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通用8篇)

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 篇1

2010-08-30 清华领导力培训

互联网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

(一)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代理协议,通过兼业代理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代理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营销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代理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营销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营销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thldl.org.cn(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

(二)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

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代理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代理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营销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

2.销售产品区隔。

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

3.客户需求撕裂。

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

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着,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

三类营销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代理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

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营销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

二、我国保险业面I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营销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二)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

我国已加人WTO并已于2004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随着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企业都在寻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追求又快又好地发展,注重内涵价值、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成为保险公司的明确思路,如中国人寿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正在实施“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发展战略。

(三)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

客户满意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随着中产阶层的增加,综合性金融投资与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保险机构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我国保险公司为减少目前的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主动适应变化了的营销环境,“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应成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Cross-selling)”指以客户为导向,整合公司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各销售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发现或挖掘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多渠道一体化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客户销售本公司A产品的同时推销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B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公司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营销活动,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包括合作伙伴如兼业代理机构的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中,营销渠道资源是关键资源,因为渠道资源能直接带来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及硬件资源等。

保险公司在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方面不乏成功经验。12月31日,台湾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国泰人寿为经营主体,另外成立了国泰产险、国泰世华银行等三家子公司。3月开始,国泰产险通过国泰人寿以及国泰世华银行开展共同行销,收取了1100亿元台币保费,占国泰产险总保费的65%,国泰人寿营销员单月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3548万元新台币。与其相似,2005年平安公司也通过寿险营销员综合开拓渠道获得13.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9300元,且其综合开拓(u业务在2006年前几个月依然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因公司的交叉销售行为而得到满足,该客户自然满意,满意的客户又会重复和扩大购买,而客户购买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其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来自银行的数据显示: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零。一个赢得大量忠诚客户的企业因为口碑效应其企业形象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可以扩大销售,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客户一次性购买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本身能使公司扩大销售,客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后变成忠诚客户进行终生购买及介绍他人购买也能使公司扩大销售;而经验统计数据已证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只是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6,还有老客户的转介绍带来的规模效应也能减少营销成本。销售扩大,成本降低,自然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

3.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必须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从而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这些客户信息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营销,共享客户资源。

4.能促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效率,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的营销资源。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融合与相互协作,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并提升了营销人员的活动率、绩效与产能,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收入,稳定了营销队伍。

(二)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客户满意”原则,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能让客户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最大的覆盖最合理的成本十最大的产出”原则,营销资源的配置应与市场覆盖率、合理成本率和销售绩效率等紧密结合;三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原则,要把一体化交叉销售打造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保险公司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架构“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代理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如团险直销渠道、个人营销渠道、网络、邮寄、电话等直复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代理渠道。对不同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如对某团体销售团体保险的同时发现其中一些成员有个人保险需求,于是向其提供个人保险产品,这便是团险直销渠道的产品与个人营销渠道的产品的整合;又比如,某客户向A公司的个人代理人买个人保险产品的同时提出想买车险,该销售人员向其提供了B产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这便是寿险公司产品与产险公司产品的整合。整合不同渠道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需要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同业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机制(包括客户信息分享、联合开发产品、协作进行培训等机制),通过联合为客户提供互补性强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这条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交叉销售模式:一是团体直销产品直复(网络、电话、邮寄)营销渠道产品个人营销产品,这其实是保险公司所有权式营销渠道与管理式渠道的整合;二是寿险公司产品产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银行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邮政产品、保险公司产品证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基金产品等,这5种方式其实均属于保险公司内部可控营销渠道(包括所有权式渠道和管理式渠道)与外部契约式营销渠道的整合。

2.以同一产品来整合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即让来源于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能购买到同一种产品。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银行客户如果不与个人营销员打交道,就只能买到银行营销渠道代理的保险产品,而当前银行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客户的选择性不强。而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金融保险企业可进行综合经营和交叉销售,2005年保监会出台的62号文件也已从政策上解除了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对产品销售权限的限制,只要愿意,一个金融保险公司可销售各类金融保险产品,一个金融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渠道能销售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应尽快运用好政策,既整合好公司的营销资源又满足好客户的综合性需求。

(三)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

1.需正确理解“整合”与“交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交叉”与“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交叉与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或多方搀和在一起,对公司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仍然要保持,不同公司和渠道应该有各自明确的营销侧重点,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如对个人代理人队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高绩效销售队伍;强化团体直销人员的团队攻关和职场营销能力;加强中介营销渠道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等。但应该看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关联和共性,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交叉销售。

2.应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产品体系应包括:一是为配合不同营销渠道特点而开发的渠道专营产品,如分别适合于银邮营销渠道、团体直销渠道和网上渠道销售的银行储蓄型分红产品、团体意外产品和电子化产品等,不同渠道产品除价格有差异外,应在保险责任方面增加差异,否则不同渠道产品容易相互替代,并易导致渠道冲突;二是适合所有营销渠道销售的大众共性产品,如卡折类短期意外保险产品;三是特定客户群系列产品,如女性保险产品套餐、家庭保险产品套餐等;四是为特别对象量身订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别保险方案,如为某明星、知名企业家特制的保险方案等。客户需求的多元是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形成的依据,而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又是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的前提和原因。

3.应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又如某公司分别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三个中心”因“客户经理制”和“首问负责制”而被整合起来,个人业务部、团险部和中介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4.应建立既有区别又有融通的渠道考核机制,如对个人营销员的考核,个人业务指标和人力发展指标成为考核重点,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团险业绩和中介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计算业绩,兑现奖励,调动交叉销售的积极性。

5.公司应建立各子公司和营销渠道都能一定程度分享的客户信息资源系统,这是做到客户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工具,也使渠道整合成为可能。

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 篇2

西方保险界过去有句俗语:“保险是靠宣传卖出去的, 而不是消费者主动购买的” (Insurance is sold, not bought.) 。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和国际保险公司的营销实践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 营销渠道已成为当今保险公司关注的重点, 并将成为保险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国内目前主要的销售方式还是直销为主渠道, 代理经纪为辅助, 以销售策略导向和一定风险控制约及价格竞争手段, 吸引客户而赢得市场。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环境的逐步放开, 许多新的融资工具被允许使用。这意味着进行金融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通过金融创新以实现营销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的可能性。而此背景下, 各保险公司需要对其市场进行相关分析, 确定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 趋利避害, 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配置, 实现营销渠道横宽纵深的发展。本文从保监会近期正式批复筹建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事件出发, 论述了保险电子销售渠道的创新性探索, 并分析了在这一进程中的规范运作制度、管理模式以及保险经营制度创新的可行性研究。

