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贷款详细流程(精选10篇)
一、本人申请
1.填写材料:《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一式两份,《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证明》一份(学工部网站下载)。
2.申请表填表详细说明:
①现详细住址:填生源地地址。
②共同借款人:一般填父母,如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不能回来(因县资助中心签合同时,共同借款人要到现场),应填有担保能力在家的亲属。
③工作单位:是农民的填农民;职务:打工或务农。
④学校类别1:在本科高校一栏画√;学校类别2:在本省省属高校一栏画√。⑤申请贷款金额:是学费与住宿费的总和,最高不超过6000元。(如学费4100,住宿费1000,则应填5100。)
⑥申请期限:在校时间+10为最长期限,如本科大二学生最多可填13年。⑦申请学年:本次为2012-2013学年。原则上一年一贷。
⑧高校要求报到日期:无论是大几的学生,一律填写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报到时间。
二、审核流程
1.各学院在申请表“高中学校(高校)”一栏,签署意见(学办主任或书记)并加盖公章,填写日期,证明由班主任签字,加盖学院公章。学院将申请材料统一交学工部审核;
2.学工部资助中心审核、盖章,将材料报校办审核;
3.学校办公室梁老师处盖学校公章,各学院将材料领回发给学生本人;
4.学生持申请材料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5.学生持申请材料到县资助中心(在县教育局或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审查公示后,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材料(具体材料按生源地资助中心规定准备)。
6.审查合格的,在县资助中心签署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
三、确认流程(秋季学期报到后)
信用社:
1.将确认函(学工部网站下载)上下联所有内容填好。
2.资助中心签字
3.行政楼四楼梁苏老师处盖学校公章。
4.返回将确认函沿中间虚线裁开,上联交资助中心,下联邮回生源地县学生资助中心。开发银行:
1.将受理证明交资助中心进行网上确认并存档。
2.按受理证明下端的小条登录支付宝网站,激活支付宝账户。用户名:合同上的新浪邮箱账号,密码:小条上的初始密码。
四、到账处理:
1.在经办行开立了银行卡的学生,开学后持卡到财务处缴费即可。
2.贷款转到学校账户的学生:
①贷款到账名单会公布在学校财务处网站,请定期登陆网站查询,若长时间未到账请及时与贷款银行或生源地县资助中心联系。
②到帐后,请学生及时到财务处将贷款转成学费,领取缴费收据,完成报到注册手续。
学工部资助中心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近年来探索出的比较符合金融属性, 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助学贷款品种。
(一) 国家生源地贷款的三个优点。
1. 学生在当地贷款, 当地部门比较容易调查学生的
家庭贫困情况, 有利于具体的扶贫贷款落实到位, 且操作比较方便, 无需抵押, 成本较低。
2. 学生可以在当地, 甚至在暑假期间就可以申请到贷款, 不影响开学报名和缴纳学费。
3. 贷款发生在生源地, 便于跟踪和管理, 这种方式比高校做助学贷款要灵活, 同时也更容易掌握。
(二) 国家生源地贷款的风险。
1. 对贷款认识不足, 还款意识淡薄。
部分家长认为, 这类贷款类似于国家扶贫款项, 所以能不还就不还, 能拖延就拖延, 给贷款回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 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金融机构协调不到位。
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金融机构协调不到位是导致助学贷款不能及时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办理助学贷款的过程中, 碍于情面或者对申请者缺乏真正的了解, 只要申请者提出申请, 便向金融机构报送名单。地方助学贷款单笔较小, 申请者又比较分散, 发放的时间比较集中, 这些都给金融机构的贷前审核和贷时审查及贷后跟踪造成很大的困难。
3. 社会诚信及社会保障体系欠缺。
我国目前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 助长了助学贷款人恶意逃债的侥幸心理, 增加了贷款人恶意讨债的几率。
4. 缺乏适当的惩罚措施。
这个问题, 首先要论及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机制。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规定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方式既可采用信用贷款, 又可采用担保贷款。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我国的信用贷款体系还不成熟, 因此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接受信用贷款, 学生只能选择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担保的方式可以是抵押担保、保证担保或质押担保。但是办理国家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大多家庭贫困或遭遇特大家庭变故导致经济困难, 其家庭能提供的可供质押或者抵押的可能性极小。这种情况导致一旦出现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束手无策, 处于被动的局面, 使国家助学贷款往往成为烂帐。
二、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情况
2007年秋,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通知》文件精神, 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省份之一开始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在充分研究协商并结合本省实际的基础上, 江苏确定了“教育部门组织推荐、财政部门和高校承担风险、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提供融资支持、各级农村信用社 (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以下简称农信社) 具体经办”的运作模式。截至2008年4月末, 江苏省共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225万元, 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725人, 实现了对全省79个县 (市、区) 的全覆盖,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认可。[1]
江苏省生源地贷款政策的新突破:
(一) 把省内普通高校纳入风险补偿金承载主体, 增强了高校积极协助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责任意识。
在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中, 对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在根据国家规定, 按照贷款发放额的15%一次性建立的同时, 对江苏籍学生在省内普通高校就读的, 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同承担, 并规定我省承担部分, 有关高校承担1%。这样, 在不增加高校过多负担的情况下, 把高校纳入风险补偿金承载主体, 增强了高校对贷款管理的责任意识。但是对于承担风险补偿金的高校, 无论贷款回收情况如何, 其均承担1%的部分, 不利于进一步调动高校协助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 贷款对象较以往模式有较大拓宽, 增大了学生受益面。
与原模式相比, 本次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把原生源地助学贷款未覆盖的部分城市贫困学生和在外省高校就读的本省贫困学生纳入了政策覆盖范围。即贷款对象由原来户籍在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服务区域内、在本省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和当年被省内高校正式录取的贫困学生, 扩大到户籍在江苏省、在国内正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就读或当年被国内高校正式录取的贫困学生, 增大了学生受益面。
