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方管理制度(通用9篇)
1.目的
1.1 对行政物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供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服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1.2 对供方的选择和合作的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符合规定。2.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用于为本公司提供行政物资的供方进行选择、管理、评价等控制活动。
2.2 采购专员对供应商直接负责。3.术语和分类
3.1 术语
3.1.1 供方:是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包含生产者、批发商、进口商、组装者、或者服务组织等。
3..1.2 产品供方:指为我公司提供产品的供方。3.1.3 服务供方:指为我公司提供服务的供方。3.2 分类
3.2.1 根据供方提供的产品、服务的不同可分为:
a.产品供方:指为我公司提供产品的供方,根据产品分类的不同,又可分为原材料产品供方和非原材料产品供方。本制度主要针对非原材料产品供方。b.服务供方:指为我公司提供服务的供方,比如:差旅酒店、票务订购、快递承接、展会协办、装修维护、绿化保洁、车辆租赁、翻译公司、培训机构等 3.2.2 根据是否已经合作可分为:正式供方和备选供方。
3.2.3 根据产品供方是否是生产型组织,将产品供方分为生产型产品供方和非生产型产品供方。4.供方开发准则 4.1.角色和职责
4.1.1 由采购专员负责供应商开发主导工作。考虑到各地的特殊性,也可由各地部参与供应商的调查并对其做出评价。4.1.2 由财务部负责参与供方的审批和评价。4.1.3 由采购专员负责供方的采购和供方评价。4.1.4 由管理总监负责审批合格供方。4.2 开发条件
4.2.1 根据公司运营和业务需要进行供方开发时。
4.2.2 在原有供方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我公司需求,需要提出变更时。4.3 开发原则
4.3.1 需要对备选供方进行概况调查,要求是口碑、信誉、服务、价格好的供方。4.3.2 备选供方应由采购专员或者其他需求归口部门负责选择、评价及开发活动的实施。
4.3.3 备选供方为本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4.4 开发程序
4.4.1 由采购专员或行政助理对目标供应商进行《供应商问卷调查表》,收集供应商资质。并对其做出初步评议。
4.4.2对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商务谈判后,由采购专员填写《供应商选择审批表》,由相关负责部门评价审批为合格供应商。4.4.3 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4.4.4 根据业务需要,可与供方签订供货协议及服务协议。5.供方评价准则
5.5.1 对产品类供方,以为周期,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供货质量、服务质量、价格等方面。填写《供应商评定表》。
5.5.2 对服务类供方,可根据业务展开定期评价工作,填写《供方评定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内容进行调整。6.供方评价方法
6.6.1 对供方评价,由行政、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组织考评,主要考察供方质量状况、服务状况、供给能力、价格水平、信誉度等内容。
6.6.2 方法采用现场考核和根据以往合作业绩情况决定。考评标准参考《供方评定表》。7.供方考评奖惩
7.7.1 采购专员可根据考评结果做出继续合作、需要整改、暂停供货或取消资格的规划。
7.7.2 考评结果为继续合作的,列入下一《合格供应商名录》。
7.7.3 暂停供货和需要改进的供方,对不足部分应做改进。限期整改后达到要求的,可恢复合作。
7.7.4 对于评审不合格和整改不利的供方,撤销供方的资格。用备选供应商替换,或开发新的供应商。
7.7.5 对于评价结果靠前的供方,可在下一给予奖励,即: 优先接受订单的待遇。8.供方的撤销
8.8.1 如发生日常供货和服务不能达到我公司规定要求,会发生变更与撤销供应商的情况。
8.8.2 要明确是对供应商做出变更或撤销,还是限定于供应商的某一产品和服务做出变更或撤销。
8.8.3 如对供应商做出撤销,由业务人员填写《供方撤销审批表》。经会签后由高级领导审批。
8.8.4 审批撤消后,该供应商退出《合格供应商名录》。
表格与模板
随着网络交易的逐步发展, 货物运输的范围和货物运输的数量日趋增加, 我国的电商企业开始发展以自己为主导运营商、运输企业为辅助的货运体系。在我国, 能够满足电商企业需求, 提供大批量、长期性的运营服务的企业, 一般脱胎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运代理企业, 结合网络交易的新需求, 在形式上相似但内涵和外延超出传统承运服务的新型模式逐渐形成。该模式的新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归责原则
依照《合同法》规定, 承运人在传统承运服务中, 一般仅承担过错责任。但随着网络交易的扩大, 电商经营不断发展, 由于我国承运经营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的特点, 为取得电商企业长期稳定和大额的承运订单, 在承运合同拟定中让位于电商企业, 使电商企业在合同的提供与确认方面居于主导性地位, 在合同的归责原则上, 一般直接适用“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
(二) 责任期间
在网络交易环境中, 电商企业提倡低成本和高效率, 依赖于电商企业的承运服务经营者也不得不最大限度降低产品流通时间和成本, 新的运输衔接方式由此产生。这种方式并非一次性的接受和交付, 电商企业陆续地将商品交付到承运服务经营企业的手中, 承运服务经营企业不断地将其交付给不同的收货人。因此, 将承运服务经营者责任分解到每一次配送中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 当事人往往将承运服务经营者合同的责任期间与合同的期限相等同, 这在客观上就扩大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三) 责任内容
网络交易的新理念的影响下, 承运服务经营企业为了适应网络交易的便利、快捷、低成本的要求, 需要提供从原料的采购, 经生产制造、储存配送, 直至送达消费者的一站式服务, 全过程被视为一条供应链。因此就更加要求承运服务经营者提供一种比传统承运服务所要求的“及时性”更高水平的“适时性”承运服务, 以达到产品流通的高效和利润的最大化。因此, 承运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不仅是传统的单一运输服务, 更是一种多元化内容的服务, 而这种多元化的内容也会受到不同的法律的规制。
