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范文(精选14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方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场。为了积极响应学校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增进自我接纳,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求自信的支撑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做个最好的自己,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团支部特举办此次心理拓展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十个部分:导语;故事讨论;展示活动;自我探索;消除自卑、培养自信;“怦然心动”;放飞心中的希望;集体朗诵小诗;后期心理活动;结束余音
首先,我们从一个活动开始,同学们在书本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手印,并与小组里的每个同学进行比对。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中国有句俗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西方也有句格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也可发现这一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手印!是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然这样,就让我们做个最好的自己吧。
下面开始故事讨论环节,让我们听“动物学校”这个故事,我们发现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从“动物学校”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你联想到了什么? 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对这个故事的不同思考:至少有两点启示:第一,天生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二,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优势来生活,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更精彩。否则,“宝物放错了地方,也就成了废物。”
第一个环节:展示活动--“我的优点树”
请你设想一下,你正沿着一条路走,突然发现你前方有一棵很特别的树。这完全是你个人的一棵树,在它上面挂满了标志着你特别的能力和优点的硕果。用心仔细地观察它,它是怎么样的? 请同学们用彩色笔画“我的优点树”,不同的优点可以选用不同颜色果实来表示。
全班展示“我的优点树”。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接纳和欣赏不同的作品,切忌诋毁作品。
确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它里面藏着我们的优势和潜能。但,我们仍需问自己:这些优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们到底对我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呢? 第三个环节:自我探索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那么在你的优点中。哪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是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的? 哪些优点很容易被我所忽视,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充分发挥?这样的状况到底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 下面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1)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许多非常珍贵的东西。有些人善于发现并能善于利用这些东西,因此他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也 1
塑造了一个自信的自己。而也有些人却没有注意到它们,更不用说充分利用了,因此他们更容易遭受到挫折,也降低了自己的信心。
(2)自信不是我们一出生就具备的,而是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加以巩固和升华。
第四个环节: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要消除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1)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
观看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确不再去努力挣脱。即使链子放在它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产生“错误肯定”的原因很复杂,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那么产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
2、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被看得太神秘。所以多数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行。使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看得太神秘,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道理虽是这样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肯定”和错误认识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影响也很难一下子消除,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努力,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
(2)怎样培养自信呢? 首先我们要端正认识:金无足赤、人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观看凡·高的画《星光灿烂》。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美吗?(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这是凡·高创作的世界名画《星光灿烂》,因为它的调色技术很高超而被艺术鉴赏家们推为世界名作。画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如:色彩、构思、形象、寓意等等,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就可能成为好作品。人和画一样,也是由许多元素构成,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色就可能成为杰出的人。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准备做下面的训练活动。
2、下面我们一起开展两个训练活动。活动一:“目光炯炯”
要求: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一分钟内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注意体会感受。
学生讨论: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学生: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一次次地被拒绝,心情很不好;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以后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力帮助别人,等等。
教师: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活动二:“优点轰炸”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学生讨论: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学生: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小 结:
培养自信的初级方法:
1、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要是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认识自己。
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第五个环节:“怦然心动”:
讲故事,重点强调“氢气球升起的原因”中的老人所讲:“记着,气球能不能升起,不决定于它的颜色、形状与大小,而是气球内是不是充满了氢气;同样,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决定于他的种族、出身,关键是你心中有没有自信!”这是强调自信的重要性的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自信,从而激发他们今后积极的行动。
第六个环节:放飞心中的希望:
同学们在卡片上用“虽然我,但是我。”造句。(提示:在这里,“虽然”是一种缺憾,“但是”却流露出你自信的芬芳,播种下希望种子。)
所以我们要珍惜并表现自己的优点,设法改进自己的缺点,无法改变的缺点就坦然接受,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七个环节:集体朗诵小诗:
下面 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小诗
如果无法成为山涧的松林,就做各地的灌木吧;
如果不能成为灌木,就做小草吧,使街道更加青翠美丽; 如果不能成为林荫大道,那就做窄窄的小路吧;
若是无法成为太阳,就做一颗星星吧,只要你能发出光泽。
人生道路上本来就没有输赢,只要你努力了,你就能做个最好的自己!
