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 儿童诗歌(共11篇)
全书共有八章,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 是对问题解决法的总体介绍。第一章是问题解决法概述, 阐释了本书的核心概念———问题解决法。本章首先阐述了问题解决法的现实意义, 然后论述了问题解决法的理论依据, 最后详细介绍了问题解决法包含的六个步骤: (1) 冷静地接近, 阻止伤害性行为; (2) 认可儿童的情感; (3) 收集信息; (4) 重述问题; (5) 寻找关于解决方法的想法, 共同选择一个; (6) 准备给予进一步的支持。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问题解决六步法中的步骤1和步骤2。步骤1是冷静地接近, 阻止伤害性行为。这一步说明的是成人在儿童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准备、态度和策略, 作者详细说明了成人该做怎样的准备, 该以怎样的态度以及策略去面对冲突。步骤2认可儿童的情感, 作者给出了许多的策略:重新建构儿童激烈的情绪化语言;设置障碍阻止伤害性行为;保持冲突中物品中立。第三章详细介绍了问题解决法的后四个步骤。步骤3是收集信息, 成人通过问儿童“发生了什么”或者“问题是什么”来收集整理冲突的细节。步骤4是重述问题。成人把收到的信息加工整理之后, 复述出来, 让儿童核对信息是否正确, 同时也帮助儿童进一步明确问题是什么。步骤5是提出多种解决办法。明确了问题所在后, 成人要引导儿童发现不同的解决办法, 让儿童自己选一个。步骤6是进一步支持。问题解决后, 成人需要在旁多待一会, 观察一下刚才冲突中的儿童的情绪是否得到释放。确定儿童能够正常活动和交往后成人再离开。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 是对问题解决法的实例展示。第四章针对强烈的情感冲突问题进行分析。作者首先透视了儿童在情感表达中的期待, 接着阐释了成人如何回应儿童的情感爆发, 最后提供了应对情感冲突的策略。第五章通过连续的案例展示了本尼和雷文两位幼儿的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历程, 详述了调解经历带给他们的深刻成长。第六章是小组问题解决。小组问题解决要求问题解决过程更具系统性, 也更严谨, 不仅要使用计划表, 更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第七章是防止冲突, 创造健康的情感环境。儿童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但为儿童创设的环境中有很多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这些策略有五大类:儿童发展策略、成人—儿童互动策略、学习环境和一日常规策略、家庭—学校过渡策略以及评价策略。作者指出, 成人支持和预防冲突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交环境和情感环境。这种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儿童在探索和成长中感到安全和被接受。
第三部分为第八章, 介绍了小学生的冲突调解。本章主要介绍了同伴调解、专职成人调解员调解和班级会议调解三种方法。
吕嘉俟
滴嗒
滴嗒
下雨了
天上落下
一串串
水葡萄
【点评】异想天开,令人击掌。见到把雨滴比作“葡萄”的吗?只有无比清澈的池水才能映出高枝之花、天外之星。
鱼
胡苍剑
水里的鱼像飘落的树叶
飘落的树叶像摆动的鱼
鱼是水里的树叶
树叶是岸上的鱼
【点评】这已是一首完整的好诗,构制出一个互相错位的抽象画面,诗的触角超出了孩子理性的认识。
抓泥鳅
吕陈华
放学啦
抓泥鳅去
小河边都是我们的人
抓不到泥鳅
我们就抓起了人
摔倒了
爬起来
满身都是泥
河边有一群大泥鳅
【点评】这本来就是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一个极其平常的场景,小诗人以自己敏锐的感觉发现了美,突然笔锋一转,一场极富童趣的混战开台了:“摔倒了/爬起来/满身都是泥”,这也不奇特,是真实的描述,奇就奇在最后一句:“河边有一群大泥鳅。”读到这里,谁都会忍俊不禁笑出声的。这就是小诗人独特的发现。
影子
陈晓波
我走它也走
我停它也停
影子是太阳的儿子
太阳出来了
影子就生出来
太阳落山了
影子就跟太阳妈妈回家了
六月,皖南的山林平静如杭州的西湖
断桥边犹有朵朵莲花绽放
圈圈的涟漪,是天的`低语
地的轻吟
六月,皖南的桃李悄然熟透
那枝上的鸟儿,似在呼唤那多年前的你
采摘着三月的桑叶、五月的丁香、八月的枣子
还有双亲脸上荡漾的微笑
六月,你涉水而去
轻点竹篙,易安何在?