(三) 信用助学贷款的放贷门槛较以往模式大幅降低,
使那些在原来模式下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学生也能获得贷款。
原江苏省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一般要求担保, 部分有助学贷款需求的贫困学生由于无力提供农信社要求的抵押、担保而被拒之门外。本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取消了抵押担保的规定, 只要求学生和家长 (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作为共同借款人, 找不到监护人的孤儿可由民政部门出具证明即可办理助学贷款, 贷款门槛大幅降低, 可以做到“应贷尽贷”。
(四) 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在开学前就可以领到用于缴纳学费的金额, 如期缴纳学校所需的学费, 思想包袱与压力较小, 能以平常心态与同学相处, 有利于把精力用于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三、高校在生源地贷款中的相关情况
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在校的学生总数也在逐日增加, 贫困生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虽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在地区执行程序和力度不一样, 但贫困生的资助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
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严格把关。各个高校对贫困生的具体认定往往存在差异。譬如, 有的地方院校规定月消费120元以下为贫困生, 有的则规定家庭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为贫困生, 有的院系更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情况, 如是否拥有手机或者电脑等进行综合鉴定。总之, 仅仅凭借家庭出具的贫困证明来衡量学生的贫困情况有失公平。现在一般的高校采取的鉴定流程是:学生提出贫困申请—学生评议小组自评—辅导员 (班主任) 审核—院系评议小组审核—学校学工处等相关机构汇总、验收、反馈。
高校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的对象集中在一种类别的家庭。在对高校的生源地贷款工作的统计中发现, 申请对象以单亲或离异家庭、父母年事已高丧失劳动力、家庭遭遇特大变故 (如洪水或者地震) 或者有直系亲属重病、父母下岗或者失业、家中兄弟姐妹多等情况为主。
高校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的分布一般为西部和中部比东部多, 北方比南方多, 老生比新生多。[2]
(一) 生源地贷款中出现的问题。
1. 思想认识不足。
某些机构、单位或者与生源地贷款有密切联系的部门对生源地贷款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严重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生源地贷款的理解和操作。在相关政策缺乏的情况下, 家长和学生更是茫然和不知所措。
2. 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高校对于生源地贷款的政策宣传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大多数学生对生源地贷款的政策和相关信息知之甚少。而高校的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宣传也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将工作深入到需要的学生中去。许多学生对违约的后果不了解。
3. 由于生源地贷款的制约因素很多, 很多学生都在生源地贷款的政策享受者之外。
有些地方的生源地贷款政策规定贷款者只能在刚刚入学的新生中办理, 有的地方的金融机构规定进入大学第四年的毕业生不能参加生源地贷款。所以, 以上的规定给生源地贷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生源地贷款还有待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扩大开放政策, 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4. 高校部分经办人员和学生缺乏积极性。
农村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瑕疵, 由于风险直接与办理业务的信贷员挂钩, 导致信贷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所以在办理高校生源地贷款时, 高校办理人员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二) 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特别是高校直接与贫困生接触, 本着对学生和国家负责的态度, 提高对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认识。
2. 加强宣传力度。
生源地贷款政策不仅要在金融机构进行细致的宣传, 而且应在高校中加大宣传的力度。高校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 详尽地宣传政策;通过跟踪调查, 配合金融机构完成生源地贷款的后期跟踪;通过开设金融讲座、金融科目,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明确生源地贷款政策。
3. 完善生源地贷款的政策。
对生源地贷款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仅需要行政推进, 金融机构和高校更应予以配合, 尽量打消学生对贷款政策的疑虑, 尽量完善学校和金融机构及学生链条上的配合, 建立健全生源地贷款政策, 减少生源地贷款的风险, 而且高校也应当有所作为, 可以将获得贷款学生的联系方式、学习专业、毕业时间等相关信息提供给生源地贷款管理机构, 高校每学年末要向管理机构反馈贷款学生一年来在校期间的表现, 给辖区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对该生续贷提供参考依据[3]。
4. 提高高校经办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 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贷款手续, 规范贷款程序, 提高办理贷款的效率, 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经办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的过程中, 政策落实到位, 学校宣传到位, 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5. 完善后期的管理。
高校在办理助学贷款的过程中, 由于风险相对转移到当地的金融机构, 因此高校在组织过程中心理压力无疑会减轻很多。但这并不代表着高校在办理生源地贷款的过程中就没有责任。高校在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同时, 应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生源地贷款的档案工作, 建立专项档案, 跟踪走访, 同时与金融机构做好交流。高校在有能力的情况下, 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问题。
总之, 从国家到地方, 直到相关的执行机构 (特别是高校) , 由上至下, 对生源地贷款政策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配合和支持, 以促进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完善, 保证生源地贷款政策的执行。目前, 虽然生源地贷款政策还有待完善, 但是, 能急群众所急, 为群众解忧, 替群众分担, 生源地贷款政策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高爱武, 常广国, 王棋.关于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纵横, 2008, (7) .