(四) 责任豁免与责任限制
在网络交易的承运服务实践中, 由于承运服务提供者竞争激烈, 而大宗长期性承运订单用户稳定、利润水平高、但能提供此类订单的电商企业相对有限, 此种承运服务提供依旧属于买方市场, 服务需求方的电商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往往居于优势地位, 承运服务经营企业为了争揽合同, 往往步步妥协, 有的甚至连法律明确规定的责任豁免也不敢主张, 最后导致承运合同使用完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网络交易模式下承运服务经营者严格责任评述
(一) 我国现行承运服务法律归责原则评述
违约责任是确定违约人承担的民事责任的基本准则, 一般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指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 只要其违约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害, 即必须承担责任。《合同法》第107条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合同法》在赠与、运输、保管、委托、租赁、承揽、仓储等合同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这表明, 在《合同法》中所确定的法律责任承担原则一般为无过错责任原则, 但《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中涉及承运行为的诸如:委托、租赁、运输、仓储、承揽等合同均采用了是过错责任的规则原则。
(二) 实践中采用严格责任制的合理性
如前所述, 《合同法》中一般实行严格责任制中, 一般涉及承运服务的有名合同采用过错责任制。然而基于网络交易模式的新特点, 在实践中, 电商企业与承运企业间签订的合同多数采用的却是严格责任制。尽管该类合同的法律性质依照现行法律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其归责原则相应的也还存在争议, 但从实践中, 我们可以看出, 承运服务合同采取严格责任制是发展的趋势所在。
网络交易模式下承运服务合同的法律责任承担采严格责任原则的合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 《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前述, 该类合同应当归属于《合同法》中的无名合同的范畴。依照《合同法》中无名合同相关规定的无名合同适用的一般原则, 应当合同法总则规定的一般归责原则, 也就是严格责任原则, 因此, 这是该类合同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的合法性要素。
第二, 长期实践的积累。在承运服务实践中, 承运人与电商企业签订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承运服务合同, 约定承运者对全部损失先行赔付, 之后再向具体责任人追偿。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 电商企业只需与承运人签订一个复合性的承运服务合同, 这样就可以同时满足电商企业和承运企业双方的需求, 形成双赢。严格责任制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 从而契合了其降低成本的要求。
第三, 弥补传统货运代理模式的不足。根据传统承运实行的过错责任制, 承运企业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货运代理人所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也是较小的。在承运服务中, 承运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 采用的是严格责任制, 在提供服务时由承运人对承运全程首先承担责任, 使承运人在行为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保证了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 由于我国的民商法律的不完善,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 随意违约的现象还屡屡发生。因此, 承运服务经营者实践中采用严格责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承运企业的责任心, 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促使承运人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 对承运服务经营者的发展更为有利。
(三) 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缺陷
严格责任制与过错责任制相较而言优势十分明显, 前文已经论述, 但是, 严格责任原则的使用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特别是严格责任原则极大地倾向性于对受害者的保护, 可能会造成对于加害方责任的不合理加重。我国加入WTO的步伐逐渐深入, 跨国的大型化的承运服务经营公司对我国的承运服务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若直接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将造成承运人的经营风险增加等对其发展有不利的后果。
三、网络交易模式下承运服务经营者责任制度的重新构建
从上述的分析中, 我们不难发现与传统承运服务不同, 法律对于为网络交易环境下的承运人免责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构建平衡严格责任制和过错责任制的责任制度。
笔者认为, 网络交易模式下承运服务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并脱胎于传统承运服务的, 承运服务经营者对传统行业的法律相对熟悉。而且该类承运服务业务在许多方面都与多式联运有着相同或相通的地方, 因此借鉴理论和实践中都已较为成熟的多式联运规则切实可行。
我国有关多式联运的法律规定有:《合同法》第317条到321条、《海商法》第102条到106条和1997年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1973年《国际商会联运单证统一规则》以及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一) 责任期间