人比花美,江南多姿入心眸
半分才气,半分傲骨
徽因诗文犹在,依是人间四月天
六月,我从远方赶来
撒下十九朵花瓣
点燃十九根蜡烛
顺流而去十九只小船
满载星辰与霞光,向你走去
阊江的水来过,黎明桥上的一轮月
来过
故乡的喜鹊来过
祝福一路点燃,来去的路
在祈祷下平安
今日,月华衣你以华裳
日照衬你的光泽
一渠芙蓉,轻笑
如你的眼眸,如你的肌肤
如你清澈的心灵
在皖南里亮起
拾万点诗句,截万点鸟鸣
不及,那皖南的一朵百合悄然的绽放
在今夜,零辰零点
夜深人静独倚窗前
忆昔岁月流年
走过春的萌动夏的燥热
迎来了秋的绚丽
心随着岁月的脚步而变得宁静
空气里弥漫着硕果的清香
飘落的树叶在风中旋转起舞
这是一个醉人的季节
丰收的气息在天地之间
洋溢着一片缤纷的色彩
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季节
我迎来了我21岁的生日
心情感觉平淡而无异样
或许是习惯了安静
所以并没有感到一丝欣喜若狂
午夜的时钟静静的走着
我无法关闭那片失语的天空
独坐窗前
怀旧的心情在寂静的夜里
变的清朗而柔软
没有了白天的悸动
唯有一腔温暖存留心间
曾经那些青春年少的懵懂岁月
早已随风逝去
借助着祥和的月光
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么多年过去
在记忆中慢慢的强化自己
人大了各种压力接踵而至
爱情事业一无所成
生命的旅途多了不可言喻的沧桑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变得成熟一些
多些豁达少些狭隘
多些稳重少些浮躁
遇事要学会承受学会忍耐
经历了这么多我以为我懂得够多
殊不知我收获圣少
我感叹生活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这样的岁月不会停止
直到生命又一次轮回
潮起潮落的生活
让我的生命增添了几丝涟漪
风刀霜剑又在我原本光洁的脸上
刻上了几道岁月的沧桑
我却波澜不惊的感觉若无其事
我总坚信人生的`美好
多些挫折这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免
面对困难不要退却
相信一定能够乘风破浪
拨云见日时光总会过阴霾总会散
我无法预知生命的长河
还有多少日子等我去蹉跎
我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
你们对我感情我会牢牢放在心间
感谢一路陪伴我走过来的朋友
这份温暖我会好好收藏
灵魂深处的收藏与积淀
那些过去的故事用浅薄的文字无法表达
我会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竭尽全力的去绽放我生命中该有的美丽
还有我所期盼的爱
请你赶快出现
因为有你在
我生命的旅途不再是驿站
就是父亲的生日
今年的雪下的比往年还早点
外边也早是冰天雪地了
屋里满满的一家人
乐融融的
饭菜还没好我和父亲坐坐
喝着父亲熬的茶
面对我的父亲
看着岁月留在父亲脸上
73载的记忆
看着父亲深沉的眼神
此刻我读出了父亲旧版书里
散发出来的低调的感悟
紧挨着父亲坐下深深的感受着
父亲骨子里透发出的到老也都不服输的倔劲
紧握父亲一双布满老茧粗糙的手
此时我心里一种被锉的感觉
不知多少艰辛岁月从这双手里
拾起
才筑起今天儿孙满堂暖融融的
家
捶打着父亲驼起的脊背
数落着满头稀疏的白发
我
心在落泪
父亲
默默的递过一杯清茶
告诉我人的一生要能经的起
和这茶叶一样经历
掐,揉,蒸,炒,压,晒的过程
再经过岁月的冲泡煎熬
才会有时间静下心来慢慢的细品
人生的清香
父亲的生日过的简单淡雅
没有丰盛的山珍海味
更少了盛大的酒宴
只不过几盘清淡的家常小菜
和着满桌儿孙们的祝福
由于父亲血压一直不稳也就
只能以茶相敬
在杯中我看到的.是父亲清贫的一生
淡如茶水的身世
岁月留给他他又留给我的
这杯中清茶一样
清香淡雅的人生品味
在略带苦味中后味却散发着淡淡
清香
也是在今天父亲生日的时候
让我深深的读懂了父亲这本书
更叫我知道如何品味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滚滚的经济洪流中湮没的岂止是“荒尘古道”,荒芜的又岂止是“烽火边城”;诗化的语言、诗意的情怀也正从人们的心中一点点褪却;诗般的灵魂也面临着枯竭的尴尬境地;那种孩提时代所独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于彩色世界的执着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庆幸的是,我们可以借助于翻译之手,将英语国家的儿童诗歌引进来,使我们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美感,重新领略那久违的纯真情怀,寻找回隐藏于诗中的童真、童趣.那么,英语儿童诗歌的童真、童趣的体现方式及其特点有哪些?在翻译过程中又如何借助于动态对等将这些特质展现出来?下面谨以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英语童诗的章节为实例,阐释其在翻译过程中动态对等理论所起到的指导作用.