[2]孔成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贷款生源特点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7, (4) .
变化一:资助逐年扩大
笔者所在的凤县不足11万人口,面积却达3187平万公里的,山大沟,人口散居,曾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负责办理高校生助学贷款的一个职能机构。调研中,中心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0年前便开始探路助学贷款,从2002年开始,引导普通高校和对口银行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4年,初步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运营机制,但至2005年底,凤县金融机构中,县农业银行5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余额1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0万元,工行和建行未办理过一笔助学贷款业务。从贷款用途上看,都用于贫困大学生支付学费、生活费而被归并在助学贷款科目中,实质上并不属于政策性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由此可见,当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坎坷和艰难。2007年5月,国家再次调整了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了以“应贷尽贷”为原则的教育资助体系。可以说从这年起,这项业务才在凤县真正推开并得到逐年发展。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笔者提供的一组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数字,即可证明这一结论:2007年,凤县共发放11人6.4万元;2008年共发放177人95.97万元;2009年,共发放326人190.09万元;2010年,共发放380人222万元;2011年,共发放497人293万元;2012年,共发放453人268.55万元。
变化二:更多利县惠民
主动和提前还贷,是近年来凤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出现的一个喜人现象。一位子弟正在上大三的学生家长老李告诉笔者,他计划在孩子大四时就提前还清贷款。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主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各方不断加强宣传,如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仅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面对面的宣传贯穿该项业务始终,还与县人行等金融机构联手,同时利用政府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用宣传: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近年来,凤县扬长避短,依托当地地处我国南北相交、嘉陵江源头等优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战略,“大红袍”花椒等特色及各业长足发展,凤县不仅甩掉省定贫困县的帽子,并连续四年跻身陕西年度十强县等行列,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连年递增,促进还贷能力增强:三是政策不断优化。调研发现,鉴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体现社会责任和政策目标的一种小额贷款品种,存在迥异于传统商业信贷的特殊性,国家在贷款、还款期限等诸多方面均不断进行调整,如最初该项贷款贴息由各级财政分担,由于当地财政困难,政府对助学贷款贴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50%的县级财政利息补贴在不少欠发达县落空:加之助学贷款笔数多、金额小、操作流程繁琐,收贷成本大,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影响到银行的积极性。2010年,陕西省实行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全额贴息。规定,考入中央高校和外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其贷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陕西省属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负担;考入省内市属普通高校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所隶属市财政负担。在还款期限上也做了较大调整,由最初的学生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到2004年延长至6年,现在又延长至10年:由于学生上学期间实行政府贴息,学生毕业后则由贷款者负担利息,所以一些经济贫困状况好转的家庭便尽可能地选择尽早还款。截至今年5月末,凤县共计有321人还贷275万元。
变化三:日趋方便科学
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笔者介绍,中心刚成立时,这项贷款业务由县农信社代理,学生和家长办理该项贷款需反复往来于中心和农信社,省开发行又根据申请贷款学生的信息,将款拨到所属县区农信社,再由县区农信社汇往学生所在的高校,既繁琐又很难使贷款及时到位。现在,随着信息共享和电子支付平台的建立,尤其是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申请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更为方便和科学。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申请贷款的学生通过资格认定后,学生只需在自己的电脑上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在线服务系统在线申请,选择“使用登录名登录”或“使用身份证登录”方式登录,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申请信息,导出并打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借款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之后,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管理系统便自动生成贷款受理证明和验证码,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打印借款合同的同时,通过基层系统打印贷款受理证明和验证码,并加盖县资助管理中心公章,借款学生持受理证明和验证码赴高校报到;高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受理证明,在基层系统中录入欠缴金额并确认验证码;县(区)资助中心通过基层系统确认,电子合同回执单即可生效。归还贷款同样不出家门即可用支付宝办理。考虑到一些学生家长未掌握电子操作,县资助管理中心特意通知让学生本人前来咨询网上申请或还款的操作方法。
变化四:风险防预有效
在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各地普遍注重风险防预机制的建立健全。调研中笔者还了解到,自2007年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凤县贷款者均能按期结息,无一例违规。这主要得益于管理的不断深化、细化,使该项贷款防预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如陕西建立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补偿金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由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实行专户管理,作为专项风险拨备,主要用于防范和弥补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考入中央高校和外省地方高校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陕西省属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分担50%;在省内市属普通高校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和市财政各分担50%。同时进一步细化了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资格条件,明确规定,平时消费水平高出周围平均生活水平,购买奢侈品,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或父母有一方是财政供养人员的学生,不得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同时建立了风险补偿金激励约束机制,以促进县区的风险补偿金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一、2010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与往年比有以下变化:
1、增加了学生在线服务系统
用户:学生功能:网上注册、申请贷款、修改信息、打印申请表、提前还款申请、查询贷款情况等。
2、增加了支付宝接口
功能:通过系统对接实现贷款发放、批量扣款、短信催收、还款通知等。
3、增加了高招数据接口、高校服务等功能
功能:能导入高招信息和录取信息,以及高校录入回执、维护高校账户、就学信息变更、学费到账查询、毕业确认等。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操作流程
(一)、登录系统
贷款申请启动后正式申请必须通过.cn登录,录入申请信息。
A:续贷学生登陆系统(针对08、09年已经获得贷款,2010年再次申请的学生)
(1)点击登陆网址,在请选择您的贷款类型中选择“生源地
助学贷款”。
(2)选择“使用身份证登陆”。
(3)选择“省”“市”“区”“资助中心”(如:依次选择“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宜春上高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4)输入申请人18位数身份证号码,密码为申请人8位数生日(如:19900101)。
(5)输入验证码即可登陆系统。
B:新贷学生登陆系统(针对新录取学生、以前未办理过贷 款的高校在校学生)
(1)点击登陆网址,在请选择您的贷款类型中选择“生源地助学贷款”。
(2)点击“注册”。
(3)注册用户协议条款中,点击“同意”。
(4)输入姓名(中间不能空格),18位数真实有效身份证号码,选择贷款办理所在地的资助中心(如:依次选择“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宜春上高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5)输入“毕业中学”。
(6)输入就学信息,点击“高校名称”后面“选择高校”输
入就读学校名称,点击“查询”,点击就读高校前面“选
择”按钮,点击“确定”。依次录入“院系名称”,“专业名称”、选择“专业科类别,录入学号、入学年份、学制、学历。(注:
1、高校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都要严格按照通知书内容填写;
2、新录取学生学号可以不填;3,入学年份为考取大学的时间,即进入大一阶段时间)。
(7)点击下一步,设臵“登录名”、“密码”、“安全信息”。(登录名和密码用于登录系统,注册后请牢记。全信息用于找回密码和保护个人信息,务必填写)。
(8)依次录入“个人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信息”“联系人信息”,以上各类信息尽量填写完整,以免影响贷款审批,“联系人信息”可以填写直系亲属有关信息。所有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因信息填写不完整,导致学生贷款审批被拒绝,由学生自己负责(注:联系电话填写方式为区号加号码,如0795-8888888,以下均同此式)。
(9)页面弹出提示“注册成功”,点击“返回”,使用刚注册的登录名和密码登陆。
(10)登录系统之后,上述“个人信息”,“就学信息”等信息都可以修改,修改之后点击提交。
(二)、在线申请
(1)点击左侧选择栏目中“贷款申请”,点击“新增”,选择“贷款金额”,“贷款年限”“申贷原因”依次录入“贷款原因描述”(注:贷款金额只能选择输入6000),贷款年限最长14年,具体计算方法:新生=学制+10(计算结果大于14的填写
14);高校在校生=学制—已读年限+10(计算结果大于14的填写14)。“贷款证明出具单位”(至少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部门一级)、“出具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如在录入以上信息时,不能确定出具单位名称、出具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可以暂时不填。等打印出申请表格、盖完章后在补录到系统中去)
(2)输入共同借款人信息(续贷学生可以在下拉框选择原来的共同借款人,也可以选择新增,重新增加一个共同借款人,新贷学生直接选择新增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原则必须是学生的父母或直系近亲属)。
(3)账户信息,代理结算机构选择“支付宝(江西)”(注:支付宝账号将在贷款申请被受理后,录入合同信息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并打印到合同上,学生在合同上可以知道自己的支付宝号码,支付宝操作办法将通过网站或资助中心通知学生)。
(4)点击“提交”,系统会弹出提示,表明申请提交成功,点击“返回”后,点击“选择”选中所列申请表,再点击“导出申请表”,另存为word文档后,直接打印申请表(一式两份)。
(三)、学生持申请表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签字并加盖公章。
(四)、学生持申请表和符合贷款条件要求的有效的贫困证和其他证明原件复印件到资助中心现场确认,并签订合同。(贷款资格将由区资助中心进行审查)
(五)、学生持贷款合同和贷款证明到学校办理回执。并将回执(一式两份)寄回当地资助中心。
学生在线服务系统为生源地贷款学生专用数据系统,学生个人贷款信息,放款信息,还款信息都可以查询,并可在网上提出提前还款申请和还款操作。还款部分的网上操作说明将在后期发布。贷款程序及信息系统有关操作仍然在不断完善中,如有更新会及时发布,请拟申贷学生予以关注。
今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启动时间和受理时间也将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另行通知。(江西学生在线系统要在七月十二以后才能进行注册)
附:
请贷款学生带以下资料到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电脑打印,一式两份)
2、贷款学生的学生证(新生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
(2013年9月更新)
一、还款常识
1、申请毕业确认。毕业确认是开始还款的重要步骤,借款学生应于毕业离校前登陆学生在线服务系统,核对完善个人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信息),了解还款计划,然后发起毕业确认申请。如果在毕业确认后又更换了联系方式,请及时登陆学生在线服务系统进行更新。
2、宽限期内按时偿还利息。按照规定,毕业当年的9月1日至次年的12月20日为宽限期。贷款毕业学生应该从毕业当年9月1日起开始承担贷款利息,并于当年12月20日前开始偿还宽限期内的第一年利息,以后,于次年的12月20日前偿还宽限期内的第二年的利息。如当年专升本、考上研究生,需于9 月1日前向县级资助中心提出展期,办理就学信息变更,申请继续攻读学位期间财政补贴利息。否则,不予继续贴息。
3、宽限期后按时偿还本息。在毕业两年后的12月20日(如2013年6月份毕业,则应该是2015年12月20日前)前开始第一次偿还利息和分期偿还的本金,以后每年的12月20日前按时偿还本息,贷款期限最后一年的9月20日前还清,具体时间见《借款合同》,当年的具体还款金额可登陆学生在线服务系统查询。
4、及时更新联系方式(非常重要)
(1)每年12月1日前,毕业学生主动与贷款办理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一次,提供自己及家庭最新的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至贷款还完止。
(2)每年12月1日前,登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系统,更新个人相关信息,查询需要还款情况,至贷款还完止。
5、享受贷款补偿学生如何还贷?贷款学生毕业后参加了国家有关就业项目(如:服义务兵役、参加“三支一扶”、到财政困
难县下基层工作等),符合条件享受贷款补偿的,补偿资金会通过学校或项目组织单位发放到学生手中,不会直接抵扣贷款,请贷款学生按规定提前自行归还贷款利息或本金,不要因此影响自己信用记录。
6、违约后果
(1)根据实际逾期金额和逾期天数计收罚息,罚息利率为正常借款利率的130%;
(2)银行有权按合同规定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公布违约学生信息;