承运服务经营者责任期间, 一般是指承运人自接管货物起至交付货物止。在为电商企业提供承运服务的货物中, 大宗集装箱等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根据集装箱运输中货物交接的特点, 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可以参照执行。
但由于网络交易的实践特点, 承运服务经营者服务合同中的货物, 电商企业在网络出售的商品, 往往不是一次性接受和交付, 而是根据交易情况陆续发送到承运人处, 承运人再源源不断的送达终端客户。承运人责任很难严格拆分到次。因此责任期间的确定, 就要在承运合同中进行具体约定。
(二) 承运服务经营者的责任基础和责任形式
关于我国网络模式下承运服务应采用严格责任原则, 前文已有论述。我国承运服务经营者的责任基础应为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 除了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产生的损害外, 均不可声明免责, 承运人必须对承运合同期间内的一切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承运实践中, 承运服务经营者合同的严格责任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采用统一责任制, 承运人要对整个承运过程出现的一切损害, 按照统一的责任制度和责任限额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责任形式下, 货主不必清楚承运活动的具体实施者, 能够更加有效的追究责任。采取网状责任制形式, 承运人根据具体运输方式和合同性质的差异, 对其产生的责任和损失适用不同的法律。
《联合国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采用的是修正的统一责任制, 笔者认为统一责任制更加适应于网络交易承运服务的特点, 利于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 统一责任制的优点使其必将成为网络模式下大宗长期性承运服务采用的责任形式。
参考文献
[1]朱敬知.网络购物合同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经济与法, 2010 (3) .
[2]韩洪今.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法律定位[J].当代法学, 2009 (02) .
[3]郭鼓美, 蔡庆辉.电商法[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4]赵一飞主编.多式联运实务与法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孙占利.电子订约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一、传统EOQ模型
传统EOQ模型是从需方的角度来对物资进行采购,在考虑需方库存持有成本与订货成本的基础上,使需方企业的总成本最低,从而得出一个最优订货量。
假设S1为需方一次订单处理成本,h1为需方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D为需求总量,Q为经济订货批量,则需方企业的总成本为:
f(Q)=*S1+*h1 (1)
对其两边求导,并令df(Q)/dQ=0,得:Q*c=
显然,这种做法并未考虑供方的利益,反而会使供方的利益受损。由于这种小批量多频次的订货操作方式,供方不得不多次小批量运输,从而加大其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这与供方希望大批量一次运输的愿望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对于供方而言,实施传统的EOQ,一方面其成本在加大,而另一方面,却没有任何的利益补偿。因此,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也是该模型在许多企业订货实践中缺乏应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下内容期望建立一个涵括供方利益的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供方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考虑供方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一)条件假设 主要包括:(1)供方为生产企业,且其生产方式可分为三种:备货型生产(MTS)、订货型生产(MTO)与延迟制造(PM)。(2)供需双方之间的运输费用为F,此为一个与D有关的量,而与一次订货量Q无关(即不考虑运输折扣),并假定F由供方承担。(3)仅考虑供需双方合作所引发的成本变动,而不考虑之前的原材料采购和之后的销售所引发的成本变动,也不考虑生产批量大小引起的单位生产成本的不同。(4)S1为需方的一次订单处理成本,S2为供方的一次订单处理成本。h1为需方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 h2为供方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h3为延迟制造时,在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customer order decoupling point)处,组成一个单位产成品的半成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显然,沿着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产品的价值在逐渐增加,单位库存持有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h1>h2>h3。(5)供需双方之间满足平均库存量守恒定律,即供需双方组成的整体的平均库存量为总需求量的一半,为D/2,此也等于供方处的平均库存量加上需方处的平均库存量,若需方处的平均库存量为Q/2,则供方处的平均库存量为(D/2-Q/2)。
(二)模型构建 具体表现在:
(1)供方采取MTS生产模式。此时,对于需方的需求总量D,供方在期初即已备好,即产品以产成品的形态储存在供方的仓库中。若需方每次订购Q单位数量的物资,则需方处的平均库存量为Q/2,考虑到总平均库存量为D/2,则供方处的平均库存量应为(D/2-Q/2) ,显然供方的总成本为:
CS1=S2 +(-)h2+F (2)
其中,CS1代表供方采取MTS生产模式时的供方总成本,等式右边的第1项为供方的订单处理成本,第2项为供方的库存持有成本,第3项为运输成本。
需方的总成本为:Cd1=h1+S1 (3)
其中,第1项为需方的库存持有成本,第2项为需方的订单处理成本。
所以总成本为:
f1(Q)=S2+(-)h2+F+h1+S1 (4)
令f1'(Q)=0,得:Q1=
(2)供方采取MTO生产模式。此时,需方需要多少,供方才生产多少,在供方处没有产成品库存,供方的生产以需方需要的Q为批量,实行小批量生产。
供方总成本为:CS2 =S2+F (5)
