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调查报告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业调查报告(精选8篇)

创业调查报告 篇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固然与正确引入外来投资,深入发展传统工业、制造业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一代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质,奋勇拼搏、不畏艰辛、艰苦创业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关。多少优秀中国子女深入创业的第一线,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民族企业在国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跻身世界五百强的行列,融入外国友人的生活。

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开端的我们,早已与改革开放一同度过了30多个年头,在各行各业已经高度发展、完善,甚至遇到瓶颈的今天,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去补充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当中去。毫无疑问,这个充当新鲜血液的这个角色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肩上。众所周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必将会被我们国家抛弃,当代经济环境需要更多新型产业去补充、去替换就产业,显然,就是需要更多拥有新思想、新技术、新文化的当代大学生去肩负起上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开拓进取出一大批新公司、新产业,为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光发热。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大学生创业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高校也纷纷开展创业教育;但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定位、模式构建、师资培养及课程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我们特地进行本次“中国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报告”调研,希望通过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本小组成员共有4人。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创业导师调查、已创业大学生调查、想创业大学生调查三大部分,共设三式问卷,从三者的角度去洞悉出当代中国的创业环境与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共派发文件24份,回收问卷20份,回收率达83.3%,其中创业指导老师调查问卷派发4份,回收3份;已创业大学生调查问卷派发8份,回收7份;想创业大学生调查问卷派发12份,回收10份。因为时间精力有限,经费不足,活动范围不大,致使问卷分数不多,调查数据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与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还有本次研究的范围主要在华南理工大学老师、学生、毕业生范围内,占了问卷数据的一半,所以可能会与其他高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本问卷题目数量较多,有出现占用受调查者过多时间,令其感到厌烦而使回答问题略显马虎,不够真实。同时,题目较多,询问情况较为仔细,在某种程度略为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之处。另外,在分析报告时,我们会注意以上的问题,适当调整,以最大限度减少以上缺陷所带来的总结实用性下降。

以下是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与总结部分:

我认为,对于一个已创业大学生来说,对创业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一次的调查数据中,认为创业是创办盈利性的新组织的已创业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少,仅仅占了总人数的1.5成左右。而同时,认为创业是具有社会目标和公益性的企业的已创业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多,占了5成之多。这表明,已创业大学生大都是一些具备社会责任心的人,他们并不将自己努力创办的企业当成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工具,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回报社会。而作为已创业大学生,他们普遍地认为: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在大

三、大四这两年。我认为,这种观点十分符合实际情况。正如我们所了解的现在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很大,而大

三、大四这两年正是我们大学生实习与找工作的时期。当感受到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会另辟蹊径,寻找创业的可能性。所以,大

三、大四这两年正是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兴趣最浓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接受创业教育,其效果也就会最好了。

从数据中反映,绝大部分的已创业大学生多是在毕业后创业。毕竟,尽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很高,但实际创业成功的比例却很低。客观上讲,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

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创业只是他们解决就业的一种途径罢了。如若在毕业前创业,会大大地消耗学习的时间,对于成绩甚至毕业都会有不小的影响,而一旦创业失败也就代表他没有退路。因此,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还有,9成的已创业大学生都称他在创业前及创业过程中较少在学校接触过关于商业模式的知识。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的创业基础文化薄弱。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从问卷中的41—50题可以看出,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帮助都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真实需要。这种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是极其不利的。已创业大学生都不一而同地表示创业,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的确不简单。在创业的实际操作中,已创业大学生发现,不论是自身还是社会环境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创新意识薄弱,创业能力,管理能力低,利益分配不均,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化创业教育缺失等种种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已创业大学生所在行业多为居民服务业、零售批发、住宿餐饮等,而在创新型的行业则十分少。为此,我们还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这往往使得大学生失去其本身拥有的创业优势——创新性,大大降低了大学生所创事业的社会竞争能力。同时,创业资金的问题也很难解决,大多数已创业大学生表示他们的创业资金来自于家庭的资助,而这又大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社会应在更多的方面对创业进行指导和帮助,以增大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成功率。在本次寒假调研中我们发放了12份想创业大学生的问卷,回收率是100%。我们选取的对象是想创业的大学生,男女各占一定的比例。由于地域的局限性,选取的都是广东省内的学生就行问卷调查,有大专学生和本科学生的接受了我们的调研。为了数据的客观性,我们分别选取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研。所以本次的面向对象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的意识中,有63.3%的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创办盈利性的新组织,这不免对创业的理解有些片面。对于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看法有53.8%的想创业的大学生认为是大三是最佳时机,而有30.8%的大学生确认为是毕业后的一年比较合适。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创业的直接关系不是很大,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虽然有点关系,但不是很大。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出发点各不相同,不过集中体现在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向往个人自由和独立,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上,占了63.5%的想创业大学生。也有少数想大学生的出发点在于迫于就业压力与亲友支持。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创业行业是信息行业与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以自主创业的想法为主。在大学生的意识中,最佳创业时期是毕业之后,虽然可能所学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在大学生活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习创业知识,为创业积累经验。大部分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自己家乡或者在东部和南部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区进行创业,不过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选择西部落后及开发地区创业,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部分的想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质都处于中等的阶段,都不能很相信自己可以创业成功,都比较集中处在中等的阶段。可能对创业的知识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对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战略管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充分,所以出现在方面的不自信,也由于现在外面社会的多变性导致了这份担忧。对于创业来说,新的想法很重要,创意很重要,但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创新意识还是比较缺乏的。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的倾向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有些大学生的还没有详细的创业计划,不过都有决心想

要创办自己的企业。创业自然离不开创业团队,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创业团队的素质很重要。最重要的成员之间相互熟悉了解,在成员之间拥有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还有机油明确的领导权力的结构很重要。所以75.2%以上的大学生创业的时候选择自己的同学或者社会朋友作为自己创业团队的成员,更倾向与选择有经验的人,不同专业教育背景的人与有资金基础的人作为自己创业团队的成员。

想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学校和政府提供的支持都不是很了解,学校和政府提供了许多的支持,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只了解了一部分而已。政策支持、信息咨询和知识产权保护这几点政府提供的支持才有超过82.5%的大学生了解到了,像其他的一些支持都没有多大的了解。创业的资金主要是依靠个人存款,家庭支持、政府基金和银行贷款获得。在想创业大学生的想法里,75.3%的大学生都认为资金获取是比较困难获得的,这是创业的一个难点。当创业的时候遇到不正当的行为70.8%大学生都会进行反对。当在第一创业失败了,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比较乐观的,63.7%的大学生都会等待时机,积累经验,27.7的大学生会筹集基金,努力进行下一次的创业,只有极少部分才会选择放弃。说明想创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立场还是很坚定的。