1 保险间接营销渠道营建问题

保险营销渠道是指保险这一产品从保险公司向购买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来说, 保险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来实现[1]。

1.1 直接营销渠道与间接营销渠道

保险直接营销渠道即直销制, 是指保险公司利用支付薪金的专属员工向保险需求者直接提供各种保险险种的销售和服务。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多年来主要的销售方式是“一对一”的直销模式, 这种方式成为我国保险销售和宣传的有力渠道。然而, 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较为薄弱, 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 就长远发展而言这种渠道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保险间接渠道主要指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等来进行保险的销售活动。纵观国际保险营销制度, 代理制度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保险营销渠道。保险间接渠道要求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强, 提供的服务不会增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经济负担等方面具有优势, 同时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 迅速建立有效的保险信息网。

1.2 我国间接营销渠道的营建条件及问题

基于我国国情, 保险间接渠道的发展条件一直被认为尚未成熟。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保险经营者保险意识较为淡薄, 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第二、保险代理人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管理难度大, 造成保险代理市场混乱。第三、保险代理制度尚不健全。例如, 代理人为个人时的代理地位在法律权利和法律责任上很难界定, 致使其与保险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始终存在核保与推销之间的冲突。从长远看, 公司形式的代理人制度是我国保险代理人的发展方向。

综上,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在短时间内发展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人是困难的;要想发展金融保险, 需要新的营销渠道作为补充。

2 保险电子营销渠道的突破

2.1“众安在线”的突破性意义

间接渠道的弊端, 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得以突破, 或者尝试突破。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电子商务从一种纯粹的信息通讯载体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营销渠道, 使企业能够将高质量、个性化的信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营销工具。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营销新模式在各个行业迅速发展, 保险行业也不例外[2]。

近日, 保监会正式批复筹建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众安在线”) ”颇受市场关注[3]。因其由金融、互联网“大佬”马明哲、马化腾、马云联手设立, 而被业内称为“三马卖保险”。根据已有的信息披露, 该公司进行专业网络财产保险试点, 不设置任何分支机构, 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产品销售和理赔, 目标客户群聚焦于电子商务商家、互联网运营商、互联网消费者等互联网用户, 网络财产将被纳入保障范围。其合作焦点将避开传统车险业务, 专供责任险、保证险两大险种。

2.2“众安在线”业务模式特点分析

“众安在线”保险电子营销渠道的开辟可避免传统保险推销员强行推销和电话骚扰的弊病, 从卖保险转变为让客户自助买保险。“三马保险”可以说在渠道上完全摒弃了保险行业传统的人海与电话战术, 从产品需求到服务流程都依托于互联网, 不设分支机构, 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精耕细作的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的具体特点包括:第一, 传统金融保险将联合现代高科技企业重新开拓市场份额。平安作为传统金融行业在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支柱业务上稳健增长, 而滕讯和阿里巴巴等国内科技公司, 它们拥有先进的网络技术、高科技信息组织体系, 以及粘连度极高的庞大用户群。由此可见, 众安在线的出现使传统金融行业在渠道上实现了重要突破。一旦“准入”政策限制得以突破, 意味着快速抢占市场, 对传统金融行业市场份额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第二, 互联网保险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真正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尊重客户体验、主张平台开放等新特点。这样保险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保险公司单向传播的问题, 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产品, 这种交互式的营销渠道的建立有助于畅通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第三, “众安在线”有针对性地细分市场。目前, 其仅针对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 凭借高科技手段, 众安在线新营销渠道的尝试, 使得传统保险在风险评估、理赔服务领域将更加完善。这将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建立网上保险品牌, 同时有助于持续的、规范的进行保险电子营销渠道的探索。

3 发展保险电子营销渠道应注意的问题

以“众安在线”为标志的间接保险渠道在未来将得到较大发展。但是, 如果要营建良好地电子保险营销渠道, 还必须解决诸多问题。笔者主要尝试从管理控制、管理模式和人才储备三个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3.1 管理控制问题

与代理渠道相比, 网站营销是一种被动的渠道。这就要求保险企业加强保险管理控制职能。就是要落实企业各项工作计划, 目的是纠正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促使企业按照所期望的目标和轨迹运行。第一, 理论上, 保险经营者运用大数定律可以掌控总量风险, 通过保险的分摊职能的发挥就可以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 风险具有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 因此, 控制职能的发挥在保险领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第二, 由于电子营销渠道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 因此, 在管理控制职能上除了借鉴传统的经验外, 更重要的是重视高科技信息环境下对管理控制职能的认识及其运用。例如, 考虑电子平台管理中应承担的引导、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具体职能。第三, 把服务职能加入保险管理控制职能中。随着大金融的发展、保险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的与时俱进, 员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提升, 新金融、新平台必将带来又一新渠道的新发展。在实体保险管理的基础上, 创新渗透到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 势必增强保险组织整体活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使得各职能机构与资源保持应有的协调和平衡, 从而将互联网的保险向横宽纵深发展。

3.2 管理模式问题

有效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保险新渠道的运作。保险管理模式通常是通过长期的保险活动所总结的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 属于保险非物质财富。有效而成熟的保险管理模式是保险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第一, 加快保险技术创新。保险技术含量是衡量保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反映保险管理者贯彻保险经营理念和遵循保险规律能力的指标。在集中分散风险, 保险新业务方式、手段上寻求创新。第二, 完善保险组织自身内部建设, 增强自身结构合理性、规模适度性等生存发展的能力。营造保险组织核心竞争力是保险渠道运作取胜的关键因素, 组织动员人、财、物等资源, 依靠有利的高科技手段确定市场定位, 从而实现保险经营战略目标和保险营销渠道的创新。第三, 运用电子营销渠道和代理人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保险管理的运作模式。

