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写作指导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托物言志写作指导(通用11篇)

托物言志写作指导 篇1

托物言志散文是初中语文学习内容之一。中学生学习课文时理解了托物言志、状物抒怀这种写作特点,但在练习写作时却未必能写得出象样的托物言志散文。为此,为了普遍提高学生托物言志作文的应试能力,笔者编写了《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这篇文章,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知识要点梳理 l,立意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2、选材

(1)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2)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3)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4)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3,语言’

(1)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

(2)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二、命题引导立意

1、顺向立意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 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 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老树: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年富力强、精神财富富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7)烟雾:描写白雾弥漫,蒙住山峦沟壑,若不明辨,就会迷失方向。象征性地反映生活中有时团团迷雾,遮住真相,掩埋真理。启示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识别方向,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

(8)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9)星空: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10)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2、逆向立意

(1)翠竹: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4)鹅卵石:描写鹅卵石在急流中不停滚动碰撞,被波浪涌上沙滩,圆溜、光滑、可爱。形象亿地反映人际关系中那类无爱憎无棱角圆滑光溜的处世哲学。

(5)爆竹:描写爆竹在欢喜庆贺时增加节日气氛,使人欢快喜悦,为庆贺呐喊不惜献身碎骨。形象化地表现那类一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或因炫耀威力而自取灭亡的脾气暴躁者。警戒人们“忍”字当先,三思而行。

三、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抒情三要求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例如:“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三、小结

托物言志写作指导 篇2

画家喜欢画“松、竹、梅”,表示高洁的志向;人们喜欢把老师比作“蜡烛”,颂扬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抱负和志趣,或寄寓某种生活哲理,这就是托物言志。

【技巧点拨】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耐读性、艺术性,启发读者做无限遐想和深深思索,去感悟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托物言志呢?一般说来,中学生只要了解并掌握以下“三要”即可。

一、要托 准依托之 物 , 使“物” 与“志”契合

托物言志,首先要通过自己认真的观察和思考,选好所依托的事物,从其外形特征或生活习性等方面深入挖掘,并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实际,经过由此及彼的联想,找准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相通之处,使托物的某些特征与表达的志向或歌颂的精神确有相似之处,使二者高度契合,确立积极健康的主旨,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例如张晓风的《行道树》,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身上,赋予它以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借其形象象征了社会上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意义更深远。

二、要抓住托物的特征,为“言志”架桥铺路

写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抓住“物”的鲜明特征,对其进行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体现所寄之情。只有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和理念有所依托。否则,“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飘荡,没有了根基。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莲”人格化,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方面对莲花进行形象的描绘,赞美她是“花之君子”。这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三、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寄寓情思与哲理

大凡使用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更能展现景物特征,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鲜活,化枯燥为灵动,变粗浅为深邃的表达效果,进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物言志”的目的。比如学生习作《若把苦难作云梯》片段:

春桃妖娆,它不惧斗艳争芳,绽放出灼灼华光;夏莲淡雅,它不惧沾染铅华,亭立出绝代的风姿;秋枫凄艳,它不惧粉碎身躯,舞动出生命的赞歌;冬梅清傲,它不惧雪花欺凌,坚守出灵魂的倔强。它们告诉了我们追求的真谛,为梦想去飞翔,就不惧十丈软红,颠倒磨折之苦。

文段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针对所写事物的生态习性,揭示它们内在的精神品质,进而联想到人的品质,将抽象空洞的说教化为具体形象的感悟,文意表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名家片段】

冬之草(节选)

刘墉

去年天气特殊,秋收之后,居然又变得暖和起来,心想让园子荒着可惜,便拿出春天剩下的小白菜种子撒下。岂知才播种下几天,又冷起来,而且一下子入了冬,再也未曾暖和。飘了雪,惋惜一阵,也就把这事给遗忘。

直到今天,这个暮冬的日子,穿着雪鞋到后院检视篱墙,厚厚的冰雪初融,露出下面封闭已久的地表,居然透出点点绿意。

一棵棵袖珍的小白菜,只长出两三片子叶。在叶子间,竟伸出小小的花苞,露出里面黄色的花瓣,眼看就要绽放了。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难道过去的大半个冬天,她们一直忍着不死,等待每个稍稍温暖的日子,就往下扎一点点根、往上生一点点叶?

她们委屈在冰雪之下,保存这一线生机。就为了绽放,结籽,并等待春天再一次萌发?