Spring Morning
A.A.Milne
Where am I going?I don't quite know.
Down to the stream where the king-cups grow—
Up on the hill where the pine-treesblow—
Anywhere,anywhere.I don't know.
Where am I going?The clouds sail by,
Little ones,baby ones,over the sky.
Where am I going?The shadows pass,
Little ones,baby ones,over thegrass.
......
春天的早晨
译者:屠岸
去到啥地方?我可说不上.
去那小溪旁,驴蹄草儿长——
去那山岗上,满山松涛响——
啥地方,都一样.我可没主张.
我去啥地方?云彩挂帆过,
小云彩,云宝宝,天上飘几朵.
我去啥地方?影子穿梭来,
小影子,影宝宝,草地上一排排.
很多英语儿童诗歌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展现儿童的自言自语、憨态可掬的形态,这种形态也是我们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一个技巧,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幼时经常嘟囔一些大人根本听不懂的语言,但却自得其乐.此诗即是以问答形式并辅以儿童天然的想象力和色彩感知能力来展现充盈其间的无尽童趣.根据动态对等理论,译作不仅须凸显出这种童趣,更应以汉语中相照应的问答形式和儿童口吻来还原原作的风貌.更重要的是,译作必须也如原作般使语言尽可能地口语化,避免使用四字格和成语等晦涩难懂的措辞.如:原文中的“Where am I going?I don’t quite know.”,汉语译为“我去啥地方?我可说不上.”这不仅照顾了整片文章的风格,体现了孩童的口吻,也非常押韵,更将口语化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将“啥”替换成“什么”或“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试看:“我去什么地方?我一点都不知道.”或者“我去往何地?我实在不知.”前者像大白话,没有任何诗味可言;后者像上了年纪的老夫子,或故作高深的文人,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童趣.
The Moon
Robert Louis Stevenson
The moon has a face like the clockin the hall;
She shines on thieves on the gar-denwall,
On streets and fields and har-borquays,
And bir-dies a-sleep in the forks ofthe trees.
The squal-ling cat and the squeak-ing mouse,
The howl-ing dog by the door of the house,
The bat that lies in bed at noon,
All love to be out by the light ofthe moon.
月
译者:李云启
月儿脸圆圆像大厅的钟;
她现出了院墙上偷儿的影儿,
照亮了港湾田野和街角,
还有树岔上酣睡的众小鸟.
猫儿喵喵鼠儿吱吱叫,
守门的狗儿汪汪咬,
蝙蝠——午间还在睡大觉,
月光下大家出来玩玩多么好.
众所周知,中英儿童诗歌中都经常出现小动物,并有相应的拟声词(onomatopoeias)来凸显儿童世界的自然的诙谐风采;原诗中出现了“birdies”,“cat”,“mouse”,“dog”,“bat”这些小动物,并有相对的拟声词(onomatopoeias)如:“squalling",“squeaking”,"howling"来烘托出整首诗里的“童心”、“童趣”,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月夜中,与俏皮的众小动物们嬉戏.而在将英诗汉译的过程中译者借助汉语中叠声词和“儿化音”的频繁使用,独具匠心地将原诗中的拟声词转化成汉语中对应的叠声词“喵喵”、“吱吱”、“汪汪”,非常传神地再现了原诗中的动物形态.尤其是汉语中儿化音“月儿”,“偷儿”,“影儿”,“猫儿”,“鼠儿”,“狗儿”的使用,更为译文增色不少,将该诗字里行间所洋溢的“童心”和“童趣”呈现在大家面前,使汉语读者获得了与英语读者相同的美感体验,成功实现了对原诗的分析、转换和重组的动态对等过程.试想,如果我们把译诗中的带“儿化音”的词汇全部替换成普通用词,结果会大煞风景,童趣、童真也将不复存在.
月亮脸圆圆像大厅的钟;
她现出了院墙上小偷的影子,
照亮了港湾田野和街角,
还有树权上酣睡的众小鸟.
小猫喵喵老鼠吱吱叫,
守门的大狗汪汪咬,
蝙蝠——午间还在睡大觉,
月光下大家出来玩玩多么好.
