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考试大纲(精选7篇)
(供五年制本科生使用)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妇幼法医中西医七年制医学检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课程号:50127820
程类别:基础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根据国家教委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 的病原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适当介绍国内外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中的成就和新进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的基础。对寄生虫学重要专业术语要
介绍外文,为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外文书刊的能力创造条件。初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素
质。
三、教学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学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形态、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认识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规律和
控制消灭的基本原则。目前,寄生虫学的研究已进入亚细胞和分子生物水平的研究,从而为
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根据。人体寄生虫学不仅与其他医学基础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程适于在医用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课程结束;病理学总论和医学免疫学部分学完时再学习为宜。根据临床医
学专业培养目是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的知识面要宽、基础要扎实、适应性要强,毕业 后可以从事医学临床、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工作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
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寄生虫病防治的病原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了解寄生虫学发展的新动
态、新理论、新技术,以期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的基础。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原虫、蠕虫以
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和病原诊断为重点,同时联系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进行学习。医学节
肢动物以形态、生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学习重点。寄生虫学实验是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教学双方都必须加强重视和认真对待。通过实验加强有关基本
技术操作和技能的训练。
第一篇总论
掌握内容:
寄生虫、宿主、寄生关系的概念。
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期、感染途径及方式、世代交替、寄生部位及移行途径。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损害、化学毒素作用。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宿主免疫应答的类型、寄
生虫的免疫逃避现象
熟悉内容:
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
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寄生虫的代谢。
寄生虫病的传播及其特点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带虫者、隐性感染。
分布的方性和传播的季节性。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学时分配:2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原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理特征:运动与摄食、生殖方式的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胞膜、胞质及细胞器、胞核及类型。
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征。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
掌握内容:
形态及生活史特征:滋养体、包囊各期形态及发育增殖规律。
致病:滋养体侵袭组织的过程及机理,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和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
理化及生物因素对阿米巴发育、增殖的影响。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及组织检查,人工培养)、免疫诊断
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方式。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
熟悉内容:
简介包囊形态特点并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比较。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在介昆虫白蛉体内的发育;在人及脊椎动物体内的发育。
致病: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病变特征及临床表现;我国黑热病的特殊表现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无鞭毛体及其超微结构、前鞭毛体。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骨髓穿刺物或血液涂片、培养及动物接种、皮肤活检)、血清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介、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特征;治疗患者、捕杀病犬、灭蛉、防蛉。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熟悉内容:
弓形虫生活史特点,先天性感染和婴儿弓形虫病。了解内容:
简介弓形虫形态。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感染方式和致病特点。学时分配:8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吸虫概论
掌握内容:
吸虫生活史的一般规律:虫卵、幼虫的发育与增殖、中间宿主、感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熟悉内容:
吸虫的一般形态:外形、吸盘、体壁结构与功能、内部器官(消化、生殖、排泄系统)的特
点。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孵化与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
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
致病:成虫对胆管的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重度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大小,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特点。虫卵、尾
蚴和囊蚴的外形和主要结构。
实验诊断: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我国肝吸虫病主要流行区人群感染概况。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
了解内容:
成虫及虫卵形态,成虫寄生部位及致病,实验诊断与流行环节。
卫氏并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两种成虫节、链体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
实验诊断:粪便涂片查虫卵或直接查孕节片,活组织检查猪囊虫。
流行与防治:绦虫病的流行与人群生活习惯的关系。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了解内容:
简介形态、生活史的特征及自体感染现象、致病与病原诊断。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形态,棘球蚴结构及功能;人体感染棘球蚴的主要方式,棘球蚴的发育。致病:棘球蚴的机械压迫作用;棘球蚴液的毒性作用;继发性棘球蚴感染。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
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病原检查(手术摘除棘球蚴、物理性检
查、定位等)
流行与防治:棘球蚴病在我国的分布及与畜牧业、皮毛加工业的关系。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
了解内容:
简介成虫、裂蚴和虫卵形态特征,人体感染裂蚴的方式及临床表现分型。学时分配:4
线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虫卵的孵化;幼虫发育的生理特征;生活史类型;外界环境因素对线虫卵及
幼虫发育的影响。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雌雄异体、成虫外形;体壁的基本结构;原体腔及内部器官(消化、生殖和排泄
系统)的一般特征;虫卵卵壳的结构。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外界环境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丝状蚴的生态
特点和侵袭力,人体受染方式和移行途径,十二指肠钩虫的迁延移行现象。
致病:幼虫所致的钩蚴性皮炎和肺炎;成虫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贫血的原因和性质;
异嗜症及其他症状;婴儿钩虫病。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体形、口囊(钩齿或板齿)、头腺和咽管腺的结构与功能;雄虫交合伞,两
种钩虫的主要鉴别特征;虫卵的形态特点。– 掌握内容:
生活史: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致病:微丝蚴血症。
淋巴系统的早期病变及急性症状和体征(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丝虫热)。
淋巴系统的阻塞性病变及慢性症状和体征(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隐性丝虫病。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及微丝蚴的一般形态特点,两种微丝蚴的主要鉴别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鲜血法、厚血膜法、乳糜尿等浓集法查微丝蚴)和免疫诊断(检测抗
体和检测抗原)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丝虫病的分布概况及传播介;普查普治(药物治疗及物理性治疗)
和防蚊、灭蚊。
学时分配:6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掌握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熟悉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一般形态结构
判定传病介的原则及影响虫传病的因素。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制
蜱和螨
蜱螨属蛛形纲节肢动物,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无翅、无触角,成虫有足4 对。蜱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卵、幼虫、虫、成虫;孳生、吸血与更换宿主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颚体、躯体的识别;硬蜱与软蜱的区别要点。
重要种类及危害:全沟蜱;传播森林脑炎、蜱瘫痪。
恙螨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孳生、食性、活动范围与扩散。
熟悉内容:
幼虫形态特点: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虫、成蛹、成虫。
重要种类及危害:理纤恙螨;直接叮咬、传播恙虫病。
疥螨
掌握内容: –
生活史与生态:卵、幼虫、蛹、成虫,寄生方式、吸血习性及对温度反应。
熟悉内容:
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触角、口器、前胸栉、颊栉、中胸侧板杆、臀板、前胃;雄性外
生殖器、雌性受精囊。
常见蚤种与危害:致痒蚤、印鼠客蚤、猫蚤;传播鼠疫、鼠型班疹伤寒,作某些绦虫的中间
宿主、潜蚤病。
虱
掌握内容:
生活史与生态:卵、虫、成虫;寄生环境、吸血习性及对温度的反应。
熟悉内容:
形态特点:触角、口器、足(具胫突、爪)雌雄虫区别。
种类与危害:人体虱、耻阴虱;传播流行性班疹伤寒、战壕热、回归热。
学时分配:6
四、教材
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李雍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6
五、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寄生虫病学》,陈保等.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彭文伟.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寄生虫与临床.第2版.沈一平等.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临床寄生虫病学.谢醒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MMedical parasitology.8thEd.MarkellEK.Philadephia:W.B.SaundersCompany,1999
Human Parasitology.2nd Ed.Bogitsh BJ, Cheng TC.USA: Academic Press, 1998
Parasitology & vector biology.2nd ed.Marquardt WC, Demaree RS.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0
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陈建平王光西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
六、成绩评定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基础性的学科, 虽然在医学教育中不属主干学科, 但对临床、预防和检验专业来说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应用课程。现根据学科特点, 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如何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几点体会。
1 精心备课
教师备课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取舍教学内容, 明确重点、把握难点、选准起点、消除疑点, 使课程内容达到系统化、条理化, 便于学生接受。但一般的院校寄生虫学的学时都十分有限, 有限的学时不可能完成教材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上, 应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的分布情况, 将本地区较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列为重点, 并相应地增加学时数, 如华支睾吸虫病在广东地区流行广泛, 广东医学类院校应该将该病列为重点;对于其他比较重要的虫种, 如血吸虫、疟原虫, 除了正常讲解外, 还要结合当今流行现状重点介绍如何预防以及治疗。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 我国寄生虫病分布和流行状况已有较大变化, 过去流行比较严重的一些寄生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疟疾、丝虫病、黑热病) ,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的膳食结构及烹调方式逐渐变化, 食源性寄生虫病患病率不断上升, 尤其是以往少见或罕见的病例明显增多。如由于食用没有煮熟的福寿螺而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的事件、由于生食泥鳅而引起的棘颚口线虫感染事件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随时关注近年突发的寄生虫感染事件, 及时重点讲解这些寄生虫的有关知识。