需方总成本为:Cd2 =h1+S1 (6)
总成本为:f1(Q)=S2+F+h1+S1 (7)
令f2'(Q)=0,得:Q2=
(3)供方采取延迟制造模式。此时,供方的生产过程被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采用MTS模式大批量生产,后一阶段采用MTO模式生产,供方没有成品库存,但会有半成品库存。
供方总成本为:CS3 =S2+(-)h3+F (8)
需方总成本为:Cd3=h1+S1 (9)
总成本为:f1(Q)=S2+(-)h3+F+h1+S1 (10)
令f3'(Q)=0,得:Q3=
(三)数值分析 本节应用数学软件MATLAB,对供方采取三种不同生产方式时给供需双方合作带来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在模拟中,假设相关数据大小见图1,由于s1,s2,F数值的大小对三种生产方式造成的成本的比较不存在影响,故对此进行简化处理,假定s1=s2=0,F=0。通过模拟,得出了以下三个推论。
推论1:就一次订货量大小而言,服从以下顺序:Q*c 表1中列出了图1中的几个标志性点的具体数据。 表1中传统EOQ方式下未给出具体的总成本,这是由于这种方式下,只考虑需方的成本,对供方几乎不予考虑。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四种方式下,以传统EOQ下的最佳订货量为最低,MTO方式下的最佳订货量次之,PM方式下的最佳订货量列第三,而MTS方式下的最佳订货量为最大。 同时,如果比较这四个最佳订货量的公式,也很容易得出以上结论。 Q*c==,Q1=, Q2=,Q3= 显然,就Q1,Q2,Q3而言,它们的分子是相同的,而分母的大小依次为:h1-h2<h1-h3<h1,故Q2<Q3<Q1,而比较Q*c与Q2可知,它们的分母是相同的,但Q2的分子要大于Q*c的,故Q*c<Q2。 推论2:就需方而言,在考虑供方利益之后,其利益必然受损,且四种方式下需方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EOQ方式 在这四种操作方式下,需方成本的衡量公式是不变的,因此其成本曲线如图2所示,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显然,传统EOQ方式下,只考虑需方成本的最优化,所以其成本最低,而根据推论以,这四种方式下的最佳订货量存在以下关系:Q*c<Q2<Q3<Q1。因此,考虑供方利益后,造成一次订货量增加,进而使得这三种订货量都处在需方总成本单调递增的区间段上,故验证了推论2的观点。 推论3:对于供方而言,无论其采用何种方式,其均偏向于大批量送货。 由图3可见,无论供方采用的是MTS、MTO还是PM,其成本均随一次订货量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因此,对供方而言,大批量送货会显著地降低其成本。 三、结论 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考虑供方的利益可以加强双方合作的程度,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以此为背景,给出模型定义及相关假设,建立考虑供方三种常见生产模式及双方合作总成本最小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推论。 参考文献: [1]郭彩云、胡劲松:《含价格折扣和模糊缺陷率的EOQ模型研究》,《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 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制度 1、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制度的应用对象是候选的供方,最终目的在于组织选择和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和产品。 2、在医疗器械采购过程中管理部门分管人员应向供应商索取产品资质证明文件,包括:《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产品配置清单原件和相关消耗材料或试剂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资料,同时分管人员应对产品型号、有效期和类别等内容进行审核与归档。 3、管理部门分管人员应对生产厂家及经销商资质证明文件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生产厂家给经销商的授权书、售后服务承诺等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与归档。 4、医院确定了合格供方并实施采购后,应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行重新评价,判断合格供方是否符合要求,并将评价结果以各种方式向供应商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反馈,促进供应商不断完善。 分公司: 我单位愿意积极配合贵公司的供方评价工作,并希望加入贵公司的合格供方队伍,同贵公司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单位愿按照贵公司的要求,做出以下承诺: 1、全面提供所需的各项资料,保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全力配合贵公司做好售前服务工作,保证不出现有损贵公司利益的行为,并保证按所提交的评价资料提供产品,所供产品质量可靠,供应及时,服务到位,在贵公司工程保修结束前,对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承担完全责任。我们的服务承诺为:。 3、在加入贵公司合格供方队伍后,将及时提供最新的供应价格表,并在保证我单位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对贵公司作出最大的折扣优惠。我们的具体价格支持承诺为:。 BL.QR/ZC-07 A/0 来料 √ 过程□售后□ 通知日期 xxxx 年 x 月 xx 日 A 通知内容 B 接收单位 C 不合格信息: 1、2、3、4、5、6、7、8、9、10、 D 短期措施: (注:明确供应商现场在制品和产品数量,自查是否有相同问题。明确供应商与客户现场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意见。) 供方主管签字(或盖章): 接收日期: E 供方原因分析: (注:要求从 5M1E{人、机、料、法、环、测}各因素进行分析。并说明技术或工艺文件中对这些方面是否有要求;要求是如何规定的;是否按该要求执行,并留存有记录;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工具、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按要求进行检测。) 供方主管签字(或盖章): 日期: F 供方整改措施: (注:整改措施要与根本原因相对应,措施要与不合格及影响程度相匹配。) 