3.3 人才储备问题

注重培养新的保险电子营销专业人才。保险电子营销中, 由于缺乏与消费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企业无法了解到潜在消费者的真实风险状况, 而消费者本身不是专业人员, 不能作出准确判断, 不利于风险控制。这就要求有一批专业的保险电子营销专业人才。保险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一定的保险从业经历和专业培训才有可能达到保险行业的从业要求。因此, 真正符合保险要求的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在储备这些人力资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加强行为规范制度。即采用怎样的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形式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具体来说就是, 行为规范制度是规定保险经营者、管理者和电子营销专业人才之间, 部门之间在各自方面的工作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通过行为规范制度管理, 更有效的配置保险资源, 落实保险电子营销渠道。第二, 明确利益分配制度。现代保险组织分工越来越细, 委托代理关系随处可见。不同的主体都在寻求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空间, 如果没有明确的利益分配制度, 极易产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三, 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保险电子营销渠道本质上就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保险经营。能否实现保险信息软硬件建设、信息交流渠道、信息反馈机制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对保险电子营销渠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中国的保险业在经历了产生、发展、衰落、恢复和繁荣几个阶段后, 在开放保险市场的挑战中, 势必给中国保险业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而拓展保险市场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保险机构对营销渠道的开发。保险公司想要以最好的效果、最高的效率将其保险产品顺利地推销出去, 就要正确地选择产品的最佳营销渠道。同时保险公司必须考虑相关因素, 例如, 整个市场的营销环境, 保险公司自身特点, 目标市场中保险产品的特征、消费者特征, 以及对营销渠道的监管控制。总之, 我们看到“三马卖保险”已经为这样的探索走出现实性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邓华丽.保险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宇文晶.浅析保险营销渠道创新[J].金融经济, 2009 (11) .

我国保险营销模式及其创新 篇3

关键词:保险营销模式;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28

1我国保险营销面临的新营销环境

近十年来,我国不断对保险业进行规范。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我国保险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确立了保险业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地位。同年,交强险正式实施,中国人寿成为首个A股上市保险公司。2008年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成立,2009年新保险法实施,同时保险业引入新会计准则,年度保费突破万亿大关,首次实现整个行业的扭亏为盈。2010年保险投资渠道全面放开,首先利率逐渐市场化。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在近十年发展环境不断变化,新的环境下我国保险业应该与时俱进跟上市场步伐。以下是对我国保险业面临新环境的简要概括。

1.1保险业的综合经营

自《金融现代化法案》在美国通过以来,金融混业经营的局面逐渐形成,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等金融行业不断地相互渗透,大量的大额收购合并不断出现,混业经营在金融领域越来越普遍。在我国金融的混业经营业早已出现,例如平安集团目前经营的业务囊括了证券、银行、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由此大部分有实力金融机构开始向综合性金融集团发展,例如中国人寿集团已开展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资产管理等子公司,同时参股证券业和银行业公司,成为了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1.2市场竞争加剧,我国保险公司面临新的挑战

自从我国加入WTO并于2004年全面放开我国保险市场,我国保险公司开始不仅需要面临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的竞争,同时需要与国外保险公司开始竞争。在新的挑战下,我国保险公司都在追求规模效应,期望通过规模效益实现效益。不仅如此,我国保险业在面临新的挑战时,正在逐渐重视发展速度与产品质量的平衡、注重节约成本、优化资源与内涵价值,不仅追求快速发展,同时注重发展质量。部分大型保险公司目前已开始着手转型之路,例如中国人寿正在向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战略迈进。

1.3客户需求逐渐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和人数不断增长,主要金融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保险公司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客户需求的专业化对保险公司业务人员以及研发人员提出了更大的调整,尤其是精算师,必须准确计算大量新产品的风险;业务人员比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较快地了解新产品特征,并能和已有产品进行分析对比,推荐给客户最适合的产品;产品开发人员需要不断地发掘市场需求,并做出与之相匹配的能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

2我国保险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2.1销售人员与保险公司相隔离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销售人员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对销售机构和人员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资格条件、考核评估、活动管理、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做出全面的详细的规定。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将销售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分隔,从而产生了保险代理人和编外人员。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了销售人员缺乏归属感,内部矛盾频发和降低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这也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2.2相同的产品不同的价格

各家保险公司通常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提供不同的产品,除了部分大众型产品可以全渠道销售外,不同的渠道往往只能销售自己渠道的产品。但是,不同的产品可能保险责任相近,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不同渠道的保费价格却相差巨大,由于在设计产品时,保险公司已将不同渠道的销售成本考虑在总价格内。同时,不同的保险公司为了提升销售业绩,扩大市场,经常进行价格战,导致同类产品不同价格的情况。

2.3保险公司和保险客户分离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大部分收入依赖销售人员,销售人员通过与客户接触,推广保险公司产品,从而达成交易,需要赔偿时往往也是联系该销售网点的赔付人员进行赔付,因此销售人员实质上是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之间的中介,正是销售人员中介的性质导致了保险公司和保险客户的分离。保险公司对不同销售渠道提供不同的产品,所以客户在一个渠道购买保险产品只能在该渠道的产品范围内进行挑选,而不能全面了解所有该保险公司的产品,这样不仅可能无法提供给客户最适合的产品,同时也削弱了保险公司竞争力。保险公司和保险客户的分离也会导致保险公司无法直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不能最快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2.4组织内部的相互冲突

保险公司内勤销售系统通常将就工作的程序性,而外勤销售系统更讲究工作效率,导致了两个系统之间缺乏高效的联动沟通,从而产生了两个系统之间的冲突。各保险公司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缺乏联盟意识,也会导致各自系统之间的冲突。

3我国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3.1交叉销售的营销模式和整合资源的营销模式

交叉销售的实质就是销售人员在销售某产品的同时向客户介绍本公司另一种产品。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谈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掘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当客户提出一个保险需求并得到满足时,此时销售人员可以在已有保险或者客户未被满足需求基础上推销其他产品,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整合资源的模式就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进行销售活动,包括公司内部资源、各子公司的资源、合作伙伴的资源等等。

3.2利用新型媒介的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社交工具的出现为媒介营销的创新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传统的媒介营销主要包括媒体营销、电话营销和方案营销等。现在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新型社交工具进行其媒介营销的创新,比例利用微博,微信,QQ等进行产品营销。微博主要可以用来发起各类活动,使潜在客户了解公司产品和文化,增加潜在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微信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培养客户购买保险的意识和提供方便快捷的功能比如查询已购买保险等。

3.3保险超市的营销模式

保险超市类似于家电超市,是一种把所有该行业产品集中销售的模式,既可以使用实体店模式,也可以互联网销售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客户可以自行选择大量的不同的保险产品,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保险超市有利有弊,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说,其有利于客户的选择,从保险行业来说,这种模式也会造成保险公司在某些险种上面的恶性竞争。