“自己见 不到春天 , 就让孩子 见到吧!”

“自己矮小丑陋,就让孩子高大体面吧!”

我看到的不是卑微的小白菜,而是崇高的母爱,在冰雪中灿烂开花……

访兰(节选)

贾平凹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栽培,便成了玩赏的盆景。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世,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评析】

这两篇名家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寻常之“物”中萃取精神,通过对“物”的细致描写来表达真挚的情感。刘墉在冰雪初融之际,审视小白菜的种子,并有着深刻的感悟:她们一直忍着,委屈在冰雪之下,保存这一线希望,就是为等待稍稍温暖的日子,来绽放、结籽,然后借助联想来抒情言志,承托起伟大的母爱。贾平凹叙写了“我”随父亲访山中野兰的一段亲身经历和一种真切感受,旨趣似乎在于空谷幽兰,实际上是以兰喻人,来探寻做人处世的道理,自然而然地托物言志,令人拍案。

【学生习作】

莲之爱(节选)

李晓冉

清清碧水之上,炎炎烈日之下,举目望去,满眼的碧绿铺天盖地。莲叶像一把把绿伞撑开在水面,又似一个个玉盘,将红白粉嫩的荷花托在掌心,白如玉,红若霞。微风过处,一波波的绿浪从远处翻滚而来,朵朵荷花在流动的波浪中快乐地摇曳,空气中流淌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挨挨挤挤的玉盘下,是调皮嬉戏的鱼儿,不时有几条跃跳出水面,涂抹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

莲,不仅盛开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更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画卷中,盛开在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在那个“心里颇不宁静的夜晚”,去向月下之莲寻觅心灵的慰藉,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把清淡素雅的莲作为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最终倒在了莲池旁,永远与莲相依相伴。朴素的生活里,人们把“出水芙蓉”视为自然之美的象征,用“并蒂莲”象征夫妻的恩爱和美,以“弄莲小儿图”表达祈求子孙兴旺的愿望。

人们爱莲 , 不仅仅因 为它素雅 的外表,也不仅仅因为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它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那亭 亭玉立的 莲花 , 给人以美 的享受;那碧绿如盘的叶子,可以制成清热的药物;那清香而富于营养的莲子,可以熬成解暑的粥;那永远坚守在淤泥中的藕,可以做成上等的美食。

我爱莲,更爱那些如莲般洁净素雅、默默奉献的人。

做人当如竹(节选)

诸葛秀丽

当春风吹来,走进竹林,你一定会惊叹于眼前的一番景象。看!遍地的竹笋,蓬蓬勃勃,静静地依偎在那挺拔俊秀的竹子身边,贪婪地吮吸着雨水,长大后的竹笋依然是满身的青翠!

当夏日来临,竹林献出一片绿荫。徐徐的清风里,老人们在竹林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安享晚年的清福。顽皮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竹林里做游戏。茂密的竹林为人们驱走了炎热,送来了凉爽。

秋天来了,竹子随时准备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被人们制成竹筐、竹篓、竹席、竹筷、竹家具等,既环保又耐用,为人们提供着方便。这时的竹子呀,在舍身奉献!

冬天来临了,竹子不畏严寒,依然勇敢地挺立在风霜雨雪中。竹子的坚强让人称道,竹子的青翠永不褪色!

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那些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人们,他们面对种种诱惑,本色不改,依然如故。

做人当如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竹子一样的品质,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切不可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名誉、为了利益,改变了做人的本色!

【评析】

托物言志 寓意深远 篇3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在这首诗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步步高升/才是你不变的志向”组成第一幅画,其主题是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组成第二幅画。“绿”,是其中唯一的色调,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的直观感受不仅显示了竹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在忠臣传里/才能读到/茹冰饮雪/终于成为你生命的全部”几句诗凸现了竹傲立冰雪的英姿。接着扑入我们眼帘的是竹子面对“风的构陷”甚至“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坚影。四幅画分开来看,卓尔不群,超凡脱俗,拼起来又组合营构出竹的完整形象、品格和气质。

当然,出色的诗人绝不是个机械的素描家,诗人笔下流出的竹也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诗人主观情致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深邃探索。这种在“物”境中建构“情”境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笔下的竹除了固有的具象意义、给人以具体的艺术美感之外,还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种象征。不言而喻,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不变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分别寓意着“龙的传人”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高贵精神,执著顽强、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以及藐视强暴、勇于牺牲的豪迈气概。在第四幅画里,“人”的影子已十分明显——竹的坚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因赞美而酥软、不因诬蔑而屈服的具有强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坚贞不屈品格的龙的传人。而“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更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使每幅极具感染力的独立画面及其象征意蕴得到了巧妙的整合和升华,而且把对个体“龙人”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大为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中国脊梁式人物”在诗人明朗清新、朴实有力的笔端流淌下跃然纸上,傲然挺立!