供方主管签字(或盖章): 日期: G 有效性确认: 签字: 日期: 备注:1、请供应商在 1 周内反馈。如无反馈视同默认; 2、供应商反馈及改进的效用直接影响到以下几方面:a.产品配额;b.付款;c.合作终止; 一、居民到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 到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会影响药品的可及性。这里的距离主要指患者到达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等医疗服务机构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结构失调,全国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80%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而经济发达地区又聚集了更多的卫生资源,尤其是大城市、大医院;农村的卫生资源却极其有限,老少边穷地区的卫生条件更差[1]。因此,对于药品可及性的距离障碍主要存在于农村以及不发达城市。任明辉等[2]用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民距离医疗机构较远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低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体制不顺,功能错位;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我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处于瘫痪状态;偏远农村人口外流,村医无利可图而导致部分村卫生室难以存在。 我国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3],有70%不去就医的居民采取了自我医疗的方式,但是这一方式受限于我国社会药店的分布状况是否合理,数量是否适中,也受限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 二、我国药品市场的药品拥有程度 (一)药品审批制度 影响我国药品市场上药品种类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我国的药品审批制度。陈英耀等[4]的研究指出,我国药品审批通过的时间明显长于美国,多数审批延迟时间较长;与美国相比,平均可得性指数仅为27.0%。药品审批时间的后延性使医生和患者可供选择的药品数量相对减少,不利于市场竞争,容易形成垄断,以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最终影响我国居民对药品的可及性。 同时,药品审批过程中由于寻租现象(腐败)的存在,直接增加了医药行业的交易成本,这种成本无疑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终使得药品价格虚高,可及性下降[5]。 (二)药品专利制度 专利药品的高价格也是影响我国药品可及性问题的一个因素。专利药品一般是指新的、有创造性的药品,其特点是更好的疗效将带来更大的甚至是垄断性的市场占有率和高利润回报。对新药实施专利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专利药品由于受到专利制度赋予的垄断性保护,其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而是价格垄断。当然,其价格也受到如市场需求和供给、需求弹性、政府价格管理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对药品专利的保护导致对制药商的垄断性保护还是造成药品高价的最根本原因[6]。有学者指出,专利已被用来限制竞争和维持高于一个正常竞争市场的价格[7]。引入仿制药竞争后,专利药价格会明显下降,例如巴西在引入仿制药竞争之前与之后,药价下降的幅度平均为79%[8]。因此,药品专利造成了药品的高价格,最终影响了居民对药品的可及性。 国际上,TRIPs协议规定其成员可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共健康,消除滥用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措施包括过渡期、强制许可制度、平行进口、管理例外等。平行进口和强制许可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健康问题给予了照顾,但是由于过渡期较短(已至),强制许可的条件非常苛刻,平行进口和管理例外均很难实现,因此TRIPs协议并没有达到平衡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与专利权人权利的目的[9]。 虽然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对药品的可及性做出了诸如强制许可等规定,但是相对于我们面临的公共危机而言却远远不够。这使得我国药品市场上一些专利药品短缺,比如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拉米夫定,由于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我国具有其生产和销售的垄断权,而使此药在我国市场一度短缺;治疗艾滋病的二线药物如特诺福(TDF)在我国无货或价格昂贵,也是因为拥有其专利的公司未选择在我国销售或垄断了市场,降低了艾滋病人对此药的可及性[10]。 (三)某些药品利润过低 一些经典价廉的药品市场短缺是由于生产利润太低,生产厂商不愿生产,造成市场供应不足,可及性差。另一些定价并不低但市场用量少的小品种药,由于生产量有限,利润不高,而维护其营销网络的成本较高,生产厂商也不愿生产。总之,经典药短缺的根本原因就是利润太低[11]。 三、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状况 在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最主要的采购者,且其药品采购支出中80%以上的品种被纳入招标采购的范围。医疗机构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医疗机构的采购问题。虽然我们一直认为药品并非价格越低越好,但是在药品招标的实际过程中很难避开价格问题,因此会出现质量好而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不中标现象[12];同时医疗机构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主动权,享有药品使用选择权,就可能因为某些药品加成利润过低的原因而不愿意进货。 其次,药品供应问题[13,14,15]。