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倾向报导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化倾向报导(推荐11篇)

小学化倾向报导 篇1

试马镇中心幼儿园曹世芳王秀凤

为了贯彻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近期,我园积极开展预防“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主题活动。

活动期间,我园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组织全园教职工及家长代表开展了预防“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研讨会,同时各班利用家园栏、召开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为主题的家长会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小学化倾向报导 篇2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一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 在幼儿园办学过程中, 不注重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 盲目采用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小学的教学方法, 并且将小学课程纳入幼儿教育中来, 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和要求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家长以及部分幼儿园不懂得儿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 不能够以幼儿为本, 进行健康科学的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 不能够统筹兼顾, 不能够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性教育, 只是片面地认为提前“小学化”可以帮助儿童早期文化课教育, 却没有看到在幼儿期间强行“灌输”知识对孩子的危害性,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并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因素,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发展, 影响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幼儿时期, 孩子正处于天真浪漫的年纪, 在培养和教育过程中, 应该主要以玩为主, 可以寓教于乐, 但是不能够扼杀幼儿的天性, 盲目“灌输”知识, 给孩子过早的心理压力, 干预幼儿玩的权利, 这样不但孩子失去了许多玩的机会, 还会失去应有的天真和快乐, 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要求幼儿学习单调乏味的课程, 并且长时间的坐着集中精力用一种状态去学习, 会让天真、多动、成长发育的幼儿不堪重负, 同时, 如果方法不当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导致幼儿出现早期的近视、驼背以及其他身体不良症状, 并且由于过高抑制幼儿的行为, 对于幼儿的心理发育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容易引起幼儿的消瘦以及呆板, 并且影响到幼儿的神经系统, 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二) 影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智力全面发展, 影响了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科学探索的培养以及通过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多方面、多领域学习的机会。科学证明, 人的大脑需要多方面的刺激, 特别是幼儿时期, 单项内容的训练对于神经细胞的发展极其不利, 只有不断进行多方面的刺激, 神经细胞才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系, 才有利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学前教育“小学化”, 剥夺了幼儿许多方面刺激的机会, 影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同时, 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幼儿期间, 幼儿园应该是玩耍、娱乐的场所,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玩应该是主要目的,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团队精神;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生活知识, 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幼儿园只有运用科学的“玩中学”的引导教育方法, 才能够使幼儿真正喜欢上学习, 对“学”产生兴趣, 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 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坚韧的品质, 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等到进入小学以后, 真正地热爱学习。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预防制止措施

(一) 端正教育态度, 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作为家长, 应该端正幼儿教育的评价方法, 学习和掌握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 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 尊重幼儿以“玩”为主的天性, 按照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生理发展进行科学教育, 幼儿园应该遵循教育规律, 不能够盲目追求“教学识字和演算”的培养, 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做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不能够“小学化”, 应该按照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 加强监管力度, 提高社会认知水平

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同时, 定期组织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幼儿园内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思想观念, 并且定期到先进的幼儿园进行培训和学习, 将先进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经验引进回来, 使幼儿教育更加规范化, 专业化。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 积极宣传“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杜绝和制止幼儿园办学“小学化”倾向, 提高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探讨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思考;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66-02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分析

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从理论的层面出发, 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 管理模式、 评价标准、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 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 使之常规化、 教学化、 状态化, 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另一种是从实践层面出发, 认为幼儿教育小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 另外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情形下, 过早地教授幼儿读、写、 算等应试知识的一种错误教育方式。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

1、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压力下移随着国家的繁荣强盛

人们在充足的物质生活中, 也经受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深受竞争考验的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 在不顾及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的前提下, 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 外语等知识。很显然, 成人是把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的倾向。

2、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

评价一个好的幼儿教师, 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在现实的观察中, 我发现, 评价者都比较看重这名教师的各项技能以及课堂的组织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下, 幼教界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创新教育观, 尊重儿童。但是, 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评价标准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导致了教师的小学化教学风格。

3、幼儿教育市场混乱, 功利性强

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赢取生源, 就在幼儿园采取能够让家长迅速看到成果的小学化课程内容。公立幼儿园则更加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潜能的开发, 弊端是收效慢。同时, 公立幼儿园也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有的公立幼儿园抵制不了舆论以及家长的呼声, 也在悄悄地进行小学化的课程。

三、幼儿教育小学生倾向的危害

1、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幼儿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结合的方式, 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应该被勃发的智慧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同时, 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幼儿期, 没有什么是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了。

