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联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精选6篇)
一、西河口乡基本情况
西河口乡位于裕安区西南部,东望淠河,南于霍山县接壤,西于金寨县相连,北靠独山镇。全乡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人,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现有落地岗、红石岩、锅棚店、潘岔、石湖五个贫困村,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860户5266人,其中五保户367户406人,低保户164户346人,低保贫困户446户1534人,一般贫困户883户2980人。截止底,共脱贫341户1093人,贫困发生率为12.1%。年预脱贫401户1376人,预脱贫356户1234人,预脱贫274户911人,社会兜底488户652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
二、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会议精神,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确保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成立以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其它党委班子成员和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同时设置乡扶贫工作站,由分管副乡长任站长,乡党委委员任副站长,配备两名专职扶贫专干,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培训、LED显示屏、公开栏、宣传标语、墙体广告等形式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并通过驻村干部走村串户,发放致全乡贫困户朋友的一封信、到户项目明白纸,与广大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政策讲解,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和愿望。
(2)、明确工作职责,组织驻村帮扶
按照“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全乡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市委老干部局、国家统计局六安调查队、农行六安分行联系西河口乡落地岗村,区人武部、区风景区管委会联系西河口乡红石岩村,区供销社联系西河口乡锅棚店村,区交通局联系西河口乡石湖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西河口乡潘岔村。乡印发了《关于西河口乡行政村、贫困户包保责任分工的通知》(西政〔2016〕18号)文件,在市、区相关单位帮扶我乡的基础上,结合全乡及各村具体情况,从乡直各单位、各村选派乡干部、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批帮扶人员,分村建立了由驻村工作队长为组长,村书记为副组长,驻村干部、村“两委”、村里党员、致富能人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组,明确驻村工作组组长,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
按照“户不脱贫,人不离岗”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驻村工作组在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结对帮扶贫困户,充分尊重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并结合贫困户客观实际选准产业发展项目,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实施对帮扶人员工作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因村定人、进退有条件,督查计分、按分奖惩的原则,严格考核、明确奖惩,确保责任到人、帮扶到户。
(3)、加强项目管理,开展精准扶贫
结对帮扶干部在主动做好扶贫户摸底调查的同时,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结合扶贫户实施找准帮扶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致富措施。同时督促村“两委”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主动协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争取项目资金,严格按要求做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公示工作。20建成落地岗村1座村集体电站和30户户用电站,2016年筹建两个贫困村石湖村、潘岔村各建设一座30户90KW(每户3KW)的集中式光伏电站、60KW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年,通过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全乡共脱贫341户,1093人。2016年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工作,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农村特色产业,预计能实现401户1376人脱贫致富,能够全面完成年度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4)、查找存在问题、明确工作难点
一是基本公共工程相对薄弱。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二是贫困对象缺乏自我发展后劲。目前,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仍以资金投入、物品赠予为主,输血的多、造血的少,对扶贫对象的素质、能力培养不足,缺乏良性互动,对贫困村落实的项目较少,村级议事、决策、干事的长效机制亟待健全完善。
三是扶贫经费不足,推动工作较难。精准扶贫工作程序多、资料多、工作量大、时间较长,虽已安排部分经费,但仍不能完全保证工作需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在基层操作非常困难,扶贫干部几乎都是兼职,工作量大,精力上顾不过来,推动工作较难。
三、2016年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1)、稳定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摸底全乡危房户,乡预备整合部分资金结合危房改造项目进行分类指导,集中实施,稳定实现全乡人民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全面实施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集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确定产业发展项目,确保全乡2016年401户预脱贫贫困户户户有项目,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工作,做好跟踪服务,确保一户不落。按照《裕安区专项扶贫资金到户项目补贴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补贴工作。
