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工会工作自检报告(共8篇)
红旗岭农场小学工会 2007年11月27日
小学工会工作自检报告
根据农场工会的工作要求,我校于11月27日组织全体工会委员对对照《2007年工会目标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通过自查我们认为,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学校工会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职工生活,坚持职工民主管理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民管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本,我们能够较好的完成年初农场工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每学期,学校都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前由学校党支部及工会委员会商榷列出民管会讨论的提案主题及要点,积极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让全体教师参与讨论。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正是由于群策群力,干群关系良好。
根据《工会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我校工会能够认真行使对学校行政的监督权,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大会的作用,如学校的远景规划、学校规章制度、财务收支情况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问题,最后都能由民主管理大会讨论通过;二是评优、评先、评职称,需要实行校务公开的公示制度;尽力添置和改造教职工的活动设施,为教职工施展文体才华创设平台。
第二.坚持校务公开。
在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会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学校工会
全面贯彻、执行上级 “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了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三、参与学校的决策。
工会在协助校行政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始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学校试行的改革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实施效果。政治的透明度和财务的透明度成为一种无形的凝聚力,使学校领导班子能把全体教职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在各项工作中争创一流。
第四、积极开展课余文体活动,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
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会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校教工之家的活动主要有:继续开办教职工健美操训练和集体舞的练习,让教师积极锻炼身体;全校教师每天做课间操,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
2.教师节期间组织教职工进行体育比赛,如:乒乓球赛、蓝球赛、一分钟跳绳达标等,丰富了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凝聚力。
4、春节前还组织参加了农场歌手赛,和迎新春联欢,教职工表演舞蹈受到了好评。
第五、开展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让广大教职工感到学校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工会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主要工作如下:
1、探望病患:凡是知道教职工(含离退休教师)本人,或者教职工的家人患病住院的,工会领导都能陪同学校领导或受学校领导委托,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和安抚,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尽早恢复身体的康复。
2.慰问丧事:遇到教职工本人或直系家属作古,工会领导都能前往吊唁与慰问,并发动所在工会小组主动给予关心,帮助解决善后事宜。
3.庆贺婚嫁:工会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能够在婚庆前夕及时到教职工家里道喜,参加结婚庆典;遇到女教工分娩,工会女工委员也能够及时代表工会前往慰问。
另: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除完成农场工会的金秋助学任务以外,我们还自己设立了助困助学金,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捐助失学的孩子,班组还通过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为身边的困难学生献爱心,向学困生伸出了友爱之手。
本,我们能很好的完成农场工会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农场首届职工运动会上取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总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如: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够全面;在维权方面还有些欠缺;教职工之间的桥梁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工会将会为教职工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很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努力把工会办成教职工最温馨的家。
自检自评,打分结果:九十分。
红旗岭农场小学工会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五个调研小组, 通过听取汇报、问卷调查、走访师生、实地查看、开座谈会等方法, 实地访问了14个市州和19个县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了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22所 (市级7所、县级15所) , 中小学校34所 (义务教育阶段21所, 高中13所) 。共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 参与人数约500人次;发放并回收有关教师培训机构调查问卷105份、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851份;查阅各种资料150余卷册;深入课堂听课45节次;收集获取各单位教师培训工作相关资料50余份。
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情况, 包括培训的整体计划、经费是否落实到位、培训的策略与措施, 进展速度、问题与困难、改进建议等, 摸清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的实施情况与困难及建议。二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包括组织领导、功能定位、规划管理、基础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功能发挥、社会影响、特色创新等, 并对申报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单位进行重点考察。三是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 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的特色与省级示范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以及校本研训的组织和实施情况。
二、主要特点
(一)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
2011年是“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起始年, 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厅相关文件要求, 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 整体培训工作呈现出有序有效推进的态势。
1. 提高认识, 强化领导, 整体规划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能从教育强市、教育强县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 始终将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心, 统筹安排, 抓紧抓好。
为了加强对“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包括相关科室和培训机构负责人, 形成了教师培训工作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为了全面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依照省厅《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 结合本地实际, 认真制定了本地“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 以相关文件形式, 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资源建设、培训模式、培训制度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出详尽规定和要求。
这里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吉首市教育局根据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认真制订并实施了全市《教师发展五年规划》 (2011—2015) , 展开了七项行动计划, 即:教师师德建设的行动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管理的行动计划、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行动计划、完善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的行动计划、骨干教师名优校长培训培养行动计划、“教师发展达标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这七项计划, 紧紧围绕教师培训的重点, 着重满足教育改革实践和教师发展实际需求, 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完善管理, 建章立制, 认真实施
各市州、县市区全面加强了对“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 建立健全了学分管理、校本研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培训等一系列制度, 认真组织实施“国培”“省培”和本级教师培训项目,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各地在贯彻执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过程中, 针对本地具体情况出台了操作细则, 严肃认真地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由于组织得力、管理到位, 各地基本完成了2011年度培训计划。
长沙市颁发了相关制度文件, 把“英才工程”纳入市教育局绩效考核, 把教师培训纳入对学校和区县的绩效考核。同时, 重点督查“教师工资总额的1.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情况, 督促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培训任务落实。
岳阳市、常德市建立了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教育“两项”督导, 开展教师培训专项督导, 对所辖县市区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情况进行抽查, 建立奖惩机制, 对所辖县市区和教师培训基地实行“以奖代投”, 每年进行评估奖励, 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稳步实施。
株洲市及所辖县市区政府, 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 足额安排资金, 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市级设立“三个一百万”工程、“三百万”培训专项、“一百万”高端培训专项、“三千万”学科基地建设专项, 大手笔投入教师培训, 气势如虹。
3. 立足实际, 创新思路, 成效初显
各市州、县市区在做好教师培训常规工作的同时, 立足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 从内容和形式、制度与机制、师资与基地等不同角度和侧面, 对当前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大胆试点改革探索, 努力创新工作思路, 全面提高质量效益。
湘西自治州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 着力强调教师自主规划与自我发展, 努力为教师专业规划目标实现搭建有效支持平台。
郴州市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形成了教师培训对外交流特色。所辖各县市区政府加大投入, 全力为教师培训保驾护航。
岳阳、益阳市在推进“十二五”教师培训中, 大力强化校本研训指导, 形成了君山区许市中学、桃江县桃花江小学等全省闻名的校本研训典型样板。
衡阳市高起点开局, 精心规划推进“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 在推动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发展方面可圈可点。
湘潭市提出了“以用为本, 拉长链条”的培训工作思路。要求学员参训之前必须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自定研究专题, “带题参训”。同时, 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并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实践探索”和“能力展示”两个环节, 以此来培养参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展示自我的精神风貌。
永州市以“教育强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 以“双高”和“三优”为目标建立导向机制, 积极开展市本级教师培训工作。他们依托市电大开展的市本级培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实现了培训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 实现了专家课堂与一线骨干教师课堂的结合。