(3)违约信息及共同借款人信息载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直接影响个人信贷(信用卡、车贷、房贷等)甚至是学生的就业;违约信息一旦进入征信系统,即使立即还款,违约信息也要保留5年。
二、申请还款操作说明(详见附件1)
三、还款操作说明(详见附件2)
2.提交《续贷声明》,等待学校老师审核通过。注:续贷声明内容应客观真实、积极向上。县级资助中心可现场指导学生修改完善续贷声明,并对学生提交的续贷声明进行审核通过。
3.导出并打印《申请表》,由借款学生本人或首贷时的共同借款人,任意一方签字。注:无需在《申请表》上加盖公章。
4.《续贷申请》审核通过后,借款学生或申请首贷时的共同借款人任意一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任意一方签字的《申请表》,前往户籍所在县级资助中心签订合同。
5.提交回执单:借款学生尽快将回执单交给高校老师,由老师录入系统。注:10月10日后无法录入回执。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长效机制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由学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以借款人信用作担保的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 (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为共同借款人, 一起承担还款责任, 财政给予贴息。为了解方城县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 人行河南省方城县支行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方城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情况
河南省方城县农村信用社作为全县唯一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机构, 自2005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以来, 申请办理此类贷款人数为400人, 实际办理此类贷款人数为182人, 占比为45.5%, 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02万元, 余额71万元, 按时结息还本率达到72%。贴息资金由团市委提供, 团市委对每个学生贴补一年的贷款利息, 超过部分的利息由学生家长自己负担。
具体操作规程是:由团县委 (或县政协) 提供需要助学贷款贫困学生名册, 农村信用社审核发放, 每笔贷款金额3000—6000元, 期限一年, 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 贷款期内由团市委、县政协利用社会捐资助学资金或地方财政全额贴息一年, 逾期执行信用社浮动利率且不再贴息。对已经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 各乡镇信用社逐户建立贷款档案, 按月报送贷款台账, 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监督与管理。
二、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从方城县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办情况看,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困生及时入学上确实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但在开办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贷款“门槛”过高, 难以满足贫困户家庭的贷款需求。由于需要助学贷款的家庭一般都没有经济实力担保, 所以生源地助学贷款原则上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但是, 基层农村信用社在办理贷款过程中, 仍把担保作为必备条件, 要求学生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有关证明、助学贷款申请表等提交信用社, 并需要有4—5个有经济收入的个人作担保, 担保人还必须没有在信用社贷款。否则, 即使属于助学贷款的帮扶对象, 信用社也不能给予贷款。
2.贷款政策缺乏刚性规定, 承办单位之间配合不够紧密。首先是助学贷款政策中虽然对贷款的方式、利率、偿还时间等作了极为详细的规定, 但对团委、信用社、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各方在办理助学贷款中具体应承担的责任没有做出规定, 部分学生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过程中不知道先找哪个单位, 后找哪个单位, 各单位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 出现互相推诿现象;其次是各方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中, 时间性要求不强, 往往等团市委将学生名单报送县信用联社时, 离开学时间已经很近了, 再等联社汇总后将名单发到各个乡镇信用社时, 有的学生就已经开学了, 各信用社就没有时间对申请人进行贷前调查, 人为增加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
3.国家补偿政策“缺位”, 信用社政策性负担加重。助学贷款是一项政策性信用贷款, 带有扶贫和支教性质, 风险较大。而国家对信用社将来可能遭到的成本损失和面临的风险在补偿机制上差异较大, 对于国家助学贷款, 规定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按贷款的50%分担;生源地助学贷款却享受不到此项优惠政策, 贷款的风险完全靠信用社自己来消化, 这与信用社的市场化经营目标和自身承受力有一定的矛盾。
4.贷款担保机制不完善, 助学贷款潜在风险加大。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基本上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长, 加之信用社无法随时了解借款学生的在校情况, 更不用说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当有偿还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出现不还贷现象, 面对贫穷的学生家长, 信用社将很难收回贷款, 资产损失的潜在风险比较大, 以致于部分信用社出现“惜贷”、“惧贷”现象。
5.贷款政策宣传不到位, 各方对政策理解存在差异。由于国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力度不大, 所以相关各方对政策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差异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学校及教育部门对待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不严肃, 只要在校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 学校及教育部门对学生情况不做详细了解就上报学生名单;学生及家长将生源地助学贷款误认为是“扶贫贷款”, 不考虑自己家的实际情况, 就匆忙向信用社提出借款申请, “不贷白不贷”的思想比较严重, 甚至部分家长误认为本金由国家负担, 不需要偿还。
三、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1.提高贷款额度, 延长偿还期限, 扩大贷款覆盖面。一是扩大贷款额度, 在贷款额度上, 应由现在的一万元以下扩展到2—4万元;二是延长偿还期限, 缓解还款压力, 根据完成学业的时间, 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确定为6至8年比较合适;三是降低贷款门槛, 应尽量扩大覆盖范围, 使绝大多数的贫困学子都能获取助学贷款。