(3)、做好就业帮扶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术、整体素质和脱贫致富技能。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贫困户转移就业,介绍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4)、开展“一户一档、一户一包”资料整合工作。学习兄弟乡镇创新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注意收集建档立卡贫困的扶贫资料,一户一档、一户一包,规范整理,规范存放。
(5)、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光伏发电等常规扶贫工作。“雨露计划”、光伏发电等项目的脱贫成效已经过实践的检验,效果明显,下一步,我乡将加大摸底和申报力度,让扶贫政策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
(6)、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2015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下一步,我乡将继续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让贫困群众切实体会到发展带来的变化。
自然条件差、缺乏主导产业、无规划、无资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是制约农村发展、落后地区脱贫的几大原因。针对于此,林西县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的因素,发挥干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组建驻村干部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结合各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长远规划,发展主导产业,健全基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与乡镇干部合力攻坚,从而激活了扶贫工作一盘棋。
在大营子乡土庙子村记者看到,已经建好的10亩连体冷棚里,提子秧苗长势正旺,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第一书记张晓慧介绍说:“‘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四年共200万元,土庙子村第一年50万元资金建了10亩冷棚,村里又自筹资金购买了提子秧苗,预计年底提子就能上市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驻村工作队队长梁晓东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指导土庙子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查等方式选出贫困户,进行公示后,确定了181户贫困户,这10亩冷棚全部由181户贫困户入股经营,每年分红。剩下的150万元资金我们还是打算先期贷款下来,集中使用,获得规模效益。”像土庙子村一样,全县各扶贫重点村在县、乡、村合力攻坚下,正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是自治区创新扶贫机制的重大举措,在具体实施中,针对“扶谁”、“谁扶”、“怎样扶”这几个问题,林西县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39支由县处、科级干部和第一书记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精选47个单位对口帮扶39个项目村。自春耕生产开始,各驻村工作队就开始为制定帮扶规划做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住宿农家、入户解难题、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查准摸实村情民意,了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扶贫开发、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对行政村工作思路、班子建设、制度落实、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民生政策落实等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施精准扶贫,在驻村工作队、乡镇、村、组的共同组织下,村民小组或户代表会议推荐选举产生贫困人口,通过“比、算、评”的形式识别出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全程公开公示。目前,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全部完成。
该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把“立产业”作为扶贫核心的重要性,在规划中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以肉羊、肉牛、甜菜、蔬菜、野果、设施农业为主导,确定15个肉羊养殖村、18个肉牛养殖村、9个林果经济村、18个甜菜设施农业村。同时,各乡镇与工作队在村级规划上科学布局,推进撤并整合。依靠中心村成型的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周边人口少、条件差的自然村贫困人口,达到共同致富。在资金使用上,合理整合涉農项目资金,撬动金融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避免分散使用,各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包村干部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走访谈心等方式争得贫困户的理解与支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中。
“1+N”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法实施方案
为切实督促全校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根据区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行“1+N”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法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从2018年9月1日起,在全校推行一名干部包联若干名群众的“1+N”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法,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1+N”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法,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牢固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拓展党群干群联系途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努力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全面提升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满意度,为建设“成渝第二城·宜居新嘉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二、责任分工
1.学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分别联系若干名群众。民办学校负责人包联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
2.包联对象每年一轮换,轮换时间为每年1月上旬。
