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精选8篇)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篇1

你是否一开始就习惯于:坐在宽敞、明亮、恒温的办公室?一动身,便是舒适轿车相伴、豪华酒店不离?你意气风发,无所畏惧,却从未想过:如果没有拖鞋是否能在晚上走路;如果没有自己的干净脸盆是否能洗脸;如果三人同居一室是否能入睡;如果没有空调是否知道加减衣服„„不确定吗?那么,你有必要拓展一下了!人生路上有些东西是必备的,但你却渐渐失去了它们。你该去一所学校,一个军营,但肯定不是你早已乐此不疲的办公室,或是酒店!

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组织的成功更加依赖于整个团队的表现。但是,同样一支队伍,可以庸碌无为,也可以成就大业,何也?或松散懈怠,或凝聚有序,形成氛围不同。失败的团队中没有赢家,而成功的团队中没有输家。拓展训练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拓展培训告诉您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如何组建有效的团队。

什么是拓展培训

拓展培训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它被称为“自我突破人格培训”,外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返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汗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种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

练、管理训练等。它已成为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它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使学员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是一种突破传统培训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培训方式。它融合思想性、教育性、挑战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培训的特点

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投入。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集体中的个性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能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教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一般不进行深度的讲述,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员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拓展培训的意义

拓展培训是一种面向问题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个人的决策意识、领导意识和对组内成员的强项弱项进行分析的意识。它糅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员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拓展培训强调学员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不了解其它人的感受时,即使我们有很好的见解,我们也很难说服他人。研究资料表明,传统课堂式学习的吸收程度大约为25%,而要求学员参与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能更加有效地将资讯传授给学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但并非体育加娱乐,它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大多数人认为,提高素质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课堂式的培训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知识和技能作为可衡量的资本固然重要,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能量,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何种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通过拓展培训,整合团队,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其最终目的,是让学员将培训活动中的所得应用到工作中去。这就是拓展培训的真正意义!

拓展培训能给企业带来的明显收益:

进一步明确和认同组织目的,增强组织凝聚力;

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气氛;

改进组织内部沟通与信息交流;

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最佳的领导与管理才能;

使组织面对各种变革与挑战更加从容、有序。

拓展培训能给个人带来的明显收益:

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

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调整身心状态,不浮躁,不荒废,更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领悟人生真谛; 认识群众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学习欣赏、关注、爱护大自然。

人们通常把拓展培训和培养团队精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除此之外拓展培训还可以帮助个人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增进团结与合作、促进沟通与交流、建立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培养解决问题及决策能力、提升人际关系交往技巧、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应对转型或重建所带来的危机、培养乐于与人相处共事的态度以及主人翁精神等。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并不是通过企业反复重申“大家要有团结合作精神”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团队成员需要通过实际的磨合才能学会如何在工作中相互配合。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的多的多的勇气、力量、智慧和善心。我们希望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经历真实的艰险、他人的嘲笑、自我的怀疑和厌倦,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拓展训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主要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完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决定了知识和技能可能创造多大的价值。拓展培训,正以高山仰止之势向着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企业与个人阔步走来!

德国——拓展培训的起源地

2010-2-21 16:29:1

3拓展训练是由德国出色的教育家韩建德所创办,他认为当时传统的学校课程并不足以全面地培育下一代,于是便构思了一套另类的教学理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韩建德博士在苏格兰一所著名的学校– Gordonstoun任职校长,首先将其教学理念推广出来。1941年,第一所外展训练中心在英国成立,以海上训练模式,全力协助当时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身处险境的船员,培养坚毅的性格和建立无惧的勇气面对逆境。

大战结束,拓展训练遂成为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先导,发展日渐遍及全英国、欧洲、澳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时至今日,拓展训练仍是全球规模最大和历史最悠久、从事户外体验式教学的非牟利机构。它的网络已跨越了30个国家,成立了逾50间训练中心。

拓展训练的原意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篇2

1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 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 印度等国出现。中国叫打手毽, 印度叫浦那, 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19世纪70年代, 英国军人将在印度学到的浦那游戏带回国, 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活动。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 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据传, 在14世纪末, 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 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这便是羽毛球运动的原形。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 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 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 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 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 很快就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风行开来。“伯明顿” (Badminton) 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 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18世纪时, 印度的蒲那城, 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 以绒线编织成球形, 上插羽毛, 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这种游戏流行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 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

20世纪70年代, 国际羽毛球坛是印度尼西亚与我国平分秋色。20世纪80年代, 优势已转向我国, 说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及混合打共5项比赛。

1992年, 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设立男、女单打和双打及混合打5项比赛。每届羽毛球赛事的时间地点均有不断的变化:像汤姆斯杯、尤伯杯以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2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2.1 全身运动项目

打羽毛球运动健身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 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 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 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 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 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据统计, 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 中强度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40~150次, 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100~130次。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 可使心跳强而有力, 肺活量加大, 耐久力提高。此外, 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 果断地进行反击, 因此, 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既是技巧性很强的运动, 也是一种普及性很好的运动, 老少皆宜。

2.2 可调节运动量

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 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青少年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 运动量宜为中强度, 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 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 运动量宜较小, 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 从而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儿童可作为活动性游戏方法来进行锻炼, 让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 并要求他们能击到球, 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质。