教师寄语:用一颗快乐的平常心面对生活; 怀一颗正直的善良心面对朋友; 以一种宽泛的平衡心面对世界; 树一份坚韧的自信心面对挑战; 持一颗积极的上进心面对未来。第八个环节:后期心理活动 前期基础工作做好了,后期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下去后列出自己的每一条优点,天天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们,坚持一个月,争取养成积极暗示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歌唱,心理活动,临场心理
歌唱艺术是以人自身发声器官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声音的发出直接受着大脑的控制和体力的支配。无论从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 到声音的色彩、演唱的情绪、风格, 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 心理活动充满了歌唱的整个过程。歌唱中的心理活动主要有:心理意识、感觉和知觉、想象以及联觉。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心理活动, 对歌唱临场心理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歌唱时的心理意识、感觉和知觉、想象和联觉
1、歌唱时的心理意识
歌唱是一种融心理意识与生理动作于一体的行为。歌唱意识 (歌唱观念) 在动作中形成, 也在歌唱中表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 它还对歌唱动作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很多时候, 歌唱意识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歌唱学习者, 他们并不理解歌唱技术的真谛, 仅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给人的直观感受出发, 就片面、错误地认为, “美声”就是声音向后靠、向后倒;“民族”就是声音尖锐、纤细。这样错误的声音观念必然导致他的歌唱技术动作的错误乃至发出的音响上的偏差。
2、歌唱时的感觉和知觉
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获取和接受内、外部环境中的信息的个别属性反映。通过感觉, 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某些内、外部信息, 如演唱一首歌曲之前, 通过视谱或通过欣赏, 了解作品的情绪、节奏、强弱等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将感觉到的事物的特征组合起来, 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 并依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识别和理解的过程。
3、歌唱时的想象
想象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歌唱实践中, 想象和形象思维、情感、情绪、记忆等心理因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便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象。在歌唱学习和实践中都离不开丰富的艺术想象。想象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歌唱者主要是靠想象来进行创造活动的。
4、歌唱时的联觉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 所以联觉是感觉层的一种活动形式, 它是感觉之间的互相作用和牵引, 只发生在感觉层。联觉体验发生在歌唱的每一个环节里, 形成于歌唱者的每一个发声动作里。只要有声音的出现就会有联觉的体会, 联觉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歌唱实践中, 歌唱中各个环节都留下了联觉的影子。联觉现象贯穿在整个歌唱艺术实践当中, 无论是从组成人声的基本要素方面入手, 还是从整个歌唱学习进程来看, 或者从各种组合的感觉引发的联觉方面来分析, 都能够产生众多的联觉体验。这些具体的联觉体验最终体现为:面罩感、色彩感、光感 (明暗感) 、金属感、画面感、质地感、硬度感、形状感、及空间感等等, 这些都是属于歌唱感觉的联觉范畴。在歌唱中, 无论怎样的感觉, 最终都会产生以上的联觉体验。
二、歌唱中的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
对于歌唱者来说, 歌唱中的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特殊的意义, 那么, 如何调节与控制歌唱中的临场心理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歌唱中的注意
首先, 我们来看有关“注意”的解释。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 人才能够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忘却其余事物。优秀的歌唱表演艺术家临场时, 都具备了这种全神贯注的心理状态。此时, 歌唱者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歌唱本身, 没有任何其它思考, 也没有任何别的顾盼。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再去考虑这些, 要克服什么技术难关, 那里要避免什么错误, 这是什么曲式, 那是什么内涵。如果临场表演还是这样杂念丛生, 那就势必影响歌唱表演的质量, 甚至导致失败的后果。临场时, 那些平时研究和练习中获得的种种体验与心得, 都已化作歌唱者的潜意识和潜在能, 支持着正在进行的表演创造。
2、歌唱中的自然流露
自然流露是在高度注意基础上的一种情感的投入, 要求歌唱者用心灵去演绎他的艺术作品, 或悲、或喜、或怒、或愁,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里讲的自然流露, 主要不是表演风度, 即台风的自然大方, 而是从表演心理的角度, 要求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 既不要把自己的表演作为某种表现意图的生硬灌输, 也不要把歌唱表演作为一种外在技巧的显示和夸耀, 而是要使音乐从自己的心理自然地流露出来, 并且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歌唱表演应该是一种自然流露, 在这里任何造作和卖弄都是不必要的, 只有从歌唱者心理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才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生硬的传达意图往往会破坏歌唱者与听众之间的自然交流, 而那种意在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更是不足取。
3、临场紧张心理的克服
临场前的紧张乃至怯场, 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即使是一些成熟的歌唱家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曾经对小提琴家帕尔曼说, 有许多演奏家力图使自己相信, 他们是不会精神紧张的, 可帕尔曼却回答说:“不行, 他们一定会紧张的, 事实就是如此。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 与它相处得越好, 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