娄底市以“教师基本功训练”为抓手, 狠抓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以高中新课改为内容导向, 开展高中教师全员培训。
常德市、邵阳市推进教师培训各项工作突出过程管理, 强调质量效益, 突出体现了“实”且“新”的特点。
各县市区围绕“十二五”教师培训目标的实现, 在加大培训投入形成保障机制, 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改革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涌现出湘乡市、荷塘区、芦淞区、江永县、资兴市、永兴县、汝城县、桂阳县、龙山县、吉首市、宁乡县、隆回县、耒阳市、桃江县、新化县、君山区、洪江市等一批教师培训典型县市区。
(二) 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特点
全面了解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情况, 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当前教师培训机构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 培训机构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调查统计显示, 目前湖南省市级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共有106所, 其中市级教师培训机构13所,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93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中,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86所, 占92.5%。其中部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整合, 完成了培训、教研、电教几个机构之间的整合的有34个, 占36.6%;没有进行机构整合的有59个, 占63.4%;拥有完全由机构主办的附属学校的16个, 占17.2%, 拥有实验基地的26个, 占28.0%。
全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占地总面积约1628081平方米亩, 建筑面积为825095平方米, 普通教室1234间, 多媒体教室213个, 计算机室159个, 多功能报告厅51个, 语音教室63个, 综合实验室88个, 微格教室42个, 心理咨询室32个, 图书馆62个, 普通阅览室81个, 电子阅览室29个, 其他教室68个, 各机构拥有计算机总数为9075台。
全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职工总数为3296人, 专职教师2592人, 占78.6%, 专职教师中56岁以上的占7.6%, 46~55岁之间的占26.5%, 36~45岁的占46.1%, 35岁以下的占19.7%;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人, 硕士研究生49人, 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77%;专职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占36%, 中级职称48.4%, 只有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15.6%。
教师培训机构兼职教师总数为1283人, 其中来自义务教育学校的有605人, 占47.1%, 来自高中学校的有407人, 占31.7%, 来自高校和科研部门的有271人, 占21.2%。在这批兼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89人, 省级学科带头人166人,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77人。
2. 教师培训机构主体职能充分发挥
全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始终抓住教师培训这一主业, 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服务, 为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调查统计显示, 现有教师培训机构中, 把教师培训作为本单位唯一职能的纯培训机构占30.2%, 培训、教研、电教等机构整合、职能兼顾的占24.5%, 以教师培训为主业, 兼办职业教育的占39.6%, 还有的教师培训机构挂靠在相关院校, 如电大等。不管是哪一类的教师培训机构, 都在充分地发挥着教师培训这一主体功能。
长沙教育学院明确了教师培训机构的准确定位———将长沙教育学院打造成长沙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 打造成长沙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和强劲助推器。构建立体型开放化模式———高端引领、项目驱动、贴地生长、研训用一体。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多途径多方式辐射作用, 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特级教师委员会、送教下乡工作结合起来, 与教育技术培训结合起来, 与科研指导、成果结合起来, 与全市校本研训示范校指导评估结合起来, 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该院立足于三个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师资体系, 聘请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小学教师, 构建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学科全覆盖的师资体系。二是建立课程体系, 开发本土有生命力的教材。三是完善基地体系, 建立高校基地、兄弟基地、市内校本研训示范校, 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四个学段的校长、教师培训基地。
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努力以“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服务中心”为目标, 强化培训机构的职能建设, 创新了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 构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和培训格局, 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立交桥”效应。以“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建设为重点, 建设一个骨干教师群体。鼓励有条件的“讲师团”成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有计划地选派“讲师团”成员参加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班。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拳头, 打造一批知名教师。“名师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 上挂高校 (聘请导师) , 下联学科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机制, 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 形成“远程培训、集中培训、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网络。创新培训内容, 形成“面向全员、突出骨干”, “订单式”和“超市式”相结合的培训特色。
3. 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创建热情高涨
调查统计显示, 准备申报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县级机构26个。他们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加大基础能力建设, 全面推进管理改革, 做好一切创建准备, 迎接省厅和国家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资兴市委政府和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 把对教师进行学校的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教育强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于2009年确立了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目标, 并迅速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启动了创建工作。近三年来, 市财政共投入近100万元用于加强进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了学校食堂, 改造了学校厕所, 新建了篮球场、排球场, 改造了运动场, 绿化美化了校园。今年学校又计划新建一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 维修改造老教学楼, 再添置36台电脑等, 学校条件将进一步完善。
湘乡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 市委常委召开专题办公会议, 要求进修学校要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契机, 切实加强自身管理, 通过公开选调教师等方式优化培训力量, 采取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整合师训资源, 进一步完善师训硬软件设施, 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市教师培训中的支撑作用。决定在2011年、2012年城市教育附加费中每年安排60万元, 用于维修改造进修学校教学楼、学员宿舍楼, 并由教育局另行安排资金改善该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永兴县以创建省示范性培训机构为契机,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数字化、管理科学化。该校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了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目标, 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分别于2009、2011年县委先后两次召集县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校现场办公, 解决了专项经费160万元, 用于学员宿舍楼和办公楼装修、教学楼卫生间和校门改造;并明确规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每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0万元。教育局提出了按“三高三优”的要求建设县教师进修学校, 即:要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水平管理;经费优先保障, 人事优先安排, 问题优先解决。
耒阳市以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为契机,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增校园面积10至15亩, 新建培训用房5000平方米, 装配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体操训练室等, 并添置相关设备。
4. 重视基地学校建设, 培训重心逐渐前移
大部分教师培训机构尝试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前移, 与当地相对优质的中小学校合作, 建立教师培训、校本研训基地, 开展“送教下乡”“送教送培”活动, 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株洲市教育局拿出“三千万”专项资金用于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有三个主要功能:教研功能———承接主要的全市性学科研讨活动, 并为研讨活动提供案例、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资源集散功能———开发或收集各种学科教学资源, 并发布给全市教师共享;培训功能———接受全市本学科教师的研讨性工作访问, 承接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学科教师跟班研修与培训, 为访问或跟班研修培训的教师提供指导、示范和工作条件, 派出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蹲点跟班指导。每个学科基地投入300万元, 学科基地集资源建设、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于一体, 是教师高端培训的新起点和里程碑, 也是多年来致力于创造性师训的生动写照。目前, 该市已完成高中阶段学科基地7个学科的研培, 参加研培人数共计143人, 参与专家有43人。自主研发多个教学资源, 对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已经召开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基地研培工作布置会议, 计划今年5月开始进行研培活动。
岳阳市2010年就开始将教师培训基地建立在中小学校,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 贴近教师, 贴近课堂, 紧靠教与学进行培训, 打造“学员最需要的培训”。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是岳阳市的小学教师培训基地, 该校坚持研训一体化, 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将教师建设分三个梯队:学科指导团队;进行集体备课, 开展团队共建;对新进教师进行适应培训。实践表明, 这种培训模式由于培训内容向需求导向转型、培训模式注重能力本位、培训方式多元, 受到了参训教师的欢迎和认可。
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初步建构起一个高效、协同、有序的培训体系, 搭建了“三规范”即政策规范、管理规范、业务规范的教师培训平台。如浏阳市第三中学既是该市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 又是长沙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和示范校, 该校以小专题研究为导向, 探究研训一体新形式, 以课例研讨为契机, 形成校本研训新合力, 以课程开发为抓手, 开辟校本研训新阵地。
(三)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
全省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新的教学行为, 各地各校取得了比较丰硕的课改成果, 涌现出了一批课程改革样板学校。调研结果显示, 课程改革推进的力度和取得的实效, 小学优于初中, 初中优于高中。
1.大胆探索有效教学的多种模式
学校重视课改, 认识到位, 大胆探索有效教学的各种模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注重自己如何教转向如何指导学生学。“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观念深入老师们的心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得到体现, 学生主体意识被激发, 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层次学校都涌现出不少探索有效教学的典型范例。