3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类型

当今世界羽毛球打法种类很多, 根据技术流派或风格, 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 (1) 欧洲式欧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强调重心稳、落点准, 以稳准为主。他们在技术上讲究步法的条理性, 一般用小步结合大步, 速度较慢, 和回中心位置;打法是用高远球和网前放、挑球结合拉吊四角以调动对方, 主动伺机扣杀。这种打法击球力量大, 落点准, 反手颇具威力。近年来欧洲运动员还加强了速度, 跑动趋向更积极, 用羽毛球拍的打法也较以前积极主动。 (2) 亚洲式亚洲运动员身体较为灵活, 在稳准的前提下强调快攻, 技术特点是突出前臂和手腕的的力量, 脚下步法移动快 (注重运用弹跳和蹬跨) , 挥拍动作小, 注重鞭打的协调用力, 击球点高, 常用扣杀、快吊和劈杀;上网快, 网前多采用搓球 (取代了欧洲式的网前放、挑球) 和推平球, 后场反手部位也多用头顶的杀、吊、击等技术击球。 (3) 中国式中国运动员特点是“快、狠、准、活”, 在技术与战术上表现为以我为主, 以攻为主, 以快为主, 基本技术全面、熟练, 特长突出, 进攻点多, 封网积极, 网前球动作变化多, 劈杀凶狠, 防守稳中有刁, 守中有攻, 能攻善守, 力求“快、狠、准、活”有机结合。使用羽毛球拍的方法也变化多端。

4 羽毛球击球技术的基本环节

羽毛球比赛时, 运动员的每一次击球动作, 都是从站位准备开始, 在判断对方来球的路线、落点后反应起动, 移动到击球位置击球, 然后做下一次的击球准备。

判断、选位——反应、起动——移动、引拍——到位、击球——判断、选位……在比赛的对击过程中, 双方都按此程序击球, 周而复始, 直至成死球。这四个环节都会影响击球员击球技术的好坏, 并且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环环相扣。

4.1 判断、选位

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建立场上合理选位的基础。运动员在站位准备时, 应根据对方的战术意图、技术动作特点, 比赛场上双方的攻防态势和羽毛球基本球路特征等, 在自己每一次将球击出后, 羽毛球是一项大众运动, 作出对对方下一次击球方法和意图的预测, 即判断。并依此将自己的注意力和身体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即选位。如果在击球后, 你只是简单地回动到球场的中央位置, 而不是根据对方可能还击的球路作出判断进行合理地选位准备, 那么, 不但会给对方提供有利的进攻机会, 而且, 也往往会增大自己在场上的移动距离。

4.2 反应、起动

在羽毛球比赛中, 具有来回多、移动距离短 (一般都在2~3步之间) 的特点, 所以双方运动员场上起动速度的快慢比较, 对比赛胜负的影响至关重要。

羽毛球项目实战中的起动过程, 实际上就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反应是速度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指从给予刺激到开始发生动作之间的瞬间, 由感觉时间 (接受刺激, 也就是在实战中根据视、听觉感知对方击球的动作和路线) 、分析综合时间 (思维时间) 和运动时间 (动作始动时) 三方面组成。

由此而见, 正确的判断将有利于快速的起动, 因为它可以大大地缩短反应的感觉和分析综合时间。但也应该认识到, 在羽毛球项目实战中, 判断和反应、起动毕竟是两个既有联系, 又不可完全替代的环节。事实上, 优秀羽毛球项目运动员在比赛的的每一个击球过程中, 都试图对对方球员的击球目的与方法作出正确地判断, 但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在对方球员未击球前, 提前向他们预测判断的位置移动去等待回击对方的来球 (这里指得不是合理的选位回动) 。因为, 只要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羽毛球项目运动员, 他们基本上都会具备在最后出手前变化其击球方法和线路的技能。

4.3 移动、引拍

移动, 是指羽毛球运动中的脚步移动的方法。我国的羽毛球训练历来非常强调对于运动员步法的训练。羽毛球运动步法是指运动员在大约35平方米的本方场地上, 运用转体、并步、跨步、交叉步、垫步和蹬跳等动作, 进行快速、合理并又有一定规律的上网、后退和两侧移动的方法。它是羽毛球运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也是运动员学习和能否掌握好正确技术的基础。

准确的判断、合理的选位、快速的反应起动、再加上快速合理的移动, 目的都是为了争取及早到位主动击球。

引拍, 在这里是指击球动作中的整个引拍过程的前期动作, 如击球员从中场退到后场击上手高球, 他在开始后退的同时, 就应该做球拍后举至右肩上方的动作, 而不应该待后退到后场才开始引拍。在实战中, 对一名运动员在场上移动能力优劣,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评判:

(1) 速度。指运动员在场上从准备的位置到击球位置之间位移的速度。

(2) 是否有利于击球动作的选择与完成。指运动员在最后一步移动到位时, 不但已完成击球的前期引拍动作, 而且还应力求使自己的身体姿势处于最佳的击球准备状态。如上网移动时, 以右手持拍者为例 (以下均同) , 在运动员完成最后一步移动到位时, 他就应该同时处于右手持拍前伸引拍, 左臂自然后伸, 右腿前跨, 左腿在后, 羽毛球教学, 成弓箭步状。又譬如, 从近网处向后移动, 被动去救对方的推球时, 虽然从速度上来讲, 两点之间走直线是最快的, 但此时, 却只能尽快地绕一个弧线移动, 否则, 就会在最后一步移动到位时处于面对羽毛球项目而背对球网, 球、人、击球方向都处于一条直线上的不利击球位置。

4.4 到位、击球

击球员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时, 通常, 与握拍手同侧的脚应保持与握拍手在同一方向, 也就是在上网击球时应右脚在前;后退至后场还击高球、吊球、杀球时应保持右脚在后。最后一步落地时要有一定的缓冲, 以便控制好自己的身体重心, 有利于下一步的蹬地起跳或回动。