(1) 要有严肃的表演态度。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的心理, 对自己的演唱效果作过分的企求, 例如一鸣惊人等等。那样势必会给自己造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歌唱表演需要的是严肃和诚实的态度, 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 而不是表现自己, 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唱表演中,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争取最好的演唱效果。
(2) 要通过充分的练习和对演唱曲目的纯熟掌握来加强歌唱的信心。因为一个演出的失败, 往往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充分, 或者是训练的不适当造成的。只要我们加强了自己的表演实力, 作好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就完全能建立起表演的自信心。
(3) 运用心理暗示法, 缓解临场紧张情绪。大家知道, 我们每个人单独在琴房练习时是放松的、自然的, 紧张的情况是出现在大众场合。
(4) 经常的演出实践, 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歌唱表演的环境。这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歌唱者的紧张和怯场心理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克服, 至少会把它的影响减少到较低的限度, 而这对保证歌唱表演的成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 歌唱是集生理活动和心理意识活动于一体的音乐艺术, 它的艺术效果受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因其发声乐器的特殊性, 其主观性成分又大大增加。只有充分地认识到歌唱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歌唱实践的指导作用, 才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歌唱的规律, 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乃至创造思维, 使歌唱有“声”有“情”、“声情并茂”, 从而为我们更加科学地歌唱提供有益的理论经验。
参考文献
[1]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3.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4]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生怕自己考砸了。看看同学们,大家也都和我一样很紧张。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成绩,才七十几分,顿时我十分伤心。
【诊断报告】
这位同学写的是他在老师分发试卷前后的心理活动。片段中虽然写了 “紧张得要命”、“和我一样很紧张”、“十分伤心”,但我们读完后并不为之所动,我们并没感觉到他有多紧张、多伤心。为什么呢?因为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只是抽象的描述,而不是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当然就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能将发试卷前自己的感受、拿到试卷时的想法、知道成绩后的心理活动进行具体的描述,就会生动得多。
【病愈出院】
一、活动情况
本次团日活动是由我们班级的班长主要负责,心理委员从旁辅助,班长负责制作ppt,和主持本次的团日活动。由生活委员置办所需的物品,比如:零食薯片,游戏道具。团支书和一些人员进行拍照摄影。
班长还特地做了专属于我们自己班级的抽名机,这也让一些人玩的不亦乐乎。
此次团日活动我们主要进行了三个项目。
首先,我们先进行了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这不单单是一次团日活动,更是一次和班级同学的一次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班长首先讲了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述,解说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分析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常见的问题和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问题的案例。
班级同学也能够认真听讲,对于讲到的一些偏激案例有一定的看法。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我们的游戏环节。
今天我们进行了两个心理小游戏,一个是大瞎话,大瞎话由一人蒙上眼睛扮“瞎子”,班长小黑开始不断的抽号。当他指向这个学号,就问“瞎子,这个行?”.“瞎子”如果说不行,就继续指下一个人。直到“瞎子”同意的时候,被指的那个人就是被游戏选中的人。“瞎子”摘下眼罩,根据每个人的表情来猜测谁被选中了,而参与的人不能告诉瞎子。当然,被选中的也可能是“瞎子”自己。瞎子要出一个大冒险或者说指定一个节目,要被选定的人去完成。该游戏的精髓就是利用表情来欺骗对手,让对手不明真相。
另一个是你有多恨我,在给定的选项里面挑选一个想让对方做的事,这不单单是考验你的善良,还有两人之间的默契。事实证明,我们班级的同学,比善有余,比恨不足,一直想的都是如何让自己和对手逃脱。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班级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爱护的美好氛围。
最后,我们用多余的时间,进行了班级才艺的排练,介于本月月底要进行优秀班级集体的评比活动,我们班级认真对待,挤出时间进行排练。
二、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班级虽然开展的是这样一个枯燥的主题班会活动,但是,我们班级的同学依旧能够在晚上出来参加本次的团日活动,这是班级每个人的责任感,附属感的体现。
团支书购买了一些比较受大家青睐的零食,使得大家的活动情绪较为高。但是购买时没有能够顾全大家,让每个人都能够拿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小惊喜。
以及,这次我们的活动时间安排也较为合理,能够将时间充分利用。既开展了团日活动,又能够将班级同学聚集在一起,在教室里排练节目,一举两得。
三、活动期望
我希望我们团支部下次的团日活动也能够大家积极参与,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大家一起欢笑,一起快乐。
希望能够赋予团日活动更多的形态,能够使得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增强。
xx团支部第二次团日活动
一、活动背景:
新学校,新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的13级心理班的同学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中秋在即,为了消解部分同学的思乡之情,也为了增进大家相互了解,挺高班级凝聚力,同时在中秋佳节让大家感受心理学院这个大家庭互相关心爱护的温暖氛围,13级心理班特意为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沟通,展示才艺能力的活动,即中秋联谊活动。
二、活动目的:
增进13级同学间的了解,培养大家合作团队精神与班级凝聚力。
三、活动时间:
2013年9月20日(农历十六)晚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
桃李鼎
五、活动对象:
13级心理学院学生
六、活动准备:
(一)人员准备:班委提前统计参加活动的同学人数
(二)物品准备:糖果、零食、荧光棒、孔明灯、游戏道具等必需品。
七、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拉开活动序幕并引入第一个环节——方言猜解 环节介绍:在此环节中主持人耳语随意向主动上台的同学说一句话,该同学用方言大声复述出来,台下的同学可以起来猜测说的内容。猜对的给予奖品奖励。随后讲方言的同学及同省份的同学们一起上台介绍自己与自己的家乡。尽量把每个省份都介绍到,不要重复。
(二)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第二个环节——击鼓传花 才艺 表演
环节介绍:此环节中大家可以在敲击中轮流传递荧光棒,待敲击声结束后荧光棒在谁手中,谁就要接受考验。首先这位被选同学需要起来告诉大家身边排座两位同学的名字,随后为大家表演节目(节目类型自定)。表演节目的同学将会得到奖品的奖励。这个环节依据时间来决定传递的轮数。
(三)进行第三个环节——谁是卧底
环节介绍:
游戏人数:最好7个游戏者,1个卧底,若干不明所以围观者,(玩家由主持人随机说学号来定。)
游戏规则:在场7个人中6个人拿到相同的一个词语,剩下的1个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语。每人每轮只能说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不能直接说出来那个词语),与不能让卧底发现,也要给同胞以暗示。每轮描述完毕,7人投票选出怀疑是卧底的那个人,得票数最多的人出局,两个人一样多的话,待定(就是保留),进行两人PK。
若有卧底撑到剩下最后两个人,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大部队获胜。
(PS):选择词语的话要选择有关的词语好,比如胡子和眉毛,猪肉和牛肉等等
大部队获胜者有奖品奖励,如果卧底获胜就奖励孔明灯。
(四)备选游戏:抱成团,心有灵犀。
(五)最后环节——总结
大家一起唱一首歌曲。最后由沈老师总结活动,然后有意愿的同学可以参加集体放飞孔明灯活动(活动注意安全)。
八、活动结束,全体撤离、清理场地
心理学院 13级心理班
恢斋中心小学 许晓燕 2016年秋
一、教学目的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名言、图片、音乐等)。
2、心理小测试题。心理专家的牌子夹
3、学生带好笔。学生奖品
4、相应材料
5、小花42朵,大花1朵
四、活动过程:
(一)快乐篇(学生绘画)
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万物滋润,百花盛开,听,大自然中花开的声音,多么美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你的桌上也有一朵这样的花。学生拿起老师为他们各自准备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老师拿起花)师:这朵美丽的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丽的你同样是美丽的。(老师放下花)人人都说生命如花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花开的情景。
2、(点击课件,快乐篇):大屏幕上出现一朵、多朵开得绚烂无比的花(要有花开过程的动感美)师(手指画面):花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得是如此美丽。生命如花,你手中那朵美丽的小花仿佛就是你自己。(点击课件,返回到主界面)
五、总结
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负数的引入有新鲜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具体表现为: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联系实际举出一些有理数的应用。有经验的教师会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心理动机是学习数学的动力,主动心理行为在学习中起着积极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除了做好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该从数学本身的知识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
2. 培养注意力,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注意力有偶发性与自发性之分。中学生的持续注意力一般不能长时间保持。例如,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认为与小学里学习的运算法则有类似之处,产生松懈情绪,结果“会得快,做得快,错得多”,甚至会得出“负数+负数=正数”的结论。
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做法有:
(1) 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 组织好教学内容,使课堂容量、难易适当。
(3) 讲解深入浅出,有重点、有条理。
(4) 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5)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6)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7) 注意学生的错列分析,等等。
3. 及时排除疑难,树立学习信心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新方法时常遇到困难,如不及时排除,往往给后继学习带来困难,甚至会丧失信心,这是学习中逆转心理产生的消极作用。
例如,绝大多数学生对代数的学习感到简单易学。但转入平面几何学习后,学生感到难以入门,不会思考,不会书写论证,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便会出现严重分化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扭转这种现象,将直接导致这门学科教学的失败。这时,教师应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逐一通过概念关、语言关、图形关、论证关,树立学习信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随时调整、改组学生的认识结构