A Christmas Folk-song
Lizette Woodworth Reese
The lit-tle Je-sus came to town;
The wind blew up,the wind blewdown;
Out in the street the wind was bold;
Now who would house Him from the cold?
......
The little Jesus came to town;
With ox and sheep He laid Himdown;
Peace to the byre,peace to the fold,
For that they housed Him from thecold!
圣诞民谣
译者:李云启
小耶稣只身进了城;
风忽儿狂吹,忽儿停;
空旷的街头鲁莽的风;
谁肯收留他避寒冷?
......
小耶稣只身进了城;
和牛羊同睡在草棚;
牛栅安谧羊栏静,
他们收留他避寒冷.
从这首儿童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仅具有传统诗歌典型的“唱诵性”特质,还运用了独特的拟人修辞手法,来营造出儿童与小动物们和谐共处的温馨感人画面.英语儿童诗歌翻译成汉语,在音步、格律上一般以四、三音步、抑扬格为主,以三字尾、单字尾收尾符合中国诗歌传统的“唱诵”性质,也因此能够符合这首儿童民谣原作的原汁原味,产生“等效”的结果;如“进了城”,“停”,“风”,“避寒冷”等.另外,译作赋予了“老牛”和“小羊羔”人的语气和神态,通过它们和小耶稣的共处,将其置于与小耶稣同等的地位和高度,从而使这首儿童民谣浑然一体,意趣横生.
综上所述,儿童诗歌的翻译与成人作品有着天壤之别,在朗朗上口的基础上,还要准确再现蕴藏其中的“童真”、“童趣”及“童心”,令人眼前豁然开朗,在脑海中生动地呈现出“视觉图像”.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即“等效”原则,正是要求我们有对于美的共同感知,勾起我们对童年、童真的无限回忆.在此基础上,只要把握儿童诗歌的特质,结合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之处,才能将更多美好的英语儿童诗歌引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浇灌我们日渐枯萎的精神花园.
参考文献
[1]屠岸.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李云启.英诗赏读与美感再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05
一、增设第三课时诗歌创作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加大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从目标到内容、方法到评价都留有充分的弹性和余地。这样,任何一位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多了用武之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拓展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有时候一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和我都仿佛意犹未尽,我就给课文“加尾巴”,来个延伸——增设了第三课时:或仿写或改写或进行诗歌创作。
一连担任了六届广州市儿童诗歌大赛的评委,也担任广东省“诗润南国”大赛评委,我看到很多很童稚、很“天然”、很美妙的诗歌。我总是很感动——孩子们童真的梦想里,有多少小手需要我们去牵引?我们真应该把写诗的权利还给孩子。
“引导儿童自己去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尽量少地告诉他们,尽量多地让他们发现”。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要有火眼金睛,及时地把课文提炼出来,给孩子们进行“二度开发”。如二年级上册儿歌《假如》学习后,可以请孩子们仿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又例如学了二年级下册儿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契机指导孩子们写《要是你在城市迷了路》。再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关于金秋时节的,里面有古诗、有散文,还有儿歌《听听,秋的声音》,学毕可以指导孩子们继续探寻,然后进行续写。如果孩子们喜欢,甚至还可以辅导孩子们写《听听,春的声音》《听听,冬的声音》等。到了六年级上册,看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山雨》等,多美的大自然,多动人的文字!只要老师指导得法,孩子们一定能写出美而独特关于大自然的诗篇。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实现“文化知识与人类及儿童经验世界的丰富关联”。
二、儿童诗歌创作在课堂上的实施
儿童诗歌创作课模式多样,但殊途同归。不管模式如何,它必定是个有生命的课堂,因为“师生思维活跃,随时面临新的情况和意外的挑战”。
例如学生学习了《雨点儿》,我立即想到要上一节诗歌创作课。
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深知孩子们对诗意的悟性和对诗歌的喜爱。我利用课室里仅有的资源以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浓浓的诗情画意,从而在40分钟内完成一首诗歌作品并且品赏同学的诗篇,达到一个点亮诗情到诗歌创作到诗歌欣赏的完整的过程——这就是《雨点悠悠伴我飞翔》。
课的伊始,我以实物盆花、水、杯子给学生带来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从实到虚,想象的空间无限地扩大。当学生回答到“杯子里盛满了爱心”“杯子里盛满了希望”时,我知道,他们的诗意正在萌芽。引导孩子们找出诗歌的特点,一下子仿佛很难入手。我把问题分细,从“读、听、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快就得出了诗歌的“押韵,节奏,凝练”等特点。
在资源有限的课室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仿佛都陶醉在春天如魔术师般的春雨中。在毛毛细雨的感染下,孩子们互说着对雨点儿的种种情思。课堂立体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凸显了。当创作诗歌的题目一出示,孩子们已经没有任何的困难,诗行在他们笔下缓缓流出。一节课,每个学生能创作出一首精美的小诗。当写满小诗的各色雨点卡贴到黑板时,亦真亦幻,情思在瞬间“陌生化”,缤纷的诗意溢满了课堂。
最后,我还指导孩子们读诗品诗,让诗意无限延续。
三、集体创作也有趣
集体创作一首诗?对!且看: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跑道边的滑梯再见了。//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操场上的足球再见了。//……花园里的蝴蝶、蜻蜓再见了。//……大树下的蚯蚓、蚂蚁再见了。//树上小鸟叽叽喳喳连连问:/“你要急着上哪儿?”//“小鸟小鸟告诉你——/这是我的小秘密!/我要回我的‘大果园,/和同学们尽情摘甜蜜的知识果!”