设计教学过程是备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多年来, 寄生虫学教学方法基本上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模式进行,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即形态、生活史、致病、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流行防治分别叙述。这种讲课方法虽能给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 但其不能很好地体现生活史、致病、诊断等各内容间的联系,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不容易理解。因此,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应注意要设计一个好的教学导入点。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开讲时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互动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一个典型病例, 一则相关新闻报道, 一张患者照片, 一段寄生虫的视频, 一个小故事, 都能成为好的教学导入点[1]。其次, 设计教学要注意寄生虫生活史要讲透, 在讲解致病、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流行时都要结合生活史讲解, 要使学生理解寄生虫为什么会致病、为什么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什么要用书本上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为什么会流行、为什么要采用那些预防的方法等等, 这样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寄生虫, 不用死记硬背, 同时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 设计教学也要考虑一些科研前沿, 科研前沿要在合适的时候给学生讲解一些, 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苍蝇的时候一般都是讲解苍蝇对人体的危害, 但如果讲解一些蝇蛆可以用来清创、蝇蛆的高蛋白可以食用等等, 教学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2 合理应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不仅要重点掌握寄生虫各个生活阶段的形态学, 还要掌握包括生活史、致病、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知识, 内容繁琐杂碎, 教学过程冗长复杂, 学生很难理解记忆, 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常所说的多媒体课件是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它包含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影像等内容[2]。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 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演示效果生动等特点[3], 其在形态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能形象生动地展示虫体形态, 可动态地表达生活史, 以及系统地展示一些致病机理和症状, 并可刺激学生多个感觉器官协同接受所学知识信息,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片, 可以把书本上枯燥、生硬的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 使学生加强理解, 便于记忆。通过播放教学片, 一些不便直接观察的现象, 如:虫卵孵化、蛔虫的钻孔、囊尾蚴头节的翻出等可通过慢动作播放或快速播放, 使学生仔细地看到变化的全过程, 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观,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可以使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知识, 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重视实验教学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课程, 仅靠理论教学远远不够。课堂描述寄生虫形态学方面的知识, 再生动形象的叙述、再活灵活现的动画也不及学生在实验室看一眼具体的实物[4]。所以应尽量多的准备一些标本供实验课时使用。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面对较少的学生, 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 解决少数学生的疑问, 弥补理论教学没有足够时间与学生交流的缺陷;也可以组织小范围的讨论,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设教学网站
由于近年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众多, 教师很难与学生一一进行交流;教学学时有限而教学内容较多, 有些内容如学科进展都无法在课堂上展开讲。因此教学网站可以作为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给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本教研室在网站上上传了教师授课的课件、教案、教学图片等, 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信息;设置了病案学习单元, 提供了部分典型病例, 让学生在课后还可学习、讨论;介绍了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 让有兴趣的学生开阔视野; 开设了寄生虫学论坛, 欢迎学生提出疑问、探讨问题, 为学生答疑解惑, 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时代,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学网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寄生虫教学的重要性
人体寄生虫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 要让学生知道寄生虫病在人口众多的我国, 特别是在某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仍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疟疾和血吸虫病, 由于缺乏特征性和临床表现经常被误诊。由于环境、生活习惯、社会老龄化等方面的改变, 以前少见的寄生虫病如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率日益上升, 而临床医生以前很少见到, 所以也容易误诊。通过对这些寄生虫病的介绍, 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学生学好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 不能单纯的把课本知识讲完就行, 也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或技巧, 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将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组合起来, 灵活运用, 活跃课堂气氛, 鼓励“以学生为主体”,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邓莉, 何庆丰, 彭礼飞.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5) :1868-1869.
[2]张涟漪.多媒体创作软件在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9 (3) :31-33.
