河西乡芒陇村光彩小学、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中学、梁河县平山中学、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安乐村完小、梁河县大厂乡大生基小学。
6、畹町1个:畹町芒棒中心学校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再接再厉,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为勤工俭学工作和全州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德宏州教育局
2013年10月29日
进行了四天的校内素拓,在我们的期盼中迎来了校外素拓,爬花山,今天就我们校外素拓的日子,我十分兴奋踏上了去花山的路上。
一路上学姐学长都很热情带这我们唱歌,学姐学长很幸苦,要随时看着车和我们以免发生意外,也很照顾我们帮我们拿东西,即使他们身上有好多东西。对他们感到很敬谓。途中遇到好的场景,学姐学长一一帮我们拍照没有说一句不耐烦,最使我感动的是,在爬山的时候,学姐看我爬不动就主动扶这我到山顶,我真的很感动!
中午大家都很饿了,学长就把他的午餐分给了我们,自己确没有了,感到很惨愧。还给我们发了好多好吃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一直提着这些东西上山,很佩服!对我们很好。
在这次素拓中最高兴就是学姐学长他们带这我们做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游戏,我们都很开心,在游戏中我们老是捉弄吴x学姐和曹x学姐,我感到不好意思,有他们就今天才我们才能如此开心!谢谢学姐学长的精心安排!
今天素拓虽然很累但并开心着,我十分庆兴我没有错过今天的素拓,那我就说说今天素拓对我的感想,素拓它一方面,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我们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充份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和培养高尚的情操,它也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练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洞察能力,这使我们深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也学会了怎样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它也提高了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建立建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内心修养,使我们做一个有涵养,有文化,有品德,有内涵,有自信,有信仰,有追求的当代大学生,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希望学姐学长能引导我们能作一个和格的大学生和一个好干事。谢谢!
最后我忠心感谢学长学姐,他们今天的幸苦为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因为有你们所以我们很开心。谢谢学长学姐iko滚针轴承代理商 唐山角钢报价 太原旗杆http://news.wlol.com.cn/!!
以上就是我今天校外素拓的心得,望学姐学长查看!
勤工助学办工室秘书处:
文章来
高校贫困生主要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标准, 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 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近年来, 国家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 每年下拨专款款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为大多数贫困生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这种模式, 淡化了学生本人的主体意识。使一些困难学生渐渐对助学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同时因通过此形式的帮助的学生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务, 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此外, 单纯的奖 (助) 学金的下发不能根据学生个人特点予以引导, 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心理困难、行为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 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依然较低, 所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摘掉“困难学生”的帽子, 从而引发一系列贫困生心理问题, 甚至导致部分贫困生出现退学、就业困难、甚至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影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针对以上问题, 各高校相应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当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已逐步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缓交、减免等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这些举措为各种类型的贫困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助保障,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就学压力。其中勤工助学这一形式, 让贫困生能通过自身的劳动缓解生活困难问题和精神困乏问题, 并逐渐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目前在勤工助学的实施中, 仍需要高校积极探讨长期实效的勤工助学模式来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二、以社团为组织模式的勤工助学体系
1、在勤工俭学社团指导中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社团为组织模式的勤工助学体系中建立完整的组织形式和社团指导思想。建立社团教师指导、勤工作学社团干部管理及反馈勤工助学工作的实施效果为组织模式, 发挥社团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的主动作用, 旨在为贫困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指导教师在组织社团活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 并在其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给予及时的疏导和解决产生的消极和抱怨的情绪。勤工助学指导老师还要关注贫困生个体的思想变化, 建立贫困生成长档案, 在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的教育。指导教师要从精神层面去鼓励和引导贫困生, 让学生感觉到社会和组织的温暖, 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
2、在勤工社团活动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
重点培养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是实施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自立自强是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是帮助自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 顺利完成学业的思想保证。同时也是防止贫困生思想滑坡、产生“精神贫困”的思想保证。勤工助学社团工作应时刻让贫困生、认识到:要正视现实, 转变观念, 自立自强, 要成就事业, 就必须艰苦磨练、奋发拼搏、自强自励。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3、在实施勤工助学资助的同时要增强其爱心的教育。
爱心教育应贯穿勤工助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产生仇视社会心理, 人际关系紧张, 并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走向极端。勤工助学工作应该首先对贫困学生心理扶贫, 在心理层面加强工作。通过学校的资助, 使学生逐渐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博爱精神, 使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