3.建立干部包联群众工作信息台帐。包联干部将包联群众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以户为单位,建立完善信息台帐,学校在9月5日前汇总台账。
4、实行干部包联群众工作痕迹管理。包联干部每个月至少到包联群众家中走访1次,认真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情况,宣讲政策,化解矛盾,沟通感情,切实提升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学校每月至少研究部署安排一次干部包联群众工作,对重点疑难问题集中会商解决。对收集到的问题,包联干部能够解决的问题100%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问题100%解释到位,办理结果100%反馈到位;同时,建立问题台帐,对问题收集、处置办理、回复反馈等情况如实记载记录。
5.实行干部包联群众工作公开公示。学校将干部包联群众具体情况及名单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干部监督。
6.开展干部包联群众工作专项督查。由校长进行专项督查组,对干部包联群众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随机暗访。
7.包联干部是包联群众诉求反映的首问责任人、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政策宣传的主要责任人,重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社会评价、平安建设满意度社会评价、重点信访群体稳控以及“一卡通”专项治理等开展相应工作。
三、追责问责
1.包联干部未按照要求开展联系工作,每月走访、交心谈心、电话访谈未达到要求次数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2.问题台帐流于形式、弄虚作假,不及时报告或反馈问题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的,给予包联干部提醒谈话、诫勉谈话或书面诫勉;造成严重后果的,申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一、基本情况
嘎查总户数172户,669人,其中蒙古族占85%,汉族占15%;共有贫困户65户,贫困人口206人,贫困党员5名,困难学生5名。嘎查耕地面积10022亩,人均耕地15亩,草原面积1312亩,大小牲畜2268头,其中奶牛74头,奶站一座;嘎查水浇地少,以旱田为主,靠天吃饭,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
二、致贫原因
嘎查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嘎查以坡耕地为主,水浇地少,生产条件差。二是供孩子上学导致个别家庭开支增大;三是家里有重症病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常年看病就医花费高。
三、帮扶工作取得的成效
1、我局47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局班子成员每人结对3户,普通党员每人结对1户,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结对户家中走访慰问,送温暖。
2、按“三到村三到户”要求,支持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舍饲肉羊养殖,协调50万元项目投资,贫困户每户6只养,每只羊补助800元,现已建标准羊圈70多户,买羊150多只,待扶贫办验收合格,资金补贴给各户。
3、与嘎查干部共同研究引导村民自己积极筹资,在嘎查西侧建设养殖小区,规划建设12户,每户建筑面积4000平,圈舍520平,住房96平,已完工6户,每户投资20万元,投入约120万,每户养预计120只羊。
4、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修建1.5公里水泥路,投资近60万元,水泥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栽种柳树约1000棵,投入约3万元,合计投入资金63万元。
5、按照《全盟“千名干部进嘎查村帮助整治村容村貌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局机关党员干部同村民一道对嘎查环境卫生进行了一次大清理,清扫了村间主要街道,捡拾了白色垃圾,在嘎查文化广场栽植松树100余棵,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干净。
6、扶贫的同时更加注重扶智,为嘎查订阅科技周刊10分。资助困难家庭5名学生读初高中,捐资助学每人元,共1万元。
7、为嘎查购买了书柜等设施,使文化活动室条件得到改善。
8、加强嘎查班子建设 。发挥两委班子作用,发挥班子带头发展、带头致富作用,引领群众、尊重群众意愿,促进和谐发展。
下一步工作安排及打算
1、加大扶贫攻坚扶持力度,按“三到村三到户”要求,把项目资金用好、用足。
2、做好春节期间走访慰问贫困户工作。
4月7日,是双峰县杏子铺镇扶贫工作日,当天,全体干部职工全部入村入户,走访扶贫对象,及时掌握村情,把握民情,把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思想理念,干部职工对各自的.扶贫对象进行了深入长谈和交流,对扶贫对象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扶贫措施的进展情况、春耕生产准备如何、农药化肥是否购买到位及种子是否及时播下等情况一一进行详细咨询,对咨询结果进行建帐立卡,并对扶贫对象目前的困难情况及时开展专项研究和专题讨论,因情制策,不断完善扶贫措施,做到“快速、精准、成效”的扶贫节奏。
镇党委书记谢联宇表示,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要形成走村入户,与扶贫对象深入交流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扶贫措施进展情况,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扶贫措施,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杏子铺镇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杏子的总体目标。
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来到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因公殉职的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郭建南家中,代表省委、省政府亲切慰问其家属,对郭建南同志的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学习郭建南同志的先进事迹。
郭建南同志2011年4月被派驻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荔潭村,挂任荔潭村党支部副书记、广重集团驻村干部组组长,为村民们办了大量好事实事,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贴心人”。11月22日晚11时左右,在驻村办公点的办公桌前,这位优秀扶贫干部因突发疾病辞世,年仅50岁。
汪洋在郭建南同志遗像前深深鞠躬,并与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汪洋说,郭建南同志是党和国家培养出的好干部、好党员,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郭建南同志是带着党的宗旨去搞扶贫工作的,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郭建南同志的先进事迹。希望全省党员干部学习郭建南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增强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汪洋还叮嘱省直有关部门和广州市要照顾好郭建南同志的家属,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关心。汪洋对郭建南的妻子和女儿说:“郭建南同志的突然逝世,我们深感悲痛。请你们放心,郭建南同志没有辜负党组织,党组织同样不会辜负他。各级党组织一定会和你们一起努力,帮助你们克服当前的困难,迈过这个‘坎’,逐步把生活安排好。”