[3]徐子芳.提高基础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成功途径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5) :39-40.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留学生 教学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医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医学,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实行全英文教学;至今已有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实践,我校成为教育部认证的能够从事来华留学生教学的学校之一[2]。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我一直从事留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现状
1.1师生之间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与其他医学院校类似,本校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少部分留学生来自非洲国家。他们的官方语言基本是英语,对英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较强,但大多数留学生的英语发音地方口音较重。而参与寄生虫教学的老师,大多毕业于国内院校,虽然英语发音以美式英语为主,但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沟通,给教学工作造成障碍。
1.2缺少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教材。
虽然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大多数专业都缺少适合我国留学生群体的教材,人体寄生虫学亦如此[3]。英文原版教材内容过多且书价昂贵,学生不愿购买;我们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留学生的特点,选用汪世平主编的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理论教材,但其英文翻译有不规范之处。
1.3教学内容与留学生所在国国情脱节。
与临床专业的中国学生类似,大多数留学生学成回国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生这一职业。而寄生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有些寄生虫病在我国已被消灭或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在非洲一些国家仍然广泛流行,例如疟疾、丝虫病等。目前,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讲解,使留学生对该类疾病在本国的流行情况产生误导。
1.4留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但纪律性较差。
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充满热情;上课喜欢提问,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课堂纪律普遍较差,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组织纪律涣散,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讲话、随意出入教室等情况,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2.提高留学生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校留学生教学均采用全英文授课形式,英语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包括听力、口语表达、专业词汇量等)是师生之间建立联系的必备条件。一方面授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参加英语培训,强化口语训练,并多与留学生沟通,以了解和适应留学生的发音规律与习惯。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要掌握大量的与寄生虫学相关的生理、解剖、免疫等专业词汇,以对知识点充分讲解,提高授课质量。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英文原版的图片、视频等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图文并茂,有利于留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2.2选用合适的授课教材。
教材作为授课的工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手段之一[4]。国内出版的英文教材,在语言描述和表达上与原版教材有较大差距,不利于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选用Burton J.Bogitsh主编的第四版《Human Parasitology》及Thomas C.Orihel和Lawrence R.Ash主编的第五版《Atlas of Human Parasitology》作为主要的理论课教材,同时参考汪世平主编的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课则以山东大学医学院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内部发行资料为参考,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制作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课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同时采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2.3有针对性的备课。
对于寄生虫课程来说,每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与防控,地域与气候的差别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流行病学状况,因此根据其流行情况着重讲解留学生所在国发生概率较高的寄生虫病,对于留学生学成回国后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治工作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招收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三国,少数学生来自非洲国家;因此,每次授课前我们都会根据WHO提供的寄生虫病的最新资料,了解留学生所在国家该种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上有的放矢地有所增减,修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留学生自身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丝虫病,目前印度及非洲国家流行仍然比较严重,而我国在2006年就已经完全消除了该病,所以在讲到该病时,重点讲解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同时着重介绍我国消灭该病的“食盐加海群生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加强留学生的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留学生的课堂管理,我们采取督促与吸引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针对留学生思维较活跃的特点,授课时增加了一些能够让学生参与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明显提高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与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沟通,加强留学生的考勤管理,督促留学生按时上课,提高上课出勤率,避免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将出勤率计入留学生的平时成绩,汇入期末总成绩。
3.结语
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的教材和教学理念,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医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6]。但留学生与国内本科生在很大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校留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特点,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有助于改进完善留学生教学状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岑建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6,(5):47-48.
[2]李雯.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初级阶段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医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3,(36):176-178.
[3]刘彦,张愉快,邹菊,等.医学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63-65.
[4]王少华,诸欣平,杨静,等.提高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3):228-230.
[5]韦艳霞,付琳琳,刘转转,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考试周刊,2014(76):164-165.
卫生职业教育《人体寄生虫学》素材库的建立和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卫生职业教育<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得到很大提升.随之而来是教学素材资源缺乏,制作一套<人体寄生虫学>素材库为教师制作课件使用,可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在使用素材库时应该选择适当的`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的优化.
