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精选14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2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转换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学会等值人民币的交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储蓄罐,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看到储蓄罐你
会想到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师:我想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了不少了解。请从学具盒里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你的小组内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介绍。
师:谁愿意将你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类贴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到的几元、几角、几分,其实这里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并且用来标记人民币的多少。(教师板书)。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辨认,然后小组内由组长负责“看谁认得多”的游戏。
2.练一练
做61页的“想想做做”1,2题。
学生独立练习,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3.取一取
师:小朋友们乘过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可是今天小明身边没有5角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小组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人乘公交车需要多少钱吗?如果小明爸爸也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小组活动,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
板书:1元=10角
4.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等于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同时又知道了人民币之间的进度。新学期开学了。妈妈给小明5元钱。让他到商店里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
商品如下:车5元、本5角、铅笔2角、钢笔3元5角、故事书3元、冰淇凌1元、巧克力2元、尺子1角、方便面1元5角。你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一下该买点什么?
小组活动,设计购买方案,在方案中说明买那些商品,需要多少钱,还余多少钱?
汇报交流,学生互评,谈对某种购买方案的看法,渗透节约意识。
四、质疑、看书
学生自由看书P60-6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
1、“想想做做”第5、7题
2、到商店看一看,哪能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3、帮家里购买物品。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元1角1分1角=10分
2元2角2分
5元5角5分
10元
20元
50元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安全,从小养成安全、健康的运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科学预设艺术生成》一书,水平一(二年级)体操棒单元第5课时,本单元属于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教材。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棒操的基本动作方法,还能利用体操棒做多种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与游戏;本课发展了学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规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安全、合作与创新意识。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模仿出简单、实用的挑棒、劈棒、刺棒等动作,为了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本课以情境贯穿整堂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棒操教学中,教师采用标准形象的示范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欲望,为以后学习轻器械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水平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模仿力与表现力,但同时也存在着精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依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本课以情境设计贯穿整堂课,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其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严肃与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体验了合作与创新带来的乐趣,也激发了运动潜能,提高了运动能力。此外,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规范了拿棒、放棒、练棒的方法,教育学生不能拿棒乱打、乱闹,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道一切活动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今天我们学习22课,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2、指课题:解释“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1、自读课文
2、读生字词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录像]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此时,
2、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
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面临灭顶之灾,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顷刻间将淹没在滚滚而来的滔滔洪水之中,许多人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录像和文字,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4、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师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找到哪一句?[课件出示所有句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理解“穿梭”。
4、重点指导读:大堤,保住大堤。狂风为我呐喊……
5、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们却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书)铮铮铁汉的本色。
6、我们来看一看抢险后的官兵,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
7、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对联]一起读。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8、小结: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
9、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2、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做上批注。
3、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教师相机评价:人物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怪令人感动。语言描写也另人物形象动人心弦。点课件)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知道那些?
5、指导朗读。
六、回顾歌曲《为了谁》
[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在一次深情的赞颂:(出:齐读对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他们的感人事迹!
七、课后作业。
1、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2、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首先教材选择了有规律、不断闪烁的交通信号灯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交通信号灯的闪烁情况,发现规律,同时了解信号灯表示的含义。活动二,通过呈现了5组有规律摆放的图形和数列,让学生找规律。
教 学 目 标
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隐含规律,能自己确定简单的排列规律。
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经历发现事物中有规律的现象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
器材、课件准备 课件、教学图片
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
颜色信号灯的含义: ①红灯停。②绿灯行。③黄灯缓冲。
信号灯闪烁的规律: ①绿黄红 ②绿红黄 ③红……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推理,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能发现并能按规律排列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大头娃要到少年宫参加数学竞赛,一路上,他边开车边想:我怎样才能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呢?想着想着,一不小心闯进了红灯区,兔警察拦住了他,很严肃的问他:“你知道这几种颜色的信号灯代表什么意思吗?”
二、体验、感悟、探究
1、出示交通信号灯图片。师:同学们想大头娃会怎样回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各种颜色信号灯的含义。
①红灯停。②绿灯行。③黄灯缓冲。
大头娃和你们一样聪明,很快回答了兔警察的问题,兔警察放他继续上路了。
2、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回答三种信号灯是怎样闪烁的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信号灯闪烁的规律。
①绿黄红 ②绿红黄 ③红……
3、师演示信号灯的规律。认真观察、感悟规律,说一说正确的闪烁规律。
4、出示“说一说”题目
问:下一个该亮什么颜色的信号灯?