汕头市潮阳区获竞争性财政补助
近日,汕头市潮阳区通过参加层层竞争,最终取得广东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示范县第一名,获省财政补助1.3亿元。
潮阳区属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地区,近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区多方筹措资金1.37亿元,先后解决了78个村(居)、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但目前仍有91万人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为彻底解决91万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该区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示范县建设的机遇,及早组织技术力量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调查、评估、规划,制订出台实施方案和建设总体方案。最终在示范县竞争性评审会上,脱颖而出,争取到省财政补助1.3亿元,加上其他配套资金,将彻底解决饮水建设工程资金缺口问题,可望于2013年告别 “饮水难”历史。
阳江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面铺开
近日,从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阳江分厅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阳江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已全面铺开。
据悉,省网上办事大厅于今年10月19日正式开通运行。目前,阳江市已成立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到惠州等地学习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经验,拟定了该市网上办事大厅工作步骤、进度安排表,搭建了网上办事厅基本架构、基本栏目,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录入及报送,软件运营商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阳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乐荣指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要从方便老百姓角度出发,做到界面清晰、操作简单。要认真整合现有的资源,梳理好各单位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做好各单位业务人员有关填表、电脑录入等培训工作,想方设法加快推进阳江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
今年,财政部制定了《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革命老区专门事务和民生事务。
管理办法指出,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对象为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财政较为困难的革命老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根据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省级财政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一并使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不得为其他专项资金进行配套。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一方面用于革命老区专门事务,包括革命遗址保护、革命纪念场馆的建设和改造、烈士陵园的维护和改造、老红军及军烈属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等。另一方面用于革命老区民生事务,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事项和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等设施的建设维护。
广东“客家黄酒之都”花落河源
11月19日,“客家黄酒之都”、“客家酒文化博物馆”在河源市笔架山下挂牌揭幕,这是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其中一项。它的挂牌,为积极推动河源创建“中国客家黄酒生产基地”迈出的重要一步;广东三友集团创办的“客家酒文化博物馆”,则是河源首家以客家酒而命名的文化馆,展示客家黄酒这一瑰宝传统酿造工艺以及客家人的民风民俗。
河源市副市长谢春森表示,河源创建中国客家黄酒生产基地,创建“客家黄酒之都”,既是传承历史,也是开拓未来;既是坚持生态优先,也是发挥产业优势;既是奋斗目标,也是责任使命,是一项弘扬文化,振兴产业的工程。河源将进一步高度重视酿酒业发展,围绕打造“中国客家黄酒生产基地”这个目标,创新思路,加快建设,健康发展,让河源的客家黄酒尽快走出广东,走向世界。
福建立法促进革命老区发展
据悉,《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福建省第一部有关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其中开展红色旅游、实施“五老”帮扶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福建特色。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把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及时解决革命老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其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条例规定,要对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和优先安排,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加强革命老区专门事务工作和改善革命老区民生。
此外,条例还规定应当加强革命旧址、革命遗迹的维护保护工作,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旅游事业,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投资开发、旅游开发等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活动。
【包联干部扶贫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包联责任制实施方案11-01
援建扶贫干部扶贫工作有感06-20
干部精准扶贫工作总结09-07
干部扶贫帮扶工作计划06-19
干部扶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格式06-08
基层干部帮扶贫民情日记10-31
扶贫干部观看电影《夺冠》心得体会07-08
扶贫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09-08
干部总结09-07
下派干部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