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

2025-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做到行文、立意、选材新颖,力争写出个性,表现好的创意。

2.做到语言简洁、流畅、得体,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文章的过渡和照应;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够根据材料与题目的需求,恰当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内容积极健康,感情真挚。重、难点:能够根据材料与题目的需求,恰当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内容积极健康,感情真挚。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用时5分钟)

本学期训练的作文主题分别为: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①观察生活;②感受生活;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2.说真话,抒真情;3.文从字顺(①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③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4.突出中心(①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②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5.条理清楚(①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②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③先列提纲);6.发挥联想和想象(①联想要自然贴切;②想象要合情合理;③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在本学期进行的六次大作文训练中,从这六个角度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对简单的记叙文已经把握。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10分钟左右)

一、善于发现(通过自查和互查发现自己和同桌在本学期六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问题:怕写作文;胡编乱造;套作;抄袭成风;思维混乱;没有中心;条理不清;材料陈旧;伪感情、假大空;没有文体意识;词不达意;词语匮乏;错别字多;行文格式不对;乱用标点符号;书写潦草等15大问题。

原因:

1、缺少平时练笔。学生很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和叙事能力的培养,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没法及时记录下来。

2、缺少必要的知识素材储备。很少有看课外书的习惯,自然就很少从书中获得必要的写作素材。没有经典的素材,自然很难在文章中体现出经典的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而很少做读书笔记,自然就不能让自己看过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看过的东西更多也只是转瞬即逝,不利于典型事例和优美语言文字的再现,自然就学不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文字和精妙构思,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的积累。

3、缺少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和基本功训练。从表所反映的结论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上还很欠缺,很多同学在如何写作文上还比较迷茫,无所适从;而写作文时缺少必要的语言积累,也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提出对策(针对以上的失误,你认为如何解决呢?)在写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不要偏题。分析作文的具体要求,注意文体和字数。2.话题作文,应围绕话题拟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

3.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尽可能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深化中心。

4.行文语言尽可能生动,对人物、场景多描写。可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选材新颖,不落俗套;可尝试书信体、日记等写作形式,有创造性。6.段落灵活,根据需要实时分段,切忌三段式。

7.书面整洁,书写规范,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写好后不宜再做改动。

8.先构思,思考成熟后再作文,不要匆忙下笔,边写边想。作文前脑海里一定要有文章的轮廓,就是有写作的提纲。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5-20分钟左右)

一、记叙文题目拟定方法(列举如下,请同学们举例子)

1、人名式。《藤野先生》《孔乙己》

2、事名式。《记一次**活动》

3、物名式《绿色蝈蝈》

4、地名式

5、人物身份式

6、特写镜头式

7、点题式《珍惜幸福》《幸福的内涵》

8、象征式《》

9、回忆式《往事并不如烟》

二、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格式(结合自己作文和课文举例)

1、开门见山开头法。

2、引用开头法。

3、肖像描写开头法

4、环境描写开头法

5、抒情开头法。

6、倒叙(悬念)开头法

7、传说、故事开头法

8、回忆开头法。

9、联想开头法

10、先闻其声开头法

三、记叙文常见的结尾格式(结合自己的作文和课文举例)

1、自然收束结尾法

2、卒章显志结尾法

3、呼应篇首结尾法

4、委婉含蓄结尾法

5、抒情结尾法。

6、引申升华结尾法

7、表决心结尾法。

8、引用结尾法

9、联想想像结尾法

10、梦境结尾法

第四环节:针对训练(作文复习之心理描写篇)(10分钟左右)

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的鲜活与否,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它类似于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所以又称独白式。如:当我换上游泳装,投身在这碧海之中,我就感到整个身心都无比舒适。那些使人烦恼的事,早已不知逃到何方。亲切的海风抚摸着我,温柔的大海拥抱着我„„我感到青春的活力属于这美妙亲妮的大海。(这里直接写“我”在水中的惬意和快乐,突出心情阳光般地灿烂,是情绪的直接渲泄。)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片段: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怎样写把“紧张”表现出来呢?请以独白式仿写