这是我担任一个一年级教学班时集体创作的小诗《这是我的秘密》。少年儿童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写出真实的心灵显得特别珍贵。假如个别孩子觉得个人创作有难度、或者容易生腻,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方式——进行集体创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去,即到大自然,到美的世界中去”。那天下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去体验,操场、小花园、金鱼池等都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可不一会儿,大家听到上课铃声,都自觉地回到课室。在课堂上,我请孩子们交流讨论刚才做了什么玩了什么,我逐渐把有价值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我又问孩子们:“刚才你们怎么会不约而同地回课室?”答案当然是“听到了上课的铃声”,我却追问:“但是风儿不知道呀,鱼儿不知道呀,秋千也不知道呀……你走了却没有告诉它们……”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不再见”,有的孩子说那是“课间快乐十分钟”,当一个孩子说到“不告诉别人的叫做‘秘密”的时候,我惊喜地在黑板上写下了题目“这是我的秘密”。至此,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效果,一首集体创作的小诗也出生了。
这是有生成的课,由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课堂上既有资源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四、不写诗还可以编诗
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不是傀儡,所以我还是比较坚持孩子应该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有自己选择与发表主见的时候。
只要是孩子自己感悟、自己写的诗,尽管三言两语也值得表扬。儿童诗歌创作课不一定每节课都教孩子如何读诗写诗,还可以采取多种的形式使孩子们“更喜爱”。例如可以指导孩子编诗集。诗集内容可以完全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别人的,还可以分门别类:如写生活感悟的分一本,写猜字谜的分一本。或给它配上插图,一诗一画,厚薄随意。诗集可能得通过好几周才能完全编好,让孩子们真真实实地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诗集出来后,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换读,甚至相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第五条明确指出:儿童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可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小学诗歌教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价值。诗歌体裁包括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描写景物、叙述事情、阐发哲理,等等,另一方面,诗歌的表达追求精炼、含蓄,善于借助比喻、夸张、描摹、借代、烘托、拟人等修辞手法,创设意境,留下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枯燥地讲授。教师仅仅满足于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这是许多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风格。二是教师只关注成绩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三是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儿童明白诗歌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是让儿童死记硬背诗歌。其实,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内容的诗歌,其创作、鉴赏与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诗歌创作缺乏想象,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无数精彩的诗歌作品,假如诗歌鉴赏时没有想象,我们几乎领略不到诗歌中的意象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正是因为有了想象,读者才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走近作者,身临其境,实现审美愉悦与精神熏陶。因此,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途径
(一)引导儿童把诗歌描绘的景象画出来。
小学阶段的儿童很天真,而且活泼好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善于凭借具体的形象材料进行思维。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亲自画一画,将会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儿童画出来的画,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评价,应注重儿童画画时的思维想象过程,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思考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儿童在此过程中,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家》这首诗时,在诵读之后,便可要求儿童凭借想象画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儿童凭借想象,可以将凝固的语言文字展示出直观的画面。
(二)引导儿童进行情节表演。
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按字面意思来叙述,必须用富于情感和想象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儿童根据诗歌内容,把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变成鲜明生动的画面。根据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表演活动,把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有趣的儿童游戏。这样,不仅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儿童在笑声中学,笑声中记。