认知学习的原理告诉我们: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当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时,教师就要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学习需要,并且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例如,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感到困难,这是因为他们过去学习代数式的恒等变换、解方程、解不等式时,都是通过运算求得结果,其着眼点是“运算”。现在以变化的观点来考察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的着眼点是“关系”,表达的手段是引出解析式、表格、描绘图像。这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和新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加之教材的弊端,教师如果不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惑。
例如,“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的汽车,试分析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师如果不是急于要求学生引出函数关系式,而是放手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变量,这些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再从许多类似实例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由泛化到分化再到综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就会便于学生理解函数概念。
5. 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克服负迁移的干扰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先行学习对今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积极作用的叫做正迁移,数学中大量应用的联想、类比、转化等都是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做负迁移。例如,学生开始学习代数,极易将正数与整数相混淆,把正数、整数都片面地当作正整数,这就是数概念引起的负迁移。在学生中常发生如下的错误等,这是乘法分配律引起的负迁移;解分式方程时忘记验根,这是解整式方程引起的负迁移;在学习几何时,对平面图形的论证很不适应;对空间图形的性质与论证易与平面图形相混淆;从常量转入变量、从有限转入无限的研究都不习惯,等等。这些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和想象不强等原因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负迁移的影响,而且这种负迁移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说明,数学学习上的负迁移,能导致概念混淆、运算错误,影响智力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例如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小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指导学生运用“探索、研究、自我总结”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促进正迁移,提高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章士藻.中学教育学.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群体动力学、心理干预理论以及现代活动课为主要依据的新型课程,它着眼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活动课程能够发挥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群体动力效应。同时,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塑造、发展自我。
活动课程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课内心理辅导活动课,二是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课。课内心理辅导活动课以班级为基本形式,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中心环节,以“席地而座”或“圆桌会议”取代“秧田式”座位,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做中学”、“活动中调整”。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课其目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体验人生价值,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不断增强自信心,使个人的潜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课内心理辅导活动课可采用情意教学模式,即在辅导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辅导内容,进而使学生心理得到充分发展。
前言
教师在言语中传递知识与做人的道理,但一些小小的动作会让孩子更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的孩子处于心理品质高速发展的敏感时期,而这种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个性化教育,细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此我们制定了安幼教师维护幼儿心理健康言行细则。
日常生活和个别教育
孩子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小错误,我们需要宽容地对待,同时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1.来园:
对来园哭闹的孩子适当地给予拥抱和抚触;
关注不声不响、参加活动积极性低下的孩子,耐心询问,以调侃、幽默的语气放松师生间交谈的气氛
2.便溺、呕吐:
孩子偶尔将小便解在裤子上、或将秽物吐在衣服上,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人较少的地方进行换洗,不让其他孩子有嘲笑的机会;
教师将裤子轻放在孩子身边,蹲(坐)下来帮助孩子;
对一些害怕父母责骂而焦虑的孩子甚至可以答应他将此事成为“师生”的小秘密。
3.进餐:
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先给孩子少量的`饭菜,让他吃完,使其感到很有成就感,再鼓励孩子多添几碗;
对于经常倒翻饭菜的孩子,教师可以先让他感觉此事所带来的不适,然后再与孩子一起打扫干净;
在清理孩子呕吐的秽物时,先关心孩子身体有何不适,再告诉孩子这没有什么、同伴和老师都不介意。
4.午睡:
午睡睡不着的孩子,教师可以在陪伴的同时,轻抚孩子的背部,并适当的制止孩子不停的翻身;