在我国的羽毛球技战术训练中, 历来强调快速、准确、凶狠、灵活的指导思想。因此, 在击球环节上首先要体现出到位要早, 要尽可能抢在高点位击球、在自己身体的前面击球, 以便自己能根据场上变化和战术要求, 通过控制自己的挥拍速度、击中球时握拍的松紧和变化击球拍面的角度, 为能灵活选择和变化击球的方法、发挥自己最大的击球力量、准确地控制和变化击球的弧线、路线和落点, 提供有利的条件。

但击球环节的最终目的还是体现在击球的质量上, 也就是体现在能否随意而精确地控制击球的速度、路线、弧线和落点。以及能否在同一个击球点上, 在保持动作一致的基础上, 击出速度、路线、弧线、和落点多种变化的球, 使对方难以在你出手前作出正确的判断, 增大他还击的难度。

5 单打的基本技术

单打的打法是根据比赛者的个人技术特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条件而形成的技术打法, 常见的大约有以下五种∶

5.1 控制后场, 高球压底

从发球开始就运用高远球或进攻性的平高球压对方后场底线, 迫使对方后退, 当对方回球不够后时, 以扣杀球制胜;或当对方疏于前场防守时, 就可以以轻吊、搓球等技术在网前吊球轻取。轻吊必须在若干次高远球大力压住后场, 对方又不能及时回到前场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打法主要是力量和后场的高、吊、杀技术的较量。对初学者, 这是一种必须首先学习的基础打法。

5.2 打四角球, 高短结合

在后场, 以高远球、平高球和吊球, 在前场则以放网前球、推球和挑球准确地攻击对方场区前后左右四个角落, 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 顾此失彼, 待对方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差时, 向其空档部位发动进攻制胜。这种打法要求进攻队员具有较强的控制球落点的能力和灵活快速的步法, 有速度, 否则难占上风。

5.3 下压为主, 控制网前

主要通过后场的高远球、扣杀、劈杀、吊球等技术, 先发制人, 然后快速上网以搓、推、扑、钩等技术, 高点控制网前, 导致对方直接失误, 或被动击球过网, 被进攻队员一举击败的一种打法。通常也称“杀上网”的打法。这种打法是进攻型的打法, 能够快速上网高点控制网前, 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也要求较高。这种打法, 体力消耗较大, 如果碰上防守技术好的对手, 体力就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

5.4 快拉快吊, 前后结合

以平高球快压对方后场两底角, 配合快吊网前两角 (或运用劈杀) 引对方上网, 当对方被动回击网前球时, 即迅速上网控制网前, 以网前搓、钩球结合推后场底线两角, 迫使对方疲于应付, 为前场扑杀和中、后场大力扣杀创造机会。这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这种打法, 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好, 特别是速度耐力要好, 技术全面熟练, 而且还具备突击进攻的特长技术。

5.5 守中反攻, 攻守兼备

以平高球和快吊球击向对方前后左右四个角落, 以调动对方。让对方先进攻, 针对进攻方打的高远球、四方球、吊球等, 加强防守, 以快速灵活的步法、多变的球路和刁钻准确的落点, 诱使对方在进攻中匆忙移动, 勉强扣杀, 造成击球失误, 或当对方回球质量较差时, 抓住有利战机, 突击进攻。这种打法要求队员具有攻中有守, 守中有攻的控球和反控球能力, 不仅应具备优良的速度耐力、灵活的步法、准确快速的反应和判断应变能力, 更应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心理素质, 这样才能在逆境和被动橘中保持沉着冷静, 并奋起反击。我国羽坛名将韩健即是典型的这种打法。

6 羽毛球双打技术

羽毛球双打比单打每方增加一名队员, 而场地宽度仅增加92厘米, 接发球区还比单打缩短了76厘米。因此双打从发球开始就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由于进攻和防守都加强了, 这就更加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 能攻善守, 反应灵敏。特别是对发球、接发球、平抽、挡、封网、扑、连续扣杀、接杀挑高球及防守反击等诸多技术, 要求更高。两名队员配合默契, 相互信任, 打法上攻守衔接及站位轮转协调一致, 是打好双打的关键。

6.1 发球

由于双打的后发球线比单打短, 在双打中若发高远球, 接发球方可以大力扣杀, 直接争取主动, 同时又较少有后顾之忧。因此站位往往压在靠近前发球线处, 对发球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上和技术上的威胁。所以, 发球质量、路线的配合、弧线的制造、落点的变化对整个双打比赛的胜负意义极其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比赛的双方若水平差不多则胜负取决于发球质量。

(1) 发球站位。发球的站位不同, 对发球的飞行路线、弧线、落点和第三拍的击球都有关系。

发球者紧靠前发球线和中线。这种站位始于反手发网前内角, 球过网后球托向下, 不易被对方扑击。由于站位靠前, 也便于第三拍封网。但站位靠前不利于发平快球, 一般是发往前内角位球配合发双打后发球线的外交位平高球。

发球者站位离前发球线半米, 靠中线。这种站位发球的选择面较广, 正、反手都可发网前球、平快球、平高球, 并且各种路线都可以发。缺点是球的飞行时间长, 对方有较多时间判断处理, 发球后如果抢网较慢也容易失去网前主动权。