如教学《小儿垂钓》后两句时,也可采用讲解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在指导儿童理解字词,观察插图以后,可这样设计教学:一个小男孩正侧身坐在池塘边钓鱼,这时,一个问路人经过跟他说话。这时,可设问:如果你是诗中钓鱼的小孩,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如何做呢?这样,让儿童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把所想象的内容表演出来。
(三)教师潜心挖掘诗歌中的想象因素。
1.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诗歌中的意境美。
诗歌用意象来表达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而意境是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境”———境界,“意”———诗人感情,挖掘诗歌中的意境美就是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去理解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抓住诗人所描写的景象,并结合诗人的情感,将一个个孤立的意象加以组合,放飞儿童的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深入到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中。
如教学《望洞庭》后两句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登上岳阳楼,远远望去,那山不再是山,那水不再是水,它们成了“白银盘里的一青螺”。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这时,你感觉如何?(2)儿童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后,让儿童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这样,给了儿童广阔的联想境地,生成诗歌优美的意境。
2.展开想象,挖掘补充文本空白。
诗歌当中,作者经常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对文本空白处进行挖掘、填补,启发儿童想象。这样,既可以完整全面地把握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又能极大地激发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如教学古诗《游子吟》,正当儿童为伟大的母爱感动时,及时唤醒儿童诉说母爱的欲望,并给予儿童将情感喷发出来的时机,儿童借机重新拾起朝夕为自己操劳的母亲的琐事进行书写,形成思想积淀。
(四)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儿童想象力。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1.重视肢体语言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但是,单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这是远远不够的。不难想象,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眼神冷漠呆滞,身姿僵硬木然的话,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带给儿童声感、形感的刺激,让冰冷、呆板的语言文字符号动起来,使儿童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效结合。
如教学《游园不值》,教师一边讲解主人爱惜青苔怕踩坏了它,一边小心翼翼地做着动作,轻轻地敲着柴门却很久没人来开,满园的花开得真美,一枝红杏从墙头伸出来,教师露出喜悦的神情,仰头去闻一闻那花香。
2.重视文本插图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篇诗歌都有相应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有限的画面,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好课文插图这一资源,充分重视和利用文本插图组织教学,发挥插图的最大作用,对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引导儿童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们快乐玩耍的场景,可设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画家”吗?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既延伸了课文内容,又有效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直接影响着教学环境。在教学当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让诗歌文字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这对于激发儿童想象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不但能拨动儿童的心弦,唤起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如临其境,还能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入古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了一代诗仙与故友握手话别后,长时间伫立江边,目送帆影消失在水天之间。
(五)改写诗歌,拓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诗歌和儿童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引导儿童将所学诗歌的内容编成故事,展开丰富想象,儿童想象的空间就会变得更加广阔。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可让儿童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一小篇记叙文,指导儿童抓住文中的“喜”字,引导儿童从“漫卷”、“放歌”、“纵酒”等词去进行改写。这样,不但能加深儿童对诗歌的印象,而且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引导儿童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以达到培养儿童思维和想象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福智, 阎莉.诗歌想象刍议[J].理论新视野, 2011:26.
[2]徐艳.小学教育[J].江苏教育, 2011:11.
[3]刘耀星.小学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 2011:21.
[4]张辛华.新诗教学[J].江苏教育, 2011:11.
[5]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杨一青.小儿童古诗词必读[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7]吴天靖.想象力[M].白山出版社, 2004.
