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精选8篇)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篇1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使学生能总结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识记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的能力。

(2)通过食用菌的调查,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3)通过食用菌的养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过学习食用菌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教育。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命。

(3)通过食用菌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它与人类的关系是教学重点。因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价值很高,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是难点。因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离开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还需要学生独立进行的过程,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3.蘑菇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新鲜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标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学图片、软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设置情景,引出主题

观察实物标本,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

利用标本或教学软件,使学生理解蘑菇的形过程

发挥学生的作用,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首先展示蘑菇标本,激发情趣,再由学生引出主题。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调节课堂气氛,引出主题。

(2)关于蘑菇部分的教学,首先注意教学的直观性,最好课前分好小组,两三个人为一组,每组准备好蘑菇标本,上课时,按照观察提纲,逐步进行观察。观察提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层次性,要科学严谨,具体可行,体现指导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们组的蘑菇标本呈什么颜色?是否含有叶绿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张开的伞,那么伞盖、伞柄分别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长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鲜的蘑菇放在白纸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轻轻地敲一敲,在白纸上是否发现有褐色的粉末落下来?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吗?

⑥你能绘出一个蘑菇的外形图吗?如果能,请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⑦你观察时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在学生按提纲程序观察时,教师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态图,以便学生对照。把实验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并拟定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解决,可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关于孢子落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就可以萌发出子实体,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比较抽象,应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这个过程较简单,把成熟的蘑菇菌盖剪下来,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垫上一张白纸,轻轻敲打菌盖,即可见到落下来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发育期的蘑菇标本让学生观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时,最好选择较透明的培养基,每隔5天重新接种一次(保持一段距离),直到刚萌发出菌丝的个体和较成熟的个体都具备为止,还可以把不同发育期的标本放到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来保存,以便随时观看。或者利用教学软件以动画形式来演示这一萌发过程,或制作能反映这一连续过程的复合投影片及活动挂图等。

关于如何区别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目前没有简易的鉴别方法。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如:a.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b.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教育学生,对不能识别的蘑菇,一定要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不要随意采食,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比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部分的教学只要提及与细菌、放线菌一样,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复习了旧知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4)关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请学生联系实际总结,教师点评,如有没有总结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灵芝、猴头、银耳等,可利用软件向学生介绍。

(5)关于(实践活动三)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以调查为例)部分的教学,关键在组织者,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如果组织得当,受益非浅,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学到一些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趣,初步尝试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学习印象,体现了素质教育。搞好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拟定好计划,布置任务细致周密,要切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是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特征。学生自己拟定活动计划(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拿出来让学生讨论,看是否切实可行。

第二,选择调查场所。

a.一块长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农贸市场或食用菌养殖场。

c.某个有研究食用菌项目的科研单位或大学。

d.上网等。

第三,有适当的组织形式。

a.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选出有责任心、热爱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余学生也要有分工,要明确任务,做好准备。如:XX同学担任主记录,XX主要负责联络和收集信息,XX主要负责安全等。

b.活动时一定要有教师组织,不要让学生自己出去,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做顾问。

第四,调查方式。

a.实地考查。

b.个别访问。

C.网上查询。

d.问卷获息等。

第五,让学生明确调查内容。

调查的项目较多,可以划分成问答题的形式,分给小组,使每个小组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任务。

a.当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种类;

b.每种食用菌的形态、颜色;

c.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d.营养方式;

e.主要成分;

f.营养价值;

g.药用价值;

h.市场价格;

i.季节性;

j.有毒无毒;

k.味道;

1.鉴别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装和活动备品。

a.穿宽松适合运动的服装,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长裤,裤角扎紧,以免遭蚊虫叮咬,最好带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铲,小木棒,记录本,笔等。

第七,整理记录。

活动中所记的笔录会很潦草,回来后利用课余时间加以整理、分类,有些还要添加数据说明,并做适当的分析。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

第八,总结汇报交流

在校内开展一次交流会,口头交流,汇报调查结果。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交流,如办板报、办学报、网上交流等。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有“存在问题一项”,让学生找出本次调查中不圆满之处,以利于下次完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蘑 菇

一、蘑菇

1.形态结构:像把张开的伞,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

2.营养方式: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4.鉴别蘑菇,不可随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

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异养。

三、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药用、制酱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纺织品发霉变质,使农作物患病等。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篇2

正如我们在2008年的市场总结报告中预测的那样, 2009年的中央空调产业在上半年处于低迷状态。虽然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并且陆续开始实施, 但中央空调产业处于经济产业链的下游, 要在项目实施的后期才能见效。下半年, 随着各个刺激经济发展项目的落实, 中央空调产业步入了相对复苏和发展时期。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2009年, 我国中央空调总体销售额 (各品牌在全国市场的总体出货额) 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 约为320亿元左右 (图1) 。

2009年, 我国中央空调市场呈现了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主要品牌格局特征、各细分产品市场特征和各大区市场特征将在以下的章节中分别加以阐述。

(1) 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显著变化。如果用工业增加值画一条曲线, 那么从2008年6月到2009年10月, 是一个标准的V字形。中国经济发展也正如这条V型曲线, 胜利地从低谷逃脱。在“一揽子”经济政策的作用下, 2009年的中央空调产业与国家整体经济一样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走势。2009年初, 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 国内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低迷, 不仅国内消费信心重挫, 实体经济也大幅度下滑。中央空调产业受此影响, 同样陷入消费的低谷, 不仅新签约合同大幅度减少, 而且原签订的合同也多数推迟履约。与之相对应的是, 品牌市场推广活动大幅缩减, 鲜有新品推出。就在各个行业陷入低迷之际, 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 尤其是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 既支持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又坚定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特别是基础建设的大力投放和楼市的回暖, 给中央空调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品牌格局基本保持了以往的稳定格局, 但8大品牌 (大金+4大美资品牌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国产3大品牌美的、格力、海尔) 的市场销售规模排序有所变化, 且市场占有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盘点中不难发现, 国产品牌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而青岛海信日立公司在2009年取得了30%的增长率, 在全国多个区域市场上的表现喜人, 销售规模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次取得突破, 稳居几大品牌之后, 超越之势指日可待 (图2) 。