4、勤工俭学社团指导中要加强意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
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是勤工助学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责任感是人的核心素质, 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生的责任心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安排勤工助学或发放其他困难补助时, 就必须加强责任心教育, 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使其思想上受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真切地体会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 培养起强大的责任心, 坚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5、勤工俭学社团指导中要加强培育其能力。
勤工助学社团的建立, 选择优秀贫困生作为社团干部, 参与到组织管理勤工助学工作中, 能过使他们通过日常管理、组织、监督等工作大陆里提升其工作能力。同时, 贫困生通过勤工作学, 能够促进其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事业设计能力和社交公关能力等能力的形成。贫困生参加学校的日常服务性工作, 如场馆管理、教室卫生打扫、食堂帮工等工作, 有利于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勤工助学中, 重点使贫困生按着预定的实践目的, 紧密联系实际, 加深对社会、国情、民情的了解, 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使个人发展适应于杜会的需求, 增强适应能力生存发展能力。
6、使勤工助学岗位与贫困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
勤工助学的过程, 也是贫困生在实践中吸取营养、补充学识的过程。勤工助学社团应建立贫困生档案, 记录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本人的特长爱好等详细信息。在分配勤工作学工作时, 要充分考虑工作性质需要和学生本人的特点, 使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学习过程中完善专业知识的实践, 并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使其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要使贫困生在勤工助学中, 学会学习。将个人的实践融会于社会实践之中, 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 使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摘要:近年来, 国家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 贫困生帮扶、思想教育工作已经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如何建立有效的勤工工作体系是各高校探索和讨论的重点。以社团为组织模式勤工助学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依托社团组织形式开展学生的心理疏导、感恩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贫困生,勤工助学,社团
参考文献
〔1〕陆汉文.大学生贫困:判断标准、成因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 2000, (4) }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等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调查
2.1.1 学生的家庭状况。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实行非义务教育制,学生实行缴费制上学,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压力。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其次是一些来自城市的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①
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家庭状况都是一般的,而家境富裕和家境贫困的学生人数相近。这说明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否进行勤工俭学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而定的。
2.1.2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一般来说,维持在校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勤工俭学,这些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做些零工赚取额外的收入。当然也有人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想积攒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
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将近一半的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还有1/3的学生是为了培养自身能力,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锻炼自己的意志;也有一部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是为以后自主创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还有少数人是为了充实业余时间,调节无聊的生活等。许多学生认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勤工俭学都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2.1.3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许多高校在校内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但由于校内勤工俭学存在工作岗位少、工资低等情况,所以他们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校外勤工俭学的机会。
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5的学生是通过招聘广告或他人的介绍,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而成为“打工一族”;还有将近1/5的学生是通过校内宣传或者是自己找的工作;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是通过运城学院助学中心和家教中心获得兼职的。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非常广泛。
2.1.4 大学生勤工俭学收入的消费。对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勤工俭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活费用的支出,随着他们在勤工俭学中获得的报酬的不同,他在的个人消费也随着变化,消费习惯也随之变化,他们的消费支出呈现出多种途径。
在校的大学生利用自己业余时间通过勤工俭学所得的报酬来补贴生活,从而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这些学生利用勤工俭学的所得来支付自己的学习各项费用,还有一部分同学利用这部分所得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购买自己喜欢的新款衣服,购买一些所需书籍和资料,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了各自协会和培训班,他们将利用这部分钱来支付各项所需费用,从而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对收入的消费,这是参加勤工俭学同学消费的特点。