(1) 小学
调研组考察的小学均为当地的知名小学、省级课改样板学校, 办学条件相对而言比较优越, 校长的办学理念比较先进, 师资力量整体较强, 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大, 办学特色鲜明, 课改成效显著。
(1) 张家界崇实小学积极构建“生本课堂”。近年来, 刘晓华校长引领该校教师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踏实践行, 创立了“13334”生本课堂教学理论与策略, 创建了各科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形成了民主、和谐、科学、高效的生本课堂文化,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1”即坚定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思想”, 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的生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333”分别指“三维”教学目标、“三双”评价要求、“三段式”教学模式。三维教学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双”评价要求, 体现“双主”———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双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凸显“双百”———教师关注100%学生, 100%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三段式教学模式, 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4”即引导教师做好四件事情: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合作探究学习, 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课堂学习评价。
(2) 桃江县桃花江小学潜心探索“幸福教育”。一是打造幸福教师。做好师德培训, 建立了师德成长足迹本;确定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名师成长目标, 使每一个教师都有成长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培养幸福学生。以活动为载体, 开发课程, 设置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合唱节、体育节等活动, 所有活动连在一起, 每周都有安排。三是构建幸福课堂。幸福课堂体现“以学论教、以学定教”, 老师教得快乐, 学生学得快乐。四是构建幸福校园。以幸福为主题, 在学校每一个环节、角落体现幸福文化。师生是阳光, 师生是幸福的。五是打造幸福家园。
(3) 湘西自治州吉首大学师院附小“六环互动导学”教学模式。该校针对“大班额”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提炼出了“六环互动导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为理念, 重点关注六个教学环节, 即引导、自学、交流、展示、点拨、反馈, 环环相扣, 既可循序渐进, 步步深入, 也可互为包含, 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互动, 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构造出了极富生态的高效课堂。
(4) 常德市北正街小学“乐疑”课堂教学模式。特级教师褚俪华校长认为:当今的课改, 不缺少理念, 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和方法。在她的带领下, 老师们积极创建“乐疑”课堂, 让学生在“生疑”中享受思考的快乐, 在“解疑”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升疑”中感受发展的快乐。
(2) 初中
从调研情况来看, 全省初级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经验, 先学后教, 精讲多练。涌现出了岳阳许市中学、永州马坪学校等课改典型。
(1) 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五环教学模式”。该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创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形成了“许市模式”。全校倡导“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法”, 具体由五个环节组成:练习反馈、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梳理巩固、检测达标。根据学习进程的推进形式, 学校又创建了“五环渐进同步学习法”和“五环渐进异步学习法”。目前该校加大教学教研力度, 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模式, 摆脱束缚, 把“五环”的精髓与学科特点相结合, 打造出自主、高效、快乐的课堂。近四年, 先后有省内外1400多所教研机构和学校, 共计54000多人次慕名到该校参观学习。
(2) 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构建“生态课堂”。该校处于城乡结合部, 条件简陋,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落后。正是基于这样的办学条件, 学校坚持以课改为中心, 以校本研训为抓手, 通过多年的努力, 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该校提出“生态课堂, 阳光学子”的课改理念, 在课堂上, 我们看到了学生生命潜力被激发, 学生主体意识被唤醒。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 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快乐。我们从孩子们身上看到的是自信, 是乐观, 是创造精神。
(3) 常德市第五中学和美课堂“一四五”模式。该校提出从“和美与共、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简称“和美课堂”, 并概括为“一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一”即围绕一个中心, 以“学”为中心, 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四五”从四个方面构建“和美”课堂, 每个方面都涉及“五项”要素, 分别概括为:备课遵循五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教学把握五环节———预习检测、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拓展、达标练习;注重培养学生五项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拓展能力;课堂凸显五大特征———集体策划、自学为主、组内互学、教师导学、相互评价。
(4) 浏阳市八中“三三四”高效课堂模式。该校提出了打造“以生为本、以疑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三三四”高效课堂模式。以“高效导学案、高效学习小组、高效评价机制”为三大抓手;以“三分之一”原则———三分之一的课堂目标可以在课前通过自学达成、三分之一的课堂目标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达成、三分之一的课堂目标通过老师点拨拓展达成为原则;以“学案自学、发现疑难—合作探究、以疑促疑—展示点评, 释疑质疑—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四步程序组织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
(3) 高中
湖南省普通高级中学自2010年全面启动课程改革, 学校普遍面临课改和高考的双重压力。尽管困难重重, 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培植了一批课改典型校。
(1) 长沙市明德中学:该校从2011年初开始实施“三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所谓“三生课堂”, 是指让课堂具有“生命化、生态化、生活化”。该教改方案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出发点, 强化质量意识, 关注“生命、生态、生活”, 打造高效课堂, 形成明德特色:一个核心———打造生命化、生态化、生活化课堂, 为学生终生发展与幸福奠基;一个理念———15分钟授课理念, 即教师授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四个环节———学、探、结、用 (学生学、学生探、老师结、学生用) ;四个转变———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展示, 变检测知识为交流应用。“三生课堂”的教学模式为:问题引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应用。
(2) 汨罗市一中:从2010年全面铺开教学改革, 根据“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够掌握, 70%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掌握, 剩下10%的知识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学会”的学生学习实际, 确定“20%的内容学生自学, 70%的内容学生合作学习, 10%的内容老师进行引导教学”的教改思路。根据学校“20%的特优生, 70%的中等生, 10%的待优生”的学生构成, 确定了“30分钟合作探究学习, 10分钟自主学习, 5分钟点拨指导”的课堂时间分配结构。逐步形成了“自主预习—组内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组内补充—教师点评—课堂检测”的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 洪江市黔阳一中:该校以抓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 从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创设始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 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改效果较好。
2.努力满足校本课程的多样选择
全省中小学课改样板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结合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 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教材, 开设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1) 桃江县桃花江小学: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该校开展常规性训练, 开展快乐的八件事:涉及德智体美劳, 每日一读 (读课外书) , 每日一诵, 每日一唱, 每日一站, 每日一写, 每日一记, 每日一跳 (100次) , 每日一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并做到了常态化、序列化、课程化。每周一、二、三下午有33个社团活动, 学生自愿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 怀化市铁路二中:这是一所城区初级中学, 狠抓校本课程, 丰富实践活动。该校每周一下午5、6节课为选修课程授课时间,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开设了文化类的《诗词鉴赏》《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数学》《校训解说》, 艺体类的《篮球训练营》《合唱艺术》《动漫绘画》《葫芦丝》, 技能类的《地理与我们的关系》《生物科技活动》《电脑俱乐部》《动感小记者》等校本课程, 供学生自由选择, 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衡阳市八中:制定校本选修课程制度与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如语文《古诗鉴赏》《影视文学欣赏》;数学《数学高考题溯源与解题方法探讨》;英语《欧美影视文学欣赏》;物理《物理学探源》;化学《化学与健康》;生物《微生物与发酵》《花卉的栽培》;政治《国际形势分析》《公司力量》;历史《二战名将》《大国的兴起》;地理《基础天文学》《环球地理》;信息《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与美工》;音乐《中外著名音乐家作品赏析》以及心理《心理游戏与自我成长》等。
3.积极寻求区域课改的多元整合
各市州教育局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注意统筹规划, 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整合多方面的资源, 促使课改举措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下面对株洲和郴州两市的做法作一介绍。
(1) 株洲市的做法
在课程改革上突出“四抓”:一抓责任的落实;二抓典型的引领;三抓评价的导向;四抓课堂的有效。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着力搭建了三个平台, 即奖励平台、培训平台、交流平台。
在推进课程改革中, 做到三级 (市、区县、校) 负责制,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天元区、芦淞区、炎陵县、醴陵市已经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落实课程要求和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方面, 涌现出了醴陵一中、醴陵四中、株洲市二中、株洲市三中、株洲景弘学校、炎陵东风学校等课改样板校, 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
为了形成本土课改经验, 培植本土课改典型, 让典型在课改中起引领作用, 株洲市教育局着重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课改基地。二是在高中启动学科基地和特色项目建设。三是建立了课改典型人物引领机制。为推进课改, 在全市由下而上地开展了“十大课改人物”的评选活动, 评出了全市的课改典范。四是进行了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探索。对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选取了炎陵县教育局作为试点, 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将炎陵的课改经验在全市推广。
(2) 郴州市的做法
(1) 抓认识, 统一思想。
(2) 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备”, 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 (媒介) 、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三精心”, 即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导学案。