大头娃到了少年宫遇到了四个竞赛题目,让我们和大头娃一起参加数学竞赛好吗?
出示:找规律一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有什么规律,然后同桌交流。
仔细观察每组排列的规律,先同桌说一说,然后班上汇报,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第二道竞赛题(即练一练第一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①学生观察后独立贴图片。
②订正。
学生边说边演示。
2、出示第三道竞赛题(即练一练第二题)
师:猜一猜带“?”的图形应是什么颜色,并说一说你的理由,猜对了奖一颗智慧星。
①观察后猜测,说出自己的理由。 ②学生独立涂色。
3、出示第三题
要求学生自己确定规律,然后按自己确定的规律涂色。
学生观察后确定规律,然后独立按自己确定的规律涂色。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学生到前演示自己的成果,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评价交流、体验成功。和同桌互相说一下,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书60页第3题。
通过数字加工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时及时矫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书61页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4组,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在小组中开展竞赛,看看谁先过河,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找规律。
书61页第5题。
(1)24,31,38,,52,(),()
(2)69,62,(),48,(),(),27
先说说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填写。
(三)买东西。
1、书60页第4题。
出示图
童话故事奇妙的世界科幻故事
42元8元12元
让学生观察图意,(我有8元钱,要买一本《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先估算差几元,再进行准确计算,列式解答书上的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如:买1本童话故事和奇妙的世界需多少元?
2、书61页第7题。
出示图
火腿肠烤鸡蛋糕色拉油
15元18元16元24元
40元钱可以买什么?
看懂图意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商量与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实践活动
调查有多少本课外书?
让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统计表。
我
我的同桌
一共
( )本
( )本
( )本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六
(1)24,31,38,(),52,(),()
每次多7
(2)69,62,(),48,(),(),27
数的概念,量的概念,图形特征,空间位置,逻辑推理。
老师肚子里装的什么啊?不许说肥肉啊。
一、1-5的含义数量的关系,表示顺序的记号发挥想象力1-5像什么?
二、数字1-
5教学生写1-5
三、1-5的逆向唱数老师说1,2,3,4,5学生说5,4,3,2,1
1-5任意数字的位置关系互动游戏拿卡片,问位置
四、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分解法教学 抢答互动
五、0的认识和写法
一、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 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第 (1) 题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会做, 由○-1=2可得出○=3, 再根据□+○=5可得出□=2。
第 (2) 题思维较好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根据△+□+○=9和△+○=5可得□=4, 由○-2=2可得○=4, 再由△+○=5可进一步得出△=1。
二、学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 可设计“填数游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 使每条线上的数字和为11。 (2) 使每条线上的数字和为15。
(3) 把1~8八个数字填入圆圈 (右图) , 使每条线上的四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相等。
第 (1) 、 (2) 两题要简单一些, 一般学生都会做, 根据一条线上的三个数, 只要知道两个数就可以把第三个数填出来的规律, 学生很容易做出来。先从已经知道两个数的那条线上着手, 一步一步地就能把圆圈里的数全部填出来。
第 (3) 题要复杂一些, 没有填一个数字, 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他们会想到1~8这八数的数字之和是36, 把它分在两条线上, 那么每条线上的四个数的和是18, 每两个圆圈之和是9, 有这几种可能:1和8, 2和7, 3和6, 4和5。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学完20以内数的组成后, 可设计“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 1、3、5、7、__、___、____、____。
(2) 2、4、6、8、__、__、__、__。
(3) 14、9、15、9、__、__、__、__。
(4) 2、16、3、17、__、__、__、__。
第 (1) 、 (2) 两题智力一般的学生会做, 根据前四个数的排列规律, 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2, 所以 (1) 、 (2) 两题的答案是:
(1) 1、3、5、7、9、11、13、15是一个奇数列。
(2) 2、4、6、8、10、12、14、16是一个偶数列。
第 (3) 、 (4) 两题思维能力好的学生会做, 这两题的排列规律是以两个数为一组。第 (3) 题每组第2个数不变, 每组第一个数比后面一组第一个数多1, 所以后面四个数的排列是:16、9、17、9。第 (4) 题是每组两个数都在变化, 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 所以后面四个数的排列是:4、18、5、19。
通过这样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数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发了他们的思维, 起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学完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后, 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把1~9的九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方框里, 数字不许重复:
关键词:学习方法 研究 指导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关键词:审题;习惯;培养
一、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在看到自己的错题时,抱怨自己太粗心、后悔自己做题的时候审题不清。调查发现,这都源于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审题障碍。我就自己所带的一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发现一年级学生审题方面有以下问题:(1)学生有经常抄错数的现象。抄错数字,白白丢失分数;经过对学生作业情况的观察,得出“病症”。学生书写不够整洁规范,如:1和7、4和9、0和6等易混淆;还有的学生一目十行,错行抄写。(2)解决问题练习的错误率高。一年级上册的练习题都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错误率也很高。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会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结果是经常搞错题目的要求。(3)学生的懒惰思想非常严重。与家长交谈中得知学生在家写作业时,遇到老师没有讲解过的题型或是条件比较多时,学生往往题目也不读就说自己不会,依靠家长读题才去完成。
二、审题不清的原因
调查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探索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审题能力的形成。
1.感知粗略,研读意识差
审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题目中的文字、数据、图片等信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就是比较笼统、粗糙,忽略信息,不喜欢反复研读题目,不易形成类似成人的、相对完整的、精确的认知。
2.注意失调,错误经常犯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小学生审题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经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3.思维定式,对比意识差
定式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小学生先入为主,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出错。
三、培养学生有效审题能力的策略
1.多读
读题,能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读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
