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登记建议函(推荐9篇)
一、什么是版权?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二、关于版权登记?
关于版权登记。在中国,版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版权登记不是取得版权的前提条件,但是版权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一种初步证明,可以作为主张权利或提出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诉讼的证明文件。计算机软件,可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负责登记;其他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文字、美术、摄影、电影、音乐、建筑作品及工程设计图等,可由省版权登记部门负责登记。在某些国家,作品如未登记,将产生一些不利后果。
三、版权构成需要哪些条件?
关于作品的构成条件。根据通说,构成作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具有某种精神方面内容,即作品要具有某种思想或者美学方面的精神内容;第二,上述精神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停留在大脑里的构想还不能称作作品,必须要要有具体的表达,另外,必要要在外部世界中产生出来,但是否像录音或者写作那样保存下来还是像歌唱或者演说那样即兴而作转瞬即逝的,在所不论;第三,要具有独创性,即通过个体的智力劳动完成的作品,显然,抄袭的就不算了。现代人创作作品显然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往往使用了某些前人已经创作的作品或者已经处于公共领域人皆可自由使用的作品作为素材进行创作,这种方式的创作完成的作品,该创作者仅就其独创的部分享有版权,这种独创部分可以理解为其独创的片断以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三、版权都有哪些类型?
可以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包括小说、诗词、散文、论文、速记记录、数字游戏等文字作品;讲课、演说、布道等口语作品;配词或未配词的音乐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哑剧和舞蹈艺术作品、绘画、书法、版画、雕塑、雕刻等美术作品;实用美术作品;建筑艺术作品;摄影艺术作品;电影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科学技术有关的示意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四、版权都包括哪些形式?
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
(四)美术、摄影作品;
(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
(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五、版权享有什么权利?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
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
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
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
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因为在保障著作财产权此类专属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尚须兼顾人类文明之累积与知识及资讯之传播,从而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六版权登记的流程
一部作品的各类权利,只有在被用于谋取经济利益时才有市场交易价格;交易双方协商确定,并签署版权协议,由专业版权代理和专业律师进行具体的业务依法授权代理。(省版权局证书在7-10个工作日 国家版权局证书在30个工作日)
七版权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一)申请人需要提供的信息
1.作品名称 2.作品类别(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美术、摄影作品、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3.完成日期 4.首次发表时间、地点、发表人、发表形式 5.作品性质(原创作品 演绎作品)6.创作形式(单独创作、合作创作、委托创作、职务创作、其他)7.作者姓名、地址、名称 8.著作权人姓名、地址、名称 9.申请人姓名、地址、名称
(二)申请者身份证明
申请者为个人时应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签字;申请者为法人时应提交法人资格证明材料。
(三)作品说明书
用以描述作品的创作目的、使用用途、其独创性所在的文字材料。
(四)权利归属证明
当申请者是权利继受者时,应提交相应的权利变更文字证明材料。
(五)作品样本
作品的样本应提交三份,如:手稿、照片、样品等。注: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者照片最大宽度不得超过15cm
八我司简介
北京飞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北京飞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登记备案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公司集商标注册、版权登记、专利申请、海关备案、著名/驰名商标认定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服务为一体。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的商标转让平台——中国时尚商标转让网。时尚商标转让目前时尚商标转让网已收集了各类注册商标