(3) 抓校本教研。一是建立了市级教研员联系县 (市、区) 制度, 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指导。二是坚持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 以校本教研促校本课程开发, 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实现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双赢”。三是开展课改调研, 现场了解课改实施情况。四是开展新课程教学观摩和教学大比武活动。
(4) 抓高效课堂。研制了《郴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要求贯彻课改理念, 实施“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策略,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强调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实施导学案教学法, 推广魅力课堂。现在, 这种高效教学的要求已贯彻到全市各级中小学校。如永兴一中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四完小的“五三五体验式”教学模式, 临武一完小的“学、议、讲、练”教学模式, 苏园中学的“自主·互助·探究·实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等等。
(5) 抓课改样板校建设。目前, 全市有小学市级课程改革样板校12所, 中学市级课改样板校24所。有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3所。对课改样板建设校, 有制度, 有任务, 有评估, 有奖罚, 每年要检查, 要总结, 促使这些学校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 我们侧重于了解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发现, 各个层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保障和教育行政管理层面
一是政府投入仍不足, 培训经费短缺。目前教师培训经费“两个比例” (一是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由财政预算用于教师培训;二是学校年度工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 , 基层反映学校“5%”普遍落实较好, 但“1.5%”全省没有一个市州全部县市区完全落实。本次调研的县市区中, 除了衡东、永兴、吉首、桃源等部分教师培训经费按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外, 大多数县市区只能基本满足培训的最低要求, 有些县市区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缺口相当大, 2011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人均低于100元的有湘潭的岳塘区, 永州的东安县、宁远县, 衡阳的衡南县, 郴州的北湖区、桂东县, 怀化的辰溪县, 邵阳的邵阳县, 张家界的永定区, 岳阳的临湘市、湘阴县、岳阳县, 益阳的南县等。尤其是南县人均只有7.79元, 临湘市只有12.44元。由于经费不足, 带来了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教师参培机会严重不足, 完成规定培训学时困难很大;二是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滞后, 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得不到更新, 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教师培训需求, 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
二是规划不够周密详细。各地“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普遍对于如何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如何落实“十二五”期间教师分层、分类、分岗完成360学时培训任务缺乏周密安排和详实计划。
三是项目监督管理亟待强化。各类培训项目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问题。基层反映少数“国培”“省培”集中培训项目存在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需求、班级管理散漫松懈问题。
四是学分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各市州、县市区不同学校学分登记方式五花八门, 标准极不统一。各地及学校还反映了校本培训学分比重过低、学分登记操作复杂等问题。
2.教师培训机构业务层面
一是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机构较多, 职责不够明晰。就省级来说, 除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外, 还有下列机构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中小学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办公室 (设在湖南师大内) 、省电化教育馆 (内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中心) 、省教育装备处、湖南一师成教部、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 这些不同培训主体单位之间存在职能重叠、工作越位、要求不一致和工作不协调情况, 如, 项目实施出现交叉管理、重复培训现象;非教师培训机构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造成教师培训机构资源浪费, 等等。
二是基层教师培训机构定位不明确, 职能和资源整合缺乏力度。各地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还是独打鼓, 独划船, 没有与当地教研、电教、仪器等力量整合, 因此, 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能力不强, 资源匮乏, 队伍专业水平不高, 制约了当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如何加强教师进修学校与当地教研室、电大、仪器站等部门的通力合作, 优势互补, 真正实现教师培训资源整合, 形成合力, 这是全省县 (市) 教育局和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是培训优质资源短缺, 培训质量堪忧。当前, 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既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 也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 更没有统一的培训资源, 使教师培训随意性很大。由于优质课程资源匮乏, 基层学校普遍对一些集中培训质量不高、效果较差、效率较低、收获与预期差距较大反映强烈。为了获取优质资源, 有的市州、县市区不惜重金聘请外地高水平专家型教师讲课, 甚至将项目整体安排到省外甚至国外进行培训。
四是校本培训缺乏专业引领, 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教师人数较少学科以及非义务教育学段, 在某些区域范围内都很难找到水平较高的培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高质量的培训学习资源。
3.中小学教师需求层面
总体上看, 教师培训需求不足与需求偏高并存。一方面, 部分年龄较大、教龄较长、“职称到顶”的教师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 不愿参加教师培训。一批有一定从教年限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 缺乏事业追求, 得过且过, 对完成规定学分有抵触。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由于教学负担繁重, 对参加培训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 贴近课堂、贴近教学、贴近自身实际的实用型培训深受大多数教师欢迎, 针对性和实效性欠缺成为影响教师参培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培训需求呈现明显选择性特征, 对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极高要求, 实施难度大。
上述突出困难和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客观上讲, 首先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受湖南省尚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市区由于财政困难, 难以兼顾经济与教育共同发展、教师待遇与培训投入同步提高。其次是教师培训发展历史不长, 工作经验不足, 使得各地各部门教师培训虽然工作积极性高但方法欠科学、效果不够理想。再次是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在历史上有欠账, 教师队伍本身的整体素质问题, 加之近年教师培训急速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给当前教师培训工作造成了一定压力, 增加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难度。
从工作水平方面反思, 我们认为, 湖南省各级政府和教师培训工作部门对教师培训工作规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深, 科学管理教师培训工作水平尚有待提高。由于对教师培训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中之重”的地位认识不到位, 政府的教师培训责任得不到完全落实, 教师培训工作出现保障不力、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问题;由于对教师培训发展规律认识不深, 各地教师培训政策措施普遍偏重约束而非激励, 有违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动因在于其自主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培训管理中轻视调查研究、科学思维、系统方法和民主决策倾向, 导致教师培训规划编制不够精确、实施存在疏漏。
四、我们的建议
针对我省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今后几年里, 湖南省须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教师培训任务, 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以强化保障和精细管理为重点, 在全面统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促进发展上狠下功夫。为此, 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教师培训职责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 将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作为教师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大强制力度, 规范政府教师培训行为, 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 并把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落实、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党政负责人教育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建立问责机制, 明确不履行责任应受到的责罚。要推动财政部门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适当提高比例, 设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本建设和事业发展经费项目, 以及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等;推动人事编制部门增加一定比例教师编制, 用于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工学矛盾。
二是明确划分各级各部门教师培训工作职能, 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能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展其长, 杜绝多头管理和交叉重复。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重点分工。根据各级教师培训职能特点和原有分工, 对教师培训重点适当划分。县级教师培训重点是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较多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校本培训的指导;市级教师培训重点是高中阶段教师全员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师资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以及市本级学校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重点是市县两级教师培训者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师资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示范性教师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
在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培训机构关系上, 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包括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指导监督等宏观管理职能, 明确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信息管理、培训研究、辖区内业务指导和参谋咨询作用。
在培训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上, 明确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和学分登记由本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其他机构协同配合完成。
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宏观指导
一是进一步完善培训规划。规划是教师培训的“施工蓝图”, 是确保教师全员培训目标落实的基础。针对“十二五”培训规划提出“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不少于360学时培训”的总体目标, 各县市区组织人员在对2011年度教师培训规划实施情况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 对培训人数、学时、经费等认真进行科学测算, 全面细化后续实施计划, 确保“十二五”培训计划落实到乡镇、到学校、到个人。省、市强化对辖区内各单位培训计划修订指导及实施质量监控。