即使医疗机构愿意购买药品,但是一些价格便宜的普药,一些用量不大的小品种,还有一些临床必需的抢救药品,因利润空间有限,一些品种中标无货或者配送商不正常供货使医疗机构采购困难,经常断货,这些都会影响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只确定了药品品种、规格、制剂和价格,没有确定数量,医疗机构和配货商双方对具体配货数量均心中无数,因此也容易出现因备货过少造成供货不及时,使临床断药,影响药品的可及性。 四、医生的处方行为 由于医学科学的特殊专业性,医生和患者之间信息高度不对称,而医生具有很大的信息优势,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就建立了一种隐性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16]。如果医生是一个完美的代理人,就会做出与患者在知情时为自己做出的决策相一致的决定。但是,现实中医生和患者的利益产生了分歧,医生利用其信息优势实质上成了患者消费药品的“绝对代理人”[17],医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给病人开药方。虽然患者是购买药品的主体,但购买药品的选择权却在医生手里。医生可以决定患者需要什么药、需要多少药,患者却不可能因为药价高或药量大而拒绝购买,因而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政策是将医院推向市场,实行差额补贴,医院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渠道:财政补贴、卫生服务收费和药品利润。由于国家财政补贴不足,医院服务项目收费较低甚至低于成本,国家允许医院以药品收入来弥补政府财政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和医疗服务价格过低的缺口。这使得医院有了经营性质,致使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重过高,而且其比重取决于医院的级别和规模,一般在30.0%~90.0%之间,药品的加成率一般在25.0%~30.0%之间[18]。医生的收入直接与医院的收入、科室的收入,以及所处方药品金额等因素相关。在这种经济激励机制作用下,医生的行医、处方行为就会扭曲,受利益驱动而提供不必要的药品产生了诱导需求,侵犯了患者的利益,同时医生的诱导还可能干扰政府对药品费用的控制,对药品的可及性产生极大影响[19]。 五、结语 甲方:(供货方) 乙方:(进货方) 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是甲乙双 方的义务和 责任。为切实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维护企业形象,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 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签订如下医疗器械 质量保证 协议。 一、甲方向乙方提供加盖本企业原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复印件、业务人员的销售员资格证复印件及法人委托书原件。乙方向 甲方提供 经营医疗器械权限的相关证件复印件,并加盖原印章。 二、甲方保证向乙方提供合法及质量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批准文号、灭菌批号等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三、乙方向甲方购入进口医疗器械时,甲方应提供该品种的在效期内 的《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进口医疗器械通关单》、《进口医疗器械检验报告书》,并加盖 企业原印章。进口医疗器械必须有中文标识和中文说明书。 四、乙方收到货物立即验收,发现短少、破损或外包装损坏时应及时通知甲 方并立即作 出处理意见,由甲方负责处理,因没有及时通知甲方而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五、乙方应具备储存、养护医疗器械的场所及专职养护人员,因乙方保管不 当而导致 医疗器械质量下降,由乙方负责。 六、乙方正常购进的医疗器械如因质量问题甲方应予以退换货。非质量原因 造成滞销 的,应于购进之日起一个月内及时与甲方联系,提供进货原始票据复印 件经甲方确认后办 理换货程序。 七、如双方对医疗器械质量产生争议,以法定药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结果为准,经济责任 由责任方负责。 八、确因甲方所提供医疗器械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乙方损失的,由甲方承担全 部经济责任。 九、本协议所涉及的条款,与现行法规相悖的以现行法规要求为准。 十、在协议有效期内 的口头、电话、传真等非书面合同订货,亦遵守以上质量协议。 十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两年,期满重新签订。 十二、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乙方: 负责人: 日期: 1 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形式 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以地区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区域格局:西部自给区域、中部调出区域和东部调入区域。煤炭资源的供需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到。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北京、上海、江浙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年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2以上,但这些地区对煤炭资源的储备只有全国煤炭资源储备的5%;而西部地区的年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煤炭资源的储备却占全国煤炭资源储备的60%。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极大地制约着煤炭的开采,西部地区经济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较低、水之源缺乏,但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富集却占全国煤炭资源的70%以上。由于西部地区环境和经济的双重影响,导致煤炭资源的开采十分的困难。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人口分布呈现逆向关系,使得煤炭资源的使用需要跨地区的运输,这极大地增加了煤炭的价格,也加剧了煤炭资源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发展。 