(3) 行业整合、品牌调整进一步深化。从2009年6月1日起, 大金将撤销其在中国市场成立多年的3大分公司 (上海分公司、广州分公司、北京分公司) 体制, 而是改为6个统括部, 分别是华北统括部、华南统括部、上海统括部、江苏统括部、浙江统括部和中西部统括部。2009年4月, 美的对各产品线进行了调整, 成立单独的产品中心, 同时, 为加强大机推广力度, 将重庆通用从纯粹的生产转变为集生产、研发以及销售工作于一体的公司。海尔于年底进行调整, 就旗下的空调业务单元进行了战略整合, 将原来分散的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三菱重工海尔合资公司进行整合, 组建空调产品团体, 全面统辖海尔团体旗下空调业务的运营和发展。而特灵在2009年底也明确表示, 其将调整内部组织结构, 特别是销售部将会有很大的变动。据悉, 2010年, 特灵将分为8个大区来进行市场运作, 分别为北区、东北区、西区、西南区、东区、中区、南区和单独划出来的江浙沪区域。

(4) 价格因素在招投标项目因素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提升。在市场环境相对恶劣的情况下, 中央空调产品的价格往往就成为品牌抢占市场的主要因素。2009年初, 原材料价格的下滑和宏观环境的恶化使得企业纷纷降价来出击市场。从2月份开始, 美的宣布将旗下多联机、风管机和家庭中央空调在内的全线产品价格平均下调15%开始, 引发业内的“降价风暴”。随后, 在主流品牌中, 约克、麦克维尔、海尔等纷纷下调产品价格, 其他品牌虽然没有直接降价, 但也针对渠道进行了相关优惠政策的调整。

(5) 节能减排迈出关键一步, 低碳经济时代来临。2009年, 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为致力于节能环保产品和余热利用技术开发的中央空调企业创造了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与此同时, 各地着眼于节能的空调改造项目逐渐增多。在低碳经济时代, 暖通行业作为占建筑能耗比重较高的行业, 需要整个行业、多个企业共同努力。国家政策方面也会对整个产业进一步的规范, 如节能产品标识的应用、节能建筑评估等一系列措施都有利于促进技术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相比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低碳经济的概念实质上要求更严, 理念更高, 更深、更全面地要求中央空调产业在设备制造上减少能耗, 提高设备自身的节能性以及后期设备处置的合理性和节能性;另外, 如何让产品的寿命延长, 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低碳经济要让设备走更长寿的道路。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 我国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承诺。在经济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 这一承诺意义重大。这对于主推节能产品的企业来说, 无疑是一大福音。

(6) 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发展给暖通空调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近2年来, 随着《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 高铁投资热潮已经兴起。2009年, 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下, 高速铁路与地铁的建设全国“开花”, 中国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新时代。包括隧道风机、射流风机、推力风机、冷水机组、组合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机组、冷却塔、水泵、组合风阀、多联空调机组、消声器等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广泛使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大部分位于地下, 因此保证其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的空气环境满足人员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 以及为各种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温、湿度环境成为了暖通空调行业的重要任务。

(7) 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渠道洗牌、转型日益明显。从2008年下半年逐渐蔓延的经济危机给经销商也带来了考验和挑战。由于市场容量的萎缩, 新签约量的锐减, 一些实力不济的经销商不得不改行或者退出中央空调的大舞台。另一方面, 一些实力较强的经销商转型趋势明显, 他们不光着眼于空调行业, 而转向其他有潜力、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上海等地主流大户经销商开始进军房产、机械等行业。另外, 不少大户经销商近2年开始在更多的省市进行网络布局, 广泛收集项目信息, 争取扩大市场份额, 如上海容和实业、北京明宇赢联等知名经销商。值得一提的是, 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在着眼于自身发展的同时, 开始关注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

(8) 市场细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品牌“差异化”思路层出不穷。对于大多难以形成规模突破的企业, 细分市场并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市场细分为众多专业化的企业提供了生存之道, 2009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金融行业、房地产业、军工行业、医药行业、通信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等不同行业都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和需求, 因此也带动了一些中央空调企业的成长。如盾安在大型核电站项目上、顿汉布什在地铁行业中、台佳在医药净化行业中、申菱在水力、电力行业中、荏原在石化行业中、三菱重工海尔在基站空调上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美的、三菱重工海尔、海尔纷纷成立大客户部, 针对中央空调行业中的某些特殊行业, 如电信、地铁等行业进行大客户营销, 进一步细分销售渠道, 更大范围地进行产品销售。

以上特征归结为一个词就是竞争, 包括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 这些竞争还将贯穿在中央空调行业未来发展的轨迹中。2009年, 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挑战, 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大背景下率先实现了企稳回升, 为中央空调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但2010年的国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0年经济政策6大指向“由保增长转向促转变”, 强调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重点用在完成在建项目, 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意味着, 2010年政府投资“铁公机”的力度将减弱, 公共服务投资将加强。对于中央空调行业来说, 要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开始低碳经济试点。

第二节 开头技巧 篇3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的是“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写文章也应学习这种手法,精心刻画好“凤头”,收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

开头求奇。要想在开头给人亮点,就要注意奇:奇乃出奇制胜,奇即与众不同,奇即独到独创。例如一学生在题为“作业”的文章中这样开头:

看不完的,是书;听不完的,是唠叨;怕不完的,是成绩单;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这个开头,从内容上看,直接点题,说明作业多,负担重,不仅仅是手头上的,还有思想上的;从形式上看更别出心裁,这种排列似一座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开头是文章的脸面。有些考生认为万事开头难,作文开头更难,因此不爱甚至畏惧这张脸面,总是敷衍一下,要么从“从前有座山”说起,要么将一百多字的材料原封不动地往纸上一扔才“话说天下大势”,要么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偏在灯火阑珊处影影绰绰,要么是膝上钉钉离题万里,要么是在沙漠兜圈子言不及义,要么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晦暗不明,要么是陈词滥调言不由衷,要么是大放厥词外强中干,要么是千头万绪纠缠不清……脸面确实要精心修饰,但不是一味贴金,也不是乱涂滥抹。高中生的考场作文要求一个“实”字,不允许开头就优哉游哉,不切题意。如果是起笔不俗、新颖生动的开头,就会使阅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好感;反之,如果是空泛模糊、与内容脱节的开头,就会让阅读者感到厌烦乏味,甚至在头脑中先入为主地认定作者作文能力差,作文质量不高。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下面就常见又实用的开头技法简单谈一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头,都必须依据点题和扣题的要求进行斟酌。

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评卷老师吃一粒定心丸。

“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因为这一开头就直入主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时间弥足珍贵,看文章的人都希望尽快地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激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对我们考场作文来说,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一个“开门见山”直入文题的、“不蔓不枝”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使阅卷人对你的作文产生极佳的印象,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极常见,可谓俯拾即是。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开篇第一句即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开头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飞的战斗环境,接着从“色”(黑色)、“形”(闪电)、“神”(高傲)三个方面,显现了海燕迅猛高飞的战斗英姿。 选人课本的都可以称作经过千淘万漉的精品。这些文章都非常讲究开头的技巧。有些同学认为大家的文章就是想到哪写到哪,信手拈来。自然成篇,应该说不排除有这样的作品,但是更多的是那些精雕细刻而又不落痕迹的作品,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应该学习大家的文章设计意识,不随意写一字一句,才会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设计的重要阵地之一就是文章的开头。

实例借鉴

北京的符号

北京一考生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岁月的雕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珍贵的符号,等待人们慢慢捡拾。可是人们对于这些恩惠,又做了些什么?

想那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青灰色的瓦,一片古韵中,它怀抱着邻里之间的情谊与幸福,四合院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皇城脚下又留几抹青灰?四方天地间还剩多少邻里温情?轰鸣中,四合院作为北京的符号,支离破碎。

想那咿咿呀呀的胡琴、脸谱上的花,一座戏台间,演出着千年间的悲欢离合。京剧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的对联又有几家挂?剧目中的经典又有几人能详?喧闹中,京剧作为北京的符号,越走越远。

想那叮叮当当的响铁,叫卖的吆喝,一条条胡同中,因为有了那朴实而又如音乐般的吆喝声变得生机勃勃。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磨剪子咧——磨菜刀——”的歌曲只剩下几人传唱?少了吆喝的糖葫芦又是怎样的孤单?静谧中,吆喝作为北京的符号,消失在一片蓝天中。

想那天桥的杂耍,想那琉璃厂的书画……我站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向外远眺。以前,眼前是远山,是落日,是一个喧闹的北京在我脚下快乐地流淌。而如今,高大的四通桥让我感到历史的渺小,还有一种莫名的悲哀,为了那些已逝的,即逝的,北京的符号。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

当我们走在繁华的王府井时,当我们仰视中关村的双螺旋时,当我们走上世纪坛,当我们走进首都博物馆,我们可以感到这些新符号给北京带来的自豪与骄傲。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北京之所以成为北京,是因为那些即将成为历史的旧符号,那些用无言的支持来充当北京根基的人、物、事,没有皱纹的老人是悲哀的,没有废墟的遗址是无力的,没有尘土的古董是苍白的。同样,失去了四合院、京剧、吆喝、天桥杂耍、琉璃厂书画的北京是平庸而浮浅的。在这些古老的符号消失之前,在北京依然还是北京的时候,我想呼喊: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

名师点拨

以“救救北京的符号”开篇,明确观点,突出中心,然后围绕“救救北京的符号”拓展思想,横向展开文意,突出清晰的层次感。

文章近乎一首北京旧符号的挽歌,作者为已经逝去的,正在逝去的,将要逝去的四合院里邻里的温情,胡琴脸谱的经典,小贩吆喝的生机勃勃,古城、远山、落日织成的旋律悲哀、哭泣。在对每一种符号的诗意的描述后,发出惊警而深刻的议论:“没有废墟的遗址是无力的,没有尘土的古董是苍白的。同样,失去了四合院、京剧、吆喝、天桥杂耍、琉璃厂书画的北京是平庸而浮浅的。”最后的呼喊也就深沉有力,发人深省。

如果你想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以在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名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常使文章有一种神完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近几年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被运用得已经相当普遍,想要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抓住读者的眼球,就应该横向扩大名言的积累范围,不只局限于熟悉的李白、杜甫、陶渊明的诗句,还要与时俱进地掌握许多其他形式的名言,例如使用频率不是很高的古人诗文、歌词、广告词等等;另外就是要善于向纵深挖掘名言的含意,许多句子用了好多年,总是一个角度、一个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可以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名言的内涵,不满足于运用习惯的一两个意思。

使用名言发端,不是横向更广阔,就是纵向更深邃。

实例借鉴

谈意气

湖南一考生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百世流芳,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平已涤荡了风波丰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城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名师点拨

开头引用三句名言,构成强势排比,渲染一种意气风发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一篇之中。名言警句,名人掌故,俯拾皆是,文化底蕴丰厚;四字短句层见叠出,长句短句交错运用,语言于变化之中流光溢彩。