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体系。当前急需抓紧研制出台学分登记管理操作细则, 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 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和高等学校优势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评估标准和资质认证制度。
三是要补充完善教师培训激励政策。如教师完成培训任务与考核、晋级、评优、资格再认证相联系的制度, 针对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制定倾斜政策, 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要特别加强校本研训的指导与研究。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牵头, 开发和建设“全省中小学校本研训指导平台”, 为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提供政策、资源、经验、专家等方面的支持。及时展示优秀学校的研训成果, 推介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 并通过网络牵线搭桥,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校际之间的横向联系, 加强区域和学校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沟通。同时, 整体、宏观、科学、系统、研发系列校本研训实用教材, 加大校本研训的力度, 增加校本研训的学时学分, 使校本研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
3.加大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地建设力度
一是建设好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地。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共建同升湖基地为契机, 将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职能整合起来, 撤并相关机构;选择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教师培训相关优势学科, 挂牌设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 形成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
二是以评促建, 通过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 积极推动全省、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
三是省市县共同推动建设一批覆盖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师培训基地学校。
4.抓紧建设优质培训资源
一是遴选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依托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 以省为主, 加大投入, 从省内外遴选、开发涵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全国一流的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 为全省各地教师培训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 推动培训内容更新和培训方式改革。
二是建设优秀培训师资团队。各市州、县市区依托教师培训机构, 吸纳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 整合辖区内各学科优秀培训者资源, 组建本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团队;全省依托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整合各地培训师资团队优秀成员和高等学校有关专家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各学科省级专家团队。并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开展培训者研修培训, 全面优化全省培训师资。
5.大力开展教师培训研究
一、背景与方法
班主任工作制度是我国学习前苏联的学校教育体系而引入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建国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就班主任的职责和保障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工作量、待遇、权利等做了更明确的规定,进一步保障了班主任的地位,使班主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州市近年来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很多举措来促进班主任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全面提升。因此,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广州市中小学(含中职,下同)班主任工作及队伍建设情况,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益,为出台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们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理念、职责、选聘、津贴、培训、考评、制度设置、存在问题等方面,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对象是全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及各区县教育局和局属学校的相关行政管理干部。此次调查共发放班主任问卷2350份,有效问卷2331份;教育行政问卷40份,有效问卷40份。
二、现状与问题
(一)班主任工作负担过重
关于班主任工作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广州市超过60%的班主任每周课时量为13~18节,甚至有部分班主任课时量在19节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班主任在承担繁重的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得兼任与学科教学工作量相当甚至更多的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来看,目前我市班主任除了做好日常班级管理,维持好班级秩序外,还需要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应付学校各项考核,配合学校做好种类繁多的检查评估。此外还需要做好社区、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协调工作。甚至连学生办理医保、羊城通、地铁卡等工作都由班主任负责。“工作无边界,责任无限大”是不少班主任的共同感受。因此,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愿意继续担任班主任,有41.2%的调查对象认为“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是目前班主任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班主任职业压力偏大
超过90%的调查对象认为班主任工作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认为压力适中的只有4.7%。 “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班级难管理”“学生家长误解与不配合”和“学校对班级的各项评比与检查”是造成班主任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职业压力给91.9%的班主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班主任的职业压力偏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班主任工作本身事务多且繁杂;二是部分班主任自身业务能力需提高;三是当前学校应试压力大,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和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四是当前学校接受的检查评估项目越来越多,各种机构委托学校办理的事务越来越多。过大的职业压力给六成以上的班主任带来了中度以上的职业倦怠感,给班级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教育指导,甚至是班主任的职业意愿、职业幸福感、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与人生幸福都造成了不利影响。这种状况不利于班主任队伍的稳定,不利于班主任队伍素质和班主任工作品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津贴水平较低
自2009年广州市中小学逐步开始实行绩效工资以来,许多学校的班主任津贴也随之得到提高。尽管如此,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学校班主任的津贴水平还比较低。我们从对班主任津贴的满意度、津贴额、津贴发放方式等方面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的津贴状况。(1)各区县教育局及局属学校的填报数据表明,目前广州市班主任每月工作津贴平均数公办学校为380元,民办学校为550元。86.3%的调查对象每月班主任津贴少于或等于500元,33.4%少于或等于300元。(2)对于目前的岗位待遇,67.4%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仅为6.6%和0.9%。有84.1%的调查对象认为班主任工作“付出多而获得少”。(3)对班主任津贴的发放方式,有的学校把津贴作为绩效工资的一部分来发放;有的学校按岗位统一发放;有的学校把班主任工作折成课时;有的学校按工作量,把学生人数、承担的德育课时等因素考虑在内;有的学校采用“基础部分+考核等级”或“基础部分+班主任工作年限”,等等。对于班主任津贴发放的合理方式,有40.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按工作量,38.7%认为按岗位,14.8%认为应该折成课时量。因此,有31.7%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低津贴高付出,使得班主任这一岗位缺乏吸引力,导致班主任工作质量难以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相关机制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班主任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除了津贴水平低对大部分班主任缺少激励作用外,班主任的其他激励机制也还没有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奖励项目少,激励面不够大。目前,广州市与班主任奖励有关的项目,市级层面有由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名班主任”评选,从2007年开始,目前评选出了两批市名班主任,一共约400人;由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广州教育学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广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自2008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全市每年获得评选的班主任大约2000名;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组织一届“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每届获奖人数约70人。对于庞大的班主任群体而言,目前所设立的评选项目激励面还是比较小。另外,部分区县也还没有形成定期评选、奖励班主任的机制。
二是班主任津贴不与工作水平挂钩。64.6%接受调查的班主任所在学校,班主任的津贴是全体统一的;除了少数学校外,大多数学校班主任的津贴与班主任工作年限不挂钩,与工作业绩不挂钩,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少学校,无论班主任工作做好还是做坏,无论担任班主任年限长还是短,所得津贴均差不多。
三是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中班主任业绩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目前“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不能享受与“广州市优秀教师”同等的待遇。在教师评职称中对班主任工作,也更看重年限而不是工作效果。
此外,目前激励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最为有效的杠杆是教师职称评定对班主任工作年限的规定。然而,对于已经担任够了规定年限且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这样的杠杆将不再发挥作用,如何让这些教师继续投入班主任工作中,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不利于激励班主任投入工作中,也不利于把优秀的教师留在班主任的岗位上。
(五)班主任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1. 在市级层面,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并启动了“名班主任培训项目”。目前,广州市班主任培训项目主要包括:“省级名班主任培训”,每3年一期,每期有3~4人参加;“市级名班主任培训”,每两年一期,每期200人左右;“市级优秀班主任培训”,每年1-2期。另外,部分区县近几年每年组织1~3期不等的区骨干班主任培训。部分学校会组织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或不定期结合实际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校本培训。但总体而言,对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规模较小,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2. 在区县级层面,全市12个区县,大部分区县组织开展了区县级的班主任培训,个别区县的班主任培训项目还非常丰富。区县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班主任研修班、班主任论坛等方式。但除了3个区县表示“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班主任培训体系(如新入职的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等都有培训课程)”外,8个区县表示“虽然已经建立了班主任培训体系,但还有待完善”,1个区县表示“还没有建立班主任培训体系”。