2、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

儿童的个性特征遭到了成人们的漠视。在幼儿园, 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 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 往往是很有想象力的。在教师的整齐划一之下,苹果就应该是圆的, 太阳就应该是红色的。对“老师,为什么……”或是“老师,我不想…….等问题,教师采取的回应态度比较冷淡, 长此以往, 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随之熄灭了。

3、抗挫折的能力差

假如我们采用了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 那么, 待幼儿真正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就可能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一方面, 幼儿由于已经习得了这方面的经验, 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另一方面, 幼儿在幼儿园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研究发现, 这些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儿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显得缺乏后劲。同时, 幼儿周边的人群对他评价的落差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挫败感, 使之无从调试。

四、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策略分析

1、转变家长观念

扶正社会舆论转变家长观念,逆转社会舆论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关键。建议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小学化带给孩子们一时的聪明与知识, 要考虑幼儿的自身规律。美国心理学家丽莲凯茨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儿童习得性愚蠢。国内的专家也将此现象称为三年级塌腰。所以, 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应该是他的想象力、 创造力、 表现力以及和谐人格的发展。

2、加强幼儿教育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我国幼儿教育市场想要用一把尺度去衡量是不可能的。建议对经营者的素质要严把关, 各地要依据幼儿园管理纲要和幼儿园管理章程等法规及有关政策方针, 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监督, 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幼儿园自主管理与幼教主管部门宏观指导相结合、 反馈及时、 调控有力的管理监督机制。

3、转变教师观念, 建立新评价体系

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 教师是各种教育理念的执行者, 教师的素质和观念对任何教育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具备各种艺术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正确的儿童观才是教师最闪光的基础素质。幼儿园的管理者也要顺应时代, 顺应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 建立适当、 灵活的评价体系, 一起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营造健康的竞争机制。

4、用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教师可开展各种特色活动, 来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如果幼儿园管理者可以调动全部的力量来整合幼儿与生活经验以及游戏的课程资源, 并将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资源趣味化、 简单化、 操作化,相信再也不会出现教师认为无东西可教、 孩子没东西可学的无奈的被小学化的窘境了。

5、一分为二地看幼儿教育小学化

如何处理好幼小衔接问题, 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指儿童在幼儿园的最后阶段, 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从幼小衔接方面看,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如果能在幼儿升入小学的中间过渡阶段开展的话, 无疑对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个充足的准备工作。

综上分析, 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携家长、社会,集合各方面的有益力量, 一切从幼儿的快乐出发, 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循序渐进, 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本领和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承宇. 从小学的角度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1).

[2] 李艳贞.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的实践与探索 [J]. 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3] 李大维,刘秀丽.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6).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论文 篇4

应试教育是我国比较独特的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而来的。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升学入学的人数都非常庞大,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开始无法负担那么庞大的数量,导致了才去择优入取的原则,而成绩就成为了判断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应试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满足成绩这一个方面而进行的培养,这也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取向问题。

学生家长都想进好学校,好学校自然就像吸收优秀学生,这样的供给需求就造成了幼儿园教育过早的进入了应试教育阶段,这样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1.2 幼儿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亟需纠正 篇5

http:// 2006年6月12日 09:58 合肥晚报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目前,在珠海市乃至全省、全国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是极为有害的一种倾向,需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本文愿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玩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

(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听课,象小学生那样学知识,象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培育幼儿,让幼儿再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日益突出,竞争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21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富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幼儿,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头″,或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或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与社会的用人需求是格格不入的。

(三)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如不正确、不准确,幼儿到了小学便会先入为主,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特别是英语口语,如发音不准,比完全不懂英语的学生还难教;第四,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五,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英语知识早就忘光了,其实并未能对幼儿的英语学习产生基础性作用或促进作用。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幼儿园的责任,有家长的责任,有社会的责任,有教育部门的责任,还有教材编写者的责任。——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一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得越多越好。他们并不懂得素质教育,并不懂得全面发展,并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并不懂得教育规律。殊不知,他们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幼儿园教材脱离幼儿实际。纵观我们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在度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总指挥″。——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予以默许,总之不见教育部门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推波助澜。

——幼儿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发生偏差。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间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间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津津乐道,其喜洋洋。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差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四、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一)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二)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篇6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教师:黄巧霞

近日,我学习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一文收获颇多。我再次深深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进一步学习了预防的方法,作为一线的老师对幼儿教育会不会小学化有绝对的把握度、决定权,所以,这次的深入学习非常有必要!