在午睡时有偏异行为(吮手指、咬被角等)的孩子,将其换到通道的旁边,以便于教师经常关注;及时提醒孩子“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动作”,或让孩子将手放在棉被外面,并盖上衣服。
5.其他:
每天抽10~20分钟让孩子自由聊天或活动,教师观察、了解,保证安全,对孩子的行为、语言不做干涉;
孩子感到委屈、难过、想父母时,适当允许孩子哭一会,以发泄消极的情绪;
经常和孩子聊天,不当众表现对某孩子的偏爱
关注默默无闻的孩子,时常对他笑一笑;
想和孩子聊天,教师可主动走到孩子身边,而不是让孩子走到老师身边;
与孩子交流时可坐下或蹲下。
教育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时刻鼓励或制约着孩子活动的积极性、表现欲、创造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等,因此我们需要开放式的言行来保护孩子的积极状态。
1.孩子往往会在户外活动时进行一些自发地观察与游戏,教师可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来引导、鼓励孩子;
2.与孩子交流时,双手尽量呈开放式或双手交握,身体向前倾,表示对孩子的关注。指点孩子时,摊开手掌,手心向上。
3.在集体活动中,邀请孩子时需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吗?”
4.当孩子对我们的邀请表现出胆怯时,我们可以鼓励:“你可以”、“你会成功”,并给予一定时间让他自己斟酌。
5.当孩子将个人的情绪、经历、体验进行表述时,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对他的分享表示感谢。
教师调节
教师要丰富自身有关心理健康的信息、常识,才能及时关心孩子的心理求助信号。
1、教师学习、了解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资料等;
2、及时掌握孩子心理问题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的异常现象。
家长交流
父母是对孩子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1.教师在与家长交谈前,最好能作一次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想想家长的感受后再开口;
2.许多心理问题是无对错可言的,教师与家长时尽可能亲切自然,可以营造宽松的气氛,适时的向家长表示你欣赏孩子的优点;
3.如果要与家长做长时间的交谈,最好能回避孩子。以免孩子误解,产生焦虑;
4.在一些教育问题的交流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并避免使用专用术语;
5.教师与家长交流,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能够多倾听家长的见解,有利于教师进行更为细致的教育;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具体应具有以下功能:
(一)开展面向学生的团体心理咨询或辅导活动,指导学生自助,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和关键点的指导工作,如入学适应性调节、考前减压和升学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以利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为有特殊需要或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地建立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并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
(四)对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发现和鉴别出具有较为严重和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向家长或监护人提出建议,将其转介到有关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
(五)开展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教职员工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六)向家长提供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叮叮陈(资深童书编辑):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一本图画书《晚安,小熊》。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插画家昆特·布霍茨,他非常擅长捕捉人们瞬间的内心感受,然后用图文展示出来。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听到小熊的心声:小熊盼着有个暖烘烘的被窝,因为被子里面总是太冷了。
主持人:陈老师的话其实告诉我们,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去直接刻画。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常会用到“心想”“感到”“若有所悟”等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例如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当写到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打消轻生念头之后,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这段合理感人的心理描写,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司马迁在背负痛苦与耻辱的重压之下,打消轻生念头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忍辱负重、追求生命价值的性格特点。
范泽木(儿童文学作家):是的,心理描写要能体现人物性格,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心理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只有写复杂了,才能体现人物性格。“他走出门,心想,今天天气真好,我应该去公园放风筝。”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但因为太单一,所以不能体现出人物性格,也就没有描写的必要。“今天天气很好,他内心很纠结,是去放风筝还是去新华书店看书?他早就想把家里的风筝拿出去放了,但新华书店的新书也很吸引人。最后,他终于艰难地做出选择,去放风筝。”这句话因为有对比,有挣扎,突出人物的矛盾心理,比较有可读性。
叮叮陈:还以《晚安,小熊》这本图画书为例,连小熊幻想着的故事,也在悄悄地告诉你他的秘密:明天,小熊又会成为海盗,和船长一起到大海中航行,发现远方的陆地和宝藏。
主持人:也就是说,借助梦境幻觉是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另一种方式。例如课文《姥姥的剪纸》,“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你看,作者正是借助虚幻的画面和声音,让读者深刻准确地把握了“我”——一个游子的心声:故乡、姥姥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