2.2影响购买一些所需书籍和资料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因素。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利用大学的4年时间去勤工俭学,以便减轻家庭负担,熟悉社会,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有很多学生从没有参加过勤工俭学。
2.2.1怕影响学业。通过我自己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表明,学习任务的繁重,成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如果参加了勤工俭学的工作那么他们的学习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和访问中,一部分同学真是因为参加了勤工俭学,他们大部分人在参加勤工俭学中自己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想法的到了锻炼,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下降,反而成绩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当然,在我们的调查与研究中这部分学生也非常遗憾的表示,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他们也失去了许多本应该享受的时光,他们失去了比如和其他同学娱乐或休闲的机会,他们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来支付开支,他们在获得许多信息的速度方面也就比其他同学慢了很多。
2.2.2作为孩子的家长的不理解 。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父母的态度。有些父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勤工俭学,主要原因:一是觉得打工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二是怕自己的孩子上当受骗。三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挣钱是大人的事,孩子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若他们在学校打工,会让家长心里非常过意不去。②
2.2.3家庭条件优越。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比较富裕,根本不为钱担忧,他们从未想过要勤工俭学, 这部分学生大约占到学生总数的 1/ 5。
2.2.4缺乏专业技能。通过调查可知:没有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有接近1/3的人认为,想要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很困难,所以就没有打工。那些及时争取到了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也往往是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的工作,而有些职位的确是有体育专业要求的,却限于自身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不足,无法胜任。由此反映出体育专业的学生勤工俭学选择的局限性。
3.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3.1.1 勤工俭学内容庞杂,档次高低不一。从服务类型看:家教、卖报、发传单、打扫教室卫生、餐厅服务员这些工作都是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的,所以占的比例高达67%。另外,从事外出打工的比例有43%。从参与方面看,有58%的学生正在参加或已经参加过勤工俭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53% ,勤工俭学的即有家境贫困的,也有家境一般的,还有家境富裕的学生。其中家境贫困和一般的学生勤工俭学的比例偏高,多达82%。
3.1.2 勤工俭学的管理方法不健全,没形成制度化。作为运城学院的勤工俭学助学中心,本应该由团校委或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但是学校却是设在教务处,还缺乏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而且很多学校没有配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同时缺乏专职的勤工俭学负责老师,而当前学校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用人需求量较小,但是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数量却很多,随之出现了很多供需矛盾,这不但需要有效的管理还需要对工作进行改进,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勤工俭学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体制的不完善和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规范,以及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与发展的速度不相符。
3.2对策
3.2.1 扩宽勤工俭学的渠道和范围。学院或者勤工助学中心要积极尝试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与范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专长和高等教育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主动自觉性。积极做好宣传,让社会、学校、广大学生真正实现勤工俭学实际意义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2.2 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除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求职平台外,通过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培训单位,使有意愿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在进入岗位前熟练的掌握工作过程中的基础的技能、技巧,通过不断加强自我的保护意识,使得自己免受社会上的各种欺骗。
3.2.3 应加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维权知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外出打工方面的法律维权程度都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够。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维护大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为参加勤工俭学的在校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9):143-144
[2] 邓演平,张帆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2):23-25
注解:
① 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9):143-144
一年来,我校勤工俭学管理工作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勤工俭学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依法治勤、全面育人、统筹服务、多种渠道、严格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使我校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本学年开学初,学校通过召开党支部会、校长会、校务会,就我校勤工俭学工作进行了讨论,作了部署。确立了以学校主管后勤的副校长为组长,办公室主任、学生处主任和办公室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拟订了学校勤工俭学工作计划。做到了管理到位,行为规范。
二、具体做法及效果