发球者站在离中线较远处。这种站位主要用于在右场区以正手和左场区以反手发平快球攻对方双打后发球线的内角位, 配合发网前外角。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发球只能作为一种变换手段。因为这种发球只对反应慢、攻击力差的对手有一定威胁, 但对方有了准备时作用就不大了, 而且还会使自己陷入被动。

(2) 发球路线。发球路线和落点的选择需注意如下几点:

调动对方站位, 破坏对方打法。如对方甲、乙两名队员站成甲在后、乙在前的进攻队形, 在发球给乙时可以后场为主结合。网前, 而发球给甲时却要以发网前为主结合后场, 这样, 从发球起就阻挠了对方调整站位。

避实就虚, 抓住对方弱点发球抢攻。首先要看接发球者的站位, 如果他紧压网前站在网前内角位, 可用发网前与后场动作的一致性发球到对方后场外角位;如对方离中线较远, 则可发平快球突袭后场内角位;对接发球路线呆板、变化少的, 可针对这种情况发球后抢封角度突击。

发球要有变。发球时, 网前要和后场配合, 网前的内角、外角, 底线的内角、外交位的配合, 使对方首尾难于兼顾, 多点设防, 疲于应付;在发球的弧线上也要有变化。这样, 接球方就难以摸到发球方的规律了。

发球时间的变化。接发球方在准备接发球时, 思想虽然高度集中, 但因受到发球方的牵制, 他要等球发出后才能判断、启动、还击。所以, 发球动作的快、慢也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变化, 不要给接球方掌握规律。

发球时心理的影响。在双打比赛中, 有时会出现发球失常。其原因, 一个是发球技术不过硬;另一个原因则是受接发球者的影响。由于接球者站位逼前, 扑、杀凶狠且命中率较高, 加之比分正出于关键时, 心情紧张, 造成手软从而影响了发球质量。遇到这种情况, 首先要沉住气, 观察接发球者的动向, 心理意图, 接发球的路线和规律, 提高发球质量, 增强还击第三板的信心。另, 发球的路线要善变且无规律,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顾虑, 发球质量也会稳定下来。

6.2 接发球

接发球虽然受发球方的牵制, 属于被动等待, 但由于规则对发球作了击球点不能过腰、球拍上沿须明显低于手、动作必须连续向前挥动 (不许做假动作) 、不能迟迟不发等等的诸多限制, 所以使发球者发出的球不能具有太大的威胁。接发球方如果判断准确, 启动快、还击及时, 就能在对方发球质量稍差时杀、扑得手或取得主动;反之, 也会接发球失误或还击不利使自己陷入被动。

(1) 接发内角位网前球。以扑或轻压对方两边中场及发球者身体为主要攻击点, 配合网前搓、勾等其他线路。

(2) 接发外角位网前球。除了以上打的点外, 还可以平推对方底线两角以调动对方一名队员至边角, 扩大对方另一队员的防守范围。

(3) 接发内角、外角位后场球。应以发球者为攻击点, 力争扣杀追身球。如启动慢了, 可用平高球打到对方底线两角。一般发球者在后场球发出后, 后退准备接杀的情况居多, 这时可用拦截吊球, 落点可选择在发球者的对角。

6.3 攻人

这是双打中常用的一种战术, 就是以人为攻击目标。对付两名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的对手时, 一般都采用这种战术。对付两名队员实力相当也可采用这一战术。它几种攻势于对方一名队员, 常能起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作用;在另一队员过来协助时, 又会暴露出空档, 可在其仓促接应、立足不稳时偷袭他。

6.4 攻中路

(1) 守方左右站位时把球打在俩人的中间。这种战术可以造成守方两人抢接一球或同时让球, 彼此难于协调;限制对手在接杀球时挑大角度高球调动攻方;有利于攻方的封网, 由于打对方中路, 对方回球的角度也小, 网前队员封网的难度就小了。

(2) 守方前后站位时把球下压或轻推在边线半场处。这种战术多半是在接发网前球和守中反攻抢网时运用。这种球守方前场队员拦截不到, 后场队员又只能以下手击球放网或挑高球, 后场两角便会露出很大空档, 因而有隙可乘, 攻击他的空档或身体位。

6.5 攻后场

这种战术常用来对付后场扣杀能力较差的对手, 把对方弱者调动到后场后也可以使用。此战术多采用平高球、平推球、挑底线把对方一人紧逼在底线, 使其在底线两角移动击球, 在其还击出半场高球或网前高球时即可大力扣杀, 取得该球的胜利或主动。如在逼底线两角时对方同伴要后退支援, 则可攻击网前空档或打后退者的追身球。

6.6 后攻前封

后场队员积极大力扣杀创造机会, 在对方接杀放网、挑高球或企图反击抽球时, 前场队员以扑、搓、勾、推控制网前, 或拦截吊、点封住前半场, 使整个进攻连贯而又有节奏变化, 使对方防不胜防。

6.7 防守

(1) 调整站位。为了摆脱被动, 伺机转入反攻, 首先要调整好防守时的站位。如果是网前挑高球, 那么击球者应该直线后退, 切忌对角后退。直线后退路线短、站位快、对角后退路线长, 也容易被对方打追身球。另一名队员应根据同伴移动后的情况补到空档位。双打防守时的站位调整, 都是一名队员在跑动击球时, 另一名队员根据同伴的移动情况填补空档。