2.建立定期磋商协调机制, 保证生源地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教育部门、团委和信用社要加强相互沟通和协调, 明确各自职责, 共同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信用社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等各方面的工作, 认真履行职责;信用社要加强对借款申请人情况的调查, 真正做到该获得贷款的一分钱也不少, 不该获得贷款的一分钱也不贷, 并且各部门要相互配合, 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操作流程, 以保证借款人申请、有关部门审查、信用社调查审批都能在合理有序的秩序下运作。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研究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按照信用社发放的贷款额度, 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信用社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 减少信用社的后顾之忧, 防止信用社出现“恐贷”、“惜贷”现象。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一方面, 高等院校也应协助信用社加强对借款学生的信息管理, 对借款学生的基本信息、贷款和还款情况等及时进行记录, 定期将该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具体信息反馈信用社。另一方面, 信用社要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使借款学生受到严格的还款约束, 借款学生应无条件接受贷款单位对其相关资信状况的查询。如果学生就业后, 未能按时归还信用社贷款, 也未主动联系申请延期, 信用社也可将其情况向该生所在学校通报, 学校有义务将违约学生名单在新闻媒体及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 以此方式约束有钱不还、恶意逃债的学生。
5.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认知度。信用社应印制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小册子, 在小册子中要明确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性质、借款方式、利率、归还期限、具体申请操作流程、学生不按期归还应承担的责任和信用社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并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 每年定期在辖内各个学校进行宣传, 同时将宣传小册子下发到各个村庄, 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 以提高社会相关方面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认知度, 引导社会各方面理性认识和正确对待生源地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程序包括:贷款申请、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初审→经办社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普通高校确认→县级学生资助中心通知放款→贷款发放和汇款→备案登记。
一、贷款申请与初审
(一)申请人到辅导员处领取并填写“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一式两份和“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川籍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证明”一式两份;省外学生需要自己在生源地所在的教育局网站上下载申请表。
(二)申请人将申请表和证明交到学工处统一加盖高校公章。
(三)送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四)交当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盖章。
(五)申请贷款审批合格的学生,向县资助中心提供以下材料:(1)申请表;
(2)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户口本;(3)学生证及复印件;
(4)学生所需学费、住宿费的证明材料和高校的开户行名称、账户名称及账号等;
(5)学生与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关系证明资料;(6)县资助中心规定的其它资料。并行核实后,二、签订贷款合同
县学生资助中心指定的经办社审批同意发放贷款后,经办社与借
款人及共同借款人当面签订《助学借款合同》。
三、高校确认
(一)学生持《助学借款合同》和《生源地信用助学借款确认函》回校报到注册。
(二)并《生源地信用助学借款确认函》回执交到学工处统一加盖高校公章。
(三)在报到后20个工作日内,以邮寄或其他有效方式将《生源地信用助学借款确认函》送达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如遇特殊情况,学生应主动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否则不予发放贷款。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已成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要
形式,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贷后管理、特别是毕业生贷后管理作为贷款工作重点环节之一,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能否良性发展和有序运行。为了将贷后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现就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业学生贷后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流程:
一、政策依据
湖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
《关于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贷后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学助[2012]3号)
工作要求:建立工作责任制,将贷款管理责任包干院系、包干到人。(部分学校在班级选聘学生为贷款助理、协助日常贷款管理做好值得借鉴)。
二、导出名单
4月初,各高校登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
(.cn),在“学生台账”功能中,选择毕业时间为当前年份(如:今年就选择2014年,明年就选择2015年,依次类推),查询后导出毕业贷款学生名单(下载 1
时请不要使用迅雷或快车等下载工具,直接下载),掌握学校毕业贷款学生总体情况。
注意事项:导出名单时不要有遗漏,特别是学校设置有“职业技术学院”独立账户的,本校要负责统一进行贷后管理工作。
三、分解任务
4月中下旬,将导出的毕业贷款学生名单分解到院系,将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贷款学生数量,以学校或院系为单位建立贷款催收工作QQ群。
四、集中培训
5月份,开展贷款毕业学生集中培训。
1、培训内容:金融及诚信知识、还款流程、支付宝还款操作程序及其他相关知识
2、培训要求:
(1)金融及诚信知识:可以由学校聘请经济类、法律类及相关专业老师,结合案例给学生讲解诚信重要性,也可以由学校资助中心组织;金融及诚信知识也可以分段进行,日常组织一些征文、讲座、演讲等方式。让毕业贷款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应该承担的贷款责任和义务,以及违约对个人信用造成的严重危害。
(2)还款流程、支付宝还款操作:由学校资助中心贷款经办人员负责讲解,学校资助管理中心贷款经办人员应提前熟悉还款流程和支付宝还款操作。
(3)培训时间:集中培训时间至少应为2个课时,可以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
(4)培训地点:原则上应选择计算机教室,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要达到人人皆会操作的目的。
注意事项:从我们这几年掌握的学生还款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支付宝还款如何操作,其实按照操作流程,操作起来很简单,也很安全,所以支付宝还款流程操作培训非常重要。为确保效果,贷款毕业学生多的学校可以按院系分片进行培训,但不得将培训任务直接交由院系分散组织。
五、组织纸质确认
5月份,学校在向贷款学生开展还款流程、支付宝操作等程序培训后,院系组织学生填写《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附件1),汇总《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有关信息后,填写《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汇总表》(附件2)并上交学校资助管理中心。