(一)、改进自身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学校后勤管理服务 全面贯彻执行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本着“勤俭节约、开源节流”的原则。在后勤管理人员中,坚持理论学习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财务、校园建设、水电管理、食品卫生、消防法规等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体后勤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业务素质、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克服凭主观意志办事和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等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树立强烈的后勤管理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强财务、财物管理,开源节流
我们在期初制定好“开支计划”,做到严格按计划开支,按规定 1
收费,加强财务管理,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充分用好学校的每一分钱。
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注重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用好每一分钱,规范购物管理是开源节流的主要环节。加强财物管,我校通过以下途径得到实现。(1)增强节约意识。严格控制学校办公用品的发放;全校师生员工要树立节约即创收的观念;平时养成节约水电、纸张、粉笔、卫生用具等的良好习惯;严格控制非正常性开支;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坚决摒弃那种损坏公物、浪费财物与己无关的作风。(2)各校的财产实行责任到人、到班的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档案,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严禁财物流失,减少财物浪费。(3)在采购物品中,严格采购制度,做到货比三家。坚持购物有计划,进货有验收,领物有登记,审批一支笔的原则;严格学校公物统一存放,专人保管的机制,确保学校有限的设施与设备用于教学,用于集体。(4)坚持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深入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到水电畅通,桌椅、门窗、玻璃及时维修安装,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5)健全对后勤人员的评议、考核制度,使全体后勤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承诺尽最大努力,做到师生满意,同时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体后勤人员要确立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他人服务意识,讲究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安全防范显得十分重要。安全教育要天天讲,要形成一种“讲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上下共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做好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和落实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单位人员和财产安全,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校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校务人员值班制度、保卫值班巡逻制度、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2
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用水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危房报告制度、维修管理制度、医务室管理制度等。确保了这一工作的到位,减少了学校不应有的开支。
(五)、突显校园文化,创建特色学校。
勤工俭学办公室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以发展校园经济为主的校园文化新模式,创建文明、温馨、和谐的校园,根据各校实际,实事求是的制订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立足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各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现场观摩会,我们发现每一所学校都将每一个墙角,每一块空地进行了精心设计、着重美化,每所学校的校园绿树成荫,草坪成片,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无时无处给学生以高尚情操和良好习惯的启迪和引导,以此激发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一种与教育教学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彰显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高。
(六)、认真抓好学校责任险工作,化解和转移教育风险。认真做好校方责任险工作,现有100%的学生上了校方责任险。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加大对学校勤工俭学的管理力度,广开财源,加大统筹,把学生辅助用书、学校
办公用品、学生保险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广开门路,引进资金,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3、扩大规模,把学校勤工俭学项目打入市场。
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讲,正是因为有“灾区学生”、“沦为童工”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关键词,这一“勤工俭学”事件才得以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并最终迅速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及有关部门及时调查、回应,收获了“不得再组织灾区学生勤工俭学”这样一个还算令舆论比较满意的处理结果。
但同样不得不看到并承认的又是,如果抛开“灾区学生”这一特殊背景,仅就“勤工俭学”本身而言,“童工”、“克扣工资”之类现象,其实是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值得被特别关注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类借“勤工俭学”之名而行盘剥学生之实,令“勤工俭学”严重变味、扭曲的教育怪相,实在不胜枚举,而且其反教育的恶劣情节和后果,较之上述“灾区学生沦为童工”事件,往往更加严重、离奇
如2007年暑期,广东茂名市300多名中学生(许多未满16岁)被华南机电工程学校介绍后前往东莞、深圳做暑期工,“每天至少工作11小时”,“每小时工资3元”,高强度的劳动导致几乎所有学生都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其中,一名16岁少女甚至因此死亡。而在2006年,甘肃省民勤县4万多名中小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勤工俭学的名义摘棉花,“每天干活常常超过10小时”,如果学生不想参加勤工俭学,则须向学校上缴几十到几百不等的钱进行赎买。据该县教育部门介绍,该县每年勤工俭学创收600万元左右,“主要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偿还旧债……”(央视 06.11.19)
应当说,在目前教育经费普遍不足、贫困学生数量众多的大教育环境背景下,“勤工俭学”的经济价值和作用是相当明显和重要的,适当为此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也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但是如果勤工俭学活动进行到像上述两起事件中那样离谱的程度,显然又严重逾越了必要和合理的界限,已沦为一种不折不扣的经济盘剥、身体摧残。既是对勤工俭学的教育本性的严重违背,也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所维护的教育秩序的践踏。
如何才能让勤工俭学名副其实,更好地捍卫学生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的权利权益?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多年从事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教师,笔者以为,根本出路还在于“以德育看待勤工俭学”,或者说,须将“勤工俭学”纳入到整个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范畴体系中来,着力凸显和张扬其“育”,而不是经济、利益的价值内涵和功能使命。
