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乡村工作总结(精选10篇)
一、基本情况
伍狮村位于仙游县郊尾镇西北部,村域面积约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5亩,园地面积210亩,林地面积6715亩,下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数为480户2069人,人均年收入约6670元。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发展。统筹推进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生态保护、乡村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宜居水平。
(二)因地制宜。依照村庄规划,按照“聚落保存、老屋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要求,从实际出发,从解决最迫切、最基本的环境问题入手,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乡土元素,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体现农家风情,打造美丽乡村新标杆。
(三)生态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田园风光与自然山水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力度,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四)以人为本。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群众意愿,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享幸福家园,提升幸福感。
三、工作总结
坚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紧紧围绕围绕“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五项重点任务,充分落实“伍狮村特色生态村”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两整治,两提升”为工作目标,整治后明显改善村庄景观面貌。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整治裸房旧房;开展村内裸房、旧房立面改造42栋计17000㎡,正在施工3000平方米,整治有碍观瞻建筑面积210㎡,积极保护村庄原始风貌。
(二)整治生活环境;2017年起,每年每人收取20元整治卫生费用。为搞好辖区内村道环境卫生。共分成5个责任区,由5名包片干部负责包片区内卫生监督。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员、劝导员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按照垃圾日产日清的原则要求,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并配备专职保洁人员4人,垃圾清运车4辆,对辖区内道路清扫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整理,确保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做到进一步规范村庄宣传栏、文化墙、等设置对各个村落显眼的裸墙等进行粉刷,结合农村孝文化、文明的主题制作文化墙,既美化了外墙,宣传精神文明美丽乡村,已完成文化墙建设500平方米。并清理村庄沿线乱贴乱画,三格化化粪池建设,可实施三格化化粪池154个。白埕整体搬迁三格化化粪池70个,无害化污水收集处理80户。并在村庄道路两旁种植花、树400平方米。
一、重庆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土地整治综合程度不高
1. 未全面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整治和周边省市同样存在片面追求增加耕地面积, 未把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环境、提升效率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来建设, 未重点突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
2. 土地整治规划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指导性不强。
我市虽然自2010年开始着手编制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 但是各级“十二五”土地整治至2013年底仍未获得各级政府批准, 实际上各级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处于无合法规划引导的状态。
3. 资金综合使用率不高。
一是个别区县资金没有完全做到集中投入专款专用。特别是地方留成的新增费、开垦费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没有全部投入到土地整治工作中去。二是相关资金整合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尽管相关区县都整合了一部分涉农资金, 但由于资金来源部门不同导致申报标准和规程等不同, 整合难度较大。
4. 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不高。
一是与农业产业结合不紧密。近年来,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 很多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主要有优质柑橘、蔬菜、茶叶等, 但是目前土地整治项目真正能与这些优势产业有机结合的并不多, 没有有效促进优势产业的迅速规模化发展。二是农民收益增加不明显。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 项目区内群众还是采取原来的生产方式, 土地整治真正改变的是生产道路被硬化方便生产生活, 增加了部分蓄水和灌溉设施, 不能直接增加农民的收益。
(二) 土地整治项目过程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工程建设质量良莠不齐。
重庆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以来, 各地涌现出了不少的示范项目和精品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达到了项目建设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亟待整改。部分项目未能充分征求各方意见, 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施工设计图达不到工程量核定和指导施工的要求, 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量大, 从而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一些施工班组偷工减料、弄虚作假, 新建或维修的道路、沟渠、山坪塘和蓄水池只做表面功夫, 没有内在质量, 有的工程农民尚未来得及使用或施工队还未离场就已损坏。