六、发放还款提醒卡
5月份,经对学生所填写的《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考核后,向考核合格的学生发放《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提醒卡》(附件3)。请各高校按照附件3样式自行印制(为便于保存,提醒卡材质以PVC材质为宜,不应直接用A4纸张复印),免费发放到贷款学生手中,人手一卡,并提醒学生妥善保管,同时将印制后的提醒卡寄送一张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留存。
七、开展网上“毕业确认”
6月份,组织贷款学生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网站(https://sls.cdb.com.cn),进入“毕业确认申请”页面,核实个人及共同借款人等相关信息,如信息有错误或需更新信息,可到“个人信息变更”中先修改提交,个人工作单位、联系方式、QQ号码等及时通讯工具信息不完整的,必须先完善联系信息,然后回到“毕业确认申请”页面,点
击“申请”,完成申请(支付宝会在还款日前5天通过更新后的手机号码发送还款提示信息);个人信息如无错误,点“申请”即可完成申请。
注意:参加研究生考试、专升本的学生按正常程序申请毕业确认,待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于8 月1日前在系统中申请就学信息变更,并向当地资助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办理展期手续(附录取通知书等有关证明材料)。
八、高校确认
6月中下旬,高校登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系统,在“毕业确认”功能中,选择毕业状态为“申请确认”的贷款学生,如“学生状态”显示“已变更”,点击左下角“变更确认”,将《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与贷款学生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确定为最新信息,点击“同意”,完成信息变更确认工作;如“学生状态”显示“正常”,表明借款学生没有在学生在线系统更新个人信息,需要求学生重新登录学生在线系统更新个人信息后再进行确认,如果发现学生信息有误,学校也可以直接通过左下角“修改”功能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行确认,各高校在当年6月30日前完成所有贷款毕业学生网上确认工作。
九、定期联系
各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包干责任人定期(按季度)通过贷款学生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贷款毕业生,提醒学生信守承诺、按时还款,特别是在每年11月20 —12月20日期间,要加大提醒力度,并积极协助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查找失联学生,督促学生按约履行还款责任,发挥好县级资助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
各高校要建立逾期学生联系台账制度,按月详细记录联系情况,及时对照台账确定贷后管理联系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更有效的联系措施,提高联系和催收效果。
十、奖惩机制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报机制,凡是我省高校因工作不力被教育部通报的,我省将取消该校所有资助项目评先表彰的资格,违约严重的约谈学校领导,并减少贷款计划额度及其他资助项目。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定期联合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通报全省各高校应届毕业学生贷款确认工作的完成情况及还款情况,对完成情况较好的高校进行表彰;对完成情况差的高校提出批评,并要求上报整改措施。
从2014年起,如无特殊变化,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不再单独发关于毕业生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各高校可以根据毕业班学生教学情况和贷款毕业生贷后管理工作要求进行安排,将贷后管理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附件
1、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
2、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汇总表
3、还款提醒卡(样式)
4、还款操作流程
5、支付宝还款操作说明(图片版)
一、全面推行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能性分析
1.学生还贷积极性更高,降低承办贷款金融机构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始终受到毕业生还贷违约情况的困扰,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瓶颈。大学生助学贷款到期违约情况屡见不鲜,经常有银行将违约学生名单在媒体上公布,甚至将他们告上法庭。虽然现行政策建立和完善了贷款偿还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但不同地区财政状况不尽相同,不同高校财务状况迥异,再加上银行办理贷款的成本相当之高,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寒门子弟读书目的是为了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等到以后有成就了就可以衣锦还乡,这种现象我们暂不去评论,至少还在影响着一大批读书人和他们的家长。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在当地金融机构贷款了,他们毕业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还掉贷款,不想给乡亲丢脸,不给家长脸上抹黑,绝不做违约的第一人,这种乡土情结时刻影响着读书人。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现在的大学生变动工作十分频繁,银行和高校跟踪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学生的家长在短时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是无法变动的,工作以后毕业生一定会跟家长联系,因此,家长的固定性又为还贷的可能性增加了筹码,进一步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
2.贷款学生申请材料更加真实,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让最需要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申请到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展助学贷款的真实意愿。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对贫困学生是通过当地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和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说明书来认定的,至于学生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作为学生来讲,开具两级贫困证明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愿意开,都可以开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有财政贴息,有的学生家长和学生抱着贫困证明“有备无患”、贴息贷款“不贷白不贷”的思想。[1]这就导致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获得了贷款,挤占了贫困学生贷款名额。假贫困学生用假证明获得的贷款不断提高生活标准,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高档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而很多学校是根据贷款来判定该生是否是贫困学生,像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带有资助性质的奖励也首先考虑贷款学生,致使假贫困学生更富,有违国家助学贷款的初衷。依靠当地金融机构办理生源地贷款,作为银行或信用合作社来讲,可花很小的成本进行调查,能清楚了解到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比一两级贫困证明有效真实得多,这就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