(2) 防守球路。攻方杀球者和封网队员在半边场前后一条直线上, 接杀球应打到另半边前场或后场。

攻方杀球者和封网者在前后对角位上, 接杀球可还击到杀球者的网前或封网者的后场。

攻方杀球者杀对角后, 另一名队员想要退到后场去助攻时, 接杀球时可以还击到网前中路或直线网前。

把攻方杀来的直线球挑对角, 杀来的对角球挑直线以调动杀球者。

关于防守的方法还有许多, 但目的都是为了破坏攻方的进攻节奏和进攻的势头, 在攻方进攻势头一减时即可平抽或蹲挡, 若攻方站位混乱出现空档时, 守方即可抓住战机转守为攻取得主动。

7 羽毛球训练对心理的影响

羽毛球运动参与者的心理与其教学训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影响的关系, 即参与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羽毛球运动教学训练的心理促进功能紧密关联,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构成了教学训练的重要心理学基础。

由于羽毛球运动专项的特点所致, 其教学训练对于参与者的心理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作用, 对练习者的运动感知、动作技能、反应速度、思维敏捷性、注意集中、情绪丰富与调控、意志品质、个性与社会适应等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锻炼价值。

7.1 制约训练的心理因素

心理动力。练习者参与羽毛球教学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影响教学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他们的动机、态度、兴趣和习惯等是心理动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前世界男单冠军孙俊曾说过, 没有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积极性, 就谈不上训练的质量, 更谈不上优异成绩的取得。

运动认知能力。运动认知能力指的是在以肌肉收缩为主要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个体认识活动的表现水平, 其中包括运动感知、运动表象、动作记忆、战术思维、专项运动意识和运动注意等能力。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种类繁多, 仅网前就有搓、推、勾、挑、扑、封网等技术。如果练习者的运动感知能力低, 体会不到手指、手腕、前臂肌肉用力的感觉, 建立不起应有的动作表象和记忆, 储存不了动作完成信息, 战术思维迟钝, 羽毛球专项运动意识差, 理解不了教师、教练员的指导, 无法按要求去练习、比赛, 教学训练的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年龄、性别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表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由于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男、女之间存在着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在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之间, 由于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还会在需要、兴趣、态度、习惯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使练习者在独立性或顺从性上, 在理智性、情绪性与意志性上, 在内向和外向上, 在心理和行为反应的速度、强度、灵活性上, 在对具体人物、事物和活动对象的态度、价值认识、抱负水平、行为趋向上表现出各自典型、稳定而独特的特征。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包括动机、认知、情绪、意志与注意等方面的活动特征。具体到运动场上, 就是练习者随着教学训练过程和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心理变化。

“心态决定一切”, 这句话虽然比较绝对, 但也说明了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无论个体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和心理、行为品质如何, 练习者在羽毛球场地上、在教学训练或竞赛过程中, 当时、当场的心理活动是影响他们运动行为表现的直接原因。

7.2 羽毛球训练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击球的对抗性球类运动项目。技术复杂、战术多样, 球速快、变化多, 双方斗智、斗勇、相互制约, 比赛时间长、消耗体能大。长期进行羽毛球训练不仅能使参与者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还能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得到有益的完善。

(1) 可以提高练习者的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长期进行快速多变、随机应变的羽毛球技战术练习, 可以帮助参与者学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对方的意图进行揣摩, 对瞬息万变的球路进行预测, 对对方击来的球进行判断并迅速做出最佳决策和相应的回球反应, 对提高练习者的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非常有益, 对缩短练习者的动作反应时,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也有促进作用。

(2) 可以发展练习者的羽毛球专项运动知觉

练习者对羽毛球运行和落点的控制, 主要依靠击球时手指、手腕操纵球拍与球接触时的精细用力、球拍接触球的位置、接触球的点、球拍与球保持的角度等, 挥摆小臂 (前臂) 、甩腕压指的速度、方向等均由练习者手指、手腕的肌肉用力调控。长期进行羽毛球训练, 练习者对手指、手腕肌肉用力差异性的感觉与支配将得到准确、精细发展。

羽毛球练习者持拍击打羽毛球, 球拍是其肢体的延伸。经常从事羽毛球运动, 练习者对羽毛球拍的质量、重量、长度、大小, 弦绳绷紧程度、弹性、力度, 握柄粗细、光滑度等会产生细微的分化感知。

(3) 经常进行羽毛球训练, 可让练习者愉悦心情, 调节情绪, 形成良性的主导心境

羽毛球运动具有的情绪愉悦功能是得天独厚的, 每一次参与羽毛球活动获得的快乐心情得到经常性的积累, 有利于乐观的主导心境的形成和消极情绪的降低。

(4) 羽毛球训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对参与者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 羽毛球比赛的场地虽然不大, 但单打、双打都对个体提出了持续、高强度活动的要求。球一发出, 就不能停顿。一球一球、一局一局, 大强度的、连续的速度耐力运动, 使参与者体内代谢产物堆积, 身体疲劳, 肌肉酸疼, 心肺活动剧烈, 有时每分钟的心率达180次以上。因此, 羽毛球运动是培养个体意志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羽毛球运动是直接对抗的球类项目, 竞争双方相互限制、相互制约, 每一次挥拍击球都在斗智斗勇, 对培养参与者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以及自信、果敢、不服输的品格等都有积极效果。

(5) 可以培养团结协作、默契配合的精神

羽毛球运动有单打、双打项目之分。双打项目可提高练习者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默契的合作精神。双打配对练习中, 要求同队两名队员始终保持好前后场或左右场站位, 发球或接发球后随球路的变化快速、协调地移动。两人的意识、思维和行动一定要统一。双打练习和比赛的击球速度快、下手狠、距离近, 抢先进攻、平抽平打, 拉开后场两底线的调动球和来回球的拍数也较多, 球场情况更加复杂, 要求练习者在长时间快速对攻中保持高度的注意集中, 敏锐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反应、灵活处理来球, 气势、斗志上还要压倒对手。