范泽木:说得好极了!我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心理描写要放在矛盾冲突中。只有在矛盾冲突、情节转折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比如同样看到有人摔倒了,不同的心理描写就能反映不同的性格特征。“天啊,他怎么摔倒了。他这么重地摔在地上,该多痛啊。我必须马上冲过去,把他扶起来。”“他怎么摔倒了呢,刚才不是还走得好好的吗?他不会是来敲诈人的吧,我把他扶起来,万一被污蔑怎么办。”在同一个矛盾冲突中,不同的心理活动就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前者,就反映人物的果断;后者反映了人物的多疑。
主持人:在习作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可以写自己害怕时的心境,或担心时的心情,或后悔时的心理感受……但要注意的是,所写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要做到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相信只要坚持练习,每一位同学都能细腻生动地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一、班级心理拓展训练的操作模式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班级心理拓展训练的操作模式,即“体验活动———交流分享———整合内化———生活应用”四个环节的循环模式(见图1)。
体验活动:这是活动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务必营造氛围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参与。当然,训练项目的选择和对对象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契合班级当下的需求。如果项目不合适或学生不配合,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操作实践的老师也会自信心受挫。
交流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从而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智慧,在团体中修正个体的理念和行为,实现个体辅导所达不到的朋辈互助。
整合内化:按逻辑的程序,在交流之后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认知。
生活应用:即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学习及生活中。应用本身也是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 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在个体体验和团体互助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班级心理拓展训练的一个特点是学生人数比较多,不像小团体辅导人数相对少些。所以,在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到班级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在程序安排上要分组进行活动,以保障全体学生都可参与活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灵活变通, 适当增加课外进行的环节,比如《优点轰炸》这个活动,考虑到课堂活动时间有限,笔者先安排学生进行优点互评,即每个学生写出5~10个同学的优点, 然后汇总分类,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来自同学的“优点轰炸”。
二、班级心理拓展训练实践案例
很多老师在初次接触心理拓展训练时往往会心有忐忑,担心自己不会操作这么专业的技能。而事实上,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般来说,对照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在班级中应用。
笔者以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手指的力量》为例来探讨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过程。
1.训练目的
(1)通过活动领悟:成功就要敢于不断尝试,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的到来。
(2)通过活动体验再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也能做成看似不可能的事,从而达到领悟坚持、团结等道理和开发潜能。
2.训练时间
大约45分钟。
3.训练准备
被子或海绵垫。
4.训练程序
(1)导入:大家认为一个手指能把一个人抬起来吗?(看学生的反应,结合他们的回答再顺势引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手指的力量,看看一个手指到底能不能把一个人抬起来。
(2)请一位同学躺在桌子上。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在桌子上垫一床被子或一个海绵垫。学生可能会因为害怕或难为情而不大愿意躺在桌子上,这时我们老师需要做些动员和说服的工作。
(3) 让12位同学各伸出一个手指 (一般用食指) 分别放在平躺在桌上的同学的头部、肩部、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等处,把平躺的同学抬起来。
(4)然后,教师请学生齐心协力地把同学抬起, 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注:刚开始会因为学生的配合不好而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合作和尝试。
(5)先抬较轻者,再换较重者,分组重复上面的操作。
(6)讲解跳蚤实验:原本可以轻松跳出杯子的跳蚤因为曾经被玻璃片阻挡,在玻璃片移去的时候也不能跳出杯子了。
(7)最后,参与活动的全班同学依次发言,谈谈感受。
(8)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做简要的小结,升华活动主题———团结就是力量;永不气馁、敢于尝试; 认识潜能的巨大,敢于成功等。
这个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用一个手指把人抬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建了很好的活动氛围。然后,按照训练程序指导学生来完成任务, 老师在说明方法后在一旁观察即可,学生在摸索中探究方法,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并在成功后享受喜悦、产生并体验感悟。一般来说,学生在尝试之后都能成功完成任务,并在成功将人抬起的一刻深感震惊,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的。
训练的重要环节是让每一个学生说出他们的体会,在交流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智慧,在团体中修正个体的理念和行为,实现个体辅导所达不到的朋辈互助。