(1)一边识字一边读。开始学生拼音不认识,无法拼读,只能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多读。随着学生拼音学习量的增加,老师可以注上拼音让他们看了拼音读,要学生逐字逐句地读题,对生字和词语可作适当的解释。(2)用笔点题指着读。针对学生一目十行、看错行、抄错的情况,我要求学生在一年级进校就养成指着题读的习惯。这样老师在讲解书本上的题目时,可以直接看出学生有没有看到题目,注意力有没有集中,思维有没有跟上。(3)结合图、表一起读。还有的题目要求是以图画或表格等形式来体现的。这就要求老师教会学生看图或表格。(4)按照顺序有序读。要求学生读题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读,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另外,还要让学生读题目序号,什么叫大题,什么叫小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漏读。
2.多画
(1)圈关键字。部分学生读完题后不得要领,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住关键字来看。这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到了整体,没有注意细节。如一年级刚开学出现的题: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本题就要圈出“左”“第4只”这些关键字。教师带着学生多圈圈,学生对这些关键字就敏感起来了,审题就更能抓住要领。(2)画出横线。一年级学生对语句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常常引起解体出错。还有一些题目只要在原题上稍作记号就可以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比如:“在○里填上>或<:3+6○1+7。”在判断大小之前,应让学生先计算两边的算式,再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大小。(3)作出记号。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出现的“数一数”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数一个用斜线划掉一个,如:“把8、3、4、6、1、9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写一个数用斜线划掉一个数,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
3.多说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方面提出“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表达对审题过程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知道怎么做,却说不出来(占62%)。在此,我们低段数学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清楚地用语言表达数学的解题程序;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解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自己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意识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田红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一、根据不同课型, 分侧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1. 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 加强算理教学, 重视说的过程, 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又能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 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重视了说的培养, 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 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 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2.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解决实际问题题型教学中, 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 通过口述解题思路, 说出自己的想法, 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 我一言,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师为模范, 形成数学语言
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时, 让学生先观察钟面上的针, 然后转动指针,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征, 并通过观察两根针的关系, 认识7时, 教师适时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指着“12”时,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让学生说说7时, 时针和分针所处的位置, 然后总结如何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刻;认识大约几时, 让分针指在12附近, 让学生了解大约几时钟面上两根针的位置, 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认识大约几时 (分针指着钟面上12的左边或右边一点, 时针指着几就是大约几时) ;并试着运用所总结出来的方法在空白钟面上画出所缺的时针和分针, 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而且能根据所给的时间在钟面上正确地表示出来, 为以后学习几时几分打下良好基础。
三、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数学语言
1. 让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 当学习中有疑难时, 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讨论后请一名代表汇报。这样做,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 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 灵活运用新旧知识, 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 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在学生接触简单的看图解决实际问题时, 让学生自己看懂图的意思并说出来。如:教学“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 说出图的意思:“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又来了2个”, 接着让学生提问:“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由此感知加法的含义, 将“又来的2个与原来的3个合在一起, 用加法计算, 而计算方法就是先前所学的数的分与合。P41的“想想做做1”, 让学生看图说说如何列式及这样列式的理由。学生不仅能深刻感知加法的含义, 而且能说出算理, 对学习更深层次地解决实际问题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四、手脑并用, 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 是思维的物质形式, 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 因此,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 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 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6、7的分与合》时, 教师指导学生把7个花片先放在一起, 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分成两部分, 让学生说说把几分成了几和几, 还可以怎么说。接着再移动一个过去, 又分成了几和几……让学生有序地分, 学会有序地说。这样, 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 不仅加深了对分与合的意义的理解, 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baiduwenku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油菜只有油菜花才能结籽榨油,进而懂得要爱护庄稼,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2、能听懂老师讲的一段话,并看图说说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用“春”字组词、说话。
我们刚学了儿歌《春风吹》,“春”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就练习用“春”组词,看谁说的有多又好。再说一句有关春天的话。
二、揭示课题。
春天很美,也是一年中最宝贵的季节,我们学过“春风吹”这篇课文,还到田野上观察了庄稼的花与果树的花,这节课就来说说油菜花(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三、练说。
1、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菜油是从哪里来的吗?(出示油菜花的实物或图片。)就是这个油菜花结成菜籽,从菜籽中榨出来的。现在你能说说这油菜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花什么颜色,叶子什么颜色?