双打练习中, 两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认可、相互接受非常重要。2对2的竞争, 每个人控制的场地缩小, 对打的节奏、速度加快, 难度加大, 相互配合、协作与交流的机会增加。是埋怨、还是鼓励, 取决于两人对“一体化”的认可和与同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态度。一人出现失误或疲劳时, 另一人的鼓励和“弥补”行为, 可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激发同伴一起奋战。因此, 羽毛球双打练习将有助于参与者互敬、互助、协作、配合精神的培养。

8 影响羽毛球拍击球质量的几大要素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 取胜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技术, 其中羽毛球拍击球技术的高质量更是取胜的关键。高质量的击球要符合陕、狠、雎、活”的原则, 而达到“快、狠、准、活”就必须弄清影响击球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击球的力量击球的力量决定着击球的速度, 击球力量越大, 球的速度越快 (F=ma) 。只有击球的力量大才能使对方没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而处于被动地位。

回球的速度尽管我们要求判断快、移动快、击球快等, 但具体着眼点就是回球速度要快。不仅要提高回球的“绝对速度”, 还要提高回球的“相对速度”, 这样才能给对手以强有力的攻击, 形前倾可以大点, 力量也可以大点, 可抢上手攻击对方;当击球点低时, 羽毛球拍拍形就被迫后仰, 另外用力方向也得改变。所以我们在进行技术练习时, 要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 体会击球点不同对拍形和击球力量的特殊要求。再次要死线活练, 加强控制落点的意识培养。落点、路线、弧线虽然名称不同, 但每一次击球都包括了这三个基本内容。

球的弧线弧线曲度的大小, 打出距离的长短, 都与球的速度有关, 我们想加快速度, 加强准确性和变化多端, 都必须解决击球弧线的问题。

球的落点落点不仅要具有准确性, 而且要具有攻击性。落点这一因素直接影响球的“狠、准、活”三个方面。落点刁在另一个意义上讲可谓“狠”, 落点到位可谓“准”, 落点变化无穷可谓“活”,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落点控制能力的训练, 掌握落点控制的方法。在每次击球中都在控制落点上去努力。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 拓展训练 实施策略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拓展训练引进到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又达到了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高职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意义

1.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实现教育人性化和教育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使文化和个性共同发展的思想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显著特点。拓展训练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新型体验式课程,利用多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大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考验,使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其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不是由外向内灌输进来的,而是学生自我教育产生的结果。体现由教师单向传导的教学过程转为师生共同合作来引导、启发学生获得知识和受教育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顺应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除了具有强身健体、促进德、智发展等共同价值之外,大学生把追求新兴时尚、富有激情的运动项目,以及在内容丰富而精彩的运动中培养社交能力、竞争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他们的主导要求。拓展训练项目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实用,贴近生活,形式上灵活,方法上多样,把趣味性与人文体育资源融入到现代体育课中,使大学生在挑战各种困难中提高身心素质,在协同解决问题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高职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实施对策

1.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课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做到身体力行。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对拓展训练可能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应有针对性地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高职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科学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奠定基础。

2.拓展训练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高职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它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职还可以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因为高职学生与己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还不能一下适应拓展训练的精神强度,所以应该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他们素质的差异。所以项目设计中还应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学生能力的补充及加深。

3.拓展训练课的组织管理

(1)管理机构:拓展训练是一个以体能作为基础,综合性很强、特殊的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高职的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范畴,而现行高职体育管理机构都过于单一,无法胜任拓展训练的管理和教学领导工作。因此,可以根据该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部门下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管理机构,采用一级管理体制,两者具有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经费投入:拓展训练的投资不是很多,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经费投入的多少以及器材的选定应根据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确定。一般是先户外场地项目,有条件再扩展到野外和水上项目。所以先根据户外训练项目购置必需的户外训练器材,在不影响学校拓展训练教学情况下,拓展训练基地可以对社會开放,这样既可服务于社会,又可以“以物养物”回收投入资金,为以后的扩展提供经费。

(3)安全管理: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首先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其次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如对野外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再次每个项目训练前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4)评价管理:拓展训练的主要结果不是体能,而是精神。开设拓展训练课只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模式,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有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它强调学生通过训练发生素质变化,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成绩衡定优劣。拓展训练课对学生的评判方式可采用证书方式,而不用成绩单。证书主要记载学生的经历和客观表现,一般不作主观评价。

关于拓展的起源和发展(定稿) 篇4

拓展培训(户外拓展)的概念源于1941年的英国,英文名为Outward Bound,意为投向外界未知旅程,迎接挑战。有些中文使用国也翻译为“外展训练”。

野外拓展训练是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的前提是:体验先于学识,同时,学识与意义来自参加者的体验。每个参加者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因为这个学习过程运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是由参加者自己去发现、归纳体验过程中提供的知识。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二战时期,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潜艇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于是Kurt Hahn 等人创办了Salem School(沙拉姆海上训练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训练形式的内涵迅速扩大,技法越来越丰富,随后Hahn将已在德国、英国各地成立的学校整合,创办了Outward Bound School。

