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的课件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沁园春的课件(通用7篇)

沁园春的课件 篇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 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

惜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沁园春的课件 篇2

一.借景抒情

阅读《沁园春·雪》总会让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大为开朗、催人奋进,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词人借助北国雪景, 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为下阕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词人的伟大抱负做铺垫, 借景抒情的技巧让人惊叹、令人难以忘怀, 情景交融, 抒情达意则水到渠成。“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 把读者一下子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词人登高远望, 眼界极为广阔。天地茫茫, 纯然一色, 包容一切。“望”字统领下文,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 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它显示了词人自身的形象, 使人透过景物感受到词人那豪迈的意兴。“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这里的“山”、“原”与天相连, 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 确有山舞银蛇的动感, 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 使诗人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上片后三句写的是虚景, 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 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二.托物抒情

1936年2月, 在陕北清涧县, 词人曾在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欣赏“北国风光”, 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 在诗人的胸中燃烧起来, 于是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 不少诗人托物言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雪表达与朋友惜别时的无限惆怅之情。柳宗元借雪抒发了孤寂清高的情怀, 展现了一个孤寂死灰、了无生气的世界。而在毛泽东的笔下, 被冰雪覆盖的世界, 不仅没有沉寂, 相反, 词人之心激活了历史的灵魂, 让世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1958年12月21日, 毛泽东批注:“雪:反封建主义, 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词人明确雪是托物言志。笔者认为:从全词看“雪”的喻义、“雪”的意境, 指向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下阕评点的都是封建社会曾风云一世的英雄们, 但这些缺少文采风骚的历史人物不能同眼前的红军, 胸怀伟大抱负的人相比较, 只有否定了封建主义, 才能反封建, 才能浪遏飞舟, 才能缚住苍龙。

三.借古抒情

毛泽东感性奔放、豪迈, 自然而然怀报国之心, 所以很想为国建功立业, 主宰大地。1925年词人所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有“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句, 均是抒发了词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这与本词的词意颇有相通之处。词人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表现了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 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 才能不足, 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惜”中寓志, 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有了词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铺垫, 下文的“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借古抒情, 在词中有很强的威慑力, 让人看到古人的伟绩、功勋的同时, 也看到古人的不足, 更让人看到无产阶级风流人物后来居上的信心和决心。

四.想象抒情

想象手法运用到词上, 是别具一格的, 词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结合的抒情技巧, 因而能借助想象的情景来抒发词人的心情。“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三句, 想象雪后晴日当空, 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雪景在苍茫中显得雄伟, 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相呼应;“红装素裹”, 把江山美景想象成少女的衣装, 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也为后文英雄的争夺埋下伏笔。“分外妖娆”, 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毛泽东在词中运用想象抒情的手法在许多词中出现过。《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清平乐·六盘山》中有“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想象抒情, 让人感受到词中的情真意切和博大真蕴。

《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篇3

一、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这一静一动,把幅员辽阔、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凸现于读者面前。“长城内外,帷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组对偶句是对“冰封”、“雪飘”的具体描绘,是静态。写长城内外,用一个“惟”字,恰当地表现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莽莽的银色世界,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到什么了;写黄河冰冻,用一个“顿”字,把奔流不息的黄河动态化为静态,同时显示了冰封河面之快。“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本是静止的,但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舞”、“驰”赋予其勃勃生机的动态,再缀以一个“欲”字将“山”“原”人格化。有动有静,动静相衬,把“北国”的宏伟壮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由实而虚,虚实相生。词的上阕先写实景,再写虚景。“冰封”、“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原”皆为实景;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景。实景是何等壮观,虚景就更是“无与伦比”了。这一虚景,字面意思是:等到晴天出太阳,冰雪大地换新貌,再看那红艳艳的太阳与白雪交相辉映,会显得更加漂亮美好。透过字面意义,这表现虚景的几句词,还向人们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时,再看祖国的河山定会“分外妖娆”。这一实一虚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了,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积极向上的博大情怀。

三、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寓情于景,即景生情。词人“视通万里”“抚四海于一瞬”——长城、大河、崇山、高原、“千里”、“万里”尽摄笔底;词人想象力如天马行空——由祖国河山的幅员辽阔、庄严雄伟想到“无数英雄”为这“竞折腰”。写景中融汇了词人对壮丽多娇的河山的满腔豪情。上阕可谓“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下阕评古论今,重在议论,寓情于议。词人“思接千载”“观千古于须臾”——名垂史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尽纳词中。词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那些建立赫功伟业的“英雄”进行了正确的评价,指出他们“武功”有余,但“文治”不足——“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评论古代的这些英雄不是词人的根本目的,而只是作为“今朝”“风流人物”的陪衬。最后用“俱往矣”将词人雄视千古的豪情与赞颂“今朝”“风流人物”连接起来,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情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阕可谓议中含情,情中融议,议情难分。