作 者:陈振南 孙秦艳 作者单位:陈振南(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0)孙秦艳(廊坊市区管道中心,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71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 多媒体 素材库通过图片、数据、动画或提问等方式引入主题,先大致介绍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整体概况,然后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内容提出5个问题(A~E)。将学生分为5组(A~E),A组的.每名学生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并讨论A问题。其他组依次类推。
1.2第一次学生讨论(15分钟)
根据每组分得的问题,5名学生依次发言并相互讨论,每名学生都要把大家讨论得出的问题答案写在白纸上,有不同意见和思路也要记录在白纸上,使每名学生的结论都要有据可查。与此同时,带教教师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每名学生的参与情况。
1.3第二次学生讨论(15分钟)
5组中每组序号相同的学生,如A1、B1、C1、D1、E1集合在一个组,其他组类推。5个组的新成员依次把5个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其他的4名成员把刚才自己没有参与讨论的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同时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最终讨论结束,每名学生都同时获取了5个问题的答案,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过程。带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时间以及思考这5个问题的内在联系。
1.4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25分钟)
完成任务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带着白纸,站在讲台上,把本组找的问题答案展示给大家,并说出确定答案的依据。其他各组学生要认真听讲,可以补充自己的见解并提供依据,每组5分钟汇报时间。
1.5带教教师总结(20分钟)
针对5个问题把自己的思路梳理并展示给学生,把各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有的问题回答不准确或者描述不到位的地方给予适当补充或更正。
1.6“金鱼缸式讨论”(5分钟)
原来的方案是,提出新问题后,马上进入“金鱼缸式讨论”环节,每组重新选1名学生围成1组即为“金鱼缸中的金鱼”,其余学生在“金鱼缸”周围旁听。“金鱼缸”中的学生立刻对提出的新问题进行讨论,周围旁听的学生也可随时加入“金鱼缸”的讨论当中。在此环节我们做了改动,为了使讨论更充分,也为了验证学习效果,给出病例后,让5个组的学生按照第二次讨论即A1、B1、C1、D1、E1集合在一个组。5个新成立的组分析解决一个共同的病例,写出讨论结果,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1.7教师总结(5分钟)
针对“金鱼缸式讨论”环节的病例给出正确的分析,针对本次课中学生的表现,给出建议并提出要求,最后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2讨论
医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Sandwich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后来德国海德堡大学首先将Sandwich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4]。Sandwich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充分调动带教教师以及每名学生的热情。该教学法资源消耗少且投入小,可实施性强,应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更有优势[5]。通过将Sandwich教学方法运用到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中以后,可以使学生完全投入课堂,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并记录不同意见,更要求学生能思路清晰地组织语言表达集体意见,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动力,比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好。此外,我们分配的任务都是不同的,大家还可以组织分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但是也有一点问题,比如说在学生自由交流的时候会比较乱,有的学生不太积极,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带教教师要时刻监控和指导。综上所述,Sandwich教学法能够确立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田志逢,李占生.Sandwich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4):56-57.
[2]邓惠南.Sandwich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30(31):80-81.
[3]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等.“三明治”教学法在小儿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1):107-108.
[4]陈星星,晏丹,袁修学.Sandwich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31):99-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可引起禽类肿瘤性疾病的双股DNA病毒是____ A.鸡痘病毒
B.新城疫病毒
C.禽流感病毒
D.马立克氏病病毒
E.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2、家畜日射病的病因是 A.散热障碍 B.高热应激 C.热平衡失调 D.环境通风不良 E.日光持续照射头部
3、可用于驱除动物体内线虫和体外螨虱等寄生虫的抗生素是____ A.伊维菌素
B.潮霉素B
C.安普霉素
D.强力霉素
E.甲硝唑
4、猪口蹄疫的防治应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__。A.发病时以扑杀病猪,封锁疫区和紧急预防接种为主 B.发病时以疫苗注射,治疗病猪为主 C.平时以检疫为主,疫苗注射为辅 D.A+C E.A+B+C
5、(4~6题共用题干)夏季,某牛场四分之一的牛单眼或双眼羞明、流泪、眼睑痉挛,眼分泌物增多;角膜周边可见新生血管,角膜浑浊,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体温40.5~41.5℃,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确诊该病最好采用 A:检眼镜检查 B:角膜成像检查 C:微生物学检查 D:阿托品散瞳检查 E:荧光素点眼试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指动物防疫不包括____ A.动物的检疫
B.动物疫病的控制
C.动物疫病的研究
D.动物疫病的预防
E.动物产品的检疫