有10万余件,我们还会继续不断的收集、收购闲置商标。为企业选购合适的商标提供平台,为盘活闲置商标搭建舞台。
公司员工精通国内知识产权争议及侵权诉讼案件的行政和司法程序。多年的代理实践,使公司积累了处理各类复杂疑难案件的丰富经验。
商标注册:国内外商标事务代理(注册、续展、转让、变更、许可等)、商标异议争议案件。
版权服务:著作权事务代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文字、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的登记)以及其他的相关事务及诉讼代理事务。
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实质审查程序、复审、无效程序恢复权利程序、加快审查程序、申请、授权后著录事项变更、授权后程序监控、代缴年费、专利权转让、使用许可、查新检索、专题检索
飞创知识产权秉承“放飞梦想,共创未来”的服务理念。以真诚的态度,切实有效的服务,在这5年的时间内,赢得了各界朋友的信任,已与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利商标律师事务所结为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伙伴,能为广大委托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飞创品牌以方形为核心,代表了飞创公司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旋转的彩带,代表着飞创公司生生不息、不断创新的的飞速发展。
西安海纳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是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国家商标局和专利局备案认可,汇集商标、专利、版权和法律方面的专业律师和精英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团队化、综合化、国际化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的专业性机构。
海纳 源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成立以来,遵循“专业、责任、诚信、创新”的企业文化,恪守“客户至上、服务为本”的职业道德,坚持“用心服务、共创价值”的服务方针和“与客户共成长”的发展战略,发扬“诚实、踏实、务实,真情、真想、真干”的工作作风,业务部门分为商标部、专利部、版权部、法律部、国际部和代理部六个部门,并可根据案件性质和客户需求组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利监测和涉外服务等项目组。
海纳 谙熟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精通国内目前处理各类知识产权争议及侵权诉讼案件的行政和司法程序,一直同国家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保持着密切良好的交流关系,具有良好人力和社会资源环境,服务领域包括商标、专利、版权、法律、反不正当竞争、品牌策划、知识产权顾问等。
海纳 在多年的知识产权代理实践中,积累了处理各类复杂疑难案件的丰富经验,已为国内外委托人提供了大量的商标注册、异议、答辩、复审、续展,专利申请、无效和复审,版权登记和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诉讼,驰名商标认定,著名商标申请,中华老字号申报,侵权调查和打假维权以及相关法律文件的翻译等多方面的代理服务,赢得了广大委托人的信赖和支持。
海纳 的领衔人士均曾长期服务于国内涉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有着丰富的代理经验,并对中国及世界知识产权制度有着深刻的了解。我公司有为国内外客户长期服务的经历,使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海纳在紧跟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最新潮流的同时,借鉴世界先进同行的管理体制,广纳专业才俊,形成一个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经验及现代服务理念的专业团队。有代理知识产权业务的丰富经验,曾代理过多种类型的商标、专利业务。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的模式,即合伙人负责制,专利、商标、版权等相关专业人员与律师协同配合,必要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深的离、退休审查员共同合作。成功处理过的案件涉及机械、医药、物理、化学、电学、通讯、机电、教育、金融、食品、房地产等领域;
海纳 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赖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并站在客户角度考虑每一个细节,提供对客户相关的商标、专利全方面的保护;有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严格的保密制度,始终坚持以客户利益为第一标准,竭诚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迅速的和高质量的服务,深得客户信赖。
海纳 现为现为中华商标协会、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国际商标协会INTA、欧洲商标所有人协会MARQUES等国内、国际知识产权专业组织会员;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是全球一体化经济下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愿与各界朋友和企业家一起,为提高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升值、管理水平而携手共进!
北京飞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陕西办事处
西安海纳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高新四路城市皇冠C座2804层邮编:710075 联系人:王经理 ***
