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长征精神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温长征精神(精选13篇)

重温长征精神 篇1

2016年06月27日 10:13:26 来源:求是网

作者:魏岳江

历史总是以沉重的脚步向前迈进。历史的时针是艰难与曲折、崎岖与坎坷的“合金”,拨动沉重的历史时针无疑是一曲壮美的凯歌。毛泽东同志就是那位拨动历史时针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擎起的熊熊革命火炬,一直在华夏儿女的心头燃烧着„„1934年10月开始的25000里长征,纵横11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堵截,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沼泽,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林莽沉沉,巍巍青山,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泥泞草地,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林海茫茫,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吸取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弘扬长征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条件十分艰苦,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千山万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鱼水情,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到的跟名英雄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一、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次伟大实践。弘扬长征精神,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财富

毛泽东同志说过,“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到达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由毛泽东同志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朱德任总指挥的红军第一军团,由于全面实行了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加强了军队内党的建设,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当时,这支仅有2万余人的红军队伍,成为全国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王明“左”倾路线在根据地的推行,直接削弱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能力,把红军的三项任务缩小为单纯的打仗一项,导致革命的巨大挫折和损失。遵义会议的召开,胜利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为指导思想的党中央的领导。由于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我们党才能够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并且克服了张国焘退却逃跑路线和分裂党的阴谋,最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弘扬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历来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任务为任务,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和发扬红军坚决听从党指挥的优良传统,时刻把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巩固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做党的理论路线纲领的坚定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集中统一,才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到古田去,重温历史、寻根溯源,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礼,人民军队才能更好前进。2014年10月,习主席出席第一次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鲜明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明确了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把我军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境界、推向了新舞台。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胜利。弘扬长征精神,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必须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点燃军队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革命激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和壮举!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频繁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紧追不舍、围攻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红军却凭借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为什么红军会有如此钢铁般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念?因为他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炮火硝烟,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到的艰难险阻。面对各种险恶环生的环境,红军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线、包围圈,抢渡了乌江、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一切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长征,对每个革命战士都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严峻考验。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条件的险象环生,党内分裂主义的干扰,都没能阻挡红军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为什么?就是因为红军战士有理想、有信仰,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点燃了红军的革命激情,把广大官兵凝聚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使红军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维系和增强了团结,激励红军战胜了强敌和种种艰难困苦。在条件最艰苦、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各级领导、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和带动官兵前进。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强有力的革命精神的灌输,使广大红军官兵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历史的丰碑。红军艰难奋战,转战数万里,其根本动力是他们对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宏图绘就。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强军目标之本。2014年1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2016年2月3日,习近平在井冈山上动情地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他同时号召:“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今年,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必须牢记习主席的嘱托,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弘扬长征精神,像红军那样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人、鼓舞人,把红军当年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尚境界、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艰难困苦中将革命不断引向胜利的理想信仰,作为我军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强大利器和法宝,努力把长征精神化作时代号角,用长征精神砥砺奋进,开新图强,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阔步前行。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团结战斗的凯歌。弘扬长征精神,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官兵之间的团结,同舟共济谋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留给我们今天的又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团结的凝聚和结晶。团结奉献是红军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凝聚力量的源泉。长征能在极端艰难困苦、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全党、全军以及军民的紧密团结。红军长征的胜利实践表明,团结奉献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党和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钢铁般的团结和统一,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打不破的。长征期间,毛泽东、朱德同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革命大局为重,既要与凶狠的敌人作斗争、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又要同党内“左”“右”倾错误作斗争。在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分裂党中央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坚持了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红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使得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各路红军之间、军民之间以及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大大增强。没有这种团结,要实现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全党高度的团结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党中央特别注意将张国焘同红四方面军广大干部以至犯错误的同志严格区别开来,把处理党内矛盾变成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从而团结了绝大多数人,使全党全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团结力量。长征中,各路红军围绕着总的作战意图,实行了密切的战略协同和配合,这与国民党军队派系争斗、保存实力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官兵团结是部队团结的基础。红军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互帮互爱、同舟共济,表现出任何旧军队都无法相比的凝聚力。红军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上层人士,增进了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了解与团结。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红军十分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不断促进全国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的大团结,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的巨大力量。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习红军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我军的集中统一和团结稳定,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要切实尊重士兵的人格和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尊干爱兵活动,坚决纠正损害官兵一致的各种不良倾向,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要深入地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尊重地方政府,热爱人民群众,巩固和发展军政之间、军民之间的革命大团结,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弘扬长征精神,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长征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人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的决心和意志。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红军的艰苦奋斗,集中表现在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与险恶环境、凶恶敌人的一次最残酷的殊死较量。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顽强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正是这种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的精神,才使中国革命从失败中奋起,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转战途中,红军将士天当房、地作床,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相依生存,互助前进。在饥饿、寒冷、疾病、死亡面前,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战斗士气,谱写了一曲革命乐观主义的壮丽凯歌。万里长征,艰苦卓绝。长征中的作战,更是在敌强我弱,红军兵力、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红军官兵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披荆斩棘,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有了这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前进步伐。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同样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继承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要求,发扬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廉洁奉公、自觉奉献,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当前,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思想追随,要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凝聚军心意志,确保我军始终在党的旗帜下胜利前进。2015年新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转发《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习主席亲自领导和主持起草的这份重要文献,确定了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宏伟蓝图。中央军委制定《贯彻落实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总体部署方案》,细化分解110项具体任务,向全军下达落实习主席政治建军方略的总规划、任务书。全军部队坚决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按照“四个牢固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的要求,扎实做好贯彻落实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时至今日,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军各项工作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珍惜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在历史中结成的鱼水之情;必须坚持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惜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必须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确保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习主席的指挥。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是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通过深刻了解我党和我国人民为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众志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新长征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1937—194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重温长征精神 篇2