在开头借助精妙的景物描写、情真意切的心理独自、对话式的倾诉或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利于抒发内心或亲切、或热忱、或深情、或缠绵的美妙情感,可以使文章一开篇就饱含深情,给人以心灵的震颤。

例如王剑冰的散文名篇《绝版的周庄》这样写道: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澈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一开头,作者对周庄的一腔深情就扑面而来,拟人手法的运用又锦上添花,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周庄无法言说的情感和那种痴迷劲儿。读者自然而然地被带进了作者情感的世界,与他一起呼吸周庄清新的空气。

实例借鉴

我想握住你的手

上海一考生

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冬天最后一抹雪还在山头。你就在融化的雪水里开始发芽,不顾雪水残存的那一丝冰凉,不惧夜晚里寒风的怒吼。山头的雪走了,寒风失去了伙伴,也回到西伯利亚的老家去了。春天,雪水里孕育的春天,清新地露出你的笑脸,化作柳叶,吐出一丝丝绿;化作春风,吹醒一颗颗心;化作一缕缕阳光,催开热烈的花朵。桃红柳绿是春天,万紫千红是春天。孩子们在春天歌唱未来,农夫们在春天播种希望。

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向你倾诉生活的向往,握住你的手就像握住绿色和希望。春天嫣然一笑,希望在你的心里,春天在爱里。

春天,你奔向前方的脚步匆匆,风筝在蓝天下驾着祥云也难以追上你的笑容。

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春天留下绿色的种子,夏天用温暖的怀抱滋养着一棵棵柳树、一团团花朵、一池池春水。柳树的绿阴越来越浓了,给人以凉爽;花朵以最灿烂的笑容谢幕,一个个青果挂满树间;河里的鱼也大了,迎着朝阳翻滚着灵巧的身体。

太阳是夏天的主宰,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点燃一切的热情。学生辛勤地念着书,农夫在地里耕耘,工人在工厂奏响劳动交响曲。夏天实在太累了,倾盆的暴雨就是她流下的汗水。

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祈求你给我永远的热情。夏天挥挥衣袖,夏天在汗水里,热情在灵魂里。

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秋天不知道躲在哪棵树后,默默地看着夏天的离去。桃红了,梨黄了,葡萄在夜里香了,玉米撑开了玉米壳,稻子压弯了腰,秋天换上演出服来到了台前。秋风吹过,农夫收割庄稼,鸟儿换上厚厚的羽毛,骄傲的孔雀也收起了翅膀。秋雨是秋天感伤的泪,秋霜是秋天别离的序曲。

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金色的秋天留给我金色的收获,感伤的秋天留下一个感伤的梦。秋天在梦里。

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白雪像预言者,一切又将重新开始,让我们把世界重新变成一张白纸吧。冬天在天空里抖抖身手,一片片雪花落下,树白了,山峰白了,田野白了,村庄也白了。白皑皑的世界只有北风坚持在巡逻。

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不要让寒冬消逝了人们的梦。冬天是一个智者,白色是纯洁的世界,严寒只留在冷冻的心里。

四季,我想握住你的手,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四季回答,有爱的季节是春天,有汗水的季节是夏天,有梦想的季节是秋天,有希望就永远没有冬天。

名师点拨

文章以“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开篇,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紧随其后的比

喻、拟人句,寓情于景,绘其美的形态,赞其美的姿容,抒写向往之情,情感浓郁,极富活力。全文是一首优美的四季歌,作者赋予“握手”以特殊的含义,这里代表着一种礼赞和感激——赞美春的希望、夏的热情、秋的收获、冬的纯洁,感谢四季的馈赠,立意新颖别致。意境优美,语言有文采,作者善于描绘融入自己美好情感的艺术画面,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在开头采用精妙的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涵。

运用比喻,能够增强开头的形象。比如:“日子一叶一叶地从生命之树飘落,不经意间,才蓦然发现岁月已给它套上了16圈年轮。”“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品酒师;生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生活更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远足者。生命只在年轮上转了15圈,生活已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告诉着我要学会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生活是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可久而久之,我竟发现生活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老师。生活就像一首诗,朦胧清新,洒脱奔放,充满了喜悦、悲伤与哲理;生活又像是一幅画,色彩旖旎,浓淡交织,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就像在沙滩上走过一样,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生活像一杯芳醇的美酒,生活又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只有懂得品味的人,才能细细品味到个中滋味,了解到生活告诉你的点点滴滴。”

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比如:“它曾是千年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身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它就是诚信。”“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我爱桥,爱那结构独特、历史悠久的赵州桥;爱那犹如彩虹、气势磅礴的南京长江大桥;可是我更爱那一座座家乡的立交桥。它们是我心中的一支支交响乐。”“一个十分辽阔的苇塘,一片永远也长不高的采油树,一幢低矮的却又爬满青藤的木板屋。这苇塘是鹤的故乡,这采油树是石油工人的丰碑,这木板屋就是我的家。”

还有许多的修辞可以强化表达效果,比如《绝版的周庄》开头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周庄之间的距离,把读者带进了那种旖旎的情感表达中。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在考场作文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尝试新的修辞,更加能够收到别具一格的效果。

实例借鉴

宽容无歌

宽容是一种风度,如云生雨;宽容是一种风度,似雨润物。

大地宽容种子,才有绿色植物的生机勃发。大海宽容溪流,才有不竭的源泉汇入。现实宽容梦想,人类才有非凡的创造力。时间宽容历史。才有知识与智慧的传承接力。

将人生之书写成宽容的篇章,字里行间就满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雅闲适。把生命的哲学推到宽容的高度,方才显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让生存的睿智演练为宽容的技巧,我为人人,人人便能为我。