7、在卵泡中,颗粒层细胞是指____ A.紧靠透明带的卵泡细胞
B.与卵母细胞共同构成卵丘的卵泡细胞
C.构成卵泡壁的卵泡细胞
D.紧靠卵泡腔的一层卵泡细胞
E.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细胞
8、进行小母猪小挑花时,使猪的下颌部、______。至蹄构成一条直线。A.左侧肩部 B.右侧肩部
C.左后肢的膝盖骨 D.右后肢的膝盖骨 E.胸部
9、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原主要是______。A.病毒 B.真菌
C.无乳链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 D.乳房链球菌 E.停乳链球菌
10、皮肤触诊呈捏粉状见于__。A.水肿 B.血肿 C.脓肿 D.气肿
E.以上都不是
11、关于阿托品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化 B.口服不易吸收,必须注射给药 C.可以升高血压 D.可以加快心率
E.解痉作用与平滑肌功能状态有关
12、不属于抗吸虫的药是()A.硫双二氯酚 B.阿苯达唑 C.吡喹酮 D.硝氯酚 E.三氮脒
13、青霉素G与四环素合用的效果是__。A.增强 B.相加 C.无关 D.拮抗 E.毒性增强
14、下列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味的是__。A.砂仁、茯苓 B.人参、白术 C.当归、陈皮 D.黄芪、炙甘草 E.升麻、柴胡
15、缺氧兴奋呼吸的途径是通过刺激__。A.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 E.下丘脑呼吸中枢
16、弱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 A.可引发动物机体全面的免疫应答
B.安全可靠 C.研制快速D.运
输方便
E.易于保存
17、能通过人、兔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18、发病后一般无体温变化的疾病是____ A.鸡马立克氏病
B.猪瘟
C.鸡新城疫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9、正常家畜的肺部、肌肉的叩诊分别是__。A.过清音;鼓音 B.清音;浊音 C.清音;鼓音 D.鼓音;清音 E.鼓音;浊音
20、健康牛肺叩诊区后界线应经过肩关节水平线与__。A.第7肋间的交叉点 B.第8肋间的交叉点 C.第9肋间的交叉点 D.第10肋间的交叉点 E.第11肋间的交叉点
2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__。A.球蛋白 B.白蛋白
C.小分子有机物 D.电解质 E.以上都是
22、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是__。A.细胞体积缩小和数目的减少 B.细胞体积缩小和数目的增加 C.细胞体积增大和数目的减少 D.细胞体积减少和数目的增大 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下列能促进乳腺排乳的激素是____ A.催乳素
B.催产素(又名缩宫素)
C.抗利尿素
D.催乳素释放因子
E.促卵泡素
2、从兔耳缘静脉注入空气造成血栓致其死亡,一般栓塞在 A.心脏
B.脾脏
C.肺脏
D.肾脏
E.肝脏
3、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主要原因是__。A.组织增生 B.动脉充血 C.静脉阻塞
D.富含蛋白的液体渗出 E.以上都不是
4、鼻蝇疽感染羊后会引起__。A.贫血、水肿、采食量下降
B.发育不良、消瘦、母畜的繁殖率下降 C.贫血、水肿、鼻黏膜发炎和肿胀 D.神经症状、鼻黏膜发炎和肿胀 E.发育不良和采食量下降
5、当发生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时,最容易出现典型“桑葚心”病变的动物是______。A.犊牛 B.马驹 C.仔猪 D.仔鸡 E.羔羊
6、IgG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在__。A.VH B.CH1 C.CH2 D.CH3 E.CH4
7、麻杏石甘汤主要用于
A.外感咳嗽
B.湿痰咳嗽
C.肺寒吐沫
D.肺热气喘
E.上实下虚喘证
8、疑似糖尿病时,最好进行
A.空腹血糖测定
B.尿糖测定
C.葡萄糖耐量试验
D.血清胰岛素测定
E.乳糖脱氢酶测定
9、治疗老龄患畜肠燥便秘的方剂是 A.曲蘖散 B.保和丸 C.白头翁汤 D.大承气汤 E.当归苁蓉汤
10、钼中毒是以持续性腹泻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的继发性______缺乏症__。A.铁 B.铜 C.硒 D.铅 E.镉
11、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物质是____ A.血型抗原
B.免疫球蛋白
C.灭活的细菌
D.异嗜性抗原
E.病毒衣壳蛋白
12、牛胎衣不下时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____ A.B超检查
B.X线检查
C.阴道检查
D.直肠检查
E.血液生化检查
13、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____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疾病中,临床可出现多尿症状的是______。A.膀胱炎 B.膀胱结石 C.糖尿病 D.急性肾炎 E.尿道炎
15、典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例的早期临床症状是 A.腹泻,排白色粘稠或水样稀粪 B.病鸡闭眼呈昏睡状态 C.体温低于正常
D.部分鸡自啄泄殖腔 E.脱水,虚弱
16、亚硝酸盐中毒的猪,可出现皮肤发紫,呼吸极度困难,这是因为__。A.呼吸中枢受毒害 B.呼吸肌麻痹 C.呼吸道堵塞
D.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 E.血液CO2过低
17、牛瘤胃切开术腹壁切口______。A.脐中线切口 B.白线旁切口 C.侧腹壁正切口 D.侧腹壁斜切口 E.耻骨前切口
18、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上皮为____ A.单层立方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变移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E.复层扁平上皮
19、牛静脉注射的部位一般在____ A.耳静脉
B.颈静脉
C.后肢股外侧静脉
D.前肢正中静脉
E.以上都不是
20、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是__。A.对生殖细胞起营养和支持作用 B.形成“血睾屏障” C.可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
D.为生殖细胞发育提供理想的微环境 E.以上都是
21、慢性猪瘟常出现的特征性病变是__。A.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
B.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纽扣状坏死和溃疡 C.脾脏的梗死 D.胸腺萎缩
E.消瘦,贫血,全身衰弱,便秘与腹泻交替
22、为使冷冻精液在解冻时快速通过危险温区,解冻温度一般为______。A.40℃
1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科地位被忽视