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一般可以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幻觉描写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例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再如:她急忙把整束为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在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显得特别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中。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去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和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

这段文字是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临终前的幻觉进行描绘。小女孩无衣无靠,形影相吊,缺吃少穿,受尽苦难。这种心理是她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真切写照。

如果要对这段文字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示例: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四、命题记叙文写作的三句诀

1、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2、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七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2

一、导读系统的内容与特点

1.“写在前面”是导读系统的特点

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太多概念,但“写在前面”给了学生一种提示。七年级教材的“写在前面”,是用导语直接同学生对话,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写到新学期又开始了是学生承接小学阶段后的又一次开始,表明语文学习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写到语文的学习范围,主要围绕人生、社会、自然进行学习,并提到课文、综合性学习两大重点内容,表明上册的学习学生要着重注意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每一个单元选取了一篇文章作为代表,进行典型的案例摘要,从各个领域出发,感受不同价值取向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放大了语文学习的世界。同时,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源于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要注重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要善于积累,要重视一点一滴的语文学习。最后说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文是基础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是在学习语文,各学科之间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整体。

这样的写在前面,既总结了初中生之前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很好地向学生介绍了初中语文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语文学习有了较好的把握。

2. 七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的导读特色

单元导读系统为课程打开了一扇窗。七年级上、下册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七年级上册从人文、学习、自然、人生、未来、科幻角度出发;七年级下册从成长、爱国、为人、艺术、探险、动物角度出发。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学习一个从家庭出发,另一个从国家出发,弘扬了“国家”的主题意识。上册围绕自然界,下册围绕动物界;上、下册第五单元都是关于探秘,一个是科学探索另一个是探索自然。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联系密切,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知识的广泛性、严密性、整体性。单元导读系统是教学的舵手,单元中简简单单的两段文字清晰地表明了单元学习的方向,为教师教学指明目标和方向,同时也为学生的初步学习明确了内容,并确定了单元特色。

3. 课文导读系统

课文导读是每篇课文的引子,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这一部分既是对课文的引入也是对学习课文的要求。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一起散步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顺”“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2]。该导语既是对课文整体的概括,也表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这样的导语会使人产生联想,散步的当时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矛盾,主人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会给人以一探究竟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导语设置具有提示作用,比起直接阅读课文要好得多。

二、插画的内容与特点

插画是教科书中为课文所配的图画,它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记忆。根据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书面扉页后插画和课文中的插画。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插画介绍

七年级上、下册的书前插画主要有人物肖像(作者、主人公)、课文的情节图、风景图、动物图、漫画等。文中插图主要是作者肖像、主人公肖像、情节图、风景图等。插画的安排是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接受程度而设计,对于初中生来说,其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还处于形象思维的思考阶段,繁多的语言文字会造成他们阅读困难,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阅读课文中设置一些简单的插图能缓解理解压力,提高学习效果。七年级课文中的插图设置都是简单的线条为主,生动活泼,辅助了阅读内容。不仅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缓解文字带来的巨大冲击。

2. 插图与阅读相匹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文的插图不是每篇都有的,哪些课文需要配备插图,插图放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都值得研究。如人物肖像类,编写者为突出作者、关键人物、主人公会配有简单的插图,便于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真切感受和记忆。如冰心的《观舞记》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编者却为课文配有插图。这是一篇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课文,如果只看课文,我们无法想象到舞者有多美,无法感受异国风情的动人,但配有插图,一看便知,学生也会在头脑中有整体的舞者轮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特色,产生共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插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利,插图对于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来说,是一把利器。又如《看云识天气》扉页安插了关于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图片,这几张图片十分生动形象,胜过了语文课本里的千言万语,清晰明了的插图加上作家的经典叙述,将教师、学生、文本连接成一个整体,减轻了学生的理解压力,也减轻了教师用语言空洞描述的压力。