(油菜化石春天开的,花金黄色,叶子绿绿的。)
2、看书上的插图,四人小组讨论: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画着两个人,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弟弟。弟弟要摘油菜花,姐姐叫弟弟不要摘。)
3、看图听录音。
春天到了,地里的油菜花开了,绿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可好看了。弟弟要摘油菜花,姐姐连忙摇摇手说:“不要摘!不要摘!摘了油菜花就结不成油菜籽了。我们炒菜用的菜油,就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
(1)春天到油菜花怎么样?(地里的油菜花开了,绿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可好看了。)
(2)弟弟要干什么?
(3)姐姐怎样做,怎样说?(姐姐连忙......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
4、第2次听录音。边听边思考:油菜花为什么不能摘?要求用姐姐说的圆滑来回答。
(“摘了油菜花......就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
5、第3次听录音。
根据刚才的几个问题,把这段话来起来说一遍。
6、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看到还有哪些庄稼花和果树的花也开了?
如:我看到梨花开了。
我看到蚕豆花开了。
7、说说这些花各有什么用处。
8、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长治市城区康园中学 刘淑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P93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3: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验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哪种涂法好?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它们,让我们的校园更美。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的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创 绿 色 学 校 计划
长治市城区康园中学 刘淑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污染却日渐严重。水土大片流失,土地加速沙漠化,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消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全球气温上升,珍稀物种日渐减少,人类已尝到种种苦果:连年的持续的高温酷暑,全球范围的特大旱灾水灾,肆虐横行的瘟疫病毒,各种可怕的阴影笼罩在人类头顶。人类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也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阳光的现代人,强化“整合”的思路,在德育、教学、管理各方面突出环境教育、环保意识培养。
二、具体措施:
从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学校不仅仅是绿化学校,它至少要考虑四方面的内容,即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每一个绿色学校都应当有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环境教育课程;每一个绿色学校都应当有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教育氛围,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节约纸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废物回收,不乱丢废物,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树木,参加环保劳动等„„。通过绿色学校,学生们将了解到当地的、地区的、乃至全球的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绿色是健康的象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行为,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社会发展,健康的食品等等,均为绿色的范畴,所以,创建绿色学校,不仅仅是学校绿化,而主要是树立正确的地球观、资源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1、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保护和环境科学知识和系列教育,如开展“环保在身边”、“地球是我家”等主题班队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各中队也应结合环保教育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2、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从课堂主渠道渗透环境教育。充分挖掘教育题材,在原课文知识点上渗透,保证“环保”教育既有内容,又有效果,也不加重学生负担。
3、制订宣传计划,设计活动方案,使“环保”教育不断持续。结合环保节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3月12日植树节,4月30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的爱鸟周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的节日提供了教育的时机和内涵。
四、组织活动,加强实践
1、每学期应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1~2次,并将活动方案上报教导处。
2、在每学期出一期有关“环保”方面的专题黑板报。
3、根据学校需求,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竞赛和编写环保小报比赛。
4、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五、绿化美化校园,营造环保育人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在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校园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绿化与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一份赏心悦目的绿色校园文化氛围。让我们争做绿色班级,只要你多一份对班级的关心,多一份对班级的留心,那么“绿色班级”就离我们不远了。
【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06-26
科学一年级教案06-26
一年级教案美术07-22
一年级跳绳教案09-14
一年级劳技教案09-22
一年级数学教案表格09-10
小学一年级书法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书法课教学指导教案07-07
一年级数学上-减法教案07-13
一年级上阅读教案06-03
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06-14