业务QQ:1779120481
银行函证是指注会从银行直接得到书面回复来作为审计证据的一个过程, 它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步骤也是审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检查银行流水对账单完整和真实性或者看企业有没有不良贷款抵押等程序对银行存款的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在我们进行审计时, 货币资金是注会必须关注的重大事项, 而银行存款往往占货币资金的比例是很大的, 因此银行存款的函证对我们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结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二、银行函证存在的问题
今年寒假, 我在事务所实习了一个月, 作为一个实习生, 我在事务所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一同去银行进行询证。然而,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 我发现了进行银行函证貌似很容易, 但实际中却会遇到种种的问题, 进而导致函证的效率低下, 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问题为以下几点:
1. 企业的银行账户过多
某些企业由于业务面涉及多个领域, 每天的业务量都很大, 因此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也很大, 不同的业务可能要求企业在不同的城市开立银行账户, 另外企业进行融资时也可能要在不同的银行进行贷款, 每当有一次新的贷款就会被要求新开一个账户, 使得企业的银行账户越来越多。这样的话, 就使得企业本身在与银行对账过程中加大了工作量, 降低了效率, 同时也影响了我们审计工作的效率, 导致最终审计质量不高。
2. 企业内部人员不配合
有的企业人员对于审计人员要求对单位所开立的每一个银行账户都要求进行函证十分的不解, 尤其是对那些余额为零账户也要进行函证更是不理解, 因此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让注会们减少函证的银行账户, 而且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不愿与审计人员共同去银行, 不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就是要求审计人员离开现场后才同意进行函证的办理, 这样就对我们获取企业货币资金的证据形成阻碍。
3. 银行办理函证乱收手续费
在我实习的一个月期间, 所有银行中有的地方银行办理函证不收取手续费, 但是有的地方银行办理函证却收手续费, 而且没有统一标准, 多少都不定。比如说山西临汾市某县的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家银行, 为某企业办理函证时均不收取手续费, 但是山西晋城市的这几家银行办理函证都要收取函证费, 而且高达300元, 而晋城市的另外一些地方银行办理函证时所收取的手续费为200元。当银行的业务员被问到为什么要收取函证费时, 他们千篇一律的回答都是这都总行文件中规定的, 那么既是总行规定, 为什么临汾市的工行不收取手续费而晋城市的工行要收取300元。
三、规范银行函证的建议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 我想给出几点建议:
1. 账户数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首先我们要本着能少就少, 严格控制的原则, 尽量控制住企业银行账户的数量不要多了, 达到一个适度的状态, 既能满足企业日常资金的调度又可以提高企业和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 尤其是大型企业要对余额为零的那些账户及时地撤销, 定期查看调整账户, 能合并的就要合并为一个账户。
2. 审计人员与企业人员相互理解
就审计者本身来说, 要坚持独立性的原则, 对企业开立的所有账户都要进行函证, 但是注会如果可以根据自己手中已经有的银行对账单和某个银行账户的余额为零等等一些信息推断出这个账户如果不函证也不会影响审计结果的话, 就可以做出不对该账户函证的决定, 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就单位本身来说, 要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 不能以任何理由不让审计人员函证余额为零的账户, 拒绝与审计人员同时去现场进行函证, 也不能要求在审计人员离开现场后才会办理相关函证。
3. 要规范乱收费的现象
首先对这种乱象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法规制度, 来规范这些有的银行不收费, 有的收的多, 有的收的少的现象。其实, 我们去银行函证的过程通常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就是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核对余额, 然后在银行函证上作出相关的说明, 然后再上银行的印章, 往往只需要十分钟左右, 是没有理由收取高达几百元的费用的, 这种制度是很不合理的。当然银行作为盈利机构可以收取适当的手续费, 因此国家要对手续费的收取作出具体收费标准。其次以银行立场来说, 为了促进银企的和谐, 提高自己与它家银行的竞争力, 可以在国家制定的收费基础上少收甚至可以免收手续费, 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概括来说, 我国现行的银行函证制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扰, 因此我们要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相关的法规制度来规范我国银行函证时所存在的种种乱象, 以促进银行, 企业, 会计师事务所的高效工作, 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浪费, 促进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蓓.《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准则的理解[J].财会研究, 2014.