日前, 来自全国30余家党报及客户端的记者齐聚四川巴中——昔日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 沿着红军的足迹, 缅怀先烈, 感悟历史。此次采访活动由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巴中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

采访团一行先后探访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平昌县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园等地, 充分感受了长征的精神力量。此外, 采访团还就巴中在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调研。

重温峥嵘岁月,经典长征题材盘点 篇3

首播时间:2001年6月14日

首播平台:CCTV-1

看点: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剧情介绍:该剧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逆境中进行战略转移,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挽狂澜于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扬了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剧情点评:史诗剧《长征》是第一部全景式深入表现人类军事史上奇迹的电视剧。它不仅是“国产影视作品中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反映红军长征全过程、展现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电视力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艺术地再现了长征精神”,一种久违的高昂的力度,一种克服万难的气魄,其本身蕴含的革命主义、浪漫主义情怀对许多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雄关漫道》

首播时间:2006年10月16日

首播平台:CCTV-1

看点:充分地展示长征途中感人泪下的故事

剧情介绍:该剧讲述了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领导下,为掩护中央红军转移,转战八省,行程二万余里,最终克服重重困难的感人故事。

剧情点评:该剧在注重主线条的同时,加重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的感情戏,把那些鲜为人知、动人心魄的故事充分展示开来,使《雄关漫道》里的人物有肉有血,让观众感受到有别于《长征》的另一种味道。《长征》和《雄关漫道》的互补,更能够让广大观众全方位地了解波瀾壮阔的人类史诗——长征。

《红色摇篮》

首播时间:2010年1月16日

首播平台:CCTV-1

看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

剧情介绍:展现1929年至1934年这5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苏区纵横驰骋,进行共和国建设伟大预演的历史。

剧情点评:该剧弥补了影视剧中缺乏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斗争到红军长征之间这段历史的空白,不仅是一部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再现中国革命伟大创举的史诗巨制,更是一部情节动人、故事感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的电视剧。

《红色护卫》

首播时间:2016年11月8日

看点:“青春抗战交响曲”的主旋律

剧情介绍:该剧讲述了由红色采办员陈子萱带领的红军运输小分队在反围剿中战胜千难万险,将从南洋采购的物资和筹集的银元,从香港运到苏区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

剧情点评:作为首部红军长征+青春偶像的影视剧,《红色护卫》具有探索与创新意义。跟以往“高大全”的红军正剧相比,该剧的整体风格和人物性格更贴近年轻观众。跟当下大多数青偶剧相比,该剧独具匠心,比如女主不“矫情”、不“柔弱”,从懵懵懂懂女留学生,成长为真真正正的女红军战士。