三、注释的内容与特点

注释或称注解,注释力求简单明了、便于理解。语文课文的注释包括题目注释、生字注释、词语注释、文言文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能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体现教学要求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建议:“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3]。这就要求注释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效率和效果。注释虽然是语文教科书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语文教科书却因它的存在而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题目注释:如“七年级下册的《社戏》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的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这是关于题目的注释,交代了浙江绍兴的一种地域文化。鲁迅是通过社戏的一系列特色活动,表现出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和留恋。这样的注释会使学生在阅读之前有一个理解,读完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完善对主题的理解。

生字注释:如“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做“盔”,身上穿的叫做“甲”。“羸弱”瘦弱。“告罄”指财物用完。“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者疼痛非常剧烈。生字词的注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扫清障碍,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有较大作用,同时对这些词汇进行识记,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优美词汇、专业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水平。

词语注释:[那些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四眼狗]对戴眼镜人的戏称。这些词语都是阅读课文中特有的词语,有地名、书名,还有许多作者自创的词语,如果不加以注释,学生无法知道它在课文情景中的特殊意思,因此,词语注释增加了语文阅读的趣味性。

文言文注释:[尝]曾经。[异焉]对此(感到)诧异。[扳]通“攀”,牵,引。文言文注释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等。文言文注释能够使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规律,形成系统完整的基础词汇体系,对于今后学习文言文课文有较大帮助。

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词,注释帮助学生理解个别词汇的含义,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积累词语。课文中的陌生词语并不止一个,但我们不能逐个进行注释,如果全部进行注释,势必会加重师生负担,注释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一点一点的积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表达水平。

四、结束语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通过导读、插画、注释三部分来发挥它的作用,成为教科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助读系统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读系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插画增加了阅读的审美性,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注释增加了学生词汇的积累。总之,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越来越受到教学编写者的重视。助读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参考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七年级语文,助读系统,人教版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3年版七年级上下册[Z].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词汇专练 篇3

1. Call Tom a____ 306-983569.

2. My uncle and my father are b____.

3. He is English. His f____ name is Brown.

4. I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 e____ day.

5. Kate Green’s p____ are Mr. and Mrs. Green.

6. He is my father, but I am not his son. I’m his d____.

7. I don’t like swimming. It’s b____.

8. Vegetables and fruit are h____ food.

9. Let’s eat some bread and eggs for b____ this morning.

10. I like these storybooks. They are very i____.

11. We h____ socks at a very good price.

12. Leila’s birthday p____ is on July tenth.

13. The students have a football g____ every week.

14. I t____ an umbrella with me.

15. Do you want to know a____ our school?

16. Mr. Smith goes to work at 8 in the evening. He works all n____.

17. Shanghai is a big c____.

18. Jack has P.E. only on F____.

19. He usually takes a s____ after supper.

20. The letter can bring the best w____ to you.

Ⅱ.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He has ten ____(tomato). How about you?

2. My sister’s name is Han Mei. She is good at ____(run).

3. Where ____(be) the strawberries?

4. I ____(real) like ice cream and salad.

5. ____(do) your father and mother do the same work?

6. Sorry, I don’t know ____(her).

7. How ____(much) hamburgers do you have?

8. What can you see in ____(this) pictures?

9. My friend Jim plays computer games very ____(good).

10. Gina has a lot of sports ____(collection).

11. My brother is a good ____(run).

12. Tom ____(have) a tennis racket.

13. The ____(China)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14. We study for ____(our), not for our teacher.

15. Her father is a great ____(music).

16. David is ten ____(year) old.

17. He plays football very ____(good).

18. Put ____(they) over there, please.

19. My ____(mother) mother is my grandmother.

20. He only ____(watch) games on TV.

21. The ____(twelve) month of a year is December.

22. How many ____(foot) does a robot have?

23. Are the twins in different ____(class)?

24. There are three ____(knife) on the desk.

25. There aren’t ____(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Ⅲ.用适当的介、副词填空,使句意完整、正确。

1. The girl ____ red is my sister.

2. Let’s have a look ____ your new computer.

3. The black sweaters are ____ sale ____ $80.

4. He often goes ____ movies ____ his parents.

5. Please listen ____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6. I usually write ____ my pen friends ____ Sunday.