甘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函
张掖市工业园区管委会:
2009年在对全区液化气充装站安全生产检查的过程中,我局发现位于市消防支队西侧的张掖市巨能液化气站内液化气储罐与相邻的张掖工业园区东关机动车维修救援中心新建的采暖锅炉房间距达不到《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给周边的居民构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2009年12月17日,在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协调下,张掖市巨能液化气站与下安四社东关机动车维修市场达成协议,约定在2010年6月30 日前搬迁该锅炉房。我局就该锅炉房搬迁问题于2011年2月18日与6月13日先后两次向张掖市工业园区管委会送达了建议函,建议张掖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督促双方按协议搬迁锅炉房,但时至今日,该采暖锅炉房仍未搬迁。
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我局再次建议张掖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督促相关单位务必于2011年10月底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安全。
特此致函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安全生产 建议函
一、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事业单位登
记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基层大多数是各个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较大。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
2.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非常薄弱。
登记机关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对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缺乏理性认识,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加上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平时档案材料中的要求(包括变更、注销、年检等各项工作)敷衍应付,能拖就拖,档案意识薄弱。
3.档案材料缺失情况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按照规定,事业单位不进行法人登记,银行将不开设基本帐户,质监部门不发组织机构代码证,不能在财政部门领购收费票据,不能到人事部门审核工资等等,但相关部门在执行规定时不够严格,致使事业单位认为法人登记可登不可登,或者一经登记后就束之高阁,对法人证书每年需要年检的意义认识不清,孰不知没有参加年检的法人证书也是无效的;还有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已经变更,甚至不只一次,依然不积极、不主动到登记管理机关作变更登记,以为反正有法人名字就可以了。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中材料缺失,不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现状,无法实现档案的价值,不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前提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水平,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适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业务发展,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及业务发展,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基础
要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自己主动有所为,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其次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体事业单位的档案意识。第三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保证
房屋登记机构认为, 涉及未成年人房屋登记, 应由未成年人的全体监护人共同行使监护权。《房屋登记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房屋, 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监护人代为申请未成年人房屋登记的, 应当提交证明监护人身份的材料;因处分未成年人房屋申请登记的, 还应当提供为未成年人利益的书面保证。”而对于监护人资格的认定, 则是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尽管原所有权人没有登记其母亲的名字, 但是不管父母离异与否, 小孩的监护权始终是为其父母所有。
那是否只要在父母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 就能予以登记?依据《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 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合法权益, 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 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之规定, 即使是出资的父母, 也不得擅自抵押、转让处置其房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 一般不予登记此类案件, 因为监护人自作主张的行为触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出发, 如果监护人能为小孩的将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保证其安定的居住条件, 从理论上来说, 此操作又是可行的。但将来不可预测, 监护人此时所做的承诺不能完全延续到将来。
因此, 虽然房产的出资者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却不能随心所欲;虽然未成年人在房屋登记中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却不能置身事外;虽然理论上可行。秉着一切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在处分未成年人房屋时, 常常会受到上述法律条款的限制和约束。特别是当监护人之间存在矛盾时, 就更会使得此问题升温, 结果反而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 弥补政策的不足入手, 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判断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未成年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并不是所有的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都受到限制, 对于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比较特殊的, 若其能提供相关材料证明自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那么他们的行为与普通成年人无异,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脱离其监护人的监护, 自己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定, 在法律上是予以肯定的。