[8]周文.想象力的开发与训练[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9]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节日——小年
每年的这一天,都给自己写一首祝福的诗歌
失眠的夜,总会在我的诗里长出希望
妈妈,怀胎七个月就提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妈妈,一声呻吟惊起漫漫白雪
打开我的成长记录,每一页都写满您的爱
在我刚刚落地的那一刻,我紧闭双眼
不想睁开双眼,看看这个冰冷的世界
是您一声,两声,声声呼唤把我喊醒
我听到了您暗夜的叹息
睁开双眼我只能夜夜啼哭,您就着炉火为我积攒奶水
夜很安静,我的.哭声经过月光的过滤
变成阳光和雨水,变成粉红色的记忆
岁月穿梭,如斑驳的夜色
行走在时光的隧道中,蓦然回首
无数错落的风景,如流沙从指间滑落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的人生故事终会随时间
渐渐老去,翻遍记忆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来不及落地的往事,飘在记忆深处
曾经的文字,在岁月的潮汐中翻滚
明天就是立春,任凭春风吹乱思绪
卸下虚伪,静静聆听春之曲
我会在春天的扉页上,用心收藏妈妈滑落的一滴温热
咀嚼苦涩的根蒂
儿童生日派对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快乐成长,有你相伴”
二、活动时间: 某个周六或周日下午
三、活动预期: 通过生日派对活动的举办,为儿童之间建立一个互相玩耍的平台,使小朋友们之间友好相处,一起快乐健康的成长,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动脑筋和相互配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儿童们过一个开心的生日party。
四、目标人群: 5—10岁儿童
五、参与人数: 8—16人
六、活动地点: 室内最佳,安全; 室外也可,但要注意现场控制
七、活动执行方案:
(一)前期准备
1、邀请卡的购买与发放 尽量购买比较具有童趣的带有卡通画面的邀请卡,因为被邀请人是儿童,更容易接受和被关注。并且用彩色水笔书写邀请文字,由过生日者本人送给被 邀请人。
2、活动物料购买: a、生日蛋糕和蜡烛 b、派对中游戏奖品:如精美笔套、彩笔、绘画本、秒表、零钱包等等 c、根据人数购买点心、水果、饮料; d、礼花喷罐,会喷出缤纷彩条,增添欢喜气氛,活动高潮时使用。彩 笔 礼 花 喷 罐 时尚秒表 新型文具盒
3、派对现场布置:
a、用气球拼成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拼成拱门、立柱等形状,制造欢乐的现场氛 围; b、制作一个条幅或者用一整张彩色纸,上面写上:“xxx过生日者的名字的生日派 对,因为你的参与更加精彩”,把它贴在墙上或者挂在门口。c、现场音乐播放器的准备,可用dvd,也可使用电脑音响播放庆祝生日或其它儿童歌 曲。d、购买各种卡通头饰,到时给参加的小朋友配戴。
(二)、活动流程
1、邀请参与人 在派对举办的三天前,通过赠送邀请卡邀请客人,上面写上:我的生日派对,有你会更加精彩!真诚欢迎你的到来。
2、购买物料、现场布置 提前一天购买派对所需要的各种物料及道具,在派对三个小时前进行现场布 置。生日邀请卡片
3、活动细节控制:15:40—16:00 播放音乐,等待被邀请儿童的到来16:00—16:25 活动正式开始,先进行“抢椅子”游戏:在派对中央位置摆放 椅子,椅子数量比小朋友人数少一个,然后让小朋友去四周的桌子上吃点心、水果和喝饮料,然后播放音乐,当音乐突然停止时,小朋友全部回去占领一个 椅子。没有占到椅子的那个小朋友要表演节目 如可以唱首歌,或者跳个舞后退出游戏。然后每次均拿走一张椅子,每次均淘汰一名小朋友,抢到最后那把椅子的小朋友是最后的胜利者,奖励一份奖品。此活动可以重复进行。16:25—16:35 用电脑或dvd播放一集《聪明的一休》或其它动画片给小朋友们看,告诉小朋友们平时要学会动脑筋处理问题。然后针对故事剧情,进行有奖问答。16:35—17:00 进行“脸蛋带球”游戏,把在场的儿童按3人一组组成小队,按照小队数目在现场相对两边布置同样对数的塑料筐,一边的塑料筐里放置20个气球。宣布游戏开始,每队的一个小朋友从筐中拿出一个气球,让另外两个小朋友用脸蛋夹住,配合运送到另外一边的塑料筐边,然后让第一个小朋友把气球取下放到筐里,途中如果气球丢落,必须回去重新取球,丢落气球无效。在规定时间内统计运送气球数量最多小队获胜,并奖励奖品。17:00—17:15 在派对中央的桌子上摆放生日蛋糕,并插上和点燃生日蜡烛,最后让小朋友们歌唱生日歌曲,最后由过生日的小朋友带着大家一起吹灭蜡烛,把蛋糕切成片,分发给各个小朋友吃。活动结束。
(三)、礼送客人 联系各个参加儿童的家长,把儿童安全送走。到了晚上,要电话联系被邀请 人,再次表示感谢。
八、活动注意事项:
1、在前期准备时,尽可能购买环保、健康和卫生的物料。
2、保证派对活动中儿童们的安全,派对始末都要由举办派对活动的 家 长现场监控。