必须充分意识到,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勤工俭学”之所以常常变形、跑调,异化为一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盘剥学生的活动,往往既不为家长所接受,更令学生反感排斥。根源正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者在有意无意之中把勤工俭学的经济功能、利益功能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甚至成为唯一的目的,而其淡忘、忽视乃至根本无视其作为教育一部分、德育载体的本质本性。
所以,要纠正这种在勤工俭学问题上的偏差、歧途,我认为,与其制定诸如“年龄”、“劳动时间”、“劳动方式”、“最低报酬标准”之类繁琐的限制规定,不如从源头上以“教育”、“德育”的视角全面看待和把握勤工俭学的内涵及相应的原则、标准。
在笔者看来,德育视野下勤工俭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两层基本内涵:其一,通过勤工俭学活动,推动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劳动观念、财富观念,如勤奋的劳动观念、节俭的财富观念;其二,以勤工俭学为载体媒介,帮助学生理解并培养在劳动过程中诸如组织、相互合作、团结等人文价值精神和思想品德,并由此增进他们与人沟通交往以及相应的社会活动实践能力。
确保上述内涵的贯彻,这样几个有关勤工俭学实施的原则标准,我认为同样不可或缺的还有:在实施程序、形式上,勤工俭学的非强制非强迫原则和标准;既然勤工俭学是品德教育的一部分,重在观念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那么,任何强制强迫的前置程序显然都是不合时宜、格格不入,乃至非教育和反教育的,而只能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善加引导。在实施内容、结果上,勤工俭学的非商业非牟利原则和标准。作为一种劳动活动,勤工俭学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排斥利益问题,但既然勤工俭学首先并且本质上是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它就不应该把“牟利”、“赚钱”作为其目的和主要功能。就此而言,勤工俭学事实上乃至一种更近于非营利的公益劳动,而非营利性的私益劳动。因此,我觉得,非营利的社会公益组织、“第三部门”,应该是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活动更适宜的场所,而像企业这种以“赚钱”为天职的纯营利性组织,实际上是不适合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
参考文献
[1] http://sichuan.scol.com.cn/dwzw/20090219/200921970150.htm.
[2] http://sichuan.scol.com.cn/fffy/20090218/2009218142610.htm.
[3] http://china.rednet.cn/c/2007/08/11/1286426.htm.
[4]
20GU.htm.
我国的高等学校已普遍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资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 (简称“奖、贷、助、补、减”) 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1],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 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笔者通过对全国72所高校1826名大学生和485名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 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 勤工助学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因此, 要转变工作理念, 认真分析高校勤工助学政策实施的问题及其对策的完善, 使高校勤工助学成为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影响
1. 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资助方式, 是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的主来源。
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项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且在于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 这是对广大学生, 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完成在校学业的一种资助办法。勤工助学是“自己养活自己”, 它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概念, 这样的方式, 贫困生最乐于接受。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贫困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 勤工助学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在调查中有79.35%学生和59.18%的教师认为, 有必要开展勤工助学的工作。在“如果家庭难以负担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的调查中, 有34.12%的学生表示,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勤工助学。
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经费来源” (多选题) 调查中, 依靠勤工助学的占一定比例。 (见下表)
上表充分说明, 勤工助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勤工助学所得的报酬给予了贫困生生活上很大的帮助。
2. 勤工助学活动渐受高校重视, 大部分高校都建有相应的管理服务体系。
近年来, 在政府支持和社会的关心下, 勤工助学得到了各高校的充分重视, 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勤工助学管理服务机构,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建立了勤工助学资金, 设立了一些校内外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 个别高校还建立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 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条件。
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一定酬劳。勤工助学制度将“资助”与“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仅达到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目的,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工助学是资助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勤工助学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部分高校勤工助学政策的考察, 勤工助学虽然是贫困生比较欢迎的救困方式:国家拿出资金, 学校进行行政援助, 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资金不能完全到位, 工作岗位少且单一, 知识化不够, 寻求社会岗位的渠道还没有打通, 对在社会上打工, 政府还缺乏有效的管理等。
1. 勤工助学政策执行的瓶颈———勤工助学岗的缺乏。
勤工助学政策要得到落实, 最重要的是勤工助学岗位的开发, 包括学校内和学校外, 很多学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还是有很多学生反映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集中表现为校内岗位设置不足, 校外岗位开发太少。更多的访谈对象抱怨学校内部的岗位太少, 而社会上的许多中介组织也并不可靠, 还发生过少数女大学生从事家教被害事件, 这些因素使他们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更添了一份犹豫。
笔者对高校学生“学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是否能满足贫困生需要”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结果如下:
笔者对高校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就学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能否满足贫困生的需要”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如下:
问卷调查还发现, 54.0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落实资助政策过程中做得不足的工作”就是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不够。
上面的两组数据, 充分地说明勤工助学政策难以执行的重要问题是勤工助学岗位的严重不足。勤工助学岗位不足是许多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勤工助学政策的设计要符合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勤工助学层次低。
调查发现, 大学生希望勤工助学方式能够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主要岗位应该符合大学生的知识型的特点。大学生更喜欢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劳动。
目前,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另一个困境是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低, 大多停留于低层次的劳务型, 如打扫卫生、收发信件、图书馆书籍的整理、学校餐厅卫生和秩序的维序、校园安全巡逻, 等等。这种勤工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 但它很难与大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成才需求相结合, 与促进和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技能关系都不大, 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勤工助学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但在现实中的确还存在岗位设置不是很符合学生需求的矛盾。
3. 勤工助学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广开渠道———勤工助学资金短缺。
高校勤工助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大学生的学杂费, 资金增值和社会捐赠微乎其微, 来源渠道显得单一。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在普通高校设立勤工助学资金的通知》规定, 各高校每年必须从学费收入中划出10%的经费, 专门用于勤工助学工作[2]。但据调查, 目前一般高校只从当年学费收入中划拨出1%左右的经费作为勤工助学资金, 且不少高校勤工助学资金无法真正到位, 或者无法做到专款专用。由上可知, 各高校从学费收入中划拨的勤工助学资金与国家规定的数目相差甚远, 缺口较大。
4. 勤工助学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保障学生利益———勤工助学管理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 各高校纷纷设立了由专门人员组成的勤工助学办公室, 但编制一般仅有1—2人, 任务繁重;各院系往往没有专职管理人员, 仅由辅导员兼管,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杂, 头绪多, 任务重, 很难将主要精力放在勤工助学管理上, 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常常疲于应付。
此外,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部门, 扮演的通常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 很难实现勤工助学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保值、增值, 更难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与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市场规范的中介服务。特别是少数中介机构, 从中收取高额介绍费, 却不负责任, 个别大学生经人介绍, 不经学校审批和备案, 私自外出当家教或做其他工作, 使学校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去向, 其安全得不到保障;有些单位不经过学校有关部门的同意, 擅自在校内招聘学生, 致使勤工助学管理难以到位, 使学生权益受到损害。
5. 勤工助学活动作用力———对勤工助学的整体认识不够。
勤工助学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 部分高校没有把勤工助学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还未认识到这项工作既是正常教学的必要补充, 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更是帮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其次, 部分学生对勤工助学活动在认识上存有偏见。一是部分贫困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 其目的不明;二是认为参加勤工助学工作会影响学习;三是缺乏自立自强意识, 只把眼光盯在国家和学校的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和社会资助上, 没有想到通过勤工助学解决自己的学杂费和生活费问题;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 劳动观念差, 工作粗心大意, 怕苦怕累。一些贫困生只愿意参加一些耗时少、赚钱多, 或者一些较简单的劳务型工作, 面对富有挑战性的岗位, 显得束手无策。
再次, 对勤工助学存有心理偏差。在开展勤工助学的过程中, 贫困生精神、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更难解决。他们表现出自卑心理, 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 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 笔者认为学校不仅要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物质上的贫困, 还要对症下药,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出现的精神、心理双“贫困”问题。
三、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政策实施的对策思考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加速融合, 大学生勤工助学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学校与学生本人的重视,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因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勤工助政策学实施的工作体系。
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保证勤工助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全社会对学生勤工助学的助学和育人意义应达成共识, 这是勤工助学活动得以健康、长远发展的思想保证[3]。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 充分认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一是要把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 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二是要把组织学生勤工助学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优惠付酬, 支持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要把组织学生勤工助学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四是在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时, 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并以不影响学生学业为前提, 不安排学生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工作。