近年来我国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人体寄生虫学学时数明显缩减,有些院校已将其由必修课改为考查课或选修课,部分专业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加之实践教学部分几乎没有投入,学时少,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开展。其结果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无法达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任课教师缺乏临床专业知识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为了短期内的科研项目,聘用教师时忽略了对其临床专业素质的要求,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医学专业训练,对临床一无所知。教师只是就课本内容讲解,很难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1.3 对寄生虫病危害性认识不足
过度的宣传,使得多数学生甚至教师认为寄生虫病已经基本被消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对寄生虫病流行趋势有正确认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寄生虫病依然是重要的传染性疾病,全球每年有1 700万人死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近年来,人口流动使输入性寄生虫病的发生迅速增加。特别是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如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75%,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由此可见,寄生虫病仍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4 寄生虫病确诊困难
由于寄生虫可侵入人体各系统的不同器官,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寄生虫病可见于临床各科,如妇科门诊常见的滴虫性阴道炎,神经内科常见的脑囊虫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蛔虫感染引起的胆道症等。在人体寄生虫学学时数大大缩减的情况下,国内各医学院校又未单独开设该课程,临床课程亦未安排寄生虫病教学内容,导致医学院校毕业生对寄生虫病不甚了解,寄生虫病患者经常被误诊误治。2006年,北京市民由于食用福寿螺,造成160多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部分患者因误诊误治,医疗费用甚至超过5万元[3]。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不仅可以诊治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而且还能发现一些少见病与疑难病。
1.5 教学内容陈旧且针对性不强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重点仍以寄生虫生物学为主,很少讲授临床相关知识,不符合临床医师应具备寄生虫病知识的要求,无法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难以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常见寄生虫虫种内容安排较多,而对再现、新现的寄生虫病缺乏足够重视。其结果使得教学内容与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不能有机结合,教学难以满足临床需要。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我国寄生虫病疾病谱的变化改革教学内容,缩减我国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丝虫病、姜片虫等内容。讲授过程中注重疾病本身的特点,提高医务工作的防范意识;补充食源性及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等知识[4]。同时,适当加入真实病例充实讲授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注重人体寄生虫学与临床各学科间的交互渗透。
2.2 改进教学方法
可采用CBL(Case-based Learning,CBL)及其他综合性教学法。CBL教学法是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发展起来的全新教学模式,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讨论式教学。近年来,我院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重新规划教学体系,选择出可进行案例设计的相关教学内容。如寄生虫感染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引出相关常见寄生虫病的种类和致病特点等。提出案例后对相关知识点合理编排,尽量做到知识点间的联系符合理论逻辑,连贯性强,同时达到有效覆盖,避免重复出现。从学生反馈和问卷调查来看,该教学方式受到普遍欢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方式的培养[5,6]。
2.3 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知识均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系统、扎实的人体寄生虫学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相关学科(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知识,能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结语
寄生虫病涉及临床各个学科,对于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必须加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联系,使所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应将人体传统寄生虫学教学内容与寄生虫病流行态势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亚.旋毛虫病群体发病早期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6):55.
[2]WHO.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4]刘明远,刘全,方维焕,等.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7):1205-1225.
[5]全芯.PBL教学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8):636-637.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人体寄生虫学(五年制)教学大纲四川大学07-15
人体寄生虫学试题11-20
人体十大寄生虫分析09-10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10-26
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执业兽医师《兽医寄生虫学》试题01-16
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10-14
寄生虫影评07-26
医学寄生虫总结06-09
寄生虫课件内容01-03
寄生虫 观后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