2. 工程施工协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部分施工队伍不能协调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甚至存在施工队伍通过非法挂靠承接项目的现象, 造成工程纠纷不断、工程进度缓慢等问题, 给项目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二是组织实施监管存在一定缺失, 区县对委托乡镇或国有企业组织实施的项目, 没有明确区县国土部门、区县土地整治中心、乡镇或国有企业的职责, 造成项目监管不到位。三是对隐蔽工程监管不足。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虚方工程、隐蔽工程存在核实难度大, 个别项目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三) 相关部门、乡镇政府、农民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农民自主参与”的组织方式, 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至关重要。但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存在“市里热、基层冷”、“指标热、整治冷”、“干部热、群众冷”等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部分区县、乡镇党政领导和干部认为土地整治项目是招投标项目, 干好干坏是项目建设单位的事情, 与政府无关, 对协调解决项目中涉及的社会问题上配合积极性不高, 对群众缺乏引导作用, 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差。土地整治涉及国土、农业、水利、农综等众多部门, 目前未建立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
(四) 农村土地整治后期管护亟待加强
目前, 我市除个别区县 (如綦江) 结合自身实际在农村土地整治后期管护上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外, 大多数区县都没有因地制宜去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的后期管护体制。相关部门及政府对后期管护的重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各区县国土部门实施土地整治片面注重新增耕地这一指标上, 未对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及项目收益引起足够重视。二是作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的主体单位——各乡镇政府, 在没钱管, 没人管的情况下, 对项目的后期管护无能为力。三是农民对土地整治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 对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 支持配合不够, 甚至有的农民为自身的利益随意破坏项目设施。
二、农村土地整治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 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法规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要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 对农户、产业及社会经济进行统筹安排。
1. 政府引导是关键。
“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方式, 关键在于政府引导。市级和区县级政府可以分别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明确各部门职责, 建立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进行监督指导。乡镇政府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执行者, 应根据地区发展需要, 确定综合整治区域, 主动统筹协调区县相关部门给予项目支持, 对项目区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实践证明, 乡镇政府主动协调部门比部门协调部门、乡镇政府的工作方式更有效。
2. 制度建设是前提。
一是继续探索“先建后补、以补促建”等实施方式, 整合、吸引社会投资,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加强权属调整、后期管护政策研究, 出台我市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理办法。三是加快我市土地整治定额编制, 出台《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并报财政部、国土部备案后执行。四是加强政策调研, 完善新增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投入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的政策和标准, 出台相关使用指导意见。
3. 合理规划是保障。
依据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本级规划, 结合交通部门、农业部门、水利投资部门计划, 制定年度土地整治计划, 使其充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我市五大功能区建设布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理完善农村土地整治规划, 尽快启动“十三五”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各区县国土部门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十二五”建设规划, 结合本区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际, 细化分解本年度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合理安排好各年度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
4. 因地制宜是根本。
依据五大功能区定位, 调整工作思路, 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及各功能区的整治重点, 进而在空间布局上、方式上、政策上探索如何进行差别化整治, 集中资源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涵养良好、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并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推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
(二) 整合涉农综合整治资金
整合资金统一建设既可以避免重复投资, 也可以缓解因分散投资降低资金投入产出效应的问题。