3. 在校级层面,目前学校开展的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师徒结对、外出考察、课题研究等形式为主,部分学校还进行了户外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培训。在培训活动开展频率方面,42.4%的调查对象表示学校一个月会开展一次,有40.3%的表示学校一学期会开展一次,有11.9%的表示学校会一学年开展一次,有5.3%的表示学校完全没有开展。总的来说,学校培训没形成体系,大多是依赖市一级组织的培训,缺少明确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广州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定期、分类的班主任培训项目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大都是临时性、不定期的,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没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培训的效果也难以保证。这样的状况不利于促进全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六)班主任职业资格证和职级制还有待探索
1. 班主任职业资格证的实施条件尚需完善
班主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认为是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有效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实行班主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51.5%的调查对象赞成实施,36.0%的调查对象不赞成实施,还有12.4%的表示“说不清楚”。对此项制度持赞成态度的调查对象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工作,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也不是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就一定能胜任,班主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质。而对此项制度不赞成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认为资格证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反映班主任自身素质;二是担心班主任资格证书制度需要考核,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给教师带来压力,同时也会让某些不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找到推辞的理由;三是认为这项制度操作难度大,目前实行的条件还不成熟。
2. 班主任职级制尚需广泛研讨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目前不少有经验、职称高的教师往往不愿意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这是制约班主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通过设置班主任的职级制度,可以鼓励优秀教师长期留在班主任岗位上。对于设置班主任的职级制度,42.3%的调查对象赞成,45.1%的调查对象反对,12.5%的调查对象表示“说不清楚”。对此项制度持赞成态度的调查对象认为实施职级制有利于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而对此项制度不赞成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认为操作难度大,难以做到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班主任相应的专业水平;二是担心增加工作负担,以及带来各种不公平现象;三是担心形成不良竞争,导致班主任工作功利化;四是由于对此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缺乏了解,因此心存疑虑。教师们对班主任职级制的疑虑,也正是职级制推行的问题所在,还需要时间做深层次的研讨。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均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迫切需要制订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针对目前广州市班主任的现状与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以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制定和出台规范班主任工作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对班主任的职责、待遇、权利、评价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班主任的职责、待遇等问题很少获得明确的保障。职责无限大,什么都要管,但相应的待遇,如工作量、津贴等问题都得不到落实,大大打击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建议出台《广州市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的相关政策,解决阻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问题。
1. 明确班主任的职责。进一步细化班主任的职责,不能认为所有有关学生的工作都是班主任的工作,对非班主任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尽量不要安排班主任做,如果班主任做了工作职责之外的工作,要另计工作量。
2. 排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主要从三方面进行:(1)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权限,让班主任的工作有边界。(2)落实班主任的工作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的第十四条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作为主业,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因此,对班主任要减少一半的课时,保障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时间;班主任超出的工作量要计入相应的工作绩效中。(3)加强班主任的心理疏导。在市心理咨询中心设立班主任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心理咨询热线,班主任人数比较多的区县可以单独设立班主任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心理咨询热线,对班主任的职业压力和倦怠、心理焦虑等提供排解的场所和途径。
3. 提高班主任津贴。广州市班主任津贴,尤其是公办学校班主任津贴偏低,已大大影响了班主任的士气,妨碍了班主任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因此,建议提高班主任的津贴,可将班主任的津贴分为班主任补助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班主任补助由财政按每年的班主任人数统一发给班主任;绩效工资部分则是学校根据班主任的工作量计算班主任应该获得的工资收入。
(二)建立和完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体系
时至今日,班主任已发展成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一个工作岗位,它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其自有的专业内涵和技能要求,班主任的专业化已成为班主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体系迫在眉睫。此体系应包括:
1. 专业的培训体系。建立班主任入职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名班主任培训、名班主任工作室及班主任继续教育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班主任入职培训和骨干班主任培训由各区县教育局统一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名班主任培训和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市级统筹。同时也鼓励各区县开展自己区县内的优秀班主任或名班主任培训。
2. 健全的激励机制。完善“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名班主任”等评选、奖励、培养制度,改善班主任评价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与表彰奖励、晋级、晋职挂钩,从而激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促进班主任个体的自主发展。将“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和“广州市名班主任”评比纳入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中予以认可。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3. 丰富的专业成长途径。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班主任沙龙、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专业研讨会,促进班主任专业上的相互学习;定期开展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说课大赛等班主任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代训,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高;鼓励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和建设的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4. 广阔的展示平台。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搭建展示平台,包括各类专业能力的比赛、专业的杂志、专业的网站、论文评选等。让班主任能够有舞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研究成果和专业水准。既让班主任获得成就感,消除职业倦怠,也促进同行间的相互学习。
5. 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支撑。重视和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首先,依托高校、市教育科研机构、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等专业机构及人员,建立指导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专家库。其次,依托班主任专业网站,为班主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工作素材,如主题班会的素材、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等。第三,编写《广州市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指南》,指导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6. 完善的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班主任专业发展保障制度。首先,在各区县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班主任教研员,统筹管理和指导本区县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其次,建立班主任教研制度,每月定期开展班主任教研活动,以确保班主任能够得到专业的提升。
(三)逐步建立和实施班主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建立和实施班主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班主任职级制,对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调查结果来看,反对的教师多于赞成的教师,可以暂缓实施。但应该加强宣传,完善职级评定的标准,让班主任理解和接受这一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效制度。班主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则获得超过一半的教师赞同,因此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区县尝试开展,并逐步健全。班主任职业资格应以班主任的素质结构为基础,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专业道德。具体指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等。二是专业知识。如必须具有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并有一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等。三是专业能力。在具备作为合格教师必备的一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能力,如善于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的能力、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班级规划建设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系统反思的能力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四是身心健康。班主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可,也是对教师具有承担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认定,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环节,非常必要,需要逐步探索并完善。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广州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及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不仅依赖于全市班主任的努力,更依赖于政策的制定与引领。
为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会议及通知精神,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学校安全管理,积极开展自检自查,确保校园长治久安。结合本校校园安全的状况,完成自检自查汇报如下:
一、目前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情况