战争结束后,拓展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1961年,Josh Miner,一位曾为Hahn工作的培训师,将拓展培训介绍到美国,创办了Colorado Outward Bound School.由此,拓展培训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技能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Outward Bound这所新型学校并没有因为其历史使命的结束而结束。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特殊训练方式也逐渐得到了推广,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1946年,Outward Bound信托基金会(Outward Bound Trust)在英国成立,目的是推广Outward Bound(简称OB)理念,并筹集资金创办新的OB学校,OB信托基金会拥有OB的商标,掌握着该商标使用许可证的发放。1962年曾在戈登思陶恩任教的美国人乔什·曼纳(Josh L Miner)在美国成立科罗拉多OB学校,并于1963年正式从OB信托基金会获得许可证书,成为真正将拓展训练推广开来的人。

将拓展训练在学校教育推广开来的是美国一所高中的校长皮赫(J.Pieh)。经过不懈地努力,皮赫将拓展训练的方法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与现存的学校制度结合起来,为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领域。1974年,外展训练实践活动的大纲出台后,得到了世人的瞩目和好评,该大纲被“全美教育普及网络(NDN)”评选为优秀教育大纲之一。随后,在美国高中课程大纲中,一直沿用该计划的学校达到90%。

1964年1月9日,组成OB法人组织(Outward Bound Inc)的文件在美国起草,经过不断地发展,OB学校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共有40多所分校。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了OB学校,此后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先后引进这种体验式教育的课程模式。国内的发展

1970年,中国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训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个加入Outward Bound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1999年,该组织在广东肇庆建立了外展训练基地,是国内第一个该组织下属的培训基地。

1994年,刘力先生把“拓展训练”这4个字抢先注册,创办了国内第一所专业的体验式培训机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并将其体验式培训产品命名为拓展训练。1995年3月15日成立了“人众人教育”(GROUP),1996年正式创立了培训知名品牌—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以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新颖的培训项目,给国内的培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培训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据北京奥特世纪拓展师培训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在国内比较正规且形成规模的拓展培训机构已有328家,而参与组织拓展训练或“类拓展训练”的机构,包括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咨询公司等已超过千余家。

口才训练的好处及意义 篇5

2.口才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3.口才训练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克服孩子的恐惧感,使孩子不再内向、胆小和害羞。

4.口才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脑协调能力。

5.口才训练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积极的处事心态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孩子心理更健康,更阳光,更可爱,说话更具幽默感。

6.口才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想法更新颖。

7.口才训练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更融洽,人际关系更和谐,幸福指数更高,更可以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口才好的人有什么优点

1. 应付意外,完成预定任务

意外情况往往非表达者本人的过失,也不是对方故意刁难,而是另外情况所致。

随机应变力强的人能自圆其说,补救失误;能反击对方攻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能应付意外,出色完成任务。它展现人的才能与智慧,增强人的魅力,使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就实际而言,在社会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发问。这时就需要巧言妙语灵活应对。如遇到难以言对的“锋芒”发问,就应巧妙运用“避锋法”而回击之。

所谓“避锋法”的对策,是在一种较高语言境界中,一方面不是马虎了事,而是圆满地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向发问者提供一些新信息,或指明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定会受欢迎。表面上答“非”所问,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因此可以说“避锋”是为了“藏锋”,“藏锋”又是为了更好地“露锋”,这种“貌合神离”的表达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发问者的思维,使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如此便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缠。

2. 含蓄回答,反击刁难

当你遇到自己不想回答或不便回答而别人又偏偏紧紧不放要执意打听的事时,这时即使心中不快,也能显出愠怒,应冷静、沉着、巧妙地应对。

传说明代文学家解缙有一次奉永乐皇帝之命,给一柄折扇题字,他看扇面上有一幅画,是按唐人《凉州词》的诗意画的,便题写王之焕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他一时疏忽,少写了一个“间”字,皇帝看后大怒,认为其不忠,便要问其死罪。

这时,解缙急中生智,忙道:“皇上息怒!我这是用王之焕的诗意填写的词啊!”当即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时题扇不点标点,解缙借错巧言,将漏了字的诗变成一首绝妙好词,使皇上听了转怒为喜。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篇6

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范围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概念

(1)研究样本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

①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

③决定分点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篇7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这几年,在每一个特定的阶段,我们会有对于体育改革的不同认识,同时也会采取不同的措施。课外的体育运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从某一程度上来说,也增强了学生在身体方面的锻炼。很多高校也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授课方法,采取了很多新颖的,有创造性的模式,来促进以及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中的课外运动训练是学校中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只有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好,才能从某一定程度上来, 推动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对于当代的高校学生来说,利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课外运动训练,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发展,能帮助自己培养健康的体魄。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说来,可以调节自己的精神以及面貌。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知晓体育运动对于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使自己具有一个更加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现在的社会中,很多的男生比女生的身体素质都要弱好几倍,归其原因就是其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 使得自己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以后步入到工作岗位,往往不能应付高负荷的工作强度。这就要求现在的高校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能提高自己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我,持之以恒。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爱惜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去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奋斗,为自己的将来打拼。

2 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

锻炼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站在高校的角度上,就是培养学生锻炼的时效性,其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让学生有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课外运动训练训练从某一角度来说,会具有明显的课余性。更具体来说,就是它不会受到课程、教学大纲等很多教条主义的限制,对于管理者而言,其采取的方法比较具有灵活性。在其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范围也比较灵活。可以按照年级、班级、小组等形式,在真正的运动中,这些没有所谓的局限性。其目的就是从学生个人的实际角度出发,来达到丰富并且发展学生的个性极其才能的目的。