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雪》其思想之博大精深,艺术造诣之高妙,不是几句所能概括的,以上所谈仅仅是自己的肤浅认识。

沁园春的课件 篇4

这首诗就考查到了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那么诗歌中的景与情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对于高一高二的基础年级来讲, 在极有限的诗歌阅读的基础上, 我们不能单纯抛开文本进行抽象的理论讲解, 而应该结合具体的课文, 在对诗歌的赏析和解读中巧妙地化解这一诗歌教学的难点。《沁园春·长沙》这是一篇高中语文第一课, 在毛主席诗词中, 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这首词虽然属于新诗, 但是这首词的景与情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古诗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首词的讲解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景与情的关系上, 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 都是用形象来抒情表意, 而这些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 但是这些意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彼此关联, 形成了一幅幅具体可感、带有启示性和想象性的画面, 苏轼在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 而且也点出了诗歌和绘画的彼此联系的, 它们在艺术上是相通的, “诗言志”语出《尚书·尧典》, 而诗歌的感情在很大程度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出来了, 体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的特征。而《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能表现出来的古典诗歌的典型性就体现在景与情的关系上。笔者认为古典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呈现着多样的关系。

一、在结构安排上, 景与情的关系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从画面的构成上来讲, 主要分四幅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这四幅图分别蕴含了景与情在结构上的关系, 第一幅图, 描述了在深秋季节, 诗人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 望着湘江水奔流不息, 滔滔向北的情景, 主要的景则是波涛滚滚的湘江水, 这恰好引爆了诗人自己如波涛一样翻滚的革命热情和顶天立地、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则为下文的抒情酝酿了很好的情势, 所以第一幅画面突出的景与情的关系是诗人因为眼前的景物而引发了积郁在内心的激情, 更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 这幅画面所呈现的景与情的关系就是触景生情, 因景生情, 景在前, 情在后。这首词的上阙在描绘写完独立寒秋图后就开始尽情描绘湘江秋景图, 上阙的后三句:“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属于直抒胸臆的句子, 在结构安排上呈现的景与情的关系则是先是景后是情, 借景抒情, 写景为抒情做铺垫, 使激昂的感情的抒发不至于很突兀。这首词的上阙所呈现的景与情的关系在结构安排上的关系则有两种, 即触景生情, 景由情生;先景后情, 借景抒情。

从整首词上来说, 这首词上阙主要是写景, 下阕主要是回忆叙事, 而且这些回忆和叙事主要是通过两幅画面展现主来的, 即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这两幅画面, 对与中国古典诗歌经常采用的结构就是前半部分写景, 后半部分抒情明志, 比如杜甫的《登高》这首诗前四句写景, 后四句抒情, 前景后情, 融为一体, 全诗气象雄浑, 感慨深沉;但是在这首词中在结尾最需用激昂的斗志和高亢的感情作结时, 却选用了一幅画面, 即以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到中流击水的画面作为诗歌的结尾, 来收束全词, 真可谓是气韵横生,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幅画面从这首词的结构安排的角度上讲所呈现的景与情的关系就是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这种景与情的关系其实在古典诗歌中式很常见的。比如, 岑参的《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最后用“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一幅苍凉萧索的画面作结, 来抒发诗人与朋友的深情和离别的伤感。所以这首词从上阙和整体的构思上所呈现的景与情的关系就是触景生情, 景由情生;先景后情, 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先情后景。

二、在内容选择上, 景与情的关系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 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深入挖掘这句话的含义, 可得出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即都是诗人抒发感情的载体, 诗人为了抒发心中的情, 表达胸中之志, 一定会选择最能传达感情的景物, 诗人选泽的景和要抒发的情在内容选择上到底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通篇都在抒发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 进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整体的词风是高亢激昂的、雄阔壮美, 而为了配合这种感情的抒发, 诗人选取和词风一致的画面: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和中流击水四幅画面来表现, 尤其是湘江秋景这一幅画面, 可以说壮景和豪情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总之整首词, 以情为经线, 景为纬线, 交织而成的。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雄浑开阔壮美的艺术境界, 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毛泽东笔下秋的魅力, 这首词在内容选择上, 景和情存在着正好对应的关系即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古典诗歌的鉴赏重点就是鉴赏景和情的关系, 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感悟意境、体会感情。《沁园春·长沙》这首高一第一首词较集中地展现了古典诗歌中景和情在结构安排和内容的关系。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就是领悟景和情在结构和内容的关系, 为以后的诗歌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而中国的优秀的古典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产物。情、景是构成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 要想让他们走近古典诗歌, 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就必须理清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 《沁园春·长沙》虽是一首新诗, 但是集中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景和情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上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诗歌,景和情,《沁园春·长沙》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8.