回想以前的教学,我也曾经为了迎合家长的希求,让家长觉得幼儿园“有所学”而给孩子重复机械地学写字、做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少之又少。通过几次对幼儿教育《纲要》和相关小学化倾向的学习使我发现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对幼儿是一种摧残。幼儿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让幼儿去学习小学知识,孩子们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其实,让幼儿们深感头痛,枯燥难学的小学知识,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们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他们提前学习这些知识就显得很难了。

2、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3、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专家认为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像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已充分证明,那么我决定采取以下的方法去预防:

1、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素质教育、准备教育的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回归幼儿教育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

农村的家长,大多数不懂的科学育儿,更不懂的幼儿教育,只是一味的认为认字多,会做数学题就是好,我们将有针对性的更深入地开展家园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转变家长观念,引领家长科学教育,随着大多家长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应给与家长更多的帮助、指导,引导家长正确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携手同行,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3、正确衔接小学教育并加强与小学的沟通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准备,我们还要多与小学沟通,相互了解,全面准备,让孩子们顺利走过“过渡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逐步纠正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问题,以幼儿为主,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针对性地实施幼儿小学教育的衔接,真正实现避免“小学化”教学。

小学化倾向报导 篇7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许多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不仅表现在教育目标“小学化”上, 整个教学, 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幼儿评价等都趋于“小学化”, 这不仅束缚了幼儿思维的拓展, 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一、教育目标趋于小学化, 轻保重教现象突出

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生活上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限, 玩是他们的天性。幼儿园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保育, 主要是保, 在做好保的工作的基础上, 对幼儿进行教育, 完善幼儿的性格, 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而目前, 很多幼儿园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特别是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 标榜幼小无缝衔接, 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 轻视对幼儿的保, 注重对他们的教。其最突出的表现是要求幼儿学拼音、识字, 学习珠算、英语等, 产生的不良后果之一是幼儿抵触幼儿园, 不愿去幼儿园。

二、课程设置趋于小学化, 轻舞蹈绘画重英语珠心算

现在很多幼儿园打着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招牌, 开设了英语和珠心算课程, 要求幼儿家长选择幼儿上与否, 如果选择上, 就要另交钱;如果不上, 在其他幼儿上该课程的时候, 幼儿就要自己到其他教室玩, 幼儿教师不管不顾。很多家长迫于无奈, 也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选择上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幼儿园, 教师为了方便教育, 也为了未来的招生, 开设小学的简单课程, 如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舞蹈、绘画、游戏等课程, 因为教学难度相对大, 教学效果不怎么明显, 加之拥有这方面才能的教师缺乏, 幼儿园安排的教学时间很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玩的天性, 使幼儿整天忙于知识的生硬学习, 在幼儿园搞得疲惫不堪。

三、教学过程趋于小学化, 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递

幼儿园教学应该以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然而, 目前很多幼儿园不仅教授幼儿简单的小学课程, 就是教学过程也趋于“小学化”, 即多数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采用灌输的方式。如在教幼儿识字时, 教师把要认识的字用识字卡展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 教给幼儿字的读音, 领着幼儿反复读;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田字格, 领着幼儿按字的笔画顺序一笔一画地写;之后讲解字的意义, 进行组词、造句。再之后, 教师指导幼儿拼音汉字、连带组成的词语反复书写, 课堂结束时还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接着进行练习。这一教学过程一点幼儿教学的影子也没有, 完全是小学的教学过程。幼儿在本该玩的年纪成了学习的机器, 不仅学到的知识很难内化, 过段时间就会遗忘, 而且幼儿在玩中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也丧失了, 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 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四、行为规范趋于小学化, 轻自由玩耍重规范约束

当前, 由于师资匮乏, 不少幼儿园在制定规章制度及幼儿行为规范时, 显得力量不足, 既缺乏对当地当时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 也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 大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有的幼儿园则为了教职员工有规章制度可循、幼儿有行为规范约束, 干脆直接拿过小学的规章制度和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 规范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行为。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套用小学的问题不大, 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可以及时提出, 进行修改完善。而拿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幼儿园的幼儿, 却是值得商榷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玩, 在玩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完善性格。幼儿教师直接套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要求幼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 不能心不在焉, 不允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更不允许在教师讲课时插嘴。在批评幼儿时, 幼儿不能辩解, 更不能顶嘴;幼儿在听讲时要端坐, 不能东倒西歪, 不能随便走动, 不能做小动作, 有问题要举手示意, 得到允许后才可行动;幼儿课间不准大声喊叫、不能奔跑跳跃, 没有教师的允许不能做游戏、玩玩具, 等等。有的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 对不遵守“纪律”的幼儿严厉批评, 严重者罚幼儿在教室后面或教室外站着。近来还时常曝出幼儿教师扇打幼儿、罚幼儿下跪等行为。这不仅体现出幼儿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也反映出幼儿教育的诸多弊端。幼儿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很难健康、快乐地成长,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缺陷。