《十送红军》

首播时间:2014年6月11日

首播平台:CCTV-1

看点:剧中十个故事各自独立,十个人物相互关联

入围第三十届电视剧飞天奖“剧目奖”

剧情介绍:作为中国梦系列首部与观众见面的作品,《十送红军》以长征为线索,穿插着讲述了十个普通红军战士的故事。他们不同年龄、性别、兵种,却有着共同愿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和传递红色的星星火种。在这群默默无闻的战士的共同守护下,红色政权的火种终于安全地保留了下来,渐成燎原之势。

剧情点评:《十送红军》一个极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上与呈现上追求到一种艺术的极致化。包括戏剧冲突的极致化、人物命运的极致化和对人性、灵魂、信仰拷问的极致化。

《聂九的天空》

首播时间:待播中

看点:小人物,大背景,强情节

剧情介绍:该剧以红军一支小分队为切入点,讲述了鸭脚坝少当家聂九,从为报杀父之仇到慢慢变成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剧情点评:该剧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片,以红军中一支小分队的成长展开叙述,展现了男主人公从为报私仇,到加入红军,再到成长为一名为公为民的红军战士的历程。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男主人公实现了由一名复仇者到革命者再到奉献者的深刻蜕变,以独特的视角艺术地再现并弘扬了长征精神。

《绝命后卫师》

首播时间:待播中

看点: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点创作电视剧项目。

剧情介绍:《绝命后卫师》以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为背景,讲述陈树湘为了胜利完成掩护中央红军突围的任务,率领以闽西籍6000将士为主的红34师浴血奋战,最后不幸壮烈牺牲的故事。

剧情点评:该剧把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红三十四师作为故事的原型,将史料和艺术相互结合,重现红34师广大指战员在生死存亡时刻顾全大局、英勇战斗的壮阔场面,展示闽西儿女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赤胆忠心,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该剧现已圆满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红军东征》

首播时间:2012年3月1日

首播平台:CCTV-1

看点:将一系列小人物搬上荧屏,引起观众共鸣

剧情介绍:该剧是一部反映1936年红军东征的主旋律巨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一批革命领袖领导红军和广大民众坚强抗日的革命事迹为基点,展示了我国抗战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革命情怀。

剧情点评:该剧具有重大现实教育意义,不仅反映了一次长途跋涉的抗争,亦是一部精心雕琢、细腻刻画的群英传记,给人以强大的信念与感动。用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刻画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更用女性般的细腻,描绘出了一幅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生活画面。

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征文 篇4

五年级暑假里我们有一个为期10天的军训,第八天军训结束时教官对我们说:“明天我们要重走红军长征过曲靖时走的路,让我们去小小的体验一下红军长征的精神”。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集合,我发现同学们的背包里都装得满满的,都是吃的。集合好队伍就出发了,我抬头前后看了一看,根本看不到队伍的头和尾。我们沿着红军长征过曲靖时走的路开始了“长征”。刚开始时,大家有说有笑,开开心心的走着,但是走了一个小时之后大家都变得有气无力,无精打采了。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西山敬老院,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琳琅满目的食品边吃边休息,这时候大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山三元宫。在三元宫老师对我们说:"曲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区。1935年和1936年,红一、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两次经过曲靖,历时共30天,行程2300多里,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召开西山三元宫等重要会议,作出抢渡金沙江等重要战略部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曲靖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攻城池,惩凶顽,打土豪,开仓济贫,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行和严明的纪律,深受曲靖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曲靖约两千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在返回的路上虽然大家又渴又累,有的同学脚都被磨出了水泡,但是大家还是坚强的走回学校。

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征文 篇5

在20XX年6月11日、雄伟壮丽的史诗,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效果良好,寓教于乐,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这次活动组织严密、“教育之旅”。艰苦奋斗,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五岭逶迤腾细浪。更喜岷山千里雪,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形式多样,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乌蒙磅礴走泥丸,多了点希望。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并进行了宣誓。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生穿红T恤,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历史是无法回溯的,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佩戴共产党员标志、勇往直前,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多了分浪漫,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是宣传队,大渡桥横铁索寒,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这是当代人的缺憾、是宣言书,乘车到六盘山山顶,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是一部史无前例,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金沙水拍云崖暖。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内容丰富,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万水千山只等闲、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多了些豪情,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是播种机?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

