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写日记

2025-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写日记(推荐2篇)

部编写日记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字体和颜色,配备相应的背景图片、插图、艺术字、剪贴画。

2.能力目标:

掌握对文字、文档进行修饰、美化的方法,体会字体效果、色彩在表达信息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

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计算机的乐趣。教学重点:

美化文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种美好的感受,一份愉快的心情,都会被我们写进日记,日记记录着我们多彩的童年,让我们把日记编辑成彩色的图画吧。

二、输入文字 1.找工具:

2.输入文字:把你最喜欢的日记内容输入到文档中。

三、美化文档

1.设置合适的字体,段落,进入修饰。2.教师演示“格式刷”的用法。

师:格式刷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编辑工具,它可以将文章中一个地方的格式:不仅包括字体格式,而且包括段落格式、图形格式等 “刷”到,也就是复制到其他的地方去。使用格式刷,可以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而且使文章格式前后一致。

出示:格式刷的使用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① 设计好字符、段落、图形样本的格式。② 用鼠标在样本中点一下(取样)。

③ 单击或双击格式刷按钮(取刷),可以看到,I型鼠标的旁边多了一把小刷子。

④ 用这把刷子去“刷”目标,也就是单击目标(适用于段落格式和图形格式)或拖动鼠标将目标“抹黑”(适用于字符格式),即可将这些目标设置成和样本同样的格式。

单击和双击格式刷按钮的区别是:单击后的刷子只能使用一次,而双击后的刷子可以使用多次(想停止使用可再单击一下格式刷按钮,这叫还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尝试。

3.学生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来美化自己的文档。4.插入艺术字。

师:Word中可以插入形状各异、色彩绚丽、大小不同的艺术字。艺术字既可是实心的,也可是空心的;既可是单(黑)色的,也可以是彩色的。

出示插入方法是:

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或艺术字、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在“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定艺术字式样,然后单击“确定”。在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选定所需的字体及字号;并键入所需的文字、符号后,单击“确定”。

设置艺术字:

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设置艺术字格式按钮或右击艺术字,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将出现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其上有颜色和线条、大小、位置、环绕等选项卡,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置。

(1)字的大小:

可以利用鼠标拖动其边框的方法来改变,也可以在大小选项卡上精确设定。

(2)字的形状:

可以用下述方法改变。即,改变宽、高比例,如将隶书字的宽、高比

设定为1;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艺术字形状按钮,然后单击所需的形状;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艺术字库按钮,然后改变艺术字库对话框上的选择。这些方法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字形。

(3)字的颜色和线条设置:

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进行。例如,制作周边为2毫米宽的红色,中间充填黄色的艺术字。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上,线条选项区中选定颜色为红色,粗细为5.67磅;在充填选项区中,选定颜色为黄色后,单击确定即可。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阴影和三维效果按钮还能为艺术字设置阴影和三维效果。

5.学生使用艺术字制作日记题目。6.剪贴画:

师:为了使日记看起来更美观,可以指导插入剪贴画修饰日记。演示:将光标置于插入点;选择“插入——图片——剪贴图”,右侧将出现剪贴画的任务窗格在“搜索文字”框内输入关键词,从“搜索范围”下拉列表中选择范围,从“结果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类型,单击“搜索”按钮,下方将列出相关的剪贴画;单击所需的剪贴画,则相应的内容插入到插入点。

生:为自己的作品插入图片,进行美化。

四、交流

展示自己编写的彩色日记,说说你是怎么用这些修饰的?

五、关于知识链接

欣见两部日记巨著同时出版 篇2

因工作专业和个人爱好的缘故,我一直对近代人物的日记极感兴趣,对日记在文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深有体会。此次问世的《夏鼐日记》和《王伯祥日记》,对我而言,喜欢的程度绝不下于之前出版的分量特别厚重的《顾颉刚日记》和《胡适日记》。因我专门研究郑振铎,还有钱钟书等人,而夏、王二位正是郑振铎、钱钟书的好友和同事啊!当然,夏、王二位的日记,对所有的文史研究者都是非常有用的。