考试作文托物言志手法写作策略 篇4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为了更巧妙地表达某种愿望某种感情—赞美或者谴责,歌颂或者批判,认可或者否定,常常会在动笔之际先来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选择”,以便选择一个足以寄托其情其理的极生动极具体的“物”,然后再紧扣此“物”,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它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爱莲说》《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4.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二、学生托物言志作文练习:

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一种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例文一】 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样的阵阵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例文二】 青苔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例文三】 火柴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它们不像蜡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心的眼泪,怜惜自己。它们毫不犹豫,“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例文四】 珍珠与蚌

珍珠以圆润、光亮为美,所制的饰品往往得到人们惊羡的目光。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蚌,想过拿自己的生命来换一颗珍珠的蚌?

其实,蚌是伟大的,它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含着一粒沙子,直至孕育出一颗珍珠,它牺牲了自己。而一颗珍珠又可以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喜。蚌在付出着,却没有得到什么。大概,这就是它所追求的吧。【例文五】 绿叶

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它的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默默地,孕育着它的生命,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关怀,在风雨,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了就是如此吧!

三、托物言志满分作文:

梧桐细语(话题:把握)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描写)那柔情中也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力让我相信,这样的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凄美……她用自己掌握的,展示了自己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己的柔情与刚直,装饰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生活是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严、人格,而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娇贵,但人格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若这些失去了,那么手上将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议论)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跳出最美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释怀·超越(05常州 话题: 拥有好心情)植物的生生死死常给我许多感动,虽然我无法看尽人世沧桑,却能看尽植物的春发·夏荣·秋实·冬凋。

一次考试的失利常让我好几日都无法释怀。偶然路过一所古旧的房子,发现上面爬满了古藤,房子已多年未有人居住,可是暮秋之时,那金黄的叶子在残日的照耀下,散发出惊人的美丽。(描写)

我看得有些入神,可秋风吹来,叶子却开始簌簌的掉落。我甚至想阻止这场残忍的秋风。

最美的叶子是在暮秋,不舍,不舍,却还是落下。好像泰戈尔的诗。也许人生难的不是学会追寻,而是学会放弃。学会去留随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学会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议论)这时才俨然发现,掉落在地下的叶子也依然如此美丽。原来这就是美丽的心情。释然。

“如果你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就别想胜人一筹。”老师的话灼伤了我的心。依然是那片藤,只是半年不去,已物是人非。房子已经被拆,古藤也无处寻踪了。我也有些失落地看着这亘古常新的太阳,看它一程一程奔波,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低下头,也许生命就是惊喜与失落汇成地吧。我看到那株藤在破瓦的压迫下,依然,傲然地抬起头来。即使叶子已经掉光,但那粗壮有力地枝干震撼了我。(描写)

原以为它早已自生自灭,只企盼来生,可是生命的力量如此伟大!连它都不知道今生不努力何以期盼来生,我又凭什么这样脆弱。当眼前与身后都是黑暗,能做的只有“看脚下。” 一株藤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前者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淡然地看潮起潮落;后者让我学会了苦难中绽放自己的美丽。(议论)

也许好的心情就是永远用平常心体会世界,若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个 “览物思事,淡泊明志”的人也好。(议论)

带着微笑出发(06南通 话题:带着微笑出发)

当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时,我透过茶水袅袅而起的烟气,看到了自己的——恬淡的微笑。

也许夜给人的感觉是孤单寂寞的,我总是一个人孤独地梳理着自己的愁思,可越梳理越乱的愁思霸占了我的内心,怎么笑得起来?