沁园春的课件 篇5

1.《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是由伟大领袖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创作的,领袖毛泽东率领军队出发于陕北瓦窑堡,命令军队途中休息整顿后,到袁家沟群山登高远望时有感而发。那时,红军刚刚完成了艰难困苦的长征,毛泽东率领剩下的军民辗转抵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全国上下受到非常大的鼓舞。面对紧迫的局势,动荡的政局,毛泽东制定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对时下的战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那是一个雪花飘飞的景象,毛泽东率领军队决定渡过黄河,前往华北抗日前线,路途经过袁家沟。正巧碰上了大雪,此时毛泽东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面对着如此壮丽巍峨的江山,再联系如此顺利可发展的革命形势。此时毛泽东更加坚定了革命终将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必胜的决心,于是挥笔写下壮丽的诗篇《沁园春·雪》。《沁园春·雪》一词气势磅礴、雄浑豪放,词中毛泽东借咏雪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贯古今来歌颂祖国的蓬勃发展。

2.《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

2.1《沁园春·雪》的语言特点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用词非常之凝练,每一个字及其斟酌而用之,突出了毛泽东的文学内在素养,此词虽短但极具说服力。此词可谓是短小而精悍,通篇寥寥几字就将北国的无限风光描绘了出来,词中涉及到古代的历史人物,描写的角度和力度拿捏的都非常恰当。客观的评论了历史人物,既抒发了毛泽东统一大业的远大抱负,又将北国的无限风光尽展眼前,其中一个“望”字,登高方可望远,准确的描绘出毛泽东观望美景的地理位置。一个“看”字,将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无限美景勾勒出来,尽显作者的欣喜观望之态,字字斟酌而用之,方显其细腻的心思和伟岸的笔法。

2.2《沁园春·雪》的变化之美

《沁园春·雪》一词虚实相应,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从“北国风光”写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文章开头先写北国的无限风光,然后笔锋一转,进而抒发心中的无限感慨与抱负。文章开始描写的是实景,此时袁家沟确实大雪纷飞,此景此情理应赋诗一首,此人首先从大处入笔,由大引小,构造奇妙。提笔就将读者引入到了北国的雪景之中,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观望,紧接着就坚定了革命终将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必胜的决心,内心更是无比的慷慨激昂。词中毛泽东借咏雪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贯古今来歌颂祖国的蓬勃发展,从赏景到抒情,这其中的变化之美真是不言而喻。

3.文学鉴赏《沁园春·雪》

3.1总体赏析上下阕

《沁园春·雪》总体上分上下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阅读。《沁园春·雪》此词一出,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填词,此词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由此看来此词真是冠绝千古啊。上阙是因为毛泽东率领军队决定渡过黄河,前往华北抗日前线,路途经过袁家沟,恰逢大雪,然后因雪起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不先提及雪,而是先写北国的风光,由此可见其伏笔之隐晦,从而深化了作者对北国风光的印象。《沁园春·雪》一词所营造的意境尤其美,其独特的雪景便可统领全篇,起初对美景的大肆描写衬托了作者心中的雄心壮志。

3.2赏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沁园春·雪》中的望字尤其惹人注目,单单一个望字准确的描绘出毛泽东观望美景的地理位置,并且此“望”字可观全文。“望”一字,有心怀天下之一,登高方可望远,尽显君临天下之意,所以一个“望”字颇有深意。反观则彰显作者豪迈的兴趣与意思,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大好河山的雄伟景象,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黄河、蜿蜒崎岖的山脉和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尽在眼前。“长城内外”一词所营造的意境尤其美,其独特的景象便可统领全篇,起初对美景的大肆描写衬托了作者心中的雄心壮志。“内外”是从南到北的方向,尽显祖国的大好河山,可见其意境的磅礴之势,彰显了诗人的宽广的胸襟。

结语:《沁园春·雪》一词坚定了毛泽东,革命终将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必胜的决心于是挥笔写下壮丽的诗篇《沁园春·雪》。词中毛泽东借咏雪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贯古今来歌颂祖国的蓬勃发展,既抒发了毛泽东统一大业的远大抱负,又将北国的无限风光尽展眼前。

《沁园春·雪》发表前后 篇6

本文要叙述的,就是围绕着这首《沁园春·雪》的发表,所发生的有趣故事。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12月,刚刚在陕北站稳脚根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红军“东征部队”由长县出发,2月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进行了为期16天的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将红军奔赴抗日的消息通电告知国人。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在袁家沟的那段时间,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他伏在小桌上,凭借如豆的烛光,谋划着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此时陕北普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岭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信步走出窑洞,远远望去,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目睹了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一首《沁园春·雪》在毛泽东的笔下流淌而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沁园春·雪》中,有扫六合,并诸侯,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有北控朔漠,西征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令名将飞度关山的汉武帝;有一统江山,创造了巍巍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有在五代纷争中再度统一华夏,建立了赫赫功名的宋太祖;有策马弯弓,驰骋草原,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这些中华民族的骄子,用他们的赫赫功绩讲述着东方巨龙的灿烂辉煌。毛泽东请出这些历史人物,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炫耀祖宗的功业,他的真实用意是要在历史的比较中,抒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共产党人”的时代强音。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在率领中国人民开创史无前例的新的民族奋斗之路,而这条道路将通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难以企及的更加光明的未来。