创业师资队伍一般由创业课程专职老师,商学院兼职老师,企业咨询老师,成功创业家等等各种身份构成的。从统计结果来看,各种身份的相对比例比较平均,说明现阶段大学的创业指导队伍的素质相对均衡,并无过分偏重。这对于大学生创业需要各种不同形式的指导的现状相调和,较好地符合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在创业知识教育方面,主要以传统的课堂知识教授为主,也有创业成功者客串授课或者个案分析的形式。这说明在创业教育方面,还较为拘泥于理论层面的授课,这与现在强调实际操作的创业仍不相符,实践层面的教育还有加强。

谈到目前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我们可以从统计数据看到现阶段大学生创业项目盈利较少,可行性也不高。这一方面与社会创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鼓励程度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家庭等等方面的支持不足有关。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必须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盈利性和可行性,这需要不单只社会还有学校等等的共同努力。

在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来看,主要是集中在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计划大赛这两方面。这显然是不足够的,创业休学或兼职政策,宣传普及政策知识,还有学生信贷管理等等都是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支持,缺乏学校的这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容易受到限制,这几方面还有待学校的改变。

在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来看,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的各类支持,包括优惠的税费政策,工商注册减少限制,申办手续简化,知识产权保护,低息贷款担保和创业财政补贴等等方面,这说明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不过也需要政府继续挖掘对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支持层面,以便使大学生创业更加方便。

在社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来看,主要是集中在社会公众舆论支持上,社会慈善捐助和创业中介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方面比较缺乏。显然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仍然显得不足的,这需要全社会在现阶段的共同努力。

老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原因,从统计得到的数据来看,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评职称的需要,这些都是老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消极原因。还有某些积极原因是责任和义务,还有就是利用学生创业帮助自己完成科研课题。从原因层面来看,老师指导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不够高涨,很多时候会限制了老师对学生的创业指导的效果,这固然与当今社会的学术氛围有关,但学校对老师心态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学校设立创业教育学院的目的主要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帮助大学生创业,这与学校积极支持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与学校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做出的努力分不开。

创业教育学院运作遇到的困难包括经费紧张,实践条件不足,招生困难和学校不重视。

有些困难比方说实践条件不足和招生困难是有固有的学术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另外一些方面如经费紧张和学校不重视,则是学校态度尚未很好地改变过来的反映。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创业教育学院仍然需要学校的积极支持。

创业调查报告 篇2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主要由学校教育系统、地方政府系统(含企事业单位系统)、培养对象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三者的合力,高职创业教育既需要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基础,也需要社会氛围与社会体系支持,更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与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培养对象的努力。本文试图在实证的基础上,从优化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措施进行探讨。

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概念界定

本文在充分文献调研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概念界定,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了创业能力在本研究范围中的特定组分。在本文中,笔者把社会大背景称为外部环境要素,包括就业形势、创业政策、创业氛围三个方面。把学校称为内部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部环境有创业课程、创业文化、创业基金。

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采用随机与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选定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职院校,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不同地域,确保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通过现场发放、网络收集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17份,回收535份,其中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比例占93%。对于有效问卷,采用Excel2007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1.3 数据分析

1.3.1 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方面看,统计结果显示云南省创业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高职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有72%的同学认为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就业的较好方式。高职生对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程度不够,在政府创业政策举措中,学生对银行贷款的优惠、大学生创业园区创建、创业平台搭建的期望值最高。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地域内创业活跃程度不高,从事创业活动的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受尊重程度不够。

1.3.2 内部环境

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学校内部环境来看,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参加过创业培训的人不足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应加强创业平台、实践基地、创业基金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并积极探索培养创业能力的模拟活动及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的演练中能进一步提升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此外,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基金对创业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学校在丰富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教育工作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2 优化外部环境的可行性措施

2.1 社会软环境的建设

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是指影响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物质条件以外诸如文化、政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2.1.1 加快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建设和谐社会,并制定了鼓励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我省也出台20项措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从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培训和创业补贴、社会保障优惠等6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强化对学校创业教育支持的力度,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职生关注创业、从事创业活动。此外政府还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政策、运用创业政策。

2.1.2 加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是推进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政府服务体系较薄弱。因此,地方政府要注重基础环节的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积极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搭建一个高效的政府服务平台,主要措施为:一、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创业项目、提供创业信息咨询服务。二、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体制,建立配套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以促进和保障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三、充分利用政府的整合优势,挖掘社会资源,加快创业导师制度的推进,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2.1.3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氛围是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它主导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我省地处边疆,属于创业活跃程度较低的地区,创业氛围自然不如江浙一带好。然而,我省拥有GMS等区位发展优势,依托桥头堡的战略发展战略,在云南省未来跨越式发展中应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形成社会各界对创业者关心和扶持,善待企业家和创业者,对他们的失败给予理解和宽容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

2.2 社会硬环境的建设

所谓创业教育硬环境,是指由创业教育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要推进高职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优化硬环境必不可少。

2.2.1 推进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

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创业经验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创业经验的培养重在实践,创业实习和实践需要一定的社会平台。我国当前尤其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加大对学生创业协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地、大学生科技园、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实践基地、等高校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另一方面,高职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者协会等,形成一个高职、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2.2.2 加大高职创业教育投入力度

调研结果显示,资金是影响高职生创业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业资金的大力支持。目前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减免税收、提供单笔最多5万元的无息贷款、为创业园大学生提供免费办公设备、产地等优惠措施,对学生创业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大各种帮扶政策的出台及加大创业教育投入的力度。

为鼓励创业,帮助高职学生缓解筹资压力,政府对创业基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应该大有作为。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政府、社会、银行三条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的做法,设立一定资金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在这方面我们可参考借鉴,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的整合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

3 优化内部环境的可行性措施

3.1 校园软环境的建设

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是指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文化、政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3.1.1 构建创业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应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积极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下各组织系统的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设立由党政领导、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各教学院系、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形成长期而专门的由副校长具体负责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

3.1.2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高职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经验证明,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氛围对创业人才的成长影响较大,在一种文化氛围中,如果自主创业的精神和行为能经常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创业人才就会大量涌现,创业的成功比率也就会大大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大力提倡创业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等活动,形成尊敬、羡慕创业者及动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其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社团的活动,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允许学生社团市场化,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让社团的系列活动成为带动更多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优势“课堂”。