(一)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全方位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我校已把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利用早、午检及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水、防雷等安全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利用图片展,安全教育读本,把血淋淋的事实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在教学班内进行安全疏散演练,并现场组织学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等方面的安全演练,这样强化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崇尚人格的完美。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虚拟的网络空间让许多学生乐此不疲,由于小学生尚处于人格的完善阶段,再加上单亲家庭逐年增多,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网吧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提高学生们法律意识,做好问题生的帮教和转化工作,学校还组织了师生爱心手拉手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家访,帮教问题的转化工作,让每个孩子在西曹小学既成材,又成人。
(二)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由专人定期对校舍进行检查。维护,维修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作好记录,保证师生在校内的安全。
(三)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学校根据消防法规的要求,配备了消防设施,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更换。心中常记防火重于泰山。
(四)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每次放假时的最后一节课都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用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学生,管住自己的行为,珍爱生命,演绎美好的人生。
(五)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学校保卫力量,校内24小时有人值守,避免社会闲散人员混入我校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
(六)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设。根据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我校完善和落实了安全事故预案,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信息事故报告制度等,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各个环节。
以上为学生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切实做法,但是学校的安全工作,也因为主客观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
1、由于学校地处村庄,校门口路段较窄,上、放学期间较为拥挤,并且门前有一水坑。存在安全隐患。
2、学校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室内电路老化严重,因此学校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由于存在上述隐患,尽管学校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上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整改,防患于未然。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学校对学生负有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受教育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义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教育学生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他人和学校安全的活动。
2、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做好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3、学校对学生及教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及教职工的安全意识,针对可能出现的人为伤害和自然灾害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及教职工的自救、自护和互救能力。
4、学校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障碍,防止和减少学生自伤、自残、他伤事故的发生。
5、学校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实行防火责任制,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6、学校教职工负有维护学校安全的义务。发现有危及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其他安全隐患的,及时制止和报告。发现学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及时制止。
7、学校每学期应当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内部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或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学校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主管部门予以解决。
8、学校主管部门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学校结合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立即向事故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一 指导思想
安全工作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市县有关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全面落实市领导的重要指示及吸取近期全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教训,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对照本乡校的安全工作情况,由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人员,于2010年4月28日下午,检查了教学楼及各班教室门窗、电路及照明情况、教学楼的用电、防火、防盗情况、学校厕所、围墙、标志物、旗杆、教学楼外饰、门窗、图书室、实验室,还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学校校舍、专用室;教室;运动场地;围墙;交通;水电火盗气网络;管理制度、教育及学生行为等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存在一些隐患,并做出整改。
二、整治小组
组长:肖炳炎副组长:钟永和组员:刘建华 赖永庚 刘金柱
三、存在隐患
中心小学:
1、学校后门出现破损,部分低年级的学生的能自由进出学校。
2、寝室内小便处出现裂隙。
3、学校周围的围墙太低,学生能随意攀爬进入校园。
4、门卫制度落实不到位。
村小幼儿园:
1、东村小学存在开关破裂损坏、电线杂乱的现象。
2、蓝星幼儿园没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的使用知识
不熟悉。
3、石门小学校门前公路无减速牌、斑马线。
4、合仔小学出现瓦头脱落(较为严重)。
5、助水小学厕所裂缝.围墙倾斜。
6、助水小学山体易滑坡,影响校舍安全。
四、采取措施
1、班主任在班队课和主题班会上强调这些安全隐患并进行安全教育。
2、学校组织专业人员对这些隐患进行维修加固。
3、在这些隐患处先立警示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中心小学五月十日前重新聘请门卫。
五、具体要求
1、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全校树立起安全第一意识。
2、各班主任明确责任,与学生,家长签订责任状。
3、领导小组及时调查,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班会、队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科渗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
5、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否则,活动停止。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我校的安全工作,及时地吸取某些重大事故的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兄弟学校的一些做法和措施,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我校的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南亨中心小学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检查我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建造和落实情况,反思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及有关要求对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自检自查。现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向上级有关领导如实报告本次评估结果。
一、指导思想方面
我校全体教师在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中自觉坚持科学发展严格依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公平的对待学生,学校能够做到为教师学生不断改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抓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教,维护教育形象,创建文明行业,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按“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经过行政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反复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挂帅亲自抓,副职具体抓”,制定《理县朴头小学
师德师风工作建设实施方案》,把责任目标落实到责任人,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同时,按计划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组长:刘志勇 副组长:刘辉
陶林
成员:杨光茂
康晓梁
王莉强
李瑶梅
三、完善规章制度,向管理要效益
1、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制定实施了比较详细的《教师工作考核细则》,分别从德、能、勤、绩四大方面,加强对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管理与检查。同时先后实行教师家访等级制度、听课等级制度、考勤制度、教案作业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学校上下都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坚决仰制和杜绝了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做好纠风治乱工作。学期初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警示教育,规范了教师的思想行为。坚决杜绝教师“两乱”(乱收费、乱订资料)和私自有偿补课的情况;学校无一例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
四、创新评价方式。一是自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鞭策的目的;二是互评,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合力;三是学生评,召开学生座谈会;四是党政、社会各界及家长评,最后做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五是学校评。奖惩优劣,弘扬正气,在操作中重奖励,轻惩罚,增强工作透明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进取精神。
五、行动落实上,创设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组织每个教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要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收看师德先进事迹。从思想上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与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互学互比和写自我剖析材料,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2、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师德师风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每位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增强了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
3、开展了爱生工程家访活动,密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为了拓宽教育渠道、提高联系时效,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参与爱生工程,人人争做家生模范,广大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4、结合普九控辍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亲师爱校恋班,能真正的把学生“留住”。
5、我校近几年学生外流比较严重,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我校领导除了向教育局争取支持外,还在学校内部加大了师德师风的建设力
度,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好控流保学这项“重中重,难中难”的工作,结合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落到了实处。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物质与精神负担,尊重、关爱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特别生、留守生更给以“特别的爱”,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师之爱、校之暖、班之亲”。