1.从投资主体上看, 可以积极推动部门整合模式、市区整合模式、国家资金与社会投资整合模式, 促进资金整合。部门整合模式, 主要通过乡镇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项目投资实现。市区整合模式, 可通过按市、区两级投入资金比例分配新增耕地指标的方式, 激励区县进行配套建设。国家资金与社会资金整合模式, 可通过探索新的资金投入方式, 实行先建后补、以补促建、以补代投的对自主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发展农业产业的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按照工程施工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助。
2.整合涉农资金建立耕地保护基金, 探索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农业部门可以按照农户申请收购粮食的数量以累进制形式进行种粮直补, 或对没有耕地撂荒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经济奖励。国土部门可以推行土地整治先建后补模式对发展农业产业的产业主给予补助, 同时可以结合农村土地整治, 在项目区探索差别化的经济补偿制度, 对项目区种植粮油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三) 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结合
1.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后期管护全过程, 通过土地整治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格局, 强化生态核心区建设, 保护和恢复自然山水格局, 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2.将农村土地整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绑定, 并将统筹部门力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工作以“村”为基本整治区域, 统筹国土部门、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 共同进行全域规划, 在此基础上, 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开展工程规划设计, 各炒一份菜、共办一桌席, 呈现项目区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力争打造一个村、成一个美丽乡村, 避免涉农资金投资散乱、重复投资、效应不明显的情况。
3.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规划的主要目标。对于已经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工程规划设计首先要考虑土地权属调整因素, 充分听取产业主意见, 在此基础上, 以解决产业发展限制性为出发点, 根据农村产业特点, 规划工程布局和分部工程建设标准。对于没有确定产业方向的项目, 工程规划设计要前, 要请农业专家、乡镇干部和当地农户一起, 根据气候、日照、地形、土壤条件, 结合发展需求, 预定产业发展方向。
(四) 进一步强化实施管理
1. 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对于已经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工程规划设计首先要考虑土地权属调整因素, 充分听取产业主意见, 在此基础上, 以解决产业发展限制性为出发点, 根据农村产业特点, 规划工程布局和分部工程建设标准, 力争实现“帮助农户搞装修、引导产业主拎包入住”的模式。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流转、引进产业的信息可以在各级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和农业部门网站发布, 帮助及时引进产业主。
2. 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
一是完善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措施, 全面规范规划设计、工程监理、招投标、施工、评估验收等环节, 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进一步简化流程, 明确各级职责,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确保项目良性运转。二是严格项目进度管控, 实行定期通报、重点督办、违规约谈、超期注销等措施, 确保按期推进项目。三是市级成立专门的督导组, 跟踪进度、协调推进, 缩短项目实施周期。四是健全土地整治监管长效机制。针对目前整治重建设、轻管护, 重开发、轻利用的情况, 建立一套从选址、实施、管护、后期利用等一系列的综合考评机制, 并执行监督, 促进项目发挥最大、最佳的综合效益。
3. 强化验收和风险管理。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对推动社会进步、新农村建设、保护耕地、城乡统筹作用巨大。竣工验收是衡量项目包装效果的关键环节, 也是落实奖励资金、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的根本依据。为此, 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落实重庆市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管理的相关规定, 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 实现“先看效应再投入”。
(五) 完善后期管护制度
项目区群众后期管护积极性不高, 缺乏后期管护的人力、物力是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已成为制约资金发挥产出效益的短板。对于完善后期管护, 既要落实责任, 也要进行激励。
1. 明确后期管护利用的责任。
乡镇 (街道) 政府是项目后期管护的主要责任人, 村社、农户、产业主是后期利用的直接责任人。市区两级部门应定期跟踪项目后期管护情况, 记录各乡镇后期管护成绩, 对管理不善的乡镇减少项目支持力度, 并扣减相应的工作经费。对于后期管护利用较好、没有耕地撂荒的村社, 可以利用耕地保护基金给予一定奖励。
2. 将项目后期管护利用情况纳入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 并与经济补偿挂钩。
对于后期管理利用较差的区域, 要适度降低耕地质量等级, 并将耕地质量等级与下达粮食产量任务和经济补偿挂钩。探索将耕地质量等级作为征地土地补偿或粮食直补计算的主要依据, 按等级实行差别化的补偿标准, 激励村社、农户保护耕地和项目区设施。
3. 在项目经费中计提一定比例作为后期管护资金。
何谓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是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是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是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开拓进取,扎实推进,战胜了连续4年大旱等自然灾害的挑战,奋力保持了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现代化进程较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仍然是制约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为加快完成同步小康的大业,顺应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美丽乡村建设势在必行!
怎样建设美丽乡村?