二、依法确立未成年人的唯一监护人和其监护的职责范围
我国法律规定的监护人确认顺序涉及未成年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等。因此, 常常出现多个监护人对一个监护对象实行监护的情况。通常这也成为矛盾争执的导火线, 所以应尽可能将未成年人的监护权落实到一个人身上, 避免各执己见的情况发生, 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于其监护的职责范围也应予以具体规定, 依法从各方面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以未成年人名义购买房屋时, 应签署其权属处置权
在以未成年人名义购买房屋时签署其权属处置权, 在一定意义上就限定了未成年人的财产监护权,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日后处分未成年人房屋时, 不必因为未成年人的监护权而必须征得双方的赞同, 对于离异家庭尤其受用。
四、在处分未成年人房产的合同中说明理由, 并予以公证
除了以产权交换形式为未成年人购置更好的房产外, 均要求说明的理由涉及到未成年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保障, 以及当事人无法履行的后果, 并由公证处予以公证, 确保此做法无可非议。
五、通过公告的方式, 确定处置未成年人房产的意见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对象是: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然而现实情况是因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不愿意与人诉说丧子之痛拒绝到社区进行登记、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及时联系和本人不愿意上报等原因,造成区内部分应享受奖特扶的人员漏登记的情况。实际操作情况更是复杂多变。造成找不到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不符合情况时有发生,因联系不上相关人员,办理不了政策,导致部分人员多次上访,造成不稳定因素。
同时,去民政局有相关人员,免费体检政策,也因以上原因,导致相关人员可检未检。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用过社区走访,调查。将政策宣传到位。
及对策建议
“先照后证”是国务院推行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民众创业热情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正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然而基层工商部门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先照后证”存在一些问题须引起重视。目前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协同配合缺乏。国务院推行的“先照后证”改革不仅是工商一部门的事,这项改革还需要卫生、安监、食药、公安、交通、文化、质监、住建等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但从目前的推进情况看,由于改革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导致改革推进还停留在各个部门自行推进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较少,没有形成统筹推进的良好工作态势。如部分行政审批部门已经习惯于工商部门的把关,认为推行“先照后证”是工商部门推卸责任的一种行为,对按照改革方案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后置许可办理的效能较以前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事实上并没有为市场主体带来多大便利。
二、改革中一些具体问题解决方案未明确。目前在推行“先照后证”的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某些企业所从事的经营范围本来需要其他行政部门审批,获得审批许可才能从事经营活动,工商部门按照“先照后证”改革措施为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但是企业在办理相关后置许可时发现自身并不符合从事该经营范围的条件,无非获得审批许可,按照规定企业就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像这种已经注册登记但不能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怎么办就成了一大问题。二是经营范围核定问题。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后很多以前需要前置审批的经营范围现在需要工商部门先核定颁发营业执照后再办理行政审批,这样很容易出现工商部门核定的经营范围与后置审批部门许可的经营范围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某经营者从事副食品销售,工商部门按照经营者的申请将“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经营范围核定在营业执照上,但是该经营者到食药部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时核定的许可经营范围却是“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这样就导致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与许可经营范围不一致的情况。如果经营者再到工商部门按照许可经营范围进行变更就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事实上并未达到方便经营者办事的情况。
三、相关配套改革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先照后证”改革主要是国务院和工商总局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要求按照其规定执行,但这些行政审批作为前置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下来的,现在工商部门要因为一个规范性文件就将其改为后置,涉及到这些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修改或废除,这就给工商部门履职带来了风险,一旦在注册登记和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时,到底是以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为准还是以法律法规为准,就会造成推诿扯皮现象。
