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室管理制度

2025-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充电室管理制度(精选8篇)

充电室管理制度 篇1

为了规范安全用电,杜绝隐患,本生活区手机充电统一管理,具体规定如下:

1.充电室只限于本工程人员手机充电,严禁个人专用,并由各单位生活区消防负责人和生活区保安监管、看管、服务。

2.充电室保安值班时不允许闲聊、乱窜岗、脱岗如果发现严肃处理,发现 物品丢失被破坏,将追究责任。

3.充电室保安要文明用语,不准用粗言秽语对待工友。

4.工友充电时要认真检查,防止易燃易爆物品及大功率物品。

5.非充电人员一律不准在充电室逗留,非住宿生活区人员禁止在充电室充 电。

6.住宿生活区本工程人员手机充电请勿带领,如带领发生物品丢失或损坏 后果自负。

7.任何人严禁私自砸锁,如果钥匙丢失,必须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及安保人员等相关人员确认,充电室保安要监管取用人员,防止撬锁、偷窃情况发生。

8.充电室保安做好防火工作,发现火灾险情时及时扑灭,做好室内卫生。充电室保安要做好记录,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机电部、电工进行维修,特殊情况逐级向上报告。

9.严禁烧水、做饭、取暖,使用大功率用电器。

10.个人充电需自准备锁头,将充电柜锁好,若自己未配锁或自己所配的锁不好用,所导致的后果自负。

11.未防止充电器自爆,要求手机充电不得超过8小时,若因充电时间过长而导致充电器或手机损坏,后果自负。

12.严禁将电源拉接至充电室以外使用。

充电室管理制度 篇2

由于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 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煤矿事故的发生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害。矿井内的矿灯可以说是矿工的眼睛, 是安全生产的第一保障, 如果矿灯出现问题, 那么其他安全设备也很难发挥作用。不断推进矿井矿灯智能化、自动化是近几年来煤矿安全设备发展的方向。笔者从矿灯现状开始, 对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探究。

1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矿灯现状

总体来说, 我国国内各煤矿企业基本上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对于矿井矿灯充电的监测和管理更是注视度不够, 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大大落后于国外煤炭开发大国。落后的矿灯管理模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 也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1.1 矿灯充电的普遍情况

目前, 我国国内大多数煤矿企业的矿灯类型, 一般为酸性或碱性蓄电池。这种电池充电模式自发明以来已经历经了一个多世纪, 在技术和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对于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也较为复杂, 零件内部老化现象严重, 容易发生事故。这种类型的矿灯已经无法通过技术改进而获得升级, 急需进行更换。

1.2 矿灯监测管理的普遍情况

煤矿企业对于矿灯的监测和管理情况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稳定的监测管理系统, 矿灯各种电量数据不能够准确、快速地收集起来并传达给工作人员。许多矿灯的充电电流和电压情况都显示在充电架上, 在这种情况下, 工作人员只能到达现场进行人为度数而不是自动上传。另外, 充电过程是否顺利正常也需要工作人员巡检确认, 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很多。更让人担忧的是, 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完全发现矿灯充电所发生的问题, 这就给煤矿井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对于矿灯的取走时间、充电时间、充放电循环次数也没办法全面掌握并控制。所以, 目前国内大多数煤矿企业对于矿灯的更新问题都采用18个月强制更换的方法。然而由于使用频率不一, 有些矿灯在18个月以内可能没有达到足够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强制性更换的模式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2 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介绍

针对上述问题, 以下介绍了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高煤矿企业矿灯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强化矿灯管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并避免资源浪费。

2.1 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研发

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研发需要充分考虑煤矿企业矿井下的实际情况, 在掌握井下矿灯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发。项目的现场调研包括对于各种类型长点架数据的获取, 灯房具体尺寸的测量, 视频监视系统线路的设计和尺寸测量, 通讯系统线路的设计和尺寸测量。根据以上数据测量确定具体方案, 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开发, 以及系统实验, 最终项目验收。

2.2 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硬件

该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应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红外线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将被放置在充电架充电灯位处, 通过感应信号可探测到矿灯的存在与否。红外传感技术还可以对矿灯进行定位监测, 并通过光谱锁相测量技术来增强信号强度;该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应用了AD数模采样技术, 能够实时获取矿灯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等数据, 并帮助工作人员判断出矿灯的充电状况, 充电完成与否, 是否处在故障等;该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应用了485总线和宽带网络技术, 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安全、稳定地传输到总机控制器;该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还设置了故障报警器, 以此保证报警及时性。

充电架的现场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原始充电架内部的电路拆除, 为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打孔。 (2) 在充电头固定处安装数据采集板, 同时把传感头对准已打好的孔。 (3) 将充电架的每层安装好电源及电源开关。 (4)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电路图安装好架内电气线路。 (5) 充电架的侧板内需安装充电管理系统的主控制板, 同时将控制板与匹配电源相连。通过从隔离变压器上引出220 V交流电, 与主电路连接。

信号线的现场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 (1) 为充电架信号线布置地埋槽, 将其以单信号线地埋的方式埋入地下。 (2) 监控的线缆则设置在天花板上面, 可沿柱体或墙面走向天花板。 (3) 所有的线路最终引至矿灯控制室。