一、仰望银杏

突然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徘徊在那条小路。我止步抬头仰望,眼前是一棵高大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儿像一片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上颤动。叶片上还闪着丝丝亮光。一阵微风从我耳边掠过,我仿佛还能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的声音。只是,这株银杏,若不是他的干粗壮虬曲,若不是他的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竟是一株已逾百年的古树。(描写)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肆虐地扯着他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地溅打着他的叶片。(联想)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着微笑,挺了过来,成为我眼前的这棵参天大树。

缝隙将阳光班驳成点点光斑洒在地上。我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很短,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很长……

我仿佛听到古银杏意味深长的言语,带着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到了昙花的美丽。那莹洁的花瓣,像是少女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花,玲珑剔透,那香,如同凉凉的夜色一般向四周扩散,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一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描写)

托物言志作文 篇5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小的不值一提。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到座位上,放好课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书本放到桌子上,开始讲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的住的粉笔,转身为我们写课题。“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了粒粒白色的颗粒状,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就慢慢地不见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点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就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旁。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粉笔啊,你的美是无私的,伟大的美,奉献自己,助与他人。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你是多美的伟大,我赞颂你,粉笔!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头上有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身影。牛把自己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头牛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堆干草和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是草,挤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牛让想起了,生活中像它样人。种地农民、工厂工人、学校老师,他们就像牛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人。二零零六年七月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困难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们就没有这样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定要好好学习牛这种精神!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像蜡烛的老师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像蜡烛的老师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每当放学后,经过老师的窗前总会看到老师们仍然在那些电灯的陪伴下认真地批改作业、备课,甚至为了使我们可以理解得更透彻,学得更扎实,老师不惜花费很长时间去做很多的模型。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对勾以及每一个红叉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当我们有不懂的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师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同学们,不要等到事业有成,就在今天,就在师生相处的日日夜夜,我们就要把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献给恩师,使我们的恩师时时感受到莘莘学子的爱的热流!

他们呕心沥血,他们甘为人梯,他们清贫一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给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

托物言志 篇6

丁香白如雪,星般缀满枝,从墙窥行人,惹得人回望。蝉鸣半夏,在这绿叶的衬托当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便能够不难地发现过绿叶包裹下的一簇又一簇的小仙子——丁香花……

只见它们在互相挽扶着,竞相开放,那又细又嫩的叶柄上连粘带几片淡绿的花瓣似的小叶子,包着一个个白天使,那花瓣实在是小巧玲珑,它们用尽全力向外舒展,想要去天空翱翔,在风中跳舞,去探测外面的世界,从而露出了零零点点的花蕊,正面看去就像夜空中闪闪亮亮的小星星,带着一种神秘之美之蕴,那花瓣一瓣挨着一瓣,一朵接着一朵,一簇挨着一簇……忽然,一阵微风吹来,一簇簇的花随风摇摆着,似一小串风铃,而再近看每一朵又像一个正在播音的小小喇叭,轻轻与我耳语着什么……

丁香花纤小文弱,花筒稍长,给人欲尽未放之感,历代文人墨客皆以丁香为媒传接典雅庄重,情愁隽永之感,牛峤有著名:“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尹鹗也有名句:“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

这,让我想起了那年夏天,那时老家几棵稀稀疏疏的丁香开了,那是幽幽淡紫,和她一起赏花的情景,霎时,眼前那白丁香忽闪过一片淡紫。紫丁香虽稀疏,却也开的热烈,而也正是那稀疏使它如江南姑娘般,撑着丁香一样的油纸伞翩翩而来,与她的`身影也有几分相似,淡雅清新,这梦幻的一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托物言志写作指导 篇7

一、关于“写景抒情”新探究

“写景抒情”主要是描述大自然的景观意象,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我们首先要弄清“景”所指的形象,“景”所包含的内容,体会诗人在景中所抒发的情感,景所蕴含的情趣。这里的“景”是指大自然中的一切景象和人文景观,诗人所描写的也许不是指一个“点”一个“物”,所描写的是一种“组合”,一种画面,一种境界,一种意境。其次我们要弄清“写景抒情”中的“情”和“景”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的内容表现上,可以先写景后抒情,也可以先抒情再写景,以景衬情;更可以寓情于景,情景一致,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的表达技巧中又可以分成借景抒情,设景抒情,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心中首先有了某中情感,然后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

设景抒情同样是先有情,后有景。它是指诗人心中有了某种情感后,借助想象和联想,设计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感情,而不是借助眼前的、身边的景物抒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这是先有景,后生情。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景物结合在一起,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寄寓自己的感情,全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但每一句诗都包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试题举例:

(201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分析: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一句话,写景抒情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技巧,写景抒情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构成画面,形成意境。这种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深动感人。

二、关于“托物言志”新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象征、寄兴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