3、最好能给每个参与派对的小朋友赠送一份纪念品,千万不要让有 的 小客人空手而归。预祝活动成功,谢谢!篇二:宝宝户外生日聚会策划方案2010 宝宝户外生日聚会策划方案2010-05-08 15:54:01 【主题】生日——户外宝宝生日聚会
【适合年龄】2岁
【参与人】母亲、父亲、孩子 【地点】户内/户外
【生日导语】
很多个同年同月同日生日的宝宝们聚在一起,一定是个很喜人的场面。
【聚会细节】
1、选择聚会的地点。
应该选择一个安静、阴凉、平坦宽阔的地方。理想的地方是水边的树林里、草地上——远离有车辆的马路,空气好,凉快,宝宝在草地上嬉戏比在水泥地面或土地上好得多。最好是离水边有300米以上的距离,免得万一大人没看住孩子自己走到水里;树木稀疏,不会阻挡妈妈看宝宝的视线;草地葱郁,天然的地毯,万一宝宝摔倒也不会太疼。
其实公园未必合适,人多,草地也不让随便进入。大型小区里的社区公园就可以了。郊区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2、聚会的时间。
宝宝们起床好象都比较早,但考虑到要准备一些东西,所以大约9:00至9:30聚齐比较合适,而且上午凉快,阳光不象下午那么毒。
3、聚会的装备。
野营帐篷应该是不可少的,可以遮阳避雨;还有铺在草地上的塑料布;消毒湿纸巾,大人孩子都用得到;有一种小小的折叠马扎,方便携带,比坐在地上舒服,而且方便妈妈随时站起来追捕跑远的孩子。
4、聚会的午餐问题。
野餐,大人孩子的食物饮用水要带够。烧烤的话要有专人带孩子,免得孩子烫到。先让孩子吃好喝好。野餐的话,最好多带几个帐篷,还有褥子,让吃过饭的孩子在里边午睡休息。这样大人们也有机会聊聊天,放松片刻。
当然,千万别忘了给宝宝们准备个超级生日大蛋糕哦!
5、聚会交通工具的安排。
事先定好地点,说明公交车路线;有汽车的妈妈尽量顺路搭载没车的妈妈。
6、聚会中宝宝活动安排。
让孩子们互换礼物应该,自己不玩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是不是对孩子的心理有好的影响呢?还有孩子衣物互赠。
7、聚会费用。
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的费用的,原则是aa制。如果野餐的话,大人们食物的准备数量会比较庞大,内容会比较复杂,还有一次性餐具。要么各自准备自己的,大家放到一起吃;要么把任务交给具体一两个人,费用均摊。
8、聚会中宝宝的安全。
宝宝的妈妈负责近身防护;宝宝的爸爸负责外围警戒,消除安全隐患,抓捕外逃的宝宝。带些创可贴之类,有备无患。
【快乐生日活动】
★ 动物找果子
1.事先准备:事先准备一些苹果、香蕉、胡萝卜、花生以及松子等,分别放在宝宝们游戏的区域里,有的东西可以放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2.运动方法:所有的宝宝一起提着篮子来到果园找果子。如果发现香蕉,就要装扮成猴子,跳起来“摘”进自己的篮子,如果发现胡萝卜,就得学着兔子的样子蹦过去“采”。
3.提示:游戏通过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可以锻炼孩子下肢和弹跳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劳动意识。
★ 森林寻宝 1.事先准备:先列个清单;比如十根树枝,两片树叶,三颗种子,以及一些直的、圆的、软的、有声响的、美丽的小东西。所有宝宝每人都准备一个小口袋。
2.运动方法:找一片有茂密树木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里,分别在这片森林中找清单上的东西,然后装在各自的口袋里。回家后,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3.提示:在寻找的过程中,全家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出很远,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耐心。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父母不要远离孩子。
【购物清单】
今天,是你的生日
为了这一天
我日夜期盼
苦守时光
当一缕轻风
吹开我的窗棂
晶莹的月光跟着涌进
我看见了你圆圆的笑脸
呵,中秋明月
你妩媚的.眼眸里
闪烁着祝福的波光
降临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亲爱的人啊
请你记住
今天是个好日子
蓝色的风,圆圆的月
她们携手前来
月清辉,风微微
纤细的手指
流淌着祝福的琴声
起舞吧
为节日歌唱
为你的生日舞蹈
我们同唱一首爱之歌
举杯吧
举起祝福的酒杯
为节日愉快干杯
为生日幸福快乐干杯
亲爱的人啊
从这个时候起
我己站在舞台上
【生日 儿童诗歌】推荐阅读:
儿童生日会主持稿11-28
留守儿童集体生日活动总结12-03
诗歌生日顾城06-02
《母亲,生日快乐》诗歌欣赏01-27
金波儿童诗歌07-07
现代描写儿童诗歌10-24
儿童中华经典诗歌11-13
民族团结儿童诗歌01-30
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诗歌01-25
春天的颜色儿童诗歌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