2.3 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软件

该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软件选用计算机软件Silvelight 4.0开放平台。软件设计采用Window Server 2008服务器。软件的设计要求界面简单, 人机友好, 信息录入和修改都较为方便, 易于管理。软件要建立在锂电池矿灯充电控制硬件的基础之上, 硬件充电控制方式采用单片机控制, 可保证足够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该系统的数据存储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错误操作可及时提示, 避免出现电脑死机或者程序中断造成的数据丢失, 同时也对一些较为常见的黑客攻击进行了方案预警。软件在上电后, 首先进行各类接口、定时器的数据初始化, 然后由红外感应器判断该充电架位是否有矿灯在进行充电工作。若充电矿灯为新矿灯, 则充电次数清零, 否则, 已充电次数加一。在保证充电完成后, 软件控制充电端口停止充电。软件可根据收集到的电压电流数据进行矿灯状况的判断分析, 发生异常, 包括矿灯未充满就被取走的情况, 能够控制报警器报警。

2.4 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功能

该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的具体功能有以下几点。

1) 矿灯的充电自动化控制。矿灯使用的为锂电池, 在充电过程中, 当电池电量充满后, 系统会自动转换为涓充, 并且LED灯会显示充电完毕, 并自动终止充电。这样会使矿灯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会避免在倒班后, 矿灯由于电量不足影响正常工作。

2) 辅助矿工安全监测功能。对下井工作人员进行监测, 可以提供个人所在位置、个人信息以及下井时间,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 矿灯运行状态查询功能。可以随时查看充电架上满电量矿灯的数量以及取走矿灯的数量。

4) 各类数据的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某一时间充电架上被取走矿灯的数量, 由此推断出下井的具体人数。并且可以累计统计, 比如某盏矿灯的使用频率, 每月、每年共使用了多少次, 最终确定矿灯的使用寿命及是否需要更换。

5) 辅助矿工考勤及管理功能。通过矿灯统计矿工的出勤和工作时间, 可以统计当前工作矿工的数量。

6) 相关数据的修改打印功能。可以随时增加减少、修改矿灯和充电架的编号, 并详细的备份每次修改过程。

7) 管理系统的各级用户权限管理。可以分为一般用户与责任用户。一般用户查看的只是普通的信息, 而责任用户才有权限对数据加以修改, 以此避免矿工随意更改使用记录等情况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 通过将智能计算机充电检测和管理系统应用到煤矿企业矿灯管理中, 能够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 有助于提高矿井矿灯的稳定性, 并且借助于自动化管理也有助于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因此, 煤矿企业矿灯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应善于利用高新技术为国家、人民的财产乃至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各行各业的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设备来说, 矿井内的矿灯设备是重中之重。把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矿灯管理系统中, 不仅能够大大降低人工工作量, 还能提高充电系统的稳定性, 为煤矿井下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文章介绍了当前我国矿井矿灯现状, 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关键词: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潘俊涛, 袁国荣.矿灯智能充电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现代化, 2012, 2 (9) :41-43.

[2]曹凯, 李念强, 王永玲.矿灯智能充电管理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 11 (20) :102-103+105.

充电室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蓄电池组;充电管理;均衡充电

引言

蓄电池组是由多节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主要有镍氢、铅酸等类型,在直流电源系统中有着非凡意义。当前各行业用电量骤增,电网运行中极易出现供电不足,或电网故障等事故,从而影响到其他环节都不能正常工作。而蓄电池组则保证了在故障和断电的情况下,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由于内部单体电池不一致,若不能合理控制充电过程,极易导致各自容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也随之缩短。因此必须提高蓄电池组充电管理水平,在此介绍一种无损均衡充电方式。

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的均衡充电技术分析

1.1均衡充电的必要性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在社会中有着广泛应用,主要构成部分有正极、负极、隔板、外壳、气塞、安全阀、电解液等,又可分为胶体电池和超细玻璃纤维电池两种。其充电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充电,即恢复电池电量至额定量;第二阶段是浮充电,即补充自放电消耗掉的电量。除了材料和工艺等自身质量问题,充电是否合理对电池寿命也有着重大影响,环境温度、过充电、过放电、长时间浮充电等因素都会导致蓄电池组寿命下降。

电池不一致性是指型号规格相同的电池存在着电压、容量等上的差别,且在容量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具有不一致性,易出现单体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等情况,如果低容量电池先放电完毕,则其他有剩余容量的单体电池便会予以补给,从而出现反极现象,影响到整个蓄电池组运行。另外,先放电完毕的电池在充电时易出现过充电现象,从而导致其他单体不能充满电,同样会影响到整体运行。为防止电池不一致性引起的寿命缩短,需采取有效的均衡充电方式。

1.2均衡充电

即在各单体电池串联充电时,采取有效措施或利用某些装置对充电过程加以控制,保证各单体电池能够充满电,且不会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当前有很多种均衡充电方法,如电容均衡法、能量耗散均衡法、电池荷电状态法、多路开关分时均衡充电法等,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实际中也有适用的范围,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不断完善。

在此介绍一种基于能量转移的无损均衡充电方法,整个充电过程可分为若干均充周期,即便出现容量高低不同的单体电池,可通过均充旁路进行转移协调,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均衡充电。充电过程有以下两个阶段组成:①电压检测阶段。此时蓄电池组主要依靠来自主电源的电流进行充电,而MOSFET管全部处于断开状态,均充旁路不参与转移协调电容量。系统中的巡检模块则负责电压的检测;②均衡充电阶段。利用控制算法计算MOSFET管所占的占空比,当MOSFET管被触发后,根据占空比对开关状态加以控制,并完成电量转移工作。