3.4保险连锁的营销模式

保险营销≠传销(保险观点) 篇4

关于做保险是不是传销,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问,但是解答起来既容易也不容易。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我想您就明白了。

任何一个民营企业,都是有创始人的,这个创始人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人员非常的少,大部分创业者都走过既是销售人员又是管理人员的历程,这个与保险业的主任以及即将晋升为主任的营销员十分类似。当创业者的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逐步将销售职能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甚至高层管理工作,这个角色和保险业的总监、部经理也是十分类似。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不就是他一个人逐步增员,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吗?他将优秀的人才招聘进来,彼此合作、不断发展,和保险业增员,寻找合适的保险伙伴不一样吗?但是有人说创业是传销吗?没有!至于你做了业绩,主管有收入,那是应该的。任何一个企业,凡是销售团队,一线销售人员只要做了业绩,其主管、经理不都是获得了公司的绩效奖励吗?这个模式很早就有了,不仅

是保险公司,所有公司都是这样的,只是保险业的绩效考核指标做得比较细致而已,不了解的人有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线销售人员的业绩,与主管、经理没有关系,那主管和经理无论从技能,还是资源都比一线销售人员强,那就不会培养销售员,而自己去做销售了,那任何企业的销售模式都将难以维系。

国家对保险业是既监管也鼓励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宏观鼓励整个保险业发展,相当于保险业指导方针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保险营销员的相关规定也比较多,有规范性质的;有降低保险营销员所得税的通知,降低了全国200多万保险营销员的税收,当然各个地方保监局对于保险业也有不同的监管规定以及鼓励政策,总体而言,保险业目前发展态势是十分良好的。我想既然你已经感觉到保险的重要性,那就将此重要性转告他人,让他们投保或者和你一起从事这份具有爱心与责任的事业。

保险营销≠传销(保险观点)

日前有媒体报道,我国加入WTO后,内资保险公司为了与外国保险公司竞争,采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某政协委员对我国人寿保险业采取营销模式提出质疑,认为是老鼠会,是传销。保险营销果然是传销吗?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从市场营销学的观点看,所谓保险营销就是指通过挖掘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设计和开发满足投保人需求的保险商品,并且通过各种沟通手段使投保人接受这种商品,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的过程。保险营销是1992年美

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上海市场带来的新鲜事物,此前我国保险行业一直按照“足不出户”的做法坐等客户上门,当然无论是保险业务规模还是业务质量都有待提高。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个人营销的做法后,当年其个人业务占了上海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善于学习的国内保险公司于是纷纷效仿,这一国外保险销售方式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从2001年情况看,我国各家保险公司共实现人身保险保费1424.04亿元,其中通过营销方式销售的个人业务为1109.01亿元,占77.87%,而一直依靠直销方式销售的团体业务保费收入则为315.03亿元,占比为22.13%。

人寿保险为什么要采用营销的方式销售呢?这主要是由于人寿保险商品的特殊属性决定的。人寿保险公司出售的是无形商品,是一种承诺,是“未必兑现的一纸契约”,因此,寿险商品的销售难度远大于一般的有形商品。此外,由于寿险商品的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在没有专门人员解释的情况下普通客户根本无法理解。因此,寿险商品必须通过营销人员进行销售。

至于传销虽然同样是通过个人介绍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但传销与营销的本质区别在于,在我国,传销已经偏离了本来意义的传销,它销售的是一种价格远高于实际价值的商品,背离了产品销售的目的,它通过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无限扩张下线,为一些不法分子谋取暴利。这一商品的本身价值可能只值几十元到几百元,但卖给下线价格却被提高几倍到几十倍。传销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秩序,已经成为社会公害,政府当然要加以取缔。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从事寿险营销必须通过参加代理人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并领取由保险公司颁发展业证书方可展业。由于保险营销采取代理

人销售(即通常所说的营销)的方式,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保险公司一般会付给代理人一定佣金作为酬劳,佣金的高低取决于客户选择的保费缴纳方式和保费金额。而并非文中所说“那些想从事保险销售业务,又没有法定资格的人,对他们采用高佣金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来激励销售”。

保守估计,全国目前有大约50—80万左右营销员在全国城乡从事寿险营销事业,有相当一部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入围百万圆桌会议(世界保险营销杰出人士每年聚会的形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深圳的蹇宏。保险营销一方面造就了我国一大批通过自己劳动迅速致富的一个阶层,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一般人员的就业问题,为国家减轻了负担。不可否认,由于保险营销在我国毕竟起步比较晚,还有许多待完善之处,这个庞大的寿险营销队伍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如文中所说夸大保险功能,掩盖免责条款内容;采用“杀熟”的做法诱使亲朋投保;售前服务殷勤,售后服务冷淡等。但我们不能够一叶遮目,因保险营销存在的暂时性问题而加以否定。更何况中国保监会正逐步加大对人寿保险营销的监管,严惩保险营销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至于保险营销存在的增员现象,也是与人寿保险业自身特点决定的。有句话说“保险不是人做的,是人才做的”,言外之意就是保险营销是淘汰率很高的行业,既然淘汰率这么高,就必须不断有人补充,更何况目前我国保险事业还处于粗放阶段,保险营销门槛比较底,使得保险公司大量增加新人成为可能。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国内保险公司这种靠人海战术取胜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后从事保险营销的门槛将逐步加高,届时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员想在保险

营销行业取得成功将成为不可能,大规模、无限制增员将被有选择增员代替。保险营销之所以被不明真相的人士看成传销,依笔者看,可能是与保险营销每天要举行晨会、夕会,举办培训班有关,因为在人们心目中,传销也是采取这些方式的。保险营销举行晨会、夕会,举办培训班目的是对营销员进行教育,提高营销员素质,这正是保险营销区别传销的又一特征。笔者曾怀着好奇参加过一次传销培训班,培训内容完全充斥着个人功利,主持人描绘着虚无的前景,灌输着利己主义,个人欲望在这里无限膨胀,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个会场乌烟瘴气”。这怎么能够和保险营销的晨会、夕会和培训相比较呢。一位下岗女士参加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后,激动地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她至今还孜孜不倦地奔跑在保险营销战线上,个人价值也得到极大体现。

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 篇5

论文题目:论保险营销新渠道的拓展

所属系别: 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 10级保险实务1班 姓 名: 孙志成 学 号: *** 指导老师:

撰写日期 2013 年 4 月

摘要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保险,营销,企业,发展

Abstract For an enterprise, the operating model of marketing channel strategy is the most can reflect its marketing strategic thinking, the choice of marketing channel model is in fact occupied market coverage and mode choice, is one of the key contents of marketing decision, also for the insurance company,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surance marketing channel model is crucial

Keywords: insurance, market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目录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1

1.1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1 1.2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1 2 我国保险业面临新的营销环境...............................................................................3

2.1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3 2.2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3 2.3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3 3 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4

3.1“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4 3.2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5 3.3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7 4 总结............................................................................................................................9 参考文献......................................................................................................................10 致

谢..........................................................................................................................11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

1.1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代理协议,通过兼业代理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代理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代理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1]

1.2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代理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代理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2.销售产品区隔。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2]

3.客户需求撕裂。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著,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三类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代理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 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3] 我国保险业面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2.2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

我国已加人WTO并已于2004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随着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企业都在寻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追求又快又好地发展,注重内涵价值、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成为保险公司的明确思路,如中国人寿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正在实施“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发展战略。[4]

2.3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 客户满意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随着中产阶层的增加,综合性金融投资与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保险机构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我国保险公司为减少目前的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主动适应变化了的营销环境,“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应成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5]

3.1“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Cross-selling)”指以客户为导向,整合公司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各销售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发现或挖掘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多渠道一体化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客户销售本公司A产品的同时推销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B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公司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营销活动,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包括合作伙伴如兼业代理机构的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中,渠道资源是关键资源,因为渠道资源能直接带来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及硬件资源等。

保险公司在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方面不乏成功经验。2001年12月31日,台湾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国泰人寿为经营主体,另外成立了国泰产险、国泰世华银行等三家子公司。2004年3月开始,国泰产险通过国泰人寿以及国泰世华银行开展共同行销,收取了1100亿元台币保费,占国泰产险总保费的65%,国泰人寿营销员单月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3548万元新台币。与其相似,2005年平安公司也通过寿险营销员综合开拓渠道获得13.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9300元,且其综合开拓(u业务在2006年前几个月依然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具备以下优势:[6]

1.可以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因公司的交叉销售行为而得到满足,该客户自然满意,满意的客户又会重复和扩大购买,而客户 购买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其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来自银行的数据显示: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零。一个赢得大量忠诚客户的企业因为口碑效应其企业形象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可以扩大销售,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客户一次性购买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本身能使公司扩大销售,客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后变成忠诚客户进行终生购买及介绍他人购买也能使公司扩大销售;而经验统计数据已证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只是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6,还有老客户的转介绍带来的规模效应也能减少营销成本。销售扩大,成本降低,自然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

3.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必须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从而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这些客户信息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营销,共享客户资源。[7]

4.能促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效率,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的营销资源。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融合与相互协作,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并提升了营销人员的活动率、绩效与产能,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收入,稳定了营销队伍。

3.2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客户满意”原则,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能让客户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最大的覆盖+最合理的成本十最大的产出”原则,营销资源的配置应与市场覆盖率、合理成本率和销售绩效率等紧密结合;三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原则,要把一体化交叉销售打造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保险公司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架构“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8]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代理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如团险直销渠道、个人营销渠道、网络、邮寄、电话等直复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代理渠道。对不同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如对某团体销售团体保险的同时发现其中一些成员有个人保险需求,于是向其提供个人保险产品,这便是团险直销渠道的产品与个人营销渠道的产品的整合;又比如,某客户向A公司的个人代理人买个人保险产品的同时提出想买车险,该销售人员向其提供了B产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这便是寿险公司产品与产险公司产品的整合。整合不同渠道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需要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不同渠道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同业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机制(包括客户信息分享、联合开发产品、协作进行培训等机制),通过联合为客户提供互补性强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这条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交叉销售模式:一是团体直销产品+直复(网络、电话、邮寄)营销渠道产品+个人营销产品,这其实是保险公司所有权式渠道与管理式渠道的整合;二是寿险公司产品+产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银行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邮政产品、保险公司产品+证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基金产品等,这5种方式其实均属于保险公司内部可控渠道(包括所有权式渠道和管理式渠道)与外部契约式渠道的整合。[9]

2.以同一产品来整合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即让来源于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能购买到同一种产品。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银行客户如果不与个人营销员打交道,就只能买到银行渠道代理的保险产品,而当前银行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客户的选择性不强。而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金融保险企业可进行综合经营和交叉销售,2005年保监会出台的62号文件也已从政策上解除了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对产品销售权限的限制,只要愿意,一个金融保险公司可销售各类金融保险产品,一个金融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渠道能销售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应尽快运用好政策,既整合好公司的营销资源又满足好客户的综合性需求。3.3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

1.需正确理解“整合”与“交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交叉”与“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交叉与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或多方搀和在一起,对公司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仍然要保持,不同公司和渠道应该有各自明确的营销侧重点,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如对个人代理人队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高绩效销售队伍;强化团体直销人员的团队攻关和职场营销能力;加强中介渠道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等。但应该看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关联和共性,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交叉销售。

2.应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产品体系应包括:一是为配合不同营销渠道特点而开发的渠道专营产品,如分别适合于银邮渠道、团体直销渠道和网上渠道销售的银行储蓄型分红产品、团体意外产品和电子化产品等,不同渠道产品除价格有差异外,应在保险责任方面增加差异,否则不同渠道产品容易相互替代,并易导致渠道冲突;二是适合所有渠道销售的大众共性产品,如卡折类短期意外保险产品;三是特定客户群系列产品,如女性保险产品套餐、家庭保险产品套餐等;四是为特别对象量身订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别保险方案,如为某明星、知名企业家特制的保险方案等。客户需求的多元是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形成的依据,而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又是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的前提和原因。

3.应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又如某公司分别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三个中心”因“客户经理制”和“首问负责制”而被整合起来,个人业务部、团险部和中介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4.应建立既有区别又有融通的渠道考核机制,如对个人营销员的考核,个人业务指标和人力发展指标成为考核重点,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团险业绩和中介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计算业绩,兑现奖励,调动交叉销售的积极性。

5.公司应建立各子公司和渠道都能一定程度分享的客户信息资源系统,这是做到客户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工具,也使渠道整合成为可能。6.交叉销售应要求各渠道销售人员具备综合的销售技能,因此需整体提高销售人员综合和专业素质,销售人员除应具备保险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投资理财、资金运用、财务税务、生活审美知识等,真正成为客户的风险管理顾问、理财顾问、生活顾问。总结