7. What time does school start ____ China?

8. Thanks ____ your help.

9. ____ breakfast I go ____ school ____ bike.

10.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____ your school.

11. His father is very strict ____ him.

12. The bus takes her to work ____ 7:30 every day.

13. That boy may be our teacher’s son. He looks ____ him.

14. If you ask me any questions, please call me ____ 333-68569.

15. Can you help me ____ my English?

Ⅳ.用划线单词的反义词或对应词填空。

1. Li Ming isn’t here. He is ____.

2. We go to school in the day and sleep in the ____.

3. Is your ruler long or ____?

4. These are footballs. ____ are basketballs.

5. His name is Jim Green. Jim is his first name. Green is his ____ name.

6. My uncle has a son and a ____.

7. Bob, they are my father and ____.

8. We usually sell things and ____ things from the supermarket.

9. Please open the window and ____ the door.

10. Sally likes red and ____ green.

11. This problem is not easy, so it’s ____.

12. Today my uncle isn’t free. He is ____.

13. Your room is very clean, but mine is ____.

14. Jim is a boy and Kate is a ____.

15. Susan gets up early on school days, but she gets up ____ on weekends.

Ⅴ.选择适当的词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

look/watch/read/see

1. Does she like ____ a football game?

2. The two boys are ____ English now.

3. ____ at my pictures, please.

4. Can you ____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date/day

5. What ____ is it today?

6. Give me your name, address, ____ of birth.

7. I can go to my grandmother’s house on New Year’s ____.

job/work

8. I have a lot of ____ to do today.

9. Tom has a good ____ in a factory.

10. Her mother ____ in the school.

say/speak/talk/tell

11. I can ____ English, but not Japanese.

12. Please ____ him the news.

13. Let’s ____ about it now.

14. How do you ____ it in English?

little/a little

15. Be quick. There is ____ time left.

16. Don’t worry. We have ____ time.

17. I have ____ paper. Can you give me some?

18. Tom speaks Chinese well, but Tim can speak only ____.

very/very much

19. I like the new bike ____.

20. She sings ____ well.

Ⅵ.根据句意,完成括号中汉语的英译。

1. She has two ____(钢琴).

2. My ____(最好的) friend is Li Hong.

3. Can he play ____(国际象棋)?

4. Who is your ____(历史) teacher?

5. Mary’s ____(生日) is March 8th.

6. Mr. Smith has one son and two ____(女儿).

7. It’s a very ____(成功的) thriller, but I think it’s scary.

8. They don’t like to listen to his ____(演讲).

9. We want to watch a ____(排球赛).

10. Sandra can ____(也) play football.

11. Barry’s brother is a ____(职员) in this office.

12. For dinner, he likes ____(汉堡包) and chicken.

13. There is a ____ ____ ____(失物招领) on the wall.

14. Mike enjoys playing the ____(吉他).

15. Every day we eat lots of ____(蔬菜和水果).

16. Where are my keys?I can’t ____(寻找) them.

17. Ann’s e-mail ____(地址) is apple8653@126.com.

18. After swimming we are very ____(累的).

19. Our school have an Art ____(节日) every year.

20. Can you ask some ____(问题)?

鲁教版语文七上期中复习教案 篇4

字词复习

复习目标:基础知识:生字的写法及读音复习复习重难点:重点字的写法及读音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白板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拿出三个单元字词卷子

二、学生自主练习:边读边练

三、提问点拨:

1、小组纠正答案,教师订正

2、重点字学生到黑板上写,教师就势点拨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点。

四、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

六、作业:将课堂上掌握不熟练的生字在练习本上练习。

第一单元复习

1、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重点的文学常识,主要是学生自主背诵记忆,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在《口技》及课外古诗的1首。

3、练习巩固:按时做《伴你学》的相关内容,及时讲解,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4、单元综合测试及讲评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基础知识:词语解释及文学常识

复习重难点:重点词的解释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本、《伴你学》

二、学生自主记忆词语解释: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解释记忆

2、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伴你学》的‚自主学习‛

三、提问点拨:

1、小组提问

2、班内提问

四、学生自主记忆文学常识:

1、课下注释:重点:鲁迅、丰子恺、冰心

2、《伴你学》的‚自主学习‛

五、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小结:

七、作业:将课堂上掌握不熟练的词语、文学常识在练习本上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课内现代文重点篇目复习:《社戏》、《安塞腰鼓》 复习重点:

1、品味作品在细腻的描写之中所蕴涵的真挚的感情。

2、品味形象洗练的语言。

复习难点:重点题型讲解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本、《伴你学》

二、《社戏》重点内容回顾:

1、准确使用动词

如:开船时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跳‛、‚拨‛、‚点‛、‚磕‛、‚退后‛、‚上前‛、‚出‛(表现出小伙伴们架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2、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如看戏前的波折,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三、《安塞腰鼓》重点内容回顾:

1、理清结构

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四、提问点拨:

1、小组提问

2、班内提问

五、学生自主记忆:课后题、《伴你学》

六、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小结:

八、作业:配套练习册。

第二单元复习

1、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文学常识、及相关课文的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记忆,教师适当的点拨

2、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在体会含的人文内涵,领悟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3、针对练习:有针对地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巩固,做《伴你学》内容并及时讲解。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基础知识:词语解释及文学常识 复习重难点:重点词的解释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本、《伴你学》

二、学生自主记忆词语解释: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解释记忆

2、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伴你学》的‚自主学习‛

三、提问点拨:

1、小组提问

2、班内提问

四、学生自主记忆文学常识:

1、课下注释:

2、《伴你学》的‚自主学习‛

五、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小结:

七、作业:将课堂上掌握不熟练的词语、文学常识在练习本上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课内现代文重点篇目复习:《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纪念白求恩》 复习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复习难点:重点题型讲解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本、《伴你学》

二、《邓稼先》重点内容回顾: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内容回顾: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四、提问点拨:

1、小组提问

2、班内提问

五、学生自主记忆:课后题、《伴你学》

六、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小结:

八、作业:配套练习册。

第三单元复习

1、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重点的文学常识要牢记,主要是学生自主背诵记忆,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

3、练习巩固:按时做《伴你学》的相关内容,及时讲解,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4、单元综合测试及讲评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基础知识:词语解释及文学常识 复习重难点:重点词的解释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本、《伴你学》

二、学生自主记忆词语解释: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解释记忆

2、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伴你学》的‚自主学习‛

三、提问点拨:

1、小组提问

2、班内提问

四、学生自主记忆文学常识:

1、课下注释:

2、《伴你学》的‚自主学习‛

五、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小结:

七、作业:将课堂上掌握不熟练的词语、文学常识在练习本上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课内现代文重点篇目复习:《最出色的球员》、《下棋》 复习重点:

1、复习温故文章中心主题及写作方法

2、品味理解重点据的含义。

复习难点:重点题型讲解 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白板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本、《伴你学》

二、《最出色的球员》重点内容回顾:

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成为最出色的球员是因为:(1)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擅长进攻,又精于防守;(2)让自信贯穿比赛的始终;(3)有一套能克敌制胜的独特战术风格;(4)懂得真正的幸福,‚为现在而生活‛,让生活自然发展

三、《下棋》重点内容回顾:

1、从本文中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又悟出了怎样的生活这哲理?

作者欣赏的是处于完全超脱与不够超脱之间的中正平和的对弈风度,进一步说是一种处世风范,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这种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也是梁实秋的理想追求。此题为开放题,学生可以结合作者的观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去谈自己的认识。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最后师生归纳出答案:a,本文多使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间或穿插议论。b,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既生动传神又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语中的,令读者豁然开朗,真是妙趣横生。c,语言平实如谈话,娓娓到来,悦耳动听,神妙至极。

五、提问点拨:

1、小组提问

2、班内提问

六、学生自主记忆:课后题、《伴你学》

七、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八、小结:

九、作业:配套练习册。

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

复习目标:

1、熟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背诵。

3、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口技》

复习重难点:

1、熟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背诵。

3、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卷子

二、学生自主练习: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

2、《伴你学》

3、课后题

三、提问点拨:小组提问

四、卷子练习:

1、学生练习

2、自主查书订正答案

3、小组解决疑难

4、教师引导班际点拨提问

五、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小结:

七、作业: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孙权劝学》

复习重难点:

1、熟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背诵。

3、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卷子

二、学生自主练习: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

2、《伴你学》

3、课后题

三、提问点拨:小组提问

四、卷子练习:

1、学生练习

2、自主查书订正答案

3、小组解决疑难

4、教师引导班际点拨提问

五、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小结:

七、作业: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纪昌学射》

复习重难点:

1、熟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背诵。

3、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复习教法: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卷子

二、学生自主练习: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

2、《伴你学》

3、课后题

三、提问点拨:小组提问

四、卷子练习:

1、学生练习

2、自主查书订正答案

3、小组解决疑难

4、教师引导班际点拨提问

五、当堂检测: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小结: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篇5

一、诗词复习要点 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

二、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古代寓言二则》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其:自度其足

郑人的 之: 至之市

到——去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何不试之以足

代鞋子

遽契其舟

那,那个

是吾剑之所从坠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度:自度duó其足

量长短

而忘操之

代尺码

吾忘持度dù

尺码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 剑 3.特殊句式:

(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

不相信自己的脚

(2)反问句:不亦惑乎

(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 4.性格:固执、迂腐

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

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

(二)《幼时记趣》

1.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同“丘”,土山 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

(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二虫斗)

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驱之别院

(代词,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

(当作)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

(把)3.固定句式:

作„„观

(当作„„看),以„„为

(把„„当作)4.一个中心:记趣

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 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4)冲烟飞鸣

“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5)果如鹤唳云端 “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

(6)拔山倒树而来 “拔” “倒”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三、巩固练习

(一)《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作者

,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的意思,本诗属

诗。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4.请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联所呈现的画面。(30字左右)

(二)《赤 壁》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与同时期的并称为“小李杜”。“前朝”是指

朝,周郎是指

。2.试简析这首诗的后两句的艺术特色。

(三)《浣溪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词的上阕的展示的画面。

2.说说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两个作家。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_

(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②宁()

3.解释字词。(1)履()(2)操()(3)宁()(4)罢()

(5)及()(6)遂()(7)市()(8)坐()4.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

》,编者是

_。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

②遽()

③契()

④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②是()③遽()

④求()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 ⑵明()察秋毫()

⑶项()为之强()

⑷盖()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徐喷以烟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

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译文: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④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_(2)_

_(3)_

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

想象为山,将_

_想象为树。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王湾

唐代

旅途中停宿

律;

2、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这一联运用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着自然理趣;

4、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赤 壁》:

1、杜牧

李商隐

周瑜;

2、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或议论,诗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诗人借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三)《浣 溪 沙》:

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洁净得没有一点泥沙。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不时传来杜鹃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水 调 歌 头》:

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4、婉约

李清照

柳永;

5、D

6、示例:(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五)—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品教案 篇6

期末复习课教案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 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

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1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二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第7课

1、征发

2、哽 第9课

3、炽痛

4、标直

5、嗥鸣

6、谰语

7、亘古

8、污秽

目标册: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

1、帖

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见文言文练习2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三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3——53个7—10课

二、默写《木兰诗》4---7段

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5个:书上14个

1、马革裹尸

2、弥高

3、锲而不舍

4、兀兀穷年

5、沥

6、群蚁排衙

7、迥乎不同

8、气冲斗牛

9、杂乱无章

10、含蓄

11、踌躇

12、巴望

13、磐石

14、义愤填膺

目标册上1个:12课: 救济

3、目标册重点练习

4、形似字归纳:

(1)筹 踌 畴 稠 惆 绸(2)慕 墓 暮 幕 募

(3)愧 魂 魄 魁 傀(4)锲 契 楔 揳

(5)迭 选 跌(6)炯 迥(7)籍 藉

四、现代文阅读《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

作业:注音53个 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笨男孩和钮扣》,完成练习。课后反思:

第4课时

四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口技》

复习目标: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解。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4——46个11—12课

二、默写《口技》1--3段

三、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

2、解释词语36个:

书上34个:

1、归省

2、乐土

3、行辈

4、犯上

5、惮

6、絮叨

7、礼数

8、撺掇

9、委实

10、凫水

11、依稀

12、宛转,悠扬

13、自失

14、弥散

15、漂渺(缥缈)

16、旺相

17、渴睡

18、向午

19、棹 20、楫

21、亢奋

22、晦暗

23、羁绊

24、蓦然

25、冗杂

26、叹为观止

27、戛然而止

28、本色当行

29、颦蹙 30、粲然

31、嗔视

32、叱咤风云

33、尽态极妍

34、惊鸿

目标册上2个:16课: 纠葛 怠慢

3、目标册重点练习

4、形似字归纳: 躁 燥 噪 澡 藻

四、口技

词语积累39个

一词多义5个 乳 妙 绝 呼 指

通假1个 坐

翻译课文

理解文意 作业: 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五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综合1

二、默写《口技》4--5段

三、复习五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1个:

书上15个:

1、拽

2、毛骨悚然

3、怏怏不乐

4、毋宁

5、吞噬

6、语无伦次

7、羸弱

8、告罄

9、虞

10、斫

11、泅

12、砭骨

13、履践

14、崔巍

15、阴霾

目标册上5个:闻所未闻 海市蜃楼 踉踉跄跄 声情并茂 孜孜不倦

3、目标册重点练习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真正的奥运健儿》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作业: 解词21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五把钥匙的秘密》,完成练习。课后反思:

第6课时

六单元基础、现代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六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六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自己体会、收获。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5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复习六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

书上21个:

目标册上1个:不动声色

3、目标册重点练习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信任的境界》

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作业: 解词22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阅读《给自己树一面旗帜》,完成练习。课后反思: 第7课时

文言文《伤仲永》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伤仲永》,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6 默写未过关《木兰诗》《口技》段落

二、做《伤仲永》检测20分钟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

三、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课后反思:

第8课时

文学常识复习

复习目标:复习文学常识

复习方式:学生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熟练掌握每课出处、作家、评价、代表作品等。

一、常规字词复习综合1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或词条

三、文学常识复习

利用自习课做文学常识练习2页,活动课内的内容可以参考教科书 课内师生共同订正答案,边订正,边复习记忆。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课后反思:

第9课时

现代文阅读2篇

复习目标:阅读现代文2篇

复习方式:利用自习课做练习,课内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复习重点:现代文理解,根据训练要点、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依文答题,谈自己体会、收获要思想态度端正。

一、常规字词复习7

二、默写未过关段落

三、课内阅读《真正的奥运健儿》《五把钥匙的秘密》

学生阅读20分钟,要求:

1、把握作者思路

2、把握内容和层次

学生阅读后教师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家庭作业:复习《口技》,翻译课文。课后反思:

第10课时

文言文《口技》

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口技》,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 复习具体步骤:

一、常规字词复习8 默写未过关字词

二、利用自习课,做《口技》检测一节课

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25分钟

三、利用自习课,做文言文专项训练20分钟

学生讲评为主15分钟

四、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家庭作业

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课后反思:

作文复习2课时 第1课时:

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练习写开头和结尾。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明确开头结尾的写法,会修改,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复习具体步骤:

一、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

1、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

2、同学评议优点,总结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3、评议不足之处,加以修改。

二、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开头方式归纳:

1、开门见山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开头,最重要的是点题。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结尾方式归纳:

1、画龙点睛式

2、引用名言式

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

4、对比等写法

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结尾,最重要的是扣题。在开头的基础上,要有所延伸和升华。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三、朗读范文

写事——1班张爱旌的《难忘的一次家长会》 写人——2班杜小娟的《我的好朋友》

四、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下一篇:大小多少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