宽容他人,无异于提升自己。因为人际关系走一个个圈子,你的宽容如同润滑荆,会使圈子里的人越来越密,使圈子越来越大,感激你敬佩你的人越来越多。当你遭遇困难挫折,别人也会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宽容爱人的弱点,是婚姻生活中的必修课。爱情如雾里看花,醉也朦胧,醒也朦胧。每每从爱情的浪漫仙境跌入平凡琐碎的现实,你要学会真诚地爱护对方,包括他的粗心、邋遢,她的嫉妒、小心眼儿。

宽容体现了人格的魅力,凝缩了友爱、体贴、理解、修养。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静心修为,佛学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不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宽容哲学。

宽容是杯浓醇芬芳的老酒,一饮身醉,再饮心醉,仿佛煦风拂面,连石头也会发芽!而睚眦必报是条幽寂闭塞的小巷,终将堵死所有的退路和前途,宽容才是风平浪静的海洋,任生命之舟自由横渡。

然而,宽容错误,其实等同于唆使犯罪。那该称之为纵容、包庇。因此宽容是有限度的,有原则的。

常怀宽容之心,心灵的原野便冰消雪融,莺飞草长,风光旖旎。

“唐虞之际,音乐可感鸟兽”,“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古贤人之语道出了宽容的真谛:宽容可以感化所有人学会美好,宽容可以使所有人学会忍让、与人为善。

名师点拨

开头采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宽容”这种人格修养的意义和价值,起到了提挈全文的作用,同时,说理形象,富有气势。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2007年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开头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2006年江苏卷)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开头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题目:生活的提醒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宿构、套作。④字数不少于800字。⑤采用不同的方式作文章的开头。

开头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符合题意的文章开头。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一件小事的震动》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幼时,有一次“我”捉来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第二天我发现有只成年的画眉喂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棒子的东西,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画眉竟死摔了。后来有位鸟类学家向我解释,当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入笼子后,一定要喂给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作品结尾写道:“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么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的特征、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细菌是怎样发现的,是从哪里来的,细菌的形态是什么样的,细菌怎样繁殖,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知道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迫切的期望。初二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问题,本节课会安排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推测、观察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加深对细菌细胞的认识。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提问学生“我们都有饭前洗手的习惯,你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它每时每刻都和我们打交道,今天让我们一起就来认识它吧,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日常生活,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

有叶绿体。

任务二:探究细菌的生殖

设计探究细菌的模拟实验 材料用具:黄豆数粒,烧杯10个

方法步骤:

①水杯按1-10编号,而每颗豆子则代表一个细菌细胞.

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大约每隔20分钟,一个细菌②在 细胞就会分裂成两个细菌.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

③如果2号杯中的每个细菌都分裂成两个细胞,那么计算一下第三代细菌的 个数.在3号杯中放入正确数量的豆子.

④按照第3步,再计算3、4、……10号烧杯中有多少黄豆。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形态:球状 杆状 螺旋状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八、教学反思:

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此外,在本节课设计应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辩证的看待细菌。

《细菌》教学设计

吴桥县第二初级中学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篇5

因式分解

3.公式法

(二)河北省成安县第三中学

谢巧丽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完全平方公式,将其逆用就是本节课所涉及的主体知识.对于公式逆用,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经历过将平方差公式逆用的过程,应该说是比较熟悉的。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本节课的学习模式与前者基本相同:公式倒用,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整体思想换元进行分解因式以及要求分解彻底。这些活动方法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安排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旨在让学生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下一章分式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得出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良好行为,体会因式分解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学习新知——落实基础——范例学习——随堂练习——联系拓广——自主小结.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直入主题将完全平方公式倒置得新的分解因式方法. 注意事项:在上一课时平方差公式倒置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此课时的学习铺垫内容.

第二环节

学习新知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总结归纳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特征,讲授新知形如a22abb2的多项式称为完全平方式.

注意事项:举例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归纳总结,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第三环节

落实基础 活动内容:

1.判别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1)x2y2;(2)x22xyy2;(3)x22xyy2;(4)x22xyy2;(5)x22xyy2.2.请补上一项,使下列多项式成为完全平方式.

123x2_____y2;4a29b2______;x2_____4y2;1224a_____b;45x42x2y_____.结论:找完全平方式可以紧扣下列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相乘两倍在中央;

完全平方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a2–2ab+b2=(a–b)

2a2+2ab+b2=(a+b)2

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完全平方式特征的理解,为后面的分解因式做能力铺垫. 注意事项:由于有了七年级的整式乘法的学习基础,同时对照口诀,大多数学生能顺利识别完全平方式,但少部分同学由于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的理解模糊,不能很好地掌握完全平方公式,这需要老师更加耐心地引导和启发.

第四环节 范例学习活动内容: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14x492(3)(mn)6(mn)9(2)4a212ab9b2(4)(m2n)22(2nm)(mn)(mn)2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

(2)让学生理解在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与b不仅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注意事项:灵活掌握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成为运用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的关键,在运用整 体法时,注意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和系数变化。活动内容:

例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3ax26axy3ay2(2)x24y24xy活动目的:对一个三项式,如果发现它不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要仔细观察它是否有公因式,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包括提取负号)是分解因式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注意事项:在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一般按以下两步完成:(1)有公因式,先提公因式;(2)再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第五环节

随堂练习活动内容:

1.判别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若是说出相应的a、b 各表示什么?(1)x6x9;(2)14a2;

(3)x22x4;

(4)4x24x1; m2(5)1m;4

(6)4y212xy9x2.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m2–12mn+36n

2(2)16a4+24a2b2+9b4

(3)–2xy–x2–y2

(4)4–12(x–y)+9(x–y)2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是否清楚,对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运用是否得当,因式分解的步骤是否真正了解,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注意事项:当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与b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时,学生运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应结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给学生以有效的学法指导.

第六环节

自主小结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认为分解因式中的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与乘法公式有什么关系?

结论: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与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的互逆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加深对类比数学思想的理解.