2 我国煤炭需求的市场分析 2.1 我国煤炭的需求状况 我国经济在刚步入二十一世纪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都较快,新的消费体系逐渐建立,城镇基础建设对重工资源的需求也增多。该时期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总体在增长。对此煤炭产业在“十一五”规划当中着重提出:针对新经济时代,要加快调整煤炭市场的架构,加大对煤炭开采和清洁利用等技术的攻克。同时,对未来几年的全国煤炭市场的需求做了预测,这对煤炭生产、安全和矿区环境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从2005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费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就2005年我国煤炭的消费总量有22亿t之多,同比增长了12%;2005年到2009年间,煤炭资源的消费总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行业对煤炭资源消耗总量的排名当中,排名第一的是电力行业,其次分别为钢铁、化工和建材三个行业。在2009年之后,由于各类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世界各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都有明显地减少。 2.2 我国煤炭需求市场的基本架构 我国对煤炭的消费市场主要以发电厂、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为主,长期以来,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对煤炭的需求呈逐渐下降的走势,发电厂和西部地区的供暖等方面对煤炭的需求呈缓慢增长的走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消费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的要求都有所提升,煤炭资源的消费收到较大的遏制,而主要是用于火力发电的消耗。由此可见,我国煤炭能源消耗的架构,正在由煤炭直接的消耗转变为电力消耗。 2.3 影响煤炭需求的因素 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能源的生产和消耗之间是相互交联的关系,因此国民经济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市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架构的不断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逐渐增多,高能耗、高污染等产业或技术会被逐渐淘汰,这将促使市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减少。 新型能源、替代能源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导致能源消费架构的变化。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能源和他带能源被开发利用的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如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正在被广泛使用。与煤炭能源相比,新型能源具有低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导致对高能耗、利用率低的煤炭资源的需求在逐年减少。 3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及价格的分析 3.1 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分析 在1995至2005年间,我国煤炭的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然而在1995年前、1998~2005年和2009年后皆出现了需求量(消费量)低于产量的情况,需求量与总产量的差值12000余万吨。通过对煤炭需求量与产量的预测,可得到正确的变化趋势。即中国的煤炭产量与需求量在2020年前,将出现持续增长的状态,与此同时需求量将略高于需求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确保煤炭供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给予以下几项方案予以参考:(1)减少煤炭需求。为使得煤炭的需求量得以下降,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研发出新的生产技术与节能技术等;(2)使用替代能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次性能源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例如,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能源分担了部分煤炭的使用。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型能源正得到开发利用,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新型能源能够的减缓煤炭的使用。由于一次性能源与新型能源的替代使用,煤炭的供需关系逐渐走向平衡。 3.2 煤炭的价格分析 供给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则为: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可知,商品的产量与价格应为同等方向变化,然而依据相关数据可知,部分年份存在差异。在2005年之前,绝大多数的价格弹性系数均在1以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煤炭价格由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对煤炭供给的影响较大;煤炭存量与其生产能力的制约,导致其产量对其价格无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2005年后,煤炭的价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表示煤炭价格初步实现市场化,其价格能够较好的反应市场的供需情况。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率÷需求价格变动率。从经济学原理可知,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普遍呈现出反向变动。