毛泽东赴重庆,词撼山城

1945年8月,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国共产党人希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国家;而国民党蒋介石则妄图凭借军事上的优势,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蒋介石在半个月内,连续3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毛泽东肯定不敢到重庆来。

蒋介石丝毫没有谈判的诚意,他根本没有料到毛泽东真的会来。国民党甚至连一个具体的谈判方案都拿不出来。而中国共产党不仅拿出了具体的谈判方案,还在军队、解放区政权等关键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与李济深、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一起,相聚共商国事。席间应诗人柳亚子的一再索求,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柳亚子读罢,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雄视今古,委为巨制,为咏雪绝响”,尊毛泽东为词坛“第一国手”,并立即和了一首,连同毛泽东原词一起送请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报社考虑到发表毛泽东原词须经他本人同意,故只将柳亚子的和词在11月11日《新华日报》上刊出。

毛泽东在10月7日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是写在一张“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未题上款,也未署名。后来毛泽东应柳亚子之请,在柳亚子的纪念册上又题了一次。上款:“亚子先生教正”,下款:“毛泽东”。

10月25日至28日,柳亚子与青年画家尹瘦石在重庆渝中区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柳诗尹画联展”。柳亚子将毛泽东书赠的《沁园春·雪》的两个手迹公开展出,引起了轰动。

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主编吴祖光抄得《沁园春·雪》,读后十分高兴。决定在他主编的11月14日的《西方夜谭》上刊出,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厉斥责,被指为“为匪张目”。

11月28日,重庆《大公报》在显著版面,以《转载两首新词》为题,全文刊登了《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毛泽东为了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不惜身系天下之安危,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而《沁园春·雪》一词又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征服了民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雄视古今的豪放词作,震撼了整个山城,感染了全中国。

“诗词唱和”彰显和平、民主与进步

《沁园春·雪》被转载后不久,重庆《新民报晚刊》在“社会新闻”栏上,以《一阕〈沁园春〉,词人寄感慨》为题,刊出第一位起来“步韵唱和”的爱国民主人士、国内财政专家崔敬伯的和词。这首和词的原稿标题是:《蒋管区所谓的大后方——调寄〈沁园春〉》。行文犀利,入木三分。刊出时被编者删去了标题,并对词句作了某些修改。

紧接着,重庆《大公晚报》副刊《小公园》栏目,将崔敬伯和词改题为《沁园春》重新发表。词前由作者写了一段“小序”:“顷者读报,见近人多作《沁园春》体,怅触衷怀,辄成短句。顶天立地之老百姓,亦自当有其立场也。”

从此,在广大志士仁人中拉开了以《沁园春》为题,针砭时弊,步韵唱和的帷幕。

12月10日,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刊出了董维熙的和词。

12月11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全文刊出了郭沫若和词: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天滔。遍野哀鸿,排空鸣鵩,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解除苛绕。

西方彼美多娇,振千纫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民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芋赋,四暮三朝。

12月15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刊出了吴景洲和词。

12月16日,重庆《国民公报》(副刊)刊出了昌政的和词。

12月19日,重庆《大公晚报》副刊《小公园》又刊出蜀青的和词。

由中国民主同盟陶行知任发行人,邓初民任主编的《民主星期刊》第16期也刊出了圣徒的和词。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的《民主报》记者、中共党员唐弘仁,在狱中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倍受鼓舞,也和了一首,在难友中秘密流传:

大地回春,号角雷鸣,大纛飘飘。羡北阙干戈,势如山岳;南朝金粉,尽付滔滔。皇室崩颓,皇军披靡,解放声声此日高。中原地,看旌旗招展,分外妖娆。

休云民气方娇,令绝世奸雄也折腰。笑庙堂宵小,丑形毕露;帮凶滚滚,难卖风骚。窃国枭雄,殃民四寇,已似南山落网雕。天亮矣,喜扬眉吐气,计取今朝。

与此同时,在延安的老教育家黄齐生读到后,与谢觉哉、钱太微诸位先生也步韵唱和。

在晋察冀解放区《晋察冀日报》工作的邓拓,也步毛泽东《沁园春·雪》原韵填词一首,充分表达了解放区广大军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北斗南天,真理昭昭,大纛飘飘。喜义师到处,妖氛尽敛;战歌匝地,众志滔滔。故国重光,长缨在握,孰信魔高如道高?从头起,果凭谁指点,这等妖娆!