注意事项:学生认识到了以下事实: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拓展作业: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被8整除吗?为什么?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第二种方法,即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关键就是观察完全平方式的结构特征:两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具体应用时要特别关注第二项的符号。

把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一般方法是:先看有无公因式可提取,然后再尝试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直到最终结果再也不能分解因式为止。

教育学《第二节 教学过程》 篇6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对称性与周期性

教学过程的对称性的最根本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种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方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对而成。在整体的意义上,教与学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对待、相反相成的关系,即教与学的对成关系,是教学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关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生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解决矛盾与产生矛盾的过程代表着一个周期。教学周期的运转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实现。

(二)认知性与体验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重视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的基本特征,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且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师生对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

(三)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就是教学在其目的、形态、过程等方面所表现的出来的对人、文化和自身的现实构建、具体改变或能动作用的规定性。

教学过程的社会性,是指教学在社会历史中发生、存在、演化,是社会的产物。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每个个体的认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基本来源。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识、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自身活动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这是个人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是个人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二者的关系。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与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2)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3)防止重犯“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

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智力发展的高低,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地掌握知识,只能造成高分低能。

3、给学生尽兴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四)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

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解耦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倾向是单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对教学过程规律的基本概括。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它包含两层含义:(1)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2)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彼此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

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三、教学过程的阶段

教学过程的阶段,又有人称为环节或结构,是指教学活动由开始到结束的合理顺序。教学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教学阶段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阶段有助于准确地认识和解决各阶段的特殊任务,有助于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

我们主要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过程阶段。

(一)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主要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材料。

3.巩固知识——功过知识即通过复习把所学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和认知状态。

4.运用阶段——运用是指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拓展、延伸已巩固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1.设置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创设一种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培养情感的诱因,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情境所引发思考的主题后,教师应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性结论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使学生作为探索者去发现所研究的问题,同时,收集足够的实际资料,应付有问题已发的各种思考。

3.讨论、辨析——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必要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以及讨论、辨析,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形成概念,获得结论等。

4.归纳、交流、内化——通过讨论、辨析,学生获得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再进行交流和研讨,讲最终成果通过同化或顺应,使其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有机构成部分。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篇7

近年来,随着大学录取率的不断上升,高校专业不断增加。加之成人高考、自考等求学途径的发展,能否考上大学已不再是家长和考生所关心的最主要问题,他们更关注的则是什么专业最有前景。社会的关注衍生了专业的“冷门”和“热门”。

近几年冷热门专业:

“冷门”:农业、林业、矿业、煤炭、钢铁、石油、地质等专业;

“热门”:经济、法律、新闻、广告、计算机、生物工程、建筑工程、无线电、自动控制、邮电、通讯、财会、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经营、旅游、商务等专业。

专业的“冷”与“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填报志愿时,报考专业的冷与热;另一个阶段则是指毕业后,就业专业的冷与热。而志愿填报时的“冷”、“热”专业,均是在目前职业冷热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不是绝对不变的。上一节我们提及的摩擦性就业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均是缘于专业冷热两个阶段的信息不对称。

许多家长不考虑孩子个人的性格、喜好、成绩,只根据目前职业的“冷”、“热”状况和所拿薪水的多少来帮助孩子选择专业,这种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让许多考生失去了升学的良机和发展的可能,甚至更多的考生盲目追求热门,最终只揪住了热门的尾巴,等四年毕业后,就业都成了问题。

南京某高校08届学生杜明,为了保证“有学上”,填报志愿时父母特意给他选了一个大冷门—地质勘探,进入大学后,又觉得地质勘探没有前途,太苦太累,千方百计通过转专业进入该校较为热门的法学专业。不料四年毕业后,法学专业沦落“冷门”,一职难求;而当初的冷门——“地质勘探”,因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上涨,就业行情却在节节攀升。

“一般来说,所谓的‘热’”专业,热度一般不会超过5年”。孙晓军主任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经济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加,企业对法律方面的人才需求空前高涨,致使法律专业火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法律体制不断完备,法律人才也渐渐饱和,以致于大量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提供方麦可思公司对11个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的专业亮起了“红牌”,并建议政府和高校应对这些专业进行减招。

让公众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专业大部分都是前几年报考火热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中医学、音乐表演、运动训练。其中,失业最严重的10个专业占2008届毕业生失业量的36%左右。高职高专也存在同样问题。

二、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热门”的专业

报考时还是热门,出了高校门就成了冷门,广大家长和考生又依据什么标准填志愿、选专业呢?

2009年公布的美国最有前景的30种职业中:诸如听觉矫治师、机构筹款人、遗传顾问、影子写手、卫生政策分析师、节能工程师等,在中国这些职业就连名称都并不被广大家长与学生所熟知,其职业的发展目前在国内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未来发展如何,我们尚未可知,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和考生要辩证地看待冷热门。目前,在用人上已出现“冷门专业高端不冷,热门专业低端不热”的现象,对于在校期间没有努力学习与实践的学子,不管你的专业本身多热,只要是低端人才,一定是冷门的。

因此,我们认为,热门专业,显然它的求职机会,薪酬等可能要多一些,但是,是否热门,关键还要看考生适不适合,考生本身性格不适合从事这一行业,即使他报考且就业了,还是不一定能拿到这个热门专业所具有的平均薪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考生更适合一个冷门专业,他又有兴趣、有能力,并且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通过长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成就,相信收入也一定不会低。

三、学会辨别“真假热门”

假如考生想选择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恰好是“热门”专业,家长就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该专业究竟是“真热”还是“假热”,是今天热门还是将来热门,会不会出现今天过热,未来却出现市场饱和的局面。

1. 这种“热”是因为人才需求而形成的“真热”,还是因众人盲目跟风而形成的“假热”?

2. 多年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形势会如何?

3. 考生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并且具备学习该专业的潜能?