六、存在的问题
1、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多样化。今后要根据学校中心工作,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寓师德师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2、师德师风的核心作用还须加强,要有协调稳定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中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如考核评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的焦点和问题,故学校要及时做好师德师风的疏导和调解工作。
七、整改措施
1、党员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群众路线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争取坚持每天看党报、党刊、或电视新闻,适当记录要点,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首先从实践中学,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以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名利,勤于工作,烙尽职守,把毕生精力无私的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桐城市新渡镇杨树小学坐落在新渡镇西侧杨树店村。几年来, 杨树小学坚定执着地行走在农远资源运用的道路上, 开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转变, 视野因此开阔, 教学手段得以优化。具体说, 通过“加强管理、整合资源、积极培训、重视运用”, 推动了学校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
1. 思想认识到位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手”工程, 校长在远程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杨树小学校长李尧珠带头学习宣传, 使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资源, 对资源产生了兴趣, 扫除教师的心理负担, 产生了运用的愿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是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必备的教学手段, 不会运用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 组织领导健全
学校在农远工程建设初期就成立“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 分工到人, 责任到人, 奖惩到人, 确保农远工程顺利和资源的有效运用。
3.建立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资源、设备使用制度》和《教学应用检查与考评制度》等, 明确了各自职责。
4.计划指导科学
为确保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 杨树小学把《农远教学应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融为一体, 避免了内容与时间上的冲突。
5.课时安排合理
要求每周、每班必须有语文、数学至少上二节课, 音、体、美课每周选上一节, 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课目根据内容分年级集体观看。党员教育与农民培训一般安排在双休日。
6.坚决落实到位
狠抓落实, 坚决不能让设备闲置。工程设备的运用不是趋于形式, 而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辅助设备。为此, 期末检查、总结、评先、表彰到位, 确保应用工程常规化发展。
●完善设施, 整合资源, 创建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1.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为保证学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 校长亲自任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来管理各套设备, 把学校所有电脑室按用途分成上网、备课、接受、操作四室进行管理使用, 每室安排专人管理, 由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对各设备进行经常维护, 使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3月是电脑保修到期的最后一个月, 学校把32台电脑全面检查, 并对其中的20台有问题的电脑免费更换了设备。并对远教接收机进行了续保。
目前在电脑维修方面没有乱花学校一分钱。在雷雨季节里关注天气变化, 雷雨来临时及时关闭电源, 学校虽在雷击区, 但设备从来没有被雷击而损坏。
2. 扎实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了避免学校由于电源等外界因素接收资源不全的因素, 学校专门装置了接收远程教育资源的服务器, 配置了大硬盘, 准时接收和整理资源, 在网站上开辟了远教资源库栏目, 新渡镇学校都可利用网络通过所给的权限可以远程访问和使用杨树小学接收的教育资源, 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了远教设备的作用。
3. 充分利用远教设备,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学校意识到信息化将成为今后学校工作的必然趋势,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捷径。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上一堂电教课, 完成一件电子备课教案, 并把每学期的各类计划、总结、资料积累、成果都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储存在个人的U盘里, 学校期末集中收集管理。
4. 改革创新, 建好资源库
只有资源库完善, 资源丰富, 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学校对IP资源接受从未间断过。维护好自己的资源库, 才能实行对资源的有效应用。杨树小学对资源的整理、归档做了多样的尝试。刚开始对所有的数据都保存, 不到一个月电脑四个硬盘都装满了, 就将主要的资源如北师大版的语文、数学, 现用的人教版的思品, 教科版的科学, 外研版的英语资源进行用光盘刻录, 在刻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烦恼, 如光盘的容量小 (一张只有700MB) , 有的光盘质量差, 刻录中出现损坏, 光驱也经常出故障, 又耗时又耗经费, 且贮存的资源没有连续性。2008年春学校购买了一个200G的移动硬盘直接接受IP资源, 这样就省事多了。在移动硬盘里直接进行整理、归档。刚开始对不在使用的版本的教材资源进行了删除, 发现现在使用的版本的资源有限, 如北师版大的语文、数学, 五、六年级没有资源, 美术、音乐的版本也不配套, 但发现其他的版本的同年级的资源有参考价值。他们把下载的资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完整的远教IP资源, 放在移动硬盘内, 通过远教资源浏览器查看。一类是经常使用的远教资源, 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注名、登记, 课程资源分学科、分年级、分课题登记, 并注名下载的时间, 容量的大小。把爱国电影、小小律师、专题教育、科学人生、为农服务分类、分年度登记, 建文件夹存放在电脑的硬盘里, 并印制了纸质目录, 分发到所有教师手中, 便于教师查找和直接使用。目前已贮存近500G的有效资源, 可以说自2008年春到现在所有的有效资源在学校都能方便、快捷地查到。
5.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四室”的作用。上网室教师可以上网查找远教以外的资源;电子备课室是教师利用资源备课和制作课件的地方;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展示作品的平台;微机室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场所。
●积极培训, 形式多样, 认真地开展远教应用活动
1.积极开展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要想把下载的资料利用农远设备运用于教学, 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学校选派信息员积极参加上级电脑、农远工程的培训, 不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 虚心地向别人请教, 并购买应用光碟和书籍自学。农远设备不会用, 更谈不上运用设备进行教学了, 因教师年龄偏大, 对新鲜事物不易接受。学校加大力气从基础的校本培训入手, 手把手地指导教师, 使他们先学会开关机, 到学会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 再到能播放教学资源。自2006年以来每学期集中校本培训两次, 每次四个课时, 共培训十四次, 计五十六个学时。现在全体教师都能利用下载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上课, 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资源进行整合制成PPT来上课。
2.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远教设备和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作用, 在开学初,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 并坚持月通报展示制度, 把应用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通过技术骨干上远教示范课、学校兼职教员上远教研讨课、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评比等活动, 掀起了教师应用远教设备上课的高潮。校长兼信息员李尧珠同志2008年3月参加了安徽省首届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地评选, 获得了“教学应用新星”的光荣称号。
3.组织开展运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
在校长的组织和领导下, 学校积极开展运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远程教育公开课不少于6节、参加远程教育研究活动不少于4次。由教务处安排、各教研组具体落实,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广大教师利用教研例会收看教育卫星播放的优秀课例, 播放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 运用卫星接收下来的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每学期不少于4次。同时, 由教务处和骨干教师带头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课题研究活动。目前, 学校正在进行远程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课题《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通过学习与研究, 使全体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增强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在校长的领导下, 少先队大队部做到了定期利用远教设备和资源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课外活动, 保证了一周一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一月一次爱教影片活动、一学期一次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信息技术活动的开展, 大多数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兴趣。
这次实地调查,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教师年龄偏大不是农远工程资源运用、推广与普及的“拦路虎”。
在过去一直都是听到教师年龄大, 对新技术使用能力差, 通过对杨树小学的调研, 可以看出, 校长对远教资源认识态度的端正和观念的转变与否、教师自身的敬业和观念的转变与否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杨树小学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 教师年龄偏大, 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最小是校长, 也是46岁了。有一位教师今年已是59岁了, 但他刻苦学习, 勤于操作, 一心一意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 遇到问题就向学校技术管理员请教, 现在已成为该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最好的教师之一。
在法国读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某天晚上赶到地铁站,见车已进站,他急忙在打票机上打了票,清晰的“咔嚓”声使他感到惬意。
车到终点站时遇上查票员,他取出票来顿时傻了眼,刚才那台打票机并没有在他的车票上留下任何印记。查票员不容辩解便对他以逃票处置,罚款150法郎。他大喊冤枉,因为他确实打了票,一定是打票机出了故障。可是查票员对他说:“打票机坏了是车站的责任,但您该问问自己有没有责任。因为站台上有4台打票机,而另外3台是正常的。当时您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错误,但是现在您必须为这个小小的错误付出代价——罚款。”
法国人的这一自我检错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这位留学生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吃饭时朋友8岁的孩子用一小块面包逗小狗玩,狗跳起来撞翻了他手中的盘子,盘子碎成几块。
男孩对父母说:“你们看见了,是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
这时,父亲过来叫男孩离开餐桌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去,想想自己究竟有没有错。
10分钟后男孩走出房间说:“小狗有错,我也有错,我不该在吃饭时逗狗,这是你们多次对我说过的。”
父亲笑了:“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收拾餐桌,并拿出零用钱赔这只盘子。”男孩同意了。
【小学工会工作自检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工会调研报告11-10
小学安全自检自查报告11-17
永胜小学两基自检自查报告06-20
学校工会财务自检自查07-13
小学工会活动方案11-27
小学工会学期工作总结09-09
南湖小学工会活动方案11-24
小学校工会工作计划12-03
2023年年度小学工会工作计划07-03
田坝镇中心小学工会工作总结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