最后,老师可以做简要的总结,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即可,不能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因为心理拓展训练活动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活动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并且,学生往往更喜欢体验式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而不是老师的说教。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是更好的选择。
三、班级心理拓展训练实施成效
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师中间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很受欢迎。同时,它可以使学生释放生活学习压力、调节心理平衡、增强自信心、 培养创造性思维、更好地认识自身潜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从而完善人格,培养勇气、 毅力、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深受学生欢迎。
班级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要持续走向深入,需要广大同行更多的参与和合作,这就是笔者虽自知浅薄,但仍将自己的经验和问题呈现出来的初衷。面对如此迷人的心理拓展训练,面对如此富有教育性的学生活动,无法停止探索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岳敏.学生心理拓展训练教师实用手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院大学生心理协会
《初恋这件小事》 心理电影展
策划书
2014年2月21日
一、活动目的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影响力,并在全院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特举办此次电影展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心理、受益于心理、信任支持和参与心理的电影展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4年2月28日晚6:30至8:30
三、活动地点:
12号楼外语系2楼207
四、活动对象: 全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前期预备工作
1、进行早期宣传工作:
①前期宣传和放映期间宣传,食堂外宣传栏贴一张影展海报。②宣传内容:电影展播时间和电影影片名称,具体工作由宣传部具体负责。
2、影片放映工作放映工作人员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放映现场作好放映前期工作,放映所需要的所有器材和设备提供由外语系心协具体负责联系,本部门其他成员协助其工作。
3、放映现场秩序维持由网络部负责。
4、提早进行会场布置,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欣赏影片。
5、我们将以认真的心态,精心选取优秀心理电影进行播放,势必将在同学们心中留下深刻记忆。
七、活动开展期间:
1、确保想6点15分同学们能够准确到位,避免迟到同学影响其他同学的观看。
2、维持次序,确保会场的出入有序,以及在影片播放中保持会场安静,让同学们在安静的环境下观看。
3、活跃现场气氛,中途插曲,问几个电影的问题,然后答对者送小礼品一件
八、活动结束后
1、与现场观看影片的同学进行交流,听取同学们对所播放影片的心里感受。并回去写观看后的心得体会,下次观看之前由老师进行分析人物性格。
2、及时对会场进行还原工作,对一些需要整理的角落进行清理,确保会场的整洁干净,以提高我协会的良好外在形象。
3、书写电影观后感,交与心协办公室,完善心理电影展。
九、人员安排
1.宣传海报工作:李小慧,孙鹏燕 2.影片编辑工作:王鑫,秦敏
3.场地申请与维护: 唐如霞
4.心理电影观后感收集及审核:朱胜,裴蓓
九、活动经费
互动环节小礼品费用预估50元。
一、指导思想
为了锻炼学生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以人为本,塑造、健全学生智慧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校为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行为偏差、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离异家庭等)建立了相应的帮教制度。二、行偏生帮教领导小组:
组长:石 建
副组长:张 峰 童春华 成员:童 曦 佘福源及全体班主任
三、帮教措施:
1、全体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关心爱护学生,把帮教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行为较特殊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坚持正面教育,不得歧视。
2、建立三级帮教制度。一级是班主任对行为偏差生的帮教: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填写《行为偏差学生教育工作情况》;二级是级段层面对特殊学生的帮教:级段组根据年级情况,确立年级行为偏差生,填写《年级行为偏差学生教育工作情况》;三级是学校层面对特殊学生的帮教,由学校德育研究部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并确定需要帮教学生名单,建立一人一档帮教档案,由结对教师填写好《行为偏差学生教育工作情况表》。
3、被帮教学生,做到每月至少一次向结对老师汇报思想。
4、结对老师经常找帮教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有效地帮助其转变,并有每次谈话记录。
5、级段组、德育研究部定期了解帮教、转化情况,对个别班级无奈的学生,及时介入,共同做好帮教、转化工作。
6、帮教过程中,结对老师应经常与该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该生在家、校表现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
7、针对被帮教者的不同情况,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关心和爱护。
8、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做好心理个案的记载,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9、德育研究部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镇未保办、派出所及居委会反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网络。
10、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报校长室商量,制订教育计划,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