四、监管理念仍然滞后。根据国办发〔2014〕7号文件精神,实施“先照后证”改革要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落实监管责任、强化依法监管,并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履行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市场监管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一是工商部门并未完全转变观念,仍然习惯于事前监管,对事中、事后监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措施,与实施“先照后证”的监管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各部门的职责划分还不够清晰,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很多行政审批部门习惯性的认为工商部门就是市场监管的部门,市场监管一切都归工商部门管,并没有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从12345及其他部门移送工商部门的投诉举报情况来看,很多涉及到其他部门职能的仍然移交到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再负责解释及移送其他部门,造成行政资源上的浪费和行政办事效能的不畅,也易对公众产生行政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印象。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公众认知普遍存在误区。目前社会上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公众对“先照后证”改革的认知都不到位,普遍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即可从事经营活动,不需要再去办理其他行政许可。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先证后照”模式,这对经营者及社会公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照后证”改革后他们仍然难以摆脱改革前的思维定势,认为是否再办理后置审批已无所谓,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另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此项改革“换汤不换药”,效果不大。这部分企业及公众认为需要的审批的事项仍然还要办理审批手续,并没有精减办事流程,“改革仅是简单的将照与证的顺序颠倒,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对企业的经营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统筹改革工作不完善。之所以会出现“前置改后置”与法律法规修改不配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在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工作还有待提高。
三、部门利益观念作祟。长期以来各部门逐渐形成的部门利益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照后证”改革的推进,一些部门怕担责任,生怕本部门职责多了,在执行国务院“先照后证”改革措施时推三阻四,消极应对,使得此项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
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消除认识误区。针对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改革的认识误区,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重点宣传“先照后证”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前置改后置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让广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对此项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先照后证”改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明确部门监管职责。针对部分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的现状,可由上级政府及时出台落实监管责任的文件,对各个部门涉及变化的监管责任予以明确,将详细的监管责任以菜单式详细分解到各个部门,确保各个部门均依据法定职责行使权力,防止部门之间因责任不明确而导致产生监管盲区。
三、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尽快按照“先照后证”要求将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做到法律修订和改革同步进行,使“先照后证”改革措施有法可依。二是尽快制定法律法规解决“先照后证”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使各部门能够依法解决这些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宽进严管”措施。实际工作中,应以明确职责划分为主线,侧重抓好流程设计、规则制定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在“先照后证”改革实践中有规则、有方法、有效能。一是划清监管权限及职责分工。建议由省级工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按照“以责配权、以权负责、权责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工商部门,特别是区县级工商部门和基层工商所的监管工作权限和职责,充分发挥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密切监管工作衔接,发挥出整体监管效能。二是转变观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应根据“先照后证”的新形势,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以前重市场准入轻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管方式,将更多的力量放在后续监管中来,健全市场相关制度,完善市场监管措施,力求打开市场监管新局面。
1. 登记簿的公示程度问题
建设部虽然出台了《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 但实际工作中, 大多数城市的登记机构从保护权利人隐私权与商业秘密的考虑出发, 将登记信息公开仅限于特定的人群, 如一般只对权利人、司法机关、公证机构、律师、房地产管理人员公开。由于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一般由权利人持有, 对于其他相关人的公示性, 如未来的购房人、受赠人等房屋接受人、未来的他项权利人, 只能通过权利人出具权属证书方能了解。而且, 新版的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记载的内容更为简洁, 更多的信息只能依赖登记簿。若遇到不诚信的权利人, 故意隐瞒其他权利限制信息如房屋被查封、抵押等情况, 一旦进行交易时, 就会极大地损害善意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若再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登记信息不对称的漏洞, 利用假房产证骗取房款或贷款、申报户口、子女上学等, 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2. 登记簿记载事项有误问题
在房屋登记实务中, 无论登记机构采取何种审查方式, 都会因一些原因如工作失误、虚假申请等不可避免地出现登记错误、遗漏的情形, 导致登记簿记载事项有误, 主要有两种:
(1) 登记簿的记载事项与登记的原始文件不符
这是指登记簿上记载的房屋自然状况部分、权利状况部分或其他部分与房屋原始登记凭证不符。造成这种不符情形, 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失误, 将错误的信息录入登记系统, 最终形成有误的登记簿。
(2) 登记簿记载与原始的登记文件相符, 与真实的物权状况不符
如当事人通过提交虚假、伪造的申请材料申请的登记, 尽管登记的原始文件与房屋登记簿的记载是一致的, 但由于与真实的物权状况不符, 也应属于房屋登记簿记载的事项有误。
二、房屋登记簿在实务应用中的建议
1. 落实登记簿公开查询制度, 建立配套查询细则, 体现公信、公示原则