本文是从论保险营销新渠道的拓展展开简单阐述,阐述的不是很清晰,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很多,但是我也接近了自己的全力,由于学生水平有限,在此还请指导老师您给予批评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

[1]王淑英.保险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黎光宇.试析保险欺诈及其防范[J].社会工作.2007(4).[4] 陈正云.金融欺诈及其防治[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5] 李玉泉.保险欺诈问题研究[J].[6] 汪熙、李浩.保险与市场经济[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吴定富.《中国金融》 2010年第13期 [8]和谐六大关系构建保险业发展的生态平衡.王和.《中国金融》2007年1期 [9]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监督与发展.吴定富.《中国金融》2009年9期 [10]在创新中壮大的中国保险业.吴定富.《中国金融》2009年19期 [11]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魏希霆.《中国金融》2011年13期

保险团队营销口号 篇6

保险是善良人 才 能从事的高尚职业。

成功是我的志向,卓越是我的追求。

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凡事必用心。

技巧提升,业绩攀升,持之以恒,业绩骄人。

快乐工作,心中有梦,齐心协力,再振雄风。

落实拜访,本周破零,活动管理,行销真谛。

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全员齐动,风起云涌,每日拜访,铭记心中。

时不我待,努力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天助事业成。

为人守厚道。

心善语言诚。

行销是我的事业,寿险是我的选择。

要想飞,就得追;要成功,努力干。

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

中国保险业个人营销模式创新 篇7

个人代理渠道的个人营销模式,自1992年被美国友邦引入以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个人代理人数量增长迅速,目前已突破200万人(见表2),同时实现保费收入的较快增长,2007年为3 193.9亿元,同比增长20.48%,占总保费收入的45.4%。然而,随着个人营销模式的蓬勃发展,其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单位:万人

一、目前中国保险个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角色定位不准。根据中国保险法律法规,保险公司和个人代理人是委托代理关系。在中国现行模式中,个人代理人境地尴尬:首先,个人代理人接受保险公司管理,如考核、出勤等却又不是公司员工,无法享有公司提供的各种福利保障;其次,代理人作为一种独立保险中介人,需要进行工商登记和拥有自己的经营场所,并设置账簿,在中国,这些都不具备。而且个人代理人承担了双重税负(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个人代理人成为一种谁都无法定位的“边缘人”。

2.人员流失率过高,保险公司培训成本高昂。据统计,从1994—2004年,全国有2 000万余人在平安公司接受过培训,超过了整个北京市人口。个人代理人队伍数量的大起大落势必会影响到保险行业的稳定。随着市场对个人代理人素质要求提高,保险公司投入的新人培训成本迅速增加,过高的流动性使巨额的新人培训成本付诸东流。

3.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管理。目前中国对个人代理人要求的最低学历为初中,且个人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层次低。过低的门槛造成了个人代理人队伍的泛滥,保险公司常常通过泛滥的营销队伍,以人海战术的方式实现规模保费的快速增长,但对营销队伍的管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强。

4.佣金制度不合理,客户和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现行佣金制度规定:对于长期型险种,保险公司将各年度保费的营销员佣金集中在保单生效后最初几年内(通常为3年~5年)全部付清,以后各年不再支付佣金。这种佣金制度,虽然短期激励效果显著,但长期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一是保单后期无佣金,续期收费无法保证;二是个人代理人离开公司后,形成了孤儿保单;三是个人代理人不择手段地促成新单,导致不当销售或劣质保单。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客户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

5.收入不稳定,压力大,缺乏归属感。个人代理人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没有底薪,不享受公司提供的各项福利。由于个人代理人佣金直接按照保费收入计算,十分不稳定,因此,最不保险的保险个人代理人,面对生活的需要、考核的压力、利益的诱惑、归属感的缺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观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对于上述问题,实业界已经迈出了个人营销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开始了创新个人营销模式的尝试与探索。理论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和创新目前的个人营销模式。

二、中国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代理-收展混合制的个人营销模式

代理-收展混合制,是介于代理制和收展制之间的一种个人营销模式。具体做法是:通过考核将合格的个人代理人转入收展制,作为收展员进行管理,而另一部分个人代理人或继续现有的模式或组建成为专业性的保险代理公司,仍然保持代理制。收展制,就是由保险公司指派收展员在固定区域内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将客户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紧密地结合起来,长期对区域内客户及潜在客户提供收费、保全、理赔、咨询等相关服务,并进行市场培育和业务拓展的一种保险营销渠道。收展制采用的是区域化管理方式,根据客户数量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客户资源的分配,采用以服务带动销售的营销策略,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拥有固定薪酬、学历及素质水平较高的个人营销队伍。

收展制与代理制有很大区别。个人代理人法律地位不同,前者是劳动关系,后者是代理关系;经营理念不同,前者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式经营,后者是攻城掠地的粗放式经营;营销战略不同,前者是以服务为中心,后者是以销售为中心;薪金制度设计不同,前者注重老客户和二次开发,后者注重新保单和增员;团队协作上,前者注重队伍稳定,后者注重队伍扩张。收展制的上述特点,不仅能够使现行代理制下出现的种种弊端得以顺利解决,而且能够巩固现有的客户资源,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深度挖掘。这种集约式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险公司对市场的永续经营。

虽然中国保险市场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市场仍然不成熟,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整体上仍然有较大差距。这就说明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发育程度有限,完全的收展制并不合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各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不一(见表3)。发达地区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高一些,在同一地区中心城市比二线城市高、二线城市比农村高。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说代理-收展混合制是最佳的模式选择。在中国营销模式搭建过程中,可以做如下战略选择: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偏重于收展制,在不发达的地区则侧重于代理制。这种个人营销模式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保险市场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渡。

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代理-收展混合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人代理制的弊端,有利于形成条理相对清楚、责任相对明确的个人代理人管理机制。在这种相对有序管理的条件下,有利于增强个人代理人的归属感,强化长期服务的理念。一些误导或恶意欺骗客户的行为将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代理-收展混合制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服务质量、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保费收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终实现完全的收展制。

(二)发展保险公司控股的专业性保险代理公司

保险公司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取胜,必须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其他不重要的业务进行“外包”。中国寿险营销队伍最终走向公司制将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投资设立或控股销售服务公司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方向,发达国家的寿险公司普遍这样做。发展专业性的保险代理公司,可以使保险公司摆脱比较繁琐且不重要的业务流程,集中精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保险公司服务创新及经营管理水平的专业化。