当年血雨红娇,笑多少忠贤已屈腰。幸纷纷羽檄,招来豪气;声声捧喝,扫去惊骚!韬略无双,匠心绝巧,欲把山河新样雕!今而后,看人间盛事,岁岁朝朝!

在昆明的缪秋沉,因为他儿子在昆明“一二·一”血案中身受重伤,悲愤之余,“摭辞步韵,聊以写忧”,也于1946年2月16日和了一首。

这些词章,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的“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的方针”的坚决拥护。

由《沁园春·雪》引发的政治较量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过去对毛泽东所知甚少,大多以为毛泽东是草莽英雄。甚至还有人相信红军过贵州时在茅台酒里洗脚的谣传。《沁园春·雪》中所体现出来的博大胸襟、气魄和文采,不能不令众多文化人震惊与敬佩。多么符合“圣”与“王”融为一体的人格思想!治国平天下不寄予这样的“风流人物”还去何求?当知识分子为毛泽东的诗词所倾倒而纷纷提笔唱和时,这种心理上的倾向性,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为日后他们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奠定了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沁园春·雪》真的是咏雪绝响、独领风骚了。

据说,蒋介石也认为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该词借古说今意境不俗。于是他找来了有“国民党内第一笔”之称的陈布雷问道:“你看毛泽东这首词是他做的吗?”尽管蒋介石希望陈布雷说出“不是”二字,但是陈布雷是一个忠实于主人的文人,他觉得不能对蒋介石撒谎,于是回答说:“是的。”他的回答使蒋介石有点感到失望。“你觉得这首词写得如何?”“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难道就没有不尽人意之处,譬如说音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据我所知,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这个嘛,倒是有。”陈布雷小心地回答着。“那好,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毛泽东诗词的名义,批判毛泽东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的。”

为了将毛泽东《沁园春·雪》造成的影响压下去,国民党内部暗中搞了个与《沁园春·雪》比高低的活动。国民党中宣部秘密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吟诗作词的国民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并告知,将在写得好的诗词中选出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将毛泽东的词比下去。通知下达后,虽然征得数量不少的《沁园春》词,可都只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一首超过毛泽东的。这使国民党当局很伤脑筋。

这场诗词唱和,表面上是文人的风雅之举,实际上却是一场政治较量。事后,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对其手下文人说:“你们的声音是从腐朽的棺材里发出来的”,“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而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请毛泽东到重庆假“和谈”,毛泽东却把鸿门宴变作一个大舞台,让中共领衔酣畅淋漓地唱了一出大戏,让大后方的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他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一时众说纷纭。

《沁园春·雪》备教手记 篇7

2012年9月,我应邀在南充“解读课标修订引领现代课堂———全国教育名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讲公开课《沁园春·雪》。此课的构思,是早就有的。上课前,我写过一篇题为《把一个图书馆某种书借光的味道真好》的随笔,介绍了备课过程。全文如下:

先破题。题目中的“借光”,不是礼貌用语的“借光”,不是“匡衡凿壁借光”的“借光”,而是说把一个图书馆的某类图书全都借出来了。

你体会过这种借光的感觉吗?

当然,说“借光”,实际上是指书架上放着的同主题书籍。不排除少数借出去了。

昨天准备会议,感觉很累。下午下班回来,没有吃饭,和衣而卧。后被女儿电话叫醒,她在悉尼批评我为何不回复她的微信。我以为到了半夜,结果一看表,晚上九点。我告诉她,你老爹今天准备会议,累了,下班回来没吃饭就睡觉了,下午主持开会,手机断网,因此不能接受微信。接完女儿电话,冲个凉,喝杯酸奶,可持续发展地睡。今天上午十点左右起来,吃了两个茶叶蛋,又蒸了一个花卷,喝了半斤酸奶,饭后,喝了一杯竹叶青绿茶。茶后,开车到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要讲《沁园春·雪》,想看看这家图书馆有哪些有关的书籍。

有22公里远。

到图书馆后,直奔有关毛泽东诗词的书架,一共找到20本我家里没有的有关毛泽东诗词欣赏研究方面的书(我家里有13本,其中有好几本这个图书馆没有)。这些书,我估计一般大学生中学生不大看(也许个别学生由于研究需要或个人爱好会看)。中学语文教师倒是有需要看的,但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师大约绝不会有人开车到这个图书馆(或学校以外的其他图书馆)来借这些书。你要是找到一个深圳语文教师会由于备课需要而到市里图书馆去借有关书籍,我从地王大厦顶上跳下来两次给你看。