五、教学评价趋于小学化, 轻态度情感重知识掌握

对幼儿进行教学评价, 目的是引领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情感、形成优良行为习惯、完善性格品质。而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越来越趋于小学化, 注重幼儿知识的掌握程度、智力的发展水平,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 也多是告诉家长幼儿一天中学习了什么知识, 幼儿掌握的程度如何, 要家长在家多督促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幼儿来说, 学习多少知识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能力, 要能在玩游戏、做活动中善于发现, 积极探究, 主动学习, 培养态度和情感。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不能只盯着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 更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情感做出评价。

当前, 一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入园, 打出了各种特色教育招牌, 如双语教育、艺术教育、珠心算等。为了突出这些“特色”, 教师也多是对这些课程做教学评价, 根据幼儿达到的水平, 划分等级, 进行一刀切的方式, 一级一级运用固定的评价话术, 对幼儿对进行评价。而从这些评价中, 看不到幼儿的个人特点、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态度, 也看不到教师对幼儿进一步发展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结果是评价流于形式, 没有实效性。

综上所述, 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其中有幼儿园自身发展现状的根源, 也有家长受社会上功利化影响的缘由, 但归根到底还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假使没有高考这个指挥棒, 假使没有重点普通学校之分, 假使各校的师资不分伯仲, 学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学习压力, 幼儿也不必肩负努力进重点小学的重任, 幼儿园教育就可以由着幼儿的天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开始更多的舞蹈、音乐、绘画等课程, 使幼儿在玩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完善品格。但无论如何, 幼儿园教育还是应该回归本位, 只有幼儿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展现应有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001.

[2]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6.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幼儿园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98-02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 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

1.教育内容上更加的注重对于智力的扩展,而忽视了对于幼儿德体美劳等几个方面的教育,正确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兼顾到每个方面的,要让幼儿能够在知识以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上都有所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和这个方面就是比较欠缺的,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单一化和片面化的不良倾向。

2.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不足,主要是重视对于知识的讲授而不是让幼儿自己去主动的学习。目前这种小学化的教育倾向主是以课堂讲授代替了幼儿更加喜欢的活动教学以游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幼儿会在这个阶段习惯一直灌输填鸭式的教育,在之后的学习中是非常不利的。

3.在对教育的评价上更多的是注重对于结果的评价而不是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目前这种小学化的主要倾向在评价方式的主要表现就是更加的重视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学习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学习能力等,这种小学化的评价方式很显然会对幼儿的热情形成一种制约。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原因

1.幼儿园为迎合家长,脱离办园宗旨。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公办幼儿园偏少,甚至纷纷被推向市场,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市场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过早的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去,而不去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热爱程度、年龄特征等因素。忽视了幼儿在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一标志性原则,而遵循“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不问,学生不答”的上课模式,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手段,严重的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2.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带给幼儿的压力和负担。在长期的教育中,考试一直作为教师与家长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否的主要标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会进行定期的测试,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甚至有的地方在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来择取符合自己入园标准的成绩较优异的幼儿,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给幼儿增添本不属于那个年龄段应有的压力,并且这种现象也使得家长变得忙碌起来,更加对幼儿的基础教育高度紧张。幼儿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得不要和考试挂钩,就不得不承受学习各种学科和接受各种技能的压力和负担。

3.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面对日益严峻的小学化倾向,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予以默许,总之不见教育部门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推波助澜。

三、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还应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2.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开展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组织本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话” ,组织“幼小衔接工作”的专项研讨,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开展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大讨论,让社会和家长都清楚:上幼儿园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学知识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而是能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形成良好习惯。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及时制止错误舆论,使幼儿园之间生存竞争的条件不再是以看谁教得知识多,而是以谁的幼儿园办得好、办得正规、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评审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要发布文件和规定,制定措施,规范办学行为。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2]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07(09)

作者简介: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带来的危害 篇9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将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诱发幼儿的长期厌学倾向。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幼儿连学习用具都产生逆反心理,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容易造成儿童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和后果。孩子越小其动力定型越容易建立,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小学化”重知识传授,重各种技能训练,轻视乃至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贻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发展的关键期,还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负担。

防小学化倾向 提高保教质量 篇10

刘集镇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通过学习,众所周知,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拔苗助长,会让幼儿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说明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一现象引起了重视,作为新成立的一所乡镇公办园,我们更应该端正办园思想,严格禁止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