在美国,保险公司都要给予代理人一定的办公费及其他费用补贴,用于支付部分或全部新代理人的招收及培训费用。因此,由保险公司控股的专业性保险代理公司,由于以资本为纽带形成血缘关系,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专业性保险代理公司在费用、专业性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满足个人代理人需要,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使实现自我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优秀的代理人,由于其基本需要和安全需要一般都能够得到满足,此时应通过向代理人传递公司文化,满足其爱的需要,增强归属感。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业晋升和发展机制,为优秀代理人提供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改革佣金制度

适当减少首期新保佣金比例,增加续期佣金比例或增加续期佣金支付年限,减少代理人的短期行为。可在佣金制度中增加增员持续率的考核,解决流动性过大问题。当然,还应在佣金制度里增加如新单回访反馈情况、投诉率、退保率、理赔情况等考核指标,以加强品质管理,维护公司和客户的利益,杜绝代理人违规展业行为。

(五)加强职业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不仅要加强对代理人营销技能知识的培训,还应加大金融类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还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个人代理人树立诚实守信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六)加强行业监管

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加大行业协会作用。建议代理人最低学历提高至高中,提升基本素质;还可以考虑由保险行业协会制定和出台保险代理行业从业标准和服务公约,以严格的行业行为准则维护行业信誉。

摘要:个人营销模式是中国保险业主要业务模式,其在促进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角色定位不准、培训成本高等种种问题。应建立代理——收展混合制的个人营销模式,发展保险公司控股的专业性保险代理公司,强化行业监管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保险营销,个人营销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舸,闵晓平.寿险营销新模式区域收展制及其面临的挑战[J].管理现代化,2007,(5).

[2]杨宝.浅谈保险代理人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J].保险论坛,2006,(9).

[3]张晋婷.浅论保险服务营销[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

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 篇8

[关键词] 网络营销 盈利模式

一、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涵义

1.网络营销。关于网络营销,定义很多,代表性的有外国学者拉菲·默罕默德所下的定义,他认为:“网络营销是通过在线活动建立或维持客户关系,以协调满足公司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和服务的目标”。中国学者冯英健认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这些定义表述不同,但都有共同点,科学而精确地界定了网络营销活动的范围——基于互联网在线营销活动,既包括以企业网站为基础的营销活动,也包括无网站的基于互联网的相关营销活动,目的是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公司与客户。基于这种理解,可以将网络营销的相关活动领域界定为如下三种范围:(1)公司利用传统离线营销活动,促使顾客网上购物;(2)公司通过在线营销活动,促使离线销售提高;(3)公司通过在线营销活动,直接取得在线收入。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是分析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基础。

2.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企业或商业机构产出利润的过程与方法。当然,创造或提供价值是产生利润的基础,因此,盈利模式至少应包括价值来源、生产方法和输出方式三个环节。简单而言,盈利模式就是企业或商业机构靠什么来赚取顾客的银子,它向顾客提供什么价值或以什么方式提供价值并以此获得利益。在现阶段以营销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活动中,营销不仅关注价值来源及如何实现,也关注价值的生产方法和价值的输出方式。从发现价值到输出价值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网络营销的出现使营销活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介入到价值链及其各个环节。

3.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产生并不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它是随网络营销的应用和发展而逐步演变、成长、成熟的。网络营销在我国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传奇阶段(1997年之前),这一阶段,网络营销概念和方法不明确,而且其是否产生效果主要取决于偶然因素,多数企业对于上网几乎一无所知;萌芽阶段(1997年~2000年),这一阶段,网络广告和Email营销在中国诞生,电子商务的促进,网络服务如域名注册和搜索引擎的涌现,到2000底,多种形式的网络营销开始被应用;应用和发展阶段(2001~今),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网站建设发展迅速,网络广告形式和应用不断发展,Email营销市场环境亟待改善,搜索引擎营销向深层次发展,网上销售环境日趋完善。

显然,在传奇阶段,网络营销的概念和方法都不明确,谈不上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只是到了萌芽阶段,网络营销开始被应用,各种在线活动,才或多或少地介入到价值链及其各个环节,到了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网络营销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深入的程度上介入价值创造或提供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定义如下:企业或商业机构以互联网在线活动为基础的介入价值链,创造或传递价值并给自己带来利益的相对固定的活动和过程。

二、国内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发展及分类

根据对网络营销活动盈利模式的解释,以及国内开展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现阶段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此模式是将传统营销活动与在线营销活动结合以实现价值的一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它经历了非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过程,与网络的兴起-泡沫破灭-重新发展的历程相一致,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运用和影响的认识由非理性到理性,以及认识的逐步成熟。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网站+在线销售或订购产品或服务。该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况:

(1)传统制造业公司建立网站,辅助或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既包括提供在线订购服务,客户定制个性化产品或服务,也包括通过在线的营销工作促使顾客离线购买。如海尔,顾客可以在其网站上按照自己要求定制个性化的冰箱,还可以在线搜索产品信息,并比较、分析和选择。

(2)企业或公司以渠道商的面目出现,建立自己的网站,让消费者通过网上订购来销售别人的产品。如亚马逊,需要指出的是亚马逊的离线营销工作力度如户外广告牌、物流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甚至远远超过了在线营销活动,这也是把亚马逊划为整合的盈利模式的根据之一。在线销售的盈利模式从电子商务的角度看既有B2B、B2C 模式,也有 C2C模式。前者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后者如淘宝、易趣等。

2.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多元业务盈利模式。现阶段,网络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平台:交互平台,主要包括通信、交友、和娱乐三个方面;媒体平台,主要是信息发布;以及商务平台,支持在线交易,既有B2B,也有C2C。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和多元业务盈利模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具体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网站+广告。广告收费是早期阶段网站主要的盈利方式。sina、sohu、163等,作为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其综合性和提供的海量信息,使其拥有大量较为忠诚的网迷,保证了很高的点击率,并遥遥领先,因此,广告收费成为其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点击率是广告的主要计费依据,各综合网站为提高点击率,不断增加各类信息,从社会、政治新闻,历史文化,财经到娱乐八卦,应有尽有,而且不断更新,否则将面临点击率下降的风险,這也对该模式如何保持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及降低成本提出了要求。对于其他网站,该模式难以模仿。