占空比需要以各单体电池的容量为依据进行计算,常用的电池容量检测法有内阻法、定时放电法、开路电压法等。综合考虑后,在此选择改进后的开路电压法,无需较为复杂的设备,且精确性也有所保障。

2 基于能量转移的无损均衡充电系统分析

均衡充电具有动态性,利用单体电池间的电量转移来避免过充电、过放电等现象。而整个均充系统包含了诸多模块,除了均充模块,还有温度检测、电压巡检、主监控等模块,各自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支撑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2.1主监控模块

在整个均充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控制着充电时间、电路切换,也负责对电压、温度等数据进行处理。其功能主要有:①向系统中的其他模块发布指令;②接收来自其他模块传递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③将所得结果显示在人机界面。

该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有:①单片机,在此采用AT89S52型单片机;②通讯电路,选择的是SN75176TLL串口专用转换器,距离远、驱动电流大、抗干扰性强,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③A/D转换器,来自于TI公司的TLC2543型、串行输入结构的12位串行转换器,节省了单片机的I/O口。

2.2温度检测模块

温度是影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主要是对浮充电压产生较大的影响。出厂时环境温度大致在25℃左右,所以在设置浮充电压值时也通常按照25℃设计。但从实际中考虑,首先电池组本身会有放热一个放热的过程;其次,周围环境温度在不断变化。所以电池组很难出于25℃一直不变。此时若以25℃为标准,一旦温度大于25℃,极易出现过充电现象;若不足25℃,则电池组难以充满电,都会影响到其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在浮充过程中应当根据温度的实际变动而适当调整电压值。另外,型号和品牌不同,蓄电池组的温度特性也有很大差异,所以选择时应依据相关指标设定温度补偿系数。

2.3电压巡检模块

均衡充电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单体电池的容量趋向均衡,它的原则是使容量超前的电池把电量移到容量相对落后的电池上,通过控制均充塻块上各个均充旁路的 MOSFET 管开关时间就可实现这种电量的动态转移,而关键就是计算占空比。因此首先要对所有电池进行电压检测。由于单体蓄电池数量较多,同时检测所有电压非常复杂,且系统也难以同时处理如此多的数据,为此提出了电压巡检的方法。此模块包括切换电路和采集电路两部分,通过主监控模块对切换电路进行控制,依次把各个单体电池接入采集电路中,继而把该电池的电压信号送到主监控模块进行处理。当所有电池的端电压都被采集后,就完成了一次电压巡检。

3 结束语

蓄电池组是电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故障或停电时,其作用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必须重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充电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蓄电池不一致性造成的影响,在此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均衡充电方式,今后使用中还应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海宏,赵哲源,何晋.具备主动维护功能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25(3):109-110

[2] 吴铁洲,孙杨,夏防震,周慧军.镍氢动力串联电池组均衡充电方法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2):154-155

智能手机充电管理方案 篇4

“ 一小时充好电”-智能手机充电管理方案

前沿

苹果iPhone的出现,让智能手机的概念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功能以及体验需求不断提升,使得智 能手机厂家不断的追求硬件参数高配置。最为明显的就是CPU核数以及屏幕尺寸不断的变大,最近国产华为手机更是推出了6.1英寸,四核1.GHz CPU的Mate智能手机,把智能手机的硬件参数推到了另一个顶峰。但是这两个硬件参数的提升却严重的影响到了消费者对手机待机时间的需求。年初,美国资讯公司 J.D.Power发布了2012年智能手机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也表明手机电池是智能手机的使用瓶颈。该调查还显示,手机电池的耗电量是决定客户是否对 手机满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款简单的功能机,充满电后放上十天半个月不充电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智能手机每天都得插上充电器,就像回到了有线电话时 代,总有条“绳子”跟着你的手机。很遗憾锂电池技术突破远远没有跟上其它硬件的发展脚步,智能手机耗电激增更是将手机电池推向了绝对的瓶颈期。这种情况 下,想要在电池端下工夫,只能增加电池体积以增大容量。目前主流手机电池容量多在1000-2000mAh之间,大尺寸的机器会出现配备2500mAh电 池的手机,而华为的mate更是配了4050mAh的电池。大容量电池必然带来长时间的充电时间,同时对智能手机的充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目前主流智能手机充电方案做个详细的介绍。无源方案

分立器件充电方案主要是从功能机时代延续过来,如图1为MTK平台目前在功能机平台以及低端智能手机平台的主流充电方案。充电的控制全部靠 主平台来控制,通过两路ADC检测引脚ISENS/BATSNS之间0.2欧姆电阻的电压差,内部的逻辑电路会设置流过R1电阻的电流来实现对电池充电电 流大小的控制,而且还通过7.5K电阻以及NMOS管隔离BB或者PMU直接面对VCHG充电器输出的脉冲高压冲击,确保不会因为劣质适配器输出的高压烧 坏主芯片。

分立器件充电方案的优势是成本足够便宜,劣势就是充电电流比较少,目前市面主流的设置是500mA,而且充电的保护机制主要是靠平台自身的 软硬件来实现。分立器件充电方案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但是在功能机时代,分立器件的优势得到极大发扬,而充电电流比较少的劣势在功能机时代并没有给消费者 带来太差的体验感。正因为这样,分立器件充电这套方案成为了所有功能机平台的主流充电方案。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大,分立器件充电电流较少的劣势不断显现,因为成本的考虑,很多厂家想通过分立器件的方式来提升充电电 流。但是分立器件由于散热的太差很难实现较大电流充电,图2 是图1电路中大电流通路的三极管两种封装图,从早期的SOT23-6封装发展到为了支持更大电流充电的DFN2X2-8封装,但是分立器件自身的结构只能 通过管脚对空气散热,限制了不管是哪种封装都没有办法取得很好的散热效果。类似的有源功率器件采用DFN、QFN封装,看中的是可以利用封装底部的散热 盘,这个散热盘要有好的散热效果必须接主板的大地,而无源的分立器件没有办法利用到散热盘的这个有效散热功能。