一、广泛宣传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家园达成共识

我园地处乡镇,周边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也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办了各种兴趣班,如认字、汉语拼音、数学、英语等,并以此作为“办园特色”向社会炫耀,招揽生源。家长们也被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所迷惑,认为孩子掌握的东西还真多。我们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应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首先,我园开学初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向家长理事宣传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危害,请他们向周边的朋友、邻居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第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第三,举行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庆元旦等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与,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逐步提高,从而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第四,通过幼儿园橱窗、家长园地、校讯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孩子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

二、规范办园,设施齐备,教育教学活动丰富

我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园长岗位职责、教师岗位职责、教科研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等,并张贴上墙,要求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幼儿园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兴趣班、特

长班;不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的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汉语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族作业。我园给幼儿配备了丰富的教玩具,现代化教学设备也一应俱全,每个班有电视、电脑、电话、实物投影仪、钢琴等。班级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区域游戏,有娃娃家、小医院、美工区、结构区、图书区等,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区域游戏。幼儿园的走廊、楼道布置也富有童趣,能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师幼共同参与布置,具有地方特色。幼儿园还设有创意美工室、科学发现室、感统训练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各活动室设置合理、材料丰富,我园制定了班级活动时间表,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安排活动内容并及时评价。每天还要求根据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科学安排幼儿的户外活动,户外场地铺设了2000平方米的塑胶软地,有大型户外玩具、体能锻炼设备、玩沙池、玩水池、种植区、养殖区等,幼儿可尽情玩耍。另外,我园绿化面积有1680平方米,环境优美,树种丰富,有四十几植物,能极大地丰富幼儿植物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防止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大部分老师都是当地招聘的幼儿园教师,以前都是在民办园工作,也意识到小学化倾向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但思想上认识还不彻底,认为教学要顺应家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认真学习《纲要》,深入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努力将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在平时的学习会议上,我们也经常带领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一些教育文件,宣传小学化倾向的教学对幼儿身心的危害,让我们的教师不一味盲目地迎合家长的需求。还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让她们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倾向化之我见 篇11

其一,很多家长希望幼儿早学知识,到小学以后就可以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反映的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肯动脑等不良学习习惯;另外,由于农村幼儿园相对缺乏专业教师,招聘兼职的幼儿教师多属非专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很准确,先入为主的一些知识在幼儿到了小学后,一般很难纠正。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现实中已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因学教育方法不当而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幼儿原本带有童年特征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幼儿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幼儿在疲劳的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幼儿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症。然而,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各种特色教育,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开发了幼儿的智力。比如,近年来我校幼儿园开展的电子琴、口风琴、幼儿舞蹈特色教育活动,幼儿通过音乐游戏,使手指变的灵活了,俗话说"心灵手巧"。大多数幼儿对这种特色教育有极大的兴趣。幼儿随意吹出或弹出自己喜欢的音符,既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挖掘岀了幼儿潜在的特长。

其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延长,并通过老师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集中在小、中、大班规定的课时内。幼儿手的细小肌肉群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也不适合长时间的握笔写字。而有些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在家已经教过幼儿写字,形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及错误的写字笔顺。如:有些幼儿在写字母b 时,分不清字的正反,总把"b",写成" d",写数字"8",由于笔顺较难,常常出现错误的笔顺,如不及时纠正,以后改起来就比较费劲。从小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为让自己的幼儿能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即使学的好的幼儿,他们上了小学,老师教的字都认识,无事可干,缺乏新鲜感,就捣乱,不听老师讲课,幼儿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养成不善于倾听和不守纪律的习惯。也许幼儿还未上学,就已厌学了。相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运用各种趣味识字、媒体教育,使幼儿徒手模仿、影像书写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部分数字、字母、字词等。又比如,泥工、手工都是幼儿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认识物体,并认识相应的作品名称,幼儿在动中玩,玩中学,大大减轻了幼儿入学前的精神压力,脱离了小学教育的模式。

其三,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全面发展。由于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误认为,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有益开发幼儿智力。却不知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幼儿在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健康、活泼,在正式上学以后比那些整天在写字、算数上下功夫的幼儿更有潜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另外,如果我们在幼儿教育期间只重视幼儿识字、算术的能力而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势必在幼儿的头脑里建立起一种局部发达而整体残缺的网络,局部的发达最终也会因整体的残缺而束缚受阻。反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还不断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校幼儿园开展的珠心算教育活动,幼儿通过双手拨珠、游戏学习,把算盘当作一种玩具,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一学期下来,幼儿的知识面和智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小学教育倾向有了很大的距离。

因此,幼儿教育应在全面贯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前提下,积极合理的开发幼儿教育资源,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积极寻找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大策略,让幼儿回归儿童的 生活世界。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发现生命的灿烂。这才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幼儿教育走出小学倾向化的误区。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教案下一篇:人力资源专员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