3.1.3 探索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第一线技术型人才,在创业实践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实践中,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形成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轨实施的整套教育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育过程,使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在大创业与小创业背景下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全新的分层创业教育模式。一是面向全院学生的大创业教育。大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从一年级引导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以及未来创业所需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和健康身心等。二是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操作性,依托专业,走职业与创业相结合的道路,在高职教育中有很大的优势。三是面向有创业意愿者的小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愿者,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模拟创业、校内外的创业实践进行创业方法和实战的训练来提升创业能力。

3.2 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创业能力培养的校园硬环境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中,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的总和。

3.2.1 拓展融资渠道,设立“高职生创业基金”

创业实践需要钱,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创业教育资金,是高职院校搞好创业教育的物质保障。实践中,我们可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首先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创业教育联盟,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其次,与企业建立创业教育联盟,通过外借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界的支持,给学生相关的感性认识、甚至亲自体验创业的机会,以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师资、经费等问题。第三,积极应用各种渠道,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第四,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自身科技优势,与各种企业建立合作计划,甚至高职院校本身成立高技术含量公司,进入市场运作,使创业教育中心获得更多的活动资金,以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3.2.2 整合内外资源,创建多元化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以实现增强专业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多重目标。在实践中创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经营区、和学生自主创业区3部分组成的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学练做一体化”,从而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此外,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推进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发展校办产业,形成前店后厂企业经营区,使学生在实训、生产、经营的实践环境下,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作规范与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热情。

摘要:创业能力是创业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中显得日益重要。从优化创业内外环境两个维度出发,对影响云南省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外环境变量,进行了基于问卷调查的系统考察与分析,并提出了内外环境优化的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创业环境,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红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以宜春学院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3-44.

[2]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45-47.

[3]李娟.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40).

中国创业环境调查报告 篇3

中国的创业对标问卷调查结果十分抢眼,其在大多数政策领域里都名列前茅。虽然中国经济多年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乐观的情绪,可能正面影响了调研结果,但总体看来,中国的创业环境的确在变得越来越好。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创业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只不过有时候被大量宣传的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的成功光芒所掩盖。

在很多领域,中国受访者的打分都超过了其他国家的平均值,使中国成为分数最高的前两位被调研国家。这些领域包括股权资本的供应、技能培养、技术获取以及对待所得税、破产和股票期权的态度。实际上,创业在中国百姓中正日益流行。在问卷调查中的“思想意识”项,中国紧随美国位列第二。

这也与摩立特集团进行的其他调查相吻合。在对中国民众进行的有关态度和信仰的综合问卷调查中,5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将受到创业而不是大型国企的推动,更有75%的受访者表示有意自己创业。

虽然我们知道海外华人在全球各地都是重要的创业力量,现在也有迹象显示中国国内正在出现类似的创业潮。这暗示着,如果中国过去的增长主要是由外资和国有企业推动的,今后可能更多由创业者推动。

不过,摩立特创业对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如果中国希望涌现更多的创业者,则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融资。在创业的最初阶段,寻找资本对很多中国创业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国有银行只有在看到企业的盈利性后才会向其发放贷款,而这通常需要三年的经营。因此,亲朋好友就成为创业型企业的主要种子资本来源,而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建立针对技术性企业的种子资本。随后企业需要更多种类的融资渠道,比如面向中小型企业的风险资本或银行贷款等。

——天使投资者。中国需要更多的天使投资者,不仅因为他们愿意在企业的最初阶段进行投资,也因为他们通常会提供那些对于创业成败至关重要的专业经验和人际关系。虽然中国的创业者可以求助于亲朋好友获得资金,但能为他们提供商业建议的人不多。如果有更多管理完善的商业性天使投资网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业务衍生和分拆。随着中国逐步将经济重心由大型国企主导向更高效、更灵活和更有竞争力的生产体系转变,企业业务分拆就变得特别重要。虽然现在业务分拆在中国不像过去那样少见,但仍然不多,而且创业型企业仍然难以从压制它们的大企业中彻底摆脱出来。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观念。因为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认为,分拆就是承认这部分业务失败,而不把它看做一项合理的战略决策。■

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篇4

重庆市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电

摘要:

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无疑会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办法。一个学生创业可以吸引若干个学生的参与,创业成功就可解决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学生创业的气候,将大大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必将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能仅仅是生产环节中某个单一工种的单一操作者,还应能够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并进入计划、管理、服务等经营环节。

关键词:创业 大学生 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单从高等学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就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公共机关要减员增效,难以再大量接收大学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则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也难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的可能。

因此,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无疑会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办法。一个学生创业可以吸引若干个学生的参与,创业成功就可解决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学生创业的气候,将大大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必将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能仅仅是生产环节中某个单一工种的单一操作者,还应能够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并进入计划、管理、服务等经营环节。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从业和创业的双重能力,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所有这些都表明当今的大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独自闯出一片事业天空,或者集结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创一番事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梦想,甚至拟订出一套计划,逐步实现,让美梦成真,但是,光有梦想、希望,若没有条件,则创业的梦想还是难以实现。最重要的,是累积创业前必要的经验,与充份的准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创业前,不妨先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大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的观念,我们是否已为创业做好了准备,大学生创业到底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条件,这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本次调查于2011年11月在天津商业大学大三大四学生中进行。问卷一共五十份,其中男生问卷24份,有效问卷22份,女生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份。

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受访者中68.75%的学生选择创业,6.25%正在进行,25%的受访者不考虑创业。女生的创业激情超过了男生为73.08%,男生为63.64%。男生受访者中9.09%正在进行创业,27.27%不打算创业;女生受访者中3.85%正在创业,23.08%并不打算创业。

受访者中创业的想法主要是因为自己想去尝试,女生61.54%,男生40.91%,总受访者为2.00%。

创业的目的中比例最高的为:赚钱、积累经验、展示自我能力。女生比例分别为:57.69%、53.85%、57.69%,男生比例分别为27.27%、18.18%、31.82%,总数比例分别为:43.75%、37.5%、45.83%。

由于第三产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创业选择餐饮类,服务类。女生比例为:50%,男生为:36.36%,总数比例为:43.75%。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先天优越受访者中比较偏向于在家乡创业,女生比例为:22.73%,男生为:61.54%,总数比例为:45.83%。