据记者的探访,近10年来,云南省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改革。建设美丽乡村,要“大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投入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靠深化改革添动力、蓄后劲。
農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才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因此,在保障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同时,还要鼓励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多种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个人以为,美丽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云南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差异明显、物种多样,“云南发展农业,就是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重点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6大特色农业,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行动、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行动、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8大行动,保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内容落在实处。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穷为一体的省份。建设美丽乡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把农村的“内在潜力”转化成“发展动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小产业与大产业互融”之路。
美丽乡村的建设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建设高度契合,是“美丽云南·绿色家园”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云南省的“环境优势”和“生态价值”。
让我们齐力共建美丽乡村,同心共筑幸福生活,相信富民强滇、同步小康的夙愿终将实现。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从今年4月26日起,我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拉开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序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把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作为当前的大事来抓,特别是通过参加5月2日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关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动员视频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大家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对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把实施此项活动作为一次贯彻执行区党委指示,服务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5次,并对如何开展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作了全面的研究部署和具体的安排。一是成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镇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人大主席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机构,组建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办公室,办公室下分四个工作组,分别是综合组、资金筹措组、检查监督组和考核评分组,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考评工作,明确由人大主席具体专抓,落实责任制;二是宣传发动,大造声势。为了进一步明确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性,迅速在全镇掀起“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高潮,营造我镇“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浓厚氛围,广泛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我镇制定了《关于立即开展沙田镇“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宣传工作的通知》,把宣传具体工作分解到各村委、责任单位。据统计,我镇共拉横额52条,粉刷永久性标语25条,制作宣传专栏、板报18版,出动宣传车16辆/次;另外,我镇还编制和发放“共建文明和谐家园,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1多份。由于抓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全镇“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了浓厚的良好氛围,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自觉、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目前群众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全民动手、人人参与,共建文明和谐家园的新局面。
二、真抓实干,成效显著。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一次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真抓实干,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和具体化,镇党委、政府和各机关单位都能把这一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好抓落实,明确目标任务,把总体任务量化到单位、责任到人。 一是实施分段包干责任制和包村负责制。党政班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指挥、上阵参与整治,各包村领导负责挂点村委辖区内的清洁卫生;各责任单位负责对各自路段的卫生清洁进行清理,并安排专人进行保洁。 二是实行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不管哪个地段,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确保措施落实,执行有力,实行行政首长巡查制,负责对管辖区域内清洁卫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突击整治卫生死角和“五乱”现象。主要针对公路两侧的排水沟、臭水塘、垃圾山、杂草进行重点整治,全镇把海战村、沙田村、对达村作为重点整治村,利用10天时间对公路两边、主要街道、垃圾山及杂草进行重点整治,到目前为止,共发动干部、群众达7500人(次),出动运输车辆140车(次),铲车、钩机2台,投入资金35000元,清运垃圾280吨,拆除违章建筑42处,清理污水沟4条,清理卫生死角48处,清理乱贴广告500多份,整治市场1个,清理占道经营,乱摆摊点52个,同时增设垃圾池8个,垃圾桶56个,组织督促检查26次,现在我镇主要街道及公路沿线的村委面貌更加焕然一新,更显乡村小镇的清雅姿态。 四是抓出示范,以点带面。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我镇把山寮村委山寮村、淡水村委上包墩村、海脚村和上新村委山鸡田村作为以点带面示范村,通过摸底调查,把外出工作、在本村有影响力的领导和经济能人,邀请他们回村发动群众参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极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比如我镇山寮村委山寮村,北海市银海区政府副区长蒋道明和办公室主任王亚凤回到家乡广泛发动本村的群众和经济能人积极参加了5月5日上午在其本村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全村将近200多群众积极参与,筹集资金将近5万元,目前该村家家户户都放置垃圾桶,建成2个垃圾中转池,请了2个保洁员进行全天保洁。上新村委山鸡田村,北海市园林局局长傅文回村通过走访群众、慰问老党员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亲自带领本村党员、群众对辖区内道路和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并对该村下一步建设和资金筹集进行重新规划和设想,目前推进比较顺利,起到示范作用,收到显著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我镇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如垃圾的集中处理和填埋场所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2、农村基础设施差,相关卫生清洁设施还没有得到配套,经费严重不足。我镇规划在全镇范围内建设60个垃圾池,但因经费有限,实施比较困难。