3.办理贷款手续更加简便,降低学生和银行的成本。
现行的助学贷款办理下来要两个多月或更长,要准备十几项材料,且需多个部门盖章。由于贫困学生多数来自交通、信息偏僻的老、少、边、山、穷等地区,学生准备家长身份证复印件、贷款授权书、贫困证明时间长,容易丢失,有时因为一个身份证号码或一张贫困证明而来回折腾数次。生源地贷款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直接凭着录取通知书到辖区相关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相关手续。对于辖区金融机构而言,一个乡镇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是相当有限的,需要办理的业务很少,成本也大大降低。
4.有利于当地金融行业与辖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开展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利于辖区金融机构拓展业务领域,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有利于辖区金融机构与财政、教育等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存款支持;有利于辖区金融机构培养潜在的优质客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良性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当地金融行业与辖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全面推行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对策研究
1.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当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与国家助学贷款享有同等优惠政策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推动,加强引导,全面推进辖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顺利开展”。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转变过来,生源地助学贷款不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二者要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特别要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以及省市普通本科高校、高职、中职学生的生源地贷款工作。
2.建立健全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制度。
相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生源地助学贷款正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将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份开办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第一,当地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受理辖区内申请助学贷款的业务,认真审核每位学生的申请材料,并进行深入调查,防止个别人利用录取通知书骗取助学贷款挪作它用。第二,高校要与辖区金融机构做好协调工作,保持信息畅通。对于辖区金融机构来说,要及时将辖区内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信息反馈给相应高校,以便高校及时掌握贫困生信息。为防止个别学生将申请到的贷款不交学费,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将贷款中学费部分直接划拨到学校帐户。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将获得贷款学生的学校联系方式、学习专业、毕业时间等相关信息提供给生源地贷款管理机构,高校每学年要向管理机构反馈贷款学生一年来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给辖区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对该生续贷提供参考依据,降低信贷资金风险。第三,寻求多种偿还方式,放宽还款期限,以利于学生还款。为回收贷款并便于借贷者最终偿清债务,可采取 “分期定额”、“定期定额”、“分期不定额”或可借鉴德国和印度学生贷款偿还方式,以月为期,每期还贷不少于政策规定的最低下限(不定上限)。[2]还宽期限可以延长至毕业后十年内还完。第四,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在部分家长心目中,国家助学贷款是“扶贫贷款”,是帮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读书的,并没有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用的是别人的存款,是必须要还的,国家能做的是补贴他们一些利息。[3]这说明许多需要贷款的家庭还不了解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性质,当地政府和辖区金融机构应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其深入人心,同时借此机会加强诚信教育。
3.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获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大规模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是毕业之后没有就业就失业的现状无疑是给贫困学生的当头棒喝。如何让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健康有序发展下去,制定相应的就业配套政策已刻不容缓。如出台政策可以规定,获得生源地贷款的贫困学生如果毕业之后自愿到贷款金融机构辖区县级以下单位工作满三年以上(含三年),免除贫困学生贷款本息,并由当地财政来负担。这样既减轻了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又保证了贫困学生的就业,而且改善了该地区的人才结构,可以更好地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摘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推进。全面推行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相应贷款管理制度;出台支持获贷贫困生回当地就业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越性,辖区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熊文.试论西部高师院校实施贫困生生源地贷款的必要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
[2]司晓悦,王超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全面推行生源地贷款[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生源地贷款详细流程】推荐阅读:
生源地助学贷款登陆11-04
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登05-28
生源地贷款续贷原因06-07
生源地信用贷款申请表06-27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10-27
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书5则范文09-30
2024年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打印贷款申请表通知09-28
2022年生源地贷款感谢信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