重温革命历史 学习革命精神 篇6

晋绥边区革命从这里开始,革命烈士故事从这里流传,红色激情从这里燃烧,吕梁精神从这里发出光芒。7月3日,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党员来到兴县缅怀革命先烈,在这里我见到了无数革命先辈工作生活过的环境,让我想起了胸怀天下的毛泽东主席,战功赫赫的贺龙元帅,关心群众的朱德总司令,劳苦功高的周恩来总理……还有数不胜数的英雄儿女,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他们那叱吒风云的英雄气概,令所有来犯的敌寇闻风丧胆——谁当横刀马,唯我中华儿女。

在吕梁兴县“四八”烈士殉难处,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同时,也让我在思考是什么鼓舞了共产党员坚持不懈,昂首挺胸地向前迈步?是对革命真理的追求,是对祖国伟大而深沉的爱鼓舞了他们,从而为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地奋斗、拼搏!新中国的辉煌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伟大祖国的尊严是他们誓死悍卫的。他们是多么可钦可佩啊!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四八革命烈士、晋绥边区革命涌现出的这些烈士,就没有祖国现在的繁荣富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的幸运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前辈的光荣传统。

这次兴县之旅对我的心灵是一次深刻洗礼,也是一场革命的教育。在工作中,我将继续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为了东泰集团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时刻会铭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树立远大理想,认真专研岗位业务。爱东泰,弘扬东泰精神,践行精英誓言,就时刻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时也将做一名合格的东泰人,为了东泰的发展勇挑重担,积极奉献!

重温长征精神 篇7

作为一所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学校,“长征精神在长征”是上海市长征中学的德育理念。长征中学的“长征精神教育”课程重要的载体是依托长征镇人民武装部,共建“新长征军校”,联合开展“重走长征道路,弘扬长征精神”红色之旅活动。此课程集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为一体,通过5年一轮的长征行活动,让新时期的学生亲身体验长征精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英勇的伟大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从2007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开始,到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十年间,长征中学师生代表们寻访了长征出发地、长征转折地、长征会师地直至长征胜利落脚点。他们从南昌到瑞金,从于都到遵义,从赤水到红原,穿过腊子口,登上六盘山,落脚吴起镇,抵达革命圣地延安。沿着红军先烈的足迹,长征中学的学生们跋涉在红色大地上,一路收获珍贵的记忆,受到心灵的震撼。

长征的西南历程与长征精神的形成 篇8

在西南把推进革命事业与争取民族解放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的形成

长征是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降为次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长征中,我们党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积极宣传抗日思想,使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和解放一切被压迫劳苦大众的革命主张深入人心,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意识。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确定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使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的阶段。红军转战西南的艰苦斗争实践也极大地磨炼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意志品质,促使他们把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阶级意识升华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和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把红军这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锻铸成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之旅。

在西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的形成

遵义会议之前,党内领导者脱离中国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红军接连失利。惨痛的教训促使我们党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指导问题,逐步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基本点的思想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军事斗争实践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实事求是也因此成为党指挥战争、领导长征的根本思想方法。以此为转折,红军在战略全局上一改被动受挫的严峻局面,开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西南经受住了极端恶劣环境的严酷考验,促进了“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的形成

长征是在极其险恶的战场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尤其是在转战西南期间,红军始终处于强大敌人的封锁包围之中,所到之处自然条件恶劣,粮食、医药、被服等严重匮乏,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中,爬雪山、过草地是极其艰苦的过程。但红军翻越了20多座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泥沼密布的松潘水草地,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正是在西南地区这种艰苦卓绝的征途中,红军官兵的生命意志和精神力量被充分激发出来,锤炼和升华了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革命精神。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这样评价道:“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在西南实现了全党全军的空前团结,促进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的形成