电源招聘专家

有源线性充电方案

在手机平台还没有高度集成化的时候,是 手机充电的主流方案,后来随着平台的不断集成化,BB把充电的控制逻辑集成在自身的PMU里面,从散热方面考虑,把需要过大电流的管子放置在外面,从而延 伸出了分立器件的充电方案。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大,对充电电流的要求不断提升。上文描述的分立器件充电电流小、散热差的问题越来越 严重,线性充电的集成方案有开始陆续被一些更注重品质的厂家采用。

有源线性充电的优势是:

1、芯片集成较多的充电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随着充电电流的不断增大,越来越被工程师所关注,毕竟充电模块会涉及 到手机可靠性方面;

2、散热较好,有源的充电IC一般会采用带散热盘的DFN/QFN等封装,芯片内部的地会通过封装的散热盘接到主板的大地,非常有利于 主板的散热,不会出现手机主板某个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情

电源招聘专家

况。劣势是:

1、成本要比无源的分立器件方案高;

2、充电电流最大支持到1A,电流再大,效率低导 致的散热问题也会明显显现。

如图

3、图4为上海艾为电子推出的AW3210支持MTK、展讯智能手机平台1A充电的高性价比充电方案。AW3210除了线性充电常规的 保护机制例如OVP、OCP、软启动保护外,还专门针对大电流充电开发的具有专利技术的K-charger,K-charger专利技术可以自动根据芯片 的温度来调整充电电流的大小,避免因为使用中由于误操作影响充电的可靠性。图5为K-charger技术充电电流随之芯片温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电源招聘专家

开关充电方案

前面两种充电方式主要还是功能机以及低端智能手机的充电方式,文章的开头也介绍到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2013年的智能手机已经升级到4核(甚至8核)、5寸/6寸的硬件规格,电池容量升级到了2000mAh甚至到4000mAh以上的配置,过长的充电时间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消费者的体验。所 以从去年年底开始,主流的平台厂家纷纷推出更大电流更高效率的充电

电源招聘专家

方案,四核平台MT6589参考设计就正式开关充电方案作为四核平台充电的标准方案。开关充电方案相对于线性充电方案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更高、发热更小。上海艾为电子推出的支持1.5A的开关充电AW3215最高的效率能够 达到88%左右,而线性充电的方案效率也就只能在70%左右。充电电流的不断提升,效率差别导致的发热就越来越突出。下表为某手机发烧网站专门发布的针对 目前市面上主流手机做的发热测试,能够看到充电对手机的发热能够列入手机发热源的前三。

图6是上海艾为电子针对高端智能手机平台推出的支持1.5A充电电流AW3215的典型应用,考虑到国内很多手机设计公司做的共板项目,同 一个PCBA对应很多不同类型的机器,AW3215内置智能识别适配器输出能力的功能,工程师只需要出厂前设置最大充电电流即可,无需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适 配器设置充电电流。AW3215通过实时监测VBUS上的电压,智能调节充电电流,使得同样的一个硬件设置可以匹配市面任意的适配器,给PCBA厂家统一 BOM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适配器智能检测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充电电流,也可以确保充电过程速度最快、安全性最高。

科学仪器室、准备室管理制度 篇5

一、科学仪器室、准备室要专人管理。

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科学仪器室、准备室要科学管理。

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三、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水源。

五、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四、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

充电室管理制度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东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保障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23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粤发改能电„2016‟632)、•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发改能电„2016‟691)、•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7‟96号)、•关于印发†东莞市“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东发改„2017‟492号)等文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充电设施的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相关活动;本办法未明确事项,按•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三条 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指导,制定实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规划,将充电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改造等相关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路网规划等,系统科学地构建适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第四条 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接口,且建有充电设施的非固定产权停车位不应低于总停车位的25%。既有住宅小区结合已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位积极推进电气化改造,对专用固定停车位按“一表一车位”方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按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逐步改造或加装充电基础设施。新建的商业服务业建筑、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位等场所,原则上按不低于总停车位的25%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包括电力管线预埋和电力容量预留),鼓励建设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已有大型公共机构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20%的比例逐步改造或加装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整车生产企业、公交运营企业、公交站场等单位的积极性,依托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公交首末站场、公交车夜间回车场或其周边合适地点建设纯电动公交车充电基础设施,在我市销售新能源公交车的企业必须提供符合其所销售公交车运营需求的充电服务。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有条件的加油(气)站,原则上应该按不低于停车位总数20%的比例配建充电桩或预留充电设施接口,凡具备安全条件的加油(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应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鼓励支持利用路灯网络、咪表停车位、公共停车位、城市道路桥下空间等布局建设充电桩。

第五条 公交车充电站的建设须按照项目实施期间的专项规划执行,为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电网资源,避免恶性竞争,其服务半径结合充电站用电容量和充电桩数量等站点服务能力核定:

(一)充电站专用变压器容量在1600kVA以上,充电桩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个,单桩功率不小于60kW,则其相邻的公交车充电站建设直线间距不应小于2千米;(二)充电站专用变压器容量大于或等于2400kVA,充电桩数量大于或等于20个,单桩功率不小于60kW,则其相邻的公交车充电站建设直线间距不应小于4千米。

对于现有或新增的公交场站,如确有需要且与服务半径范围内相邻的公交充电站无服务对象或服务范围相重叠,并且与其相邻的公交车充电站不能满足相应的充电服务需求,可与相邻已建的现有公交车充电站合作扩建服务网络。

第三章 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六条 充电设施投资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统一开放,电网企业或其相关联企业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七条 对由企业为主体投资运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市发展改革部门常年受理备案申请,并通过市发展改革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经备案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名单。申请备案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运营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东莞市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含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运营;

(二)在本市具有必要的运营场地;

(三)正式员工不少于10人,其中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证)的员工不少于5人,能够提供相关人员在本企业不少于三个月的连续缴纳社保证明;

(四)具备完善的充电设施投资运营管理制度;

(五)能够在1年内建设完成总功率不少于6000KW的充电设施,且承诺其投建的充电设施正常运营3年以上。

(六)充电设施的投资运营行为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关于充电设施的标准,并对外开放经营。

第八条 充电设施的投资行为,原则上不得转包。对面向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公用充电设施,投资方在签订投资协议取得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权后,原则上须于45天内全部开工建设。

第九条 对于占用固定车位产权人或长期承租方(租期一年及以上)建设居民区充电设施的行为或要求,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授权的管理单位)原则上应同意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其中长期承租方的建设行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必须配合业主或其委托的建设单位,及时提供图纸资料,积极配合并协助现场勘查、施工,不得阻挠充电设施的合法建设需求。对存在经查实不配合合理充电设施建设要求的情况,市、镇有关部门应及时致函市房管部门备案,物业服务企业配合充电设施建设情况将作为下一阶段物业备案考察或有关资质审查的必要条件。

第十条 对于集中式充电设施项目,项目投资主体在项目启动前应先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广东)”上进行项目备案、公示,领取•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公示达到5天无相关主体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正式提出异议的,则项目投资主体可持•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前往供电部门申请用电报装。项目投资主体未对拟投资项目备案、未领取•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或备案公示5天内有相关主体提出异议未决的,供电部门不予以受理用电报装。

第十一条 对于自用的分散式充电设施,项目投资主体可直接向供电部门提出用电报装申请。

第十二条 市级供电部门基于充电设施用电报装程序形成业务办理指南并向社会公布,我市各级供电部门对符合要求的充电设施用电报装申请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充电设施投资主体在取得土地(车位)产权所有者的书面同意后,可作为独立主体申请电力报装。经供电部门同意用电报装申请的充电设施,原则上可按“一表一车位”的方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

第十三条 市级公安消防部门对独立建造的充电站和设置在建筑内的充电设施,向社会公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审批流程,包括审批范围、类型、受理机关、办理时限等,充电设施相关设备必须按照消防安全要求施工、布置。

第十四条 对经市供电部门确认为了满足充电基础设施必须配建的独立变电箱(房),由市城管部门向社会公开明确相关建设标准并予以支持。

第十五条 充电设施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在东莞市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其经营范围含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二)在本市具有必要的运营场地;

(三)正式员工不少于10人,其中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证)的员工不少于5人,能够提供相关人员在本企业不少于三个月的连续缴纳社保证明;

(四)具有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五级或以上资质,或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

施工企业资质不得挂靠,对挂靠资质行为一经发现并查实,存在挂靠行为的双方企业将被纳入失信名单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黑名单,2年内不予接受相关业务申请。

第十六条 充电设施项目建成后,应及时按有关规范要求向市发展改革部门反馈项目信息,市发展改革部门将于每季度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验收的充电设施名单发送给市供电部门,由市供电部门组织东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等第三方非营利性中立机构和相关专业技术机构共同开展验收工作,确认工程建设规模和具体建设内容、充电服务能力等,市供电部门应在收到名单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并向市发展改革部门反馈验收结果。

第十七条 对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配备不少于3个独立充电桩(桩与桩之间距离不超过10米)且提供运营服务的充电设施,认定为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落实充电设施用电价格和免收基本电费政策;其他充电设施按其所在场所执行分类目录电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第十八条 对不按规范停车的车辆,在接到市民投诉或经巡查发现,本市交警部门对相关车辆予以违章处罚。

第十九条 拟申请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的充电设施,以及由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运营企业建设或管理的充电设施,必须按要求接入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实现对充电过程的监督管理、数据采集,促进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

第二十条 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主体,必须履行充电设施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须符合充电设施规划、设备、接口、监控、消防、安全等标准及相关要求。

第二十一条 本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必须支持和配合合法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对存在无故、恶意或私设前置条件等阻挠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行为,相关企业、个人均可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投诉热线进行投诉举报,一经查实将予以全市通报,情节严重的移交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将根据本市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修订本办法,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有序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研究 篇7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保的需要,发展可以替代普通汽油车的电动汽车已成为一种趋势[1]。为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世界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将发展电动汽车确立为保障能源安全和转型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在充电汽车逐步普及的过程中,建设一套服务电动汽车和充电站的运营管理系统显得越来越迫切。但是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内还没有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各个充电站内的充电桩、电池监控系统、计费系统、配变监控系统、安防等设备都是分开建设、独立管理的,缺乏总体的规划。另外电动汽车以及与充电站相关的配电网络实时运行状态没有纳入监控体系[2],不利于运营企业实时均衡了解配电网络、充电设备、电池、配电设备等的运行状态,更不利于运营企业综合电网、设备和汽车三方信息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更优、更丰富的在线增值服务。