经验对于创业至关重要,受访者中对去企业实习的选择明显很高。女生比例为:46.15%,男生比例为:59.09%,总数比例为:54.17%。

由于就业形势的紧张现在各高校对创业指导都比较重视。学生们主要希望学校从以下方面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专题讲座、组织课外创业活动或创业竞赛、聘请专家专项辅导,女生比例分别为:69.23%、73.08&、61.54%,男生比例分别为:63.64%、63.64%、45.45%,总数比例分别为:62.5%、64.58%、56.25%。

大学生主要希望高校创业教育能够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女生比例为:73.08%,男生比例为:45.45%,总数比例为:60.42%。

由于即将踏入社会,所以受访者大多认为参加创业教育和有关的活动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女生比例为:30.77%,男生比例为:31.82%,总数比例为:29.17%。

对于学校的创业讲座或培训,受访者中大多认为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女生比例为:42.31%,男生比例为:54.55%,总数比例为:47.92%。

由于大学生刚出学校,能力有限,他们主要希望政府能从以下方面给予扶持: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政策支持,女生比例分别为:84.62%、84.62%、50%,男生比例分别为:63.64%、59.09%、59.09%,总数比例为:72.92&、70.83%、47.92%。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地方,大多数受访者希望学校能在以下两个方面给以帮助:学校提供配套资金、大学科技园区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女生比例分别为:73.08%、96.15%,男生比例分别为:63.64%、77.27%,总数比例分别为:66.67%、87.5%。

对于自己学历为本科的情况,受访者大多觉得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女生比例为:69.23%,男生比例为:59.09%,总数比例为:66.67%。

创业就得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所以受访者大多认为自主创业要求大学生具备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女生比例为:42.31%,男生比例为:40.91%,总数比例为:39.58%。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受访者对创业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比例为56.25%,同时由于社会的残酷竞争也有43.25%的受访者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本组从这50份问卷中我们为愿意创业的在校学生创业出发点提出建议:

(1).重视并评估自己的财力.企业是由人才、产品和资金所组成,自有资金不足,往往会导致创业者利息负担过重,无法成就事业。因此,创业青年要有“多少实力做多少事”的观念,不要过度举债经营;企业应“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润后再逐渐扩大,“大做”则是勉力举债而为,只有空壳没有实际,遇到风险必然失败。

(2).要有意志力.有计划,有目标,有理想,就必须要有坚强的耐心与意志力来贯彻,愈挫折愈勇,不达目标绝不中止。

(3).完成公司登记,了解相关法律和创业程序.在开始营业之前,必须了解所有

与商业法规相关条文规定、执照或许可证申请的细节与表格。切记一点,各县市政府对营利事业单位的规定可能有差异,因此别忘了询问有哪些是该特别注意的法律规范条文.(4)选择创业方向,学好专业知识.创业要选择自己熟悉又专精的事业,初期可以小本经营或找股东合作,按照创业计划逐步拓展。

(5).选对地址,事半功倍.选地址有两项因素绝对不可忽略,即租金给付的能力和租约的条件。对于初次创业者来说,最划算的方式是订一年或两年租期,以预备是否有更新的选择。

当比尔盖茨、杨致远、甲骨文的埃里森先生为我们所熟知的时候,当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压得我们喘不

过气来的时候,当大学生得“创业”浪潮滚滚而来得时候,我们不得不正视大学生有激情,但是往往缺乏对国情的认识;有创业的勇气,但是缺乏成熟得创业思想,所以很多拥有着无限激情与梦想的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不得不面临许许多多的坎坷。但相信随着时代以及历史文明的进步,我们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使自己具备创业应具有的素质及知识储备,我们会成功,即使我们会遭遇失败,我们也无悔,因为我们曾为自己拼搏过,曾经做过自己的主人,我们会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艰难的创业历程,因为我们拥有最大的资本――年轻,青春,激情,梦想!

企业管理知识的储备 企业要在市场中进行优胜劣汰的比赛,创业者不仅要充分运用企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更要合理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创业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关法律知识的把握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健康向上的心理 创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与健康向上的心理,应乐观自信,勇于面对风险,有坚韧的毅力。

学生自主创业不仅仅是为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自己,让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之路上,多一些砝码。

在校学生创业的前期,收入会比较低,学生应该乐观看待,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不应该抱怨,不应该懒惰,更不应该自暴自弃。

在校学生创业的时候,应该对创业的环境,地点等进行评估,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不应该一意孤行。

根据调查,本组对店面问题提出建议:

如果做长期开店打算,需要进行店面的扩大和翻新,所需费用从以后的经营利润中提前支付,一劳永逸。这样做,可以迅速吸引顾客,增加获利速度。

如果做短期开店打算,需要保持店面整洁,做出吸引顾客的菜肴,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中获利。可以用价格优势吸引顾客,也可以对烹饪方式进行创新。

注意环保,减少污染,保证社会效益。

调查总结

通过一天的调查,我们了解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情况,大学生对创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多数的同学自己愿意去尝试创业。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大学生也暴露出职业素质低,社会经验不足等问题,同也存在高校教学体制陈旧,课程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值得我们反思和解决。我们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解决,使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要想创业,并保障创业成功,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创业知识学习。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知识而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创业者要不断加强创业知识学习,为创业奠定较好的保障。

二是要具备较强的创业知识和心理素质。调查发现,那些能承受挫折、具备独创性和冒险精神、有计划和组织能力、能吃苦有恒心的人,被认为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但同时,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大学生创业是由一个学生直接到创业者的转化,缺少积累的过渡阶段,所以那些想要创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在创业前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

三是要有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以及锻炼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四是要懂得利用多方资源和考虑诸多存在和潜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1.许家暖,梁显忠。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2.杨帆。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探讨,现代商业工业,2010,(08)

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 篇5

普通农民能否创业成功?卖农产品能够发家致富吗?那些在我们身边已经成功的普通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的?日前一场聚焦普通百姓个人创富、与知名大企业家无关的论坛,一项针对我们周围平凡百姓创业的调查报告,似乎能让我们捕捉到问题的答案,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

2月18日至20日,由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举办的“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项最新的由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和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发布。