在转战西南期间,红军各部自觉维护大局、坚决执行命令,不惜牺牲个人和局部来保证全局的胜利,全体将士顾大局、守纪律、讲团结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遵义会议上,通过实行正确的党内斗争方针,集中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把对博古等人的批判始终限制在党内斗争的范围;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党中央从革命事业的大局出发,既坚持原则又做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最终避免了红军的分裂。空前的团结使得红军各部之间分则能密切协同、合则能一致行动,显示出革命军队的高度统一;使得红军官兵之间以高度的阶级友爱和革命责任感,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凝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在艰苦斗争中,红军官兵还锤炼了铁的纪律观念,能够做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情况多么危急都严格遵守党和红军的各项纪律。

在西南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促进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形成

长征中,由于敌人的威胁控制和欺骗宣传,沿途尤其是西南地区许多群众对党和红军抱有很深的成见和敌意。但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使沿途群众认识到红军是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红军到达毛尔盖后,在寒冷天氣中宁可露宿在大树旁、屋檐下,也不入室扰民;面对满地即将成熟的青稞,宁可挖野菜、采蘑菇充饥,也不动群众一棵庄稼。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长征经过的西南各地尽管大多人烟稀少、物质匮乏,但各族群众仍然竭尽所能地支援红军,并踊跃参加红军,谱写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起艰苦奋斗的动人篇章。

重温五四精神 担当青春使命 篇9

又是一个五月的花海,又是一度青年的节日,时间的车轮穿梭了九十一载春秋,积淀下永不褪色的五四精神。五四,是青年的节日,它奏响青春的旋律,吹响时代的号角,激扬饱满的热情,唤起厚重的责任,五四将其精神融入每一位青年的血液,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担当重任,践行使命。

光阴不为任何人停留,逝去的唯有载入史册。在浩如烟海的史卷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闪烁着永恒的光芒。轻拨时间的分针,定格在1919年的今天,3000多名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阻拦,集聚天安门前,反对政府当局的卖国行为,抗议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年轻的生命喊出了中华民族最嘹亮最浑厚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云霄,如巨浪般惊涛拍岸,震慑着一切妄图瓜分中国、害我国民的反对势力。青年觉醒了,他们走出校园,走上街头,将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安危与自己的生命紧密相连;青年爆发了,他们投身革命,奔走呼号,挑起重整国威国风、救民于水深火热的历史重任。自此,广大青年学子融入中国革命救国救民的汹涌大潮,成为其中最强壮、最智慧的力量,八九点钟的太阳以其灼灼其华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未来。正如鲁迅先生所预言的,“从有着古老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预告这古国将要复活。我们一定有悠久的将来,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将来。”

五四是一场运动,是青年学生反抗侵略,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学生运动;五四是一种精神,是心系祖国人民,为理想献身的舍生取义。青年是有理想的一代,他们追逐的不是一己的安全与富贵,不是没有尊严的苟且存活,他们追求的是国家的强大富裕,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活得有尊严。正是有了这种远大的理想,他们珍惜秒阴,奋笔疾书,用知识解放国人的思想;他们弃笔从戎,精忠报国,用战争赢得一个新中国。青年毛泽东、蔡学森、向警予等有为青年,用他们的学识、胆略、智慧为中国的革命贡献了最宝贵的力量,为亿万青年树立了榜样楷模。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最本源的则是爱国。爱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对同胞生活的关怀,是尽己之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是倾己之囊为民众的安康提供帮助,一个对国家对人民饱含热爱的青年,必将是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因而爱国是一种力量,它源源不断地激发着青年一代为了理想孜孜以求,永不懈怠。爱国,是五四运动留给后人最深刻的教育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时刻提醒着青年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不应碌碌无为、置身事外,而是要担起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任。不同的年代,对爱国的诠释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却是相通的,那就是时刻牢记对祖国和人民的职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自己的努力。1919年五四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参加者是民族的骄傲,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与强大的反动势力抗争,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和平发展时期,在各行各业勤恳工作,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奋斗的每一位辛勤工作者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激流勇进的国际竞争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赢得荣誉。奥运赛场上的体育健儿,救灾一线的武警战士,刻苦研读的广大学生……每一位在为理想而奋斗,在为职责而努力的青年,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期青年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这正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与发扬。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早已过去,优秀的中华儿女用青春与热血为后人缔造了一个强大富饶,和平安定的中国。当今青年是幸运的一代,我们享受着和平,享受着富裕,享受着党和国家政策的春风化雨;当今青年也是有着历史重任的一代,我国正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大步前进,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小康水平,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坚力量的青年一代,更是担当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差距;建立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国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减少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出现,更是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能达到。为此,新时期的青年无暇驻足去欣赏沿途的美景,更不应沉迷于各种诱惑,而是要坚定信仰,奋力前行,提高素养,学好本领,做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有志青年,凭借真才实学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增砖添瓦,为民族复兴、人民安康奉献智慧与力量。