我们首先要弄清“志”的意思。这里的“志”应解释为“心意”、“心志”。它更多的是指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尚书·舜典》:“诗言志。”指诗歌是表达诗人的内心思想的。

其次要弄清“物”的意思。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之物,诗人借助这些“物”的特性来表明“心志”。如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松、竹、梅、菊,常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喜爱之物。而更广泛的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等,无不是诗人能够言志的寄托对象。如唐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蝉的描摹,以蝉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品行高洁,表现了诗人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案的愿望。而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所写“梅”,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所写“石灰”,都是着重于写某一物,来表现自己思想情操,他们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表达的手法。

三、关于“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区别的新探究

写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托物言志是诗人借助所描摹的物来寄托心志,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等。

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表达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表达目的不同。

首先是表达对象不同:“写景抒情”写的是“景”,主要是写自然风景。“托物言志”写的是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写的是具体物件。

其次是表达方法不同:写景抒情是描写景象,通过对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而托物言志是对某一物件的描摹,显示该物的特性,揭示该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寄托人物的心志。

第三是表达目的不同:写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某一景象表现景象特征,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可以是热爱、赞美、愉悦、悲伤等。而托物言志的目的是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摹,表达人的理想、志向、情操、品格、愿望等。试题举例

例1:(2013年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例2:(2013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以上两首诗一首是写景热情诗,一首是托物言志诗。归纳起来看,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两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其区别最主要体现在三个点面上:一是“景”和“物”;一是“写”和“托”;一是“情”和“志”。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反复琢磨,在鉴赏中就会轻车熟路,驾驭自如了。

托物言志作文 篇8

在暖洋洋的春风中,她跳着美妙的舞蹈。她有些羞涩,花苞略微张开。青绿的妙曼身躯上,粉红的面庞上好似罩了一层淡白的纱巾。万花丛就是她的舞台,她像一位花中皇后,露出甜美的微笑,盖过了千万花朵,其它的一切好似都不复存在,有的,仅是这株优美的郁金香。

深浸在花的意境中,对成绩平平的懊恼飘散如烟,口中喃喃“花、花……”

去年夏季,我到这里时,它还在休眠,与现在相差甚远,一直到冬季,它还才刚刚生根,发出一点新芽却还埋藏在土地之下,我对他很失望,认为他已经是无用的了。可到了几个月前,翠绿的新芽开始蓬勃生长,没过多久,一只郁金香长了出来。我惊了!

花和人一样,会慢慢积蓄能量,那时,他们平凡、无光,可经历了漫长隐忍,它终会绽放美丽的花朵,他终会释放耀眼的光彩。

托物言志散文 篇9

它那动人身姿,使人一见倾心,产生喜爱之情。在光秃秃的树干上错落地开着几百几千朵花。它有五个花瓣或五的倍数,真是非常奇特,它有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一阵一阵的微风吹过,一团香气就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梅花的精神是可贵的。当别的花儿昏昏欲睡的时候,梅花却不畏严寒,勇敢地悄悄开放了。

啊,它用自己金黄金黄的花儿召唤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春天。它迎来万紫千红的百花后,自己却悄无声息地离去了,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呀!

托物言志作文 篇10

不知何时,公园里的荷开了。一朵朵的她粉嫩嫩的,看着娇弱极了。一阵风吹过,花便随着摇摆,轻轻地,柔柔地,似乎在跳着一支妖娆的舞。人们围在一旁,不住地赞叹她的美丽,而看着她似有些骄傲地高高扬起头,我却有几分不屑。她们的娇弱让我想起了我自己。近来有个朋友要走了,每每想起来便有几分烦躁,但细想,却只是因为“没人陪我一起回家”这样无聊的理由,或许是我太依赖她了?可我绝不可能一人面对所有的困难啊!再回到眼前的荷,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样,靠着依赖人们与荷叶刻意的保护而成长起来。终究也不是靠自己,你又有什么好骄傲呢?