夏鼐,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学大师,是我国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社会科学家之一。美、英、德等七个外国的最高学术机构,分别颁发给他荣誉学术称号(人称“七国院士”)。他和郑振铎是老乡(都出生在温州)和校友(先后在同一所中学读书),但郑比夏大十二岁。他们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认识,忘年之交,但一见如故。郑振铎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时,就极诚恳地邀请夏鼐出任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郑在给夏的信中说,“此非一人之私愿,实国家文物百年大计之所系也”。但夏当时想留在浙江大学工作。郑对夏说,那“不如主持全国考古大计之对国家民族更有贡献也”。夏在郑反复动员下终于决心北上,但流露了不想去文物局而想去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意思。郑又给夏写信,说只要夏北上,在哪工作他都没意见。“科学院方面,考古工作亦将进行。最近一二年,也许不过‘少试其技’;到了三五年之后,工作一定可以大为展开。”可见郑完全是从国家事业出发考虑问题,毫无个人私利夹杂其间。巧的是,后来当科学院郭沫若院长等筹备成立考古研究所时,又请郑来兼任所长,于是郑便提议夏当副所长。

夏鼐后来回忆说,他去北京向郑报到时,又吞吞吐吐地提出不当副所长,专搞研究。郑却笑着对夏说:“不用提了。党这样重视我们,信任我们,我们还能推辞吗?你是知道的,我也是生平做不惯行政事的人,现在还当这里的局长呢!”夏抬头看向郑,只见在眼镜后面炯炯发光的一对眼睛正真诚地注视着自己。夏深受感动,低下头来。从此,他再也不提辞去行政职务的事了。夏当郑的得力助手,忘我地工作;郑对夏极为关怀,在最后一次出国访问前还逼着夏住院疗养。谁料郑先生就在这次出国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逝世,夏悲痛万分地写了悼文。在郑去世一年后,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夏鼐后来取得那么伟大的成绩,是与郑振铎的帮助和激励分不开的。在夏鼐日记中,生动地记载着他和郑先生的交往。

夏鼐日记从1930年至1985年,除了“文革”前期有几年缺少外,基本保存完好。今其学生、子女历时十年辛苦整理,由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分成十大册出版。在它问世前,消息透露,即引起学界高度期待。我曾去温州讲学,当地文化界朋友就都已知此事,纷纷向我打听,翘首以盼。

而《王伯祥日记》的出版,我还出过一点“微力”(真正微不足道的):多年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一位编辑问我有何好的出版选题,我即提出最好能出王伯祥日记,并向她介绍了我所知道的该日记的珍贵价值。此事后来一谈就成,因为王先生的长子就是国家图书馆的老研究馆员。

我怎会知道王伯祥有日记,并知道它的重要价值的呢?那是因为我的好友、北大商金林教授修订《叶圣陶年谱》时,在王先生后人的支持下查看了王的日记,从中摘录了大量极其珍贵的记事,在这些记事中往往也写到郑振铎,彼时我也正在修订《郑振铎年谱》,便从已出版的《叶圣陶年谱》修订本中转录有关史料。当然,王的日记中如果只写到郑而没写到叶,商兄也就不会记,那我也就没办法。所以,我是特别希望也看看王先生日记的。可惜我人不在北京,也没法去王家看。但我仅仅根据《叶圣陶年谱》中看来的王先生日记的部分摘录,就一举解开了现代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悬置的两个重要的疑团。

起先,国图出版社郭社长说,书出来后可送我一部。其实当时他并不清楚王伯祥日记的篇幅之巨,原来竟有141册又3附册之多!从1924年到1975年,除了“文革”期间停记了几年外,基本完整。(而1924年以前的日记,可恨毁于日军侵略炮火,不然就将保存文学研究会早期几年极珍贵的史料!)由于整理誊抄校对的工作量实在太大,而且也容易出错,家属和出版社最后商定采用全部影印的办法。对于研究者而言,影印也确实是最好的。不过,影印本精装有44巨册之多,而印数又不到百套,定价则每部要二三万元。这对一般的研究者来说,是买不起的。近时,我赴台湾开会,与彼岸的研究者谈到《王伯祥日记》的出版,他们也十分兴奋,但听到售价,也不免咂舌。他们正商量着几个单位合买呢。但无论如何,《王伯祥日记》的问世,是大有利于学术研究的!

上一篇:生命的长度作文下一篇:玉龙的雪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