很高兴找到20本书。而且这20本书全在一处放着。于是全部抱到读者座位翻看。打算都借回。可是,我的借书卡,是该图书馆主动优惠赠送(该馆专门给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免费赠送的“鸿儒卡”借书卡),每次只能借20本书。而我一直把以前借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续借留在手上(这本书我一直想买但未买到,可是我目前需要参考这本书),因此这次只能借19本。想想也好,那今天就在图书馆看完一本再回去。于是,拿起贺敬之当顾问、刘建屏主编的《新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凤凰传媒集团2010年3月第2版)细看起来。毛主席诗词,我们这代人太熟悉了,当时发表了的,我们小时候全部背过,因此我只用了四五个小时,就将这本书翻了个大概,还做了一点笔记。坚持看完这本书再回家,原因有二。一是,想体会一次“竭泽而渔”的特殊快感。中国学术界,自古以来常用“竭泽而渔”,来形容有些学者做学问搜集资料时的“资料狂”状态,并以此表示对这种状态的激赏之情。我这次的行为庶几类似,只是我是“借光上课”。我担心如果这次不看完这本书,下次来借也许借不到,那就不“圆满”,不算“借光”。因此决定今天就地解决一本,把它就地解决了,就等于把这个图书馆中的有关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著作都“借来”看了,这样,就是下次来借而借不到,也不会遗憾。二是,为了重温一下在图书馆坐下来看书的味道。

那味道真美。

上次在图书馆坐下来长时间看书,还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在华中师范大学念研究生,天天吃完饭就去泡图书馆看书写东西。1992年底研究生毕业以后,在珠海一所层次不高的高校工作了7个年头。那所学校图书馆,书的数量既少,质量亦差,因此我很少去借书,从没有在那个学校图书馆坐下来读四五个小时的书,更没有在学校以外的图书馆坐下看过书,总是借完书就走人。今天,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一气坐了四五个小时,快速读完一本书。这个图书馆,周边环境好,空气清新,图书馆里面人不多,座位相当充裕,很安静很安静。真是天堂。

《沁园春·雪》这课,原本去年(2011年)就已答应某单位邀请,今年3月在南京讲的,主办单位广告都打出去了,深圳市南山区有几位老师看见广告后,竟专程跑去南京要听我这一课。可是讲课当天到会场,打电话给我,才得知我没有去成。我说别遗憾别遗憾,只要我不死,总能听到我这一课。

去年就答应要讲,可见至少大致讲法,早就在心里埋着。

我要讲的《沁园春·雪》这一课,对文本的理解,有独创的方面。独创到何种程度呢?这么说吧,大约的确全中国所有语文教师都没有这样理解过这首词,甚至所有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著都没有这种理解。这种独创,也并不是我在看这些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书之后才有的,或引发的。事实上,今天借回的这些书我还没有看。但我敢断定,这些书中不会有类似我的理解的观点。已经看过的我自己书架上的有关毛泽东诗词研究的书籍,也没有这种理解。我是特别喜欢这首词,经常琢磨它,还下载了多位歌唱家演唱的《沁园春·雪》在手机上,经常听这些歌曲,边听边跟着哼。喜欢久了,琢磨久了,于是意思就来了,或者说灵感忽然就来了。这正是我以前的文章引用过一个作家所描述过的情形:“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望着它……”但是,我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仅一点都不怪异,而且合情合理,你要是听了我的阐释,说不定你会认为,我的理解,即使不是最好的,也应该是蛮有意思的一种理解。

究竟是如何理解《沁园春·雪》的呢?暂时保密。

不过,去年9月,我在深圳一所市直属高中听课,课后和该校语文组评课交流时,曾详细阐述过春节后我将要在南京讲的《沁园春·雪》一课的新思路。我一讲完,该校一位很有个性的特级教师马上激动地发言:“从程老师的发言中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是思路,是思维方法,是‘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讲语文’的思维方法”。我觉得这位特级教师很敏锐,他的概括很好,好就好在把语文味教学法的精髓概括得很准确。

朋友们,读书啊!读书也就是一种特别的“借光”———也就是借伟人、名家的思想与智慧之光,以照亮自己的人生。

2012年9月1日

下面是我为准备《沁园春·雪》一课阅读的主要参考书:

(1)(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一卷·回忆与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作者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第一人,世界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本书有多篇文章研究毛泽东思想。(2)(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二卷·中国现代文学评说》,中国文联出版社。(3)(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三卷·毛泽东的诗与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4)(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八卷·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倒数第二篇文章为《毛泽东诗词的哲理性和抒情性》。(5)(日)竹内实:《竹内实文集第十卷·中国文化传统探究》,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有多篇文章研究毛泽东思想。我讲《沁园春·雪》,其中毛泽东思想之重视主观能动性,来自本书研究《矛盾论》的启发。(6)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7)逄先知:《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8)张育仁:《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沈阳出版社。这本书写得很好!非常好!(9)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0)何显明:《超越与回归———毛泽东的心路历程》,学林出版社。(11)(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2)(英)迪克·威尔孙:《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3)(英)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4)(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用一个通宵看完这本书后,我坚定了按我的灵感思路教学的决心。(15)(美)斯诺:《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书版社2001年9月版。(16)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本书中冯友兰对毛泽东的著名评价,我搬上了课件PPT。(17)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18)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版),长春出版社。(19)吴振华:《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这是我从卓越网新近购得的书,翻阅时发现是一篇硕士论文扩展而成,主要内容是研究李商隐诗歌的虚词艺术。看完此书,我决定把《沁园春·雪》的虚词作为一个教学点。(20)缪钺:《诗词散论》,陕西师大出版社。(21)缪钺:《古典文学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2)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河北人民出版。(23)曾大兴:《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华书局。这两本书中介绍20世纪词学大家关于既要“词内看词”,又要“词外看词”的方法,印证了我“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的方法的正确。(24)田克勤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5)丁俊萍:《毛泽东思想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6)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中华书局。本书是国内学者写得最有学问的毛泽东诗词赏析专著之一。(27)吴海坤:《毛泽东与姓名艺术》,人民出版社。此书有趣。(28)杨英健:《跟毛泽东学写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9)唐得阳:《毛泽东的伟人气质》,中央文献出版社。(30)朱向前主编:《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读法》,人民出版社。本书的写法和结构,是国内学者写的毛诗词赏析书籍中最有个性的一本。(31)王灿楣:《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湖南人民出版社。(32)胡国强主编:《毛泽东诗词疏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3)徐四海:《毛泽东诗词鉴赏》,云南人民出版社。(34)万应均:《毛泽东书法鉴赏》,湖南人民出版社。(35)张义方:《不朽的诗篇———毛泽东诗词赏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36)丁三省:《毛泽东诗词精读》,文化艺术出版社。(37)董克恭:《毛泽东修改诗词赏析》,中国文史出版社。(38)蔡清富等:《毛泽东五诗词大观》,四川出版集团。(39)郭思敏主编:《毛泽东诗词辨析》,中央文献出版社。(40)胡为雄:《毛泽东诗赋人生》,中央党校出版社。(41)龙剑宇等:《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42)季世昌等:《独领风骚———毛泽东诗词欣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3)罗胸怀:《毛泽东诗词传奇》,新华出版社。(44)刘健屏主编:《新编毛泽东诗词鉴赏》,凤凰传媒集团。以上1-23种为自购书,其余是从图书馆借阅的。

虽然在我阅读的所有书中,都没有见到与我对《沁园春·雪》的解读相同的见解,但我还是要感谢这些书给了我不少启发。尤其是国外学者的书,给我启发更多。国内学者的书,对我有启发的主要是研究毛泽东文化性格和文化悲剧的书。至于国内学者写的毛泽东诗词赏析书,读多了,就发现好的不多,有的书满纸都是陈词滥调,抄袭成风,且搞不清谁抄袭谁。

像这样,50本名著一堂课的例子不仅于此。2011年12月20日,我应广东省教研室邀请,在广州面向全省1200多位中学语文教师主讲的大型展示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和同学们一起聊“天下第一朦胧诗”》,也参阅了50多本书。像我这样为准备一节课读这么多书,国内语文界怕不作第二人想。但有志向的年轻教师,不妨一年或两年,照着这方法讲一课,简单地说就是为准备一堂公开课,阅读几十本书。这样讲一堂公开课,等于重读一次大学。在你教学生涯的早期或中期,你这样做三五堂课,你的业务素质和功底,一定会有惊人的提高,到时你想平庸都难。

语文味是我的生命形式。语文味教学法要求把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文本主题相熔铸,打造出既来自课文主题,又大于、高于课文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我把对毛泽东文化魅力的敬仰,对毛泽东英雄悲剧的惋惜,以及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由于有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在敌人的封锁围剿中能够逐步发展壮大的曲折经历的重温中,更加坚定了的对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意志与信心,融入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主题。因此教学具备语文味教学法独有的表现性,即抒情的感人的力量。这样的教学就不是冷的教学,而是有温度的教学。现场听课的老师会发现,我讲这首词,有些地方讲得慷慨激昂,因为我是借讲这首词讲自己。我讲《沁园春·雪》,实际上是在用心吟唱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到今天的烈烈燎原的悠悠心曲。根据这个新的教学主题,我把《沁园春·雪》一课的课题确定为“毛泽东的文化魅力与英雄悲剧———毛泽东〈沁园春·雪〉之文化密码解析”。我知道,再多的参考书中,也不会有我这种对《沁园春·雪》的渗透生命体验的解读。我的教学思路,仍然是根据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确定的,即从“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要素、四个层面对这首词进行教学。这四个要素既是内容性的,也是程序性的,且这四个要素的关系是并列中有层进。其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教学是重点,文学教学是美点,文化教学是亮点。前三个环节是“词内看词”,即所谓“就语文教语文”;文化环节是“词外看词”,即所谓“跳出语文教语文”。其中最新颖之处在文化环节,即通过《沁园春·雪》看毛泽东思想,看毛泽东的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文化原因。