在具体运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个体之间应要区别对待。从某一角度来说,体育中的课外运动训练训练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其应该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就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在上述的方面,对运动要求也不相同,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其承担负荷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上述的不同特点。在具体的实施以及操作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不同的教学任务,来充分地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另外,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作为老师应该合理地安排小组、任务等方面,务必使学生在体育中的课余运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才能不悖该项体育改革施行的最初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子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3 应该遵循体育课外运动训练中的一些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使该项运动充分地发挥出本身的价值。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就要遵守自觉性原则,该原则是课外体育运动中众多的原则之一。只有自己对其有相应的兴趣,才能激发自己对其进一步的探索跟执行能力。这样就会逐渐培养自己的自觉性。生命在于运动,很多的事物都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完善的。

而有原则性就是要求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所进行的锻炼都是因其体育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机能都是不相同的。这样做就能避免体制强的学生感觉运动量跟强度不够,同样避免体质弱的同学觉得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局限的问题。课外的体育锻炼中就要尽量做到这一点,使大部分的人都能充分地锻炼到自身的身体。在实际情况中,通过生理测试,跟自我感觉的评估,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去锻炼;另外,在运动间隔、强度等进行统筹安排规划,使其有助于个人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

4 要充分考虑到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在锻炼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所有的体育锻炼项目都要结合学生自身而设定,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不要千篇一律,过分地强调统一,而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从其它的方面而言,这一点正好符合了学生课外运动训练训练的特点,学生能充分地培养个人爱好,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学会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体育运动,有效地培养了个人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千差万别的。在体育的课外运动训练训练中,若是充分地尊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校园运动中充分地尊重了学生个体,并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是教学大纲内容所涉及不到的,在上课的环境氛围中是达不到的。

5 教学与课外运动训练相结合

体育教学与体育中的课外运动训练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相同的地方,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各有特点。体育课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老师而言,就应该有具体的授课内容,对于相应的课时,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它是一个连贯性的、对于学生的课时以及接受力都有一个相应的要求,在总体的角度上来分析是具有系统性的。

另外,在体育场地以及器械上,两者也都有区别。对于真正的体育教学而言,体育场地、器材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获得的。在成绩的评定上,体育教学强制性就会更重一点儿。在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以后,往往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测试,来作为一个对其参加体育课过后的一个评定,规定性的意味更强烈。相对于课外运动训练而言,体育教学往往更带有法定性、合理性、系统性、稳定性。从一方面而言,体育中的课外运动训练能更好地巩固体育教学的一些成果,从教学任务上讲,它具有更好的执行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一些运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增强其体魄。往往学校的体育课对于学生身体的成长发育而言是不够的。在学生的发育阶段,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而只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促进身体本身对于这些营养成分的利用。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样做可以从某一程度上改善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状况。

对于学校而言,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达到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更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体育技能,从多方面去指导学生应用这些技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学会应用这些技能,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身体状况,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6 结语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意义 篇8

关键词:足球训练;创新思路;现实意义

1.高校足球训练教学现状

足球训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足球运动的重要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足球训练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实际训练中存在很多弊端与问题,下面便由客观与主观两方面进行说明。

1.1客观方面

一方面是高校缺乏足球训练的硬件设备,比如训练场地陈旧、训练工具不足等。足球训练必须需要良好的场地环境,但目前多数高校的训练场地设施十分陈旧,加之受经费限制,部分高校足球场地的个数也明显不足,这使得教师与学生无法真正重视足球训练活动,足球教学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足球训练中教师方面的问题,当前多数高校的足球教师只重视讲解基础的足球知识,忽视了足球的实践训练,更不必谈创造性。加之足球教师团队的构成比较复杂,多数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他们根本无法为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得足球教学的创新变得更为困难。

1.2主观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足球训练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只重视学习足球文化课程,认为足球训练并无实际意义,正是这种狭隘的思想阻碍了足球训练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学生没有明确的训练方向,以至于使得足球训练教学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是训练教学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足球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训练计划作为支撑,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训练水平。但当前我国高校的足球训练方式比较粗暴随意,没有系统的训练模式,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

2.高校足球训练教学的创新思路及现实意义

2.1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足球训练教学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存在可以借鉴的闪光点,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应保留其原有的优点。比如,在讲解投球动作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几个同学进行展示,而后其他同学在对他们的动作细节进行评价,并指出动作的不规范之处,以便帮助学生认识何为规范动作,这样的讲解过程便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利用这种讲解方法也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足球训练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规范动作的视频,然后在根据视频中的动作进行细化讲解,期间还可以提出一些当前的足球资讯信息,确保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足球知识。

2.2创新教学模式

日常的足球训练中,教师还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在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下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学习情况,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足球训练教学中综合使用多种训练方法,足球训练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只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难免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际训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种训练方式的利弊,对其进行有机结合,使它们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训练法与比赛法,这样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创新师资建设机制

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依然十分薄弱,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福利依然较差,这使得学校无法吸引高素质的教师,足球教学的整体效果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因此,各高校应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师资建设。首先,学校可以适当引入创新及时,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并通过社会招考等方式为学生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其次,各高校也可以将足球训练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结果相连,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各高校还应制定完善的教师素质培养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足球训练教学水平。

结束语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足球运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足球事业,各高校应充分重视足球运动的训练活动,并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足球训练的教学水平。但足球训练教学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与同学的共同配合,并拥有良好的足球发展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足球训练教学才可以在创新中不断传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爱民.校园足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4(06).

[2]王群龙,魏文,韩晓燕.高校足球选修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当议[J].教育与职业,2012(29).

上一篇:景区圣诞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新闻评论考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