从相关数据可知,除部分年份外,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基本符合反向变动,即使出现部分煤炭价格上涨的现象,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以及反增不减。这就表示出煤炭的需求不具备价格弹性,起价格的变法无法大规模的改编煤炭的需求。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的价格不被市场机制所影响,其价格普遍偏低。 4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建议 4.1 加强煤炭资源开采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煤炭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管理方式需得到进一步的改进,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管理的新型模式。实现煤炭的战略储备,对于部分特殊煤种实施保护性开采。对煤炭的开采加以规范,完善煤矿基本建设的管理体系,杜绝煤炭过剩的情况发生。煤炭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绝不松懈,制定煤炭及煤矿的经营注入制度。 4.2 提升煤炭的开采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以及相应的开采设备,实现矿井的高效生产。对于煤矿开采设备而言,需逐渐实现煤矿现代化、自动化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对于陈旧的设备以及落后的开采技术,应果断淘汰。对煤炭开采的技术方法加以改进,提高开采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以及开采设备的安全性。为确保煤炭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则需要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创新。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实现煤炭资源回采率的不断提升。 4.3 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 提倡资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实现能源的节约,就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经济发展之路。在提倡节能环保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介入,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扶持相应的节能技术,加大研发力度。 在对煤炭使用的过程中,需对相应企业与个人加以引导,实现煤炭使用的合理、节约与高效,逐步缓解现阶段煤炭供求不平衡的情况。通过先进的科学设备与技术,较少煤炭使用量与使用效率。制定相应的煤炭节约政策、法规与政策,同时结合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全面的煤炭节约措施,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 加强新型能源的使用与开发,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在煤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开发石油与天然资源,使其在一次性能源使用中比例不断增加,最终形成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优质能源使用比例的提升。加大水电以及核电的发展,逐步减少使用煤炭发电的状况。在国家发面,需重视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对于新型能源的开发建设加以扶持,例如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5 结语 为确保煤炭产业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须妥善解决该市场的供需矛盾。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将对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起到调节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依靠国家对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需要将煤炭需求与供给的科学预测作为调控的依据,以此确保我国能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瑞峰.中国煤炭市场分析与研究[J].煤炭工程,2013,01. [2]徐进亮,常亮.中国煤炭市场现状剖析与国际煤价走势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3,10. [3]郑欢.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4,04. [4]吕志虹,许良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分析及应对方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4,07. [5]王永光.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 【供方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合格供方库管理办法09-19 6s管理制度管理制度09-26 公司管理人员管理制度06-04 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制度10-19 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制度06-29 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制度07-14 物业管理安全管理制度07-18 学校车辆管理管理制度11-02 医院管理-贵重药品管理制度07-12 信息管理部仓库管理制度09-13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制度 篇4
供方承诺书 篇5
供方质量整改通知单 篇6
供方管理制度 篇7
供方管理制度 篇8
供方管理制度 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