各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 积极加以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学校有关部门、党团组织、学生会等方面的作用, 共同配合, 积极推动, 不断完善提高, 把勤工助学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保证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使各项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 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政策。
增加勤工助学岗位, 提高薪酬, 尽可能多地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使贫困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一是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定位在半打工半资助上, 同时能够减少学校的成本, 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办学水平。二是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主要是如何将勤工助学中心建设成为一个融合社会资源的学生信赖的中介, 通过与企业合作, 建立勤工助学基地, 给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 同时完善管理体制, 保障学生的利益。
但是仅仅依靠单个学校的力量, 是很难做到节约成本、获得高效率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新的制度设计。
3. 发挥优势, 提升勤工助学岗位的层次。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只有与学科专业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科的专业优势, 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开发勤工助学岗位的多样性, 岗位设定要符合大学生知识型的特点, 通过勤工助学,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实现勤工助学的良性循环。勤工助学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助学岗位的市场, 岗位类型要从劳动服务型扩展到技术型、专业型、综合能力型。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充分利用知识、智能优势, 不断提升勤工助学活动的水平, 做到勤工助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课余科技活动相结合, 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 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应通过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工作, 侧重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大学生走向社会, 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做好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4.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力争社会支持, 保证勤工助学资金运转。
政府和高校要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 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要广泛开拓社会资源, 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支持, 将社会资金引入高校贫困生帮困体系中,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到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 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
与此同时, 高等学校要把勤工助学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把此项工作与学校综合改革结合起来, 制定和完善勤工助学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管理制度, 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集中使用, 不挤占和挪用, 不平均发放。
5. 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构建科学、合理的勤工助学资助体系。
在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倡导和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合法报酬, 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4]高校制定和完善有关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规定, 能促使勤工助学活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加强对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在给予他们物质上资助的同时, 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贫困生由于生活拮据等种种原因, 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有的学生心情压抑, 沉默寡言, 甚至性情孤僻不合群。为帮助他们摆脱自卑, 树立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勤工助学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等共同努力和支持。政府要有效地整合各项帮困助学措施、合理配置, 做到公平、公正、高效, 使各种扶困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进一步优化扶困助学体系的内部结构。合理地确定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社会助学等各项扶困措施的比例关系, 进一步开发新的帮困助学模式, 有效地补充到现有的“贷、奖、补、勤、助”体系中, 使之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扶困助学体系, 能为每一位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鼓励他们自信、自强地学习和生活, 建立和谐校园。
摘要:勤工助学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 勤工助学活动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 各高校应根据实际, 转变工作理念, 认真分析高校勤工助学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其完善对策, 使高校勤工助学成为扶贫济困, 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勤工助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司.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研究提出的政策措施.2004.12.
[3]张晓琴.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中国林业教育, 2005, (6) :25-27.
【素质教育为勤工俭学论文】推荐阅读:
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06-24
素质教育论文职业道德素质论文06-29
素质教育论文 文档10-12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论文10-04
(论文)素质教育浅议06-20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07-19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论文10-14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