登记簿的公信、公示原则、《物权法》的出台以及对登记簿核心作用的明确, 使得今后房屋登记机构的工作重点将从颁发房屋权属证书逐步转变为对登记簿制度的建立完善。《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 “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对房屋权利的记载信息, 单位和个人可以公开查询”, 这是对建立登记簿公开查询制度提出的要求。而且, 随着房屋权属证书作用的弱化, 登记簿效力的强化, 使得将来的房屋交易安全更多依赖于登记簿的信息。因此, 落实登记簿公开查询制度是物权公信、公示原则的重要表现形式, 也是保护交易安全的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 为防止不法查询, 保障房地产交易安全, 在登记簿对外公开查询时, 登记机构可建立适应《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的登记簿查询实施细则, 以对登记簿查询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合法的限制性规定, 如查询登记簿时, 申请人不能根据权利人的名称来查询登记簿信息。
2. 登记簿记载有误的更正程序
房屋登记的内容一旦记载于登记簿, 就不能随便调整更改。若发现记载有误, 也应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更正。
(1) 发现登记簿有误的主体及可以申请更正的事项
目前, 有三个主体可以发现登记簿有误。一是权利人 (包括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和事实上的权利人) ;二是利害关系人 (是指与争议的法律关系或某一事件、事实或人有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三是登记机构。不同的发现主体, 其能申请更正的事项是有所区别的。权利人可以对自然状况、权利内容、其他事项与真实状况不一致的情形申请更正;利害关系人仅能对权利归属和内容、其他事项与真实状况不一致的情形申请更正;登记机构主要是对记载事项出现笔误或者遗漏、权利归属和内容、其他事项与真实状况不一致、自然状况的情形进行更正。
(2) 登记簿记载有误的更正登记程序
通过不同途径发现登记簿有误的更正程序应有所不同, 操作要求各异, 登记机构在登记实务中要注意区分。
(1) 对于权利人、利害关系人申请登记簿的更正登记程序建议如图1。
(2) 登记机构依职权办理的登记簿更正登记, 可以设计如下:
第一种是不涉及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更正登记程序 (见图2) 。
登记机构发现有误的, 可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有关的权利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更正登记, 规定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 以与法定的行政诉讼期限保持一致。若有关权利人来申请, 则应启动图1所示更正登记的程序, 不应再采用登记机构依职权的更正登记程序。有关权利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更正手续的, 登记机构填写更正登记申请表, 说明更正原因, 并依据原始登记文件或者有效的法律文件对登记簿的记载予以更正, 书面通知当事人。这种更正登记形成的登记材料应建立房产档案。
第二种是涉及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更正登记程序 (见图3) 。
对于这种情况的更正, 登记机构可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有关的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更正登记, 当事人来申请, 就可启动图1所示更正登记的程序。若当事人逾期不来申请, 对于以后有关权利人处分该房屋权利申请登记的, 登记机构应当暂缓办理。
参考文献
[1].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
[2].简明法律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
[4].管建平沈晓冬.浅议房产登记册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房地产.2006.10
一、基本情况
2013年5月8日, 淄博市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 (简称“融资中心”) 成立, 是依据国务院及省政府文件, 经市政府批准的市级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平台, 按照“合法、规范、阳光、监管”的宗旨和“中介搭台, 市场运作, 契约合规, 法律保护”的原则运营, 致力于引导淄博市民间借贷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为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融资中心内设信息部、市场部、风险控制部、综合部, 按照公司制运作, 设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现有员工21人, 具有研究生、本科学历人员占90%, 平均年龄29岁, 具有相应的金融实践经验和法律知识。融资中心自身不直接参与借贷的撮合, 其职责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融资登记。根据民间借贷的需求, 融资中心设立信息咨询、信息登记、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融资对接等窗口, 公民、企业法人和其他民间借贷主体可以通过中心信息系统登记、发布、查询融资信息。二是融资撮合服务。通过服务平台商谈对接, 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和融资合同, 依法实现借贷交易。三是配套服务。引入银行、评估机构、担保机构、审计、保险、律师事务所等六大类配套服务机构, 减少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其运作流程如下。
为确保中心规范运转, 建立了相应配套措施。
(一) 完善法律法规
融资中心通过政府部门推动, 制定了《关于推动淄博市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见》、《淄博市民间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对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法院、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统一规定明确相关职责, 切实负起监管职责。
(二) 加强制度和内部操作规程建设
依照“依法、规范、公正、自律”公司理念, 一是建立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业务运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网站;三是建立了与相关部门协调有序联动服务机制。
(三) 加强风险管理
一是坚持规范运作。提供建议性规范的借款合同, 严格按照服务流程办理贷款事宜, 借助专业机构形成风险把控的配套服务体系。二是坚持有效担保。保证贷款人的合法权益, 每一笔借款都落实有效的抵、质押物和担保, 确保抵、质押物无任何产权纠纷, 出现违约时, 确保抵押权有效实现。三是坚持严谨审慎。把好借款人选择关, 把好借贷资金来源合法关, 把好借贷当事人证件、文本资料真实关。
(四) 严守三条底线
一是出借资金须为自有合法资金, 不得非法集资, 不得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二是民间融资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三是妥善解决融资业务纠纷, 不得采取暴力方式追债。
(五) 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动