4. 考生喜欢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吗?

5. 问一问你的孩子,如果一生只有一个选择,他是否还要坚持目前的选择?

这些情况在高校中比较普遍,说起来也很简单,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完全不一样。为了拿高分,冲刺名校,高中三年大部分学生总是陷在题海中,有一些问题搞不懂,老师也会通过各种测试和考核让大部分学生搞通搞熟,而大学则不然。在大学里,老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大部分课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课程的专业性、应用性以及灵活性更强,而且还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故而光靠死读书和一味用功是远远不够的。

有关资料显示,在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中低级管理人才的薪水远远低于高级技术人才。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管理人才的培养已趋于饱和,而高级技术人才却是国家奇缺的。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专业时不妨转换思路,争挤热门绝非上上策。

在报考火热的“光环”下,这些专业却潜伏着供大于求的危机。供大于求是导致失业人数高升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这类专业在行内被称为“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国内高校几乎都“必设”了类似的专业。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目标

1.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制备方法、疗效和使用后的不良反应。2.了解青霉素的疗效及使用方法。

3.了解抗酸药的化学成分、疗效以及麻黄碱的结构简式、疗效及不良反应。4.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三种人工合成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的疗效和使用方法。2.掌握天然药物麻黄碱的结构、性质以及功效。3.认识毒品的危害性。课题难点

1.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主要成分 2.掌握天然药物麻黄碱的结构、性质以及功效。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大家平时生病都吃的什么药呢?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贡献大吗? 学生讨论,然后 [阅读] 课本P38第一段 [问] 课本上的两个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即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和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药物的普及。

[查阅资料]医药对我国居民寿命的贡献。[交流]获得的信息:

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由1949年时的35岁,提高到200年的70.8岁。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由35%降到5%。两项指标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原因是应用了新型药物,化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讲述] 人工合成药物许多,估计已达10万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解热镇痛药、抗生素药和抗酸药等常用药物。

一、人工合成药物

[展示] 阿司匹林药片及其说明书。

[学生活动] 让一位学生简要念一下阿司匹林药片的说明书,并把阿司匹林的化学名、分子式和结构式写在黑板上。(以自愿为原则,后面也是)[板书]

1、阿司匹林

(1)化学名:乙酰水杨酸

分子式:C9H8O 结构式:

(2)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实验] 将少量的阿司匹林放入试管中,加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归纳其物理性质。(3)物理性质: [师、生]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熔点为135℃,难容于水。(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师] 从阿司匹林的结构式来看,它含有羧基,因此它具有羧酸的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比如,阿司匹林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发应生成钠盐和水,生成的钠盐易溶于水,所以称之为可溶性阿司匹林,疗效更好。请同学们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

(5)制备:以水杨酸为原料,使之与乙酸酐直接反应可制备阿司匹林:

[阅读]课本P39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阿司匹林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

[生] 1.能治很多种病,人们不断发现它的新作用;2.胃肠道反应,水杨酸反应等。(适当解释一下原因)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eetylsalicylicand,aspirin)既是止痛药物又是抗炎药物,分子量:180,学名为乙酰酚甲酸或乙酰水杨酸。市售之商品其外观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在干燥的空气中无变化,在湿润空气中缓缓分解,产生游离水杨酸与醋酸。熔点为135~138℃。含量不低于99.5%难溶于冷水,易溶于90%乙醇。阿司匹林为通用的止痛解热药。其作用与酚甲酸及其酯类相似。经胃时并不起分解,且无刺激性,被十二指肠吸收后,乃渐次水解,故无酚甲酸之蓄积中毒之现象。

[快速阅读]课本P39科学史话――阿司匹林的发现

早在远古时代,古代埃及人就发现葡萄藤中含有能降温止痛的物质(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种物质是水杨基酸),他们煮葡萄藤水喝来治病。直到19世纪,西方人也使用水杨基酸来治疗风湿痛。但是水杨基酸也有副作用,能引起胃出血、呕吐等病症。1897年德国拜耶制药公司的科学家霍夫曼将另外一种酸与水杨基酸合成制成阿司匹林,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治疗了亿万人的病痛。

著名的英国药学家约翰·罗伯特·文1971年发现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因而在1982年与另外两名科学家一起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过渡] 下面介绍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无数生命的抗生素,即消炎药,它就是青霉素。(除青霉素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消炎药?)[板书]

2、青霉素

[师] 青霉素最初是从青霉的培养液中取得的,所以称为青霉素。[展示] 不同种类的青霉素及其说明书。[板书](1)种类:青霉素F、G、X、K、V [学生活动] 让一位学生简要讲述第一次打青霉素的经历。

[讨论] 青霉素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下的“综合”只是提供资料参考)[综合]青霉素是医院最常用的药品,具有较广的杀菌作用,且治疗作用快而好。其的作用,主要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破裂而死亡。虽经三千万倍稀释,仍有疗效,适用于因葡萄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症,如肺炎、脑膜炎、淋病和外伤感染等。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被誉为与原子弹、雷达齐名的当时三大发明之一。它的发现是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

[思考]注射青霉素时为何作皮试,根据资料及课本内容回答

[交流] 注射青霉素时为何作皮试的原因.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

青霉素过敏是一种药物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旦注射了青霉素,轻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防止预防青霉素过敏,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即使经常使用青霉素,且从未出现过敏反应者,若停药三天以上,需要再次使用青霉素前仍必须重要做皮试。

过敏反应是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形成的全抗原可使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lgE,lgE可粘附在鼻、咽、声带、支气管粘膜上,使机体呈过敏状态。当患者再次口服或注射,甚至外用青霉素时,新的抗原即与特异性抗体lgE相结合而发生作用,释放出各种致敏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可即刻出现各种症状,如皮疹、哮喘、喉头声带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出现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因此,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来判断是否会过敏。(2)主要用途:治疗细菌类的感染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师] 青霉素含有青霉酸的一类物质,属于弱酸性物质。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G的钠盐,俗称盘尼西林,是一种良效广谱抗生素。青霉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式为:

[板书](3)青霉氨基酸的结构式:

(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讲解类似于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快速阅读]课本P40科学史话――青霉素的发现

[过渡]我们知道人胃壁细胞能产生胃液,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称为胃酸。胃酸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痛。这时候就借助于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来缓解胃部不适。这类药物就是抗生素。[板书]

3、抗酸药

[问]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有哪些?