忽地,雨下了起来,从一开始的淅淅沥沥,很快变为了沉重猛烈的雨枪。

躲到亭子里后,我向荷看去。出乎意料的它没有理直气壮地躲在“荷叶母亲”的身后,甚至没有露出一丝胆怯,而是高傲地站在水中,不复之前的柔弱,勇敢地扬起头,迎接着来自上天的考验。一次又一次,她被打了下去,似乎是老天对她反抗的不满,可她只是带着不甘,一次又一次挣扎着,爬起来。那一支支水枪似要将她穿透,可她终究挺了过来。看着花瓣掉了小半,十分狼狈不堪,却仍高高抬着头的她,我突然想起,这似乎并不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看荷花,也不是第一次后知后觉地醒悟荷花的顽强与独立。

那是在五年前,还不到九岁时。在我们小区的公园里,长着一株荷花。整个荷塘里,只有她一株,没有同伴,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那天风很大,呼呼地吹着,几乎能将孩子吹跑,我躲在家里,无意间看到了那株荷,她已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每一次都几乎要鞠出一个90°的躬来。没有人可以求助,她靠着自己的力量,在一次次压倒中努力地站起来,尽管她已在颤抖,尽管她早就遍体鳞伤。没有什么宁折不弯,荷花只是在尽自己的全力,不借助任何人的力量,撑过一次劫难。而那时的我却那般不懂事地嘲笑她“明明那么弱,还不如放弃算了!”

现在想想,荷花其实并不是脆弱的,靠别人而活。她们虽娇弱,但却在用着自己的力量,一次一次地直面困难,与老天叫板。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重难点:

1、要选好所托之物,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绘。

3、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大屏幕出示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教师提问:这两句诗经常用来赞美哪一类的人呢?

生作答:老师,比喻教师辛勤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常用来比喻老师的工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蜡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思考回答:无私奉献。

3、大屏幕出示三组词:蜡炬,无私奉献,老师。学生思考其对应托物言志中的哪部分。

4、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大屏幕出示。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有位同学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了篇作文,请大家看看,他所托之物所言之志你读得明白吗?如读不明白,能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吗?

学生习作:伸出美丽

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 ① 所托之物——根

② 所言之志——?

③ 只描写了花,没有描写根,想通过分析根的外形特征,从而展示其内在品质这种方法行不通。④ 看不出人与根的相通之处在哪里

4、教师指导:写托物言志的散文或记叙文首先必须有所托之物,然后紧扣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进行描写,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使物和志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三、要点点拨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文,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要明确地提炼出所言之志,切忌志趣含混不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心聪明的你,常常会对某一事物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如,“尺子——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很有限”;“板凳——一生默默奉献,却在支离破碎中结束了自己生命”;“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这些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和思考,从某类事物的背后所提炼、升华出来的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就是“志”。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志趣以及是欣赏、热爱、赞美还是厌恶、讥讽、鞭打的态度,是写好这类作文的第一步。

2、要选好所托之物,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并紧扣所选之物抒发情感,切忌无病呻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之后,还必须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恰当地抒发情感。如“竹子”,它的特征是“常青”、“有节”、“空心”,人们就抓住它的这一生物形态特征,赋予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并把它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岁寒三友”等,借以歌颂那些具有挺拔坚韧、宁折不弯、虚心上进气节和品格的人们。当然,竹子的另一生物习性或特点是“有一棵就会衍生出一大簇,漫山遍野地疯长”,这就有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诗句。那种随处乱生、侵蔓庭园的“恶竹”实际上象征了作者所痛恨的小人。从这也以看出,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生活阅历以及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和习性,会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都必须牢牢把握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和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立意,所抒发的情感才能真实可信,才能打动人,给人以启迪。

3、要对事物进行恰当的描绘,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切忌油水分离。托物言志作文出彩的关键在于描写,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善于细心地“观察”,找准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所托之志之间相通、相似的地方,然后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情感,为言志铺路架桥,使物和志水乳交融,有机结合。上面所引的文字就是很好的例子。咏物是为了言志,言志借助于咏物,志与物相称,才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体悟生活,形成见解,是一个由形象、具体到概括、抽象的思维过程,也是提炼“志”的过程;意欲言志,假托某物,是一个由概括、抽象到形象、具体的过程,即写作的过程,两者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其实,托物言志类作文的写法就这么简单。说了这么多,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有所感悟,也一定有了提笔要写的冲动,那就趁热打铁,展示以下你的才艺如何?

四、拓展延伸

任选一个物体,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150字左右。

1、教师提示几种事物供学生参考。(幻灯片投影出示图片)白杨、竹子、落叶、小草

2、学生写作。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写作。

3、学生习作班内交流。

学生写完后让学生在班内朗读自己的作文。

4、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我评价,说说所咏之物与所言之志。然后其他同学评价。

五、布置作业

学生将自己上边写的作文加以修改扩展整理,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上一篇: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3.24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