创业者多和“农”字关联为期三天的年会上,8位“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成为今年榜样式的“创业英雄”。河北农村长大的女孩杨凤君独辟蹊径,凭着瘦弱的身板做起了胖人的服装;王茶英靠做豆腐积累千万财富,坐上萧山地区同类企业的头把交椅,并最终把豆腐出口欧美;60岁的北京平谷农家妇女张书英,44岁开始创业,从做建材起家发展到饮料业、旅游业,倔强和执著使她成功,被人称为“拧老太太”;河北人张宝卫早年跑广州经营水果,现在开办了特色南瓜种植基地,他种植的巨型南瓜被人当艺术品购买,单个产品曾卖到8000元;河南安阳人李军专门生产水果纸袋,这个“给水果穿上衣服的人”把生意做到全国6个省,使蔬菜水果身价大涨,自己的年利润也超过百万元;山东淄博人吴胜营,硬是从花样繁多的小吃市场中,开发出新产品“烤鸡蛋”,并一举打入超市;最离奇的创业英雄还包括养牛专业户王守红,他竟然从牛粪里发现了商机,用牛粪做培基种植蘑菇,目前已计划销往海外市场,还投资80万元搞了科技园区,准备将牛粪进行包装当作商品卖。

这些创业致富的成功者或多或少都和“农”字有着割不断的关联,他们或出身农民,或从事农产品经营,或是和农业打着交道,调查报告《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他们也许不是出身名门,没有很高的*,白手起家,却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市场,做成了我们可能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中国农业大学MBA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阁如此评价这些“百姓创业英雄”。

创业10万元就可起步《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揭开了普通百姓创业成功的秘诀。报告显示,48%的创业者创业资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也就是说想创业10万元就可以起步了。此外,年龄在26-35岁是创业的黄金年龄段,在这段时期创业的人数接近一半。

报告还显示,企业雇员和农民是创业的主力军。企业雇员所占比重最大,为41.56%;其次为农民,为25.11%。创业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大约是女性的3倍,前者为77%,后者为23%。男性和女性选择创业的行业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创业者选择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服务业;而男性创业者选择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工业加工业和农业加工业。据调查,门槛低、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是百姓创业者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行业,而这些小人物的资金来源80%来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而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资金的比例相对较小。

报告的调查结果还分析了创业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中,资金筹措、市场需求、技术人才和内部管理等问题是创业者在各个阶段都可能面临的困难。调查显示,有过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占48%,因资金周转问题导致企业失败被最多的创业者所认可,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错误,第三是管理不善。创业者要想成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研究表明,创业者应具备的前五大品格是:诚实守信的原则、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求异的思想、灵活变通的本领和把握机会的意识。应具备的五大能力为:市场营销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生产运作能力。

在目前创业者最高*中,高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专科。对创业者最高*和创业时的*总体进行比较,整体趋势是向高*的方向发展:具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创业者人数在减少,专科、本科、研究生创业者人数在增加。有趣的是,创业者都有读书的习惯。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在1至2小时。以自我提高和工作需要作为读书目的的创业者约占73%。

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 篇6

外地人比本地人创业意愿更高,也比本地人创业更成功;农村人比城市人创业意愿更强,创业也更成功。这是近期发布的《中国创业心态调研报告》所公布的调查结果。

该报告是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宝能科技园在近日举行的“远见·第三届中国(深圳)科创发展论坛”上联合发布的。

报告将受访者所在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小城市。调研发现,三线城市和小城市受访者中的创业人群比例高于一、二线城市,城市越小创业者比例越大,未来三年,小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受访者比一、二线城市的受访者更可能创业。

不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还是稍大。当受访的创业者被问及理想的创业城市时,36.4%选择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35.5%的支持率紧随其后,县级城市及农村则有28.1%。整体来看,各类城市在创业者中受欢迎程度相当。

报告还显示,男性并不比女性更爱创业。男性受访者中有13.5%的人创业,女性中有12.4%的人创业,两者比例相当,男性略高于女性,在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

创业人群的年龄集中在16-35岁,合计占比超八成。80后是现在中国创业的主力,占近四成,其次是90后。但根据对非创业群体创业意愿的调研结果,90后在各年龄段中意愿最低,最高的是60后。

在不同学历的受访者人群中,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比例接近,初中、本科学历中非创业者的比例略高,博士研究生中创业者的比例略高。当问及创业意愿,博士学历受访者的创业意愿最强,并且创业成功度也最高。

收入高的人更愿意创业,同样地,收入越高创业成功的评价也越高。报告显示,收入与创业成功可能存在着一种相互的关系,收入高成为评价创业成功的标准。

对比创业群体和非创业群体的家庭收入,发现4000元是一个节点,低于4000元时非创业者的比例更高,高于4000元时创业者的比例更高。整体来看,创业者比非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较高收入。

90后整体创业意愿不高

80后是创业主力军,90后整体创业意愿不高。收人高的人更愿意创业,收入越高创业成功的评价也越高。近日,《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宝能科技园联合发布。报告显示,城市越小创业者比例越大,小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受访者未来三年内比一、二线城市的受访者更可能创业。

小城市创业者多

北上广深更受欢迎

该调研项目将受访者所在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小城市,调研发现,三线城市和小城市受访者中的创业人群比例高于一、二线城市,城市越小创业者比例越大。

不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还是稍大。当受访的创业者被问及理想的创业城市时,36.4%选择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35.5%的支持率紧随其后,县级城市及农村则有28.1%。整体来看,各类城市在创业者中受欢迎程度相当。

报告显示,外地人比本地人创业意愿更高,也比本地人创业更成功。农村人比城市人创业意愿更强,创业也更成功。

男性并不比女性更爱创业。男性受访者中有13.5%的`人创业,女性中有12.4%的人创业,两者比例相当,男性略高于女性,在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

创业人群的年龄集中在16-35岁,合计占比超八成。80后是现在中国创业的主力,占近四成,其次是90后。但根据对非创业群体创业意愿的调研结果,90后在各年龄段中意愿最低,最高的是60后。

博士创业意愿最高

创业更成功

在不同学历的受访者人群中,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比例接近,初中、本科学历中非创业者的比例略高,博士研究生中创业者的比例略高。当问及创业意愿,博士学历受访者的创业意愿最强,并且创业成功度也最高。

收入高的人更愿意创业,同样地,收入越高创业成功的评价也越高。报告显示,收入与创业成功可能存在着一种相互的关系,收入高成为评价创业成功的标准。

创业调查报告 篇7

世界上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持续性不取决于大企业的存量有多少,而是看新生小企业出现的数量有多少。国家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繁荣主要是由新创企业带动的( Kirchkoff and Phillips,1988)。创业行为引发了创新和新经济活动的出现(Desrochers 和 Sautet,2008),它是全球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Audretsch ,2003)。一个能不断孕育众多小企业的城市,其经济必将保持旺盛的活力。这个假设也应该适用于北京的经济发展。小企业的新生力量,尤其是技术创新型小企业的诞生和成长应该成为推动北京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来源的关键在于北京是否拥有大批的知识型新生创业者。从理论上讲,北京有这个实力,因为,北京聚集了全国众多的优秀大学和高端人才。但从现实来看,北京地区知识型年轻人创业活动并不活跃。