[生]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

[追问]请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HCI +Na2CO3== NaCI + NaHCO3(或2HCI + Na2CO3 ==2NaCI + CO2 + H20)HCI + NaHCO3 == NaCI + CO2 + H20 2HCI + MgCO3 == MgCI2 + CO2 + H2O AI(OH)3 + 3HCI ==AICI3 +3H20 Mg(OH)2 + 2HCI == MgCI2 + H2O [展示]各种抗酸药及其说明书 [板书](1)有效成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能与盐酸作用,对身体无害的物质。[快速阅读] 课本P41资料卡片--抗酸药片的成分(2)主要作用:治疗胃酸过多

[讲述]同学们胃不好时,医生开的胃药中常含有一些抗酸性成分。

抗酸药:降低胃内酸度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减弱胃液消化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酸分泌过多症。按其效应分为: ①吸收性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等。

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片剂或凝胶)、三硅酸镁等。[投影]抗酸药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证明某以抗酸药成分(实验室完成)。[投影]

[查阅资料]中草药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板书]天然药物——中草药

[交流]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师]今年来,由于毒品、艾滋病及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需要,天然药物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而化学对天然药物特别师中草药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已经分离。

[举例]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板书]麻黄碱

[交流] 麻黄碱是从植物麻黄草中提取的生物碱,故又称麻黄素, 也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麻黄碱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病态嗜好及耐受性,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麻黄碱是制造“冰毒”的前体,“冰毒”是国际上滥用最严重的中枢兴奋剂之一。所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麻黄碱管理办法》,对麻黄碱的生产、购销、出口做了严格规定,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结构式:

(2)主要物化性质:麻黄碱为无色蜡状固体或晶形固体,也可能是颗粒。无臭,常含半分子结晶水,熔点40℃。易溶于水(1∶20)或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苯或甲苯。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而不分解。其水溶液呈强碱性(pkb4.42),能与无机酸或酸性较强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这些盐大多易溶于水(草酸盐难溶于冷水),要溶于乙醇,但几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3)主要用途:黄麻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4)不良反应:有时会出项由于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

[师]服用麻黄碱后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员的兴奋程度,使运动员不知疲惫,能超水平发挥,但对运动员本人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问]同学们肯定去药店买过药,会发现有的药我们很容易就买到,而有些药却要有医生处方才能买到,这是什么原因?

[生]因为有些药的副作用大,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师]同学看课本P42图2-17和2-18,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得到、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称之为处方药,用符号R表示,我们在药店看到的符号OTC则表示非处方药,即是指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师]虽然滥用药物很危险,但滥用药物的现象却十分的普遍,请同学们举出滥用药物的一些例子并说明一下其后果。

[生]如非法获得及使用受管制药物;没有医生处方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服用毒品;等等。

[师]毒品是指由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吸毒的危害巨大,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远离毒品。

[交流]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前,我国吸毒者常用的毒品是: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等。海洛因(Herion)通常是指二乙酰吗啡,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海洛因品种较多,其中较为流行的有西南亚海洛因、中东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鸦片,又称阿片,包括生鸦片和精制鸦片。将未成熟的罂粟果割出一道道的刀口,果中浆汁渗出,并凝结成为一种棕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物,这就是生鸦片。精制鸦片亦称“禅杜”,即经加工便于吸食的鸦片。另外还有鸦片渣、鸦片叶、鸦片酊、鸦片粉都是鸦片加工产品,均可供吸食之用。长期吸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引起体质严重衰弱及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吗啡(Morphine)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在医学上,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但久用可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失去供给,将会产生流汗、颤抖、发热、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和痉挛等明显的戒断症状。长期使用吗啡,会引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吸食吗啡,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

[特殊班会]“拒绝毒品、关爱生命”(班主任等共同组织)。[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霉素有青霉素F、G、X、K、V等

B、青霉素G的俗名是盘尼西林

C、青霉素在体内水解可得到一类碱性物质 D、胃舒平、苏打片均属抗酸药

2、下列对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阿司匹林有酸性,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晶体

C、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出现水杨酸反应,只要静脉滴注NaHCO3溶液,可继续服用

D、阿司匹林与NaOH中和制得的钠盐,易溶于水,其疗效更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阿司匹林制可溶性阿司匹林的反应证明了阿司匹林有酸性 B、阿司匹林现在是销量最大的药物 C、青霉素稀释至一千万倍疗效就会消失 D、盘尼西林是青霉素K的钠盐

4、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中80%左右是青少年,而他们大多又是出于好奇而沾染毒品的。根据你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中一定不属于毒品的是()

A、甘油

B、吗啡

C、冰毒

D、海洛因

5、关于麻黄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麻黄碱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使用的兴奋剂 B、麻黄碱是从中药中提取的天然药物

C、麻黄碱能使人兴奋,运动员服用后能超水平发挥 D、麻黄碱有镇静催眠的效果

6、当有人出现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耳鸣)时,医生可采取在静脉中注射下列哪种物质()

A、1.25%NH4Cl

B、0.9%NaHCO3

C、75%酒精

D、10%的青霉素 参考答案: C C A A D B

课堂小结

板书

一、人工合成药物

上一篇:劳动节祝福语:五一节快乐下一篇:对新课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