本文探索实现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尝试将配电网络、充电站、道路、电动汽车和用户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通过现有的配网自动化、计量自动化、GPS等手段,对运行体系中的各个主体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然后综合分析配电网络实时负荷、充电站的运行状况及地理分布情况、路况信息、电动汽车位置信息及电池运行状况等因素,并通过Web GIS等可视化界面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充电服务,同时对区域内充电、缴费、收费及发票打印业务进行管理,为充电站运营企业对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进行综合性运营管理提供建议。

1 电动汽车运行体系

电动汽车必将成为下一代汽车发展的方向,但其发展受限于电池,电池的充电便捷性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3]。同时,大量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需求无序接入,对整个配电网的负荷稳定也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4]。因此,如何引导用户快速找到一个最优的充电点是决定电动汽车能否大受欢迎的关键。 然而,目前电动汽车的监控与配电网的监控是分离的[5],其他与之相关的监控也是割裂的,一个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运行体系亟待建立。

电动汽车运行体系是以电动汽车为中心,把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因素(电网网络、充电设备、地理信息和交通信息)进行关联并构建成一套逻辑关联的体系。电网公司拥有最完整的充电站、充电桩和配电网络的设备信息及相应的网络拓扑,同时配网自动化和计量自动化的大量应用实现了对配网网络和充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深圳供电局获得了电动汽车公司关于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的设备信息及实时监控信息,同时也从交警局获取了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和从第三方公司获取的导航算法。上述信息通过Web GIS系统进行关联和展示,使得电动汽车的运行体系得以建立。电动汽车运行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以往电动汽车相关因素独立监控管理的局面,实现了对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组)、电网网络、充电设备、地理信息和交通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获取到的车载电池组信息、汽车位置、电网网络负荷、充电设备运行状态和交通信息,经系统后台快速运算后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引导用户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到最优的充电点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质量。

2 系统架构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充电设备监控、配电设备监控、电池组监控、汽车监控、环境监控和设备管理等,实现对充电站(充电桩)内充电、安防及配电相关设备的管理及实时监控。同时结合能量管理系统提供的电网监控服务、营销管理系统提供的电费核算和收费以及发票打印服务、GIS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交通局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中心的计算能力,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并为用户提供增值的可视化充电服务,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价值。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分布在各充电站的充电站监控系统作为综合管理系统分站为系统提供数据来源,包括充电桩监控信息、配电监控信息、安防监控信息、电动汽车信息。分散的充电桩监控信息、电动汽车及电池组信息则通过外网专用网络通道传输到局域网内的数据安全交互平台。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的运营管理中心通过前置设备收集各充电站管理分站的数据和数据安全交互平台的数据,按数据类型分别存放在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中,以支持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实时监控和设备管理功能。系统网络结构如图2 所示。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通过设备管理功能管理各充电站设备台账信息,并把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通过内外网的专用通信网络实现对电网、配电设备、充电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监控,并把数据存放在实时数据库中;通过外网实现对电动汽车和电池组的监控,并把监控信息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通过调用营销系统的电费核算和收费发票服务,完成电动汽车充电缴费、发票打印等工作。当电池监控达到充电的预警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可由用户端主动申请触发)一个该电动汽车的充电申请,系统后台把当时与该汽车相关的所有数据传输至大数据分析中心进行计算,并把最优充电点通过GIS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反馈给用户,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路况信息、充电站信息等增值服务。

3 技术要点

3.1 设备运行监控

设备运行监控分为电网监控及充电站监控2 部分,电网监控即能量管理系统提供的电网监控服务,充电站监控则将充电站内的充电机设备、充电车辆、配电设备、视频监视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及站内其他设备的状态和参数配置以及充电过程中的实时信息等进行集成,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构建集中管理系统,实现站内设备的监视、保护、控制、数据记录、安全管理和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包括充电设备监控、配电设备监控、电池组监控、汽车监控及环境监控等功能模块。

3.1.1 充电设备监控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首先对充电桩参数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对充电桩状态和充电过程实现实时监控,实时查看充电桩状态信息,包括充电桩停机、待机、充电、充电暂停、紧急停机等状态。在充电机开机状态下,通过监控系统控制充电桩状态,对充电桩进行紧急停机、关机、启动充电等操作。在充电桩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控充电桩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功率、充电电量、充电桩温度、充电方式等,对充电桩充电开始时间、充电结束时间、充电进度、充电剩余时间进行监控,对充电桩的充电电量和充电次数进行统计;对充电桩的告警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告警信息包括交流输入欠压、交流输入过压、直流输出欠压、直流输出过压等;在监控系统中对充电桩的启动、暂停等进行控制。

3.1.2 配电设备监控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通过配变终端采集各相关电气量数据,如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正反向有功电能量各象限示值、开关状态、保护信息等。监控系统内置充电站内配电系统拓扑图,在拓扑图上实时显示开关状态量和电气数据。生产及运行监控系统可采集并存储配电设备的告警信息,包括三相欠压、过流、三相不平衡度、功率超负荷、断相等。通过对配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可监控电压和电流的谐波含有率、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电压骤升、电压骤降、过电压、欠电压等暂态数据,以及功率因数、电压波动和闪变等各种电能质量参数。