2009年10月,麦可思研究院公布了《2009年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08届北京市大学毕业生中虽然有58%的人有创业愿意,但实际上仅有0.5%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比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比例低0.19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带出了一个问题思考:在北京这样一个高校云集的地方,为什么选择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如此之少?近年来,北京高校的创业教育快速发展,接受创业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加之北京政府也出台了不少创业促进政策,想借北京高校学子的创业行动带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这些举措对北京高校学生的创业行动影响甚微。显然,在创业愿望与创业行动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障碍。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把研究焦点锁定在北京高校学生群体身上,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北京高校学生对创业是否持积极的态度。第二,北京高校学生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创业知识。第三,妨碍北京高校学生自主创办小企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为了掌握北京高校学生真实的创业想法,了解他们创办个人企业的障碍所在,本课题组于2010年5-6月对北京高校学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该调查涉及北京地区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矿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在内的29所大学的高年级学生。调查员是来自北京学院路地区9所高校的36名学生和教师。调查员通过面访、电话访问等形式,对文、理、农、工、商科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小组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32份,其中有效问卷678份,有效率92.62%。该问卷包括“创业兴趣与态度”、“对小企业的认识”、“创业教育情况”以及“综合问题”等四大部分内容,涉及众多专业不同性别的高年级学生。课题小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结论。

3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3.1 多数大学生在创业行动上趋于保守和不确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2.3%的学生对创业很感兴趣,他们持有积极而明确的创业态度,并在行动上具有可能性。48.7%的人表示对创业感兴趣,但未来不一定付诸行动。这部分学生虽然对创业持肯定态度,但其行动趋于保守和不确定,创业的可能性不大。另外还有13%的人根本不打算创业,6%的人回答不知道(见表1)。这两部分人群在创业态度上明显处于消极状态。

3.2 创业理由多种多样

问卷结果显示,对创业持明确积极态度的学生(32.3%),他们选择创业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多赚钱”等单纯的利益,还有其它多种因素促使他们做出创业的选择。这部分人中的 29.7%表示,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是为了“实现个人想法”。此外,“想自己做老板”以及“想挣很多钱”的比例分别为26%和24.7%(见表2)。这三个最主要的创业动因反映了学生们追求自由、独立掌控自我命运和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值得一提的是,有1.4%的学生把回馈社会作为未来创业的重要动因。这应该是我们从80后独生子女身上看到的一个亮点。

(注:只针对那些在“很想创办自己的企业”选项下回答“是”的219位被访者)

3.3 创业信心不足源自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

影响北京高校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方面。在我们曾经设想最大障碍可能来自资金的缺乏等外在因素。但是调查结果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数据显示,在对创业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的学生中(418人),19.1%的人认为缺乏创业知识是创业的最大阻力因素,另外,18.2%的人认为没有足够的资金,18.9%的人认为年龄太年轻没有经验,还有13.9%的人认为风险太大不敢尝试(见表3)。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缺乏资金这个客观障碍因素外,其他几项都与个人在相关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有关,其比例高达69.4%。

(注:只针对那些在“只是感兴趣,但不一定创业”以及“根本不想创业”选项下回答“是”的418位被访者)

3.4 多数学生更认同大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带来的发展机会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环节,以了解年轻人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 50.3%的学生愿意去大企业做管理者;61.5%的学生认为大企业对国家的纳税贡献更大;51.9%的学生认为大企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只有比例较少的学生与上述想法明显不同,他们表现出对小企业的积极态度和认同(见表4)。在问到工作的快乐感时,选择在小企业工作更快乐的比例(41.3%)却超过了选择大企业的比例(38.3%)。这个有趣的结果反映了学生们对大企业的矛盾心态。大企业的诱惑可能来自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以及对权力的追求。但是与小企业的自由发展、灵活变通和独立支配命运的独特魅力相比,相当多的学生无法否定小企业可能带来的工作快乐和宽松的成长氛围,这些都是高度制度化和形式化的大企业所无法做到的。

注:此数据中略去了回答“不知道”的比例部分。

3.5 部分学生对企业知识缺乏正确理解

在回答与企业相关的问题时,不少学生出现了明显错误。51.3%的学生对“企业家”的概念理解错误或不清楚。40.7%的学生不知道麦当劳的经营形式,而指联想、IBM为特许经营。近20%的学生不知道价格与市场供求的关系,而是认为价格是由消费物价指数、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的。另外,有近13%的学生认为政府的税收是企业员工工资来源(见表5)。这些看似滑稽回答的背后显示出学生们在企业经营知识方面存在着相当的缺漏。

3.6 多数学生没有选修过创业和经济类相关课程

虽然我们的问卷调查对象大都是大三、大四学生,但是他们中多数人在课业学习中从来没有选修过创业课程以及经济类相关课程。在678位有效被访学生中没学过经济学、管理学、创业课程、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的比例分别是62.5%、66.8%、81.6%、79.6%、82.7%和83.5%(见表6)。这类人数比例之大的确使人产生不小的担忧:即北京高校知识型年轻人虽然可能是专业英才,但他们中不乏“经济文盲”的存在。

4 北京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五大障碍

由于年轻人在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方面的局限,他们面临的创业障碍要比年长者大得多(Schoof,2006)。在对调查结果以及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北京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障碍因素既包含有形因素,也包含无形因素,它们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京高校年轻人的创业选择。

4.1 创业文化缺失对创业活动构成无形障碍

问卷调查中有近2/3的学生对创业行动持不确定和否定态度,这与西方国家年轻人积极的创业态度形成反差。根据欧盟2004年对25个国家各年龄段人群的创业行动意向调查显示,15-24岁年轻人愿意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数比例为55%,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比例(25-30岁为45%,40-54岁为42,54+为41%)(注:见Figure 5: Europeans' preference to become self-employed (by age and in percentage) 2000-2004,Ulrich Schoof, 2006, Stimulating Youth Entrepreneurship: Barriers and incentives to enterprise start-ups by young people. SEED Working Paper No. 76, ILO.)。而同年该调查从美国得到的数据是61%,显示出年轻人极强的创业愿望。究其原因,创业文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它对经济的成长和创业活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ievers,2003)。长期以来,年轻人从中国文化中接受的熏陶大都是“好好学习,以后找个安稳的好工作”,这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已经固化为一种思维惯性,长期渗透于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当他们到了创业的年龄时,意识中却少有“创业”概念。以追求变化、挑战风险、实现自由梦想为核心的创业文化并未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因此,年轻人做出创业决定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霍夫斯泰德关于国家文化的理论也可以帮我们解释北京高校年轻人创业态度不确定的原因——文化中的“不确定性规避”对创业行为构成无形的障碍。中国文化有求稳、求安的内在特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对于风险及非传统行为的接受度和容忍度较低。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人们喜好终身制的工作,而刻意回避工作中的变化。因为,变化带来焦虑、紧张和压力。这种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特点必然会对充满变化的创业行为带来冲击,其明显表现就是年轻人在创业行为上的保守和左右摇摆。另外,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文化也强化了不确定性规避的特点,从而使中国的创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使积极的创业文化植入独生子女一代人的意识中,这是未来的研究课题。