青年是人生之春,人生之华,青年拥有着无限的激情、活力、智慧与力量,青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与明天。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3亿中国青年的素质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每一位有志向、有责任的青年都应牢记五四精神的感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相连,在浮华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宁静,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贪图虚名功利,不仅为一己之私,不拈轻怕重,而是要选择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为接过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做好准备。

长征故事 长征精神 篇10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来宾大家好:

我最难忘的革命故事就从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始了,当小朋友穿着整齐的小解放军服,注视着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冉冉升起的时候,我总能看到国旗上浮动着一张张可亲可敬的面孔,这与孩子们那幸福灿烂的笑脸共同构成和谐又美丽的画面。我们伟大的党已经90岁了,我为自己是这个光荣组织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我这名新党员来说,最难忘的故事在长征,最崇尚的精神在长征!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前进。瞧!眼前是一片被严寒封锁的祁连山,没有人烟没有路,有的只是参天的原始森林和密密麻麻的刺丛。我们的战士只好边行军边开路。衣服被刮破了,皮肉被刺开了,他们依然奋勇前行。战斗中没有粮食补给,战士们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没有棉衣御寒,就捡野牛粪枯树枝生火取暖。共同的理想鼓舞着大家向着同一个目表前行,前行„„ 是什么给了长征力量?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自强不息的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数十万的生命写下英雄史诗,筑起一座座永垂不朽的丰碑,留下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这样一位老红军,他叫杜九俚,从十几岁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的一次战役中不幸伤到了头部,残酷的战争夺去了他的视力。如今,他已九十三岁,拿起杯子时双手更是会颤抖得让人心寒。你可曾想过这位老红军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是希望治好眼疾?希望孙子能考上好的大学?还是希望庄稼能长得更好些?“感谢共产党!”当记者询问时,铿锵的言语就这样从老红军的口中蹦出来。在场所有的人都被镇住了,这就是一位老红军的气节!这就是长征的精神力量!

我,一名平凡的幼教工作者,面对着几十双纯真幸福的笑脸,每每回想着红军长征途中,那一幕幕惊人的壮举,我就更能深深体会出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当我因幼儿园的工作烦忙而埋怨,因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弱而急躁,因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差而失态时,是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给了我斗志与信念。在我们的烈士生命燃尽的最后一刻,仍然不忘高呼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我纵然有万般的辛劳也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一切为了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已经成了我这个平凡岗位上的座右铭。可是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长征精神永相随 篇11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首先是精神的长征,其次才是身体的长征。归根结底,长征比拼的是信仰和意志,最终是信仰突破了“围追堵截”,意志战胜了艰难险阻。

长征之“长”,简直可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但红军官兵却用草鞋丈量大地,长驱二万五千里,那让红军官兵走下去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他们的力量源泉是信仰,因此张闻天也曾这样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长征之“征”,更是让人胆战心惊。从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路上无时无刻不充满着艰难险阻。曾有位老兵回忆道:“当我们进入到纵深600余里的荒无人烟的松潘草地时,那里的景象是这样的,茫茫草地,没有道路,草甸之下尽是淤黑的沼泽,浅处齐膝,深处没顶,人只能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老兵们总是让我们跟在后面,他们在前面探路,每天都有战友陷入泥潭中不幸牺牲……”

正如《长征组歌》歌词中所描述的: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但当时的环境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这描述苦得多,可谓雄关漫道,举步维艰。说到这,人们会不假思索地问道,红军官兵何以脚步不息,奋勇向前?因为他们有着共产主义者那坚实的信仰,因为他们始终怀有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始终充满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念。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正因为有着崇高的理想在感召,有着坚定的信念作支撑,红军官兵才能踏破万水千山,战胜千难万险。