无论是2012年9月我在南充讲了120分钟的《沁园春·雪》,还是2012年11月我在深圳讲的虽不到40分钟然而气氛和效果反而更好的《沁园春·雪》,其宏观设计是一样的。整体思路如下:

【暖场】1.教师激情演唱马玉涛《沁园春·雪》开头片断。2.介绍作者生平:毛泽东经历简介———欣赏毛泽东年轻时的酷照(斯诺照)———欣赏毛泽东晚年画像(光芒万丈“人民万岁”)———欣赏毛体书法——读毛泽东最壮志气的经典语录———听一首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歌《东方红》。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跟毛泽东学习用字

1.字形美:写景用字独特(北国、千里、万里、长城、莽莽、大河、滔滔、天公、高等)。

2.字音美:以“朝”的读音为例。

(二)析(领略文章之美)———跟毛泽东学习景物描写

(三)品(揣摩文学之美)———跟毛泽东学习妙用实词和虚词

1.实词:文采、风骚、风流,位置不能互换。

2.虚词:毛泽东诗词使用虚词的成就很高,请你从课文中的虚词中选择一例,略作赏析。

(四)探(探究毛泽东成与败的文化密码)

1.上片写景,写的是农村风光还是城市风光?毛泽东在这首词中为什么不写城市风光?(明确: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问题,他当时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2.下片毛泽东评点了历史上五位杰出的皇帝,既说他们“略输”“稍逊”“只识”,一介武夫,那为何作者不写文采一流的南唐李后主,就是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个皇帝呢?(明确:强调文治武功,但五个皇帝有四个是开国皇帝,主要是对武装夺取政权的肯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思想的另一重要内容。)

课后,三位专家进行了评课。

广东省高中语文教研员王土荣老师评课认为,这节课知人论世,是一堂有思想深度、有个人体悟而富有启发性的课,值得老师们好好品味。王老师指出,我们不一定能上出这样的课,但这节课可以给我们许多思考。程老师自己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他激情饱满,精力充沛,教学语言富有鼓动性与幽默感。这节课是用大学的眼光来上的。从这堂课我们看到了一位很有思考深度、充满个性的学者教学之魅力。

《语文月刊》主编、华南师范大学陈建伟教授指出,这堂课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中国人读文章讲究知人论世,但少堂这堂课的构建是“以文知人”,带领学生通过《沁园春·雪》这首词,去了解毛泽东这个人,了解毛泽东的思想核心。在这堂课里,教师力图用自己的幽默来调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敢于阅读,敢于表现。这样的幽默、丰富、和谐、深邃、高雅,正是构成语文味课堂教学审美体系的要件。陈教授强调,从“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看,语文味教学是一种既有高端的营造,又有根本的追求,因而可以普及的理论与实践;“一语三文”既是教语文的一种顺序,也是学语文的一种顺序,既清晰,又现代派。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老师听完这堂课,激动地用“震撼”两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刘老师指出,这是一堂非常厚重、非常厚实的课,超越了任何语文教师课堂上所生成和所呈现的对《沁园春·雪》文本内涵的挖掘,因而听完觉得非常震撼。刘老师说,这堂课充分地考虑了作为公开课、观摩课中的学生和听课老师两类受众的需求,在发展学生的同时,给听课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读文本以及进行课堂教学的视角,也就是省教研员王老师所说的“知人论世”,陈建伟教授所概括的“以文识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一堂课是在座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上不出来,也是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模仿的,只有教学境界达到比较成熟阶段的老师,人生阅历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达到很高层次的老师,才会上出这样的课。

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有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人的伟大在于它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但环顾四周,看看当下中国语文界,是否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芦苇,包括没有思想的名芦苇,太多了一点呢?中国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普遍在平面滑行,缺少深度与思想,缺少智慧含量。许多一线教师,喜欢听完一堂课,不需要读什么书,也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就能很轻易地照搬到自己课堂上去的教学法。这当然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就像在信息时代,我们大家都喜欢使用傻瓜相机般操作简单的电器一样。但使用教学法和日常操作电器毕竟不同。长期使用不需要读书、不需要动脑子的傻瓜式教学法,学生会越学越蠢,教师也会越教越蠢。而语文味教学法是要求教师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的教学法,是能使学生和教师的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法,是能够引导语文教师教有思想的语文的教学法,因而从长远说,也是解放语文、解放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法。

行文到此,我想起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过的另一句很深刻的话:“轻视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从这句话我想到语文。我用下面这句话来结束我这篇手记:

上一篇:平安法治校园征文下一篇:布达拉宫导游词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