3.1.3 电池组监控

电动汽车在通过充电桩充电过程中,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读取蓄电池的参数信息,同时利用汽车厂商提供的电池监控终端,通过GPRS实时获取蓄电池状态和告警信息,通过对蓄电池的参数、状态和告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实现对电池组的实时监控[6],并掌握用户的充电需求。

3.1.4 电动汽车监控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电动汽车车载终端实现对电动汽车的监控,车载终端是连接电动汽车与运营管理中心的关键设备,负责收集电动汽车的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池、汽车运行状态等信息。车载终端通过BMS总线等采集车载充电机充电时的电流、电压、功率、电量等数据,以及车载电池的温度、荷电容量等数据,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GPRS网络发送给运营管理中心。另外,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将电动汽车行驶速度、位置等信息发送到运营管理中心,并将路况信息发送给车载终端,供客户查看。同时系统可以分析统计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和行驶数据,进而得出汽车的百公里电耗等信息,为客户提供行驶计划、汽车保养计划等增值服务。

3.1.5 环境设备监控

充电站内摄像头通过硬盘录像机将数据接入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可以查看各摄像头实时监控画面,以及调阅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录像记录;当视频画面出现异常情景时系统能发出告警,并指出告警发生区域;通过云台可自由控制镜头方向和焦距等,便于远程查看异常情况;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采集设备(环境主机)监控充电站内的环境数据,当烟雾探测器探测到烟雾时,会通过采集设备将状态发送给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在界面上提示告警信息并记录日志。

3.2 可视化充电服务

可视化的充电服务是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最核心的模块之一。本文基于实时监控获取的电网运行信息、电池组运行信息、设备运行信息、汽车坐标、充电桩坐标和实时路况等,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分析中心计算得出最优充电点,然后通过Web GIS中的集成导航算法指导用户到最优充电点进行充电、缴费及打印发票,为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充电服务。可视化充电服务单元逻辑示意如图3 所示。

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大数据分析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的电池数据处理单元首先处理采集到的汽车电池组的运行数据,电池处理单元根据汽车目前平均每公里的耗电量和电池组的电量,计算出汽车最远和最佳的继航里程数;其次通过充电点运算单元找出最远和最佳里程数内的所有充电点信息,充电点运算单元根据电网负荷状态、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和使用人数,从所有符合条件的充电点中挑选出建议接入的充电点;最后由路径运算单元根据建议的充电点坐标和实时路况信息,计算出最优的充电点,并把该充电点的坐标传给Web GIS进行导航。如通过路径运算单元计算后无充电点可选择,则返回到充电点运算单元,并放宽电网负荷和充电桩的运行状态筛选条件,重新计算建议接入的充电点,直至找到最少1 个最优的充电点。

3.3 远程收费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涉及的费用包括充电电费、服务费等,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根据业务模式和充电设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计费方案,并利用营销系统已有的计费管理服务对不同的计费方案进行适应性配置,同时将有关制度进行分解并融入计费方案来实现业务运作。对于充电站运营中的充电、配套服务等业务交易产生费用的清算管理,可以通过现金、POS机、IC智能卡等方式结算,为了保证银行入账的金额与系统记录的金额一致,需要用银行入账回单的金额与系统中记录的日结金额进行比对。当二者相同时,即系统自动完成该对账工作;否则需要人工分析异常原因,调整相关数据,以保证账实相符。在充电缴费完成后,用户所需的发票可通过现场的缴费终端进行打印。

4 应用成效

4.1 为客户提供更优的充电接入服务

充电是电动汽车的一大难题,负荷不均则是电网公司的痛点,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通过可视化的充电服务单元对大量实时数据进行计算,为客户提供可视化的充电导航服务,同时也很好地平衡了配电网的负荷,同时解决了客户和电网公司所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客户服务方面,可为客户提供更优的充电接入服务[7],解决客户充电难的问题,增加了公司与用户的黏性,为电改带来的市场竞争提前做好准备。

4.2 为充电站(桩)规划建设提供支持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对采集的充电桩充电记录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出充电站售电金额。另外系统对充电站内用电数据进行采集、统计,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各充电站的整体运营效益,通过对充电站和分布式充电桩经济效益的分析,使充电站运营部门能准确掌握不同地点、不同类型充电设施的效益情况,为后续的充电设施建设选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8]。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还可根据用户的充电记录和行驶路线记录,结合交易记录的区域、行业分布情况,分析用户消费的趋向,为进一步开发用户市场、完善用户服务提供数据依据。对于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大用户,对客户的行驶路线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些大用户经常经过的地方设置充电设施,可方便用户充电。针对贵宾客户,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可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4.3 资产管理及优化支持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建立的充电站(桩)设备台帐,可实现对充电站(桩)内所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计算充电设备的售电量与充电设备用电量的比值,分析充电桩/ 机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得出充电桩/ 机的电能损耗率,损耗率越小,说明充电桩/ 机的能效越高,充电设备电能损失越小,充电设备性能越好。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根据设备的不同型号进行展示,通过对各充电桩/ 机的能效对比,为供电部门选择不同的充电设备提供依据。

4.4 辅助电网负荷分析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可按多种条件对充电站的充电机、充电桩等设施的负荷数据进行实时展示,让充电站运营管理人员能实时、直观地掌握各充电站的负荷状态,同时结合电网运行情况,对各充电站每个时段、每天、每月的负荷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直观的柱状图、曲线等形式展示。供电局调度部门可通过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获取充电站的负荷分析,作为制定电力调配方案和运行方式的依据[9,10]。

5 结语

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将配电网络、充电站、道路、电动汽车和用户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并对其要素进行管理及实时监控,基于实时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不仅可掌握电网及充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同时还能给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最优充电接入增值服务,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及用户消费情况,为下一步充电站建设、充电设备采购和市场拓展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在深圳的应用,证明了其对电动汽车相关因素的统一监控、设备资产分析管理和引导用户充电消费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未来将结合用户充电消费习惯及电网负荷,对最优充电点的选择算法进行优化,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汽车充电服务。

参考文献

[1]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35(2):127-131.GAO Ci-wei,ZHANG Liang.A survey of influence of electrics vehicle charging on power gri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1,35(2):127-131.