4.2 个人创业知识储备不足对创业行动力构成障碍

北京高校学生创业知识的欠缺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小企业缺乏客观的认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它们还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贡献。但多数学生不了解这个现实。缺乏对小企业的客观认识导致学生们对小企业的认同感降低,从而也减弱了他们创办小企业的意愿。另外,学生们在经济知识和企业知识方面欠缺也很明显,这表现在他们对价格、特许经营、企业家、企业利润等概念的错误理解上。选修经济类课程的人数比例明显偏低,也印证了他们的确在创业必备知识方面欠缺的事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北京高校学生们虽然身处活跃的市场经济中,但他们的意识却是远离市场的。其结果是专业知识市场化程度被降低,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被延长。很显然,北京高校学生在“我想创业”与“我能创业”之间,还有不小的鸿沟需要跨越,这要靠积极的创业教育来填补。

4.3 具有功利性倾向的创业教育理念成为创业的隐性障碍

有人认为北京高校学生创业人数比例偏低是因为北京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它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实我们并不否认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对此提出疑问:在“就业机会”与“创业人数”之间必然存在负相关的逻辑吗?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否定的回答。他们在研究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发现,创业活动与经济繁荣成正相关关系(Braunerhjelm 和 Borgman,2004)。越是在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主动型或机会型创业活动越频繁(Schoof, 2006),创业的作用越明显(Sjoerd Beugelsdijk, 2007)。这些研究告诉我们,经济繁荣、就业机会丰富的国家反而也是创业活动最发达的国家,比利时、新加坡、德国和美国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注:见Figure 3: TEA by opportunity/necessity motiv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18-24 years),Ulrich Schoof, 2006, Stimulating Youth Entrepreneurship: Barriers and incentives to enterprise start-ups by young people. SEED Working Paper No. 76, ILO. )。反观北京的情形,繁荣的经济并没促成北京高校学生的创业热潮,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的创业教育理念出了问题。

教育理念代表着坚定不移的态度、判断和看法。反思中国目前的创业教育理念,我们发现它有不成熟的一面,它不能对年轻人创业行为给与真正的激励,甚至,可能成为年轻人创业的隐性障碍。因为它是建立在“缓解就业压力”基础之上的、具有功利倾向的理念,而不是建立在以创新为源动力基础上的非功利性理念。这里,我们首先应该澄清创业教育“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创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不是应急教育,不是为解决就业之需而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如果我们的创业教育理念仅仅是引导学生为生计而创业,为缓解就业压力而创业,这就使创业教育带有实用性和功利性味道。实际上,我们应该从国家战略角度来思考创业教育问题。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是“培养为梦想而创业的一代人”。基于这种理念下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精神、不畏风险、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年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由“寻找就业”转变为“创造就业”,才会主动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因此,追求创新和梦想才应该是年轻人创业的源动力。中国最终需要的不是就业率数字,而是代表着创新力量的企业家群体。

4.4 缺乏资金是创业的关键性障碍

无论从问卷调查结果还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来看,资金短缺是北京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明显障碍。这个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根据欧盟委员会2004年的一个相关调查显示,78%的15-24岁年轻人普遍认为创业的最大障碍来自资金短缺,其负面影响远超过繁琐的行政手续、税赋负担以及不乐观的经济环境等因(注:Ulrich Schoof, 2006, Stimulating Youth Entrepreneurship: Barriers and incentives to enterprise start-ups by young people. SEED Working Paper No. 76, ILO.)。对于初创者,他们的资金大都来源于个人的积蓄以及父母的和朋友的帮助。由于创业的风险性,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尤其那些还未偿还助学贷款的年轻人,他们获得创业贷款的难度更大。筹资困难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多数创业者属于生存型创业,从事的是成长率相对较低的行业。因此,这些创业者无法得到创投基金或风险投资人的青睐。事实是,社会上有大量的资金为逐利而流向不同领域,当创业项目具有高成长引力时,社会资金会蜂拥而去。所以,资金短缺问题不是单方面原因所致,如果高校学生毕业后能利用专业知识从事真正的创新活动,那么,资金短缺将不再成为问题。

4.5 缺乏创业辅导平台也对创业行为构成障碍

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部分学生将“缺乏专业人员培训和指导”、“创业手续复杂”等作为创业的障碍因素。实际上,这里主要涉及创业辅导平台是否完善的问题。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内心是非常孤独的,他们在商圈中缺乏人际网络关系,加之准入门槛较高(Schoof,2006),所以创业之路走得格外艰难。从目前北京市的创业支持体系来看,政府对高校学生创业行为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小额资金支持层面,但创业辅导平台的建设明显落后。比如在建立创业者协会,为创业新人引荐合作伙伴、进行创业指导、设立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和相关知识咨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5 结论与创业政策方向选择

通过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及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较大比例的学生在主动从事创业活动问题上持保守或否定态度,其未来的创业行动具有不确定性。第二,北京高校学生在创业和经济类知识方面存在缺漏,相当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使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市场作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财富。第三,创业文化缺失等五大因素可能是导致北京高校学生在创业选择时的突出障碍。这些有形或无形障碍都会对北京成为创新型城市构成阻力。因此,北京市政府在推动北京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政府应该对创业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5.1 创业政策应以推动创新为导向

1934年,熊彼德在他的创新理论中首先提出创业在经济发展和传播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的“知识过滤器” (The Knowledge Filter)作用,即把发明创造转化为可行的商业产品或商业过程(Acs, Audretsch, Braunerhjelm, and Carlsson, 2003)。从这个角度讲,北京的创业政策应以创新为导向,即从创新角度而不是就业的角度去认识创业作用。促进创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创新,促成新经活动的出现。追求创新应该是创业政策的动因,而改善就业则是创业政策的结果。