3、群众讲文明、讲清洁的意识不强,仍然有随地乱丢垃圾现象发生。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1、进一步加大“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发动力度,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坚持常抓不懈。
2、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3、以点带面,作出示范。广泛邀请外出工作领导和经济能人筹资筹劳,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狠抓工作落实
为认真落实好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党委、政府于今年初就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6月份,由于人事变动,我镇党委、政府随即调整充实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镇长陈永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姚裕波为副组长,美丽乡村建设负责人、镇上各站所负责人和村委主要领导为组员的工作机构。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持续抓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
(二)宣教结合,提升全民素质
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宣讲小分队、报告会、公益广告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表彰和宣传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雷锋等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知识实用技能和管理人才培训。依托乡镇农民培训基地和社区学校平台,加强对失地农民和闲置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他们增强谋生本领,有一技之长。加强与企业、公司的协作,对失地农民和闲置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为企业、公司量身培训技工和熟练工,达到为企业输送劳务人才,使农民失地不失业的双赢目标。
(三)搭建平台,争做文明典范
本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
一是深化村镇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文明村 ”等创建活动,夯实文明村镇创建基础。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及时把握文明村镇创建情况,推广经验,解决问题。完善文明村镇创评机制,不断提升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水平。
二是深化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困难家庭作为重点,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广泛宣传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四)因地制宜,改善基础设施
1、提升集镇、村庄承载能力。村庄集镇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和完善“一路”(镇村道路)、“一管”(排污排洪管道)、“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转运网、通村路网)。公益设施重点建设和完善普通小学、村级卫生院、村级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努力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
2、加强村庄基础建设。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工程,硬化村庄主干道。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业供水和灌溉工程体系,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逐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统筹推进村班子办公、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资供应等服务场所建设,实现村部、卫生所、文化广场、农资店村村全覆盖。
3、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农宅布局,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进度,推广本村内多个小组联建模式,强化新农宅的基础配套和管理维护。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改造农村“空心村”,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五)全面整治,加强环境优化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村集镇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沿线公路、河道及村集镇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六)惩防并举,打造平安巴山
以加强基层综治机制为重点,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夯实农村综治基础。一是把治理黄赌毒作为突出任务。及时查处内容恐怖残忍、低俗下流、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出版物和游戏软件,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清理违规网吧、娱乐场所、露天文艺演出,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二是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搞的所谓“松土运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按照开展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规划,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全镇中小学校需要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四是加大打击犯罪分子力度。坚持“严打”方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暂住人口的管理,减少社会丑恶现象,降低刑事案件的发生率,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教育工作,帮教、安置工作。
(七)转变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蔬菜、魔芋、桑蚕的培植。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茶叶、中草药等生态农业,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规划体系趋于完善。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镇巴县美丽乡村县级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镇办发[2016]41号)的文件要求,我镇党委、政府经多次讨论并决定,将镇属活水社区作为县级示范村试点建设单位,镇属白腊园村作为一般推进村建设单位,镇属白腊园、栗子垭、钟家营等三村作为村庄规划建设单位。通过实施“三级规划执行机制”,形成了统领全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二是增收产业快速发展。突出乡村地域特色,依托道路交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屈家山锰矿效益展现扭亏为盈的良好态势,畜牧养殖新增3户达到11户、蚕桑培植面积达到128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亩,新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1处295亩,培育产业大户2户,增收产业占比达到农业总产值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56元,全镇上下呈现你追我赶、时不我待的新气象。