按照“投资自愿、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依法合规、接受监管”的原则, 依托融资中心, 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 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有序流动, 发挥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方面的额积极作用。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 市场逐步认可民间融资登记备案方式, 民间融资向阳光化发展
该中心运行一年来, 共登记405笔, 金额12.51亿元。其中, 借款人登记129笔, 金额9.7亿元;贷款人登记276人, 金额2.81亿元;撮合成交99笔, 金额3.18亿元 (存在贷款人资金重复出借) 。累计接待咨询人员万余人次, 市场开始逐步认可民间融资登记方式。
(二) 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 引导更多民间融资投向实体经济发展
在当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背景下, 中心为部分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运行一年成交3.18亿元资金中, 投向中小微企业19 359万元, 占比60.88%;投向“三农”用户6 127万元, 占比19.27%;投向个体工商户6 314万元, 占比19.86%。如桓台县某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山东布莱凯特黑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扩大养殖规模, 急需发展资金, 经融资中心积极撮合, 成功融资200余万元。高新区某机加工企业, 为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解决技术转型过程中资金需求, 经融资中心认真考察调研, 并向贷款人积极推介后成功融资700余万元。
(三) 撮合成交资金“零违约”, 对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起了良好示范作用
运行一年成交3.18亿元资金中, 采取抵押、担保、信用方式的分别占比60%, 30%、10%, 抵押主要以房产、土地、车辆为主, 由于中心提供的良好风险防范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确保了资金使用到期无一违约, 而且资金到后, 双方须做的积极性非常高, 对民间融资能够规范化发展、减少纠纷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 有效引导民间融资利率趋向合理
运行一年成交3.18亿元资金中, 借款期间为3个月以内、3~6个月、6个月~1年内的分别占比11%、36%、49%, 个别存在以股权方式进行投资, 期限超过1年。月利率一般在1.5‰~2‰, 平均约为1.8‰。虽然需求资金远大于供求资金, 有可能成交利率很高, 但中心规定, 融资上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自行在书面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利率,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保含利率本数) , 所以能够确保民间融资利率不向畸形发展。
(五) 发挥示范引导功能, 有利于逐步培育信息对称的民间融资市场
一是建立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信息查询系统, 定期分析公布有关民间融资情况, 建立定期利率公布机制, 有利于很好的引导社会预期, 对民间融资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二是有利于培育大的民间资本投资主体, 拓展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资本通过在平台的登记和运作, 会发展成更多更成熟的市场投资主体, 然后, 通过组建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逐步扩大投资渠道, 成为促进民间资本规范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目前我国民间融资立法进程严重滞后, 监管主体缺位、监管规则缺失。现行法律规范主要散于《民法通则》、《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定, 也没有统一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基于此, 地方政府探索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 试行民间融资备案管理, 对于探索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创新民间借贷监管手段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然而由于没有立法保护, 目前地方政府无法对登记备案实行强制管理。
(二) 借贷双方均存在较大顾虑, 中心吸引力有待增强
没有法律规定强制备案, 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只能以自愿、吸引为主。中心一方面宣布不承担民间借贷风险, 另一方面用绿色通道保障权益吸引, 消极的第三方角色难以吸引借贷双方信任。对于借款人而言, 比较重视风险的控制, 但控制金融风险靠的不是政府的命令, 而是信息的透明、准确的定价、借贷双方的自律、法律的惩处。中心提供了一个撮合平台, 却没有相关的配套服务或者说对于配套服务不承担责任, 对于平台上的违规做法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中心引入公证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评估等配套服务机构, 减少借贷双方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 但没有对各中介机构的约束制度, 并没有针对金融特点建立起有力的约束机制。对贷款人来说, 在无强制要求的前提下, 处于个人隐私泄密、税收追缴、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等担忧, 很难主动去登记备案。
(三) 备案登记内容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风险
中心目前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推行民间借贷备案管理, 其最终目的在于重建民间融资信用体系, 并形成“民间融资征信系统”。从各国征信系统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 征信体系建设离不开信用数据库的建设, 而信用信息的真实、准确则是信用数据库发挥作用的生命线, 是信用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当前的民间融资备案运行机制下, 中心虽然要求借贷双方备案时提供信贷资金银行转账凭证等材料反映资金用途真实情况, 但因缺乏帐户审查权或相应的资金划转跟踪机制, 只能停留在形式审查。借贷交易发生后, 利息支付、本金偿还未能及时采集, 影响信用档案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四) 后续监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制度层面以及行为过程理解, 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应当是涵盖备案申请、受理、审查、备案信息使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在内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既要有备案登记、信息查询等内容, 更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后续监管机制, 否则将会削弱备案的社会效果。从当实践的情况来看, 相关备案管理制度在设计上还存在缺陷, 尚未建立相应的后续监督管理机制, 中心的备案主要以借贷发生时的备案为主, 后续监督管理在机制与系统层面仍未能有效体现, 存在“重备案、轻监管”的现象。
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