[2]周逢权,连湛伟,王晓雷,等.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模式探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1):63-67.ZHOU Feng-quan,LIAN Zhan-wei,WANG Xiao-lei,et al.Discussion on operation mode to th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0,38(21):63-67.

[3]杨天贵.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动汽车充电站[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11(9):7-10.YANG Tian-gui.An intelligent electric-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based o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n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3,11(9):7-10.

[4]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等.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4):1-11.HU Ze-chun,SONG Yong-hua,XU Zhi-wei,et al.Impacts and utiliz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integration into power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2,32(4):1-11.

[5]徐凡,俞国勤,顾临峰,等.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规划浅析[J].华东电力,2009,23(10):1678-1682.XU Fan,YU Guo-qin,GU Lin-feng,et al.Tentative analysis of layout of electrical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09,23(10):1678-1682.

[6]李磊,贺家胜,卢欣,等.新一代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设计[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11(6):31-35.LI Lei,HE Jia-sheng,LU Xin,et al.Design of next generation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terminal[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n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3,11(6):31-35.

[7]潘鸣宇,贺家胜,迟忠君,等.电动汽车智能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1):78-81.PAN Ming-yu,HE Jia-sheng,CHI Zhong-jun,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lligent service platform for electric vehicles[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n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2(1):78-81.

[8]任玉珑,史乐峰,张谦,等.电动汽车充电站最优分布和规模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4):53-58.REN Yu-long,SHI Le-feng,ZHANG Qian,et al.Optimal distribution and seak of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1,35(14):53-58.

[9]罗卓伟,胡泽春,宋永华,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4):36-42.LUO Zhuo-wei,HU Ze-chun,SONG Yong-hua,et al.Study on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load calculating[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1,35(14):36-42.

血透室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37-02

血透室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工作难度大的特殊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批相对固定、需长期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并发感染,后果十分严重。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血透室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1 环境管理 血透室分区要明确,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动。每月进行空气及血透机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细菌菌落总数达到以下标准:空气≤200 cfu/m2,物体表面≤5 cfu/m2 。每月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细菌数必须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透析机方可使用,定期检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及残余浓度。透析室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早晚各一次,对于地面有血迹及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清理。床单位、被套、枕套做到一用一更换一擦拭,有血迹时及时更换。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定期开窗通风。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应有专门的污物间。

2 仪器的管理 血透仪器包括血透机、水处理系统、复用机。血透机除了分区放置外,每做一名患者之后要进行机器表面和内部的消毒,严禁未消毒机器再次接受新患者。对于水处理系统,我们要经常检测及消毒。一般每年一次,检测主要包括水的硬度及余氯。透析用水必须完全符合透析标准。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细菌培养。我院是采用双级储水式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所以我们定期要对管道进行消毒,一般每月一次,水机消毒每年一次。由于我院是采用复用的透析器,在复用时要严格落实复用制度,对于严禁复用的坚决不用,不达标的坚决不用。在复用时候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3 患者的管理 患者的管理是关键。如果患者的区分不明确,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很多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血透室应当加强血液患者传染病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分区。血透患者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HIV等。对于首次透析的患者,透析前必须进行传染病常规检查,并定期复查,一般每半年-1年复查一次传染病。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分机、分室、分护士透析。对于无传染病的患者尽量做到定机器透析,严格落实复用制度。对于肝炎患者(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当有固定透析机,固定的透析室。感染区病人的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此患者使用过的各种医疗废弃物都应该严格消毒后毁型或焚烧处理。对于梅毒、艾滋病患者应当实行专人专机透析,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对于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每次透析时使用0.5%安多福消毒皮肤,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于有留置导管的患者,要保持置管部位干燥、固定;有渗出时及时更换。尽量减少穿刺导管留置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如出现感染时,应当进行相关感染检查,明确诊断,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

4 家属的管理 对于患者家属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在执行制度时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如果家属管理不当,让其随意出入透析室、不换鞋等,会造成透析室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细菌数量超标,增加患者感染机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做好相关的解释和宣教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告知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和信任。对于血透室采取的零陪护制度要严格执行。但对于特殊患者要特殊处理,但需严格限制陪护人数和陪护时间,对于患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家属应当谢绝探视。

5健全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监测是基础,控制是目的。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完善血透室预防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十分重要。为此我院成立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任组长,科主任、护士长任副组长,科室设一名感染控制护士为组员。设感染控制登记卡,详细记录发生的院感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及时记录感染隐患,每月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听取月汇报。根据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及解决措施。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不定期进行抽考。提高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并规范基本操作,并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多种活泼多样的形式使医院感染的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肖远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 356

[2]程桂芬. 14所医院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1卷 第14期

[3]马成云,李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1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上下空间的辨识》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财经所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