三是基础设施配备到位。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参与的原则,统筹推进水、电、路、房、信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农户通电率、安全饮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均达到80%以上。其中活水社区建设办公室320平方,农家书屋80平方,远程教育设备1套,群众休闲广场1500平方,文化宣传牌70平方,文化大院550平方,安装路灯12盏,建排污沟(管)300米,硬化公共场所5000平方,硬化希望桥至活水源渔场产业道路800米,逐渐达到县级示范村的建设标准。
四是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在社区周围、主干道沿线等重点区域,推进“四改三治一保”(改厕、改圈、改灶、改院、治弃、治污、治建、保古)工程,开展“三清四化”(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道路,美化环境、硬化道路、亮化街道、净化院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其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8次,清理河道沟渠垃圾13次33立方,街道、公路新增绿化面积4200平方,植树6000株。并落实“环保部门建设施、交通部门包路段、乡村干部包片区、农户包门前”的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60%以上。目前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五是社会管理形成机制。推行“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机制创新成果3项和村庄建设规划执行落实等管理办法2个;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行“信访工作组”制度,矛盾调处率和村民对两委会班子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工作
(一)处理好政府规划引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农民群众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政府通过民主议事、公开公示等形式将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直接交给农民,打破过去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和自上而下决策的旧模式。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政府规划不能代替村民议事。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
(二)处理好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坚决反对政府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打造“盆景”,用面子工程包装美丽乡村,否则既不可持续,更无法复制推广。
一、基本情况
鳌江镇XX村地处鳌江至平阳104国道中段北侧,村地域总面积7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山地面积160亩;户数257户,总人口为87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供职于周边企事业单位,人均年总收入达到13575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水秀风光。
XX村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9名。党支部和村委会共有13名(其中聘请5名)成员组成,两委班子结构扎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村民团结和睦,勤劳俭朴,村风进步。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先进村、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森林村庄”、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温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温州市文化示范村、温州市20XX年度村级计生“513”计划创建先进单位、平阳县“十百”工程先进集体、平阳县首届“十大魅力乡村环境优美”奖、平阳县“森林平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创建情况
近年来,XX村两委会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XX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在明确创建领导班子后,村两委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的制度。
同时通过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著名的生态村参观考察,通过这些活动,统一了全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
(二)建设过程
XX村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大村庄建设力度。在创建活动中,XX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
一是建造全村排污净化工程。XX村原有一座生活污水处理池,20XX年再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两座污水处理池对全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拆除所有的露天粪坑,家家户户均埋设排污管道和安装座便缸,彻底解决了乱排污水现象。
二是硬化了全村的道路。从20XX年开始,我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对本村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全村范围内道路,共发展通村公路硬化路面10000平方米,村内次干道硬化路面2400平方米;修缮河堤600米;设置河边安全护拦550米,新建路灯120盏,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三是做好饮用水工程建设。通过自筹资金和上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蓄水池,做好管道的更换工作,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四是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对村庄范围内的露天粪坑全部予以拆除,并投入40多万元建造了生态公厕2所,蓄粪池2个,进行覆绿,在全村范围设置85个垃圾箱,配备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全村垃圾分类、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对生活垃圾实现日清日运,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五是加强村庄绿化建设。近年来我村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元用于村绿化及公共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主干道旁新建花坛30多只,对村空闲地进行绿化,覆绿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上花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同时建立一个小型式公园场所、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户外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20XX年,为了响应县政府“森林平阳”的建设方案,也为了进一步打造“森林荷莲”,我村在塘河河边开展租地种树项目,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六是提高村民素质。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XX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抓阵地,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村民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XX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的行动。
三、美丽乡村创建成效明显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抓好软、硬环境的建设,XX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今的XX村,村域内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新荷莲。