5.2 创业政策应涵盖创业前的创业教育政策

根据Stevenson 和 Lundstrom (2001)的研究,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分为创业前、创业初以及创业后三个阶段。政府的创业政策重心应该侧重于创业前和创业初期阶段(Stevenson, Lundstr?m,2001)),以此来催生更多的创业新生力量。目前,北京市的创业政策还缺乏创业教育激励体系的整体设计,这可能会影响创业政策的整体效果。

5.3 应该明确创业政策不同于中小企业政策

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主要聚焦于小公司、小企业,是为已经存在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依据和成长保障。而创业政策则不同于中小企业政策,它主要聚焦于创业者个体或创业家群体,为其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提供政策性引导(Schoof, 2006)。因此,创业政策在内容上应该更宽泛,它涉及培育创业文化、开发创业教育以及为新生创业者的早期活动提供支持(Stevenson 和 Lundstr?m,2001)。实际上近些年来,各国政府的创业政策和中小企业政策正在发生缓慢而微妙的新变化,即开始将政策重点从中小企业向创业活动转移[1]。早在2000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运作其项目时就已经强调,未来的政府要将政策重点更多地转向对创业活动的激励。政策的制定者们正逐渐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创业型经济的带动,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是不会成功的[2]。因此,北京市政府的创业政策也应该跟随这个新趋势,以便对北京高校学生的创业政策做出更有效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KIRCHKOFF B, PHILLIPS B. The effect of firm formation and growth on job formation in the U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8, 3 (4): 261-72.

[2]OEC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Outlook 2000[M]. Paris,2000.

[3]SJOERD BEUGELSDIJK.Entrepreneurial culture,regional innova-tiveness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Apr 2007,17(2):187-210.

[4]PONTUS BRAUNERHJELM, BENNY BORGMAN.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Growth: Evidence from Regional Data in Sweden, 1975–99 [J]. Regional Studies, Nov.2004, 38( 8):929-947.

创业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具备专业技能知识的大学生,本应该是创业活动的主力军,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这当然与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因素不佳有关,但大学生自身缺乏有效的创业知识学习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以江苏大学学生为例)的创业意愿和影响创业意愿的各种影响因素,以便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

二、文献综述

(一)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查阅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等书籍以及大量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后,总结出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如图1所示。

(二)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理论假设

1、性别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关于性别这一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国内外学者都已做过许多研究,并且总体上认为男生创业意愿高于女生。所以由此提出假设1:在面对相同的创业环境下,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的创业意愿更强。

2、专业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有学者对某些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研究则表明,专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一定的逆向影响,由此提出假设2:专业的不同会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市场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专家研究发现,市场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极大。大学生在面对轻松的市场环境时,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从而取得成功。由此提出假设3:市场环境竞争力度的大小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呈负相关关系的。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是江苏大学学生,共发出问卷213份,收回问卷213份,有效问卷共有210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

1、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在统计调查的210名学生中,有28.1%的人是不想和别人一样去找工作,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其次,25.24%的人是想获得更多的财富;不想被人领导也是他们想创业的原因(16.91%);觉得有商机(14.29%)和觉得创业是一种兴趣爱好,觉得自己有实力(12.86%)则近随其后;而只有3.33%的人觉得创业比就业容易。

(二)假设检验

为了对假设进行验证,我们将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而分析验证。

1、性别与创业意愿的相关性。从表1可以看出,在0.01水平下,性别与创业意愿不相关。这和我们的文献查阅不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在职业上的追求趋于平等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更倾向于通过自己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假设1不成立。

2、专业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检验。表2的结果表明,创业意愿最低的是文学专业的学生。专业P值为0.326(>0.05),表明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加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再加上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府和学校的创业宣传工作加大,使得专业和创业意向的联系越来越模糊。所以假设2不成立。

3、市场环境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检验。根据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P值为0.005(<0.05),因而市场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相关影响。在觉得市场环境有利于创业的样本中,有20.59%的人从来没有创业的想法;在认为市场环境不利于创业的样本中,无创业意向的人的比例为32.35%。这说明市场环境的有利程度和创业人数成正比,市场环境越好,大学生创业意向越高。所以假设3成立。

(三)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1、资金

资金是创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依据调查结果得知,在创业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资金来源是个人储蓄和亲友投资;不少人也会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选择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支持的人则比较少,原因可能是大部分人对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扶持政策不了解。

2、自身素质

将大学生对创业阶段个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看法按重要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怎么重要”、“不重要”这5个级别,对应的比例分别为52.38%、30.48%、10.95%、4.76%、1.43%。从这个比例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创业阶段的重要程度。

3、扶持政策

由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变大,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不少高校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资助,调查发现,有28.57%的人觉得学校缺少创业的商业化平台,申请手续复杂、周期长则是排在了第二位,觉得提供创业基金不足、审批条件苛刻和学校未进行系统规范创业培训的人数大体相同,分别是18.57%、13.81%和15.24%。同时,过半的学校开展了创业比赛、创业讲座和创业课程,这体现了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重视程度。

(四)大学生创业需求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阻碍如图2所示,创业需求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希望政府和高校提供资金、项目和市场环境方面扶持的人比较多,而期待学校开展课程提高自身素质的人则比较少。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上文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分析,得知大学生整体的创业意愿并不高。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大学生自身必须要制定一个周全可行的创业计划。

在创业中大学生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的专业、兴趣能挂的上钩的项目,有计划地投入资金。不管做什么行业,都要认清自己,并且尽可能的在学生期间,多多积累实际经验,学好专业知识。

第二,高校应该多开展方便学生的创业平台。

高校里的创业大赛不仅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更是有机会获得创业基金。并且高校大多设有创业孵化基地,这种校园资源可以多多益善。此外高校可以积极的向社会推荐自己学生创办的企业和主持的项目。

第三,政府要加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完善政策。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必将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定期举办政策宣传讲座,与高校携手举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知识竞赛,还可以联合各界宣传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张云川,周雪敏,方登科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研分析研究[J].西部论坛,2011,(4):27-34.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4.005.

[2]陆根书,彭正霞,康卉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104-113.DOI:10.3969/j.issn.1008-245X.2013.04.018.

[3] 赵军,马腾.基于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XX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6):81-86,166.

[3]张克兢.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D].东华大学,2014.

[4]彭正霞,陆根书,康卉.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75-82.

[5]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

[6]陶玮玮.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7]隋海瑞.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13-114.

上一篇:鹧鸪天,鹧鸪天杨冠卿,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下一篇:广告策划与创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