(2)网站+广告+付费会员制。早期阶段,点击率换成的广告收入,还不能弥补综合网站的运营成本及维护成本,远远不能满足盈利的要求,这一点可以从当时各大网站的广告收入及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及亏损状态看出。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主营收入均来自网络广告。以2006年二季度为例,三大网站与1999年的同季同比,广告收入均增加了84%以上。搜狐2006年四季度网上广告的收入更高达95%。但这并没能阻止他们亏损的车轮。盈利的压力迫使各网站纷纷推出各种差异化的会员服务,如收费邮箱和社区会员,收费邮箱针对商务客户(VIP)和企业,在功能和容量上都优于免费邮箱;社区会员付费制为有各种需要的会员提供差异化的特色的服务,如163在线视频聊天,新浪交友等。

(3)网站+广告+付费会员制+搜索引擎。在网站点击率稳定在一定的峰值以及会员规模稳定的情况下,使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成为综合网站的又一种收入来源,搜索引擎的出现实际上是由网络自己产生的需要,网站太多,信息量太大,迫使人们思考如何更方便的搜索信息,于是便有了该模式。今天所看到的三大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算是该模式。

3.专业的或细分的基于不同应用平台的盈利模式。根据网络营销利用的平台或以网站为基础提供的不同专业服务,可以将该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1)在线交易的盈利模式。该模式利用的网络的商务平台作用。支持交易,收取费用是收入来源。代表性的公司有阿里巴巴、淘宝网及易趣等。前者是B2B,后两者是C2C。通过支持企业或消费者的在线贸易、并对各企业和个人用户进行信用评级,该类网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务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并对广大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提供了一定支持作用。

(2)网络游戏、娱乐模式,该模式利用的是网络的交互平台。代表性的公司有盛大、網易,时间点卡收费或道具增值服务计费。

(3)付费的在线专门(业)服务。主要有在线教育类,如提供E-Learning的新东方;招聘类,收取企业会员费。如中国人才热线、智联招聘以及其他各类大大小小的招聘网站;提供数据和专业信息服务的各类研究网、期刊网,如国泰研究网和万方期刊网等,以及学习交流的平台的各类管理咨询网。当然,后两种服务类型的网站既发布信息,同时也收取会员费,可以看作会员制营销。

(4)专业的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代表有百度、谷歌。竞价排名,搜索营销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实质是做推广,作用类似于广告。

(5)新的洐生盈利模式。主要是新兴的网络中间商。如虚拟商场、虚拟评估机构以及智能代理(kubuy.com,51compare.com)。

三、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

网络营销盈利模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成功均有共同点——向不同顾客提供价值,或者同时向两者提供价值,而顾客则包括企业或商业机构,也包括网络消费者。一句话,以网络为基础,在不同的程度上恰到好处地介入价值链或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是它们成功的秘密,这一点可结合前述各种不同的盈利模式来具体分析。

1.整合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整合盈利模式中,传统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使顾客价值得以增值,这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它们是:(1)降低顾客购买前的成本。网络减少了顾客的信息搜索成本,虽然产品或服务价值或许未变,但获取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时间成本及精力成本)却大大降低;(2)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实施定制营销,直接使产品或服务增值;(3)省顾客购买中和购买后的成本——网上订购,送货上门。简言之,整合盈利模式采取上述一种或几种方式,抓住了营销理论中4‘C的成本和便利,以及沟通,利用网络使顾客价值在购买过程中增值。如前面所举海尔的例子,实施定制化服务,顾客得到的产品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价值自然增加。再如新兴的图书销售公司亚马逊,它的成功,就在于给购书者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性,庞大的书籍数据库及强大的、快速反应的物流系统是其成功的保证。

2.综合门户网站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综合门户网站跨平台,既是媒体平台,也是交互平台,作为媒体平台,起着信息集聚、发布作用,参与了营销中的沟通渠道环节,而沟通自然是营销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收取广告费获取利润则是水到渠成;其次,作为交互平台,综合门户网站还提供了新的或专门的服务,如邮箱,以及新的体验,如交友和聊天。对于网民(顾客)来讲,这些是全新的价值。当然搜索引擎服务也是一种全新的价值。

3.专门或专业的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专门或专业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能够成功,主要是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或体验,如搜索引擎服务和网络游戏;或提供价值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相比较而言更便捷或更便宜。如在线教育、研究网、期刊网。专门或专业的网络盈利模式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进入市场时间早,优先取得了规模效应,而且由于网络经济一定规模内存在外部效应为正而边际成本为零的特征,使得后来者在网站规模及目标顾客群规模上没有足够的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进入,形成了较高的门槛。如支持交易的阿里巴巴同时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为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机会,并起到了巨大的广告作用,而且随着加入网站交易的顾客量增加,马太效应越明显,这意味着新进入者将面临巨大风险。其它的如网络游戏、网络招聘以及期刊网等,都存在类似效应。

四、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创新思路

1.发展方向。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今后将向两个方向发展。

(1)整合。整合不仅要求营销方式整合,而且也是资源的整合,其实质是企业的价值链更加完善和完整。将传统方式与网络营销结合,是现在各类企业正在做的事情,也是今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而思考的焦点,无疑是如何使价值链完整和完善。

(2)细分和专业化。网络平台的不同应用及组合、网民(包括企业和商业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使整个网络市场出现更多的特征和产生更多的需要,而顾客需要是价值的源泉,因此,细分和专业化必然成为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搜索引擎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

2.创新思路。如前所言,盈利前提是创造和提供价值,因此,在网络营销中,创新盈利模式,必然围绕价值链做文章,当然,做文章的前提是能确定网络的运用能和价值链联系起来,如能确定两者联系,则就具体思路而言,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

(1)从现有的价值链中寻找和捕捉机会。这又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其他公司或商业机构现有的价值链中寻找可以插入的缝隙,帮助他们更好的创造、生产或输出价值;

二是改造公司现有的价值链,使其完整、完善。完整、完善的涵义是使价值链环节更紧凑,效率更高。

以上两种方式,从本质上讲,就是使市场更有效。这可以通过压缩价值链的环节,利用网络降低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来实现。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就是成功的例子。

(2)利用网络创造全新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链,并利用价值链将价值提供给顾客。使用该方式,可以将先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现阶段的常用的方式有,网上定制产品或服务,建立全新的功能或体验等。

参考文献:

[1]拉菲·默罕默德等著王刊良译:网络营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3

上一篇:青协“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房产交易契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