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学习长征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时,长征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信仰应该摆在首位,可现如今,部分人在经济腾飞带来的山一样的财富,水一样的钱潮面前,抵制不住诱惑,丧失信仰,从而膝盖酸软,匍伏在地,与当年那双过草地、爬雪山的腿形成巨大反差,更有的疯狂敛财,成为贪官巨腐等。说到底,这都是理想信念的缺失。

习主席说得好:“有信仰,精神才不会缺钙,才不会得‘软骨病’。”因为信仰是精神的守望,是灵魂深处的追求。因为这信仰,让当时的红军尽管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仍深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因为这信仰,有了“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的李大钊;因为这信仰,有了坚守在无人区52年的魏德友等人。

没有信仰,一个人就会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在追求目标中畏首畏尾。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有这长征精神,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长征胜利80年后的今天,人民军队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改革大考,老红军张文曾说:“今天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其实是一次新的‘长征’,其艰难程度一点不亚于过去,仍然需要‘翻山越岭’。”是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新长征”路,同样会有急流险滩,同样会有重重艰险,同样会有难关隘口。正因如此,在军改大潮中,我们需要用长征精神照耀前行的道路,需要用信仰坚定方向,同样,也需要坚如磐石的信念来劈波斩浪。

当然,80年前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遗产,不仅具有民族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其史诗般的壮丽征程不仅让国内诸多人士歌颂、赞美,也让众多国际友人开始围绕此著书立说,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等。这些著作的大量出版,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长征创造的史诗般的革命业绩。

让我们在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接过长征精神的火炬,传承红军官兵对理想信念铁一般的执着与坚守,担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向着远方,风雨兼程。

论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篇12

一、坚定的革命理想与共产主义信念

坚定的革命理想与共产主义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P110)。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仅要同反革命力量作斗争,而且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死博弈。“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四川省分出重庆市,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4]正是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了红军长征路上战胜困难、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核心。红军长征发生在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两党的危机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的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严重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连续不断的围剿行动严重影响了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的存亡。在严峻形势之下,红军决定把战略转移与北上抗日结合起来,在“围剿”与反“围剿”的血战中突破重围,辗转到达陕甘宁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又竭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了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基本要求。这种团结主要体现在全党全军的团结和军民的团结之中。一方面,“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团结,是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5]——遵义会议统一了全党思想,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要求独立自主、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红军与人民群众建立“鱼水之情”,“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6],从而使红军获得了许多来自群众的物质帮助、兵力支援和精神慰藉。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和精神保证。

四、独立自主、事实求是的精神

独立自主、事实求是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根本指南。胡锦涛同志曾说:“只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7]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中共中央高层存在“左倾”教条主义倾向,照搬他国经验,不顾红军实际情况造成的。而长征的过程就是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左”倾教条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过程,是党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过程。在遵义会议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使红军长征有了一套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艰苦奋斗、乐观未来的精神

艰苦奋斗、乐观未来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外在体现。聂荣臻同志曾说:“求解放的理想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帮助我们克服了千难万险”[8]。空气稀薄的高寒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给长征之路带来了极为严酷的挑战,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等口号的鼓舞下一次次地突破自我;同时,在与反革命势力的殊死搏斗之中,红军战士依旧克服着生理和心理的极大考验,抱着革命必胜的信念顽强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形象地形容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

中国红军长征是历史上传播理想信念的远征,长征精神是中华大地上璀璨闪耀的民族精神。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感受这段艰苦岁月,用心去体悟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我们仍然有必要让长征精神活跃在高校这一理论阵地之上,积极推动个体人格的优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推动更多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149.

[2][6][7]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J].求是杂志,2006,(1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石仲泉.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80周年[J].苏区研究,2015,(1):14.

[5]袁银传.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6):677.

重温长征精神 篇13

神世代相传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长征精神;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周年,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去发展、去创新长征精神。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长征精神世代相传。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可乐,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双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

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 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在这个没有了硝烟与战场的社会所面临的,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因为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不挑吃穿,不

乱花钱。与别人相处时要学会先人后己,互帮互助。今天我们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我们要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难忘那缕幽香作文800字下一篇:写给妻子的生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