四、下一步的创建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扎实有效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积极参加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带动广大家长培养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共同创建洁净美丽家园,结合我校实际,我校组织开展了“美丽校园·清洁乡村”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清洁乡村,美丽家园
二、活动内容
1、举行一次启动仪式。
利用一节班团活动课时间,召集全校学生举行“清洁乡村,美丽家园”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宣读活动倡议书、方案,请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发言,学校相关领导作动员报告,举行签名宣誓仪式。
2、悬挂一条宣传标语。
由总务处负责制作横幅标语,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3、给每位学生家庭印发一份《“清洁乡村,美丽家园”倡议书》。让学生将倡议书带回家,倡议家长学习文明守则,改正不良习惯,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4、举办了一期关于“清洁乡村,美丽家园”主题的黑板报。
以班为单位办一期关于“清洁乡村,美丽家园”主题的黑板报或宣传栏,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5、召开了一次主题为“向家长捎句话”的班会。通过开班会,让学生引导家长一起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共同创建清洁家园。
6、参加一次义务劳动。
动员学生深入所在社区(村组),清除垃圾、“牛皮癣”、庭院中的杂草杂物废弃物等。
7、制作一张宣传卡片或摄影作品。(时间:2013年7月)
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张关于环保或整治身边环境的宣传卡片或摄影作品,张贴于家中,使其能随时对照要求督促学生本人及家长爱护身边环境。
2014年我公司的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两办的要求,积极有效推进我公司联系的平乐县二塘镇马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将我公司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启动给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公司在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目标,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科协科普优势,做好相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启动给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公司在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目标,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科协科普优势,做好相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启动给力
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东南部,与滁州来安县、南谯区、江苏盱眙县交界,面积 196、3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旱田面积1、5万亩,水田面积0、8万亩,镇内宜林山场面积近三万亩。239省道及X001县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丰富的山芋、花生、小麦、西瓜、甜叶菊、玉米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以来XX镇美丽乡村建设点分布于尖山、涝口两个中心村及XX镇集镇三个建设地点,其中尖山大陈郢中心村为省调度的美丽乡镇建设点,涝口中心村及XX镇集镇为省调度的美丽乡镇建设点。
建设成果
我镇在市公管局进场招标项目25个,已完成招标工程21个,招标挂网工程3个,项目总投资约3600万元。至12月底已完成工程15个,正在施工项目6个。上半年尖山大陈郢中心村已完成全部工程审计,审计价格920万元。
(一)已完成项目情况
涝口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1079万元,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20初进入提升阶段。涝口老街、中学路、村部路、农贸市场路等道路黑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全面竣工,投入资金共计466万元。涝口社区服务中心投资95万元,6月初已完成办公用品采购,开始投入使用。涝口社区广场工程投资55万元,4月初已完成全部工程量进入保养阶段。涝口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改造及涝口弱电下地工程投资115万元,分别于5月底,6月中旬完成全部工程量; 涝口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共计投资48万元,在年4月完成征地工作并进场施工,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已完成验收试运行。涝口广场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共计投资30万元,于6月初进场施工,现已全部完工,并完成验收工作11月涝口立面改造工程投资84万元,现已全面竣工,并完成工程验收工作,12月份涝口文化提升工程投资28万元,现已进入提升阶段。
XX镇集镇整体建设工程总投资约2350万元。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镇区弱电下地投资76万元,目前弱电下地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并完成验收工作。镇区路灯改造工程已完成全部路灯安装,已完成电路接入及开户工作,现试运行正常。XX镇西入口改造工程已完成张自路两侧1米人行道铺砖工作及道路两侧绿化栽植,工程已进入提升阶段。
在建项目情况
文化活动中心及桥镇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投资150万元,目前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完成三层房间墙砖砌筑及窗户安装,粉刷等工作,现开始对外立面保温层进行铺装。道涵公园投资170万元,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进入提升阶段。,中心主街道改造投资467万元,已基本完成主街道两侧农户门前铺装工作,12月完成道路沥青铺设,工程进入结尾提升阶段。桥镇广场建设投资119万元,目前已完成村部路南侧广场铺装、绿化工作,现开始对服务中心门前基层碎石垫层铺垫。五条路改造工程投资金额380万元,现已完成中学路、中学对门路下水道铺设及农户门前面砖铺装工程,现对红艳路、鸡市路两侧进行垫层铺装及面砖铺装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镇区背街小巷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现已签订施工合同,因天气寒冷,拟于年后进场施工。
拟施工项目情况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分工。一是及时成立组织。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乡党委、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乡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3个工作指导组。乡美好办人员配备,设施齐全,各工作组密切配合、联动协作。二是加强工作调度。实行“每周一次调度,每月二次督查”的工作制度,仅6月份就召开了4次调度会,县人大、县政协等相关单位也都对我乡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和视察。党委书记褚作敏等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了解和掌握美好乡村建设动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乡美好乡村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
【共建美丽乡村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美丽校园你我共建12-29
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丽家园06-28
共建美丽校园广播稿12-15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征文12-24
共建绿色美丽的校园国旗下讲话10-27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01-17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10-19
美丽乡村建设总结材料01-01
美丽乡村驻村工作述职报告12-01
美丽乡村行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